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案必修三:2.3.2 方差与标准差(1)最新修正版

高中数学教案必修三:2.3.2 方差与标准差(1)最新修正版
高中数学教案必修三:2.3.2 方差与标准差(1)最新修正版

教学目标:

1.正确理解样本数据方差、标准差的意义和作用,

2.学会计算数据的方差、标准差;

3.会用样本的基本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基本数字特征.

教学方法:

引导发现、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有甲、乙两种钢筋,现从中各抽取一个标本(如表)检查它们的抗拉强度(单位:kg/mm2),通过计算发现,两个样本的平均数均为125.

提出问题:哪种钢筋的质量较好?

二、学生活动

由图可以看出,乙样本的最小值100低于甲样本的最小值100,最大值145高于甲样本的最大值135,这说明乙种钢筋没有甲种钢筋的抗拉强度稳定.

我们把一组数据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称为极差(range ).由图可以看出,乙的极差较大,数据点较分散;甲的极差小,数据点较集中,这说明甲比乙稳定.运用极差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操作简单方便,但如果两组数据的集中程度差异不大时,就不容易得出结论.

考察样本数据的分散程度的大小,最常用的统计量是方差和标准差. 三、建构数学 1.方差:

2.标准差:21

)(1-=-=∑x x n s n

i i 标准差也可以刻画数据的稳定程度. 3.方差和标准差的意义:

描述一个样本和总体的波动大小的特征数,标准差大说明波动大. 四、数学运用

例1 甲、乙两种水稻试验品种连续5年的平均单位面积产量如下(单位:t/hm 2),试根据这组数据估计哪一种水稻品种的产量比较稳定.

解:甲品种的样本平均数为10,样本方差为 ÷5=0.02.

乙品种的样本平均数也为10,样本方差为 ÷5=0.24

因为0.24>0.02,所以,由这组数据可以认为甲种水稻的产量比较稳定. 例2 为了保护学生的视力,教室内的日光灯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必须更换.已知某校使用的100只日光灯在必须换掉前的使用天数如下,试估计这种日光灯的

平均使用寿命和标准差.

分析用每一区间内的组中值作为相应日光灯的使用寿命,再求平均寿命.解:各组中值分别为165,195,225,285,315,345,375,由此算得平均数约为165×1%+195×11%+225×18%+255×20%+285×25%+315×16%+345×7%+375×2%=267.9≈268(天)

这些组中值的方差为

1/100×=2128.60(天2).

故所求的标准差约46

2128 (天)

6.

答:估计这种日光灯的平均使用寿命约为268天,标准差约为46天.

巩固深化,反馈矫正:

(1)课本第71页练习第2,4,5题;

(2)在一次歌手大奖赛上,七位评委为歌手打出的分数如下:9.4,8.4,9.4,9.9,9.6,9.4,9.7,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所剩数据的平均值和方差分别为;

五、归纳整理,整体认识

1.用样本的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分两类:

(1)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

(2)用样本方差、标准差估计总体方差、标准差.样本容量越大,估计就越精确.

2.方差、标准差描述一组数据围绕平均数波动的大小,反映了一组数据变化的幅度.

方差,标准差说课稿-word

方差,标准差说课稿 (一)教材简析: 《方差和标准差》这个课题选自苏教版必修3的第三章第三节,描述了变量分布的数量特征,方差和标准差是描述离散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学会如何运用方差和标准差去描述变量分布的离散程度,还可以打开学生思路,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有重要作用。(二)教学目标: 在分析学生及教材的基础上,我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方差和标准差的概念,熟练掌握方差和标准差的计算方法及其运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爱动脑、勤思考、善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让学生充分体会严密的逻辑推理带给他们的学习上的快乐和成功的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根据《统计基础知识教学大纲》的要求,围绕教学目标,我制定了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方差、标准差的概念、计算及其运用,这既是本节的重点,又是本章的重点。 2.教学难点:

(1)方差和标准差的计算及运用。我们的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对概念都能记的很熟,但是不知如何用,本次课通过公式推导、练习来解决这个问题。 (2)方差为什么是各变量值相对于平均数的离差平方的平均数,这既是教学难点,又是教学的关键,只要把这一关键问题解决好,学生就会更好的理解方差和标准差的概念。(四)教材处理: 将讲解的重点放在方差的概念和计算步骤上,因为只要学生将方差理解好了,标准差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二、说教法 教法是教学中直接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围绕这一主题,根据本学科本节内容以及教学对象的特点,我选择了以下教学方法。 1.启发教学法: 由于教学内容比较抽象,以其自身的内容很难吸引学生,所以,我根据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在教学中采用启发式教学,随着教学进程的需要不断提出新问题,不断设置课程中的悬念,环环相扣,让学生带着问题融入课堂,以严密的逻辑推理紧紧吸引学生,这样可以成功的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然后引导学生一步步找到答案,解决问题,这既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又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总

版高中数学统计方差与标准差学案

2.3.2 方差与标准差 1.理解样本数据方差与标准差的意义和作用,会计算数据的方差、标准差.(重点、难点) 2.掌握通过合理抽样对总体的稳定性水平作出科学估计的思想.(难点 ) [基础·初探] 教材整理方差与标准差 阅读教材P69~P70“例4”上边的内容,并完成下列问题. 1.极差的概念 我们把一组数据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称为极差. 2.方差与标准差的概念 (1)设一组样本数据x1,x2,…,x n,其平均数为x - ,则称s2= 1 n ∑ i=1 n (x i-x - )2为这个样本的方差. (2)方差的算术平方根s= 1 n ∑ i=1 n ?x i-x - ?2为样本的标准差. 填空: (1)已知样本方差为s2= 1 10 ∑ i=1 n (x i-5)2,则样本的平均数x - =________;x1+x2+…+x10=________. 【导学号:】 【解析】由题意得x=5,n=10, ∴x= x1+x2+x3+…+x10 10 =5,∴x1+x2+x3+…+x10=50. 【答案】 5 50 (2)数据10,6,8,5,6的方差s2=________.

【解析】 5个数的平均数x =10+6+8+5+6 5 =7, 所以s 2=15×[(10-7)2+(6-7)2+(8-7)2+(5-7)2+(6-7)2 ]=. 【答案】 [小组合作型] 方差与标准差的计算 (1)某学校一名篮球运动员在五场比赛中所得分数的茎叶图如图2-3-7, 则该运 动员在这五场比赛中得分的方差为________. 图2-3-7 (2)设样本数据x 1,x 2,…,x 10的均值和方差分别为1和4,若y i =x i +a (a 为非零常数, i =1,2,…,10),则y 1,y 2,…,y 10的均值和标准差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 【精彩点拨】 根据方差和均值的定义进行计算. 【自主解答】 (1)依题意知,运动员在5次比赛中的分数依次为8,9,10,13,15,其平均数为8+9+10+13+15 5 =11. 故方差为s 2=15[(8-11)2+(9-11)2+(10-11)2+(13-11)2+(15-11)2 ]=15(9+4+1 +4+16)=. (2)样本数据x 1,x 2,…,x 10的均值x =1 10(x 1+x 2+…+x 10)=1, 方差s ′2=110[(x 1-1)2+(x 2-1)2+…+(x 10-1)2 ]=4, 新数据x 1+a ,x 2+a ,…,x 10+a 的均值 x =110(x 1+a +x 2+a +…+x 10+a )=110 (x 1+x 2+…+x 10)+a =1+a . 新数据x 1+a ,x 2+a ,…,x 10+a 的方差 s 2=110 [(x 1+a -1-a )2+(x 2+a -1-a )2+…+(x 10+a -1-a )2]

方差与标准差测试题及答案

1.数据8,10,9,11,12的方差是 ( ) A .2 C. 10 D .50 2.如果一组数据1x , 2x ,… n x 的方差是2,那么另一组数据13x , 23x ,… 3n x 的方差是 ( )A. 2 B. 18 C. 12 D. 6 3.(2003?四川)某中学人数相等的甲、乙两班学生参加了同一次数学测验,班平均分和方差分别为甲=82分,乙=82分,S 甲2=245,S 乙2 =190,那么成绩较为整齐的是( ) A .甲班 B .乙班 C .两班一样整齐 D .无法确定 4.若一组数据a 1,a 2,…,a n 的方差是5,则一组新数据2a 1,2a 2,…,2a n 的方差是( ) A .5 B .10 C .20 D .50 5.小明与小华本学期都参加了5次数学考试(总分均为100分),数学老师想判断这两位同学的数学成绩谁更稳定,在作统计分析时,老师需比较这两人5次数学成绩的( ). A.平均数; B.方差; C.众数; D.中位数. 二、填空题 1.(2006?浙江)甲、乙两台机器分别罐装每瓶质量为500克的矿泉水.从甲、乙罐装的矿 泉水中分别随机抽取了30瓶,测算得它们实际质量的方差是:S 甲2=4.8,S 乙2=3.6.那么 _________ 罐装的矿泉水质量比较稳定. 2.(2002?宁夏)已知一个样本1,4,2,5,3,那么这个样本的标准差是 _________ . 3.已知一个样本1,2,3,x ,5,它的平均数是3,则这个样本的极差是 _________ ;方差是 ________ . 4.(2007?贵阳)如图所示是甲、乙两地某十天的日平均气温统计图,则甲、乙两地这10 天的日平均气温的方差大小关系为:S 甲2 _________ S 乙2(用>,=,<填空). 5. 如果一组数据 1x , 2x ,… n x 的平均数是x ,方差为2S ,那么 (1)新数据 1ax , 2ax ,… n ax 的平均数是 ,方差为 ; (2)新数据 1x b +, 2x b +,… n x b +的平均数是 ,方差为 ; (3)新数据 1ax b +, 2ax b +,… n ax b +的平均数是 ,方差为 .

沪教版高中数学高三下册第十八章 18.3 统计估计-方差与标准差 教案

方差与标准差 班级姓名学号 学习目标:1.经历方差与标准差概念的引进和形成过程,知道方差和标准差是表示一组数据波动程度的量; 2.会计算一组数据的方差和标准差; 3.能根据一组数据的方差或标准差来解释数据的波动性,并用于解决简单 的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通过对一组数据的波动性的分析,引进方差和标准差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初步进行实际应用 学习难点:方差和标准差的计算. 学习范围: 学习过程 一、引入: 1.下列各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分别为A组:_______;B组:_______. A组: 0, 10, 5, 5, 5, 5, 5, 5, 5, 5; B组: 4, 6, 5, 5, 5, 5, 5, 5, 1, 9. 2.某食品厂有甲乙两条流水线生产某种100克的袋装食品,在试生产时,从这两条流水线分别随机各抽取5袋食品,称出各袋食品的重量(克)分别是: 甲:100,101,99,101,99; 乙:102,98,101,98,101.由上述提供的信息,你认为哪一条流水线生产的5袋食品的重量比较稳定(即波动较小)? 甲:100,101,99,101,99; 乙:102,98,101,98,101. 甲、乙两条流水线生产的5袋食品重量的平均数分别为:_______________ 由此能不能说这两条流水线生产的5袋食品重量的波动大小一样? 为了直观地看出甲乙两条流水线生产的5袋食品重量的波动大小,用下图表示出来. 从图中可以看出,两组数据都在100附近,但甲的数据波动程度较小,乙的数据波动程度较大.学习要点

二、新知新觉: 如果一组数据:x1,x2,…,xn,它们的平均数为x,那么这n个数与平均数x的差的平方的平均数叫做这n个数的方差,记作S2.即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差的非负平方根叫做标准差,记作S.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差与标准差反映了一组数据波动的大小,即一组数据偏离平均数的程度.一组数据越接近于它们的平均数,方差与标准差就越小,这时平均数就越具有代表性.只有当一组数据中所有的数都相等时,方差与标准差才可能为零. 方差(标准差)越大,说明数据的波动越大,越不稳定. 分别计算上述问题的方差和标准差, 三、合作探究: 例题1. 某区要从甲乙两名射击运动员中挑选一人参加全市比赛.在选拔赛中,每人进行了5次射击,甲的成绩(环)为: 9.7,10,9.6,9.8,9.9;乙的平均成绩为9.8环,方差为0.032. (1) 甲的射击成绩的平均数和方差分别是多少? (2) 据估计,如果成绩达到9.8环就可能夺得金牌,为了夺得金牌,应选谁参加比赛? 例题2. 100克的鱼和家禽中,可食用部分蛋白质的含量如图所示. (1) 100克的鱼和家禽中,可食用部分的蛋白质含量的平均数各是多少克? (2) 100克鱼和家禽的蛋白质的平均含量中,哪一个更具有代表性?请说说判断的理由.

方差与标准差

.方差与标准差

————————————————————————————————作者:————————————————————————————————日期:

§2、1 方差与标准差审核人:戴蔚 【目标导航】 1.经历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探索过程,感受表示数据离散程度的必要性. 2.掌握方差和标准差的概念,卉计算方差和标准差,理解它们的统计意义. 3.经历探索极差、方差的应用过程,体会数据波动中的极差、方差的求法时以及区别,积累统计经验. 【要点梳理】 1.我们知道极差只能反映一组数据中两个之间的大小情况,而对其他数据的波动情况不敏感. 2.描述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可以采取许多方法,在统计中常采用先求这组数据的,再求这组数据与的差的的平均数,用这个平均数来衡量这组数据的波动性大小 3.设在一组数据X1,X2,X3,X4,……X N中,各数据与它们的平均数的差的平方分别是(X1- )2,(X2- )2,(X3- )2,……,(X n- )2,,那么我们求它们的平均数,即用S2= . 4.一组数据方差的算术平方根叫做这组数据的。 5.方差是描述一组数据的特征数,可通过比较其大小判断波动的大小,方差说明数据越稳定,6.为什么要这样定义方差? 7.为什么要除以数据的个数n? 8.标准差与方差的区别和联系? 【问题探究】 知识点1.探究计算数据方差和标准差的必要性 例1.质检部门从A、B两厂生产的乒乓球中各抽取了10只,对这些乒乓球的直径进行了检测,结果如下(单位:mm)A厂:40.0 ,39.9 ,40.0 ,40.1 ,40.2 ,39.8 ,40.0 ,39.9 ,40.0 ,40.1 B厂:39.8 ,40.2 ,39.8 ,40.2 ,39.9 ,40.1 ,39.8 ,40.2 ,39.8 ,40.2 思考探索:1、请你算一算它们的平均数和极差? 2、根据它们的平均数和极差,你能断定这两个厂生产的乒乓球直径同样标准吗? 3、观察根据上面数据绘制成的下图,你能发现哪组数据较稳定吗? 直径/mm 直径/mm

数学:方差与标准差教案苏教版必修

§2.3 第7课时 方差与标准差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是学生理解样本数据的方差、标准差的意义和作用; (2)学会计算数据的方差、标准差; (3)使学生掌握通过合理抽样对总体的稳定性水平作出科学估计的思想. 教学重点 用样本数据的方差和标准差估计总体的方差与标准差. 教学难点 理解样本数据的方差、标准差的意义和作用,形成对数据处理过程进行初步评价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1.情境: 有甲、乙两种钢筋,现从中各抽取一个标本(如表)检查它们的抗拉强度(单位:kg/mm 2),甲 110 120 130 125 120 125 135 125 135 125 乙 115 100 125 130 115 125 125 145 125 145 哪种钢筋的质量较好? 二、学生活动 由图可以看出,乙样本的最小值100低于甲样本的最小值100,最大值145高于甲样本的最大值135,这说明乙种钢筋没有甲种钢筋的抗拉强度稳定. 我们把一组数据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称为极差(range )。由图可以看出,乙的极差较大,数据点较分散;甲的极差小,数据点较集中,这说明甲比乙稳定。运用极差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操作简单方便,但如果两组数据的集中程度差异不大时,就不容易得出结论。 考察样本数据的分散程度的大小,最常用的统计量是方差和标准差。 三、建构数学 1.方差: 一般地,设一组样本数据1x ,2x ,…,n x ,其平均数为- x ,则称-  21 2 )(1x x n s n i i -=∑=为这个

样本的方差. 因为方差与原始数据的单位不同,且平方后可能夸大了离差的程度,我们将方差的算术平方根称为这组数据的标准差. 2.标准差:21 )(1-=-=∑x x n s n i i 标准差也可以刻画数据的稳定程度. 3.方差和标准差的意义: 描述一个样本和总体的波动大小的特征数,标准差大说明波动大. 四、数学运用 1.例题: 例1.甲、乙两种水稻试验品种连续5年的平均单位面积产量如下(单位:t/hm 2),试根据这组数 解:甲品种的样本平均数为10,样本方差为 [(9.8—10)2 +(9.9—10)2+(10.1—10)2+(10—10)2+(10.2—10)2]÷5=0.02. 乙品种的样本平均数也为10,样本方差为 [(9.4—10)2+(10.3—10)2+(10.8—10)2+(9.7—10)2+(9.8—10)2]÷5=0.24 因为0.24>0.02,所以,由这组数据可以认为甲种水稻的产量比较稳定。 例2.为了保护学生的视力,教室内的日光灯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必须更换。已知某校使用的100只 分析:用每一区间内的组中值作为相应日光灯的使用寿命,再求平均寿命。 解:各组中值分别为165,195,225,285,315,345,375,由此算得平均数约 为165×1%+195×11%+225×18%+255×20%+285×25%+315×16%+345×7%+375×2%=267.9≈268(天) 这些组中值的方差为 1/100×[1×(165—268)2+11×(195—268)2+18×(225—268)2+20×(255—268)2+25×(285—268)2+16×(315—268)2+7×(345—268)2+

高中数学教案必修三:2.3.2 方差与标准差(1)最新修正版

教学目标: 1.正确理解样本数据方差、标准差的意义和作用, 2.学会计算数据的方差、标准差; 3.会用样本的基本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基本数字特征. 教学方法: 引导发现、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有甲、乙两种钢筋,现从中各抽取一个标本(如表)检查它们的抗拉强度(单位:kg/mm2),通过计算发现,两个样本的平均数均为125. 提出问题:哪种钢筋的质量较好? 二、学生活动 由图可以看出,乙样本的最小值100低于甲样本的最小值100,最大值145高于甲样本的最大值135,这说明乙种钢筋没有甲种钢筋的抗拉强度稳定.

我们把一组数据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称为极差(range ).由图可以看出,乙的极差较大,数据点较分散;甲的极差小,数据点较集中,这说明甲比乙稳定.运用极差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操作简单方便,但如果两组数据的集中程度差异不大时,就不容易得出结论. 考察样本数据的分散程度的大小,最常用的统计量是方差和标准差. 三、建构数学 1.方差: 2.标准差:21 )(1-=-=∑x x n s n i i 标准差也可以刻画数据的稳定程度. 3.方差和标准差的意义: 描述一个样本和总体的波动大小的特征数,标准差大说明波动大. 四、数学运用 例1 甲、乙两种水稻试验品种连续5年的平均单位面积产量如下(单位:t/hm 2),试根据这组数据估计哪一种水稻品种的产量比较稳定. 解:甲品种的样本平均数为10,样本方差为 ÷5=0.02. 乙品种的样本平均数也为10,样本方差为 ÷5=0.24 因为0.24>0.02,所以,由这组数据可以认为甲种水稻的产量比较稳定. 例2 为了保护学生的视力,教室内的日光灯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必须更换.已知某校使用的100只日光灯在必须换掉前的使用天数如下,试估计这种日光灯的

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八年级数学上册《4.4方差和标准差》教案 浙教版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1、了解方差、标准差的概念. 2、会求一组数据的方差、标准差,并会用他们表示数据的离散程度. 3、能用样本的方差来估计总体的方差. 二、过程与方法 会用方差、标准差表示数据的离散程度,通过实际情景,提出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主动思考与探究,体会到方差表示数据波动情况的合理性,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的密切联系和巨大作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本节教学的重点是方差的概念和计算。. 难点:方差如何表示数据的离散程度,学生不容易理解,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 甲命中环数7 8 8 8 9 乙命中环数10 6 10 6 8 ①请分别算出甲、乙两名射击手的平均成绩; ②请根据这两名射击手的成绩在图中画出折线图; 二、合作交流,感知问题 请根据统计图,思考问题: ①、甲、乙两名射击手他们每次射击成绩与他们的平均成绩比较,哪一个偏离程度较低? ②、射击成绩偏离平均数的程度与数据的离散程度与折线的波动情况有怎样的联系? ③、用怎样的特征数来表示数据的偏离程度?可否用各个数据与平均的差的累计数来表示数据的偏离程度? ④、是否可用各个数据与平均数的差的平方和来表示数据的偏离程度? ⑤、数据的偏离程度还与什么有关?要比较两组样本容量不相同的数据的偏离平均数的程度,

应如何比较? 三、概括总结,得出概念 1、 根据以上问题情景,在学生讨论,教师补充的基础上得出方差的概念、计算方法、及用方差来判断数据的稳定性。 2、 方差的单位和数据的单位不统一,引出标准差的概念 (注意:在比较两组数据特征时,应取相同的样本容量,计算过程可借助计数器) 3、 现要挑选一名射击手参加比赛,你认为挑选哪一位比较适宜?为什么? (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要根据比赛的具体情况来分析,作出结论) 四、应用概念,巩固新知 1、 已知某样本的方差是4,则这个样本的标准差是 。 2、 已知一个样本1,3,2,X ,5,其平均数是3,则这个样本的标准差是 。 3、 甲、乙两名战士在射击训练中,打靶的次数相同,且中环的平均数X 甲=X 乙,如果甲的射击成绩比较稳定,那么方差的大小关系是S 2甲 S 2 乙 4、 已知一个样本的方差是S=5 1[(X 1—4)2+(X 2—4)2+…+(X 5—4)2],则这个样本的平均数是 ,样本的容量是 。 5、八年级(5)班要从黎明和张军两位侯选人中选出一人去参加学科竞赛,他们在平时的5次测试中成绩如下(单位:分) 黎明: 652 653 654 652 654 张军: 667 662 653 640 643 如果你是班主任,在收集了上述数据后,你将利用哪些统计的知识来决定这一个名额?(解题步骤:先求平均数,再求方差,然后判断得出结论) 五、巩固练习,反馈信息 1、课本“课内练习”第1题和第2题。 2、课本“作业题”第3题。 3、甲、乙两人在相同条件下各射靶 ( 1 ) 10 次,每次射靶的成绩情况如图所示. ( 1 )请填写下表:

江苏省宿迁市高中数学第二章统计第8课时方差与标准差导学案无答案苏教版必修3

第8课时 方差与标准差 【学习目标】 1.通过实例是学生理解样本数据的方差、标准差的意义和作用; 2.学会计算数据的方差、标准差; 3.使学生掌握通过合理抽样对总体的稳定性水平作出科学估计的思想. 【问题情境】 有甲、乙两种钢筋,现从中各抽取一个标本(如表)检查它们的抗拉强度(单位: 2/mm kg ),通过 计算发现,两个样本的平均数均为125. 甲 110 120 130 125 120 125 135 125 135 125 乙 115 100 125 130 115 125 125 145 125 145 哪种钢筋的质量较好? 【合作探究】 将甲、乙两个样本数据分别标在数轴上,如下图所示. 由图可以看出,乙样本的最小值 ,低于甲样本的最小值 ,最大值 高于甲样本的最大值 ,这说明乙种钢筋没有甲种钢筋的抗拉强度稳定. 我们把一组数据的 称为极差(range ).由图可以看出,乙的极差较大,数据点较分散;甲的极差小,数据点较集中,这说明甲比乙稳定.运用极差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操作简单方便,但如果两组数据的集中程度差异不大时,就不容易得出结论.那又该如何刻画抗拉强度的稳定性呢? 【知识建构】 1.设一组样本数据12,,,n x x x L ,其平均数为x ,

则方差2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标准差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方差和标准差的意义:描述样本和总体的波动大小的特征数,标准差大说明波动大. 【展示点拨】 例1.甲、乙两种水稻试验品种连续5年的平均单位面积产量(单位:2 /hm t )如下,试根据这组数据估计哪一种水稻品种的产量比较稳定. 例2.为了保护学生的视力,教室内的日光灯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必须更换.已知某校使用的100只日光灯在必须换掉前的使用天数如下,试估计这种日光灯的平均使用寿命和标准差. 例3.⑴若样本x 1,x 2,……,x n 的平均数为10,方差为2,则样本x 1+2,x 2+2,……,

《方差和标准差》教案

《方差和标准差》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方差、标准差的概念 2、能力目标:会求一组数据的方差、标准差,并会用他们表示数据的离散程度. 能用样本的方差来估计总体的方差. 3、情感目标:通过实际情景,提出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记忆方差和标准差公式,能灵活地运用方差和标准差公式解题. 教学难点 灵活地运用方差和标准差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甲、乙两名射击手的测试成绩统计如下表: 1 2.请根据这两名射击手的成绩在图中画出折线图; 3.现要挑选一名射击手参加比赛,若你是教练,你认为挑选哪一位比较适宜?为什么?(各小组讨论) 二、合作交流,感知问题 请根据统计图,思考问题: ①、甲、乙两名射击手他们每次射击成绩与他们的平均成绩比较,哪一个偏离程度较低?(甲射击成绩与平均成绩的偏差的和:(7-8)+(8-8)+(8-8)+(8-8)+(9-8)=0;乙射击成绩与平均成绩的偏差的和:(10-8)+(6-8)+(1 0-8)+(6-8)+(8-8)=0) ②、射击成绩偏离平均数的程度与数据的离散程度与折线的波动情况有怎样的联系?(甲射击成绩与平均成绩的偏差的平方和:(7-8)×2+(8-8)×2+(8

-8)×2+(8-8)×2+(9-8)×2=2;乙射击成绩与平均成绩的偏差的平方和:(10-8)×2+(6-8)×2+(10-8)×2+(6-8)×2+(8-8)×2=16) 上述各偏差的平方和的大小还与什么有关?——与射击次数有关! ③、用怎样的特征数来表示数据的偏离程度?可否用各个数据与平均的差的累计数来表示数据的偏离程度? ④、是否可用各个数据与平均数的差的平方和来表示数据的偏离程度? ⑤、数据的偏离程度还与什么有关?要比较两组样本容量不相同的数据的偏离平均数的程度,应如何比较? 三、概括总结,得出概念 根据以上问题情景,在学生讨论,教师补充的基础上得出方差的概念、计算方法、及用方差来判断数据的稳定性. 用各偏差平方的平均数来衡量数据的稳定性 设一组数据x 1、x 2、…、x n 中,各数据与它们的平均数的差的平方分别是(x 1-x )2、(x 2-x )2、… (x n -x )2,那么我们称它们的平均数,即 S 2=n 1[(x 1-x )2+(x 2-x )2+(x 3-x )2+…+(x n -x )2]为这组数据的方差. 方差用来衡量一批数据的波动大小(即这批数据偏离平均数的大小) 方差的单位和数据的单位不统一,引出标准差的概念. (注意:在比较两组数据特征时,应取相同的样本容量,计算过程可借助计数器.) 现可以请学生回答以上③的问题(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要根据比赛的具体情况来分析,作出结论) 四、应用概念,巩固新知 1、例:为了考察甲、乙两种小麦的长势,分别从中抽出10 株苗,测得苗高如下(单位:cm ): 甲: 12 13 14 15 10 16 13 11 15 11 乙: 11 16 17 14 13 19 6 8 10 16 问哪种小麦长得比较整齐? 思考:求数据方差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1)求数据的平均数;

(八年级数学教案)方差和标准差教案

方差和标准差教案 八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含重点、难点)及 设置依据1、知识目标:了解方差、标准差的概念. 2、能力目标:会求一组数据的方差、标准差,并会用他们表示数据的离散程度. 能用样本的方差来估计总体的方差。 3、情感目标:通过实际情景,提出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本节教学的重点是方差的概念和计算。. 教学难点:方差如何表示数据的离散程度,学生不容易理解,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内容与环节预设个人二度备课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甲、乙两名射击手的测试成绩统计如下表: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 甲命中环数7 8 8 8 9 乙命中环数10 6 10 6 8 ①请分别算出甲、乙两名射击手的平均成绩; ②请根据这两名射击手的成绩在图中画出折线图; ③ 现要挑选一名射击手参加比赛,若你是教练,你认为挑选哪一位比较适宜?为什么?(各小组讨论) 二、合作交流,感知问题 请根据统计图,思考问题: ①、甲、乙两名射击手他们每次射击成绩与他们的平均成绩比较,哪一个偏离程度较低?(甲射击成绩与平均成绩的偏差的和:(7-8)+(8-8)+(8-8)+(8-8)+(9-8) =0;乙射击成绩与平均成绩的偏差的和:(10-8)+(6-8)+(10-8)+(6-8)+(8-8) =0) ②、射击成绩偏离平均数的程度与数据的离散程度与折线的波动情况有怎样的联系?(甲射击成绩与平均成绩的偏差的平方和:(7-8)2+(8-8) 2+(8-8) 2+(8-8) 2+(9-8) 2=2;乙射击成绩与平均成绩的偏差的平方和:(10-8) 2+(6-8) 2+(10-8) 2+(6-8) 2+(8-8) 2 =16)

《方差与标准差》教案

2.2 方差与标准差(教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方差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2. 理解方差概念的产生和形成的过程。 3. 会用方差计算公式来比较两组数据的波动大小。 4. 经历探索极差、方差的应用过程,体会数据波动中的极差、方差的求法时以及区别,积累统计经验。 学习重、难点 重点:方差产生的必要性和应用方差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掌握其求法, 难点:理解方差公式,应用方差对数据波动情况的比较、判断。 学习过程 一、情景创设: 乒乓球的标准直径为40mm ,质检部门从A 、B 两厂生产的乒乓球中各抽取了10只,对这些乒乓球的直径了进行检测。结果如下(单位:mm ): A 厂:40.0,39.9,40.0,40.1,40.2,39.8,40.0,39.9,40.0,40.1; B 厂:39.8,40.2,39.8,40.2,39.9,40.1,39.8,40.2,39.8,40.2. 你认为哪厂生产的乒乓球的直径与标准的误差更小呢? (1) 请你算一算它们的平均数和极差。 (2) 是否由此就断定两厂生产的乒乓球直径同样标准? 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索这个问题。 探索活动 通过计算发现极差只能反映一组数据中两个极值之间的大小情况,而对其他数据的波动情况不敏感。让我们一起来做下列的数学活动 算一算 把所有差相加,把所有差取绝对值相加,把这些差的平方相加。 想一想 你认为哪种方法更能明显反映数据的波动情况? 二、新知讲授: 讲授新知: (一)方差 定义:设有n 个数据n x x x ,,, 21,各数据与它们的平均数的差的平方分别是 2221)()(x x x x --,,…,, , 2)(x x n -我们用它们的平均数,即用 ])()()[(1222212x x x x x x n x n -++-+-= 来衡量这组数据的波动大小,并把它叫做这组数据的方差(variance ),记作2s 。 意义:用来衡量一批数据的波动大小 在样本容量相同的情况下,方差越大,说明数据的波动越大, 越不稳定 归纳:(1)研究离散程度可用2S (2)方差应用更广泛衡量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 (3)方差主要应用在平均数相等或接近时

标准差教案样本

2.2.2用样本的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2)标准差 教学目标 1、了解方差、标准差的概念. 2、会求一组数据的方差、标准差,并会用她们表示数据的离散程度 3、能用样本的方差来估计总体的方差 4、经过实际情景,提出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本节教学的重点是方差的概念和计算, 教学难点:本节教学的难点是方差的几何意义。 情感目标 会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和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认识统计的作用,能够辨证地理解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教学方法 类比探究 教学过程 A、复习回顾 1、样本的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常见来表示样本数据的”中心值”。其中众数 和中位数容易计算,不受少数几个极端值的影响,但只能表示样本数据中的少量信息;平均数代表了数据更多的信息,但受样本中每个数据的影响,越极端的数据对平均数的影响也越大。当样本数据质量比较差时,使用众数、中位数或平均数描述数据的中心位置,可能与实际情况产生较大的误差,难以反映样本数据的实际状况,因此,我们需要一个数字特征用于刻画样本数据的离散程度。 2、何谓一组数据的极差?极差反映了这组数据哪方面的特征? 一组数据中的最大值减去最小值所得的差叫做这组数据的极差,极差反映的是这组数据的变化范围或变化幅度,也称离散程度,但极差只能反映一组数据中

两个极值之间的大小情况 , 而对其它非极值数据的波动情况不敏感。 如何做选择 ? 析: 易得甲众数 =乙众数=7, 甲中位数 =乙中位数 =7, 计算可得两平均数亦等为 7。两人射击的众数、 中位数、 平均数都是一样的 , 置疑 : 两人的射击水平没 有什么差异吗 ? 画图分析 : 甲成绩比较分散 ,乙成绩相对集中。看来 , 平均数还难以概括样本的 实际状态 , 因此 , 我们还需要从另外的角度来考察这两组数据。 思考 : 什么样的指标能够反映一组数据变化范围的大小 ? 我们能够用一组数据中的最大值减去最小值所得的差来反映这组数据的变化范 围,用这种方法得到的差称为极差,极差二最大值-最小值。 甲的环数极差 =10-4=6 乙的环数极差 =9-5=4. 极差对极端值非常敏感 , 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样本数据的的波动情况。 但极差只能 反映一组数据中两个极端值之间的差异情况 , 对其它数据的波动情况不敏感 , 到底是A 组还是B 组数据更加稳定呢?有必要重新找一个对整组数据波动情况更 敏感的指标。本节课我们就要来学习反应一组数据稳定程度的两个量一一标准 差、 方差. C 、 新知讲授 一、 标准差 1、 考察样本数据的分散程度的大小 , 最常见的统计量是标准差。标准差是 样本平均数的一种平均距离 , 一般用 s 表示. 所谓”平均距离” , 其含义可作如下理解 : 假设样本数据是x1, x2,……xn,其中用X 表示这组数据的平均数 B 、 问题引入 有两位射击运动员在一次射 击测试中各射靶 甲:787954910 乙:9578768 6 如果你是教练 , 你应当如何对这次射击作出评价 10 次, 每次命中的环数如下 : 74 7 7 ?如果是一次选拔考核 , 你应该

计算全距平均差方差和标准差

计算全距、平均差、方差和标准差 一、全距 R(range) 全距是一组数据中的最大值(maximum)与该组数据中最小值(minimum)之差,又称极差。 R=Xmax-Xmin 一般用于研究的预备阶段,用它检查数据的分布范围,以便确定如何进行统计分析 原始数据计算公式 三、四分位差(Quartile) 四分位差是第一个四分位数与第三个四分位数之差计算公式为 Q=Q 3-Q 1 四、方差与标准差 方差:又称为变异数、均方,是每个数据与该组数据平均数之差乘方后的均值,是表示一组数据离散程度的统计指标。 样本的方差用表示,总体的方差用表示。 标准差是方差的算术平方根。一般样本的标准差用 S 表示,总体的标准差用表示。 标准差和方差是描述数据离散程度的最常用的差异量。 分组数据方差与标准差的计算公式 方差与标准差的性质 ?方差是对一组数据中各种变异的总和的测量,具有可加性和可分解性特点。 ?标准差是一组数据方差的算术平方根,它不可以进行代数计算,但有以下特性: 总体方差、标准差或者方差、标准才差的合成 ?方差具有可加性的特点。当已知几个小组数据的方差或标准差时,可

以计算几个小组联合在一起的总的方差或标准差。 ?需要注意的是,只有在应用同一种观测手段,测量的是同一种特质,只是样本不同的数据时,才能计算合成方差或标准差。 方差和标准差的优点: 方差与标准差是表示一组数据离散程度的最好指标,其值越大,离散程度越大。 应用方差和标准差表示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须注意必须是同一类数据(即同一种测量工具的测量结果),而且被比较样本的水平比较接近。 优点: ?反应灵敏。每个数据发生变化,方差与标准差也随之变化 ?有一定计算公式的严密确定 ?容易计算 ?受抽样变动的影响小 ?简单明了 ?方差具有可加性(区分变异源,组间/组内) 五、差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差异系数指标准差与其算术平均数的百分比,它是没有单位的相对数。用CV表示。 何种情况下运用差异系数: ?两个或两个以上样本所测特质不同,即所使用的观测工具不同,如何比较两者的离散程度? ?即使使用同一种观测量具,但样本水平相差较大,如何比较其离散程度? 差异系数的作用 ?比较不同单位资料的差异程度 ?比较单位相同而平均数相差较大的两组资料的差异程度 ?可判断特殊差异情况

(完整版)方差和标准差教案

方差和标准差 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第四节,主要内容是方差和标准差。是在学习了如何抽样与抽样调查中所涉及到的概念,和用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来表示数据集中程度的统计量后的另一种反映数据离散程度的统计量。节课是七年纪上册“数据与图表”内容的延续,用统计量来反映数据的特征和变化,在日常生活和实际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八年级学生,他们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注意力水平不高,在教学中需要采用启发式教学。在知识上,我们已经接触过统计方面的知识,有助于本节课的学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方差,标准差的公式的产生过程。 2、掌握方差和标准差的计算方法及其运用。 3、能通过实例学会用样本方差分析总体方差,用方差公式来分析数据离散程度。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合作交流,以面对面的互动形式,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感受集体的力量。 2、以具体的例子出发,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从来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方差和标准差的概念、计算及其运用。 难点:方差和标准差的计算及运用。方差是各变量值相对于平均数的离差平方的平均数。 教学方法 采用情景探究、小组合作,实施启发式教学。 教学手段 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探索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思路,采用矛盾冲突教学方法,加以多媒体的使用,充实了教学内容,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以及学生自身的独立思考,探索获得方差的公式和标准差的合理出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出课题 师:同学们,谁看过射击实况转播? 相信绝大多数同学都看过,今天老师要让你们自己想办法解决有关射击的问题。

标准差与方差教学设计

《方差与标准差》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方差与标准差 教学班级:高一(1)班 教学时间:20XX年3月13日 教者:韩彦斌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正确理解样本数据标准差的概念和作用,学会计算样本数据的标准差; 2.会用样本的基本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基本数字特征,形成对数据处理过程进行初步评价的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认识到:只描述平均位置的特征是不够的,还需要描述样本数据离散程度的特征,从而展开对描述数据离散程度的探索,并让学生“亲身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2.在解决统计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样本分析和总体估计的过程,感受数学对实际生活的需要,认识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并指导生活的事实,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用样本平均数和标准差估计总体的平均数与标准差. 教学难点:应用平均数与标准差的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与模式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讲练结合法 教学模式:问题导入——探究新知——解决问题——练习巩固 四、教学手段与教具:多媒体常规教学 五、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完成练习 回顾众数、中位数、平均数的概念和含义,解决下面的问题:

问题1:在一次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上,参加男子跳高的17名运动员的成绩如下: 分别求这些运动员成绩的众数、中位数、平均数(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并分析这些数据的含义.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问题2:两位射击运动员在一次射击测试中各射靶10次,每次命中的环数如下: 甲: 7, 8, 7, 9, 5, 4, 9, 10, 7, 4 乙: 9, 5, 7, 8, 7, 6, 8, 6, 7, 7 如果你是教练,你应该如何对这次射击情况作出评价? 如果这是一次选拔性考核,你应当如何作出选择? 分析:甲的平均成绩是7环,乙的平均成绩也是7环. 那么,是否两人的水平就没有什么差距呢? 引导学生从频率分布条形图和极差的角度分析数据的离散程度,从而找到差异.同时极差在反映数据的离散程度上有一定的缺陷,所以我们要引入新的统计量——方差与标准差. (三)推进新课,探究新知 为了把所有的变量值都考虑进去,更精确的反映数据离散状况,我们还可以考虑用方差. 假设样本数据是n x x x ,,21,其平均数为x ,则这个样本的方差 [] 222212)()()(1 x x x x x x n s n n -++-+-= 方差的算术平方根叫做标准差,通常用s 表示. 即:标准差[] 22221)()()(1 x x x x x x n s n n -++-+-= 标准差是统计学上考察样本数据离散程度最常用的量.在刻画样本数据的离散程度上,标准差与方差是一样的.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一般多采用标准差,因为标准差与样本数据具有相同的单位. 引导学生思考下面的问题:

方差和标准差 知识讲解

方差和标准差——知识讲解 责编:杜少波 【学习目标】 1. 了解方差和标准差的概念,会计算简单数据的方差,体会它们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意义; 2. 知道可以通过样本的方差来推断总体的方差.能解释统计结果,根据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 3. 能综合运用统计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要点梳理】 要点一、方差和标准差 1.方差 在一组数据12,,n x x x …,中,设它们的平均数是x ,各数据与平均数的差的平方的平均数()[] 222212 )(...)(1 x x x x x x n S n -++-+-= 叫做这组数据的方差. 方差越大,说明数据的波动越大,越不稳定. 要点诠释: (1)方差反映的是一组数据偏离平均值的情况. 方差越大,稳定性越差;反之,则稳定性越好. (2)一组数据的每一个数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常数,所得的一组新数据的方差不变. (3)一组数据的每一个数据都变为原来的k 倍,则所得的一组新数据的方差变为原来的2 k 倍. 2.标准差 一般地,一组数据的方差的算术平方根 称为这组数据的标准差. 要点诠释: (1)标准差的数量单位与原数据一致. (2)一组数据的方差或标准差越小,这组数据的离散程度越小,这组数据就越稳定. 要点二、方差和标准差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方差和标准差都是用来衡量一组数据偏离平均数的大小(即波动大小)的指标,常用来比较两组数据的波动情况. 区别:方差是用“先平均,再求差,然后平方,最后再平均”的方法得到的结果,主要反映整组数据的波动情况,是反映一组数据与其平均值离散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每个数据的变化都将影响方差的结果,是一个对整组数据波动情况更敏感的指标. 在实际使用时,往往计算一组数据的方差,来衡量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 方差的单位是原数据单位的平方,而标准差的单位与原数据单位相同. 【典型例题】 类型一、方差和标准差 1. 一组数据-2,-1,0,1,2的方差是( ) A .1 B .2 C .3 D .4

方差、标准差、均方差、均方误差的区别及意义

一、百度百科上方差是这样定义的: (variance)是在概率论和统计方差衡量随机变量或一组数据时离散程度的度量。概率论中方差用来度量随机变量和其数学期望(即均值)之间的偏离程度。统计中的方差(样本方差)是各个数据分别与其平均数之差的平方的和的平均数。在许多实际问题中,研究方差即偏离程度有着重要意义。 看这么一段文字可能有些绕,那就先从公式入手, 对于一组随机变量或者统计数据,其期望值我们由E(X)表示,即随机变量或统计数据的均值, 然后对各个数据与均值的差的平方求和,最后对它们再求期望值就得到了方差公式。 这个公式描述了随机变量或统计数据与均值的偏离程度。 二、方差与标准差之间的关系就比较简单了

根号里的内容就是我们刚提到的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有了方差来描述变量与均值的偏离程度,那又搞出来个标准差干什么呢? 发现没有,方差与我们要处理的数据的量纲是不一致的,虽然能很好的描述数据与均值的偏离程度,但是处理结果是不符合我们的直观思维的。 举个例子:一个班级里有60个学生,平均成绩是70分,标准差是9,方差是81,成绩服从正态分布,那么我们通过方差不能直观的确定班级学生与均值到底偏离了多少分,通过标准差我们就很直观的得到学生成绩分布在[61,79]范围的概率为0.6826,即约等于下图中的34.2%*2 三、均方差、均方误差又是什么? 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中文环境中又常称均方差,但不同于均方误差(mean

squared error,均方误差是各数据偏离真实值的距离平方和的平均数,也即误差平方和的平均数,计算公式形式上接近方差,它的开方叫均方根误差,均方根误差才和标准差形式上接近),标准差是离均差平方和平均后的方根,用σ表示。标准差是方差的算术平方根。 从上面定义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点: 1、均方差就是标准差,标准差就是均方差 2、均方误差不同于均方误差 3、均方误差是各数据偏离真实值的距离平方和的平均数 举个例子:我们要测量房间里的温度,很遗憾我们的温度计精度不高,所以就需要测量5次,得到一组数据[x1,x2,x3,x4,x5],假设温度的真实值是x,数据与真实值的误差 e=x-xi 那么均方误差MSE= 总的来说,均方差是数据序列与均值的关系,而均方误差是数据序列与真实值之间的关系,所以我们只需要搞清楚真实值和均值之间的关系就行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