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婺源县珍珠山乡简介

江西省婺源县珍珠山乡简介
江西省婺源县珍珠山乡简介

江西省婺源县珍珠山乡简介

珍珠山乡位于婺源县西部,全乡总面积126平方公里,总人口珍珠山乡0987人,2003年实现财政收入180.3万元,属乡、场合一单位。全乡(场)共有4个村委会、5个农业分场、1个居委会。珍珠山属乡、场合一单位,位于婺源县西部,东经117°26′,北纬29°11′,与景德镇、乐平、德兴接壤,距县城46公里,交通便利,通讯发达,水电资源丰富。国土面积达126平方公里,下辖4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5个分场,共计61个自然村,2980户人家,10987人。

自然资源

珍珠山物产富饶。有耕地面积9045亩,水面8900亩;森林覆盖率达89%,山林面积1 5.85万亩,其中毛竹1.2亩,油茶1万亩,湿地松1万亩,茶叶5000亩,立木蓄积量近60万立方米。有名贵的楠木、樟树、银杏、桂花、杜鹃、红豆杉、紫微等珍稀树种,盛产竹笋、山蕨、板栗、栲槠等纯天然绿色食品。地下蕴藏有金、钨、瓷土等大量的矿产资源。

生态环境

珍珠山生态环境优美。茫茫林海,蜿蜒起伏;山泉瀑布,千姿百态;主峰历居山海拨1 000余米,风光秀丽的“秀水湖”面8700余亩。晨曦中,山巅岚雾轻移漫转;夕照下,碧水青山,霞光辉映,处处是鸟语花香、风光旖旎的自然景象,是人们旅游、休闲的胜地。珍珠山有着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以“婺西绿谷”为主题的森林生态观光园,以“秀水湖”为主题的湖光山色,以明清时期名人古建和古树群为主题的自然人文景观。

工业企业

珍珠山垦殖场创建于1957年,计划经济时期,拥有酒厂、化工厂等十一个远近闻名的工业企业,仅酒厂历年上交国家税收1000多万元,为婺源的经济建设做出了较大的贡献。现在,乡党委、政府致力于“抓招商兴工业”,已引进利津日用品有限公司、天工木才厂、历居木制品厂、竹菜板厂等十七家企业落户珍珠山。

招商引资

在招商引资工作中,我们始终把拓企强乡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强力推进。一是实施拓企强乡战略。做大做强食品、木材、建材三大支柱行业,通过节能、降耗、增产、创新等方式不断壮大企业规模,扩充企业实力,提高对乡域经济的拉动和对乡财政的贡献能力,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拓展空间,为反哺农业创造条件。二是坚持以财源建设为重点,锲而不舍

抓招商。牢固树立“招商无淡季、常年抓项目”的思想,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盯住发达地区、大城市和企业集团,实行定向、定位、定量招商。目前,通过积极洽谈磋商,已完成引资项目两个,即__市经协交电公司家电二商场和宝兴购物广场,项目计划总投资6000万元,项目到位资金达到3700万元。三是加强项目信息规范治理。积极推行招商引资项目信息选集治理奖励办法,重点征集投资500万元以上、有意到东北地区投资、异地建厂、总部迁移、合资合作、国家政策支持或能拉动乡域经济发展的意向项目信息6个,对提供有意向成果信息人,除按市定政策受奖外,乡政府再给予500—5.000元的重奖。经过全乡上下共同努力,现已向市招商引资信息中心提供并经确定认可的有效信息为6条,超额完成了年初工作任务指标。

社会事业

为了尽快改变农村公共事业滞后的状况。一是加快通乡通村公路建设。按照“政府主导、分级负责、多元投入”的原则,抓住国家政策扶持机遇,积极动员社会各界力量捐资出力,献计献策,加快通乡、通村公路建设,解决农民“行路难”问题。通过一年多的积极争取,多方协调,今年,我乡申请立项的苇林零公里至八里湾山庄长8公里的四级水泥路面通乡公路,已于10月中旬投入使用,启动2条33公里通村公路建设计划。2010年,全乡公路硬化率要达到60。同时,珍珠村至河北屯1公里硬化路路基处理工作已全面完成;新建标准化桥涵一座;投资10万元新建文化活动广场一处;筹资8.6万元为珍珠村购置门市房57.65平方米,作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力争使珍珠村完成市级试点村建设任务。二是完成乡立小学2 140平方米危房改造工程。经过立项审批,通过改造工程,合并了两所小学,并将中小学建在一起,配有食堂、宿舍,中学生实行住宿制,进行封闭式治理,进一步调整优化教师队伍,教学质量得到全面提升。三是加快农村饮水工程建设。为加强农村供水、排水等设施建设,提高自来水普及率。今年,全面完成珍珠村河东屯、五里地屯和新安村主屯自来水工程。借助__林业局自来水改造之机,投资6万元为珍珠奶牛园区和居民点引入新水源,该水源水质优于国家标准,彻底解决了饮用水水源不足、水质差的问题。有计划地落实各村主屯自来水建设规划,力争2010年全乡100的农户解决饮用自来水问题。四是加快农村住房建设。通过加强住房宅基地规划和治理,引导农民应用新技术、新材料建设新型住宅,大力节约村庄建设用地。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制定出台有利于农民改善居住条件的相关政策,在土地审批、建房贷款、费用收取、政策补贴等方面给予优惠。今年新建农村住房2万平方米,农村砖瓦化住房比例达到90以上。五是加强村容村貌和环境建设。通过几次环境整治会战,有效解

决村屯环境脏、乱、差的现状。大力开展了村屯绿化、净化、美化活动。积极创造宜人的居住环境。

江西婺源旅游产业的规划与发展

江西婺源旅游产业的规划与发展 0123162 程晓强国民经济管理121 摘要:婺源主要产业以茶产业,旅游业,小水电业及县工业园区为主,其中尤以旅游业,发展最为迅速。根据婺源的综合发展条件,应以旅游业作为主导产业,为经济发展的支柱,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如茶产业)的发展,从而拉动全县经济的发展本文着重分析婺源旅游业的发展优势,并根据其发展现状提出了相关发展规划的建议。 关键词:旅游业主导产业区域优势规划 一:旅游产业发展优势 自然优势:婺源县境内林木葱郁、峰峦叠幢、峡谷深秀、溪流潺潺,奇峰、怪石、驿道、古树、茶亭、廊桥及多个生态保护小区构成了婺源美丽的自然景观。灵岩国家森林公园内有三十多个溶洞,这一带自唐宋以来就是游览名胜,各个溶洞内留有古代名人的刻墨二千多处,公园内的鸳鸯湖内有上千对鸳鸯。有着最为良好的生态环境。 文化优势; 婺源不仅自然风光秀美,还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自古有“书乡”的美称,从宋代以来,婺源出了文学家朱弁、理学家朱熹、纂刻家何震、铁路工程专家詹天佑等文化名人。婺源是我国古建筑保存得最完整的地方之一,青林古木之间处处掩映着飞檐翘角的民居,其中汪口俞氏宗祠气势雄伟、工艺精巧,被专家誉为“艺术宝库”;紫阳古街上保留着朱熹祖居;建于隋代的詹氏一世祖墓每年都吸引着上百万的台湾詹氏后裔前来观光、祭祖。民俗文化绚丽多彩,有起源于缘故的傩舞,历史悠久的徽剧,还有别具风情的抬阁、灯彩、地戏等有着深厚的徽文化底蕴。 人文社会优势; 悠久的历史为婺源留下了大量的遗址、古迹。遗址有善山商周遗址,清华窑址。古墓有江湾的春秋吴太子鸿墓,镇头镇的西汉长沙王吴芮墓,紫阳镇朱熹的一世祖墓和文公山上四世祖墓和清皖派朴学大师江永墓等。古迹有浙源的龙天古塔、横槎古战场和古驿道等。这些遗址、古迹是婺源成为文化古城的历史名片。上世纪卅年代,婺源是中国共产党人方志敏领导的赣东北革命斗争的扩展地。抗日战争前夕,鄣公山是中共皖浙赣省委所在地,绿色婺源有着红色革命的史迹。婺源人文旅游资源主要表现为以古村落为特色的宗祠、官宅、豪邸、廊桥、石拱桥、民居、戏台、井台、石碑等等徽派古建筑。县博物馆藏有各类文物珍宝上万件,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的专家曾专程至婺源对县博物馆馆藏文物进行鉴赏,高度评

江西婺源艺术考察报告标准范本

报告编号:LX-FS-A62327 江西婺源艺术考察报告标准范本 The Stage T asks Completed According T o The Plan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In The Work And The Lessons Learned In The Work, So As T o Obtain Further Guidance From The Superior.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江西婺源艺术考察报告标准范本 使用说明:本报告资料适用于按计划完成的阶段任务而进行的,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的汇报,以取得上级的进一步指导作用。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江西婺源艺术考察报告 考察地点:江西省婺源县 考察时间:从XX年5月21日至5月26日 考察过程 婺源县位于赣东北,古徽州六县之一,徽州文化的发祥地之一。素有“书乡”、“茶乡”之称,是全国著名的文化与生态旅游县,被外界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婺源的文化风俗、房屋建筑、饮食居住和徽州其他各县大体相同,属徽文化的组成部分。那里完好保留了大量的明清两代古建筑,它们是中国古代社会后期成熟的一大建筑流派——徽派建筑,堪称

典范之作。明清时代古徽州一带的商人凭借木材、茶叶、盐业等的垄断经营,称雄商界长达二三百年,统称徽商.当时徽商经营的势力遍及大江南北,聚集了大量的财富和声望。中国人落叶归根的特性让殷实的徽商们最终都在家乡大兴土木,建民所、立祠堂,光宗耀祖,传宗接代。经济的繁荣带来了徽派建筑的全面的昌盛。中原望族的迁徙不仅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文化和耕读礼俗。中原盛行的儒家礼教文化浓墨重彩地在古徽州生根发芽,枝繁叶茂。这也是徽派建筑渗透着儒雅之韵的原因之一。聚集巨额财富的徽商几乎无一例外地将大量的资本投入到光荣之中,投入到自家宅院的建设中,这也在无形中促进了徽派建筑昌盛的发展。 本次考察为婺源的东线景区。主要考察了思溪延村,大鄣山景区,李坑,汪口,江湾,晓起,等地。

婺源民居建筑考察报告

婺源民居建筑考察报告 考察地点: 江西省婺源县 考察时间: 从2015年7月14日至7月23日 考察过程: 江西婺源,一个让建筑师,摄影师心向往之的地方,我们有幸来到这个传说中的“最美的乡村”,在这次民居建筑考察中,我们小组住宿在李坑,主要考察了大理坑。 李坑是一个以李姓聚居为主的古村落,该村落群山环抱,山清水秀。住宿几天下来,我们发现村中明清古建遍布、民居宅院沿溪而建,依山而立,粉墙黛瓦、参差错落;村内街巷溪水贯通、九曲十 弯;青石板道纵横交错,石、木、砖各种桥数十座沟通两岸,构筑了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美丽画卷,大家评价这是婺源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在李坑,我觉得它自己的一番滋味,就是它最让人贴近生活。 它的人文气氛让人难忘. 李坑,让我觉得如果说,婺源是一个绿色大公园那么李坑村就 是一处绝妙的景致。古朴典雅的明清民居,曲折宁静的街巷,青石铺 就的驿道,野碧风清的自然环境,遮天蔽地的古树,村中保持600余年的房屋有几十幢,风格鲜明,气势非凡。进士第、大夫第、荣禄第 等商第官第无不折射出这方钟灵毓秀的土地曾经有过的辉煌。一门四进士和四代一品更是先贤留与后人宝贵的精神财富。 理坑。这个以“理”为名的村子是全国百个民俗文化村之一。 它建村于南宋初,自元代始,村子渐盛,科第蝉联,尤其在明代官宦 屡出其村,他们显官在职之时或年老返乡之后,便致力于营造邸第, 以耀祖光宗。至今,以官邸宅第为主体的明清古建筑有130橦之多。 理坑与李坑是两个不同的地方。村人好读成风,崇尚读朱子之节, 服朱

子之教,秉朱子之礼”被文人学者赞为理学渊源”是个美到让人视觉疲劳的地点。 我们主要对诒浴堂做了它的建筑考察,对理坑诒浴堂通过测量, 调查,采访等方法对它做了具体的历史背景,建筑面积,房屋尺寸等等的测绘。它是清代道光年间茶商余显辉的宅地,厅堂梁枋全部用木雕装饰,梁枋之有雕刻精致的梁托,梁柱之间饰有木雕挂落,形象生动,雕工精细,前方大梁上雕刻“九世同居”。左边上面是“满堂福”, F面是“三英战吕布”,右边上面是“九寿宫”下面是杨家将“穆桂英戏挑杨宗保”,人物栩栩如生,整个木雕图案突出“家和万事兴” 这一主题。 厅堂正上方照壁两旁门罩上雕有冰清玉洁的“冰梅图”,寓意 “梅花香自苦寒来”,这里的商人是儒商,十分看重读书,经商的同时还不忘刻苦读书,提高文化修养。听完老一辈的爷爷们讲完关于诒浴堂当年商人们的背景后,心里油然生出一份敬佩之情。 在这里,我们小组分工合作,一人拍照,2人测量,一人记录 并现场画出草图,相互合作的非常协调,我主要负责拍照方面,从建筑的整体到房屋的屋顶,每一层的雕花,窗花,建筑结构,楼梯,走道都进行了全面拍摄,以备后期整理需要。其他三个成员也很认真, 都尽量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草图的清晰性,逻辑性。小组合作,让我体会到了人多就是力量。我们共花了7天时间对诒浴堂进行了测绘,时间紧迫,所以我们的时间也是不浪费,每一步都按照先前安排好的计划进行。测绘的同时,还感受着浓郁的乡间村落的气息。 婺源,这里聚集着典型的徽派建筑群落,而徽派建筑作为中国古代农村建筑的代表,通过这些天的了解调查学习后,对它的建筑群体格局特点做了以下的总结: 1.和谐流畅,统一规划的整体美。徽州的大部分古村落是齐刷刷的黑瓦白墙,飞檐翘角的屋宇随山形地势高低错落,层叠有序,站在村边山坡上俯瞰全村,各种各样的建筑物规划严整,排序井然。 2.依山傍水,翠微缭绕的自然美。居家环境静谧雅致如诗如画, 保持人与自然的天然和谐。 3.清雅简淡,因陋就简的朴素美。以当地丰富的粘土、石灰、黟县

婺源县打火机有限公司年产4.1亿只打火机生产线项目申请报告

婺源县打火机有限公司年产4.1亿只打火机生产线项目 申请报告 婺源县打火机有限公司年产4.1亿只打火机生产线项目申请报告第一章总论 1.1 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年产4.1亿只打火机生产线项目 2、建设单位:婺源县打火机有限公司 3、项目负责人:程鑫文 4、建设性质:新建 5、建设规模和主要建设内容 设计生产能力为年产塑料外壳打火机4亿只,金属外壳打火机1000万只。 项目总占地100亩。主要建设内容有新建打火机燃料灌注车间、组装车间、塑料注射成型车间、有色金属压铸车间、冲压车间、机械加工车间打火机产品库、变电房、机修车间、办公楼、员工宿舍等建筑35600平方米,土地征用及厂区道路、绿化等。购置生产设备211台套。 6、总投资和资金筹措 估算总投资9210.30万元。资金来源为:建设单位自筹9><>4210.30万元,

申请银行固定资产投资贷款5000万元。 项目建成投产后,另申请银行流动资金贷款3378.89万元,项目所需总资金12589.19万元。 7、建设期限:1年。 8、项目财务效益预测 项目建成后,生产期年平均销售收入41904.00万元,年平均利润总额7403.98万元,年平均税费总额4714.87万元(其中增值税2103.30万元),年平均净利润4960.67万元。投资利润率53.86%,投资利税率105.05%,全部投资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50.86%、财务净现值23350万元、投资回收期3.39年,贷款偿还期2.39年,盈亏平衡点26.76%。项目经济效益较好,贷款偿还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较强。 9、建设单位简况 (1)婺源县打火机有限公司 (2)注册资本:5000万元 (3)经营范围:打火机生产、销售 (4)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 1.2 项目申请报告编制的依据和范围 1.2.1 编制依据 1、婺源县打火机有限公司年产塑料外壳打火机4亿只生产线项目申请报告

婺源县发展乡村旅游经验介绍

婺源县发展乡村旅游经验介绍 一、县情和旅游资源情况 1、县情概况。婺源地处皖、浙、赣三省交界。商周属扬州之域,春秋为“吴楚分源”之地,唐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建县。全县总面积2947平方公里,其中山地370万亩,耕地33万亩,素有“八分半山一分田,半分水路和庄园”之称,是典型的山区县。下辖18个乡镇,169个村委会,15个居委会,总人口3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8.3万人。 2、旅游资源及其特点。婺源境内的古村落古建筑堪称一绝,是当今中国古建筑保存最多、最完好的地方之一。这里有国家历史文化名村1个,省级历史文化名村(镇)6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处,古祠堂、古民居、古桥、古亭更是遍布乡野,历史文化价值极高。婺源自古文风鼎盛,人杰地灵,是朱熹故里、詹天佑桑梓,享有“书乡”美誉。自宋至清,全县出过进士552人,历朝仕宦2665人,历代文人留下3100多部著作,其中有172部入选《四库全书》,7位名人入选《辞海》;县博物馆馆藏文物有1万余件,被誉为“全国县级第一馆”;傩舞、徽剧、茶道、抬阁、地戏等民间文化艺术绚丽多彩。婺源山青水秀,四季分明,生态环境优美,全县活林木蓄积量860多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82%,先后建立自然生态、珍稀动植物、自然景观等各类自然保护小区191个,已挂牌保护的古树名木有2000余株。婺源自然资源丰富,物产众多,荷包红鱼、绿茶、龙尾砚、江湾雪梨是婺源“四色”(红、绿、黑、白)特产。 特点:我县乡村旅游资源丰富,但各旅游资源和景区景点均以婺源优美的整体环境作依托,只有在婺源大环境中才能凸显特色和魅力。全县2947平方公里的区域就是一个大公园、大景区。 3、区位特征。婺源自古即为徽饶古道必经之地。周边有著名旅游景区庐山、黄山、九华山、武夷山、三清山、龙虎山、鄱阳湖、千岛湖等,涵盖了“名山、名水、名镇、名村”四大看点。位处三条国际旅游黄金线路之上,一条是黄山—婺源—景德镇—庐山,是我省重点推出的三条旅游精品线路之一;一条是庐山—景德镇—婺源—三清山—龙虎山;一条是黄山—婺源—千岛湖。婺源县城紫阳镇东距浙江衢州150公里,南距上饶市150公里,西距景德镇80公里,北距黄山120公里。婺源周边有机场、火车站,景婺黄(常)高速公路年内将建成通车,发展旅游业的区位优势十分明显,被旅游界称为“中国精品旅游线路上的明珠”,是江西对外开放与东部对接的前沿和精品花园。 基于以上因素,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果断决策,作出了优先发展旅游、培育主导产业的决策和建设中国最美乡村的科学定位,明确了婺源旅游必须加快转型增效,由单一的旅游观光向休闲度假转变,由休闲度假向最佳的人居环境转变,实现梯度发展的目标,使婺源真正成为中国的一个新的旅游胜地。

2017年艺术考察报告4篇

2017年艺术考察报告4篇 *目录2017年艺术考察报告江西婺源艺术考察报告大学生的艺术考察报告模板精选书法艺术考察报告范文这个学期我们终于有机会外出艺术考察了,我们要到中国最美丽的乡村----江西婺源。快到目的地时,我就被那山里的风景给迷住了,茂盛的树木,婉转的溪流,都让我心旷神怡,那“小桥流水”的意境更让我陶醉。 这一次艺术考察收获丰富,一方面加深了对古建筑的感性认识,积累了传统的建筑知识,地理知识、风水学知识、规划知识、古代环保知识及各种其它人文知识,了解了中国先贤的智慧与能巧;另一方面也积累了许多资料和图片,为艺术创作与进一步的理论研究收集了良好的素材。以下是结合本专业,对那些本人认为较有代表性的人文景观或自然景观作一些描述。 婺源是江西东北部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县,被旅游书籍冠以“中国最美丽的乡村”。与浙江、安徽为邻,有着丰富的人文和自然风光。她是南宋理学家朱熹的故里,也是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的家乡。这里文风鼎盛,古迹遍布,尤以明清古建筑为代表,而自然风光更是如诗如画:田园、小溪、古木、翠竹环绕村落,飞瀑、驿道、路亭、拱桥散布乡野……婺源不仅有江南层峦叠翠的山林,碧绿绸绢般的小河,还有蜿蜒的石板路连着一个个依山傍水的村落,更为突出的是这里的徽派建筑,其风格体现在“粉墙黛瓦”,即雪白的墙身,青黑色的瓦,屋顶是刻着各式图案的飞檐翘角,

直指苍穹,在蓝天绿树映衬下分外瞩目。婺源古民居既具有浓郁的徽州特色,又不乏匠心别具的独特格局。婺源的油菜花跟古朴的徽派建筑相结合,是其他油菜花开的地方不能比的。他们相互融合,构成了一副最美,最和谐的图画。行驶在婺源的林间小路上,仿佛就是在山水画中走。 赣中古建筑的每栋建筑都有明显突出徽派风格的风火山墙、高耸的垂脊和起翘,还有家具、木椅的设计风格,都是精雕细刻的经典之作。在婺源沱川古村落间行走,感觉最突出的一点,就是民居布局非常讲究与山、水、林木等自然环境的和谐结合,文化品位很高。背靠郁郁葱葱的山林,一股清澈的山溪曲曲弯弯绕过幢幢明清古宅,穿过小桥和村中心后流向村外,一道道翻水坝形成的小瀑布激起哗哗的水声。在村边遇到一帮正在写生的美术院校师生,他们迷恋于这儿古代人文建筑与自然生态的和谐融合:穿村而过的溪流、村边小山岭上的古道、苍翠的古樟和松林、茶园农田、一排排的青石古溪埠、明清古宅群错落有致,简直就是一个大型生态园林,尤其从山岗上望下去,几乎每个角度都能入画。在学校,我们大都在室内画着静物。这次写生,增长了我们的见识,让我们走出了课堂,融入了自然,使我们的心灵放飞在山水,老屋,人间。我们懂得了光线与构图的关系,明白了建筑与文化的“血源”。在写生中,我们更深切地体味到:美无处不在,关键是要善于发现。在这里我们看到了美丽的风景,还有感受到了那淳朴的乡村乡情,在考察中同学之间的互帮互助的那份友谊,

江西婺源、景德镇考察报告

江西婺源、景德镇艺术考察报告 姓名:吴博睿班级:环艺一班学号:1203611042 考察地点:江西省婺源县、景德镇市 考察时间:2015年4月18日至4月24日 考察过程 婺源县位于赣东北,古徽州六县之一,徽州文化的发祥地之一。素有“书乡”、“茶乡”之称,是全国著名的文化与生态旅游县,被外界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婺源的文化风俗、房屋建筑、饮食居住和徽州其他各县大体相同,属徽文化的组成部分。那里完好保留了大量的明清两代古建筑,它们是中国古代社会后期成熟的一大建筑流派——徽派建筑,堪称典范之作。明清时代古徽州一带的商人凭借木材、茶叶、盐业等的垄断经营,称雄商界长达二三百年,统称徽商.当时徽商经营的势力遍及大江南北,聚集了大量的财富和声望。中国人落叶归根的特性让殷实的徽商们最终都在家乡大兴土木,建民所、立祠堂,光宗耀祖,传宗接代。经济的繁荣带来了徽派建筑的全面的昌盛。中原望族的迁徙不仅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文化和耕读礼俗。中原盛行的儒家礼教文化浓墨重彩地在古徽州生根发芽,枝繁叶茂。这也是徽派建筑渗透着儒雅之韵的原因之一。聚集巨额财富的徽商几乎无一例外地将大量的资本投入到光荣之中,投入到自家宅院的建设中,这也在无形中促进了徽派建筑昌盛的发展。 本次考察主要考察了景德镇、思溪延村、李坑、江湾、晓起、彩虹桥等地。 第一天到达李坑,也是本次考察的住宿地。李坑是一个以李姓聚居为主的古村落,该村落群山环抱,山清水秀,风光旖旎。村中明清古建遍布、民居宅院沿溪而建,依山而立,粉墙黛瓦、参差错落;村内街巷溪水贯通、九曲十弯;青石板道纵横交错,石、木、砖各种桥数十座沟通两岸,构筑了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美丽画卷,是婺源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在

江西婺源县可持续发展

江西婺源县可持续发展 江西婺源县可持续发展2007-12-07 12:42:07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 江西省婺源县创建省级可持续发展 实验区工作总结 婺源县地处皖、浙、赣三省交界处,辖区面积2947平方公里,人口33万。建于唐开元二十八年,自古钟灵毓秀,人杰地灵,素有“书乡”、“茶乡”的美誉。境内蓝天、青山、碧水,小桥、流水、人家,风光旖旎,天人合一,被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古树高低屋,斜阳远近山,林梢烟似带,村外水如环。”,田园诗般的婺源四季风光迷人。春天,桃花红、梨花白、菜花黄,漫山遍野的红杜鹃和绿意盎然的茶园交相辉映,清新的空气中飘着淡淡的茶香,甜润的清泉中

流淌着采茶姑娘的欢声笑语;夏天,古木参天,浓荫蔽日,蜿蜒的清石板古道忽而与清澈的溪流并肩前行,忽而穿过廊桥亭阁伸入山隐没于密林中,粉墙黛瓦的民居村落掩映在山麓水畔,远离了喧嚣与燥热,这显得那么恬静、闲适;秋天,金黄的稻田,如火的红枫,挂满枝头的野果,碧波中色彩红艳、背高腹宽的荷包红鱼,与挑筐提篮满脸笑靥的人们构成一幅绚丽的丰收图;冬天,成群成片的鸳鸯红嘴翠羽,如鲜花盛开于山塘湖泊,或嬉戏觅食,或比翼蓝天,或“咕咕”私语,充满温馨。更有那传统傩舞、徽剧、灯彩、地戏在青山绿水间生辉,犹如一幅热闹的迎春图。 婺源,是一首隽永的田园诗,一幅秀美的山水画。婺源的秀美,源自于千百年来一代代婺源人对生态的精心呵护。几年来,由于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和全县人民的努力取得了很大成效: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先后被国家列为全国生态农业试点县,全国生态农业建设先进县,

全国造林百佳县和全国绿化先进集体,科普示范县等称号,优美的生态环境为婺源经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2004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亿元,财政收入12689万元,城镇居民人均支配收入675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972元。现就婺源县创建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以来的工作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政府主导部门牵头,上下协调全民参与 一是我县的“创建”工作始终坚持政府主导的原则议程,多次召开县委、县政府常务会议研究解决“创建”涉及的具体问题。二是组织机构健全。创建工作一开始,我县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分管科技副县长为副组长,各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可持续发展实验区领导小组,并安排相应的办公场所和活动经费。三是上下协调“创建”工作涉面广、任务繁重。我们要求有关部门在县科技局的统筹下,各有关部门各自负责相应的项目,形成“创建”的合力。

婺源考察报告

《民间美术考察报告》 姓名:班级: 学号:指导教师: 2 3 4 篇二:江西婺源、景德镇考察报告 江西婺源、景德镇艺术考察报告 考察地点:江西省婺源县、景德镇市 考察时间:2015年4月18日至4月24日 考察过程 婺源县位于赣东北,古徽州六县之一,徽州文化的发祥地之一。素有“书乡”、“茶乡” 之称,是全国著名的文化与生态旅游县,被外界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婺源的文化风俗、 房屋建筑、饮食居住和徽州其他各县大体相同,属徽文化的组成部分。那里完好保留了大量 的明清两代古建筑,它们是中国古代社会后期成熟的一大建筑流派——徽派建筑,堪称典范 之作。明清时代古徽州一带的商人凭借木材、茶叶、盐业等的垄断经营,称雄商界长达二三 百年,统称徽商.当时徽商经营的势力遍及大江南北,聚集了大量的财富和声望。中国人落叶 归根的特性让殷实的徽商们最终都在家乡大兴土木,建民所、立祠堂,光宗耀祖,传宗接代。 经济的繁荣带来了徽派建筑的全面的昌盛。中原望族的迁徙不仅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力也带来 了中原先进的文化和耕读礼俗。中原盛行的儒家礼教文化浓墨重彩地在古徽州生根发芽,枝 繁叶茂。这也是徽派建筑渗透着儒雅之韵的原因之一。聚集巨额财富的徽商几乎无一例外地 将大量的资本投入到光荣之中,投入到自家宅院的建设中,这也在无形中促进了徽派建筑昌 盛的发展。 本次考察主要考察了景德镇、思溪延村、李坑、江湾、晓起、彩虹桥等地。 第一天到达李坑,也是本次考察的住宿地。李坑是一个以李姓聚居为主的古村落,该村 落群山环抱,山清水秀,风光旖旎。村中明清古建遍布、民居宅院沿溪而建,依山而立,粉 墙黛瓦、参差错落;村内街巷溪水贯通、九曲十弯;青石板道纵横交错,石、木、砖各种 桥数十座沟通两岸,构筑了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美丽画卷,是婺源的一颗灿烂的明珠。 在 李坑,自有它自己的一番滋味,就是它最让人贴近生活。仿佛自己融化在了这美丽的古村 中难分难舍,感受着这古朴富有诗意的小村。 小桥、流水、人家 下午行至汪口村,位于婺源东北部,古称永川,因地处双河汇合口。碧水汪汪而得名, 宋大观三年(1110)由徙婺源九代孙朝议大夫俞杲建村,是一个以俞姓为主聚族而居的徽州 古村落。汪口村山环水绕,风景秀丽,得山水之灵气,地灵人杰,是古徽州一方“徽秀钟灵” 之地,历史上这里文风鼎盛,人文蔚起,经科举中进士者有14人,出任七品以上官员73人, 著书立说,以斐然文采名于世者9人著作达27部,还走出了一大批商贾四方徽商富贾和精杏 林,工篆刻、善书画的名士贤达。 汪口小巷 俞氏宗祠,位于婺源县城东北30 公里处的江湾镇汪口村,占地面积一千多平方米。建筑为清代中轴歇山式,气势雄伟, 布局严谨,工艺精湛,风格独特,被古建筑专家誉为“艺术宝库”。 宗祠内凡木质构件均饰以雕琢,有各种图案一百多组。刀法有浅雕、深雕、透雕、圆雕、 细腻纤巧,工艺精湛,风格独特,被古建筑专家誉为“雕刻艺术宝库”。宗祠构造十分宏大

江西省婺源县高考语文模拟卷(四)

江西省婺源县高考语文模拟卷(四)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0分) 1. (16分) (2018高三上·昆明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全国各阶段学生视力不良率情况 材料二: 近日,北京大学中国健康发展研究中心教授李玲在该中心举办的研讨会上发布了《国民健康视觉报告》。研究估计,2012年我国5岁以上总人口中,近视和远视的患病人数大约5亿,其中近视的总患病人数在4.5亿左右。保守估计,2012年各类视力缺陷导致的社会经济成本将高达5600亿元左右,占GDP的比例高达1.1%左右。 若没有有效的政策干预,到2020年,我国5岁以上人口的近视患病率将增长到51%左右,患病人口将达7亿。到时候,在航空航天、精密制造、军事等行业领域,符合视力要求的劳动力可能面临巨大缺口,将直接威胁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以及国家安全。 报告指出,中国面临着比西方国家更为严重的视觉健康危机。李玲建议,应系统地制定公共政策,可借鉴新加坡的经验,将青少年视觉健康同国家发展、公共安全联系起来,将减少青少年近视率作为“十三五”发展的重点项目。其次,将视觉健康纳入国家健康保障计划。最后,加强视觉健康的社会宣传、制定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配套措施。 (摘编自李玲《国民健康视觉报告》2015年6月9日) 材料三: 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近视患者达6亿,青少年近视率居世界第一。 近日,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共同起草《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并面向社会征求意见。其中提到,到2030年,小学生近视率下降到38%以下,初中生近视率下降

城市规划-婺源县城市总体规划 精品

婺源县城市总体规划 作者:市规划局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2179 更新时间:20XX-7-21 第一章总则 第1条规划目标 为实现2020年婺源县坚持走发展生态经济之路,建设“生态婺源、开放婺源、小康婺源、文明婺源”的总体目标,加速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在城镇建设上提供科学的、阶段性发展的统一部署,特编制本规划。 1、加速中心城区发展,充分发挥中心城区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及对人力资源、区域创新的培育作用。 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大规模推进包括交通、通信、供电、信息传递等在内的基础设施开发,加强城镇间基础设施的衔接和共建共享,提高县城的整体性和开放度,提高空间运行效率。 2、充分评估景婺常、景婺黄高速公路及九景衢铁路的修建对县城发展的影响,处理好对外交通与城市内部交通的关系。 3、以人为本,以山水为根脉,全面协调经济、社会、环境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努力创造经济发达、社会繁荣、环境优美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空间,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生活需求,把婺源建成以山水文化为特色的旅游城市。 第2条规划依据(略) 第3条规划理念 本次总体规划以可持续发展作为总的理念与原则,主要体现在自然、人文、效率三个方面。本规划对自然的关注主要表现在对婺源县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上;对人文的关注主要表现在对城市社会结构的理解和对本地区文化特色的传承和发扬上;对效率的关注主要表现在对县城经济发展与开发建设的拓展性、实施性考虑上。 第4条:规划期限 根据《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的要求,考虑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及远景目标,确定本次规划期限为: 近期:20XX—20XX年 远期:20XX—2020年 第5条城市规划控制区范围 城市规划控制区范围包括紫阳镇的行政区划范围以及高砂乡、秋口镇的部分地区。规划控制区面积约48.61平方公里。第6条规划效力 本规划经批准后,将作为婺源县发展与建设的技术性行政法规,对在城市规划区内一切从事涉及城市土地开发、城市建设和空间资源利用的行为均有法律约束力。 第7条规划文件 本规划由总体规划文本、规划图纸和附件(说明书、基础资料)三部分组成。规划文本和图纸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第二章城市发展目标、战略 第8条发展目标 按照“优美的生态环境、发达的生态经济、繁荣的生态文化、和谐的生态家园”的要求建设“绿色婺源”,加速婺源城市化进程,集中力量把县城建设好,以县城经济带动县域经济的发展,打造文化与生态旅游大县。 一、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天人合一”的生态婺源。 二、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并举,建设“双向互动”的开放婺源。 三、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建设殷实富裕的小康婺源。 四、努力铸造新的“文化力”,建设先进繁荣的文明婺源。 第9条发展战略 全面建设“八大工程”: 1、工——生态工业建设工程。 2、农——生态农业建设工程。 3、路——快速便捷的交通网络建设工程。 4、城——中心城区和小城镇建设工程。

江西考察与采风实训报告文档

江西考察与采风实训报告文档 Jiangxi investigation and wind gathering training report

江西考察与采风实训报告文档 小泰温馨提示:报告是按照上级部署或工作计划,每完成一项任务, 一般都要向上级写报告,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 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等,以取得上级领导部门的指导。本文档根据申请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 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市校:金华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中国古建 筑工程技术121 学号:XXxxxxxxx118 指导教师:胡波徐秀平 实训时间:XX年4月8日——4月9日,60课时 实训报告 实训项目:艺术考察与采风写生实训 实训设备:相机写生用具 同组组员:骆趣(组长)俞梦雯张思达包吉阳 实训目的:婺源古村落选址,古民居的空间布局,结构 构造,装修特点,附属文物等,婺源历史与可移动文物的现状。

1.介绍婺源古村落古建筑的基本情况,了解婺源古村落 古建筑的基本情况,明确实训流程与任务。 2.检查每日实训成果的进度与质量,观察彩虹桥、延村、思溪村、百柱宗祠、晓起村、汪口村、李坑村、西冲村、长滩村、赵村、龙腾村等各村的环境与建筑特征。 3.每组完成建筑摄影100张、每人每天完成建筑速写或 线描3张、考察日志1篇3张,考察日志1篇。 4.8思口赵村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徽派建筑, 随后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拍摄任务,其中要求我们要拍摄细节以及不同有特色之处。在拍摄过程中给我们指点了许多细小的知识点,用于装饰和排水的“滴水”,马头墙上的徽派墨画,还有被称为“踏跺”的台阶,被用于分每家每户的“墙界石”。接下来写生的时候,老师指点我要采好点取号正确的角度来写生。 4.9西冲村我们找到了一个明朝后期的建筑,名为“竹 友居”。里面的“翘头案”、“和合桌”、“扶手椅”、“八仙桌”等都保存尚好。在其他的大屋里,一把让胡老师爱不释手的明式靠背椅引起了我的兴趣,明式家具,用料比较柔和,没有雕刻,老师说这把椅子也叫“官帽椅”,在它旁边的是一

江西省婺源县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教学质量调研考试试卷

江西省婺源县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教学质量调研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 1. (6分) (2020高二上·吉林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港珠澳大桥的开通,将为大湾区成长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提供的支撑。大桥未开通之前,由于珠江口的天然阻隔,香港对珠江西岸的产业辐射能力有限,珠江东西两岸经济发展存在。而大桥开通后,香港的经济辐射范围,将从原先的向北、向东,地向西延伸。有研究机构测算,珠三角城市与香港的陆运距离每减少1%,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外资投入金额能分别增加0.2%和0.7%。就广东而言,港珠澳大桥的开通,将加快香港的金融资本、人才和先进经验向珠江西岸集聚,让珠江东、西两岸的经济发展更加平衡。而从香港、澳门来看,与内地的联通,不仅为港澳拓展了发展空间,也为抢抓“一带一路”建设机遇、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提供了重要契机。天南明珠一线连。港珠澳大桥的开通,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更具活力的经济区域创造了无限可能。 站在珠海滨海大道上,远远就能望见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正如珠江口老渔民所熟知的一句谚语,“开船要趁涨潮”。如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三地深化合作大势已成,珠江口岸将书写新的繁荣传奇。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港珠澳大桥开通,为让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成为更具活力的经济区域创造了无限可能。 B . 港珠澳大桥开通,为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更具活力的经济区域创造了无限可能。 C . 港珠澳大桥开通,为粤港澳大湾区已建设成为更具活力的经济区域创造了无限可能。 D . 港珠澳大桥开通,为给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更具活力的经济区域创造了无限可能。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口岸外形按照“如意”造型设计,其寓意是“一地三通,如意牵手” B . 按照“如意”造型设计口岸外形,其寓意是“一地三通,如意牵手” C . 按照“如意”造型设计口岸外形,“一地三通,如意牵手”是其寓意 D . 口岸外形按照“如意”造型设计,“一地三通,如意牵手”是其寓意

婺源乡村旅游 [赴江西婺源乡村旅游的考察报告]

婺源乡村旅游[赴江西婺源乡村旅游的考察报告] 3月13日、14日政府陶景文副市长与旅游局孙世强副局长到江西省XX县进行乡村旅游考察。 在此期间,先后考察了李坑、汪口、江湾、晓起村等乡村旅游景点,走访了旅游购物点、旅游农户。一路深入细致的考察,使我们感受颇多、收获较大,触动很深。我们不仅对婺源乡村旅游有了一定的了解,还开阔了视野,学到了经验,得到了启发,有关考察成果报告如下: 一、婺源及李坑、汪口、江湾、晓起村景区概况 XX县位于江西省的东北角。全县总面积2947平方公里。辖18个乡镇,有33万多人。县城设在紫阳镇,县境多山地,素有“八分半山一分田,半分水路和庄园”之称,是一个典型的江XX区县。境内林木葱郁、峰峦叠幢、峡谷深秀、溪流潺潺,奇峰、怪石、驿道、古树、茶亭、廊桥及多个生态保护小区构成了婺源美丽的自然景观。婺源不仅自然风光秀美,还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自古有“书乡”的美称。从宋代以来,婺源出了文学家朱弁、理学家朱熹、纂刻家何震、铁路工程专家詹天佑等文化名人,是我国古建筑保存得最完整的地方之一。 灵岩古洞群、古树名木、明清建筑及古文化,是婺源风景的四大特色,被许多媒体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婺源森林覆盖率达82%,是中国最美乡村、中国旅游强县、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目的地、全国首批生态农业示范区、中国乡村旅游的典范等多项称号,拥有

7个4a级景区,是全国拥有4a级旅游景区最多的县。开发了10多个精品景区景点,开辟东、西、北三条精品旅游线路。 李坑-小桥流水人家。是一个群山环抱,山清水秀,风光旖旎的村落。一条蜿延曲折的小溪穿村而过,房屋依溪而建。村内街巷溪水贯通、九曲十弯;明清古建遍布,青石板街道纵横交错,石、木、砖各种溪桥数十座沟通两岸,民居宅院依山傍水而立,粉墙黛瓦、参差错落,构成一幅天然画卷。 汪口-千年古村落。位于XX县东江湾镇压的西部,宋朝大观年间始建,距今有1100余年历史。有千年古街、老屋、长河漂流可供游览。国家级文物单位“俞氏宗祠”,气势宏伟、布局严谨、工艺精巧、风格独特,宗祠内凡木质构件均巧琢雕饰,被建筑专家誉为“艺术宝库”。 江湾-伟人故里。曾孕育了清代经学家江永、明代户部侍郎江一麟、清代户部主事江桂高、清末民初教育家、佛学家江谦等名人贤士,较完好地保存着三省堂、敦崇堂、培心堂等古老的徽派建筑。 晓起-生态家园。始建于公元787年,村中保持600余年的房屋有几十幢,荟萃了千余株古樟群及全国罕见的大叶经楠树和国家一级树种江南红豆杉。官邸气派堂皇,民居精雕细刻。村中小巷均铺青石,“养生河”里鱼虾游弋,环境优美,天人合一。 二、婺源乡村旅游发展的成功经验 (一)科学定位、规划先行。XX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旅游规划工作,编制了全县《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和《景区开发建设规划纲要》以及10个景区规划,通过规划实施实现旅游资源的保护,促进资源的合理开发,例如当地规划明确规定:纳入规划范围的村庄和游览线路经过的地区,兴建和改造各种建筑必须按照规划确定的外观和式样,政府还设计了独立、联排、多层等多套徽派建筑标准图纸,供村民建房挑选。

文化自觉背景下江西婺源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与新文化创造研究

文化自觉背景下江西婺源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与新文化创造研 究 文化自觉是建立文化自信的前提,文化自觉的实践则是非遗传承保护。在江西非遗项目汇集的重点地区,婺源正在通过兴建展示场馆、扩大青少年受众基础和非遗传承生活化等众多形式不断强化和拓展非遗传承保护的力度、范围,并通过新文化创造延续着非遗保护的再生和发展。 标签:文化自觉;江西婺源;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新文化创造 文化自觉具体来说就是特定文化环境中人类群体对本民族文化形成了较为明确和清晰的认知和认同,并有能力将本民族文化置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开展比较分析,同时能够对本民族文化与异域文化间形成足够客观、理性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对本民族传统文化有所反省、超越和创造。有了文化自觉的前提,才能形成足够的文化自信,并通过自信的建立实现对民族文化的持续再生、不断发展。 1 文化自觉对非遗传承保护与新文化创造的重要性 文化自觉形成文化自信,文化自信则“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十九大”政府工作报告中,“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与“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两个主题论述下都提到了传统文化保护与发展的重要价值:“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有了文化自觉的前提,才能有文化实践的举措,而文化实践就是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是对非遗的传承、对新文化的再创造。而有了坚持不懈的文化实践,又能在更大程度上加快和强化文化自觉的形成与固化。因此,文化自觉与非遗传承保护及新文化创造其实如同同一事物的一體两面,既彼此促进又共同发展。 2 文化自觉背景下婺源非遗传承保护与新文化创造途径 2.1打造婺源非遗集中展示平台 2018年2月,婺源“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正式开馆。这座占地超过三千平方米的展馆集中展示了包括婺源茶艺、三雕、歙砚、傩舞、徽剧等在内的十四项国、省、市级非遗传统项目。这里既是婺源悠久历史文化和非遗成果的集中展示区域,也是当前和未来婺源非遗传承保护与新文化创造的永久基地与平台。 借助展示馆,婺源不仅可以全方位、立体化、科学有序地推进并扩大区域非遗成果的宣传推广活动,也可以在现有的实物、图片、影像等展示基础上,借助

江西婺源艺术考察报告完整版_1

编号:TQC/K352 江西婺源艺术考察报告完 整版 Daily description of the work content, achievements, and shortcomings, and finally put forward reasonable suggestions or new direction of efforts, so that the overall process does not deviate from the direction, continue to move towards the established goal. 【适用信息传递/研究经验/相互监督/自我提升等场景】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江西婺源艺术考察报告完整版 下载说明:本报告资料适合用于日常描述工作内容,取得的成绩,以及不足,最后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或者新的努力方向,使整体流程的进度信息实现快速共享,并使整体过程不偏离方向,继续朝既定的目标前行。可直接应用日常文档制作,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其进行修改。 江西婺源艺术考察报告 考察地点:江西省婺源县 考察时间:从XX年5月21日至5月 26日 考察过程 婺源县位于赣东北,古徽州六县之 一,徽州文化的发祥地之一。素有“书 乡”、“茶乡”之称,是全国著名的文化与 生态旅游县,被外界誉为“中国最美的乡 村”.婺源的文化风俗、房屋建筑、饮食居 住和徽州其他各县大体相同,属徽文化的

江西古建筑保护调研

江西古建筑保护调研09装潢8班梁媛张琳瑜周静维一、江西古建筑主要分布: 二、江西古建筑风格及特点 1、徽派建筑——婺源 徽派建筑集徽州山川风景之灵气,融风俗文化之精华,风格独特,结构严谨,雕镂精湛,不论是村镇规划构思,还是平面及空间处理、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都充分体现了鲜明的地方特色。尤以民居、祠堂和牌坊最为典型,被誉为“徽州古建三绝”,为中外建筑界所重视和叹服。 特点:徽派建筑的特色主要体现在村落民居、祠堂庙宇、牌坊和园林等建筑实体中。其风格最为鲜明的是大量遗存的传统民居村落,从选址、设计、造型、结构、布局到装饰美化都集中反映了徽州的山地特征、风水意愿和地域美饰倾向。 徽州村落的选址大多严格遵循中国传统风水规则进行,山水环抱,山明水秀,追求理想的人居环境和山水意境,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受传统风水“水为财源”观念的影响,寄命于商的徽州人尤其重视村落的“水口”,建构了一些独具特色的水口园林。徽式宅第结体多为多进院落式集合形式(小型者多为三合

院式),体现了徽州人“聚族而居”的特点。一般均坐北朝南,倚山面水,讲求风水价值。布局以中轴线对称分列,面阔三间,中为厅堂,两侧为厢房,厅堂前方称天井,采光通风。院落相套,造就出纵深自足性家庭的生活空间。民居外观整体性和美感很强,高墙封闭,马头翘角,墙线错落有致,黑瓦白墙,色泽典雅大方。装饰方面,清砖门罩、石雕漏窗、木雕楹柱与建筑物融为一体,使房屋精美如诗,堪为徽式宅第的一大特色。徽州的祠堂和牌坊也是徽派建筑中的重要建筑形式。村皆有祠,祠一般均规模宏大,富丽堂皇。而散缀各地的各式牌坊,则是古代徽州人文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传统的建筑流派,徽派建筑一直保持着其融古雅、简洁、富丽于一体的独特艺术风格。 江西婺源则是完整的保存了古徽州的所有神韵。其结构多为多进院落式(小型者多为三合院式),一般坐北朝南,倚山面水。布局以中轴线对称分列,面阔三间,中为厅堂,两侧为室,厅堂前方称“天井”,采光通风,亦有“四水归堂”的吉祥寓意。民居外观整体性和美感很强,高墙封闭,马头翘角者谓之“武”,方正者谓之“文”,墙线错落有致,黑瓦白墙,色彩典雅大方。在装饰方面,大都采用砖、木、石雕工艺,如砖雕的门罩,石雕的漏窗,木雕的窗棂、楹柱等,使整个建筑精美如诗。作为一个传统建筑流派,徽派建筑融古雅、简洁、富丽为一体,它至今仍保持着独有的艺术风采。 2、岭南建筑——关西新围、燕翼围 围屋是岭南建筑中的一种。客家围屋(也称为围龙屋、围屋、转龙屋)是中华客家文化中著名的特色民居建筑。围屋始见于唐宋,兴盛于明清。狭义的围屋指的是围龙式的围屋,而广义的围屋可以指各式的客家围楼或围屋。广义上的围屋的外形基本分同心圆形、半圆形和方形三种,此外也有椭圆形状的。围屋结合了中原古朴遗风以及南部山区的文化特色,是中国五大民居特色建筑之一。只要在客家人聚居之处,都能够见到围龙屋的踪迹,包括中国大陆南部广东省、福建省,台湾南部屏东、云林,台中东势等等。 特点:围龙屋大门前有一块禾坪和一个半月形池塘,禾坪用于晒谷、乘凉和其它活动,池塘具有蓄水、养鱼、防火、防旱等作用。大门之内,分上中下三个大厅,左右分两厢或四厢,俗称横屋,一直向后延伸,在左右横屋的尽头,筑起围墙形的房屋,把正屋包围起来,小的十几间,大的二十几间,正中一间为“龙厅”,故名“围龙”屋。小围龙屋一般只有一至二条围龙,大型围龙屋则有四条五条甚至六条围龙,在兴宁花螺墩罗屋就有一座6围的围龙屋。在建筑上围屋的共同特点是以南北子午线为中轴,东西两边对称,前低后高,主次分明,坐落有序,布局规整,以屋前的池塘和正堂后的“围龙”组合成一个整体,里面以厅堂、天井为中心设立几十个或上百个生活单元,适合几十个人、一百多人或数百人同居一屋,讲究的还设有书房和练武厅,令人叹为观止。 关西新围,因规模宏大、保存完整,是迄今国内外发现保存最为完好、赣南现存500多座客家围屋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