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黔东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现状的探索

对黔东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现状的探索
对黔东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现状的探索

对黔东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现状的探索

在现代高速发展的时代的冲击下,黔东南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文化逐渐陷入没落,传统手工艺人生存状况举步维艰,从事传统技艺制作的人大量锐减,手工艺者在机器化的夹缝中艰难求生。为了满足生活需要而创造出来的手工制作技艺,是手艺人们智慧的结晶,传统手工艺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代代相传。

标签:传统工艺;发展;文化

生活是一切艺术的基本源泉,经济与文化、科学技术与艺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都是影响民族传统文化的因素,社会生活以及生产方式的变化对手工艺艺术有着直接而深刻的联系,应了一句话”艺术来源于生活”。在传统手工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我们把这种不断通过纯手工一步一步雕琢出来的工艺精神称为“工匠精神”,手艺人们对传统工艺追求完美和极致。

一、水族马尾绣文化发展现状

水族是主要聚居在我国贵州的少数民族,自称“睢”,因发祥于睢水流域而得名,故民间有“饮睢水,成睢人”之说。水族先辈创造了许多丰富的物质和精神文化,形成了自己的民族文化特征:以水书为主要载体的独特的水族文字;独具特色的水族端节、卯节、敬霞节等节日;以丰收时节农历九月为岁首的水历;以马尾绣为代表的水族民间传统技艺;能反映水族民俗、信仰和社会生活的铜鼓文化。在水族人們的生活习俗中,认为穿戴马尾绣的服饰,外出会一切平安、吉祥,会给自已带来祥瑞之气,用马尾绣的背扇背了小孩,孩子会避免外界一切伤害。马尾绣因工序繁琐复杂,在水族人们心目中属极为贵重的物品。水族的女孩从小就跟着长辈学刺绣和剪纸,一般是十岁左右开始。但一大部分都像汉族年轻人一样因为努力学习文化知识,不太学习接触马尾绣了。

马尾绣在女性服饰中的运用是最为广泛的,几乎所有的水族女性服饰上都或多或少地有马尾绣装饰图案。三都水族服饰同侗族等少数民族服饰一样,分为盛装和便装,马尾绣比较常用在盛装上,男性服饰一般不用。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水族人民不追求过度华美,仅注重点缀美化作用。由于马尾这种材料较难获取,工艺繁复,费工费时,通篇绣制成本十高昂,所以马尾绣纹样一般运用在衣物的边缘。在色彩上大胆运用红、绿、黄等鲜亮的颜色,注重色彩的协调搭配,使得图案整体呈现出融洽的视觉效果。按水族传统的习俗,姑娘出嫁时母亲通常要将马尾绣制作的绣花鞋、背带和围腰等刺绣衣物作为女儿嫁妆。尤其是马尾绣背带在此有着特殊的意义,这是母亲对女儿婚姻最好的祝福和愿望,预祝女儿婚姻美满、早生贵子。现今在水族的婚礼中,也有部分年青人受汉文化影响,不穿马尾绣盛装而穿现代流行的礼服举行婚礼的,这是少数民族传统习俗的流变,也是人们随着社会环境和生活条件的改变,思想观念和审美意识的转变。

二、苗族蜡染文化发展现状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