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十首《鹧鸪天》,满满的诗情画意

最美十首《鹧鸪天》,满满的诗情画意
最美十首《鹧鸪天》,满满的诗情画意

最美十首《鹧鸪天》,满满的诗情画意

鹧鸪天,《乐章集》注“正平调”。《太和正音谱》注“大石调”。蒋氏《九宫谱目》入仙吕引子。赵令畤词名《思越人》,李元膺词名《思佳客》。贺铸词有“剪刻朝霞钉露盘”句,名《剪朝霞》。韩淲词有“只唱骊歌一叠休”句,名《骊歌一叠》。卢祖皋词有“人醉梅花卧未醒”句,名《醉梅花》。今天古典君为您搜集整理十首《鹧鸪天》,与君共赏。《鹧鸪天·桂花》【宋代】李清照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古典君:这首词以群花作衬,以梅花作比,展开三层议论,形象地表达了词人对桂花的由衷赞美。桂花貌不出众,色不诱人,但却“暗淡轻黄”、“情疏迹远”而又馥香自芳,这正是词人品格的写照。这首词显示了词人卓尔不群的审美品味,值得用心玩味。《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宋代】李清照

寒日萧萧上琐窗,梧桐应恨夜来霜。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古典君:这首词的感情调子是比较低沉的。社会乱离,客居异地,词人在词中寄托了家国之思,有着身世飘零的感遇。

本来是借酒浇愁,却又故作达观;而表面上的达观,实际隐含着悲愁难遣的家国之思。因此,把酒对菊绝非赏心乐事,而是一种无可奈何的自我排遣。这种自宽自慰的说法,看似轻松,实则含怨。《鹧鸪天·学画宫眉细细长》【宋代】欧阳修学画宫眉细细长。芙蓉出水斗新妆。只知一笑能倾国,不信相看有断肠。双黄鹄,两鸳鸯。迢迢云水恨难忘。早知今日长相忆,不及从初莫作双。

古典君:学习画细细长长的宫眉,芙蓉出水的样子堪比新画的妆容。只知道褒姒一笑能倾国,不相信会有人因此肝肠寸断。水中成双的黄鹄和鸳鸯,难以忘记往日情怀,早知道今日会长相思念,不如从一开始就不要在一起。《鹧鸪天·家住苍烟落照间》【宋代】陆游

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瀣行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

古典君:这首《鹧鸪天》可以算是陆游飘逸高妙一类作品中的代表作之一。词人以“苍烟落照”四字点缀自己居处的环境,意在与龌龊的仕途作鲜明的对比。所以在第二句中就直接点明住在这里与尘事毫不相关,可以一尘不染,安心地过着隐居的生活。这也正是陶渊明《归园田居》里“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的体现。《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宋代】晏几道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古典君:在小晏的词中,以写离别之悲苦者见多,而写重逢之喜悦者较少。但都能体现出他工于言情、清丽凄婉的总体风格。这首词写情人久别重逢。全词主情婉丽,文心曲妙,空灵雅致,足见小山本色。语丽情深,风格婉约,手法精妙。情感细腻,诗情画意。《鹧鸪天·张园作》【宋代】黄升

花侧畔,柳旁相。微云淡月又昏黄。风流不在谈锋胜,袖手无言味最长。

古典君:词题《张园作》,意谓作于张园。作者非张姓,自非张园主人,或则客居小住,或则因故滞留;词中并无流连之意,却有闲愁哀感在于言外,想必因功名不遂而浪迹江湖,或不免于寄人篱下。胡德方序黄升所编《花庵词选》,说他“早弃科举,雅意读书,间以吟咏自适”,看来是不错的。我们读他这小令首,便知所谓“雅意”、“自适”,内涵甚深,即或真能自得其乐,内心也并不平静。《鹧鸪天·暮春》【宋代】黄升沈水香销梦半醒。斜阳恰照竹间亭,戏临小草书团扇,自拣残花插净瓶。莺宛转,燕丁宁。晴波不动晚山青。玉人只怨春归去,不道槐云绿满庭。

古典君:女主人公特意拣取的是快要凋谢的花朵,掩藏的却是红颜将老、平华流逝的内心哀叹;对这残花,她不烦劳女

伴,亲自去采来,加意怜惜的一片深情,完全体现在十分郑重、无比轻柔的动作上。《鹧鸪天·枫落河梁野水秋》【宋代】苏庠

枫落河梁野水秋。淡烟衰草接郊丘。醉眠小坞黄茅店,梦倚高城赤叶楼。天杳杳,路悠悠。钿筝歌扇等闲休。灞桥杨柳年年恨,鸳浦芙蓉叶叶愁。

古典君:秋月里一座荒村野店生发的客途别恨和怀人之情。全词言短意长,含蓄有味,写景言情,皆臻佳境;且格律工细,语言醇雅,堪称小令中的佳作。《鹧鸪天·搭柳栏干倚伫频》【宋代】史达祖

搭柳栏干倚伫频,杏帘胡蝶绣床春。十年花骨东风泪,几点螺香素壁尘。箫外月,梦中云,秦楼楚殿可怜身。新愁换尽风流性,偏恨鸳鸯不念人。

古典君:这首闺情词,上片写凭栏伫望情景。搭柳栏杆,杏帘胡蝶,楼头伫望,泪洒东风。下片写对景怀人,不胜今昔之感。箫外月,梦中云,回想昔日秦楼楚殿,今日却“换尽风流”。结句“偏恨鸳鸯不念人”,愁绪缠绵,余韵不尽。全词和婉工巧,绮丽夺目。《鹧鸪天·卫县道中有怀其人》【宋代】史达祖

雁足无书古塞幽。一程烟草一程愁。帽檐尘重风吹野,帐角香销月满楼。情思乱,梦魂浮。缃裙多忆敝貂裘。官河水静阑干暖,徙倚斜阳怨晚秋。

古典君:本词抒写词人在行旅途中对家乡美眷的思念。上阕写行旅中的愁绪,感情凝重,意境深远:“雁足无书古塞幽,一程烟草一程愁。下阕写家中爱侣对自己的思念。已在思人却言人在思己,这就把思念之情更深化一层,增加了作品的容量和厚度。

整理|古典君转载请联系古典君需注明来自“古典书城”及

ID“gudianshucheng”

鹧鸪天苏轼阅读答案

篇一:鹧鸪天苏轼阅读答案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注】①1080年,苏轼谪居黄州时写下了这首词。②浮生,语出《庄子刻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一句,意为人生在世,虚浮不定,指短暂虚幻的人生。①林断山明:树林断绝处,山峰显现出来。②翻空:飞翔在空中。 ③古城:当指黄州古城。④杖藜:拄着藜杖。杜甫《漫兴九首》其五:杖藜徐步立芳洲。⑤浮生:意为世事不定,人生短促。李涉《题鹤林寺僧舍》:偶经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 1.联系全词,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这两句描写了一幅怎样的景象?(5分)答案:这两句描绘了一幅夏末秋初雨后村舍周围烦乱衰落的景象。远处树林高山,近处竹丛院墙,脚下小池衰草,耳畔蝉声四起。这两句由远到近,由视觉到听觉,极有层次地描绘出词人所处的环境,流露出词人谪居黄州时落寞烦乱的心绪。2.简析又字在全词中的含义和作用。(6分)答案:又字表现了词人得过且过、日复一日地消磨岁月的无可奈何的心绪。又用于浮生一日前,加深了词人的感慨,深化了词的主题。又一日凉表现出词人的落寞失意,与前句殷勤昨夜三更雨形成对比,造成反差,又更加突出了词人失意无聊的心情。3.上片描写景物运用了哪些技巧?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答:①远近结合②动静结合③听觉、视觉和嗅觉相结合(一点2分,必须结合诗句分析)4.有人说,这首词的最后两句是画龙点睛之笔,说说从中可以读出词人怎样的感慨(6分)答:因乌台诗案,苏轼被贬黄州,政治打击和仕途挫折使他的心情时感悲凉。最后两句表面看,写感谢天公的深情厚意,使自己度过了凉爽的一天。实际上却传达出诗人被贬黄州后无所事事、消磨时光的无奈和失落,含有辛酸的自嘲之意。(大意对即可)5、请简要分析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一句在景物描写方面的特点。(3分)答:(1)视觉、嗅觉相结合。从视觉写色:白鸟翻飞与红蕖照水;从嗅觉写味:细细香香气绵长。(2)远近结合。翻空白鸟是远景,照水红蕖是近景。(3)动静结合。白鸟在空中翻飞,属于动静。红蕖散发幽香,属于静景。(4)俯仰结合。白鸟在空中翻飞,这是仰视角度;水中红蕖,这是俯视角度。(5)色彩搭配。白色的鸟与红色的荷花,红白相间,引人入胜。(6)运用叠词。时时写出了白鸟之多,翻飞之迅疾。细细运用通感,将香味视觉化,写出红蕖香气之细腻。(每点1分,答出三点即可得满分。单写通感并加以分析,也可得1分。)6、有人认为这首词体现了作者被贬黄州之后苦闷、抑郁的心情,也有人认为本词展现了作者贬居黄州后自得其乐的隐逸生活。你认同哪种观点?结合词的下片,说说你的理由。(4分)答案示例:苦闷、抑郁的心境。(1分)下片写太阳在即将落山的时候,词人拄着藜杖在村边小道上徐徐漫步。昨天夜里三更时分下了一场好雨,使得又词人度过了一天凉爽的日子。(2分)浮生、凉、又等词表现词人得过且过、日复一日地消磨岁月的消极情绪。(1分)或答闲适、自得其乐。(1分)下片写作者太阳西下时手拄藜杖缓步游赏,表现他自得其乐的隐逸生活。昨夜三更时分的一场好雨,让作者倍感爽快。(2分)殷勤等词抒发了作者乘兴游赏的自得其乐、盎然喜情。(态度明确,1分。简要表述下片词句意思,2分。结合下片分析作者感情,1分。)7、请简要分析上阕三四两句的景物描写在写法上的特点。(2分)答:从视觉和嗅觉写景,(1分)将空中与地上两组景象描绘得有色有香,有动有静。8、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答:拟人;(1分)三更雨殷勤,使雨具有了人的情意。殷勤的夜雨解脱了人世的烦热,表现了诗人在大自然的抚慰中的平静和旷达,(1分)也暗示了诗人贬官黄州时内心的不平和无奈。(1分)二:[注]:这首词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所作。红蕖,红荷花的别名。1、词的上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景的?请对此进行分析。(6分)2、最后两句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画龙点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感慨?(5分)参考答案:1.从听觉写声:乱蝉描写雨后蝉的鸣叫;从视觉写色:白鸟翻飞与红蕖照水;从嗅觉写味:细细香香气绵长。2. 从表面上看,作者感谢天公

南京市联合体2017年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南京市联合体2017年中考一模语文试卷 2017.04 一(26分) 1.请在田字格内用正楷或行楷抄写下面的句子。(3分) 2.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黝.( ▲ )黑 袅袅. ( ▲ )烟云 真d ì( ▲ ) 一代天ji āo ( ▲ ) 3.用诗文原句填空。(9分) (1)蒹葭苍苍, ▲ 。 (《诗经》) (2)谁言寸草心, ▲ 。 (孟郊《游子吟》) (3 ) ▲ ,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 (4)但愿人长久, ▲ 。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5) ▲ ,不求闻达于诸侯。 (诸葛亮《出师表》) (6)春天,堤上繁花如锦幛, ▲ 。 (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 (7)“ ▲ ”,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朱自清《春》) (8)“四十年春秋,绚烂了几代人的童年,花白了你的头发。”这句礼赞退休教师支老师的话语,令人想起龚自珍《己亥杂诗》中的两句诗:“ ▲ , ▲ 。” 4. 下列对文学常识和名著内容的表述有误.. 的一项是( ▲ )(2分) A.《史记》是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用毕生精力写成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B.《骆驼祥子》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小说大量使用北京口语,读来亲切自然、朗朗上口。 C.《西游记》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吴承恩所作,与《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并称为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 D.《威尼斯商人》《鲁滨逊漂流记》《简·爱》都是英国作家的作品,作者分别是莎士比亚、丹尼尔·笛福、夏洛蒂·勃朗特。 班级仿照中央电视台《朗读者》节目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8分) 【认识《朗读者》】 5. 请结合网友的评论,为《朗读者》这个节目写一段推荐语。(3分) 伶熙紫杉 所有的选择都不如徐静蕾的一颗《奶奶的星星》——她结合自己的故事,为去世多年的奶奶 朗诵作家史铁生的经典散文《奶奶的星星》,字字入心,几度哽咽,瞬间戳中万千心灵…… panyue1997 《朗读者》这个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很好,每个朗读者的背后都有一段动人心弦的故事, 每一个故事都令我泪流满面。 kid.666 虽然没有受过专业的训练,不懂什么朗读技巧,但是他们那蕴含着感情的声音却不停地撞 击着我的心灵。 ▲ 【出彩“开场白”】 6.下面文字是某一期《朗读者》的一段开场白,请修改画线句,使之和前面两句的句式一致。(2分)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永恒的选择题。以至于到最后,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可能不在于我们的能力,而在于我们的选择。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海子的选择;直面厄运,永不退缩,是海明威的选择;

鹧鸪天苏轼阅读答案解读,鹧鸪天苏轼阅读赏析

鹧鸪天苏轼阅读答案解读,鹧鸪天苏轼阅读赏析 鹧鸪天 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注】①1080年,苏轼谪居黄州时写下了这首词。②浮生,语出《庄子刻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一句,意为人生在世,虚浮不定,指短暂虚幻的人生。 ①林断山明:树林断绝处,山峰显现出来。 ②翻空:飞翔在空中。 ③古城:当指黄州古城。 ④杖藜:拄着藜杖。杜甫《漫兴九首》其五:“杖藜徐步立芳洲。” ⑤浮生:意为世事不定,人生短促。李涉《题鹤林寺僧舍》:“偶经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 1.联系全词,“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这两句描写了一幅怎样的景象?(5分) 答案:这两句描绘了一幅夏末秋初雨后村舍周围烦乱衰落的景象。远处树林高山,近处竹丛院墙,脚下小池衰草,耳畔蝉声四起。这两句由远到近,由视觉到听觉,极有层次地描绘出词人所处的环境,流露出词人谪居黄州时落寞烦乱的心绪。 2.简析“又”字在全词中的含义和作用。(6分) 答案:“又”字表现了词人得过且过、日复一日地消磨岁月的无可奈何的心绪。“又”用于“浮生一日”前,加深了词人的感慨,深化了词的主题。“又”“一日凉”表现出词人的落寞失意,

与前句“殷勤昨夜三更雨”形成对比,造成反差,“又”更加突出了词人失意无聊的心情。 3.上片描写景物运用了哪些技巧?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答:①远近结合②动静结合③听觉、视觉和嗅觉相结合(一点2分,必须结合诗句分析) 4.有人说,这首词的最后两句是画龙点睛之笔,说说从中可以读出词人怎样的感慨(6分) 答:因“乌台诗案”,苏轼被贬黄州,政治打击和仕途挫折使他的心情时感悲凉。最后两句表面看,写感谢天公的深情厚意,使自己度过了凉爽的一天。实际上却传达出诗人被贬黄州后无所事事、消磨时光的无奈和失落,含有辛酸的自嘲之意。(大意对即可) 5、请简要分析“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一句在景物描写方面的特点。(3分) 答:(1)视觉、嗅觉相结合。从视觉写色:“白鸟”翻飞与“红蕖”照水;从嗅觉写味:“细细香”香气绵长。(2)远近结合。“翻空白鸟”是远景,“照水红蕖”是近景。(3)动静结合。白鸟在空中翻飞,属于动静。红蕖散发幽香,属于静景。(4)俯仰结合。白鸟在空中翻飞,这是仰视角度;水中红蕖,这是俯视角度。(5)色彩搭配。白色的鸟与红色的荷花,红白相间,引人入胜。(6)运用叠词。“时时”写出了白鸟之多,翻飞之迅疾。“细细”运用通感,将香味视觉化,写出红蕖香气之细腻。(每点1分,答出三点即可得满分。单写“通感”并加以分析,也可得1分。) 6、有人认为这首词体现了作者被贬黄州之后苦闷、抑郁的心情,也有人认为本词展现了作者贬居黄州后自得其乐的隐逸生活。你认同哪种观点?结合词的下片,说说你的理由。(4分) 答案示例:苦闷、抑郁的心境。(1分)下片写太阳在即将落山的时候,词人拄着藜杖在村边小道上徐徐漫步。昨天夜里三更时分下了一场好雨,使得又词人度过了一天凉爽的日子。(2分)“浮生”、“凉”、“又”等词表现词人得过且过、日复一日地消磨岁月的消极情绪。

鹧鸪天苏轼阅读答案复习过程

鹧鸪天苏轼阅读答案

篇一:鹧鸪天苏轼阅读答案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注】①1080年,苏轼谪居黄州时写下了这首词。②浮生,语出《庄子刻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一句,意为人生在世,虚浮不定,指短暂虚幻的人生。①林断山明:树林断绝处,山峰显现出来。②翻空:飞翔在空中。 ③古城:当指黄州古城。④杖藜:拄着藜杖。杜甫《漫兴九首》其五:杖藜徐步立芳洲。 ⑤浮生:意为世事不定,人生短促。李涉《题鹤林寺僧舍》:偶经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 1.联系全词,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这两句描写了一幅怎样的景象?(5分)答案:这两句描绘了一幅夏末秋初雨后村舍周围烦乱衰落的景象。远处树林高山,近处竹丛院墙,脚下小池衰草,耳畔蝉声四起。这两句由远到近,由视觉到听觉,极有层次地描绘出词人所处的环境,流露出词人谪居黄州时落寞烦乱的心绪。2.简析又字在全词中的含义和作用。(6分)答案:又字表现了词人得过且过、日复一日地消磨岁月的无可奈何的心绪。又用于浮生一日前,加深了词人的感慨,深化了词的主题。又一日凉表现出词人的落寞失意,与前句殷勤昨夜三更雨形成对比,造成反差,又更加突出了词人失意无聊的心情。3.上片描写景物运用了哪些技巧?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答:①远近结合②动静结合③听觉、视觉和嗅觉相结合(一点2分,必须结合诗句分析)4.有人说,这首词的最后两句是画龙点睛之笔,说说从中可以读出词人怎样的感慨(6分)答:因乌台诗案,苏轼被贬黄州,政治打击和仕途挫折使他的心情时感悲凉。最后两句表面看,写感谢天公的深情厚意,使自己度过了凉爽的一天。实际上却传达出诗人被贬黄州后无所事事、消磨时光的无奈和失落,含有辛酸的自嘲之意。(大意对即可)5、请简要分析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一句在景物描写方面的特点。(3分)答:(1)视觉、嗅觉相结合。从视觉写色:白鸟翻飞与红蕖照水;从嗅觉写味:细细香香气绵长。(2)远近结合。翻空白鸟是远景,照水红蕖是近景。(3)动静结合。白鸟在空中翻飞,属于动静。红蕖散发幽香,属于静景。(4)俯仰结合。白鸟在空中翻飞,这是仰视角度;水中红蕖,这是俯视角度。(5)色彩搭配。白色的鸟与红色的荷花,红白相间,引人入胜。(6)运用叠词。时时写出了白鸟之多,翻飞之迅疾。细细运用通感,将香味视觉化,写出红蕖香气之细腻。(每点1分,答出三点即可得满分。单写通感并加以分析,也可得1分。)6、有人认为这首词体现了作者被贬黄州之后苦闷、抑郁的心情,也有人认为本词展现了作者贬居黄州后自得其乐的隐逸生活。你认同哪种观点?结合词的下片,说说你的理由。(4分)答案示例:苦闷、抑郁的心境。(1分)下片写太阳在即将落山的时候,词人拄着藜杖在村边小道上徐徐漫步。昨天夜里三更时分下了一场好雨,使得又词人度过了一天凉爽的日子。(2分)浮生、凉、又等词表现词人得过且过、日复一日地消磨岁月的消极情绪。(1分)或答闲适、自得其乐。(1分)下片写作者太阳西下时手拄藜杖缓步游赏,表现他自得其乐的隐逸生活。昨夜三更时分的一场好雨,让作者倍感爽快。(2分)殷勤等词抒发了作者乘兴游赏的自得其乐、盎然喜情。(态度明确,1分。简要表述下片词句意思,2分。结合下片分析作者感情,

中华诗词之美作业答案

1 、“诗言志”出自哪本书? ( 10.0 分) ? A .《书经》 ? B .《诗经》 ? C .《尚书》 ? D .《易经》 ? A .配合音乐歌唱的歌词 ? B .最早与情有关 ? C .产生于歌台舞榭 ? D .音乐称为宴乐 ? A .反省 ? B .现实 ? C .镜子 ? D .照镜子 ? A .玉屏 ? B .犀角

? C .絮影 ? D .朱颜 ? A .精美的物象 ? B .闲愁 ? C .相思 ? D .死生离别 ? A .避难 ? B .结婚 ? C .生子 ? D .美国 ? A .时务报馆 ? B .农学社 ? C .东文学社 ? D .强学社

是否 是否 是否 《中华诗词之美》期末考试(12 月 15 日至 12 月 24 日)120 分钟中华诗词之美》期末考试(选择题(30 分) 选择题 1、《花间集》大多数内容是什么? (2.0 分) ? ? ? ? A.壮志 B.江南风光 C.美女跟爱情 D.仕途 2、《词选》的作者是 (2.0 分) ? ? ? ? A.刘义 B.许慎 C.张惠言 D.王国维 3、“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是谁的词句? (2.0 分) ? ? ? ? A.柳宗元 B.晏殊 C.韩愈 D.苏轼 4、晚清四大词人有 (2.0 分) ? ? ? ? A.况蕙风 B.朱祖谋 C.

王鹏运 D.都是 5、“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这是谁的作品 (2.0 分) ? ? ? ? A.苏东坡 B.辛弃疾 C.欧阳希 D.晏殊 6、辛弃疾的“举头西北浮云”取自谁的“西北有浮云”? (2.0 分) ? ? ? ? A.庄子 B.司马相如 C.李白 D.曹丕 7、“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出自? (2.0 分) ? ? ? ? A.李煜 B.叶嘉莹 C.李商隐 D.李白 8、“诗言志”出自哪本书? (2.0 分) ? ? ? ? A.《书经》 B.《诗经》 C.《尚书》 D.《易经》 9、关于稼轩的特色说法不正确的是? (2.0 分) ? ? ? ? A.虚幻的景物B.很丰富的、很深厚的意味 C.四字一句,句不完整 D.用典 10、关于《人间词话》说法不正确的是? (2.0 分) ? ? ? ? A.中国古代诗话、词话的形式 B.白话形式 C.“境界说” D.最早是零碎的 11、“无折我树桑,岂敢爱之,畏我诸兄”用的什么手法? (2.0 分) ? ? A.比 B.言 ? ? C.赋 D.兴 12、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下面哪个不是? (2.0 分) ? ? ? ? A.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B.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C.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D.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 13、下面不属于中国语言文字的特质的是? (2.0 分) ? ? ? ? A.破音字 B.两字可对偶 C.多音节 D.独体单音 14、《花间集》是谁编写的? (2.0 分) ? ? ? ? A.温庭筠 B.赵崇祚 C.韦庄 D.李璟 15、司马相如《长门赋》为谁而作? (2.0 分) ? ? ? ? A.霍皇后 B.上官皇后 C.窦皇后 D.陈皇后判断题(30 分) 判断题 1、西方的诗歌注重表演呢(2.0 分) 是否 2、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是叶嘉莹的

宋词鉴赏复习题

高二语文必修四期中宋词鉴赏复习题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8分) 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苏轼 一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1)作者是怎样把自己纵饮的醉意表现出来的呢怎样理解他这份醉饮的豪兴(4分)(2)“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怀(4分) 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浣溪沙 欧阳修 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出秋千。白发戴花君莫笑,六么催拍盏频传。人生何处似尊前。 (1)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者,与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三苏父子、曾巩、一同被称为“唐宋八大家”。(1分) (2)上片描绘的色调和谐、情趣盎然的湖上游春图,经“逐”、“拍”等的点化,顿使形象呼之欲出。请分析“逐”、“拍”的艺术效果。(3分) (3)有人说词的下片有“及时行乐的消极情调”,你同意吗请简要分析。(3分) 3.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浣溪沙 秦观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1)后人认为该词描绘了一个女子在春阴的怀抱里所生发的“淡淡哀愁”,亦体现作者秦观的心中的“淡淡的愁”。请你说说“淡淡的愁”的“淡淡”二字在词中是如何体现出来的,请结合具体词句作答。(2分)

(2)“自在飞花轻似梦”一句是个比喻句,今人沈祖棼在《宋词赏析》中将其成为“奇喻”,请你说说这个比喻“奇”在何处(4分) 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作者辛弃疾__词派的代表,这一词派是宋代大词人__开创的。(2分)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这首词所描写的内容和作者所抒发的情感。(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唐张继有诗云“月落乌啼霜满天”,辛弃疾这首词中说“明月别枝惊鹊”。请就辛词这句中“别”字的精妙之处作简要的分析。(2分) 5.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江城子湖上与张先同赋,时闻弹筝 苏轼 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谴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①开头三句写景,其主要作用是什么(2分) ②上片运用多种手法描写弹筝女,请择其一种作具体分析。(3分) ③下片重在写音乐,最后三小句诗意味深长,试作简要评析。(3分) 6.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鹧鸪天 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注】这首词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所作。红蕖.红荷花的别名。

晏几道《鹧鸪天》赏析

晏几道《鹧鸪天》赏析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拼却醉颜红。 舞低杨柳楼新月,歌尽桃花扇低风。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 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晏几道(1038 - 1110),字叔原,号小山,晏殊第七子,世称小晏,有《小山词》存世。晏几道出身贵胄,虽身为故相之子,却不愿依仗父兄余荫和故旧援引,谋求个人仕途的升迁,而是耿介自守,独持清节,不为时流所动。黄庭坚曾把晏几道的性格戏言为“四痴”:“仕宦逆蹇,而不能一傍贵人之门,是一痴也;论文自有体,不肯作一新进士语,此又一痴也;费资千百万,家人寒饥而面有孺子之色,此又一痴也;人百负之而不恨,己信人终不疑其欺己,此又一痴也。” 在北宋变化纷争的政治局势中,幸进者飞黄腾达,识时者缄口避祸,而小晏却“常欲轩轾人,而不受世之轻重”,正是因为其“纵驰不羁”、“尚气磊落”的性格和言行,使其“遂陆沉于下位”。正如小山自己所言:“我槃跚勃窣,犹获罪于诸公。愤而吐之,是唾人面也!”虽然遭受猜忌压抑,但是从其生平经历来看,他既不屈从旧派,苏轼想与他结识仍被拒之门外;也不攀附新党,熙宁变法曾被牵连入狱。在起伏多变的政治波涛中,小晏仍然能够超然旁观:“小白长红又满枝,筑球场外独枝颐。春风自是人间客,主张繁华得几时。”看透得失浮沉后,他又写道:“仰羡知己避缯缴,俯嗟贪饵失江湖。”面对王安石变法和新旧党争,小晏宁愿退隐于江湖,不问世事。 小晏人品高傲,不趋时趣,一生仕途蹇仄,生活流徙不定,晚景甚为凄凉。但是全面考察其生平经历,则“叔原之为人,正自异于流俗。不第以绮语称矣。” 由此可见,小晏的一生落拓未能大幅大贵,非不能也,是不为也。 北宋自神宗以后,无日不在内忧外患交侵之中,而朝中大臣犹不能同舟共济以图富国强兵,市井百姓亦不知祸难将临。直至金兵铁骑踏破汴梁城,才稍稍从朝野迷梦中惊醒过来。敏感的词人早知将临大难,但君臣欢狂,醉生梦死,国势衰微,社会倾颓,一切的一切都预示北宋大势已去,无可挽回。济世无路,救国无门,空怀一腔报国之志,徒增满心伤感之情。于是纵酒放恣,沉浮声色舞乐之中,不过是寻求变态的刺激,内心的怨悱自不待言。可是国家岌岌可危而人人不觉亡国之恨,其愁怨心声又有谁知?小晏暮年遭遇,大似李后主亡国前的状况。歌儿星散,恍同隔世,国是日非,情怀渐老,伤感之情不觉由来。遍观《小山词》,情

山东省2013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二)(含答案解析)

山东省2013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二)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拂(fó)晓体己(tǐ)一抔土(póu)蒙(mēng)头转向 B. 根茎(jīng)桎梏(gù)一令纸(líng)身陷囹圄(yǚ) C.咯血(kè)信笺(jiān)涮羊肉(shuàn)力能扛(gāng)鼎 D.勾当(gòu)讣告(fù)擤鼻子(xǐng)同仇敌忾(kài) 2.下面各组词语,书写没有错误的是() A.令嫒舶来品唇枪舌箭暗度陈仓 B.寒碜碧螺春额手称庆貌和神离 C.布署哈蜜瓜戴罪立功精兵简政 D.陷阱绊脚石无上光荣山清水秀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据英国《每日邮报》2月10日报道,一座建造在英国南部德文郡悬崖上的别墅成为当地令人叹为观止的一道风景。在经历了两次严重的山体滑坡后,别墅距离悬崖边已经不足一米。 B. 近期,本市发生多起市民猝死事件,气温变化大是猝死事件高发的诱因之一。记者走访发现,相对老年人对此类事件的“小心翼翼”,不少中青年人对此却不以为意。 C. 2月25日傍晚,在广西桂林临桂县四塘乡发生了一件耸人听闻的蓄意群殴杀人事件。 D. 老王家藏那个汉代的陶罐,据说价值连城,可是前几天被他孙子失手打碎了,变得一文不名了。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穆巴拉克在讲话中说,根据宪法,他将肩负自己捍卫国家稳定,直至9月举行自由而公正的新一届总统选举后埃及实现平稳的权力过渡。 B. 文化部和财政部日前出台了《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这是继2008年博物馆、纪念馆实现免费全面开放后的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又一重要举措。

辛弃疾《鹧鸪天·游鹅湖醉书酒家壁》阅读答案与译文

辛弃疾《鹧鸪天·游鹅湖醉书酒家壁》阅读答案与译文 鹧鸪天·游鹅湖醉书酒家壁 辛弃疾 春入平原荠菜花,新耕雨后落群鸦。多情白发春无奈,晚日青帘酒易赊。 闲意态,细生涯。牛栏西畔有桑麻。青裙缟袂谁家女,去趁蚕生看外家。 [注]①此词是作者被罢官落职、 不得不退居田园时所作。 时年他才四十二岁。 稼轩闲居带湖时常往来鹅湖游赏。②青帘:借指酒家。③缟袂:白衣。④外家: 娘家。 1.请从景与情的关系角度赏析上阕。(6 分) 2.下阙描绘了怎样的农村景致?(4 分) 3.这首词上片的第一、二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春景图?(5 分) 4.作者采用了“以乐写哀”的艺术手法表达内心情绪,请作简要分析。 (6 分) 【参考答案】 1、词的上阕借景抒情,以乐景写哀情。前两句把农村写的恬静而又生机勃 勃, 白色的荠菜花开满田野, 土地耕好了, 又逢春雨, 群鸦在新翻的土地上觅食, 这样美好的景致正好衬出作者内心的愁绪、 苦闷, 后两句中“白发”正好体现出 愁来, 因万种思绪染白了头发, 只能借酒浇愁, 即使春天的美景也无法排解愁苦, 反而让读者更深切受到作者无可奈何的情绪。 (借景抒情, 1 分。 以乐景写哀情, 1 分。分析景 2 分。分析情 2 分。) 2、下阕写出了农村的清新、恬静、闲适。村民悠闲自在,生活的井井有序, 牛栏左右的空地上种满了桑麻,春耕刚完,新蚕刚生,春播未及,不知谁家的年 轻媳妇,穿着白衣青裙,趁着大忙前的闲暇赶着走娘家。(特点概括 1 分,分析 解说 3 分。) 3.春天来了,一场春雨刚过,平原上开满了荠菜花;(2 分)在刚翻耕过 的土地上,一群群鸟在起落着觅食。(2 分)描绘了农村恬静而又充满生机的春 天景象。(1 分) 4.作者描绘了春日美好的景色,乡村生活的古朴宁静,(2 分)词人越写 闲适、古朴,越是让人联想到“多情白发春无奈,晚日青帘酒易赊”所流露出来 的那种烦闷和无奈的情绪。(2 分)反衬自己内心的不平静,这就是壮志难酬、 年龄徒增的惆怅。(2 分) 二:

辛弃疾《鹧鸪天·送人》赏析、练习题及答案

一、诗文 《鹧鸪天·送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二、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中国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追赠少师,谥忠敏。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现存词600多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他词的基本思想内容。著名词作《水调歌头·带湖吾甚爱》、《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满江红·家住江南》、《沁园春·杯汝来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等。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其词

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著有《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公元1207年秋季,辛弃疾逝世,年68岁。 三、赏析 这首词见于四卷本《稼轩词》的甲集,是作者中年时的作品。那时候,作者在仕途上已经历了不少挫折,因此词虽为送人而作,但是所表达的多是世路艰难之感。 上阕头二句:“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上句言送别。《阳关三叠》是唐人上阕送别歌曲,加上“唱彻”、“泪未干”五字,更觉无限伤感。 从作者的性格看,送别绝不会带给他这样的伤感。他平日对仕途、世事的感慨一直,郁积胸中,恰巧,遇上送别之事的触动,便一涌而发,故有此情状。下句忽然宕开说到“功名”之事,便觉来路分明。作者和陆游一样,都重视为国家的恢复事业建立功名的。他的《水龙吟》词说:“算平戎万里,功名本是,真儒事,公知否。”认为建立功名是分内的事;《水调歌头》词说:“功名事,身未老,几时休?诗书万卷,致身须到古伊周。”认为对功名应该执着追求,并且要有远大的目标。这首词中却把功名看成身外“馀事”,乃是不满朝廷对金屈膝求和,自己的报国壮志难酬,而被迫退隐、消极的愤激之辞:“且加餐”,运用《古诗十九首》“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之句,也是愤激之语。“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写送别时翘首遥望之景,景显得生动,用笔也很浑厚,而且天边的流水远送无穷的树色,和设想行人别后的行程有关;雨中阴云埋掉一半青山,和联想正人君子被奸邪小人遮蔽、压制有关。景句关联词中的两种不同的思想感情,不但联系紧密,而且含蓄不露,富有余韵。

唐宋词鉴赏课后习题26,27,28章

二十六 1.辛弃疾,原字坦夫,后改字____ ,中年后别号______,故人称“_____”。幼安稼轩居士辛稼轩 2.辛弃疾与北宋大词人苏轼合称为__ __苏辛 3.辛弃疾词作的主要特点有?ABCD 4.《水龙吟》一词作于乾道四至六年间,辛弃疾在__建康通判__ 任上 5.“把吴钩看了”一句中的“吴钩”,指古代吴地制造的一种宝刀。唐代诗人______ 在其《______》一诗中有名句“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南园 6.“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一句使用了哪位历史人物的典故?C. 张翰 7.登临述怀,是中国古典诗词的常见题材,辛弃疾的《水龙吟》一词沿用旧有题材,并无何突出成就。错误 8.《水龙吟》是稼轩后期词中最负盛名的一篇,艺术上也渐趋成熟境地,豪而不放,壮中见悲,力主沉郁顿挫,别具深婉之致。错误 9.《菩萨蛮》一词是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辛弃疾在赣州任___________ 时所写。当时赣西一带遭受金兵的侵扰,人民的损失极其惨重。江西提点刑狱 10.南宋罗大经在《__________》中提出《菩萨蛮》是由于“南渡之初,虏人追隆佑太后,御舟至造口,不及而还,幼安因此起兴”,这一观点已经被邓广铭先生否定。鹤林玉露 11.《菩萨蛮》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南宋统治集团屈辱求和这一错误政策的不满,抒写了他关心祖国统一的爱国情怀。正确 12.以下哪一项或哪几项是《菩萨蛮》一词的艺术特色?ABCD 13.以下哪一项不是前人对《菩萨蛮》的评价?B 14.《破阵子》是辛弃疾寄给好友_____ 的一首词,二人都是力主抗金复国的志士,慷慨悲歌的词人。陈亮 15.《破阵子》一词的“陡转”发生在__________ 一句。可怜白发生 16.《破阵子》一词正面抒写了辛弃疾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错误 17.辛弃疾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和农村题材的作品。有《________》甲乙丙丁集,《全宋词》存词629首。稼轩长短句 18.稼轩词存在有时过分散文化、议论太多或掉书袋等缺点。正确 二十七 1.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主完颜亮率大军南下,其后方比较空虚,北方被占区的人民,乘机进行起义活动。山东济南的农民耿京领导一支起义军,辛弃疾归附耿京,为其部__ __ __ 。掌书记 2.“却将万字平戎策”中“平戎策”指作者南归后向朝廷提出的《__ __ __ __》、《九议》等在政治上、军事上都很有价值的抗金意见书。美芹十论

关于辛弃疾《鹧鸪天_送人》阅读附答案附翻译赏析

关于辛弃疾《鹧鸪天·送人》阅读附答案附翻译赏析 鹧鸪天送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余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限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注释】 ①唱彻《阳关》: 唱完送别的歌曲。彻, 完。②功名句: 功名是身外过剩的事,仍是多吃饭吧。③无限: 无尽,无边。④般: 种。⑤只应句: 岂只是离别才使人悲伤, 团圆才使人欢颜。只应, 只以为,此指岂只。⑥未是: 还不是。⑦别有: 更有。 【译文】 送别时,唱完了《阳关三叠》曲,眼泪还未拭干,就相劝功名是身外过剩的事,仍是多吃饭吧。翘首眺望,天边的流水在远送无限的树色,雨中阴云埋掉了一半青山。 今古值得遗憾的事上千种,岂只离别一事才是使人悲伤的?江上的大风大浪还不是险恶的,更有那在人生道路上才会越发艰巨。 【文学常识】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济南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其词豪爽雄壮,悲壮剧烈,与苏轼并称“苏辛”。 【阅读训练】 1.辛弃疾主意为恢复中原而树立功名,但此词第二句却说“功名馀事且加餐”,这是为甚么?

2.第三四两句“浮天水送无限树,带雨云埋一半山”除写送别时眺望去路以外,还有甚么含意? 3.为甚么下片第一至第三句用反问否定送别时的离恨? 4.末句“别有人间行路难”感叹______。李白在《行路难》中有意思差不多的句子:____。 【参考答案】 1.作者报国无门,被迫隐退,故有此愤激之语。 2.作者用雨中阴云埋掉一半青山这一风景暗喻当时正人君子被小人压抑这类社会现象。 3.从下片第四句“江头未是风波恶”可以看出作者认为,友人这一去,可能遭受到比离恨更险恶的“风波”,那就是存在于人际关系中的尔虞我诈。 4.世路艰巨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二: “浮天水送无限树,带雨云埋一半山”包含了甚么样的思想感情? 应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答:(1)翘首远望,恋恋不舍的惜别之情;路途艰险,祝愿平安的关心之情;山高水长,前途迷茫的愁闷之情。表现手法:借景抒怀或寓情于景. [解析] 从题目中可知本词的内容是送别本是送别人却说“浮天水送无限树”,把送别写得涵蓄,道出了惜别之情“无限树”暗指路途遥远,关心之情溢于言表“带雨云埋一半山”中“雨云”流露出前途迷茫,内心因而愁闷。 简析:这首词见于四卷本《稼轩词》的甲集,是作者中年时的作品。那时候,作者在仕途上已阅历了很多挫折,因而词虽为送人而作,然而所表达的多是世路艰巨之感。上阕之“浮天水送无限树,带雨云埋一半山”两句写送别时翘首眺望之景,景显得生动,用笔也

说题作业(2013年高考广东卷诗歌鉴赏—鹧鸪天[宋]张炎)

2013年高考广东卷诗歌鉴赏题目 鹧鸪天[宋]张炎 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螟云低。劳劳①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 修禊②近,卖饧③时,故乡惟有梦相随,夜来折得江头柳,不是苏堤④也皱眉。[注]①劳劳:遥远。②修禊:古俗春季于水滨设祭。③卖饧:清明前后卖清明前后卖糖粥。 ④苏堤:作者家乡杭州的名胜,以柳闻名。 (1)作者在词的上片是怎样借景抒情的? 答案: 上片楼上笛声勾起作者思乡之情,迷茫春水、低垂暮云更让作者心情压抑、低沉;燕子正忙着筑巢安家而自己却流落千里,雨打梨花更显作者之孤寂。作者借眼前这些饱含愁绪之哀景,用用典、对偶的手法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心中思念故乡、故友的愁苦之情。 2013年广东卷高考诗歌鉴赏(鹧鸪天·[宋]张炎)说题 一说背景,主要说题的出处和试题涉及的相关知识; 这是广东卷2013年A卷试题中“诗歌鉴赏”第1小题。题目考查学生对词中景物特点的把握,以及对词人情感的把握能力。学生应该对词牌名、词中景物选取与词人情感的关系有所了解。 二说题目,说题干提供的哪些信息和要求,试题的重点难点在什么地方; 题干:“作者在词的上片是怎样借景抒情的?” 从题干中,我们可以找到这些关键词:“上片”、“怎样”、“借景抒情”。可见,题目要求考生从“上片”中找到景物,并从中看出词人蕴含其中的感情。其中“怎样”一词要求学生尽量在“手法”上考虑一下。重难点在于把握词人的情感上。 三说考点, 鉴赏评价D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四说解法, 1、提问方式: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达技巧/艺术手法/手法/修辞。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2、解答分析:表达技巧是诗人用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 表达技巧主要有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方法三大类。 1.抒情方式:分为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 直抒胸臆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如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般是写景诗;托物言志,如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一般是咏物诗;托物寓理,朱熹的《观书有感》“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般是哲理诗。 2.描写手法 (1)对比反衬(分衬托和反衬)衬托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反衬又有以动衬静,如“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以声衬静,如“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以乐景衬哀情,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作用:对比突出强调…… (2)虚实结合虚与实是相对的。虚:想象、回忆、梦境、仙境、非亲眼所见实:眼前景物、现实事件、亲眼所见如李商隐《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7李清照词两首习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7*李清照词两首 一、语基落实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每对都相同的一项是( ) A.薄.暮/薄.雾浓云重.阳/接踵.而至缜.密/玉枕.纱厨 B.晶莹./暗香盈.袖妆奁./帘.卷西风悲戚./凄.凄惨惨 C.还.是/乍暖还.寒相识./博闻强识.堆积./疾.风劲草 D.将.来/最难将.息憔.悴/渔翁樵.夫床笫./次第.花开 思路解析:A项,bó/báo,chóng/zhǒng,zhěn。B项,yíng,lián,qī。C 项,hái/huán,shí/zhì,jī/jí。D项,jiāng,qiáo,zǐ/dì。 答案:B 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薄雾浓云愁永.昼永:漫长。 B.东篱把.酒黄昏后把:举、端起。 C.怎敌.他、晚来风急敌:抵挡。 D.如今有谁堪.摘堪:忍受。 思路解析:D项,“堪”是“能,可以”的意思。 答案:D 3.下面是李清照的一首词,根据词的意境,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浣溪沙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海燕未来人斗草, 。黄昏疏雨湿秋千。 A.病起萧萧两鬓华 B.小院闲窗春已深 C.江梅已过柳生绵 D.归鸿声断残云碧 思路解析:这首词由“寒食天”和词中景物描写可知是写清明前后的风光和作者少妇时期的悠闲情景的,所选意象要符合这个意境与情感。A项,“病起萧萧”不符合这个情景,B、D两项与节气不相符合。也可通过韵脚判断。 答案:C 4.下列对联分别写的是哪几位作家?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兵甲富于胸中,一代功名高宋室;忧乐关乎天下,千秋俎豆重苏台。 ②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③明月皓无边,安排铁板铜琶,我亦唱大江东去;春风睡正美,迢递珠崖儋耳,谁更怜孤鹤南飞。 ④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绿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A.①范仲淹②苏轼③辛弃疾④李清照 B.①范仲淹②辛弃疾③苏轼④李清照 C.①苏轼②辛弃疾③岳飞④李煜 D.①苏轼②柳永③辛弃疾④李煜

福州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检测语文试题D卷

福州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检测语文试题D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6分) 1. (6分)(2019·大庆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自媒体时代信息传播与交往方式的重大变革对“立德树人”所立之“德”产生了深刻的冲击与影响。海量信息的自由开放和“零门槛”,可能引发社会成员价值取向和判断的混乱,并使整个社会价值体系日趋多元化。在这一趋势中,“德”的主导性也随之被消解,这种消解在自媒体时代产生的“圈子文化”中有较多的体现。 ②自媒体时代完成了以传播方式为中心的一系列变革,使人的思维方式与交往方式活跃起来,社会成员开始以自我为中心建立各种“小圈子”“大圈子”。“圈子”的扩大催生了“圈子文件”,社会舆论则在不同“圈子”的信息交互和影响中产生,随着“圈子”量的增加与影响域的扩散而扩大。由于监管审查机制尚不完善,主体权力容易得到极致发挥,社会舆论易通过非理性方式表达。一些视觉冲击力强、视角标新立异的内容往往会对“圈子”内成员甚至其他“圈子”产生影响,进而疏导舆论的走向,甚至衍生出舆论危机。而舆论危机一旦爆发,就会借由自媒体广阔的话语平台与话语媒介,形成一股影响极大的“舆论波”,从而削弱“德”的主导地位。 ③若想恢复“德”的主导性,就要建构自媒体时代“立德树人”的新模式。 ④首先,创建自媒体时代“立德树人”的“联动产品”。“联动产品”是指创建一些区别于其他教育活动与文化产品的彰显“立德树人”根本属性的自媒体产品。这些产品既有共同的教育目标,又能充分发挥联动性作用。这既包括微博“大V”、公众号等意见领袖,也包括网易公开课等能够发挥协同传播效用的教育平台,还包括“那年那兔那些事儿”等兼具观赏性、教育性的文化产品。 ⑤其次,营造自媒体时代“立德树人”的“舆论场”。我们要在舆论爆发前建立舆情预警系统;在舆论爆发初期积极设置议题与议程,引导社会舆论朝向积极、有利的方向发展;在舆论发展中期,做好信息公开,依托国家数字化教育资源中心等平台实现社会范围内的资源共享;在舆论发展中后期,启动舆情监督系统,设置“把关人”。此外,要对各类社会事件或现象的舆论影响力进行科学预判和把握,以便采取相应行动。 ⑥最后,要拓宽自媒体时代“立德树人”的个体“能力域”。培养社会成员在自媒体时代中的辨别能力,既要对多元文化进行辨析,揭露不良文化的虚假性与片面性,也要通过社会事件与现象,宣扬与佐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科学性和生命力。同时,要培养社会成员的媒介素养。这既要求我们在教育活动中设置专门的媒介素养课程,也要求我们加强媒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以推动全体社会成员形成适应自媒体时代发展的媒介素养。

苏轼《鹧鸪天 林断山明竹隐墙》阅读训练附答案

苏轼《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阅读训练附答案【原文】:鹧鸪天苏轼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阅读训练】一、 1.联系全词,“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这两句描写了一幅怎样的景象?(5分) 2.简析“又”字在全词中的含义和作用。(6分) 3.上片描写景物运用了哪些技巧?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4.有人说,这首词的最后两句是画龙点睛之笔,说说从中可以读出词人怎样的感慨(6分) 5、请简要分析“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一句在景物描写方面的特点。(3分) 6、有人认为这首词体现了作者被贬黄州之后苦闷、抑郁的心情,也有人认为本词展现了作者贬居黄州后自得其乐的隐逸生活。你认同哪种观点?结合词的下片,说说你的理由。(4分) 7、请简要分析上阕三四两句的景物描写在写法上的特点。(2分) 8、“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二、【阅读训练】: 1、词的上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景的?请对此进行分析。(6分) 2、最后两句“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画龙点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感慨?(5分)3、这首词上片写的是(季节)雨后院落周围的景色。 4、有人认为这首词体现了作者被贬黄州之后苦闷、抑郁的心境,也有人认为本词表现了作者贬居黄州后自得其乐的隐逸生活。请结合下片中刻画的人物形象及表现手法谈谈你的看法。【参考答案】一、 1.答案:这两句描绘了一幅夏末秋初雨后村舍周围烦乱衰落的景象。远处树林高山,近处竹丛院墙,脚下小池衰草,耳畔蝉声四起。这两句由远到近,由视觉到听觉,极有层次地描绘出词人所处的环境,流露出词人谪居黄州时落寞烦乱的心绪。 2.答案:“又”字表现了词人得过且过、日复一日地消磨岁月的无可奈何的心绪。“又”用于“浮生一日”前,加深了词人的感慨,深化了词的主题。“又”“一日凉”表现出词人的落寞失意,与前句“殷勤昨夜三更雨”形成对比,造成反差,“又”更加突出了词人失意无聊的心情。 3.答:①远近结合②动静结合③听觉、视觉和嗅觉相结合(一点2分,必须结合诗句分析) 4.答:因“乌台诗案”,苏轼被贬黄州,政治打击和仕途挫折使他的心情时感悲凉。最后两句表面看,写感谢天公的深情厚意,使自己度过了凉爽的一天。实际上却传达出诗人被贬黄州后无所事事、消磨时光的无奈和失落,含有辛酸的自嘲之意。(大意对即可) 5.答:(1)视觉、嗅觉相结合。从视觉写色:“白鸟”翻飞与“红蕖”照水;从嗅觉写味:“细细香”香气绵长。(2)远近结合。“翻空白鸟”是远景,“照水红蕖”是近景。(3)动静结合。白鸟在空中翻飞,属于动静。红蕖散发幽香,属于静景。(4)俯仰结合。白鸟在空中翻飞,这是仰视角度;水中红蕖,这是俯视角度。(5)色彩搭配。白色的鸟与红色的荷花,红白相间,引人入胜。(6)运用叠词。“时时”写出了白鸟之多,翻飞之迅疾。“细细”运用通感,将香味视觉化,写出红蕖香气之细腻。(每点1分,答出三点即可得满分。单写“通感”并加以分析,也可得1分。) 6.答案示例:苦闷、抑郁的心境。(1分)下片写太阳在即将落山的时候,词人拄着藜杖在村边小道上徐徐漫步。昨天夜里三更时分下了一场好雨,使得又词人度过了一天凉爽的日子。(2分)“浮生”、“凉”、“又”等词表现词人得过且过、日复一日地消磨岁月的消极情绪。(1分)或答闲适、自得其乐。(1分)下片写作者太阳西下时手拄藜杖缓步游赏,表现他自得其乐的隐逸生活。昨夜三更时分的一场好雨,让作者倍感爽快。(2分)“殷勤”等词抒发了作者乘兴游赏的自得其乐、盎然喜情。(态度明确,1分。简要表述下片词句意思,2分。结合下片分析作者感情,1分。) 7.答:从视觉和嗅觉写景,(1分)将空中与地上两组景象描绘得有色有香,有动有静。 8.答:拟人;(1分)“三更雨”“殷勤”,使雨具有了人的情意。殷勤的夜雨解脱了人世的烦热,表现了诗人在大自然的抚慰中的平静和旷达,(1分)也暗示了诗人贬官黄州时内心的不平和无奈。(1分)二、 1.从听觉写声:“乱蝉”描写雨后蝉的鸣叫;从视觉写色:“白鸟”翻飞与“红蕖”照水;从嗅觉写味:“细细香”香气绵长。 2. 从表面上看,作者感谢天公的深情厚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