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史学理论与史学史解析

09史学理论与史学史解析
09史学理论与史学史解析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2011 —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

人文传媒学院院(系、部)历史学专业级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期中试卷

姓名:学号:成绩:

一、名词解释

《论六家要指》

今古文《尚书》

《竹书纪年》

《后汉书》

《山海经》

二、简答题

1、梁启超在1902年《新史学》中指出旧史学有“四弊”是指什么?

2、春秋战国时期“国史”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三、材料分析

章学诚曾论述中国历史著作之体裁与思想的发展脉络,说:“《尚书》一变而为左氏之《春秋》,《尚书》无成法而左氏有定例,以纬经也。左氏一变而为史迁之纪传,左氏依年月而迁书分类例,以搜逸也。迁书一变而为班氏之断代,迁书通变化,而班书守绳墨,以示包括也。就形貌而言,迁书远异左氏,而班史近同迁盖左氏体直,自为编年之祖,而马班曲备,皆为纪传之祖也。推精微而言,则迁书之去左氏也近,而班史之去迁书也。盖迁书体圆用神,多得《尚书》之遗,班氏体方用智,多得《官礼》之意也。”(《文史通义·书教下》)

请问章学城所讲“就形貌而言,迁书远异左氏,而班史近同迁书;盖左氏体直,自为编年之祖,而马班曲备,皆为纪传之祖也。推精微而

言,则迁书之去左氏也近,而班史之去迁书也”一名话是何意?

四、问答题

请说明《史记》一书的主要特点。

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2011 —2012 学年度第一学期

人文传媒学院历史系院(系、部)历史学专业 09 级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期末考试试卷A卷

《史学理论与中国史学史》期末考试试卷A卷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8分,共40分)

1、“史德”

史德是指治史者的品德修养。治史者的道德修养和道德观念,对史学研究会产生极大的影响。史学除受才、学、识的影响外,还受史德的影响。章学诚认为,刘知几所谓“史才”、“史学”和“史识”,还没有穷尽治史的道理,具有“三才”,还要求具备“史德”。“史德”的内容是个难以确定的问题。因为各个时代的道德标准不同,对道德的要求也不同一样。章学诚认为“史德”就是“著述者之心术”。

2、裴松之(372—451)

裴松之,字世期,河东闻喜(今属山西)人。刘宋初官中书侍郎,奉命作《三国志注》,元嘉六年(429)奏上。他在《上三国志注表》中说,陈寿的书“铨叙可观,事多审正”,但又指出它“失在于略,时有所脱漏”。所以裴注不仅解释地理名物等,更主要的在于补充原书记载的遗漏和纠正错误。同一事几家记述不同的,他都收录进来,以备参考。对于史事和人物,裴注有所评论;对于陈寿议论的不当,裴注也加以批评。裴注搜罗广博,引书首尾完整,不加剪裁割裂。所引用的书达一百四十余种,其中百分之九十以上是今天已经亡佚的。对于三国时代历史的研究,裴注的重要性不下于陈寿本书。

3、《华阳国志》

中国现存最早而又基本完整的一部地方志书。作者是东晋著名史学家常璩(约公元二九一-三六一)。《华阳国志》成书于公元355年之前,记载了中国今四川、云南、贵州三省及甘肃、陕西、湖北部分地区之远古典籍、神话、传说、沿革、地理、风土及人物史事。其时间则从上古直到东晋初年,即所谓“肇自开辟,终乎永和三年(公元347年)”。全书共十余万字,分为《巴志》、《汉中志》、《蜀志》、《南中志》、《公孙述、刘二牧志》、《刘先主志》、《刘后主志》、《大同志》、《李特、雄、

期、寿、势志》、《先贤士女总赞》、《后贤志》、《序志并士女目录》等十二卷。

4、《史通》

《史通》是中国首部系统性的史学理论专著,作者是唐朝的刘知几。全书内容主要评论史书体例与编撰方法,以及论述史籍源流与前人修史之得失。包括的范围十分广泛,基本上可以概括为史学理论和史学批评两大类。史学理论指有关史学体例、编纂方法以及史官制度的论述;史学批评则包括评论史事、研讨史籍得失、考订史事正误异同等。提出了史学应具有才、学、识。由于《史通》总结唐以前史学的全部问题,因而拥有极高史学地位,对后世影响深远。

5、《日知录》

明末清初顾炎武所著的读书笔记。他自著此书的目的在于“明道”、“救世”为宗旨。书中论述涉及到经义、政事、世风、科举、礼制等,内容非常广泛。此书资料丰富,每论一事,必详其始末,参以考证。是一部包含其学术思想、政治见解等内容的重要著作,书中表现了他经世致用的史学思想。

6、《十六国春秋辑补》

一百卷清汤球辑。他以上述《十六国春秋》为底本,以《晋书·载记》和各种类书中所引之文补足。由于类书引文多有删节,汤氏为了化零为整,使之联缀成篇,往往将一些并无必然联系的文字渗入其中,治学态度不够严谨。是书所辑大多注明出处,但个别有注错了的。总的说来,辑是书用力甚勤,是研究十六国史的重要参考书。

7、兰克史学

兰克史学是德国19世纪影响最大的历史学家兰克创立的,故名。兰克史学基本思想是重视原始资料的利用和考辩;重视政治史;认为历史可以认识,但不能完全认识;对史料来源的重视及深刻的分析;历史著述的作用在于恢复历史的本来面貌;负有盛名的史著未必是可靠的;史著之可信与否关键在于是否有可信的原始材料作根据;一般的史著内容不能作为资料来源,必须深入档案库;写作的目的在于复原历史,要达此目的,最重要的是找到原始资料,找到同时代或接近此时代的史料。

8《明夷待访录》

反映黄宗羲政治、经济思想的代表作。《明夷待访录》计有21篇:《原君》、《原臣》、《原法》、《置相》、《学校》、《取士上》、《取士下》、《建都》、《方镇》、《田制一》、《田制二》、《田制三》、《兵制一》、《兵制二》、《兵制三》、《财计一》、《财计二》、《财计三》、《胥吏》、《奄宦上》、《奄宦下》。他指出,在封建君主制度下,“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而只允许皇帝一人大私大利。他根据古代公天下的传说,认为君主的设立,本是为天下兴利除弊的,可是后世的君主却把天下当成了自己的产业“传之子孙,受享无穷”。给天下造成无尽的灾难。因此认为君主“是天下之大害者”。(《原君》)

二、简答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简述宋元时期史学发展的特点。

宋元时期,史学的各个方面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在史书编撰上,各个体裁、体例的史书都有发展,产生一批有影响的作品第一,编年体史书比前一时期有很大的发展;

第二,典制体史书的发展;

第三,通史在史书撰述中的地位大大加强;

第四,古史和当代史的史书增多,前代史的总结和撰写受到重视;

第五,新体裁、体例史书出现;

第六,民族史、地方史和域外史有很大的发展。

在历史文献学方面比前一时期显著发展;

在史学思想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2、简述乾嘉学派。

清代的一个主要学术流派。亦称汉学、朴学或考据学派。清初,为确立封建专制的政治统治,在文化上也推行了极为酷烈的专制政策。在文网罗织之下,学者无不噤若寒蝉。惟有埋头考据,才有立锥之地。因其在乾隆、嘉庆两朝达于极盛,故名。惠栋、戴震、钱大昕、段玉裁、王念孙、王引之为其代表人物。其中有吴、皖二派之分:吴派创自惠周惕,成于惠栋;皖派创自江永,成于戴震。乾嘉汉学家继承古代经学家考据训诂的方法,加以条理发展,治学以经学为主,以汉儒经注为宗,学风平实、严谨,不尚空谈。这一学派首重音韵、文字、训诂之学,扩及史籍、诸子的校勘、辑失、辨伪,留意金石、地理、天文、历法、数学、典章制度的考究。在诸经的校订疏解中,取得了超迈前代的成就。对古籍和史料的整理,亦有较大贡献。

三、问答题:(30分)

试论年鉴学派的兴起及其意义

年鉴学派的基本情况:年鉴派的创始人被共认是吕西安·费弗尔和马克·布洛赫,他们在1929年初创办了《经济社会史年鉴》(后屡经更名,并于1946年定名为《经济·社会·文化年鉴》),成为半个多世纪以来持相同主张的史学家们的主要阵地,年鉴学派便因此得名。而费弗尔和布洛赫则被视为年鉴派第一代的主要代表。

发展过程:第一代,费弗尔和布洛赫是在斯特拉斯堡大学任教授时创办《年鉴》杂志的,正是在那里,他们在学术上受到其他社会科学家的鼓励,是他们主张融合地理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语言学等各门社会科学甚至自然科学为一体的重要原因。在他们那里,历史不再是政治史,而是社会的历史,是“总体史”。在费弗尔所著《为历史而战》中,基本表明了他们的主张:重理论、重解释、重综合。这些都为第二代乃至以后的年鉴派史学家的研究奠定了基本方向。第二代:尽管第二次世界大战打断了第一代年鉴派史学家的努力,布洛赫又因参加抵

抗运动而被德军枪杀,但这一基本方向却在战后为第二代年鉴派史学家所遵循。其标志不仅是作为多学科综合研究中心的高等实验研究院第六部的建立和《年鉴》领导班子的改组,更重要的是勃罗代尔的《腓力二世时代的地中海和地中海世界》一书的出版,提出了关于三种历史时段(长时段、中时段、短时段)的设想,成为年鉴派在历史认识论上的重要贡献。与此同时,心态史学和计量史学成为年鉴派的另两项突出成就,伏维尔、阿里埃斯、芒德鲁等是前者的专家,而菲雷、肖努等则是后者的代表人物。第三代: 到1969年,《年鉴》杂志的领导班子再次改组,这标志着该学派进入第三代,其主要代表人物有雅克·勒高夫、埃马努埃尔·勒华·拉迪里、马克·费罗等人。他们不仅继续发展经济史和社会史方面的研究,而且大力倡导与人类学的对话。他们不再象第一代那样排斥政治史、人物研究,轻视描述,也不同意第二代那样专注于几乎静止的长时段因素的做法,但却仍然倡导总体史,倡导跨学科合作。第四代:进入70年代,年鉴派已出现了第四代史学家,他们则倡导“问题史学”,主张历史研究就是要回答现实提出的各类问题。总之,年鉴学派的理论、方法论及史学编纂实践都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巨大影响,但逐渐也从反模式的角色转变为一种模式,故亦有僵化停滞之危险。如果它真象自称的那样“学派性”不强,而只是一种倡导史学创新的“运动”,那么它的存在就会为历史学的发展继续做出贡献。

年鉴学派的意义:年鉴学派出现的意义在于传统史学中历史的那种一成不变的节奏已经被地理时间、社会时间和个人时间三种节奏所取代,而在这三种时间中,尤其突出社会时间的重要性."全面的历史"也就是一种"整体的历史",它强调历史是包罗人类活动各个领域的"整体",是在这些领域之间相互关联、彼此作用所形成的结构和功能关系中得以体现的。要反映出这个"整体",要反映出其内部的结构-功能关系,因果性的思维逻辑是不能胜任的,必须借鉴经济学、社会学等社会科学的方法,从横向关系进行研究。这种研究方法是"共时性的",与传统史学的那种"历时性的"研究方法截然不同。因此,摈弃传统史学的观念和方法,就十分合乎逻辑。但"共时性"的研究需要一个相对静止的操作平台,"社会时间"扮演了这个角色。一方面,社会时间相对于地理时间变化较快,这使其能体现历史的流变性质;另一方面,社会时间相对于个人时间变化又较慢,这又使其能满足"整体历史学"所要求的"共时性"研究取向。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2011 —2012 学年度第一学期

人文传媒学院历史系院(系、部)历史学专业09 级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期末考试试卷B卷

《史学理论与中国史学史》期末考试试卷B卷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8分,共40分)

1、“史学三长”

子玄掌知国史,首尾二十余年,多所撰述,甚为当时所称。礼部尚书郑惟忠尝问子玄曰:“自古已来,文士多而史才少,何也?”对曰:“史才须有三长,世无其人,故史才少也。三长,谓才也,学也,识也。夫有学而无才,亦犹有良田百顷,黄金满籯,而使愚者营生,终不能致于货殖者矣。如有才而无学,亦犹思兼匠石,巧若公输,而家无楩柟斧斤,终不果成其宫室者矣。犹须好是正直,善恶必书,使骄主贼臣,所以知惧,此则为虎傅翼,善无可加,所向无敌者矣。脱苟非其才,不可叨居史任。自敻古已来,能应斯目者,罕见其人。”时人以为知言。

2、会要体

会要,记载历代各项经济、典章制度的史书,内容除法令制度以外,兼叙史实。创始于中国唐代苏冕所撰自唐高祖至德宗九朝《会要》,后杨绍复等续撰德宗至宣宗事,宋王溥增补至唐末,合成《唐会要》。王溥还撰有《五代会要》,宋代有官修的本朝会要,原书已佚,今存《宋会要辑稿》。此外,又有后人补撰的前代会要,如宋徐天麟《西汉会要》、《东汉会要》、清杨晨《三国会要》、孙楷《秦会要》、龙文彬《明会要》等。

3、《续资治通鉴长编》

古代私家著述中卷帙最大的断代编年史。原本980卷,今存520卷。作者李焘。李焘仿司马光著《资治通鉴》体例,断自宋太祖赵匡胤建隆,迄于宋钦宗赵桓靖康,记北宋九朝168年事,定名《续资治通鉴长编》。于正史、实录、政书之外,凡家录、野记,广征博采,校其同异

者,则两存其说,时附己见,以注文标出,与《通鉴考异》相类。《长编》记述详赡,史料丰富,为研究辽、宋、西夏等史的基本史籍之一。

4、《日知录》

《日知录》,是顾炎武一生考证史事的结晶,是一部包含学术思想、政治见解在内的重要著作。全书32卷,前七卷论经义,8——12卷论时事;13卷论世风;

14、15卷论礼制;16、17卷论科举;18——21卷论艺文;22——24卷杂论名义;25卷论古事真妄;26卷论史法;27卷论注书,28卷论杂事,29卷论兵与外交,30卷论天象术学,31卷论地理,32卷是杂事考证。。此书每论一事,必详其始末,参以考证。《日知录》的内容广泛,哲学思想散见于其中。《四库总目》指出“炎武学有本原,博瞻而能通贯,每一事必详其始末,参以证佐而后笔之于书。故引据浩繁,而抵牾者少。

5、《读通鉴论》三十卷,其中评论秦史一卷,两汉史八卷,三国史一卷,两晋史四卷,南北朝史四卷,隋史一卷,唐史八卷,五代史三卷。每卷以朝代为别,每代以帝王之号为目,每目下分若干条,共85目,约900条。每卷分成若干篇,对这一时期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分析和评论。这是一部根据《通鉴》所载史

事,用评论历史的形式来发表。

6《明儒学案》

黄宗羲代表作。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完整的学术史料专著。全书62卷,把明代214名学者按时代顺序,分各个学派组织起来。成立了19个学案。大致分三时期:初期叙程朱之学和陆学,中期重点叙王学;末期立“东林”、“蕺山”两学案;另有“诸儒学案”,叙不属任何学派的方孝孺等43人。其编次的顺序是:每一学案前,附有小序一篇。简述这一学派的源流和宗旨。接着是学者的评传,对各人生平经历、著作情况、学术思想及学术传授,作扼要述评。评传之后是学者本人著作节录或语录选辑。黄宗羲不仅为我们留下了一部完善的学术史,更重要的还在于创立了一种新史体,即学案体。

7、布罗代尔

年鉴学派第二代的代表人物,布罗代尔是跨学科研究和运用社会科学方法的杰出代表。而且他在时间观上的创新(长时段理论)也奠定了他作为新史学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的地位。以至于长期以来,人们往往把布罗代尔等同于新史学。布罗代尔的《腓力二世时代的地中海和地中海世界》一书的出版,提出了关于三种历史时段(长时段、中时段、短时段)的设想,成为年鉴派在历史认识论上的重要贡献。

8、“史德论”

史德是指治史者的品德修养。治史者的道德修养和道德观念,对史学研究会产生极大的影响。史学除受才、学、识的影响外,还受史德的影响。章学诚认为,刘知几所谓“史才”、“史学”和“史识”,还没有穷尽治史的道理,具有“三才”,还要求具备“史德”。“史德”的内容是个难以确定的问题。因为各个时代的道德标准不同,对道德的要求也不同一样。章学诚认为“史德”就是“著述者之心术”。

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

1、章学诚史学理论的要点是什么?

1、提出“六经皆史”说,扩大了历史研究、史料搜集的范围,批评了当时脱离实际的考据学。

2、在历史编纂学方面。

(1)主张史家必须有“史德”。在刘知几提出的“史才三长论”的基础上,认为史家仅有才、学、识还不够,应增补“史德”,即所谓“著述者之心术”。

(2)主张将史籍区分为“撰述”和“记注”两大类。所谓“撰述”,相当于论著;“记注”相当于史料。

(3)赞同编写通史,贬抑断代史。

3、在方志方面。致力于地方志的倡导和纂修,形成了自己的方志理论。主修过《永清县志》、《和州志》等。

2、简述兰克史学主要特点与治史思想

兰克史学是德国19世纪影响最大的历史学家兰克创立的,故名。兰克史学的

主要特点是:

第一,恪守政治史传统。

第二,严格考证史料,根据原始的文献用文字复原曾经存在的客观事实,即所谓“如实记述”原则。

第三,不作价值判断。

兰克史学的治史思想主要是:

第一、“如实直书”,史学家的任务是据实直书,不偏不倚,如实客观地再现历史的真实性。

第二、“去伪存真”,必须对史料进行批判,用史料说话。

第三、“批判过去、教导现在、以有利于未来”,这是历史学的任务。

三、论述题 (30分)

与旧晋史相比,唐修《晋书》的优点表现在哪些方面?

第一,它排除了旧史志中的一些杂乱项目。如王隐《晋书》有《瑞异志》,何法盛《晋中兴书》有《鬼神录》,其后,沈约《宋书》有《符瑞志》,肖子显《齐书》有《祥瑞志》,魏收《魏书》有《灵征志》都是记录帝皇的端应、荒诞之甚,这是和《五行志》记录若干天灾情况不相同的。新修晋书没有沿袭这种作法,自此以后,历代正史再不立符瑞篇了,这自然是一大进步。

第二,《晋书》有《食货志》,这是除《魏书》而外整个魏晋南北朝正史中仅有的。它除了记载晋代的重要经济情况而外,由于《后汉书》和《三国志》均无《食货志》,所以往往上溯东汉、三国史事以资补充。例如曹魏邓艾的屯田和西晋的户调式、占田、课田等等都赖以保留至今。自《晋书》补写《食货志》后,历代正史,除《新五代史》外,都设立了此志。

第三,《晋书》设载记三十卷,记录西晋灭亡前后,在华北和四方所立诸王国的历史,计前赵三卷,后赵、前燕、前秦、后秦各四卷,成汉、后燕、南燕各二卷,南凉、北凉、后凉、夏各一卷,西秦与北燕合为一卷。此外,汉人张轨的前凉、李暠的西凉作为列传,不在载记之列。《史通》说它“兼引伪史十六国书”即是就载记而言。载记这一体裁,东汉人班固撰新市、平林、公孙述事即有此名,说明载记乃是承认各国独立地位的。《晋书》以前,不少旧晋书记北方诸王国史,文既简略,且多错误。《宋书》、《南齐书》所收《魏虏传》也是语焉不详。

史学理论书单

《史学理论与研究方法》参考书目 《史通笺注》,(唐)刘知几著;张振笺注,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5年 《文史通义校注》,(清)章学诚著;叶瑛校注,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 《中国历史研究法》梁启超,(上海:商务,1922年) 《历史是什么?》爱德华·霍列特·卡尔(Carr,E.H.)著;吴柱存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历史学的理论与实际》克罗齐著,傅任敢译,商务印书观1986年 《历史的观念》柯林武德:,何兆武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 《历史学的理论和方法》李振宏,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89年 《克丽奥之路—历史长河中的西方史学》张广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9年 《史学导论》姜义华、赵吉惠、瞿林东、马雪萍,陕西教育出版社,1989年 《在中国发现历史——中国中心观的兴起》,柯文著,林同奇译,中华书局1989年 《近九十年史学理论要籍提要》刘泽华主编,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1年 《计量史学方法导论》Floud,R.,王小宽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1年 《计量史学基础——理论与方法》霍俊江,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 《法国史学对史学理论的贡献》利科(Ricoeur,Paul)著;王建华译,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年 《西方历史哲学导论》韩震,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2年 《历史学家的技艺》布洛赫著,张和声等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年 《历史的心镜:心态史学》彭卫著,,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 《西方史学史》郭小凌编,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 《西方史学思想导论》陈勇、罗通秀编着,武昌:武汉大学出版社,1995年 《历史学的思想和方法》杨豫、胡成,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

史学理论与方法参考阅读书目

史学理论与方法参考阅读书目 1、黎澍主编:《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历史科学》人民出版社1980年。 2、黎澍主编:《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历史人物评价》人民出版社1981年。 3、[德]黑格尔:《历史哲学》(中译本)上海书店出版社1999年。4.[英]格鲁内尔:《历史哲学》(中译本)广西师大出版社2003年。 5.韩震:《西方历史哲学导论》山东人民出版社1992年。 6 张尚仁:《社会历史哲学引论》人民出版社1992年。 7、韩震:《20世纪西方历史哲学》北师大出版社2003年。 8、庄国雄等:《历史哲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 9、[美]威廉?德雷:《历史哲学》(中译本)三联书店1988年。 10.何兆武主编:《历史理论与史学理论》商务印书馆1999年。 11.佘树声:《历史哲学》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 12.田汝康、金重远编选:《现代西方史学流派文选》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13.张文杰等译:《现代西方历史哲学译文集》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年。 14、葛懋春、姜义华主编:《历史比较研究法》山东教育出版社1986年。 15.葛懋春、姜义华主编:《历史计量研究法》山东教育出版1987年。16.[美]雷蒙德?格鲁:《比较历史研究概论》(中译本)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文摘1982 年1期。 17.[英]杰弗里?巴勒克拉夫:《当代史学主要趋势》(中译本)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18.[苏]茹科夫:《历史方法论大纲》(中译本)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年。19.[波]托波尔斯基:《历史学方法论》(中译本)华夏出版社1989年。20.[意]克罗齐:《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82年。21.[莫]柯林武德:《历史的观念》(中译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22.[法]勒高夫:《新史学》(中译本)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年。23.[美]詹姆斯?哈威?鲁滨孙:《新史学》(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97年。24.[美]汤普森:《历史著作史》(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88年。25.[美]伊格尔斯:《欧洲史学新方向》(中译本)华夏出版社1989年。26.[美]伊格尔斯:《历史研究国际手册》(中译本)华夏出版社1989年。27.[英]卡?波普尔:《历史主义的贫困》(中译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7年。28.[美]唐纳德?凯利:《多面的历史》(中译本)三联书店2003年。29.[英]乔治?皮博迪?古奇:《十九世纪历史学与历史学家》(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97年。30.[美]乔伊斯?阿普尔比等:《历史的真相》(中译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年。31.何兆武:《历史理性批判论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32.李幼蒸:《历史符号学》广西师大出版社2003年。 33.蒋大椿:《史学方法论文集》河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 34.蒋大椿:《唯物史观与史学》吉林文史出版社1991年。 35.蒋大椿:《史学探渊》安徽人民出版社1989年。 36.[美]弗朗西斯?福山:《历史的终结及最后之人》(中译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37.[英]埃里克?霍布斯鲍姆:《史学家—历史神话的终结者》(中译本)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 38.[法] 迪拉里:《历史学家思想和方法》(中译本)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39.袁吉富:《历史认识的客观性问题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40.严建强、王渊明:《西方历史哲学》浙江人民出版社1997年。

《史学理论参考书目》

史学理论经典书目 [中文书目] 1.〔清〕章学诚,《文史通义》 2.〔唐〕刘知几,《史通》 3.〔汉〕司马迁,《史记》 4.杜维运,《中国史学史》(二)(台北:三民,1998) 5.杜维运,《中国史学史》(一)(台北:三民,1993) 6.周佳荣,《中国史学名著概说》(台北:唐山,1989) 7.钱穆,《中国史学名著》(一)(台北:三民,1973) 8.钱穆,《中国史学名著》(二)(台北:三民,1973) 9.麦劲生,《近代史学与史学方法》(台北:五南,2000) 10.王晴佳、古伟瀛,《后现代与历史学》(台北:巨流,2000) 11.杨豫、胡成,《历史学的思想与方法》(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9) 12.杜维运,《史学方法论》(台北:三民书局,1999增订新版) 13.李守常,《史学要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14.于沛主编,《现代史学分支学科概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 社,1998) 15.王旭东,《史学理论与方法》(合肥:安徽人民初版社,1998)

16.周梁楷等,《史学导论》(台北:国立空中大学,1995) 17.周梁楷,《历史学的思维》(台北:正中,1993) 18.姜义华,《史学概论》(台北:水牛,1992) 19.甲凯,《史学通论》(台北:台湾学生,1985) 20.王尔敏,《史学方法》(台北:东华书局,1977) 21.李家祺,《历史纂述的方法》(台北:台湾商务,1970) 22.姚永朴,《史学研究法》(台北:中央文物供应社,1953) 23.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上海:商务,1922) 24.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上海:商务,1933) 25.李思纯译,《史学原论》(上海:商务,1968) 26.何炳松,《历史研究法》(上海:商务,1927) 27.何炳松,《通史新义》(上海:商务,1928) 28.卫聚贤,《历史统计学》(上海:商务,1934) 29.李则纲,《史学通论》(上海:商务,1935) 30.杨鸿烈,《历史研究法》(长沙:商务,1939) 31.蔡尚思,《中国历史新研究法》(昆明:中华,1940) 32.吴泽,《中国历史研究法》(重庆:峨嵋,1942) 33.吕思勉,《历史研究法》(台北:华世,1974) 34.陆懋德,《史学方法大纲》(台北:独立,1945) 35.许冠三,《史学与史学方法》(香港:自由,1958) 36.许冠三编译,《历史哲学与历史解释》(初版未详;台北有环宇刊 本)

专业解析-史学理论及史学史

史学理论及史学史 史学理论及史学史(060101)隶属于历史学一级学科。 一、专业介绍 1、研究方向 目前,各大院校与史学理论及史学史专业相关的研究方向都略有不同的侧重点。以南开大学为例,该专业研究方向主要有:01中国古代史学史(上古-1840) 02中国近现代史学史(1840-2000) 03史学理论与史学方法 04外国史学史 2、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良好的学风,系统、深入地掌握历史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史学理论与方法,对中外各种主要史学理论、中外史学史具有较宽广、扎实的基础知识,能够批判地继承中外史学遗产,正确评析当代史学思潮和史学流派,对本学科的现状和前沿动态有较深的认识,能够运用一门外语熟练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和较高的写作能力,掌握现代化的研究手段和工具,研究视域开阔,理论基础坚实的,具有创造性研究的能力。 3、专业特色 在史学理论和史学史这两大领域之间,它以史学理论为研究重

点,兼及史学史(侧重于研究近现代西方史学和历史哲学流派的历史);在史学理论领域,以广义社会历史理论研究为重点,而不局限于狭义的史学理论;而且坚持把理论探讨与实证的史学研究相结合。 4、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 初试科目: ①101政治 ②201英语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313历史学专业基础 (注:以南开大学为例,各院校在考试科目中有所不同) 5、课程设置 以中国人民大学为例,史学理论及史学史设置的主要专业课程有:史学理论研究、历史文化解释研究、中国古代史学研究、中国现当代史学研究、西方史学史研究、历史学研究方法等。 6、相同一级学科下的其他二级学科 历史文献学、考古学及博物馆学、历史地理学、专门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等。 二、推荐院校 史学理论及史学史全国招生的较强单位有: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复旦大学、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四川大学、山东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安徽大学等。 三、就业前景 从历史学研究生整体就业范围来看,毕业生的择业面不是很广。

09史学理论与史学史解析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2011 —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 人文传媒学院院(系、部)历史学专业级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期中试卷 姓名:学号:成绩: 一、名词解释 《论六家要指》 今古文《尚书》 《竹书纪年》 《后汉书》 《山海经》 二、简答题 1、梁启超在1902年《新史学》中指出旧史学有“四弊”是指什么? 2、春秋战国时期“国史”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三、材料分析 章学诚曾论述中国历史著作之体裁与思想的发展脉络,说:“《尚书》一变而为左氏之《春秋》,《尚书》无成法而左氏有定例,以纬经也。左氏一变而为史迁之纪传,左氏依年月而迁书分类例,以搜逸也。迁书一变而为班氏之断代,迁书通变化,而班书守绳墨,以示包括也。就形貌而言,迁书远异左氏,而班史近同迁盖左氏体直,自为编年之祖,而马班曲备,皆为纪传之祖也。推精微而言,则迁书之去左氏也近,而班史之去迁书也。盖迁书体圆用神,多得《尚书》之遗,班氏体方用智,多得《官礼》之意也。”(《文史通义·书教下》) 请问章学城所讲“就形貌而言,迁书远异左氏,而班史近同迁书;盖左氏体直,自为编年之祖,而马班曲备,皆为纪传之祖也。推精微而

言,则迁书之去左氏也近,而班史之去迁书也”一名话是何意? 四、问答题 请说明《史记》一书的主要特点。 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2011 —2012 学年度第一学期 人文传媒学院历史系院(系、部)历史学专业 09 级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期末考试试卷A卷 《史学理论与中国史学史》期末考试试卷A卷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8分,共40分) 1、“史德” 史德是指治史者的品德修养。治史者的道德修养和道德观念,对史学研究会产生极大的影响。史学除受才、学、识的影响外,还受史德的影响。章学诚认为,刘知几所谓“史才”、“史学”和“史识”,还没有穷尽治史的道理,具有“三才”,还要求具备“史德”。“史德”的内容是个难以确定的问题。因为各个时代的道德标准不同,对道德的要求也不同一样。章学诚认为“史德”就是“著述者之心术”。 2、裴松之(372—451) 裴松之,字世期,河东闻喜(今属山西)人。刘宋初官中书侍郎,奉命作《三国志注》,元嘉六年(429)奏上。他在《上三国志注表》中说,陈寿的书“铨叙可观,事多审正”,但又指出它“失在于略,时有所脱漏”。所以裴注不仅解释地理名物等,更主要的在于补充原书记载的遗漏和纠正错误。同一事几家记述不同的,他都收录进来,以备参考。对于史事和人物,裴注有所评论;对于陈寿议论的不当,裴注也加以批评。裴注搜罗广博,引书首尾完整,不加剪裁割裂。所引用的书达一百四十余种,其中百分之九十以上是今天已经亡佚的。对于三国时代历史的研究,裴注的重要性不下于陈寿本书。 3、《华阳国志》 中国现存最早而又基本完整的一部地方志书。作者是东晋著名史学家常璩(约公元二九一-三六一)。《华阳国志》成书于公元355年之前,记载了中国今四川、云南、贵州三省及甘肃、陕西、湖北部分地区之远古典籍、神话、传说、沿革、地理、风土及人物史事。其时间则从上古直到东晋初年,即所谓“肇自开辟,终乎永和三年(公元347年)”。全书共十余万字,分为《巴志》、《汉中志》、《蜀志》、《南中志》、《公孙述、刘二牧志》、《刘先主志》、《刘后主志》、《大同志》、《李特、雄、

谈谈你对《史学理论和方法》这门课程的认识

请大家多多思考兰克、布罗代尔、刘知几、章学诚、顾颉刚等著名人物的贡献。 问答题:思考思辨的历史哲学解决了什么问题,它和分析的历史哲学之间的关系又是什么,还有,分析的历史哲学中那两个著名的命题吧。 所谓“思辩的”,是指对历史的非经验方法的,抽象的形而上学的思考,并不关注具体的人与事。思辩的历史采取思辩的方法研究历史的本体,之所以思辩,是因为不满足于史料所能提供的结论,力求突破史料的限制,超出史料,对历史进行整体的把握。 分析的历史哲学:以历史认识为研究对象,探讨历史学的性质、历史与历史学家的关系、历史的理解与解释,历史的真实性与客观性,历史中的因果关系、历史中的道德审判以及历史学的实践功能。 分析的历史哲学认为要理解历史﹐首先就要分析并通晓历史理解的性质。于是﹐历史哲学的重点就从解释历史事实的性质﹐转移到解释历史知识的性质上﹔从探索历史是在怎样运动的﹐转移到人们是怎样认识历史运动的。他们特别攻击思辨的历史哲学没有能认识到历史的自律性。但自律性和客观必然性是否只互相排斥而不兼容﹐分析派并没有做出令人满意的回答。 谈谈你对本门课的认识。 《史学理论和方法》是一门很有让人获益匪浅的课程。学习历史专业已有三年,我对于历史的认识仍是片面的、浅陋的。通过本门课,让我了解到历史哲学的发展脉络和历史论断,那些大思想家所迸发出的思想火花令人为之深深折服。 对于历史,不同的思想家学者给出了不同的界定。有人说,历史是自由的故事,是人类精神的展开;有人说,历史是活人为了活人而重建死人的生活;有人说,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也有人说,历史是一面镜子……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给历史赋予了不同的意义和价值。 我比较赞同克罗齐的说法即“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过去并没有死去,而是就活在现在之中”。“当代”是对历史做出叙述时所出现的一种思考状态,这种思考无疑是思想的现实化和历史化,并通过思想的历史花进而发现了历史学的真谛所在,即: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历史就是过去与现在无休止的对话,我们在现实世界中,要了解当今世界的格局为什么会这样,要知道世界未来可能会有怎么样的发展,了解历史是必不可少的。 这门课程给我影响最深刻的是本门课程的学术性和趣味性。老师在教学中十分注重教学深度和广度,给大家教授了许多关于史学理论与方法的知识。同时,注重课堂的趣味性。记得老师在课堂上问大家“程咬金的武器”是什么,老师说,其实并不是三板斧,而是槊。马槊能达到最长达4米,制作过程需要耗时长,且成功率仅有四成,造价昂贵,汉唐以来一直是世家将领的标志。这让我对兵器史萌发了兴趣,从图书馆借了杨泓的《古代兵器通论》来看。 老师广博的知识库存和高超的语言表达技巧使得这门课十分成功。总之,这是一门值得上的课。

《历史学理论》参考书目

辽宁大学历史学专业2010级任课教师:耿元骊《历史学理论》参考书目 说明: 1)以中文书为主,有多种版本则著录较新出版且版本较好者 2)分类以该书的主体分类,个别书跨多个主题,但是只放入某个主题之下。 3)论文未列入。 一、历史、历史学、史学史 【书名】历史学与社会理论 【作者】(英)彼得·伯克著 【出版商】上海市: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0.01 【书名】二十世纪的历史学从科学的客观性到后现代的挑战 【作者】(美)格奥尔格·伊格尔斯(Georg G. Iggers)著;何兆武译 【出版商】济南市: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5.08 【书名】西方历史学名著提要 【作者】陈启能主编 【出版商】南昌市:江西人民出版社, 2001 【书名】历史学是什么 【作者】葛剑雄,周筱贇著 【出版商】北京市: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08 【书名】历史学基础文献选读 【作者】包伟民选编 【出版商】杭州市: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7 【书名】为历史学辩护 【作者】(法)马克·布洛赫(Marc Bloch)著;张和声,程郁译 【出版商】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书名】历史与历史学 【作者】何兆武著 【出版商】武汉市: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7

【书名】中国世界历史学30年:1978-2008 【作者】于沛,周荣耀主编 【出版商】北京市: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8.10 【书名】西方历史学经典名著选读 【作者】王宪明选编/导读 【出版商】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07 【书名】中华大典历史典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分典全3册 【作者】《中华大典》委员会编纂委员会【出版商】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7 【书名】历史研究 【作者】(英)汤因比(Toynbec,A.J.)著【出版商】上海市: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0.01 【书名】《历史研究》导读 【作者】(英)汤因比原著 【出版商】天津市: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9.04 【书名】历史之源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 英汉对照 【作者】(英)约翰·H.阿诺德(John H. Arnold)著【出版商】南京市:译林出版社, 2008 【书名】历史是什么? 【作者】(英)E.H.卡尔著 【出版商】北京市:商务印书馆, 2007.06 【书名】史学导论 【作者】姜义华等著 【出版商】上海市: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3 【书名】论“历史是什么?”从卡尔和艾尔顿到罗蒂与怀特 【作者】(英)基思·詹金斯著 【出版商】北京市:商务印书馆, 2007 【书名】法国史学革命年鉴学派1929-1989 【作者】(英)彼得·伯克(Peter Burke)著;刘永华译 【出版商】北京市: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二、史学理论与历史哲学 【书名】史学理论读本 【作者】刘北成,陈新编 【出版商】北京市: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书名】历史理性批判文集 【作者】(德)康德著;何兆武译

15秋福师《史学理论与方法》在线作业一 答案

福师《史学理论与方法》在线作业一 一、多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 人们的历史认识永远不可能达到永恒真理、绝对真理,因为 . 历史认识受到社会和人的因素的制约 . 由历史认识主体自身认识能力的有限性与认识的主观性所决定的 . 历史认识不可避免要受到史料条件的制约 . 客观历史仍在延续,即未完成性,也决定了人们的历史认识不可能得到永恒真理、决定真理 正确答案: 2. 历史的联系、历史的发展、历史的积淀在人类现实存在中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 物质生产的历史连续性,决定了人类的存在必然是历史的存在 . 精神生产的历史连续性,决定了人类的存在必定是历史的存在 . 社会关系的生产与再生产所具有的历史连续性充分证明人类的存在必然是历史的存在 . 历史的存在决定着人类的生存 正确答案: 3. 历史学家和史学评论家们对历史撰述之语言表述的审美要求: . 力量之美 . 质朴之美 . 含蓄之美 . 真实之美 正确答案: 4. 历史认识的真理性在哪些方面接受检验 . 史料 . 历史认识者 . 社会实践 . 科学认识总体 正确答案: 5. 逻辑思维在历史思维活动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表现在: . 表现在历史认识从具体上升到抽象,再从抽象上升到思维中的具体,认识的这种升华正是逻辑思维作用的结果 . 表现在揭示历史活动自身的内部联系,离不开逻辑思维方式 . 表现在史料的汇集、整理、考辩都必须充分运用逻辑思维 . 表现在给历史认识者提供认识历史的一整套概念、命题、原理、范式,一整套话语系统正确答案: 6. 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 信史原则是历史编撰中的根本性原则 . 历史主义是人们考察和说明历史发展过程中一切现象、问题、人物的原则与方法 . 历史编撰中的历史主义与当代意识的统一是它的历史品格与现实品格的统一

史学理论及史学史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研究生应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良好的学风,比较系统、深入地掌握历史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史学理论和方法,熟知中外历史学的历史发展过程,深入了解当代中外史学的现状,了解中外史学思潮的发展潮流,正确认识当代史学思潮、史学流派的倾向。对于中国传统史学的精髓,应有深入体认。具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并运用理论分析研究当代世界和中国历史进程中的实际问题的素质和能力,确立不断创新的科学精神,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担任专门工作的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毕业后能够在研究机构和高等学校从事有关基础学科的研究和教学工作,也能承担政策和理论研究以及宣传、文教、出版等方面的实际工作。 二、学习年限 三年,要求至少修满35学分。 三、研究方向 1.唯物史观与中国当代史学。 2.中国古代史学思想研究。 3.传统史学与传统文化。 四、教学实践 本专业研究生主要在本学院“史学概论”、“中国史学史”或与本专业有关基础理论性课程教学中从事教学实践,由研究生导师或有关主讲教师负责指导。最后由指导教师作出考核评价。 五、社会实践和学术活动 本专业研究生必须经常关注国内外重大经济、政治以及文化事件及其动态、进程,参加有关的时事、政治以及文化研讨活动,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理论,观察分析现实的社会历史运动,写出有一定理论深度的论文或调研分析报告。研究生不定期参加校、院、所举行的学术活动。读硕期间须在正式学术刊物发表一篇以上学术论文。研究生参加社会实践和学术活动的实绩,逐年记入学籍档案。研究生必须完成规定任务,才能申请硕士学位论文答辩。 六、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

中国史学史参考书目供参考学习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中国史学史》教学参考书目 教材: 1、金毓黻:《中国史学史》,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1月版。 2、刘节:《中国史学史稿》 3、白寿彝:《中国史学史》(第1册) 4、白寿彝主编:《中国史学史教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5、尹达主编:《中国史学发展史》,中州古籍出版社,1985年7月版。 6、张孟伦:《中国史学史》(第1、2、3册) 7、王树民:《中国史学史纲要》,中华书局,1997年9月版。 8、瞿林东:《中国史学史纲》,北京出版社,1999年9月版。 9、吴怀祺:《中国史学思想史》,安徽人民出版社,1996年12月版。 10、曹家齐《顿挫中的嬗变——20世纪的中国历史学》,北苑出版社2000年。 11、周文玖,《史学史导论》(北京:学苑出版社,2006) 12、张越编,《史学史读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专著: 新史学九十年,许冠三,岳麓书社,2003年。 新中国史学五十年,张剑平,学苑出版社,2003年。 马金科等:《中国近代史学发展叙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年5月版。 二十世纪后半期史学主潮,王学典,山东大学出版社,2000年。 13、20世纪中国史学评论,王学典,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 14、当代史学主要趋势,巴勒克拉夫,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 15、后现代与历史学,王晴佳、古伟瀛,山东大学出版社,2003年。 16、当代中国史学,顾颉刚,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17、中国史学史学科的产生与发展,周文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18、20世纪的中国:学术与社会(史学卷),罗志田主编,山东人民出版社,

史学理论与方法

任何学科的学习和研究都需要理论和方法的指导,否则研究者只能是在黑暗中摸索最后误入歧途。历史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它研究的是过去的人或事,而作为学习者和研究者的现代人又不是这个历史过程的参与者,我们无法亲眼目睹,亲身经历历史的发生和发展,只能借助历史遗留下来的“痕迹”来尽量客观公正的展现历史的本来面目。史学理论和方法的掌握对于历史学得学习和研究尤为重要。学习朱本源先生的《史学理论和方法》,不仅使我们系统的了解了历史学理论,各个史学流派在历史长河中的发展和对历史研究所做出的贡献,最为重要的是它给我们指出了研究历史的宝贵的方法,对历史的本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使我们能够更好的学习和研究历史。 历史学得研究首先要清楚历史的本质是什么。对历史学的认识决定了研究者如何来研究历史。历史学研究的对象是人文世界的历史,它的工作不仅仅是考订史实,更重要的是要解答史实背后的人文动机,也就是人类的精神生活。正如何兆武先生所言“历史学研究的,乃是从外在的史实考订深入到人类的内心深处,即人类的精神生活和人文动机”。但是,历史人物的人文面貌经过历史学家的重建就不可能是其本来精神面貌的原状了,而只能是历史学得再创造。历史意义也只能是读者通过历史学家的再创建所赋予的那种意义。历史即是主观的,又是客观的。历史的两重性在于它是客观规律和主观创造二者的合力。历史的两重性源于人的两重性。人是自然人,又是社会人。既受到自然规律的支配,又受到社会规律的支配。但是人又是自由的,他以自由的主体进行创造和抉择。因此,历史学也具有科学和人文两重性。历史学得对象是组成群体的个体,是具体的人。历史学得结论也不应留在抽象的概念上,而要深入到具体的个性中。历史首先是人文史,它一方面固然要服从自然界的必然规律,但是同时它又是人文动机作用的结果。历史研究的要害是对人文精神的研究。对历史的研究最重要的是对史料的研究,但是史料并不是史实,我们的历史并不是由所谓的客观事实直接给定的,而是通过我们的思想认识和我们的意识所折射出来的。历史学有更多的自由创作的成分,这是历史学得性质所决定的。 任何一个历史编纂学家的著作的精神实质,或是研究史学史,都必须要探讨历史的理论和方法论。美国史的研究是众多历史研究的一个方向,它具有历史研究的一般特点,但又具有自身特殊的特性。美国是一个年轻的历史,它的起步晚,但是发展很快。在两三百年之间由一个殖民地发展为一个超级大国。中国近代遭受到西方的殖民侵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经过斗争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研究美国历史可以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一些借鉴。而史学理论与方法的学习也为美国史的研究提供了许多方法和指导。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为我们研究美国史的很好的工具。下面我将从几个史学

史学史名词解释

史学史名词解释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约前87年),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 (今山西河津)人。中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 学家、思想家。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 史之父。 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 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公认为是中国史 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 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 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 《史记》:是由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二十四史的第一部,全书分12本纪,10 表,8书,30世家,70列传,共130篇,五十 二万余字,记载了我国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 太初四年长达3000年左右的历史。《史记》与《汉 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与 宋代司马光编撰的《资治通鉴》并称“史学双璧”。班固:(建武八年32年-永元四年92年)东汉官

吏、史学家、文学家。史学家班彪之子,字孟坚,汉族,扶风安陵人(今陕西咸阳东北)。班固自幼聪慧,九岁能诵读诗赋,十三岁时得到当时学者王充的赏识,建武二十三年(公元47年)前后入洛阳太学,博览群书,穷究九流百家之言。建武三十年,其父班彪卒,自太学返回乡里。居忧时,在班彪续补《史记》之作《后传》基础上开始编写《汉书》,至汉章帝建初中基本完成。修成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 《汉书》:又称《前汉书》,由我国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 十四史”之一。《汉书》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汉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共八十万字。 杜佑:(735--812),唐中叶宰相,政治家、史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与史学史考博参考书分数线复试经验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与史学史考博参考书分数线复试经验一、专业的设置、招生人数及考试科目 院系(招生人数) 专业 (招生人数) 研究方向导师考试科目 701 马克思主义 学院 (100)060200 中国史 (6) 01马克思 主义史学理 论与史学史 高翔 ①1001英语、1002日语、1003俄语、1004 德语、1005法语选一②2098马克思主义基 本原理③3225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与史学 史 于沛 ①1001英语、1002日语、1003俄语、1004 德语、1005法语选一②2098马克思主义基 本原理③3225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与史学 史 注:报考要求及说明详情参照《2015年“马克思主义理论骨干计划”博士研究生报考说明》。 二、导师介绍 高翔,男,1963年10月出生,四川盐亭人,汉族,中国社会科学院秘书长、党组成员,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总编辑、研究员,历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论著有《康雍乾三帝统治思想研究》(专著)、《近代的初曙:18世纪中国观念变迁与社会发展》(专著)、《在历史的深处》(论文集)、《略论清朝中央权力分配体制——对内阁、军机处和皇权关系的再认识》、《马克思主义与二十世纪中国学术道路》等。 于沛,男,汉族,1944年5月生于中国天津,1982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世界历史系,俄国史专业,历史学硕士。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史学会副会长、学术委员会副主任。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6年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研究方向为俄国史、历史认识理论、外国史学思想史。著有《苏联史学理论》《现代史学分支学科概

史学理论研究方法总结 教师版

主要史学理论和史学研究法总结 一.主要史学范式(史观) 史学范式是史学家研究历史的范型和模式,是历史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也是史学观点、史学范畴和史学方法等有机集合体。高中新课标程式下的史学范式已从单一走向多元,由传统单一的阶级斗争范式(或称革命史范式),发展为文明史观、全球史观、现代化(近代化)史观、社会史观、唯物史观、革命史观、史学史观、比较史观、生态史观、等,下面依次作一概述 1.文明史观: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通史顺序)。 例:请利用中国1949年到1956年的历史事实来分析“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构成, 三者在相互作用、协调互补中共同发展。”? (1)观点: 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就是现代化的过程。 古代中国、希腊、罗马;近代英国、美国和新中国在人类政治文明中的创新与贡献。 思考: (2)态度: A 要重视不同文明的交流与融合,重视文明传承 B 文明的发展需要吸收其他文明的优秀成果 C 各文明要相互包容,尊重文明的多样性 D 把中华文明纳入世界文明中考察; 2.全球史观: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 又称为整体史观(经济一体化全球化) 例:请分析16世纪到19世纪的欧洲是如何加强与世界各地区交往的?并以此分析其对欧洲及世界发展的影响。 A 观点 B 态度 C 重要联系:世界市场形成的阶段: ①开始形成:14-17世纪,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为标志; ②初步形成:19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完成,中国开国、澳大利亚成为英国殖民地为标志; ③完全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瓜分世界的狂潮为标志; ④制度化、体系化: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为标志; ⑤升华:20世纪90年代,经济全球化为标志。 3.现代化(近代化)史观 例:请从现代化范式的角度分析1840年到1949年的中国的历史,以此说明这一时期中国近代化的发展。 A 主要观点 原发型——内部因素积累,自发转变西欧和北美(德国例外)。 B 两种途径 传导型(外源型)——外部刺激,是回应和学习,大多数国家都是这种类型。 C 多种模式 A 横向

《中国史学史》期末复习

《中国史学史》复习参考题: 一.名词解释 1.史学史 “史学史”概念是20世纪20年代梁启超在其着作《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中明确提出。 史学史是研究史学发展规律的一门科学,其主要任务是对历史学的起源、发展至形成为一门科学的基本过程和规律予以探讨和总结。其研究对象为:(1)研究关于史学的发展过程及其阶段性的特点;(2)研究史官、史家与史学思想;(3)研究史学与社会的关系;(4)研究史学发展与相互学术文化领域的关系;(5)研究史学发展的规律性等。 其成果是为历史研究起指导作用,而中国史学发达则是为中国史学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条件。 2.《春秋》 《春秋》是孔子根据《鲁春秋》和参考其它史书编纂而成。“(孔子)西观周室,论史记旧闻,兴于鲁而次《春秋》,……约其辞文,去其烦重”。 记载了上起鲁隐公元年(前722),下迄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共242年历史。其内容以鲁国历史为主,但涉及到列国之事。主要记载各国间的朝聘、盟会、战争、灾异以及统治阶级人物活动的事迹。 孔子作春秋的史学贡献在于: (1)具历史着作之雏形。 《春秋》按照明确而连续的时间顺序罗列了我国春秋时期的大事,有取舍详约,于纪事中寓褒贬,对我国史学着作具有发端的意义。 (2)初步提出史书的具体内容 《春秋》初步将“义、事、文”三个要素结合起来记叙历史,从中可以看出史书的特点和价值,对后世史书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3)“属辞比事”:提出了一套历史编撰方法 “《春秋》属辞比事而不乱。”(《礼记·经解》) (4)重人事而不宣扬鬼神 《春秋》尽管也记载了灾异,可是没有人为地去为灾异披上神秘的色彩,更没有把它与人事关系牵连在一起。 (5)不足 首先,记事太简单,一部包括242年历史的着作总共一万六千多字,可以说是只有标题而无具体内容。其次,“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以个人主观来定褒贬,开了后世史书中“曲笔”的先例。 3.司马彪 (243年—306年),字绍统,河内温人,西晋史学家、文学家。晋高阳王司马睦长子,司马懿六弟,自小好学不倦,然好色薄行,所以不得为嗣,实为废除他的继承权。司马彪因此折节改志,闭门读书。晋武帝时,任秘书郎、秘书丞等职。其代表作为《续汉书》,其内容大多失传,惟有《律历志》等八志并入《后汉书》而得以保留。它的特点为:(1)注重考察典章制度的变化以及与前史的联系;(2)强调以“君威”“臣仪”为核心的“顺礼”等级秩序;(3)推崇“务从节约”政治作风,把对历史的考察和现实的需要结合起来。 4.《史记》三家注 (1)南朝宋裴骃作《史记集解》,广引前人成果,随文作注,不驳《史记》原文。 (2)唐司马贞《史记索隐》,既为《史记》的原文作注,同时又为裴骃的《集解》作注。不仅攻驳裴骃旧注,亦且攻驳司马迁《史记》原文,提出辨正。 (3)唐张守节《史记正义》既为《史记》原文作注,同时也为《集解》和《索隐》作注。 《集解》、《索隐》、《正义》,依次相注,关系紧密,被称为“《史记》三家注”。 5.《汉纪》 汉献帝因《汉书》“文繁难省”,命荀悦“依《左氏传》体以为《汉纪》”,《汉纪》30卷,82432字。记事起于刘邦之兴,迄于王莽之败,以班彪着《王命论》、班固撰《汉书》结尾,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断代史。

历史系博士、硕士入学考试参考书目(2008年6月修订)

历史系博士入学考试参考书目 (按报考研究方向选读) 247史学理论:(1)爱德华?卡尔《历史是什么?》,商务印书馆(2)柯林武德《历史的观念》,北京大学出版社(3)克罗齐《历史学的理论与实际》,商务印书馆(4)海登?怀特《元史学》,译林出版社(5)乔伊斯?阿普尔比等《历史的真相》,中央编译出版社(6)何兆武编《历史理论与史学理论》,商务印书馆(7)张文杰编《历史的话语》,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8)田汝康、金重远编《现代西方史学流派文选》,上海人民出版社(9)刘北成、陈新编《史学理论读本》,北京大学出版社(10)陈新编《当代西方历史哲学读本(1967-2002)》,复旦大学出版社(11)《史学理论研究》杂志389西方史学史:(1)张广智主著《西方史学史》(第二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2)张广智、张广勇《史学,文化中的文化》,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3)伊格尔斯著、何兆武译《20世纪的历史学》,辽宁教育出版社2003(4)Ernst Breisach,Historiography:Ancient,Medieval&Modern,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3 245中国古代史:(1)钱穆《国史大纲》,商务印书馆(2)张荫麟《中国史纲》,上海古籍出版社(3)翦伯赞《中国史纲要》,人民出版社(4)《剑桥中国史》中译各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5)方豪《中西交通史(上、下)》,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6) 周予同主编、朱维铮修订《中国历史文选(上、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7)白寿彝《中国通史》(多卷本),人民出版社1989年以后各年版(8)王仲荦《隋唐五代史》,上海人民出版社(9)王仲荦《魏晋南北朝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0)韩国磐《魏晋南

史学史资料(新)

一、填空题 1、后人以《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四史,认为是《二十四史》中的代表性著作,充分肯定了《三国志》在史学上的地位。《三国志》只有纪,传而无典志,这个缺憾只有留待后人弥补了(P99) 2、《五代史志》综叙梁、陈、齐、周、隋五朝典章制度,与“五代史”纪传相配合。《五代史志》是自《史记》八书、《汉书》十志以来最重要的史志著作。(P117) 3、《通典》在内容上和体裁上最显著的特点,是以制度分门立目。《通典》以分门囊括制度,以会通贯穿古今,以论议指陈得失,开拓了历史撰述的新领域,奠定了中国典制体史书发展的宏伟基础。(P135) 4、宋元时期历史文献学贡献较大的,要推郑樵和朱熹。《通志》中的《艺文略》、《校雠略》、《金石略》、《图谱略》,四略集中反映出郑樵历史文献学的成就。《通志》把《志》改称为《略》,一共是20《略》。《二十略》是全书的精华,是郑樵学术的总汇。(P177 P196) 5、钱大昕考证法,主要是三点:一是取证,二是比较,三是专题考索。(P275) 6、1902年,梁启超撰成长篇论文《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鲜明地贯彻了进化观和因果论的理论指导,体现出与以往学者全然不同的研究风格。堪称是“新史学”理论在研究实践中的第一个硕果。 7.魏源著有《圣武记》、《海国图志》《道光洋艘征抚记》《元史新编》、《古微堂集》、《诗古微》《书古微》、《老子本义》、《古微堂诗集》。 8,在《新史学》发表稍后,夏曾佑撰成《中国古代史》,它的产生是“新史学”思潮在通史撰著上取得的重要成果。 9、陈寅恪提出史料学的“通识”,是近代新考证学史料学观点的重要特点。“民族文化之史”是陈寅恪先生自己提出来的。《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和《唐代政治史论述稿》是他两部著名的史论。 10、龚自珍针对乾隆以来“号为治经则道尊,治史则道拙”的观点。提出“尊史”说。 11、《春秋》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的史学著作,其记事上起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下到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共记载了春秋末年至战国时期的242年历史。 12、《汉纪》是东汉的荀悦,根据《汉书》编纂的编年体历史著作,共有30卷。 13、《左传》记事的下限鲁哀公二十七年,是编年体的史书。 14、《通典》200卷,分九门,记载了历代典章制度,其记事上起黄帝,下迄唐玄宗天宝末年,有的记载至德宗贞元年间。 15、赵翼的《廿二史札记》中共为24部“正史”的内容做考证。 16、王鸣盛的《十七史商榷》所考证的史事自《史记》下至《五代史》,其中包含《旧唐书》、《旧五代史》十九史之所记。 陈寿——《三国志》;司马彪——《续汉书》;袁宏——《后汉纪》;范晔——《后汉书》 李延寿——《南史》、《北史》;沈约——《宋书》;常璩——《华阳国志》;姚思廉——《梁书》、《陈书》;李百药——《北齐书》;令狐德棻——《周书》;魏徵——《隋书》; 王鸣盛——《十七史商榷》;赵翼——《廿二史札记》;钱大昕——《廿二史考异》; 顾炎武——《日知录》;崔述——《考信录》;王夫之——《宋论》; 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陈垣——《史讳举例》;姚莹——《康輶纪行》 王韬——《法国志略》;徐继畲——《瀛环志略》;魏源——《道光洋艘寇海记》; 二、名词解释

08史学理论与史学史解析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2010 —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 历史学系院(系、部)历史学专业08级《史学理论与史 学史》期中试卷 姓名:学号:成绩: 、名词解释: 1、春秋之“国史” 2、《春秋》 3、《左传》 4、《战国策》 5、《竹书纪年》 6、《吕氏春秋》 7、《汉书》 8、班昭 、简答: 1、什么是史学史?史学史的任务是什么? 2、20世纪初期“新史学”共同的特点? 3、简述中国史学史研究的几个发展阶段 三、论述题: 论述《史记》之特点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2010 —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历史文化与旅游系院(系、部)历史学专业08 级《史学理论与史学史》期末考试试卷A卷

姓名: 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成绩:一、名词解释:(共8 题,每题 5 分,共40分) 三国志》 华阳国志》 史通》 《南史》 会要 续资治通鉴长编》

日知录》 史德”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 分) 1、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时代的特点与其对史学发展的影响。

2、章学诚在史学理论方面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三、问答题:(三题任选二题,每题20 分,共40分) 1、试述唐修《晋书》的特点。 2、试述中国古代类书的代表作及其主要价值。 3、试论年鉴学派的兴起及其意义 评分标准: 一、名词解释:(共8 题,每题5分,共40 分) 《三国志》《三国志》是西晋陈寿编写的一部主要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国别史,详细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到晋武帝太康元 年(280)六十年的历史,受到后人推崇。《三国志》全书一共六十五卷,尊魏为正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