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数学

基础数学
基础数学

基础数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按照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具体的要求为:

1、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优良,学风严谨,具有实事求是、不断追求新知、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2、掌握数学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现代数学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组织解决重大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作出创造性成果。

3、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外文资料,具有撰写学术论文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4、有健康的体魄。

二、研究方向:见附表一

三、学习年限及时间分配

硕士生的学制为2年。课程学习在前2个学期内完成,学位论文时间不应少于1年。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见附表二

硕士生所修课程总学分不少于26学分,其中学位课(包括公共课、专业必修课)不低于16学分。第一外国语非英语的研究生,第二外国语必须选修,且语种必须为英语。

五、文献阅读

普通硕士研究生要在第二学期或第三学期根据导师的建议阅读一定数量的专业文献,并于期末提交阅读报告。提交阅读报告,可得1学分。

六、开题报告

硕士生在第三学期初完成开题报告。论文开题工作应在导师指导下,围绕研究方向查阅文献、收集资料,独立选择研究课题。课题的选择尽可能结合导师的科研课题和研究专长。开题报告必须包含所要研究课题的背景,现状,拟研究的问题,以及预期结果等方面的内容。开题报告通过,可得1学分。

对于开题未通过者,必须根据专家建议,在两个月内完成新的开题报告,并重新开题。

七、中期考核

每隔个学期,要求研究生在一定范围内报告论文进展情况,导师、指导小组及有关人员参加,帮助博士生分析论文工作进展中的难点,及时给予指导,促进论文研究工作的顺利进展。凡不符合要求者,令其重做,并延期毕业论文答辩。

八、论文工作

论文工作应与课程学习交叉进行,硕士生用于科学研究和撰写论文的累计时间一般不应少于一年。导师要全面掌握硕士研究生的论文工作进度,根据实际需要对论文工作计划进行及时和必要的调整。硕士论文的具体要求按学校学位管理条例规定执行。

研究方向及主要研究内容介绍

硕士生课程设置表

泛函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31020012 课程名称:泛函分析

学时:72 学分:4 开课学期:1

开课单位:数学研究所

任课教师:纪友清教师职称:教授

教师梯队:纪友清、曹阳、徐新军、张敏

1、课程目的、任务及对象

泛函分析是二十世纪初期形成的较新的数学分支,能充分体现现代数学的思想和特征。泛函分析的基本知识、思想和方法已渗透到现代数学的各个领域以及其它学科的许多领域。本课程是继本科泛函分析课程之后,进一步介绍泛函分析的基础理论知识、思想和方法,以展现现代数学的一些主要特征,为硕士研究生进入以后的学习与科研工作打下基础。

2、授课的具体内容

第一章拓扑学引论

第一节拓扑空间

第二节弱拓扑

第三节网与收敛

第四节紧拓扑空间

第五节Banach空间上弱拓扑

第六节算子拓扑

第二章测度论概述

第一节抽象测度

第二节欧氏空间上的Borel测度与Borel函数

第三节紧Hausdorff空间上的Borel测度

第三章几个基本结果

第一节商空间与对偶空间

第二节Stone-Weierstrass定理

第三节Riesz-Markov定理

第四章广义函数与Sobolev空间

第一节广义函数空间概要

第二节经典广义函数空间

第三节Sobolev空间与嵌入定理

第五章自伴算子谱论

第一节连续函数演算

第二节算子的正平方根与算子极分解

第三节标量值谱测度、谱表示

第四节Borel函数演算

第五节射影值谱测度、自伴算子谱定理

第六章C p类算子

第一节迹类算子

第二节Hilbert-Schmidt算子

第三节C p算子类的对偶

第四章广义函数与Sobolev空间

第一节广义函数空间概要

第二节经典广义函数空间

第七节无界自伴算子

第一节算子的伴随与谱

第二节自伴算子

第三节射影值测度

第四节谱定理

3、实践性环节

4、本课学习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科程学习,学生应掌握泛函分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基本方法论与基本结果。

5、预备知识实变函数、本科阶段的泛函分析

6、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江泽坚、吴智泉,实变函数论(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

江泽坚、孙善利,泛函分析,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

王振鹏,泛函分析,吉林大学出版社,1990年。

张恭庆、林源渠,泛函分析(上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

7、教学方式及考试方式

课程结束将进行综合考试。

模与范畴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31021013 课程名称:模与范畴

学时:54 学分:3 开课学期:1

开课单位:数学研究所

任课教师:杜现昆教师职称:教授

教师梯队:杜现昆、原永久、刘阳、孙晓松、于晓峰

1、课程目的、任务及对象

本课程是代数学的基础,主要讲授模范畴理论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与基本结果。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现代的代数学理论,为以后的学习与科研工作打下基础。

2、授课的具体内容

第一章环、模与同态

第一节环及其同态

第二节模与子模

第三节模的同态

第四节模范畴

第二章直和与直积

第一节直和项

第六节模的直和与直积

第七节环的分解

第四节生成子与余生成予

第三章模的有限性条件

第一节半单模

第二节有限生成、有限余生成、链条件

第三节合成列

第四节模的分解

第四章经典环论

第一节半单环

第二节稠密定理

第三节环的根

3、实践性环节

4、本课学习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科程学习,学生应掌握范畴的基本概念、模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论与基本结果,经典环论的基本结果。

5、预备知识近世代数.

6、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F.W. Anderson, K.R. Fuller, Rings and Categories of Modules, 2nd Ed. Springer-Verlag, New York, 1992.

7、教学方式及考试方式

课程结束将进行综合考试。

代数拓扑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31021023课程名称:代数拓扑

学时:72 学分:4开课学期:2

开课单位:数学研究所

任课教师:廖公夫教师职称:教授

教师梯队:廖公夫、曹阳、谢敬然、王立娟

1、课程目的、任务及对象

代数拓扑是二十世纪数学最重要的创造之一,其主要思想是借助代数工具来研究拓扑空间及其上的映射的在连续形变下的不变量。代数拓扑的基本知识、思想和方法已渗透到现代数学的各个领域以及其它学科的许多领域。本课程是继本科基础拓扑学课程之后,进一步介绍代数拓扑的基础理论知识、思想和方法,以展现现代数学的一些主要特征,为硕士研究生进入以后的学习与科研工作打下基础。

2、授课的具体内容

第一章同伦论初步

第一节 路径的同伦 第二节 映射的同伦 第三节 圆周的基本群 第四节 覆盖空间 第五节 提升问题 第六节 高维同伦群 第二章 奇异同调论

第一节 仿射空间 第八节 奇异单纯形 第九节 链复形

第十节 同调的同伦不变性

第十一节 1 和1H 的关系

第十二节 相对同调

第三章 同调代数和同调群的计算

第一节 正合同调序列 第二节 切除定理 第三节 球面的同调群

第四节 Mayer-Vietoris 序列

第五节 Jordan-Brouwer 分离定理 第四章 特殊拓扑空间的构造及其同调群 第一节 球复形

第二节 Betti 数和Euler 示性数 第三节 胞腔复形

第五章 流形的定向和对偶

第一节 流形及其定向 第四节 奇异上同调

第五节 上同调的Cup 和Cap 积 第六节 代数极限 第十三节 P oincare 对偶 第十四节 A lexander 对偶 第十五节 L efschetz 对偶 3、实践性环节 4、本课学习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科程学习,学生应掌握同伦论和同调论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基本方法论与基本结果。 5、预备知识 点集拓扑、抽象代数的基本知识。 6、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Marvin J. Greenberg & John R. Harper, Algebraic Topology, A First Course , The

Benjamin/Cummings Publishing Company Inc, 1981.

[2]J. Milnor & J. Stasheff, Characteristic Class , Annals of Math. Studies, 76, Princeton Univ. Press.

[3]W. S. Massey, Algebraic Topology: An Introduction , Harcourt-Brace, N. Y . ,1967. 7、教学方式及考试方式

课程结束将进行综合考试。

复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31021033 课程名称:复分析

学时:54 学分:3 开课学期:2

开课单位:数学研究所

任课教师:曹阳教师职称:副教授

教师梯队:曹阳、徐新军、张敏、纪友清

1、课程目的、任务及对象

多复变量解析函数理论在上个世纪有了长足的发展,它是函数论研究的重要基础。它与调和分析、偏微分方程、复几何、算子理论等学科分支的密切联系,使它一直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本课程主要讲授多复变量函数的基本概念、基本结果。通过本课程,使学生了解这方面的一些基本思想,为今后的科研工作打下这方面的基础。

2、授课的具体内容

第一章单变量复变函数的一些结果

第一节Cauchy积分公式及其应用

第二节Runge逼近定理

第三节Mittag-Leffler定理

第五节Weierstrass定理

第二章多变量全纯函数的局部性质

第一节全纯函数

第十六节全纯映射

第十七节全纯函数的零点集

第三章全纯域和拟凸域

第一节全纯函数的扩张

第二节自然边界和拟凸域

第三节Cartan和Thullen的定理

第四节Plurisubharmonic 函数

第五节拟凸域的刻画

第四章微分形式和Hermitian几何

第一节实微分流形上的微积分

第二节复结构

C上的Hermitian几何

第三节n

C中函数的积分表示

第五章n

第一节Bochner-Martineli-Koppelman公式

第七节一些应用

第三章一般的同伦形式公式

第四章Bergman核

3、实践性环节

4、本课学习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科程学习,学生应掌握多复变量的函数理论基本思想、基本概念、基本方法论与基本结果。

5、预备知识实变函数、本科阶段的单复变函数理论和泛函分析

6、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R.M.Range,Holomorphic Functions and Integral Representations

in Several Complex Variables,World Publishing Corp,1986。

L. Hormanders, An Introduction to Complex Analysis in Several Variables,North Holland,1990.

7、教学方式及考试方式

课程结束将进行综合考试。

算子理论课程内容简介

课程编号:31021044 课程名称:算子理论

学时:36 学分:2 开课学期:1

开课单位:数学研究所

任课教师:纪友清教师职称:教授

教师梯队:纪友清、曹阳、徐新军、张敏

1、课程目的、任务及对象

算子理论是二十世纪在线性代数和积分方程等方面的成果基础上形成的较新的数学分支,它利用现代数学的思想、方法处理同时具有代数结构和拓扑结构的数学对象,其结果在算子理论内部和其它诸多领域都有应用。本课程介绍算子理论的基本思想、方法和基础理论知识,以及算子理论的一些基本问题,是泛函分析方向的重要基础课,为本方向硕士研究生进入以后的学习与科研工作打下基础。

2、授课的内容简介

算子谱论、算子的正规性、自反性、特殊算子类(加权移位、压缩算子、Toeplitz算子等)、算子逼近、膨胀理论、模型理论、算子的指标理论、不变子空间问题等

Banach代数课程内容简介

课程编号:31021054 课程名称:Banach代数

学时:36 学分:2 开课学期:2

开课单位:数学研究所

任课教师:纪友清教师职称:教授

教师梯队:纪友清、曹阳、徐新军、张敏

1、课程目的、任务及对象

Banach代数理论为算子理论算子代数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同时,它也是泛函分析的重要研究方面。本课程介绍Banach代数理论的基本思想、方法和基础理论知识,以及在算子理论中的一些应用,是泛函分析方向的重要基础课,为本方向硕士研究生进入以后的学习与科研工作打下基础。

2、授课的内容简介

Banach代数的一般理论,交换Banach的Gelfond变换理论,函数代数,Banach代数在算子理论中的应用。

套代数导引课程内容简介

课程编号:31021064 课程名称:套代数导引

学时:36 学分:2 开课学期:2

开课单位:数学研究所

任课教师:纪友清教师职称:教授

教师梯队:纪友清、曹阳、徐新军、张敏

1、课程目的、任务及对象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关于自伴算子代数的研究已非常成熟。但关于非自伴算子代数的研究刚刚走向正轨。于是,关于套代数的研究飞速发展起来。套代数理论是非自伴算子代数的典范,极大地丰富和推动了算子理论和算子代数的研究。本课程介绍套代数理论的基本思想、方法和基础理论知识,是泛函分析方向的重要基础课,为本方向硕士研究生进入以后的学习与科研工作打下基础。

2、授课的内容简介

套代数的基本概念,套的序型,套代数的结构,三角积分,套代数的相似、酉等价及近似酉等价,套代数的一些新进展。

交换代数课程内容简介

课程编号:31021074 课程名称:交换代数

学时:36 学分:2 开课学期:1

开课单位:数学研究所

任课教师:杜现昆教师职称:教授

教师梯队: 杜现昆、刘阳、孙晓松、于晓峰、徐晓伟、马晶

课程简介:介绍交换代数的主要内容。特别强调模的作用、局部化思想以及与代数几何的联系。主要内容有:环、理想、模、分式环、准素分解、整相关性、Noether环与Artin环、离散赋值环、完备化以及维数理论。

主要参考书:M.F.Atiyah,I.G.MacDonald,Introduction to Commutative Algebra,Addison-Wesley Publishing Company,1969.

代数几何初步课程内容简介

课程编号:31021084 课程名称:代数几何初步

学时:36 学分:2 开课学期:2

开课单位:数学研究所

任课教师:杜现昆教师职称:教授

教师梯队: 杜现昆、刘阳、孙晓松、于晓峰、徐晓伟、马晶

课程简介:介绍代数几何的基本理论。主要内容有:仿射与射影代数簇、概形、除子、黎曼-罗赫定理、参量空间。

主要参考书:李克正,代数几何初步,科学出版社,2004.

同调代数课程内容简介

课程编号:31021094 课程名称:同调代数

学时:36 学分:2 开课学期:2

开课单位:数学研究所

任课教师:杜现昆教师职称:教授

教师梯队: 杜现昆、刘阳、孙晓松、于晓峰、徐晓伟、马晶

课程简介:介绍交换代数的。主要内容有:模、范畴、函子、Hom函子与张量函子、模范畴的等价性与对偶性、导出函子、投射模、内射模、平坦模、同调与上同调。

主要参考书:J.J.Rotman,An Introduction to Homological Algebra, Academic Press, New York, 1979.

环论课程内容简介

课程编号:31021104 课程名称:环论

学时:36 学分:2 开课学期: 2

开课单位:数学研究所

任课教师:杜现昆教师职称:教授

教师梯队: 杜现昆、刘阳、孙晓松、于晓峰、徐晓伟、马晶

课程简介:介绍结合环的结构的基本理论。主要内容有: Wedderburn-Artin理论、Jacobson 根、素环与本原环、除环、局部环、完备环。

主要参考书:https://www.360docs.net/doc/1f11792863.html,m,A First Course in Noncommutative Rings,GTM.131,Springer-Verlag,New York,1991.

Lie代数课程内容简介

课程编号:31021114 课程名称:Lie代数

学时:36 学分:2 开课学期:2

开课单位:数学研究所

任课教师:杜现昆教师职称:教授

教师梯队: 杜现昆、刘阳、孙晓松、于晓峰、徐晓伟、马晶

课程简介:介绍Lie代数及其线性表示的基本理论。主要内容有:基本概念、可解与幂零李代数、Engel定理、Lie定理、Cartan定理、Killing型、导子、根空间分解、根系、同构定理、泛包络代数、表示论。

主要参考书:J.E.Humphreys,Introduction to Lie Algebras and Representation Theory, GTM 9, Springer-Verlag, New York, 1972

拓扑动力系统课程内容简介

课程编号:31021124课程名称:拓扑动力系统

学时:36学分:2开课学期:1

开课单位:数学研究所

任课教师:廖公夫教师职称:教授

教师梯队:廖公夫、王立娟、曹阳、杨柳

课程简介:本课程主要讲述连续映射的若干动力性质(包括回复性、传递性、混合性、极小性、共轭性等),符号动力系统,有限型子转移,拓扑熵,混沌等拓扑动力系统理论中的基本问题,它可作为基础数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以及数学学科高年级本科生的选修课。通过学习可使学生在拓扑动力系统领域奠定必要的研究基础。

遍历理论初步课程内容简介

课程编号:31021134课程名称:遍历理论初步

学时:36学分:2开课学期:2

开课单位:数学研究所

任课教师:廖公夫教师职称:教授

教师梯队:廖公夫、王立娟、曹阳、杨柳

课程简介:本课程主要讲述概率空间的保测变换,遍历性,混合性,测度熵,连续变换的不变测度,唯一遍历性等遍历理论中的基本问题,它可作为基础数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以及数学学科高年级本科生的选修课。通过学习可使学生在动力系统与遍历理论领域奠定必要的研究基础。

分形几何课程内容简介

课程编号:31021144课程名称:分形几何

学时:36学分:2开课学期:1

开课单位:数学研究所

任课教师:廖公夫教师职称:教授

教师梯队:廖公夫、王立娟、曹阳、杨柳

课程简介:本课程主要讲述Hausdorff 测度,Hausdorff维数,密度,整维数与非整维数集的结构,Besicovitch 与Kakeya集,自相似集,吸引子等分形几何理论中的基本问题,它可作为基础数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以及数学学科高年级本科生的选修课。通过学习可使学生在动力系统与分形几何领域奠定必要的研究基础。

现代几何导引课程内容简介

课程编号:31021154 课程名称:现代几何导引

学时:36 学分:2 开课学期:1

开课单位:数学研究所

任课教师:曹阳教师职称:副教授

教师梯队: 曹阳、谢敬然、王立娟、廖公夫

课程简介:介绍近现代几何理论历史演变及思想的进化过程。培养学生数学史观、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主要内容包括:欧氏几何、球面几何、双曲几何、Riemann几何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

主要参考书:B.A. Dubrovin, A.T. Fomenko, S.P. Novikov, Modern Geometry Methods and Applications, vol 1, Springer-Verlag, 2nd edition, 1992.

克莱因(美),古今数学思想。

有界解析函数课程内容简介

课程编号:31021164 课程名称:有界解析函数

学时:36 学分:2 开课学期:1

开课单位:数学研究所

任课教师:曹阳教师职称:副教授

教师梯队: 曹阳、纪友清、徐新军、张敏

课程简介:单位圆盘内解析函数的边界表现、Nevanlinna类函数的内外因子分解、Beurling定理、一致代数、Corona定理、Douglas代数

主要参考书:John B. Garnett, Bounded analytic functions, Academic Press, 1981年。

复几何课程内容简介

课程编号:31021174 课程名称:复几何

学时:36 学分:2 开课学期:2

开课单位:数学研究所

任课教师:曹阳教师职称:副教授

教师梯队:曹阳、徐新军、张敏、纪友清

内容简介:

复几何的基本概念,基本结果。主要内容包括:Hermitian结构、复丛上的联络、Kahler几何、Grossmann流形及其上的曲线,陈类等。

主要参考书:Chern S. S. ,Complex Manifolds without Potential Theory, 2nd edition, Springer-Verlag, 1979.

双曲型偏微分方程课程内容简介

课程编号:31021204 课程名称:双曲型偏微分方程

学时:36 学分:2 开课学期:2

开课单位:数学研究所

任课教师:袁洪君教师职称:教授

教师梯队:袁洪君、许孝精

1、课程目的、任务及对象

本课程介绍双曲型偏微分方程的基础知识, 着重介绍拟线性双曲型守恒律方程的适定性理论,如解的存在性、解的唯一性和解的稳定性等. 在论证过程中,着重介绍双曲型守

恒律方程间断解理论和补偿紧致性方法,也将适当介绍包括差分方法在内的一些计算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本专业的硕士生了解和掌握包括双曲型守恒律方程在内的双曲型偏微分方程的基本研究方法和基本研究技巧, 并为进一步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

2、授课的具体内容简介

弱解,古典解与分片光滑解,初值问题的弱解,补偿列紧方法,守恒型差分格式

Riemann几何课程内容简介

课程编号:31021214 课程名称:Riemann几何

学时:36 学分:2 开课学期:2

开课单位:数学研究所

任课教师:谢敬然教师职称:副教授

教师梯队:谢敬然、曹阳、王立娟、廖公夫

内容简介:

介绍Riemann几何的一般理论。主要内容包括:微分流形的定义、Riemann度量、曲率、Jacobi 场、常曲率空间、等距浸入理论等。

教学参考书:M. P. Do Carmo, Riemann Geometry, Birkhauser, 1992.

【高等数学基础】形成性考核册答案(附题目)

【高等数学基础】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高等数学基础】形考作业1答案: 第1章 函数 第2章 极限与连续 (一)单项选择题 ⒈下列各函数对中,(C )中的两个函数相等. A. 2 )()(x x f =,x x g =)( B. 2)(x x f = ,x x g =)( C. 3 ln )(x x f =,x x g ln 3)(= D. 1)(+=x x f ,1 1)(2--=x x x g 分析:判断函数相等的两个条件(1)对应法则相同(2)定义域相同 A 、2 ()f x x ==,定义域{}|0x x ≥;x x g =)(,定义域为R 定义域不同,所以函数不相等; B 、()f x x = =,x x g =)(对应法则不同,所以函数不相等; C 、3 ()ln 3ln f x x x ==,定义域为{}|0x x >,x x g ln 3)(=,定义域为{}|0x x > 所以两个函数相等 D 、1)(+=x x f ,定义域为R ;21 ()11 x g x x x -= =+-,定义域为{}|,1x x R x ∈≠ 定义域不同,所以两函数不等。 故选C ⒉设函数)(x f 的定义域为),(+∞-∞,则函数)()(x f x f -+的图形关于(C )对称. A. 坐标原点 B. x 轴 C. y 轴 D. x y = 分析:奇函数,()()f x f x -=-,关于原点对称 偶函数,()()f x f x -=,关于y 轴对称 ()y f x =与它的反函数()1y f x -=关于y x =对称, 奇函数与偶函数的前提是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 设()()()g x f x f x =+-,则()()()()g x f x f x g x -=-+= 所以()()()g x f x f x =+-为偶函数,即图形关于y 轴对称 故选C ⒊下列函数中为奇函数是(B ). A. )1ln(2 x y += B. x x y cos = C. 2 x x a a y -+= D. )1ln(x y += 分析:A 、()()( )()2 2 ln(1)ln 1y x x x y x -=+-=+=,为偶函数 B 、()()()cos cos y x x x x x y x -=--=-=-,为奇函数 或者x 为奇函数,cosx 为偶函数,奇偶函数乘积仍为奇函数 C 、()()2 x x a a y x y x -+-= =,所以为偶函数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数学教学最基本的组织形式

浅谈如何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云县茶房乡茶房完小教师肖聪贤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数学教学最基本的组织形式,是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目的的主要途径,是在数学教师指导下使学生自觉、积极地掌握系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提高觉悟的活动。课堂教学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教育教学与人才培养的质量。同时,课堂教学的成败也是衡量一名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客观依据。尤其在当前对人才的需求以及广大教师在数学教学改革第一线所遇到的:“想改,但不知怎样改,渴求具体改革措施和方法”的实际状况,研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最优化的任务,很现实地摆在了我们面前。如何精心设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结构?怎样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益?现将在数学课堂教学最优化探 讨中的主要体会分述如下: 一、优化导入 好的新课引入不仅是新、旧知识的纽带,承上启下的桥梁,更应能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想像力,激励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让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为将来的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在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过程中,就如何进行新课的引入,总结了以下几点体会,供同行们参考.(一)从学生生活经验导入新课,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开始学习。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大量的实践也证明:当学习的材料来自于现实生活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倍加高涨;当数学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因此,新课导入应该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生活化”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现实情景中开始数学学习,体验和理解数学。 (二)设置活动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悦的体验下开始学习。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不仅仅是认知的参与,更需要情感的投入;只有激发起学生良好情感体验的学习,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陶行知先生说:“应创设教学中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以自己真诚的情感与学生交往,教师最重要的两个品质是‘亲切和热心’,教学中要使学生尽可能少地感受到威胁,因为在自由、轻松气氛下,学生才能最有效地学习,才最有利于创造力的发展。 因此,新课导入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努力营造一个平等、民主、和谐、宽松、自由、安全的开课氛围,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感体验下开始数学学习。 (三)巧用旧知,设置悬念,让学生在“启”、“发”氛围中学习。

数学基础知识大全

数学基础知识大全 常用的数量关系式 1.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2.倍数×1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 3.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4.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5. 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 6. 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 7. 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8.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1.正方形(C:周长S:面积a:边长) 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S=a×a 2.正方体(V:体积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 3.长方形(C:周长S:面积a:边长)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S=ab 4.长方体(V:体积s:面积a:长b: 宽h:高)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2)体积=长×宽×高V=abh 5、三角形(s:面积a:底h:高) 三角形高=面积×2÷底h=2s÷a 三角形底=面积×2÷高a=2s÷h 6、平行四边形(s:面积a:底h:高) 面积=底×高s=ah 7.梯形(s:面积a:上底b:下底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 h÷2 8.圆形(S:面积C:周长л d:直径r:半径) (1)周长=直径×л=2×л×半径C=лd=2лr (2)面积=半径×半径×лs=лrr 9.圆柱体(v:体积h:高s:底面积r:底面半 径c:底面周长) (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ch(2лr或лd)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3)体积=底面积×高

数学形态学的基本运算

第二章数学形态学的基本运算 2.1二值腐蚀和膨胀 二值图象是指那些灰度只取两个可能值的图象,这两个灰度值通常取为0和1。习惯上认为取值1的点对应于景物中的点,取值为0的点构成背景。这类图象的集合表示是直接的。考虑所有1值点的集合(即物体)X,则X与图象是一一对应的。我们感兴趣的也恰恰是X集合的性质。 如何对集合X进行分析呢?数学形态学认为,所谓分析,即是对集合进行变换以突出所需要的信息。其采用的是主观“探针”与客观物体相互作用的方法。“探针”也是一个集合,它由我们根据分析的目的来确定。术语上,这个“探针”称为结构元素。选取的结构元素大小及形状不同都会影响图象处理的结果。剩下的问题就是如何选取适当的结构元素以及如何利用结构元素对物体集合进行变换。为此,数学形态学定义了两个最基本的运算,称为腐蚀和膨胀即1。 2.1 .1二值腐蚀运算 腐蚀是表示用某种“探针”(即某种形状的基元或结构元素)对一个图象进行探测,以便找出图象内部可以放下该基元的区域。它是一种消除边界点,使边界向内部收缩的过程。可以用来消除小且无意义的物体。腐蚀的实现同样是基于填充结构元素的概念。利用结构元素填充的过程,取决于一个基本的欧氏空间概念—平移。我们用记号A二表示一个集合A沿矢量x平移了一段距离。即: 集合A被B腐蚀,表示为AΘB,其定义为: 其中A称为输入图象,B称为结构元素。AΘB由将B平移x仍包含在A内的所有点x组成。如果将B看作模板,那么,AΘB则由在将模板平移的过程中,所有可以填入A内部的模板的原点组成。根据原点与结构元素的位置关系,腐蚀后的图象大概可以分为两类: (1)如果原点在结构元素的内部,则腐蚀后的图象为输入图象的子集,如图2.1所示。 (2)如果原点在结构元素的外部,那么,腐蚀后的图象则可能不在输入图象的内部,如图2.2所示。 图2.1腐蚀类似于收缩

高数一基础知识

高数(一)的预备知识 第一部份 代数部份 (一)、基础知识: 1.自然数:0和正整数(由计数产生的)。 2.绝对值:a a a ?=?-? 00a a ≥∠ 3.乘法公式 (a+b )(a-b)=a 2-b 2 (a ±b)2=a2±2ab+b 2 a 3-b 3=(a-b)(a 2+ab+b 2) a 3+ b 3=(a+b)(a 2-ab+b 2) 4.一元二次方程 (1)标准形式:a 2+bx+c=0 (2)解的判定:2240,40,0,b ac b ac ??=-?? ?=-=????? 有两个不同的实数根有两个相同的实数根无实数根 (3)一元二次根和系数的关系:(在简化二次方程中) 标准形式:x 2 +px+q=0 设X1、X2为x2+p(x)+q=0的两个根,则; 1212p q x x x x +=-?? ?=? (4)十字相乘法: (二)指数和对数 1.零指数与负指数:0(1)0,1;1(2)n n a a x x -?≠=? ?=?? 则 2.根式与分数指数: (1 ) 1 n a = (2 ) m n a = 3.指数的运算(a>0,b>0,(x,y) ∈R ); (1)x y x y a a a +?= (2)()m n m n a a ?= (3)x y x y a a a -÷= (4)()n n n a b a b ?=? 4.对数:设,x a N X N =则称为以a 为底的对数, 记作:log a n =X, lnX ,lgX; 5.对数的性质

(1)log a M ·N=log a M+log a N (2) log log log a a M M N N =- (3) log log x a a N x N =? (4)换底公式: log log log a b a N N b = (5) log ln ,aN x a N e x =?= (三)不等式 1.不等式组的解法: (1)分别解出两个不等式,例2153241 X X X X -<-??->-? (2)求交集 2、绝对值不等式 (1); X a a X a ≤?-≤ ≤ (2);X a X a X a ≥?≥≤- 或 3、1元2次不等式的解法: (1)标准形式:2 00ax bx c ++≥≤(或) (2)解法:0 0122????? 解对应的一元次方程 判解: 0a a ?? ???? ①若与不等式同号,解取根外; ②若与不等式异号,解取根内; ③若无根(<),则a 与不等式同号; 例:(1)2560;x x -+≥ (2)2320;x x -+< (四)函数 1、正、反比例函数:y kx = , 1 y x = 2、1元2次函数:2 y ax bx c =++ (a ≠0) 顶点:2424b ac b a a -(-,); 对称轴:2b x a =- ; 最值:2 44ac b y a -=; 图像:(1)a >0,开口向上;(2)a <0,开口向下; 3、幂函数: n y x = (n=1,2,3);

新基础教育下数学学科育人的价值体现

“新基础教育”下数学教学育人价值体现 “新基础教育”研究主持人叶澜教授,在1994年首先提出了“新基础教育”的育人目标:培养“主动、健康发展”的时代新人。数学教学中要通过以知识学习为载体,为资源,为手段,服务于“育人”这一根本目的,把“教书”与“育人”统一起来,通过“教书” 来实现育人目标,“育”以健康、主动发展的人。 一、“育人价值”误区 1.把“育人价值”等同于“德育。” 今年三月份,我在紫荆上《比例尺》“初建课”时后,李泰峰主任,王建刚校长,李延军校长及部分数学老师都参与了课后的评课活动,我在进行自我反思时说这节课的育人价值是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家爱学校情结,因为课里面有国家地图和紫荆实验学校的平面图。李泰峰主任当时给出了回应,这只是“育人价值”的一个点,还应该有数学课独有学科的育人价值,并提出要再读书,再领会,再实践。或许还有老师会也认为课里面渗透爱国,爱树木,安全教育,渗透数学发展史等就是育人价值,其实这充其量只能是在课堂里渗透了“德育”。 2.把“育人价值”等同于把符号化的知识传递给学生 知识是社会物质资料再生产和人类自身再生产的过程中不断被抽象出来的。(《纲要》21页)如果教学就是要完成将这些抽象出符号化的知识进行传递,那么学生就只为学习这些知识而存在,教师只为教这些知识而存在,“育人价值”也就局限在现成知识的掌握上,容易让教师把教学重难点放在让学生理解记忆上,忽视了数学知识被发现、认识、发展的过程本身;忽视学生需要参与知识形成过程的生命实践体验;忽视学生需要通过自己的生命实践活动,提炼抽象的形成知识过程,带来数学教学中“育人价值”的资源贫乏。 以上两点对“育人价值”认识的偏差是教师普遍存在的,在《纲要》第20页中还提到了育人价值认识的狭窄化,割裂化和空泛化,阐述都也都非常清楚,不再做肤浅的重复。 二、“育人价值”的意义 “育人价值”的理论意义:是指每一门学科可能对学生的身心、精神世界、个性,人格,思维方式等产生的积极和发展性的影响。而数学学科强调两个方面的价值,一是数学学科独特的价值,二是不同内容具体的价值。 1.数学教学的独特价值 除了数学知识本身的掌握以外,还体现在 (1)帮助学生提升思维品质和数学素养; (2)帮助学生学会抽象的符号表达和提高数学语言表达的水平; (3)帮助学生建立猜想发现和判断选择的自觉意识; (4)帮助学生形成主动学习和研究的心态。 通过以上几点,构建一种唯有数学学科学习中才有可能经历、体验和形成的思维方式,从而实现数学学科与学生生命成长的双向互化。 2.不同内容的具体价值 从数学学科的层面上,小学数学中不同的教学内容对于学生发展又具有不同的教育价值。

(word完整版)初中数学基础计算专题训练

初中数学基础计算专题训练 专题一:有理数的计算 1. 2(3)2--? 2. 12411()()()23523 +-++-+- 3. 11 ( 1.5)4 2.75(5)4 2 -+++- 4. 8(5)63-?-- 5. 3145()2-?- 6. 25()()( 4.9)0.656 -+---- 722(10)5()5 -÷?- 8. 323(5)()5 -?- 9. 25(6)(4)(8)?---÷- 10. 1612()(2)4 7 2 ?-÷- 11.2(16503)(2)5 --+÷- 12. 32(6)8(2)(4)5-?----?

13. 21122()(2)2233-+?-- 14. 199711(10.5)3 ---? 15. 2232[3()2]23-?-?-- 16. 232()(1)043 -+-+? 17. 4211(10.5)[2(3)]3---??-- 18. 4(81)( 2.25)()169 -÷+?-÷ 19. 215[4(10.2)(2)]5---+-?÷- 20. 666(5)(3)(7)(3)12(3)777 -?-+-?-+?- 21. 235()(4)0.25(5)(4)8 -?--?-?- 22. 23122(3)(1)62 9 3 --?-÷-

专题二:整式的加减 1、化简(40分) (1) 12(x -0.5) (2)3x+(5y-2x ) (3)8y-(-2x+3y) (4)-5a+(3a-2)-(3a-7) (5)7-3x-4x 2+4x -8x 2-15 (6) 2(2a 2 -9b)-3(-4a 2 +b) (7)-2(8a+2b )+4(5a +b) (8) 3(5a-3c )-2(a-c) (9)8x 2 -[-3x-(2x 2 -7x-5)+3]+4x (10)(5a-3b)–3(a 2 -2b)+7(3b+2a) 2、先化简,后求值; (1)(5x-3y-2xy)-(6x+5y-2xy),其中5-=x ,1-=y (2))3 1 23()31(221y x y x x +-+--,其中2,1=-=y x (3)若()0322 =++-b a ,求3a 2 b -[2ab 2 -2(ab -1.5a 2 b )+ab]+3ab 2 的值;

高等数学基础知识点大全(94页完美打印版)

一、函数与极限 1、集合的概念 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集合(简称集)。集合具有确定性(给定集合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和互异性(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是互不相同的)。比如“身材较高的人”不能构成集合,因为它的元素不是确定的。 我们通常用大字拉丁字母A、B、C、……表示集合,用小写拉丁字母a、b、c……表示集合中的元素。如果a是集合A 中的元素,就说a属于A,记作:a∈A,否则就说a不属于A,记作:a?A。 ⑴、全体非负整数组成的集合叫做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N ⑵、所有正整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正整数集。记作N+或N+。 ⑶、全体整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整数集。记作Z。 ⑷、全体有理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有理数集。记作Q。 ⑸、全体实数组成的集合叫做实数集。记作R。 集合的表示方法 ⑴、列举法:把集合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用“{}”括起来表示集合 ⑵、描述法:用集合所有元素的共同特征来表示集合。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⑴、子集: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B,如果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我们就说A、B有包含关系,称集合A为集合B的子集,记作A?B(或B?A)。。 ⑵相等:如何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且集合B是集合A的子集,此时集合A中的元素与集合B中的元素完全一样,因此集合A与集合B相等,记作A=B。 ⑶、真子集:如何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但存在一个元素属于B但不属于A,我们称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 ⑷、空集:我们把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作?,并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⑸、由上述集合之间的基本关系,可以得到下面的结论: 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即A?A

数学课堂教学方法

数学课堂教学方法 充分关注学生课堂表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了解学生对所讲内容的掌握情况。如在讲完一个概念后,让学生复述;讲完一个例题后,将解答擦掉,请中等水平学生上台板演。有时,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可以对他们多提问,让他们有较多的锻炼机会。同时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进行鼓励,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能热爱数学,学习数学。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围绕学生展开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让学生唱主角,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学习的领路人。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的要求,教师要精选例题,关键是讲解例题的时候,要能让学生也参与进来。教师应腾出十来分钟时间或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做做练习或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或解答学生的提问,以进一步强化本堂课的教学内容。若课堂内容相对轻松,也可以指导学生进行预习,提出适当的要求,为下一次课做准备。 恰当使用多媒体教学 计算机辅助教学是中学数学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是时代的需要,更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它以图文并茂、声象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展示了数学的本质及内涵,良好的改善了认知环境,大大增强了学生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和感受,从而将数学课堂教学引入了一个全新的境界,所以被广泛的应用。可是一旦为其不可,缺其不行,那也会将其引入一个误区――教学过程自动生成,教师起不到应有的示范作用。 因为没有了教师的板书示范,学生往往在书写过程中丢三落四,师生间不能针对问题进行有效的沟通,阻碍学生的思维,使教学的亲和力下降,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教师在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时,必须合理恰当。要有必要的板书示范,制作课件也切忌哗众取宠。应把解决数学问题放在首位,让数学自身魅力放出光芒。不仅于此,还要充分认识到计算机是辅助教学,而不是教学的主宰,我们应根据内容精心制作合适的多媒体课件,使之更加贴近学生的认知结构,进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3 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创设问题情境,引发积极思维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教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因此,教师应精心设计问题情境,

数学教育的基本理论

数学教育的基本理论 一、 [荷]H.Freudenthal数学教育理论 ㈠ 数学教育的基本特征(现实,数学化,再创造): 1、情景问题是教学的平台 2、数学化是数学教育的目标 3、学生通过自己努力得到的结论和创造是教育内容的一部分 4、“互动”是主要的学习方式 5、学科交织是数学教育内容的呈现方式 ㈡ 何谓数学教育中的现实 1、 数学教育中的现实——数学来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应用于现实,而且每个学生有各自不同的“数学现实” 2、 数学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帮助学生构造数学现实,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他们的数学现实 3、例题生活化,问题情境化 ㈢ 运用“现实的数学”进行教学 第一,数学的概念、运算、法则和命题,都是来自于现实世界的实际需要而形成的,是现实世界的抽象反映和人类经验的总结 第二,数学研究的对象,是现实世界同一类事物或现象抽象而成的量化模式 第三,数学教育应为不同的人提供不同层次的数学知识 ㈣什么是数学化 1、人们在观察、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来分析和研究客观世界的种种现象并加以整理和组织的过程——即数学地组织现实世界的过程就是数学化 2、数学教学即是数学化的教学 3、 抽象化、公理化、模型化、形式化等等,都可看成是数学化 4、数学化的形式: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从符号到概念的数学化 ㈤ 数学学习的“再创造” 1、 学生“再创造”学习数学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做数学”(doing mathematics)的过程。其核心是数学过程再现。 2、数学学习是一个经验、理解和反思的过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对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性,强调激发学生学生主动学习,做数学是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途径 二、 建构主义的数学教育理论 ㈠ 什么是数学知识 对于数学知识的认识,持建构主义观的学者往往不同于绝对主义或者行为主义论者,在他们看来: 1、数学知识不是对现实的纯粹客观的反映,任何一种传载知识的符号系统也不是绝对真实的表征。它必将随着人们认识程度的深入而不断地变革、升华和改写,出现新的解释和假设。

数学运算基础知识

数学运算基础知识

1.【选择题】有一食品店某天购进了6箱食品,分别装着饼干和面包,重量分别为8、9、16、20、22、27公斤。该店当天只卖出一箱面包,在剩下的5箱中饼干的重量是面包的两倍,则当天食品店购进了( )公斤面包。 A.44 B.45 C.50 D.52 【答案】D【关键点】由“剩下的5箱中饼干的重量是面包的两倍”,说明剩下的饼干和面包的重量和应该是3的倍数,而6箱食品的总重量8+9+16+20+22+27=102为3的倍数,故卖出的一箱面包重量也为3的倍数,则重量只能是9或27公斤。 如果卖出的面包重量为9公斤,则剩下的面包重量为(102-9)÷3=31公斤,没有合适的几箱食品满足条件,排除。 如果卖出的面包重量为27公斤,则剩下的面包重量为(102-27)÷3=25公斤,正好有25=9+16满足条件,则面包总重量为27+25=52公斤。 2.【选择题】由1、3、4、5、7、8这六个数字所组成的六位数中,能被11整除的最大的数是多少?

A.857314 B.875413 C.813475 D.871354 【答案】B 【关键点】这个六位数各位数字之和为1+3+4+5+7+8=28。能被11整除的数满足奇数位置上的数字和与偶数位置上的数字和之差能被11整除 分析可知,只有差为0-种情况,即偶数位和奇数位上的数字和均为14,为了使得该数最大,首位应为8,第二位是7,由14-8=6知第三位最大是5,那么第五位为1,所以该数最大为875413。 3.【选择题】一个三位自然数正好等于它各位数字之和的18倍,则这个三位自然数是( )。A.999 B.476 C.387 D.162 【答案】D 【关键点】这个三位数是18的倍数,则它一定能被9和2整除,选项中只有D符合。4.【选择题】修剪果树枝干,第1天由第1位园丁先修剪1棵,再修剪剩下的1/10,第2天由第2位园丁先修剪2棵,再修剪剩下的1/10,……,第凡天由第n位园丁先修剪n棵,结果n天就完成,问如果每个园丁修剪的棵数相等,共修剪了( )果树。 A.46棵 B.51棵 C.75棵 D.81棵 【答案】D 【关键点】“第n天由第n位园丁先修剪n棵,结果n天就完成”,说明第n位园丁修剪了n 棵,而每个园丁修剪的棵数相等,故果树一共有n×n=n2棵,即棵数为完全平方数。选项中只有D项是完全平方数。

《高等数学基础》作业

高等数学基础形成性考核册 专业:建筑 学号: 姓名:牛萌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学院 (请按照顺序打印,并左侧装订)

高等数学基础形考作业1: 第1章 函数 第2章 极限与连续 (一)单项选择题 ⒈下列各函数对中,( C )中的两个函数相等. A. 2)()(x x f =,x x g =)( B. 2)(x x f = ,x x g =)( C. 3 ln )(x x f =,x x g ln 3)(= D. 1)(+=x x f ,1 1 )(2--=x x x g ⒉设函数)(x f 的定义域为),(+∞-∞,则函数)()(x f x f -+的图形关于( C )对称. A. 坐标原点 B. x 轴 C. y 轴 D. x y = ⒊下列函数中为奇函数是( B ). A. )1ln(2x y += B. x x y cos = C. 2 x x a a y -+= D. )1ln(x y += ⒋下列函数中为基本初等函数是( C ). A. 1+=x y B. x y -= C. 2 x y = D. ? ??≥<-=0,10 ,1x x y ⒌下列极限存计算不正确的是( D ). A. 12lim 2 2 =+∞→x x x B. 0)1ln(lim 0=+→x x C. 0sin lim =∞→x x x D. 01 sin lim =∞→x x x ⒍当0→x 时,变量( C )是无穷小量. A. x x sin B. x 1 C. x x 1 sin D. 2)ln(+x ⒎若函数)(x f 在点0x 满足( A ),则)(x f 在点0x 连续。 A. )()(lim 00 x f x f x x =→ B. )(x f 在点0x 的某个邻域内有定义 C. )()(lim 00 x f x f x x =+→ D. )(lim )(lim 0 x f x f x x x x - +→→=

数学课堂教学的特点张红芳

数学课堂教学的特点 淇县实验学校张红芳 初中八年级的数学教学就有一定的难度,怎样能高效的上好数学课了?教师们应该掌握课堂教学的特点。数学课堂应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好的课应当有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使学生能在探索和学习过程中产生丰富的情感体验。上“板着面孔”的课,学生可能会掌握有关的知识技能,但他们不会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也不会有积极主动地参与热情。宽松和谐的环境并不意味着只有通过游戏或生动的情境才能实现,教师生动的语言,和蔼的态度,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的问题,有探索性的活动等都可以为学生创造和谐的环境。如“大数目的认识”,让学生说出生活中的大数目,提供一万人、几万人的情境,让学生亲自数一数一万粒大米有多少。这样一些活动,都为学生提供了和谐的气氛。 2)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有体验数学的机会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数学和经历数学。数学学习,特别是新概念、新方法的学习,应当为学生提供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的操作、整理、分析和探索中去体会数学。如认识圆时,给学生不同的工具,让学生选择几种,通过交流体会合作画出一个圆来。在画的过程中,学生既体会到圆的特征,也体验了“做”数学的乐趣。 3)为学生创设了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好的课堂教学应当是富于思考的,学生应当有更多思考的余地。学习归根结底是学生自己的事,教师是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学习的效果最终取决于学生是否真正参与但学习活动中,是否积极主动地思考。而教师的责任更多的是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为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与空间。最简单的一个指标是教师提问以后是否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至少用几秒钟让学生思考,而不是急于下结论,判定学生会不会,特别是那些需要深入理解和需要一定的创造性才能解决的问题,更要让学生有一定的思考时间。 4)一堂好课应该注重学生有效学习,关注课堂效率有效学习一定是有价值的学习,对学生有用的学习,是针对学生普遍需要解决的问题及进行的学习。例如有老师在上复习课时,一共出了八道题,一道一道讲,刚讲完第六道题的时候,下课了。我们发现在学生中间,这些题只有两三个同学不会,但老师还要从头到尾全班讲,这种现象很普遍,所谓复习课几乎都是这样进行的,没有提出一个有效学习的针对性问题,集体浪费时间,只是为了完成所谓的教学任务、教学计划。可想而知,这样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没有。有效率的课是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而不是去“迎合”老师的问题,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问题,能提出有深度的问题。所以,一堂好课也是解决了学生问题的课。评课时,最终是要观察学生能不能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一是解决他提出的问题,而是解决他在此过程中带出别的问题。问题解决了,就是好课,是有内容的课,有效率的课,也就是充实的课,是关注学生发展的课。有效率的课应当关注学生的差异,尊重不同学生在知识、能力、兴趣等方面的需要。应当有针对性地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不同类型和不同水平的题目,使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教学活动,都能在学习过程中有所收获。 5)运用灵活的方法,适应学生的事迹和内容的要求。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应根据不同年龄和不同发展水平学生的需要,同时也要符合不同的学习内容。探索与发现的方法是值得提倡的,但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应当用这样的方法. 评价课堂教学,应该看着堂课是否有新意,是否符合学生实际,是否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是否以学生发展为本,是否有让新思想、新观念、新信息、新内容进入课堂。

中学课程改革 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

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酝酿准备阶段已经完成,这一阶段自第三次“全教会”和国务院批准的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始,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始启动。关于新的数学课程改革,结合本人教学与研究的经验,这里主要谈及自己对以下方面的几点体会。 一、教材编写 教材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线索,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以《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实验教材的编写具有以下特点: 1.教材选取密切联系学生现实生活或选取来源于自然、社会和科学中反映一定的数学价值、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挑战性的现象和问题,运用学生关注和感兴趣的实例作为认识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与其他学科的密切联系,打破学科中心主义的倾向。 2.教材的编写具有开放性,问题的设置具有启发性,其呈现有利于引导学生展开观察、实验、操作、猜测、资料收集、推理、合作交流,以及体验、感悟和反思等活动,使学生在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在交流与合作的过程中,理解有关内容,并在倾听别人意见的过程中判断其合理性,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并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其他场合,进而获得相应的数学知识、方法与技能,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和应用意识,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教材的呈现方式上,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特征、认识水平、能力倾向及其他条件,使其呈现方式丰富多彩。 4.重要的数学概念与数学思想采取逐步深入、螺旋上升的方式编排。根据学生已有经验、知识背景、心理特征和所学知识的特点,采取逐步渗透深化、螺旋上升的原则,对重要的数学概念、数学思想方法进行了编排,既注意了其间的承继关系,又避免了不必要的重复,并根据《数学课程标准》中目标的不同,分别采取了学段内螺旋上升和跨学段螺旋上升两种方式。 5.教材注重介绍一些辅助材料,如数学家故事、数学趣闻、数学史料、进一步研究的问题、背景材料、数学在现代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等,使学生对数学的发展过程有所了解,丰富他们对数学发展的整体认识,体会数学在人类发展历史中的作用和价值。 二、教学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相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沟通”与“合作”的过程。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只有实现学生的主体意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才能实现。“交往”还意味着教师角色的转换:由数学教学活动的主角转变为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教师的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为了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的学习活动。 1.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推理、类比、猜测、交流、反思、解释、应用与拓展等活动,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发展与应用的过程。学生通过数学活动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

高一数学基础计算题

1-3 初中计算题(一)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一、填空题: 1、若,13+= x 则代数式 3 41 · 132 +++-+x x x x x 的值等于 、 2、如果a,b 就是方程012=-+x x 的两个根,那么代数式a b ab +-的值就是 、 3.若1

高等数学基础知识点大全(94页完美打印版)

高高等数学基本知识点

一、函数与极限 1、集合的概念 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集合(简称集)。集合具有确定性(给定集合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和互异性(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是互不相同的)。比如“身材较高的人”不能构成集合,因为它的元素不是确定的。 我们通常用大字拉丁字母A、B、C、……表示集合,用小写拉丁字母a、b、c……表示集合中的元素。如果a是集合A 中的元素,就说a属于A,记作:a∈A,否则就说a不属于A,记作:a A。 ⑴、全体非负整数组成的集合叫做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N ⑵、所有正整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正整数集。记作N+或N+。 ⑶、全体整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整数集。记作Z。 ⑷、全体有理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有理数集。记作Q。 ⑸、全体实数组成的集合叫做实数集。记作R。 集合的表示方法 ⑴、列举法:把集合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用“{}”括起来表示集合 ⑵、描述法:用集合所有元素的共同特征来表示集合。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⑴、子集: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B,如果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我们就说A、B有包含关系,称集合A为集合B的子集,记作A B(或B A)。。 ⑵相等:如何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且集合B是集合A的子集,此时集合A中的元素与集合B中的元素完全一样,因此集合A与集合B相等,记作A=B。 ⑶、真子集:如何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但存在一个元素属于B但不属于A,我们称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 ⑷、空集:我们把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作,并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⑸、由上述集合之间的基本关系,可以得到下面的结论: 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即A A ②、对于集合A、B、C,如果A是B的子集,B是C的子集,则A是C的子集。 ③、我们可以把相等的集合叫做“等集”,这样的话子集包括“真子集”和“等集”。 集合的基本运算 ⑴、并集: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与B的并集。记作A∪B。(在求并集时,它们的公共元素在并集中只能出现一次。) 即A∪B={x|x∈A,或x∈B}。 ⑵、交集: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与B的交集。记作A∩B。 即A∩B={x|x∈A,且x∈B}。 ⑶、补集: ①全集:一般地,如果一个集合含有我们所研究问题中所涉及的所有元素,那么就称这个集合为全集。通常记作U。 ②补集:对于一个集合A,由全集U中不属于集合A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相对于全集U的补集。简称为集合A的补集,记作C U A。 即C U A={x|x∈U,且x A}。 集合中元素的个数 ⑴、有限集:我们把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有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无限集。 ⑵、用card来表示有限集中元素的个数。例如A={a,b,c},则card(A)=3。 ⑶、一般地,对任意两个集合A、B,有 card(A)+card(B)=card(A∪B)+card(A∩B) 我的问题: 1、学校里开运动会,设A={x|x是参加一百米跑的同学},B={x|x是参加二百米跑的同学},C={x|x是参加四百米跑的同学}。学校规定,每个参加上述比赛的同学最多只能参加两项,请你用集合的运算说明这项规定,并解释以下集合运算的含义。⑴、A∪B;⑵、A∩B。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有效性,始终是课堂教学的生命线。在小学数学课改实施过程中,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往的“填鸭式”变成了“自主探索”,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教学气氛活跃。然而,我们不难看出,华丽的“外衣”、热闹的“学习活动”掩饰不了形似神离的痕迹,放任而浮躁,也折射出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创造宽松、和谐且便于学生思考、乐于探究的优质课堂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打造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更是关键。怎样才能实现课堂的高效呢? 一、准确解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都很强的学科,各部分知识之间的纵横联系十分紧密。教师解读教材要做到“瞻前顾后”,既要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也应关注相关知识的后续学习任务及要求。同时,解读教材要做到“入木三分”,如果没有对教材的深入解读,也就不可能有对教材的正确解读、准确把握,留下的只是对教材的“背离”和“误读”。因此,唯有以审慎的态度解读教材,并从教材“出发”,对其进行合理的加工、重组、改造,才能真正做到超越教材,实现科学、有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课堂教学更有效率。比如,教学三年级初步认识平均数“比一比”时,学生在操作中通过“移多补少”理解平均数的统计意义后,依托“平均分”的基础,借鉴“移多补少”法求平均数的经验,学生不难想到用“先合后分”的方法来直接求平均数。接着拓展情景,深化对平均数本质的理解,设计以下教学环节,结合统计图观察,虚线表示的平均数6和最多的比怎样?和最少的比呢?使学生明白平均数一定会在最多与最少之间,接着让学生观察:比平均数6个多的有谁?比平均数6少的有谁?从中你有什么发现?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多的和与少的和肯定一样多,要不就拉不平。紧接着,教师抛出问题,如果佳佳投中的不是9个,而是5个,那平均数会怎样?如果佳佳投中的比9个还要多,是13个,那平均数又是多少呢?这样三次拓展情景,使学生对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介于原始数据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数据中每一个数与平均数之差的总和为0及平均数易受一组数据中每个数据的影响等特性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帮助学生从不同侧面丰富了这一统计量意义的构建,深化了学生对平均数内涵的理解和把握,对学生而言,通过这三个环节的教学,平均数的概念变得丰富、饱满而灵动。当然,创造性使用教材要建立在对教材的整体知识体系的把握上,并充分了解学生,理解新课程的理念。只有恰当地、科学地、灵活地处理教材,真正地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设计课堂教学,才会真正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二、创设情境,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充满活力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如果无法使学生产生高昂情绪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教学情境对学生而言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容易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而促使其思维处于异常活跃的状况,更重要的是要在情境中产生数学问题,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让学生在理解情境的情节与内容的基础上通过联想与识别,在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教师应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涉境体味,使学生乐此不疲地致力于学习。

地图数学基础

地图数学基础 地图数学基础是地图上确定地理要素分布位置和几何精度的数学基础。包括:①坐标网。即控制制图资料转绘精度和方便用图的坐标网格。古代以计里画方网格作为制图网,近代主要用地理坐标网和直角坐标网。地理坐标网是按照一定投影方法,将地球椭球面上的经纬线描绘在平面上的网格。因地图投影不同,坐标网常表现为不同系统和形状,构成有一定变形规律的经纬网格。一般在<1:20万比例尺地形图上都绘有经纬网,>1:10万比例尺图上,图廓间绘有分度带,用以确定点位的地理坐标;②比例尺。表示地图图形缩小程度。通常绘注在地图上的为主比例尺,只有某些线或点符合比例尺。一般大比例尺地图,内容较详,几何精度高,可用于图上量测,小比例尺地图,内容概括,不宜于图上量测;③大地控制网。将地球上的自然表面转移到椭球面上,并使地图上的地理要素对于坐标网具有正确的位置。包括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前者作为平面位置的基本控制,由三角测量或导线测量方法建立,大地点的大地坐标通过投影换算成平面直角坐标,可直接控制地形测图;后者用水准测量方法建立,作为地形图上高程的基本控制。比例尺愈大,要求表示控制点的种类和数量愈多;中小比例尺地图上由于坐标网为经纬度,一般不再表示控制点。 地图投影 大比例尺:高斯-克吕格投影;中小比例尺:Lambert投影。 ①我国基本比例尺地形图(1:100万、1:50万、1:25万、1:10万、1:5万、1:2.5万、1:1万、1:5000),除1:100万外均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为地理基础; ②我国1:100万地形图采用了Lambert投影(正轴等角割圆锥投影),其分幅原则与国际地理学会规定的全球统一使用的国际百万分之一地图投影保持一致。 为控制投影变形,高斯-克吕格投影采用6°带、3°带分带投影的方法。 我国: ① 6°带: 1:2.5万-1:50万地形图 ② 3°带:≥1:1万比例尺地形图 高斯投影坐标网 经纬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