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方法 产细菌素乳酸菌筛选方法的研究进展_侯亚文

1 方法  产细菌素乳酸菌筛选方法的研究进展_侯亚文
1 方法  产细菌素乳酸菌筛选方法的研究进展_侯亚文

酸奶配制及其乳酸菌培养基和计数法的研究进展

!""#! 实验与实习卫生职业教育$%&’(#())*+%’# 酸奶采用鲜奶和白砂糖为主要原料,经严格消毒后加入活性乳酸菌发酵制作而成。与普通牛乳比较,其中的蛋白质、脂肪经发酵后,易被人体消化吸收,同时还能提高钙、磷、铁的利用率,有利于防止婴儿佝偻病和老人骨质疏松病,"-。同时还具有治疗神经性厌食症、抗毒、抗癌及防止细胞老化,增强机体免疫力等功能,(-。乳酸菌是一类能利用可发酵的糖产生大量乳酸的细菌通称。这类细菌广泛分布在土壤,植物根、茎,湖泊及动物的体内。其从形态上可分为球菌和杆菌,并且均为革兰染色阳性、兼性厌氧菌或厌氧性细菌。 酸奶中有大量的乳酸菌,可定居在人体的鼻黏膜或消化道等处,所产生的代谢产物能降低肠道内的./值,抑制肠道中的腐败菌生长,减弱腐败菌在肠道的产毒作用,从而维持体内微环境,尤其是肠道内正常的微生态平衡,012-。 市面上出售的酸奶很多都是利用原始菌种进行逐级扩大的培养方式进行,即活化复壮,再进行扩大培养至乳酸菌的活力达到可用程度后,投入生产,进行发酵。在发酵剂的活化过程中,工序多,技术要求严格,稍有不慎就会污染到杂菌,所以培养基研制非常重要,要求培养出来的活菌数多,且培养时间要短。另外,活性乳酸菌达到一定数量才能起到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延缓机体衰老等保健作用。因此,检测活性乳酸菌的含量成为判断产品质量好坏的重要手段。国际上规定乳酸菌数不得低于"3")456789&,#-。 本文就酸奶配制、培养基筛选及乳酸菌计数法进行讨论,对酸奶质量控制、市场研究和发展有一定的理论参考。 !酸奶配制方面的进展 杜传来,4-研制南瓜酸奶的配制方法是原料乳验收,再进行净化和脂肪标准化、混合、预热均质,:#;<)=1");()9>?杀菌,冷却到2#=,接种,罐装,发酵,冷藏。该产品富含矿物质、氨基酸,不含任何防腐剂、色素、香精等化学合成物质1不仅增加了酸奶的花色品种1而且提高了其营养保健作用。张迅捷,*-介绍大豆酸奶的配制主要是原材料(鲜牛奶@大豆@白砂糖)混合浆定容之后高压均质杀菌、冷却、加香精、接种、混匀、装杯封口 进入主发酵,冷藏后发酵,再检验、出库、包装。有研究人员研制的凝固型蜂蜜酸奶 ,:- ,具有独特的蜂蜜清香。其配制主要是脱 脂乳粉加水溶解,添加其他原料(蜂蜜、琼脂),混合过滤,再脂肪含量标准化,预热均质杀菌,尽快冷却,加入发酵剂之后装罐培养、冷却、冷藏后熟,若干小时后便成为颜色微黄的凝固型蜂蜜酸奶。孙好学等,<-配制的酸奶由于加入蜂蜜、 苹果和花生使酸奶颜色微黄,具有独特的清香。其配制方法是原料乳)过滤)脂肪含量标准化)预热)均质)杀菌)冷却)接种)加糖)添加其他原料(蜂蜜、琼脂、苹果和花生))培养)冷藏后熟)产品。陈增伦等,")-研制蔬菜酸奶。蔬菜含有的淀粉化合物可以改善酸奶组织形态,使酸奶的营养更加平衡、合理。配制过程就是南瓜、胡萝卜去皮后蒸熟,果蔬机打浆后与牛奶、甜味剂混合,山药去皮后剪切,经过滤)均质)杀菌)加乳酸菌发酵)后熟)成品。枸杞具有清肝、润肺、滋肾、明目等功能。有研究人员利用枸杞研制了凝固型枸杞酸奶,""-。 方法是脱脂奶粉加水溶解成为脱脂乳,再加白砂糖和稳定剂等进行调配,混合预热到<);"))=后再冷却到4);*)=。经预处理后的枸杞浆,与之前已调配好的物料再进行调配,匀浆,无菌罐装,杀菌(:0=,0)9>?),冷却(2(=左右),接种,恒温培养(2";2(=),在2=冰箱中存放(2A , 即为成品。郭红珍等,"(-研制的金针菇与香菇酸奶,瓷白色,光洁,乳白中略带浅黄色,具清新的金针菇或香菇香味。其研制方法是原料奶,金针菇或香菇浸提液 (白砂糖):鲜奶-)煮沸)装瓶)杀菌(")#=,0;#9>?))冷却(2(=))接种)发酵(0*;2"=,0;#A ))冷却(2=))后熟)成品)评定。 以上酸奶,配制的基本方法都一样,但辅料不一样,风味各不相同。至于辅料的添加既可以在接种前加入,也可以在接种时加入。 "培养基筛选方面的进展 黄君红等 ,"0- 在对乳酸菌的培养基进行筛选的实验中,用 BCD 培养基、EFG 培养基、("2号培养基、乳酸菌分离培养基、改良马铃薯培养基、蕃茄汁培养基进行对比实验,并在乳酸菌分离培养基上添加了平菇、马蹄、大葱、胡萝卜、马铃薯、青瓜4种 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 摘 要:就酸奶配制、培养基筛选及乳酸菌计数法进行讨论。 关键词:酸奶;配制;培养基;乳酸菌;计数法中图分类号:H2(2’0" 文献标识码:F 文章编号:"4*"!"(24I ())*J )#!)""#!)0 黄 雁",邓海群( I "’韩山师范学院1广东潮州#(")2"K (’潮州*#(()部队机关卫生所1广东潮州#(")))J 酸奶配制及其乳酸菌培养基和计数法的研究进展 学质量提供了新的途径。 参考文献: ,"-柯新华,周世学,周英杰,等’严格培养作风优良的医务工作者,C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I 2J L (*#;(*4’ ,(-郑红1陈善明1师景波1等’我院如何做好临床教学工作,C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1"<<<1""L 4#";4#2’ ,0-方立1王莉萍’进修医生临床教学的组织与管理,C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1())",:I (J L ""#;""4’!

菌种筛选方法 (2)

菌种筛选方法 在实际工作中,为了提高筛选效率,往往将筛选工作分为初筛和复筛两步进行。初筛的目的是删去明确不符合要求的大部分菌株,把生产性状类似的菌株尽量保留下来,使优良菌种不致于漏网。因此,初筛工作以量为主,测定的精确性还在其次。初筛的手段应尽可能快速、简单。复筛的目的是确认符合生产要求的菌株,所以,复筛步骤以质为主,应精确测定每个菌株的生产指标,测得的数据要能够反映将来的生产水平。 1 从菌体形态变异分析有时,有些菌体的形态变异与产量的变异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这就能很容易地将变异菌株筛选出来。尽管相当多的突变菌株并不存在这种相关性,但是在筛选工作中应尽可能捕捉、利用这些直接的形态特征性变化。当然,这种鉴别方法只能用于初筛。有人曾统计过3,484个产维生素B2的阿舒假囊酵母(Eremoth ecium ashbyii)的变异菌落,发现高产菌株的菌落形态有以下特点:菌落直径呈中等大小(8-10毫米),凡过大或过小者均为低产菌株;色泽深黄色,凡浅黄或白色者皆属低产菌株。又如,在灰黄霉素产生菌荨麻青霉(Penicillium urticae)的育种中,曾发现菌落的棕红色变深者往往产量有所提高,而在赤霉素生产菌藤仓赤霉(Gibberell a fujikuroi)中,却发现菌落的紫色加深者产量反而下降。 2 平皿快速检测法平皿快速检测法是利用菌体在特定固体培养基平板上的生理生化反应,将肉眼观察不到的产量性状转化成可见的

"形态"变化。具体的有纸片培养显色法、变色圈法、透明圈法、生长圈法和抑制圈法等,见图。这些方法较粗放,一般只能定性或半定量用,常只用于初筛,但它们可以大大提高筛选的效率。它的缺点是由于培养平皿上种种条件与摇瓶培养,尤其是发酵罐深层液体培养时的条件有很大的差别,有时会造成两者的结果不一致。图平皿快速检测法示意图平皿快速检测法操作时应将培养的菌体充分分散,形成单菌落,以避免多菌落混杂一起,引起"形态"大小测定的偏差。 1) 纸片培养显色法将饱浸含某种指示剂的固体培养基的滤纸片搁于培养皿中,用牛津杯架空,下放小团浸有3%甘油的脱脂棉以保湿,将待筛选的菌悬液稀释后接种到滤纸上,保温培养形成分散的单菌落,菌落周围将会产生对应的颜色变化。从指示剂变色圈与菌落直径之比可以了解菌株的相对产量性状。指示剂可以是酸碱指示剂也可以是能与特定产物反应产生颜色的化合物。 2) 变色圈法将指示剂直接掺入固体培养基中,进行待筛选菌悬液的单菌落培养,或喷洒在已培养成分散单菌落的固体培养基表面,在菌落周围形成变色圈。如在含淀粉的平皿中涂布一定浓度的产淀粉酶菌株的菌悬液,使其呈单菌落,然后喷上稀碘液,发生显色反应。变色圈越大,说明菌落产酶的能力越强。而从变色圈的颜色又可粗略判断水解产物的情况。 3) 透明圈法在固体培养基中渗入溶解性差、可被特定菌利用的营养成分,造成浑浊、不透明的培养基背景。将待筛选在菌落周围就

大肠杆菌营养缺陷型菌株的诱变与筛选 山大微生物大实验

山东大学 实验名称:大肠杆菌营养缺陷型菌株 的诱变和筛选 作者:姚健(201000140136) 同组者:刘新强 指导老师:林建群(教授) 实验日期:2013年5月22日-6月1日

微生物大实验报告 大肠杆菌营养缺陷型菌株的诱变和筛选 山东大学生命基地班姚健 201000140136 摘要:营养缺陷型菌株或称异养型(auxotroph)菌株是许多微生物生理生化以及遗传研究的重要菌株材料。此类菌株不仅在生物研究方面有着很重要的作用,而且在生物工程和生物技术上都有很重要的作用。营养缺陷型菌株的筛选也成为了微生物科学工作者必备的基本实验技能之一。实验采用物理诱变非电离辐射紫外线(15W)为诱变剂,来对大肠杆菌诱发突变,并用抗青霉素法淘汰野生型(富集营养缺陷型),采用点植对照法检出营养缺陷型,划线复证后得到两株营养缺陷型菌,进行生长谱法鉴定,两个平板都长满了菌落,即没有预期的营养缺陷型菌株出现。 Abstract:Auxotrophic bacterias are very important materials in the microbial biochemical and genetical research.Auxotrophic bacterias are important to not only bioresearch but also biotechnology.The screening of auxotrophic bacterias has become one of scientists’ primary experimental skills.We use the ultravioley light as the mutagen to induce the mutation of the E.coli,then weed out the wild type by Penicillin resistance method to gather auxotrophic bacterias,next we check out the auxotrophic bacterias by spot planting.We get two auxotrophic bacterias by marking out,finally we test the type of auxotroph by auxanography.Each bacteria grew well everywhere in the plate indicating that t here’s no auxotrophic bacteria. 关键词:大肠杆菌;营养缺陷型菌株;紫外线诱变;划线复证;生长谱测定;筛选 Key words:Escherichia;auxotrophic bacteria;ultravioley mutation;marking out;auxanography;screening 1引言 筛选营养缺陷型菌株一般具有四个环节:诱变处理、营养缺陷性的浓缩、检出、鉴定缺陷型。本实验选用紫外线为诱变剂来诱发突变,并用青霉素法淘汰野生型,逐个测定法检出缺陷型,最后经生长谱法鉴定细菌的营养缺陷型。 1.1 营养缺陷型 营养缺陷型是指野生型菌株由于某些物理因素或化学因素处理,使编码合成代谢途径中某些酶的基因突变,丧失了合成某些代谢产物(如氨基酸、维生素)的能力,必须在基本培养基中补充该种营养成分,才能正常生长的一类突变株[1]。这类菌株可以通过降低或消除末端产物浓度,在代谢控制中解除反馈抑制或阻遏,而使代谢途径中间产物或分支合成途径中末端产物积累。在氨基酸、核苷酸生产中已广泛使用营养缺陷型菌株;也可用于遗传学分析、微生物代谢途径的研究及细胞和分子水平基因重组研究中作为供体和受体细胞的遗传标记。因此,营养缺陷型在工业上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营养缺陷型是由野生型突变产生,营养缺陷型经回复突变恢复野生表型得到原养型。为了获得营养缺陷型菌株,需从诱变处理后的菌液中认真筛选,以便检出突变体,常用的方法有:影印接种法、夹层培养法和青霉素浓缩法等。 1.2 紫外线诱变 诱变育种是人为地采用物理、化学的因素,诱导有机体产生遗传变异,并经过人工选择、鉴定、培育新品种的方法。诱变育种的目标是改变或增加一个满意品种的某一特性,而在其他方面保持不变。诱变育种具有以下特点:1)提高突变率,扩大变异谱;2)适于进行个别性状的改良;3)育种程序简单,年限短;4)变异的方向和性质不定。 紫外线是一种短波光,波长介于100-400nm之间。它是一种非电离辐射诱变剂,照射物体时可使原

高效聚磷菌的筛选

磷矿废水中高效聚磷菌的筛选 近年来我国水体富营养化越来越严重,水体受到污染不仅破坏了环境与动植物的生存也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人们的工农业发展。而水体富营养化都与水中的磷含量剧增有关,所以除去水中的磷对治理水体富营养化特别重要,这也是个社会非常关注的问题。我校的南湖水体污染特别严重是我校的美中不足。 关键词:生物去磷聚磷菌筛选环境污染污水处理 目前城市污水处理主要使用生物除磷,它是利用聚磷菌一类的微生物从水中摄取磷,并将磷存于体内,在水低形成高磷的污泥,达到了去磷防水体富营养化的效果。聚磷菌是生物除磷的决定生物,而聚磷菌的工作受到环境的影响,如氧浓度,PH值,温度等,且不同的聚磷菌的聚磷能力不同,所以要想达到高去磷的效果就必须筛选出聚磷效率高的菌种 .实验材料与方法 1.1主要的的仪器设备 摇床,超净工作台,全自动高压灭菌锅,培养箱,电子天平,酸度计,离心机,可见分光光度计,培养皿20个,细菌过滤器,移液枪(100ul和1000ul),量筒(10ml和50ml各一个),锥形瓶(150ml,250ml和500ml),草酸铵结晶紫,革兰氏碘液,95%的酒精,石碳酸复染红,显微镜,载玻片及盖玻片。 1.2主要的试剂 微生物分离纯化用的试剂均是国产分析纯,主要有牛肉膏,蛋白胨,琼脂,乙酸钠,磷酸氢二钾,硫酸镁,硫酸亚铁,氢氧化钠硫酸铵,钼酸钾,抗坏血酸,酒石酸锑钾,磷酸二氢钾,氢氧化钾过硫酸钾,MOPSHighPurityGrade,Tricine,X--Pi. 1.3样本采集 磷矿废水 1.4培养基及溶液 (1)YG培养液:酵母侵膏1g,葡萄糖1g,K2HPO4 0.3g KH2PO4 0.25g 七水硫酸镁0.2g, 蒸馏水1000ml. (2)MOPS培养基:100ml的10*MOPS 8.370g, tricine 0.717g, 30ml的去离子水,10mol/L KOH调PH到7.4. 总体积44ml. 0.01mol/L, 硫酸亚铁1ml,按下列加:氯化铵(1.9mol/L)5ml, 硫酸钾(0.276mol/L)1ml,二水氯化钙0.02mol/L)0.025ml, 六水氯化镁(2.5mol/L)0.21ml, NaCl(5mol/L)10ml, 微量元素混合液0.02ml, 葡萄糖0.1g, )取25ml置于两个500ml的三角瓶中,向一个三角瓶加0.0087gK2HPO4,成为限磷培养基。另一个加0.1732gK2HPO4成为过磷培养基。两瓶分别加离子水后用细菌过滤器过滤分别装于灭菌的150ml三角瓶中。 (3)LB培养基:酵母清膏5g蛋白胨10g,氯化钠5g,水1000ml,pH7.0~~~7.2 实验方法 1.聚磷菌的筛选: (1)聚磷菌的分离,纯化与保存。将水样充分摇匀后,用移液枪取0.5ml水样于4.5ml的无

乳酸菌研究进展

乳酸菌研究进展 摘要:本文对乳酸菌、乳酸菌的应用、乳酸菌菌剂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冻干保护剂等多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乳酸菌;应用;发酵剂;真空冷冻干燥 1. 前言 早在5000年前人类就已经在使用乳酸菌。今天,利用乳酸菌生产的健康食品已经一跃成为全世界关注的健康食品。到目前为止,人们利用乳酸菌的乳酸发酵,制作泡菜[1]、酸菜、乳酪、酸奶等食品。另外青贮饲料经乳酸发酵后可增加贮藏时间和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在工业上制取乳酸是用淀粉类物质先糖化后,再用乳酸菌进行乳酸发酵生产纯乳酸[2-3]。发酵乳中的乳酸菌有预防肠癌、降低血液胆固醇含量、提高系统免疫功能、减轻过敏反应和防止糖尿病等功能[1-3]。由于乳酸菌所具有的营养、健康的特殊功效,使其风靡欧、美、日、韩等市场,并被广泛应用于乳制品、饮料、肉制品、保健食品等食品及预防医学领域[4-6]。 泡菜产业是我国传统发酵食品中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贡献的产业之一。但我国泡菜企业长期沿用自然菌发酵,企业规模小,泡菜生产周期长,产品质量不稳定,食用安全性差。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和制约了我国泡菜产业的发展。采用现代生物技术,开发泡菜发酵专用复合菌粉生物技术产品,对改造我国传统泡菜产业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直投式泡菜发酵专用复合菌粉产品,是泡菜工业化生产的专用发酵剂,但目前市场上还没有见到该产品销售。直投式泡菜发酵专用复合冻干菌粉产品的使用,可以保证泡菜的产品质量,极大地缩短泡菜的发酵时间,提高泡菜的产量和质量。 2. 乳酸菌 2.1 乳酸菌的分类 乳酸菌是指在代谢过程中能产生乳酸的细菌的总称。其中能进行乳酸发酵的大部分是细菌,有些为球菌、有些为杆菌,一般都不会运动。 常见的球形乳酸菌主要有:链球菌属将糖类经双磷酸已糖途径分解产生右旋乳酸,属正型乳酸发酵。多见于动物及动物性制品上;明串珠菌属将糖经单磷酸己糖途径分解产生左旋乳酸及乙醇等物质,属异型乳酸发酵。多见于植物体及植物制品之上;片球菌属将糖类经双磷酸己糖途径分解产生混旋的乳配。多数生活在植物及其制品上。 常见的杆形乳酸菌是乳杆菌属,约有20多种,有些种类产生右旋乳酸、也有产生左旋和混旋的乳酸,动、植物及其制品上均可找到它们。 2.2 乳酸菌特殊生活特点 乳酸菌具有强抗酸能力,大部分乳酸菌还具有很强的抗盐性,都能耐5%以

乳酸菌之检验

食品微生物之檢驗方法-乳酸菌之檢驗 101年6月7日署授食字第1011902050號公告 1. 適用範圍:本方法適用於食品中乳酸菌之檢驗。 2. 檢驗方法:檢體經系列稀釋後,以選擇性培養基培養及計數之方法。 2.1. 工作環境:工作平台須寬敞、潔淨、光線良好,操作平台光度為100呎燭光以上,密閉室內換氣良好, 儘可能沒有灰塵及流動空氣。每15分鐘落菌數不得超過15 C FU/培養皿。 2.2. 器具及材料 2.2.1. 乾熱滅菌器。 2.2.2. 高壓滅菌釜。 2.2. 3. 冰箱:能維持5 ± 3℃者。 2.2.4. 培養箱:能維持內部溫度溫差± 1.0℃以內者。 2.2.5. 水浴:能維持水溫溫差± 1.0℃以內者。 2.2.6. 攪拌均質器(Blender)或鐵胃(Stomacher):能適用於無菌操作者。 2.2.7. 天平:可稱量到2000 g ,靈敏度為0.1 g ;可稱量到120 g ,靈敏度為5 mg。 2.2.8. 旋渦混合器(Vortex mixer)。 2.2.9. 酸鹼度測定儀(pH meter)。 2.2.10. 菌落計數器:適用於菌落之計算者。 2.2.11. 厭氧缸(Anaerobic jar)或厭氧培養箱:適用於厭氧培養者。 2.2.12. 吸管輔助器(Pipette aid)。 2.2.1 3. 吸管(Pipette):已滅菌。 1 m L吸管應有0.01 m L之刻度; 5 m L及10 m L吸管應有0.1 m L 刻度。 2.2.14. 培養皿:已滅菌,內徑約90 mm ,深度約15 mm ,底皿之內外面應平坦,無氣泡、刮痕或其他 缺點。 2.2.15. 稀釋用容器:無菌袋或有1000 mL、500 mL、99 m L及90 m L標記附蓋(栓)之可滅菌廣口瓶。

乳酸菌抗菌机理研究进展

泛分布,但只有少数省份对其玉米矮花叶病作了毒源鉴定,基本明确为MDMV 2B (SC MV 2MDB ),而其他许多省份的玉米矮花叶病并未作毒源鉴定,它们究竟是属于MD 2MV 2B 株系还是属于SC MV 亚组中其他种类的病毒或为多种病毒的复合侵染还有待明确。因此,需要进一步明确病毒种类,了解玉米矮花叶病的流行规律,为抗病育种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W illiams E ,Alexander L J 1Phytopathology ,1965,55:802~8041 [2]R osenkranz E 1Phytopathology ,1987,77:598~6071 [3]史春霖,徐绍华1植物病理学报,1979,9(1):35~401 [4]马占鸿,李怀方,裘维蕃1植物病理学报,1998,28(1):25~281 [5]马占鸿,李怀方,裘维蕃,等1玉米科学,1997,5(2):72~761 [6]M cdaniel L L ,G ordon D T 1Phytopathology ,1989,79(1):113~1201 [7]M ackenzie D R ,W ernham C C ,F ord E 1Plant Disease Reporter ,1966,50(11):814~8181 [8]Shukla D D ,Frenkel M J ,M ckern N M 1Archives of Virology ,1992(Suppl 5):363~3731 [9]石银鹿,张 琦,王富荣,等1植物病理学报,1986,16(2):99~1041 [10]吴建宇,盖均镒1南京农业大学学报,1999,22(2):117~1181 [11]G ough K H ,Shukla D D 1Intervirology ,1992,36:181~1921 [12]K ong P ,S teinbiss H H 1Archives of Virology ,1998,143:1791~17991 [13]Murry E ,E lliott G,Capitant A ,et al 1Bio/T echnology ,1993,11:1559~15641 [14]M arie 2Jeanne V ,I oos R ,Peyre J ,et al 1Phytopathology ,2000,148:141~1511 [15]范在丰,陈红运,李怀方,等1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01,9(1):121 3联系人 T el :0571288381111261702  收稿日期:2001210209,修回日期:2001212230 乳酸菌抗菌机理研究进展 李铁军1 李爱云2 张晓峰33 (浙江国邦兽药厂 新昌 312500)1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产科医院 杭州 310006)2 (浙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杭州 310012)3 摘要:乳酸菌的抗菌机理涉及其产生的各种代谢产物,包括酸性物质、乳酸菌素、二氧化 碳和过氧化氢等。其中酸性物质可以消耗大量细胞能量并影响细胞膜的稳定性;乳酸菌素 可作用于细胞膜,造成膜内物质和能量的泄漏。对于它们抗菌机理的认识有助于我们更好 的将乳酸菌应用到食品的安全生产中。 关键词:乳酸菌,抗菌,酸性物质,乳酸菌素 中图分类号:Q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22654(2002)0520081205 乳酸菌是一类可发酵碳水化合物产生大量乳酸的细菌的通称,在自然界和食物中广泛存在。乳酸菌是最早被人类用于食品储藏加工的微生物之一,早在公元前6,000年,人们就懂得利用乳酸菌发酵食物。他们发现食物经过一定的处理和储存就可改善风味、延长储存期和增加食物的安全性。迄今人们已明确了许多乳酸菌在生产安全优质食品中所起重要作用的生物学机理[1~2]:乳酸菌可以发酵食物中碳水化合物,分泌乳酸菌素,

营养缺陷型菌株的筛选

营养缺陷型菌株的筛选 采用辐射,化学试剂等因素处理细菌,以提高其变异几率,关键步骤是进行营养缺陷型微生物的筛选工作,营养缺陷型是指通过诱变产生的,由于发生了丧失某酶合成能力的突变,因而只能在加有该酶合成产物的培养基中才能生长的突变株。营养缺陷型的筛选与鉴定涉及下列几种培养基:基本培养基(MM,符号为[-])是指仅能满足某微生物的野生型菌株生长所需的最低成分的合成培养基。完全培养基(CM,符号为[+])是指可满足某种微生物的一切营养缺陷型菌株的营养需要的天然或半合成培养基。补充培养基(SM,符号为[A]或[B]等)是指在基本培养基中添加某种营养物质以满足该营养物质缺陷型菌株生长需求的合成或半合成培养基。 营养缺陷型菌株不仅在生产中可直接作发酵生产核苷酸、氨基酸等中间产物的生产菌,而且在科学实验中也是研究代谢途径的好材料和研究杂交、转化、转导、原生质融合等遗传规律必不可少的遗传标记菌种。 营养缺陷型的筛选一般要经过诱变、淘汰野生型、检出和鉴定营养缺陷型四个环节。现分述如下: 第一步,诱变剂处理:与上述一般诱变处理相同。

第二步,淘汰野生型:在诱变后的存活个体中,营养缺陷型的比例一般较低。通过以下的抗生素法或菌丝过滤法就可淘汰为数众多的野生型菌株即浓缩了营养缺陷型。 抗生素法有青霉素法和制霉菌素法等数种。青霉素法适用于细菌,青霉素能抑制细菌细胞壁的生物合成,杀死正在繁殖的野生型细菌,但无法杀死正处于休止状态的营养缺陷型细菌。制霉菌素法则适合于真菌,制霉菌素可与真菌细胞膜上的甾醇作用,从而引起膜的损伤,也是只能杀死生长繁殖着的酵母菌或霉菌。在基本培养基中加入抗生素,野生型生长被杀死,营养缺陷型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中生长而被保留下来。 菌丝过滤法适用于进行丝状生长的真菌和放线菌。其原理是:在基本培养基中,野生型菌株的孢子能发芽成菌丝,而营养缺陷型的孢子则不能。通过过滤就可除去大部分野生型,保留下营养缺陷型。 第三步,检出缺陷型:具体方法很多。用一个培养皿即可检出的,有夹层培养法和限量补充培养法;在不同培养皿上分别进行对照和检出的,有逐个检出法和影印接种法。可根据实验要求和实验室具体条件加以选用。现分别介绍如下:

菌种筛选方法

常用的菌种的筛选方法如下: (1)施加选择性压力分离法 主要是利用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其生长繁殖对环境和营养的要求不同,如温度、pH、渗透压、氧气、碳源、氮源等,人为控制这些条件,使之利于某类或某种微生物生长,而不利于其他种类微生物的生存,以达到使目的菌种占优势。而得以快速分离纯化的目的。如可以控制培养时的氧,可将好氧微生物和厌氧微生物分开;通过控制温度,可将嗜热微生物和非嗜热微生物分开;控制pH,可将嗜酸、嗜碱微生物分离等。在分离培养基中也可以加入不同的抗生素或试剂来增加选择性。如在分离放线菌和细菌时,可加入抗真菌抗生素;分离真菌时,可加入抗细菌药物。 (2)随机分离方法 有些微生物的产物对筛选没有直接的选择性指示作用,因此常采用随机分离方法分离。 A、抗生素产生菌的分离抗生素产生菌的分离常用抑菌圈法。实验必须用工具菌:采用抗生素的敏感菌,传统上常用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杆菌。 B、抗肿瘤药物产生菌的分离抗肿瘤药物产生菌的分离常用方法:生化诱导法、SOS生色检测法、DNA修复能力突变株。原理是利用DNA的损伤,微生物发生突变。B1、生化诱导法:将大肠杆菌的lacZ基因连接在λ噬菌体的PL启动子下,当DNA损伤时,诱发λ阻遏物CI分解,PL启动子启动lacZ基因转录,测定表达的?-半乳糖苷酶活性,来检测药物的存在。B2、SOS生色检测法:利用当DNA损伤时,可活化yecA蛋白,进而分解噬菌体的阻遏蛋白,再引起sifA基因启动lacZ基因转录,测定表达的?-半乳糖苷酶活性,来检测药物的存在。 C、生长因子产生菌的分离以氨基酸产生菌为例,介绍筛选方法。首先将待试菌接入加了抗真菌的化合物(如亚胺环己酮)的分离培养基中生长,然后采用影印法,将菌落复印到能支持氨基酸产生菌生长的培养基中,培养2-3天后,用紫外线杀司长好的菌落,再往此平板上面铺一层相应营养缺陷型菌株菌悬液,培养16小时后,被杀死的氨基酸产生菌的菌落周围应有一检测菌的生长圈。 (3)目的微生物分离 A、根据形态筛选突变株 B、根据平板菌落生化反应筛选变株透明圈法、呈色圈法、抑菌圈法、浑浊圈法等。①透明圈法:在平板培养基中加入溶解性较差的底物,使培养基混浊。能分解底物的微生物便会在菌落周围产生透明圈,圈的大小初步反应该菌株利用底物的能力。该法在分离水解酶产生菌时采用较多,如脂肪酶、淀粉酶、蛋白酶、核酸酶产生菌都会在含有底物的选择性培养基平板上形成肉眼可见的透明圈。在分离某种产生有机酸的菌株时,也通常采用透明圈法进行初筛。在选择性培养

乳酸菌检验方法

河北世翔生物有限公司 乳酸菌检验方法 前言 1.本检验方法针对公司各种形式(固态、液态)的乳酸菌菌微生物添加剂; 2.本标准的制定依据GBT 23181-2008 、SNT 1941.1-2007、GB 478935-2010等 国家标准制定; 3.本标准由研发部起草,经公司总经理批准,公布之日起实施。 一、检验前的准备 1.培养基及其试剂 1.1盛有若干玻璃珠的无菌水225ml, 1.2MRS琼脂培养基: 牛肉膏10g 蛋白胨10g 酵母膏5g 121℃,灭菌15-20min 1.3培养皿12个,试管12个,涂布棒1个,用报纸包扎后灭菌 1.4打开超净工作台,用消毒水或者酒精喷洒,工作台台面,打开紫外灯杀菌30分钟,打开风机,5分钟后,打开照明 二、取样 按照GB/T14699.1进行取样:用灭菌的铲子,选取有代表性的样品适量放入取样袋中,标注好取样日期,批次备用;液体取样使用灭菌的试管,在火焰保护下进行,完成后放入低温冰箱储藏。

三、检测步骤 1. 以无菌操作称取试样25g(ml),加入225ml有玻璃珠的无菌水中,放在摇床上,200r/min,摇动30min,制成1:10的初始菌悬浮液。取1:10的初始菌悬浮液0.5ml,加入4.5ml无菌水,经充分混匀后,制成1:100的稀释液。依次方法依次稀释到1:108 2.选择107 、108 二个稀释度,用移液枪分别吸取0.1ml,接种到3个营养琼脂平板上,使用涂布棒尽可能小心快速地涂布接种液于琼脂表面,涂布棒不得接触平皿边缘,涂布好的平皿改好,置室温中放置15min使接种物完全被琼脂吸收。翻转上述平皿置于36±1℃培养箱中培养48±2h。从样品稀释到涂布完成要求在15分钟内完成。 3.培养后,选取菌落数在30到300个之间的平板计数,低于30 CFU 平板记录具体菌落数,大于300 CFU 的可记录为多不可计。每个稀释度的菌落数应采用两个平板的平均数。若平板中有较大片状菌落生长时,则不宜计数;若片状菌落步不到平板的一半,而其余一半分布又很均匀,即可计算半个平板后乘以2以代表全皿菌落数。当平板上出现菌落间无明显界线的链状生长时,则将每条单链作为一个菌落计数。 四、计数 1.若只有一个稀释度平板上的菌落数在适宜计数范围内,计算两个平板菌落数的平均值,再将平均值乘以相应稀释倍数,作为每g(mL)中菌落总数结果。 2.若有两个连续稀释度的平板菌落数在适宜计数范围内时,按公式(1)计算

#乳酸菌活菌制剂对动物免疫调节作用研究进展

乳酸菌活菌制剂对动物免疫调节作用研究进展 黑龙江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曹亚斌 Fuller于1989年首次给益生菌下的定义是“益生菌是通过改善肠道菌群平衡而对宿主健康产生有益作用的活菌添加剂。”FAO和WHO 给出益生菌的定义为“当摄人足够数量时可对宿主起有益健康作用的活的微生物。”不少地方采用这一概念,但随着研究的进行逐渐发现了这个定义的局限性,不同的研究者也不断提出应对益生菌概念进行调整和完善。在有益菌中,主角是乳酸菌,各国科学家对活性乳酸菌的研究取得诸多成果。 活性乳酸菌对动物机体有众多的有益作用,如协调和维持胃肠道微生态平衡;和病原体竞争肠黏膜的吸附位点,致使病原菌无法在肠黏膜上定植,促进营养成分的吸收,抗肿瘤作用,刺激免疫细胞的活性,提高机体的免疫力等,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活性乳酸菌对于机体免疫力的影响。 一、活性乳酸菌发挥免疫调节作用应具备的条件 对于活性乳酸菌菌株的选择应建立在它能够促进肠内免疫反应而不会改变肠内动态平衡的基础上。要胜任这个使命,乳酸菌应具有以下特点:①应具有较高的活性,必须能耐受低pH以及胆汁酸;②如果菌株不能在肠道内定植,应能够在肠道内持续存在(可通过持续摄人而满足);③能够附着到肠上皮以抵抗肠蠕动的冲洗作用;④应该能够和肠相关的免疫细胞相互作用或者发出信号。 1、乳酸菌的活性

一般认为活性乳酸菌要对免疫系统起作用,它们必须保证是存活状态的,可以在肠道内增殖并存活下去,包括FAO和WHO的概念中都认为益生菌应该是活的微生物。试验证实和活性的德氏乳杆菌组相比,无活性的德氏乳杆菌组激活分泌细胞子的细胞数量要少。 另有一些试验结果明确地显示,被摄取的菌株并役有成为肠道正常菌群的固定成员而只是在摄取期间存在或者是在给料后维持相当短的一段时间。另外,乳酸菌的代谢产物中的乳酸及一些可溶性因子也会发挥作用。从8种冻干乳酸菌株组成的乳酸菌混合物VSL3中提取的DNA可引起上皮细胞和免疫细胞的非炎性反应。在一个同样使用(VSL3)混合物的相似的研究中发现,这种乳酸菌的染色体DNA通过TLR9信号途径对右旋糖酐硫酸酯钠引起的小鼠大肠炎模型有抗炎作用。 试验证明,只有活性乳酸菌,在肠内存在至少48 h~72 h才能发挥作用,这是所有颗粒性抗原要诱导肠内免疫促进作用所必须的。这一结果提示了对于每一种动物来说每天定量的活性乳酸菌摄人对于其发挥免疫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这类研究有助于阐明关于活性乳酸菌对免疫调节的分子基础。 2、益生菌的黏附性 关于益生菌的黏附性也受到较多的关注,对宿主细胞或黏滚的黏附能力被认为对益生菌来说是必须的。因为只有黏附到肠道内表面才能抵抗肠道的蠕动而不被很快的排出,只有黏附之后才有和肠上皮和相关免疫细胞相互作用的可能。然而对于活性乳酸菌的黏附性,尤其

诱变和筛选方法在微生物育种中的应用

诱变和筛选方法在微生物育种中的应用 摘要: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微生物育种研究中理化因子等诱变方法和一些筛选方法的应用,并略述了理化诱变因子的诱变效应机制,以及这些诱变和筛选方法在科研和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诱变筛选理化因子 引言 微生物育种的目的就是要人为地使某些代谢产物过量积累,把生物合成的代谢途径朝人们所希望的方向加以引导,或者促使细胞内发生基因的重新组合优化遗传性状,获得所需要的高产、优质和低耗的菌种.为达到这一目的,必须对微生物作诱变处理.在这一过程中,诱变和筛选是微生物育种的两个主要环节.目前, 国内微生物育种界主要采用的仍是常规的理化因子等诱变方法以及对目标菌株的筛选与检出方法. 一·诱变方法 1. 物理因子诱变 1.1紫外(UV) DNA和 RNA的嘌呤和嘧啶有很强的紫外光吸收能力,最大的吸收峰在 260nm 紫外辐射能作用于DNA ,因此在260nm的紫外辐射是最有效的致死剂. 对于紫外的作用已有多种解释 ,但研究的比较清楚的一个作用是使 DNA 分子形成嘧啶二聚体,即两个相邻的嘧啶共价连接.二聚体出现会减弱双键间氢键的作用 , 并引起双链结构扭曲变形 ,阻碍碱基间的正常配对,从而有可能引起突变或死亡.二聚体的形成 ,会妨碍双链的解开,因而影响DNA的复制和转录.紫外辐射可以引起转换、颠换、移码突变或缺失等. 紫外线是常用的物理诱变因子,是诱发微生物突变的一种非常有用的工具. 由于 UV 的能量比X-射线和γ-射线低得多,在核酸中能造成比较单一的损伤, 所以在 DNA 的损伤与修复的研究中,UV也具有一定的重要性. 1.2 低能离子 低能离子生物学是我国首创的研究领域.离子注入生物体既存在能量、动量交换过程,又存在粒子沉积过程. 而动量、能量和质量三种作用都有其不同的生物学效应.离子注入与生物体相互作用存在峰值. 在峰值范围内,注入离子与生物体相互作用是局部的、双重的和不易修复的.在离于注入过程中,生物分子将吸收能量 , 经历着复杂的物理和化学的变化,这些变化的中间体是各类自由基. 所产生的活性自由基,能引起其它正常生物分子的损伤.可使细胞中的染色体畸变,DNA链发生断裂,也可使质粒DNA造成断裂点.由于低能离子在微生物诱变育种中的高效 ,它正在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而且因为离子注入射程的可控性 , 随着微束技术和精确定位技术的发展 ,定位诱变将成为可能. 1.3 γ-射线 γ-射线属于电离辐射,是电磁波.一般具有很高的能量,能产生电离作用, 因而直接或间接地改变DNA结构.其直接效应是,脱氧核糖的碱基发生氧化,或脱氧核糖的化学键和糖 - 磷酸相连接的化学键,DNA的单链或双链键断裂.其间接

乳酸菌生物技术研究进展

乳酸菌生物技术的应用研究进展 乳酸菌生物技术是21世纪各国竞相开拓的一个尖端领域,乳酸菌是一类能够利用碳水化合物生成乳酸的革兰氏阳性细菌的总称。在分类学中,其可以划分为43个属(包括乳杆菌属、乳球菌属、双歧杆菌属等),210余个种及亚种。乳酸菌生物技术是一门涉及领域宽、涵盖范围广、基础性强的新兴学科,是现代生物学和其他学科交叉融合的产物。下面我从五个不同方面简单介绍乳酸菌的应用,当然它的应用远远不止这些。 一、乳酸菌在青贮中的应用 乳酸菌是促使青饲料发酵的主要微生物,乳酸菌依其发酵糖生产乳酸的能力分为两类,一种是同型发酵乳酸菌;另一类是异型发酵乳酸菌。同型发酵乳酸菌在生产乳酸和青贮饲料方面更有效,耗能更少,而且容易保存营养物质,属于比较经济的发酵类型。青贮能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同型乳酸菌能否迅速大量繁殖,筛选并培养最适合的乳酸菌是关键,调节青贮料内微生物区系,调控青贮发酵过程,促进多糖与粗纤维的转化,从而有效地提高青贮饲料的质量。 二、乳酸菌在植物种植中的应用 乳酸菌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乳酸菌所分泌的有机酸( 乳酸、乙酸和柠檬酸等) 一方面直接溶解土壤中难溶性磷酸盐,另一方面则通过螯合作用释放出土壤磷素,以便于植物吸收利用;同时乳酸菌对植物病害有着调控作用,诸多研究证实乳酸菌可有效防治植物真菌性病害,日本科学家利用乳酸片球菌研制出了防治农作物病害的“乳酸菌农药”。将其制成液态药物,将菠菜种子在药液里浸泡24 h。处理过的种子播种到含菠菜枯萎病病原菌的土壤内,在长出来的菠菜中染病菠菜只占约12%。 三、乳酸菌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在鸡、猪等基础日粮中添加乳酸菌制剂,可以提高肉鸡、猪日增重和肉品质,提高饲料转化率,增强机体免疫机能等;在幼龄反刍动物的饲养过程中使用乳酸菌制剂,有助于幼龄反刍动物瘤胃发育,提高日增重,调节瘤胃pH;有助于反刍动物肠道微生物的菌群平衡等。帅丽芳等给荷斯坦奶牛饲喂含乳酸菌的发酵乳,结果发现其反刍时间得到显著提高。聂志武(通过给新生犊牛口服假长形双歧杆菌,研究结果发现其增重提高了25.2%,饲料转化率提高了11.4%;朱学芝等研究结果发现,乳酸菌的代谢产物能协助虾消化一些不易消化代谢的营养物质,从而促进虾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提高饲料的转化率。 四、乳酸菌在临床中的应用 在人体肠道中,有多达500种约1亿个细菌共生。这之中,包括乳酸菌在内的20个属为优势菌群。人体在健康状态下,肠道内的菌群在种类和数量方面保持相对稳定,形成良好的微生态平衡。乳酸菌在肠道内定殖后可通过调整正常肠道菌群相对含量发挥益生作用。这些作用主要包括缓解乳糖不耐的症状、腹泻、胃溃疡,促进免疫应答,抗过敏和预防结肠癌,增强免疫功能等。 五、乳酸菌在基因芯片中的应用 基因芯片技术是上世纪 90年代兴起的一种对成百上千甚至上万个基因同时进行检测的新技术,具有高通量、并行化的特点,广泛应用于基因表达谱测定、基因功能预测、基因突变检测和多态性分析等方面。多种乳酸菌基因组全序列以及其大量 EST、16S rDNA、16S-23S 基因间区和功能基因序列测定的完成,有力地推动了基因芯片技术在乳酸菌研究中的应用。在我国, 内蒙古农业大学乳品生物技术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从内蒙古地区酸马奶中分离了一株具有优良特性的干酪乳杆菌(L. caseiZhang), 具有很强的耐酸、耐胆盐、降胆固醇及免疫调节等特性,该菌是国内较为系统开发的益生菌菌株之一,并且和中国科学院北京

乳酸杆菌的研究进展

乳酸杆菌的研究进展 摘要 乳酸杆菌是一类近年来研究较多的益生素,大量试验结果表明, 乳酸杆菌中的一部分菌种对人和动物的保健和疾病治疗有效果。本文主要介绍了乳酸杆菌的分离与鉴定,菌种的保藏, 代谢产物,生理功能及应用研究,是一种前景广阔的微生态制剂。 乳酸杆菌 乳酸杆菌,是一类能使糖类发酵产生乳酸的细菌,是一群生活在机体内益于宿主健康的微生物。乳酸杆菌存在广泛,其生长温度在20~ 53℃ , 最适温度为30~ 40 ℃;嗜酸性,最适合pH5.5~6.0,在pH3.0~4.5中仍然能生存,在无芽胞杆菌中其耐酸力最强。 乳酸杆菌是一群杆状或球状的革兰氏阳性细菌,不形成芽孢, 触媒阴性,细胞色素缺失,其DNA中G+C含量少于55%。乳酸杆菌绝大多数是厌氧菌或者兼性厌氧的化能营养菌,生长繁殖于厌氧或微好氧、矿物质和有机营养物丰富的微酸性环境中。在污水、发酵生产(如青贮饲料、果酒啤酒、泡菜、酱油、酸奶、干酪)培养物、动物消化道等中乳酸杆菌含量较高。乳酸菌不仅已广泛应用于畜牧业、食品加工业, 随着研究的深入, 也在一些疾病治疗中得以应用, 用于增强患者的免疫、营养、生长刺激等。 乳酸杆菌的分离与鉴定 1 乳酸杆菌的分离 从不同的基质中分离乳酸杆菌时,根据乳酸杆菌所在生长环境的不同以及是否为优势菌可选择不同组分的培养基。主要有以下几种常用的培养基[1]: (1)MRS 培养基 当乳酸杆菌是待分离区系的优势菌时,常用MRS 培养基对其进行分离。目前

MRS 培养基已经成为国标上公认的用于乳酸杆菌分离较好的培养基,常用于从乳酸杆菌发酵制品中分离菌种以及菌种分离后的传代培养。 (2)RSMA 培养基 RSMA 培养基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用于乳酸杆菌分离的一种非选择性培养基,由于该培养基中加入0.05%的钌红染料,其最大优点是可以使不同菌种在其表面生长并形成颜色各异易于鉴别的菌落。通常情况下, 乳酸杆菌在RSMA 培养基上形成黄色菌落, 而嗜热链球菌为紫红色菌落, 肠球菌是白色菌落。因此, 简单培养后不用通过常规染色和镜检就可以将乳酸杆菌与其他细菌鉴别开来。ELLI 等应用RSMA 培养基成功的从人粪便样品中分离出了乳酸杆菌[2]。但由于此培养基的营养成分比较单一,所以不适于从菌群组成复杂的环境中分离乳酸杆菌。(3)番茄汁琼脂培养基 这是一种传统的用于分离乳酸杆菌的培养基。此种培养基由于含有一定量的番茄汁,为乳酸杆菌的生长提供必要的营养,使得乳酸杆菌在此环境下更容易生长。但由于配置过程中需要制备新鲜番茄汁,所以操作起来较为费时费力,目前已逐渐被MRS 等培养基所代替。 (4)其他培养基 某些选择性培养基可用于从菌群复杂的基质(例如肠道) 内进行乳酸杆菌的分离。APT 培养基通常用于从肉制品中分离乳酸杆菌,改良的RogosaSL 完全选择性培养基则常用于胃肠内容物中乳酸杆菌的分离[3]。Briggs 琼脂培养基和SL 培养基常用于酸奶中乳酸杆菌的分离[4]。 2 乳酸杆菌的鉴定 2.1 属水平的鉴定[1] 乳酸杆菌属水平的鉴定是乳酸杆菌整体鉴定过程中较为简单且最为基本的步骤,常用的方法是对分纯后的乳酸杆菌培养物进行革兰染色、镜检,选择无分叉的G+杆菌。如果这些无分叉G+杆菌经过培养后,在pH4.5 的条件下能够生长,并且过氧化氢试验、硝酸盐还原试验、联苯胺反应、明胶液化试验、吲哚试验、硫化氢试验均为阴性,即可鉴定其为乳酸杆菌属。 2.2 种水平的鉴定---生化鉴定 乳酸杆菌种水平的生化试验主要采用糖醇类发酵试验。不同乳酸杆菌对糖的利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