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当代文学史(1)

现当代文学史(1)
现当代文学史(1)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文学研究会

是建立最早、实力也最雄厚的一个文学社团。1921年正式成立于北京,不久活动中心移至上海。发起人有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等12人。

文学研究会先是将沈雁冰接编并经过革新的《小说月报》作为自己的会刊,以后又陆续编辑了上海《文学旬刊》、北京《文学旬刊》和《诗》月刊等刊物。

文学研究会“以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为宗旨”(《文学研究会简章》)在文学主张上比较重视文学的社会功用。特别强调文学是一种于人生很有意义的工作和事业。因此,文学研究会也就有了“人生派”之称。(为人生而艺术派)

文学研究会成员众多,组织松散,在1932年,《小说月报》停刊后,该会活动也基本停止。

创造社

1921年6月在日本东京宣告成立,成员有当时正在日本留学的郭沫若、郁达夫、田汉、郑伯奇、等人。出版有《创造社丛书》、《创造》季刊、等十余种刊物。

1925年主要成员南下广州参加大革命(创造前期)。大革命失败后,郭沫若等回到上海,重组创造社。出版《文化批判》等刊物,直到1929年被国民党当局查封(创造社后期。)

前期创造社在理论主张上更多地强调“本着我们内心的要求,从事于文艺的活动。”较多地宣传了文学创作过程中无目的性的一面,“艺术派”。

创造社在1925年五卅运动前后开始提倡“表同情于无产阶级”的革命文学,到1928年,则成为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的一股重要力量。

新月社

新月社1923成立于北京,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陈源、朱湘、饶孟侃、陈梦家、凌叔华、余上沅、丁西林、林徽音、梁实秋等。新月社主要以聚餐会、俱乐部的形式存在,无严格的组织形式。

胡适是核心,徐志摩是灵魂。以《现代评论》周刊、《晨报》副刊为活动陈地,1926年借《晨报副刊》创办《诗镌》、《剧刊》,开始形成新月诗派。也有人称他们为“现代评论派”。

新月社以1927年其成员多数南下为界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1927年,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在上海创办新月书店,由胡适任董事长。后又创办《新月》月刊、《诗刊》季刊。

在文学主张上,前期新月派提倡新格律诗,又称“新格律诗派”。他们致力于新诗艺术形式的探索,促使新诗艺术上走向成熟。前期新月派也对旧剧的程式化,象征性加以肯定。

语丝社

语丝社因1924年底创办的《语丝》周刊而得名。

该刊主要发表杂感、时评、小品,兼及其他形式的文学作品和有关社会历史的研究文章。这些形式不同的文章,“任意而谈,无所顾忌,要催促新的产生,对于有害于新的旧物,则竭力加以排击”(鲁迅)。

他们创造的那种着重社会批评与文化批评,任意而谈,无所顾忌,活泼幽默的的随笔文体,被称作“语丝体”,对后来的散文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湖畔诗社

1922年3月在杭州成立,1925年后停止活动。湖畔诗社的成员主要有冯雪峰、潘漠华、汪静之、应修人四人。他们曾因“专心致志做情诗”(朱自清)而引人注目,1922年4月出版过四人的诗合集《湖畔》,冯、应、潘的诗合集《春的歌集》,以及汪静之的诗集〈蕙的风〉。

第二章鲁迅的小说

鲁迅(1918—1936),原名周树人。

“愚鲁之人应当迅行”

第一节《呐喊》与《彷徨》

1923年,鲁迅将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15篇短篇小说辑为《呐喊》(狂人日记、孔乙己、药、明天、一件小事、风波、头发的故事、故乡、阿Q 正传、白光、端午节、兔和猫、鸭的喜剧、社戏、不周山。后来再版时抽去《不周山》),由新潮社出版,为该社“文艺丛书”之一;

1926年,将1924年至1925年所作的11篇短篇小说辑为《彷徨》(祝福、在酒楼上、幸福的家庭、肥皂、长明灯、示众、高老夫子、孤独者、伤逝、弟兄、离婚),由北新书局出版,为鲁迅自己自编的“乌合丛书”之一。

一、重要作品概况

1、《狂人日记》

中国现代文学的开山之作。

鲁迅小说的总纲

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礼教和家族制度的罪恶。

2、《孔乙己》

通过孔乙己这个备受科举制度毒害和摧残的清末下层知识分子的形象塑造,有力地揭露和控诉了封建教育和科举制度的吃人罪恶。

3、《药》

买药、议药、吃药、上坟.华、夏的隐喻。

4、《风波》

以1917年张勋扶植溥仪复辟为背景,描绘这起政治丑剧在江南水乡引起的一场的风波。

5、《祝福》

为《彷徨》首篇。祥林嫂的精神悲剧;“我”的悲剧。

6、《伤逝》

被称作是一首悼亡诗。以涓生的手记方式写成。抒写其无限的悔恨与悲哀。小说可从多个角度解读。

7、《在酒楼上》

吕纬甫,对爱与美的敷衍,在无所适从中走向颓唐

8、《孤独者》

魏连殳:曾经孤独地奋斗过,后“躬行我先前年憎恶的,所反对的一切,拒斥我先前所崇仰的,所主张的一切”。

9、《肥皂》

由四铭的外部表现(主要是语言、行动)穿过表层心理意识、直达潜意识心理的深层意识结构。

10、《离婚》

是作者亲自选进《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的四篇小说之一(狂人日记、药、肥皂)。小说写爱姑的离婚事件。

二、人物形象:两大系列,多种形态。

系列之一农民:辛苦麻木,逆来顺受;

系列之一知识分子:曾经奋斗,痛苦挣扎。

多种形态:

1、觉醒者(反抗者):梦醒了无路可走,孤独寂寞;

2、受害者:不幸,愚昧,麻木,被损害与被侮辱;

3、权势者;虚伪,冷酷,陈腐;

4、庸众(看客):冷漠,愚昧,无意中害人;

5、道德家:虚伪,可笑;

6、纯真者:人性美,天真纯洁。

通过两大系列多种人物形象(麻木愚味的苦难中的民众与虽觉醒仍最终难逃消沉沉沦或苦苦挣扎的知识分子)的描写,揭示社会病态和不幸,表达了深广的忧愤。

三、表现的深切

1、创作目的:揭出病苦,以引起疗救的注意。

2、在“看与被看”的深度叙事结构中揭示出国民精神的弱点;

3、在“离去-归来-离去”的深度叙事结构中表达对知识者群体精神命运的思考。

四、格式的特别:小说艺术的重大突破;

融化吸收、借鉴与创造

五、《呐喊》《彷徨》的文学史意义

1、以现代小说的内容与形式同中国古代近代小说划下了界限;

2、标志着中国现代短篇小说的成熟;

3、确立了现代文学的现实主义主潮

现实主义主导下的多元共存

1)现实主义的主导特征

2)浪漫主义精神的始终贯穿

3)现代主义(象征主义,心理分析、表现主义等)手法的大量运用

一)郁达夫的”自叙传“抒情小说

1921年10月由上海泰东书局出版的“创造社丛书”之三的《沉沦》,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现代白话短篇小说集。

《沉沦》集共收入《银灰色的死》、《沉沦》、《南迁》。

二)其他自叙传主观抒情小说作家作品

1、郭沫若(1892-1978)

“他的小说可以分为两类:寄托小说;身边小说。寄托小说《漂流三部曲》和《行路难》

3、张资平(1983—1959)

《冲积期化石》)为现代文学最早的长篇。

四、自叙传抒情小说的基本特征

1、自我遭际(多第一人称叙事)

2、大胆的暴露与渲泻

3、感伤忧郁的情调

4、散文化文体

第四章新诗(一)

第一节概述

1)胡适《尝试集》

胡适的诗集《尝试集》(1920年3月)是中国第一部新诗集。

初版《尝试集》分为两编。

一是诗体的解放。首先是以白话入诗,形成了诗的语体解放。其次是突破旧诗五言、七言的句式,进行长短句式错综排列的新诗形的试验;再次是打破了古诗、律诗在音节用韵方面的限制,采用了白话的自然音节和现代韵,用韵自由。

二是写实。胡适“诗要用具体的做法,不可有抽象的说法”,因为诗首先必须写得“明白清楚”,才能“有力”,诗美“就是‘懂得性’(明白)与‘逼人性’(有力),二者加起来自然发生的结果”(《什么是新文学》)。

三是偏于说理

朱自清说:“新诗的初期,说理是主调之一。新诗的开创人胡适之先生就是提倡以诗说理。”(新诗杂话)。

率先以白话作诗,并通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将白话诗从旧诗体式中解放出来,这是胡适对中国诗歌革命所作出的贡献。

三、冰心、宗白华的小诗

一)“小诗”

也称为“短诗”、“繁星体”、“春水体”。作为一种诗歌创作潮流,“小诗”

兴盛于1922年和1923年前后。“小诗”是一种即兴式的短诗,一般以三五行为一首,适于表现作者刹那间的感兴,寄寓一种人生哲理或美的情思。影响最大的“小诗”作者是冰心和宗白华。“小诗”的形式是在外国诗歌影响下形成的,最主要的影响来自周作人翻译的日本短歌、俳句和郑振铎翻译的印度诗人泰戈尔的《飞鸟集》。

二)冰心的小诗

冰心1922年1月在《晨报副刊》上发表了1919年冬天写成的《繁星》;1923年5月又出版了1922年6月之前写成的《春水》。

四、湖畔诗人的爱情诗

1922年3月在杭州成立,1925年后停止活动,成员主要有冯雪峰、潘漠华、汪静之、应修人等人。他们曾因“专心致志做情诗”而引人注目,出版过四人的诗合集《湖畔》。他们的作品以抒情短诗为主,主要表现对爱情的憧憬和对自然的向往,既体现了五四时期向封建道德宣战的勇猛精神,显示出青年诗人的热情和真挚,也适应着那个充满青春气息的时代要求。

一)湖畔诗社

冯至的《昨日之歌》:“中国最杰出的抒情诗人”(鲁迅语)

一)幽深委婉的抒情短诗

《我是一条小河》:

二)“堪称独步”的叙事长诗

《吹箫人》、《帷幔》、《蚕马》、《寺门之前》

第二章郭沫若的诗作

第三节新月派诗人诗作之徐志摩的诗

林徽因

第三节新月派诗人诗作

一、“新月诗派”

1923年胡适、徐志摩、闻一多、陈西滢等人在北京发起成立的“新月”诗社。1926年,徐志摩、闻一多在《晨报》副刊上创办了《诗镌》,以《诗镌》的创办为标志,新格律诗派即新月诗派开始形成。《诗镌》时期的活动,一般认为是前期“新月诗派”。

1928年3月,徐志摩、梁实秋等人在上海创办《新月》月刊;1931年又由徐志摩、陈梦家创办《诗刊》季刊,在新月的旗帜下重新集结了陈梦家、方玮德、卞之琳、邵洵美等一批年轻诗人。1931年底,徐志摩去世,新月诗派的活动渐告结束。上海时期的活动,一般称之为后期“新月诗派”。1931年8月,陈梦家将前后期“新月派”18位诗人的一些作品编成《新月诗选》并附长篇序言,较为完整的展现了“新月”诗人的风采。

二、新月诗派的主要理论主张

1、提倡以理性节制情感。

2、主张新诗的格律化

闻一多

第一部诗集《红烛》(1923年9月)第二部诗集《死水》真正体现新诗格律化的主张。

1、强烈、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感

《红烛》《太阳吟》《忆菊》《发现》

《一句话》《死水》

2、“三美”理论的成功示范

《口供》全诗10句,每句11言,每两句押一韵。

《发现》全诗12名,每句11言,每两句押一韵。

《死水》全诗共五节,一节一韵,每节4句,二四句有韵,每句均为9言。音乐的美:诗中每行都由四个音尺组成,三个二字尺,一个三字尺。

一)“语丝(文)体”:

《语丝》周刊于1924年11月17是在北京创刊,先后由孙伏园、周作人、鲁迅、柔石、李小峰任主编,1930年3月停刊。该刊主要发表杂感、时评、小品,兼及其他形式的文学作品和有关社会历史的研究文章。这些形式不同的文章,着重社会批评与文化批评,任意而谈,无所顾忌,活泼幽默,被称作“语丝(文)体”。“语丝(文)体”对中国现代的散文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节周作人的散文

一、由“浮躁凌厉”到“冲淡平和”

1、五四时期(1918-1921):浮躁、战斗性

2、1922年-1927:寻路与转折

3、1928-30年代:冲淡闲适

周作人的文章一直有浮躁凌厉与平和冲淡两种因素,而此后更进一步走向后者。他在中国现代散文史上从后世的影响也主要是这一类散文。

二、冲淡平和的散文小品

1、取材平常细小:

2、语言风格:信笔所至,舒徐婉转

3、谈天说地,博学多识

第四章新诗(一)

3、初期白话新诗

1)胡适《尝试集》

胡适的诗集《尝试集》(1920年3月)是中国第一部新诗集。

第二节田汉、丁西林的剧作

一、“南国诗人”田汉的剧作

二)南国社:

1927年正式成立。南国社是一个包括文学、绘画、音乐、电影、戏剧的综合艺术团体,但以戏剧活动为主。其宗旨为“团结能与时代共痛痒之有为青年作艺术上之革命运动”。1929年创办机关刊物《南国月刊》。南国

社演出过许多

田汉创作、改编的剧本,对中国现代话剧艺术的发展影响很大。1930年南国社因上演根据法国作家梅里美小说改编的舞台剧《卡门》,而被勒令停演,这年秋,南国社被无理查封,其各种艺术活动,被迫宣告停顿。

二、丁西林的剧作

典型的“爱美的”剧作家。

第一阶段:

《一只马蜂》

第二阶段

独幕剧《三块钱国币》

“独幕剧圣手”

《压迫》

第七章戏剧

一、文明新戏——中国现代话剧的萌芽

“文明戏”:是中国现代话剧的萌芽形式.辛亥革命前夕,以上海为中心,掀起了演新剧热潮。这时的新剧,人们称之为“文明戏”或“文明新戏”。文明戏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产物,受日本新派剧和西欧话剧影响,以对话和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并采用现代舞台装置。它没有完整的剧本,而以“幕表”作脚本,还不能称之为现代意义上的话剧,但在演剧形式上已具备了现代话剧的雏形。

四、“左联”的成立

1、“左联”:是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简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文学界的组织。1930年3月2日成立于上海。左联的成立,标志着革命文学的新阶段。鲁迅是该组织的主要发起人之一,主要成员有沈端先、冯乃超、田汉、郑伯奇等。左联明确提出“要援助而且从事无产阶级艺术的产生”。左联存在期间,曾提倡文艺大众

化,开展工农兵通讯运动,建立“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会”等组织,创办《北斗》、《文学月刊》等刊物,努力培养新作家,对于粉碎国民党的文化“围剿”和推进革命文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1936年初,为了建立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左联”自动解散。

第八章小说(二)

一、蒋光慈等的初期革命小说

《少年漂泊者》:汪中

《野祭》:陈季侠、淑君

华汉的长篇小说《地泉》(《深入》、《转换》、《复兴》):力图表现大革命失败后农村革命的“深入”、知识分子思想的“转换”和工人运动的“复兴”。第一节左翼小说

二、柔石的小说

中篇:《二月》(1929)

芙蓉镇、肖涧秋、文嫂、陶岚、采莲

短篇:《为奴隶的母亲》(1930)“典妻”风俗;春宝娘、春宝、秋宝三、丁玲、张天翼等左翼新人的小说

丁玲:《莎菲女土的日记》(1928)

莎菲、苇弟、凌吉士

张天翼:《包氏父子》(1934)

老包、儿子包国维

叶紫的《丰收》(1935):“丰收成灾”、云普叔、立秋

鲁迅《叶紫光作〈丰收〉序》:“是对压迫者的答复:文学是战斗的。”四、沙汀、艾芜的小说

沙汀:《俄国煤油》,《在其香居茶馆里》(1940):

艾芜:

《南行记》(1933)

艾芜《山峡中》:魏大爷、野猫子、“我”

五、东北作家群

1、界定:指一批“九一八”事变后,从东北沦陷区流亡到内地的青年作者所形成的创作群体,主要作家有萧红、萧军、端木蕻良等。这批青年作家,有的并未加入“左联”,然而,他们以自己的民族精神和创作与左翼文学联结起来,以地方风物和社会风云的描写,显示出东北人民的生活力量和抗争信念,他们的创作是左翼文学的一部分,也是抗战文学的先声。二、京派小说代表作家作品

京派小说

1、“京派”小说发韧于20年代,成熟于30年代初,主要指活跃京津一带围绕《大公报》、《国闻周报》、《文学杂志》、《水星》、《骆驼草》等刊物的一批作家创作的小说。“京派”小说家中成就较大的当推沈从文、凌叔华、林徽音、废名、萧乾、芦焚等。“京派”小说家绝大多数是北大、清华等校师生,标举“纯正的文学趣味”,追求冲和雅洁的审美趣构成了他们作为文学流派的基本美学特征。他们的创作,往往以“乡下人”的目光,在乡村与城市的比照中建构自己的审美天地。

京派小说代表作家

沈从文、废名的小说

2、巴金的《春天里的秋天》《家》

第三节新感觉派小说

一、新感觉派小说及其形成背景

1、“新感觉派”小说

是20年代末出现于中国文坛的一个的都市文学流派,它是受西方现代主义艺术启示并在日本新感觉派小说直接影响下形成的。从1928年9月刘呐鸥

创办《无轨列车》开始,到1932年5月施蜇存主编的《现代》问世,中国新感觉派从酝酿到成熟,逐渐形成了一个风格独异的小说流派。

第九章新诗(二)

第二节“现代诗派”诗人诗作

一、“现代诗派”

“现代诗派”是继“新月派”之后出现的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现代诗派”的诗追求“纯诗”的艺术观,展现病态的心灵与浊世的哀音,寻求诗艺的突破与创新。突破了“新月诗”派的“三美”戒律,在形式上更接近于20年代出现的象征诗派,但对象征诗派神秘的内容和晦涩的诗风有较大的突玻。戴望舒的创作最具代表性。

施蛰存在《又关于本刊的诗》(1932年创刊)一文中说:“《现代》中的诗是诗,而且纯然是现代的诗。它们是现代人在现代生活中所感受到的现代情绪,用现代的词藻排列成的现代的诗行。”

二、戴望舒的诗

戴望舒(1905--1950)

诗集《我的记忆》(1929)、《望舒草》(1933)、《望舒诗稿》(1937,是前两集的合集)、《灾难的岁月》(1948)等。

《我的记忆》,收录了诗人1923年1927年间的诗作26首,诗集的前半部分属早期诗作,主要是衔接新月派的诗风。

三、卞之琳、何其芳的诗

“汉园三诗人”:1936年,卞之琳、何其芳、李广田出版了诗合集《汉园集》(何其芳的《燕泥集》、李广田的《行云集》、卞之琳的《数行集》)。第十章散文(二)

题材广泛、体式繁多,是鲁迅杂文艺术最外在的特征。

一、“论时事不留面子”

二、“贬锢弊常取类型”

三、“喜笑怒骂,皆成文章”

一)杂文语言

1)简练警策:

2)语意翻新(陌生化)

3)摹拟敌语

4)粗说怒斥

5)嘲讽反诘

6)好用反语:

7)排比铺陈

二)从论战方式上看

小处入手,深入开掘是鲁迅杂文的思维方式与表达方式的重要特点。

1)大处着眼,小处入手;

2)攻其一点,不及其余;

3)穷追直打,不依不饶。

四、鲁迅杂文的整体特色

1、批判性与否定性

2、现实性与超越性

冷热交替的情感张力

4、接受的主体性与开放性

第二节林语堂的幽默闲适小品

第十章散文(二)

二、林语堂的幽默闲适小品

二)林语堂的文学主张:幽默和闲适。

幽默:对于林语堂来说,不仅仅是一种美学追求,更是一种写作的立场和人生的姿态。闲适:林语堂认为,小品文应该“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林语堂《〈人间世〉发刊词》),

第十一章戏剧

一、作者简介

曹禺的剧作

左翼剧运影响下的剧作家

二、不断创新的戏剧艺术

四大名剧:

《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

三、曹禺戏剧的主要成就

1、鲜活生动的人物刻划

2、高超卓越的结构艺术

3、精湛杰出的戏剧语言

曹禺的戏剧以丰富多层的戏剧内涵、不断创新的戏剧形式及高超卓越的戏剧艺术标志着中国现代话剧艺术走向成熟。

第十二章文学思潮与运动(三)

第一节抗战初期的文学运动

二、上海“孤岛”和沦陷区的文学活动

“孤岛文学”:指1937年11月至1941年12月在上海公共租界、法租界,进步作家利用各种艺术形式开展的爱国文艺运动。这一时期,留驻上海“孤岛”的郑振铎、陈望道、许广平、于伶等利用租界的特殊环境,团结动员一批有爱国文艺工作者,出版了许多进步文学作品和文艺刊物,演出了《夜上海》《明末遗恨》等戏剧。利用各种艺术形式配合抗日救亡活动,有力地鼓舞了上海广大群众的抗日救国的斗争意志,史称“孤岛文学”。

第一次文代会

第一次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的简称,1949年7月2日到19

日在北平召开。茅盾和周扬分别总结了国统区和解放区文艺的成绩;大会选出了由郭沫若任主席,茅盾、周扬为副主席的全国文联领导机构;毛泽东文艺思想确定为新时代为工农兵服务、与人民大众相结合的文艺总方针;起到了继承革命文艺传统,动员广大文艺工作者为创造新时代文艺而奋斗的重大历史作用,被视为当代文学的起点。

两个方面:批判《红楼梦》研究中错误观点;批判《文艺报》的错误

朦胧诗:新时期重要的诗歌创作潮流,因其在艺术形式上多用总体象征手法,具有不透明性和多义性而得名;代表性诗人和作品有,北岛的《回答》、舒婷的《致橡树》、顾城的《一代人》等;曾创办民间诗歌刊物《今天》;侧重表达对“文革”政治神话的抗争和反思,对自身价值的追问与探求,对自由理想的追寻;从整体上改变了当代诗歌的基本格局和基本风貌。

寻根文学:进入80年代中期,文坛出现“文化寻根”热,作家们开始致力于对传统意识、民族文化心理的挖掘,他们的创作被称为“寻根文学”;代表性作家作品有,韩少功的《爸爸爸》、阿城的《棋王》、张承志的《黑骏马》、贾平凹的“商州系列”等;“寻根文学”是新时期首次出现的以明确理论主张倡导的、理论与作品同时出现的完整意义上的文艺思潮。

二为方向: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卞之琳《断章》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那桥、那楼、那观景人,以及由此可以推想得出的那流水、那游船、那岸柳……它就像淡淡的水墨画把那若隐若现的虚化的背景留给读者去想像,而把画面的重心落在了看风景的桥上人和楼上人的身上,更确切地说。诗以“你装饰了别人的梦”这一想像天外的神来之笔对此作了饶有情致的回答,从而使楼上人那在现实生活中本是毫无希望的单恋之情得到了惬意的宣泄。诗里虽然没有一句爱情的直露表白,但是这个玫瑰色的梦又把那没有表白的爱情表现得多么热烈、显豁,而由这个梦再来反思白日里的那一“看”,不是更觉得那质朴无华的一“看”缠裹了多少风情,让人遐思无限。顾城《远和近》

远和近,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我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 《远和近》虽只有短短的六句,却容纳了对历史反思的丰富内涵。“远”、“近”:是物理距离概念,这是客观存在.但在情感作用下产生的心理距离却不同,“远”可以变“近”,“近”可以变“远”。诗中用“你”、“我”、“云”心理距离的变换,曲折地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戒备以及诗人对和谐、融洽的理想人际关系的向往、追求。“你”、“我”都生活在客观现实中、同属于社会的组成人员,“云”则象征着美丽淳朴的大自然。诗人这种“人远天涯近”的辩证感情方式已成为人审美理想的发展的方式,即“由客体的真实,趋向主体的真实,由被动的反映,趋向主观的创造。”这首诗看似

信手拈来,实则匠心独运,给人的印象是:自然而不自然,工巧而不矫饰。<弧线> 鸟儿在疾风中,迅速转向,少年去捡拾,一枚分币,葡萄藤因幻想, 而延伸的触丝,海浪因退缩,而耸起的背脊.

《弧线》顾城作为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她不像江河、北岛那样去大力表现崇高的忧患意识,而只是给予那些被专制政治践踏、侮辱的受害者们提供温暖的情感抚慰。当其他的朦胧诗人都在忙于揭示社会的痛苦,控诉“文化大革命”给生存个体带来的深重灾难、意欲彻底颠覆过去的意识形态结构时,他却悄然地将大哀大悲沉淀,只是以淡淡的忧伤,思考着怎样修补被“文化大革命”践踏、摧毁殆尽的人性。他决心“要用心中的纯银,铸一把钥匙,去开启那天国的门”去表现纯净的美。顾城是想用浪漫主义的纯净“天国”来标举独特的自我意识,回应思想解放大潮中人本主义的张扬,并借此来矫正、修补沦丧的人性。《弧线》正是这样一首以修补人性为己任,用单纯意象来展现纯净美的佳作。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四大社团知识点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四大社团知识点 文学研究会 文学研究会是中国新文学运动中第一个纯文学团体,成立于1921年1月,发起人有茅盾等人,以《小说月报》为阵地,积极倡导文学革命。其主要理论家茅盾提出文学要老老实实表现人生,尤其应描绘被压迫的人民,在创作方法上,他主要提倡现实主义,反对唯美主义和浪漫主义。文学研究会作家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小说创作上,如茅盾的《蚀》三部曲、叶圣陶的《倪焕之》,许地山的《缀网劳蛛》、冰心的《超人》等均以对现实的细密描绘、深入剖析,显示出现实主义特色,而成为文学研究会这个显示主义文学流派的力作。 创造社 成立于1921年7月,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文学社团之一,主要成员郭沫若、郁达夫等,主要出版物有《创造季刊》、《创造周报》等。创造社的文学主张有明显的为艺术而艺术的色彩,非常强调文学是作家的自我表现,极力反对文艺的社会功用,认为于是应除祛一切功利,力求本身之完美,同时,他们又极力反对社会黑暗,创造社的主要创作方法是浪漫主义的,重在抒发个人感情,表现自己个性。如郭沫若的诗集《前茅》、郁达夫的《茑萝行》、《春风沉醉的晚上》等都以浓重的主观抒情色彩、鲜明的浪漫主义倾向而成为创作社的代表作品。 新月社 新月社于1923年成立于北京,该社活动在1927年春迁往上海,1933年结束,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他们把《晨报副刊》作为阵地,后又创办《诗刊》周刊,《新月》月刊。新月社是一个涉及政治、思想、学术、文艺各领域的派别,在思想上和组织上都表现了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特点。它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主要贡献在于新诗,闻一多、

徐志摩等人针对自由体诗体现的散文化倾向,提出新格律诗的主张。他们对于对于诗歌艺术的追求带有唯美倾向,但在当时对于新诗在艺术技巧上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闻一多的《死水》等是新月派的佳作。 语丝社 语丝社得名于1924年11月在北京创刊的《语丝》周刊,由《语丝》主要馔稿人组成,主要代表人物有周作人、鲁迅、林语堂、钱玄同、孙伏园、俞平伯、刘半农等。它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以散文创作为主的刊物,主要发表杂感、短评、小品等。语丝社作家的散文创作形成了独具风格的“语丝”文体,这种文体在思想内容上有任意言谈,斥旧促新,在艺术上以文艺性短论和随笔为主要形式,拨辣幽默,讽刺强烈。以鲁迅为代表的尖锐泼辣的杂文和以周作人、林语堂为代表的幽雅的小品形成了该社散文创作两大类,对散文发展有重要影响。

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复习重点知识点梳理(五)

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复习重点知识点梳理(五) 第5章:寻根小说 1、<<棋王》的文化意蕴 答:阿城的<<棋王》是对庄禅文化的精髓的推崇,显示庄禅人生哲学的文化内涵。王一生是其主人公。 王一生的下棋,又是有文化的深刻含义。(1)以下棋对抗文革乱世。“何以解忧,唯有下棋” 。“虚无恬淡,乃合天德。”(<<庄子·天运》)(2)棋艺中深含道禅精神。捡垃圾老头说,棋道中“柔不是弱,是容,是收,是含”。王一生同意与冠军老者握手言和,也体现了一种平和宽容的文化精神。还有无为的哲学精神。(3)庄子的道。即人有精神的追求,精于某种技艺。 2、<<爸爸爸》中的丙崽形象 答:丙崽是韩少功(民族文化的理发审视者)小说<<爸爸爸》中的主人公。丙崽形象:是个弱智、呆傻的侏儒。生下来只会说“爸爸爸”、“X妈妈”两句话。见人不分男女老幼,一律说“爸爸爸”,如果别人朝他瞪一眼,他就翻北京哪个考研专业课辅导老师最好个白眼,咕噜一声“X妈妈”,除此之外一律不懂。在鸡头寨人与鸡尾寨人打仗之时,丙崽却被鸡头寨人奉为神灵,称为丙仙,加以顶礼膜拜。鸡头寨人要杀丙崽祭谷神,天却响起炸雷,丙崽躲过一劫。当鸡头寨人要进行民族迁徙时,丙崽属于弱智者,要毒汁,但丙崽又一次大难不死。 丙崽形象的象征含义:(1)弱智,意味着愚昧与落后。(2)人们对丙崽的敬若神明,象征迷信与落后,表明现代精神或民族理性精神的缺失。(3)丙崽历经劫难而不死,一方面表明民族虽然落后,却有着极其顽强的生命力,一方面由反映出愚昧、落后的古老民族文化的顽固性。

3、<<马桥词典》“话份”解读 答:A、“话份”的流行及其含义 意指语言权利,或者说在语言总量中占有一定份额的权利北京哪个考研专业课辅导老师最好。即是有权利的人才占有“话份”的权利,别人才会听你的。B、“话份”拥有者典型个案。“本义成为党支部书记,作为马桥的最高执政者,无论何时说话,都落地有声,一言九鼎,说一不二,令行禁止。”(话份的欠缺者)C、“话份”的权力本质:“‘话份’一词,道破了权利的语言品格。一个成就的政权,一个强大的集团,总是拥有自己强大的语言体系,总是伴随着一系列文牍、会议、礼仪、演说家、典籍、纪念碑、新概念、宣传口号、艺术作品,甚至新的地名或新的年号等等,以此取得和确立自己在全社会的话份。”反映了主流文化向民间文化的渗透,及主流文化对民间文化的控制。 4、<<商州初录》如何展示商州地域文化 答:(一)美丽自然风光的赞美。<<莽岭一条岭》:大凡群山有势,众水有脉,四面八方的客山便一起向莽岭奔趋了。回抱处就见水流,走二十里,三十里,水边是有了一户两户人家。人家门前屋后,绿树细而高长,向着头顶上的天空拥挤,那极白净的炊烟也被拉直成一条细线……(二)纯朴乡土风情的颂扬。<<黑龙口》:对客人的信任。<<莽岭一条岭》中的古风——“人的善良在这里却保留着北京哪个考研专业课辅导老师最好、发展着美好的因素。”身怀绝技医术的接骨老汉为人看病不收钱或少收钱。(三)心灵美、人性美的讴歌:<<商州初录》:“勤劳、勇敢而又多情多善的父老乡亲”。<<莽岭一条岭》:过路人将旧草鞋留给过路人。<<桃冲》:好做善事的老汉父子。 5、<<废都》与知识分子精神危机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考试科目代码: [ 829 ] 考试科目名称: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 150 分,考试时间为 180 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中国现代文学史75 分 中国当代文学史75 分 4)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中国现代文学史 3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15 分 中国当代文学史 3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15 分简答题:中国现代文学史 2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30 分 中国当代文学史 2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30 分论述题:中国现代文学史 1 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 30 分 中国当代文学史 1 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 30 分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考试目标: 1、全面认识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2、系统掌握中国现当代文学从 20 世纪初到 21 世纪初文学思潮、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的发展轨迹,各阶段的的名家名作,各重要流派的特点及其代表作品。 考试内容: 中国现代文学部分 一、第一阶段的文学( 1917 ~ 1927 ) (一)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和发展 1.文学革命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原因。 2.根据胡适、陈独秀、周作人等的主张分析文学革命的基本观点。 3.分析评价五四文学革命的重要贡献。 4.文学研究会、创造社、新月社等重要文学社团成立的时间、主要骨干、创办的主 要刊物、文学主张、性质和意义。 5.周作人的文学批评观与茅盾(沈雁冰)等的文学批评观的异同。 (二)诗体的解放与探索 1.初期白话诗人的主要代表的特征、成就和局限。 2.以胡适、沈尹默、周作人、刘半农、刘大白的创作为例,分析初期白话新诗的得 与失。 3.结合《凤凰涅槃》、《天狗》、《炉中煤》、《地球,我的母亲!》等作品,分 析郭沫若《女神》的思想和艺术。

中国现代文学史大二下期重点考点

伤痕文学(70年代末期) 名词解释: 新时期重要文艺现象。1977年底,刘心武发表短篇小说《班主任》,深刻揭示了极左路线给青少年一代造成的严重内伤,提出“救救被‘四人帮’坑害了的孩子”这一社会问题。此后不久,卢新华又发表短篇小说《伤痕》,揭示极左路线对人的命运迫害和心灵摧残。继之,我国文坛上便相继出现了描写十年动乱给党和国家造成的灾难、着重表现极左路线给人民生活命运特别是思想心灵造成创伤的文学,被称之为“伤痕文学。” 开山之作:刘心武的《班主任》,人物形象有谢惠敏和宋宝琦 代表作:卢新华的《伤痕》、周克芹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第一届茅盾文学获奖作品) 反思文学 名词解释: “反思文学”是继“伤痕文学”之后在新时期出现的第二个文学思潮;代表性作家作品有,茹志娟的《剪辑错了的故事》、张一弓的《犯人李铜钟的故事》、高晓声的《李顺大造屋》、谌容的《人到中年》、张弦的《被爱情遗忘的角落》、张洁的《爱,是不能忘记的》、张贤亮的《灵与肉》等。作品着重对“文革”、十七年甚至更早的历史事实进行思考,从而在

意识形态、国民性等方面挖掘现实问题的根源,展开对“人”的价值的思索。 茹志鹃的《剪辑错了的故事》是反思文学的起步标志,茹志鹃的小说创作风格也由清新俊逸转变为严峻 代表作有:张贤亮的《灵与肉》、《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鲁彦周的《天云山传奇》,王蒙的《布礼》、《蝴蝶》,路遥的《人生》,高晓声的《李顺大造屋》,张一弓的《犯人李铜钟的故事》,古华的《芙蓉镇》,谌容的《人到中年》(讲述了中年知识分子的待遇问题,代表人物是陆文婷,还描写了一个具有鲜明特色的“马列主义老太太”——秦波的形象)改革文学 名词解释: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许多作家开始把目光由历史拉到现实,关注现实中的改革发展,形成了风行一时的“改革文学”;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被公认为“改革文学”的开篇之作;着重表现对农村和城市改革出现的新气象的肯定,对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障碍和热点难点问题的思考,体现了作家对社会、时代的广泛思索。其他如高晓声的“陈奂生系列”、何士光的《乡场上》、贾平凹的《鸡窝洼的人家》、柯云路的《新星》等。 开山之作: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主人公乔光朴,乔光朴和作者其他作品中的车篷宽、高盛五、牛宏、宫开宇等

中国现当代文学必记知识点及作品作家人物

中国现当代文学常识填空题 现代文学部分 1.1915年9月,由陈独秀主编的《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1916年9月第二卷更名《新青年》)。 2.《青年杂志》1915年第一卷第3、4号上连载陈独秀的《现代欧洲文艺史谭》,揭示了文艺进化论是文艺发展的基本规律。 3.文学革命正式发难的标志是1917年1月《新青年》上发表的胡适论文《文学改良刍议》,深入地阐述了他的“八事”,提出以白话文取代文言文作为新文学的工具。 4.1917年2月,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革命论》,提出了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 5.1918年4月胡适发表了《建设的文学革命论》,提出以“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作为革命文学的宗旨,强调“国语的文学”也就是文学工具的革命,是新文学建设的第一步。 6.林纾连续发表了两篇文言文小说《妖梦》和《荆生》,以影射的形式痛骂陈独秀、胡适、钱玄同等人的文学革命的主张。 7.五四新文化运动高潮时期的北京大学和《新青年》是新文化激进派的大本营,五四退潮后南京的东南大学和《学衡》杂志是新文化保守派的根据地。 8.胡适在1920年出版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新诗集《尝试集》。 9.周作人的《小河》被胡适称为“新诗的第一首杰作”,是新诗摆脱旧诗集窠臼的标志性作品。 10.1918年4月《新青年》第四卷第4号上开始设立《随感录》栏目,从此诞生了中国文学体裁的一个新品种—杂文。 11.1919年3月,胡适的独幕话剧《终身大事》在《新青年》上发表,宣告了中国自己创造的第一部话剧剧本的诞生。 12.1921年1月,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纯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在北京诞生。 13.王鲁彦是“乡土写实派”的代表,废名是“乡土抒情派”的代表。 14.在中国的话剧史上,第一个值得纪念的话剧团体是春柳社,由李叔同、曾孝谷、欧阳予 倩等组成。 15.1922年,田汉创办了《南国》半月刊,从此进入了他的长达8年之久的“南国”艺术时

中国现代文学史重点知识点总结.

大学现代文学史分析题 1、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重要阶段?各个阶段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是什么?各个阶段之间有什么内在的联系? 一般把1919前后到1949年之间的大约30年的文学发展称为中国现代文学史。 1)1917-1927年,五四文学运动时期。文学革命开端时间,开创性的作品:胡适《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文学革命论》、鲁迅《狂人日记》、郭沫若《女神》、胡适的白话新诗,戏剧、小品散文的出现,最早的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为人生、现实主义)、创造社(为艺术、浪漫主义),特点:奠基性,开创性。 2)1928-1937年,开始的标志是革命文学运动的开始。创造社、太阳社于1928年正式发起革命文学运动,革命文学标志现代文学从艺术形式到思想内容的深刻变化。重要内容:(1)左翼革命文学的发展,集中出现了一批革命文学的作家作品,左联五烈士、东北作家群、蒋光慈、叶紫、鲁迅后期、茅盾前期的创作,都看作左翼时间的创作。(2)左翼之外,风格独立、卓有特色的艺术大家有:巴金、老舍、沈从文、曹禺等。特点:从思想到艺术都进入成熟阶段,整个文学创作呈现繁荣、复杂、多元的格局。 3)1938-1949年,开端标志:抗战爆发进一步深化的阶段。特点:(1)抗战爆发,形成全国规模的抗战文艺运动,使现代文学又出现一次深刻的变化,抗日救亡成为压倒一切的主题,现代文学密切配合社会发展。(2)由于政治变化,出现国统区、解放区。解放区与国统区已经是不同的社会制度,解放区已经是不同于国统区的“新天地”,局面更复杂,流派更多。关键字:抗战文艺运动、国统区、解放区。(内在联系我没有写,再听录音) 4、以郁达夫、萧红、沈从文、孙犁等人为例,论述分析现代作家在追求小说的散文化和诗化方面有哪些共同的特色和个性的差异? 几个人的小说的共同点:不注重情节的连贯,不注重故事的完整,情节淡化。不同点:‘郁’以情绪的流动结构作品,感情的放纵,听任感情的宣泄,抒情方式不讲究节制,不注意分寸,是非常外在的,不含蓄的。如《沉论》;从郁到孙,抒情表现在小说这种文体上,有一重要特点,即小说的散文化,故事性不强,不以情节取胜,而重在抒情。‘萧’主要是着力描写散点的透视的,是零星的感受,有奔放的一面,也有内在的一面,处于前二者之间,如《小城三月》;‘沈’精心构造了一个田园牧歌、诗一样的王国,在结构上大幅度跳跃,善于采用虽断若续的表现方法;到孙梨的笔下,小说的散体化与诗化已经进步了许多,达到了一种融合,一种更高的意境,进一步开拓了小说文体的空间,使其更宽阔,更自由,融叙述、抒情、议论为一体,结构灵活,讲究节制的美,讲究分寸,如《荷花淀》。 5、简单叙述丁玲和张爱玲的小说各自在哪些方面达到了对时代社会的深刻揭示? 二人都以思想深度见长。但深度的视角不同。‘丁’对社会问题分析(包含阶级)表现思想的深度大胆。‘张’对人性的分析显示出其深度,来源于对生活痛惜的体验。她们都擅长于对人物内心深处的描写,擅于把人性放在心里深处来表现。丁玲表现的是农村中的阶段关系,写的是农民与土地的关系,农民夺取土地和长久拥有土地之间的问题,农民自我阶级间的斗争,丁玲就是在后一个问题上看得最深刻最准确,显示了独立而深刻的思考,达到了一个很

现当代文学史(1)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文学研究会 是建立最早、实力也最雄厚的一个文学社团。1921年正式成立于北京,不久活动中心移至上海。发起人有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等12人。 文学研究会先是将沈雁冰接编并经过革新的《小说月报》作为自己的会刊,以后又陆续编辑了上海《文学旬刊》、北京《文学旬刊》和《诗》月刊等刊物。 文学研究会“以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为宗旨”(《文学研究会简章》)在文学主张上比较重视文学的社会功用。特别强调文学是一种于人生很有意义的工作和事业。因此,文学研究会也就有了“人生派”之称。(为人生而艺术派) 文学研究会成员众多,组织松散,在1932年,《小说月报》停刊后,该会活动也基本停止。 创造社 1921年6月在日本东京宣告成立,成员有当时正在日本留学的郭沫若、郁达夫、田汉、郑伯奇、等人。出版有《创造社丛书》、《创造》季刊、等十余种刊物。 1925年主要成员南下广州参加大革命(创造前期)。大革命失败后,郭沫若等回到上海,重组创造社。出版《文化批判》等刊物,直到1929年被国民党当局查封(创造社后期。) 前期创造社在理论主张上更多地强调“本着我们内心的要求,从事于文艺的活动。”较多地宣传了文学创作过程中无目的性的一面,“艺术派”。 创造社在1925年五卅运动前后开始提倡“表同情于无产阶级”的革命文学,到1928年,则成为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的一股重要力量。 新月社 新月社1923成立于北京,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陈源、朱湘、饶孟侃、陈梦家、凌叔华、余上沅、丁西林、林徽音、梁实秋等。新月社主要以聚餐会、俱乐部的形式存在,无严格的组织形式。 胡适是核心,徐志摩是灵魂。以《现代评论》周刊、《晨报》副刊为活动陈地,1926年借《晨报副刊》创办《诗镌》、《剧刊》,开始形成新月诗派。也有人称他们为“现代评论派”。 新月社以1927年其成员多数南下为界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1927年,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在上海创办新月书店,由胡适任董事长。后又创办《新月》月刊、《诗刊》季刊。 在文学主张上,前期新月派提倡新格律诗,又称“新格律诗派”。他们致力于新诗艺术形式的探索,促使新诗艺术上走向成熟。前期新月派也对旧剧的程式化,象征性加以肯定。 语丝社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大全

第一章1917-1949年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 1 双簧戏:1、1918年钱玄同和刘半农的双簧戏,正式拉开了这场“文学革命”、“封建复古主义”思潮斗争的序幕。2、钱玄同把社会上的各种反对意见归纳起来,化名“王敬轩”写给《新青年》编者一封信,再由刘半农写答信王敬轩的信予以批驳,两信同时发表名为《文学革命之反响》,借以扩大文学革命的影响。 2 文学研究会:被称为“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流派1921年成立于北京,是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代表作家:周作人、茅盾、叶圣陶、许地山、朱自青、冰心等。重要刊物:《小说月报》、《文学旬刊》理论主张:积极提倡“为人生”的文学主张和现实主义文学思想。主要贡献:它承接了“五四”文学革命的现实主义传统,使之发展成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占主流地位的文学思潮。 3 创造社:1921年在日本东京成立,发起人有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等。主要刊物:《创造季刊》《创造周刊》《创造日》。理论主张:尊自我,重主观,强调艺术是自我表现、内心自然流露;强调文学的本质是感情;强调灵感在创作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浪漫主义特征。 4 新月社:1923年成立,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等,都是欧美留学生。重要刊物:《晨报副刊》《诗镌》《新月》(后期)闻一多发表《诗的格律》的理论文章,提出诗歌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以闻一多、徐志摩为首的新格律诗的创作,称为“新月诗派”。 5 语丝社:成立于1924年,以创办《语丝》周刊而得名。主要成员有鲁迅、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等。文艺思想接近于文学研究会。《语丝》多发表杂文、小品、随笔,形成生动、泼辣、幽默的语丝文体,对中国现代散文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鲁迅说《语丝》的基本特色是“任意而谈,无所顾忌”。 6 简述文学革命的成就和意义:文学革命批评了“文以载道”、“代圣贤立言”的旧文学观念,宣传了现实主义文学思想。新文学浸透了民主主义、人道主义、个性主义等近代思想。新文学引进了话剧等新的文学体裁,进行了新诗的创建和小说形式的个性,以白话代替文言。文学革命使中国文学从束缚状态走向自由开放,开始向现代化迈进。 7 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彷徨》奠定了新文学的现实主义基础。现代最早、成员最广的新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其文学思想基本倾向是现实主义。理论上对文坛发生了重要影响;创作方面,创作了许多现实主义小说,有反映社会问题的“问题小说”和反映现实人生的“乡土文学”。除文学研究会外,当时影响较大的语丝社,基本倾向也是现实主义。欧美现实主义作家及其代表作品,在这时期得到大量翻译。 8 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异军突起的创作社,拥有一批创作力旺盛的作家,主干人物有郭沫若、郁达夫等。在创作方面有郭沫若的浪漫主义诗歌集《女神》、郁达夫的《沉沦》。当时最重要的新诗流派之一的新月诗派,就诗歌的主要倾向而言,是浪漫主义的。徐志摩《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欧美重要的浪漫主义作家及其代表作品,这时期也被大量翻译。 9 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中国作家的大多数,选择和接受的主要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但又常吸收现代主义的某些因素于其创作中。象征诗人首推李金发,象征诗的特点:朦胧、含蓄、暗示。无产阶级文学: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

中国现当代文学知识复习点

中国现当代文学知识复习点 鲁迅的相关内容 1918年5月15日,鲁迅先生在《新青年》杂志上首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它奠定了新文化运动(1919),推进了现代文学的发展。这篇小说,大胆揭露了人吃人的封建理念,向沉滞落后的中国社会发出了“从来如此,便对么?”的严厉质问,大声疾呼:“救救孩子!” 散文集代表作品: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共收录10篇散文)(含《藤野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藤野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已被纳入初中语文人教版课本) 散文诗集:《野草》(含《风筝》、《雪》等作品) 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花边文学》《伪自由书》《附集》《准风月谈》《集外集》《且介亭杂文集》《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等19部和很多另外的杂文集。 胡适的相关内容 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所写的《尝试集》是我国第一部白话诗集。且提出写文章“不作无病之呻吟”,“须言之有物”等主张,为新文学形式作出初步设想。“ 1920年出版中国新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诗集《尝试集》。 巴金的相关内容 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出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僚地主家庭。少年目击了大家庭内部种种腐朽丑恶的生活,“五四”后形成民主主义思想。1949年以后,历任中国文联常务委员、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上海市文联和作协上海分会主席, 中国作协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 巴金的创作: 1、《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是巴金代表作。特别是《家》具有永恒的艺术价值,是巴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是三十年代长篇小说的代表作,标志着现代长篇小说发展到成熟的阶段。 2、《子夜》形象地展示了30年代初,即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社会的政治形势,这就是,一方面,由于帝国主义的压迫和国民党新军阀的混战,中国民族工业加速破产,农村经济急速崩溃,人民大众过着水深火热的生活,中国社会日益殖民地化。另一方面,工农革命运动正从低潮逐步走向高潮。《子夜》中的吴荪甫、赵伯韬等。都是一定阶级或阶级的代表人物、典型形象。 钱钟书的语言风格: 《围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风格独特的讽刺小说。被誉为“新儒林外史”。《围城》的象征源自书中人物对话中引用的外国成语,“结婚仿佛金漆的鸟笼,笼子外面的鸟想住进去,笼内的鸟想飞出来;所以结而离,离而结,没有了局。”又说像“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 故事发生于1920到1940年代。主角方鸿渐是个从中国南方乡绅家庭走出的青年人,迫于家庭压力与同乡周家女子订亲。但在其上大学期间,周氏患病早亡。准岳父周先生被方所写的唁电感动,资助他出国求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作品专题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考研笔记 ——现当代文学·作品专题 (考研期间根据根据[《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钱谷融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等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当代文学史》洪子诚,北京大学出版社] 整 理) 第一编小说部分 1,鲁迅:《在酒楼上》 (1),学术界对《在酒楼上》的潜在作者、叙述者与人物的关系,主要有两种分析: ①"认为吕纬甫是鲁迅投射了反思和批判目光的人物,而小说叙述者'我'则更多地代表了鲁迅的立场,'我'对吕纬甫在五四落潮期的'敷敷衍衍,模模胡胡'的颓废状态采取的是审视和批判的态度。而吕纬甫也在见证着自己当年的革命热情的同路人--叙述者'我'的面前表现出一种自省的心态。从这个意义上看,鲁迅在小说中坚持的是五四式的启蒙主义话语,吕纬甫的声音是作者力图压抑甚至摆脱的声音"。 ②"关注吕纬甫讲的故事本身,就会感到这其实是两个十分感人的故事,有一种深情,有一种人情味,笼罩着感伤的怀旧情绪","吕纬甫身上是有鲁迅的影子的,吕纬甫的声音可能比小说叙述者'我'更代表鲁迅心灵深处的声音","小说中的'我'不仅是吕纬甫故事的倾听者,同时也更是一个审视者,,吕纬甫一遍又一遍的自我嘲讽、自我申辩、自我否定,正因为他一直感受着'我'的潜在的审视的目光。从而'我'与吕纬甫之间呈现为一种内在的对话关系,这可以看作是作者两种声音的外化。'我'与吕纬甫的辩难,正是作者内在的两种声音在冲突,在对话,在争辩,最终很难说哪一种是主导性的声音。这种辩难性正是鲁迅小说思维的体现,是鲁迅认知和把握世界的基本思维在小说文本层面的印证。" 细读小说文本,作出你自己的分析。 (2),这篇小说关于"废园"里的"老梅"的描写是历来最为人们所称道的;细读这段文字,体会它的写法的精妙处,并结合上下文的描写,体会它在小说中的作用。 (3),有进一步研究兴趣的同学还可以思考一个问题:1956年,曹聚仁北上访问已72岁的周作人,谈到鲁迅的作品。曹聚仁表示自己最喜欢的是《在酒楼上》,周作人同意曹聚仁的看法,”这是最富鲁迅气氛的小说"(参看曹聚仁:《与周启明先生》)。--你同意周作人的评价吗?能否结合文本的描写,谈谈你对"鲁迅气氛"的理解,并以这样的眼光去重读鲁迅的其他小说,看看会不会有新的发现。 【扩展性阅读书目】 《孤独者》、《伤逝》。均收《彷徨》,是《在酒楼上》同时期的关于知识分子题材的小说。 【参考书目】 吴晓东等:《现代小说研究的诗学视域》,载《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9年1期。 严家炎:《复调小说:鲁迅的突出贡献》,载《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1年3期。 卢今:《〈在酒楼上〉讲解》,收《走进鲁迅世界》(小说卷),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1995。 2,鲁迅:《铸剑》 (1),重点阅读(最好能朗读)小说中关于"铸剑开炉"、"以头相搏"的场面描写,细心体味鲁迅丰富的想象力,诡奇而绚丽的文字。对比你原来读过的鲁迅作品,你对鲁迅的语言风格有什么新的体认? (2),"三头相搏"的场面无疑是小说情节发展的顶点,在大多数作家的笔下,小说都到此嘎然而止;但鲁迅却偏要精心安排"复仇完成以后"情节的新的发展,于是出现了"辨头"的闹剧,"三头并葬"的滑稽戏,到最后的"大出丧"变成全民"瞻仰"“狂欢节 ",小说又出现了一个高潮。请想想,小说的前后两个高潮之间,构成了怎样的关系? 请细心比较前后的文字,作者的叙述语调(以及内在的情感)发生了什么变化?你或许会意识到鲁迅的这篇小说原来存在着两个调子,再去重读全篇小说,体会这"两种调子"在小说中的相互纠缠,渗透,对峙,消解,起伏,激荡,并由此体味作者深广的忧愤和内心的矛盾与痛苦。 (3),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进一步分析"黑的人(宴之敖者)"的形象,还可以联系鲁迅作品中的其他人物,例如《理水》里的夏禹和他的弟子,《非攻》里的墨子,《过客》(见《野草》)里的主人公,《孤独者》里的魏连殳--他们都是鲁迅作品中的"黑色家族"的成员,从外貌到内心世界和性格都有相似之处,并注入了鲁迅的主体精神("宴之敖"本是鲁迅的笔名,鲁迅还说过:"我就是魏连殳")。可以就此写一篇小论文。 【扩展性阅读书目】 《补天》、《理水》、《非攻》。都是《故事新编》里的小说,并且都可以从"两个调子"的角度去阅读。 【参考书目】 钱理群:《试论鲁迅小说中的复仇主题--从〈孤独者〉到〈铸剑〉》,收《走进当代的鲁迅》,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中国当代文学》试卷及复习要点

(大二上) ◆复习要点 一、名词解释 (1)“双百”方针(2)“两结合”创作方法(3)政治抒情诗(4)新民歌运动 (5)山药蛋派(6)社会主义教育剧 (7)主题先行论(8)根本任务论 (9)“三突出”创作原则(10)样板戏 (11)天安门诗歌运动(12)重放的鲜花 (13)归来的诗人(14)朦胧诗 (15)新生代诗歌(16)伤痕文学 (17)反思文学(18)改革文学 (19)寻根文学(20)中国式现代派小说(21)先锋小说(22)新写实小说 (23)学者散文(文化散文)(24)探索剧 (25)京味剧 二、论述思考题 1评述第一次文代会的历史意义? 2谈建国初期文艺界对电影《武训传》、《红楼梦》研究、胡风3文艺思想的批判过程及经验教训问题? 4结合创作实例,试论十七年现实主义创作与新时期现实主义创作的不同? 5评述《保卫延安》在军事题材长篇小说创作上的开创性意义?6分析《保卫延安》中周大勇的性格特征 7分析小说《林海雪原》的传奇性特征? 8分析《红旗谱》反映历史生活与探索民族文化的成就? 9分析《红旗谱》中朱老忠这一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 10评述小说《青春之歌》思想艺术方面的得与失? 11分析《青春之歌》中林道静的性格特点及发展过程? 12比较分析峻青、王愿坚的军事题材短篇小说创作的思想艺术特点? 13结合《百合花》论析茹志娟小说创作细腻动人的艺术风格?14论述《创业史》的史诗特点及艺术成就? 15分析《创业史》中的人物形象梁生宝、梁三老汉的典型意义?16以《三里湾》为例,谈赵树理小说在民族化大众化上的贡献?17试论宗璞小说《红豆》的文学史意义及其中的江玫与齐虹这两个人物形象。 18评述述十七年诗歌发展的基本状况。 19如何评价“新民歌运动”? 20分析郭小川诗歌的思想和艺术特色。 21试分析郭小川诗歌《望星空》的独特意义? 22比较分析贺敬之和郭小川诗歌创作的思想艺术特点?23评述闻捷诗歌集《天山牧歌》的思想艺术成就? 24评述十七年散文发展的基本情况? 25试分析杨朔散文的结构艺术特点? 26试分析杨朔散文的诗意表现在哪些方面? 27分析秦牧散文的思想艺术特色? 28论刘白羽散文的思想艺术特色? 29比较分析杨朔、秦牧、刘白羽散文的思想蕴涵、艺术特色及缺失? 30以《谁是最可爱的人》为例,评述魏巍散文创作的思想艺术特点? 31简述十七年戏剧文学创作情况? 32分析1958年到1962年间历史剧热潮出现的的原因,它的代表作有哪些? 33分析《龙须沟》中程疯子形象及意义? 34评述话剧《茶馆》的思想艺术成就? 35分析《茶馆》中王利发、泰仲义、常四爷这三个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 36试分析老舍的话剧《茶馆》是如何处理时间与结构的? 37简述《部队文艺座谈会纪要》的内容及反动实质? 38论述四五诗歌产生的背景、内容及意义? 39简述新时期小说发展各阶段的基本情况? 40评析刘心武小说《班主任》的思想价值? 41论述王蒙的创作历程及小说创作的新探索? 42简述王蒙小说《春之声》的思想主题和艺术特色 43以《绿化树》为例,评述张贤亮小说的思想艺术特色? 44分析《乔厂长上任记》中的乔厂长这一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45分析《黑骏马》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46如何理解《芙蓉镇》的乡土气息? 47分析高晓声笔下的陈奂生这一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 48分析《人生》中高加林的性格特征? 49简论陆文夫小说的思想艺术特色? 50分析陆文婷这一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 51简述王安忆小说创作所经历的不同阶段及各阶段的创作特征? 52试析莫言《红高粱》的意义及艺术特色 53评述“寻根文学”出现的意义及创作上的得失。 54《高山下花环》对军旅文学的超越是什么? 55结合具体作品,分析池莉小说的艺术特点? 56以作品为例,谈“新写实”小说的艺术特征? 57试述新时期艾青诗歌创作的基本特点? 58如何评价“新的美学原则”? 59论述舒婷诗歌的思想艺术特色? 60简述韩东诗歌创作的艺术特点? 61简述“后新潮诗”的探索意义及其局限性? 62分析贾平凹散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 63简述余秋雨文化散文的特色? 64新时期报告文学的发展可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特点又是什么?

中国现代文学史重点

中国现代文学史重点 一、填空 1.“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小说界革命”是晚清时期维新派梁启超出于“新民”目的和改良社会的需要而提出的。 2.黄遵宪提出“我手写我口”,最早提出“言文合一”。 3.梁启超的小说观:《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1902) 4.提倡戏剧观念更新的代表有陈独秀。 5.真正体现出现代意义上的文学观的,有王国维——《人间词话》。 6.清末翻译小说代表人物林纾,周树人兄弟《域外小说集》,徐念慈,包天笑;民初小说以鸳鸯蝴蝶的宴请结合休闲通俗的《礼拜六》风格为主流;民初言情小说的代表作是徐枕亚的《玉梨魂》。 7.中国现代文学,以五四文学革命为标志全面步入文学现代化历程。 8.五四文学革命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兴起了“民主”与“科学”的新文化思想启蒙运动。 9.四文学革命是新文化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对风格主义的批判必然地回转向对封建主义文学的攻击,反对文言,提倡白话,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成了一场文学革命运动。 10.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明确提出“三大主义”--“国民文学”,“写实文学”,“社会文学”。--即脱胎于欧洲19世纪显示主义文学。 11.胡适发表了《建设的文学革命论》,提出“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 12.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人道主义为本。《平民文学》--提出“为人生的文学”的口号。 13.胡适《文学改良刍议》提出“文章八事”。胡适从“意象派”诗人庞德关于诗歌要靠具体意向的主张,提出写“具体性”,“能引起鲜明扑人的影象”的“新诗”,倡导白话新诗运动。 14.周作人《人的文学》主张“灵肉合一”,来自于西方人道主义思想。日本文坛兴起的“白桦派人道主义文学理论,影响了整个”五四“时期的文学创作的走向。 15.鲁迅小说集《呐喊》汲取象征主义,浪漫主义等多种手法。郭沫若的《女神》也受到泰戈尔,歌德,惠特曼,雪莱,斯宾诺莎等外国作家,思想家的多元影响。

中国现当代文学知识点

现在把我这次读《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所作的一点笔记记下,或许能对自考的朋友有点帮助。 1、被称为“东北李”:李辉英,“西南艾”的是:艾芜。 2、首倡传记文学:郁达夫。 3、散文名称确立:“五四”以后。 4、30年代出现两种新形式:杂文、报告文学(五四时期)。 5、创立叙事、抒情两大散文体制:先秦时。 6、扫荡我国古典小说中美人名士之局:林纾。 7、以“信达雅”为宗:严复。 8、最早、最积极提倡文学革命运动的是:《新青年》。 9、开创“随感录”:《新青年》。 10、五四运动“四大副刊”:《时速新报》的《学灯》,《京报》的《京报副刊》,《晨报副埂》,《民国日报》的《觉悟》。 11、现代散文史上第一个专载散文的刊物:《语丝》。 12、王统照的《去来今》“唱着时代之歌,激发着人类的向上自尊心”(唐弢)。 13、王统照把散文称为:“纯散文”。 14、最早提出“文学斯文”概念的是:刘半农(1917.5《我之文学改良观》)。 15、专门论述白话散文:傅斯年的《怎样做白话文》(1918.12)。 16、率先把文学散文称之为“美文”、“创作之一种”的是:周作人。(第一个把议论性和批评性的杂文称之为“美文”、“创作之一种”)。 17、周作人最先把自己的散文称为:“抒情的论文”。(《自己的园地?旧序》)。 18、陈独秀大量写随感,数量公次于:邵力子,常署名“只眼”。“独秀文章究竟爽快”(鲁迅称赞)。 19、“幽默”最初出现于:《语丝》(曹聚仁的《论幽默》)。 20、“简直可以当做普通名词读,就是认做社会上的某种典型”——瞿秋白评鲁迅杂文形象。 21、我党历史上第一个日报:《热血日报》(瞿秋白主编,1925.6.4-27)。 22、瞿秋白的《饿乡纪程》又称为《新俄国游记》。 23、孙福熙最早的游记:《赴法途中漫画》。 24、创造社发起人:成仿吾。 25、开创“斥妄”新路子:丰子恺的《还我缘缘堂》。 26、抗战散文诗的勇敢的先驱者:林英强(《麦地谣》、《苗徭自歌》)。 27、“此书在游记文学中,当时算是最好的最有社会性的一部”:梁绍文的《南洋旅行漫记》。 28、“一部最典型、最深刻的人生的血书”:鲁迅的《野草》(阿英称道)。 29、徐蔚南、王世颖合著:《龙山梦痕》。 30、以“世上最孤立的人”“倔强者”自诩:高长虹(《心的探险》)。 31、现代散文中“涩如青果”一派:废名、俞平伯。(周作人评) 32、“零余者”的感伤之歌:郁达夫、钟敬文。 33、飘泊者的哀歌:《长跪》、《秦淮暮雨》、《纪念碑》、《流浪集》。 34、新文学史上的第一本散文诗专集:《夜哭》。 35、鲁迅称“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1926年3月18日(“三一八”惨案)。 36、最早出现的北伐从军记:《北伐从军杂记》(金声) 37、巴金称缪崇群的散文“洋溢着生命的呼声,直接诉于人类善良的心灵的文字”。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期末复习资料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复习 名词解释: 1、伤痕小说:产生于70 年代末至80 年代初 . 开山之作为刘心武的《班主任》, 因卢新华的短篇小说《伤痕》而得名 , 主题主要于展示“文革”给人民大众带来的精神与肉体创伤的主要作品有中短篇小说:王亚 平《神圣的使命》、丛维熙《大墙下的红玉兰》、宗璞《我是谁》. 张贤亮《邢老汉与狗的故事》;长篇小说:莫应丰的《将军吟》、古华的《芙蓉镇》、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等. 2、反思小说:主要指1979 至 80 年代初出现的对解放后几十年曲折历史和人的现实处境等进行反思的小 说. 发轫之作:茹志鹃:《剪辑错了的故事》 , 其他代表性作品有中短篇小说:《李顺大造屋》、《绿化树》等;长篇小说:《古船》等 . 与伤痕小说内容上有交叉 , 是伤痕小说的深化 . 但存在偏重于政治反思 , 文化反思不够等缺陷 . 3、先锋小说:中国文坛80 年代中后期出现的 , 在创作思想和形式技巧上都呈现出强烈的西方现代主义文 学气息的小说创作流派. 又叫后新潮小说、“拟现代派”. 主要代表作家有马原、残雪、苏童、格非、余华、叶兆言、孙甘露、洪峰、北村等人. 三大特点:( 1)话语的叛逆性,即对权威叙事话语的颠覆与反抗. ( 2)形式的前卫性, 即大胆尝试最新的文体试验. ( 3)形态的多样性, 即现代派小说(余华、残雪)、后现代主义小说(马原)、解构主义小说(王朔)、新历史主义小说(苏童)等. 4 、女性主义小说:指80 年代中期以后出现的我国女性作家描写女性独特的社会、情感经历、带有鲜明 女性性别特征的小说. 对女性的自我认同与男权话语的抗拒是其中心价值取向. 代表作家有林白、陈染等. 5、朦胧诗:崛起于70 年代末期、 80 年代初期 , 是新时期初期出现的现代诗潮, 其名来源于一篇诗评《令人 气闷的“朦胧”》, 诗歌既有主题或内容上哲理的思考, 又有写法上现代诗艺如象征手法的运用. 代表诗人有:北岛、顾城、舒婷、杨炼、江河等人. 7、寻根小说:对民族文化或传统文化与地方文化进行反思、审视与批判的小说, 其目的主要在于发掘民族 文化传统的活用资源, 重铸民魂或民族精神, 同时在全球化语境下参预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对话. 所谓寻根 , 就是寻求民族文化之根. 代表作家有贾平凹、韩少功、阿城等. 其特点是:一超越政治视角, 走向文化视角 . 二是追寻民族文化之根, 参预与世界文学的对话. 8、新写实小说:指(1)80 年代后期开始出现、( 2)书写普通人的生存状态或生存本相、(3)在价值取向、叙事风格与审美趣味方面有别于传统现实主义特别是“革命”现实主义小说的写实主义小说. 代表作家有池莉、方方、刘恒、刘震云等. 二、知识点: 反思小说:高晓声的反思小说, 从农民个体命运中反思历史的曲折. 如其作品《李顺大造屋》. 农民李顺大一生造屋的曲折经历. 1 )第一次:大跃进将造屋材料全部充公.2 )第二次:造屋之钱被文革被造反派头 头骗走或抢走.3 )第三次:文革中买造屋材料处处碰壁.4 )第四次:改革即将来临的1977 年 , 终圆造屋梦 .

中国现代文学史知识点汇总

中国现代文学史知识点汇总 1、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成立于北京,发起人有周作人、郑振铎、王统照、沈雁冰、叶 绍钧、许地山等12人。刊物:有《小说月报》、《文学旬刊》、《诗》月刊等。以研究介绍外国文学、整理旧文学,创造新文学为宗旨,重视文学的社会功用,强调文学与人生的意义, 被称为"人生派"。受19世纪俄国和欧洲现实主义、自然主义影响,注重写实主义创作方法。1932年《小说月报》停刊,终止活动。 2、创造社:1921年7月成立于日本东京。成员是留日的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张资平、田汉、郑伯奇等,以及后来加入的彭康、朱镜我、冯乃超等。出版《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创造月刊》等。强调创作"本着内心要求",崇拜天才,讲求文学的全与美,宣传文学的无目的性,提倡为艺术而艺术,被称为艺术派。受欧洲启蒙主义、浪漫主义、颓 废主义、唯美主义、象征主义、表现主义影响,创作方法上倾向浪漫主义。1929年2月该 社被国民党当局查封。 3、湖畔诗社:1922年4月,应修人、冯雪峰、潘漠华、汪静之在杭州西湖湖畔成立的新文 学团体。他们的作品主要有诗歌合集《湖畔》、《春的歌集》和汪静之的《蕙的风》、《寂寞的国》等。其创作以抒情诗特别是爱情诗见长。风格清新质朴、坦白率真,以自由诗为主。 4、五四文学的基本特征是:一、现代理性精神的张扬;二、感伤的精神标记;三、个性化 的追求;四、创造方法的多样化探索。 5、郁达夫浪漫抒情小说的主要特征:一、自我的写真;二、感伤的抒情;三、结构的散文化;四、流丽、清新的文笔。 "病状",因封建思想没有完全从人们头脑中清除,加上中国反封建的思想革命尚不十分彻底,因此将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阶段中存在。它将作为一面镜子,使人们从中窥测这种精神的病 容且时时警戒。 7、美文:即艺术性散文,通常称为"散文小品"。它不是批评的,也不是学术性的,而是艺 术性的。不管是叙事还是抒情,都是为了表达作家自己真实的"思想"。其风格是"真实简明"。"美文"在周作人看来,就是个人的"言志"之作。由于这种文体更能适应思想启蒙,又具有较 强的随意性,因此五四时期的新文学家们几乎没有不从事散文小品创作的,所以这一时期无 论从创作数量,文体品格还是艺术风格上都达到了空前的繁盛和成熟。

现当代文学 重要知识点汇总

重要知识点 一直称自己是“乡下人”的作家是沈从文。 ▲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社团主要是太阳社和后期创造社。 ▲“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喊出这妇女个性解放呼声的人物是子君。▲“第三种人”的代表人物是苏汶。 ▲被鲁迅赞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的诗人是冯至。 ▲宣称“我只想造希腊小庙”,“这神庙供奉的是‘人性’”,把人性当作文学表现的终极理想的作家是沈从文。 ▲《雷雨》的一组人物是周朴园,鲁大海,四风。 ▲《长河》是沈从文的长篇小说。 ▲爱姑这一人物,出自鲁迅小说《离婚》。 ▲施蛰存一般被认为是心理分析派作家。 ▲《七月》杂志和“七月”诗派抗日战争时期活跃于国统区。 ▲“袋里无钱,心头多恨”、“于世无补”、自卑颓唐的“零余者”形象较多出现在郁达夫笔下。▲以“平和冲淡”风格的美文小品见称于世的作家是周作人。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新青年》。 ▲老舍所属的民族是满族。 ▲《马凡陀的山歌》属于政治讽刺诗。 ▲无名氏的两部小说是《北极风情画》、《塔里的女人》。 ▲1938年3月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战协会成立于武汉。 ▲周树人一生使用过的笔名无数,但第一次使用“鲁迅”笔名发表的作品是《狂人日记》。▲“温柔诚挚乃朋友中朋友,纯洁天真是诗人中诗人。”指的是徐志摩。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是《冲积期化石》。 ▲早期小说以异域色彩、宗教氛围和爱情线索的交织融合为特征的作家是许地山。 ▲小说《啼笑因缘》的作者是张恨水。 ▲胡适1917年1月发表于《新青年》的《文学改良刍议》的中心议题是提出文学改良“八事”主张。 ▲抗战时期的“南玲北梅”所指的两位女性作家是张爱玲,梅娘 ▲郭沫若《风凰涅槃》采用的诗体形式是自由体. ▲中国现代第一个“讲组织,讲纪律,讲方法”的话剧团体是戏剧协社 ▲丁玲对知识女性性爱的矛盾心理进行大胆、细腻描写的作品是《莎菲女士的日记》。 ▲曹禺描写复仇的一部话剧是《原野》。 ▲陈独秀1917年2月发表于《新青年》的《文学革命论》的中心议题是提出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于1930年。 ▲1921年1月成立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是文学研究会。 ▲认为“和平静穆”是诗的极境,是美的最高境界,是人生哲理的“最高理想”文学理论家是朱光潜。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是《冲积期化石》。 ▲“我并不要名誉,我也不要那些无用的金银。”“我所要求的就是异性的爱情!”出自《沉沦》。▲周作人在“五四”文学革命中的主要贡献是发表《人的文学》等论文。 ▲《雅舍小品》的作者是.梁实秋。 ▲以《骆驼草》为主要刊物的文学流派是“京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