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成型原理复习

材料成型原理复习
材料成型原理复习

《材料成型原理》试卷

一、铸件形成原理部分(共40分)

(1)过冷度;(2)液态成形;(3)复合材料;(4) 定向凝固;

(1)过冷度:金属的理论结晶温度与实际结晶温度的差,称为过冷度。

(2)液态成形:将液态金属浇入铸型后,凝固后获得一定形状和性能的铸件或铸锭的加工法。

(3)复合材料: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物理和化学性质不同的物质复合组成的一种多相固体。(4)定向凝固:定向凝固是使金属或合金在熔体中定向生长晶体的一种工艺方法。

(5)溶质再分配系数:凝固过程中固-液界面固相侧溶质质量分数与液相中溶质质量分数之比,称为溶质再分配系数。

2、回答下列问题

(1)影响液态金属凝固过程的因素有哪些?影响液态金属凝固的过程的主要因素是化学成分;冷却速率是影响凝固过程的主要工艺因素;液态合金的结构和性质等对液态金属的凝固也具有重要影响。

(2)热过冷与成分过冷有什么本质区别?热过冷完全由热扩散控制。成分过冷由固-液界前方溶质的再分配引起的,成分过冷不仅受热扩散控制,更受溶质扩散控制。

(3)简述铸件(锭)典型宏观凝固组织的三个晶区.表面细晶粒区是紧靠型壁的激冷组织,由无规则排列的细小等轴晶组成;中间柱状晶区由垂直于型壁彼此平行排列的柱状晶粒组成;内部等轴晶区由各向同性的等轴晶组成。

3、对于厚大金属型钢锭如何获得细等轴晶组织?降低浇注温度,有利于游离晶粒的残存和产生较多的游离晶粒;对金属液处理,向液态金属中添加生核剂,强化非均质形核;浇注系统的设计要考虑到低温快速浇注,使游离晶不重熔;引起铸型内液体流动,游离晶增多,获得等轴晶。

二、焊接原理部分1简述氢在金属中的有害作用。氢脆,白点,气孔,冷裂纹2写出锰沉淀脱氧反应式,并说明熔渣的酸碱性对锰脱氧效果的影响.[Mn] + [FeO] = [Fe] + (MnO),酸性渣脱氧效果好,碱度越大,锰的脱氧效果越差。3冷裂纹的三大形成要素是什麽?钢材的淬硬倾向,氢含量及其分布,拘束应力状态4说明低碳钢或不易淬火钢热影响区组织分布.(1)熔合区:组织不均匀;(2)过热区:组织粗大; (3)相变重结晶区(正火区):组织均匀细小;(4)不完全重结晶区:晶粒大小不一,组织分布不均匀.

一、填空题

1.液态金属本身的流动能力主要由液态金属的成分、温度和杂质含量等决定。

2.液态金属或合金凝固的驱动力由过冷度提供。

3.晶体的宏观生长方式取决于固液界面前沿液相中的温度梯度,当温度梯度为正时,晶体的宏观生长方式为平面长大方式,当温度梯度为负时,晶体的宏观生长方式为树枝晶长大方式。

4.液态金属凝固过程中的液体流动主要包括自然对流和强迫对流。

5.液态金属凝固时由热扩散引起的过冷称为热过冷。

6.铸件宏观凝固组织一般包括表层细晶粒区、中间柱状晶区和内部等轴晶区不同形态的晶区。

7.内应力按其产生的原因可分为热应力、相变应力和机械应力三种。

8.铸造金属或合金从浇铸温度冷却到室温一般要经历液态收缩、凝固收缩和固态收缩三个收缩阶段。

9.铸件中的成分偏析按范围大小可分为微观偏析和宏观偏析二大类。

二、下列各小题均有多个答案,选择最适合的一个填于横线上

1. 塑性变形时,工具表面的粗糙度对摩擦系数的影响大于工件表面的粗糙度对摩擦系数的影响。

A、大于;B、等于;C、小于;

2. 塑性变形时不产生硬化的材料叫做A。

A、理想塑性材料;B、理想弹性材料;C、硬化材料;

3. 用近似平衡微分方程和近似塑性条件求解塑性成形问题的方法称为B。

A、解析法;B、主应力法;C、滑移线法;

4. 韧性金属材料屈服时A准则较符合实际。

A、密席斯;B、屈雷斯加;C密席斯与屈雷斯加

5. 塑性变形之前不产生弹性变形(或者忽略弹性变形)的材料叫做B。

A、理想弹性材料;B、理想刚塑性材料;C、塑性材料;

6. 硫元素的存在使得碳钢易于产生 A 。

A、热脆性;B、冷脆性;C、兰脆性;

7. 应力状态中的B 应力,能充分发挥材料的塑性。

A、拉应力;B、压应力;C、拉应力与压应力;

8. 平面应变时,其平均正应力B 中间主应力。

A、大于;B、等于;C、小于;

9. 钢材中磷使钢的强度、硬度提高,塑性、韧性 B 。

A、提高;B、降低;C、没有变化;

三、判断题

1.合金元素使钢的塑性增加,变形拉力下降。(X )

2. 合金钢中的白点现象是由于夹杂引起的。(X )

3 . 结构超塑性的力学特性为mkS' ,对于超塑性金属m =0.02-0.2。(X )

4. 影响超塑性的主要因素是变形速度、变形温度和组织结构。(√)

5.屈雷斯加准则与密席斯准则在平面应变上,两个准则是一致的。(X )

6. 按密席斯屈服准则所得到的最大摩擦系数μ=0.5。(X )

7.变形速度对摩擦系数没有影响。(X )

四、名词解释

1.晶体择优生长:在树枝晶生长过程中,那些与热流方向相平行的枝晶较之取向不利的相邻枝晶会生长得更为迅速,其优先向内伸展并抑制相邻枝晶的生长,这种相互竞争淘汰的晶体生长过程称为晶体的择优生长。

2.偏析:一般情况下,铸件凝固后,从微观晶粒内部到宏观上各部位,化学成分都是不均匀的,这种现象称为偏析。

五、简答题

1.什么是缩孔和缩松?试简要介绍它们的形成原因和控制措施。

答:铸造合金凝固过程中,由于液态收缩和凝固收缩的产生,往往在铸件最后凝固的部位出现孔洞,称为缩孔。其中尺寸细小而且分散的孔洞称为缩松。产生缩孔和缩松的基本原因均在于合金的液态收缩和凝固收缩值之和大于固态收缩值。通过定向凝固,同时凝固,控制浇注条件,应用冒口、补贴和冷铁以及加压补缩等措施可以减小或消除缩孔或缩松。2.简述提高金属塑性的主要途径。

答:一、提高材料的成分和组织的均匀性二、合理选择变形温度和变形速度三、选择三向受压较强的变形形式四、减少变形的不均匀性

1.凝固速度:单位时间内凝固层的增长速度。

2.凝固时间:液态金属充满铸型的时刻至凝固完毕所需要的时间。

3.液态成型:将液态金属浇入铸型后,凝固后获得一定形状和性能的铸件或铸锭的加工方法。

4.异质形核:在不均匀的熔体中依靠外夹杂质或型壁界面提供的衬底而非自发地形核过程。

5.均质形核:在没有任何外来界面的均匀熔体中依靠液态金属内部自身的结构自发地形核。

6.外生生长:就合金的宏观结晶状态而言,平面生长、胞状生长和柱状树枝晶生长都属于一

7.种晶体自型壁生核,然后由外向内单向延伸的生长方式成为外生生长。

8.内生生长:在液体内部形核后,不依靠型壁而是在液体内部自由生长的晶粒的生长方式。

9.热过冷:金属凝固时完全由热扩散控制的过冷度叫做热过冷。

10.氢脆:氢在室温附近使钢的塑性严重下降的现象被称为氢脆。

11.氮对焊缝的影响:使焊缝产生气孔;使材料变脆严重降低金属塑性;促进时效脆化。

一、填空题

1. 目前铸造成形技术的方法种类繁多按生产方法分类,可分为砂型铸造和特种铸造。

2. 在铸造生产中,细化铸件晶粒可采用的途径有增加过冷度、用孕育处理和附加振动。

3. 铸铁按碳存在形式分灰铸铁、可锻铸铁、球墨铸铁、蠕墨铸铁等。

4. 合金在铸造时的难易程度的衡量指标合金的流动性和收缩。

5. 合金的流动性主要取决于它本身的化学成分。

6. 压力加工的加工方法主要有:冲压、锻造、轧制、拉拔和挤压等。

7. 合金的流动性常采用浇注螺旋型标准试样的方法来衡量

8. 流动性不好的合金容易产生浇不足、冷隔、气孔、夹渣等缺陷。

9. 液态金属的充型能力主要取决于金属的流动性,还受外部条件如浇注温度、充型压力、铸型结构和铸型材料等因素的影响,是各种因素的综合反映。

10.金属由浇注温度冷却到室温经历了液态收缩、凝固收缩和固态收缩三个相互关联的收缩阶段。

11.液态收缩和凝固收缩是铸件产生缩孔和缩松的基本原因。固态收缩对铸件的形状和尺寸精度影响很大,是内应力、变形和裂纹等缺陷产生的基本原因。

12.铸造中常产生的铸造缺陷有缩孔、缩松、浇不足、裂纹、内应力、夹渣和夹砂等

13. 特种铸造相对于砂型铸造的两类特点:型模的革新和充型方式的变更。

14.常用特种铸造方法金属型铸造、压力铸造、离心铸造、消失模铸造和熔模铸造、壳型铸造等。

15.衡量金属锻造性能的两个指标塑性和变形抗力。

16.自由锻造常用设备空气锤和水压机。

17.自由锻的基本工序包括镦粗、拔长、冲孔、弯曲、切割、扭转和错移等。

18.镦粗的变形特点横截面积变大,长度变短;普通拔长的变形特点横截面积变小,长度变长;芯轴拔长的变形特点内孔直径不变,长度变长,壁厚变薄。

19.锻造温度范围是指始锻温度与终锻温度之差。后者过低易产生加工硬化现象。

20. 锤上模锻的实质金属在模膛内成形和变形阻力大,变形不均匀。

21. 模膛的分类制坯模膛和模锻模膛。

22. 板料冲压中分离工序有冲孔、落料、剪切和修整等。变形工序有拉深、弯曲、翻边和成形等。

23. 电弧燃烧实质是指电弧的产生、运动和消失的动态平衡。

24. 电弧分为阴极区、阳极区和弧柱区三个区。

25. 直流电焊机正接极是指焊件接正极,焊条接负极。

26. 焊接冶金过程的特点反应温度高、接触面积大、冷却速度快。

27. 焊接接头是指焊缝和热影响区。焊接热影响区包括熔合区、过热区、正火区、部分相变区和再结晶区。

28. 焊接应力和变形产生的原因对焊缝区不均匀的加热和冷却。

29. 焊接变形的几种形式收缩变形、角变形、弯曲变形、扭曲变形和波浪形变形等。30.焊接变形矫正方法机械矫正法和火焰矫正法。

31. 焊接性主要指结合性能和使用性能。

32. 估算材料焊接性常采用的方法碳当量法。

33. 焊接方法按照连接形式不同可以分为压焊、熔焊、和钎焊。

34. 埋弧自动焊使用连续送进的焊丝相当于焊条,颗粒状的焊剂相当于药皮。

35. 氩弧焊的分类熔化极电弧焊和不熔化极电弧焊。

36. 电阻焊的分类点焊、缝焊、和对焊。

37. 钎焊的分类软钎焊和硬钎焊。

二、选择题

1. 式样拉断前承受的最大拉应力称为(B )。

A 屈服强度B抗拉强度 C 塑性强度 D 抗压强度

2. 常用金属的塑性判断依据是断后伸长率和(C )。

A 硬度

B 强度

C 断面收缩率

D 屈服极限

3. 金属的韧性通常随温度降低( B )。

A 变好

B 变差

C 不变

D 都不对

4.加工硬化现象最主要的原因是(B )。

A. 晶粒破裂细化

B. 位错密度增大

C. 晶粒择优取向

D. 形成纤维组织

5.机床床身应选用(C )材料。

A. Q235钢

B. T10A钢

C. HT150

D. T8

三、是非题

1. 冲压加工只能用于加工金属板材。(╳)

2. 冲压产品的尺度精度主要是由模具保证的。(√)

3. 金属的晶粒越细,其强度越高,塑性越好。(√)

6. 材料强度极限与屈服极限之比值称为屈强比/。(╳)

7. 在其他条件相同时,砂型铸造比金属型铸造的铸件晶粒更细。(╳)

8. 固溶强化是指因形成固溶体而引起的合金强度、硬度升高的现象。(√)

9. 珠光体、索氏体、屈氏体都是铁素体和渗碳体组成的机械混合物。(√)

10. 碳的质量分数对碳钢力学性能的影响是:随着钢中碳的质量分数的增加。硬度、强度增加,塑性、韧性也随着增加。(╳)

11. 点焊、缝焊时,焊件的厚度基本不受限制。(╳)

四名词解释

1.金属流动性:金属液本身的流动能力。

2.液态金属的充型能力:金属液充满铸型型腔,获得轮廓清晰、形状准确的铸件的

能力。

3.定向凝固:在铸件可能出现缩孔的厚大部位,通过安放冒口等工艺措施,使铸件上远离冒口的部位最先凝固,尔后是靠近冒口的部位凝固,冒口本身最后凝固。

4.同时凝固:将内浇口开设在铸件薄壁处,在厚壁处安放冷铁,使铸件各部分温差很小,几乎同时进行凝固。

5.塑性变形:在外力的作用下金属内部原子沿一定的晶面和晶向产生滑移和孪生的

结果。

6.冷变形强化:在冷变形时,随着变形程度的增加,金属材料的强度和硬度都有所

提高,但塑性有所下降的现象。

7.再结晶:当退火温度足够高、时间足够长时,在变形金属或合金的显微组织中,产生无应

变的新晶粒。

8.锻造流线:在热加工变形过程中,晶界与晶内夹杂物不能参与再结晶,仍呈拉长状态,形成锻造流线。

9.纤维组织:材料塑性变形时,随工件外形的变化,其内部晶粒及晶间夹杂物沿着

最大主变形方向被拉长、拉细、压扁而形成的组织。

10. 自由锻造:利用冲击力或压力使金属在上下砧面间各个方向自由变形,不受任

何限制而获得所需形状及尺寸和一定机械性能的锻件的一种加工方法。

11.模型锻造:在专用模锻设备上利用模具使毛坯成型而获得锻件的锻造方法。

12.板料冲压:利用冲模使板料产生分离或变形的加工方法。

13.材料的焊接性:采用一定焊接方法、焊接材料、工艺参数及结构形式的条件下,

获得优质焊接接头的难易程度,即对焊接加工的适应性。

14.电弧焊:利用焊条和焊件之间的电弧热使金属和母材熔化形成焊缝的一种焊接

方法。

15.电渣焊:利用电流通过液态熔渣所产生的电阻热作为热源来进行焊接的方法。

16.电阻焊:将被焊工件压紧于两电极之间,并施以电流,利用电流流经工件接触

面及邻近区域产生的电阻热效应将其加热到熔化或塑性状态,使之形成金属结合的

一种方法。

一、填空题和名词解释

1. 液态金属的结构可概括为近程有序,远程无序。实际金属液中存在能量、浓度、构(相)三种起伏。

2. 纯金属的液态结构是由原子集团、游离原子、空穴或裂纹组成的。

3. 溶质元素对液态金属表面张力的影响分为两大类,提高表面张力的溶质元素叫非表面活性元素,使表面张力降低的溶质元素叫表面活性元素。

4. 流变铸造是金属(合金)在凝固温度区间给以强烈搅拌,破碎枝晶,使其形态发生变化,由枝晶经梅花状最终变为团粒状。

5. 金属及合金的结晶包括形核和长大两个过程,完成这两个过程需要热力学过冷度和动力学过冷度两种过冷度。

6. 依靠液态金属(合金)内部自身的结构自发地形核,称为均质形核。依靠外来夹杂所提供的异质界面非自发地形核,称为异质形核,或非均质形核。

7. 界面前沿液体中的温度条件有正温度梯度和负温度梯度两种,对纯金属而言,晶体的宏观生长方式有平面生长和树枝状生长,而无胞状生长。

8. 固-液界面的微观结构(几个原子层范围内)分为粗糙界面和光滑(平整)界面两类。纯金属晶体的微观生长方式有晶体的连续(垂直)生长、二维生长和从缺陷处生长。

9. 铸件凝固时间“折算厚度法则”公式为t=R2/K2,其中K为凝固系数,R为折算厚度(铸件模数)。由于折算厚度法则考虑到了铸件形状这个因素,所以它更接近实际。

10. 液态金属凝固过程中的液体流动主要包括自然对流和强迫对流。自然对流是由浮力流和凝固收缩引起的流动。液体在枝晶间的流动驱动力来自三个方面,即凝固时的收缩、液体成分变化引起的密度改变和液体和固体冷却时各自收缩。

11. 成分过冷:由固-液界面前方溶质的再分配引起的过冷,称为成分过冷。热过冷:金属凝固时所需要的过冷度,若完全由热扩散控制,这样的过冷称为热过冷。

12. 成分过冷的判据式是:GL/R

13. 变质处理:通过变质元素的选择性分布实现改变晶体的生长形貌,从而改变晶体的生长过程的方法。孕育处理:向液体金属中添加生核剂,通过增加晶核数影响生核过程,实现细化晶粒的方法。

14. 应力按其产生原因可分为:热应力、相变应力和机械(阻碍)应力

15. 在应力与致脆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使材料的原子结合遭到破坏,在形成新界而时产生的缝隙被称为裂纹。

16. 宏观可见的热烈纹,其断口均有较明显的氧化色彩;冷裂纹的断口则具有发亮的金属光泽。

17. 热裂纹是焊接或液态成形过程中,在高温阶段产生的开裂现象。冷裂纹是焊件或铸件在室温附近出现的裂纹。

18. 金属中的气孔分为析出性气孔、反应性气孔和侵入性气孔。

19. 常见的非金属夹杂物有氧化物、硫化物和硅酸盐。它会降低铸件的塑性、韧性和疲劳性能。试验证明,疲劳裂纹源主要发生在非金属夹杂物处。

20. 对具有一定凝固温度范围的合金,从浇注温度冷却到室温,都要经历液态收缩、凝固收缩、固态收缩三个收缩阶段,其中液态收缩和凝固收缩是铸件产生缩孔的基本原因。形成缩松和形成缩孔的基本原因是相同的,即合金的液态收缩值和凝固收缩值大于固态收缩值。

21. 微观偏析分为晶内偏析和晶界偏析两类,它们可通过扩散(均匀化)退火热处理工艺得到基本消除,但当晶界上存在稳定化合物时,偏析不能消除。

四、计算题

已知Ni的Tm=1453℃,L=1870J/mol,CL =2.25× 10-5J/cm2,摩尔体积为6.6cm3, 求(1)过冷度为100K,均质生核时的r 均。(2)当过冷度为100K, =10°时,异质生核时的r 异和G 异。解:(注意:Tm=1453℃=1726K,L=1870J/mol=1870÷6.6 J/ cm3=283.33 J/ cm3 ) (1)r 均=(2σCL×Tm)/( L×△T)=2.74×10-6(cm)(2)r 异=2.74×10-6(cm)A ﹡=4π(r 异)2 =9.43×10-11(cm2)f(θ)=(2+cosθ)(1-cosθ)2/4=1.72×10-4 △G异﹡= A﹡CL f(θ)/3=3.65×10-19(J)

材料成型原理题库

陶瓷大学材料成型原理题库 热传导:在连续介质内部或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不发生相对位移而仅依靠分子及自由电子等微观粒子的热运动来传递热量。 热对流:流体中质点发生相对位移而引起的热量传递过程 热辐射:是物质由于本身温度的原因激发产生电磁波而被另一低温物体吸收后,又重新全部或部分地转变为热能的过程。 均质形核:晶核在一个体系内均匀地分布 凝固:物质由液相转变为固相的过程 过冷度:所谓过冷度是指在一定压力下冷凝水的温度低于相应压力下饱和温度的差值 成分过冷:这种由固-液界面前方溶质再分配引起的过冷,称为成分过冷 偏析:合金在凝固过程中发生化学成分不均匀现象 残余应力:是消除外力或不均匀的温度场等作用后仍留在物体内的自相平衡的内应力 定向凝固原则:定向凝固原则是采取各种措施,保证铸件结构上各部分按距离冒口的距离由远及近,朝冒口方向凝固,冒口本身最后凝固。 屈服准则:是塑性力学基本方程之一,是判断材料从弹性进入塑性状态的判据 简单加载;在加载过程中各个应力分量按同一比例增加,应力主轴方向固定不变 滑移线:塑性变形金属表面所呈现的由滑移所形成的条纹 本构关系;应力与应变之间的关系 弥散强化:指一种通过在均匀材料中加入硬质颗粒的一种材料的强化手段 最小阻力定律:塑性变形体内有可能沿不同方向流动的质点只选择阻力最小方向流动的规律 边界摩擦:单分子膜润滑状态下的摩擦 变质处理:在液态金属中添加少量的物质,以改善晶粒形核绿的工艺 孕育处理;抑制柱状晶生长,达到细化晶粒,改善宏观组织的工艺 真实应力:单向拉伸或压缩时作用在试样瞬时横截面上是实际应力 热塑性变形:金属再结晶温度以上的变形 塑性:指金属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变形而不破坏其完整性的能力 塑性加工:使金属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塑性变形并获得所需形状的一种加工工艺 相变应力:金属在凝固后冷却过程中产生相变而带来的0应力 变形抗力:反应材料抵抗变形的能力 超塑性: 材料在一定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下,呈现出异常低的流变应力,异常高的流变性能的现象

材料成形原理课后习题解答

材料成型原理 第一章(第二章的内容) 第一部分:液态金属凝固学 1.1 答:(1)纯金属的液态结构是由原子集团、游离原子、空穴或裂纹组成。原子集团的空穴或 裂纹内分布着排列无规则的游离的原子,这样的结构处于瞬息万变的状态,液体内部 存在着能量起伏。 (2)实际的液态合金是由各种成分的原子集团、游离原子、空穴、裂纹、杂质气泡 组成的鱼目混珠的“混浊”液体,也就是说,实际的液态合金除了存在能量起伏外, 还存在结构起伏。 1.2答:液态金属的表面张力是界面张力的一个特例。表面张力对应于液-气的交界面,而 界面张力对应于固-液、液-气、固-固、固-气、液-液、气-气的交界面。 表面张力?和界面张力ρ的关系如(1)ρ=2?/r,因表面张力而长生的曲面为球面时,r为球面的半径;(2)ρ=?(1/r1+1/r2),式中r1、r2分别为曲面的曲率半径。 附加压力是因为液面弯曲后由表面张力引起的。 1.3答:液态金属的流动性和冲型能力都是影响成形产品质量的因素;不同点:流动性是确 定条件下的冲型能力,它是液态金属本身的流动能力,由液态合金的成分、温度、杂 质含量决定,与外界因素无关。而冲型能力首先取决于流动性,同时又与铸件结构、 浇注条件及铸型等条件有关。 提高液态金属的冲型能力的措施: (1)金属性质方面:①改善合金成分;②结晶潜热L要大;③比热、密度、导热系大; ④粘度、表面张力大。 (2)铸型性质方面:①蓄热系数大;②适当提高铸型温度;③提高透气性。 (3)浇注条件方面:①提高浇注温度;②提高浇注压力。 (4)铸件结构方面:①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小铸件厚度; ②降低结构复杂程度。 1.4 解:浇注模型如下:

重点总结 (1)

第一节了解即可,没有出过题。 第二节 1. 纯金属的液态结构(11 页第三段) 2. 实际金属的液态结构(11 页第四段第五行,从“因此,实际液态金 属-----”到段末) 3. 名词解释温度起伏,结构起伏,能量起伏(11 页三、四段中) 4. 13 页第一段“X 射线衍射-----” 第三节 5. 影响液态金属粘度的因素(14 页) (1)化学成分,难熔化合物的液体粘度较高,熔点低的共晶成分合金粘度低 (2)温度,液体金属的粘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3)非金属夹杂物,非金属夹杂物使液态金属粘度增加 6. 粘度在材料成形过程中的意义 (1)对液态金属净化的影响 (2)对液态合金流动阻力的影响 (3)对凝固过程中对流的影响 7. 名词解释,表面张力(15 页最下面一句“总之,一小部分---”) 8. 表面张力产生的原因,(16 页第一段) 9. 衡量界面张力的参数(16 页第五段及第六段) 10. 影响表面张力的因素(见2005 年A 卷二大题1 小题) 第四节 11.流变铸造及特点(21 页第一段“即使固相体积分数达到---”至最后,及21 页最后一段,22 页第一段) 12.半固态金属表观粘度的影响因素(21 页2 3 4 段)

1. 铸造概念(22 页第一段第一句) 第一节 2. 液态金属充型能力和流动性有何本质区别(见2006 年A 卷第2 题) 3. 两种金属停止流动机理 (1)纯金属和窄结晶温度范围合金的停止流动机理(22 页最后一段) (2)款结晶温度范围合金停止流动机理(23 页第二三段) 4. 影响充型能力的因素及促进措施 (一)金属性质方面的因素 1.合金成分2.结晶潜热3. 金属比热容4. 液态金属粘度5. 表面张力 (二)铸型性质方面的因素 1. 铸型蓄热系数,蓄热系数越大,铸型的激冷能力就越强 2. 铸造温度 (三)浇注条件方面因素 1. 浇注温度 2. 充型压头 3. 浇注系统结构 (四)铸件结构方面因素 1. 折算厚度 2. 铸件复杂程度 (每点后最好总结一句话) 第二节 5. 金属凝固过程中的流动(第二节1、2 段) 第三节 6. 了解存在三种传热;对流传热,传导传热,辐射传热即可 7. 铸件的凝固方式及影响因素(34 页倒数第二段到36 页第一段) 第四节 8. 了解存在三种计算凝固时间的方法1 理论计算法2 平方根定律3 折算厚度法即可

材料成型原理考试试卷B-答案

2.内应力按其产生的原因可分为 热应力 、 相变应力 和 机械应力 三种。。 11、塑性变形时不产生硬化的材料叫做 理想刚塑性材料 。 12、韧性金属材料屈服时, 密席斯屈服 准则较符合实际的。 13、硫元素的存在使得碳钢易于产生 热脆 。 14、应力状态中的 压 应力,能充分发挥材料的塑性。 15、平面应变时,其平均正应力 m 等于 中间主应力 2。 16、钢材中磷使钢的强度、硬度提高,塑性、韧性 降低 。 17、材料在一定的条件下,其拉伸变形的延伸率超过100%的现象叫 超塑性 。 18、材料经过连续两次拉伸变形,第一次的真实应变为 1=0.1,第二次的真实应变为 2=0.25,则总的真实应变 =0.35。 19、固体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永久变形而不破坏其完整性的能力叫材料的 塑性 。 1、液态金属的流动性越强,其充型能力越好。 ( √ ) 2、金属结晶过程中,过冷度越大,则形核率越高。 ( √ ) 3、实际液态金属(合金)凝固过程中的形核方式多为异质形核。 ( √ ) 4、根据熔渣的分子理论,B>1时氧化物渣被称为碱性渣。 ( √ ) 5、根据熔渣的离子理论,B2>0时氧化物渣被称为碱性渣。 (√ ) 6、合金元素使钢的塑性增加,变形拉力下降。 ( × ) 7. 合金钢中的白点现象是由于夹杂引起的。 ( × ) 8 . 结构超塑性的力学特性为m k S 'ε=,对于超塑性金属m =0.02-0.2。 ( × ) 9. 影响超塑性的主要因素是变形速度、变形温度和组织结构。 ( √ ) 10.屈雷斯加准则与密席斯准则在平面应变上,两个准则是一致的。 ( × ) 11.变形速度对摩擦系数没有影响。 ( × ) 12. 静水压力的增加,有助于提高材料的塑性。 ( √ ) 13. 碳钢中冷脆性的产生主要是由于硫元素的存在所致。 ( × ) 14. 塑性是材料所具有的一种本质属性。 ( √ ) 15. 在塑料变形时要产生硬化的材料叫变形硬化材料。 ( √ ) 16. 塑性变形体内各点的最大正应力的轨迹线叫滑移线。 ( √ ) 17. 二硫化钼、石墨、矿物油都是液体润滑剂。 ( × ) 18.碳钢中碳含量越高,碳钢的塑性越差。 ( √ ) 3. 简述提高金属塑性的主要途径。 答:一、提高材料的成分和组织的均匀性 二、合理选择变形温度和变形速度 三、选择三向受压较强的变形方式 四、减少变形的不均匀性

材料成型原理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材料成形原理》命题大纲 第一部分考试说明 一、考试性质 《材料成形原理》考试科目是我校为招收材料成形及控制工程、材料加工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由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命题。考试的评价标准是普通高等学校材料成形及控制工程和相近专业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 二、考试的学科范围 应考范围包括:焊接热源及热过程,熔池凝固及焊缝固态相变,焊接化学冶金,焊接热影响区的组织与性能,焊接缺陷与控制;金属塑性成形的物理基础,应力分析,应变分析,屈服准则,应力应变关系,变形与流动问题,塑性成形力学的工程应用。 三、评价目标 《材料成形原理》是材料成形及控制工程和相关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考试旨在考查考生是否了解材料成形的基本过程、基本特点、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是否掌握了材料成形的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及应用。 四、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 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二) 答题时间:180分钟; 第二部分考查要点 一、焊接热源及热过程 1、与焊接热过程相关的基本概念 2、熔焊过程温度场 3、焊接热循环 二、熔池凝固及焊缝固态相变 1、焊接熔池凝固特点 2、焊接熔池结晶形态 3、结晶组织的细化 4、焊缝金属的化学成分不均匀性 5、焊缝固态相变 6、焊缝性能的控制 三、焊接化学冶金 1、焊接化学冶金过程的特点 2、焊缝金属与气相的相互作用 3、焊缝金属与熔渣的相互作用 4、焊缝金属的脱氧与脱硫 5、合金过渡 四、焊接热影响区的组织与性能 1、焊接热循环条件下的金属组织转变特点 2、焊接热影响区的组织与性能

五、焊接缺陷与控制 1、焊缝中的夹杂与气孔 2、焊接裂纹 六、金属塑性成形的物理基础 1、冷塑性变形与热塑性变形 2、影响塑性与变形抗力的因素 七、应力分析 1、应力张量的性质 2、点的应力状态与任意斜面上的应力 3、主应力,主切应力,等效应力 4、应力球张量与偏张量 八、应变分析 1、应变张量的性质 2、工程应变、对数应变、真实应变 九、屈服准则 1、Tresca屈服准则与Mises屈服准则 2、屈服轨迹与屈服表面 十、应力应变关系 1、塑性应力应变关系 2、增量理论与全量理论 十一、变形与流动问题 1、影响变形与流动的因素 2、摩擦及其影响 十二、塑性成形力学的工程应用。 1、主应力法的应用 2、滑移线法的应用 2014试题范围:今年的真题跟去年论坛里回忆的真题考的内容有80%都不一样。还是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100分,选做题50分。必做题包括塑性和焊接,选做题塑性焊接二选一。必做题前四题是塑性,后五题为焊接。选做题中:塑性部分是三题计算题,焊接部分有五题,第一题是计算题,后四题为分析简答题。 必做题:塑性考了 1.冷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2.什么是应力偏张量,应力球张量以及它们的物理意义。 3.考了对数应变和相对应变。4.还考了塑性成形过程中的力学方程。焊接考了 1.结晶裂纹的影响因素,防治措施 2.还考了熔渣的脱氧 3.熔渣的碱度对金属氧化,脱氧等等的影响。其他的忘了,跟去年考的很不一样,好多不会。 选作题;塑性是考了三个计算题,我没注意看,反正考了利用屈服准则来计算,还考了正应力,切应力,主应力的计算。最后一题利用主应力法来计算什么,我选做题选的是焊接,

材料成型原理复习资料与试题库完整

1过冷度:金属的理论结晶温度和实际结晶温度的差值 2均质形核:在没有任何外来的均匀熔体中的形核过程 3异质形核:在不均匀的熔体中依靠外来杂质或者型壁面提供的衬底进行形核的过程 4异质形核速率的大小和两方面有关,一方面是过冷度的大小,过冷度越大形核速率越快。二是和界面有关界面和夹杂物的特性形态和数量来决定,如果夹杂物的基底和晶核润湿,那么形核速率大。 5形核速率:在单位时间单位体积生成固相核心的数目 6液态成型:将液态金属浇入铸型之,凝固后获得具有一定形状和性能的铸件或者铸锭的方法 7复合材料:有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物理和化学性质不同的物质复合组成一种多相固体 8定向凝固:使金属或者合金在熔体中定向生长晶体的方法 9溶质再分配系数:凝固过程当中,固相侧溶质质量分数和液相侧溶质质量分数的比值 10流动性是确定条件下的充型能力,液态金属本身的流动能力叫做流动性 11液态金属的充型能力是指液态金属充满铸型型腔获得完整轮廓清晰的铸件能力 影响充型能力的因素:(1)金属本身的因素包括金属的密度、金属的比热容、金属的结晶潜热、金属的粘度、金属的表面力、金属的热导率金属的结晶特点。(2)铸型方面的因素包括铸型的蓄热系数、铸型的温度、铸型的密度、铸型的比热容、铸型的涂料层、铸型的透气性和发气性、铸件的折算厚度(3)浇注方面的因素包括液态金属的浇注温度、液态金属的静压头、浇注系统中的压头总损失和。12影响液态金属凝固过程的因素:主要因素是化学成分冷却速度是影响凝固过程的主要工艺因素液态合金的结构和性质以及冶金处理(孕育处理、变质处理、微合金化)等对液态金属的凝固也有重要影响 13液态金属凝固过程当中的液体流动主要包括自然对流和强迫对流,自然对流是由于密度差和凝固收缩引起的流动,由密度差引起的对流成为浮力流。凝固过程中由传热。传质和溶质再分配引起液态合金密度的不均匀,密度小的液相上浮,密度大的下沉,称为双扩散对流,凝固以及收缩引起的对流主要主要产生在枝晶之间,强迫对流是由液体受到各种方式的驱动力产生的对流,例如压力头。机械搅动、铸型震动、外加磁场。 14铸件的凝固方式:层状凝固方式(动态凝固曲线之间的距离很小的时候)、体积凝固方式(动态凝固曲线之间的距离很大的时候)、中间凝固方式(介于中间情况的时候)、 15影响铸件凝固方式的因素有二:一是合金的化学成分,二是铸件断面上的温度梯度。 16热力学能障动力学能障:热力学能障是右被迫处于高自由能过度状态下的界面原子产生的他能直接影响系统自由能的大小,动力学能障是由于金属原子穿越界面过程引起的,他与驱动力的大小无关,而仅仅取决于界面的结构和性质,例如激活自由能。单从热力学条件来看,液相的自由能已经大于固相的自由能,固相为稳定相,相变应该没有能障,但是要想液相原子具有足够的的能量越过高能界面,还需动力学条件,因此液态金属凝固过程中必须克服热力学和动力学两个能障。液态金属在成分、温度、能量、上不是均匀的,即存在成分、能量、结构

材料成形原理试题总复习题

材料成形原理-金属塑性加工原理考试总复习 一、填空题 1.韧性金属材料屈服时,准则较符合实际的。 2、硫元素的存在使得碳钢易于产生。 2.塑性变形时不产生硬化的材料叫做。 3.应力状态中的应力,能充分发挥材料的塑性。 4.平面应变时,其平均正应力 m中间主应力 2。 5.钢材中磷使钢的强度、硬度提高,塑性、韧性。 6.材料在一定的条件下,其拉伸变形的延伸率超过100%的现象叫。 7.材料经过连续两次拉伸变形,第一次的真实应变为 1=0.1,第二次的真实应变为 2= 0.25,则总的真实应变 =。 8.固体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永久变形而不破坏其完整性的能力叫材料的。 10、塑性成形中的三种摩擦状态分别是:、、。 11、就大多数金属而言,其总的趋势是,随着温度的升高,塑性。 12、钢冷挤压前,需要对坯料表面进行润滑处理。 13、为了提高润滑剂的润滑、耐磨、防腐等性能常在润滑油中加入的少量活性物质的总称叫。 14、对数应变的特点是具有真实性、可靠性和。 15、塑性指标的常用测量方法。 16、弹性变形机理原子间距的变化;塑性变形机理位错运动为主。 17、金属塑性指标有:延伸率,断面收缩率,扭转转数,冲击韧性。 18、真实应变是用表示的变形,反映了工件的真实变形程度,即,工程应变(或名义应变)用绝对变形量与工件原始尺寸的比来表示,即。两者关系 为。 19、两向应力状态的米赛斯屈服轨迹在应力主空间为。 20、物体的变形分为两部分:1) , 2) 。其中,引起变化与球应力张量有关,引起变化与偏应力张量有关。 二、下列各小题均有多个答案,选择最适合的一个填于横线上 1.塑性变形时不产生硬化的材料叫做。 A、理想塑性材料;B、理想弹性材料;C、硬化材料; 2.用近似平衡微分方程和近似塑性条件求解塑性成形问题的方法称为。 A、解析法;B、主应力法;C、滑移线法; 3.韧性金属材料屈服时,准则较符合实际的。 A、密席斯;B、屈雷斯加;C密席斯与屈雷斯加; 4.塑性变形之前不产生弹性变形(或者忽略弹性变形)的材料叫做。 A、理想弹性材料;B、理想刚塑性材料;C、塑性材料;

材料成型原理(上)考试重点复习题

《材料成形原理》阶段测验 (第一章) 班级:姓名:学号成绩: 1、下图中偶分布函数g(r),液体g(r)为c图,晶态固体g(r)为a图,气体g(r)为 b 图。 (a)(b)(c) 2、液态金属是由大量不停“游动”着的原子团簇组成,团簇内为某种有序结构,团簇周围是一些散乱无序的原子。由于“能量起伏”,一部分金属原子(离子)从某个团簇中分化出去,同时又会有另一些原子组合到该团簇中,此起彼伏,不断发生着这样的涨落过程,似乎原子团簇本身在“游动”一样,团簇的尺寸及其内部原子数量都随时间和空间发生着改变,这种现象称为结构起伏。 3、对于液态合金,若同种元素的原子间结合力F(A-A、B-B) 大于异类元素的原子间结合力F(A-B),则形成富A及富B的原子团簇,具有这样的原子团簇的液体仅有“拓扑短程序”;若熔体的异类组元具有负的混合热,往往F(A -B)>F(A-A、B-B),则在液体中形成具有A-B化学键的原子团簇,具有这样的原子团簇的液体同时还有“化学短程序”。 4、液体的原子之间结合力(或原子间结合能U)越大,则内摩擦阻力越大,粘度也就越大。液 体粘度η随原子间结合能U按指数关系增加,即(公式):?? ? ? ? ? = T U T B B k exp k 2 3 τ δ η。 5、加入价电子多的溶质元素,由于造成合金表面双电层的电荷密度大,从而造成对表面压力大,而使整个系统的表面张力增大。 6、铸件的浇注系统静压头H越大,液态金属密度 1 ρ及比热 1 C、合金的结晶潜热H ?越大,浇注温 度 浇 T、铸型温度T型越高,充型能力越强。 7、两相质点间结合力越大,界面能越小,界面张力就越小。两相间的界面张力越大,则润湿角越大,表示两相间润湿性越差。 8、铸件的浇注系统静压头H越大,液态金属密度 1 ρ及比热 1 C、 合金的结晶潜热H ?越小,浇注温度 浇 T、铸型温度T型越高, 充型能力越强。 9、右图为碱金属液态的径向分布函数RDF,请在图中标注液 态K的平均原子间距r1的位置,并以积分面积(涂剖面线)表 达液态K的配位数N1的求法。见图中标注 10、试总结原子间相互作用力、温度、原子间距、表面活性元 素对液态金属的粘度、表面张力的总体规律。(可写于背面)

材料成形原理经典试题及答案

《材料成形基础》试卷(A)卷 考试时间:120 分钟考试方式:半开卷学院班级姓名学号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20分) 1. 润湿角是衡量界面张力的标志,润湿角?≥90°,表面液体不能润湿固体;2.晶体结晶时,有时会以枝晶生长方式进行,此时固液界面前液体中的温度梯度为负。3.灰铸铁凝固时,其收缩量远小于白口铁或钢,其原因在于碳的石墨化膨胀作用。 4. 孕育和变质处理是控制金属(或合金)铸态组织的主要方法,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孕育主要影响生核过程,而变质则主要改变晶体生长方式。 5.液态金属成形过程中在固相线附近产生的裂纹称为热裂纹,而在室温附近产生的裂纹称为冷裂纹。 6.铸造合金从浇注温度冷却到室温一般要经历液态收缩、固态收缩和凝固收缩三个收缩阶段。 7.焊缝中的宏观偏析可分为层状偏析和区域偏析。 8.液态金属成形过程中在附近产生的裂纹称为热裂纹,而在附近产生的裂纹成为冷裂纹。 9.铸件凝固方式有逐层凝固、体积凝固、中间凝固,其中逐层凝固方式容易产生集中性缩孔,一般采用同时凝固原则可以消除;体积凝固方式易产生分散性缩松,采用顺序凝固原则可以消除此缺陷。 10.金属塑性加工就是在外力作用下使金属产生塑性变形加工方法。

1.12.塑性变形时,由于外力所作的功转化为热能,从而使物体的温度升高的现象称为 温度效应。 2.13.在完全不产生回复和再结晶温度以下进行的塑性变形称为冷变形。 14.多晶体塑性变形时,除了晶内的滑移和产生,还包括晶界的滑动和转动。 3.15.单位面积上的内力称为应力。 4.16.物体在变形时,如果只在一个平面内产生变形,在这个平面称为塑性流平面。17.细晶超塑性时要求其组织超细化、等轴化和稳定化。18.轧制时,变形区可以分为后滑区、中性区和前滑区三个区域。19.棒材挤压变形时,其变形过程分为填充和挤压两个阶段。20.冲裁件的切断面由圆角带、光亮带、断裂带三个部分组成。 二、判断题(在括号内打“√”或“×”,每小题0.5分,共10分)1.酸性渣一般称为长渣,碱性渣一般称为短渣,前者不适宜仰焊,后者可适用于全位置焊。(√ ) 2.低合金高强度钢焊接时,通常的焊接工艺为:采取预热、后热处理,大的线能量。( x ) 3.电弧电压增加,焊缝含氮量增加;焊接电流增加,焊缝含氮量减少。(√ ) 4.电弧电压增加时,熔池的最大深度增大;焊接电流增加,熔池的最大宽度增大。( x ) 5.在非均质生核中,外来固相凹面衬底的生核能力比凸面衬底弱。( x ) 6.液态金属导热系数越小,其相应的充型能力就越好;与此相同,铸型的导热系数越小,越有利于液态金属的充型。(√ ) 7.在K0<1的合金中,由于逆偏析,使得合金铸件表层范围内溶质的浓度分布由外向内逐渐降低。(√ ) 8. 粘度反映了原子间结合力的强弱,与熔点有共同性,难熔化合物的粘度较高,而熔点较低的共晶成分合金其粘度较熔点较高的非共晶成分合金的低。 (√ ) 9.两边是塑性区的速度间断线在速端图中为两条光滑曲线,并且两曲线的距离即为速度间断线的间断值。(√ )

《材料成形原理》复习资料

《材料成形原理》复习题(铸) 第二章 液态金属的结构和性质 1. 粘度。影响粘度大小的因素?粘度对材料成形过程的影响? 1)粘度:是液体在层流情况下,各液层间的摩擦阻力。其实质是原子间的结合力。 2)粘度大小由液态金属结构决定与温度、压力、杂质有关: (1)粘度与原子离位激活能U 成正比,与相邻原子平衡位置的平均距离的三次方成反比。(2)温度:温度不高时,粘度与温度成反比;当温度很高时,粘度与温度成正比。 (3)化学成分:杂质的数量、形状和分布影响粘度;合金元素不同,粘度也不同,接近共晶成分,粘度降低。(4)材料成形过程中的液态金属一般要进行各种冶金处理,如孕育、变质、净化处理等对粘度有显著影响。 3)粘度对材料成形过程的影响 (1)对液态金属净化(气体、杂质排出)的影响。(2)对液态合金流动阻力与充型的影响,粘度大,流动阻力也大。(3)对凝固过程中液态合金对流的影响,粘度越大,对流强度G 越小。 2.?表面张力。影响表面张力的因素?表面张力对材料成形过程及部件质量的影响? 1)表面张力:是金属液表面质点因受周围质点对其作用力不平衡,在表面液膜单位长度上所受的紧绷力或单位表面积上的能量。其实质是质点间的作用力。 2)影响表面张力的因素 (1)熔点:熔沸点高,表面张力往往越大。(2)温度:温度上升,表面张力下降,如A l、Mg 、Zn 等,但Cu 、Fe 相反。(3)溶质元素(杂质):正吸附的表面活性物质表面张力下降(金属液表面);负吸附的表面非活性物质表面张力上升(金属液内部)。(4)流体性质:不同的流体,表面张力不同。 3)表面张力影响液态成形整个过程,晶体成核及长大、机械粘砂、缩松、热裂、夹杂及气泡等铸造缺陷都与表面张力关系密切。 3.?液态金属的流动性。影响液态金属的流动性的因素?液态金属的流动性对铸件质量的影响? 1)液态金属的流动性是指液态金属本身的流动能力。 2)影响液态金属的流动性的因素有:液态金属的成分、温度、杂质含量及物理性质有关,与外界因素无关。 3)好的流动性利于缺陷的防止:(1)补缩(2)防裂(3)充型(4)气体与杂质易上浮。 4. 液态金属的充型能力。影响液态金属的充型能力的因素? 1)液态金属的充型能力是指液态金属充满铸型型腔,获得形状完整,轮廓清晰铸件的能力。 2)影响液态金属的充型能力的因素有: (1)内因是金属自身流动性;(2)外因有型的性质、浇注条件、型腔结构形状[(1)金属性质:1)合金成分2)结晶潜热3)比热、密度、导热系数 4)粘度5)表面张力;(2)铸型性质方面因素:1)型的蓄热系数大2)型的温度3)型中气体;(3)浇注条件方面因素:1)浇注温度2)充型压头3)浇注系统结构;(4)铸件结构方面因素:1)折算厚度2)复杂程度] 5.?液态金属的充型能力与流动性的区别和联系? 1)液态金属的充型能力首先取决于液态金属本身的流动能力,同时又和外界条件密切相关。 2)液态金属自身的流动能力称为“流动性”,由液态金属的成分、温度、杂质含量等决定的,而与外界因素无关,流动性可认为是特定条件下的充型能力。 3)液态金属流动性好,其充型能力强,反之其充型能力差,但这可以通过外界条件来提高充型能力。 第三章 液态金属凝固热力学和动力学 1.?什么是溶质再分配?溶质分配系数表达式? 1)溶质再分配:合金析出的固相中溶质含量不同于其周围液相内溶质含量的现象,产生成分梯度,引起溶质扩散。 2)溶质分配系数k:凝固过程中固液界面固相侧溶质质量分数m S 与液相中溶质质量分数m L 之比,即k=m S/mL 。 2. 均质形核与非均质形核(异质形核)。 1)均质形核:依靠液态金属内部自身的结构自发的形核。 2)非均质形核:依靠外来夹杂或型壁所提供的异质界面进行形核过程。 3.?界面共格对应关系及其判别? 1)固体质点的某一晶面和晶核的原子排列规律相似,原子间距离相近或在一定的范围内成比例,就可能实现界面共格对应,该固体质点就可能成为形核的衬底。这种对应关系叫共格对应关系。 2)共格对应关系用点阵失配度δ衡量即 % 100||?-=z z s a a a δ (1)δ≤5%为完全共格,形核能力强;(2)5%<δ≤25%为部分共格,夹杂物衬底有一定的形核能力;(3)δ>25%为不共格,夹杂物衬底无形核能力。 4. 点阵失配度 点阵失配度δ即 % 100||?-=z z s a a a δ 其中a s 、a z 分别为夹杂物、晶核原子间距离。用来衡量界面共格对应关系。 5. 晶体的宏观长大方式? 1)平面方式长大 条件:(1)固液界面前方液体的正温度梯度分布G L>0,液相温度高于界面温度T i;(2)固液前方液体过冷区域及过冷度极小;(3)晶体生长时凝固潜热的析出方向同晶体生长方向相反。生长过程:生长时,一旦某一晶体生长伸入液相区就会被重新熔化,从而导致晶体以平面方式生长。 2)树枝晶方式长大 条件:(1)固液界面前方负温度梯度分布G L <0,液相温度低于凝固温度T i ;(2)固液界面前液体过冷区域较大,距界面越远的液体其过冷度越大;(3)晶体生长时凝固潜热析出的方向同晶体生长方向相同。生长过程:界面上突起的晶体将快速伸入过冷液体中,一次晶臂长出二次晶臂,甚至长出三次晶臂,产生枝晶,以树枝晶方式生长。 6. 固液界面微观结构有哪几种? 1)粗糙界面:当a ≤2,x=0.5时,界面固相一侧的点阵位置有50%左右被固相原子占据,另部分位置空着,其微观上是粗糙的、高低不平的,大多数金属都属于这种结构。

材料成形原理课后习题解答

材料成型原理 第一章(第二章的内容) 第一部分:液态金属凝固学 答:(1)纯金属的液态结构是由原子集团、游离原子、空穴或裂纹组成。原子集团的空穴或裂 纹内分布着排列无规则的游离的原子,这样的结构处于瞬息万变的状态,液体内部存在着能量起伏。 (2)实际的液态合金是由各种成分的原子集团、游离原子、空穴、裂纹、杂质气泡组成的鱼目混珠的“混浊”液体,也就是说,实际的液态合金除了存在能量起伏外,还存在结构起伏。 答: 液态金属的表面张力是界面张力的一个特例。表面张力对应于液-气的交界面,而界 面张力对应于固-液、液-气、固-固、固-气、液-液、气-气的交界面。 表面张力σ和界面张力ρ的关系如(1)ρ=2σ/r,因表面张力而长生的曲面为球面时,r 为球面的半径;(2)ρ=σ(1/r 1+1/r 2),式中r 1、r 2分别为曲面的曲率半径。 附加压力是因为液面弯曲后由表面张力引起的。 答: 液态金属的流动性和冲型能力都是影响成形产品质量的因素;不同点:流动性是确定条 件下的冲型能力,它是液态金属本身的流动能力,由液态合金的成分、温度、杂质含量决定,与外界因素无关。而冲型能力首先取决于流动性,同时又与铸件结构、浇注条件及铸型等条件有关。 提高液态金属的冲型能力的措施: (1)金属性质方面:①改善合金成分;②结晶潜热L 要大;③比热、密度、导热系大; ④粘度、表面张力大。 (2)铸型性质方面:①蓄热系数大;②适当提高铸型温度;③提高透气性。 (3)浇注条件方面:①提高浇注温度;②提高浇注压力。 (4)铸件结构方面:①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小铸件厚度; ②降低结构复杂程度。 解: 浇注模型如下: 则产生机械粘砂的临界压力 ρ=2σ/r 显然 r = 2 1 ×= 则 ρ=4 10*5.05 .1*2-=6000Pa 不产生机械粘砂所允许的压头为 H =ρ/(ρ液*g )= 10 *75006000 = 解: 由Stokes 公式 上浮速度 9 2(2v )12r r r -=

材料成形原理1总复习题2015

0《金属塑性加工原理》总复习 一、填空题 1.韧性金属材料屈服时,准则较符合实际的。 2.描述变形大小可用线尺寸的变化与方位上的变化来表示,即和. 3.弹性变形时应力球张量使物体产生体积变化,泊松比 4.在塑形变形时,不需要考虑塑形变形之前的弹性变形,又不考虑硬化的材料叫做。 5.塑形成形时的摩擦根据其性质可分为, 和。 6.根据条件的不同,任何材料都有可能产生两种不同类型的断裂:和。 7.硫元素的存在使得碳钢易于产生。 8.塑性变形时不产生硬化的材料叫做。 9.应力状态中的应力,能充分发挥材料的塑性。 10.平面应变时,其平均正应力 m中间主应力 2。 11.钢材中磷使钢的强度、硬度提高,塑性、韧性。 12.材料在一定的条件下,其拉伸变形的延伸率超过100%的现象叫。 13.材料经过连续两次拉伸变形,第一次的真实应变为 1=0.1,第二次的真实应变为 2=0.25,则总 的真实应变 =。 14.固体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永久变形而不破坏其完整性的能力叫材料的。 15.对数应变的特点是具有真实性、可靠性和。 16.就大多数金属而言,其总的趋势是,随着温度的升高,塑性。 17.钢冷挤压前,需要对坯料表面进行处理。 18.为了提高润滑剂的润滑、耐磨、防腐等性能常在润滑油中加入的少量活性物质的总称叫。 19.对数应变的特点是具有真实性、可靠性和。 20.塑性指标的常用测量方法。 21.弹性变形机理;塑性变形机理。 22.物体受外力作用下发生变形,变形分为变形和变化。 23.当物体变形时,向量的长短及方位发生变化,用、来描述变形大小 24.材料的塑性变形是由应力偏张量引起的,且只与有关。 25.金属塑性加工时,工具与坯料接触面上的摩擦力采用三种假设。 26.轴对称条件下,均匀变形时,径向的正应变周向的正应力。 27.弹性变形时应力球张量使物体产生体积变化,泊松比。

材料成型原理复习题

综合测试题一 模具寿命与材料成形加工及材料学 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目前铸造成形技术的方法种类繁多按生产方法分类,可分为砂型铸造和特种铸造。 2. 在铸造生产中,细化铸件晶粒可采用的途径有增加过冷度、采用孕育处理和附加振动。 3. 铸铁按碳存在形式分灰铸铁、可锻铸铁、球墨铸铁、蠕墨铸铁等。 4. 合金在铸造时的难易程度的衡量指标合金的流动性和收缩。 5. 合金的流动性主要取决于它本身的化学成分。 6. 压力加工的加工方法主要有:冲压、锻造、轧制、拉拔和 挤压等。 7. 合金的流动性常采用浇注螺旋型标准试样的方法来衡量, 8. 流动性不好的合金容易产生浇不足、冷隔、气孔、夹渣等缺陷。 9. 液态金属的充型能力主要取决于金属的流动性,还受外部条件如浇注温度、充型压力、铸型结构和铸型材料等因素的影响,是各种因素的综合反映。 10.金属由浇注温度冷却到室温经历了液态收缩、凝固收缩和固态收缩三个相互关联的收缩阶段。 11.液态收缩和凝固收缩是铸件产生缩孔和缩松的基本原因。固态收缩对铸件的形状和尺寸精度影响很大,是内应力、变形和裂纹等缺陷产生的基本原因。 12.铸造中常产生的铸造缺陷有缩孔、缩松、浇不足、裂纹、内应力、夹渣和夹砂等

13. 特种铸造相对于砂型铸造的两类特点:型模的革新和充型方式的变更。 14.常用特种铸造方法金属型铸造、压力铸造、离心铸造、消失模铸造和熔模铸造、壳型铸造等。 15.衡量金属锻造性能的两个指标塑性和变形抗力。 16.自由锻造常用设备空气锤和水压机。 17.自由锻的基本工序包括镦粗、拔长、冲孔、弯曲、切割、扭转和错移等。 18.镦粗的变形特点横截面积变大,长度变短普通拔长的变形特点横截面积变小,长度变长芯轴拔长的变形特点内孔直径不变,长度变长,壁厚变薄。 19.锻造温度范围是指始锻温度与终锻温度之差。后者过低易产生加工硬化现象。 20. 锤上模锻的实质金属在模膛内成形和变形阻力大,变形不均匀。 21. 模膛的分类制坯模膛和模锻模膛。 22. 板料冲压中分离工序有冲孔、落料、剪切和修整等。变形工序有拉深、弯曲、翻边和成形等。 23. 电弧燃烧实质是指电弧的产生、运动和消失的动态平衡。 24. 电弧分为阴极区、阳极区和弧柱区三个区。 25. 直流电焊机正接极是指焊件接正极,焊条接负极。 26. 焊接冶金过程的特点反应温度高、接触面积大、冷却速度快。 27. 焊接接头是指焊缝和热影响区。焊接热影响区包括熔合区、过热区、正火区、部分相变区和再结晶区。 28. 焊接应力和变形产生的原因对焊缝区不均匀的加热和冷却。

《材料成形原理》重难点复习题

第一章 练习一 一、填空题 1、液体的表观特征有: (1)类似于 体,液体最显著的性质是具有 性,即不能够象固体那样承受剪切应力; (2)类似于 体,液体可完全占据容器的空间并取得容器 的形状; (3)类似于固体,液体具有 表面; (4)类似于固体,液体可压缩性很 。 2、按液体结构和内部作用力分类,液体可分为原子液体、分子液体及离子液体三类。其中,液态金属属于 液体,各种简单及复杂的熔盐属于 液体。 3、偶分布函数g(r) 的物理意义是距某一 粒子r处找到另一个粒子的 ,换言之,表示离开参考原子(处于坐标原点r=0)距离为r位置的数密度ρ(r)对于平均数密度ρo(=N/V)的相对偏差。 4、考察下面右图中表达物质不同状态的偶分布函数g(r)的图(a)、(b)、(c)的特征,然后用连线将分别与左图中对应的结构示意图进行配对。 固体结构(a)的偶分布函数 气体结构(b)的偶分布函数 液体结构(c)的偶分布函数 5、能量起伏:描述液态结构的“综合模型”指出,液态金属中处于热运动的不同原子的有高有低,同一原子的能量也在随不停地变化,时高时低。这种现象称为能量起伏。

6、结构起伏:液态金属是由大量不停“游动”着的组成,团簇内为某种结构,团 簇周围是一些的原子。由于“能量起伏”,一部分金属原子(离子)从某个团簇中出 去,同时又会有另一些原子到该团簇中,此起彼伏,不断发生着这样的涨落过程,似乎原子 团簇本身在“游动”一样,团簇的尺寸及其内部原子数量都随和发生着改变,这种现 象称为结构起伏。 7、在特定的温度下,虽然“能量起伏”和“结构起伏”的存在,但对于某一特定的液体,其团簇 的统计平均是一定的。然而,原子团簇平均尺寸随温度变化而变化,温度越高原子团簇平 均尺寸。 8、浓度起伏:工业中常用的合金存在着异类组员;即使是“纯”金属,也存在着大量原子。 因此,对于实际金属及合金的液态结构,还需考虑不同原子的分布情况。由于同种元素及不同元 素之间的原子间结合力存在差别,结合力的原子容易聚集在一起,把别的原于排挤到别处, 表现为游动原子团簇之间存在着成分差异。这种局域成分的不均匀性随原子在不时发生着 变化,这一现象称为浓度起伏(也称为成分起伏)。 9、对于液态合金,若同种元素的原子间结合力不同元素的原子间结合力,即F(A-A、B-B) F(A-B),则形成富A及富B的原子,具有这样的原子团簇的液体仅有“拓扑短程序”;若熔 体的异类组元具有负的,往往F(A -B)>F(A-A、B-B),则在液体中形成具有A-B化学键 的原子团簇,具有这样的原子团簇的液体同时还有“化学短程序”。具有“化学短程序”的原子团 簇,在热运动的作用下,出现时而化合,时而分解的分子,也可称为不稳定化合物,甚至可以形 成比较强而稳定化合物,在液体中就出现新的固相。 10、金属熔化潜热ΔH m比其气化潜热ΔH b小得多(表1-2),为1/15~1/30,表明熔化时其内部原子 只有部分被破坏。 二、判断题(括号中添“√”或“×”) 1、在描述液体结构时,以结构参数N1表示参考原子周围最近邻(即第一壳层)原子数,即配位数; 以r1表示参考原子至其周围第一配位层的原子平均原子间距,同时r1也可表达此液态体系的原子 平均原子间距。() 2、所有物质熔化时体积变化率ΔV m/V均为正值,表明液体的原子间距接近于固体。() 3、理想纯金属液体中只存在“能量起伏”,而实际液态金属或合金同时存在能量、结构和成分三 种起伏。() 4、液态金属及合金中,一些化学亲和力较强的异类原于之间还可能形成不稳定的(临时的)或稳定 的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可能以固态,气态或液态出现。() 5、液态领域最新理论及实验表明,单组元液体中存在“拓扑短程序”,而多组元液体中则可能同 时存在“化学短程序”,液体结构和性质随压力或温度的改变只发生连续渐变。()

材料成型原理试卷一B试题及答案

. 重庆工学院考试试卷(B)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 1.液态金属本身的流动能力主要由液态金属的、和等决定。2.液态金属或合金凝固的驱动力由提供。 3.晶体的宏观生长方式取决于固液界面前沿液相中的温度梯度,当温度梯度为正时,晶体的宏观生长方式为,当温度梯度为负时,晶体的宏观生长方式为。 5.液态金属凝固过程中的液体流动主要包括和。6.液态金属凝固时由热扩散引起的过冷称为。 7.铸件宏观凝固组织一般包括、和 三个不同形态的晶区。 8.内应力按其产生的原因可分为、和三种。9.铸造金属或合金从浇铸温度冷却到室温一般要经历、和三个收缩阶段。 10.铸件中的成分偏析按范围大小可分为和二大类。 二、下列各小题均有多个答案,选择最适合的一个填于横线上(每空1分,共9分)。 1.塑性变形时,工具表面的粗糙度对摩擦系数的影响工件表面的粗糙度对 摩擦系数的影响。

. A、大于;B、等于;C、小于; 2.塑性变形时不产生硬化的材料叫做。 A、理想塑性材料;B、理想弹性材料;C、硬化材料; 3.用近似平衡微分方程和近似塑性条件求解塑性成形问题的方法称 为。 A、解析法;B、主应力法;C、滑移线法; 4.韧性金属材料屈服时,准则较符合实际的。 A、密席斯;B、屈雷斯加;C密席斯与屈雷斯加; 5.塑性变形之前不产生弹性变形(或者忽略弹性变形)的材料叫做。 A、理想弹性材料;B、理想刚塑性材料;C、塑性材料; 6.硫元素的存在使得碳钢易于产生。 A、热脆性;B、冷脆性;C、兰脆性; 7.应力状态中的应力,能充分发挥材料的塑性。 A、拉应力;B、压应力;C、拉应力与压应力; 8.平面应变时,其平均正应力 m中间主应力 2。 A、大于;B、等于;C、小于; 9.钢材中磷使钢的强度、硬度提高,塑性、韧性。 A、提高;B、降低;C、没有变化; 三、判断题(对打√,错打×,每题1分,共7分) 1.合金元素使钢的塑性增加,变形拉力下降。()

材料成型原理(上)考试重点复习题2

(第一章)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座位:第 排, 左起第 座 1、偶分布函数g(r)物理意义是距某一 参考 粒子r 处找到另一个粒子的 几率 ,换言之,表示离开参考原子(处于坐标原点r=0)距离为r 位置的数密度ρ(r)对于平均数密度ρo (= N/V )的相对偏差。 2、描述液态结构的“综合模型”指出,液态金属中处于热运动的不同原子的 能量 有高有低,同一原子的能量也在随 时间 不停地变化,时高时低。这种现象称为 能量 起伏。 3、对于实际金属及合金的液态结构,还需考虑不同原子的分布情况。由于同种元素及不同元素之间的原子间结合力存在差别,结合力 较强 的原子容易聚集在一起,把别的原于排挤到别处,表现为游动原子团簇之间存在着成分差异。这种局域成分的不均匀性随原子 热运动 在不时发生着变化,这一现象称为 浓度 起伏。 4、粘度随原子间距δ 增大 而降低,随温度T 上升 而下降,合金元素的加入若产生负的混合热H m ,则会使合金液的粘度 上升 ,通常,表面活性元素使液体粘度 降低 。 5、两相质点间结合力 越大 ,界面能越小,界面张力就越小。两相间的界面张力越大,则润湿角 越大 ,表示两相间润湿性 越差 。 6、液态金属的“充型能力”既取决于金属本身的流动性,也取决于 铸型 性质、 浇注条件、铸件结构等外界因素,是各种因素的综合反映。流动性与充型能力的关系可理解为前者是后者的内因。 7、作用于液体表面的切应力τ大小与垂直于该平面法线方向上的速度梯度的比例系数,以η表示,通常称为 动力 学 粘度 。要产生相同的速度梯度dV X /dy ,液体 内摩擦 阻力越大,则η越大,所需外加剪切应力也 越大 。粘度η的常用单位为 Pa ·s 或 mPa ·s 。 8、铸型的C 2、ρ2、λ2越大,即 蓄热 系数b 2(2222ρλC b =)越大,铸型的激冷能力就 越强 ,,又增大T ,所以f max 减小;同时固液阶段时间延长,所以钢铁材料中S 、O 高则热裂纹容易形成。

材料成形原理试题

填空题: 1、铸件的宏观凝固组织主要是指 ,其通常包括 、 和 三个典型晶区。 2、金属塑性变形的基本规律有 和 。 3、铸件凝固组织中的微观偏析可分为 、 和 等,其均可通过 方法消除。 4、在塑性加工中润滑的目的是 , 模具寿命和产品质量, 变形抗力,提高金属的充满模腔的能力等。 5、材料在一定的条件下,其拉伸变形的延伸率超过100%的现象叫 。 6、钢冷挤压前,需要对坯料表面进行 润滑处理。 7、铸造应力有 、 和? 三种。 8、铸件的宏观凝固组织主要是指 ,其通常包 括 、 和 三个典型晶区。 9、铸件凝固组织中的微观偏析可分为 、 和 等,其均可通 过 方法消除。 10、在塑性加工中润滑的目的是 , 模具寿命和产品质量, 变形 抗力,提高金属的充满模腔的能力等。 11、材料的加工过程可以用相关的材料流程、 流程和 流程来描述。材料流程中,用来产生材料的形状、尺寸和(或) 变化的过程称为基本过程。材料流程中的基本过 程又分为机械过程、 过程和化学过程过程。 12、通常所说弹塑性力学三大基础方程指的是 方程、 方程和 方 程 。其中表达变形与应变之间关系的是 方程。 13、液态金属成形过程中在 附近产生的裂纹称为热裂纹,而在 附近产生的裂纹称为冷裂纹。 14、润湿角是衡量界面张力的标志。界面张力达到平衡时,杨氏方程可写为 =θcos 。当 时,液体能润湿固体;=θcos 时,为绝对润湿; 当 时,液体绝对不能润湿固体。 15、在塑性加工中润滑的目的是 ,提高模具寿命和产品质量, 变形 抗力,提高金属的充满模腔的能力等。 16、材料中一点的两种应力状态相等的充要条件是两应力状态的 分别相等。 17、采用主应力法分析宽度为B 的细长薄板在平锤下压缩变形。已知平衡方程为: 02=+h dx d k x τσ,接触表面摩擦条件y k f στ=,利用近似屈服条件为k y x 2=-σσ,方程的通解为: ,其中的积分常数,可根据边界条件: 确定,C = 。 18.液态金属或合金中一般存在 起伏、 起伏和 起伏。 19、铸件的宏观凝固组织主要是指 ,其通常包 括 、 和 三个典型晶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