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素尾气处理工段的开题报告

尿素尾气处理工段的开题报告
尿素尾气处理工段的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一.选题的依据,意义和理论

尿素是是目前使用的固体氮肥中含氮量最高的化学肥料,以单位为氮为基准,尿素的生产、运输、储存和施用费用是最低的。尿素是一种良好的的中性肥料,不含酸根,适用于各种土壤和各种农作物,广泛用于农业、畜牧业、工业等,需求量大。目前尿素的生产工艺路线主要是水溶液全循环法,水溶液全循环尿素工艺可靠、设备材料要求不高、投资较低,但水溶液全循环法制尿素工艺中无二氧化碳脱氢装置,系统尾气中氢气含量较高,与防腐氧气混合后极易形成爆炸性气体,

危及装置本质安全,因此需要尾气吸收装置。尿素的生产和发证对整个国民经济有着重大的影响,本次设计是针对国内要素发展状况,采用国内成熟的生产技术(水溶液全循环法),同时对工艺进行改进与更新使得原装置产能大幅度提高,消耗大幅度下降,所以我对于尿素的生产和尾气处理工段进行初步设计。

二.本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国内情况是我国尿素的年消耗量约在3000万吨,即使预计今后几年有所增长,大概也不会超过3500万吨。现有的生产能力已经快要达到,我国今后十年内生产尿素都将过剩。

国外情况是水溶液全循环法已被其他的先进工艺代替:意大利开发了等压双循环工艺,日本开发了降低成本和节能新流程ACES新工艺,瑞士开发了分级处理合成液的汽提法分流工艺。国外的生产技术中,一般需要18公斤/厘米的平方的分解回收系统,设备较多,流程较长。而有的国外工厂采用气提法不需要中压分解系统,但有的增加了二次洗涤的回收系统。还有的生产工艺将内液排出物先集中在废水槽中,然后解吸回收其中的氨和二氧化碳。为减少解吸排除的冷凝液中的尿素含量,采用了尿素水解回收的方法,即在水解器内加热使尿素水解为氨和二氧化碳,经水解后的冷凝液含氨25PPM,含尿素200PPM左右,据称可回收此冷凝液。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及拟采取的方法

采用水溶液全循环法,是将未反应的氨和二氧化碳,经减压加热分解分离后,用水吸收生成甲铵或碳酸铵水溶液再循环返回合成系统,从一段分解,二段分解出来的气相含有未反应的氨和二氧化碳,分别进入一段吸收和二段吸收,氨和二氧化碳被后面闪蒸,一段蒸发,二段蒸发工段冷凝下来的冷凝水吸收混合形成水溶液,用泵送入尿素合成塔。一段吸收后剩余的气体进入惰性器稀释后,与二段吸收的残余气体混合进入为期吸收塔,与一段蒸发二段蒸发气相冷凝出去水后残余的气体混合后放空。

课题研究采取的方法:①收集尿素的相关资料,确定生产方案;②对公益主要设备进行物料衡算,能量衡算,质量衡算等,主要设备的选型等;③确定并完成车间布置,绘制流程图,平面图等。

四.课题研究中的主要难点及解决的方法

难点1:水溶液全循环尿素生产装置的工艺流程较长,由于氨碳摩尔比控制的较高,一般稳定在4.0左右,并且未反应生成尿素的氨和二氧化碳气体全部要经过低压,中压循环吸收系统回收后再返回到尿素合成塔,液氨泵和一段甲胺泵的输送量比较多,所以该工艺中液氨泵的台数较多,动力消耗较多。

难点2:液体在气提管内要有一定的停留时间,以提高分解率。管子太长或太短都是不利的,目前气提管长为6米。管数也不能太多,以避免影响膜的形成,气提塔出液温度控制在162℃~172℃之间。塔底液位控制在20%左右,以防止二氧化

碳气体随液体流入低压分解工段,造成低压设备超压。

五.毕业设计工作进度计划

2014年12月1日-12月14日完成开题报告、英文文献查找

内容包括:工作任务及题目意义、文献综述、工作计划、主要困难及解决办法等,同时应提交英文文献的原文。

2014年12月15日开题报告会,提交文献的原文。

2014年12月16日- 28日修改完成开题报告,28日上交至专业。

2015年4月6日- 4月30日

1.完成设计说明书部分内容包括:总论,工艺设计及计算,公用工程用量计算。

2.提交译文。

2015年4月30日中期检查报告会,提交中期工作报告。

2015年5月1日-5月15日车间的平立面布置,生产控制部分,空调部分,电气部分,建筑部分,结论,参考文献等内容。

2015年5月16日-6月11日完成图纸绘制及设计说明书的打印装订工作。

2015年6月12日-6月15日结题验收及设计评阅工作

验收内容含:工作日记、设计说明书、译文(包括草稿)及原文、设计图纸(包括草图、手绘与机绘图纸),开题报告、中期报告及终期总结等,以确定工作内容的真实、可信性。

2015年6月16日-23日毕业答辩会

六.主要参考文献

[1]付艳华.气提法尿素生产工艺的比较[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 (01) .

[2]宣凤琴.CO2气提法和NH3气提法尿素生产技术的比较[J].安徽化工,2001, (04).

[3]杨波,周海.生物质乙醇制乙烯技术研究进展[J].化工技术与开发,

2009(12) :27-32.

[4]余映慧, 高雪.果胶生产工艺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 2009, (23) :351-352.

[5]吴丹.尿素流程工艺二氧化碳汽提塔的模拟[D].大连理工大学, 2002 .

[6]赵家凤,薛荣书,姜德军,蒋文华.尿素合成条件下甲胺冷凝器物料平衡计算[J].化学工程,1995, (04) .

[7]杨东.尿素合成塔塔板改造[D].四川大学, 2003 .

[8]万勇.改良型Kellogg大型氨厂物料和能量衡算软件的开发研究[D].四川大学,

2002.

[9]余慧俐,李剑,张仁超.尿素装置技改后产品缩二脲含量高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J].川化,2005,(03).

[10]李凤华,魏顺安.高压甲胺冷凝器和尿素合成塔的模拟计算[J].化学工业与工

程, 1996,(01).

[11]张震.尿素合成塔塔板的现状与发展[J].大氮肥,2000,(05).

[12]万勇.尿素合成塔高效塔板的应用[J].大氮肥,1998,(03)

膜分离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膜分离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李珍11204112 摘要膜分离技术作为一种能耗低、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和分离性能好的分离技术在废水处理和中水回用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膜分离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着重介绍了超滤、纳滤、液膜等膜分离技术的特点及其在各种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并对膜技术应用前景做了总结与展望。 关键词膜分离废水处理超滤纳滤液膜 1.膜分离技术简介 1.1膜分离技术 膜分离技术是指在分子水平不同粒径分子的混合物在通过半透膜时, 实现 选择性分离的技术, 半透膜又称分离膜或滤膜, 膜壁充满小孔, 根据孔径大小可以分为: 微滤膜(MF ) 、超滤膜(U F) 、纳滤膜(NF) 、反渗透渗出膜(R 0 ) 等, 膜分离采用错流过滤方式。膜分离技术因为具有常温下操纵、无相态变化、无化学变化、选择性好、高效节能、在生产过程中不产生污染等特点, 广泛应用于发酵、生物制药、植物提取、化工、饮用水净化、除菌、废水处理等多个领域。分离膜因其独特的结构和机能, 在环境保护和水资源再生方面异军突起, 在环境工程, 特别是废水处理和中水回用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1.2 膜分离技术原理 膜分离与传统过滤的不同在于, 膜可以在分子范围内进行分离, 是一种物理过程, 不需添助剂。膜分离技术可利用混合物物理性质的不同(质量、体积、几何形状等) 将其分离,也可利用混合物通过分离膜的速度不同将其分离。 2. 超滤膜分离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2.1超滤膜简介 超滤是一种压力驱动的膜分离过程,是根据分子的大小和形态而分离的筛选机理进行分离的。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超滤很快从实验规模发展成为重要的工业单元操作技术,它广泛用于食品、医药、工业废水处理、高纯水制备及生物技术工业;在工业废水处理方面应用得最普遍的是电泳涂漆过程,城市污水处理及

膜分离技术在处理废水中的应用

说明 本表需在指导教师和有关领导审查批准的情况下,要求学生认真填写。 说明课题的来源(自拟题目或指导教师承担的科研任务)、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课题在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若课题因故变动时,应向指导教师提出申请,提交题目变动论证报告。

用前景。 目前,膜的发展缓慢的原因有:膜产品的价格昂贵;膜污染较严重;膜分离性能低下。对于以上的三个问题可以更好的解决的话,膜分离技术发展会突飞猛进,跨越时代的进步,可以快速提高经济效益,对于水资源的利用率更高,会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彭会清, 庞翠玲. 膜分离技术在处理酸性废液中的应用概述[J]. 金属矿山, 2006(9):14-17. [2]韩倩倩. 膜分离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现状及展望综述[J]. 硅谷, 2009(9):117+133. [3]朱智清. 膜分离技术的发展及其工业应用[J]. 化工技术与开发, 2003, 32(1):19-21. [4]岳志新, 马东祝, 赵丽娜,等. 膜分离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J].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06, 18(5):52-57. [5]张杰, 褚良银, 陈文梅. 膜分离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J]. 过滤与分离, 2004, 14(3):8-11. [6]谷大建, 徐巍. 膜分离技术的应用及研究进展[J]. 中国药业, 2008, 17(6):58-59. [7]陈翠萍, 谌伟艳. 膜分离技术及其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J]. 污染防治技術, 2007, 20(3):42-45. [8]吴绮桃. 膜分离技术及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J]. 四川建材, 2008, 34(2):58-59. [9]郭洪勋. 膜分离技术的研究进展[J]. 科技创业家, 2012(8). [10]孙佳林, 何晓燕. 膜分离技术处理印染废水在我国的应用及发展趋势[J]. 化工管理, 2014(3):92-93. [11]段巧丽, 宁艳春. 现代膜分离技术的应用研究与进展[J]. 管理学家, 2011. [12]孙文毅, 张斌. 膜分离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J].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 学版, 2010, 27. [13]陈业刚. 膜分离技术在水资源回用领域的应用研究[J]. 中美国际过滤与分离技术研讨 会, 2010. [14]李晓波, 王晓静. 膜分离技术及其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J]. 河北工业科技, 2005, 22(4):207-211. [15]刘济阳, 夏明芳, 张林生,等. 膜分离技术处理电镀废水的研究及应用前景[J]. 污染防 治技术, 2009, 22(3):65-69.

污水处理工程膜分离法技术规范

污水处理工程膜分离法技术规范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膜分离法污水处理工程的设计参数、系统安装与调试、工程验收、运行管理,以及预处理、后处理工艺的选择。 本标准适用于以膜分离法进行污水处理及深度处理回用的工程,可作为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保护设施设计与施工、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及建成后运行与管理的技术依据。本标准所指膜分离法为:微滤、超滤、纳滤及反渗透膜分离技术。 本标准不适用于以膜生物反应器法和荷电膜进行污水处理及回用的膜分离工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50235 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T 985 气焊、手工电弧焊及气体保护焊焊缝坡口的基本形式与尺寸 GB/T 1804 一般公差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 GB/T 3797 电器设备第1 部分:装有电子器件的电控设备 GB/T 5226.1 机械安全机械电器设备第1 部分:通用技术条

件 GB/T 12469焊接质量保证钢熔化焊接头的要求和缺陷分级 GB/T 19249反渗透水处理设备 GB/T 20103膜分离技术术语 HJ/T 270 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反渗透水处理装置 JB/T 2932 水处理设备技术条件 HG 20520 玻璃钢/聚氯乙稀(FRP/PVC)复合管道设计规定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13 号] 3.术语和定义 《膜分离技术术语》GB/T 20103 规定的术语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膜分离法 以压力为驱动力,以膜为过滤介质,实现溶剂与溶质分离的方法。 3.2 膜降解 指膜被氧化或水解造成膜性能下降的过程。 3.4 膜结垢 指盐类的浓度超过其溶度积在膜面上的沉淀。 4 设计水质与膜单元适宜性

市政道路工程的常见病害与施工处理技术 宁雄志

市政道路工程的常见病害与施工处理技术宁雄志 发表时间:2020-04-07T15:25:32.803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32期作者:宁雄志 [导读] 摘要:如今,我国经济发展十分迅速,城市化建设快速发展,交通运输行业也蓬勃发展起来。 广东冠粤合盛桥梁工程有限公司广东广州 511400 摘要:如今,我国经济发展十分迅速,城市化建设快速发展,交通运输行业也蓬勃发展起来。因此,国家在城市道路桥梁工程建设中,要注意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预防一般病害,以确保道路桥梁工程的施工质量,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预防常见的道路桥梁疾病。在建设过程中,施工单位应当不断采用先进技术和新材料,提高道路桥梁工程建设水平,从而提高城市道路桥梁工程的总体建筑质量,提高城市道路桥梁工程的社会经济效益。 关键词:市政道路工程;病害;施工处理技术 引言 城市道路的质量在城市的长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现在的建设城市道路上总是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为了确保城市居民的安全和长远发展,城市道路施工人员应分析道路危害,找出病害发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在本文中,描述和分析了城市道路工程中的常见问题,危害和施工处理技术。 1道路桥梁工程常见病害处理原则 1.1总体原则 在处理道桥工程病害的过程中,建设公司应根据整条道路的结构特征,尽可能确保工程每个固件的完整性,并在确保道路桥梁工程的每个功能有效运行的基础上综合分析结构的承载能力和坚固性,从而最大限度地保留道路桥梁工程的原始在加固过程中,要以工程脆弱的部分为目标,不断增强处理能力,提高道桥疾病处理效果,同时使工程部分更加完善,减少疾病处理对道路桥梁工程整体结构的重大影响。 1.2优化原则 假如在对道桥项目进行规划期间没有按照科学、合理的规范去实施,那么将会为今后的建设和使用带来诸多的问题。针对各种类型的道桥规划方案,相关的规划机构和个人都必须按照最优化的方案来进行,针对原本的规划方案实施改良和创新,综合工程投放的成本选取最好的建设技术,使得道桥项目问题的解决水平持续增强,确保所用部件能够安稳运行。在解决道桥不良问题期间,相关建设工作者必须运用科技性较高的勘测仪器进行勘测,更为细致全面的认知道桥的结构特性,解析道桥的承重能力,运用高科技的建设技术对项目中多见的问题进行更好的解决。 2市政道路桥梁工程常见病害类型 2.1裂缝 在城市道路和桥梁的建设和运营中,最常见的病害是裂缝。由于混凝土材料的抗拉性能较弱,因此很容易在道路和桥梁中产生裂缝。此外,由于张力,道路和桥梁上存在各种类型的裂缝,就安全性、机械机制和结构而言,裂缝主要分为安全裂缝和异常裂缝、先天和后天裂缝、弯曲裂缝和二次裂缝、结构裂缝和非结构性裂缝。如果在道路和桥梁上发现裂缝,则必须先将其他裂缝分为不同的类别,然后根据相关类别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近年来,沥青路面已被广泛用于城市建设中,并且沥青是易受环境和天气等因素影响的化合物,其中会出现裂缝。沥青路面裂缝的出现可分为施工者引起的裂缝和自然裂缝,大部分的裂缝主要是由施工人员造成的。道路施工质量不足和监督不当是造成裂缝的主要原因,如果不及时修复道路裂缝,则会发生较大的裂缝,影响城市道路的安全使用。 2.2路面泛油问题 路面泛油是市政道路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又一常见病害,特别是在新建的沥青混凝土道路中更为常见。而导致这一问题发生的原因,主要与沥青的黏稠度和所受到的温度有关。一方面,沥青一旦出现了用量过大、黏稠度偏低的情况,便会使道路泛油现象变得更为严重;另一方面,新建的沥青混凝土道路在遇到高温天气的影响下,其混凝土内部下层的沥青便会向着外部上层的方向移动,再加上反复的车辆荷载影响,便很容易导致路面泛油的情况发生。究其根本原因,导致路面泛油问题发生的主要原因,主要与几个方面的因素有关:其一,铺设路面所应用的混凝土的配比未能满足相关的标准;其二,施工现场缺乏有效的治理,使得施工人员很多操作都不够规范。 2.3道路桥梁钢筋锈蚀的问题和原因 竣工后正式使用的道路桥梁工程有时会出现表面被剥蚀的现象,这种剥蚀现象的特征是道路桥梁的表层出现起皮、剥落和蜂窝等情况。道路桥梁的混凝土结构中通常都会使用钢筋进行加固,剥蚀会使得钢筋裸露,当钢筋与空气中的化学元素接触就会产生反应并出现膨胀,这时候处于混凝土内部的钢筋就会产生一种异常的张力,引发锈蚀钢筋附近的混凝土开裂问题。这个问题出现的另一个原因是混凝土结构中存在一些细小的管孔,导致钢筋与空气中的水和氧气等化学元素接触。 3市政道路工程常见病害的施工处理技术 3.1对裂缝问题的处理措施 第一在对道路桥梁进行施工的期间,就必须准备好道桥预应力的治理方案。预应力治理技术可以更好的提升构造部件的耐用性,降低道桥出现震荡与形变的概率。这类治理方式重点是用以处理钢筋混凝土构造抗拉力欠缺的问题。在进行设计期间必须对规划方案与实际的参数进行多次校对核实,保证真实有效。在进行预应力管道的安置时需要遵照规则实施监控,如果选择的方位不够精准就会产生弯折的状况。对于已经出现裂痕的道桥能够选择的质量方式有(表层修复法、填充法、注入法)。表层修复法重点是在清洁后的混凝土表层运用树脂填充然后再铺设薄膜的方式。填充法重点是用在裂痕比较大的地方。而注入法重点是用在裂缝窄而深的地方,过程是首先把裂痕两边进行固定,然后采用注入管向缝隙中注入环氧树脂。 3.2采取低压注浆或者灰石挤密桩的处理方式 在针对道桥项目中经常出现的问题进行治理时,其中的裂缝和地表沉降问题,必须按照现实的状况采用对应的解决措施。通常情况下,对于这两个问题均是选用低压注浆的方法。但是在进行现实的治理活动中,必须先观察裂痕的宽度,然后采用适宜的补救措施。通常情况下,在针对各种问题进行补救时大都也是采用混凝土材料作为重点的补救材料。在补救裂痕之前,第一步需要做的就是对裂痕的周围进行彻底的清理,从而保证被修复过的裂痕更加坚实不会轻易再坏。在对路表沉降问题就行补救时,还能够运用灰石挤密桩的补救方式,

公路病害处理方案

路面大中修工程专项施工方案 一、对施工工作人员的教育与管理 对现场作业人员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使工人掌握本工种的技术要点、作业中的各种安全隐患;提高其自身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观念,同时做好作业人员的现场安全管理工作,做到作业现场必须有专人负责、指挥,禁止各类违规作业、违章指挥事件的发生。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对新员工工作前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和三级安全教育,经考核合格,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后方可安排施工作业。 2、不因为工期紧,环境特殊,省略工前、工中、工后安全教育。 3、狠抓落实安全生产责任,由安全科负责人负责管理监督现场安全员、现场协管员落实各项安全措施,明确安全作业责任人。 4、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5、进行严格和细致的分项工作安全技术交底,在未交底的情况下不得作业。 6、进入施工现场的作业人员必须按要求穿戴工作服,未按要求做的,责其改正。当场不能改正的,令其退出作业现场。 7、遇上级检查工作或外来人员参观作业现场,由接待部门负责,准备好相关的安全设施,各项安全防护用品配戴整齐并在现场安全管理人员说明有关安全注意事项后方可进入现场。

二、路面大中修专项施工方案 在取得高速交警、路政和业主的施工审批后,项目部将进行不改变交通流方向的单车道封闭交通施工。封闭交通后,人员、机械设备按序进场,开始路面大中修施工。路面大中修施工的范围、深度、处理方法将严格按照业主代表及监理工程师的指示进行,并符合《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病害部位先实地标出,经监理工程师检验确认后,进行分层铣刨或开挖后,每次铣刨后由监理工程师根据下承层的情况确定是否需要进一步加深和扩大处理范围,并确定处治方案。进行规范开槽,槽壁、槽底垂直平整,槽内任何松散物及废料将清除干净。对铣刨层的清扫是路面路面大中修施工的重要环节,铣刨层是否清扫干净,直接影响路面大中修施工质量。为此专门配备美国产山猫多功能清扫车和大容量空压机,铣刨后先用山猫多功能清扫车将铣刨层清扫干净,再用大容量空压机把铣刨层角落的零星浮土、灰尘及松散石子全部吹净,确保坑槽内无任何松散物及废料。再请监理工程师进行检验,经检验合格,并丈量了病害坑洞的尺寸以后,立即洒布改性乳化沥青,并按规定分层回填沥青混凝土。施工结束后,打扫清理现场,组织人员、机械设备撤离现场。待沥青路面摊铺层自然冷却,混凝土表面温度低于50o C后,方可恢复交通。 三、路面大中修施工基本原则 1、少刨多加,经局部病害处治后的路段为提高路况等级时可实施周期性全幅罩面的原则。 2、坚持封(堵)排结合,以封(堵)路面水为主的原则, 3、修补部分的路面材料的弹性模量和组成设计原则上与原路

污水膜分离法工程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

污水膜分离法工程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目 次 1 规范编制的来源及意义 (1) 1.1任务来源 (1) 1.2标准编制的意义 (1) 2 制定本标准的原则、方法及技术依据 (1) 2.1编制原则 (2) 2.2制定标准的工作方法与技术依据 (3) 3 主要工作过程 (3) 4 膜技术概况及工程实例、经济分析 (4) 4.1国内外膜法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4) 4.2相关标准、技术政策、指南制订情况 (6) 4.3工程案例 (7) 5 标准的主要内容说明 (19) 5.1污水来源及水质特点 (19) 5.2进水指标控制 (19) 5.3预处理 (20) 5.4污水膜分离系统设计 (25) 5.5运行管理与维护 (30) 6 与执行现行法律、法规、规章、政策的关系及实施建议 (34)

1 标准编制的来源及意义 1.1任务来源 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于2007 年下达的《国家环境保护标准计划任务书》中,编制《污水油水分离工程技术规范》(项目统一编号:1400)的任务,江西金达莱环保研发中心有限公司作为主编单位承担了该规范的研究及编制工作,参编单位有华中科技大学和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1.2 标准编制的意义 环境保护标准化是我国环境保护一项重要发展战略,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环境保护工程技术规范,是当前加强环境保护标准化步伐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国家环境管理的重要手段,在贯彻法律法规、落实环保规划目标、促进技术进步、优化产业结构、规范管理和执法行为等方面发挥着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从1973 年我国发布第一个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工业“三废”排放标准》起截至2005年底,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环境保护标准体系已初具规模。各类现行有效的环境保护标准共计841 项,包括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基础标准、监测分析方法标准和环境标准样品标准五类,以及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三级。各省、市、自治区人民政府根据当地环境质量状况和环境管理需要,制订和发布了一系列地方环境标准。构成了以国家环境标准为主体,地方环境标准为补充的我国环境标准体系,这些环境标准为防治环境污染起到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环境工程技术标准属于国家环境保护行业标准。国家环保总局已组织制定了环境工程技术规范体系,编制了“十一五”环境工程技术规范编制计划;组织制定发布了十余项环境工程技术规范,以及涉及污染治理产品、环境监测仪器、环保药剂、材料等方面的100余项行业标准或技术要求。并指出“十一五”期间实现新型工业化,要重点解决国家重大工业布局规划以及相应的环境保护技术规范问题。受各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我国部分现行国家环境标准(特别是环境保护行业标准、污染防治技术政策)还不够完善,已不适应当前形势,对行业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不足,和国际水准尚有较大差距。 污水膜分离处理,国外已有成熟的技术;而在国内,膜法水处理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是纯水制备及海水淡化,随着污水排放标准越来越严格以及污水资源化的要求,近年来才开始广泛地推广、应用膜分离法污水处理技术。目前,我国有针对海水利用领域的膜分离法技术标准,尚无系统的污水膜分离法行业标准;在环境保护行业标准中,仅有反渗透、超滤、电渗析装置的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针对性不强,不能对行业技术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公路路基路面常见病害+解决方法

公路路基路面常见病害+解决方法,不敢说很全,至少很实用! 路基路面是公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公路养护的重点内容和部位,由于病害的经常发生,直接影响公路的使用功能,公路路基路面病害的处置约占养护费用的80%以上,而且往往效果甚微。今天一起来学习一下路基路面常见的一些病害以及相应的处置技术都有哪些吧! 一、公路路基路面病害处置的相关问题 公路路基路面处置的基本原则 准确分析病害成因 基于病害成因的路基路面处置方案的确定 ? 路基路面的病害处置,必须从病害成因入手,遵循有的放矢的针对性原则。 ? 路基路面病害处置是一个系列工程,往往具有综合治理的特点。在分析路面病害成因、制订处置方案时,要考虑有无路基因素;

要考虑路面各层次的影响。对于水损坏引起的病害,往往具有综合性病害的特点,必须采取彻底的防治水根治措施。 ? 确定病害处置方案,还应与病害处置者的资源配置相协调。 公路路基的基本要求 公路路基不满足上述任何一种要求,就可能产生路基病害。 公路路面的基本要求 路面不满足前述两项基本要求,则可能产生病害。对于路面平整度和抗滑性能,应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改善和提高,以提供给顾客安全、通畅、舒适的行车条件。 公路路面的结构型式与病害类型 ? 公路路面按结构型式,分为沥青路面与水泥混凝土路面两大类。沥青路面又称黑色路面,行车舒适性好 沥青路面病害(损坏)分为裂缝类、变形类、松散类、其他类四种。 水泥混凝土路面亦称白色路面,行车舒适性不及沥青路面。其力学性能好、抗水破坏能力强,具有造价低、刚度大、强度高、使用耐久和养护工作量小的优点。 水泥混凝土路面主要病害包括断板、脱空唧泥、表面裂缝、起皮、坑洞和平整度差等。

膜分离技术处理工业废水的应用

膜分离技术处理工业废水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本文阐述了膜分离技术基本原理及其特点、分离膜需要具备的条件,介绍了膜分离技术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情况,提出了膜分离技术发展趋势。 关键词:膜分离技术;废水处理;发展趋势 膜分离技术是在20世纪初出现、20世纪60年代迅速崛起的一门分离新技术,膜分离技术作为新的分离净化和浓缩方法,与传统分离操作(如蒸发、吸附、萃取、深冷分离等)相比较,过程不发生相变,可以在常温下操作,具有能耗低、效率高、工艺简单等特点,受到世界各技术先进国家的高度重视,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促进膜技术迅速发展,使用范围日益扩大,广泛应用于工业废水等处理过程,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环境效应。膜分离技术应用到工业废水的处理中,不仅使渗透液达到排放标准或循环生产,而且能回收有价资源。 1. 膜分离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1.1 膜技术在水处理中应用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水溶液(原水)中的水分子具有透过分离膜的能力,而溶质或其他杂质不能透过分离膜,在外力作用下对水溶液(原水)进行分离,获得纯净的水,从而达到提高水质的目的。总的说来,分离膜之所以能使混在一起的物质分开,不外乎两种手段。 1.1.1 根据混合物物理性质的不同——主要是质量、体积大小和几何形态差异,用过筛的办法将其分离。微滤膜分离过程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将水溶液中孔径大于50 nm的固体杂质去掉的。 1.1.2 根据混合物的不同化学性质。物质通过分离膜的速度取决于以下两个步骤的速度,首先是从膜表面接触的混合物中进入膜内的速度(称溶解速度),其次是进入膜内后从膜的表面扩散到膜的另一表面的速度。二者之和为总速度。总速度愈大,透过膜所需的时间愈短;总速度愈小,透过时间愈久。 1.2 膜分离技术的特点 膜分离技术是以高分子分离膜为代表的一种新型流体分离单元操作技术。在膜分离出现前,已有很多分离技术在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例如:蒸馏、吸附、吸收、苹取、深冷分离等。与这些传统的分离技术相比,膜分离具有以下特点: (1) 膜分离通常是一个高效的分离过程。例如:在按物质颗粒大小分离的领域,以重力为基础的分离技术最小极限是微米,而膜分离却可以做到将相对分子质量为几千甚至几百的物质进行分离(相应的颗粒大小为纳米)。 (2) 膜分离过程的能耗(功耗)通常比较低。大多数膜分离过程都不发生“相”

基于DCT图像数字水印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基于DCT的图像数字水印技术的研究

基于DCT的图像数字水印技术研究 国内外研究现状: 20世纪80年代,索尼和菲利浦公司首次提出了数字媒体版权保护的方案SCMS(Serial copy management system),数字水印技术也是在继数字隐藏技术后提出的一种数字媒体版权保护方案,发展到现在不仅仅局限于版权保护,也延伸到商务交易中的票据防伪、声像数据的隐藏标识和篡改提示、隐蔽通信及其对抗等领域。随着电子政务的广泛应用,其安全性问题也日益突出,电子政务所涉及的相当多的信息都带有机密性,除黑客攻击.病毒感染等来自网络的安全威胁外,也易受到来自系统应用的假冒用户登录、非法篡改等数据安全的威胁。我国现有的电子政务网络基础设施和系统安全解决方案大多是通过防火墙、入侵检测、漏洞扫描、网络隔离等技术和设备来保障系统的安全,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证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的安全,但仍存在着安全漏洞,我们在电子政务的建设中,除了必要的网络安全技术外,还必须重视对数字信息安全认证的问题。 数字水印技术为上述问题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是目前多媒体信息安全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该技术采用信息处理技术把版权信息、认证信息等秘密信息,即水印,嵌入到原始数据中去,但不影响原内容的价值和使用,水印信息可以是产品的序列号、版权所有者的标志等认证信息。通过特定的算法恢复和检测被嵌水印后,可有效地分析信息失真的情况,判断信息是否被篡改,为版权所有者提供信息被盗版的有利证据。因此,一个实用的数字水印技术必须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安全性和不可见性。 所谓数字水印技术,就是将代表数字媒体著作权人身份的特定信息、用户指定的标志或序列码等,按照某种方式嵌入被保护的信息中,在产生版权纠纷时,通过相应的算法提取出该数字水印,从而验证版权的归属,确保媒体著作权人的合法利益,避免非法盗版的威胁。被保护的信息是任何一种数字媒体,如软件、图像、音频、视频或一般性的电子文档等。数字水印是嵌在数字产品中的数字信号,水印的存在要以不破坏原数据的欣赏价值、使用价值为原则。

水处理膜分离技术

膜是具有选择性分离功能的材料,利用膜的选择性分离实现料液的不同组分的分离、纯化、浓缩的过程称作膜分离。它与传统过滤的不同在于,膜可以在分子范围内进行分离,并且这过程是一种物理过程,不需发生相的变化和添加助剂。膜的孔径一般为微米级,依据其孔径的不同(或称为截留分子量),可将膜分为微滤膜、超滤膜、纳滤膜和反渗透膜,根据材料的不同,可分为无机膜和有机膜,无机膜主要是陶瓷膜和金属膜,其过滤精度较低,选择性较小。有机膜是由高分子材料做成的,如醋酸纤维素、芳香族聚酰胺、聚醚砜、聚氟聚合物等等。错流膜工艺中各种膜的分离与截留性能以膜的孔径和截留分子量来加以区别,下图简单示意了四种不同的膜分离过程:(箭头反射表示该物质无法透过膜而被截留): 微滤又称微孔过滤,它属于精密过滤,其基本原理是筛孔分离过程。微滤膜的材质分为有机和无机两大类,有机聚合物有醋酸纤维素、聚丙稀、聚碳酸酯、聚砜、聚酰胺等。无机膜材料有陶瓷和金属等。鉴于微孔滤膜的分离特征,微孔滤膜的应用范围主要是从气相和液相中截留微粒、细菌以及其他污染物,以达到净化、分离、浓缩的目的。 对于微滤而言,膜的截留特性是以膜的孔径来表征,通常孔径范围在0.1-1微米,故微滤膜能对大直径的菌体、悬浮固体等进行分离。可作为一般料液的澄清、保安过滤、空气除菌。 超滤是介于微滤和纳滤之间的一种膜过程,膜孔径在0.05um至1000分子量之间。超滤是一种能够将溶液进行净化、分离、浓缩的膜分离技术,超滤过程通常可以理解成与膜孔径大小相关的筛分过程。以膜两侧的压力差为驱动力,以超滤膜为过滤介质,在一定的压力下,当水流过膜表面时,只允许水及比膜孔径小的小分子物质通过,达到溶液的净化、分离、浓缩的目的。 对于超滤而言,膜的截留特性是以对标准有机物的截留分子量来表征,通常截留分子量范围在 1000-300000,故超滤膜能对大分子有机物(如蛋白质、细菌)、胶体、悬浮固体等进行分离,广泛应用于料液的澄清、大分子有机物的分离纯化、除热源。 纳滤是介于超滤与反渗透之间的一种膜分离技术,其截留分子量在80-1000的范围内,孔径为几纳米,因此称纳滤。基于纳滤分离技术的优越特性,其在制药、生物化工、食品工业等诸多领域显示出广

城市道路病害原因及防治措施

城市道路病害原因及防治措施 由于城市规模不断的扩大,此时的环境出现了非常大的改变,尤其是所有城市道路,为和车辆运行的速率等保持一致,就将其扩建的很宽。不过由于车流变多,而且没有积极地对其维护,此时使得病害发生。文章论述了常见的一些不利现象以及具体的应对方法。 标签:市政道路;波浪;车辙 所谓的市政道路,是说用来联系城镇以及附近的区域的,确保车辆以及人员能够有效地通行的,方便群众生活以及各项活动开展的一种道路,它是一个城市重要的基建项目。其发展水平,和相关的建设工艺以及科技等有着非常大的关联。虽然是这样,不过因为其建设项目持续的变多,参加建设的单位和工作者的数量也增多了。由于它的能力存在差异,建设活动又不是很精确,建设时期的品质管控体系也存在问题,很多的不利现象使得道路面对一些不良的情况。 1 病害的形成缘由 1.1 主观性的内容 问题出现的关键缘由是建设品质较差,因此在道路的使用中会出现非常多的不利现象。一些单位只是关注利润,在建设的时候使用劣质材料,或是以过低的价位获取项目。此时为了获取利润,只能是通过一些不合理的方法来开展建设工作,很显然品质就无法维护了。 1.2 客观原因 作为道路的基础,路基的品质关乎到整个道路的品质,因为设计不当或者是建设的时候不关注品质而导致出现下沉以及跳车之类的不利现象。对于路基来讲,回填的密实性以及强度等是确保表层稳定的关键内容,同时还是路基建设时期要高度关注的内容。对于道路来讲,因为部分区域的厚度太大,填土不合理等等导致路基构造在管体中出现裂痕,无筋管也出现沉陷、压扁的问题。关于路面问题,由于对路面材料的选择和施工工艺控制问题,常常导致路面局部沉陷、破裂,有的路面出现起砂、表皮脱落、裂缝等问题。 2 混凝土路面中的不利现象以及应对方法 2.1 表层不平 波浪,沥青撒布不均形成油垄,经过行车不断撞击而造成高低不平;壅包,如果面层不是很厚,或者是它和基层连接的区域没有粘结好,容易导致此类问题;坑槽,基层局部强度不足,在行车作用下容易产生。

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及处理措施

一、沥青路面常见的病害 1.变形类 车辙属变形类,是指路面上沿行车轮迹产生的纵向带状凹槽,深度 1.5cm 以上。车辙是在行车荷载重复作用下,路面产生永久性变形积累形成的带状凹槽。车辙降低了路面平整度,当车辙达到一定深度时,由于辙槽内积水,极易发生汽车飘滑而导致交通事故。产生车辙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设计不合理以及车辆严重超载导致的。影响沥青路面车辙深度的主要因素是沥青路面结构和沥青混凝土本身的内在因素,以及气候和交通量及交通组成等的外界因素。 车辙产生的主要原因有:(1)沥青混合料油石比过大;(2)表面磨损过度;(3)雨水侵入沥青混凝土内部;(4)由于基层含不稳定夹层而导致路面横向推挤形成波形车辙。 2.裂缝类 裂缝主要有三种形式:纵向裂缝,横向裂缝和网裂。沥青路面建成后,都会产生各种形式的裂缝。初期产生的裂缝对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基本上没有影响,但随着表面雨水的侵入,导致路面强度下降,在大量行车荷载作用下,使沥青路面产生结构性破坏。沥青路面裂缝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裂缝从表现形式可分为横向裂缝、纵向裂缝和网状裂缝三种。影响裂缝的主要因素有:沥青的品种和等级、沥青混合料的组成、面层的厚度、基层材料的收缩性、土基和气候条件等。 坑槽(裂缝类)是常见的沥青路面早期病害,指路面破坏成坑洼深度大于2cm,面积在0.04㎡以上。形成坑槽主要是车辆修理或机动车用油渗入路面,污染使沥青混合料松散,经行车碾压逐步形成坑槽。 3.松散类 沥青路面的松散是指路面结合料失去粘结力、集料松动,面积0.1 ㎡以上。松散是直接影响行车安全的路面病害,松散可能出现在整个路面表面。也可能在局部区域出现,但由于行车作用,一般在轮迹带比较严重。 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有:(1)局部路基和基层不均匀沉降引起路面破坏;(2)碎石中含有风化颗粒,水侵入后引起沥青剥离;(3)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多,沥青结合料本身的粘结性能降低,促使面层与轮胎接触部分的沥青磨耗,造成沥青含量减少,细集料散失;(4)机械损害或油污染。 脱皮(松散类)沥青路面脱皮是指路面面层层状脱落,面积0.1 ㎡以上。

基于matlab在数字图像增强处理中的应用开题报告

山东科技大学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题目基于matlab在数字图像增强处理中的应用 学院名称测绘学院 专业班级测绘05级5班 学生姓名吴兆艳 学号0503016220 指导教师陶秋香 填表时间:2009年04月10日

填表说明 1.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 2.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期完成,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相关系主任审查后生效。 3.学生应按照学校统一设计的电子文档标准格式,用A4纸打印。 4.参考文献不少于8篇,其中应有适当的外文资料(一般不少于2篇)。 5.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设计(论文)资料,与毕业设计(论文)一同存档。

设计(论文) 题目 Matlab在数字图像增强中的应用 设计(论文)类型(划“√”)工程设计应用研究开发研究基础研究其它 √ 一、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在图像处理过程中,图像增强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本文的主要内容就是围绕图像增强部分的一些基本理论和算法而展开。用于几乎所有与成像有关的领域,并正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它利用计算机对数字图像进行系列操作,从而获得某种预期的结果。对图像进行处理时,经常运用图像增强技术以改善图像的质量。在一般情况下,经过图像的传送和转换,如成像、复制、扫描、传输和显示等,经常会造成图像质量的下降。在摄影时由于光照条件不足或过度,会使图像过暗或过亮;光学系统的失真、相对运动、大气流动等都会使图像模糊;传输过程中会引入各种类型的噪声。总之,输入的图像在视觉效果和识别方便性等方面可能存在诸多问题,这类问题不妨统称为质量问题。由于目的、观点、爱好等的不同,图像质量很难有统一的定义和标准,但是根据应用要求改善图像质量却是一个共同的目标。图像增强是指根据特定的需要突出图像中的重要信息,同时减弱或去除不需要的信息。从不同的途径获取的图像,通过进行适当的增强处理,可以将原本模糊不清甚至根本无法分辨的原始图像处理成清晰的富含大量有用信息的可使用图像,有效地去除图像中的噪声、增强图像中的边缘或其他感兴趣的区域,从而更加容易对图像中感兴趣的目标进行检测和测量。图像增强的目的是增强图像的视觉效果,将原图像转换成一种更适合于人眼观察和计算机分析处理的形式。增强的效果通常都与具体的图像有关系,靠人的主观感觉加以评价。 目前图像增强处理的应用已经渗透到医学诊断、航空航天、军事侦察、指纹识别、无损探伤、卫星图片的处理等领域。如对X射线图片、TC影像、内窥镜图像进行增强,使医生更容易从中确定病变区域,从图像细节区域中发现问题;对不同时间拍摄的同一地区的遥感图片进行增强处理,侦查是否有敌人军事调动或军事装备及建筑出现;在煤矿工业电视系统中采用增强处理来提高工业电视图像的清晰度,克服因光线不足、灰尘等原因带来的图像模糊、偏差等现象,减少电视系统维护的量。图像增强技术的快速发展同它的广泛应用是分不开的,发展的动

市政道路检查井市政道路检查井病害及防治措施

市政道路检查井市政道路检查井病害及防治措 市政道路检查井病害及防治措施 山西六建集团有限公司张晓峰 施。 关键词:检查井病害防治措施 作为城市组成的一部分,市政道路不管是在用途上、还是在外观上,对城市的整体影响很大。路面工程的作用尤为突出,其 质量直接对行车安全、行车速度、舒适和美观性以及养护费用有 着重要的影响。而城市道路作为各种地下管线设施的乘载体,现 实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市政道路的薄弱环节正是各类市政检查 井,路面受其影响经常出现破损、裂缝、凹形、肚脐眼等问题, 加速了路面的损坏对行车安全产生了极大的隐患。如何更好地处 理此类问题,广大的路桥工作者对此做出了很多的工作。下面就 其检查井的病害做一些介绍,并具体分析各种病害的防治措施。 1道路检查井存在的问题 道路的破损 在外力的作用下,检查井周边路面应力比较集中,在长期汽车荷载作用下,容易产生裂缝、坑槽、下沉及碎裂等病害。这些病害对路

面结构产生了严重的破坏,路面的使用性能大大降低,也相应减少了道路的使用寿命。 道路外观以及使用性能受影响 城市道路中,一般每隔30m^50m设置一座检查井,由于井盖与周围路面的颜色差别比较大,路面的整体外观受到了影响。另外,在局部的髙密度路段,行车性能会受到严重影响,行车舒适性降低。 维修困难。检查井常常位于城市主干道上,具有很大的车流量,路面出现的问题,维修时难度会大大增加。 2道路检查井形成的主要病害以及防治措施 道路检查井形成的主要病害 在外力的作用下,检查井周边路面应力比较集中,在长期汽 车荷载作用下,容易产生裂缝、坑槽、下沉及碎裂等病害。这些病害对路面结构产生了严重的破坏,路面的使用性能大大降低,也相应减少了道路的使用寿命。病害产生过程大摘要:本文对道路检查井的病害做出分析,并具体分析了各种病害的防治措 致如下:道路通车后,检查井边缘10cm"30cm的位置上沥青路面会发生环裂,刚开始,裂缝的宽度较小,后来,慢慢的,裂缝宽度增宽,裂缝的数量也得到增加,各种裂缝相互交织断裂成多块,接着,井盖周边的路面下沉,井盖也随之下沉。随着时间的发展,井盖周围路面继续破碎,导致井盖严重下沉。

膜分离技术处理工业废水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2013 —2014 学年 第一学期 文献检索论文 课题名称:膜分离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及其发展方向设计时间: 2013.10.10~2013.12.15 系部:化学工程学院 班级: 1301应用化工 姓名:郑鹏 指导教师:王富花 学号: 1301110137

目录 摘要 (1) Abstract (1) 第一章前言 (3) 1.1膜技术在水处理中应用的基本原理 (3) 1.1.1根据混合物物理性质的不同 (3) 1.1.2根据混合物的不同化学性质 (3) 1.2 膜分离技术的特 点 (4) 2.1 分离性 (4) 2.1.1 分离膜必须对被分离的混合物具有选择透过(即具有分离)的能力 (4) 2.1.2 分离能力要适度 (4) 2.2 透过性 (4) 2.3 物理、化学稳定性 (4) 2.4 经济性 (5) 3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具体应用 (5) 3.1 淀粉污水处理 (5) 3.2 含酚废水处理 (5) 3.3 含氰废水处理 (5) 3.4 重金属离子的处理 (6) 3.5 炼油废水处理 (6) 展望 (6) 参考文献 (8)

膜分离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及其发展方向 摘要:本文阐述了膜分离技术基本原理及其特点、分离膜需要具备的条件,介绍了膜分离技术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情况,提出了膜分离技术发展趋势。 关键词:膜分离技术;废水处理;发展趋势 膜分离技术是在20世纪初出现、20世纪60年代迅速崛起的一门分离新技术,膜分离技术作为新的分离净化和浓缩方法,与传统分离操作(如蒸发、吸附、萃取、深冷分离等)相比较,过程不发生相变,可以在常温下操作,具有能耗低、效率高、工艺简单等特点,受到世界各技术先进国家的高度重视,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促进膜技术迅速发展,使用范围日益扩大,广泛应用于工业废水等处理过程,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环境效应。膜分离技术应用到工业废水的处理中,不仅使渗透液达到排放标准或循环生产,而且能回收有价资源。 1. 膜分离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1.1 膜技术在水处理中应用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水溶液(原水)中的水分子具有透过分离膜的能力,而溶质或其他杂质不能透过分离膜,在外力作用下对水溶液(原水)进行分离,获得纯净的水,从而达到提高水质的目的。总的说来,分离膜之所以能使混在一起的物质分开,不外乎两种手段。 1.1.1 根据混合物物理性质的不同——主要是质量、体积大小和几何形态差异,用过筛的办法将其分离。微滤膜分离过程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将水溶液中孔径大于50 nm的固体杂质去掉的。 1.1.2 根据混合物的不同化学性质。物质通过分离膜的速度取决于以下两个步骤的速度,首先是从膜表面接触的混合物中进入膜内的速度(称溶解速度),其次是进入膜内后从膜的表面扩散到膜的另一表面的速度。二者之和为总速度。总速度愈大,透过膜所需的时间愈短;总速度愈小,透过时间愈久。 1.2 膜分离技术的特点 膜分离技术是以高分子分离膜为代表的一种新型流体分离单元操作技术。在膜分离出现前,已有很多分离技术在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例如:蒸馏、吸附、吸收、苹取、深冷分离等。与这些传统的分离技术相比,膜分离具有以下特点: (1) 膜分离通常是一个高效的分离过程。例如:在按物质颗粒大小分离的领域,以重力为基础的分离技术最小极限是微米,而膜分离却可以做到将相对分子质量为几千甚至几百的物质进行分离(相应的颗粒大小为纳米)。 (2) 膜分离过程的能耗(功耗)通常比较低。大多数膜分离过程都不发生“相”

膜分离技术深度处理废水

膜分离技术深度处理废水 1膜技术简介;:膜分离技术是指利用膜的选择性对料液的不同组分进行分离、纯化、浓缩的过程。根据制作材料的不同,可将膜分为无机膜和有机膜,无机膜主要是陶瓷膜和金属膜,其过滤精度较低,选择性较小。有机膜是由高分子材料做成的,其具有制作成本低、孔径范围广、组件形式多样等特点因此应用比无机膜更为广泛。 2膜技术在焦化废水回用技术中的应用:1)预处理+超滤膜(UF)+纳滤膜(NF)工艺:唐山中润煤业化工有限公司采用预处理+超滤膜(UF)+纳滤膜(NF)工艺对公司下属焦化厂废水处理站生化出水进行深度处理,处理后的出水水质除氯离子含量较高外其他组分含量均达标排放,出水可以作为循环水的补充水进行回用。本工艺在超滤膜处理后采用纳滤膜进行再处理与超滤膜相比提高了产水率,但再用纳滤膜无法去除水中的氯离子因此导致出水回用时对设备腐蚀较大。 2)预处理+超滤膜(UF)+反渗透膜(RO)工艺:山西亚鑫煤焦化有限公司以及新疆八一钢厂焦化公司均采用预处理+超滤膜(UF)+反渗透膜(RO)工艺对焦化厂废水处理站生化出水进行深度处理,处理后的出水作为循环水补充水进行回用。该工艺出水水质较好,完全可以作为循环水进行回用,且出水中氯离子含量较低对设备腐蚀较小,但是该工艺存在污泥量大,产水率低,产水量下降较快等缺点急需对工艺进行改进。 3)预处理+膜生物反应器(MBR)+反渗透膜(RO)工艺:山东邹平铁雄焦化公司采用预处理+膜生物反应器(MBR)+反渗透膜(RO)工艺对焦化废水进行深度处理,处理后废水作为锅炉补水进行回用。该工艺出水水质较好,各组分含量均达标排放,但是在运行过程中膜生物反应器极易被污泥所堵塞,从而导致清洗

常见城市道路病害的养护方案

常见城市道路病害的养护方案 本文通过论述常见道路病害的原因及养护方案,力求通过科学的养护方法,达到既能保证养护质量又能经济合理地恢复路桥的正常使用功能。 Key words:breakage;reason;conservation 1.沥青路面破损的表面状况和主要原因: 1.1沥青路面破损的表面状况: 沥青路面破损的表面状况有:拥包、裂缝、松散、麻面、坑槽、车辙搓板、波浪、脱皮、弹簧、翻浆、啃边、沉陷、泛油、等。搓板、波浪、拥包、车辙等现象在交叉口,停车站台处多有发生。路面裂缝有:线状、纵向、横向、反射、龟形等多种裂缝形式。 1.2沥青路面破损的主要原因: 1.2.1车辆的超限及超载造成路面的变形超出允许范围而破坏路基、路面。 1.2.2发生裂缝后,未及时修复,造成表面水通过裂缝渗入路基,形成路基受水破坏,或水游离于面,基层间造成沥表脱皮,加速沥青路面的损坏加重,甚至造成路面沉陷、弹簧、翻浆等病害。 1.2.3道路两侧平石发生沉陷、损坏等原因,未及时修复造成路面发生啃边等病害。 1.2.4基层强度、密实度不够,沥青混凝土厚薄不均,沥青混凝土用油量过大或矿料不足等原因造成搓板、波浪、弹簧、翻浆、裂缝、沉陷等破损病害。 2.人行道侧平石及附属设施的病害及形成原因 2.1人行道常见病害有坑槽、沉陷、高低差、板块翘动等。形成病害原因: 2.1.1人行道受雨水冲刷,嵌缝料流失造成板块的松动以及基层损坏造成沉陷、坑槽,板面出现高低不平等。 2.1.2在人行道上停放汽车,堆积重物造成。基础破坏引起道板损坏、高低不平。 2.2侧平石常见病害:侧平石沉陷、倾斜损坏等。形成病害原因: 2.2.1施工中侧平石的圬磅不牢固,造成沉陷、倾斜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