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二五规划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二五规划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二五规划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二五”规划

根据《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为加快浙江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发展,为全面建成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特制定本规划。本规划是指导浙江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重要文件。

一、发展基础与面临形势

(一)发展基础

新世纪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我省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繁荣发展。中共浙江省委专门下发《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并做出了《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决定》,省委、省政府联合制定了《浙江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纲要(2008—2012)》,进一步明确了我省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发展目标和基本原则,加大了对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投入,为我省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繁荣发展指明了方向,增添了动力,提供了保障。

“十一五”期间,全省各级社科联组织和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抓住机遇,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立足浙江,面向全国,开拓创新,奋发进取,为不断推进我省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快速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全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成果数量大幅增长、质量明显提高,社科人才队伍不断扩大、结构不断优化,社科工作网络和工作平台进一步拓展,社科工作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日益完善。五年来,主要取得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显著成绩: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取得新发展。围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和十七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推出了一批有深度、有

份量的研究成果。

——基础理论研究、应用对策研究取得新成效。围绕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开展了大量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和针对性的研究。

——浙江历史文化研究取得新成果。实施了以“今、古、人、文”四大板块为基本框架的“浙江文化研究工程”,为解读浙江现象、总结浙江经验、提炼浙江精神贡献了一批优秀的研究成果。

——学科建设取得新成绩。传统优势学科保持较强竞争力,一批具有特色的新兴优势学科和交叉学科蓬勃发展,各级各类重点学科逐步增加。

——社科联组织和社科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新突破。全省大多数高校建立了社科联组织,县级社科联数量有了较快增长。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队伍进一步壮大,涌现出一批学有所成、学有所用、学有所传的知名学者和一批功底扎实、学风严谨、创新能力强的中青年社科骨干。

——社科事业发展增添新平台。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省社会科学普及示范基地、“当代浙学论坛”、“浙江人文大讲堂”、“社科专家基层行”等各类社科工作平台先后建立,形成了品牌效应,有力地推动了学术繁荣和社科普及,扩大了社科工作的社会影响力。

——社科管理工作呈现新局面。科研管理机制、成果转化和评价激励机制、学术团体管理等机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探索和创新出新的管理模式。

据统计,我省现有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4个,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个,浙江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1个,高校社科联72家,市、县(市、区)社科联37家,省级社科类学会(协会、研究会)近200个,民办社科研究机构35家。全省从事社会科学教学研究及管理的人员近10万人,

一大批中青年社科学者进入了省“151”人才工程。“十一五”期间,我省高校共出版社科类专著近6000部,发表论文67400余篇。这些都为“十二五”时期我省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也要看到,我省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与我省的经济社会发展还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全社会对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视程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保障条件还需进一步改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精品和拔尖学者还不够多,学科优势还有待进一步强化;社科工作的组织网络还有待进一步拓展,资源整合和团队培育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哲学社会科学的普及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公众的人文社科素养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二)面临形势

“十二五”时期,我省哲学社会科学发展面临着十分有利的条件。中央和省委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为我省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提供了根本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建立,党的思想理论不断创新发展、与时俱进,为我省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和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和成功经验,为我省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思想源泉;全社会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为我省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同时,我省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也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一方面,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哲学社会科学的要求越来越高。国际上,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各种思想相互激荡。国内,随着经济社会的转轨转型,社会结构、组织形式、利益格局、思想观念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各类社会矛盾进一步凸显,新事物、新问题层出不穷。正确认识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种关系,提高党和政府的战略思维能力和决策水平,引导社会妥善处理各种矛盾和问题,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提供更为有力的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

的文化需求和文化消费也进入了一个空前旺盛的阶段,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创造更多优秀的精神文化产品,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多高品质精神文化服务,切实提高社会公众的人文社科素养和思想道德素质。

新形势新任务需要全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始终坚持正确方向,时刻保持清醒头脑,进一步增强推进科学发展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进一步增强做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使命感和紧迫感,发扬优良传统,坚持改革创新,继续推动我省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为圆满完成“十二五”时期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建成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二、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一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主线,富民强省、社会和谐这一根本目的,按照“开放、整合、提升、融入”的工作总要求,建立健全开放、包容的社科工作平台和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重要功能,使我省的社科工作更好地融入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融入文化大省建设大局,为全面建成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和实现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宏伟目标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

(二)基本原则

1. 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统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分析问题,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确保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2. 切实遵循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规律。建立健全符合哲学社会科学自身特点和发展规律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构建充分体现哲学社会科学自身规律的科研考核、人才评定、成果评价等指标体系,倡导潜心钻研,勇于探索,坚持质量第一,反对盲目追求速度和数量,为培育高质量成果和高水平人才创造良好环境。

3. 坚持社会科学研究与社会发展实践紧密结合。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坚持理论来源于实践、理论服务于实践,做到“立足浙江、面向全国、放眼世界”,努力培育具有时代特征、浙江特色,在全国具有重大影响的浙江学派,使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党委政府决策服务,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服务。

4. 积极鼓励和推动理论创新。贯彻落实“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提倡不同学术观点、学术流派的争鸣和切磋,积极支持和推动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理论探索和学术创新,着力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体系、学术观点、科研方法创新。

(三)总体目标

“十二五”时期我省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各部门分工负责,组织协调功能完善的哲学社会科学运行机制,形成结构科学、机制有效、管理规范、成果丰硕、人才辈出、学术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新格局,大力提升全省人民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为“十二五”时期浙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使我省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水平走在全国前列,努力将浙江建设成为哲学社会科学大省。

——成果目标:推出一批对党委、政府决策具有重大参考价值,对人们精神生活产生积极作用,在国内外产生广泛影响的重大研究成果;

——学科目标:形成传统优势学科更具活力,新兴学科、交叉学科不断发展壮大,

门类比较齐全、结构层次合理,在若干领域处于国内外领先地位的学科体系;

——人才目标:培育和引进一批德才兼备、思想敏锐、治学严谨、勇于创新、成果显著的学科带头人和浙江学派领军人物,造就一支结构合理、实力雄厚、学贯中西的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

——组织目标:建立一批机制灵活、特色鲜明、能发挥龙头作用的科研科普基地、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团体,努力构建覆盖全省的社科联组织网络。

三、主要任务

(一)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为龙头,围绕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不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的研究,不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研究,不断深化对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推进思想道德建设的研究。加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基地的指导和扶持力度,推出更多有价值、有影响的研究成果。创新马克思主义的学术观点、学术方法,把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与浙江现实问题研究结合起来,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建设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学科体系。

(二)强化基础理论研究,进一步提升我省社科研究总体水平

以重大工程、重大项目为纽带,进一步强化哲学社会科学各

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形成浙江的研究特色和优势,力争在诸多研究领域达到全

国领先水平。

深化浙江历史文化研究。通过梳理浙江文明传承脉络,挖掘浙江文化底蕴,丰富以“创业创新”为核心的浙江精神。扶持对深入研究浙江现象、总结浙江经验、弘扬浙江精神、传承浙江文明有重大作用的关键项目。

组织实施对学科发展起关键性作用,对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创新起重要推动作用的基础理论研究项目,推出高水平研究成果,努力实现我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跨越。鼓励和支持我省具有相对优势的传统学科研究,积极引导以问题为中心的新兴学科、边缘学科研究,支持跨学科的交叉研究。

(三)加强应用对策研究,进一步发挥好“智囊团”、“思想库”作用

紧紧围绕我省“十二五”发展的主题、主线和根本目的,积极开展应用对策研究,进一步强化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机制建设。深入研究加快民主政治建设,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等重大政治建设问题;深入研究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海洋经济、推进新型城市化、城乡一体化建设等重大经济建设问题;深入研究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加强互联网建设与管理、构建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全面改善民生等重大社会建设问题;深入研究文化体制改革、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等重大文化建设问题等,推出一批具有前瞻

性、系统性、指导性和实践性的理论研究成果。

加强决策咨询平台建设,建立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工作的组织协调和快速反应机制,积极鼓励和支持各学科的专家学者深入基层,主动为地方党委、政府和社会各个方面开展决策咨询服务,使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更好地融入我省深化改革开放、再创体制优势、推动科学发展的大局,努力在服务大局、服务决策上取得更大成果。

(四)深入开展社会科学宣传普及,进一步提升公众人文社科素养

大力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的宣传普及,不断提升公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推进科普资源的有效整合,加强与各类大众媒体、新兴媒体的合作,不断丰富发展社科普及的形式和内容,进一步巩固和提升科普工作品牌。扶持和培育好一批具有较强辐射力的科普示范基地,形成覆盖城乡、惠及全省人民的社科普及工作网络,建立起大众化、社会化、经常化的社科普及工作机制。建设一支具有敏锐的创意策划能力、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和沟通能力的社科普及从业者和志愿者队伍。

(五)加快哲学社会科学组织建设,进一步夯实工作基础

加快推进各级社科联组织建设,实现我省高校系统中社科联组织的全覆盖,努力在全省三分之二左右的县(市、区)建立社科联组织,充分发挥社科联组织促进科研、服务社会的功能,推动全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均衡发展和整体跨越。培育一批科研实力较强、队伍结构合理、发展潜力较大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和重点创新团队,建设若干个在本学科领域处于全国领先地位的科研院所、研究基地。

加强对社会科学类学术团体的管理与指导,充分发挥各级学会、协会、研究会在组织学术研究、交流、开展社会咨询服务等方面的功能和作用,按照现代学术社团发展的趋势要求,加强自身能力建设,推动自身功能拓展,努力培育一批有全国影响、在系统内处于领先水平的学会和示范性的民办社科研究机构,促进省内外社科资源的优化整合和利用。

四、主要举措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计划

进一步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项目扶持。每年通过专项经费与专项课题持续加以扶持,不断推动学科优势的形成、领军人才的培育和优秀成果的创作。

进一步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机制。积极动员和引导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哲学、法学等各个学科领域的研究人才,共同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合作研究和交叉研究,推动研究成果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实践服务。

进一步加强我省的马克思主义研究机构建设。在我省各高校和各级党校、社科院中重点打造若干个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在专题研究领域处于全国领先地位的马克思主义研究机构。推动我省的马克思主义研究机构与国内外知名马克思主义研究机构的

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提升研究水平与影响力。

(二)社科人才培育计划

大力加强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的培育。积极探索与国际接轨的人才培养机制和竞争激励机制,扶持和培育一批国内一流并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物,不断提高省“151”人才工程、省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人才和省特级专家中的社科人才比例。

加大高端人才的引进力度。鼓励和支持各高校、科研机构有计划地从海内外引进各学科的高层次人才和优秀团队,加快提高我省社科人才的整体水平。

大力加强中青年社科人才的培养。实施浙江省“之江青年社科学者行动计划”,在“十二五”期间选拔200名左右具有较好学术前景的青年学者和一批优秀科研团队,以项目为支撑,采取理论培训、专题研讨、调研考察、学术交流等形式进行重点培养,形成一支具有创新激情、富有学术潜质的青年后备人才队伍,进一步优化我省社科人才结构。

加强科研管理队伍建设。不定期组织各高校、科研单位和各级社科联组织的科研管理骨干开展集中培训,不断提高科研管理队伍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三)优势学科扶持计划

继续加强传统优势学科建设。加大对学科优势正在弱化的一些传统学科,尤其是基础理论学科的扶持力度,不断充实研究力量,提高这些学科在全国的地位和影响力,使原有的学科优势得以延续和提升。对目前在全国处于一定领先地位的学科,要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学科优势,努力使我省的一级学科硕士点、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的数量比“十一五”期间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在此基础上,新增一批省文科重中之重学科和若干国家级重点学科,努力形成一批国内一流的重点学科群。

大力培育新兴特色学科。拓展学术视野,立足浙江特色,大力加强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建设,培育一批具有高成长性的特色学科,形成新的学科增长点,凝聚新的学科优势。

(四)“浙江文化研究工程”推进计划

深入实施“浙江文化研究工程”,进一步完善“今、古、人、文”四大板块的研究格局,积极探索开放式的研究模式,努力形成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加大宣传力度,积极推动浙江学术精品“走出去”,努力将“浙江文化研究工程”打造成为全国知名并具有国际影响的浙江学术品牌。

继续深化浙江当代发展研究。认真研究浙江现象,深入总结浙江经验,科学提炼浙江发展道路对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意义,挖掘浙江发展经验的理论和学术内涵,科学分析、预测浙江未来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继续加强浙江历史文化研究。以浙江文化的起源、发展、变迁及其在中国文化史

上的地位、影响为重点,组织开展各类历史文化专题研究,深入挖掘浙江现象、浙江经验的历史文化基因和传统精神元素。

继续推进浙江名人研究。对在浙江乃至中国历史上产生重大影响的浙籍名人的生平、思想、业绩等进行系统研究整理。

继续加大对浙江历史文化典籍与地方文献档案的挖掘和整理,收集、整理、出版浙江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重要史料文献,重点抓好《浙江通志》、《浙江地方史料丛刊》等文献丛书的编纂整理和出版。

(五)重点研究基地与创新团队建设计划

进一步加强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按照“整合资源、规范学术、创新机制、生产精品、培育优势、建设队伍”的原则,推动基地实现滚动发展。在巩固发展现有重点研究基地的基础上,适当扩大基地总量。同时,重点扶持和培育3—5个实力和影响在全国处于本研究领域前列的示范性研究基地。以浙江现代化建设和当代学术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中心,推进研究基地持续开展跨学科、跨单位、跨地区的研究和协作攻关。

继续推动人文社科类创新团队建设。以高层次领军人才为核心,遴选一批基础较好的研究团队,提供项目和资金,进行重点资助和培育,打造成为研究实力雄厚、研究人才荟萃、研究机制灵活的高水平创新团队。

探索建立哲学社会科学调研基地。在全省范围内选择若干个具有代表性的企事业单位或村镇等,建立省级社会科学调研基地,使之成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数据库和经验案例库。

(六)创新“智库”建设计划

依托高校和研究机构,积极打造高水平决策“智库”,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的“思想库”、“智囊团”作用。

整合省内外资源,重点打造3—5个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决策咨询新型“智库”,主动承接国家和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研究项目,为党委、政府提供高水平的决策咨询服务,为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献计献策。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利用我省民营经济的优势,鼓励和支持若干个研究力量较强的民办社科研究机构成长为决策“智库”。

积极鼓励各级地方政府和有关研究机构,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打造若干个对行业发展、政策制定发挥重要参考价值的区域性、行业性的决策研究“智库”,积极服务地方党委、政府和企业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进程。

(七)社科普及拓展提升计划

深入贯彻落实《浙江省科学技术普及实施办法》,不断提升社会科学普及工作品牌,拓展普及网络,切实推动我省社科普及工作取得新进展。

推进“浙江人文大讲堂”品牌的创新提升。继续邀请高层次学者,不断推出高品质讲座,阐释社会热点,弘扬优秀文化,传播人文精神,凝聚思想共识,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在巩固完善原有的多媒体立体传播体系基础上,充分利用各类新媒体的优势,不断创新传播途径,进一步增强理论宣传的感染力与说服力,进一步扩大“浙江人文大讲堂”的受众面和辐射面。

拓展基层科普的平台与网络。巩固和深化“社会科学普及周”的省市县三级联动机制,在县级层面推进“科普周”活动的自主运作,推动活动重心向基层延伸。继续推进社科普及示范基地的命名创建工作,力争实现社科普及示范基地“一二五”建设目标,即建成100个省级科普基地、200个市级科普基地、500个县级科普基地,形成层次分明、分布广泛、特色鲜明的省市县三级社科普及工作网络。

(八)社科成果推广计划

大力推动优秀社科成果的出版和发表。继续实施省级学术著作出版基金等项目,资助高质量的学术著作在优秀出版社出版。积极鼓励学者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求是》杂志等中央级报刊和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进一步提高我省学者论文被SSCI收录的数量。

强化优秀成果的宣传推介。在各级媒体开辟专版,大力宣传浙江社科研究的优秀成果,及时反映浙江学术研究的现状,不断扩大浙江学术的影响力和知名度。积极鼓励优秀成果的外译,集中组织翻译我省学者一批高水平的学术著作,面向海外出版发行,进一步扩大浙江学者和浙江学术的海外影响力。

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名刊建设。推进社科学术期刊制度创新,实施学术主持人制度和名刊、名栏目、名编辑制度,重点扶持《浙江社会科学》等若干综合性人文社科类学术刊物成长为国内一流期刊。

(九)学术研讨与交流计划

整合省内外学术资源,搭建全省性的高端学术论坛平台。进一步打造好全省联动的“当代浙学论坛”,提高学术活动的层次和水平。积极鼓励和支持各类学术团体和学术机构举办全国性和国际性的学术研讨活动和各种类型的学术沙龙活动,促进社会科学学术繁荣。

积极推动学术交流与合作。继续推进实施省院合作,围绕重大科研项目,与中国社科院等单位合作,开展联合攻关。进一步扩大对外学术交流,定期派遣优秀专家学者到海外考察、进修、访问,邀请海内外著名学者来浙江进行访问、讲学和研究,鼓励我省的学术机构、学者与海内外学术机构、学者合作开展研究,不断提高我省社会科学研究的开放度和国际化。

(十)基础设施建设计划

推进省社科活动中心建设,努力建立集科学研究、学术交流、业务培训、科学普及、成果展示、信息服务于一体的多功能社会科学公益设施。在此基础上,在1—2个市建设区域性的社科活动中心。

推进社科信息平台与数据库建设。加强各类社科网站建设,把以“浙江社科网”为代表的社科门户网站建设成为社科信息发布和信息共享的重要载体。实施“社科信息数据库”建设工程,建立专家库、成果库、社团信息库等数据库,切实提高社科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参照国际标准,建设若干个不同种类的经济社会统计数据库,实现资源共享。

探索建立文科实验室,推动哲学社会科学模拟仿真研究、实证研究和综合研究,促进文、理、工科之间交叉融合,培育新的学科生长点。

五、保障措施

(一)进一步加强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领导

全省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认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真正把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领导,保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要定期听取关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汇报,制定有效的政策措施,研究解决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重大问题,充分调动社会科学界的积极性。要逐步建立具有科学性、导向性和可行性的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发展评估指标体系,将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列入对地方、有关部门和高校考核的内容,使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政策举措进一步落到实处。要把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因势利导,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依法加强对哲学社会科学各类阵地、学术活动以及哲学社会科学网站和论坛的管理。

重视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立法工作,依法保护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产权,保障社科工作者的合法权益。加强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部门和研究机构的联系,经常向他们通报情况、提出要求、下达任务,提供研究所需的相关资料。认真听取专家学者的咨询意见,注重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运用于各项决策和工作实践之中。

切实加强对各级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的领导,积极支持各级社科联组织履行“桥梁纽带、组织协调、咨询服务、宣传普及”等职能,充分发挥其整合社科资源的作用。要大力支持和推进各级社科联组织建设,进一步完善组织网络,切实改善社科联的工作条件,提高工作水平。

(二)进一步强化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经费保障

“十二五”时期,省、市、县各级财政要进一步加大对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经费投入,重点用于各级各类社会科学课题研究、省级重点科研基地建设、优势学科扶持、优秀人才培育等工作。要切实贯彻执行《浙江省科学技术普及办法》,将社科普及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逐步增加。加大对网站、数据库和图书情报资料等哲学社会科学硬件设

施建设的投入,为全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提供良好的物质保障。

积极开拓哲学社会科学经费筹措新渠道。鼓励和支持社科研究机构通过与企事业单位合作研究、提供咨询、转让成果和提供有偿服务等途径,筹措科研经费,在实现社会效益的同时实现经济效益。积极鼓励和倡导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并自愿提供经费等资助。各级政府对文化事业的相关优惠政策适用于社会科学事业发展的,予以参照执行。

(三)进一步创新和完善适应新形势的哲学社会科学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

全面推进哲学社会科学体制机制创新,建立健全由省委统一领导,省委宣传部牵头负责,省社科联具体组织,各有关部门相互配合、分工负责、运转协调的哲学社会科学管理体制。

进一步创新和完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管理和运行机制。优化哲学社会科学资源配置,形成布局合理、特色分明、分工协作的科研格局。依托重点学科和重大项目,以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为主攻方向,促进不同单位、不同学科之间协同作战,联合攻关,建立与国内外著名大学和一流科研机构的联系制度。健全科研成果质量管理体系,强化精品管理意识,不断提升科研成果质量,实现科研全过程的动态管理。建立以资助研究为主,合作委托研究为辅,合理利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资源的新机制。努力创新人才管理机制,探索推行首席专家制度、讲座教

授制度、终身教授制度等。

进一步创新和完善哲学社会科学的评价和激励机制。构建科学合理的成果评价指标体系,注重基础理论研究的原创性、规范性,注重应用对策研究的实际价值、现实可操作性,把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作为评价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重要标准,重视和规范行内专家评价制度。进一步完善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励制度,构建和完善多层次的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评奖体系,定期开展各级各类优秀成果奖的评选活动,逐步提高社会科学成果的奖励力度,提高对获奖者的精神奖励和物质待遇。

进一步创新和完善哲学社会科学成果的宣传和转化机制。大力宣传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完善优秀学术著作出版资助制度,以系列化、丛书化的形式,组织出版学术精品。进一步畅通面向决策机关、面向基层、面向社会的成果转化渠道,拓展政府、企业、社会与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之间的交流途径,加快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四)进一步营造有利于哲学社会科学大发展大繁荣的良好环境

认真贯彻落实“双百”方针,促进学术的活跃和繁荣。切实加强哲学社会科学队伍的思想道德和学风建设,引导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力弘扬追求真理、献身科学、服务社会的精神和实事求是、严谨治学、民主包容的学风。坚决抵制各种学术不端行为,形成崇尚诚实劳动、鼓励科研创新、恪守学术道德、保护知识产权的良好学术环境。不断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人员间的沟通与团结,打破社会科学研究中的论资排辈现象,让优秀中青年人才脱颖而出。大力宣传表彰社会责任感强、学术水平高、道德修养好、人民群众欢迎的优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努力营造产生学术领军人物和学术大师的良好社会环境,形成人才辈出的繁荣局面。

公路建设十二五总结及十三五规划

(一)坚持持续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 五年中,根据我市公路建设发展规划,按照发展“唐韵、绒都、枣乡”特色县域经济,实现我市工业化、城市化、农业产业化建设进程的需要,在市委、政府的领导和自治区交通运输厅的大力支持下,我局抢抓机遇,抓住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这个重点不放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重点建设了梧桐树乡至滨河大道公路、G307线灵武至河东机场公路、G307线甜水河至灵武公路一期工程、南二环东西延伸段路基路面和跨铁路桥工程等重点公路项目。组织实施了东盛路、中兴路北延伸段拓宽、枣园路北延伸段改建、南薰路东延伸段、枣园南路等市政道路。改造完成了350公里的农村公路建设任务,我市通行条件大为改善,极大方便了群众出行。“十二五”期间,全市公路总里程达1340.5公里,公路密度每平方公里32.3,其中:高速公路84公里,一级公路58公里,二级公路154公里,三四级公路779.8公里,其他公路264.7公里,形成了以3条高速公路为骨架,5条国省干线公路为依托,54条县、乡公路为支脉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由于公路通行能力大幅度的提高,对全市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与难点 近年来,我市交通运输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距市委政府和上级部门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与不

足,主要表现在: 一是现有农村公路等级低、质量差、寿命短,路网多以四级公路为主,且破损较为严重,大大地制约广大农村群众的出行,不能适应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要求,急需对县乡主干道路进行改扩建提升等级。 二是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筹措渠道较单一,主要依靠国家、各级政府投资,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路的改建。 三是农村公路养护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转变,养人与养路的矛盾依然突出。 四是随着公路建设投资力度加大,公路通车里程逐年增长,公路路政和治超工作难度越来越大。 五是道路运输市场监管难,影响了道路运输市场的平稳有序发展。 六是货运市场专业运输公司少,大多为个体户、私营业户,大型物流公司尚未组建,没有形成统一,有效的市场监管。各货运企业运输效率不高,人、货安全设施不完善,存在无序竞争现象,货损、货差时有发生,极易造成货主与车主各种纠纷。 七是公路运输、铁路运输、航空运输的有形市场和有效衔接尚未形成,物流园区的中转作用未能得到有效发挥。 三、“十三五”交通运输规划 1、公路建设。“十三五”期间我局计划建设重点公路

教育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加强学校基本建设规划的意见(教发2010-7号)

教育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加强学校基本建设规划的意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适应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推进各级各类学校合理布局、有序建设,现就“十二五”期间加强学校基本建设规划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增强做好学校基本建设规划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一)做好学校基本建设规划是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迫切要求。党的十七大提出了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历史性任务。强国必先强教,学校基本建设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必须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编制和实施学校基本建设规划,是建立和完善教育基本建设体制机制的重要载体,有利于进一步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形成各级政府对学校基本建设持续投入的长效机制;有利于促进城乡教育协调发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有利于科学有序地推进教育布局结构调整;有利于深化政府职能转变,提高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建设管理水平。 (二)加强学校基本建设规划是教育发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教育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服务和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结构调整和城镇化加速的关键时期,人口结构和布局发生深刻变化。加强学校基本建设规划,有利于促进教育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城乡结构调整、人口变化更加紧密结合,有利于促进学校建设规划与产业发展规划、社会事业发展规划、城镇建设规划紧密衔接,有利于促进教育更好地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实现教育与经济社会,学校建设与城乡建设协调发展。

学校十二五工作总结及十三五工作计划

学校十二五工作总结及十三五工作计划 一、近年小学教育发展概况 一基本情况 2021-2021学年,全乡有3所完小,4个教学点,1所xx幼儿园。全日制小学,共有 34个教学班,学生976人,其中校本部617人。有小学教师84人,其中“小中高”2人,小学高级教师61人,本科学历18人,专科学历47人,党员教师30人。 xx幼儿园有6个教学班,在园幼儿278人,xx、xx小学附属幼儿班5个,在园幼儿232人,xx、xx、xx、xx教学点各1个幼儿班。全乡有幼儿教师27人,其中编制内幼儿 教师15人。 二取得的成就 1、小学教育成绩斐然 全乡学龄儿童入学率100%,辍学率为零,普及程度各项档案资料规范,旁证材料齐全。小学毕业率为100%,单科及格率达96%以上,全科及格率达92%,教学质量监控优秀率、 合格率、平均分均居全县农村xx前列。在县教育局组织的目标管理评估中,连续9年榜 上有名。 学校是xx市第九、十、十一届文明学校,并继续争创第十二届市级文明学校。2021 年以来,学校先后市争优创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市县实施素质教育先进学校和义务教育标 准化学校。 2021年以来,学校获得市、县22次集体荣誉表彰,成为xx市教育系 1 统先进集体,市德育工作先进学校,市环境友好型学校,市优秀阅读学校,县实施素 质教育先进学校,县平安先行学校,县课题研究先进学校。 2、学前教育迅速发展 在党和政府的重视下,十二五期间我乡学前教育迅速发展,在园幼儿人数比十一五大 幅增加,3-5周岁幼儿入园班率93%以上。十二五期间,全乡通过考核录入及考试招聘拥 有了编制正式幼儿教师,并不断充实,至今年已经有15名编制正式教师,另外有10名自 主聘用教师。学前教育蓬勃发展,为义务教育质量的提高打下了坚实基础。 3、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加强 十二五期间,学校紧紧围绕教学这个xx,以提高教师素质为核心,以抓师德教育为突破口,认真抓好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教师教学能力提高培训为重

最新十二五总结及十三五发展规划

最新十二五总结及十三五发展规划 下面是我们的给大家推荐的最新十二五总结及十三五发展规划供大家参阅! “十三五”开篇在即,面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转型跨越急需创新引领、投资结构急待提档优化升级的关键时期,如何做好“十三五”招商引资发展规划,对xxxx经济产业全面升级具有非常重要意义。因此,我局将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为指引,结合xxxx实情,立足资源优势,总结先前经验,明确发展需求,继续尽职尽责,充分发挥招商引资职能,积极探索,大胆创新,科学规划,努力实施,以项目为核心,以服务为重点,制定今后五年的发展目标与具体措施,全面勾勒xxxx未来五年招商引资发展新蓝图。 “十二五”期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商务局外资处的大力指导下,我局积极招商选商,大力营造投资环境,加大对外交流和项目推介力度,使全区招商引资工作逐步规范,服务意识和质量逐步提升,投资环境明显改善,项目签约率、资金到位率明显提高,项目建设速度显著加快。“十二五”期间,我局大力发掘引进重点产业、打造精品项目,使我区经济实现了质与量的协同发展。 (一)主要成绩

1、全方位多领域招商引资,我区经济总量快速提升。xx年-xx年6月底,外来投资(市外国内投资)累计完成407.56亿元人民币,引进外资(境外)68605万美元,名列全市各县区前茅。累计征集到39个招商引资项目,总投资达1140亿元,涉及到特色农业和物联网高科技产业、城中村改造及城市综合体建设、现代服务业、旅游业、房地产、装备制造业、大型集团总部基地建设等多个领域。 五年中,恒大地产、星河湾地产、保利地产、首开地产、万科地产等一线大型房地产企业来我区投资建设,先后引进了北美新天地、茂业天地、华宇商业广场、千禧世纪广场、汾酒文化商务中心等一大批商业项目落户我区,星河湾酒店、凯宾斯基酒店、万豪国际酒店、阳光酒店等一批五星级酒店或已开业或正在建设。 “十二五”期间,我区项目储备、项目落地、项目建设、项目投产等项指标均位列太原市前茅。外来投资逐年增加,特别是外来投资服务业速度明显加快,推动了xxxx区经济总量快速提升。 2、努力打造精品商业街区,我区发展质量全面优化。“十二五”期间,xxxx区积极培育和发展了一批精品特色商业街区。素有“山西中关村”之称的太原南内环街,已成为集批发、零售、开发为一体的电子一条街,云集了赛格、青龙、颐高、阳光、云天、赛博等综合批发市场,其辐射效应,极大地带动了周边产业的发展。长风街--

十四五规划主要内容

(1)生态环境可持续管理 “十四五”将继续部署生态环境治理,加快建立和完善生态文化体系,生态经济体系,目标责任制,生态文明体系和生态安全体系。全面优化国土开发布局,调整产业布局,培育和加强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促进资源综合节约。论文的主要内容如下:1)严格遵守“三区三线”,落实和加强对土地空间利用的控制,建立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空间治理体系,加强空间管理体系和机制建设,提出空间结构调整的方向和原则以及促进空间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思路和措施。 (2)发展优质现代经济 “十四五”将围绕促进高质量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指导,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产业体系,推动产业转型。科研成果,重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建立开放,有序,畅通的市场体系,提高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配置效率,促进资本绿色发展体系的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规范的秩序,将使高污染,高能耗,

生产方式不符合环保标准的企业退出市场。实施对外开放和国内对外开放,加快要素市场的深度开发和开放,建立结构优化,效率提高的综合开放体系。 (3)加快农业和农村现代化 “十二五”规划着眼于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主要目标,不断推进农村振兴战略。要加强农业科技支持,不断延伸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加强农业与第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管理体制,以提高农业水平。农业的综合效率和竞争力;促进农村自然资源增值,实现农村绿色发展,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农村发展新格局。在反贫困新形势下,应充分发挥内生性作用。群众力量,稳定扶贫基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均等化,促进农村治理体制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农民有增收意识,幸福与安全更加充实,更安全,更可持续。 (4)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十四五”重点是建立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机制,重点是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重点地区,中小城镇的协调发展。产业转移和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变化趋势,制定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

以下是卫生部明确提出来的“十二五”卫生发展总体目标,这目标的实现意味着未来五年国家还需投入最少数千亿元来实现自己对于民生的承诺,这个目标不是靠药品降价能实现的,反过来说药品降价仅仅是这个大棋局中的很小一个方面,资本市场对其的担忧过虑了。 “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4.5岁,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降低至12%和14%,孕产妇死亡率降至22/10万,个人卫生支出比例降至30%以下。”在1月6日召开的2011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卫生部部长陈竺在提出“十二五”卫生发展目标时,用了这一组数字进行了具体的描绘。 卫生部明确“十二五”卫生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到2015年,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初步建立,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更加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更加完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更加规范,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更加科学,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显著增强,居民个人就医费用负担明显减轻,人民群众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地区间资源配置和人群健康状况差异明显缩小,国民健康水平达到发展中国家前列。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4.5岁,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降低至12%和14%,孕产妇死亡率降至22/10万,个人卫生支出比例降至30%以下。 “十二五”期间,我国卫生发展的主要任务有以下四个方面: 加强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强化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明确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功能和职责,优化规模、结构和布局,形成防治结合、中西医并重、功能互补、信息互通、上下互动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改善疾病预防控制、精神卫生、妇幼卫生、卫生监督、卫生应急、职业病防治、采供血、健康教育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设施条件。 继续加强农村急救体系、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为中西部地区乡镇卫生院职工建设周转房;全面推进县级医院标准化建设,使其总体达到二级甲等水平;整合县域医疗卫生资源,推进综合改革,转变运行机制,完善绩效工资,实现服务功能和模式转变。 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完善公立医院服务体系,改革管理体制、治理机制、运行机制和补偿机制,加强医疗安全质量监管,促进科学化、精细化、专业化管理,改善服务,提高效率。 初步建立国家医学中心体系,加强区域医疗中心和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继续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力争每个街道办事处范围设置一所政府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形成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分工合理、协作密切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 继承创新中医药,建立比较完善的中医医疗预防保健服务体系、科研创新体系,加强中医药队伍建设,发挥传统医学在保护国民健康中的作用。 加快卫生法制建设,实施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和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为卫生改革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鼓励支持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和营利性医疗机构,积极参与健康管理、老年护理、口腔保健和康复健身等健康服务业的发展,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满足多样化、多层次医疗、预防、保健、养老、康复服务需求。 健全医疗保障制度,提高疾病经济风险分担能力

2019年市卫计委十二五工作总结及十三五发展规划

市卫计委十二五工作总结及十三五发展规划 “十二五”卫生计生事业发展规划实施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卫生计生工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引领,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为经济建设服务、为人民健康服务作为指导方针,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深化医改,全市卫生计生工作呈现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为我市经济发展和人民健康做出了突出贡献,为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发展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科学谋划“十三五”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一、“十二五”卫生计生工作成绩斐然 (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统筹推进 出台实施《关于理顺公立医院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的实施意见》,从今年4月1日起,全市公立医院药品取消15%的加成,CT、磁共振、超声检查价格在现行基础上降低10%,适当调整和提高了诊察费、手术费、治疗费、护理费和中医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后的医疗服务价格按照规定,纳入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报销范围。市卫计委和市级公立医院签署医改目标责任书,将公立医院落实取消药品加成、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实施药品带量采购“三同步”、执行四项措施、建立五项制度等内容纳入综合目标考核。18年4-9月份我市公立医院总收入73915.36万元,医疗收入65391.1万元,比18年同期分别上升了10.2%和6.3%;门急诊及住院耗材费用占比9.8%,同比下降了0.3个百分点;门急诊及住院药占比为30.6%,同比下降了5个百分点。 (二)计划生育工作成效显著 1. 提升城市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水平。自我市先后被确定为国家和省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试点市以来,紧紧围绕流动人口享受各项服务等内容,实现了重点突破。全面整合部门资源,做好各类政策的高效衔接,积极促进流动人口在子女入学入托、劳动技能培训、就业创业、住房保障、劳动保障、社会保险和困难救助等基本公共服务方面实现均等化,全面提升流动人口均等化服务工作总体水平;目前全市已初步建立起“政府统一领导、计生统一协调、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协同参与”的流动人口均等化工作体制机制。

十二五总结及十三五工作计划

十二五总结及十三五工作计 划 “十*五”时期,我市经济运行稳中趋缓,各项社会事业稳步 发展。____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XX.X亿元,比上年增长XX.X%,“十*五”前三年年均增长XX.X%。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46XXX元。三次产业比重为13.4:49.4:37.2。 (一)农业经济扎实稳步发展。“十*五”以来,我市加大了农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生产条件和水平得到改善和提高。____年,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XX.X亿元,比上年增长5%。农作物播种总面积20.XXX万公顷。粮食总产量95.9万吨,连续三年喜获丰收。设施农业快速发展,年销售收入____0万元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XXX户。三湾水利枢纽及输水工程、大洋河应急供 水工程等项目进展顺利。鸭绿江国土防护工程累计完成百年一遇 防洪堤11.6公里、护岸工程29.4公里。完成29座病险水库除险 加固工程,治理中小河流河道55公里。加快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22.6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得以解决。 (二)工业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____年,全部工业增加值 XX.X亿元,比上年增长XX.X%。汽车及汽车零部件、钢铁等材料、电子信息及农产品加工四大支柱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全市规模工 业的XX.X%,全市工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十*五”前两年,

全口径工业投入累计XX.X亿元,年均增长XX.X%。帕斯特谷物大 豆深加工、本钢____不锈钢冷轧、蒲石河抽水蓄能电站、金山热 电联产、首钢翁泉沟硼铁综合利用等一批工业大项目陆续竣工投产,东港卓恒机械、凤城博斯亚糖业、宽甸恒通石墨深加工等项 目建设进展顺利。仪器仪表、专用设备制造及纺织服装三个优势 产业发展迅速。目前,全市共有仪器仪表企业XXX户,相关配套 行业企业XXX户,辽宁(____)仪器仪表产业基地已成为国内重要 的仪器仪表产业集聚地。 (三)服务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交通运输业。“十*五”以来,继续加快公路、铁路、港口、机场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交通运 输业增长较快。____至沈阳客运专线、____至大连快速铁路建设 进展顺利,____至海城高速公路、____至通化高速公路、东北东 部铁路通化至灌水段工程竣工通车。大东港XXX万吨矿石泊位、 大孤山海洋红港区陆域基础设施等项目陆续开工建设,中朝鸭绿 江界河大桥主体已完工。____港港口集疏能力增强,粮食、矿石 等专业化泊位陆续建成使用。____年港口吞吐量1.2亿吨,比上 年增长XX.X%。商贸流通和城区经济。____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XXX亿元,比上年增长XX.X%。____(振兴)中央商贸服务业集聚区、东港现代物流服务业集聚区被纳入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万达广场、鹏欣水游城、凤城亿丰商场、宽甸兴隆大家庭等一批 城市综合体项目开工建设。辽宁(____)仪器仪表产业基地、金山 工业园区、汤池综合工业园、五龙背工业园区等一批城区工业园

国家十二五规划全文

中国“十二五”规划研究 新的起点上,人们往往是在忙着想两件事情,一件是回首,一件是展望,站在“十二五”规划的浪口,我们深知“十二五”规划更具全局性和战略性。房产、汽车、清洁能源、低碳经济、民生、就业、医疗改革、社会和谐……等等问题与建议在“两会”时期已被提上,“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是对中国经济的发展确定航行目标与方向做充足的预言,如何把脉中国未来五年中国经济发展走向、如何更快更好促进中国社会发展,五年发展规划责任重大、意义重大。 为此,北京华经纵横咨询有限公司借国家规划、产业开发这个强势东风,特邀众学者、研究专家成立“十二五”规划课题组,对“十二五”前期重大问题研究做详细客观的评述与综合分析。课题组根据“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以及“十二五”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从重点课题项目的提出、前期调研、论证、筛选以及最终确定都具有一整套严格科学的流程和方法,是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十七大提出的新的发展要求的五年规划,也是承诺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五年规划,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在此,本课题成员结合当前“十二五”规划动态,通过整理、筛选、分析和判断整理了当前国家“十二五”规划动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报告目录: 【“十二五”规划概要】 2 【“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 2 【“十二五”规划研究重大选题一览】 3 【“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选题参考】 4 【政府“十二五”规划思路和方法】 6 【中国“十二五”规划谋三大转型】 6 【发改委:“十二五”规划八大重点】 7 【科技部:“十二五”科技规划六大方向】 8 【商务部:“十二五”规划拟把内贸放重要位置】 8 【交通部:“十二五”规划避免“漏一、挂万”倾向】 9 【住建部:“十二五”规划房地产发展仍以居民消费为基础】 9【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十二五”期间实施调查失业率】 10【农业部:编制948计划的“十二五”规划】 10 【文化部:“十二五”末基本扭转文化产品出口逆差】 11 【卫生部:疾控“十二五”规划坚持以人为本】 12 【电力行业“十二五”规划重点分析】 12 【中国农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十二五”规划思路研究】 13 【钢铁工业“十二五”规划发展思路解析】 15 【能源行业“十二五”规划突出六大重点】 16 【对“十二五”房地产业发展规划的五条建议】 17 【“十二五”规划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指导原则与目标取向】 18【“十二五“规划:助中国汽车业由大到强】 19 【医疗器械产业“十二五”规划突出四方面发展】 20 【煤炭行业“十二五”规划将以减产、整合为主题】 20 【中国通信信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预测】 21 【中国人民银行:“十二五”期间着重完善金融体系】 23 【碳排放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十二五”规划】 23 【北京“十二五”规划将呈现建设世界城市细则】 24 【广东:争取粤港合作纳入“十二五”规划】 25 【上海“十二五”规划以创新推动城市全面转型】 25 【四川“十二五”规划促进高地建设】 26

十二五教育规划纲要

目录 序言 第一章总体战略 (一)指导思想 (二)战略目标 (三)战略部署 第二章基础教育 (四)全面提高育人质量 (五)大力发展学前教育 (六)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七)促进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 (八)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 第三章职业教育 (九)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十)改革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十一)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 (十二)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 第四章高等教育 (十三)建设高水平大学 (十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十五)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十六)提升社会贡献力

第五章学习型城市建设 (十七)建立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 (十八)大力开展继续教育 (十九)积极创建学习型组织 第六章教育体制改革 (二十)人才培养体制改革 (二十一)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二十二)建设现代学校制度 (二十三)办学体制改革 (二十四)管理体制改革 第七章教育开放与合作 (二十五)加强教育合作与交流 (二十六)着力培养国际化人才 (二十七)进一步扩大首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第八章教师队伍建设 (二十八)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 (二十九)建立健全教师专业能力建设长效机制(三十)建立提高教师地位和待遇的保障机制(三十一)建立和完善教育人事管理制度 第九章教育资源空间布局与经费保障 (三十二)加强对空间布局调整的规划与实施(三十三)统筹配置各级各类教育资源

(三十四)依法增加政府投入 (三十五)拓宽经费筹措渠道 (三十六)优化经费分配结构 (三十七)加强经费使用管理 第十章教育信息化 (三十八)加强教育信息基础建设 (三十九)完善数字化教育服务体系 (四十)创新信息化教育与管理方式 第十一章依法治教 (四十一)完善地方立法 (四十二)严格依法行政 (四十三)推进依法治校 (四十四)加大督导力度 第十二章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 (四十五)组织实施十大重点建设项目 (四十六)加快“教育现代化试验城市”建设第十三章加强对教育事业的组织领导 (四十七)加强和改善对教育工作的领导 (四十八)加强和改进教育系统党的建设 (四十九)全力维护教育系统安全稳定(五十)动员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教育工作 序言

人社局“十二五”总结和十三五“规划”_工作总结.doc

人社局“十二五”总结和十三五“规划”_工作 总结 “十二五“期间,区人社局紧紧围绕“人才优先、民生为本”的工作主线,充分发挥部门职能,锐意进取,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迈上新水平,为“十三五”工作顺利推进奠定基础。 范文” /> 一、“十二五”时期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一)就业工作成效明显。“十二五”期间城镇新增就业13558人,比2010年上升59%。农村劳动力转移由2011年的9950人增加至2015年的11000人。2011年以来,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近10000余人次,开发公益性岗位600个,安置就业困难对象2600人次,发放各类岗位补贴、社保补贴3700万元。3560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4050”人员和其他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难题得到有效缓解。城镇登记失业率在 2.6%-3.5%之间,低于

4.5%的控制线。 我区输送机社区、凤凰社区被省人社厅评为“省级充分就业社区”,输送机社区被评为“国家级充分就业社区”。 (二)社会保障水平明显提高。“十二五“期间,建立健全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制度,实施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城中村村民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2011年以来,全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755人,累计征缴保费3637万元。基金滚存结余6004万元。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5214人,基金征缴6970万元。城镇居民医保参加人数34562人,参保率98%。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5520人,参保率98.6%,累计发放养老金1654万元。为26个城中村4124名村民办理了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已有3500余人享受养老保险待遇,财政补贴资金8772.8万元。失业保险参保人数由1780人增至3783人,累计征缴失业保险基金257万元。 (三)人才结构日趋优化。坚持人才优先、服务发展,不断

十二五信息化工作总结与十三五工作计划

( 工作总结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十二五信息化工作总结与十三 五工作计划 Summary of informatization work in the 12th Five Year Plan and the 13th five year plan

十二五信息化工作总结与十三五工作计划 “十二五”以来,我局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大力实施“南拓西接、扩容提质”发展战略,全面推进《“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工业和信息化实现快速健康发展。 一、十二五工作总结 (一)工业经济发展质量、效益稳步提升。十二五以来,我局努力克服宏观经济发展不利因素影响,着重抓产业引导和扶持,抓项目建设,抓优质服务,抓调度协调,工业经济实现了平稳发展,发展能力不断提升。20XX-20XX年,我区规模工业总产值四年来分别为324亿元、398.7亿元、398.5亿元和433.7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18.7%、25.5%、11.6%和8.02%;规模工业增加值分别为82.7亿元、

80.1亿元、103.9亿元和120.1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10.9%、21.8%、12.3%和7.5%,占全区GDP比重分别为15.4%、15.6%、17.6%和18.5%。规模工业企业数持续增长,从20XX年的52家到20XX年的96家。规模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有所提升,实现利税总额从20XX年的46.1亿元增长到20XX年的63.1亿元。预计20XX年底,全区规模工业总产值可达475亿元,同比增长8%左右,规模工业增加值可达133亿元,是20XX年的1.85倍,同比增长85%左右。 (二)“两化融合”深入推进。坚持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和信息化应用。着重发展太阳能光伏、电器产品、机械和电子、智能仪器仪表、网络和通信设备等电子信息制造业,以信息服务产业基地建设为核心,加快发展物联网、云计算、软件产业;进一步深化了信息技术在企业研发设计、生产经营和管理、销售以及生产性服务业的主要领域、主要环节的应用。加快推进数字建设,特别是推进“无线长沙”建设步伐,加快了信息技术应用推广步伐,20XX年至20XX年间,共建设移动网络基站1072个,WLAN热点4048个,数据宽带网专线526个,敷设光缆1300多公里。网络无缝覆盖天心区范围全境,

十二五体育工作总结及十三五工作规划

十二五体育工作总结及十三五工作规划 十二五体育工作总结及十三五工作规划 “十二五”体育工作总结 广泛开展群众体育活动,全面落实《全民健身条例》,我们举办规模较大体育系列比赛,调动全民健身的积极性。在这几年中,我们经过精心组织,认真筹划,每年利用五一、十一两节,举办全县体育系列比赛,比赛项目包括篮球、乒乓球、象棋、中老年健身展示、自行车骑行等项目,来自全县农村、厂矿、各机关单位、学校不同年龄的健身爱好者,踊跃参加,达一万余人次,通过比赛激发了人们的斗志,增强了凝聚力,调动了人们参加健身的积极性。每年的8月8日举办全民健身日健身展演活动,每次展演十余个健身项目,这些活动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同时也推动了全民健身活动开展。扎实推进全民组织体系建设,充分发挥我县各单项体育协会和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在全民健身中的重要作用,这几年,我们加大培训力度,目前我县有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88人,已逐步覆盖到农村、城区各个健身点,指导人们科学健身,带动人们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为全民健身事业发展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在竞技体育训练工作中坚持“刻苦、创新、突破”,同时深化管理工作。在运动员队伍建设上“保老、突中、出新”下力培养高水平运动员,同时积极向上级院校输送体育人才。通过教练们的共同努力,近几年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参加省、市比赛中,跆拳道、乒乓球项目在各单项比赛中屡创佳绩,在综合运动会中,我县2011年获**市第十二届运动会团体总分第六名,2013年获**市第九届青少年运动会团体总分第五名,2015年获**市第十三届运动会团体总分第七名。 进一步完善体育设施,投资985万元的东光县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已于2013年交付使用,项目包括一座建筑面积3037平方米的体育馆和一个有四条200米塑胶跑道,场地中间为小足球场的运动场,全民健身活动中心能为人们提供篮球、乒乓球、羽毛球、足球、器械健身等多个项目的健身。在农村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中,这些年我县通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项目和我局利用体彩公益金共为全县近200个村建设安装了体育健身器材,同时我们还为县城两个公园安装了健身路径。通过这几年的体育场地建设,极大的改善了人们的健身环境,使人们的健身意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 “十三五”体育工作谋划 一、进一步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抓好群众性体育活动,把体育健身深入到千家万户,让体育活动在全县广泛开展。 1、举办“五一”“十一”全县体育系列比赛和全民健身日活动。 2、抓好单项体育协会工作和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增加社会体育骨干。 二、发挥我县优势,力争竞技体育取得好成绩。 抓好乒乓球、跆拳道等项目的训练,选好苗,保好苗,从实践出发,培养高水平运动员。 1、抓好假期和平常训练日的训练,提高队员技战术水平。 2、组队参加省、市各项体育比赛。 三、加快体育场地建设步伐,努力争取上级资金,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争取早日建成我县标准公共体育场。继续加强农村体育场地建设,促进体育事业发展。 四、抓好体育彩票工作,加强宣传,努力增加销售网点。

十四五规划主要内容

(1)生态环境可持续管理 “十四五”规划将继续部署生态环境管理,加快建立健全生态文化体系、生态经济体系、目标责任制、生态文明体系、生态安全体系。全面优化土地开发布局,调整产业布局,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推进资源综合节约。论文的主要内容如下:1)严格按照“三区三线”要求,实施和加强土地空间利用控制,建立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空间治理体系,加强空间管理体制机制建设,并提出了空间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方向和原则以及思路和措施。 (2)发展高质量的现代经济 “十四五”规划将围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目标,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产业转型的产业体系。科研成果,注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建立开放、有序、畅通的市场体系,提高生产资料和劳动力配置效率,推进首都绿色发展体系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监管有序。高污染、高能耗、生产

方式不符合环保标准的企业将退出市场。实施对外开放和国内开放,加快要素市场的深入开发和开放,建立结构优化、效率提高的全面开放体系。 (3)加快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 “十二五”规划紧紧围绕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的主要目标,不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要加强农业科技支撑,继续延伸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加强农业与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农业生产管理水平。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促进农村自然资源增值,实现农村绿色发展,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农村发展新格局。新形势下,要充分发挥反贫困的内生作用。加强群众,稳定扶贫基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均等化,促进农村治理体制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增加农民收入、幸福感和安全感。这是一个更实质、更安全和更可行的延续。 (4)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十四五”规划的重点是建立以东、中、西、东北、重点地区和中小城镇协调发展为重点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分析产业转移的空间结构和经济发展趋势,并制定相应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 “十二五”规划纲要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主要阐明“十二五”时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政策措施,是未来五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重要指导性文件。 第一章民生为本人才优先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 第一节发展环境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也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迈出重要步伐、取得突出成绩的五年。五年来,面对国内外环境复杂多变、国际金融危机巨大冲击、汶川特大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多发频发等重大挑战,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迎难而上,努力拼搏,全面完成了“十一五”时期各项任务。积极就业政策体系更加完善,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就业局势保持稳定。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初步形成,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实现重大突破,社会保险待遇水平大幅提高。人才资源总量不断增长,人才队伍素质明显提高,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公务员制度不断完善、队伍建设不断加强,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军队转业干部安置任务圆满完成。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职工工资水平稳步提高。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劳动争议调处机制和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机制逐步完善,劳动关系总体保持和谐稳定。“十一五”时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的快速发展,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改革发展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一系列有利条件。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和就业优先战略,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为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保证。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为事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我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战略,为事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人力

幼儿园教师,学习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纲要心得体会

幼儿园教师,学习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 纲要心得体会 篇一:幼儿园教师学习教师法心得体会 幼儿园教师学习教师法心得体会 幼儿园教师学习教师法>心得体会(一) 教育能够决定和改变一个人未来的命运,教育也能决定和改变一个国家未来的发展前景。作为教师,知法是重要的权利义务,学法是重要的必修课程,守法是重要的>师德内容。即将颁布的《教师教育法》让千千万万的教育工作者树立起法的观念,真正做到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知道自己应承担的义务,并合理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它让我们明确自己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权利和义务。 一、教育是>和谐社会发展的原本动力,教育作为和谐社会的要素,对和谐社会发展起到动力源的作用。和谐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是由创新力、均衡协调力和整合力构成的,教育是建构和谐社会的创新动力、可持续发展动力、整合力的基础。 二、教育是和谐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的动力源泉教育对维护社会正义和公平,促进社会均衡协调发展具有起始调节、持续调节作用,是一种强大的动力。

我们作为人民教师,在教育学生在学会知识的同时,我们还要教会学生什么。我们不光要培养出知识能力优秀的人才,我们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建设教育,还要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精神教育。在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用真心去关爱他们,发现学生的优点,发展学生的长处,使他们能感受到父母般的温暖,享受到学习的快乐和满足,过一种幸福的学习生活。决不能像以前那样,单从学习出发去评价学生,对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关爱备至,对学习差的孩子漠不关心,甚至冷嘲热讽,谩骂打击。因为我们教育的目的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都能成为社会做所需的多层次人才,让学生享受公平的教育资源,而不是仅为了那几个优秀生。应该把教育办成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的场所,而不是淘汰人才的地方!未成年人是人类的希望,国家、民族的未来。《未成年人保护法》是我国第一部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专门法律,它具体规定了保护未成年人的指导思想、保护内容、保护工作的原则,对未成年人的合法权利予以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方法与内容,以及各种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行为的法律责任,是一部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利的基本法。它的颁布和实施,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以及全社会对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重视和关怀,为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优化少年儿童成长环境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十二五规划纲要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摘编) 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必须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继续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努力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规划纲要草案指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是时代的要求,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今后五年,要确保科学发展取得新的显著进步,确保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基本要求是:——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 ——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按照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重大部署紧密衔接、与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紧密衔接的要求,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城镇新增就业45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国际收支趋向基本平衡,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居民消费率上升。农业基础进一步巩固,工业结构继续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取得突破,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高4个百分点。城镇化率提高4个百分点,城乡区域发展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 ——科技教育水平明显提升。九年义务教育质量显著提高,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3%,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提高到87%。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2%,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提高到3.3件。 ——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成效显著。耕地保有量保持在18.18亿亩。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3。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1.4%。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16%,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分别减少8%,氨氮、氮氧化物排放分别减少10%。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1.66%,森林蓄积量增加6亿立方米。 ——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全国总人口控制在13.9亿人以内。人均预期寿命提高1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年均增长7%以上。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现制度全覆盖,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到3.57亿人,城乡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提高3个百分点。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3600万套。贫困人口显著减少。 ——社会建设明显加强。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健全,人民权益得到切实保障。文化事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明显提高。社会管理制度趋于完善,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十二五学校发展规划

喀拉布勒根乡寄宿学校 “十二五”发展规划 “十二五”时期是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重要时期,也是我校抢抓机遇,提升办学水平,树立办学品牌,实现腾飞的最佳时期。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进一步提升我校教育改革与发展水平、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现结合我校实际,特拟定“十二五”期间学校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推进素质教育为核心,全面推进双语教学,以促进教师发展为途径,以提高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为主题,以优化教育资源和办学条件为手段,以服务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宗旨,进一步完善学生教育、教师发展、质量管理的办学体系,全力营造“以人为本,人尽其材,德才兼备,均衡发展”的办学环境,注重培养学生的技能与特长,用文化的方式探索有效的生命化教育教学模式。打造常规管理、特色兴校的品牌,实现农村学校教育教学现代化。 二、“十二五”期间学校发展的总体目标 确立强烈的服务意识,树立现代办学理念,以发展为主旋律,以质量为生命线,以创新为推动力,坚持以强化管理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坚持优化办学条件和内涵提升相结合的发展战略,形成有效的教育教学管理体系和学校特色,实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教育条件和教育手段的现代化,使办学理念、素质教育的成果、教育教学质量、师资队伍水平和办学水平进入农村名牌学校的行列,根据学校现有条件和几年来的发展趋势,实现留住本地生源,打造学习型教师队伍,到2015年把我校建设成义务教育合格的农村名校。 三、十二五”期间学校发展的重点任务

1、树立现代办学理念,优化学校管理。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把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作为学校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增强学校的凝聚力;领导者要加强学习,成为学校办学理念的引领者和科学管理的促进者;坚持校务公开,增加学校管理透明度,提高师生对领导的可信度。 2、以人为本,努力提升教学质量。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立校之本。在未来的五年中,全校上下将强化质量意识,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革新教育模式;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创造新型的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以课程改革为重点,以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为中心,构建符合素质教育的新型教学模式,本着“夯实基础,突显个性;因材施教,分层要求;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原则,力争经过几年的努力,在教学质量上独树一帜,有一个大的提高。 3、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不断改善办学条件。进一步优化办学条件,完善硬、软件建设,教师配齐电脑;优化电脑升级,充分利用教育信息化为教学服务;整体规划校园文化建设和校园绿化建设;解决各种功能室的配置问题,配置要坚持标准,适度超前;对图书室、音乐、美术教室、科学实验室等要加强管理,方便使用,提高使用率。 4、以创新为动力,全面实施课堂改革。加强学科教学研究和实施,积极构建符合农村学校特色的教育管理机制和教学质量评价监控体系;更新教育观念,着眼于学生的成长与成材,建立促进学校自主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激励机制和评价机制;以提高教育质量为目标,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核心,强化教学过程管理,优化课堂教学策略,规范课堂教学行为,加强学科教研,使中小学毕业质检成绩位于富蕴县前列;加强学生养成教育,改进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完善学校、家庭、社会紧密联系的德育工作体系;大力推进学校特色文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