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学概论

环境学概论
环境学概论

环境学概论

一填空题

1、水俣事件的主要污染物是甲基汞,富山事件的主要污染物是镉。

2、环境是指环绕于人类周围客观事物的整体,既包括自然因素,也包括社会因素。

3、在人类发展历史的不同时期,人类遇到的环境问题依次是生态平衡失调、环境污染、污染的转嫁。

4、自然环境为人类提供活动空间和各种自然资源,而人类在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过程中,将资源转化为污染物排放到自然环境当中。

5、环境的组成分为三部分:自然环境、工程环境和社会环境。

6、资源从自然环境中提出利用,然后以“三废”的形式,即废气、废水、废渣再排向自然环境。

7、世界上著名的八大公害事件是:马斯河谷事件、多诺拉事件、伦敦烟雾事件、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四日市哮喘事件、米糠油事件、水俣病事件、痛痛病事件。

8、大气按组成成分可分为:恒定成分、可变组分、不定组分。

9、不是所有的光都能引起光化学反应,只有波长为290—430nm能量较大的太阳短波紫外辐射,才能使NO

2

分子激发产生光解。

10、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的主要一次污染物是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

11、臭氧浓度升高是光化学烟雾污染的标志。

12、通常微观粒子处在能量最低的能级称作基态,原子较稳定。

13、SO

2

在大气中氧化作用主要通过两种途径:光化学氧化作用和催化氧化作用。

13、大气污染的人为来源按行业分类有工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交通污染源和农业污染源。

14、光化学烟雾的日变化曲线表明:NO

2推迟3小时,O

3

滞后5小时出现峰值,

同时NO和CO的浓度随之相应降低。

15、基态的原子受到光照射后,如果能够吸收电磁辐射,吸收了一定能量的光子,就会跃迁到较高的能级上,称作激发态。

16、酸雨属二次污染,它的主要一次污染物是NO

X 和SO

X

17、五种典型的烟型分别为爬升型、平展型、漫烟型、波浪型和锥型,漫烟型污染最严重。

18、形成光化学烟雾前提是大气中存在NO

x

和HC,汽车尾气和石油化工是主要来源。

19、对流层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其递减率平均约为每升高100m,气温下降0.6。

20、山谷风发生在山区,以24小时为周期的局地环流。

21、低层大气中SO

2的吸收光谱表明,在294nm处为强吸收,SO

2

吸收此波长的光

后转变为1SO

2(单重态SO

2

);在384nm处为弱吸收,SO

2

吸收此波长的光转变为

3SO

2(三重态SO

2

)。

22、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化学元素是氮、磷。

23、水中溶解氧的主要来源是大气。

24、按水循环不同途径与规模,将全球水循环分为大循环和小循环。

25、胶体的吸附作用是使重金属从不饱和的溶液中转入固相的主要途径。

26、有氧条件下,有机酸可进行彻底氧化,其最终产物是CO

2和H

2

0。

27、水体富营养化现象在江河、湖泊中称为“水华”,在海洋上则称为“赤潮”。

28、湖泊是全球水体富营养化发生频率最高、对人类影响最大的水域。

29、污染物在水体的运动形式有三种:推移、分散、衰减。

30、在自然情况下,天然水体的水质也常有一定变化,但这种变化是一种自然现象,不属于水体污染,称为水质异常。

31、通常所说的“五毒”物质,是指重金属汞、镉、铅、铬和类重金属砷,其中汞的毒性最大。

32、农业缺水、城市缺水及生态缺水是中国水资源短缺的三个主要问题。

33、水库是人工形成的湖泊,一般为淡水湖性质。

34、中国水资源短缺问题,总体上来说可以从三个大方面来解决:开源、节流、治污。

35、DO变化状况可用氧垂曲线表示,反映水体中有机污染物净化的过程,可把其作为水体自净的标志。

36、碳水化合物的降解过程:多糖→二糖→单糖→丙酮酸→氧化或者发酵。

37、由于污水中的有机物降解消耗水中的氧,污水排入后,水中的DO(溶解氧含量)急剧下降。

38、脂肪的降解过程为:脂肪→甘油、脂肪酸→丙酮酸→有氧氧化或无氧发酵。

39、影响水体污染的主要污染物按释放的污染种类可分为:无机无毒物、无机有毒物、有机无毒物、有机有毒物、生物污染物、放射性物质、石油类物质。40、日本学者研究指出,湖水总氮与总磷的浓度比为12∶1~13∶1时,最适宜藻类增殖。

41、土壤是由固态、液态、气态等三相物质所组成的。

42、有机农药按化学组成可分为有机氯、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等三大类。

43、有机氯类农药以六六六、DDT为主,具有脂溶性,易溶于脂肪,并在脂肪中蓄积。

44、1962年美国出版了R-卡逊写的《寂静的春天》一书,指出杀虫剂(农药)造成的生态危机,震动了欧美各国。

45、土壤剖面结构:覆盖层、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风化层。

46、在自然生态系统中,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越强;反之,稳定性就越差。

47、废弃物的排放量和种类越来越多,最终超过环境的自然净化能力,导致环境的恶化。

48、各营养级生物体中的污染物浓度是逐级增加的。

49、人耳刚刚听到声压为听阈,使人感到疼痛时的声压为痛阈。

50、城市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人为缩短,食物网结构简单,生物量金字塔呈倒金字塔型。

51、生态系统中第一能量流是以太阳能作为初始能量的;第二能量流是以化学能作为初始能量的。

52、当噪声的声压增加9倍时,其声压级增加20dB。

53、当噪声的声压增加999倍时,其声压级增加60dB。

54、城市生态系统是以人为主体的生态系统。

55、危险性废物是由发达国家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

56、引起臭氧层破坏的主要污染物是氟利昂和氮氧化物,它们在臭氧层中的浓度

并不因臭氧的减少而减少。

57、酸沉降指PH值小于5.6的天然降水和酸性气体及颗粒物的沉降。

68、温室气体以二氧化碳为主,全球的气温升高并不是均等的,由赤道向两极气温的变化幅度是递增的,即南北两极的气温变化更大。

59、我国有三大基本国策依次是保护耕地、环境保护、和计划生育。

60、自然资源分为恒量资源、可更新资源、耗竭性资源三大类。

二选择题

1、“第一次浪潮”出现的环境问题表现为(B )

A.饥荒

B.生态平衡失调

C.环境污染

D.污染转嫁

2、诱发四日哮喘病的主要污染物为( A )

A.SO

2 B.TSP C.NO

x

D.CH化合物

3、诱发富山事件的主要污染物为( C )

A.Hg

B.Pb

C.Cd

D.As

4、“第三次浪潮”出现的环境问题表现为(D)

A.饥荒

B.生态平衡失调

C.环境污染

D.污染转嫁

5、“第二次浪潮”出现的环境问题表现为( C )

A.饥荒

B.生态平衡失调

C.环境污染

D.污染转嫁

6、诱发水俣事件的主要污染物为( A )

A.Hg

B.Pb

C.Cd

D.As

7、下列环境污染事件哪个属于污染的“转嫁”?(D )

A.伦敦烟雾事件

B.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C.博帕尔惨案

D.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核泄漏

8、在大气组成中,含量变化最明显的是( D )

A.N

2 B.O

2

C.Ar

D.CO

2

9、在大气结构中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层是(D)

A.逸散层

B.平流层

C.热成层

D.对流层

10、在大气环境中,诱发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化学物质是( D )

A.SO

2及SO

3

B.CO及CO

2

C.NO及NO

2

D.CH化合物及NO

x

11. 造成大气环境中,CO

2

浓度增加的人类活动是(A )

A.化石燃料的燃烧

B.水能资源的利用

C.核能的利用

D.太阳能的利用

12、在工业布局中工厂厂址选择须考虑环境因素,下列哪一项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C )

A.工厂污水排放口建在靠近城市水源地

B.工厂污水排放口建在靠近河流补给区

C.排放有害气体的工厂建在城市主导风向下方

D.排放有害气体的工厂建在城市主导风向上方

13、大气圈中,污染最严重的是出现在哪一层?(A )

A.对流层

B.平流层

C.中间层

D.电离层

14、对人的眼睛和呼吸道粘膜有强烈刺激作用的污染物是(C )

A.硫酸烟雾

B.烟尘

C.光化学烟雾

D.化学农药

15、地面空气污染最严重的烟型是(D )

A.爬升型

B.平展型

C.锥型

D.漫烟型

16、我国的哪个城市容易发生光化学烟雾?( B )

A.沈阳

B.兰州

C.成都

D.福州

17、城市污水二级处理目的是消除( D )

A.悬浮物

B.重金属

C.病原微生物

D.耗氧有机物

18、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的主要方法是( C )

A.物理法

B.化学法

C.生物-化学法

D.生物法

19、引起水体溶解氧含量下降的主要污染物质是( D )

A.放射性污染物质

B.氟化物

C.氯化物

D.有机物

20、合成藻类原生质时,所吸收的N、P的比例是( D )

A.1:16

B.1:2

C.2:1

D.16:1

21、自然水体对有机污染物净化完成后的恢复期,溶解氧含量异常的主要原因是( C )

A.微生物生物量异常

B.动物异常

C.藻类生物量异常

D.重金属含量

22、关于赤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赤潮是水体富营养化的结果

B.含P洗涤剂广泛使用与排放是产生赤潮的主要原因

C.在封闭海湾容易发生

D.赤潮发生与人类活动无关

23、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污染物质是( A )

A.N、P

B.Hg、Cd

C.Cu、Zn

D.I、Se

24、海洋的富营养化现象一般被称为( A )

A.赤潮

B.生物富集

C.生物放大

D.水华

25、江河湖泊的富营养化现象一般被称为( D )

A.赤潮

B.生物富集

C.生物放大

D.水华

26、下列农药中属于高残留农药的是( A )

A.有机氯类

B.有机磷类

C.氨基甲酸酯

D.除草剂

27、土壤在哪种状态下有利于农药分解( D )

A.落干氧化

B.落干还原

C.淹水氧化

D.淹水还原

28、土壤潜在酸度是由胶体吸附的( C )水解引起的

A.K+

B.Na+

C.H+及Al3+

D.Mg2+

29、在南极企鹅体内新发现的化学物质是( D )

A.Hg

B.Pb

C.Cd

D.DDT

30、下列农药中属于禁止生产及使用的农药是(A )

A.有机氯类

B.有机磷类

C.氨基甲酸酯

D.除草剂

31、土壤溶液中,活性酸度的大小取决于( C )的浓度

A.K+

B.Na+

C.H+

D.Mg2+

32、土壤是由( D )相物质有机组合在一起的特殊物质

A.零相

B.一相

C.二相

D.三相

33、下列农药中属于脂溶性农药的是( A )

A.有机氯类

B.有机磷类

C.氨基甲酸酯类

D.除草剂

34、在大气环境中,对O

3

层造成破坏的主要化学物质是( C )

A.CH

4 B.CO

2

C.氟利昂

D.SO

2

35、在大气环境中,诱发酸雨的主要化学物质是(B )

A.CO及CO

2

B.硫及氮的氧化物

C.氟利昂

D.CH化合物及TSP

36、与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光化学烟雾形成有关的主要污染物分别为(D)

A.CO

2

、硫及氮的氧化物、CH化合物、氮的氧化物

B.CH化合物及氮的氧化物、CO

2

、氟利昂、硫及氮的氧化物

C.CO

2

、氟利昂、CH化合物及氮的氧化物、硫及氮的氧化物

D.SO

2、CO

2

、氟利昂、CH化合物及氮的氧化物

37、环境的良性发展正确的说法是( C )

A.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暂时满足人类物质生活需要

B.“杀鸡取卵”

C.既能满足人类物质生活需要又不使环境质量下降

D.人类是环境的塑造者

38、下列哪种行为是促进环境良性发展的(D )

A.把农田改为建筑用地,扩大居住面积,改善生活环境。

B.将现有林地、草地改为耕地,提高粮食产量,解决粮食问题。

C.增加城市车辆,解决“乘车难”问题。

D.植树造林,绿化大地。

39、诱发温室效应的气体是( D )

A.NO

2 B.SO

2

C.NO

D.CO

2

40、下列可能由于人为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是(B )

①地震、泥石流②干旱及洪涝灾害③寒潮及冰冻

④水土流失及土地沙化⑤土地盐碱化⑥臭氧层破坏及酸雨污染

A.①②⑤⑥

B.②④⑤⑥

C.①②④⑥

D.①③④⑥

41、导致臭氧层破坏的主要污染物是(A )

A.氟里昂和NO

x B.CO

2

和CO C.SO

2

和烟尘 D.各种化学

农药

42、世界上的第三大酸雨区出现在我国的( B )

A.东北地区

B.华南地区

C.长江下游

D.西南地区

43、危险性废物越境迁移的走向是( A )

A.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

B.发达国家→发达国家

C.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

D.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

三、名词解释

1、环境问题:由自然力或人力引起生态平衡破坏,最后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客观存在的问题。

2 、TSP:总悬浮颗粒物,悬浮于空中,粒径为0.02~100μm的颗粒物。

3、大气污染:大气中一些物质的含量超过正常本底含量,以至破坏人和生态系统的正常生存和发展,对人、生态和材料造成危害的现象。

4、PM2.5:可入肺颗粒物,悬浮于空中,粒径小于等于2.5μm的颗粒物。

5、.大气的恒定组分:在地球表面上任何地方(约90 km以下的低层大气)其组成几乎是可以看成不变的成分。

6、干绝热直减率:干空气块或未饱和的空气块在绝热条件下,每升高单位高度(通常取100米),所造成的温度下降数值,用rd表示。rd=0.98K/100m。

7、干洁空气:自然大气(不包括不定组分)中除去水汽、液体和固体杂质外的整个混合气体,即大气组成中的恒定组分和可变组分中的二氧化碳和臭氧,简称

干空气

8、光化学反应:一个原子、分子、自由基或离子吸收一个光子引起的反应。

9、.水体富营养化:通常是指湖泊、水库和海湾等封闭性或半封闭性水体,由于生物营养元素的增加,促进藻类等浮游生物的异常增殖,使水质恶化的现象,是一种生态异常现象。这种现象在江河、湖泊中称为“水华”,在海洋上称为“赤潮”。

10、水体污染:污染物进入水体中,其含量超过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使水质变坏,水的用途受到影响

11、水体: 地表水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指的是以相对稳定的陆地为边界的天然水域,包括有一定流速的沟渠、江河和相对静止的塘堰、水库、湖泊、沼泽,以及受潮汐影响的三角洲与海洋。

12、BOD (生物化学需氧量):在好氧条件下,水中有机物由好氧微生物进行生物氧化,一定时间内单位体积水中有机污染物所消耗的氧量,测定结果以氧含量表示,单位为mg/L。

13、COD (化学需氧量):在一定条件下,由强氧化剂(重铬酸钾)对水中有机物进行氧化,1升水样中还原性物质所消耗的氧化剂量换算成氧气量即为化学需氧量,测定结果以氧含量表示,单位为mg/L。

14、氧垂曲线:水体受到污染后,水体中的溶解氧逐渐被消耗,到临界点后又逐步回升的变化过程。

15、环境背景值:环境中诸要素,如大气、水体、土壤以及植物、动物和人体组织等在正常情况下,化学元素的含量及其赋存形态。

16土壤净化:土壤本身通过吸附、分解、迁移、转化,而使土壤中污染物的浓度降低或消失的过程。

17、潜性酸度:指土壤中交换性氢离子、铝离子、羟基铝离子被交换进入溶液后引起的酸度,以100g烘干土中H+的摩尔数表示,包括交换酸和水解酸。

18、土壤污染:污染物进入土壤并在土壤中不断累积,当其达到一定数量时,就会引起土壤的组成、结构、功能变化,从而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以至在植物体内积累,使农作物的产量与质量下降,最终影响人体健康。

19、农药半衰期:指施入土壤中的农药因降解等原因使其浓度减少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20、噪声:从环境保护角度来说,凡是干扰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即人们不需要的声音,可称为噪声。

21、环境自净:

22、酸沉降:pH值小于5.6的天然降水和酸性气体及颗粒物的沉降,包括湿沉降和干沉降。

23、生物多样性:所谓生物多样性就是地球上所有的生物——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及其所构成的综合体。

24、危险性废物:除放射性废物外,具有化学活性或毒性、爆炸性、腐蚀性或其他对动植物和环境有害的废物。

25、静态储量指数:当前储量同当前消费的比例来预测某资源的使用年限。

26、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简述题:

1、 光化学烟雾的形成过程和条件

形成过程:

⑴ NO2光解导致O3生成

⑵ 有机HC 化合物的氧化生成了活性自由基,尤其是HO2、RO2、RC(O)O2等过氧自由基。 ⑶ 过氧自由基引起了NO 向NO2转化,进一步提供了生成O3的NO2源,同时形成了HC 化合物(醛、醇、酮等)及含N 的二次污染物如PAN 和HNO3等 形成条件:

⑴ 污染条件:存在排放NO2、HC 等污染物的污染源,如汽车尾气、以石油为原料的工厂排气。

⑵ 地理条件:① 南北纬60度之间,光强大;② 夏季可 能性>冬季,夏季中午前后易发;③ 利于污染物在地面附近聚积的天气,如天气晴朗、高温低湿、有逆温、风力不大。

2、 阐述城市热岛原因及其规律 形成原因:① 大量人为热排放使城市白天增温比郊区快。② 城市空气中大量的污染物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减少热量的损失。③ 城市人工下垫面干燥,水体土壤的蒸发量小,植物蒸腾量小,增温迅速。④ 城市人工下垫面导热率高、热容量大,白天吸收太阳辐射热,夜间缓慢放热,降温比城郊农村慢。 ⑤ 城市建筑密集引起正常的空气流动不畅,风速降低。 规律:城市越大、纬度越高,城乡温差越大;冬季、夜晚热岛效应更明显。

3、影响烟气抬升高度△H 的因素

① 与烟气出口速度、烟囱口内径呈正相关。

② 与烟气同空气的温差呈正相关。

③ 与烟囱风速、湍流强度呈负相关。

④ 温度层结:稳定层结抑制烟气抬升;不稳定层结使烟气抬升增强。

⑤ 离地面距离:近地面湍流强,不利于抬升;离地面越高,对抬升越有利。

4、影响下风向侧有害物质浓度的因素:

① 与其排放量成正比。

② 与烟囱有效高度的2次方成反比。

③ 对于同一有效高度,与烟囱口的平均风速成反比。

④ 下风向地面有害气体浓度分布不是直线型的,最大浓度出现地点随大气的稳定状况而异。大气不稳定时,最大浓度出现在靠近烟囱处;大气稳定时,最大浓度出现在离烟囱较远的下风向。

5、怎样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

大气污染物的生成,与工业生产的原料和燃料有直接的关系。

为了减少和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可以采取以下措施:① 改变生产工艺,采取无害化工艺把污染物消除在生产过程之中;② 改变能源结构,尽可能采取无污染或低污染的能源等;③ 严格选择原料和燃料,尽可能使用低硫少灰的燃料,并采取预处理措施,变有害物多的*+→+O NO hv NO 2M

O M O O +→++*32223O NO NO O +→+222RO O R O

H R OH RH →++→+RO NO NO RO +→+22

原料和燃料为无害少害的原料和燃料。④在燃料一定的情况下,改进燃烧方法,这是节约燃料和降低有害物质排放的有效方法。⑤实行集中供热,把分散的小锅炉房集中起来必为大型锅炉,提高热效率减少污染。⑥改变用煤做饭烧水,大力发展炊事能源煤气化和电气化,减少因烧煤引起的城市大气污染。

6、用图例表示高架源排烟的五种烟型并阐述发生原因、特点及危害

⑴翻卷型(波浪型)

风向

均匀加温,随高度上升气温变化不大

出现在中午前后,处于不稳定状态,此时上下层混合强烈,风速较大,烟团翻卷剧烈,扩散十分迅速,污染物最大浓度落地点距烟囱近。一般不会造成烟雾事件。

⑵锥型

风向

均匀加温,随高度上升气温变化不大

出现于多云或阴天的白天、强风、冬季的夜晚,大气处于中性层结状态或稳定状态,此时烟气沿主导风向扩散,烟流呈圆锥型。污染物输送得较远,扩散速度仅次于波浪型,一般不会造成烟雾事件。

⑶爬升型

风向

上层不稳定

下层稳定(逆温层)

出现在日落前后,因地面辐射逆温,烟囱高度以下为逆温,上部仍为不稳定大气。上层有微风或湍流,烟气向上扩散;下层无风无湍流,烟气不向下扩散。持续时间较短,对地面

污染较小,一般不会造成污染。

⑷平展型

风向

稳定(逆温层)

出现于冬、春季节弱风晴朗的夜晚,大气处于稳定状态,出现逆温层,烟云呈水平方向,缓慢扩散,受稳定层结控制,湍流受抑制,垂直方向很小,似带子。烟囱高,污染物输送远,在远方造成污染;烟囱低,近地面污染物浓度大。遇到山丘或高大建筑阻挡时,污染物不易扩散。

7、影响大气污染物扩散和输送的因素有哪些

地理因素:地形地物(动力效应)山谷风(热力效应)海陆风(热力效应) 城市热岛环流其他因素:污染物的性质和成分污染源的几何形状和排放方式

8、中国水资源的特点

①水资源总量高,但人均占有量很低;②水资源地区分布很不均匀;③水资源年际、年内变化大,水旱灾害频繁;④雨热同期是我国水资源的突出优点;⑤水体污染蔓延,极大地减少了水资源的可利用量;⑥水资源利用率低,浪费程度严重。

9、重金属在水环境中的污染特点

含量低,均低于0.1%,但分布广泛,在局部地区危害明显。

应用广泛,污染源比较多。

有价态变化较多、配位络合能力强,对生物的毒性效应明显,尤其对人体。

10、臭氧消毒的优点

消除氯气在运输、储存、处理过程中的危险。

未发现对水生生物有害,是良好的消毒剂及杀菌剂。

可以提高水样中溶解氧的浓度,并继续氧化水中残留的有机物。消除N、P,消除水体的富营养化。

用O3处理后,不增加总溶解固体,不改变PH值。

11、水体热污染的危害

?水中溶解性气体发生显著变化:溶解氧的饱和度降低。

?水中化学生化反应速率上升:增强微生物的活性,对有机质的分解速度加快,导致水体溶解氧含量降低。

?生物种群、群落变化:20℃硅藻、30℃绿藻、35℃蓝藻;有些生物尤其是鱼类不适应高温的水而死亡。

12、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

13、天然富营养化与人为富营养化的比较

共同点:都是由于水体中N、P富集,引起水体DO下降、水质恶化

不同点:天然富营养化是湖泊水体生长、发育、老化、消亡整个生命史中必须过程,经历时间漫长,需以地质年代或世纪来描述;人为富营养化因人类排放含有N、P的工农业生活污水所致,演化速度极快,短时间内可使湖泊由贫变富。

14、土壤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什么方面

生态失衡:由于人类大规模的生产、生活等活动,改变了影响土壤发育的生态环境,使土壤本身受到破坏。导致土壤侵蚀、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土壤盐渍化、土壤贫瘠化等生态失衡问题。

土壤污染:大规模现代化农业生产的实现,大量使用化肥、农药杀虫剂等,使土壤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现代工业及城市化排出的废气、废水、废渣中的各种污染物,经不同途径使土壤受到污染。

15、简述土壤净化方式

一、污染物在土壤中会挥发、扩散、分解,逐步降低污染物浓度,减少毒性。二、经过

沉淀、胶体吸附使污染物发生形态上的变化,农作物对其难以吸收利用,污染物退出生物循环,脱离食物链。三、通过生物或化学降解毒性变小,甚至无毒,乃至为营养物质。

16、氧化还原条件对重金属毒性作用有什么影响

17、治理土壤污染的措施

主动预防措施:1.控制和消除工业“三废”排放。

2.加强土壤污灌区的建设、监测和管理。

3.合理施用化学肥料,控制化学农药的使用。

4.增加土壤容量和提高土壤净化能力。

被动预防措施:1.施加抑制剂。

2.控制土壤氧化-还原状况。

3.改变耕作制度。

4.客土、深翻。

5.制定农药的容许残留量。

18、画图阐述城市生活污水的二级处理(见书P108)

19、论述三大高分子有机化合物在水体中的降解过程及其共同规律

碳水化合物的降解过程:多糖→二糖→单糖→丙酮酸→有氧氧化或无氧发酵

脂肪→甘油、脂肪酸→丙酮酸→有氧氧化或者无氧发酵

蛋白质的降解首先是肽键的断开和羧基、氨基的脱除,然后逐步氧化。降解过程:蛋白质→氨基酸→丙酮酸→有氧氧化或者无氧发酵。

有机物降解的共同规律:(1)首先在细胞体外发生水解,然后在细胞内部继

续水解和氧化。降解的后期产物都是生成各种有机酸。

(2)有氧条件下,有机酸可进行彻底氧化,其最终产物是CO2、H2O及NO3-等。

(3)缺氧条件下,进行酸性发酵、反硝化过程,其最终产物除CO2和H2O外,还有NH3、CH4、有机酸、醇等。

20、人工环境的特点

?人类作为主导因子,环境人工化明显

?人工环境的多样化

?人工环境的脆弱性

?环境污染严重

?危害人类健康的因素增多

21、城市环境的特点

?城市人口的数量和密度较大

?形成特殊的城市景观

?具有明显的空间尺度特征

?城市与周边地区矛盾集中

?城市的污染问题(环境污染)突出

22、为什么说城市生态系统具有强烈的不稳定性?

城市生态系统以人为主体,植物及动物的种群组成及结构已被人工强制简化,生产者(绿色植物)小于消费者(人)的生物量,呈倒金字塔型。

城市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较,由于其生产者小于消费者,生产资料及生活资料依赖于外界,生产活动和消费活动所产生的污染物也依赖外部生态系统的分解,所以,城市生态系统具有强烈的不稳定性。

23、酸雨的危害

?酸雨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酸雨会使湖泊变成酸性,造成水生生物死亡。

?酸雨对陆生生态系统的影响:酸雨造成森林大面积死亡。使酸性土壤PH值进一步

下降,酸度增加。

?对各种材料的影响:可以对建筑结构、桥梁、水坝、工业装备、供水管网、地下贮

罐、水轮发电机、动力和通讯电缆等材料造成腐蚀。

?酸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由于酸性水溶解作用,使水中的重金属含量增高,从而对

人体健康产生影响

24、臭氧层的特点

①浓度很低,最高也不超过10ppm;②分布不均匀,低纬度较少,高纬度较多;③臭

氧吸收太阳辐射中99%的紫外线(波长240~329nm);④臭氧是温室气体之一。

25、什么是温室效应,论述全球温室效应产生的原因后果及控制对策

温室效应:大气层中的某些微量组分(温室气体),能使太阳的短波辐射透过,加热地面,而地面增温后所放出的热辐射,被这些组分吸收,使大气增温。

原因:1、人类活动排放过多温室气体进入环境。

2、与此同时,对森林和植被的破坏。

后果:海平面上升(冰川融化)。

气候异常,灾难加剧。

危害植物作物生长,引起部分物种灭绝,破坏生态平衡。引发多种疾病。

控制对策:1、调整能源战略

2、绿化对策

3、控制人口,提高粮食产量,限制毁林

4、加强环境意识教育,促进全球合作

26、中国人口现状特点

人口基数大

人口增长速度减缓

人口城市化加快

人口老龄化

男女性别比偏高

人口素质有待提高

人口分布不均衡、流动人口增加

27、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原则有哪些

?对于恒量资源,人类应该尽可能地加以利用,该资源并不会因其被利用而减少,

不使用也就是白白地浪费资源。

?对于可更新资源,虽然是可更新的,但却是有限度的。人类对这种资源的开发利用

必须要科学合理,否则,这些资源也将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失。

?对于耗竭性资源来说,人类必须尽可能地节约利用,尽可能增加回收率和寻找替代

物质,延长其使用年限,推迟其枯竭年限的到来。

28、可持续发展模式与传统发展模式的区别

传统发展模式:物质资源推动型;单纯追求经济发展;以物为本;注重眼前局部利益可持续发展模式:非物质资源推动型;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以人为本;注重长远全局利益

29、高速城市化所带来的环境问题

1、大城市、沿海开放城市和旅游城市通过环境综合整治,环境质量会有一定改善;中

小城市经济实力和基础建设不足,城市膨胀超前形成,引起环境恶化;

2、燃煤量大的城市和工业区大气环境质量可能会继续恶化,

3、新兴中等城市噪声污染会加重;

4、城市污水处理和垃圾清运将得到改善,但无害化处理率短期难以有大提高。30、怎样认识保护环境与经济环境的关系

环境学概论复习

环境学概论复习资料 绪论 1、简述环境的概念与分类 环境环境科学中,环境指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主要是地球表面与人类发生相互作用的自然要素及其总体。 环境分类 (1)按性质分类:自然环境工程环境社会环境 (2)按空间范围划分:聚落环境区域环境全球环境(地球环境)宇宙环境(空间环境) 2、简述环境问题的概念和分类 环境问题:广义:,任何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结构和状态的变化。狭义,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作用下,人们周围环境结构与状态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变化。 (1)原生环境问题 由环境自身变化引起,使人类社会遭受一定损害的环境问题。 特点:自然力是主要控制力,要经过较长时间的自然孕育过程。 (2)次生环境问题 由人类活动作用于周围环境引起的环境问题。 ①环境破坏(生态破坏) 人类的社会活动引起的生态退化及由此而衍生的有关环境效应。 生物环境破坏非生物环境破坏 ②环境污染 有害物质或因子进入环境,并在环境中扩散、迁移、转化,使环境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对人类或其他生物的正常生存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 ③环境干扰 人类活动所排出的能量进入环境,达到一定程度,产生对人类不良的影响。 特点:局部性、区域性、在环境中没有残余物质。 3、简述环境科学的概念与研究内容 环境科学的定义:研究环境结构、环境状态及其运动变化规律,研究环境与人类社会活动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寻求正确解决环境问题,确保人类社会与环境之间协调演化,持续发展的具体途径的科学。 研究内容 (1)人类社会经济行为引起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2)环境系统在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变化规律; (3)确定当前环境恶化的程度及其与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关系; (4)寻求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协调持续发展的途径和方法。 第一章 1、什么叫大气污染、大气污染源?

环境学概论试题B卷1及答案

我以一名大学生的人格尊严保证,在本场考试中,自觉遵守考试纪律,服从考试管理,决不作弊或帮助别人作弊!签名:学院专业学号级班 ··················密···················封·····················线·················· 命题人签字:系主任签字:审核院长签字:共印份数: 第1页共4页 聊城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08—09学年第1学期期末考试2007级、2008级《环境学概论》试题(闭卷B卷) 一、填空题(共10题,每空1分,共19分) 、当大气稳定度为中性时,烟流的形状呈形。 2、城市环境噪声标准中一类区(居民文教区)昼间和夜间标准分别为 dB和 dB。 3、污水的二级处理常用法和法。 4、固体废物处理的“三化”原则是指固体废物的、和。 5、环境问题按成因分为环境问题和环境问题。 6、常用和表示农药在土壤中的存留时间。 7、生物多样性一般包括遗传多样性、多样性和多样性。 8、旋风除尘器是利用旋转气流产生的使尘粒从气流中分离的装置。 9、酸雨是由于燃料燃烧和天然排放的和所造成的。 10、环境质量评价按时间可以划分为环境质量回顾评价、、三种 类型。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选项,少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共8题,每题2分,共 16分) 1、震惊世界的日本富山事件是由于食物和饮用水被污染所引起的。 A.甲基汞 B.多氯联苯 C.镉 D.铅 2、我国从固体废物管理的需要出发,将固体废物分为。 A.工业固体废物 B.城市垃圾 C.放射性废物 D.危险废物 3、是决定污染物在大气中扩散稀释的最直接最本质的因素。 A.风 B.大气稳定度 C.下垫面状况 D.湍流 4、是世界上第一个确定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国家。

环境学概论习题参考答案

习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部分只有一个答案,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B 2、A 3、A 4、C 5、C 6、A 7、A 8、A 9、A10、A11、A12、B 13、 B 14、B 15、B 16、B 17、B 18、A19、D 20、D 21、A22、A23、D 24、B 25、D 26、A27、 C 28、 D 29、B 30、C 31、C 32、A33、D 34、B 35、D 36、B 37、B 38、B 39、B 40、A41、A42、C 43、A44、C 45、C 46、A47、B 48、D 49、A50、B 51、D 52、A53、C 54、A55、A56、C 57、 B 58、 C 59、C 60、B 二、多项选择题 (本部分至少有两个答案或多个答案,多选错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1、AB 2、ABC 3、AC 4、BC 5、ABD 6、ABC 7、ABC 8、BC 9、AD 10、AD 11、BCD 12、AC 13、ABC 14、ABD 15、ABC 16、ABC 17、ABC 18、ABCD 19、ABCD 20、ABCD 21、BCD 22、ACD 23、ABCD 24、ACD 25、ABCD 26、AC 27、ABD 28、ABCD 2 9、ABCD 30、BCD 31、ABCD 32、ABCD 33、ACD 34、ABD 35、ABC 36、ABC 37、ACD 38、AB 39、ABCD 40、ABCD 三、不定项项选择题 (本部分至少有一个答案或多个答案,多选错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1、C 2、CD 3、D 4、A 5、D 6、A 7、ACD 8、C 9、ABD 10、ACD 11、BC 12、D 13、A 14、B 15、A16、AB 17、ABC 18、B 19、ABCD 20、ABC 四、案例分析题 1、A 2、A 3、D 4、C 5、C 1、A 2、A 3、ABC 4、C 5、D 1、C 2、C 3、A 4、A 5、A 6、B 7、D 8、CD 9、C 10、BCD 五、综述题 (每答对一条给一分,答对其中20条即得满分20分,答对的超过20条的部分不计分,答错的不扣分。所做答案不以表格形式出现的不影响成绩给定) (一) 1 总论 2 建设项目 3 工程分析 4 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环境现状 5 环境影响 6 环境影响评价 7 要提出减轻环境影响的措施,对其进行论述、评估和投资估算 8 对环境影响和经济损益进行分析 9 对环境监测制度提出规划要求、管理措施10 结论和建议11 附件

环境科学概论试卷 B卷 及答案

环境科学概论试卷 B卷及答案 环境科学概论试卷(B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多选) 1、那两种汞化物毒性最大1.4 (1)HgO(2)Hg2Cl2(3)Hg(4)Hg(CH3)2 2、生态工程的特点与优势1.2 (1)资源低消耗(2)成本多效益(3)设计多样化(4)工程人为化 3、全球环境变化中次生环境问题1.3(1)酸雨污染(2)水土流失(3)生物多 样性锐减(4)海洋资源保护 4、复合污染生态效应机制1.4 (1)协作作用(2)相互作用(3)降低作用(4)独立作用 5、环境科学数据的重要来源1.3 (1)环境监测(2)网络(3)科技期刊(4)学术讲座 6、河流环境监测点的设置原则3.4 (1)城市污染(2)面源污染(3)河流的宽度(4)河流的深度与流速 7、有效预防污染最重要的手段2.4 (1)污染控制技术(2)法律与法规(3)环境经济手段(4)公众参与 8、空气污染指数的监测指标1.2 (1)TSP(2)NOX(3)灰尘(4)病毒 9、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对策1.4 (1)节约资源与能源(2)推行污染治理与管理(3)制定法律与法规(4)绿 色生活方式 10、与绿色核算相比经济核算的不足:1.4 没反映自然资源的消耗(2)计算成本不准确(3)没有计算人类的消费(4)(1)

环境成本费用 二、名词解释(任选3题,每题6分,共18分) 1、有机污染物与POPs 有机污染物是指由人为因素产生并排放到环境中,由于超出环境容量和环境承载力而累积,达到一定浓度,对环境及人体健康带来影响并造成危害的有机物质。 POPs,持久性有机物,是指一类具有半挥发性、难降解、高脂溶性等理化性质,可进行远距离甚至全球尺度的迁移扩散,并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浓缩累积,对人体和生态环境产生毒性影响的有机污染物。 2、全球环境变化与温室效应 全球环境变化是指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所导致的全球环境问题及其相互作用。 温室效应是指温室气体如CO2、CH4、N2O、O3、CFCS、O3等物质允许太阳的短波辐射通向地表,而部分吸收地表长波辐射,使大气具有与温室中玻璃相类似的特性,即温室效应。 3、污染物河口扩散模式与海水入侵 污染物河口入海的扩散模式:p233 由河口向海湾的流线多呈喇叭状,在稳定条件下,污染物以半圆形散布。设各个方向上的扩散系数相等,连续流入的污染物浓度为p0,则在半径为r处的污染物浓度。 海水入侵:指河口生态系统由于入海水量的不足或断流,导致咸淡水平衡被打破,使海水倒灌,影响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水量、水沙平衡,同时也会影响能量和物质的平衡,产生生态退化和环境恶化和地下水咸化等一系列严重问题。 4、生态系统结构与景观

环境学概论考试重点

环境学概论考试重点 一、填空题。 1、固体废物处理的“三化”原则是指固体废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 2、生物多样性一般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多样性。 3、环境质量评价按时间可以划分为环境质量回顾评价、现状评价、预断评价三种类型。 4、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是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和公平性原则。 5、大气污染物按形成过程可分为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 6、反映水质有机污染的主要化学指标为( CODcr )和( BOD5 )。 7、大气的结构一般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成层和逸散层,其中臭氧层主要分布于平流层。 8、、一般认为,当土壤中重金属离子浓度高时,以吸附交换吸附交换吸附交换吸附交换作用为主,而土壤溶液中重金属浓度低时,则以络合————螯合作用为主。 二、名词解释。 1、大气二次污染物 大气二次污染物是指由一次污染物在大气中互相作用经化学反应或光化学反应形成(1分)的与一次污染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完全不同的新的大气污染物(1分),其毒性比一次污染物还强(1分)。 2、固体废物 固体废物是指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1分)的污染环境(1分)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质(1分)。 3、光化学烟雾 含有氮氧化合物和碳氢化合物的大气(1分),在阳光中紫外线照射下发生反应(1分)所产生的产

物及反应物的混合物(1分)。 4、水体富营养化 水体富营养化是指由于水体中的氮、磷营养物质的富集(1分),引起藻类和其它浮游生物迅速繁殖(1分),水体溶解氧量下降,使鱼类和其他生物大量死亡、水质恶化的现象(1分)。 5、EIA EIA是指环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 impact assessment)(1分),是指对拟议中的建设项目、区域开发计划和国家政策实施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行识别、预测和评估(1分),并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1分)。 6、土壤重金属元素背景值 土壤重金属元素背景值指一定区域内自然状态下(1分)未受人为污染影响(1分)的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正常含量(1分)。 7、大气污染 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使大气中一些物质的含量达到有害的程度(一般指有害物质,如SO2、NOx、HC、O3、飘尘等超过国家质量标准),以至破坏人和生态系统的正常生存和发展,对人体、生态和材料造成危害的现象。 8、水体自净 水体受到废水污染后,逐渐从不洁变清的过程,称为水体自净。 9、生化需氧量(BOD) 指在好气条件下,微生物分解水体中有机物质的生物化学过程中所需溶解氧的量, 是反映水体中有机污染程度的综合指标之一。 10、环境质量评价 是指在一个具体的环境内,环境的总体或环境的某些要素,对人群的生存和繁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是反映人类的具体要求而形成的对环境评定的一种概念。 11、化学耗氧量(COD) 又称化学需氧量。在规定条件下,使水样中能被氧化的物质氧化所需耗用氧化剂的量,以每升水消耗氧的毫克数表示。 12、可持续发展 既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满足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人群需求又不损害别的地区和国家的人群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 13、酸雨 酸雨是人为排放的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进入大气后,经扩散、迁移、化学转化而形成的PH <5.6的雨、雾、霜、雹

最新环境学概论试卷答案.

《环境学概论》试题 一、填空题(共10题,每空1分,共19分) 1、当大气稳定度为中性时,烟流的形状呈形。 2、城市环境噪声标准中一类区(居民文教区)昼间和夜间标准分别为 dB和 dB。 3、污水的二级处理常用法和法。 4、固体废物处理的“三化”原则是指固体废物的、和 。 5、环境问题按成因分为环境问题和环境问题。 6、常用和表示农药在土壤中的存留时间。 7、生物多样性一般包括遗传多样性、多样性和多样性。 8、旋风除尘器是利用旋转气流产生的使尘粒从气流中分离的装置。 9、酸雨是由于燃料燃烧和天然排放的和所造成的。 10、环境质量评价按时间可以划分为环境质量回顾评价、、 三种类型。 二、不定项选择题 1、震惊世界的日本富山事件是由于食物和饮用水被污染所引起的。 A.甲基汞 B.多氯联苯 C.镉 D.铅 2、我国从固体废物管理的需要出发,将固体废物分为。 A.工业固体废物 B.城市垃圾 C.放射性废物 D.危险废物 3、是决定污染物在大气中扩散稀释的最直接最本质的因素。 A.风 B.大气稳定度 C.下垫面状况 D.湍流 4、是世界上第一个确定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国家。 A.美国 B.日本 C.英国 D.法国 5、水体富营养化可以采用等指标进行判断。 A.总氮 B.总磷 C.叶绿素a D.湖水透明度 6、以保障人体健康和正常生活条件为主要目标,规定大气环境中某些主要污染物最高允许浓度 的大气标准为。 A.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B.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C.大气污染控制技术标准 D.大气警报标准 7、下列农药中为有机氯类农药。 A.DDT B.乐果 C.敌百虫 D.三氯杀螨醇 8、噪声污染具有等特点。 A. 主观性 B.局部性和多发性 C. 不积累、不持久 D.危害较小 三、名词解释(共5题,每题3分,共15分) 1、大气二次污染物 2、氧垂曲线 3、土壤重金属元素背景值 4、固体废物处理 5、分贝 1、试从污染类型、污染源、污染物和反应类型四个方面比较伦敦型烟雾和洛杉矶型烟雾。(8分) 2、简述水体中耗氧有机污染物生物降解的一般规律。(4分) 3、土壤条件是如何影响重金属的迁移转化的?(8分) 4、固体废弃物有哪些危害?(5分) 5、简述噪声的危害。(5分) 五、绘图题(共1题,共5分) 试绘图说明非保守物质进入河流后,河流水对污染物的推移、分散作用和污染物的衰减过程。六、论述题(共1题,共15分)

环境科学概论复习重点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环境及其组成 一、环境 是指与中心事物有关的周围客观事物的总和。 环境科学所研究的环境: 是以人类为主体,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外部世界,即是人类生存、繁衍所必需的、相适应的环境。 环境问题:环境问题是指由于自然界或人类的活动,使环境质量下降或 生态系统失调,对人类的社会经济发展、健康和生命产生有害影响的现象。

环境问题分类: 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环境干扰 (1)环境污染是由于人类活动所引起的环境质量下降而有害于人类(8大公害中有几个对人体健康产生了有害影响?)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如水体污染导致农作物死亡)的现象。 (2)生态破坏是由于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而引起的生态系统破坏,造成了生态系统功能失调,生物的多样性和生产量下降。 (3)环境干扰是人类活动所排出的能量进入环境,达到一定的程度,产生对人类不良影响的现象。 环境本底值 是指在不受污染的情况下,处于原有状态时,环境中的水、大气、土壤、生物等环境要素在自然界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其本身具有的基本化学组成和能量分布状况 环境容量 是指人群健康和自然生态不致受危害的前提下,自然环境或其中的某一要素对污染物的最大容纳量。 环境自净能力 是指已被污染的环境,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作用下,能消除污染物,达到自然净化的自我调节机制。 污染源 污染源:凡是产生物理的(声、光、热、振动、辐射、噪声等)、化学的(有机物、无机物)、生物的(霉菌、病菌、病毒、寄生虫卵等)有毒有害物质或因素的设备、装置、场所等,都称为污染源。 第二章全球环境问题 全球环境问题:是指对全球产生直接影响或具有普遍性,并对全球造成危害 的环境问题,也是引起全球范围内生态环境退化的问题 1)是地球上不同国家和地区普遍存在的 2)虽然是某些国家和地区的环境问题,但其影响和危害具有跨国、跨地区的结果 全球环境问题的共同特点: 人为性 隐蔽性 危害性 移动性 加速性 可变性 全球环境问题的分布特点:区域差异性、区域集中性、全球集中分布、国家内部集中分布、生态环境集中分布、工业污染问题的集中分布、多灾区与国家

《环境学概论》试题答案

环境学概论》试题(四)答案 一、 名词解释 : (每题 3 分,共 30 分) 1. 大气二次污染 是指由一次污染物在大气中互相作用经化学反应或光化学反应形成的 与一次污染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完全不同的新的大气污染物,其毒性比一次污染物还强 2、水体富营养化 :是一种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含量过多所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现代湖 沼学也把这一现象当作湖泊演化过程中逐渐衰亡的一种标志。 3.半衰期 :是指某种特定物质的浓度经过某种反应降低到剩下初始时一半所消耗的时间。 4.人口环境容量: 又称“人口承载力”,指在一定生态环境条件下,一个国家、地区生态 系统所能承受的最高人口数。 5.废物资源化: 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讲,表示资源的再循环;狭义讲,指为了再循环利 用废物而回收资源与能源,指从原料—成品—消费—废物—生产系统。 6. 生物入侵 : 是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 , 并对本地生态系统 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 7. 环境科学: 研究人类-环境系统之间的协调关系 8. 环境保护: 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 ,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保障经济 社会的持续发 展而采取的各种运行的总称。 9. 电磁污染: 电场和磁场的交互变化产生电磁波。电磁波向空中发射或汇汛的现象,叫电 磁辐射。过量的电磁辐射就造成了电磁污染。 10. 环境评价: 是研究人类环境质量的变化规律,评价环境质量水平,对环境要素或区域环 境质量进行定量描述,为改善和提高环境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选项,少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 10 分) 1. B E F 2. A C D 3. A B D E 4. A E 5. B 四、简答题(每小题 5 分,共 30分) 1. 举例说明按其化学特性大气污染可以分为哪两种类型,每种类型的主要污染物是什么, 发生的天气条件是什么? 答:要点①还原型(煤炭型):主要污染物:S02 CO 和颗粒物,在低温、高湿、阴天、小 风、逆温情况下,在当地地形条件的影响下,污染物被封盖在城市上空,造成对人体健康 极大的危害,致使上千人死亡。 ② 氧化型 ( 汽车尾气型 ) :污染物主要来自于汽车排气、燃油锅炉以及石油化工生产。 2. 食品污染的途径和类别有哪些? 答:要点(1)污染途径:①作为食品原料的动物、植物在生长过程中,环境污染物质进入其 内部并积累起来; ② 食品在加工、包装、贮运、销售和烹调过程中,受到污染物质或其他有害物质的玷 污。 (2) 类别:①生物性污染; ②化学性污染; 6. 遗传) ( 生态系统) 7. 8. ( 堆肥) (焚烧) 9. 10. (移动源) (固定源) 11. 12(山谷风) (海陆风) 13 14( 0— 1 20分贝) 2. (气压梯度力) (风) (湍流) 4. (空间辐射) (导线传播) (热带森林和温带植被的破坏) (吸附交换) (络合- 螯合) (工业) (农业) (生活) ( COD ) ( BOD5) (在氮、磷过剩)(水华) (赤潮) 2分,共 二.填空题(每空 1分,共 30分) 1. (发生和发展)(调节和控制) 3. (总有机碳 TOC ) (总需氧量 TOD ) 5. (工业生产、燃料燃烧排放是一些废 气)

湖南农业大学818环境学概论15-18年真题

2015年湖南农业大学硕士招生自命题科目试题 科目名称及代码:环境学概论 818 适用专业(领域):生态学、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工程硕士环境工程领域 考生需带的工具: 考生注意事项:①所有答案必须做在答题纸上,做在试题纸上一律无效; ②按试题顺序答题,在答题纸上标明题目序号。 一、名词解释(共计30分,每小题3分;共12题,选做10题,多做依1-10题记分) 1、环境质量 2、PM 10 3、Environmental Capacity 4、TOC 5、热污染 6、Iner Environment 7、指示植物 8、POPs 9、土壤污染 10、可持续发展 11、生物浓缩 12、就地保护 二、简答题(共计50 分,每小题 5 分) 1、什么叫做二次污染物?SO 2、H2SO4、NO2和O3中哪些是二次污染物? 2、简述影响As在水体中迁移转化的主要因素。 3、简述水体的主要污染源与常见污染物类型。 4、简述土壤净化污染物的作用机理。 5、简述大气污染对农业气候的影响。

6、绘出简单河段水质的S—P模型图。 7、简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途径与措施。 8、伦敦型烟雾和洛杉矶光化学烟雾各有什么特征? 9、简述二氧化氮在大气发生主要的光化学反应。 10、什么叫做一次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三、论述题(共计70 分,每小题10 分) 1、综合论述影响大气污染的地理因素有哪些?怎样影响? 2、论述辐射逆温产生的条件及机制。 3、什么是水体的富营养化的指标与危害?如何控制水体的富营养化? 4、制定环境规划时应考虑的几个原则。 5、固体废弃物综合处理原则是什么? 6、请你谈谈土壤中农药的降解、残留及污染防治措施。 7、根据重金属镉的特点,采取哪些措施来减轻土壤中的镉的危害?

环境科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整理

环境科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整理 (一)绪论(老师说看小结) 1.环境的概念和类型 环境:环境科学中所研究的环境是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即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的综合体,包括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 环境类型掌握: 人工环境按功能分:聚落环境、生产环境、交通环境、文化环境; 2.环境的特性: 环境的多样性、整体性、区域性、相对稳定性、变化滞后性、脆弱性; 相对稳定性:环境中物流、能流、信息流不断变化,环境本身具有一定的抗干扰自我调节能力,在一定的干扰强度范围内,环境的结构和功能基本不变。 变化滞后性:环境受到外界影响后,环境发生变化时间要滞后于外界干扰的时间。如:臭氧层空洞的形成。 3.环境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 研究对象:环境科学以“人类—环境”这一矛盾体为其特定的研究对象,研究“人类—环境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研究目的:探讨人类社会持续发展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环境质量的变化规律,从而通过调整人类自身的行为,来保护和改善环境,为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环境的研究目的就是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4.环境科学思想与方法: 整体性、系统性、综合性、复杂性 5.环境承载力(上课说过): ①是环境系统对人类社会发展活动的支持能力; ②是指“某一时期,某种状态下某一区域环境对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支持能力的阈值”;实质是:在维持人与环境和谐的前提下,人类—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活动的阈值。(二)自然环境(小结+大地女神Gaia假说) 1. 自然环境的圈层结构 自然环境可以分为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土壤圈。 (1)大气圈 大气圈是地球外圈中最外部的气体圈层,大气圈包围着海洋和陆地。 大气圈的物质组成:气体:N2 (78%)、O2 (21%)、Ar(氩,0.93%)、CO2 等 水汽:表面水的蒸发和植物蒸腾大气颗粒物:悬浮在大气中的固体、 液体微粒,如烟尘等。 大气圈的垂直结构: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成层、逸散层。 对人类的意义:调解并维持适宜环境,生命基础条件。 主要的环境问题:气候变化 (2)水圈 由大气圈、海洋、陆地水体(河流、湖泊、冰川)、土壤和岩石孔隙以及生物体中的气、液、固各态水组成的连续的圈层称为水圈。 总水圈:豪恩 (3)岩石圈 水的重要性:生命组成成分(约70%),营养物质的载体 岩石圈组成:由地壳和地幔圈中上,地幔顶部组成厚度33-35km。 对人类的价值:能源和资源 主要问题:能源和资源短缺与耗竭

《环境学概论》试题六参考答案

《环境学概论》试题六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 大气污染: 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使大气中一些物质的含量达到有害的程度(一般指有害物质,如SO2、NOx、HC、O3、飘尘等超过国家质量标准),以至破坏人和生态系统的正常生存和发展,对人体、生态和材料造成危害的现象。 2. 水体自净: 水体受到废水污染后,逐渐从不洁变清的过程,称为水体自净。 3. 逆温: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的现象称为逆温; 4. 永久性听力偏移: 如果长期暴露在较强噪声(90分贝以上)的环境中工作和生活,就会导致听力永久丧失,这就是噪声性耳聋,也叫永久性听力偏移。 5. 生物入侵: 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 目前国内外垃圾处理的主要方法是采用填埋、(堆肥)和(焚烧)三种方法。

2. 水体污染的人为源按人类活动方式可分为(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染源。 3. 大气污染的来源主要分为自然源与人为源,人为源又分为(移动源)和(静止源)。 4. 反映水质有机污染的主要化学指标为( CODcr )和( BOD5 )。 5.影响大气污染物扩散的地理因素包括( 山谷风 )和( 海陆风 ) 。 6.水体中某些藻类,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如氮、磷过剩)会突发性地增殖和聚集,引起一定范围内一段时间中水体变色现象,这种现象若发生在淡水中称(水华),若发生在海洋中则称为(赤潮)。 6. 人可听声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其强度范围约为(0~120dB)。低于20Hz的声波称为次声,高于20000Hz的声波称为(超声)。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选项,少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1. 属于次生环境问题的是( B E F )。 海啸 B. 全球温室效应 C. 火山喷发 D. 地方缺碘性甲状腺肿 E. 水旱灾害 F. 噪声污染 2. “九五”期间,我国确定的“三河”、“三湖”、“两区”、“一市”污染防治工作全面启动,其中三河指的是(A C D )。 A 淮河 B 黄河 C 海河 D 辽河 E 长江 E 松花江 3. 噪声作为一种公害有以下特征即(A B D E)

环境学导论复习重点

环境---以围绕着人类的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自然和社会因素总和。 1、环境要素---又称环境基质,是指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 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分为自然环境要素和人工环境因素。 具有最小限制性、等值性、整体性、相互依存性等属性。 2、各环境要素的组成1)自然环境的组成和结构--无机环境:气、水、土、光、热、 声等;--生物环境:动物、植物、微生物 2)工程环境的组成和结构 3)社会环境的组成和结构--政治、经济、文化 3、环境质量---环境的优劣程度,环境价值与人类生存发展的需求之间的适宜程度。 4、环境的空间类型--聚落环境、地理环境、地质环境、宇宙环境 5、环境的功能特性--整体性、有限性(稳定性、资源、纳污能力)、环境容量、环境自 净力、不可逆性、滞后性、持续反应性、灾害放大性。 6、环境问题---广义:由自然力或人力引起生态平衡破坏,最后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的 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客观存在的问题。狭义:只是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是自然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反过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切问题。 环境问题的分类---原生环境问题;次生环境问题:环境污染、生态平衡 上世纪世界八大公害事件 1)马斯河各烟雾事件,发生于1930年比利时马斯谷工业区,由于二氧化硫的粉尘,一周内近60人死亡,千人呼吸系统疾病。 2)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发生于1943年美国洛杉矶,由于大量汽车尾气在紫外线照射下产生光化学烟雾,大量居民出现眼睛红肿、流泪等症状。 3)多诺拉烟雾事件,发生于1948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多诺拉镇,由于大气严重污染,有5900多人患病,17人死亡。 4)伦敦烟雾事件,发生于1952年英国伦敦,由于烟尘和二氧化硫在浓雾中积聚不散,先后死亡1万多人。 5)四日市事件,发生于1961年日本四日市,由于废气严重污染大气,许多居民患上哮喘病,多人死亡。 6)水俣病事件,发生于1953~1956年日本熊本县水俣市,人们食用被汞污染的鱼、贝等水生生物,造成大量居民中枢神经中毒,60多人死亡。 7)富山痛痛病事件,发生于1955~1972年日本富山县,人们食用用含镉废水污染的河化和稻米而中毒,死亡一百多人。 8)爱知米糠油事件,发生于1968年九州爱知县一带,人们食用含多氯联苯的米糠油后造成中毒,患者超过1万人,16人死亡。 一、生态学基础 7、生态系统---生命系统与环境系统在特定空间的组合。在自然界的一定空间内,生命 系统与环境系统构成的统一整体,在这个统一整体中,二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不断演变,并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 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非生物成分:环境要素,包括温度、光照、大气、水、土壤、气候、各种矿物和非生物成分的有机质等。 8、生态系统的结构--形态结构空间、时间;营养结构 11、生态平衡--生态平衡应包括三个方面:即结构上的平衡、功能上的平衡,以及输入和输出物质数量上的平衡。如果某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在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相对协调,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接近相等,结构和功能长期处于稳定状态,在外来干扰下,能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概论复习题(含部分答案)

----------第一章 1.复活节岛的兴衰有什么教训和启示?P5 答:复活节岛的岛民一度建立了繁荣的物质文明,但是当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超越了资源的承载力时,文明就走向衰败了。复活节岛的岛民没认识到,他们生活在一个几乎与世隔绝的岛上,他们的生死存亡与小岛上有限资源的可持续性息息相关。如果他们不能协调环境与发展的关系,就只能看着资源一点点被消耗殆尽,自己一步步走向死亡。复活节岛的历史昭示后人,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存在唇齿相依的关系。人类通过对自然环境不可逆转的开发利用,虽然在短期可以建立一个十分发达的社会,但是如果毫无节制的利用自然资源,乃至到破坏的程度,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2.你如何理解环境经济中的消费?P6 答:一般经济学意义上所说的消费,是指使用商品和劳务以满足当前需要的活动。而如果我们把自然系统和经济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就会发现消费的另外一层含义:在经济系统中用于制造消费品的物质材料全部来自自然界,经过加工后,一部分物质转换成为商品,一部分作为废弃物排入环境。经过一定时间之后,商品也会成为废弃物,排入自然环境。因此,环境经济学中所说的消费,只是商品效用的消费,商品的物质实体依然存在,并没有被“消费”掉。 3.帕累托、庇古等人对环境经济学的建立做了哪些贡献?P7 答:意大利社会学家兼经济学家帕累托曾经从经济伦理的意义上坍塌了资源配置的效率问题,并提出了著名的“帕累托最优”理论。这一思想后来被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奉为圭臬。由马歇尔提出,庇古等人做出了重要贡献的外部性理论,为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和基础。外部性理论认为,在没有市场力量的作用下,外部性表现为两个财政独立的经济单位的相互作用。 4.环境价值包括哪些内容?环境价值评估的作用有哪些?P11 答:环境价值可以分为使用价值和非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指现在或未来环境物品通过服务形式提供的福利。在实际应用中,经济评价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表明环 境与自然资源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2)修正和完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3)确定国家、产额和部门的发展重点(4)评价国家政策、发展规划和开发项目的可行性(5)参与制定国际、国家和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 5.克鲁蒂拉的“舒适型资源”的价值理论及特点?P12-13 答:当代人直接或间接利用舒适型资源获得的经济效益是舒适型资源的“利用价值”;当代人为了保证后代人能够利用而做出的支付和后代人因此而获得的效益,是舒适型资源的“选择价值”;人类不是出于任何功利的考虑,只是因为资源的存在而表现出的支付意愿是舒适型资源的“存在价值”。舒适型资源的特点:唯一性、真实性、不确定性、不可逆性。 6.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推测有哪些?P15 答:从本质上说,经济与环境是可以相互协调的。《我们共同的未来》这一报告强调,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经济效率是重要的。同时也强调要公正分配发展的效益,代内和代际的社会公平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目标和前提。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应当建立以下可 持续性准则:(1)评估环境费用和效益的经济价值;(2)保护重要的自然资源;(3)避免不可逆转的损害;(4)把可再生资源的利用限制在可持续产出的范围内;(5)制定环境物品的“绿色”价格 7.罗马俱乐部、达利如何阐述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P10 答:《增长的极限》是罗马俱乐部的一份研究报告,研究者认为世界上主要的矿产资源将在可以预见的时间内耗竭,而人口的污染将以指数形式增长。为了拯救人类,研究者提出了一个悲观主义的解决方案:“冻结”经济和人口的增长。《增长的极限》提出人类的出路在于实现人口和资本的零增长,认为环境与经济发展是相互冲突的、不可调和的,是环境与经济增长的悲观主义。 达利认为:零增长的观点没有考虑技术替代或技术进步的重要作用,自然资源的耗竭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会在某天早晨突然发生,当某种资源开始稀缺时,对该种资源的利用效率就会提高,寻找或开发替代品的工作也会开始。 8.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以及指导思想分别是什么?P19 答: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把环境和自然资源看作一种稀缺的生产要素,纳入生产函数,把

最新环境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大气污染: 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使大气中一些物质的含量达到有害的程度(一般指有害物质,如SO2、NOx、HC、O3、飘尘等超过国家质量标准),以至破坏人和生态系统的正常生存和发展,对人体、生态和材料造成危害的现象。 2.水体自净: 水体受到废水污染后,逐渐从不洁变清的过程,称为水体自净。 3.逆温: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的现象称为逆温; 4.永久性听力偏移: 如果长期暴露在较强噪声(90分贝以上)的环境中工作和生活,就会导致听力永久丧失,这就是噪声性耳聋,也叫永久性听力偏移。 5.生物入侵: 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 目前国内外垃圾处理的主要方法是采用填埋、(堆肥)和(焚烧)三种方法。 2. 水体污染的人为源按人类活动方式可分为(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染源。 3. 大气污染的来源主要分为自然源与人为源,人为源又分为(移动源)和(静止源)。 4. 反映水质有机污染的主要化学指标为( CODcr )和( BOD5 )。 5.影响大气污染物扩散的地理因素包括( 山谷风 )和( 海陆风 ) 。 6.水体中某些藻类,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如氮、磷过剩)会突发性地增殖和聚集,引起一定范围内一段时间中水体变色现象,这种现象若发生在淡水中称(水华),若发生在海洋中则称为(赤潮)。 6.人可听声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其强度范围约为(0~120dB)。低于20Hz 的声波称为次声,高于20000Hz的声波称为(超声)。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选项,少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1. 属于次生环境问题的是( B E F )。 A.海啸 B. 全球温室效应 C. 火山喷发 D. 地方缺碘性甲状腺肿 E. 水旱灾害 F. 噪声污染 2. “九五”期间,我国确定的“三河”、“三湖”、“两区”、“一市”污染防治工作全面启动,其中三河指的是(A C D )。 A 淮河 B 黄河 C 海河 D 辽河 E 长江 E 松花江 3. 噪声作为一种公害有以下特征即(A B D E) A、主观判断性 B、多发性的 C 对人的危害性小 C、无残余物质需要处理 D、局部的 4. 城市环境噪声标准中一类区(居民文教区)昼间和夜间标准分别为( A E )。

环境学概论试题及答案2

专业:姓名:得分: 环科系2002级本科生 《环境学概论》期末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水体污染:污染物进入水体后,其含量超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使水体的水质和底质的性质或生物群落组成发生变化,降低了水体的使用价值及功能的现象,称水体污染。 2、光化学烟雾:含有NO X和烃类大气,在阳光的紫外线(290~430nm)照射下,发生反应所产生的产物及反应物的混合物叫光化学烟雾。 3、人口环境容量:又称“人口承载力”,指在一定生态环境条件下,一个国家、地区生态系统所能承受的最高人口数。 4、固体废物资源化: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讲,表示资源的再循环;狭义讲,指为了再循环利用废物而回收资源与能源,指从原料—成品—消费—废物—生产系统。 5、生物多样性:地球上所有的生物–––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及其所构成的综合体,它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组成部分。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环境科学是以“人类—环境”系统为其特定的研究对象,它是研究“人类—环境”系统的 发生和发展、调节和控制以及改造利用的科学。 2、大气的运动是在各种力的作用下产生的,作用于大气的力中,以水平气压梯度力和重力最为重要。而风和湍流是决定污染物在大气中扩散稀释最直接最本质的因素。 3、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工业生产、燃烧排放有毒气体和热带森林、温带植被破坏。 4、固体废弃物最终处置的方法有许多种、最适合我国国情的方法是卫生填埋,但需注意防止土壤地下水环境的污染。 5、一般认为,当土壤中重金属离子浓度高时,以吸附交换作用为主,而土壤溶液中重金属浓度低时,则以络合—螯合作用为主。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 水体富营养化的基本成因是( B. )。 A. 藻类大量繁殖 B. 有机物大量进入水体 C. 氮磷营养物质浓度升高 D. 溶解氧降低 2. 大气中颗粒物的二次污染物包括( D. )。 A. 飘尘 B. 重金属元素 C. 多环芳烃 D. H2SO4 3. 震惊世界的日本骨痛病是由于人食用了富集( A. )的食物而引起的病变。 A. 镉 B. 铅 C. 甲基汞 D. 铬 4. 城市污水三级处理的目的是为了( C. )。 A. 去除有机物 B. 去除无机物 C. 去除氮、磷 D. 去除颗粒物 5. 烟囱排出的烟流形状与大气的温度层结有关。最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的烟流形状为( D. )。 A. 波浪型 B. 锥型 C. 上升型 D. 熏蒸型 四、简答题(每题7分,共35分) 1、有机污染物进入水体后中会发生什么变化?举例说明其规律。

环境学概论试题答案

《环境学概论》试题(四)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30分) 1.大气二次污染物:是指由一次污染物在大气中互相作用经化学反应或光化学反应形成的与一次污染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完全不同的新的大气污染物,其毒性比一次污染物还强。 2、水体富营养化:是一种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含量过多所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现代湖沼学也把这一现象当作湖泊演化过程中逐渐衰亡的一种标志。 3.半衰期:是指某种特定物质的浓度经过某种反应降低到剩下初始时一半所消耗的时间。 4.人口环境容量:又称“人口承载力”,指在一定生态环境条件下,一个国家、地区生态系统所能承受的最高人口数。 5.废物资源化: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讲,表示资源的再循环;狭义讲,指为了再循环利用废物而回收资源与能源,指从原料—成品—消费—废物—生产系统。 6.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 7.环境科学:研究人类-环境系统之间的协调关系 8.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运行的总称。 9.电磁污染:电场和磁场的交互变化产生电磁波。电磁波向空中发射或汇汛的现象,叫电磁辐射。过量的电磁辐射就造成了电磁污染。 10.环境评价:是研究人类环境质量的变化规律,评价环境质量水平,对环境要素或区域环境质量进行定量描述,为改善和提高环境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发生和发展)(调节和控制) 2.(气压梯度力)(风)(湍流) 3.(总有机碳TOC)(总需氧量TOD) 4. (空间辐射)(导线传播) 5.(工业生产、燃料燃烧排放是一些废气)(热带森林和温带植被的破坏) 6.(遗传)(生态系统) 7.(吸附交换)(络合-螯合) 8.(堆肥)(焚烧) 9.(工业)(农业)(生活)10.(移动源)(固定源) 11. (COD)(BOD5) 12. (山谷风)(海陆风) 13.(在氮、磷过剩)(水华)(赤潮) 14.(0—120分贝)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选项,少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1. B E F 2. A C D 3. A B D E 4. A E 5. B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 举例说明按其化学特性大气污染可以分为哪两种类型,每种类型的主要污染物是 什么,发生的天气条件是什么?

环境学概论考试重点复习试题

《环境学概论》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 一、名词解释 1. 环境 2. 原生环境 3. 次生环境 4. 最差限制律 二、思考题 1. 环境要素的重要属性 2. 环境结构的主要特点 3. 环境系统的特点 3. 环境要素、环境结构、环境系统的关系 4. 环境问题形成和发展的三个阶段 5. 环境科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 6. 环境科学研究在环境保护事业中的作用 第二章 一、名词解释 1.大气边界层 2.大气污染 3.大气污染物 4.一次污染物 5.二次污染物 6.总悬浮物(TSP) 7.可吸入颗粒物(PM10) 8.还原型大气污染 9.氧化型大气污染10. 光化学烟雾11 有效源高 二、思考题 1.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化学转 2.光化学烟雾的形成机制和形成条件 3.气温递减率与绝热递减率的区别 4.逆温形成过程 5.影响大气污染的地理因素 6.大气扩散模式 7.二氧化硫控制技术 8.烟气控制技术 9.大气污染综合防治措施 第三章 一、名词解释 1. 矿化度 2.水体富营养化 3.一级污水处理 4.二级污水处理 5.赤潮水华 6.COD 7.BOD 8.TOC 9.PCB 10.PAH 二、思考题 1.为什么说地球上的水是一种既丰富又紧缺的资源? 2.天然水的组成及影响天然水成分的因素是哪些? 3..天然水体的自净作用及分类。 4.水体污染定义及污染水质指标。 5.水体污染源及特点。 6.水体中的污染物及特点。

7.需氧污染物在水环境中的迁移转化。 8.植物营养元素在水环境中的迁移转化。 9.石油在水环境中的迁移转化。 10.重金属在水环境中的迁移转化。 11. 水污染防治工程 12.水污染防治对策 第四章 一、名词解释 1.盐基饱和度 2. 土壤背景值 3. 土壤环境容量 4. 土壤净化 5.土壤碱化度 6.半衰期 7.残留量8活性酸度9潜性酸度 二、思考题 l.土壤有哪些主要成分?分别说明它们对土壤的性质与作用有哪些影响? 2.什么是土壤的活性酸度与潜性酸度?试用它们二者的关系讨论我国南方土壤酸度偏高的原因。 3.土壤的缓冲作用有哪几种?举例说明其作用原理。 4.什么是盐基饱和度?它对土壤性质有何影响? 5.试分别分析土壤阳、阴离子交换吸附的主要作用原理与特点。) 6、土壤中主要的氧化还原体系有哪些?了解土壤氧化还原电位的几个范围值。 7.影响土壤中重金属迁移转化的因素有哪些?试举例说明 8、土壤重金属污染危害有哪些?如何消除或减少土壤的重金属污染? 9、土壤中化学农药是怎样迁移转化的?其降解方式有哪些? 10、常见的土壤生物修复技术有哪些? 第五章 一、名词解释 1.固体废弃物 2.危险废物 二、思考题 1.简述固体废弃物的特点 2.简述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利用原则 3.固体废弃物有哪些处理方法 4.简述固体废物资源化原则 5. 比较城市垃圾处理处置方式的优缺点。 第六章 一、名词解释 1.噪声污染, 2.分贝, 3.放射污染, 4.电磁污染, 5.光污染, 6.热污染 二、思考题 1噪声污染特点 2.噪声污染控制 3.电磁污染对人体危害机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