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工作论文 浅谈小学生健全人格的教育与培养

德育工作论文 浅谈小学生健全人格的教育与培养
德育工作论文 浅谈小学生健全人格的教育与培养

德育工作论文浅谈小学生健全人格的教育

与培养

关于人才的培养一位哲人曾经说过:“成才必先成人。人字的一撇是智能,一捺是人格。一个个只有把知识和崇高的国格,高尚的品格,优秀的性格,健康的人格结合在一起,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才”。

当今社会,由于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有了极大的改善,复杂的社会情况交叉影响,独生子女大量产生,加之腐朽,陈旧观念的影响,人们在重视培养教育下一代的同时,不当的观念、不当的做法依然存在。而今少数青少年的自私自利,孤僻冷漠,自负浮躁,懦弱胆怯,骄横粗暴等毛病,都是人格缺陷。北大精神卫生研究所王玉凤研究员介绍:我国17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约3.4亿,保守估计有各类学习、情绪、行为障碍者3000万人,其中中小学生心理障碍患病率为21.6%至30%,突出表现为人际关系,情绪稳定性和学习适应方面的问题。通过广播电视和我们周围的人和事,我们看到了一个又一个血淋淋的现实。如浙江省的一个高中生用榔头砸死自己的母亲,并从容处理母亲的尸体。本地也曾出现某校高中生杀死班主任之妻、杀害班主任之事件……面对学生如此惊人之举,我们不得不反思,到了高度重视健全人格教育的时候了。

;;其实,某些孩子的缺点,比如自私冷漠、惟我独尊、我行我素、不顾及他人、缺乏爱心和责任感,嫉妒心理太强、想办法让别的同学受到批评,自己以此为乐等,实际上这是一种心理疾病,即:“人格障碍”。这种人缺乏调节情感活动和行为活动的能力,缺乏对情绪,情感、行为的控制能力。一个人如果没有知识,将来成为次品;一个人如果身体不健康将来成为废品;一个人如果拥有丰富的知识,但没有好的品行,经来会成为危险品,对社会将构成潜在的威胁。所以,高度重视健全的人格教育,培养出能够担当起时代中人的国家栋梁,健全的人格教育必须从孩子抓起。

;;基于小学阶段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我认为健全的人格应包括以下内容:1、要有博大的爱心,它包括强烈的爱国精神,对父母的孝心,对他人的同情心等。2、要有积极向上的现实的人生目标。3、了解自我、结纳自我、体验自身存在的价值。4、心地善良,接纳他人,善于协调和处理人际关系。5、有独立自主意识,不依赖他人。6、不迷信、讲科学、有创新精神。

健全的人格不是天然形成的,需要学校教师和家长对他们进行培养和教育,那么如何对他们进行健全人格教育和培养呢?

一、;;;教师的博爱是实施人格培养的基础

1、确立平等友爱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的核心问题,是每一位教师和学生每天都要去感受和经历的事情,

它关系着教育的成败。师生关系应当建立在平等、友爱的基础上。客观上教师是教育者,处于主动地位,学生是受教育者,处于被动地位,似乎无“平等”可言。但是,从师生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的主体来讲,两者之间人格地位应当是平等的。但传统的师道尊严一直占统治地位,学生从来就是“被传道、被授业、被解惑”,师生间缺少沟通亲近。若以马克思主义的人学思想来看,传统的教育就是不把受教育者当“人”来看待,而是把学生当做工具来塑造,把儿童作为一种附属物,一种社会的集体的附属物。因而导致不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抑制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弊端产生,师生间就无法沟通,无法心心相印。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最注重师生接近,最注重以人教人……。教师对学生,学生对教师,精神都要融洽,都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一校之中人与人的隔阂完全打通,才算是真正的精神交通,才算是真正的人格教育。”

2以人为本,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

;;关爱每一位学生成长,是教师的天职。人本论强调尊重、关心、理解和相信每一个人,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关爱每个学生的各个方面,理解每个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相信每个学生的力量和价值。以学生为本,学生才能自觉地接受教育,主动地提高自己。重度弱智儿舟舟,其理性智商只有相当于四、五岁的孩子,24岁仍然不识字,但他情感智商高,人际智商也很好,其父母注意发掘培养,最终使他用指挥棒划出了美丽的弧线。若是我们的教师,对每位学生都有亲子教育之心,从人本论的观点出发,去培养、发掘、塑造每个学生,我们教育的成功率就会更高。

3;;教师的工作情绪,影响着人格培养的效果

教育者们自身个性、生活、家境不同,工作中各个时段的心境也不同,把握不好,情绪外露,会妨碍教育效果。因此一位老师自我表白:我高兴时,学生可以享福,反之学生就会遭殃。这种做法不可取。身为教师,不能驾驭自己的正常情绪,因烦恼而迁怒学生,因失意而怨恨学生,因苦恼而板着脸孔,甚至训斥挖苦学生,这对塑造学生人格会产生负面效应,极易造成学生精神压抑,久而久之会影响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一位名家曾说:当演员来到剧院时,他应把个人的一切不快与隐私都留在剧院外。因为在剧院里,他整个人是属于艺术的。演员如此,教师也应如此。

;;4;;在人格的塑造中,要有包容性

;;教师千万不能用一个模式、一个尺度去衡量每个学生。学生来自千家万户,个性基因和成长环境千差万别,如果要求千人一面,那大千世界就不成为五彩缤纷的世界了。我们要求塑造儿童健全的人格,并不要求千篇一律,应当允许个性差异,只不过通过教育弥补某一个体的不足,纠正某一个体的偏差。包容是一种美德,应尊重、理解、容忍学生犯错误,有反复,这体现了宽以待人的原则,使学生体会得到抚爱,扭转思想弯子。包容是一种耐性、弹性、机动性、策略性、灵活性,有助于学生人格养成。

二、教学实践活动是塑造人格的主渠道

1、在教学过程中利用课堂教学中育人作用,结合课文中的育人因素,及时地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和人格培养。

任何时期的教材都体现了当代教育目标并适应塑造儿童人格的需要。如现行小学首册思想品德课中就有一日常规教育,有尊敬师长、热爱祖国、热爱劳动、自我服务、爱护公物教育,有文明礼貌、团结友爱、勤奋学习,诚信教育等。我们的老师,应当充分利用教材,去浇灌幼小的心灵,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塑造其健康的人格,在实际中加以引导规范,决不能把这些教材当作一般道理空泛讲讲说说。再如现行小语第一册入学篇,品味起来,其充满了人情味。“小朋友好”“教师好”!“咱俩一起玩吧。”还有环境教育、识字教学、写字教学图片等。我们的老师要充分利用图片和语言,向儿童进行尊敬师长,友爱同学,热爱自然,热爱校园的“爱心”人格教育。还可展示师长关爱儿童“慈爱”之心,使儿童入学之始就有沐浴在爱河里的感受,从而塑造其健全的人性品格。还有其他学科,也渗透有健康人格的教育内容,关键是认真发掘教材,注意对儿童健全人格的培养。

另外,数学、品德等各科教学都能渗透人格教育和人格培养,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地人生观、世界观,培养学生高尚地道德情操和健康地审美情趣,培养学生严禁地科学态度和独立地创新能力,形成正确地价值观和积极地人生观。

2、利用班队会和课外活动队学生进行人格教育和培养:结合班队会和课外活动队学生进行“磨难教育”、“挫折教育”。曾经有人说过:“磨难是一所最好的学校”。在这所学校里形成出来的孩子,能够深刻懂得人生、体验人生、感悟人生。通过班干部轮换制,打破班干部终身制,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品尝到成功的快乐,使每个人都能昂首挺胸面对人生,又能够让每个学生尝受到一点挫折,能上能下,改变独生子女那种惟我独尊,娇生惯养的坏习惯。把每个学生都溶于班集体这座熔炉中进行锻造培养出具有健康人格的新一代好少年。

三、学校应与家庭社会联手教育,以取得人格塑造目的的一致性

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要接受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教育,只有三者一致,互相配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小学生的生活圈子比较小,每天基本上使学校家庭两点一线。所以良好的家庭环境和优雅的学校环境对每个学生的健全人格教育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一言一行时刻影响着子女成长,教师只有与家庭常沟通、交流,才能取得支持、配合,取得教育的一致性。如家访、联系手册、家长会、座谈会、辅导站传递等。使家长改变那种重知识,轻德育的现象,帮助孩子端正学习目标和学习态度,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重点对学生进行优秀的人格教育和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培养。

另外,学校环境和教室环境应布置的四季如春,格调高雅,努力营造一种催人向上的氛围。这对学生都有着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

;; 一个人从诞生就不仅仅是一个个体的人,更重要的是一个社会意义的人。由于孩子不理解自己存在的重要性及意义。所以做事总是任性所为。稍不如意就会走向极端。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在人生经历往往会经历成功和失败。这些都是孩子进行反省的宝贵财富。因此,老师应和家长交流,多向孩子推荐一些有益的书,比如《鲁滨逊漂流记》。虽然文字简短,但能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启示。人在不经意的小事重进行反省,使自己的人格得到不断的完善。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不要把孩子保护起来不让他们劳动,也不要怕孩子的双手会磨出硬茧。要让孩子知道面包来之不易”。这种劳动对孩子来说是真正的欢乐。用过劳动不紧可以认识世界,而且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劳动是最关心,最忠诚的保姆,同时也是最细心最严格的保姆,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老师应和家长达成一致,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因为,孩子终究要独立的面对社会,以自己的劳动获取生存和发展。;;;

;;小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途径还很多,如何实现于社会实践中,体现在制度管理和环境育人中。方法也多种多样,如说服教育法,情境熏陶法,榜样示范法,意志磨练法等。这里仅就教师在人格培养过程中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谈谈个人之见。

浅谈认识人格教育

浅谈认识人格教育 从我国教育史来看,人格教育古已有之。作为启蒙教育的《三字经》中这样叙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就说明人类通过学习才能“知义”——即对封建人格的教育,而“近朱赤,近墨黑”中的“赤”和“墨”则是封建社会传统的人格标准的两个极端象征。以后的《训蒙文》更为弟子们明确制定了一整套人格标准,它听倡导的“见人善,即思齐”,“见人恶,即内时,“勿富,勿骄贫”,“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至今有现实的教育意义。 在启蒙以后的进一步教育中,作为课本的《四书》《五经》里,固然有很多维护封建统治的政治理论,但也不乏以历史上优秀人物为榜样的人格教育内容,这些优秀人物成为历代读书人的楷模,这样的教育造就了我国历史上一代又一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格高尚的中流砥柱,成为千古流芳的俊杰。 从世界教育史来看,世界各国都根据各自的不同情统,文化观念形成的人格标准来进行人格培养工作。而通过人格教育扭转人的不良倾向,转变人的道德观念,从而成功地完成对人的培养任务的'典型,则是前苏联的马卡连柯创办高尔基工学团,马卡连柯以自己高尚的人格、真诚的爱心,无私的奉献,严格的要求、从人格培养入

手,使那些流浪儿懂得自尊、自爱、自律,从而按社会要求去安排自己的行为。 那么,人格到底该怎样表达呢?人格应是思想、品德、情感的统一表现,丰子恺先生把人格比作一只鼎,而支撑这只鼎的三足就是思想--真;品德--美;情感--善。这三者和谐的统一,就是圆满健全的人格,而对真、善、美的追求,缺一不可。否则,这只人格之鼎就站立不稳,显示的人格就缺损,就低下。这就是说,所谓人格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以自己的言、行、情、态体现的对真、善、美追求和达到的程度,并且被别人感知,受到社会准则的定位。例如,当某人遇险,有人挺身而出营救、相助,人们称之为高尚;有人则扬长而去,人们斥之卑下。为集体为国家勤勉工作,分毫必争,社会评价为优秀;为个人和小家无孔不入,无利不图,社会评价为自私。这是当今社会的人格内容之一。 作为人格教育主渠道的学校,有责任开展多方面的教育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圆满人格,决不只限于笼统的提出思想教育,而应该在提高学生人格素质的基础上,去谈思想进步,政治信仰,爱国主义等等。而入格素质的基本构成是这样的一个特征:适应社会、有强烈的责任感、忠诚履行社会责任,自觉遵守社会规范,维护社会风尚,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一个社会的人。而这一类人物在我国历史文化沉淀中大有人在,都靠教育者在

小学德育教育论文

小学德育教育论文 小学德育论文 着名教育家徐特立曾指出:“教学书籍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 要的是教授人。后教育一代成为具有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品质的人。如 何教育和教育人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和关键。它已成为大多数教 育工作者研究和讨论的重要课题。不同年龄的学生的内容是不同的。 我们的小学教师接受过像无法解释的玉石一样的培训,只能由老师处理。走出宏伟的玉器,教育是思考的过程,教育为主,道德教育是第 一位的,道德教育必须渗透到知识的转移中,所以它不是空洞的讲道,而是有色的,有趣的,深情的,极其有效的。汉语教学的实践证明, 德育的渗透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丰富汉语学习的内涵, 提高汉语教学的效果。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进入道 德教育?我认为它总结为以下五个方面。 首先,思想教育必须放在汉语教学的首位。 知识是无阶级的,教育是阶级的。教育总是从属于一个阶级。我 们的教育是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我们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也就 是说,我们必须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人。培养新一代讲文 明和纪律的人。目前教科书的编写反映了这一点。我刚进入学校时就

学会了古代诗歌。《锄禾》我继续研究《英雄黄继光》,《白杨》,《长征》,《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等,并且没有任何生命资料在 思想教育方面非常强大。这一切都激发了学生的智慧。它体现了学生 的情感,激发学生热爱党,爱国主义,爱人民,热爱劳动。因此,作 为一名语言教师,思想教育必须放在教学的第一位,贯穿于整个教学 过程。根据教科书的内容和学生的特点,给予学生理想的教育,爱国 主义教育,传统教育,使他们能够理解作为一个人的真理。从我开始,从小就开始,这将为他们的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其次,汉语教学中的道德教育必须把握孩子的心理特征。 作为一名教育者,教育人们传授知识的关键是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掌握教育对象的心理特征,根据自己的心理状况和年龄特点进行 教学,整合德育教育。收到了更好的结果。 小学语文教师面对的是心胸狭隘,好玩,活跃的孩子。这是他们 的弱点,但他们的内心是纯洁和好奇的,良好的表现,喜欢,快乐和 竞争。优点。根据这些特点,我们必须善于指导教学。讲座应考虑到 主动性,形象和乐趣,并充分发挥其优势。让它培养良好的人格,理 解真理,成为成长知识的新人。例如,当我在教学《群鸟学艺》时, 为了让学生受到启发和教育,我让孩子们有意识地注意让他们成为角色,组织学生扮演一群鸟,并创造性地添加一点点吞下学习。让那些 没有学过艺术的鸟儿说几句舒适的话,教育和引导这些鸟儿看看他们

《中小学生人格教育》观后感

《中小学生人格教育》观后感 《中小学生人格教育》观后感 认真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吧,让我们好好写份观后感,把你的收获感想写下来吧。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观后感头疼,以下是帮大家整理的《中小学生人格教育》观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小学生人格教育》观后感1 一直喜欢着于丹的书与讲座,这周学校要求观看于丹的《中小学生人格教育》讲座,自然很是乐意。 长长的讲座中,最令我难以忘怀的还是一个小寓言。 用同样一锅沸腾的水,用同样的时间去煮一个鸡蛋,一个萝卜,一把茶叶。当鸡蛋再取出来的时候,蛋清蛋黄都变硬了;当萝卜取出来时,变成了一滩软绵绵的萝卜泥;而茶叶却舒展开了,变得饱满充实,它使一锅无味的水变成了香气扑鼻的茶水。这正是三种人融入社会后的态度。沸腾的水是社会,鸡蛋。萝卜。茶叶是三种融入社会后的态度。第一种人在社会中熬得心如铁石,忿世嫉俗;第二种人在社会中心软了,人很善良,但是失去了自己的原则;而第三种人完全融入了社会,他在社会中展现了自己,用自身的能力改变了环境。 一个再普通不过的生活小常识,当延伸了意义后,令我深思。社会,沸水。态度,茶叶。人的一生离不开社会,只有和社会融为一体才能展现自己的才华创造美好的人生。融入社会,看似简单的几个字,

却又有谁能完全做到?这是一种展现自己的同时,影响周边环境的高难度境界。难!但是这值得去奋斗,达到了这种境界,是一种别样的成长,不同寻常的成功。我想,要成为茶叶,恐怕最重要的是对社会的认识。社会需要我们去真正的认识理解,社会是供我们展示自己的平台,是供我们锻炼自我的地方。不能像第一二种人,没有自己的认识,轻易被社会而改变。当正确的面对了社会,此时的社会就是一个助我们攀上巅峰的阶梯。 如今的我仍是学子,未涉足真正的社会。但实际上班级正是一个小的社会。如何做好茶叶?我想,作为班长,要想成为好的茶叶,就是和同学、老师处理好关系,在学习上展现自己,和同学将我们班变为真正的集体,将我们这个小集体,又融入更大的集体——学校。 社会如沸水,态度决定成败。我,决心做片茶叶! 《中小学生人格教育》观后感2 周六我观看了于丹老师的讲座,她结合《论语》和中国古代先贤的教育主张,博古论今,指出目前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看完之后,引发了我对于家长、学校与孩子之间的教育、人格、沟通、学习、健康成长问题的诸多思考和感触。 一、于丹主张教育的根本是快乐的学习,是自我潜力的开发。 面对中国应试教育的弊端,每个家长都深有体会。在学校教育阶段,所有能让孩子增长见识,锻炼操作能力、强健体魄的课程,譬如音乐、美术、手工、体育等教育资源严重不足。这就是于丹所谓的工艺教育的主张。在日常生活中,家长都重视孩子的学习,从来不让孩

浅谈加强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要性

浅谈加强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要性 枣庄市台儿庄区徐键 礼仪是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也是一个人生存、交往的基础。孔子曾说:“不学礼,无以立”,就是要“立于礼”。讲究文明礼仪,在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清初思想家颜无有句名言:“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尚礼则身修,心尚礼则心泰”。讲究文明礼仪、互相尊重,必然有利于国家的安定团结,有利于同志、同学之问的友好相处,有利于家庭关系的和睦,有利于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不讲文明礼仪就会造成人们相互关系的紧张和不友好,从而不利于安定团结。对个人而言,如果养成不文明的坏习惯,就处理不好同事关系、家庭关系和师生关系,从而影响工作和学习。有时不讲文明礼仪,还会引起吵骂打架,甚至造成伤残等不良后果。 我国素以文明古国和礼仪之邦称誉世界,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对学生实施礼仪教育,不仅是教会儿童懂礼貌,做文明人,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更是提高未来公民素质和整个中华民族素质的需要。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就受到百般呵护甚至溺爱,不少孩子在家庭及社会交往中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尊重、关心、体谅他人,“不懂礼貌,做事不计后果,自私任性,不善于和同伴合作”等现象普遍存在,在少数孩子身上还较为严重,因此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传统养成教育有着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是中华文明赋予我们学校教育的历史使命和光荣责任。而目前我国青少年特别是小学生在市场经济和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在学礼仪、讲文明、修道德方面行动远远落后。 有位哲人说过:文明礼仪是一个人心灵世界的反映。也有人说:文明礼仪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一种标志,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种阶梯。讲究文明不仅是一个人在文化素养,道德修养的具体表现,也是一个国家社会风气的现实反映,一个民族进步的重要标志。现在的小学生是新世纪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从小重视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把他们造就成文明的人,对国家、民族的未来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目前,我国l8岁以下未成年人约有3.76亿,生活在亿万个家庭中,他们的健康成长状况,直接关系到无数家庭的幸福,影响着社会的和谐与进步。我国农村人口比较多,离异及留守儿童占了绝大部分,这些孩子又都是独生子女,多是被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带大的,常言道:隔辈人更亲。这些孩子深受长辈的溺爱,他们对自私霸道,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等行为习以为常。因此,家庭文化程度不高,家庭教育意识低,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整体素质的提高。 孔子日:“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意思是:小的时候如果不进行文明习惯的培养,养成的坏习惯会像人的天性“爱玩”一样自然、坚固,甚至说会变成天性。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道德习惯的形成有一个从初级到高级发展的过程。 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原则其中最重要的有三条:一是早,也就是从小抓起;二是小,也就是培养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小事做起;三是反复训练,才有效果。小学时期正是生理、心理急剧发育、变化的重要时期,正是增长知识、接受良好道

浅谈小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浅谈小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梨树县郭家店镇第四小学黄旭 小学正处于道德教育的关键时期,必须认真抓好。在教育内容上应反对抽象空洞的说教,强调德育与日常生活相结合,以养成基本的道德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伦理道德。下面,我想从以下几点浅谈我对小学教育中德育教育重要性的看法: 第一,家长的导向作用不容忽视家长是青少年的启蒙教师,也是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家庭教育的方式可以直接透视出青少年在未来成长道路上的成功与否,重视德育教育光喊口号不行,光靠教师在学校的教育更是不行,家长应该积极行动,积极配合学校和教师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关注孩子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从小事抓起,良好的思想品质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形成的,应从平时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进行道德教育只让孩子背那些条条框框是不行的,只让孩子停留在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的表象认识上也不行。孩子从入学开始就应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家长和教师的教育使孩子能够真正认识到为什么是对、为什么是错,而且付诸以行动中才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此外,对于现在的教师也还存有另外一种困惑,那就是小学生在学校上课期间在老师的教育下、在学校的监督下养成了较好的习惯,能够较好的按照行为规范要求自己,但到了假期在家长们溺爱的强攻下逐渐迷失方向“重操旧业”,开学以后教师还得从头再来,如此周而复始的教育虽然

耗尽了教师的大量心血但收效甚微。 第二,学校教育应是教育的主导青少年的德育教育离不开诸多环境和因素,但学校教育对儿童的影响起主导作用。加强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首要任务。小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和思想品德逐步形成的时期。由于年龄小、知识少、阅历浅和缺乏社会生活经验,是非观念模糊,对人对事缺乏明辨能力,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很大的模仿性,同时又有很大的可塑性,容易接受外界的各种影响,正如俗话说得:嫩枝易弯也易直。 因此思想基础打得好坏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以至今后一生都有极大的影响,所以必须从小学生抓起,加强对小学生心理健康和道德品质教育,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抵制不健康的消极思想对学生的侵蚀,使他们能够健康成长。如果学校只是知识注重学生“智”的发展而忽略了“德”的重要性,我们培养出来的将会是一批废品,而当今片面地追求升学率,繁重的课业负担,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学校只为应试,一天到晚有讲不完的课,写不完的作业。只重知识,不重德育,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只是高分低能。上了大学因心理不健康而走向犯罪的例子屡见不鲜。 此外,学校不能简单地以学生学习成绩的优或差来界定学生的好与坏,在评价学生方面仍然要用辩证的方法来综合地衡定。把学习成绩作为一个参考,把智力、情感、态度以及目前提倡的自信、乐观、向上等诸方面因素考虑其中,形成一个综合界定的标准。素质教育提倡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用欣赏的眼光对待学生,学校要用赏识的态度来对待

小学家庭教育的论文

小学家庭教育的论文 小学家庭教育的论文 导语:对于小学生来说,家庭是其生活的主要场所之一,家庭成员是其交往的主要对象。家长是小学生感情上的依托者。因此,家庭是小学生个体社会化的极为重要的影响因素。下面由WTT为您整理出的小学家庭教育的论文,一起来看看吧。 一、影响家庭教育的因素分析 1.家庭收入与家庭教育投资 教育投资不仅来自于学校和社会,有一大部分来自于家庭。家庭教育的投资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家庭教育的质量,而家庭教育的投资数量又与家庭收入有关。例如,有资料表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所以家庭收入水平高;农村经济发展落后,家庭经济发展水平就相对低下。其结果就是城镇家庭有能力对受教育者进行更多的教育投入。随着城市与农村家庭收入差距或是教育投资的拉大,将会有更多的家庭因为缺乏购买能力或是缺少家庭教育投资认识而无法实现学生对教育的需求。 2.家庭教育者的教育观念

(1)“全面发展观——利用各种因素促进动态生成;与“成绩至上观” “全面发展观”即德、智、体、美、劳动技能的全面发展。家庭教育不仅要进行智育,而且要对受教育者进行德育,培养受教育者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受教育者形成来那个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进行美育,培养受教育者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杜威曾言:“教育历程本身以外别无目的,它便是自己的目的。”蔡元培也在他的教育著作中说过“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进一份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而农村的一些家长不从受教育者的实际出发,对受教者的期望过高,把考上大学作为受教育者成才的衡量标准和唯一出路,将分数教育、比较教育、择校教育放在首位,使得受教育者不能很好的发挥自己的潜能。” (2)“教育无用观”与“教育有用观” “教育无用观”是在大学扩招以后才逐渐流行,并为越来越多的家庭教育者接受。近几年来的大学扩招使大批的接受高等教育的学习者就业困难,毕业论文答辩。大学生就业困难状况确实存在,但也应该看到教育对于社会发展,民族素质和自身发展的深度影响,不能因噎废食。 (3)“女子无才便是德”与“教育平等观”

德育工作论文 浅谈小学生健全人格的教育与培养

德育工作论文浅谈小学生健全人格的教育 与培养 关于人才的培养一位哲人曾经说过:“成才必先成人。人字的一撇是智能,一捺是人格。一个个只有把知识和崇高的国格,高尚的品格,优秀的性格,健康的人格结合在一起,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才”。 当今社会,由于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有了极大的改善,复杂的社会情况交叉影响,独生子女大量产生,加之腐朽,陈旧观念的影响,人们在重视培养教育下一代的同时,不当的观念、不当的做法依然存在。而今少数青少年的自私自利,孤僻冷漠,自负浮躁,懦弱胆怯,骄横粗暴等毛病,都是人格缺陷。北大精神卫生研究所王玉凤研究员介绍:我国17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约3.4亿,保守估计有各类学习、情绪、行为障碍者3000万人,其中中小学生心理障碍患病率为21.6%至30%,突出表现为人际关系,情绪稳定性和学习适应方面的问题。通过广播电视和我们周围的人和事,我们看到了一个又一个血淋淋的现实。如浙江省的一个高中生用榔头砸死自己的母亲,并从容处理母亲的尸体。本地也曾出现某校高中生杀死班主任之妻、杀害班主任之事件……面对学生如此惊人之举,我们不得不反思,到了高度重视健全人格教育的时候了。 ;;其实,某些孩子的缺点,比如自私冷漠、惟我独尊、我行我素、不顾及他人、缺乏爱心和责任感,嫉妒心理太强、想办法让别的同学受到批评,自己以此为乐等,实际上这是一种心理疾病,即:“人格障碍”。这种人缺乏调节情感活动和行为活动的能力,缺乏对情绪,情感、行为的控制能力。一个人如果没有知识,将来成为次品;一个人如果身体不健康将来成为废品;一个人如果拥有丰富的知识,但没有好的品行,经来会成为危险品,对社会将构成潜在的威胁。所以,高度重视健全的人格教育,培养出能够担当起时代中人的国家栋梁,健全的人格教育必须从孩子抓起。 ;;基于小学阶段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我认为健全的人格应包括以下内容:1、要有博大的爱心,它包括强烈的爱国精神,对父母的孝心,对他人的同情心等。2、要有积极向上的现实的人生目标。3、了解自我、结纳自我、体验自身存在的价值。4、心地善良,接纳他人,善于协调和处理人际关系。5、有独立自主意识,不依赖他人。6、不迷信、讲科学、有创新精神。 健全的人格不是天然形成的,需要学校教师和家长对他们进行培养和教育,那么如何对他们进行健全人格教育和培养呢? 一、;;;教师的博爱是实施人格培养的基础 1、确立平等友爱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的核心问题,是每一位教师和学生每天都要去感受和经历的事情,

农村小学德育教育论文

农村小学德育教育论文 德育在小学教育中处于重要的地位,尤其是现阶段我国农村小学教育资源不足且分布不平衡下,如何做好农村小学德育教育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农村小学德育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农村小学教育的缺失思考》 摘要: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村人口的教育问题直接影响了国家的整体素质水平。小学是教育的基础性阶段,农村小学教育需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但是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农村小学教育中存在很多问题,制约了农村教育的均衡性发展。客观分析了当前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从全局发展角度出发,提出农村小学教育的改革与优化措施。 关键词:农村地区;小学教育;优化措施 我国想要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必须重视农村教育问题。虽然近年来我国农村小学教育不断改进,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由于农村地区的信息闭塞、发展缓慢,还是存在很多问题有待解决,这些问题制约了农村的进步和国家的发展,因此多关注农村小学教育工作非常必要。 一、当前农村小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学校的教育资源匮乏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农村地区的小学教育面临迫切的改革需求,农村地区的优质教学资源匮乏,严重制约了有效教学活动的开展。 (1)专门针对小学教育资源建设的政策力度不足,对农村小学的资金投入有限。 (2)教育活动的开展,既需要硬件支持,也需要软件设备,但是当前农村地区的软件建设严重不足,微机室的设备落后,没有多媒体教室,学校的体育器材和教学设备匮乏,无法满足学生学习和发展需要。 (3)由于经费的限制,再加上信息渠道不顺畅,教师很少开展教研活动,教学方法难以创新。 2.教师的教育水平滞后 师资力量的强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育水平的高低。我国农村地区的条件艰苦,教师工资待遇低,导致师资力量相当薄弱,现有的教育队伍中,教师的人数明显不足,且教师的平均年龄偏高,教育观念陈旧,知识面狭窄,而受到农村教育的经费限制,无法输送农村教师参加业务培训,优质的教育资源难以流通到农村地区,严重影响教学质量。 3.家长不够重视学校教育 (1)现在农村地区的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家长娇惯和溺爱子女的现象屡见不鲜,缺少对子女的正确引导和教育。 (2)农村地区的“留守儿童”较多,家长忙于工作,不重视对学

【《中小学生人格教育》的观后感】中小学生人格教育2018观后感

【《中小学生人格教育》的观后感】中小学生人格教育2018 观后感 早上7:15,公共频道播出了于丹老师讲述的《中小学生人格教育》,准时坐在电视机前进行收看,感悟很多。 “真正爱孩子的老师和父母,不是教孩子怎样去躲避挫折,而是教会孩子在面对挫折时,怎样去修复生命。”这段话出自于于丹老师,简洁有力的表明了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要性。而我们学生应该做的,就是要孝敬父母,用节目中的话来说,孝敬就是给父母一个好脸色看。 在学习方面,首先我们要有兴趣。照样还是用孔子的一句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生命乐在其中,在学习一种知识的同时才能完成自己的开发。要知道成绩不能代表一切,孩子应该因材施教,对孩子要进行多元化教育,充分发挥孩子自己的潜能,如果孩子都变成了一种模式,那学习岂不是太单调了。写到这,我不禁想起了中国式教育:“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师的法宝。”不知道老师在听完讲的这些以后,会不会改变教育方式,换换教育方法。 此外,于丹老师还通过讲一些小故事来阐述道理。让我记忆最深刻的是:一对兄弟俩,两人乘船一起到一个大城市卖瓷砖。结果在路上,因为一场大风暴,瓷砖全都被摔成了碎片。哥哥当即就哭得稀里哗啦,而弟弟则很冷静。去那个大城市考察一番后,发现那个城市里有很多地方在装修。于是,弟弟把瓷器碎片都彻底砸碎,变成一船的马赛克,卖了出去,结果赚了大钱。于丹老师的四岁的女儿都懂得哭是无能的表现,那我们为何还要在挫折面前只会

哭呢?要是一遇到挫折就随之堕落,那是绝对不行的。 又返回到刚开始的地方去,于丹老师更关心的那个问题“今天的孩子快乐吗?”“一个孩子在很小的时候,能不能拥有快乐的生命,可能比他掌握多少知识更重要。什么是一种生命快乐呢?”显然,不是上很多很多的兴趣班,有很多很多的辅导课,有好多好多的课外题。这些课程,已经在无形之中给我们学生的心理上增添了重大的压力。所以才会出现,孩子们“不懂得珍惜生命”之说。 那么,最后总结一下。于丹老师此次的讲座,主要分为四项内容:第一:父母应怎样正确认识孩子,如何拟定正确合理的人生目标。第二:孩子不听话,爱发脾气,作为家长应如何让正确引导教育。第三:怎样教育孩子理解父母,尊敬老师,懂得感恩。第四:培养孩子抵抗挫折能力的重要意义。 总之,此讲座值得一看! 感谢您的阅读!

小学生文明礼仪论文浅谈加强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

小学生文明礼仪论文浅谈加强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 Modified by JEEP on December 26th, 2020.

小学生文明礼仪论文: 浅谈加强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 中华民族历来以“礼仪之邦”着称于世,讲文明、懂礼貌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对小学生进行“文明礼仪的养成教育”至关重要。文明礼仪教育,是育人的关键,也是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和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途径。 一、小学生文明礼仪观念淡薄的原因分析 现实社会中,小学生中出现的文明礼仪观念淡薄其原因不外乎下列几方面: ①学校礼仪教育观念淡薄,对文明礼仪教育不够重视。 ②家庭教育失误,严重影响了儿童品德的发展。 ③社会环境的影响。 二、实施礼仪教育的策略探索 1.以学校教育为主阵地,落实礼仪教育内容 学校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园地,担负着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一代新人的重任。这里的“有道德”也应包括孝敬父母、礼貌待人等文明礼仪教育内容。如果学校忽视礼仪教育,社会必然会形成“物质富有,精神贫乏”的畸形局面,甚至出现“道德危机”。因此学校应加强礼仪教育,提高学生的行为素质,使他们养成孝敬父母、尊重他人的良好习惯,做到举止美、语言美、外表美、心灵美,这必将对社会风气的净化和学校德育工作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学校是进行文明礼仪教育的主阵地,应坚持从礼仪教育入手抓德育工作,并把

其摆在重要议事日程,坚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由近及远,由小到大,抓得具体,抓得实在,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进行文明礼仪教育。 文明礼仪教育必须有章可循。学校可组织教师从“基本礼仪”、“学校礼仪”、“家庭礼仪”、“社会礼仪”等方面编写礼仪校本教材,开设文明礼仪课,以使学生尽快提高文明礼仪素养。 2.抓好宣传工作,努力营造礼仪教育氛围 良好的教育环境,对人的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在礼仪教育中,我们应该重视新闻媒介和社会舆论的积极导向作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大众媒介应大力宣传文明礼仪的典型人物及其事迹,刊登一些有关礼仪教育的内容和要求。在各种评优活动中,应突出文明礼仪的要求。 对于学校来说可以进行多种形式的礼仪教育:一是在建设校园文化方面突出文明礼仪教育。以黑板报、宣传栏、广播站等形式大力宣扬文明观念;二是举行“文明礼仪规范班”评比。通过评比,学生的行为受到其他同学的监督和感染,提升了自己的道德水平。三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这些形式的礼仪教育的开展,使广大学生受到身边同学先进事迹的感染、熏陶、影响,从而使他们的思想水平上一个新台阶。 3.注重学科教学中对文明礼仪教育的渗透,使礼仪教育内容深入学生心灵深处 学校应把课堂教学作为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要载体,把每堂课教学内容的德育渗透认真发掘,使课堂教学不仅完成知识教育和能力教育目标,还完成德育目标。教学中教师把自己的主导作用寓于学生主体活动之中,灵活运用多种教

浅谈小学生德育教育

浅谈小学生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是学生在学校所受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在人生之路上刚刚起步的小学生来说更是显得尤为重要。孩子幼小的心灵纯洁得犹如一张白纸,我们为人师者不但要用科学知识武装他们的头脑,更要教他们懂得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引导他们用稚嫩的小手描绘理想的蓝图。 作为一位语文教师和班主任,我在语文教学以及班级管理中,对德育教育有一点肤浅的体会和理解,在这里与各位老师共同探讨。 首先,我利用语文课固有的思想性较强的特点,在授课过程中有机地渗透德育教育。通过语言文字的教学,加深学生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使学生在理解上有所提升,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例如,我在教学《黄继光》这个课时,通过范读课文以及对课文内容的讲解,让学生了解英雄人物的感人事迹,学习黄继光叔叔为了战友的安危,为了战斗的胜利,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用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机枪口,献出了年轻而宝贵的生命……从而引导学生理解到在和平年代里,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要牺牲个人利益,以大局为重。又比如在教学《劳动最有滋味》这个课时,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理解到劳动最光荣,从而尊敬劳动人民,爱惜劳动成果,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让学生明白只有通过劳动换来的钱,才花得问心无愧。在背诵课文时,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切实体会到“任何工作都不是马马虎虎就能做好的,马马虎虎必须另做一回,倒不如一下手就仔仔细细,做得妥妥贴贴。再比如在教学《小珊迪》时,教育学生要学习小珊迪诚实善良的优秀品质等等。总来说之,在语文课堂上,德育教育可谓无处不在。 其次,配合学校、班级展开的活动,不失时机地实行德育教育。记得有一次,我们班获得了全校纪律卫生评比的流动红旗,当流动红旗挂在班里后,同学们都很高兴。我先是表扬了全班同学,指出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然后,我根据班里的实际情况,让学生清楚,虽然流动红旗挂在了班里,但是我们仍有不足之处,要戒骄戒躁,总结不足,发扬长处,争取更大的进步。这样,学生在取得荣誉后能即时明确下一步的努力方向,不至于在荣誉面前迷失自己。还有一次我们班与四(2)实行拔河比赛,我班学生使足了吃奶的劲儿,手掌都被绳子磨红了,终于胜利了。在赛后的总结中,我引导学生理解到团结就是力量,在集体生活中,大家必须心往一块儿想,劲儿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儿,才能实现我们的目标。在活动中增强了学生的凝聚力,培养了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前段时间学校大队部举行争“国情章、家务章”活动,我利用课余时间引导学生加深对国旗、国徽、国歌的理解,让学生通过不同渠道了解我国的自然概况,了解祖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广阔的地域、丰富的资源;结合建国五十周年的阅兵式,让学生体会到我们的祖国正一天天强盛,让他们从内心体会到做一个中国人是多么的骄傲和自豪。在争“家务章”时,通过让学生观察父母一天的生活,体会到父母一天的辛劳,要学会体谅父母,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诸如扫地洗碗、收拾房间等等,成为爸爸妈妈的小帮手。 第三,在日常生活中,注意教师的言传身教。教师要为人师表,自己的言行举止、举手投足都可能对学生产生影响。所以,我在平时尽量严格要求自己,衣着朴素、整洁,上课铃响,准时出现在教室,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在参加义务劳动时,跟学生一起动手,顶着烈日,坚持到最后。无论课堂内外,都以平等姿态与学生交流,即使在批评他们时,也注意不使用过激的言语和动作,以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在幼小的心灵留下阴影。教师对学生的影响能够说是潜移默化的,要时刻注意不要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德育教育则是教育中的重中之重,不容忽视,让我们从一点一滴做起,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抓住一切有利时机,适时地对学生实行德育教育,塑造他们美好的心灵,使他们成为知识丰富、道德高尚的人。

家庭教育论文:洛克德育对我国家庭教育的启迪及其思想

洛克德育对我国家庭教育的启迪及其思想 洛克是英国资产阶级哲学家和教育家,他在《教育漫话》一书中论述了体育、德育和智育思想,形成了完整的绅士教育思想体系。洛克认为体育、德育和智育都必须通过家庭教育来完成。尽管洛克的德育思想是建立在经验论的理论基础之上的,有其局限性,但其中蕴含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对解决我国家庭教育的困境具有启迪作用。 一、洛克的绅士教育思想 洛克的绅士教育思想包括体育、德育和智育三个方面,具体而言: (一)体育 洛克把体育放在首要位置,实质是谈健康教育。“我们要能工作,要有幸福,必须先有健康;我们要能忍耐劳苦,要在世界上做个人物,也必须先有强健的体格。”[1](P1)为了促进身体健康,洛克总结了几条极易遵守的规则:“多吸新鲜空气,多运动,多睡眠;食物要清淡,酒类或烈性的饮料不可喝,药物要用得极少,最好是不用;衣服不可过暖过紧,尤其是头部和足部要凉爽,脚应习惯冷水,应与水接触。”[1](P19)总之,洛克强调儿童应该吃苦耐劳,父母不应该娇惯孩子,使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德育 洛克认为德行是绅士最重要的品性,“我认为在一个人或者一个绅士的各种品性之中,德行是第一位的,是最不可缺少的。”[1](P114)他主张

要把子弟的幸福奠定在德行与良好的教养上面,这才是通往幸福惟一可靠的和保险的办法。那么,如何培养绅士的德行,洛克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用理性克制欲望。“一切德行与价值的重要原则及基础在于:一个人要能克制自己的欲望,要能不顾自己的倾向而纯粹顺从理性所认为最好的指导,虽则欲望是在指向另外一个方向。”[1](P19)人的欲望需要接受理智的规范和约束,获得和增进这方面的能力要靠习惯和极早练习。 第二,惩罚和奖励。洛克认为鞭挞儿童是教育上最不适用的方法,只有到了迫不得已的时候才可以用,并且鞭挞应该沉着严厉,只有当儿童明白了自己的过错和悲悔之后方可停止。洛克认为要适当奖励儿童,避免用儿童心爱的事物去奖励他们和讨取他们的欢心。 第三,说理和榜样。洛克认为要把儿童看做具有理性的动物,“说理”不是长篇大论的说教,而是以适合儿童的能力与理解力为限度的。洛克非常重视榜样在教育儿童中的作用,“但在各种教导儿童以及培养他们的礼貌的方法中,其中最简明、最容易而最有效的办法是把他们应该做或是应该避免的事情的榜样放在他们的眼前。”[1](P59)让儿童观察和模仿榜样比口头说教更能使他们明白什么是德行和善恶。 (三)智育 洛克认为智育次于德育,“学问是应该有的,但是它应该居于第二位,只能作为辅助更重要的品质之用。”[1] (P127)洛克构建了智育课程体系,对导师提出了一些要求,提出了智育的具体方法。

浅谈人格教育

浅谈人格教育 在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一切活动中,培养他们成为品德良好的一代新人,当放置于首要地位。这一点已成为共识,但什么是良好品德的标准,则各有不同的认识。我以为品德良好的首要前提是圆满的人格,而人格教育则是道德教育的重要和基础组成部分。 从我国教育史来看,人格教育古已有之。作为启蒙教育的《三字经》中这样叙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就说明人类通过学习才能“知义”——即对封建人格的教育,而“近朱赤,近墨黑”中的“赤”和“墨”则是封建社会传统的人格标准的两个极端象征。以后的《训蒙文》更为弟子们明确制定了一整套人格标准,它听倡导的“见人善,即思齐”,“见人恶,即内时,“勿富,勿骄贫”,“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至今有现实的教育意义。 在启蒙以后的进一步教育中,作为课本的《四书》《五经》里,固然有很多维护封建统治的政治理论,但也不乏以历史上优秀人物为榜样的人格教育内容,这些优秀人物成为历代读书人的楷模,这样的教育造就了我国历史上一代又一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格高尚的中流砥柱,成为千古流芳的俊杰。 从世界教育史来看,世界各国都根据各自的不同情统,文化观念形成的人格标准来进行人格培养工作。而通过人格教育扭转人的不良倾向,转变人的道德观念,从而成功地完成对人的培养任务的典型,则是前苏联的马卡连柯创办高尔基工学团,马卡连柯以自己高尚的人格、真诚的爱心,无私的奉献,严格的要求、从人格培养入手,使那些流浪儿懂得自尊、自爱、自律,从而按社会要求去安排自己的行为。 那么,人格到底该怎样表达呢?人格应是思想、品德、情感的统一表现,丰子恺先生把人格比作一只鼎,而支撑这只鼎的三足就是思想--真;品德--美;情感--善。这三者和谐的统一,就是圆满健全的人格,而对真、善、美的追求,缺一不可。否则,这只人格之鼎就站立不稳,显示的人格就缺损,就低下。这就是说,所谓人格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以自己的言、行、情、态体现的对真、善、美追求

小学德育论文范文

小学德育论文范文 回归生活珍视童心提升认知 “再简单的生命筵席,也会因为爱而倍感丰盛。当爱像明媚的阳光一样照彻寒冷的心房时,我们会发现,爱的本身就是一波弦音的震颤,一种花香的弥散,持久、热烈,从一双手到另一双手,从一个人到另一个人。”感动是一种积极、奇妙的心灵体验。在品德教育中, 若让学生收获一份感动,就帮助他们体验了一次情感的升华,经历 https://www.360docs.net/doc/1f15528176.html,了一次心灵的旅行。孩子们在这种看似寻常的“感动”中丰富情感、提升认识、超越自我,体验着生命的增值和律动,从而全面提升童年生活的质量。 《父母关爱我成长》是浙教版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我的家庭”单元中的第三课。我 在执教本课教学中本着从“一切来源于孩子的生活,再回归于孩子的生活”这一理念出发, 珍视“童心世界”这一最重要的课程资源,通过学生的生活实际来生成、调整话题,根据其 真实体验和反馈,来引导他们思考、讨论、交流,共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升道德认知。本人经过几次试教磨合,有很大改观,使整个课堂在有弹性的预设下“动态生成”、精彩纷呈。现摘录课堂中的几个片段,来品味一下“动态生成,感动心灵”的精彩和反思探索。 一、情景化的课堂,诗意中丰富情感 苏霍姆林斯基说:“不要使掌握知识的过程让孩子们感到厌烦,就不要把他们引入一种疲 劳和对一切漠不关心的状态。而要使他们的整个身心充满欢乐。”创设巧妙的情境,让学 习在孩子们快乐的参与中变成一种享受,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功效,这就是 我们追求的理想境界。生活是道德的沃土,道德源于斯、长于斯。课堂教学紧紧抓住了与学生生活态度、生活能力的形成有着密切联系的家庭生活故事,让学生有事可想、有话可说,课堂教学便自然进入了学生的生活,创造了道德体验的最佳契机。 教学片段:读父母的故事

《中小学生人格教育与学习能力》观后感

《中小学生人格教育与学习能力》观后感 于丹教授《中小学生人格教育与学习能力》观后感 今天早上,一家人坐在一起观看了于丹老师关于《中小学生人格教育与学习能力》的讲座,于丹教授的讲座有理论阐述、有故事启迪,让我对孩子在教育、人格、学习、健康成长等问题上感触颇多,讲座的时间虽然不长,但讲座内容博古论今,旁征博引,指出目前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听后受益匪浅,现将观后感想总结如下。 一、感恩教育于丹老师在讲座中强调孩子要学会感恩。 当今中国飞速发展,物质生活飞速提高,几乎所有的家庭对子女的呵护都是无所不及的。 这样一来, 子女会认为给予是本份, 不给是亏欠,一切都是应得的。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 我原来的心理真的是希望倾尽所有的使孩子快乐、满足,尽我所能的给予他一切。看了讲座之后,我不禁懵然,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将来长大之后,他是用什么样的心态来面对这个世界呢?而这种心理世界又会在他未来的人生道路上形成怎样的人生观念和人生态度呢? 于丹教授的讲座让我明白了给予孩子物质基础的同时,要让他要学

会感恩,要懂得分享。让孩子在爱与被爱的感知中成长,给孩 子一颗坚强而柔软的内心。 二、兴趣教育进入小学,周围的同学都报了许多辅导班, 给孩子报什么样的辅导班也成为家长群里议论最多的话题, 许多家长为了能让自己的孩子在班级里成为同学眼中的佼佼者, 为孩子报名参加两种甚至三种辅导班来提高孩子的课外技能, 殊不知, 这样不但没给孩子带来相应的课外知识, 反而给孩 子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因为家长只根据自己的意愿去给孩子报班, 而忽略了孩子 内心的真实感受。 针对这种情况, 我们做家长的首先应该充分了解孩子的兴 趣爱好, 再结合孩子的意愿, 选择一个适合孩子的辅导班,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他们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还可以增加孩子的 幸福感和安全感,能够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让兴趣班真正成为孩子的兴趣所在之地。 三、安全教育当今社会飞速发展,社会关系错综复杂, 社会老龄化不断加重,很多家庭是“六一家庭“即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围绕着一个孩子,孩子成了每个家庭的中心, 家长无微不至地关心使孩子成了温室里的花朵, 缺乏良好的意志品质以及勇敢精神, 特别是在自我保护、生 存自救等方面显得尤其薄弱。为了保证孩子的身体健康和生命

浅谈小学生文明礼仪的重要性

浅谈小学生文明礼仪的重要性 什么是礼仪?《百度百科》解释:礼仪是一门学问,有特定的要求。在家庭、学校和各类公共场所,礼仪无处不在。就个人而言,表现在举止文明、动作优雅、姿态潇洒、手势得当、表情自然、仪表端庄等。 礼仪即礼节和仪式。礼仪是在人际交往中,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过程,涉及穿着、交往、沟通、情商等方面的内容。礼仪是我们在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能力。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从交际的角度来说,礼仪可以说是人际交往中适用的一种艺术、一种交际方式或交际方法,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习惯做法。从传播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在人际交往中进行相互沟通的技巧。可以大致分为政务礼仪、商务礼仪、服务礼仪、社交礼仪、涉外礼仪、外交礼仪等六大方面。 自古至今,中国素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从孔子的“不学礼,无以立。”“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到三国时期流传下来的诸葛亮的名言“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及刘备名言“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再到唐朝诗人李白“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近到现代的“八荣八耻”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无不在诠释着中国作为世界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涵养及友善。

小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早晨八九点钟升起的太阳,是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接班人。小学生文明礼仪知识的多与少,小学生文明礼仪的教与学,小学生的文明礼仪素质的高与低直接能反应当代九年义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的好与坏。所以小学生的文明礼仪做的好不好尤为重要! 关注小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尤其需要从小学生的家庭背景、学校教育、社会实践及公共环境方面重点培养。目前我国的小学生人数已达4亿多人,生活在亿万个家庭。他们的健康成长状况,直接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幸福,衡量着每个学校的教育水平,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众多,农村城镇的小学生占大部分,他们多数为留守儿童,父母常年不在身边,多数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叔叔阿姨照顾。对他们的学习管教少之又少,对他们在学校的学习状况也是略知一二,更别说亲自参与他们的社会实践课程。对于他们平日的言谈举止,文明礼貌基本的要求也就变得听之任之,加上有些小学生,常年缺少父母的关爱,性格孤僻特立独行,又多受电视网络娱乐节目的误导,很容易形成不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以至于公共场合,大声喧哗、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做什么事情都以自我为中心,严重影响了小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播下一种思想,就会形成一种行为,多种行为的累计就会形成一种习惯,养成一种习惯,就会形成一种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小学生就像一张白纸,充满了无限的可能,就看这张纸上绘画出来的是一幅什么样的风景。所以小学生文明礼仪的教育极其重要,需要从小抓起,从

(完整word版)浅析“仁义礼智信”对小学生德育教育的启示

浅析“仁义礼智信”对小学生德育教育的启示 摘要:“仁义礼智信”是儒家“五常”的价值观,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核心思想,在中国历史上起到了重要的精神指引作用。在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主旋律下,在小学生中大力弘扬“仁义礼智信”思想,对于促进小学生的群体和谐精神、全面提高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有积极意义。本文通过对儒家“仁义礼智信”和小学生德育的现状的阐述,提出其对小学生德育教育的启示。 关键字:仁义礼智信;儒家“五常”;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德育教育 小学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启蒙时期,通过教师讲授传统美德,向学生讲解“仁义礼智信”的内涵,将传统文化植根于小学生心中是日常教学中的重要手段。“仁义礼智信”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时至今日,虽然社会性质与过去相比发生了根本变化,但是只要能够秉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要求的辩证主义的态度对待“仁义礼智信”思想,剔除其历史附着的负面性,就能够提炼和加工其思想体系中的合理因素,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一、“仁义礼智信”思想之内涵解读 (一)内涵阐述之“仁” “仁”字,始见于儒家经典《尚书·金滕》:“予仁若考”,指好的道德。孔子把仁作为儒家最高道德规范,提出以仁为核心的一套学说[2]。仁的内容包涵甚广,其核心是爱人。仁字从人从二,也就是人们互存、互助、互爱的意思,故其基本涵义是指对他人的尊重和友爱。“仁”是儒家学说的核心,对中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孔子提倡的“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经过不同时代,成为理想的道德范式,成为民族普遍的共识——为民族、为国家的利益,宁肯牺牲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然而,在2l世纪的经济大潮中,那些小学生们缺乏仁爱精神,对同学没有同情心,对国家、对社会缺乏奉献意识和责任意识。 (二)内涵阐述之“义” “义”,多被理解为社会的整体利益,早期儒家学者一直认为应该将“义”位于私利之上,反对见利忘义的行为。《论语》中道,“义以为上”、“见利思义”、西汉董仲舒提出“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朱熹讲“而今需要天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