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养结合家庭农场的基本模式及发展意义修订稿

种养结合家庭农场的基本模式及发展意义修订稿
种养结合家庭农场的基本模式及发展意义修订稿

种养结合家庭农场的基本模式及发展意义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种养结合家庭农场的基本模式及发展意义

在全球经济体系中,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人类的衣食之源及生存之本。当前世界农业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自从工业革命以来,随着人类对农业产量的不断追求、化肥及农药的大量使用,在提高农作物产量的同时也极大地破坏了生态环境。因此,要改变以往的种养模式,建立现代农业体系,才能在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同时不破坏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维护生态环境的平衡。因此,发展生态农业,实行种养结合的家庭农场已势在必行

1种养结合的定义

种养结合是一种结合种植业和养殖业的生态农业模式。养殖业是人与自然进行物质交换的极重要环节,是指利用畜禽等已经被人类驯化的动物,或者野生动物的生理机能,通过人工饲养、繁殖,使其将牧草和饲料等植物能转变为动物能,以取得肉、蛋、奶、皮、毛和药材等畜产品的生产部门。种植业是指植物栽培业。栽培各种农业产物以及取得植物性产品的农业生产部门,种植业是农业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利用植物的生活机能,通过人工培育以取得粮食、副食品、饲料和工业原料的社会生产部门。种养结合模式是将畜禽养殖产生的粪便、有机物作为有机肥的基础,为养殖业提供有机肥来源;同时,种植业生产的作物又能够给畜禽养殖提供食源[4l。该模式能够充分将物质和能量在动植物之间进行转换及良好的循环。

2家庭农场概述

家庭农场是指以农户家庭单独作为基本组织单位,自行解决市场、利润等问题,从事适度规模的农林牧渔的生产、加工和销售,实行自主经营、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自负盈亏和科学管理的企业化经济实体。其规模大多在 hm2,以乡土乡亲农作艺术家的家庭农场为例,其生产的农产品有以其名字命名的生产者自有品牌,并且建立了完整地食品安全追溯体系,更有保障。在我国,类似于种养大户的升级版;通常定义为:以家庭为单位,从事适度规模、标准化的农业生产,并销售品牌农产品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组织。

在我国,家庭农场是伴随着家庭承包经营制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而出现的新生事物,是农户家庭组织的一种高级形式。近年来,十七大报告再一次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首要任务,现代农业发展必须要有经营主体。为此,应当重视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把发展家庭农场作为当前农业工作的紧迫任务来抓。

3种养结合家庭农场的基本模式

牧草一作物一奶牛种养模式在牧草发达的地区,以乳制品企业为基础,建立以养奶牛为主体的牧草饲料作物杂粮奶牛种养模式,其模式的构成是根据奶牛营养标准配置耕地中种植牧草或饲料玉米的数量,而与奶牛配方精料有关的杂粮能够满足奶牛对配方精料的需要,奶牛排出的粪便经过无公害技术处理后,成为有机肥料用于种植饲草饲料,减少化肥施用量,既可以防止环境和土壤污染,又可保证奶牛产出的鲜奶达到绿色食品标准的模式。

粮一菜一猪种养模式

在养猪基础条件较好的农业区,由企业牵头带动农户建立以发展养猪为主体粮一菜一猪一体化的种养模式。此模式是按照猪的营养标准和要求配置相应耕地

种植猪所需要的优质饲料,而饲料的种植不施化肥只施猪排出的粪便经加工处理的有机肥。此模式能够保证猪所用的青贮精料无公害,因此生产的猪肉达到绿色食品标准。

稻一菇一鹅种养模式

在水草资源丰富的农业区,以生产绿色产品为目标的企业,将稻米副产品稻秸秆粉碎处理后作为食用菌平菇的营养基原料,而栽菇生产菌菇鲜品副产品菌糠经生物处理后作为鹅的饲料,将养鹅及产生的鹅肉、鹅绒及鹅肥肝等产品副产品及鹅粪经过无公害处理后还田种植水稻的模式15-6]。

4我国种养结合家庭农场的发展趋势

我国种养结合家庭农场是伴随着生态农业的兴起及发展而产生的。早期,随着国际上生态农业思潮的兴起,我国传统农业状况及农业经济发展需求市场受其影响,1980年在银川市召开了全国首届“农业生态经济学学术讨论会”,在会上提出要大力发展生态农业。随着我国畜牧业的迅速发展,畜禽养殖的规模不断增大,丰富了市场上的畜禽产品,也使得人们对畜禽产品的需求得到满足。此外,还增加了农民的就业机会,提高了农民的收入。但是盲目地扩大畜禽养殖规模导致大量畜禽养殖产生的粪便和尿液不能及时地被处理或利用,污染了周边环境。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国际大市场条件下,大宗农产品的在国际市场上失去了竞争力,并且由于农业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尤其在经济高度发达、市场化、全球化、生产力快速发展的趋势下,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制无论从其规模、生命力、经济效益、抵抗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还是在其适应现代机械装备技术水平上,已显然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由于我国大多数农业区四季分明,冬冷夏热春秋温和,属典型的种养结合区。种植业通过作物的光合作用生产出养殖业所需的各种食料,养殖业以种植业的农副产品为饲料生产出入们所需的肉蛋奶等高级食品,同时排泄出粪便经过发酵后还给农田作为有机肥料被作物吸收利用,形成物质能量互补的生态系统、农业系统,势必将成为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的趋势。因此,发展有一定规模的家庭农场意义重大,既可以满足传统农业的要求又可以满足现代农业的需求,既具有现代农业生产的特点又可以适应现代农业经营特点。同时也适应农民的组织习惯和心理习惯,有利于满足农业的组织完善与创新的要求。

5发展种养结合家庭农场的意义

世界上任何国家的农业始终承担着支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任务。因此,如何保持和促进农业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是实现国家粮食安全、维持社会稳定、促进经济持续增长的基础和保障。种养结合的家庭农场正是以地区的农业生产资源禀赋条件为依托,充分发挥其比较优势,引导农民适应市场需求合理地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是促进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途径。建立适应种养结合型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优化模型,种养结合的家庭农场经营作为现代农业的典范,同时又继承、深化和发展了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制这一基本国策。因此,大力发展种养结合的家庭农场意义重大。

减少环境污染,节约肥水资源

随着我国养殖业飞速发展,产量逐步成为世界第一,但随之而来的是养殖污染不断扩大,产生的有机污染与全国工业污染的总量相差无几,导致其现已成为我国最严重的污染源之一。种养结合的家庭农场能够解决畜禽养殖带来的污染

和历来畜禽生产中尿液和冲洗水处理的难点,做到了资源化利用。而且粪尿无害化处理肥田技术是种养结合家庭模式重点主要推行的技术。畜禽产生的粪尿流入收集池,经过处理可以使其变成具有一定肥效的肥料,这样既可以节约肥料和水,还能减少环境污染,解决畜禽粪尿不能及时处理的问题。

优化资源配置,形成专业化经营

种养结合的家庭农场由于是农户自己经营,其在生产经营时会根据自己农场的条件,选择适宜生产的产品,同时会利用更多的时间进行管理,可促进农业生产向精细的专业生产方向发展;同时,对标准化生产的推进、品牌的培育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使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大大提高。最终形成了综合利用土地资源建设产业化生产基地,优化植被资源布局建立绿色景观环境,及合理调配劳力资源组建多元化的农民劳务队伍。

促进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

由于家庭农场经营者对于新技术、新产品等关注较多,可促进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此种生产经营模式可很好地利用科学技术,并将其转化为生产力促进市场健康发展,同时还能够促进农业机械化代替人工劳动力的进程。因农户经营农场的规模较小,而家庭农场的规模相对较大,可很好地利用农业机械代替人工劳动力,从而减少劳动力,促进机械化农业生产。

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随着家庭农场的不断发展,其经营模式也会随之而改变,即由单一的经营模式向多元化的经营模式转变,最后会向农业企业转变,最终注册成企业。因此,要不断提高农业企业的科学管理水平,运用市场规则等有效办法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农民的增收决定于农业土地规模的扩大,因此要不断鼓励家庭农场扩大

规模,进一步提高家庭农场经营者的经济效益。同时,家庭农场这种经营模式会使人们逐渐摒弃传统的小农意识,并转化为现代农业意识,促进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

提高农村经济整体水平

农业生产过程是自然物质再生产和社会经济再生产的综合过程。因此,将种植业与养殖业的优化组合的种养结合家庭农场,不仅可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物质生产能力:而且可提高其经济生产水平,使系统的综合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因此,种养结合家庭农场的发展可提高经济含量,同时也能够拓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门路,缓解农村剩余劳动力过多的压力,从而改善农村经济状况。促进生态农业持续、稳定发展

实行种养结合的模式后,调整种植业与养殖业的结构比例,充分合理地利用农业可再生与不可再生资源,对生产者(种植业)、消费者(养殖业)和分解者等生物种群进行合理调配,使农业系统中的食物链达到最佳优化状态,使系统的正负反馈和协调统一。种植业、养殖业的有机结合,实行农、林、水、草合理的农田布局,增加有机肥的投入量,实行有机与无机相结合,减少无机肥及农药的施用量,同时养殖业、种植业的发展,必将促进并推动农副产品深加工为主的乡镇企业的发展,提高农村经济综合实力,形成种养加一体化的生态农业综合营体系,大大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综合生产力水平。实行种植养殖相结合并不断加强与完善,将不断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最终达到“经济、生态、社会”效益三者的高度统一,有利于农业持续、稳定地发展。?

家庭农场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家庭农场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关于全县家庭农场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这一概念在今年中央一号文中首次被提出后,受到了各级的高度重视。近日根据领导安排,对它们逐个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发挥的作用 家庭农场规模化经营后生产成本有所下降,生产经济效益明显提高,既坚持了以农户为主的农业生产经营特性,又扩大了经营规模,解决了家庭经营低、小、散问题,通过适度规模经营,以集约化、商品化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更是实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有效形式,可以进一步促进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激发农民的积极性、释放农业的潜力;家庭农场相比分户经营更容易组织标准化技术生产,示范推广农业新科技,符合当前经济发展水平和农业农村实际发展情况的,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规模普遍较小。2家已经营的家庭农场种植面积普遍仅在40-60亩左右,很难形成农业产业规模,导致产品市场竞争力弱,对于种植粮食作物来说,规模小更是影响机械化生产作业的推进,束缚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高。 二是土地问题制约规模发展。调研中了解到,这3家农场均有意

扩大种植规模,从目前现状来看,农户土地零碎插花流转、短期流转并不难,但若想集中连片并中长期流转土地却很难,农民对土地依赖程度仍然很高,对规模集约化经营认知程度不够,思想难以统一,土地流转问题是目前制约农场扩大经营规模的头号难题。 三是资金短缺影响发展壮大。家庭农场在经营初期一次性投入比较集中,资金需求较大,多数农场实力不强,加上固定资产不多,无法通过农场资产抵押获取银行贷款,大部分投入制约其扩大生产规模和发展设施农业。如在筹建初期,由于须一次性交纳土地承包费、租用机械平整场地、架电通水、引进苗木等开支,资金短缺近百万元,最后只能万元的贷款,其余款项的筹措更是费尽了周折。由于前两年桃树未挂果基本无收益,目前农场资金周转困难问题仍十分突出,更无力扩大再生产规模,资金问题成为抑制家庭农场大发展的另一重要因素。 四是组织化程度低,社会化服务能力弱,农技服务力量薄弱,对家庭农场缺乏技术指导,机械化程度低,农忙时节仍需要大量的农业工人,农场主经营素质还需进一步提高,品牌意识不强,目前这3家农场产品无一注册商标、获得质量认证,产业难以做大做强。 五是登记认定工作有待进一步规范完善。一是登记时对农场主身份把关不严,家庭农场经营者应具有农村户籍,但从我县目前登记的3家农场来看,却有2家农场主及家庭成员均为非农户口。二是对规模的认定尚无标准,5月份省里下发的指出,申请登记的家庭农场的土地经营规模应达到当地农业部门规定的种植、养殖要求,而我县目

家庭农场调查报告

江苏省家庭农场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前言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道格拉斯曾说,有效率的经济组织是经济增长的关键,一个有效率的经济组织在西欧的发展正是西方兴起的原因所在。家庭农场作为一个规模化的经济组织最早于十六世纪在英国出现,为英国的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奠定了基石,并成就了早期的农场主资本家。随后,家庭农场作为现代农业的典范在西欧乃至全世界发达国家广泛推广实现了农业的现代化道路并推动了国家经济的繁荣发展。发展至今,土地规模化经营方式更加多样化,除了家庭农场制以外,还出现了专业合作组织、雇工农场制等形式。 “家庭农场”作为一个舶来品,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主要家庭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我国则表现为所谓的“种养大户”,然而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在宁波试点以来,一直以地方实践为主,中央层面尚未对其作出明确定义。家庭农场当前在我国的兴起是有着深刻的现实和历史原因的:一方面,在城乡二元结构和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动下,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向外转移,形成了农村耕地的大量闲置,为土地的规模化经营提供了条件;另一方面,自改革开放以来的土地联产承包制度,在本质是依然是一种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闲置了农业的商品化和规模化程度,同时造成了农村的普遍贫困,当前有必要进行适当引导以实现农村土地的集约化和规模化经营,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 2013年春,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家庭农场由此成为一个新型的土地规模经营主体,并在全国兴起了创办家庭农场的热潮。 江苏有发展家庭农场的客观条件,首先,江苏优越的自然条件为农业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江苏省农业发展走在全国的前列;其次,江苏在改革开放后,依托有利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人力和资金,大力发展工商业,并推进城镇化建设,实现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具备经济优势;再次,江苏省城镇化建设和工商业的发展吸烟呢了大量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和兼业,土地的闲置为家庭农场的发展具备了条件。 在当前政策鼓励发展土地规模化经营的号召下,江苏省就家庭农场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并于2013年3月份出台了关于家庭农场登记工作的有关意见和其他相关配套的政策建议,家庭农场的发展速度和规模也空前提高,截止四月底,注册登记的家庭农场已有两百来家。但是应该看到,目前家庭农场在江苏乃至全国的发展尚不成熟,家庭农场作为一个新事物还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之中,其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相当多的问题,我们不应该把它看做一个自然发展的成熟事物,也不应该过早地把家庭农场看做是解决农村农业发展问题的唯一道路并推而广之,应该通过具体而有效的实践来辩证的看待家庭农场对于农业发展的潜力和基于我国国情的局限性,并采取有力的措施促进其健康成长,而这正是我们调查的意义所在。

关于家庭农场发展情况的报告

**镇人民政府 关于家庭农场发展情况的报告 农业局: 为贯彻落实**市农业局《关于开展我市家庭农场摸底调查工作的通知》,为了解我镇家庭农场发展状况,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并就此项工作专门召开了工作会议,要求按照家庭农场的条件标准,逐户进行调查,做到不漏登一户、不错登一户的总体要求做好本次摸底调查工作。同时,抽调专人负责对符合家庭农场条件的典型专业户入户走访,对家庭农场在发展过程存在问题与取得经验进行调研。现将**镇家庭农场发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家庭农场的发展现状 本镇以绿色蔬菜种植为特色产业,随着农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出现了一批从事蔬菜经济作物、林果业种植等多种经营的规模大户。随着大户的市场意识、经营意识不断增强,一些大户自发或在政府引导下,将自己的经营行为进行了工商注册登记,寻求进一步参与市场竞争的机会。到目前为止,全镇从事粮食、蔬菜经济作物和林果业种植的家庭农场共有11户,其中已在工商部门注册的有5户,未在工商部门注册的有6户。其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产业呈现多元化,覆盖面逐步拓宽。种植业由单一种植粮食作物,逐步向多种经济作物拓宽,多元发展,规模经营不断扩大。 2、综合素质较好,管理水平较高。大部分农场主都是乡土人才,在发展过程中大部分农场主产业规模都是从小做到大,专业知识、实践技能较强,懂政策、懂经营、会管理。 二、当前的主要困难与问题 (一)对发展家庭农场重要性还缺乏必要的认识。家庭农场是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作为家庭农场潜在发展对象的种养大户,普遍缺乏市场意识,满足于现状,缺乏组建家庭农场的积极性。同时在发展家庭农场中,缺少系统的专门政策扶持。 (二)土地流转困难,制约家庭农场的发展。一是部分农户对土地存在思想障碍。有的是土地命根子思想浓厚,担心失了地、丢了根,不愿流转;有的是外出收入高,对那点田、那点租金无所谓,田放那也不用养它,还可以领补贴,也不愿意流转;加之政府对土地流转没有硬措施,没有办法制约农户。二是土地零散和农业基础设施不完善,使土地难以流转。三是流转价格逐年上涨快,特别是对从事种植业的农场发展带来压力,导致发展缓慢。四是不规范的土地流转与短期的流转期限的的限制,导致土地不稳定性,直接影响家庭农场发展。 (三)种养行业的高风险低效益性,制约家庭农场的发展。因农业基础薄弱,受自然界约束,摆脱不了雨养农业的局面,风险增加。同时,的市场价格不稳定性,也直接影响家庭农场的巩固与发展。 (四)融资、用工等要素制约发展。家庭农场在经营初期一次性投入比较集中,资金需求较大,多数农场实力不强,加上固定资产不多,大部分投入无法通过资产抵押等方式获取银行贷款,制约其扩大生产规模和发展设施农业。 (五)农场主经营素质还需进一步提高。尽管大部分农场主多年从事农业生产,实践经验丰富,但毕竟受学历、理念等因素影响,难以有效承担现代农业发展重任,需进一步提高经营素质。 三、引导发展家庭农场的对策建议 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是培育和提升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引导有条件的家庭经营专业大户,要向采用先进科技和生产手段的方向转变,增加技术、资本等生产要素投入,着力提高集约化水平,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一)顺势引导,为家庭农场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要有选择性的,对已经基本具备发展家庭农场的条件的户,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出台扶持家庭农场发展的政

种养结合型生态循环农业技术模式

种养结合型生态循环农业技术模式 江苏太湖流域作为我国经济发达的区域之一,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问题,并成为江苏太湖流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据报道,太湖流域流入太湖的污染物有一半以上来自农业污染源。农牧分离、种养分离,导致原本互补的种植业和养殖业双双成为环境污染的罪魁祸首。本文以果园中“种养结合型生态循环”为例证,为广大农业用户展示金宝贝肥料发酵剂发酵沼渣、干撒式发酵床养殖猪和鸡以及沼液滴灌,生态沟渠(塘库)的构建等关键农业技术在该循环模式中的应用效果。 1、模式表达式:“果猪配套+果鸡结合+废弃物循环利用” 2、果园建园关键技术 园地选择:果园应选择在交通方便、水电条件好、允许畜禽养殖的集中连片区域;应选择土壤肥沃、pH值7.5左右、有机质含量1.0%以上、地下水位1m以下的地块。 规划布局:根据果园地形地貌,分别进行种植区域、养殖区域、固体废弃物循环利用系统、道路交通系统等设施的科学规划。 梨树种植:选择结果早、丰产稳产、品质优良、抗逆性强、市场前景好的早、中、晚熟品种。 果园生草:采用自然生草法。充分利用果园自然生长的杂草或选种豆科绿肥或牧草,改善果园小气候,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保持土壤墒情。一般果园杂草长到20-30cm时进行刈割,控制草的高度不超过20cm。 3、养殖小区建设关键技术 养殖小区布局:一般规模的果园,生猪养殖圈舍建在远离生产管理区的下风口位置;较大规模的果园,生猪养殖圈舍建在园区中间位置;同时要充分考虑粪便尾水处理及循环利用的便利。一般的果园,鸡舍可以建立在果园的角落处;较大的果园,鸡舍可以建立在果园的中间位置。 养殖密度:生猪平均养殖配比75-90头/hm2,可以一半采用干湿分离圈舍,另一半采用干撒式发酵床技术建立圈舍。 圈舍建设:建设标准化养殖圈舍,砖混结构,配置降温水帘,并建好防疫隔离区。 采用干撒式发酵床养殖技术建舍,其他干湿式分离圈舍建设要做到雨污分离、干湿分离、固液分离、生态净化等“三分离一净化”的设施配套。 鸡舍建设:一般6.67hm2的果园,在果园的角落建设标准化鸡舍,面积较大的果园在果

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农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农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可编辑-完整版 编制单位:xx市工程咨询中心

目录 第一章总论 (1) 1.1项目背景 (1) 1.2项目概况 (4) 1.3结论 (8)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10) 2.1项目建设背景 (10) 2.2项目发起缘由 (11) 2.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2) 2.4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13) 第三章项目市场分析及价格预测 (16) 3.1项目市场分析 (16) 3.2项目产品价格预测 (19) 第四章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 (24) 4.1项目建设规模 (24) 4.2项目产品方案 (25) 第五章项目场址选择 (26) 5.1场址现状 (26) 5.2场址条件 (27) 第六章项目工程设计方案 (30) 6.1项目工程设计原则 (30)

6.2项目工程技术特点 (30) 6.3项目工艺流程及说明 (30) 6.4项目生产设备方案 (39) 6.5项目工程建设方案 (44) 第七章原、辅助材料及能源供应 (46) 7.1项目原、辅助材料消耗 (46) 7.2项目能源消耗 (46) 7.3主要设备能源消耗指标 (47) 第八章总图布置与公用、辅助工程 (49) 8.1项目总图布置 (49) 8.2场内外运输 (50) 8.3项目建筑设计 (51) 8.4公用、辅助工程 (51) 第九章项目节能节水 (55) 9.1项目节能节水的必要性 (55) 9.2项目节能措施 (55) 第十章环境影响评价 (59) 10.1环境质量标准 (59) 10.2场地环境现状 (59) 10.3项目对环境的影响 (60) 10.4环境保护措施及治理方案 (62)

种养结合循环发展项目建设实施方案

种养结合循环发展项目建设 实施方案

第一章项目的概况 一、项目名称:种养结合循环发展 二、项目的主管单位:XXX市中心医院、XXX市医保处、XXX县金称市镇青联村 三、项目的建设性质:新建 四、项目建设单位:青联生态园(青联种养专业合作社),法人代表:XXXXO本园是饲养鸡、鸭、鱼,种植有机蔬菜、观景林、果树林,产、供、销1体化经营的专业合作社。园计划年产土鸡 1.2万只,土鸡蛋2万斤,各类蔬菜、瓜果20余吨,并逐步开展餐饮服务,利用节假日接待游客。 五、项目建设地点:XXX县金称市镇青联村 六、项目建设年限:2016年-2017年 七、项目建设的主要内容 1、年产土鸡1.2万只; 2、年产土鸡蛋2万斤; 3、水产养殖面积10亩; 4、种植园200亩(其中蔬菜20亩、果园60亩、观景林120亩); 5、建一座30KW光伏发电站; 6、发展休闲-生态-农庄旅游。 八、项目的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投资估算:本项目计划总投资2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总投资150万元;流动资金50万元。 2.项目资金的来源 项目资金:固定资产投资部分申请市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60万元,扶贫单位双方出资40万元,社员自筹20万元,其它争取资金30万元;流动资金50 万元,先期扶贫资金20万元;余下的通过市场运作合作社积累滚动供给。 九、项目产生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项目实施完成后,经测算,(1)生产、销售正常后, 年销售收入为221. 8万元。其中:土鸡(含鸡蛋)产值150万元,水产养殖20万元,种植业21. 8万元,餐饮服务10万元,光伏发电20万元。(2)带动与辐射本村近200户农民走新型种养结合之路。(3)将在种养业刮起旋风,为旅游界开辟新篇章……“生态园”内休闲-生态普-农庄旅游度假。 十、环境评估 本项目属种、养循环利用,鸡为全天候放养,放入果园、观景林、油茶园。鸡粪用于种植蔬菜,蔬菜使用纯农家肥,不使用任何化肥。这样,整个园区无臭无味。改善了人、禽生活环境,对当地的水源没有任何污染;然后变废为宝,为农作物吸收利用;从而达到动物与植物间的良性循环。也加大了土地的绿色

家庭农场发展调研报告范文

家庭农场发展调研报告范文 家庭农场发展调研报告1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继续增加农业补贴资金规模,新增补贴向主产区和优势产区集中,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倾斜。“家庭农场”概念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为准确摸清我县农村家庭规模经营发展现状,着力以现行家庭规模经营为基础、探索发展家庭农场的有效途径和方式,笔者在深入调研32个乡镇规模种养殖业和20个家庭农场式规模种养殖生产大户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客观分析了我县家庭规模经营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积极稳妥发展家庭农场的措施建议,现报告于后。 一、我县农村种养殖户规模化发展现状 根据全市统一确定的规模种、养殖户标准,我县32个乡镇规模种养殖业监测调查结果显示,到末,全县共有规模种植户87个,种植面积9422亩,户均108.3亩。其中规模种粮13户、面积904.5亩,户均69.5亩;规模种蔬菜18户、面积1707亩,户均94.8亩;规模种烤烟23户、面积1323亩,户均57.5亩;规模种药材14户、面积2891亩,户均206.5亩;规模种花卉9户、面积916亩,户均101.8亩;其他规模种植10户、2200.5亩,户均220亩。,全县规

模养殖户达到131个。其中规模养殖生猪64户、饲养12324头,户均192头,规模养殖家禽40户、饲养153749只,户均3843只;规模养殖肉羊24户、养殖4761只,户均198只;规模养殖肉牛4户、饲养215头,户均54头;规模养殖肉兔19户、饲养37931只,户均1996只。规模种植户、规模养殖户占农户总数的0.17%,规模种植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0.7%;生猪规模户存栏生猪占存栏总量的4.5%,家禽规模户存栏家禽占存栏总量的12.7%。 二、我县家庭规模经营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我县20个从事规模种养殖业家庭经营户的调查情况看,现行家庭规模经营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筹资融资困难。绝大多数规模经营户主要依靠自身积累或可借贷方式投资,除国家在政策调控时适当扶持外,基本没有其他融资渠道。在种养殖关联产品市场价格正常或逐渐上涨的情况下,各个生产环节正常循环,规模经营能获得正常利润,生产规模逐步扩大趋势明显。一旦市场价格低迷,产品销售受阻,生产过程则不能正常循环。不少规模户因为没有外来资金参与周转,只能压缩生产规模、降低亏损程度,亏损时间稍长,少数支撑不住的户只能退出生产,规模生产的连续不稳定。 (二)销售渠道不畅。所有规模经营户均没有建立较为正常规范的销售渠道,完全靠自己盲目寻找销路,导致产品销售渠道不畅通,反过来又影响了正常的生产经营。受信息资源、联系能力、交通工具及销售方式等多种因素影响,销

推广种养结合循环模式 建设鄱阳湖生态农业区(曹)

推广生态种养循环模式建设鄱阳湖生态农业区 曹建祥 “一栏猪、十亩田,一笼鸡、过好年”,这是几千年以来庄稼人小农经营的一个缩影,它既反映传统养殖对庄稼生产的重要性,也说明养殖业是增加农民家庭收入的重要来源。可现在不同了,随着农村大批青壮年劳力转移进城,传统种植养殖业已经逐步转向规模化、专业化,种养业经营主体基本分离,种田的用化肥,养殖的靠饲料,种养脱节既造成资(肥)源浪费,又加重了环境压力,甚至造成污染。 去年12月国务院正式批复了江西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省第一个列为国家战略的区域性发展规划。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目的是保护生态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也是惠及全省人民及子孙后代的大工程。农业、农村是生态经济发展的主战场,抓住千载难逢的机遇,转变和创新农业发展方式,打造鄱阳湖生态农业示范区,是时代赋予农业部门的新使命。 一、现阶段种养分离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种植和养殖业是构成农业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在传统农业中,种植业为养殖业提供食料,养殖业为种植业提供肥源。两者紧密相联,循环利用。但是随着现阶段城市化、工业化发展,大批农民转移进城,农村家庭传统养殖基本萎缩,尤其是我省养猪业,规模养殖场迅

速发展,以新余市为例:2009年全市生猪出栏71.3万头,其中年出栏1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户808户,存栏能繁母猪3.35万头,出栏生猪55.5万头,分别占全市存栏母猪、出栏生猪的53.4%、77.8%。在808户规模养殖户中,种养结合的不到15%,而年出栏10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户110户,出栏生猪占全市近50%。 从种植业讲,除了受耕地限制,规模种粮、菜的发展速度不如养殖业,但以开发山(旱)地发展经济作物为主的规模种植户比比皆是。全省果业、茶叶、油茶、药材等经济作物(经济林)产业布局、区域特色明显,基本在红壤丘陵地带,土壤条件差,除赣南果业部分农户采用“猪—沼—果”模式外,大部分规模种植户生态种养结合不够,有机肥缺乏。以新余果业为例,全市100亩以上果业规模种植户551户(500亩以上46户),占全市果园总面积的83%。全市果园养猪年出栏6万头,只占全市生猪年出栏8.4%。全市80%果园缺乏自给有机肥,而真正做到猪—沼—果的不到5%。当前,种养业规模化生产已出现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养殖业排污问题,80%以上养殖场,不兼种植,尤其是养猪业,大部分没有标准排污设施,部分养殖场既使近几年已经列入生态养殖小区和大型沼气工程项目支持,实施了改造(全市06年以来共40家)。由于猪场与种植区太远,沼肥、沼气也基本没有合理利用。

种养结合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技术指南

种养结合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技术指南

种养结合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技术指南 县畜牧产业发展推进办 一、规模养殖场的规划布局和建设 养殖场建设必须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适度规模、种养结合、分类指导”的原则,根据各种畜禽粪便的排泄量和各种农作物对有机肥料的需求量,科学地计算一定面积农作物所需配套的养殖种类和数量,使畜禽粪便作为优质有机肥料能够就近就地还田利用,尽量实现零排放。 (一)科学规划 各镇政府应围绕推进“三个集中”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本镇种养业生产实际,将养殖场规划到种植业比较发达的地区,使畜禽粪便作为优质有机肥料能够就近就地还田利用,规划应具体到村、社。 (二)合理布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按照兽医卫生防疫条件的要求,畜禽养殖场必须远离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镇和城市中居民区、医疗区、工矿企业区、科研文化区和交通要道,即县政府规定的禁养区内(金马河岷江水厂、大林镇鲢鱼水库、太平镇塔寺沟水库等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黄龙溪镇风景名胜区的核心区及缓冲区;县内府河、江安河、金马河、杨柳河、鹿溪河、白河、洗瓦堰、三

支渠、楠杆堰九条主要河流、干渠两岸纵深500米范围内)不得修建养殖场。 具体要求:养殖场不能位于传统的口蹄疫、禽流感、猪瘟、新城疫等动物重大疫病区,应选择在无疫病区,而且地势较高,具有一定坡度,通风良好,采光充足的地方,圈舍设计应座北朝南,略向西倾斜,以保证良好的通风和采光,做到冬暖夏凉,为畜禽创造一个良好的生长发育和生产环境,提高养殖经济效益,同时有利于经过无害化处理的畜禽粪尿利用一定的落差自流到种植基地的储粪池里,尽量减少输送成本。 建筑布局:养殖场必须严格执行生产区和生活区相隔离的原则,人员、动物和物质运转应采取单一流向,防止污染和疫病传播,达到动物防疫条件要求。 (三)适度规模 1、各种畜禽配套种植业土地的比例 按畜禽常年存栏量计算,每亩种植业土地可以吸纳消化利用的畜禽粪便为: 猪:6头/亩,奶牛:0.5头/亩,肉牛:0.84头/亩,蛋鸡:43只/亩,肉鸡:65只/亩,肉鸭:62只/亩,羊:10只/亩,兔:60只/亩,鹅:50只/亩。 2、各种畜禽养殖场规模限制 为了创造良好的动物卫生防疫条件,减少动物疫病的发生和流行,达到有效的防疫隔离距离,同时方便畜禽粪便就

种养结合型生态循环农业技术模式教学内容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种养结合型生态循环农业技术模式 江苏太湖流域作为我国经济发达的区域之一,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问题,并成为江苏太湖流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据报道,太湖流域流入太湖的污染物有一半以上来自农业污染源。农牧分离、种养分离,导致原本互补的种植业和养殖业双双成为环境污染的罪魁祸首。本文以果园中“种养结合型生态循环”为例证,为广大农业用户展示金宝贝肥料发酵剂发酵沼渣、干撒式发酵床养殖猪和鸡以及沼液滴灌,生态沟渠(塘库)的构建等关键农业技术在该循环模式中的应用效果。 1、模式表达式:“果猪配套+果鸡结合+废弃物循环利用” 2、果园建园关键技术 园地选择:果园应选择在交通方便、水电条件好、允许畜禽养殖的集中连片区域;应选择土壤肥沃、pH值7.5左右、有机质含量1.0%以上、地下水位1m以下的地块。 规划布局:根据果园地形地貌,分别进行种植区域、养殖区域、固体废弃物循环利用系统、道路交通系统等设施的科学规划。 梨树种植:选择结果早、丰产稳产、品质优良、抗逆性强、市场前景好的早、中、晚熟品种。 果园生草:采用自然生草法。充分利用果园自然生长的杂草或选种豆科绿肥或牧草,改善果园小气候,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保持土壤墒情。一般果园杂草长到20-30cm时进行刈割,控制草的高度不超过20cm。 3、养殖小区建设关键技术 养殖小区布局:一般规模的果园,生猪养殖圈舍建在远离生产管理区的下风口位置;较大规模的果园,生猪养殖圈舍建在园区中间位置;同时要充分考虑粪便尾水处理及循环利用的便利。一般的果园,鸡舍可以建立在果园的角落处;较大的果园,鸡舍可以建立在果园的中间位置。 养殖密度:生猪平均养殖配比75-90头/hm2,可以一半采用干湿分离圈舍,另一半采用干撒式发酵床技术建立圈舍。 圈舍建设:建设标准化养殖圈舍,砖混结构,配置降温水帘,并建好防疫隔离区。 采用干撒式发酵床养殖技术建舍,其他干湿式分离圈舍建设要做到雨污分离、干湿分离、固液分离、生态净化等“三分离一净化”的设施配套。 鸡舍建设:一般6.67hm2的果园,在果园的角落建设标准化鸡舍,面积较大的果园在果

县家庭农场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文档,谢谢阅读/双击去除 县家庭农场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县家庭农场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加快发展家庭农场实现农村经济转型升级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继续增加农业补贴资金规模,新增补贴向主产区和优势产区集中,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倾斜。“家庭农场”概念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为准确摸清我县农村家庭规模经营发展现状,着力以现行家庭规模经营为基础、探索发展家庭农场的有效途径和方式,笔者在深入调研32个乡镇规模种养殖业和20个家庭农场式规模种养殖生产大户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客观分析了我县家庭规模经营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积极稳妥发展家庭农场的措施建议,现报告于后。 一、我县农村种养殖户规模化发展现状 根据全市统一确定的规模种、养殖户标准,我县32个乡镇规模种养殖业监测调查结果显示,到末,全县共有规模种植户87个,种

植面积9422亩,户均108.3亩。其中规模种粮13户、面积904.5亩,户均69.5亩;规模种蔬菜18户、面积1707亩,户均94.8亩;规模种烤烟23户、面积1323亩,户均57.5亩;规模种药材14户、面积2891亩,户均206.5亩;规模种花卉9户、面积916亩,户均101.8亩;其他规模种植10户、2200.5亩,户均220亩。,全县规模养殖户达到131个。其中规模养殖生猪64户、饲养12324头,户均192头,规模养殖家禽40户、饲养153749只,户均3843只;规模养殖肉羊24户、养殖4761只,户均198只;规模养殖肉牛4户、饲养215头,户均54头;规模养殖肉兔19户、饲养37931只,户均1996只。规模种植户、规模养殖户占农户总数的0.17%,规模种植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0.7%;生猪规模户存栏生猪占存栏总量的4.5%,家禽规模户存栏家禽占存栏总量的12.7%。 二、我县家庭规模经营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我县20个从事规模种养殖业家庭经营户的调查情况看,现行家庭规模经营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筹资融资困难。绝大多数规模经营户主要依靠自身积累或可借贷方式投资,除国家在政策调控时适当扶持外,基本没有其他融资渠道。在种养殖关联产品市场价格正常或逐渐上涨的情况下,各个生产环节正常循环,规模经营能获得正常利润,生产规模逐步扩大趋势明显。一旦市场价格低迷,产品销售受阻,生产过程则不能正常循环。不少规模户因为没有外来资金参与周转,只能压缩生产规模、降低亏损程度,亏损时间稍长,少数支撑不住的户只能退出生产,规模

种养结合循环发展可行性报告材料

第一章项目的概况 一、项目名称:种养结合循环发展 二、项目的主管单位:市中心医院、市医保处、县金称市镇青联村 三、项目的建设性质:新建 四、项目建设单位:青联生态园(青联种养专业合作社),法人代表:吕晓海。本园是饲养鸡、鸭、鱼,种植有机蔬菜、观景林、果树林,产、供、销一体化经营的专业合作社。园计划年产土鸡1.2万只,土鸡蛋2万斤,各类蔬菜、瓜果20余吨,并逐步开展餐饮服务,利用节假日接待游客。 五、项目建设地点:县金称市镇青联村 六、项目建设年限:2016年-2017年 七、项目建设的主要容 1、年产土鸡1.2万只; 2、年产土鸡蛋2万斤; 3、水产养殖面积10亩; 4、种植园200亩(其中蔬菜20亩、果园60亩、观景林120亩); 5、建一座30KW光伏发电站; 6、发展休闲-生态-农庄旅游。 八、项目的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投资估算:本项目计划总投资200万元。其中:固

定资产总投资150万元;流动资金50万元。 2.项目资金的来源 项目资金:固定资产投资部分申请市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60万元,扶贫单位双方出资40万元,社员自筹20万元,其它争取资金30万元;流动资金50万元,先期扶贫资金20万元;余下的通过市场运作合作社积累滚动供给。 九、项目产生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项目实施完成后,经测算,(1)生产、销售正常后,年销售收入为221.8万元。其中:土鸡(含鸡蛋)产值150万元,水产养殖20万元,种植业21.8万元,餐饮服务10万元,光伏发电20万元。(2)带动与辐射本村近200户农民走新型种养结合之路。(3)将在种养业刮起旋风,为旅游界开辟新篇章……“生态园”休闲-生态普-农庄旅游度假。 十、环境评估 本项目属种、养循环利用,鸡为全天候放养,放入果园、观景林、油茶园。鸡粪用于种植蔬菜,蔬菜使用纯农家肥,不使用任何化肥。这样,整个园区无臭无味。改善了人、禽生活环境,对当地的水源没有任何污染;然后变废为宝,为农作物吸收利用;从而达到动物与植物间的良性循环。也加大了土地的绿色覆盖率,提高了废弃山坡地的利用率,将为全市开创健康种植养殖的新河,对保护环境发展绿色优质农产品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最新-2019年家庭农场发展调研报告 精品

2019年家庭农场发展调研报告 一、全县家庭农场发展基本情况按照有关家庭农场的基本条件,根据农业、林业、水务、畜牧以及工商等部门的统计,我县现有家庭农林场13941个,其中种植业13922个,种养结合2个,畜牧养殖场16个,水产养殖场1个。 全县家庭农场劳动力总数71541人,其中家庭成员41970人,常年雇工29571人。 加入或领办农民合作组织的有20家,除了个别家庭林场因列入工程造林享受过国家政策补助外,其他均未享受过专项政策扶持补助。 现阶段我县家庭农场呈现以下特点1、主要以家庭林场为主。 我县林业资源丰富,林权制度改革成效显著,家庭林场发展迅速,家庭农场呈现以家庭林场为主的特点,家庭林场比例占到总数98。 2、发展不规范。 根据摸底调查,我县家庭农林场数量达13941个,但由于家庭农场属新生事物,缺乏统一认定标准和办法,除了34个家庭林场拟注册,其余所有家庭农场尚无工商注册意识,而且大部分家庭农林场账务核算不规范,未进行详细的财务收支记录,只算大帐,不记小账,没有进行成本核算,效益分析。 3、家庭经营规模较小。 目前,全县家庭农林场经营总面积约52万亩,但以小型家庭农林场规模为主。 其中经营面积在50亩以下的8773个,占了总数的63,50—100亩的5042个,100亩—500亩的91个,500-1000亩的19个,1000亩以上的16个,规模化经营趋势不明显。 4、农场用地来源于土地流转。 家庭农林场的土地来源主要是承包或租赁镇村组集体林地或私人林地以及荒山荒地造林,承包期限为10至50年不等。 5、从业人员具备一定技术经验。 农场业主都是村里懂技术、善管理的能人,个别为村组干部或长期从事木材经营的老板。 个别农场业主办有一定规模的加工厂,农场主均有一定资金实力,经验丰富,比较熟悉农业政策,能够非常敏锐地捕捉到商机和市场前景。

种养结合家庭农场的基本模式及发展意义

种养结合家庭农场的基本模式及发展意义 在全球经济体系中,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人类的衣食之源及生存之本。当前世界农业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自从工业革命以来,随着人类对农业产量的不断追求、化肥及农药的大量使用,在提高农作物产量的同时也极大地破坏了生态环境。因此,要改变以往的种养模式,建立现代农业体系,才能在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同时不破坏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维护生态环境的平衡。因此,发展生态农业,实行种养结合的家庭农场已势在必行 1种养结合的定义 种养结合是一种结合种植业和养殖业的生态农业模式。养殖业是人与自然进行物质交换的极重要环节,是指利用畜禽等已经被人类驯化的动物,或者野生动物的生理机能,通过人工饲养、繁殖,使其将牧草和饲料等植物能转变为动物能,以取得肉、蛋、奶、皮、毛和药材等畜产品的生产部门。种植业是指植物栽培业。栽培各种农业产物以及取得植物性产品的农业生产部门,种植业是农业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利用植物的生活机能,通过人工培育以取得粮食、副食品、饲料和工业原料的社会生产部门。种养结合模式是将畜禽养殖产生的粪便、有机物作为有机肥的基础,为养殖业提供有机肥来源;同时,种植业生产的作物又能够给畜禽养殖提供食源[4l。该模式能够充分将物质和能量在动植物之间进行转换及良好的循环。 2家庭农场概述 家庭农场是指以农户家庭单独作为基本组织单位,自行解决市场、利润等问题,从事适度规模的农林牧渔的生产、加工和销售,实行自主经营、自我积累、

自我发展、自负盈亏和科学管理的企业化经济实体。其规模大多在1.33--13.33 hm2,以乡土乡亲农作艺术家的家庭农场为例,其生产的农产品有以其名字命名的生产者自有品牌,并且建立了完整地食品安全追溯体系,更有保障。在我国,类似于种养大户的升级版;通常定义为:以家庭为单位,从事适度规模、标准化的农业生产,并销售品牌农产品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组织。 在我国,家庭农场是伴随着家庭承包经营制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而出现的新生事物,是农户家庭组织的一种高级形式。近年来,十七大报告再一次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首要任务,现代农业发展必须要有经营主体。为此,应当重视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把发展家庭农场作为当前农业工作的紧迫任务来抓。 3种养结合家庭农场的基本模式 3.1牧草一作物一奶牛种养模式在牧草发达的地区,以乳制品企业为基础,建立以养奶牛为主体的牧草饲料作物杂粮奶牛种养模式,其模式的构成是根据奶牛营养标准配置耕地中种植牧草或饲料玉米的数量,而与奶牛配方精料有关的杂粮能够满足奶牛对配方精料的需要,奶牛排出的粪便经过无公害技术处理后,成为有机肥料用于种植饲草饲料,减少化肥施用量,既可以防止环境和土壤污染,又可保证奶牛产出的鲜奶达到绿色食品标准的模式。 3.2粮一菜一猪种养模式 在养猪基础条件较好的农业区,由企业牵头带动农户建立以发展养猪为主体粮一菜一猪一体化的种养模式。此模式是按照猪的营养标准和要求配置相应耕地种植猪所需要的优质饲料,而饲料的种植不施化肥只施猪排出的粪便经加工处理的有机肥。此模式能够保证猪所用的青贮精料无公害,因此生产的猪肉达到绿色食品标准。

家庭农场发展情况

家庭农场发展情况 平川区家庭农场发展情况我区坚持以农民为主体,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大力发展家庭农场。 1、平川区家庭农场现状截至6月,全区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家 庭农场37家,经营产业覆盖粮油、蔬菜、畜禽养殖、水产、苗木等产业。家庭农场逐渐成为我区现代农业发展的主力军,在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 全区亩至亩家庭农场家,占 %: 亩到亩家庭农场 家,占 %: 亩至家庭农场家,占 %: 以上家庭农场家,占 % 2019年,评定“市级示范家庭农场” 家。 2、主要做法 (1)强化引导,稳买推动土地有序流转。我区坚持 以市场导向,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推动士地流转工作,健全区乡村级士地流转服务平台等,积极引导地向家庭农场的有序流转。 (2)规范管理,增进家庭农场健康发展。完善家庭农运营制度,健 财务制度,建立全面的农业生产记录,规范家庭农场运营机制。 (3)强化服务,提升家庭农场综合实力。加强培训提升家庭农场经 营者素质,提高经营能力。 3、存在困难 (1)农业生产高本钱、高风险,效益低。1方面生产 要素价格不断上涨,家庭农场生产经营本钱逐年增加。 (2)家庭农场流转土地存在不肯定因素。1些农户对土地流转存 在心存顾虑,致使1些农场流转来的土地不集中,有的租期短、变数大,农场主不敢投入,增加了生产和管理本钱,制约了农场扩大经营范围。 (3)家庭农场融资难。家庭场在经营早期1次性投入比较集中, 资金需求较大,多数农场实力不强,加上固定资产不多,融资难,

难以扩大生产,影响了农场的正常生产秩序和农场主的生产积极性。 (4)家庭农场设施薄弱。多数家庭农场的道路、水利、供电等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基础设施修建费用较大,农场主因陋就简,基础设施薄弱,限制了家庭农场的发展。 (5)受人材制约较大。家庭农场经营者多为种养殖大户型而来,文化素质偏低对农场的管理较粗,产品市场营销意识不强,产品没有向精深有效延伸。 4、意见建议 (1)加快土地适度流转范围。在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定的条件下,通过发展上地承包经营权转让、出租、转包、互换等多种情势,推动承包上地向家庭农场规范流转,引导有资金、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村入才流转土地,逐渐建立士地向范围、向“能人”集中的鼓励机制。 (2)加大政策扶持力度。1是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围绕家庭农场发展面临的困难,在农业补贴、资金奖补、项目建设等方面加强扶持,提高其本身实力和发展活力。 (3)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构成以农业企业为龙头、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组带、家庭农场为基础的产业联合体,构建完善的新型衣业经营体系,实现3大主体融会,优势互补、合作双赢,保障农业延续稳定发展 (4)加强专业知识培训与技术指点,提升家庭农场生产平。根据家庭农场类型,通过举行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家庭场主培训班,提高家庭农场经营者的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水平,逐渐培养支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现代农业。

种养结合型生态循环农业技术模式

种养结合型生态循环农 业技术模式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种养结合型生态循环农业技术模式 江苏太湖流域作为我国经济发达的区域之一,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问题,并成为江苏太湖流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据报道,太湖流域流入太湖的污染物有一半以上来自农业污染源。农牧分离、种养分离,导致原本互补的种植业和养殖业双双成为环境污染的罪魁祸首。本文以果园中“种养结合型生态循环”为例证,为广大农业用户展示金宝贝肥料发酵剂发酵沼渣、干撒式发酵床养殖猪和鸡以及沼液滴灌,生态沟渠(塘库)的构建等关键农业技术在该循环模式中的应用效果。 1、模式表达式:“果猪配套+果鸡结合+废弃物循环利用” 2、果园建园关键技术 园地选择:果园应选择在交通方便、水电条件好、允许畜禽养殖的集中连片区域;应选择土壤肥沃、pH值7.5左右、有机质含量1.0%以上、地下水位1m以下的地块。 规划布局:根据果园地形地貌,分别进行种植区域、养殖区域、固体废弃物循环利用系统、道路交通系统等设施的科学规划。 梨树种植:选择结果早、丰产稳产、品质优良、抗逆性强、市场前景好的早、中、晚熟品种。 果园生草:采用自然生草法。充分利用果园自然生长的杂草或选种豆科绿肥或牧草,改善果园小气候,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保持土壤墒情。一般果园杂草长到20-30cm时进行刈割,控制草的高度不超过 20cm。

3、养殖小区建设关键技术 养殖小区布局:一般规模的果园,生猪养殖圈舍建在远离生产管理区的下风口位置;较大规模的果园,生猪养殖圈舍建在园区中间位置;同时要充分考虑粪便尾水处理及循环利用的便利。一般的果园,鸡舍可以建立在果园的角落处;较大的果园,鸡舍可以建立在果园的中间位置。 养殖密度:生猪平均养殖配比75-90头/hm2,可以一半采用干湿分离圈舍,另一半采用干撒式发酵床技术建立圈舍。 圈舍建设:建设标准化养殖圈舍,砖混结构,配置降温水帘,并建好防疫隔离区。 采用干撒式发酵床养殖技术建舍,其他干湿式分离圈舍建设要做到雨污分离、干湿分离、固液分离、生态净化等“三分离一净化”的设施配套。 鸡舍建设:一般6.67hm2的果园,在果园的角落建设标准化鸡舍,面积较大的果园在果园中间建设标准化鸡舍,砖混结构,配置降温水帘和自动饮水装置。 4、废弃物循环利用关键技术 沼气池:猪场沼气池容积以存栏1头猪配套建设0.8-1.0m2沼气池容的标准来确定猪场规模和沼气池的容积的配比。 发酵堆沤池:在生猪养殖圈舍旁边配套建设干湿分离间和密闭式厌氧发酵堆沤池若干立方。一般建设体积40m2的下沉式发酵堆沤池,发酵堆沤池采用砖混结构,上方预留便于操作的窗口。发酵堆沤池建设数量依

种养结合型生态循环农业技术模式演示教学

种养结合型生态循环农业技术模式

种养结合型生态循环农业技术模式 江苏太湖流域作为我国经济发达的区域之一,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问题,并成为江苏太湖流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据报道,太湖流域流入太湖的污染物有一半以上来自农业污染源。农牧分离、种养分离,导致原本互补的种植业和养殖业双双成为环境污染的罪魁祸首。本文以果园中“种养结合型生态循环”为例证,为广大农业用户展示金宝贝肥料发酵剂发酵沼渣、干撒式发酵床养殖猪和鸡以及沼液滴灌,生态沟渠(塘库)的构建等关键农业技术在该循环模式中的应用效果。 1、模式表达式:“果猪配套+果鸡结合+废弃物循环利用” 2、果园建园关键技术 园地选择:果园应选择在交通方便、水电条件好、允许畜禽养殖的集中连片区域;应选择土壤肥沃、pH值7.5左右、有机质含量1.0%以上、地下水位1m以下的地块。 规划布局:根据果园地形地貌,分别进行种植区域、养殖区域、固体废弃物循环利用系统、道路交通系统等设施的科学规划。

梨树种植:选择结果早、丰产稳产、品质优良、抗逆性强、市场前景好的早、中、晚熟品种。 果园生草:采用自然生草法。充分利用果园自然生长的杂草或选种豆科绿肥或牧草,改善果园小气候,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保持土壤墒情。一般果园杂草长到20-30cm时进行刈割,控制草的高度不超过20cm。 3、养殖小区建设关键技术 养殖小区布局:一般规模的果园,生猪养殖圈舍建在远离生产管理区的下风口位置;较大规模的果园,生猪养殖圈舍建在园区中间位置;同时要充分考虑粪便尾水处理及循环利用的便利。一般的果园,鸡舍可以建立在果园的角落处;较大的果园,鸡舍可以建立在果园的中间位置。 养殖密度:生猪平均养殖配比75-90头/hm2,可以一半采用干湿分离圈舍,另一半采用干撒式发酵床技术建立圈舍。 圈舍建设:建设标准化养殖圈舍,砖混结构,配置降温水帘,并建好防疫隔离区。 采用干撒式发酵床养殖技术建舍,其他干湿式分离圈舍建设要做到雨污分离、干湿分离、固液分离、生态净化等“三分离一净化”的设施配套。 鸡舍建设:一般6.67hm2的果园,在果园的角落建设标准化鸡舍,面积较大的果园在果园中间建设标准化鸡舍,砖混结构,配置降温水帘和自动饮水装置。 4、废弃物循环利用关键技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