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骨干素质培养的意义、内容及途径

摘要: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大学生,“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摆在了我们的面前,大学生骨干是一支在学生当中有着特殊作用的群体,引导他们坚定的理想信念,具有重要的意义。大学生骨干素质培养为培育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提供有效途径,是影响学生群体行动趋向的有效方式,为师生沟通、协调学校管理提供有利传输中介。大学生骨干的素质主要包括政治素质、品德素质、文化素质、实际工作能力、合作能力、交往能力等六个创新能力。通过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理论知识素质的培养、心理素质的培养、实际工作能力素质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素质的培养等几个途径加强大学生骨干素质的培养。

关键词:
学生骨干; 素质培养; 意义; 内容; 途径


大学生骨干是一支在学生当中有着特殊作用的群体,他们是教师与学生沟通的纽带、桥梁,是学生们各方面行动的表率,引导他们坚定的理想信念,各个方面的素质协调发展,培养大学生中的学生骨干的意义就显得尤为重要,发挥他们的导向性、辐射和示范带头作用,就要加强学生骨干的素质培养。
一、大学生骨干素质培养的意义
1.大学生骨干素质培养为培育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提供有效途径
2007年5月16日,由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共同主办的全国大学生“学习科学发展观,共建和谐社会”汇报交流会在北京举行。以此为标志,“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正式启动。“中国大学生骨干培养学校”是“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重要项目,大学生优秀分子和骨干力量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重要对象。2007年共青团重点工作方案指出:“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就是要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青年,通过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等行之有效的方式,不断提高大学生骨干、团干部、青年知识分子等青年群体的思想政治素质、政治理论水平、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使他们进一步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1]因此,担任学生骨干工作是一个受教育、长才干的过程,也是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有效途径。
2.大学生骨干素质培养是影响学生群体行动趋向的有效方式
目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各高校对学生进行理论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形势政策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十分重要

的意义。但是,这些教育往往在一部分学生中收效不明显。在实际工作中管理者未能真正理解学生,关心学生,没有为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创造更为宽松的空间、更多的机遇和提供更充足的营养。[2]培养学生骨干,通过学生骨干的正确行为,可以有效地影响学生群体的行动趋向,起到舆论和行动的双导向性作用。这种导向作用既体现在政治方面,又体现在学生的一般行为规范方面。通过导向作用,可以影响学生的行为流向,使之与学校的要求相一致、社会的发展相适应。通过学生骨干的带头作用,可以使学生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更好的总结经验,向好的方向发展。在学生中发展党员,评比先进、树立典型,肯定、支持积极健康的社团活动等都是这种导向作用的具体运用。
3.为师生沟通、协调学校管理提供有利传输中介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高速发展,大学生的辩证思维、批判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日益发达,他们对社会和国家有着更深的思考和要求,但其思想尚不成熟,观察问题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处理问题又往往带有主观随意性。这种行动上的随意性、盲目性与学校、教师的要求产生一定的距离。特别是当代大学生的政治意向与信念正发生着潜在的,然而又是持续、深层次的变革,从简单化的政治热情走向冷静慎重的思考,从表面显露的政治关心走向较为隐蔽的内心关注。这就为我们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带来一定的困难,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培养学生骨干,让学生骨干充当学生与教师之间联系的纽带、桥梁,能大大改善这种情感交流难的状况。学生骨干既可以充分反映出学生的思想脉搏,又可以把学校的意图贯彻到学生中去。
思考是大学生的天性。但当代大学生并不满足于时尚的评论和空泛的设想,而是不断争取表现、实现自我和取得社会认同的机会。他们希望参与学校、班级组织的一切活动,表现出强烈的参与意识。但又缺乏实践经验,在热情中包含着浮躁,参与中夹杂着盲动。对大学生的这种强烈的参与欲望,我们不能泼冷水,而应该热情地加以引导,引导他们自己管理自己。要使他们学会自己管理自己,学生骨干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学生骨干的角色定位应该是:具有学生身份的特殊的领导者、教育者和管理者,具有领导者、教育者和管理者身份的特殊的学生。[3]这一双重的角色特点决定了他们有利于协调师生间和同学间的各种关系。他们以不同的角色出现在学生面前,作为学生具有平等协商的优越条件,作为骨干具有走向学生自我管理的示范作用。
二、大学生骨干素质的构成

正是学生骨干具有以上的特点,所以学生骨干理论素质的提高和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立场的培养就提到了突出的位置上。学生骨干的素质提升了,就能更好的在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的进程,培育一批批坚定的马克主义者,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1.政治素质
合格的政治素质是学生骨干应具备的首要素质。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大学生是当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学生骨干是大学生中间的优秀分子。对高校学生骨干的培养是学生工作的切入点,是实现高校学生工作管理体系的有力载体和纽带。今天的高校学生骨干往往成为今后各个企业、各级政府机关的骨干。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高校刻不容缓地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坚定的政治素养、政治立场、政治纪律、政治敏锐性与政治鉴别力,而学科专业知识性面又比较广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和优秀建设骨干。从政治的角度看,高校学生骨干制度是我国行政制度尤其是高校管理制度的反映,是维护高校政治稳定的工具。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有强大的人才储备,高校学生骨干是学生中的先锋,也应是在各个方面走在前面的人,所以他们更应自觉认清肩负的历史责任。
2.品德素质
品德素质主要指一个人的道德情操和精神风貌,如心胸宽广、热情谦虚、团结协作、与人为善、助人为乐等。笔者认为,品德素质集中反映在处理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上,能否正确处理公私关系。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架公私天平,有的人倾向于公的这一头,有的人则倾向于私的那一头。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我们应有不同的要求。如果对普通学生我们的基本要求是公私兼顾的话,那么学生骨干应有先公后私、先人后己的更高要求,而对党员学生骨干则应积极倡导大公无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3.文化素质
这里讲的文化素质不是仅仅指学习好本专业的知识,取得优秀的学习成绩,而是全面的文化素质,高校学生骨干还应了解国情,要求学生骨干具有人文修养,能够从中国传统的文史哲中汲取营养。还要具有现代化的科学知识素养,了解现代著名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材料,跟上时代的步伐。同时,对待国外的先进文化,要兼收并蓄,不能一味的肯定或否定。同时还要具备必要的哲学修养,主要指世界观、方法论除外的理论思维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等。具备这些能力,看问题才会有广度、有深度、有高度。
4.实际工作能力
学生干部

在实际工作当中必须培养自己的实际工作能力。这其中涵盖面很广,如洞察能力,对人对事的观察、分析与判断能力、决策能力;恰到好处地把握果断性与正确性的矛盾协调能力;既统筹兼顾、求同存异,又能做到公正无偏的控制能力,包括对形势发展与局面稳定的把握能力尤其是组织大型活动的控场能力,对他人组织调度能力和对自己的控制能力即自制能力,应变能力;工作的灵活性和环境的适应性,以及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操作能力;克服眼高手低的现象,注重动手能力、实践能力;集思广益、综合归纳、融会贯通的综合能力和清楚、准确、得体的书面、口头表达能力等。
学生骨干的健康成长,既需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教育,也需要实际工作的锻炼,在实际工作中注意对学生骨干能力的培养,让他们在实际工作中锻炼成长,这是培养学生骨干的重要途径。
学生骨干的思想、性格尚未定型,涉世不深、工作经验不足,学业负担较重,容易导致工作方法简单、工作方法不当等问题。要对他们学习上多加关心,工作上严格要求,加强管理,确保每一门功课都要学好,每一项工作保质保量完成,同时更要重视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
5.合作能力
团结合作、相互帮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大学生尤其是在学生中起带头表率作用的学生干部群体,必须学会相互尊重、友好合作,加强合作意识,增强学生集体的凝聚力,从而树立学生干部在学生中的威信,提高学生干部在学生中的号召力和凝聚力,充分发挥干部的桥梁、骨干、模范作用。
6.交往能力
交往、沟通能力是一个优秀的领导者所必备的素质。大学生干部要熟悉交往艺术,善于同各种类型的同学交朋友,学会与各种群体和组织打交道。只有在校内加强同老师、同学以及各班的学生干部沟通,在校外善于同各机关单位及兄弟院校学生干部交流,学生干部才能和同学以及其他组织和群体建立密切的关系,各种信息也会源源不断地向自己传来,为开展各项工作创造一个宽松的外部环境,扩大视野,开拓思路,恰如其分地开展工作。
7.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民族发达的不竭动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进入21世纪摆在我们面前的新任务,国家无论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建设过程当中都在进行的新的尝试和创新。同样,要想实现国家的创新,就需要培养一批又一批的创新型人才,对学生骨干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更为关键。
三、大学生骨干素质培养的实现途径
高校应重视对学生骨干的思想教育与业务培训。用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对学生骨干进行各个方面的教育。学生骨干的培养首先要做到有计划、有步骤、有阶段的培训,要将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与学生骨干的素质培养结合起来,以课程体系的方式对学生骨干进行综合性、系统性培养。[4]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对大学生进行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一大批理论素质高、能力水平强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1.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
加强对学生骨干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根据时代的变化,与时俱进,特别是当代大学生骨干群体的价值观念呈现多元化趋势,一方面要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鼓励他们寻求自我、完善自我,进行自我价值的探索。另一方面要特别重视对这一群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引导,经常深入其中,加强与他们的思想交流,设身处地体察他们的难处和感受,充分把握他们的思想状况,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2.理论知识素质的培养
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是学生骨干成长的必要条件。学生骨干的成长,首先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社会主义政治观的确立以及优良道德品质的形成,而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当前形势下,加强学生特别是学生骨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提高其政治理论素质尤为迫切。目前,对学生骨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灌输要做好两方面的结合。一是组织学习与自觉学习相结合。我们既要认真组织学生骨干有目的有计划地系统学习马列主义基本理论,从整体上提高学生骨干的思想理论素质。同时,还必须引导学生骨干自觉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当前,各高校结合新时期的时代特征举办的“邓小平理论研究会”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优秀成果相结合的、学生感兴趣的研讨会,要因势利导,指导他们自觉学习马克思主义,从而使他们成为自觉的马克思主义者。二是理论学习与参加社会实践相结合。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要与社会生活、工作实际相结合。只有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才能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提高他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定期地组织学生社会实习和“三下乡”等实践活动。
3.心理素质的培养
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康的心理态度,是当好学生干部的重要因素之一。它包括广泛的兴趣和丰富的情感。丰富的情感是联络和沟通同学之间关系的有效途径,坚定骨干自觉地确定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的而努力奋斗,在工作中要有一定的承受力,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保

持高度的自信心。[5]有了健康的心理素质和承受能力,就使得学生骨干在处理事务和应对各种突发事件时,能处乱不惊,作出正确的决定,培养更好的协调和处理事情的能力。
4.实际工作能力素质的培养
学生骨干的实际工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校内的班级、系、校学生工作;二是校外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骨干两方面的能力,一是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组织工作能力。在培养学生骨干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中,我们要加强四个引导:一是引导学生骨干深入调查,让他们走出校园,走向社会,了解国情、民情,从而培养他们注重实际的良好品德和观察事物的能力。二是引导学生骨干正确分析研究实际材料,指导他们在纷繁复杂的材料中把握事物的现象与本质。三是引导学生骨干正确处理具体问题,让他们在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提高认识,锻炼才干。四是引导学生骨干在实际工作中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以便更好地在实际工作中锻炼成长。
通过举办学生骨干培训班、学生骨干经验交流会等形式,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组织他们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社会调研、寒暑假社会实践等活动,使他们广泛接触社会,提高其分析问题、适应环境的能力。
为了加强对学生骨干的管理,保证学生骨干在思想上、作风上健康成长,必须切实做好对学生骨干的考评工作。努力选拔那些品学兼优、责任心强、心理素质好、组织管理能力强的党员、团员,并充实到学生干部队伍中来。在选拔中,可采取多种方法相结合,扩大选拔范围,全面考察,民主评议,等等。同时,要统一选拔标准,这样才能选出素质好、能力强的学生干部。坚持物尽其用、人尽其才的用人原则。[6]严格要求是指对学生骨干的行为要高标准要求,就是政治上严格要求,促其成熟,促其提高,生活上严格要求,促其进步。严格考核是指对学生骨干要实行工作目标责任制,对学生骨干的工作要勤检查、勤督促。学生骨干毕竟还是学生,他们的行为带有不稳定性。因此,我们对学生骨干制定的工作目标必须经常督促、提醒,指导他们顺利完成任务,检查他们完成任务的情况。把管理学生骨干的工作做到深处,落到实处,让学生骨干受到广大学生的监督,以培养他们的民主作风。
5.创新能力素质的培养
加强对学生骨干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把握好高校学生骨干的心理特点,有意识地创造条件、提供环境,合理有效地培养学生骨干的创新能力。相关部门与负责老师对于学生骨干的

工作创新,无论是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还是对日常工作流程的方法改进,都要大力支持与鼓励,对于他们每一次的成功尝试要及时表扬,相应地对于失败的试验也要及时勉励,尽最大努力保持他们创新的积极性与动力。
总之,学生骨干队伍是高校管理层和广大学生的联系纽带,是高校学风建设的参与者,是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者。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学生骨干队伍,不仅有利于落实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与和谐校园建设,而且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建设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关于印发<2007年共青团重点方案>的通知(中青发[2007]14号)[R].2007-4-3.
[2] 徐 兵.和谐社会视角下高校学生干部队伍的建设[J].中国成人教育,2007(4):47-48.
[3] 石国亮.高校学生干部培训教程[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
[4] 陈慧敏.高校学生干部培养方式方法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4):166-167.
[5] 师晓娟.高校学生干部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与能力[J].西藏科技,2009(10):19-21.
[6] 赵建军.加强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若干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上末月刊),2009(6):55-56.
[7] 李晓兰,周 双.青少年道德能力培养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3):99-101.
[责任编辑:成方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