高效能七习惯之双赢思维

高效能七习惯之双赢思维
高效能七习惯之双赢思维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双赢思维

今天再次找出《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来读,阅读了第四个习惯:双赢思维。双赢者把生活看作一个合作的舞台,而不是一个角斗场。一般人看事情多用二分法:非强即弱,非胜即败。其实世界之大,人人都有足够的立足空间,他人之得不必就视为自己之失。

一、人际交往的六种模式:

双赢不是什么技巧,而是人际交往的哲学,是六个交往模式之一,这六个模式是:利己利人(双赢);两败俱伤(输/输);损人利己(赢/输);独善其身(赢);舍己为人(输/赢);好聚好散(无交易)。

双赢会促使人不断地在所有的人际关系中寻求双边利益。有福同享,皆大欢喜,这种结果会让所有人都愿意接受。只有双赢才是在相互依赖环境中唯一可行的交往模式。双赢可使双方互相学习、互相影响及共谋其利。要达到互利的境界必须具备足够的勇气及与人为善的胸襟,尤其与损人利己者相处更是这样。培养这方面的修养,少不了过人的见地、积极主动的精神,并且以安全感、人生方向、智慧与力量作为基础。

二、双赢思维的五个要领:

1、双赢的品德

双赢的品德包括三个基本特征:

A、诚信。这是价值观,没有了诚信,双赢不过是一种无效的表面功夫

B、成熟。成熟就是在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信念的同时又能体谅他人的想法和感受

的能力。我们可以理解为换位思考,善解人意,同时要敢作敢为,有自信。

C、知足。相信资源充足,人人有份。自己该得到的已经得到了就应当知足。真

正的成功并不是输/赢模式下的成功,而是不压倒旁人,通过成功有效的交往让所有参与者获利。要完成这样的成功,必须以知足心态为基础。

2、双赢关系

双赢的精髓就是信用,即情感账户。如果情感账户储蓄充足,信用就不再是问题。彼此双方互相信任,以诚相见,相知相敬,互相尊重,洗耳恭听,就会消除分歧,抵消消极因素,创造出有利于理解和解决问题的积极合作氛围。大家都“投之以

桃报之以李”,关系一定融洽。

3、双赢协议

关系确立之后,就需要协议来说明双赢的定义和方向,它让纵向交往转为水平交往,从属关系转为合作关系,上级监督转为自我监督。在协议中,一定要明确五个要素:预期结果、指导方针、可用资源、任务考核、奖惩制度。

4、双赢体系

双赢只能存在于体系健全的组织机构中,如果提倡双赢,只是口头上,行为则是另外一套,结果必定失败。双赢必须有相应的体系支撑,包括培训、规划、交流、预算、信息、薪酬等,而且所有体系都要建立在双赢原则的基础上。通常情况下,问题都源于体系,而不是人。再好的人置身于一个糟糕的体系中,也不会有好的结果。想赏花就要先浇水。

5、双赢过程

双赢过程有四个步骤,首先是从对方的角度看问题,真正理解对方的想法、需要和顾虑,有时甚至比对方理解得更透彻。其次是认清主要的问题和顾虑。第三是确定大家都能接受的结果。第四是实现这种结果的各种可能的途径。双赢过程同双赢结果密不可分,只有经由双赢过程才能实现双赢结果,目的与手段是一致的。

三、从我做起,实现双赢:

在读本书之前,我是属于那种输/赢模式的人。虽然不会干损人利己的事,但是舍己为人的事却干了不少,当然更多的还是置身事外。从小就被灌输的思维定式突然被改变,确实让我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以前在学校时虽然不喜欢惹事挑衅,但是在内心里面确实憋着一股冲劲,一股谁都不服,排除万难奋勇向前的竞争意识。时间久了,难免在言语上或某些不经意的举动中伤害到其他人。以后,我要努力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不管做什么,都要秉承双赢的基本理念。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有所收获。

论述性文本彭华《中国传统思维的三个特征:整体思维、辩证思维、直觉思维》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所谓整体思维,是以普遍联系、相互制约的观点看待世界的思维方式。整体思维方式将整个世界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认为构成整个世界的一切事物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并且每一个事物又是一个小的整体,除了它与其他事物之间具有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之外,其内部也呈现出多种因素、多种部件的普遍联系。西人所说的“关联思维”、“关联宇宙论”、“有机宇宙哲学”或“有机主义宇宙观”,今人所说的“系统思维”,实际上就是“整体思维”。 注重整体统一的整体思维,是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最显著的特征之一。整体思维从整体原则出发,强调事物的相互联系和整体功能,探讨天与人、自然与人为、主体与客体、人与人、人与自我的相互关系,以求得天、地、人、我(心)的和谐统一,即注重“天人合一”“天人和谐”。这种整体思维方式,在道家、儒家以及中华传统医学中表现得十分突出。 早在西周时期,“天人合一”思想就已经萌生。《周易》“推天道以明人事”,“天人合一”思想是《周易》整体思维观念立论的基本依据之一,其目的在于揭示人与天地、自然的相互关系,从而合理指导人之所作所为。在《周易》看来,人与天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因此,人应当随顺天地之道而为。如此,方可“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 东周以降,道家的列子、庄子以及儒家的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张载等不但合理继承了“天人合一”思想,而且有所发展和创新。道家认为,天、人同类而合一,“天地万物与我并生,类也”,“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董仲舒对天、人问题作了详细的论证和明确的表述,明确指出“以类合之,天人一也”,即天人本来合一,故“天人之际,合而为一”。至宋代之时,张载正式将“天人合一”作为一个专有名词明确提了出来,“儒者则因明致诚,因诚致明,故天人合一,致学而可以成圣。得天而未始遗人,《易》所谓不遗、不流、不过者也”。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张载在《正蒙·乾称篇》中提出了宝贵的“民胞物与”思想,为合乎德性的实践行为提供了一种观念阐释,将儒家的天人观、物我观、知行观提升至新的境界和层次。 作为中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华传统医学,亦以“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等思想观念为立论的理论依据,并且将这一整体思维观念具体化、实践化。中国医学理论将人体看成一个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认为人体内部各个组成部分及各个组成要素之间既是相互联系的、不可割裂的,又是互相制约的、互为作用的。并且,“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因此人之保健养生等都应合乎天地之道、日月之行。在临床治疗中,中医反对单纯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强调整体而观、全面诊断、辩证论治,亦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说“治病必求于本”。进而言之,中医学不仅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而且认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也是一个统一体,亦即人体-自然-社会是统一的有机整体。 “天人合一”思想既是一种宇宙观或世界观,又是一种伦理道德观(生态伦理),代表着一种人生追求、一种精神境界。中国传统文化以“天人合一”“天人和谐”为根本特点的整体思维观念和思维方法,对于保持人类的生态平衡,促进社会的协调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摘编自彭华《中国传统思维的三个特征:整体思维、辩证思维、直觉思维》)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优秀人士的六个思维习惯

优秀人士的六个思维习惯 (2013-03-23 19:19:05) 转载▼ 标签: 分类:自我管理 转载 原文地址:优秀人士的六个思维习惯作者:北雁南飞 优秀人士的六个思维习惯 现在很多人倾向于态度决定一切的观点,这有它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但也不能过于绝对,笔者近些年来分析了近百位世界名人和中国的成功人士,从思维的角度去探讨,他们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与众不同。 世界著名企业日本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先 生说:“人人都想把事情做好,但把事事做好的人没有几个,不是这些人不做事,而是这些人不会做事,会做事的前提是正确的思考和正确的思维,以此来指导做事。”哲学大师柏拉图说:“发达的四肢给你带来的优势是最有限的,唯一无法估量的是你的大脑里的思维方式,它的创造力是神奇的。”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努力不一定等于成功;成功者与失败者的差距其实只有一点点,这就是成功者做事情的成功率比失败者高一点点,而正是这一点,让他们在关键的问题、关键的时刻做出也正确的决策,走在了众多人的前面。

如此看来,正确、严谨的思维方式是正确决策和行动的基础,而良好思维方式的形成,取决于自己工作生活中对待问题的思维习惯,那么,什么样的思维方式是优秀的呢?如何才能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呢? 一、系统思维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人对客观事物进行识别、分析、判断的一种过程,人就是利用这一过程,对工作、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判断,得出结论,确定行动或处理的方法。 系统思维是指人对事物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和判断。我们在生活中常说:这个人只考虑眼前,做事情顾头不顾尾等,就是没有进行系统思维的典型表现。系统思维是对人思维的基本要求,我们无论是对自己的人生规划,还是做一个项目,处理一件事情,都需要进行系统思维,这样才能少出漏洞,减少风险。 巨人大厦和史玉柱的故事,许多人记忆犹新。1992年7月,史玉柱把珠海巨人新技术公司的总部搬到注册地珠海。为支持巨人集团,珠海市政府曾经批给巨人一块地。巨人准备拿这块地盖18层的办公楼。然而,在政绩工程的诉求下,有政府领导希望将巨人大厦建为中国第一高楼,所以设计楼层不断加码,从38层到54层再到64层。1994年初,巨人大厦开工典礼时,史玉柱宣布,巨人大厦将建高78层、中国最高的楼宇。然而为了这个中国第一高楼,初步测算,巨人需要投入12亿元才能完成。1996年,巨人大厦资金告急,史玉柱将保健品的资金调往巨人大厦。1997年初,巨人大厦因资金链断裂未能按期完工,只建至地面三层的巨人大厦停工。随后,巨人集团的财务危机爆发,史玉柱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对现代人有哪些影响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对现代人有哪些影响 一、中西传统思维方式的基本特征及利弊分析。 思维方式是一个民族或一个区域的人们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思维定势或思维惯性,是一种相对定型化的思维活动样式,结构和过程。中西传统思维方式的差异是作为文化深层结构的差异,由于中西方民族各有着不同的文化传统和文化背景,具有不同的生产活动方式和发展水平,反映在思维方式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的不同深深影响了本民族的思维和科学文化沿着不同的道路发展,我们从整体上很难分辨其孰优孰劣,只能从它们各自的利弊来分析。 1、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基本特征及利弊 (1)以“人本”为逻辑出发点,具有人文精神。所谓“人文精神”是指以人为一切价值的出发点与源泉,以人为尺度与标准去疏解、衡量一切价值的精神。由于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以血缘关系为主的家国一体的社会结构方式奠定了家族本位、人伦本位的文化基调,因而反映在思维方式上就表现为以“人本”为逻辑出发点,即以人为万物之本,从自身的特点出发去考察万物,于是在认知方式上必然把一切“人化”,由人的价值体悟物的价值,以人的规律来取代物的规律,因而,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带有浓厚的人文色彩,它表现在价值判断上,就是以善代真,以情代理。这种思维特征的优势是注重对人类自身的求索,推动社会伦理道德,社会治理,人文学科等方面的发展,能促进人际关系的沟通与融合,易于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弊端是忽视对外界的探索,思维易于走向封闭化,即将主体自身作为认识的出发点,对象乃至目的,在某种程序上抹杀了对象的客观性,具有泛情感化的倾向,因而不具备很强的发展后力,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人们对科学的深度和广度进军,这也是近代以来中国科技落伍的重要文化原因之一。 (2)注重整体统一。这是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它从整体原则出发,强调事物的相互联系和整体功能,以求得天、地、人、物的和谐统一,即注重“天人合一”,“天人和谐”,而不太注重事物的内部结构。这种思维方式视天道与人道,自然与人事为有机整体,使人能下化万物,上参天地,并通过自己的行为制天命而用之,这就能使人们从整体上,全局上把握客体。这一独特的

汉字与中国传统思维方式

1997年第2期汉字文化 汉字与中国传统思维方式 郭优良 提要:本文以汉字文化学理论为指导,探讨汉字与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之间的密切关系。文章认为:(1)整体性思维决定了汉字的造字法,而造字法反映了汉族人整体 思维的发展阶段。(2)直观思维使汉字字形带有明显的形象感性色彩,这种字形又强 化了汉民族的直观思维习惯。(3)意象思维促成了汉字字义的抽象化,而一些表抽象 概念的汉字的探源,则揭示出意象思维的奥秘。(4)经学思维有尊崇汉字、维护汉字 的倾向,而汉字体制的长期传承证明了它在这方面所起到的作用。 汉字文化学认为,汉字不仅仅是汉民族的辅助性交际工具,它还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汉字,特别是古汉字丰富地表现出中国古代社会的生产、生活、民俗风尚、宗教迷信、伦理道德等,而且还以缩影的方式展示出中国传统思维的方式特征。汉字与传统思维的密切关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汉字的长期使用对中国传统思维产生了直接影响,比如,汉字作为沟通人际关系的媒介,其形意融合的特征,使得人们习惯于以形求义,愿意从字形上直接把握符号所表示的意义。这种认知方式的长期刺激,势必会把人们导向直观把握的思维模式中。另一方面,传统思维也影响到汉字系统的方方面面。比如,我们的先人当初为什么创造了表意体制文字而不是其他体制的文字?汉字为何千百年来体制不变经久不衰?这些问题除了文字学本身的因素外,显然还受到中国传统思维的决定和制约。为了更深刻地理解汉字,建立更加科学的汉字学,本文试从汉字与中国传统思维之间的相互关系作些探讨。 一、整体思维和汉字的造字方法 整体思维是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中最根本的特征。所谓整体思维,是指倾向于对认知客体作综合概括的把握。这种思维方式对于汉字的造字方法有着根本性的影响。唐兰先生在《古 “象意”、 “形声”三书说,这三种造字类型实际上代表了汉族人整文字学导论》中提出过“象形”、 体思维的三个发展阶段。 在象形字阶段,其思维方式主要是“观物取象”,但观物取象决非一味地机械模仿,而是在很大程度上进行综合概括了。从文字图画到象形字的产生,一个关键的因素是图形的净化,即概括性的象征取代了图画式的描绘,简洁的线条取代了投影式的块面结构。图形净化使观物取象成为对客观事物的概括模拟,比如“牛”“羊”二字,不再是面目俱全的“写真”,而是变成以纯粹的线条“画成其物”了。象形字的产生是人类思维进化的重要成果,也是真正文字出现的一个标志。 在象意字阶段,其思维方式主要是“综合取象”以获得对抽象事物表达的能力。抽象事物,

良好的思维习惯

良好的思维习惯 培养或采取何种办法,才能使自己能具有思维的习惯?我们说求异思维是帮助女性获取良好的思维习惯的最好办法,它将能引导女性走向更好的开创境地。爱因斯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国际上在培养高级研究和建设人才时,特别注重想像力、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关于求异思维的培养。 什么是求异思维? 求异思维它所关注的是现象之间的差异,意在暴露已知与未知间的矛盾,提示现象与本质之间的差别。 因此,求异思维表现出以下两种特征。 善于对被人们认为是完美无缺的定论持怀疑态度。李四光讲:“不怀疑不能见真理,所以我希望大家都取怀疑态度,不要为已成的学说所压倒。”贝弗里奇也说:“科学上危害最大的莫过于舍弃批判的态度,代之以轻信佐证不足假说。”能打破习惯思想程序。也就是说,我们在思考一个问题时,我们的思想往往重复同样途径,这是因为各个观点已结合成为一个固定的思想锁链。习惯性思维程序的造成,就好像条件反射的形成一样。这样往往不能使人们摆脱无益的思想途径,听别人的话或读书也能使人形成不变的思想程序,所以摆脱习惯的思想程序就很重要。 由此可见,求异思维是现代女性应具备的一种可贵的思想素质。因为,当今开拓进取潮流正汹涌澎湃,人们的思维都要经这潮流的洗涤,若想在此能有所突破,无不注重求异思维。如原来的苏联,在宇宙太空占了优势后,大大震撼了美国。他们除了急起直追,开展宇宙空间竞赛外,还把对新一代科研人员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当做了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措施。如:他们特别研究和调整了对科研人员“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要求的比例。 强调科研人员除了要注意学习前人的知识、规律、法则之外,即除了培养他们的“求同思维”能力之外,还特别注意到“求异思维”能力的锻炼和培养。要求他们努力从不同方面探索客观真理;要求他们对问题的答案越多越好;在各自探索未知的知识境界时,思维越积极、越活跃越好。我们说苏联对科研人员的这种要求,很适宜中国女性的需求。因为如果没有一个求异思维的锻炼过程,就很难出现当代优秀的女性,也就是说,女性想在当今优胜劣汰形势下站住脚是不大容易的。那样,当然也就不会产生当代女性的独特见解。 由于求异思维能使人们迅速摆脱早先在头脑中建立的那些联系,并易于形成新的结合,而把他所熟悉的概念、形象、联系、规律纳入新的关系中,从新的、与众不同的角度来考察一个对象,因而它是创造性想像的基础和先决条件,同时也贯穿于整个创造性想像过程之中。作为现代女性必须要明白:没有求异思维,就不可能产生浮想联翩、变幻莫测的创造性想像,也就不可能有创新的观念、新的见解、新的成果。正像爱因斯坦所说的:提出一个问题往往

培养良好生活习惯

培养良好习惯,终生受益 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本周班会的主题是培养良好习惯,终生受益 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被记者采访时说:“我不是在大学,而是在幼儿园学到了我认为最重要的东西。”他说的这最重要的东西就是在幼儿园形成的良好的习惯,这为他以后一切的行为和成就打下了基础。可见习惯对于人成功与否有着重要的影响。所谓“习惯”:它是一种自动化的行为,不需要特别受思想和意志的努力,也不需要别人的监控,是在什么情况下,就按什么规则去做。习惯一旦养成,就会成为支配人生的一种力量。如果学生养成了学习的习惯,那么到了学习的时间,他就会去学习。教育家叶圣陶指出:“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良好的习惯是一生的“道德资本”。人的一生都会享受它的利息。综观古今中外,一个优秀的人总有其优秀的做事习惯和与人相处的习惯。 那么,习惯是什么?词典上讲,习惯是在长时间里逐渐养成的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可见习惯是一种养成,是通过过程养成的。有人把小学教育称为养成教育,即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怎样才能养成好的习惯呢? 第一:从小事做起,注意细节。人的习惯好不好,素质高不高。往往反映在小事上。所以在培养良好习惯时我们要从小事做起,注意细节。 第二:固定的时间做相同的某一件事。 因为习惯的养成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才能形成。所以对学生来说,很难靠自身来形成一个好的习惯,这就需要外界为其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第三、家校配合 习惯是在长时间里逐渐形成的。单靠我们一方面的努力有时很难达到事半功倍的习惯,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家校的配合来共同完成。 第四、定目标,强化习惯。目标不同,过程不同,结果也不同。开学初每一位同学订出本学期你将让什么样的优秀行为成为习惯并统计下来,张贴到墙上,并利用适当的时间不断强化,过一段时间便让自己进行自我评价。 第一个问题,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习惯是有多种表现形式的,有定时的习惯,定量的习惯,专心听课的习惯,自我调整的习惯,复习预习的习惯,思维的习惯,每天睡好午觉的习惯,按时早起上操的习惯等等。而这些良好的习惯,都要养成的话是很需要学生的毅力。因为况且学生自小已在父母亲的教育下,在老师的教育下养成了一定的某些习惯,当进入小学,初中后,又形成了一些习惯,到了高中后,这些习惯都不会消失,还在起作用。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哪些习惯有利于我们的学习? 以下介绍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以供同学们参考: 1.主动学习的习惯 别人不督促能主动学习,一学习就要求自己立刻进入状态,力求高效率的利用每一分钟学习时间。要有意识地集中自己的注意力用于学习,并能坚持始终。 2.及时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习惯 要在规定的时间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把每个规定的学习时间分成若干时间段,根据学习内容,为每个时间段规定具体的学习任务,并要求自己必须在一个时间段内完成一个具体的学习任务。这样做,可以减少乃至避免学习时走神或注意力涣散的情况,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还可以在完成每个具体学习任务后,产生一种成功的喜悦,使自己愉快地投入到下一时间段的学习中去。 3.各学科全面发展,不偏科的习惯 现代社会迫切需要的是发展全面的复合型人才,所以要求中学生要全面发展,不能偏科。这就要求中学生对自己不喜欢的学科更要努力学习,在学习中不断提高兴趣。对不喜欢的学科或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科,可以适当降低标准,根据自己

针对中国人和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差异.

针对中国人和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差异 , 从曲线与直线、解析与整体、模糊与精确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 , 指出了各自的优势与不足。有利于我们了解中西方思维方式差异的特点和原因 , 有利于我们既保持自身好的特性 , 克服不足 , 又能更好地融合到文化全球化的趋势之中 , 对我们有一定的启迪意义。 由于历史及文化发展的关系 , 东西方在很多方面存在着差异 , 有些方面的差异甚至是巨大的。在多方面的差异中 , 思维差异是最根本的。思维方式是人类在认识过程中形成的带有一定普遍性和稳定性的思维结构模式和思维程式 , 它是思维规律和思维方法的统一结合形式。从东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分析中提炼出对我们有启迪性的东西 , 使我们在全球化过程中能够彼此了解。 (1 东方人好曲线 , 西方人好直线 西方人直线思维 , 喜欢开门见山 ; 中国人曲线思维 , 习惯迂回。这种思维方式的差异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寻求世界的对立,“ 非此即彼” 的推理判断是西方理论家思考问题的基本方法。由此引发的“ 线性推理” 的观念 , 好像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而探寻世界的统一性 , 是中国哲学思维的本色 , 如“ 天人合一” 、“ 亦此亦彼” 就成为中国古代思想家的思维习惯。如果说西方的思维方式可以用直线来比喻的话 , 那么中国的思维方式以“ 辨证” 为主 , 即使要以线条来表示也不能只采取直线形的方法。螺旋或波浪式的曲线 , 似乎较能反映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我们中国人的“ 醉翁之意不在酒” 这一传统思维导致的做事风格或处事方式 , 至今未尝有根本改变 ! 西方人喜欢更简单的抽象符号 , 对汉字的图形符号识别感到非常头痛 , 因为这不是他们认识事物的方式 , 所以他们认为汉字是世界是最深奥最难懂的文字。所以 , 他们认定使用这种难懂文字的中国人 , 其思维方式更是不可捉摸的。东西方文化在逻辑观念上也存在着基本的差异。比如 , 面对同本身想法有悖的观点时 , 美国人会进一步增强自己的观点 , 驳斥他认为不太正确的观点。相反的 , 亚洲人则更加容易改变自己的立场 , 承认即使不太正确的观点也有可取之处。东方人因“ 整体思维” 更容易注意到重要的环境因素 , 并认识到它们也会产生影响 , 因此犯下“ 基本归因错误” 的几率较低。所以 , 东方人的这种思维方式在处理各种事情上

中国人的思维方式

中国人的思维方式 众所周知,不同民族的思维既有共同相似之处,同时也具有单一特殊之处。因为作为一种生物,人类具有共同的生理属性,即人类的大脑功能。此外,由于人类发展的进程大体一致,很自然地就奠定了不同民族思维的共同基础。同时,由于人类大脑功能的复杂性,使得具有相同或者不同经历的不同种族和文化背景的人,形成了具有差异性的思维方式。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在体现着人类思维方式共性的同时,也呈现出其独特的韵味。 一思维方式的概念 世界上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不同的思维方式。刘长林将思维方式定义为:“在一个民族的发展过程中,那些长久地、稳定地、普遍地起作用的思维习惯、思维方法、对待事物的审视趋向和公认的观点,就叫作该民族的思维方式”(刘长林,1990)。一直以来,许多专家和学者孜孜以求地从各个方面和角度对思维方式不断地进行研究。目前的研究结果表明:思维方式是一个复杂的双层结构。其深层结构表现为人们对事物的看法和观点,这包含人的情感、意志和潜意识等;而其表层结构的外观表现就是我们熟知的语言。事实上,任何一种类型思维方式的形成都离不开一定的自然环境、生产环境和社会组织环境交织而成的人类生活背景,其形成过程非一朝一夕的,而是长期的、逐步的演变过程。 思维方式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化主体,固定了思维的基本属性,包括思维结构、认知形式、民族文化、个性表达以及现实运用等。从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产生背景和发展过程来看,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恪守着独特的传统形式,固守着极富个性化的文化本位,坚持着自己对自然和社会特殊的认知方式。 二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 法国学者列维?布留尔认为,原始思维方式是一种“情感的和激情的因素简直不让真正的思维获得任何优势”的思维方式。 冯天瑜先生把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概括为“观物取象”,认为“它是以未经分化的表象联系代替因果关系,必然性与偶然性尚未分化,人们不承认偶然性,而确信神秘的支配力量”。显然,中国人的传统思维方式这一特征与其原始的思维方式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也就是说,它是一种直观的、情感的、感悟性的思维方式,这与中国人的传统文化和生活习惯方式是密不可分的。古代中国人热衷于“现象”。例如,古人用以测吉凶的观察卦爻之象和用以生产生活的观测天象。此外,中国人对其他自然现象和人类现象也很关注,并以文字或者图像将其记载下来。然而,依据哲学的观点,现象本身既具有多样性,又具有复杂性。所谓复杂性,是指各种各样的现象是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的,所以,多样性和变化性这两个重要的概念便在中国人的思维中凸显出来。在各种各样的现象中,中国人又格外关注对立和联系的现象,并由此产生了对立统一思维,进而发展成中国人所特有的思维特点。 此外,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也更倾向于实用性。中国漫长的传统社会结构和小农经济生产方式,使得中国人很早就有了天文学的萌芽,其目的就是要为农业生产提供时间服务。因此,中国人热衷于通过观天象而知农时,形成了独特的“观象授时”的文明形式,并确定了阴历二十四节气中的“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等重要节气。中国人的这种依赖自然的生存方式,从根本上决定和限制了人们的认知方式,很自然地造成了人们往往以经验为直接依据来认识事物。由于对直接经验极为重视,人们必然会更加关心现实和讲究理性的实用性。这种来源于直觉经验的生活方式造成了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在认识层面只有一个直觉思维。虽

良好思维习惯的培养

习惯决定命运!好的习惯成就你的一生 一、处世方面的习惯 1、仔细听清别人所说的话的习惯。 2、和自己不喜欢的人保持一定的交往的习惯。 3、交流及为人处世时进行换位思考的习惯。 4、时常保持微笑(如******)的习惯。 5、分人分事地直言直语的习惯。 6、说话谨慎用词的习惯。 7、公开表扬而私下批评的习惯。 8、不以对别人的感情亲疏来判断其言论的习惯。 9、不在他人背后说其坏话的习惯。 10、与人交谈时,首先考虑对方的态度和兴趣的习惯。 11、不炫耀自己的习惯。 12、对非原则性问题不批评、指责、抱怨的习惯。 13、敢于在他人(熟人、众人)面前出丑的习惯。 14、与人对话时克制住自己插话的习惯。 15、敢于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而不怕被他人乃至众人嘲笑的习惯。 二、生活方面的习惯 1、常用左手以锻炼右脑的习惯。 2、临睡前想想还未解决的问题以利用潜意识的习惯。 3、睡前进行身体及心理放松的习惯。 4、适时闭目养神的习惯。 5、心情烦躁时进行听音乐、观赏自然等艺术活动的习惯。 6、用想象来暗示、激励、放松自己的习惯。 7、开电脑前一分钟完全明确这次用电脑的所有目的的习惯。 8、做某件事感觉已经很久了时对该事已经进行了的时间长度做个统计的习惯。 9、有效地休息而不浪费休息时间的习惯。 10、学会欣赏自然物以放松心情、体味生活的习惯。 三、做人方面的习惯 1、绝不拖延的习惯。 2、谨慎使用“最”字的习惯。 3、形体语言(面部表情、肢体语言)健康有力(尤其是在自己认识的一群人面前)的习惯。 4、对犹豫不决的事情设定放弃底线并坚决执行之的习惯。 5、不在别人面前埋怨个人得失的习惯。 6、不传播自己不确定的信息的习惯。 7、适时(工作结束、睡觉、调节身心时)地进行自我满足的习惯。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具有明显的民族性:在认识方法上具有“意会体悟”的直觉性,在思想方法上以“月令图示”的辩证性为主要内容,在分析方法上则首选“取象比类”的推理性。 中国的传统思维可以说是直觉性和悟性的结合 (1)什么是直觉。直觉是针对某事务的直接的大致想法,可以说直觉来自过去的经验,知识的累积和重组,以及自己所受过的思维训练。 (2)悟性是高层次的直觉,有较强的领悟能力,由于悟性思维长于将自然、社会作为一个整体直接纳入人的经验,而不是进行部分的分析,因此,对事物认识只有概括性,同时还有点模糊性,缺乏了严密的而系统地论证。 (3)思维的模糊性,和朴素性促使人们用概括的语言笼统地直接说出格言式的定律和定则,然而,概括出的往往既具体对抽象的一般性结论。 在这种思维模式的产生,主要是源于秦汉以后的大一统,随着国家组织化日益严密和国家同构,在意识形态方面的致思趋势,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视线开始从先秦百家争鸣时的种形态在收缩,流连于道德领域;哲学思维和科学思维合二为一的结构随之向前倾斜,即使是在科学思维范围内,发展的心有偏向,与哲学思维相的辩证性特别发达,却忽视了另外的分析和创造性部分。 但是在宋明清时期,“由数达理”“缘数寻理”“事物之理”这些新思维发出了点闪光,给传统性思维带来了冲击,从模糊的整体观过渡为有序的整体观。“月令图示”的辩证性,传统的思维方式擅长于从具体同一性出发,整体地,流动地,统一的认识对象。在思考方法上,一直倾向于发展的辩证逻辑思维方式,而拙于以形式逻辑作为分析的主要手段。是一种辩证思维,也是带有有机论色彩的过程性思维,认为万物都有生命,也包括非生物,这种观点代表中国的传统思维,说明中国人的思维则重于考察对象的相互联系及其运动变化的复杂情形,是把握对象动态联系的思维。也说明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成为现代科学“代数”的摇篮,代数代表了中国传统思维对现代科学的代表。 这种思维方式应该说既有优点,也有缺点。 优点:精于观察的古代中国人很早就掌握了普遍联系的大量现象,利用进去和前人积累的经验,对事物的大致方向,发展趋势和整体效果做出预见和选择,还可以通过触类旁通去认识未能接触的事物,尤其是科学尚未能完全反映真理的

学习思维导图的好习惯

学习思维导图的好习惯 无论是什么样的学习,方法都很重要。方法不对往往只会事倍功半,有时甚至连本来的既定目标都达不成。 人生的赢家不是那些经验丰富的人,而是那些学习最快,改变最快,创新最快的人。唯一持久的竞争优势将是具备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的能力。如何学习得更快?如何记得更牢?如何把您学到的东西,运到自己的实际工作、学习与生活当中? 为大家总结了成为思维导图学习高手的24个习惯,每个习惯都价值连城,只要养成其中的几个好习惯,你一定会取得学习的胜利! 一、将思维导图真正融入生活!不要学导图,而要生活在导图当中! 二、把学科知识制作成思维导图,贴在家里最显眼的地方,不知不觉就掌握了! 三、不用导图就难受!不用导图就“寝食难安”!让导图变成自己最大的爱好! 四、睁开眼睛的第一件事就是“看导图”,并且大声地喊出来,喊出一天的活力和辉煌!喊出一天的充实与成功! 五、入睡前一定要看导图10分钟,让导图进入潜意识,做梦也在用导图! 六、“一日三餐前后”看导图5分钟,否则就不吃饭,这叫做“一日三餐法”!饭前看导图反思人生,饭后看导图有助消化!这是一个伟大的习惯,我现在全国普及这个习惯! 七、跑步看导图!既锻炼了身体肌肉,有锻炼了大脑肌肉!两种肌肉都发达的人绝对有“非凡的竞争力”具体做法:在出去跑步前,先画一张导图放在口袋里。 八、平时思考学习用导图,有空就练习画导图。

九、尽量多练习!这是最有效、最便宜的学习方法,练得越多, 效果越好,而且你的学习、记忆就更牢固!每天坚持至少画一幅,哪 怕只是草图! 十、每天有计划地训练自己的关键词搜索能力。最好的办法就是每读一篇短文就划出里面的关键词,不管是中文还是英文。让自己 的思维更加敏捷,清晰!先是句子,其次文章! 十一、随时携带“导图财富本”,疯狂收集好的导图,看到好的文章记得一定要把它变成导图,这样它更融入刻入我们的大脑,记 忆深刻。 十二、出门前,立刻携带一张导图,随身携带,有空就看,这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十三、要养成一种伟大的习惯:善于利用一天当中最大量的被忽略的被浪费的一分钟、两分钟! 十四、要养成随身携带导图的习惯,快速看上一两分钟就足够了。什么都怕天天做,什么都怕坚持! 十五、疯狂的热爱导图,用导图来思考一切!记住:这个世界没 有比思考更难得事情了。 十六、疯狂收集和掌握思维导图。学习的一个难点就是习惯,把他们复制下来,变成自己的财富! 十七、把每天坚持做导图,当成训练自己意志的办法。这种训练一举两得:既让自己变得更有意志。 十八、每天坚持帮助一个对导图感兴趣,或是激励一个人开始用思维导图!通过这种方式,即督促了自己也帮助了别人! 十九、每天进步一点点,让自己的导图每一张都比前一张看起来更美,线条,图片,文字。 二十、每天开发自己的大脑,赞扬自己的记忆力,语言模仿能力。不要给自己的负面思想留下任何空间!从今天开始养成良好的习惯!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1、逻辑分析与辨证综合 中国哲学的各家各派有着各不相同的思维方式。一般说来,中国哲学家欣赏整体动态、辩证综合与直觉体悟的思维方式。但并不是说中国没有逻辑分析的传统。 孔子兼重学思,强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孟子提出“心之官则思”的命题,宣称“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孟子·告子上》)。《中庸》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为学五步骤。又说:“故君子尊德性而道学问,致广大而尽精微。”这都是肯定思必须慎,辨必须明,提倡细微分析。 儒家比较推崇“明辨”,即逻辑之学的是荀子及其后学。荀子主张形式逻辑的类推原则,倾向于对事物及其类别的确定性加以研究,有实证分析的认知倾向。 后期墨家比较重视分析方法,《墨子》书中所保存的《墨经》显示出墨家分析思维的光辉。墨家严格地确立了概念、判断、推理的逻辑程序和规则,《墨经》所指出的“故”、“理”、“类”的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的步骤和方法,亦有精到之处。 名家对于分析思维也有贡献。惠施的“历物”十事,既表现了辩证思维,也表现了分析思维。公孙龙讲“离坚白”,所谓“离”即分别之意。 法家韩非也很强调分析性、确定性的认知方式。 宋明理学家中,朱熹比较注意分析。他曾讲学问之道云:“盖必析之有以极其精而不乱,然后合之有以尽其大而不余。”(《大学或问》)这就是兼重分析与综合。 中国传统哲学思维方式的缺点是分析方法的薄弱,但并不是完全没有分析思维。我们今天以西方的形式逻辑、理性思维方式、科学思维方法来改造传统的思维方式时,应当注意发掘中国古代已有的成果,重建精密化的语言指谓关系,开拓明晰的概念认知系统,使概念和观念确定化,建立分析的程序、逻辑的结构和论证推理的规范,避免语言、概念、观念、判断、推理的空洞、游移、不确定、不严密,避免忽视实证、实验中严谨的工具、步骤、方法,避免以情绪代替逻辑,将怀疑视为结论,把主观估计的或然的东西当做客观实在的必然的判断。更不能以某种“需要”来决定“事实”。夸大朴素辩证法的主管随意性,缺乏冷静、客观的科学态度和严谨、致密的分析方法,以价值判断代替事实判断,都与中国传统哲学思维方式的缺弱有关。 中国儒释道所推崇的整体、流动、当下体悟的方法,与面对现象层面的方法确实有很大区别。由于我们民族久远以来的生存方式,以及汉字语言等各方面特性的缘故,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特别发达的是辩证思维和直觉思维。 辩证思维方式所强调的是整体、对待、过程、流衍、动态平衡。中国哲人观察宇宙人生,以一种“统观”、“会通”的方式,即着眼于天地人我、人身、人心都处在不同的系统或“场”之中,肯定各系统、要素之内外的相互依存、密切联系。人体小宇宙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天地大宇宙也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古代哲学以“统体”、“一体”,或者以“道”、“一”、“太极”、“大全”“太和”等表明这个整体。 以《周易》、《老子》、《大乘起信论》等为代表的辩证方法论模型,是“一物两体”、“一体两面”、“一心二门”、“整体——对待——流行”的模型,或者说是“二元对待归于机体一元”进而发展“两面互动”的模型。例如以易、道、天、太极、太虚为“一体”,以阴阳、乾坤、形神、心物、理气、翕辟、动静等为“两面”。此两面并不是均衡的、平行的或平等的。两面的相反相成,其动力来自这两面的不平衡。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反者道之动”、“阳中有阴,阴中有阳”、“动静无端,阴阳无始”等等,即不是把矛盾双方的对立看成是僵死的、绝对的,亦不是把矛盾的统一看成是双方的机械相加,或一方吃掉一方,而是在相互补充、互相渗透、互为存在条件的前提下,由矛盾主动方面对于被动方面的作用,从而构成新的均衡稳定、动态和谐的统一体。这个统一体又处在一个有机的系统之中。如道体即阳与

如何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如何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不要以为抓素质教育就是培养孩子绘画、音乐、体育等方面的能力;素质教育的核心,应该是从小培养孩子有良好的思维习惯。一个人的思维不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他不可能成功。 我原来没有办学校,不知道孩子之间有这么大的差异。办了学校,我去看我们的幼儿园,一看吓一跳:3岁多一点的孩子之间,差异怎么这么大?这并不是智力差异,而是习惯差异。原来,有的是爷爷奶奶带大的小霸王;有的是保姆带大的,什么事情都很自我;有的孩子是父母亲四十来岁才生下来的,宝贝得要命,娇生惯养。不同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习惯就截然不同。才离开娘肚子三年多,怎么变化就这么大? 不要以为孩子生下来不懂事,实际上从一出生,他的心灵就会感应到外部世界的一切。举个例子,孩子坐在椅子上,自己摇摇晃晃摔倒了,当妈妈的为了哄他,让他不要哭,就一边打椅子一边说,:“宝宝乖,不是你的错,都是椅子的错。”这样,孩子从小就形成一个观念:什么问题都是别人的错。你看椅子又没思想,都有错。有时妈妈带小孩逛商店,小孩不小心摔倒了,妈妈马上说“都是这地板太滑

了!”这样教育的小孩,他长大后碰到什么事情都会怪别人,从不找自己的问题,不改进自己。有这种思维习惯的小孩是难以成功的,因为成功与失败就一字之差——“主”动还是“被”动。凡是怪别人的人都是被动的,别人好他就好,别人不好他就不好,这样的人注定要失败;凡是主动的人都会找自己的问题,能够把握自己。这样的人才能够成功。成功的最大敌人就是“怪别人”这种思维习惯。 为什么很多孩子的毛病总是改不了,就是因为他在内心深处从不认为是自己的错,总认为是别人的问题,所以他改不了。因此,要解决孩子的问题,首先就是要解决怪别人的思维习惯,哪个家长能把这个问题处理好了,你的孩子将来就有希望。这是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 那么,家长就问,我的小孩已经大了,怎么去改变孩子怪别人的思维习惯呢?两个办法:第一,你家长要改,你自己不能老在小孩面前怪别人,首先你自己要有这个认识;第二,你要帮助小孩体验到,通过改变自己就能改变别人。我怎么教育自己的小孩?我小孩十三岁的时候,在一个全寄宿学校读书,一直跟生活部主任处不好关系。小孩老打电话给我说,这个主任这不好、那不好。我说:“两个办法解决问题。第一,你认为你是对的,你就找校长把他换掉。第二,你换不掉他,你就必须适应他。你不适应你倒霉,老师的工资照开。后来,

高效能的思维习惯

高效能的思维习惯 单元1:个人使命宣言 确定个人使命宣言 挑战舒适区 设定目标的5个关键步骤 达成目标的12个关键步骤 个人使命宣言 人们无法设定目标的理由是? 他们不了解目标的重要性 他们不知道如何设定 害怕被拒绝的恐惧感 对失败的恐惧感 使命=价值使命=目标 使命=价值使命=目标 挑战舒适区 什么是「舒适区」? 简单地说,当人对于某些人、事、物习以为常后,便会产生「舒适区」;而改变,就会变成「非舒适区」。由于人是自我保护的动物,因此多会选择躲在舒适区。 认识自己的舒适区 小组讨论[1]: 我们的舒适区有哪些范围? 小组讨论[2]: 处在舒适区会对我们有哪些不利的影响? 小组讨论[3]: 改变舒适区,最大的阻碍是什么? 设定目标的五个关键步骤 改变只有在以目标为导向,它才不会令人恐惧。 找到自己的卓越领域 机会就在你的脚下 目标平衡的重要性 需要确定一个明确的生活宗旨 达成目标的12个步骤

欲望 信念、信仰、坚信 写下来问你自己这个问题:你为什么要这么做? 分析你现在的位置 设定一个极限 确认你要克服的障碍 确认你所需要的知识 问你自己,并且确认谁是你的客户 制定一个计划 视觉化 以坚定的决心支持着你的计划 单元2:主动积极 积极心态 案例讨论:小海豚的困惑 海洋世界养了一只小海豚,每天饲养员都会训练小海豚进行空中翻身,每次小海豚在完成饲养员的指令下都会得到一条鱼吃,这样的事情已经持续无数次了。可是有一天…… 案例分析: 同样的刺激会有不同的应对 不断强化刺激所产生的反应会形成条件反射 如果全部的行为反应都来自于外部的刺激,会怎样? 四种人类天赋潜能

消极被动者常归因于三种决定因素 遗传的(我们遗传的特性) 我老祖辈传下的 心理的(我们的成长) 我父母造成的 环境的(我们周遭的状况) 我的老板、配偶或经济因素导致的

习惯是一种长期形成的思维方式

习惯是一种长期形成的思维方式、处世态度,习惯是由一再重复的思想行为形成的,习惯具有很强的惯性,象转动的车轮一样.人们往往会不由自主地启用自己的习惯,不论是好习惯还是不好的习惯,都是如此.可见习惯的力量——不经意会影响人的一生. 习惯可以在有目的、有计划的训练中形成,也可以在无意识状态中形成.而良好的习惯必然在有意识的训练中形成,不允许也不可能在无意识中自发的形成,这是好习惯与不良习惯的根本区别.相对于其他习惯而言,不良习惯形成以后,要改变它是十分困难的,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任何一个好习惯的养成都不会是轻而易举的. 要培养一个好习惯,首先必须要研究它的重要性,因为只有明白了它的重要性,才会有培养这个习惯的强烈愿望. 二是对所培养的习惯进行必要性,可行性的分析,从某种意义说,克服一个坏习惯,培养一个好习惯是人生最难的,而又是对人生最有价值的.因此,要培养一个习惯,开始前的可行性的分析很重要,这样使你建立在理智和科学的基础上.否则,头脑一热,盲目去做,常常会半途而废. 要培养一个好习惯,首先必须要研究它的重要性,因为只有明白了它的重要性,才会有培养这个习惯的强烈愿望. 二是对所培养的习惯进行必要性,可行性的分析,从某种意义说,克服一个坏习惯,培养一个好习惯是人生最难的,而又是对人生最有价值的.因此,要培养一个习惯,开始前的可行性的分析很重要,这样使你建立在理智和科学的基础上.否则,头脑一热,盲目去做,常常会半途而废. 三要培养好习惯,就要:“统筹安排,逐一击破.”我们知道,人的习惯实现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它像一棵大树一样,有干、有枝、有叶.它可以是我们工作方面的习惯,也可以是学习方面的,健康方面的,感情方面的.与人相处方面的各种习惯,也可以是思维方式的习惯,也可以是行为方式习惯.因此当我们明白习惯对我们人生和命运的重要性后,要对准备培养的习惯作统筹安排.这样可以分清主次,明确先后,然后有步骤的去培养,就会更有成效. 任何一个好习惯的培养都不会是轻而易举的,因此,我们一定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近及远.尤其开始是我们要宁少勿多、宁简勿繁、宁易勿难.先找一个比较容易做到的,做起来有兴趣的,很快就能尝到甜头的,而且能不断受到自己和周围人激励的习惯开始,而且下的功夫要大一些,花的时间要长一些,这样就容易成功. 第一个习惯养成了,一定会使你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既然是好习惯,它就会在你无意识中自动为你管理,为你服务,而且为你效忠终生. 四是关键前三天,重在一个月.当我们下决心要培养一个好习惯之后,成功的关键在于前三天,特别重要的是前一个月.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培养习惯也是一样.至于说培养习惯重在一个月,这是指度过前几天,真正的是一个习惯的养成,这过程差不多要一个月左右.因为根据美国科学家 的研究,一个好习惯的养成成为21天,90天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所以一个观念,如果被别人或自己验证了21次以上,它一定会形成你的信念. 习惯培养法之五——习惯仿佛像一根缆绳, 美国著名教育家曼恩说:“习惯像一根缆绳,我们每天给它缠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它就会变得牢不可破.”因为好习惯每天缠上一股,要不了多久就会牢不可破. 习惯培养法之六——坚持不懈,直到成功.

良好生活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

99个良好生活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怎样才能养成好的习惯呢? 良好生活习惯 习惯从细节做起 1. 从容从大方开始 2. 培养自信的语言 3. 让你的笑容像一样 4. 积极表露你的热情 5. 让表达自己成为一种习惯 6. 让你的肢体语言更有感染力 7. 谈吐讲究“不凡” 8. 站坐走要“有形”9. 让你的行动更干练10. 用知识来武装自己11. 用音乐来熏 自己12. 让自己的穿着大方得体13. 时时注意自己的形象14. 做个懂得静修的人 好习惯带来好心情 15. 关键时刻要放松16. 紧的时候深呼吸17. 别为小事生气18. 学会控制自己 的情绪19. 让自己冷静而不狂躁20. 及时给自己减压21. 悲观时,进行自我暗示22. 自觉保持谦逊23. 人生不时要冒险24. 用变通打破困境25. 让自己充实起来26. 虚心接受别人批评27. 偶尔吃亏心要宽28. 时时提醒自己要从容29. 经常进行自我 对话30. 定期进行自我评估31. 每天自省一小时32. 进行适当的自我肯定33. 正 确认识自己的缺点34. 做你害怕的事 好习惯造就好生活 35. 每天晨炼半小时36. 养成用早餐的习惯37. 吃饭只吃八分饱38. 要养成吃 鱼的习惯39. 蔬菜水果天天吃40. 充分利用纤维食品41. 多喝水,再多喝一点儿42. 常喝绿茶。细品茶的意蕴43. 经常服用维生素44. 戒烟戒酒,戒掉恶习45. 要养成按时作息的习惯46. 静心养神一刻钟47. 随时随地活动身体48. 走走楼梯好处多49. 带上绳子去运动50. 学会用游泳强健心肺51. 永远是跑步一族52. 保持快速步行 53. 爬爬山,出出汗54. 定时走进健身房55. 爱上单车瘦身运动56. 隐形体操,忙里偷闲57. 定期体检,为健康护航58. 经常和大自然亲密接触 好习惯成就好前程 59. 制定有效目标的习惯60. 经常进行战略思考61. 用计划来掌控全局62. 遵 循规则,尊重规则63. 大事化小,分段完成64. 要事第一,主次分明65. 管理好你的时间66. 心动就快行动67. 效率从办公桌开始68. 每天一图表69. 全力以赴地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