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测试卷

九年级化学测试卷
九年级化学测试卷

九年级化学测试卷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1.人类使用材料的变化标志文明的进步,下列制得材料的方法与化

学反应无关的是()

A打磨石器 B烧制陶瓷 C冶炼钢铁 D合成腈纶

2.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叙述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A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

B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C二氧化硫是无色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会分解产生氧气和氢气

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4.近几年全国环境质量总体上有好转趋势,但仍有56%的城市未达

到二级标准。造成这些城市污染的原因之一可能是()

A大量燃烧含硫煤 B植物的光合作用

C人和动物的呼吸 D利用太阳能烧水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B化学工业给人类带来的只有害处没有好处

C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D化学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

6.下列叙述不符合化学史实的是()

A我国化学家张青莲教授主持测定了多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B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

C近代原子学说是由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的

D瑞典化学家舍勒首先提出分子概念

7.长期存放石灰水的瓶子,内壁会出现一层白膜,正确的洗涤操作

是()

A用蒸馏水反复冲洗 B用稀硫酸洗

C加稀盐酸溶解,再用蒸馏水冲洗

D用热的碳酸钠溶液冲洗,再用蒸馏水冲洗

8.在“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中,下列说

法不正确的是()

A证明呼出气体含二氧化碳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更浑浊

B证明呼出气体含氧气少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使木条燃烧更旺C证明呼出气体含水蒸气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在玻璃上结下水珠

D判断呼出气体含有氮气的依据是:空气中含有氮气,而氮气不

为人体吸收

9.下列有关化学实验的做法,正确的是()

A用100mL的量筒量取30mL水

B用试管加热固体药品时,只有有水生成时,才将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C酸液、碱液不慎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

D实验室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一有气泡冒出马上收集,以免造成浪费

10.如果没有化学的发展,世界就不可能像今日这样丰富多彩。下

列事实与化学没有密切关系的是()

A新材料的开发和利用 B“天宫二号”轨道的设定

C环境污染的预防和治理 D食物、衣料和日常用品的丰盛

11、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A用电子天平称称取氯化钠

B用10mL的量筒量取8mL的水

C用50mL的烧杯量取大约20mL的水

D用石蕊测定某溶液的pH

世纪末,物理学家瑞利在研究中发现,从空气中分离得到的的氮气密度,与从含氮物质制得氮气密度有m3的差异,他没有放过这一差异,在化学家拉姆塞的合作下,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于1894年发现了空气中的氩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氩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极不活泼的气体;

b、瑞利从空气中分离的氩气是纯净物;c 、19世纪末以前,人们认为空气由氮气和氧气组成;d 、瑞利发现,从含氮物质制得氮气密度大于从空气中分离的氮气密度。

A、abcd B 、ab C 、ac D、acd

13、潜水艇出航时贮备的“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吸收二氧化碳后变为纯碱并释放出氧气,它是潜水员呼吸时理想的供氧剂,以上叙述没有涉及过氧化钠()

A、制法

B、用途

C、物理性质 D化学性质

14、蜡烛(足量)在如下图密闭的集气瓶内燃烧直至熄灭,用仪器测出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蜡烛燃烧前瓶内只有氧气

B、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

C、过程中瓶内物质总质量不断减少

D、蜡烛熄灭后瓶内只剩下二氧化碳气体

15、基本的实验技能是学好化学的基石。

(1)连接玻璃管和胶皮管时,先,然后稍稍用力即可把玻璃管插入胶皮管。

(2)用试管刷刷洗试管时,须,但用力不能过猛,以防损坏试管。

16、下列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基本操作,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A所示,手握细口瓶倾倒液体时,细口瓶标签的一面要向着手心,否则。

(2)如图B所示,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盖灭后轻提一下灯帽,再重新盖好。对其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平衡气压,方便取下灯帽

B、挥发水分,利于点燃酒精灯

C、减少挥发,利于节约酒精

(3)如图C所示,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试管里的液体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

17.现用98%的浓硫酸(密度cm3)配制成浓度为L的稀硫酸

500mL。

(1)需要用到的主要仪器有:。

(2)该实验操作如下:

A、用量筒量取浓硫酸

B、反复颠倒均匀

C、用胶头滴管滴加水至刻度线

D、洗净烧杯内壁和玻璃棒,并将洗液转至容量瓶

E、稀释浓硫酸并冷却至室温

F、将溶液转入容量瓶

其操作正确的顺序是。

(3)所需浓硫酸的体积是 mL。

18、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根据以下两个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一:将燃着的小木条同时伸向两个集气瓶中,观察到的现象是,通过该现象你得出的结论是。

(2)实验二:该实验是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去除的实验步骤,该步骤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19、1806年英国化学家戴维用电解法从苏打中得到一种金属。他对该金属做了如下实验:取一块该金属,用小刀切下一小块,将之投入水中,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它在水面急速转动,发出嘶嘶的声音,之后立即熔化成一个闪亮的银白色小球,并逐渐缩小,最后完全消失,加入酚酞指示剂(遇到碱性物质变成红色),溶液呈红色。请归纳该金属的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20、科学严谨的态度,安全规范的操作是成功进行化学实验的保障。

(1)化学实验安全第一,下列实验要特别注意实验安全的是

A、取用大理石

B、称量粗盐

C、稀释浓硫酸

D、研碎胆矾(2)根据下图,读出液体的体积为 mL;精盐质量是 g。

21、用简单方法区分下列物质:

食醋和白酒食盐和面粉铁丝和铜丝

22、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通常采用图中A的加热方法,即将试管倾斜成大于45°,其原因是;避免采用图B的加热方法,原因是。

(2)图C或图D向试管中加入粉末状固体,用长柄药匙或纸槽伸到试管底部,原因是。

(3)给试管里的液体药品加热时,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原因是。

1-5ACCAB 6-10DCBCB 11-14DCDB

15、把试管管口用水润湿转动或上下移动试管

16、残留的药液流下,腐蚀标签 A 1/3

17、5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玻璃棒、量筒、烧杯

AEFDCB

18、盛空气的的集气瓶中的木条后熄灭人呼出气体氧气含量比空气中氧气含量低

搅拌,防止液体受热不均而飞溅出

19、银白色固体,硬度小,比水的密度小,熔点小

能与水反应

20、C

21、打开瓶盖,有酸味的是食醋,有酒精气味的是白酒

取待测物放入水,能溶解的是食盐

观察颜色,银白色的是铁丝,红色的是铜丝

22、增大受热面积,有利于液体回流防止试管底部温度过高,出现暴沸喷出伤人

防止粉末状药品粘在试管内壁上或使药品集中在试管底部

液体太多,加热时容易喷出

(完整版)初三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初三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班别姓名学号成绩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C—12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把正确答案序号填入下表。每小题2分,共4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分子是不断运动的B.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 C.分子具有一定的质量D.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 2.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汽油挥发 B. 矿石粉碎 C. 蜡烛燃烧 D. 铜丝弯曲 3. 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的是() A. 镁条 B. 红磷 C. 木炭 D. 铁丝 4.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 O B. Si C. Fe D. Al 5. 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A. 氧化铜 B. 空气 C. 氢气 D. 氯化钾 6. 称量固体药品时,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A. 托盘天平 B. 玻璃棒 C. 酒精灯 D. 温度计7.在饮用水中添加含钙、镁、锌、硒的矿物质,可以改善人体营养,增强体质。其中“钙、镁、锌、硒”是指( ) A.分子B.原子C.离子D.元素 8.某同学做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方法如下图所示,其中不合理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C.硫在氧气中燃烧D.蜡烛在氧气中燃烧 9.为形象展示水分解的微观过程,某同学制作了一些模型,表示相应的微观粒子。其中表示水分解过程中不能再分的粒子是()

①② ③ A.B.C.D. 10.右图是老师放置在实验桌上的三瓶无色气体,它们可能是H2、O2、CO2。下列关于这三种气体的鉴别方法中,不正确 ...的是() A.根据瓶③倒置,可判断瓶③存放的是H2 B.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入①中,若复燃,则存放的是O2 C.用点燃的木条伸入②中,若火焰熄灭,则存放的是CO2 D.向②中加入少量蒸馏水,若变为红色,则存放的是CO2 11.下列关于稀有气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曾被称为惰性气体B.都不能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C.都是无色无味气体 D.稀有气体有广泛的用途 12.宣传科学,揭露伪科学,是中学生的义务。从科学的角度分析,下列信息中合理的是( ) A.燃放鞭炮,能驱鬼降魔,对空气不会造成污染 B.某机构声称发明了一种催化剂,可使水变成燃油 C.普通的水由“大师”点化便成为“圣水”,饮之可逢凶化吉 D.原子弹的爆炸,是利用了原子核变化时放出的巨大能量 13、下列图示中的有关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B C D 14.三聚磷酸钠(Na5P3O10)过去常用作洗衣粉的辅助剂,我国部分省市为防止水体富营养化已止销售和使用含磷洗衣粉。在Na5P3O10中磷元素的化合价为() A.+3 B.+4 C.+5 D.+6 15.下列有关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叙述,错误的是() A.装有高锰酸钾的试管,在加热时试管口要略向上倾斜 B.实验前要检查气体发生装置的气密性 C.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在实验完毕后,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 D.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盖上玻璃片并正放在桌面上 16.据新华社报道,今年4月15日,重庆天原化工厂连续发生氯气(Cl2)泄漏,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随后冷凝器中的氯化氮(NCl3)发生多次爆炸。该事件导致多人中毒、伤亡,15万人被疏散,造成 重大损失。从化学角度看,下列说法中,不符合科学性 ......的是( ) A.氯气是一种有毒的气体 B.三氯化氮的化学性质非常稳定 C.三氯化氮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D.化工厂不应建在人口密集的居民区

九年级化学考试试题

九年级上册化学测试试卷 说明:本试卷共6页,25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8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准考证号、姓名、试室号、座位号。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写在相应的位置。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5、不准使用计算器。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Cl—35.5、K—39、S—32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下列变化都属于化学变化的一组是…………………【】 A、玻璃杯被摔碎、米饭变馊 B、酒精挥发、湿衣服晾干 C、蜡烛燃烧、乒乓球变瘪 D、菜刀生锈、牛奶变酸 2.前年4月19日,温家宝总理批示:严查安徽“杀人奶粉”。经检测“杀人奶粉”中的蛋白质、钙、磷、锌、铁等成份含量严重不足,营养价值比米汤还差。这里所说的钙、磷、锌、铁是指…………………………………………….……【】A.元素B.分子C.原子D.单质 3.某种电池的正极材料由锂(Li)、钴(Co)和氧元素组成,三种元素的化合价分别是+1、+3、-2,则该物质的化学式为……………………………………【】A.LiCoO4 B. LiCoO C. LiCoO3 D. LiCoO2 4.过氧化氢(H2O2)的水溶液俗称双氧水,在医疗上可作为消毒杀菌剂。下列关于H2O2的一些说法正确的是…………………………………………………【】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综合测试题

人教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综合测试题 班级姓名座号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Cu-64。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 A.高锰酸钾B.液氧C.空气D.水 2、下列诗句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石灰吟》) B.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行路难》) C.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和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与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A.SiO2B.Al(NO3)3C.Al2O3D.Fe3O4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相同核电荷数的微粒不一定是同种元素B.含氧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氧化物 C.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D.原子核内不一定都有中子 5、下列实验操作“先”,“后”顺序不正确的是() A.实验室制氧气结束时,先移导管,后熄灭酒精灯 B.点燃甲烷前,要先检验其纯度,而后才能点燃 C.做CO还原氧化铜结束时,先停止通CO,后熄灭酒精灯 D.做气体制备实验时,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装药品 6、下列各组微粒中,能相互结合成AB2型的一组微粒是() A.Mg2+和Cl-B.Na+和S2-C.Ca2+和O2-D.Al3+和SO42- 7、小明同学的学习档案中,对下列符号中“3”所表示的含义有如下记载,其中错误的是() A.3H2O中的“3”表示三个水分子 B.SO3中的“3”表示一个三氧化硫分子中含有三个氧原子 C.3C中的“3”表示三个碳原子 D.Al3+中的“3”表示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8、有人通过闻茶的方法就能判断出茶的产地,人们能够闻到茶香的原因是() A.分子间有间隔B.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9、2006年5月15日国家食品、药品都督管理局通报了查处齐齐哈尔第二制药有限公司假药案的情况。“齐二药”违反规定,购入工业用“二甘醇”(化学式为C4H10O3)代替医用丙二醇(化学式为C3H8O2)为辅料,用于“亮菌甲素”注射液的生产,导致病人肾功能急性衰竭,造成多人死亡。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丙二醇和二甘醇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完全相同 B.丙二醇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8:2 C.二甘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6 D.丙二醇中氧元素质量分数大于二甘醇 10、下列现象中不能表明分子无规则运动的是() A.“SARS”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测试题全套(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测试题全套(含答案)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 A.发光发热B.有颜色的变化C.有其他物质生成D.有气体、沉淀产生 2.下列使用酒精灯的操作方法中,错误的是() A.向酒精灯中添加酒精,不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 B.熄灭酒精灯,一般用嘴吹熄C.不能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D.酒精灯不用时盖上灯帽 3.小明发现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他的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B.认为与本次实验无关,不予理睬C.查找蜡烛成分资料,探究黑色物质成分D.向老师请教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 4.小梅家有一批盆栽的郁金香,过去一直开红色花,现在却开出了紫花,有人认为这是土壤中缺水引起的,但小梅经过一段时间补充水分后,还是开紫花。这说明实验结果与原来的假说是不符合的,最好的处理方法是() A.实验不成功,停止探究 B.修改实验过程,使之与假说相符C.修改结果,使之与假说相符D.修改假说,重新实验 5.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钢铁生锈B.风力发电C.光合作用D.牛奶变质 6.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用镁粉制作照明弹 B.液氢常用作航天飞机的燃料C.烧木材取暖 D.金刚石用来切割玻璃 7.胶头滴管在使用过程中不能平放或者倒置的原因是() A.防止试剂腐蚀胶管B.防止试剂腐蚀皮肤C.防止试剂挥发D.防止液体流出 8.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C.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 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9.设计实验: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上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观察烧杯壁上的现象;再将烧杯迅速倒置,向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现象。对上述实验设计思路的描述有以下几点: ①将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有利于燃烧产物的汇集;②用冷的烧杯可使变化过程中产生的水迅速凝结; ③将烧杯迅速倒置可避免产生的气体向空气中散逸;④振荡有利于产生的气体与石灰水充分接触。对描述的认识正确的是() A.①②正确③④错误B.③④正确①②错误C.①②③正确④错误D.①②③④都正确 10.下列关于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物理变化过程中一定有化学变化 B.化学变化就是生成了新物质的变化,反之则为物理变化C.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不会同时发生 D.不加热就发生的变化一定是物理变化,需要加热发生的变化才是化学变化 11.下列有关纸的性质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白色B.难溶于水C.可燃性D.易撕碎 12.实验结束后,下列仪器的放置方法正确的是() A.A B.B

2018-2019九年级化学期末测试卷(附参考答案)

2018-2019九年级化学期末测试卷(附参考答案) 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 得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O 16 Cl 35.5 C 12 Ca 40 Na 23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共1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 项符合题意,其中第1小题~第8小题,每小题1分;第9小题~ 第12小题,每小题2分。请将符合题意的选项的标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 1.2008年春节前夕,我国南方部分省市遭受特大冰雪灾害,下列现象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自来水结冰 B.点燃蜡烛照明 C.铲除冰雪 D.高压线被冰雪压断 2.市场销售的膨化食品包装袋内的气体,可以防止食品由于挤压而变形,还可以防止食品变质。为达到这样目的,可以充入空气中含量最多的一种气体,它是()A.氧气 B . 二氧化碳 C 氮气 D 稀有气体 3.2007年10月24日,我国使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嫦娥1号”送上月球轨道,其任务之一是探测月球上氦–3(质子数为2,中子数为1的原子)资源。下列氦–3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4.空气成分中,化学性质最稳定的成分是() A.氧气 B.稀有气体 C.氮气 D.二氧化碳气体 5.将两支燃着的蜡烛罩上茶杯,一会儿,高的蜡烛先熄灭,低的蜡烛后熄灭。从火灾现场逃生时,下列自救方法正确并与该实验现象有关的是()A.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B.成站立姿势逃跑 C. 沿墙角伏低身子迅速爬向门外 D 打开窗户跳出 6.下列有关合金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合金中至少含有两种金属;②合金中元素一定以化合物形式存在;③合金中一定含有 金属;④生铁是含杂质较多的铁合金;⑤生铁不能完全溶解于盐酸中 A.只有①② B.只有① C.只有③⑤ D.①②③④ 7.潜艇里常使用一种化合物,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同时生成碳酸钠,据此推断该化合物中含有的元素 ( ) A.一定含钠碳氧 B.一定含有钠、碳C.一定含钠 D.只含有钠 得分评卷人

九年级化学练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用适当的化学符号填空: (1)两个氮分子;(2)四个金原子;(3)硫酸根离子 _;(4)氦 气;(5)氢氧化钡;(6)碳酸钠;(7)硝酸亚 铁;(8)氧化铝中铝元素化合价为+3价_____ 。 2、现有下列物质:①明矾②水③氮气④二氧化硫⑤稀有气体⑥二氧化碳,请从中选择合适的物质填空(填序号): (1)能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是 (2)能用于制取硝酸和氮肥的 是 (3)自来水厂净水常用的絮凝剂是 (4)大量排放会导致酸雨的 是 (5)能用作电光源的是____ ____(6)人体内含量最多的化合物 是 3、有以下几种物质:①四氧化三铁②硬水③液氧④铜⑤高锰酸钾⑥氖气⑦过氧化氢溶液⑧冰水混合物,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填序号,下同),属于单质的是,属于化合物的是,属于氧化物的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是。 4、用符号表达式完成下列反应: (1)电解 水 (2)硫在空气中燃 烧 (3)红磷在空气中燃 烧 (4)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氧 气 (5)锌粒和稀硫酸(H2SO4)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 气 以上反应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填序号)。 5、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族 周期 IA 0 1 1 H 1.008 ⅡAⅢAⅣA V A ⅥAⅦA 2 He 4.003 2 3 Li 6.941 4 Be 9.012 5 B 10.8l 6 C 12.01 7 N 14.0l 8 O 16.00 9 F 19.00 10 Ne 20.18 3 11 Na 22.99 12 Mg 24.31 13 Al 26.98 14 Si 28.09 15 P 30.97 16 S 32.06 17 Cl 35.45 18 Ar 39.95 请根据上表信息填空: (1)硅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完整word版)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测试题附答案详解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考试时间为45分钟,试卷满分为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33分) 1.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空气中体积分数约占21%的是()。 A.二氧化碳B.氮气C.氧气D.稀有气体2.下列物质中,前者属于纯净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 A.净化后的空气、五氧化二磷 B.水银、澄清石灰水 C.生锈的铁钉、高锰酸钾充分加热后的剩余固体 D.锰酸钾、液氮 3.下列关于空气中各组成成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空气中的氧气只有点燃条件下才能发生化学反应 B.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不同于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 C.空气中的氮气可作为生产氮肥的原料 D.空气中的稀有气体没有任何使用价值 4.有些人进入高原地区会有高原反应,吸氧是克服高原反应的方法之一,吸氧可以克服高原反应的原因是()。 A.氧气可供给呼吸B.氧气可以燃烧 C.氧气可以支持燃烧D.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无毒气体 5.下列变化中,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A.酿酒B.钢铁生锈C.木炭燃烧D.食物腐败6.“神舟八号”太空舱利用NiFe2O4将航天员呼出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而NiFe2O4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则NiFe2O4在该过程中是()。 A.反应物B.生成物C.催化剂D.消毒剂 7.下列关于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发生装置选用长颈漏斗和锥形瓶B.反应不需要加热 C.实验时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D.验满时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8.如下图所示依次是实验室制取、收集、检验氧气和验证其性质的装置。其中不正确的是()。

A B C D 9.实验室制取气体选择收集方法时,在下列性质中,必须考虑的是()。 ①颜色;②密度;③溶解性;④可燃性;⑤能否与水反应。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②③⑤ 10.如右图所示,当过氧化氢溶液逐滴滴下时,观察 到的现象是()。 A.气球胀大,红墨水左移 B.气球缩小,红墨水右移 C.气球胀大,红墨水右移 D.气球缩小,红墨水左移 11.为寻找常温下能加速过氧化氢分解的物质,并通过实验比较它们的效果,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在四组对比实验中,效果最差的是()。 (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 A.第一组同时实验,观察比较反应过程中两个气球体积的变化 B.第二组同时实验,观察比较反应过程中两者产生气泡的快慢 C.第三组分两次实验,看木条是否能复燃 D.第四组分两次实验,比较收集一定体积的气体所需要的时间 二、填空题(共47分) 12.有A、B、C、D 四种物质。①A是无色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②B为暗红色粉末,在空气中能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白烟;③C能在A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④某银白色金属在A中能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D。据此完成下列空白:

初三化学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学年度第一学期调研试卷九年级化学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Cl 35.5 Ca 40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矿石粉碎B.冰雪融化 C.酒精燃烧D.汽油挥发2.空气的成分中,体积分数约占78%的是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3.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A.质子数 B.中子数 C.电子数 D.最外层电子数4.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 A.氧元素 B. 氮元素 C. 铝元素 D. 铁元素 5.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的是 A.木炭 B.镁条 C.红磷 D.铁丝 6.下列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 A.牛奶 B.糖水 C.米粥 D.豆浆 7.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 MnO 2 B.NaCl C.NaOH D.H2SO4 8.下列关于右图所示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B.试管1中的气体是氢气 C.试管1和试管2中气体体积比为1:2 D.该实验证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9.下列气体中,有毒的是 A.N2B.O2 C.CO D. CO2 10.为了防止事故发生,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厨房煤气泄漏要先关闭阀门,再开窗通风 B.霉变的大米,要煮熟后食用 C.燃放烟花爆竹时,要远离人群和可燃物 D.电器失火后首先要切断电源 11.牛奶中富含的维生素D有助于人体对钙的吸收,这里说的钙是指 A.分子 B.原子 C.元素 D.单质12.下列能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是 A.H B.H+C.H2 D.2H 13.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A.O2 B.MnO2 C.CO2 D.H2O2 14.核电站中可用硼酸(H3BO3)吸收中子,阻断核辐射。硼酸中硼元素的化合价是 A.+1 B.+2 C.+3 D.+4 15.将密封良好的方便面从平原带到高原时,包装袋鼓起,是因为袋内的气体分子A.间隔增大 B.质量增大 C.体积增大 D.个数增多 16.化学反应前后肯定发生变化的是 A.原子数目 B.原子质量 C.物质种类 D.元素种类 17.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不正确 ...的是 18.下列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对应不正确的是 物质用途性质 A不锈钢炊具抗腐蚀性 B洗涤剂除油污乳化作用 C一氧化碳气体燃料可燃性 D氧气炼钢可燃性 19.科学家已研制成以锶原子做钟摆的“光格钟”,成为世界上最精确的钟。已知一种锶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8,其质子数是38,则这种锶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A.126 B.88 C.50D.38 20.煤气中加入有特殊气味的乙硫醇可提示煤气是否泄漏。乙硫醇(用X表示)燃烧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X + 9O2点燃4CO2 + 2SO2 + 6H2O,则X的化学式为 A. C4H12S2 B. C2H6S C. C2H6O2 D. C2H6S2 21.右图为元素周期表中钚元素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钚是金属元素 B.钚元素的质子数为94 C.钚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4g D.钚元素的中子数为150 试管1 试管2 水

(完整版)2018年九年级化学模拟考试试卷

九年级模拟考试试卷 化学 (满分75分;时间45分钟) (命题:刘素文;审核:魏建斌) 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Na 23 第Ⅰ卷 本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成语是中华民族语言的瑰宝。下列成语中,蕴含着化学变化的是 A.磨杵成针B.百炼成钢C.木已成舟D.刻舟求剑 2.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体缺铁会引起佝偻病 B.食用甲醛浸泡的海鲜对人体无害 C.炒菜时油锅不慎着火,迅速盖上锅盖 D.在室内用燃着的火柴检查液化气钢瓶是否漏气 3.下列化学符号正确的是 A.三个氧原子:O3B.钙离子:Ca2- C.硅元素符号:SI D.三氧化硫分子:SO3 4.根据如图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硫属于金属元素 B.硫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6 C.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07 g D.在化学反应中,硫原子容易失去电子 5.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黑色固体剧烈燃烧,发红光,放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B.向盛有鸡蛋壳的烧杯内加入醋精:鸡蛋壳表面有二氧化碳气体产生 C.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无色气体燃烧,发出蓝色火焰,放热 D.向盛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集气瓶中投入烘烤过的木炭:气体颜色无明显变化6.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氢气验纯B.往试管加锌粒C.滴加液体D.排空气法收集CO2 7.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通电分解时产生的氢气和氧气质量比为2:1 B.水体污染的来源主要有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和生活污染 C.有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D.过滤能使海水转化为淡水

初三化学上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初三化学上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初三化学试卷分析 大 磨 中 学 郭振虎

初三化学试卷分析 一、试卷特点分析 1.本次试卷的命题是以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及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化学》的有关内容为依据,重点考查学生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对化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解,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2.试题有利于引导教师改变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命题采用主题设计,突出“化学-技术-社会”的教育思想。“生活-化学-社会”的基本思路贯穿整份试卷。这些题目取材于生活实际,聚焦社会热点,立意起点高,知识落点低。情景设计新颖、真实,能够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并激发学生答题兴趣。既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又渗透了思想教育,强调学习化学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避免死记硬背。 4.试卷在重视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科学素养(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学生在解答这类开放性问题时,思维应该是发散的,富有创造性和个性的,同时也会明白许多科学道理,并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这类试题考查的不再是课程中单一的知识点,而是学生能否灵活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这些做法体现了初中化学课程新理念,对素质教育的推进具有导向作用。 5.体现学科渗透,融合科学精神和人文思想,也是本试题的一个特点。生活和生产中的问题大多数为学科间渗透的综合,打破学科

九年级化学上册综合测试题

章末测试(二) [范围:第二章时间:30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40分) 1. 汽车安全气囊内所装化学物质,能在碰撞后10 ms内,生成一种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该气体是( ) A.氮气 B.氧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 2.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海水 B.糖水 C.冰水 D.泥水 3.在元素周期表中,硫元素的信息如图Z-2-1所示,下列从图中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 图Z-2-1 A.在硫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中a=2,b=8 B.硫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获得2个电子生成S2- C.硫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16 D.一个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2.06 g 4.[上海中考] 雾霾是一种大气污染现象,下列不属于雾霾治理措施的是( ) A.植树绿化,美化环境 B.提倡绿色出行,发展公共交通 C.外出时佩戴防雾霾口罩 D.减少燃煤发电,增加太阳能发电 5.建立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A.水的三态变化——分子的间隔和排列方式发生了改变 B.闻到远处饭菜的香味——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水通电分解——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D.夏天钢轨之间的缝隙变小——原子受热时体积变大 6.[威海中考] 对构成物质的分子、原子和离子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构成分子的原子能保持该物质的化学性质 B.原子得失电子变成离子后,元素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C.两种原子的质量之比等于它们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 D.离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分子之间没有相互作用 7.结合图Z-2-2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图Z-2-2 A.氧原子的核电荷数为8 B.硅原子属于金属元素 C.铝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形成Al3+ D.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5.85 8.暖宝宝中的发热剂是铁粉、水和食盐等,发热剂能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装置如图2-Z-3)。以下对此改进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图Z-2-3 A.此实验的原理是利用铁生锈消耗氧气 B.实验前一定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此实验中发热剂的多少不影响测量结果 D.此实验测出氧气的体积分数约是18.3% 二、填空题(共42分) 9.(8分)现有①氮气、②氧气、③稀有气体、④二氧化碳四种物质,请按要求用序号填空。 (1)约占空气总体积21%的气体是

初三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初三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满分 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班别姓名学号成绩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C—12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把正确答案序号填入下表。每小题2分,共40分) 123% 4567891011\ 12 13141516171819| 20 >> ) A.分子是不断运动的B.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 C.分子具有一定的质量D.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 / 2.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汽油挥发 B. 矿石粉碎 C. 蜡烛燃烧 D. 铜丝弯曲 3. 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的是() A. 镁条 B. 红磷 C. 木炭 D. 铁丝 4.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 O B. Si C. Fe D. Al 5. 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A. 氧化铜 B. 空气 C. 氢气 D. 氯化钾 < 6. 称量固体药品时,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A. 托盘天平 B. 玻璃棒 C. 酒精灯 D. 温度计 7.在饮用水中添加含钙、镁、锌、硒的矿物质,可以改善人体营养,增强体质。其中“钙、镁、锌、硒”是指( ) A.分子B.原子C.离子D.元素 8.某同学做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方法如下图所示,其中不合理的是()

①② ③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C.硫在氧气中燃烧D.蜡烛在氧气中燃烧9.为形象展示水分解的微观过程,某同学制作了一些模型,表示相应的微观粒子。其中表示水分解过程中不能再分的粒子是() 《 A.B.C.D. 10.右图是老师放置在实验桌上的三瓶无色气体,它们可能是H2、O2、CO2。下列关于这三种气体的鉴别方法中,不正确 ...的是() A.根据瓶③倒置,可判断瓶③存放的是H2 B.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入①中,若复燃,则存放的是O2 C.用点燃的木条伸入②中,若火焰熄灭,则存放的是CO2 … D.向②中加入少量蒸馏水,若变为红色,则存放的是CO2 11.下列关于稀有气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曾被称为惰性气体B.都不能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C.都是无色无味气体D.稀有气体有广泛的用途 12.宣传科学,揭露伪科学,是中学生的义务。从科学的角度分析,下列信息中合理的是( ) A.燃放鞭炮,能驱鬼降魔,对空气不会造成污染 B.某机构声称发明了一种催化剂,可使水变成燃油 C.普通的水由“大师”点化便成为“圣水”,饮之可逢凶化吉 《 D.原子弹的爆炸,是利用了原子核变化时放出的巨大能量 13、下列图示中的有关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B C D 14.三聚磷酸钠(Na5P3O10)过去常用作洗衣粉的辅助剂,我国部分省市为防止水体富营养化已止销售和使用含磷洗衣粉。在Na5P3O10中磷元素的化合价为() A.+3 B.+4 C.+5 D.+6 15.下列有关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叙述,错误的是()

九年级上册化学期中考试试题(含答案)

贝思特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N—14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共10分。) 1. 下列食品、调味品的制作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 鲜奶制酸奶 B. 黄豆酿酱油 C. 糯米酿甜酒 D. 水果榨果汁 2. 在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A. 冰水混合物 B. 水银 C. 干冰 D. 铁锈 3. 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B.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C.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D. 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4. 下图中的微粒符号表示2个氧分子的是

5. 核能的合理利用一直是国际关注热点。已知某种核原料的原子核内含有1 个质子和2个中子。下列关于该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核电荷数为3 B. 电子总数为2 C. 属于氢元素 D. 相对原子质量为1 6. 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叫单质。 B. 质子数相同的粒子属于同种元素。 C. 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为21% D. 原子形成离子的过程中核外电子层不会增加。 7.硒是抗衰老元素,且能抑制癌细胞生长,“北大富硒康”中含有硒酸根离子(SeO 42-),则在硒酸根离子中,硒元素的化合价是 ( ) A .+4 B .-2 C .-4 D .+6 8.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9.右下图是“尾气催化转换器”将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转变为无毒气体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此反应有单质生成 B .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是不可分的 C .图中生成物全部是化合物 D .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1 10.化学使人类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如打火机就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方便,下列有 (反应前) (反应后)

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育新学校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考试试卷 本试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如下: Ca 40 C 12 O 16 H 1 Na 23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仅有一个正确选项,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相应的括号内。) 1、本次化学试卷用的纸张,下列性质属于其化学性质的是 A.白色 B.不溶于水 C.可燃 D.易撕碎 2、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属于纯净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 A.冰水混合物,五氧化二磷 B.矿泉水,河水 C.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 D.净化后的空气,受污染的空气 3、“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梅花》)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淡淡的梅花香味的原因是 A、分子很小 B、分子是可分的 C、分子之间有间隔 D、分子在不断运动 4、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是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A.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B.活性炭可用于除去冰箱中的异味 C.铜丝可用作导线 D.氮气可用作保护气 5、市政府有关部门提醒大家,冬季燃煤要特别注意室内通风,以免造成人员中毒。这里的有毒气体主要是指 A.二氧化碳 B.氮气 C.一氧化碳D.氧气 6、过氧化钠(化学式为Na2O2,其中Na元素显+1价)是潜水艇中的制氧剂,它是一种淡黄色粉末,能与物质R 反应生成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 + 2R=2Na2CO3+ O2,则下列有关判断中,错误 ..的是( ) A.Na2O2中氧元素化合价为-1价 B.R的化学式为CO2 C.Na2CO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6 D.Na2O2中含有氧分子 7、下列实验现象中,描述正确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有无色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 B.镁条在盐酸中剧烈反应,产生大量气泡,试管壁发热 C.红磷在氧气中剧烈燃烧,放出热量,有大量白色气体生成 D.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的热,火星四射,有黑色熔融物溅落瓶底 8、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d可能是催化剂 B.a、b两种物质中元素种类一定与c物质中元素种类相同 C.b物质可能是单质 D.反应后a物质的质量为3g 9、在某化学反应 2XY + Y2= 2Z中,Z物质的化学式符合 A. XY2 B. X2Y C. X2Y2 D. X3Y2

最新-九年级化学1-9单元测试题

2017-2018九年级化学1—9单元期末综合检测试题 一.选择题 1.在下面的变化中,只有一个变化与其他的本质是不同的,该变化是() A.钢铁生锈 B.纸张燃烧 C.牛奶变酸 D.水蒸发 2. 如下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3. 下列实验主要的化学现象,正确的是() A.把盛有红磷的燃烧匙伸人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磷立即燃烧 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发出白光,并放出热量 D.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白色烟雾 4.区别氧气、氮气、空气最好、最简单的方法() A.用带火星的木条 B.用澄清的石灰水 C.用燃着的木条 D.用燃着的硫粉 5.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氧气,若实验中忘记加入二氧化锰,其结果是() A.不产生氧气 B.生成氧气的速率变慢 C.产生氧气的总质量减少 D.没有影响 6.保持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A.氢原子 B.氢原子和氧原子 C. 氧原子 D. 过氧化氢分子 7.下列关于相对原子质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质量的简称 B. 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质量与一种碳原子的比值 C. 相对原子质量在数值上约等于原子核内质子数和种子数之和 D. 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为克或千克 8.两个原子核内质子数不同,则它们() A.核内质子数一定不同 B. 相对原子质量一定不同 C.原子质量一定不同 D.一定是不同元素的原子 9.已知镁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12,且质子数和种子数相等,则该原子中所含粒子总数为() A.12 C.24 D.36 D.48 10.下列各物质前者属于混合物,后者属于化合物的是() A.水空气 B.自来水氧气 C.高锰酸钾二氧化碳 D.矿泉水冰水混合物 11.砒霜是三氧化二砷(As2O3),有剧毒,As2O3中As的化合价为() A.-3 B.-2 C.+3 D. +2 12.一种兴奋剂的化学式为C20H26O2,下列说法叙述正确的是() A.该兴奋剂是氧化物 B. 该兴奋剂一个分子中20个碳原子、20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分子 C. 该兴奋剂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98g D. 该兴奋剂中碳氢氧的原子个数比为10: 13: 1 13. 2011年5月初,我市某县一副县长酒后驾车将受到法律追究。交警常用一种“酒精检测仪”检查司机是否酒后驾车。其反应原理为C2H5OH + 4CrO3 + 6H2SO4 = 2X + 2CO2↑+9H2O,反应中红色的CrO3转化为绿色的化合物X,则X的化学式为() A、Cr2O3 B、CrSO3 C、Cr2(SO4)3 D、Cr2S3

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考试卷

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考试卷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O—16 H—1 Ca—40 一、选择题(各题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1—10小题每题1分,11—25小题每题2分,共40分) 1.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 铁丝生锈 B. 镁带在空气中燃烧 C. 车胎爆炸 D. 酒精燃烧 2.实验室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最适宜选用的可燃物是( ) A.红磷 B.硫黄 C.木炭 D.蜡烛 3.下列物质不会污染空气的是 ( ) A.焚烧垃圾产生的气体 B.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气体 C.汽车排放的尾气 D.工厂排放的废气 4.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5.关于碳的单质的组成和用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用铅笔芯的粉末可以使锁的开启变的灵活 B.璀璨夺目的天然钻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 C.活性炭可用作防毒面具的滤毒剂 D.铅笔芯主要用铅和少量碳粉制成 6.小明人称“小马虎”,下面是从他的实验报告中摘录的实验现象,你认为描述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D.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气体 7.下列符号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还能表示由这种元素组成的单质是( ) A. Fe B. N2 C. 2Mg D. O 8.对下列所示的微粒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它们都是原子 B.它们都属于稳定结构 C.它们都是离子 D.它们都是同一种元素 9.臭氧主要分布在距离地面10~50Km的高空,形成臭氧层.臭氧层吸收了太阳光中大部分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受紫外线的伤害.臭氧的化学式为O3,它属于( ). A. 金属单质 B. 非金属单质 C.化合物 D.混合物 10.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要先点燃铁丝上系着的火柴,再伸入集满氧气的集气瓶 中.火柴燃烧所起的作用是() A.升高铁丝的着火点 B.升高铁丝的温度 C.增加可燃物 D.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11.下表是市场上销售的一种加碘食盐包装袋上的部分文字说明.你认为下列中错误的是 ( ). 配料表精制海盐、碘酸钾(KIO3) A.碘酸钾是化合物 含碘量 35±15mg/kg B.碘酸钾不稳定、受热易分解 储藏方法通风、防潮 C.碘酸钾是一种氧化物 食用方法待食物熟后加入碘盐 D.在KIO3中,碘元素化合价为+5价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期中考试试题含答案

九年级上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N—14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共10分。) 1. 下列食品、调味品的制作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 鲜奶制酸奶 B. 黄豆酿酱油 C. 糯米酿甜酒 D. 水果榨果汁 2. 在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A. 冰水混合物 B. 水银 C. 干冰 D. 铁锈 3. 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B.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C.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D. 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4. 下图中的微粒符号表示2个氧分子的是 5. 核能的合理利用一直是国际关注热点。已知某种核原料的原子核内含有1个质子和2个中子。下列关于该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核电荷数为3 B. 电子总数为2 C. 属于氢元素 D. 相对原子质量为1 6. 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叫单质。 B. 质子数相同的粒子属于同种元素。 C. 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为21% D. 原子形成离子的过程中核外电子层不会增加。 7.硒是抗衰老元素,且能抑制癌细胞生长,“北大富硒康”中含有硒酸根离子(SeO42-),则在硒酸根离子中,硒元素的化合价是() A.+4 B.-2 C.-4 D.+6 8.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9.右下图是“尾气催化转换器”将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转变为无毒气体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原子。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 A.此反应有单质生成 B.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是不可分的 C.图中生成物全部是化合物 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110.化学使人类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如打火机就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方便,下列有关打火机的主要燃料丁烷(C4H10)的说法不正确 ...的是( ) A.从性质上看:丁烷具有可燃性 B.从变化上看:丁烷完全燃烧只生成水 C.从组成上看:丁烷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D.从结构上看:一个丁烷分子由4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构成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 11.现有①空气,②四氧化三铁,③铁粉,④二氧化碳,⑤液态氧,⑥蒸馏水六种物质。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属于氧化物的是;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 12.准确取用少量液体物质除要量筒外,还需要的仪器有;用烧杯加热液体物质时,为使其均匀受热,烧杯应放在上加热;小明同学用托盘天平称了5.4 g Nacl(1 g以下用游码),结果老师检查发现他把药品和砝码的位置颠倒了,他称得NaCl的实际质量为g。 13.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请按要求填空。 (1)自来水厂抽取河水进行净化的过程中可加人除去水中的异昧; (2)家庭中常用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3)请写出一条防止水体污染的措施 14.用化学式写出下列反应的表达式: (1)磷在氧气中燃烧:; (2)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 (3)电解水:。 15.地壳内含量最多的元素和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X元素原子的第三层比第一层多一个电子,Y元素原子的第三层比第二层少一个电子,他们形成稳定化合物的化学式 是。 16. 分子个数相同的H2O与CO2 之间氧元素的质量比是, 治疗甲型H1N1流感有效药品“达菲”的起始原料是莽草酸(C7H10O5),其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 是。(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三、简答题(共4个小题,共14分) 17. 写出从下图水分子分解示意图中获得的信息,(至少写出三条) 18.下列实验装置中均有水,请根据实验解释水在其中的主要作用 (反应前) (反应后)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期末测试题及答案班级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_______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S-32 K-39 Cu-64 Zn-65 P-31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一、选择题(36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该选项所对应的字母填入上面的答题栏中。)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题号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答案 1.6000多年前,半坡居民所从事的生产生活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建造土房 B.烧制土陶 C.磨制石器 D.用麻织布 2.将白醋、食用油、食盐、酒精分别放入水中,不形成溶液的是() A.白醋 B.食用油 C.食盐 D.酒精 3.下列人类做法中,不会加剧酸雨、臭氧层空洞、温室效应等环境问题的是() A.使用太阳能淋浴器 B.燃烧原煤 C.超音速飞机尾气排放 D.使用氟利昂作制冷剂 4.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为单质,后者为混合物的是() A.银、氯化钾 B.白磷、冰水混合物 C.水银、洁净的空气 D.铁粉、二氧化碳 5.葡萄糖(C6H12O6)是一种人体最易吸收的糖类物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它是由碳、氢、氧三种原子构成的 B.葡萄糖分子中含有水分子 C.葡萄糖充分燃烧后的产物只有CO2和H2O D.葡萄糖是一种混合物 6.冬季来临时,人们常在树杆下涂上一层石灰浆,其作用是() A.美观 B.标记 C.杀菌 D.以上都不对 7.西汉刘安曾记载“曾青得铁则化为铜”。这里的“铜”是指() A.铜元素 B.铜单质 C.氧化铜 D.铜原子 8.“摇摇冰”是一种即用即冷的饮料,吸食时,只要将饮料罐隔离层中的物质与水混合后摇动,即可制冷。该物质可能是() A.氯化钠 B.硝酸铵 C.氢氧化钠 D.生石灰 9.下列实验仪器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的是() A.试管 B.烧杯 C.集气瓶 D.量筒 10.图书馆中图书档案资料等着火时,可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液态二氧化碳灭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