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学论文之无脊椎动物昆虫纲

动物学论文之无脊椎动物昆虫纲
动物学论文之无脊椎动物昆虫纲

动物学论文之无脊椎动物昆虫纲

一、昆虫纲介绍

昆虫纲(Insecta)是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的一个纲。昆虫是数量最多的动物类别之一,但所发现的化石却相对较少。研究昆虫化石的主要目的在于研究各类昆虫的起源与进化问题,主要是探索早期昆虫的起源及在不同地质时代的进化及其与近代昆虫之间的关系;同时还可利用化石阐明古地理变迁、古气候特点以及沉积环境等,为地层对比、地质时代的确定提供证据,从而解决生产中存在的地层问题。

1、形态特征

昆虫化石的身躯分为头、胸、腹 3部分,头部由若干骨片合成,是虫体神经枢纽和攫食中心。头部有1对触角、1对上颚、1对下颚和1对唇,后3对组成口器。触角和口器因不同的种类和适应不同的环境而有不同的类型,这些类型是分类的重要依据。胸部分前、中、后胸节,是运动的中心,每个胸节都有1个背板、2个侧板和1个腹板;3个胸节各有1对足,称前、中、后足;中、后胸节各有成对的翅膀,分别称前翅和后翅(如蜻蜒),有的后翅退化成平衡棒(如双翅目),有的完全无翅(如无翅亚纲)。昆虫的翅脉主要由纵脉和横脉组成,纵脉有6支:前缘脉(C)、亚前缘脉(Sc)、径脉(R)、中脉(M)、肘脉(Cu)、臀脉(A),各脉又可分为若干支脉(如M1~M4);横脉分布于纵脉之间,用小写字母表示如r-m,中间形成翅室。纵脉分割翅面,形成前缘区、亚前缘区、径区、中脉区、肘区、臀区、轭区等等。脉纹和脉区变化复杂,进化明显,成为分类的重要依据。对化石来说,更为重要。腹部的环节变异明显,由5~12节组成,是新陈代谢和繁殖中心。腹内无肝脏,有涎腺和心脏,是典型的用气管呼吸的动物。每个腹节由背板和腹板组成,各节由节间膜连接;每节两侧各有气

门;最后一节为尾节,肛门开口于腹面;雄虫腹末有交配器,雌虫有产卵器;幼虫腹末有附肢,成虫后消失,或残留一对尾刺。

2、地史分布

已知的昆虫化石,最早见于晚泥盆世,泥盆纪以前发现的化石,迄今尚未得到公认,以后的各个时代中都有化石,根据地史中所发现的昆虫化石,大体上分为3个大的繁盛期:

①晚古生代繁盛期(尤其中石炭世-二叠纪) 这个时期,全球气候温暖、湿润,陆生植物大量生长,树林茂密,河川、沼泽、湖泊较多,昆虫随着这种良好的自然环境,得到迅速的发展。这个时期又是重要的成煤期,在含煤地层,在湖盆或滨海沼泽沉积中常常发现丰富的昆虫化石,如亚洲、大洋洲、欧洲、北美、南非等。中、晚石炭世的昆虫,主要以古翅式(翅只能上下拍动,不能折叠)昆虫占统治地位;二叠纪的昆虫较为进化,由不完全变态发展为完全变态,古翅式昆虫逐渐趋向衰退,有的科、属、种已经灭绝,继之,新翅式(翅能上下,前后运动,并可折叠贴于腹部)昆虫兴起和繁盛。近年来,在中国山西乡宁,陕西澄城、蒲城、河北、安徽等地先后发现中石炭世-二叠纪的昆虫化石。这些绝灭的属种为进化提供了证据。

②中生代繁盛期(尤其中、晚三叠世,早、中侏罗世,晚侏罗世-早白垩世) 这个时期,新翅式昆虫占绝对优势,种类繁多,变化复杂,基本上呈现崭新的昆虫面貌,与古生代的古翅式昆虫为主的性质明显不同。如澳大利亚及中国的中、晚三叠世,欧洲的里阿斯期,东亚古陆的中侏罗世初期和晚侏罗世-早白垩世,都是中生代昆虫的重要繁盛期。中国中生代陆相地层发育,分布广泛,占据东亚古陆的重要部位,不仅含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油页岩、煤等矿产,而且发现了种类繁多的昆虫化石,其中有著名的中侏罗世的“燕辽昆虫群"和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的“热河昆虫群”,这个昆虫群发源于中国北方,西起甘肃,东达山东、浙江,南至河南,并向蒙古、苏联远东扩散。该群中常见的昆虫化石有三尾拟蜉蝣(Ephemerop-sis trisetalis)、长肢裂尾 (Coptoclava longipo-da)、黑山沟中国蜒(Sinaeschnidia heshankowensis)、刺盾蝽(Clypostemma xyphidle)、群栖中摇蚊(Meso -tendipes gregaria)、莱阳中椿 ( Mesolygaeus lai-yangensis)等,成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的标志化石。

晚白垩世昆虫主要发现于苏联西伯利亚及日本的琥珀之中,在北美及中国浙江等地也有发现,但化石较少。

③第三纪繁盛期(尤其始新世,中新世)这个时期的昆虫,基本上已呈现近代昆虫的面貌。许多属种与近代昆虫相同。老第三纪始新世的气候比较温暖、湿润,植被茂盛,

尤其松柏类植物普遍成林,是成煤的重要时期,昆虫也随之迅速发展,形成老第三纪昆虫的繁盛期。如著名的中国抚顺煤田,欧洲波罗的海区等所产的琥珀昆虫化石,种类繁多,大部分是绝灭种。两处的昆虫群,不仅为研究中生代与新生代之间昆虫进化提供可靠证据,而且对地层的对比有一定的价值。中新世的昆虫又是一个重要的繁盛期,如欧亚古陆、北美等,尤以多米尼加、波罗的海及中国的山旺硅藻土层中,含有丰富的昆虫化石。其他时代,如渐新世、上新世、早更新世等也发现昆虫化石,但属种较少,且与近代昆虫基本相同,在昆虫进化方面和地层对比的意义不大。

昆虫在地球上约出现于3.5亿年前,经历了漫长的演化历程。昆虫纲由C.von林奈于1758年建立,根据翅的有无和性质分为7目。布劳尔1885年根据昆虫变态分目,奠定了近代昆虫纲分目的基础。其后经过许多学者的修订,昆虫目的分类颇为参差,现世界与国内常用2亚纲33目的系统。

3、昆虫纲分为两大亚纲,33个目,如下:

无翅亚纲(原尾目、弹尾目、双尾目、缨尾目、有翅亚纲)

外翅部(蜉蝣目、蜻蜓目、蜚蠊目、螳螂目、等翅目、缺翅目、襀翅目、竹节虫目、直翅目、蛩蠊目、纺足目、半翅目、革翅目、同翅目、缨翅目、啮虫目、食毛目、虱目)

内翅部(鞘翅目、脉翅目、捻翅目、广翅目、鳞翅目、蛇蛉目、长翅目、毛翅目、双翅目、膜翅目、蚤目)

二、具体介绍蛆

1、蛆的介绍

蛆是蝇蛆病病原体,蝇的幼虫。一提起蝇,人人都见过,但并非人人都详知。蝇在分类学上属无脊椎动物昆虫纲,双翅目环裂亚目。蛆(qu)动物的幼虫。由于头部及口器极度退化,故称无头幼虫。如蝇的幼虫——蛆,即为无头幼虫。如蝇的幼虫——蝇蛆,体长8~12毫米,体重20~25毫克,幼虫口呈钩爪状,前气门呈扇形,后气门呈“D”字形。

蛆是一种绿色脑袋(身体较大)的苍蝇,在食物变质或者嗅到某种它们喜爱的味道后,飞过来找到气味发源物,然后在上面产下的卵。蛆成长速度很快,专门腐蚀那些它们对口的物体。通常会出现在荤菜上、腌制的菜里,以及大粪池里。

2、医学作用

1)味寒、无毒。也叫水仙子。全身分泌粘液助于爬行的蛆能拯救人类的生命。这种蠕动的幼虫能治愈伤口是科学界最新的发现,在2003年经批准并被认为食品与药品部门唯一

有生命的医学设备。你只需要把蛆放在伤口位置,它就能模拟野外生活方式,大肆吞噬伤口病菌和坏死组织,促进伤口愈合,防止细菌感染。另外,吃蛆可以增强免疫系统。据了解,蛆的生命力极强,取食粪便从来不得病,蛆体内也没有任何有毒之物。其他动物无法忍受的厨具环境却是蛆的乐园,这缘之于其优异的免疫功能。

2)尸体的蛆虫专吃人的脂膏血肉而墨西哥医学专家临床研究证明,蛆虫在吞噬腐肉后的排泄物中含有杀菌的盐,体内还有抗生素和提高患者免疫力等有助于溃疡伤口愈合的物质,从而避免患者因肢体溃烂而进行截肢手术。究者将体长1毫米的幼蛆放入患者受感染的伤口上,当幼虫吞噬约10毫米长的腐肉后,再更换新的幼蛆,患者伤口组织坏死的面积较快减少,肉芽组织生成与伤口愈合速度也较快。临床应用表明,这种疗法有效率达90%,对糖尿病患者足部伤口溃疡、静脉溃疡和外伤性溃疡的清创效果比传统疗法更安全有效。

三、总结

通过几天的动物学学习,对各类动物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而且发现,原本很害怕的蛇、蚯蚓等动物,现在也没有那么害怕了。对动物学的学习,发现了很多关于动物的奥妙,正所谓,大千世界,无奇不有,精彩缤纷;老师讲课也特别的生动有趣,使得我对动物学更有兴趣。在后来的读书当中,发现自己对昆虫有很大的兴趣,所以就将昆虫纲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以作深入了解。

对蛆的研究之后,发现它对人类有很大的用处,可以尊称为“蛆宝宝”。而且可以设想,将来如果人类可以在月球上定居,有必要要带上蛆,它会给人类带来很多的便利。不过,有利就有弊,有很多种类的蛆可以治病,但也能让人得病,所以只能合理的利用他们,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全欢欢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应用化学三班

20110530

2012-8-22

普通动物学练习题

普通动物学题库 无脊椎动物部分 解释名词 2、伸缩泡:原生动物体内所具有的结构,其作用是调节机体水分和渗透压平衡,如眼虫、草履虫等。 3、完全变态:昆虫变态的一种类型,指成虫和幼虫的形态结构完全不同,生活史中要经过 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的变态形式。如蝴蝶和蛾类的变态。 4、原肾管:由外胚层内陷形成的排泄器官,由帽细胞和管细胞构成的焰细胞、排泄管、排泄孔组成,具有排泄作用。 5、角质膜:表皮细胞分泌而形成的无生命的结构,位于体表,基本结构包括上角质膜(上表皮)、外角质膜(外表皮)、内角质膜(内表皮),具有保护作用。 6、疣足:体壁外凸形成的中空的结构,具有运动、呼吸等功能,存在于环节动物的多毛类。 7、外套膜:软体动物内脏团背部的皮肤延伸下行而形成的结构,位于贝壳的内侧,包围着鳃,对于水循环、保护、呼吸等作用。 8、凯伯尔式器(Keber' s organ):位于河蚌围心腔前端的弥散状结构,又名围心腔腺,是河蚌的排泄器官。 9、书肺:节肢动物体壁内陷后突出形成的书页状结构,其功能是呼吸作用。 10、化性:指昆虫在一年中所发生的世代数,由此而有一化性、二化性、多化性的术语,对应的昆虫叫一化性昆虫、二化性昆虫、多化性昆虫。 11、双名法:任何一种动物的学名由两个拉丁字或拉丁化的文字所组成,前面一个字是动物 的属名,为主格单数名词,第一个字母大写;后面的一个字是动物的种本名,为形容词或名 词,第一个字母不大写。国际上统一使用。 12、刺丝泡:原生动物纤毛虫类表膜之下整齐排列且与表膜垂直的结构,有孔开口于表膜上。当动物受到刺激时,刺丝泡放出刺丝,有防御的机能。 13、皮肌囊:外胚层形成的表皮和中胚层形成的肌肉紧贴在一起而构成的体壁,具有保护作 用,如扁形动物、原腔动物、环节动物的体壁。 14、不完全变态:昆虫变态的一种类型,指成虫和幼虫的形态无太大差别,只是生殖器官未发育,翅未充分长成,生活史经过幼虫、若虫(或稚虫)和成虫三个阶段。如蝗虫、蜻蜓等。 15、后肾管:由外胚层内陷形成的排泄器官,基本结构由肾孔、排泄管、肾口组成。肾口开口于体内,肾孔开口于体外。 16、混合体腔:节肢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体腔囊并不扩大,囊壁的中胚层细胞也不形成体 腔膜,而分别发育成有关的组织和器官,囊内的真体腔和囊外的原体腔合并,形成混合体腔。17、刚毛:环节动物的上皮内陷形成刚毛囊,刚毛囊底部一个大的形成细胞分泌几丁质物质,从而形成刚毛。它是环节动物的运动器官。 18、黄色细胞:黄色细胞是由中胚层的脏体腔膜特化而来的,位于消化管的外侧,其作用目前尚不明确,可能具有排泄作用。 19、外套腔:指软体动物外套膜与内脏团之间的空腔,外套腔内有鳃、足以及肛门、肾孔、生殖孔等开口。 20、鲍雅诺式器(Bojanus organ):指河蚌的一对肾脏,由后肾管特化形成,肾口开口于围

脊椎动物学题库word版

1.脊索: 是消化管背部起支持作用的一条棒状结构 2.种:具一定的形态和生理特征以及一定的自然分布区的生物类群,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是有实际或潜在繁殖能力的种群所组成,而且与其它这样的类群在生殖上是隔离的,或者交配后一般不能产生有生殖能力的后代. 3.逆行变态:动物经过变态失去一些重要的构造,形体变得更为简单,这种变态称为逆行变态 4.鳍式:鳍的种类及鳍条数目的表达式 5.盾鳞: 由表皮和真皮共同形成。软骨鱼类特有。原始,全身分布,斜向排列,使全身表面显得粗糙。 6.硬磷: 由真皮演化而成,也较原始,见于鲟鱼和雀鳝等。呈斜方形,成行排列,不呈覆瓦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鱼体活动的灵活性。 7.骨鳞:由真皮演化而成,大多数硬骨鱼类具有。略呈圆形,前端插入鳞囊内,后端游离,彼此作覆瓦状排列,有利于增加躯体的灵活性。 8.栉鳞: 游离一端生有许多细小锯齿状突起。多见于鲈形目鱼类。 9.圆鳞: 游离一端光滑。鲤科鱼类。 10.鳞式:硬骨鱼类鳞片的数目和排列方式,可用作分类鉴定特征,写法如下: 侧线鳞数目=侧线上鳞数目/侧线下鳞数目 11.同物异名: 12.侧线: 身体两侧各有一条,与鱼体背部轮廓大体平行的一条线,由皮内侧线管开口于体表侧线鳞上的小孔连接而成。一种水流的感受器。 13.脂鳍:有的鱼类在尾部背面的正中线生有一个由皮肤和脂肪构成的鳍,称为脂鳍. 14.正模标本: 15.单循环:

16.双循环: 17.洄游:是指有些鱼类在一定时期,以一定的路线,成群结队地向一定的繁殖场,越冬场或肥育场作周期性的迁游,如大,小黄鱼等. 18.恒温动物:由于代谢水平高,能产生足够的热量和体温条凝结机制完善,体温不随外界环境的温度变化而变化的动物,也称内温动物 19.变温动物:由于代谢水平低,不能产生足够多热个量和体温调节机制不完全,体温随界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的动物,称为变温动物 20.陆生动物:动物对水因子的适应与植物不同之处在于动物有活动能力,动物可以通过迁移等多种行为途径来主动避开不良的水分环境。 21.水生动物: 主要通过调节体内的渗透压来维持与环境的水分平衡。 22.肺呼吸: 结构简单,壁薄,囊状,内表呈蜂窝状 23.腮呼吸: 24.前肾:胚胎时期的肾脏 25.中肾:成体时期的肾脏 26.后肾: 是羊膜动物成体的肾。其发生时期和生长部位都在中肾之后,肾小体数量极多,后肾管是重新形成的,无输精作用 27.适应辐射: 一个祖先种或线系在短时间内发展出许多的新的物种或分类单元。 28.迁徙:迁徙是对改变的环境条件的一种积极的适应本能,是每年在繁殖区和越冬区之间的周期性迁居,有定期,定向,集群等特点. 29.留鸟:终年留居在出生地,不发生迁徙的鸟类,如麻雀. 30.候鸟:在春秋两季,沿着固定的路线,往来与繁殖区和越冬区域之间,分为夏候鸟,冬候鸟.如家燕. 31.卵生:雌虫排出卵后,受精卵处在外界环境中发育的生殖类型。

实验动物学重点题库

复习题 1、简述动物实验中3R原则内容及其意义。 Replacement 替代1.尽量使动物一体多用2、用低等动物代替高等动物3、尽量使用高质量动物4、使用恰当的试验设计和统计学方法 Reduction 减少1、用有生命的物体代替动物进行研究2、用数理化方法模拟动物进行研究Refinement 优化1、改善实验设施条件,提高动物实验质量2、改善控制技术,减少对机体的干扰 3R研究的意义 1、作为提升突破技术壁垒能力的载体和具体体现“标尺”,在经济发展和国际贸易中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为科学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3、体现时代发展、社会进步 2、简述免疫缺陷动物的概念以及生物学特性(主要是裸鼠和联合免疫缺陷鼠)。 指由于先天性遗传突变或用人工方法造成一种或多种免疫系统组成成分缺陷的动物。 一、T淋巴细胞功能缺陷动物:1、裸小鼠(nude mice):1)被毛生长异常,呈裸体外表。2)无胸腺,仅有胸腺残迹或异常胸腺上皮,不能使T-cell正常分化,导致细胞免疫力低下。幼龄鼠有残存的未分化的上皮细胞。3)B细胞功能正常,NK细胞活力增强。4)繁育能力差,乳腺发育缺损,以雄性纯合子与雌性杂合子繁育。5)T细胞缺陷可通过移植成熟T细胞、胸腺细胞或正常胸腺上皮得到校正。2、裸大鼠(nude rat):基因符号为rnu,一般特征似裸小鼠。1)发育迟缓,体重为正常大鼠的70%。2)裸大鼠较裸小鼠对多种传染病更敏感。3)比裸小鼠更强壮、寿命更长。4)体型较大,对大范围的外科手术方法较有利。二、联合免疫缺陷动物1、严重联合免疫缺陷小鼠(SCID mice):突变基因scid位于16号染色体。1)该突变基因造成编码Ig重链和TCR的基因重排异常,抑制B-cell和T-cell前体的正常分化。2)C.B-17Icr为携带来自C57BL/ka小鼠的免疫球蛋白重链Igh-1b等位基因的 BALB/cAnIcr的同源近交系。3)纯合子血清中无免疫球蛋白,淋巴结、胸腺变小,缺乏体液、细胞免疫功能。饲养于SPF环境中。4)通过移植人免疫组织或免疫细胞,可使SCID 小鼠具有人类部分免疫系统,称为SCID-hu小鼠。

动物学导论论文

蚂蚁 学院:土木建筑学院姓名:乔学兵学号:201214060105 摘要:本文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对蚂蚁的进行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并总结如下。 使读者大致了解了蚂蚁的社会结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等 关键词:大力士进攻互助准备食物 1.引言:蚂蚁已知最早在白垩纪就出现了,已经在地球上生存了1亿多年了, 我们在任何地方都能看到蚂蚁的踪影。蚂蚁小而精悍,完美的生理构造使得它们能经受住种种考验蚂蚁能生活在任何有它们生存条件的地方,是世界上抗击自然灾害最强的生物。它身上有很多值得我们人类学习和借鉴的地方,下面就听我慢慢道来。 2.1小小大力士 说起大力士这个词,首先人们想到的可能是彪形大汉或身体庞大的动物,比如老虎,狮子,大象等。很少有人想到蚂蚁这个词,在我们印象中,蚂蚁似乎是弱小的代名词,但是我要说不,我认为它是大力士,你可能会怀疑,会惊讶,但当你看过我以下的复述,你就会赞同了。 据力学家测定,一只蚂蚁能够举起超过自身体重400倍的东西,还能够拖运超过自身体重1700倍的物体。有研究表明,10多只团结一致的蚂蚁,能够搬走超过它们自身体重5000倍的蛆或者别的食物,这相当于10个平均体重70公斤的彪形大汉搬运3500吨的重物,即平均每人搬运350吨,对于人来说,世界上从来没有一个人能够举起超过他本身体重3倍的重量,从这个意义上说,蚂蚁的力气比人的力气大得多了。从相对力气这个角度来看,蚂蚁是当之无愧的大力士。 2.2和平与战争 蚂蚁之间的战争从来没有停止过,由于蚂蚁的大量繁殖,原来的蚂蚁巢穴已经蚁满为患了,食物来源也越来越贫乏,为了家族的兴旺发达,蚁后决定让未来的蚁王、蚁后带着一部分工蚁开辟新的疆土,工蚁们要发挥大力士的作用负责搬运食物、保护幼蚁、蚁王、蚁后;兵蚁则担任开路先锋,对付敌人的进攻。而工蚁中天资聪明伶俐的侦察蚁则负责新家的选址工作。 然而蚂蚁之间又确实存在着互助行为,这些习性保证了蚂蚁大家族的繁荣。在某种林蚁(蚁属蚂蚁)(比如深棕林蚁)的巢里,蚁后由于某种不知的原因死亡,这时整个家族就有灭绝的危险。同时,附近有另一只另一种蚁后(比如红林蚁)正在匆忙的想组建自己的巢。她离开了自己原来的家但是又找不到自己的同伴,她终于跑进了另一种蚂蚁的家。这可能会发生什么呢?她被接纳了!深棕林蚁像对待原来的蚁后一样对待她,新生的红林蚁和深棕林蚁相处很好,这样逐步的,政权就实现了和平交接。 2.3未雨绸缪的智者 蚂蚁在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里都在辛勤地劳动。那么到了严寒的冬天它

普通动物学复习指导第一部分无脊椎动物辅导提纲

普通动物学复习指导 复习要求: 主要掌握各动物门和纲的主要特征及其代表的形态、结构特征,对细微的结构描述一般不作要求。复习时从运动、呼吸、消化、循环、排泄、生殖等功能去理解和掌握各动物门和纲的主要特征。 复习纲要: 1、原生动物门: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鞭毛纲、肉足纲、纤毛纲、孢子虫纲的主要特征及其代表动物。掌握疟原虫的生活史,了解几种对人类危害较大的寄生虫,如痢疾内变形虫、利什曼原虫、锥虫等。 2、腔肠动物门:主要物征,水螅的形态结构和生态习性,水螅纲、钵水母纲和珊瑚纲的代表动物。 3、扁形动物门:扁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特别是与消化和排泄有关的结构,涡虫的形态结构,吸虫纲、绦虫纲的代表动物,其中华枝血睾吸虫、血吸虫和猪带绦虫的生活史。三胚形成的进化意义。 4、线虫动物门:线虫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消化管,原体腔。蛔虫的形态结构,蛔虫的生活史。寄生虫与寄生生活相适应的特点。 5、环节动物门: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分节,真体腔,闭管式循环,索链状神经系统。环毛蚓的形态结构,生态习性。 6、软体动物门:软体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河蚌的形态结构,生态习性。各外纲的代谢动物,头足纲动物的特点 7、节肢动物门: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异律分节,分节的附肢,外骨骼,口器,气管等。甲壳纲、蛛形纲,多足纲和昆虫纲的主要特征,典型的代表动物,特别是昆虫纲要求掌握20个主要目的主要特征和典型的代表动物。 8、棘皮动物门:棘皮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内骨骼,后口,海盘车的形态结构特征。 9、半索动物门:半索动物门的代表动物及其主要特征。 10、脊索动物门: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尾索动物亚门的主要特征,代表动物海鞘的形态结构特征。 头索动物亚门的主要特征,代表动物文昌鱼的形态结构特征,头索动物在动物进化中的意义。 脊椎动物亚门的主要特征。 圆口纲的主要特征,典型代表七鳃鳗的形态结构特点,生态习性。 鱼纲的主要特征,代表动物鲫鱼的形态结构特征,从体形和皮肤及八大系统入手复习,掌握各系统的主要结构特点。软骨鱼和硬骨鱼的主要特征。鱼类的洄游。 两栖纲的主要特征,代表动物青蛙的形态结构特征,蚓螈目、蝾螈目、蛙形目的代表动物。 爬行纲的主要特征,羊膜卵及其在进化上的意义。爬行类动物身体结构特征。喙头目、龟鳖目、晰蜴目、蛇目、鳄目的代表动物。 鸟纲的主要特征,恒温及其进化意义,鸟纲动物的躯体结构。鸟类的繁殖、生态及迁徒。哺乳纲的主要特征。胎生、哺乳及其在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哺乳动物的躯体结构特征。原兽亚

实验动物学实验论文

实验动物学实验论文 实验名称:切断大鼠迷走神经的肺水肿模型制备设计班级:2013级生物技术班 设计人员:陈建文罗晓明叶东芹卿晓玲 设计日期:2015年11月 切断大鼠迷走神经的肺水肿模型制备(陈建文罗晓明叶东芹卿晓玲)

【摘要】[目的]:肺水肿是一种常见的疾病,通过切断大鼠迷走神经,模拟人类肺水肿探究制备大鼠肺水肿模型的方法,提供一种较好符合临床肺水肿病理生理特征的实验性肺水肿动物模型。[方法]: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夹闭一侧迷走神经组和双侧夹闭组,夹闭迷走神经,观察动物的体征变化,确定大鼠肺水肿动物模型。[结论]:三组大鼠肺系数之间并无明显差异。 【Abstract】Objective]: pulmonary edema is a common disease, cut through the vagus nerve in rats, simulation human pulmonary edema inquiry system for preparation of the rat model of pulmonary edema, providing a consistent clinical pulmonary edema patho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experimental animal model of pulmonary edema. Methods: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sham operation). The rats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bilateral occlusion group. [Conclusion]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hree groups in the lung coefficient. 【关键词】肺水肿切断迷走神经术大鼠动物模型 肺水肿是指由于某种原因引起肺内组织液的生成和回流平衡失调,使大量组织液在很短时间内不能被肺淋巴和肺静脉系统吸收,从肺毛细血管内外渗,积聚在肺泡、肺间质和细小支气管内,从而造成肺通气与换气功能严重障碍。在临床上表现为极度的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发绀,大汗淋漓,阵发性咳嗽伴大量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痰,双肺布满对称性湿啰音。肺水肿为内科危急重症,临床症状凶险,病情发展急剧,易并发呼吸、循环衰竭,病死率极高,如果不及时诊治,会引发严重的后果。目前,国内外复制实验性肺水肿的模型很多,如油酸诱导,注射生理盐水,吸入光气等方法,都有很明显的现象。我们采用切断迷走神经的方法,对大鼠肺系数等指标进行观察,观察肺水肿模型是否建立。 1 材料与方法 1.1实验动物:SD大鼠24只,体重 200-290g,雌雄随意,由成都医学院实 验动物中心提供。 1.2实验药品与试剂:3.6%水合氯酸。 1.3实验仪器与器械:电子天平,注射器,烧杯,手术器械(解剖刀,解剖盘,解剖剪刀,手术线眼科镊等)、滤纸,计时器等。 2 方法 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3个组,A组B组C 组各8只大鼠。A组为假手术组,将大鼠称重,麻醉(用 3.6%水合氯酸麻醉,按100g/1mL的量)后,仅找出迷走神经,不做任何处理;B组为实验组,将大鼠称重麻醉(用3.6%水合氯酸麻醉,按100g/1mL的量)后,找出一侧迷走神经,用手术剪剪断;C组也为实验组,将大鼠称重麻醉(用3.6%水合氯酸麻醉,按100g/1mL的量)后,找出两侧的迷走神经剪断。手术处理后,观察大鼠有无呼吸频率改变、湿啰音、咳血、身体抽搐等体征变化,0.5小时后处死所有大鼠。在解剖时,先结扎气管以免液体外溢,然后将肺和心脏一同取出,剪去心脏和表面的脂肪组织,并用滤纸吸干表面的液体,最后分别将各组大鼠肺称重,计算肺系数(肺系数=肺重量(g)/大鼠体重(kg))。

动物学导论论文2500字

海洋大型浮游生物——水母 摘要: 水母是一种低等的海产无脊椎浮游动物,它们的寿命大多只有几个星期,也有活到一年左右,有些深海的水母可活得更长些。水母的身体有95%以上是水份,其他则是蛋白质和脂质所构成,所以水母的身体会呈现透明状,就是因为身体内的水份之故。随着温室效应的加剧,还有各种因素的影响,水母大规模出现。 引言: 世界上有成千上万的动物,成千上万的生命在地球上生存,海洋里的浮游生物也是多种多样,其中水母这种大型的海洋浮游生物就有250多种!可是近年来,英国大片水域出现大规模水母,这种反自然的现象是不是在预示着一场灾难呢? 水母(英文:Jellyfish)是一种低等的海产无脊椎浮游动物,肉食动物, 在分类学上隶属腔肠动物门(又称刺胞动物门(Cnidaria))、钵水母纲(Scyphozoa),已知道的约有200种。或指立方水母纲(Cubozoa)的种类,该纲以前认为是钵水母纲的一目。水母一词广义也指具水母型(钟形或碟形)的刺胞动物,如水螅水母、管水母 (包括僧帽水母)和不属钵水母纲的栉水母和海樽。本纲的水母分为两型∶自由游泳的水母及营固着生活的种类(以柄栖附于海草及其他物体上)。营固着生活的形似水螅的种类构成十字水母目(Stauromedusae)。 水母的出现比恐龙还早,可追溯到6.5亿年前。水母的种类很多,全世界大约有250种左右,直径从10厘米到100厘米之间,常见于各地的海洋中。 水母身体的主要成分是水,其体内含水量一般可达百分之九十七以上,并由内外两胚层所组成,两层间有一个很厚的中胶层,不但透明,而且有漂浮作用。它们在运动之时,利用体内喷水反射前进,就好像一顶圆伞在水中迅速漂游。 水母的伞状体内有一种特别的腺,可以发出一氧化碳,使伞状体膨胀。而当水母遇到敌害或者在遇到大风暴的时候,就会自动将气放掉,沉入海底。海面平静后,它只需几分钟就可以生产出气体让自己膨胀并漂浮起来。水母触手中间的细柄上有一个小球,里面有一粒小小的听石,这是水母的“耳朵”。由海浪和空气磨擦而产生的次声波冲击听石,刺激着周围的神经感受器,使水母在风暴来临之前的十几个小时就能够得到信息,从海面一下子全部消失了。科学家们曾经模拟水母的声波发送器官做试验,结果发现能在15小时之前测知海洋风暴的信息。水母常见于各地的海洋中,是一种低等的腔肠动物,并由内外两胚层所组成,两层间有一个很厚的中胶层,不但透明,而且有漂浮作用,体内百分之九十五以上为水,根据伞状体的不同做分类:有的伞状体发银光,叫银水母;有的伞状体则像和尚的帽子,就叫僧帽水母;有的伞状体仿佛是船上的白帆,叫帆水母;有的宛如雨伞,叫做雨伞水母;有的伞状体上闪耀着彩霞的光芒,叫做霞水母;因为水母没有呼吸器官与循环系统,只有原始的消化器官,所以捕获的食物立即在腔肠内消化吸收. 它们的寿命大多只有几个星期,也有活到一年左右,有些深海的水母可活得更长些。 我国常见的约有8种,即海月水母,白色霞水母,海蜇,口冠海蜇等。 水母的身体构造 水母的身体有95%以上是水份,其他则是蛋白质和脂质所构成,所以水母的身体会呈现透明状,就是因为身体内的水份之故。水母具有三胚层,最外是表皮层(epidermis),最内层则是胃皮层(gastrodermis),由胃皮层构成一简单的体腔,只有一个开口,兼具口及排泄的功能,在表皮层及胃皮层之间的则是中胶层(mesoglea)。

普通动物学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学习要点: 1. 各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2. 各动物门主要的纲及其重要代表动物。 3. 最早出现某种器官或组织结构的动物类群。 4. 回答简答题和论述题要有必要的连接语言,使答案显得通顺流畅,前后连贯,有头有尾。 第1章绪论 一、填空题 1. 现在所用的动物分类系统是以动物形态或解剖的和的总和为基 础,根据古生物学、比较胚胎学和比较解剖学上的许多证据建立起来的,基本上能反映动物界的自然亲缘关系,称为。 2. 动物分类系统由大而小 有、、、、、 、等几个重要的分类阶元(分类等级, category),任何一个已知的动物均可无例外地归属于这几个阶元之中。在上述分类阶元中,只有是客观存在的,其它较高的阶元都同时具有客观性和主观性。 3. 物种是生物界发展的连续性与间断性统一的基本间断形式;在有性生物,物种呈现为统 一的,由占有一定空间、具有实际或潜在的种群所组成,而与其它物种这样的群体在生殖上是 的。 4. 国际上目前统一采用的命名法是。 二、名词概念 1. 物种; 2. 双名法; 第2章动物体的基本结构与机能 一、填空题 1. 是生物体结构与机能的基本单位。 2. 细胞是一团,由它分化出、、和等。 3. 细胞分裂可分为、和等三种类型。 4. 细胞由一次分裂结束到下一次分裂结束之间的期限称为,它包括和。 二、名词概念 1. 组织; 2. 器官; 3. 系统。

第3章原生动物门 一、填空题 1. 原生动物是动物界里最原始、最低等的动物,身体由细胞构成,因此也称为。 2. 眼虫是原生动物门(填写纲的名称)的动物,大变形虫是(填写 纲的名称)的动物,间日疟原虫属于原生动物门(填写纲的名称),草履虫属于原生动物门(填写纲的名称)。 3. 绿眼虫的运动器官是,大变形虫的运动器官是。草履虫的运动器 官是。 4. 眼虫在运动中具有趋光性,眼虫与趋光性调节有关的结构是和。 5. 眼虫在有光的条件下通过叶绿素利用光能进行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糖类,这 种营养方式称 为。在无光的条件下,眼虫也能通过体表吸收溶解于水中的有机物,这种营养方式称 为。 6. 眼虫的无性生殖一般为。夜光虫等鞭毛纲原生动物过剩繁殖密集在一起时可 以使海水变色,称为,对渔业危害很大。 7. 我国的五大寄生虫病中有两类寄生虫病的病原是原生动物。它们分别是 和,引起的疾病分别是和。 8. 利什曼原虫的生活史有两个阶段,一个阶段寄生在人体(或狗),另一阶段寄生在 体内。 9. 变形虫除了能吞噬固体食物外,还能摄取一些液体物质,这种现象很象饮水一样,因此 称为。 10. 疟原虫的无性生殖是,有性生殖为。 11. 草履虫体内具有防御机能的结构是。 12. 草履虫体内有一大一小两个细胞核,大核主要管,小核主要管。 13. 草履虫体内调节水分平衡的结构是和。 14. 草履虫的无性生殖为,有性生殖为。 15. 利什曼原虫引起的黑热病主要靠传染,间日疟原虫引起的疟疾主要由 传染。 16. 原生动物伸缩泡的主要功能是。 二、名词概念 1. 伪足; 2. 变形运动; 3 吞噬作用; 4. 胞饮作用; 5.裂体生殖; 6. 接合生殖; 三、问答题 1. 为什么说原生动物作为一个动物体它是最简单、最原始的,而作为一个细胞它又是最复 杂和最高等的? 第4章多细胞动物的起源

脊椎动物学教案

第十四章脊索动物门(Chordata) 脊索动物门的确立 在距今约五亿年的奥陶纪(英国威尔士一古代民族名---奥陶),从无脊椎 动物进化出最早的脊椎动物,这二者之间有很大的区别,由于不能确立其间的 关系,产生了神创论。 直到十九世纪,俄国胚胎学家柯瓦列夫斯基研究了柱头虫、海鞘、文昌鱼 的胚胎发育,才填补了无脊椎动物与脊椎动物之间的空白。确立了其在进化过 程中的地位。脊索动物祖先与棘皮动物有共同特征:后口、中胚层形成的内骨 骼及体腔形成模式相似。 1874年,海克尔根据柯瓦列夫斯基的研究,把海鞘、文昌鱼、脊椎动物合 并在一起成立了一个新门:脊索动物门,下分三个亚门:尾索动物亚门、头索动物亚门、脊椎动物亚门。本门动物从整体来说,具有的器官系统、基本结构比任何无脊椎动物门都 更一致。在生态学上、在动物界是非常成功的,最有适应性,分布很广泛。它 们完善地说明了生物进化发育和亲缘关系的广泛规律。 二.脊索的出现在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 体重的受力者:支持身体、保护内脏器官 第一节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一.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1.脊索 notodhord 脊索位于消化道背面,支持身体纵轴的棒状结构。起源于胚胎时原肠背壁, 经加厚、分化、外突、脱离原肠成为脊索。结构:泡状细胞组成脊索,外边有 该细胞分泌形成的脊索鞘。(内侧为纤维组织鞘,外侧为弹性组织鞘)。因此, 脊索既具硬度又具弹性,起支持作用。 低等脊椎动物脊索终生存在或仅见于幼体时期。高等脊椎动物脊索仅在胚 胎时出现,成体则被脊柱所代替。 脊索细胞和脊柱内的骨细胞都是活细胞,能不断生长,形成内骨骼。 2.背神经管 dorsal tubular nervecord 位于脊索背面的一条管状及结构----中枢神经系统。起源于胚胎时背部中 央外胚层下陷、卷褶而成。低等脊索动物神经管前端形成膨大叫脑泡。脊椎动 物神经管壁则发育成前端的脑和后端的脊髓,管腔则发育为脑室和脊髓中央管。 3.咽鳃裂 pharyngeal gill slits。 咽鳃裂为消化道前端的咽部两侧壁穿孔形成的缝隙,使咽腔与外界相通。 具有呼吸机能。 发生:咽部外胚层内陷,内胚层外突,最后打通形成裂缝。低等水生脊索 动物咽鳃裂终生存在,直接开口于体表或以一个共同开口与外界相通。高等脊 索动物鳃裂仅在胚胎时出现,成体则消失。 4.脊索动物的心脏与主动脉 心脏位于消化道腹面。闭管式血液循环。(尾索动物除外) 5.脊索动物的尾为肛后尾

1.常见的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

常见的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 一、脊椎动物 身上长有.羽毛 ..的动物。前肢退化成翅膀,体型流线型,骨胳中空。 常见的有:鸽子 ..、老鹰 ..…… ..、喜鹊 ..、大雁 ..、燕子 ..、麻雀、 ...乌鸦 有些鸟不能飞,如:鸡.、鸭.、鹅.、企鹅 ..。 鸟的大小不一,有巨大的鸵鸟 ..。 ..,也有很小的蜂鸟 世界上现存的鸟类约有9000多种。 直接生小动物,并用乳汁 ..小动物。 ..喂养 常见的有:狗.、猫.、兔.、猪.、牛.、羊.、狼.、鹿.、熊.、猴.、狐.、豹.、大象 ..、 狮子 ...、袋鼠 ..、松鼠 ..、仓鼠 ..、黄鼠狼 ...…… ..、熊猫 ..、老虎 ..、猩猩 ..、骆驼 ..、斑马 有些哺乳动物能在水里生活,如:鲸.、海豚 ..、海牛 ..、 ..、海象 ..、海豹 ..、海狮 河马 ..等。 有些哺乳动物能飞行。如:蝙蝠 ..。 世界上现存的哺乳动物约有4000多种 终身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 ...的动物。大部分的鱼用鳍游泳,身体表面有鱼鳞。 常见的有:金鱼 .....、鲨鱼 ...、黄鱼、带鱼 ..、 ..、鲤鱼 ..、鲫鱼 ..、草鱼 ..、包头鱼 鲶鱼 ..、鳗.鱼.…… 有些鱼的体型较特殊,如:鳝鱼 ..等 ..、比目鱼、 ....海马 世界上现存的鱼类约有25000种。 一般是肚皮贴地 ..的(四肢和身体一般都附在地面或其他物体),....爬行 身体内有肺,体表有鳞片或硬甲。 常见的有:乌龟 ..、海龟 ..、.甲鱼 ..、鳄鱼 ..……。 ...蛇.、蜥蜴 ..、壁虎、 大多数爬行动物生活在温暖的地方,因为需要太阳和地热取暖。 在恐龙 ..时代,爬行动物曾主宰着地球。 6000多种。 小时候生活在水中 ...,..,用鳃呼吸 ..上.,主要用肺呼吸 ...,长大后可以生活在陆地 有四肢。(即:水陆两栖),一般是卵生的,发育过程中有变态,皮肤能分泌黏液与辅助呼吸。 常见的有:青蛙 ..(娃娃鱼)…… ..、大鲵 ..、蟾蜍 目前,世界上的两栖动物约有4000多种。

动物论文

实验动物学期末作业 班级:20111641 姓名:肖海琼 学号:2011164102

药物对动物血压的作用 摘要目的观察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及乙酰胆碱等药物对家兔血压的作用,并以阻断药为工具分析各药对于受体的作用。方法采用动脉血压的直接测量法,用血压换能器测定不同药物作用后的血压变化情况结果静脉注射0.02g/L肾上腺素0.1ml/kg后家兔平均动脉压由84.93mmHg上升到102.06mmHg;静脉注射0.02g/L 去甲肾上腺素0.1ml/kg后家兔平均动脉压由84.83mmHg上升到109.77mmHg;静脉注射0.02g/L异丙肾上腺素0.1ml/kg后家兔平均动脉压由84.83mmHg下降到54.08mmHg;静脉注射10g/L酚妥拉明1mg/kg后:静脉注射0.02g/L肾上腺素0.1ml/kg后家兔平均动脉压由67.08mmHg下降到54.40mmHg;静脉注射0.02g/L去甲肾上腺素0.1ml/kg后家兔平均动脉压由67.06mmHg上升到76.90mmHg;静脉注射0.02g/L异丙肾上腺素0.1ml/kg后家兔平均动脉压由67.04mmHg 下降到55.37mmHg;静脉注射2.5g/L普萘洛尔0.5mg/kg后:静脉注射0.02g/L盐酸肾上腺素0.1ml/kg后家兔平均动脉压由84.61mmHg 上升到98.42mmHg;静脉注射0.02g/L去甲肾上腺素0.1ml/kg后家兔平均动脉压由84.43mmHg上升到99.09mmHg;静脉注射0.02g/L异丙肾上腺素0.1ml/kg后家兔平均动脉压由84.33mmHg变为78.93mmHg;静脉注射0.01g/乙酰胆碱0.1ml/kg后家兔平均动脉压由84.63mmHg下降到59.32mmHg;静脉注射1g/L阿托品后:静脉注射0.01g/乙酰胆碱0.1ml/kg后家兔平均动脉压由84.43mmHg下降到75.84mmHg;静脉注射10g/乙酰胆碱0.1ml/kg后家兔平均动脉压由

动物学论文

脊椎动物中各纲动物胸骨比较 摘要脊椎动物骨骼系统演变的趋势是由软骨变为硬骨,由简单到复杂,由不完备到完备。 鱼类没有胸骨。从两栖类开始有胸骨出现,但无足目和有尾目中的一些种类也不具胸骨。两栖纲动物处于由水栖转向陆生过渡的地位,骨骼系统已具备比鱼纲更大的坚固性和灵活性。爬行纲动物的骨骼系统比两栖纲更加坚固。鸟纲动物的骨骼是以轻而坚固为最大特征的。哺乳纲动物的骨骼十分坚固,骨化程度很高,是对于陆地生活更进一步的适应。 关键词脊椎动物骨骼系统胸骨 脊椎动物骨骼系统演变的趋势是由软骨变为硬骨,由简单到复杂,由不完备到完备。一般脊椎动物骨骼系统可分为中轴骨骼(头骨、脊柱、胸骨和肋骨)和 附肢骨骼(包括带骨漕骨或肢骨)。下面就中各纲动物胸骨作一下比较。 两栖纲 两栖类开始有胸骨出现,但无足目和有尾目中的一些种类也不具胸骨。有尾两栖类中具有胸骨者,也只是一块简单的软骨板。无尾两栖类开始有较发达的胸骨。蛙的胸骨包括位于上乌喙骨前方的肩胸骨和位于上乌喙骨后方的胸骨体及剑胸骨。蟾蜍缺前方的肩胸骨。两栖类尚无明显的肋骨,故胸骨不与脊柱相连,而仅和肩带相接。 爬行纲 蜥蜴的胸骨为位于腹中线的一块软骨板,两侧与数对肋骨相连。膜原骨除锁骨外,另有间锁骨(即上胸骨),把锁骨和胸骨连接起来。大多数爬行类皆有间锁骨,这块骨片一直保存到原始哺乳类。 鸟纲 鸟类的胸骨特别发达,是飞翔肌肉的起点绝大多数鸟类的胸骨中央具高耸的龙骨突,以扩大胸肌的附着面。这类具尤骨突的鸟在分类上归入突胸总目,不善飞翔的少数鸟,如鸵鸟类,胸骨扁平,无龙骨突起,分类上归入平胸总目。 哺乳纲 哺乳类的胸骨包括一系列骨片,最前一节为胸骨柄,中间各节称胸骨体,最后一节为剑胸骨。剑胸骨末端接一宽而扁的软骨,称剑状软骨。善于飞翔的翼手

刘凌云郑光美普通动物学笔记

动物学(Zoology) 第一讲概述 ? 动物学定义 ? 动物分类的原理与方法 ? 动物学学习与研究的方法 一、动物学定义 动物学(zoology) 是研究动物形态结构及其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动物学研究的内容 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动物的形态、结构、分类、分布、生态、发育、行为、遗传、进化以及驯养、保护、控制等与人类及环境相关的各个方面。它是生命学科的重要基础课程。 二、动物分类原理与方法 1.分类学又称系统学(Taxonomy or sysmatics) 为了对动物界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探索物种彼此间自然的关系和发展规律,需要对种类繁多的动物界进行分门别类,以便进行系统地深入研究。动物分类学就是研究动物的种类及相互间的亲缘关系,建立正确的分类系统的科学。它是动物科学的基础。 目前动物界中已描述过的动物种数约在150万种以上,如包括亚种可能超过200万种。

2.种的概念及分类阶元 ? 种或物种(species) 是分类系统所用的基本单位,它是指具有一定的形态、生理特征和一定的自然分部区的生物类群。物种是繁殖单元,一个物种的个体一般不与其他物种的个体交配,或交配后—般不能产生有生殖能力的后代。即种间是生殖隔离的(生理学标准)。 ? 问题不同肤色的人是不是同一物种? 马与驴能够交配并产生后代骡,马与驴是否为同一物种? ? 亚种(subspecies) 指种内个体在地理隔离后形成的不同群体,它具有一定形态特征和地理分布,亚种间不存在生殖隔离,或生殖隔离不完善。亚种形态分化的标准常以约75%的个体呈现不同为界限。 (如家蝇在我国有两个亚种,东方亚种眼距近、西方亚种眼距远,在我国中部有分布的重叠区,但除去中间类型外仍有75%有明显差别,故是一个物种的不同地理亚种。 ?分类阶元(分类等级) 为了将数量众多的物种结构化,建立一个科学的分类系统。依据物种间的相同、相异的程度与亲缘关系的亲疏,使用不同等级特征将生物逐级分类。由大到小的分类分类阶元有七个主要等级。界(Kingdom)、门(Phylum)、纲 (C1ass)、目(Order)、科(Family)、属 (Genus)、种(Species)。

脊椎动物学测试AB卷+3.6+肥乡一中(带答案)

脊椎动物学测试AB卷日期:3.6 邯郸市肥乡区第一中学编审:高二生物组班级:_____ 姓名:__________ 备注:将答案填到答题卡上 【A卷】 1、鸟类与爬行动物共同的特征为(多选) A.皮肤干燥、具表皮角质层产物、单枕髁、卵裂形式为盘裂 B.皮肤干燥、具表皮角质层产物、体温恒定、卵裂形式为盘裂 C.缺乏皮肤腺、具表皮角质层产物、双枕髁、卵裂形式为螺旋卵裂 D.缺乏皮肤腺、单枕髁、卵裂形式为盘裂、双循环 2、下列属于脊椎动物亚门的动物是(单选) A.海参 B.河蟹 C.七鳃鳗 D.文昌鱼 3、下列鸟类生态群归类正确的是①隼②鹦鹉③鵜鶘④天鵝⑤百灵⑥鸵鸟⑦喜鹊⑧苍鸳(单选) A.A B.B C.C D.D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多选) A.如果把海星按在水底,不久它就会窒息而死 B.如果使用人的精子给黑猩猩的卵子受精,则会生出怪物 C.借帽水母的生殖腺来自于外胚层 D.鸟类保留其右体动脉弓 5、牛、羊等食草动物的胃有四室,反刍时食物从哪处返回口腔(单选) A皱胃 B.蜂巢胃(网胃) C.瘤胃 D.重瓣胃 6、能引起耳蜗底部的基底膜产生最大振幅的声波是(单选) A.高强度声波 B.低强度声波 C.高频声波 D.中频声波 E.低频声波 7、环毛蚓性成熟形成环带,其环带位于. (单选,1分) A.第VI-X节 B.第XIV-XVI节 C.第XV皿节 D.第X节 8、环毛蚓自第XXVI体节始,肠两侧向前伸出一对锥状,能分泌多种酶,为重要的消化腺。

(单选,1分) A.盲道 B.盲肠 C.胃有囊 D.胰腺 9、麻雀的卵属偏黄卵,盘状卵裂,其囊胚应为. (单选 1分) A.腔囊胚 B.极囊胚 C.盘状囊胚 D.表面囊胚 10、弓形虫属原生动物门的. (单选, 1分) A.纤毛纲 B.肉足纲 C.孢子钢 D.鞭毛纲 11、眼虫制造过多食物常形成一些半透明的( )储存于细胞质中,这是眼虫类的特征之一。(单选,1分) A.淀粉粒 B.副淀粉粒 C.食物泡 D.叶绿体 12、下列不属于留鸟的是(单选,1分) A天鹅 B鸽子 C麻雀 D猫头鹰 13、脑垂体由哪些部分组成? (单选,1分) A.仅神经垂体 B.仅腺垂体0 C.神经垂体和腺垂体 D.无神经垂体和腺垂体之分 14、青蛙成体的呼吸器官是 (单选,1分) A肠、肺 B.褶鳃、肺 C.肠、皮肤、肺 D.肺、皮肤、口咽腔粘膜 15、两栖类成体的血循环属于(单选, 1分) A.单循环 B.完全的双循环 C.开管式循环. D.不完全的双循环 16、爬行类从体形上显著区别于两栖类的特征(单选 1分) A.具有五趾型附肢 B.有尾

实验动物论文

学校代码编号 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实验动物》论文 题目:实验动物饲养管理 学院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专业(方向)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2012年12月26日

摘要 (1) 关键词 (1) 1 常用实验动物饲料 (2) 1.1啮齿类实验动物的营养需要 (2) 1.2饲料的种类 (2) 1.3饲料的质量要求 (2) 1.4饲料营养素对动物实验结果的影响 (3) 2 常用实验动物管理 (3) 2.1实验小鼠的饲养管理要点 (3) 2.2实验大鼠的饲养管理要点 (3) 2.3实验豚鼠的饲养管理要点 (4) 2.4实验兔的饲养管理要点 (4) 2.5实验犬的饲养管理要点 (4) 参考文献……………………………………………………………4、5

本文从常用实验动物饲料与管理两个方面讨论了实验动物的饲养与管理方法。饲料营养与动物生活环境因素影响着动物的健康与生活。本文说明了部分实验动物的饲养与管理办法,并结合学习实际,加深了对问题的理解。 关键词:饲料管理实验动物

实验动物饲养管理 1 常用实验动物饲料 1.1啮齿类实验动物的营养需要 大鼠、小鼠饲料蛋白质占18%-20%左右,粗纤维5%,粗脂肪4%。维生素A需求量为每公斤饲料含7000-14000IU,通常以加入1%的清鱼肝油来满足。应适当补充维生素E,每公斤饲料含60-120IU,以提高受孕率。 金黄地鼠饲料蛋白质占21%~24%,动物性蛋白尚应含相当比例,主要来源于鱼粉和鸡蛋。植物性蛋白主要来源于黄豆和豆粉。此外, 应喂饲一些白菜、萝卜、黄瓜等青饲料。 豚鼠饲料蛋白质占17%-20%左右,尤其对精氨酸的需要量较高。由于它的盲肠较发达,因而对纤维素亦有较高需要,应占饲料总量的10%-15%左右。豚鼠体内不能合成维生素C,因此要在饲料中添加。一般每公斤饲料含维生素C 1500mg,妊娠豚鼠每公斤饲料含维生素C 1800mg。实际喂养时,主要可喂饲苜蓿草粉、干草粉和(或)绿色蔬菜等。 兔,新生家兔一般要哺乳一个月左右才能开始吃饲料。家兔饲料中蛋白质应占14%-17%,粗脂肪占3%,粗纤维占10%-15%以上。饲料中应含大量干草,以补足其对粗纤维的基本需要量,从而可防止家兔因粗纤维摄入不足而导致腹泻。 犬,为肉食性动物,其饲料中应含20~24%蛋白质,4.5%-6.5%粗脂肪,3%

实验动物学论文

实验动物在生物医学等各领域的应用 摘要:实验动物是指用于科研、教学、生产、检测、鉴定及其他科学实验的动物,其人工饲育的遗传背景明确、来源清楚,并严格控制其所携带的微生物。实验动物是生命科学的基础和重要的条件,它的重要性在于一方面它是生物医学研究的重要手段,直接影响着许多领域研究课题成果的确立和水平的高低。另一方面,它的提高和发展又会把许多领域课题的研究引入新的境地,推动生物医学的发展。 关键词:实验动物重要应用地位前景 正文: 1.实验动物在生物医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回顾生物医学发展的历史不难发现,许多具有里程碑式的划时代研究成果,往往与实验动物及动物实验密切相关。 1628 年,英国科学家哈维通过对蛙、狗、蛇、鱼、等动物的解剖与生理研究,发现了血液循环是一个闭锁的系统,阐明了心脏在动物体内血液循环中的作用。1878 年,德国科学家科赫通过对牛、羊疾病的研究,发现了结核杆菌,指出了细菌与疾病的关系等科学突破。生物医学家巴甫洛夫指出,“没有对活动物进行实验和观察,人们就无法认识有机世界的各种规律,这是无可争辩的”。[1] 2.简述实验动物种类及其在现代生物医学研究领域的重要性 实验动物按传统的动物学分类:即啮齿类动物、畜类哺乳动物、禽类、鱼类、非人灵长类。按微生物等级分类:即无菌动物(BM)、无抗原动物、已知菌动物、无特定病原体动物(SPF)、普通动物(K)。我国将实验动按微生物等级分四级,即普通动物、清洁动物、无特定病原体动物(SPF)、无菌动物(BM)。按遗传学特性分类:将实验动物分为近交系动物、突变系动物、远交系动物、系统杂交动物和普通杂种动物五种类别。在生物医学研究领域里,进行实验研究的条件可概括为A EIR 四个基本要素。所谓A是指Animal(动物),E 是指Equipment(设备),I 是指Information(信息),R 代表Reagent(试剂)。[2]实验动物是实验研究中不可缺少的条件,由此可以看出实验动物是现代生物医学研究的重要支撑条件。 3.实验动物在相关领域广泛应用 3.1制药工业方面 实验动物在制药工业方面的应用非常广泛,新药的研制,必须通过安全性试验,其中包括动物的急性、亚急性及慢性毒性试验,三致试验(致癌、致畸、致突变),有的还要利用实验动物模型进行效果试验,证明对机体无毒性或安全可靠、有效后方能申请报批,否则可能会给人类造成不可挽回的恶果。如1962年西德某药厂生产一种反应停药物给孕妇使用,结果造成畸胎儿发生率增高,给子孙后代带来灾难。药品出厂前,每批都要用实验动物进行检测,以确保绝对安全。化工产品的毒副作用对生命的影响,都是从动物实验中获得的结果。因此,实验动物在医药、化工领域里被称为“有生命的试剂”,是各种药理、毒理实验工作的重要条件,成为衡量医药、化工科学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准。[3] 3.2畜牧科学方面 疫苗的制备和鉴定、生理试验、胚胎学研究、营养饮料的分析、保持健康群体以及淘汰污染动物等工作,都要使用实验动物。特别是在畜禽传染病的研究工作中,常急需要有合格的实验动物进行实验。目前在兽医科学研究上,由于所用试验动物或鸡卵不合乎标准,质量很差,严重影响科研效果,甚至在某些疫病

无脊椎动物 练习题

无脊椎动物练习 一、选择题 1、水螅的体壁是由()组成的。 A、两层细胞 B、三层细胞 C、单层细胞 D、刺细胞 2、区别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主要依据是() A、有无肌肉 B、有无脊椎 C、有无骨骼 D、有无脊柱 3、海蜇广泛分布在我国南北各海中,体形半球状,以小型浮游动物为食。海蜇排出实物残渣的方式是()A、由口排出 B、有肛门排出 C、有胞肛排出 D、由体表细胞排出 4、在饲养水螅的烧杯中放些活水蚤,水螅捕食活水蚤是通过() A、体壁 B、触手 C、口 D、身体所有细胞 5、猪肉绦虫的繁殖能力很强,强大的生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其原因是() A、后代生活条件适宜,成活率高 B、后代生活条件艰苦,成活率低 C、后代生活条件艰苦,成活率高 D、后代生活条件不稳定,成活率低 6、下列寄生虫与寄生部位对应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A、血吸虫的幼虫寄生在钉螺体内 B、血吸虫的成虫寄生在人或动物体内 C、猪肉绦虫的成虫寄生在猪体内 D、猪肉绦虫的成虫寄生在人体内 7、下列有关蛔虫的形态结构特点的叙述,哪项是不属于适应寄生生活的?() A、体表有角质层 B、分泌毒素 C、生殖器官发达 D、消化管结构简单 8、下列关于线形动物主要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身体呈圆柱形 B、体表有角质层 C、有口有肛门 D、有许多体节组成 9、猪肉绦虫、蛔虫等寄生虫的共同特征() A、消化器官发达 B、运动器官发达 C、感觉器官发达 D、生殖器官发达 10、判断蚯蚓身体前后端的方法是() A、观察蠕动方向 B、环带在身体前端 C、对外界刺激反应慢的是身体前端 D、较细的一端是前端 11、用手触摸蚯蚓体壁,感觉到体表有黏液,能保持湿润,这有利于蚯蚓() A、适应水中生活 B、进行生殖 C、适应穴居 D、进行呼吸作用 12、在用手触摸蚯蚓的过程中,我们可根据颜色和刚毛的多少,判断蚯蚓的背面和腹面。下面结论正确的是()A、背面颜色深,刚毛多 B、背面颜色浅,刚毛多 C、腹面颜色深,刚毛少 D、腹面颜色浅,刚毛多 13、蛏子是海鲜市场常见的品种,它生活在水中,依靠()进行呼吸 A、足 B、外套膜 C、鳃 D、入水管14、扇贝、乌贼蜗牛共同具有的特点是() A、都有两片贝壳 B、都有外套膜 C、都用腕足运动 D、都用鳃呼吸 15、能形成珍珠的结构是() A、贝壳 B、外套膜 C、珍珠层 D、纤毛 16、蝗虫和虾的呼吸器官分别是() A、肺和鳃 B、气管和皮肤 C、气管和鳃 D、皮肤和肺 17、成语“金蝉脱壳”中的“壳”指的是 ( ) A、外骨骼 B、皮肤 C、角质鳞 D、细胞壁 18、蜻蜓和()的关系最近。 A、蜘蛛 B、蝎子 C、马陆 D、蝴蝶 19、关于蝗虫的气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气体交换之处 B、气体进入的门户 C、和听觉有关 D、和嗅觉有关 20、小李同学对蜻蜓进行了观察后做了下面的描述,其中错误的是() A、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 B、有一对翅 C、有三对足 D、具有外骨骼 21、蝗虫的外骨骼对于蝗虫的陆地生活的作用是() A、抵御敌害 B、协助运动 C、有利于捕食 D、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22、蝗虫善于飞行,它的运动器官是() A、后翅 B、后足 C、前翅 D、翅和足 23、下列特征中,不属于节肢动物特征的是() A、身体由很多体节构成 B、体表有外骨骼 C、足和触角分节 D、都有翅,能飞行 24、下列关于昆虫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苍蝇、蚊子、蜘蛛等与蝗虫一样,都属于昆虫 B、昆虫在生物圈中几乎到处都有它的踪影 C、昆虫在分类上属于节肢动物 D、昆虫的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但体内无脊柱 25、区分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依据是() A、身体形状 B、身体是否由体节构成 C、是否有吸盘 D、是否生活在土壤里 二、非选择题 1、右图为蛏解剖图,据图回答: (1)蛏生活在海滩中,依靠[ ] _____和 [ ]_______获取食物和排出残渣。 (2)蛏的运动器官是[ ]______,呼吸 器官是 [ ]______。 (3)贝壳是由图中的[ ]______的分泌物形 成。 2、蝗虫是农业生产中的主要害虫,它体型较大,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分布十分广泛,这与它 1 2 3 5 4 - 1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