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中国近现代美术史复习资料

完整word版,中国近现代美术史复习资料
完整word版,中国近现代美术史复习资料

中国近现代美术史复习资料

一、选择填空:

1、目前所知我国最早出国学习美术的留学生是关作霖。

2、留法画家林风眠赞成东西融合论,经常使用中国传统笔墨创作仕女画,表达形式美和意境。

3、中国画《流民图》的作者是蒋兆和。

4、在解放区新兴木刻运动中,《怒吼吧,中国》是李桦创作的版画作品。

5、《三毛流浪记》是漫画家张乐平的作品,“三毛”形象家喻户晓,人人喜爱,深受儿童的欢迎。

6、前海派的第一位重要的画家兼书法家、篆刻家是赵之谦,他的书画艺术开海派风气之先。

7、近代书法家康有为极力提倡北碑,行书用笔凝重稚拙,圆浑苍厚,结体舒展开张,气势非凡,笔力苍劲,一扫帖学中靡弱之风。

8、在近代建筑发展中,上海外滩经过数十年的经营,有“万国建筑博物馆”之称。

9、在近代以前,中国的学术思想和外界的大规模接触只有两次:一次是魏晋以来的佛学,一次是明清之际的天学。

10、南北宗论中,画论家以禅喻画,其中北宗主张渐修,以神秀为代表,南宗主张“顿悟”,以慧能为代表。

11、清代绘画中,《渔翁渔妇图》是黄慎的作品,该绘画以狂草入画,信笔挥写,用笔流畅,线条大胆泼辣,画面视觉效果格外生动精神。

12、近代绘画中,“海上三任”指的是任熊、任薰和任伯年,他具有极强的写生本领和创造精神。

13、近代画坛中,由于著名艺术家的作品供不应求,艺术家请人代劳,即出现了代笔现象。

14、海上画派的著名代表人物是吴昌硕,他的篆刻上溯秦汉,笔力古厚;绘画上学习青藤、白阳、八大和扬州画派,气势奔腾,设色古艳,别具一格。

15、在留日学习美术的画家中,李叔同在美术、戏剧、音乐等领域都取得了杰出成就,中年出家名弘一法师。

16、徐悲鸿创造出了一套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与现实生活想联系的创作理论,其代表作为《泰戈尔像》、《奔马》等。

17、著名国画家齐白石,其画风具有一种诙谐幽默、通俗村野的特点,而且能够驾轻就熟地运用传统花鸟画的象征手法。

18、建国以后,苏联美术学院教学体系中的契斯恰科夫素描体系,对我国素描教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19、创作于1980年的油画《父亲》是罗中立创作的作品。

20、《百骏图》的作者是意大利传教士郎世宁,他采用了明暗和透视的画法。

21、在社会主义写实风格雕塑作品中,具有代表性的有四川美院集体创作的收租院和潘鹤创作的艰苦岁月。

22、新中国成立后,徐悲鸿在借鉴传统“六法”的基础上提出“新七法”,“新七法”的内容主要是指位置得当、比例准确、黑白分明、姿态天然以及轻重和谐、性格必现、传神阿堵等内容。

23、潘天寿的绘画观念可概括为一味霸悍,他在构图、设色、形式感等方面具有明显突破。

24、清代金石学的兴起使得文人治印的风气达到全盛,形成了影响深远的浙派和徽派两派风格。

二、名词解释:

25、觉澜社

答:觉澜社是由倪贻德、王济远等于1932年10月在上海发起的美术社团,其主张是引进西方现代主义和现代设计艺术,向西方现代绘画流派学习,试图探索现代中国艺术的发展道路,作接近巴黎画坛的画风。代表艺术家有:杨秋人、阳太阳、张弦等。

26、现代艺术运动

答:20世纪初,学习西方艺术的“洋画”逐渐普及,形成了所谓的“洋画运动”。很多留学过来的青年美术家通过创办学校,投身教育,传播西方文明,“洋画运动”也属于现代化过程之一,在这里统称为现代艺术运动。其代表人物有周湘、刘海粟等。

30、清代宫廷绘画

答:这里主要指的是乾隆时期的宫廷绘画,此时的宫廷绘画正值顶峰,其特点是皇帝的传统审美趣味和西方传教士所带来的西画技法相结合,试图将中国传统的视觉习惯和笔墨与西洋的写实法相结合,这种趣味可以说是乾隆趣味,也可以说是当时的宫廷趣味。

31、美术革命

答: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康有为、梁启超、陈独秀等为代表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美术革命,其主张是摒弃明清以来,以四王为代表的文人画传统,取欧西写形之精,以补我国之短。代表艺术家有刘海粟、林风眠、徐悲鸿等。

32、海上画派

答:“海上画派”是指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活跃于上海的一群画家创作的结果与风尚,其特点为以画新事物、画现代人的生活为一种时尚,形成了一种平民艺术的倾向。艺术家多为市民画家,代表人物有任伯年、钱慧安等。

三、简答:

33、简答八十年代中国美术的特点?

答:从1976年到1980年,是在邓小平引导下,中国人民拨乱反正的时期。反思是这个时期意识形态的特点,这体现在美术上,就是所谓的“伤痕美术”。这个名词得自于1978年青年作家卢新华的作品《伤痕》。代表作品有罗中立的《父亲》、赵友萍和李天祥的《英特纳雄纳尔就一定要实现》。

而进入80年代后,得益于前面的反思和批判,思想解放得以继续,中国的思想界顿时活跃起来,美术创作也步入多元并存的时代。这体现在美术上就是美术创作渐渐走出了现实主义单一化的瓶颈,向现实主义开放体系和多元化的方向发展。随着思想的逐步解放,自我意识的觉醒和自我价值的恢复,人的个性得到尊重,美术创作也得到空前的自由。这一时期的艺术特点主要体现在“创新”上,如采用新的材料,运用新技术,打破统一、均质的时空,使用综合手段,强化自我表现和个性等。代表作品有:陈丹青的《西藏组画》、王公懿的《秋瑾》、阿不都克里木校长的《哈密麦西来甫舞》。

34、简答清代书法和篆刻的成就及其历史背景?

答:在君主专制独裁之下,民族的一体化,学术文化的集大成、思想文化的多元与变革是清代,特别是18世纪中国文化三个最显著的趋势。清代书法和篆刻的辉煌成就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中酝酿而成的。

就书法而论,如果说唐代则重楷书,宋代则重行书,明代则重草书,那么清代则侧重篆隶。如果说晋代尚韵、唐代尚法、宋代尚意、元明尚态,那么清代则尚趣。如果说宋元明盛行贴学,那么清代则碑学兴起,开创一代书风,而且清人长于榜书和巨幅则也属前无古人。

就篆刻而论,清代篆刻在明代文彭、何震之后得到更大发展,与当时的碑学相辅相成,出现了“西冷八家”为代表的浙派和以程邃为首的徽派。

35、简答传统派的形成及其艺术特征?

答:早在20世纪初,在留学生掀起的西方化过程中,在一片批孔和反封建反传统文化的呼声中,也出现一股文化守成思潮的强劲涌动,其代表人物有辜鸿铭、梁漱溟等。在引进的西方式现代美术学校如雨后春笋涌现的同时,致力于研究和弘扬传统书画的团体也迅速增加,这为传统派以后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从总的趋势来看,西学东渐导致国学日益淹没并受到批判和冷遇,因此这也使得一些国学家反思,从而使国学的生存和发展得到一线生机,并走上一条较为理性的道路。这种思潮一直蔓延到建国后,而坚持这条道路的艺术流派就被称为传统派。其艺术特征有以下二点:

其一是借鉴传统绘画的写实性,提倡用宋代的线描取代素描作为素描的基础,把大写意笔墨技巧吸收到人物画中,极大的丰富传统人物画的表现力。其代表画家是潘天寿等。

其二是山水、花鸟的内涵出现了一些变革,山水花鸟不再重复以前的隐逸题材,引用毛泽东的诗词为题更成为一种时尚,传统的象征寓意手法得到运用。其代表画家有李可染等。

36、简答中西融合派在新中国成立后十七年中的发展?

答:康、梁认为中国的近乎科学逼真的宋代绘画没有得到延续、发展,那种写实的理论和界画的精确性多被后人轻视,特别是文人画兴起后,艺术的随意性得到提倡,而科学的精神则被贬为匠气,艺术和科学相分离。因此,他们主张弘扬宋代的写实精神,推崇郎世宁中西合璧式的绘画,以西方的写实态度,科学精神改造中国绘画。这得到了很多艺术家的响应,并逐渐形成一股新的艺术力量,这就是中西融合派,而于此相对的则是传统派。

那么中西融合派最杰出的代表莫非是徐悲鸿了。例如他就提出“素描为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并在借鉴了传统的“六法”之后,结合实际,提出了“新七法”,即:位置得宜、比例准确、黑白分明、动作或姿态天然、轻重和谐、性格毕现和传神阿堵。这个主张在其作品《泰戈尔像》中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

建国后,徐的主张得到党的肯定,并且这种主张和苏联所倡导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文艺道路相同,因此,中西融合派很快变成了“官方正统”,在这种原则的指导下,艺术家们创作了一批很有价值的作品。如董希文的《开国大典》、黎冰鸿的《南昌起义》、罗工柳的《毛泽东在井冈山》、侯一民的《刘少奇和安源矿工》等。

四、论述:

37、论述新艺术史强调艺术品本身的研究观念?

答:就艺术史的探究而言,即可以着眼于艺术的内部问题,也可以着眼于艺术的外部问题。

内部问题着重是讨论艺术的形式、风格、技法、技巧、审美情趣以及评价,所关心的是艺术内在的规律。

外部问题着重讨论艺术与社会的关系,如艺术和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以及其他文化之间的联系,所关心的是艺术外部的影响。

瑞士艺术学家沃尔夫林在《美术史的基本概念》中,打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比方:“一块石头从山坡上滚下来,在这里石头的运动就受重力的支配,重力决定

着石头运动的总趋势,而具体的坡度、障碍物则决定石头的方向。那么在这里,重力就好比是内部因素,而具体的坡度、障碍物好比就是外部因素。”而在西方,艺术史学中有艺术史和艺术的历史两个不同的学派,前者着重于艺术的内部因素,着重研究艺术的内部问题。而后者着眼于艺术的外部因素,偏重于研究艺术的外部问题。

但是,近年来又流行一种新艺术史,它更强调回到艺术品本身,把艺术看作是一个整体,涉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哲学、宗教、风俗习惯等因素,看它们与艺术之间的联系,并深入到艺术图像涵义的各个层面上,试图对作品作出更有说服力的解释。

举个例子,我之前赏析过莫奈的《和服夫人》,那么按照新艺术史的观点,首先我是立足于这幅作品的本身,分析其中的构图、色彩、人物及物体造型、刻画、技法、材质感、形式感等。然后第二步是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分析这幅画为什么会被画家创作出来。最后是总结之前的各种因素,最后得出我自己的观点。这其实是前期两个观点的综合,而这种观点的闪亮之处是它抓住了重点,即艺术品本身,这其实就是抓住了艺术的内在规律,然后在引申到艺术的外延,即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因素,这种做就弥补了前面两个观点孤立的地方,使得观点更加全面。

中国工艺美术史考试要点(整理过-比较全)

工艺美术史考点习题 原始社会工艺美术: (图腾)是最早的具有实用意义的一种装饰。 (磨制石器)和(陶器)是新石器时代物质文化的主要标志。 人物舞蹈彩陶盆出土于(青海上孙家寨)。 彩陶工艺以(装饰)取胜,而黑陶以(造型)见长。 马家窑彩陶的装饰花纹以(螺旋纹)最出色。 属于马厂型彩陶的有(裸体人像彩陶壶、回形纹罐)。 原始制陶工艺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彩陶)和(黑陶)。 黑陶工艺产生于(龙山)文化中。 简述黑陶的工艺特点。黑、薄、光、纽 轮制的优点:、器形浑圆工整,趋于正圆。、器胎厚薄均匀。、提高了制陶的速度。 黑陶已采用轮制,其工艺特点:黑、薄、光、纽(盖纽)。彩陶以装饰见长,黑陶以造型取胜。(黑陶产生的前提是轮制技术的成熟) 彩陶:是新石器时代中晚期一种绘有黑色、红色装饰花纹的陶器,是原始社会制陶工艺中最出色的品种。它分布地区广,以黄河中游仰韶文化的彩陶和黄河上游马家窑文化的彩陶最有代表性,时间也较早。 半坡型彩陶的鱼形纹,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装饰纹样。 原始社会彩陶工艺的主要类型及艺术特点。 原始社会彩陶以黄河中游仰韶文化的彩陶和黄河上游马家窑文化的彩陶最有代表性。仰韶文化的彩陶以西安半坡彩陶和河南陕县庙底沟彩陶最具有特色,艺术成就也最高。 半坡型彩陶常见的器形有卷唇平底或圆底盆、小口尖底瓶、敛口束腰葫芦瓶、细颈大腹壶以及杯、钵、罐、瓮、甑、釜等。装饰一般用直线,并多组成直边三角形,很少运用曲线。以动物纹为主。 庙底沟型彩陶在造型上的典型器形为:大口鼓腹小平底钵,有折唇和敛口两种。装饰多是单一的黑色或紫黑色成带式连续图案,图案构成多用直线和曲线结合,以植物为主。 马家窑文化的彩陶主要类型有马家窑型、半山型和马厂型。 马家窑彩陶已采用泥条盘筑法制作陶器,造型多样。装饰纹样以螺旋纹最有特色,点的运用之装饰画面产生定点和核心的效果,马家窑彩陶中有很大一部分彩陶通体画满花纹,同时又有内彩。 半山型彩陶质地细腻,呈橙黄色,表面磨光,造型更加实用,装饰精巧工整,是彩陶工艺中最精美的一类。 马厂型彩陶造型上也更加丰富,增加了流、盖、提梁和纽,以提高器物的使用功能。装饰纹样趋向于简略,具有刚健粗犷的艺术特色。 商、西周、春秋时期的工艺美术 代表奴隶社会工艺最高水平的是(青铜)工艺。 青铜器的铸造方法有(模范法)法和(失蜡法)法。 商代青铜器以(饕餮纹)作为主要纹饰。 商代,(司母毋鼎)是我国目前所知最大的一件青铜器。是为祭祀母亲而铸造,重875公斤,高133厘米,横长110厘米,宽78厘米。青铜金属在物理化学性能上的优点:、熔点比较低。(容易掌握铸造过程)、硬度可以增高,根据铜和锡的含量比例的不同,能够得到不同硬度的青铜器。、在熔铸时由于铜液膨胀性加大,可以减少气孔,得到清晰的花纹。、加锡可以增加青铜器的光泽度。(商代),有了原始青瓷。 商代青铜器的装饰艺术特点:图案纹样是以单独适合纹样为主,是以饕餮纹为主体,或双夔纹组成的饕餮。图案纹样多采用对称的格式,采用对称格式的原因:A、均衡的格式往往产生活泼感,而对称的格式则产生庄严感,可以强烈地烘托出青铜器的肃穆威严;B、与器物的制作和成型有关,青铜器用模块制作花纹,运用左右对称的办法,更能做到工整和准确。商代的装饰多采用主纹和地纹的结合,以饕餮纹作为主花,回纹为地花,制作精美层次丰富。 试述商周青铜工艺不同的艺术特点。(10分)

中国近现代美术史复习资料全

中国近现代美术史复习资料 一、选择填空: 1、目前所知我国最早出国学习美术的留学生是关作霖。 2、留法画家林风眠赞成东西融合论,经常使用中国传统笔墨创作仕女画,表达形式美和意境。 3、中国画《流民图》的作者是兆和。 4、在解放区新兴木刻运动中,《怒吼吧,中国》是桦创作的版画作品。 5、《三毛流浪记》是漫画家乐平的作品,“三毛”形象家喻户晓,人人喜爱,深受儿童的欢迎。 6、前海派的第一位重要的画家兼书法家、篆刻家是之谦,他的书画艺术开海派风气之先。 7、近代书法家康有为极力提倡北碑,行书用笔凝重稚拙,圆浑苍厚,结体舒展开,气势非凡,笔力苍劲,一扫帖学中靡弱之风。 8、在近代建筑发展中,外滩经过数十年的经营,有“万国建筑博物馆”之称。 9、在近代以前,中国的学术思想和外界的大规模接触只有两次:一次是晋以来的佛学,一次是明清之际的天学。 10、南北宗论中,画论家以禅喻画,其中北宗主渐修,以神秀为代表,南宗主“顿悟”,以慧能为代表。 11、清代绘画中,《渔翁渔妇图》是黄慎的作品,该绘画以狂草入画,信笔挥写,用笔流畅,线条大胆泼辣,画面视觉效果格外生动精神。 12、近代绘画中,“海上三任”指的是任熊、任薰和任伯年,他具有极强的写生本领和创造精神。 13、近代画坛中,由于著名艺术家的作品供不应求,艺术家请人代劳,即出现了代笔现象。 14、海上画派的著名代表人物是吴昌硕,他的篆刻上溯汉,笔力古厚;绘画上学习青藤、白阳、八大和画派,气势奔腾,设色古艳,别具一格。 15、在留日学习美术的画家中,叔同在美术、戏剧、音乐等领域都取得了杰出成

就,中年出家名弘一法师。 16、徐悲鸿创造出了一套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与现实生活想联系的创作理论,其代表作为《泰戈尔像》、《奔马》等。 17、著名国画家齐白石,其画风具有一种诙谐幽默、通俗村野的特点,而且能够驾轻就熟地运用传统花鸟画的象征手法。 18、建国以后,联美术学院教学体系中的契斯恰科夫素描体系,对我国素描教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19、创作于1980年的油画《父亲》是罗中立创作的作品。 20、《百骏图》的作者是意大利传教士郎世宁,他采用了明暗和透视的画法。 21、在社会主义写实风格雕塑作品中,具有代表性的有美院集体创作的收租院和鹤创作的艰苦岁月。 22、新中国成立后,徐悲鸿在借鉴传统“六法”的基础上提出“新七法”,“新七法”的容主要是指位置得当、比例准确、黑白分明、姿态天然以及轻重和谐、性格必现、传神阿堵等容。 23、天寿的绘画观念可概括为一味霸悍,他在构图、设色、形式感等方面具有明显突破。 24、清代金石学的兴起使得文人治印的风气达到全盛,形成了影响深远的浙派和徽派两派风格。 二、名词解释: 25、觉澜社 答:觉澜社是由倪贻德、王济远等于1932年10月在发起的美术社团,其主是引进西方现代主义和现代设计艺术,向西方现代绘画流派学习,试图探索现代中国艺术的发展道路,作接近巴黎画坛的画风。代表艺术家有:秋人、阳太阳、弦等。 26、现代艺术运动 答:20世纪初,学习西方艺术的“洋画”逐渐普及,形成了所谓的“洋画运动”。很多留学过来的青年美术家通过创办学校,投身教育,传播西方文明,“洋画运动”也属于现代化过程之一,在这里统称为现代艺术运动。其代表人物有周湘、海粟等。 30、清代宫廷绘画 答:这里主要指的是乾隆时期的宫廷绘画,此时的宫廷绘画正值顶峰,其特点是

(完整word版)中国美术史理论

中国画论又叫中国画学,是绘画创作的理论体系,其研究范畴包括画理,画评,画法,画史等许多方面。 老子着《老子》一书,又名《道德经》,其中的绘画论述:1注重对绘画要素的论述,确立人们早期中国人的玄素色彩观,这是最为直接的绘画理论2画论观点往往与其哲学思想互为论证,体现出哲学对其意识形态的导向制约作用和间接影响作用,因而讨论老子的艺术主张必需密切联系其基本的哲学观点。 老子的哲学核心是“道”,道是万物之始,是世界之源。老子的道通常有两种形态出现:一是无一是有,道既是无与有的统一,虚与实得统一。在色彩观念上老子重“玄”,既是黑色,深奥,玄虚,既靠不住。 老子的绘画思想:1色彩主张去五色,见素朴知白守黑2追自然球情景3求大求全,关注终极性。新,恰是继孔子的绘画思想:1强调色彩的道德内涵 2重内容形式统一3重绘画的教化功能4艺术的移情功能。 绘事后素:绘画在素稿的基础上。 孔子看来,“仁“是内在的,根本的,首要的。而表现外在的“礼”虽然重要但却居于“仁”之后,假如仁是内容的话,礼则为形式,假如仁是质的话,礼则为文。孔子对包括画论等艺术理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各种审美标准的建立上,其中包括审美的社会标准与审美的艺术标准两个方面,前者可以用仁与礼来概括,后者则是表现在美与善,文与质的辩证。 尽善尽美:善是一种道德规范,是社会性的美学标准,美的形式只有与善相统一,才是真正完美的艺术。美与善不仅是艺术的,还是人格的,它与仁与礼的人格标准相统一。善是艺术作品的内容,美是形式规范,那么仁即为人的内在品

德,礼则是人的行为方式,它们是相互关联,相互统一的。孔子注重内在的仁或善,更注重人的修养与艺术的教化作用、社会效果。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文与质既可以看成一个人修养的两个组成部分—思想和风度。文是形式是修饰,是外在的。质是内容,是品格,是内在的。一个人、一件艺术品缺少必要的形式就显得粗野,而只有形式,没有必要的内涵,同样浮泛,不能动人。 庄子的绘画思想:1解衣般礴:既要自然而然,不受礼法约束,不受外界干扰。绘画应该舒展胸襟,敞开怀抱,排除杂念,不受功名利禄或仁义理智等观念因素困扰,保持一种自如真淳的精神状态。无论是作画还是写书,心理上都应该放松自然,局限太多顾虑太多,就不容易发挥创作者的主观能动性,就会陷入前人或他人的窠臼2庄周梦蝶:看是说梦,其实再说人生说生死,他认为梦和醒、生和死都是相对的,梦就是生,生就是梦,死就是梦,梦就是死,既然人生如梦,生死一体,还有什么不可释怀的呢?绘画的达观态度不受拘束3庖丁解牛:作为艺术必定有游刃有余技术的基础,技近乎道,恰当的阐明了艺术中技术与道德的辩证关系,艺术有其自身的方法论,技术是基础是臻于妙境的手段,据此才能出神入化,但是,如果仅仅是技术熟练,没有神欲行的精神化境,也是表面的工匠似得庄子求自然,重内在,重神轻形的审美思想无可比辩驳的发挥着主导作用。《淮南子》对形与形的论述,是中国绘画理论中关于形神关系的最早阐述,中国绘画重写意,轻写实的思想观念愈演愈烈。 谨毛而失貌:涉及绘画中局部与整体关系的问题,毛是局部,细节;貌是全局整体。绘画不能只看小节,要注意整体,要处理好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达到二者的和谐统一。

完整版中国美术史整理

第二章先秦美术一、商周青铜艺术1、青铜器分期 二里头文化期夏代青铜器的基本特点:(前19C----16C) 1)少数青铜礼器已经做得比较精巧,器壁匀薄; 2)夏代青铜礼器的装饰基本是圆点,园块和几何纹饰; 3青铜器形体受陶器影响,为商代提供了参考。代表器物:乳钉纹爵。 商早期(盘庚迁殷)青铜器特点:(前16C----15C中叶) 1)商代青铜器一般比较匀薄,纹饰边线清晰深峻,镂刻技术高超,含铅量高; 2)出现了圆锥形款足(中空),扁足(实心)。 3)纹饰大多为复杂的兽面纹器物:饕餮乳钉纹方鼎 商中期青铜器特点:(前15C中叶----前13C) 1)器物比早期厚重,尤其口部; 2)品类增多; 3)出现了斝(jia)(圆筒底体的)圆底爵开始; 4)宽体觚(gu)喇叭状的觚; 5)纹饰纹样装饰特点加强,浮雕出现 6)仍保持着不铸铭文的习惯,个别器物上发现做器者本人的族氏徽记。 商晚期前段青铜器的特点:(前13C----前11C) 1)方形器大为发展; 2)纹饰方面,动物形象比较具体,有主次之分; 3)铭文多为一二字,为器物所有者的族徽(出现铭文); 4)器物方面代表器物:司母戊(后母戊)鼎,是中国目前已发现的最重的青铜器。 商晚期后段青铜器特点: 1)器物方面,无肩尊和扁体卣是新出的典型器,出现车马器; 2)纹饰最为发达,艺术装饰水平达到高峰(动物,神怪为主的兽面纹空前发展); 3)有较长的铭文,铸工精细,内容增多(族徽,祭祀祖先,赏赐,征伐); 4)出现蹄形足圆鼎较多,双耳簋,平底爵消失代表器物:人面钺,四羊方尊,大禾人面方.. 鼎,虎食人卣. 西周青铜器特点:周人有计划有目的的改变(殷)商人礼器重酒的习俗体制,而建立起重食的礼器。 1)新出现了方形簋,西周早期,利簋;大盂鼎,三足圆鼎 2)长篇铭文盛行(祖先功业和自身业绩)记载了史事;3)出现了新纹饰(鸟兽)。 西周中后期: 1)鼎,簋,鬲规范化,大克鼎 2)波曲纹的出现。最大的簋,害夫簋;铭文最长的鼎,毛公鼎;水器,虢季子白盘;颂壶东周春秋早期:(前770----前7C上半叶)子仲姜盘 春秋中期:(前7C上半-----6C上半)立鹤方壶(复杂美感、立鹤莲花) 春秋后期:(前6C下半-----前476年)越王勾践剑 战国时期:(前476----前221)镶嵌图像纹壶犀牛尊错金银工艺 2、青铜器文饰: 饕餮纹:商周青铜器上的纹饰母题,以兽面牛首为主体,左右对称展开夔(kui)龙或夔凤图案。它形象狰狞可怕,用来“辩神奸”的图腾符号。春秋时代基本消失。 3、青铜器铸造工艺: ①陶范:内外范两层拼合成中空铸模,铸造铜器,完成后打碎内外陶范 ②失蜡法:春秋以后采用的铸造青铜器的方法。它用石蜡做成器物模型,陶土包在外面做成外模,

中国美术史复习资料

简答题 1.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六法”内涵:P92 ①气韵生动是也;骨法用笔是也;应物象形是也;随类赋彩是也;经营 位置是也;传移模写是也。 ②“六法是”一个互相关联的有机整体,“气韵生动”是品画的最高美 学准则,谢赫把它视为“六法”之本。谢赫的“六法”和顾恺之的“传神论”呈一脉相承的,他们的理论奠定了中国绘画基本的美学原则和独特的表现法则。 ③他的《古画品录》是一部品评体的绘画史籍。 2.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是一部什么样的“百科全书”?P120 ①《历代名画记》是我国第一部完整的善于绘画艺术的通史,这部著作 既总结了前人的绘画美学思想,又系统的提出了自己的绘画美学见解,因此它也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绘画百科全书。 ②全书共分10卷,内容大致可分为4大部分:关于绘画历史发展的评 述;关于画家传略及画迹史料;关于绘画技法与理论;关于作品的鉴赏、收藏、与考证。 ③《历代名画记》所论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对绘画的起源、功能、承继 关系、评论标准、艺术表现以及时代和地方的特点等方面,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有新的见解。 3. 何为佛教的犍陀罗风格? 犍陀罗作为古地名,指的是今天的巴基斯坦和白沙瓦谷地,阿富汗东部一带,是古印度十六国之一。犍陀罗艺术兼有希腊和印度的风格。据

说贵霜地区的希腊人皈依佛教后,感到佛陀与希腊的救世主阿波罗相似,于是按阿波罗的形象塑造出了佛陀:阿波罗的头,脸上的笑容静谧而安详,披着希腊长衫模样的袈裟。后来,佛陀以健美体魄为特征的雕像,加入了印度苦行的宗教观念在里面,从而使佛陀变得眼窝深陷形容枯槁,丑陋不堪。但他通过肉体的瘦、丑反衬了精神的力和美,可以说,成熟的犍陀罗艺术是用希腊的艺术手法诠释印度宗教思想。 4.何为“文人画”,它的表现特点是什么?P143 ①文人画是封建社会中文人士大夫的画,北宋苏轼首次提出“士人画” 的概念,是没有功名的文人的画。 ②文人画是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着人文思想的绘画,并以书法 如法,画中流露着浓烈的文人思想。 ③文人画以诗为魂,有浓重的表情达意的抒情性特征。以诗的表现性、 抒情性、写意性为最高的美学追求原则。它不拘格套,任性而发。 ④文人画兼诗、书、画、印为一体,重表现,尚内美;取材于山水,花 鸟,梅兰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的意趣,是中国绘画的一种风格样式,注重笔墨情趣,体现文人趣味。 5.郭熙为什么要在文人画中表达林泉高致的情怀?P145 ①郭熙的《林泉致集》奠定了他在山水画史上的不朽地位。它是在山水 画高度成熟后产生的,一定程度上是对北宋后期之前山水画创作总结。 ②《林泉高致》正处于北宋时期儒道禅思想全面发展的时期,儒道思想 在郭熙绘画理论中得到充分体现,他身处官场,却醉心山水。

中国美术史试题整理

中国美术史试题整理 填空 26. 唐代王维被誉为“___文人画的鼻祖51. 在唐代与吴道子齐名的一位雕塑家是 1. 中国新石器时代最突出的美术创造是_______” __杨惠之_____ ___陶器____,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仰韶27. 北宋初年以画寒林平远著称的山水画52. 山水画“三远法”最早提出者是___郭文化家是___李成____ 熙____ 2. 战国时期的《人物龙凤帛画》出土地28. 以生动自然的花鸟形象打破黄筌画风5 3. “大痴道人”是元代画家黄公点是___1949___年在__长沙陈家山_____ 对宫廷绘画垄断的北宋画家是___崔白望的别号。 3. 《步辇图》中所花的皇帝是____唐太____ 5 4. 元代山水画《太白山图》的作者是___宗李世民___ 29. 北宋画家郭熙的山水画理论被辑成王蒙____ 4. 吴道子的生活时代是___唐朝____ 《林泉高致集》一书。5 5. “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的理论 5. 五代荆浩所著的山水画论是__《笔法30. 宋代李唐在《采薇图》中描绘殷贵族是宋代著名文人苏轼提出的。记》_____ 不食周粟,靠采薇而生,最后饿死的故事。5 6. “笔墨当随时代”的绘画主张者是清 6.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所画的城市31. 明代后期在水墨写意花卉画中最富有楚著名画家___石涛____ 是__东京汴梁(今河南开封)_____ 成就的画家是__徐渭_____ 5 7. 《太白行吟图》的作者是___梁楷____ 7. 顾闳中传世的著名画卷是__《韩熙载32. 大同云冈石窟创建于__北魏_____ 5 8. 《图画见闻志》的作者是___郭若虚夜宴图》_____ 33. 中国商周时期最突出的美术创造是______ 8. 白描画卷《五马图》的作者是__李公青铜器_____ 59. 《重屏会旗图》描 写的是南唐皇帝___麟_____ 34. 龙门石窟的所在地是____河南洛阳周文矩____的

中国近现代美术史复习资料

中国近现代美术史复习资料

中国近现代美术史复习资料 一、选择填空: 1、目前所知我国最早出国学习美术的留学生是关作霖。 2、留法画家林风眠赞成东西融合论,经常使用中国传统笔墨创作仕女画,表达形式美和意境。 3、中国画《流民图》的作者是蒋兆和。 4、在解放区新兴木刻运动中,《怒吼吧,中国》是李桦创作的版画作品。 5、《三毛流浪记》是漫画家张乐平的作品,“三毛”形象家喻户晓,人人喜爱,深受儿童的欢迎。 6、前海派的第一位重要的画家兼书法家、篆刻家是赵之谦,他的书画艺术开海派风气之先。 7、近代书法家康有为极力提倡北碑,行书用笔凝重稚拙,圆浑苍厚,结体舒展开张,气势非凡,笔力苍劲,一扫帖学中靡弱之风。 8、在近代建筑发展中,上海外滩经过数十年的经营,有“万国建筑博物馆”之称。 9、在近代以前,中国的学术思想和外界的大规模接触只有两次:一次是魏晋以来的佛学,一次是明清之际的天学。 10、南北宗论中,画论家以禅喻画,其中北宗主张渐修,以神秀为代表,南宗主张“顿悟”,以慧能为代表。 11、清代绘画中,《渔翁渔妇图》是黄慎的作品,该绘画以狂草入画,信笔挥写,用笔流畅,线条大胆泼辣,画面视觉效果格外生动精神。 12、近代绘画中,“海上三任”指的是任熊、任薰和任伯年,他具有极强的写生本领和创造精神。 13、近代画坛中,由于著名艺术家的作品供不应求,艺术家请人代劳,即出现了代笔现象。 14、海上画派的著名代表人物是吴昌硕,他的篆刻上溯秦汉,笔力古厚;绘画上学习青藤、白阳、八大和扬州画派,气势奔腾,设色古艳,别具一格。

15、在留日学习美术的画家中,李叔同在美术、戏剧、音乐等领域都取得了杰出成就,中年出家名弘一法师。 16、徐悲鸿创造出了一套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与现实生活想联系的创作理论,其代表作为《泰戈尔像》、《奔马》等。 17、著名国画家齐白石,其画风具有一种诙谐幽默、通俗村野的特点,而且能够驾轻就熟地运用传统花鸟画的象征手法。 18、建国以后,苏联美术学院教学体系中的契斯恰科夫素描体系,对我国素描教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19、创作于1980年的油画《父亲》是罗中立创作的作品。 20、《百骏图》的作者是意大利传教士郎世宁,他采用了明暗和透视的画法。 21、在社会主义写实风格雕塑作品中,具有代表性的有四川美院集体创作的收租院和潘鹤创作的艰苦岁月。 22、新中国成立后,徐悲鸿在借鉴传统“六法”的基础上提出“新七法”,“新七法”的内容主要是指位置得当、比例准确、黑白分明、姿态天然以及轻重和谐、性格必现、传神阿堵等内容。 23、潘天寿的绘画观念可概括为一味霸悍,他在构图、设色、形式感等方面具有明显突破。 24、清代金石学的兴起使得文人治印的风气达到全盛,形成了影响深远的浙派和徽派两派风格。 二、名词解释: 25、觉澜社 答:觉澜社是由倪贻德、王济远等于1932年10月在上海发起的美术社团,其主张是引进西方现代主义和现代设计艺术,向西方现代绘画流派学习,试图探索现代中国艺术的发展道路,作接近巴黎画坛的画风。代表艺术家有:杨秋人、阳太阳、张弦等。 26、现代艺术运动 答:20世纪初,学习西方艺术的“洋画”逐渐普及,形成了所谓的“洋画运动”。很多留学过来的青年美术家通过创办学校,投身教育,传播西方文明,“洋画运动”也属于现代化过程之一,在这里统称为现代艺术运动。其代表人物有周湘、刘海粟等。

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

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 明清 芥子园画谱明清时期绘画进一步普及于社会,作为学习范本的画谱纷纷刻板流传,《芥子园画谱》即是其中影响最大的画谱之一。《芥子园画谱》共分三集,初集为山水谱, 二集为梅兰竹菊谱,三集为花卉草虫翎毛谱。因对技法皆有简要分析,便于初 学者入门,故风行一时。 萝轩变古笺谱笺纸是古代文人书信或写诗时用的纸,讲求美观实用,明代后期套色水印用于笺纸的装饰,并将之辑印成集,遂有笺谱出现。《萝轩变古笺谱》为南京吴发 祥刊印,除用套色水印外,还创造性的采用了“拱花”技术。共182幅作品。杨柳青和桃花坞年画杨柳青位于天津西郊,又称“卫画”,杨柳青年画受到北方版画和院体画的影响,精工细腻,生动逼真,设色鲜艳雅致,题词讲究。在风格上追求绘 画效果,彩色套印可与彩绘结合。细腻鲜丽,人物形象俊秀传神。题材包括神#、 风俗、历史故事、戏曲、娃娃、美人、风景、花卉等。苏州桃花坞年画收到南 方版画影响,严谨细致,人物多作微笑表情。原色套印的传统形式,以粉红粉 绿为主,具有明丽雅致的效果,风俗、戏曲等题材的作品更具有南方地区特色。泥人张泥人张是天津张姓民间彩塑艺人的称号。“泥人张”的彩塑,把传统的捏泥人提高到圆塑艺术的水平,又装饰以色彩、道具、形成了独特的风格。题材广泛、 惟妙惟肖。艺术上雅俗共赏。在中国民间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第一代匠 师名张长林,第二代张兆荣,第三代张景枯 景泰蓝景泰蓝,又名“铜胎掐丝珐琅”,是一种瓷铜结合的独特工艺品,制造历史可追溯到元朝,明代景泰年间最为盛行,又因当时多用蓝色,故名景泰蓝。景泰蓝 以金或铜作坯,制成各种造型,再用细铜丝掐成各种花,中充珐琅釉,经烧制、 磨光、镀金等工序制成。景泰蓝造型特异,制作精美,图案庄重,色彩富丽, 金碧辉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是我国传统出口工艺品。 顾绣又称“露香园绣”。明代顾绣多以名人书画为蓝本,配以典雅,针线平整,形象生动,又略以画笔点染补绣工不足,表现古代书画名迹能得其韵致,而无生硬 造作之感。顾绣的成就大大促进了欣赏性刺绣艺术的发展。 嘉定竹派明代嘉定朱氏祖孙三人相继以刻竹著名,形成“嘉定竹派”,他们都擅长书画,所刻古贤、佛像、山水、花木、章法新颖,用刀如笔,意趣横生。 馆阁体馆阁体属于官方使用的书体,特指楷书而言。在科举试场上,必须使用这种书体,它强调楷书的共性,即规范、美观、整洁、大方,并不强调如今所谓的个 性。书法家有沈度,风格婉丽,雍容端庄。其弟沈¥, 吴门三家(明代书法)祝允明、文征明、王宠体现着明代中期书法艺术的新成就。他们从古代书法艺术中广泛吸收营养,彻底摆脱台阁体的流弊,各自形成独特的风貌和 个性,具有相当的影响,在书法史上被称为“吴门三家”。 吴门四家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总体上属于人文画派,四人风格不同。画风精笔墨,尚意趣。沈周、文征明比较接近,但也有所区别,沈周山水笔墨挺健,气韵浑厚, 形成了粗笔写意的新面貌,开创一代水墨浅络山水的独特风格。他的花卉,笔墨 尚朴,风格淡逸。文征明在融汇细润文雅,独具一格。唐寅运用了元人水墨写意 的笔墨,融合变化,形成了劲秀潇洒的风格。仇英摹古的功力深厚,师法南宋院体, 人物山水,多以工笔重色为主,风格浓丽典雅,兼能水墨写意,也具有刚健秀逸之 致。他所画人物仕女,形象优美,线条流畅,形成了明代后期人物仕女画的时代风 貌,对明清画坛影响很大。

完整word版,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

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 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 1、陶器 ①人类利用泥土烧,制造的使用器皿或陶艺品,是史前人类社会的重大发明; ②按照用途分:饮食器,炊煮器,储藏器 ③按照陶质分:红,白,灰,黑 ④按照装饰分:拟形陶,彩陶,素陶,印纹陶 ⑤按照纹样分:动物纹,植物纹,人形纹 2、彩陶 ①带有彩绘纹样装饰的史前陶器; ②彩绘颜料以赤铁矿为主,多饰以几何图案和动植物花纹; ③在造型装饰、图案纹样的处理上,体现了当时审美能力和工艺制作已达到客观水平。 3、青铜器 ①发端于黄河流域,是红铜加锡的合金; ②分为:礼器、乐器、兵器、工具和车马器等四大类; ③礼器是统治阶级用以区别尊卑等级的器物; ④其品种有:鼎、尊、豆、盘、钟等。 4、瓦当 ①覆于屋顶檐际的一种瓦件。 ②通指半规或圆形之瓦头。常见瓦当大多与简瓦连制一起,其瓦背断面作半筒状,上有各种动、植物或文字、云纹等图案纹饰。 ③始见于周代,秦汉已趋流行。既有实用的功能,也富于装饰美。 5、秦兵马俑 ①惊人的数目和巨大的体积在世界美术史是罕见的; ②造型简练,崇尚写实,面部刻画细致,绘彩逼真,表情丰富,姿态多样; ③整个秦俑具有宏伟壮阔的气势,又有活跃变化的动感。 6、马踏匈奴 ①是霍去病墓雕群的一座主像; ②战马昂首挺立,英姿飒爽,豪迈雄劲,足踏匈奴于脚下。 ③此作品既是对英雄丰功伟绩的缅怀追思,也是对西汉国强马壮的高度赞颂。 7、画像石 ①画像石是为丧葬礼俗服务的一种功能艺术,厚葬和孝悌是画像石产生的原因; ②主要用于装饰墓室、石棺、祠堂和石阙等 ③盛行于东汉中晚期,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构图富于变化,艺术价值很高。 8、帛画 ①帛画流行于战国中晚期直至西汉前期,是反映了楚人祈求死后升天的幻想; ②古代画在丝织物上,其表现的主题是引魂升天 ③以墨线为骨,线条流利舒畅,色彩绚烂谐调,富有装饰趣味。 9、魏晋南北朝顾恺之的绘画作品与理论

中国近现代美术史重点及名词

扬州八怪是指清代康熙中期至乾隆末年活跃于扬州地区的一些职业画家,具体所指,说法不一,一般指金农、黄慎、郑燮、李鱓、李方膺、汪士慎、高翔、罗聘。另外,也曾列入八怪的画家还有华喦、高凤翰、边寿民、闵贞、李勉、陈撰、杨法等人。由于人数众多,故有“扬州画派”之称。其实,扬州画派诸家在艺术上面目各不相同,但也共同之处:首先,由于他们大多都出身于知识阶层,虽有人任过小官,但最终都以卖画为生,生活清苦,故多借画抒发不平之气;其次,他们都注重艺术个性,讲求创新,强调写神,并善于运用水墨写意技法,画面主观感情色彩强烈,并以书法笔意入画,注意诗书画的有机结合。这些因素使得他们能够形成一股强大的艺术潮流,以标新立异的精神给画坛注入生机,并对后世水墨写意画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2、决澜社 决澜社”画会组织酝酿于1930年,1932年正式成立面世,至1935年,共举办四次“决澜社”画展,其基本成员十名,而参加过“决澜社”活动及画展的盟友众多。“决澜社”的基本成员为:庞熏琹、倪贻德、王济远、周多、周真太、段平右、张弦、阳太阳、杨秋人、丘堤(其中王济远于第二回展后退出,丘堤却于1933年日本回国后加入)。“决澜社”第一回展时,发表了由倪贻德撰写,经庞薰琹、王济远同意的“决澜社”宣言,表明了他们对当下的艺坛状况的看法及自己的使命的确认。 决澜社"在当时吸引着一批不甘于被时风所困而随波逐流的新进的画家,他们虽然艺术观念并不完全一致,但是却以狂飙运动来冲破庸俗陈腐的画坛沉寂的局面,掀起一个新兴艺术运动的愿望,把他们连续在一起了。"决澜社"在一定程度上,团结西画家去作多方面的探索,创造生动活泼的艺术风气,并且也促进了对西方近现代绘画诸流派的研究和借鉴,为中国现代艺术开拓了一片疆士。 3、新木刻运动 在20年代末至30年代,鲁迅倡导的新木刻运动代表了“为大众而艺术”的思潮。这个“左联”领导的美术活动在思想上广泛吸收了欧洲版画特别是麦绥莱勒、珂勒惠支和苏联作品中的人道主义和革命精神,在形式上也借鉴了外来版画。因此,强烈的思想性和明显的欧式技法是30年代“左翼”木刻的特征。它发挥了美术作为革命斗争武器的功能,在民众中起到了宣传革命真理、鼓舞革命斗志的作用。 抗日战争爆发后,木刻家们以刻刀为武器,投入抗敌救亡宣传。原先分散的木刻社团在武汉共同成立了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简称“全木协”),领导和推动全国木刻界的抗敌宣传活动。各抗日根据地,由于广大青年美术家的到来,美术力量加强,木刻创作也成为当时最流行的艺术样式。1942年,毛泽东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后,木刻工作者们纷纷奔赴农村、工厂及抗日前线,深入生活,创作了一批具有很高思想性、艺术性的木刻作品,涌现出许多木刻家,如古元、彦涵、李桦、力群、朱宣咸、王式廓、夏风、郭钧、石鲁、罗工柳等。 4、徐悲鸿 徐悲鸿(1895-1953年),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汉族,江苏宜兴人。曾留学法国学西画,归国后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先后任教于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和北平艺专。1949年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擅长人物、走兽、花鸟,主张现实主义,于传统尤推崇任伯年,强调国画改革融入西画技法,作画主张光线、造型,讲求对象的解剖结构、骨骼的准确把握,并强调作品的思想内涵,对当时中国画坛影响甚大。所作国画彩墨浑成,尤以奔马享名于世。 代表作品《奔马图》、《群马》、《珍妮小姐画像》、《九方皋》、《田横五百士》、《负伤之狮》、《愚公移山》

中国美术史复习要点

第一章.原始美术 1 .原始美术的特征:混沌性 ①原始美术是实用与审美的结合物 ②原始美术尚未有明确的门类划分 2.仰韶文化彩陶的分期 1.早期:半坡类型:《人面鱼纹盆》、《鱼纹盆》 2.中期:庙底沟类型: 3.晚期:马家窑类型:《舞蹈纹彩陶盆》 3. 玉器刻纹在形式上具有这样一些特点: 左右对称 刻线圆转流畅 构图匀称 形象具有威慑力 4. 陶器的发明具有怎样的意义 陶器的发明,也标志着人类进入了新石器时代;陶器的发明,也是人类由野蛮状态进入到文明社会的标志,说明人类已经进入了农耕时代;新石器时代的艺术成就集中体现在彩陶上,它表明,人类已经有了自觉的审美意识。 5.中国古代建筑的萌生时期,是以定居为基础的新石器时代。 6、新石器时代出现的大型公用建筑,被认为是后代宫殿建筑和宗庙建筑的开端。 第二章.先秦美术 1.三代青铜器类型可分为以下三大类: 1.武器和生产工具 2.生活用品 3.乐器 2. 中国古代青铜器的铸造有两种基本的方法,即块范法和失蜡法。 3.青铜纹饰的造型特点 首先,纹饰依形而饰,形状与器形完美统一。 其次,装饰富有层次感和节奏感。 最后,装饰多采用对称的格式 4.青铜器造型和纹饰的演变 1.初期:相当于殷商前期:还明显具有陶器的某些特点,器形幼稚古朴,简率凝重,尚未脱离原始的风味,有的器表全为素面,无纹饰,大型铜器则以单层凸起饕餮纹和弦纹为主,无底纹。 2.盛期:大致为商后期至西周初期:这一时期的青铜器大都体现出鲜明的“祭器”“礼器”性质,蕴涵着丰富深刻的政治宗教意义。造型特别庄严、古朴,纹饰繁缛精美。代表作品:《司母戊大方鼎》、《人面盉》 3.转折期:大致为西周晚期到春秋中期:这时的青铜艺术开始呈现出典雅和谐的美。青铜器的形制较以前简便有些器物装饰极为简洁。代表作品:《毛公鼎》、《散氏盘》、《颂壶》 4.衰落期:大致为春秋晚期至战国始:青铜艺术所承载的的社会、宗教、政治意义消失了。青铜器呈现出世俗化的精巧气象代表作品:《立鹤方壶》、《宴乐攻战铜壶》 第三章秦汉美术 1.秦始皇陵兵马俑: 这些兵马俑,排列有序,军容严整,以宏伟浩大的气魄体现了秦始皇率领军队统一中国的辉

中国艺术简史复习重点纲要(整理稿)

中国艺术简史复习重点纲要 红色可能考论述蓝色可能考名解 一、绘画艺术史(填空、名解、论述) 1.半坡文化彩陶艺术特征(人面鱼纹彩陶盆)P1 中国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的一种文化,属黄河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是北方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因1952年发现于陕西西安市半坡村而得名,从出土的陶器上发现二十二种符号,可能是一种原始文字,距今约6000年左右,是继承老官台文化发展起来的。半坡文化以动物图像为主,鱼纹是其最有代表性的纹样。半坡早期彩陶上鱼纹的形象较写实,以单独的鱼纹为主,形象多为展开的侧面形象,造型上以直线塑形,比例准确但形象质朴;另一种具有特色的纹样是人面纹。半坡早期的彩陶上有两种形式的鱼与人面结合的形象:一种是人面寓于鱼的结合形象,将人面图像以适合的方式添加在鱼纹头部圆框中;另一种是鱼寓于人面的结合形象,人面嘴两旁对称的各自衔一鱼,鱼头与人嘴外轮廓共构成整鱼形。描绘人面与鱼相连的图像,人面皆呈圆形,眼鼻形象明确,头像似戴着尖顶高帽,双眼眯成一线。这类带有神秘色彩的人面纹在学术界一般被认为是与某种原始信仰有关。 典型的代表就是人面鱼纹彩陶盆。 2.马家窑文化彩陶艺术特征(舞蹈人物彩陶盆)P2-3 马家窑文化是仰韶文化向西发展的一种地方类型,出现于距今五千七百多年的新石器时间晚期,历经了三千多年的发展,有石岭下、马家窑、半山、马厂等四个类型。主要分布于黄河上游地区及甘肃,青海境内的洮河、大夏河及湟水流域一带。继承了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爽朗的风格,但表现更为精细,形成了绚丽而又典雅的艺术风格。 ○1石岭下类型:距今5000年左右,地域分布在甘肃省东部。彩陶以鲵鱼纹为特色。早期的鲵鱼纹多为单独纹样,形象写实呈弯曲状。甘谷县王家坪出土的彩陶上的鲵鱼图像,形象写实逼真,细部画得较具体,脸部、鱼爪和身上的花纹都用劲挺的细线勾勒,绘画水平较前期有了明显提高。 ○2马家窑类型:距今约5000~4500年,地域分布在甘肃省中部青海省东北部。此类彩陶的艺术特点可归纳为:点和螺旋纹。点的运用成为这个时期的装饰特点,在点的外面绘制螺旋纹,产生动的感觉。因此,马家窑类型彩陶的艺术风格流畅,富有动感。与半坡的庙底沟型相比,显得更为精致美观。 1973年初,在青海大通县上孙家寨出土了一件舞蹈纹盆,内壁绘舞蹈花纹,五人一组手拉手面向一致。彩陶盆的装饰独具匠心,舞蹈队列在盆的内壁上部,如盆中盛水,舞蹈群则似舞于池边、柳下,并和池中倒影相映成趣。这里展示的原始舞蹈,尽管非常简略,但那明朗质朴的动作,仍然透露着原始人的纯真的感情和炽热的情绪。这种舞蹈或许属于原始巫术活动,或许仅是劳动之余的游戏歌舞。 ○3半山类型:半山型彩陶的装饰,其图案组织大体可以分为两种□1用螺旋纹组成装饰;□2用葫芦形纹作面的分割,把装饰面区分为数个单位。并流行运用锯齿纹,彩绘的线条红、黑相间,产生了一种富有变化的节奏美。 ○4马厂类型:马厂型彩陶的装饰纹样,大体是从繁到简。常见的有回纹、折线纹,而以人形纹最有特色。 3.帛画(人物龙凤帛画人物御龙帛画汉代T字形帛画) 帛画介绍:帛画主要流行于战国中晚期直至西汉前期,出土的地点大都位于当时的边远地区。帛画的主题思想一般认为是“引魂升天”,但也有人认为是“招魂”。西汉早期帛画延续战国时期楚国帛画传统,是丧葬出殡时张举的一种在绢帛上绘有图画的旌幡,入葬时作为随葬品将其覆盖在棺上。在墓中所出的“遣策”中奖这种帛画称为“非衣”。 a)汉代T字形帛画:出土于湖南长沙马王堆1号、13号汉墓,内容丰富,色彩绚烂,以左右对称、 上下连贯的格局分三段描绘了天上、人间、地下的景象。这幅帛画是这一时期绘画中的杰出作品之一,它全面而充分地体现了汉代的绘画水平。 b)人物龙凤帛画:1949年长沙陈家大山楚墓出土。高31厘米、宽22.5厘米,画面中一贵妇着宽袖

中国美术史综述

中国美术史综述 中国美术史源远流长。与美术风格总是在变化的欧洲不同,中国美术几个世纪以来保持了令人惊奇的延续性。明朝时的作品还可以看到唐朝时的影响。一幅清朝的画作与一幅宋朝的是非常相似的。一个原因就是中国对传统的尊崇。中国美术的起源产生在史前时代,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不仅演化出建筑、雕刻、绘画、工艺造型等门类,还形成了不同于西方美术的独特传统与体系。 整个史前时代是艺术的萌芽时代和审美意识发生的时代。由于当时人们以石器作为主要生产工具,所以在历史学上史前时代又叫石器时代。 历史学家把使用打制石器的时期称为旧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晚期装饰物和刻纹制品的出现,标志着造型艺术从生产工具中才彻底解放,是人类美术实践的第一次质的飞跃,因此在美术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在使用打制石器的漫长实践中,人类发明了磨制的石器,以此为标志,开始了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的彩陶,从几何纹饰进展到动植物纹样,其中以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的彩陶纹样最为丰富生动。除彩陶之外,具有独立审美价值的人像、动物陶塑也同时出现。 被史学家称为先秦的时代包括夏、商、西周及春秋、战国,这是一个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演变的漫长时期。这一时期,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工艺美术、雕刻、绘画、建筑等都获得较大发

展,其中祭神敬天的青铜器被奴隶主视作财富、地位和权势的象征,发展的水平最高,艺术成就也最为突出。因此,有人称先秦时代是“青铜时代”。随着文字的创造和使用,人们逐渐发现和掌握了书写中的形式规律和美的要素,于是诞生了书法艺术。 中国从秦朝建立经西汉,至东汉灭亡这一时期的绘画艺术,在战国绘画发展的基础上,随着封建社会的日益巩固和上升,社会经济趋于繁荣和发展,而展现出新的面貌,更加重视绘画的政治功能和伦理教化作用。它将战国时期地域不同的绘画风格融合起来,形成雄厚博大、昂然向上的总的统一的时代风格。秦汉王朝历经441年,处于封建社会蓬勃发展的前期。统治者明确要求艺术为巩固政权服务,而艺术形式也较之先秦也更加丰富,分类也更加明确。中国秦汉时代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与巩固时期。美术被统治者作为表彰功臣、维护封建统治的有力工具,获得巨大发展。而且,汉代丝绸之路渐通,东西方文化交流增多,也促进了美术的兴盛。 汉朝结束后,中国进入分裂时期。魏蜀吴三国相争,经过约50年战争,魏国的司马炎统一了中国改国号为晋,建都洛阳。随着晋室南渡,南方的建康成为文化中心,也是在艺术活动上最有创造力的地区。魏晋南北朝的历史,最明显的一点,是它动荡不定的政治局面.这样的特点,体现在,在内,汉代美术基础上对传统艺术表现的深化,在外,对佛教文化艺术的吸收消化,由此到达一个空前未有的审美境界.这一时期的绘画形式以长卷为主,而重气韵,

美术南通现象从未缺席中国近现代美术史的重要节点

“美术南通现象”从未缺席中国近现代美术史的重要节点--南艺院长刘伟冬为“中国美术南通现象”研究成果助力 日前,南通籍著名美术史论家、油画家,南京艺术学院院长刘伟冬在美术权威期刊--《美术》杂志6月刊上发表专文《当代美术的南通现象》,这也是刘伟冬院长为近日即将出版的南通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立项的重点课题,“中国美术南通现象”研究成果《中国美术南通现象研究文集》撰写的序言。 南通自明清及至当代,产生了众多画家,特别是近现代以来,名家迭现,佳作纷呈、成就突出;一批杰出美术家在国内外具有极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南通美术家艺术修养深厚,对中国美术、书法事业贡献突出。这一现象引起美术界和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被称为“中国美术南通现象”,这也引起南通籍著名艺术家们的强烈共鸣。 在文章中,刘伟冬院长首先对“中国美术南通现象”命题的提出给予充分肯定和客观评价:“中国美术南通现象”概念之提出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依据。在梳理和研究这段历史时,南通没有落入“画派打造”的窠臼,而是把它作为一种现象提出并进行梳理和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这至少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南通的画家始终是一个多元的,开放的,具有创造力的群体,实在无法用所谓画派这一单一的概念去加以囊括,二是我们的研究态度和方法是客观、科学的。 刘院长认为,本次课题研究就是通过对精彩纷呈现象的分析

来寻找到它的内在动因,从而为“中国美术南通现象”赋予一种符合逻辑的阐释。“美术南通现象”,波澜不惊,风轻云淡,既没有轰轰烈烈的场面,也没有惊世骇俗的宣言,但“南通现象”从未缺席过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中的许多重要节点,而且每一种类型都能提供最为经典的画家榜样,“美术南通现象”就是在星星点点、反反复复地被感受、被认知,最终被确认为一种意义深远的文化现象,成为中国美术界的传奇。 在文章中,刘伟冬院长从节点和类型两个维度上分析了南通籍画家们的卓越表现,如赢得国际声誉的赵无极,孤独求真、坚守传统的尤无曲,唱响生命赞歌的袁运生,成就非凡的范曾,自学成材的沈启鹏,以及袁运甫、沈行工、范扬、周京新、徐累、冷冰川等雄踞当今中国画坛、各领风骚的杰出画家,以及艺术史论家张蔷、凌继尧和设计学家许平、徐艺乙、邬烈炎等令人瞩目的艺术理论家和教育家,当这一个个人物和故事一一梳理出来并落脚在一个支点上——南通籍的时候,你就能够更加充分地理解和感受“中国美术南通现象”的份量和意义了。 在追溯“美术南通现象”的历史渊源中,刘伟冬院长引导我们将眼光聚焦在一个历史人物的身上,他就是张謇。这位甲午年间的状元,实业救国的领袖以他的宏伟构想和伟大实践彻底改变了南通这座城市的地位与格局,使南通赢得了中国近代第一城的殊荣。开放和创新成为这座城市的性格,也成为生活在这里的居民的性格。他们崇尚教育,热爱文化,血脉之中流淌着艺术的基

2015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

1.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唐代画家张璪所提出的艺术创作理论。是中国美学史上“师造 化”理论的代表性言论。“造化”,即大自然,“心源”即作者内心的感悟。“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也就是说艺术创作来源于对大自然的师法,但是自然的美并不能够自动地成为艺术的美,对于这一转化过程,艺术家内心的情思和构设是不可或缺的。 2. 唐三彩是唐代低温彩釉陶器的总称,三彩釉陶始于南北朝而盛于唐朝,它以造型生动逼 真、色泽艳丽和富有生活气息而著称,因为常用黄绿白三种基本色,又在唐代形成特点,所以被后人称为“唐三彩”。 3. 清初四王是指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又称江左四王。他们在艺术思想上的共同 特点是仿古,把宋元名家的笔法视为最高标准,这种思想因受到皇帝的认可和提倡,因此被尊为“正宗”。各自画风略有区别,又以师承关系,分为“娄东”与“虞山”两派,影响了后代三百余年。 4. 丹青我国古代绘画常用朱红色、青色,故称画为“丹青”。也泛指绘画艺术,如《晋书·顾 恺之传》:“尤善丹青。” 比喻坚贞。因丹青两色不易变易:丹青不渝。 5. 隶变是汉字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古汉字演变成现代汉字的起点。有隶变,才 有今天的汉字。在隶变中,中国文字由小篆转变为隶书,把这一书体发展蜕变的景象及其内在规律称为隶变。 6. 岭南画派是指广东籍画家组成的一个地域画派。因广东地处五岭之南,因此称为岭南。 创始人为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简称“二高一陈”。他们艺术上主张“折衷东西方” 融合西画以革新中国画。 7. 气韵生动南朝·齐画家谢赫的《古画品录》中“六法”之一,“气韵生动”是指绘画的内 在神气和韵味,达到一种鲜活的生命之洋溢的状态,可以说“气韵生动”是“六法”的灵魂,绘画中的最高境界。 8. 骨法用笔出自古代南齐谢赫的画论《古画品录》六法之一。属于中国画技法命。是指通 过对人物外表的描绘而反映人物特征的笔法要求。 9. 南宋四大家是指中国画史上的南宋画院画家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亦称“南宋四 家”,以四人位代表的院体山水画开创了南宋山水画艺术的新风格,如果说北宋山水画以雄厚、辽阔、崇高胜,南宋山水画则以秀丽、工致、优美胜。 10. 畅神说南朝宋画家宗炳,在他所撰的《画山水序》,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第一篇中国山水 画论,他所阐述的山水“畅神说”,打破了“君子此德”的美学观,表现了一个新的美学思潮的兴起。“畅神说”即认为自然山水形象能给人精神的愉悦和美的享受,丰富了中国的绘画理论。 11. 周家样指唐代画家周昉所创造的人物绘画形式,擅长宗教画,创造出了“水月观音”这 一美妙形象。被人称之为“周家样”。《簪花仕女图》《挥扇仕女图》 12. 彩陶指中国古代带有彩绘花纹的陶器,彩绘颜料以赤铁矿石为主,多饰以几何图案和动 植物花纹,在造型装饰、图案纹样的处理上,体现了当时审美能力和工艺制作已达到可观水平。 13. 仕女画是中国古代人物画之一。原指以封建社会中上层士大夫和妇女生活为题材的中国 画,后为人物画中专指描绘上层妇女生活为题材的一个分目。代表画家有唐代的张萱、周昉等。 14. 宫廷绘画广义地说,是指围绕着封建帝王生活、行政而进行的绘画创作,以宫廷画家的 创作为主体,亦包括帝王、后妃的画作,以及朝臣和地方官员向宫廷进献的画作。(始于五代,即翰林图画院。北宋的翰林图画院盛况达到空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