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行为观察分析

儿童行为观察分析
儿童行为观察分析

儿童行为观察分析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儿童观察记录分析

黄XX小朋友,从刚开始一到俱乐部就大哭大闹;到现在,每天都开心地来到俱乐部,并且能够积极参与各种团队活动,上课时候会主动举手发言,懂得分享和等待……他的各种改变,是显而易见并且非常令人欣喜的。

XX学习能力还是不错的,对于游戏规则和技巧都能基本领会;在主动积极参与课堂以后,手工创作方面的能力也与同龄小朋友差不多,在某些方面甚至比一些小朋友表现的还好,比如运用剪刀裁剪图形等。

XX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很慢热,这是他缺乏独立性、不够勇敢的一种表现。一个孩子的独立性首要依赖的是稳固的依恋关系和安全感。多鼓励,多给他创造与人交流的机会,培养自理能力。真正让孩子走向独立、适应这个社会的,是父母力求做最好的自己,成为孩子的榜样,同时让孩子确信父母的爱是无条件的,与成功与否无关,孩子才会义无反顾地去认识这个对他来说充满未知的社会。

当我们觉得孩子胆小时,想没想过自己是不是就性格内向,不善与人交往,孩子只是继承了我们的特点而已。不要强迫孩子与人交往,父母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允许孩子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要多给予孩子关爱,帮孩子建立自信,发展社会性,要为孩子树立榜样,展示出自己良好的社交状态,以及遇事冷静而无畏。XX最信任的人就是自己的爸爸妈妈。因此,家长要充分利用好这一点,要及其有耐心地引导孩子。

让孩子更勇敢可以参考以下做法:1、无条件接纳孩子的性格,建立其安全感。2、父母做勇敢的榜样。3、鼓励尝试,包容失败。4、积极的心理暗示。5、多鼓励、肯定,少批评、否定。6、培养孩子的独立性。7、多给孩子创造与人交

往的机会。8、在游戏中帮孩子玩出勇敢。9、在阅读中帮孩子树立榜样。10、用经验磨砺孩子的胆量。

XX不愿意开口很别人打招呼,家长也要以身作则,和他在家也要使用文明用语,“早上好,请,谢谢,晚安”等等。在外遇到朋友家长要先这样主动问好,要为他树立榜样,展示出自己良好的社交状态。这样,在潜移默化中,他在外面也会自然地和其他人使用文明用语。

XX缺乏主动交流的意识。刚开始,XX不愿意也不懂得主动与人交流,这是他缺乏交流的愿望和需要,他习惯了一个人玩。让孩子具有交流的意识和能力,不仅是他智力发展、健康成长的需要,更是他日后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素质。因此,我们要关注XX在活动中的反映,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当我发现XX想玩游戏却又不愿与其他孩子一同游戏,或不敢与其他孩子一同游戏时,先给他描绘投入游戏所带来得愉悦感觉,接着带着他一起玩,而后鼓励他参与,给他支持。在游戏过程中让比较活泼的孩子跟他一组,以强带弱,相互配合。慢慢地,在分组游戏的时候,XX就会主动去找其他小朋友一起组成小队。现在,他已经喜欢、愿意融入到当前的集体中。

XX一旦安静下来,要他开口说话就比较难。比如,XX在休息时间玩玩具的时候,容易陷入一个人的世界里面,不会主动跟其他孩子一起玩,一起分享玩具。这时候,我假装不经意地参与进去,让他自然而然地接受我成为他的玩伴;接着,在活动过程中主动跟他交流,在这种情况下,他会愿意开口跟我说话。甚至会无意识地回答你的一些问题,比如,“你昨天晚上在家里玩什么了呀?”(这样的问题在一般情况下,他是不会开口回答你的。)

还有一次,XX在拼玩具,我坐到他身边假装我也在玩玩具,然后拼了一个造型,跟他说“你看,我拼了一把弓箭也!”他果然转过头来看我拼的东西。然

后,我问他,“你拼的是什么呀?”他说,“是XXX,但是还没有拼好呢!”我说,“这样啊,我好想看看拼好以后是什么样的哦!你拼完后拿给我看好吗?”他说,“好呀”。接着,我就故意走开了。我在想他会不会记得要拿拼好的东西来给我看。结果,他拼好以后,真的到处找我,然后兴奋地把成品拿给我看。

对于不愿分享玩具这一点,家长可通过一些小游戏引导。比如,限制时间玩玩具。让他先玩5分钟,自己玩5分钟。让他明白,与别人分享不等于永远失去玩具。或者,互换角色。和他一起玩耍,当他想要你手中玩具或物品时,你就说“不”,让他感受和明白“只有学会与人分享,大家才能更开心地一起玩”。

XX不爱说话,不愿意主动与人交流,导致他的语言发展跟同龄小朋友相比,稍显落后。说话容易拖长音,一直重复某个词语,无法完整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这一点,家长要多创造机会让他开口说话,让他说出自己的想法,说出自己的需要,而不是在孩子还没说出来之前就直接满足他的需要。家长最好可以每天花一段时间和他交流,和他一起玩游戏。多和他一起欢笑:因为笑声能让孩子更加热爱生活;引导孩子积极、轻松愉快的看待事物。给他讲一些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可以在无形中改变他的行为。

我想,培养XX交流的意识和能力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家长一定要很有耐心,并且要懂得适时恰当地跟他进行交流。家长可以经常拉着他一起去参加其他孩子的游戏。注意,是拉着孩子一起去参与,而不是鼓励孩子单独去参与,目的是为了参与活动,而不是追求活动的质量;要强调参与时的趣味,而不是与其他孩子去比高低。

在各种活动中,要为XX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比如在课上提问的时候,有意先选择一些简单的问题让他回答,多请他回答,让他能在集体面前敢于表现自己,体验“我能行”,通过成功的体验让

他建立自信。在通过一段时间的引导、鼓励后,让他看见了自己的力量,获得了成功的快乐,得到了尊重、信任。现在上课的时候,他已经会很积极主动地举手参与课堂活动了。在完成手工作品后,还会主动向教师展示。行为往往由情绪引发,这样的行为说明他的情绪是积极、开心的,而快乐的心境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十分重要的。

XX也是一个比较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或者说现在他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基本上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XX在刚开始玩分组游戏的时候,不喜欢与同伴配合,会争着要第一个玩游戏。这时候,不能为了怕麻烦而一味地去满足他。要让他知道在团队当中是需要合作的,让他先担任小组里面支持者的角色,让他为自己的同伴加油,然后创造机会让他体验到合作以后成功的喜悦。现在,XX在团队活动中,已经学会了配合和等待。

在游戏结束后,XX不愿意配合收拾教玩具,有时候甚至会搞小破坏,把别人收拾好的东西又拿出来乱扔。这时候,就应该严肃地让他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不对的,要他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把自己扔出来的东西全部捡回去。

在这一点上,家长可以注意培养孩子的善心。因为心怀善念的孩子对周围的环境会更加宽容,他会愿意体谅别人,帮助别人。

还有,可以给予XX一定的压力和责任!比如,让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如洗自己的衣服,拿自己的碗筷,收拾自己的东西等。有责任感的孩子会懂得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不给他人带去麻烦。

现在孩子们衣食富足,缺乏的就是“缺乏感”,什么都能得到满足,他就没有欲望,就没有一种动力能让他改变。家长可以通过观察孩子尝试寻找到孩子内心渴望的东西,或者家长有意给孩子创造缺乏感,通过激发孩子的欲望,跟孩子做条件互换,培养他的契约精神,让他懂得想要得到什么必须付出什么努力。

儿童指导师:Selin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