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经络及其他必背歌诀

十四经络及其他必背歌诀
十四经络及其他必背歌诀

十四经循行及穴位歌诀

1:任脉

循行:任脉者,起于中极之下,以上毛际,循腹里,上关元,至咽喉,上颐,循面,入目。

穴位:

任脉穴行二十四,会阴潜伏两阴间。

曲骨之前中极在,关元石门气海边。

阴交神阙水分处,下脘建里中脘前。

上脘巨阙连鸠尾,中庭膻中玉堂里。

紫宫华盖循璇玑,天突廉泉承浆止。

2:督脉

循行:脉起下极之腧,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脑上巅,循额至鼻柱,属阳脉之海。

穴位:

督脉行背之中行,二十八穴始长强。

腰俞阳关入命门,悬枢脊中上中枢。

筋缩至阳归灵台,神道身柱陶道周。

大椎哑门连风府,脑户强间后顶排。

百会前顶通囟会,上星神庭素髎对。

水沟兑端在唇上,龈交上齿缝之内。

3:手太阴肺经

循行: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穴位:

手太阴肺十一穴,中府云门天府列。

侠白尺泽孔最存,列缺经渠太渊涉。

鱼际拇指白肉际,抵指少商如韭叶。4:手阳明大肠经

循行: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

穴位:

手阳明穴起商阳,二间三间合谷藏。

阳溪偏历温溜济,下廉上廉三里长。

曲池肘髎五里近,臂臑肩髃巨骨当。

天鼎扶突禾髎接,鼻旁五分号迎香。

5:足阳明胃经

循行: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之交頞中,旁约太阳之脉,下循鼻外,上入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挟脐,入气街中;其支者,起于胃口,下循腹里,下至气街中而合,以下髀关,抵伏兔,下膝膑中,下循胫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内间;其支者,下廉三寸而别,下入中指外间;其支者,别跗上,入大趾间,出其端。

穴位:

四十五穴足阳明,承泣四白巨髎经。

地仓大迎登颊车,下关头维对人迎。

水突气舍连缺盆,气户库房屋翳寻。

膺窗乳中下乳根,不容承满出梁门。

关门太乙滑肉门,天枢外陵大巨里。

水道归来达气冲,髀关伏兔走阴市。

梁丘犊鼻足三里,上巨虚连条口底。

下巨虚下有丰隆,解溪冲阳陷谷同。

内庭厉兌阳明穴,大趾次趾之端终。

6:足太阴脾经

循行:脾足太阴之脉,起于大指之端,循指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上内踝前廉,上踹内,循胫骨后,交出厥阴之前,上膝股内前廉,入腹,属脾,络胃,上膈,挟咽,连舌本,散舌下。

穴位:

足太阴脾由足拇,隐白先从内侧起。

大都太白继公孙,商丘直上三阴交。

漏谷地机阴陵泉,血海箕门冲门前。

府舍腹结大横上,腹哀食窦天溪连。

胸乡周荣大包尽,二十一穴太阴全。

7:手少阴心经

循行:心手少阴之脉,起于心中,出属心系,下膈,络小肠;其支者,从心系,上挟咽,系目系;其直者,复从心系,却上肺,下出腋下,下循臑内后廉,行太阴,心主之后,下肘内,循臂内后廉,抵掌后锐骨之端,入掌内后廉,循小指之内出其端。

穴位:

手少阴心起极泉,青灵少海灵道全。

通里阴郄神门穴,少府少冲小指边。

8:手太阳小肠经

循行:小肠手太阳之脉,起于小指之端,循手外侧上腕,出踝中,直上循臂骨下廉,出肘内侧两筋之间,上循臑外后廉。出肩解,绕肩胛,交肩上,入缺盆,络心,循咽下膈,抵胃,属小肠;其支者,从缺盆循颈上颊,至目锐眦,却入耳中;其支者,别颊上?,抵鼻,至目内眦,斜络于颧。

穴位:手太阳经小肠穴,少泽先行小指末。

前谷后溪腕骨间,阳谷须同养老列。

支正小海上肩贞,臑俞天宗秉风合。

曲垣肩外复肩中,天窗循次上天容。

此经穴数一十九,还有颧髎入听宫。

9:足太阳膀胱经

循行: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其支者:从巅至耳上角。

其直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髆内,夹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属膀胱。其支者:从腰中,下夹脊,贯臀,入腘中。其支者:从髆内左右别下贯胛,夹脊内,过髀枢,循髀外后廉下合腘中,以下贯踹内,出外踝之后,循京骨至小趾外侧。

穴位:

足太阳经六十七,睛明攒竹眉曲差。

五处承光接通天,络却玉枕天柱边。

大杼风门引肺俞,厥阴心督膈肝胆。

脾胃三焦肾气海,大肠关元小膀胱。

中膂白环皆二行,去脊中间一寸半。

上髎次髎中下髎,会阳须下尻旁取。

还有附分在三行,二椎三寸正相当。

魄户膏肓与神堂,譩譆膈关魂门旁。

阳纲意舍及胃仓,肓门志室连胞肓。

秩边承扶殷门穴,浮郄相邻是委阳。

委中再下合阳去,承筋承山相次长。

飞扬跗阳达昆仑,仆参申脉过金门。

京骨束骨近通谷,小趾外侧至阴寻。

背腧穴歌

一椎大杼二风门,三椎肺俞四厥阴,

心五督六膈在七,九肝十胆仔细寻,

十一脾俞十二胃,腰一三焦腰二肾,

腰三气海四大肠,腰五椎下关元镇。

骶一小肠二膀胱,三四中膂百环沉。

10:足少阴肾经

循行:肾足少阴之脉:起于小指之下,斜走足心,出于然谷之下,循内踝之后,别入跟中,以上踹内,出腘内廉,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络膀胱。其直者: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夹舌本。其支者:从肺出络心,注胸中。

穴位:

足少阴肾二十七,涌泉然谷出太溪。

大钟水泉连照海,复溜交信筑宾立。

阴谷横骨趋大赫,气穴四满中注得。

肓俞商曲石关蹲,阴都通谷幽门直。

步廊神封出灵墟,神藏彧中俞府毕。

11:手厥阴心包经

循行:心主手厥阴心包络之脉,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下膈,历络三焦。其支者:循胸出胁,下腋三寸,上抵腋下,循臑内,行太阴、少阴之间,入肘中,下臂,行两筋之间,入掌中,循中指,出其端。其支者:别掌中,循小指次指出其端。

穴位:

心包九穴天池近,天泉曲泽郄门认。

间使内关逾大陵,劳宫中冲中指尽。

12:手少阳三焦经

循行:三焦手少阳之脉,起于小指次指之端,上出两指之间,循手表腕,出臂外两骨之间,上贯肘,循臑外上肩,而交出足少阳之后,入缺盆,布膻中,散络心包,下膈,遍属三焦。其支者,从膻中,上出缺盆,上项,系耳后,直上出耳上角,以屈下颊至出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过客主人前,交颊,至目锐眦。

穴位:

少阳三焦所从经,二十三穴起关冲。

液门中渚阳池立,外关支沟会宗逢。

三阳络入四渎内,注入天井清冷中。

消泺臑会肩髎穴,天髎天牖经翳风。

瘛脉颅息角耳门,和髎上行丝竹空。

13:足少阳胆经

循行:胆足少阳之脉,起于目锐眦,上抵头角,下耳后,循颈行手少阳之前,至肩上,却交出手少阳之后,入缺盆;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锐眦后;其支者,别锐眦,下大迎,合于手少阳,抵于?,下加颊车,下颈、合缺盆,以下胸中,贯膈,络肝,属胆,循胁里,出气街,绕毛际,横入髀厌中;其直者,从缺盆下腋,循胸过季胁,下合髀厌中,以下循髀阳,出膝外廉,下外辅骨之前,直下抵绝骨之端,下出外踝之前,循足跗上,入小指次指之间;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之间,循大指歧骨内,出其端,还贯爪甲,出三毛。

穴位:

足少阳经瞳子髎,四十四穴行迢迢。

听会上关颔厌集,悬颅悬厘曲鬓翘。

率谷天冲浮白次,窍阴完骨本神至。

阳白临泣开目窗,正营承灵脑空是。

风池肩井渊腋长,辄筋日月京门乡。

带脉五枢维道续,居髎环跳市中渎。

阳关阳陵复阳交,外丘光明阳辅高。

悬钟丘墟足临泣,地五侠溪窍阴闭。

14:足厥阴肝经

循行:肝足厥阴之脉。起于大指丛毛之际,上循足跗

上廉,去内踝一寸,上踝八寸,交出太阴之后,上腘内廉,循股阴,入毛中,过阴器,抵小腹,夹胃、属肝、络胆,上贯膈,布胁肋,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其支者,从目系下颊里,环唇内;其支者,复从肝,别贯膈,上注肺。穴位:

足厥阴经一十四,大敦行间太冲是。

中封蠡沟伴中都,膝关曲泉阴包次。

五里阴廉上急脉,章门才过期门至。

《井荥俞原经合穴歌》

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连,

商阳二三间合谷,阳溪曲池大肠牵。

隐白大都太白脾,商丘阴陵泉要知,

厉兑内庭陷谷胃,冲阳解溪三里随。

少冲少府属于心,神门灵道少海寻,

少泽前谷后溪腕,阳谷小海小肠经。

涌泉然谷与太溪,复溜阴谷肾所宜,

至阴通谷束京骨,昆仑委中膀胱知。

中冲劳宫心包络,大陵间使传曲泽,

关冲液门中渚焦,阳池支沟天井索。

大敦行间太冲看,中封曲泉属于肝,

窍阴侠溪临泣胆,丘墟阳辅阳陵泉。

五腧穴:指十二经脉肘、膝关节以下的井、荥、输、经、合五个特定穴位,简称五腧。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二十七气所行,皆在五输也。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俞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

《十五络穴歌》

列缺偏历肺大肠,通里支正心小肠。

心包内关三焦外,公孙丰隆脾胃详。

胆络光明肝蠡沟,大钟肾络膀飞扬。脾有大络名大包,任络尾翳督长强。

络穴是络脉在本经别出部位的腧穴。十二经脉的络穴位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任脉络发于鸠尾,督脉络发于长强,脾之大络出于大包,合称十五络穴。

络穴的治疗作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络穴各主治其络脉虚实的病证。如手少阴心经别络,实则胸中支满,虚则不能言语,皆可取其络穴通里治疗。②络穴可沟通表里两经,故有“一络通两经”之说,不仅能治本经病,也能治相表里的经脉的病证。如手太阴肺经的络穴列缺,既能治肺经的咳嗽、喘息,又能治相表里的手阳明大肠经的齿痛、头项疼痛等疾患。③凡有急性炎症时,刺络穴出血,亦有良好的效果。④络穴在临床应用时既可单独使用,也可与其相表里经的原穴配合,称为原络配穴法。

《八会穴歌》

血会隔俞气膻中,脉会太渊筋阳陵,

骨会大杼髓绝骨,脏会章门中脘腑。

“八会穴”是首创于 <难经>的一组特定腧穴,受到历代医家的重视,这八个特定腧穴,除了能治疗所在经脉的病症之外,还具有其特殊的治疗效果。

《十二募穴歌》

肺募中府心巨阙,肝募期门脾章门。

肾募京门胃中脘,胆募日月焦石门。

小肠关元大天枢,膀胱中极膻中络。

募穴是脏腑之气输注于胸腹部的腧穴,又称为“腹募穴”。“募”,有聚集、汇合之意。六脏六腑各有一募穴,共12个。募穴均位于胸腹部有关经脉上,其位置与其相关脏腑所处部位相近。

募穴可治疗相关脏腑证,尤多用于治疗六腑病证,常与背俞穴配合使用。

《下合穴歌》

大肠下合上巨虚,小肠下合下巨虚,

三焦委阳胆阳陵,膀胱委中胃三里。

下合穴是六腑气血汇聚于下肢三阳经的部位,六腑下合穴是脉气从足三阳经上分出注入六腑的部位,所以和六腑的关系密切。下

合穴的异常感觉可以反映六腑病变,如小肠的下合穴在胃经的下巨虚穴,如有疼痛或其他异常感觉,可以推知小肠病、阑尾炎等。下合穴是治疗六腑病证的主要穴位,临证时,常用下合穴以通降腑气,多获良效。如足三里治疗胃脘痛;下巨虚治疗小腹痛;上巨虚治疗肠痈、痢疾;阳陵泉治厥;委阳、委中治疗三焦气化失常而引起的癃闭等。

《十六郄穴歌》

肺郄孔最大温溜,脾郄地机胃梁丘,

心郄阴郄小养老,胆郄外丘肝中都,

心包郄门焦会宗,膀胱金门肾水泉,

阳维阳交阴筑宾,阳跷附阳阴交信。

郄穴,“郄”有空隙之意,郄穴是各经经气深聚的部位。十二经各有一个郄穴,阴维脉、阳维脉、阴蹻脉、阳蹻脉也各有一个郄穴,一共16个郄穴。除足阳明胃经的梁丘外,都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临床上郄穴多用于治疗急性病。

《八脉交会八穴歌》

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

临泣胆经连带脉,阳维锐眦外关逢,

后溪督脉内眦颈,申脉阳跷络亦通,

列缺任脉行肺系,阴跷照海隔喉咙。

任、督、冲、带、阴维、阳维、阴跷、阳跷八脉具有统帅调整十二经脉气血之作用。

《原穴穴名》

太冲肝兮丘墟胆,心包大陵胃冲阳。

太渊肺兮太溪肾,京骨之原本膀胱。

神门心兮太白脾,合谷腕骨大小肠。

三焦要从阳池取,十二原穴仔细详。

原穴是脏腑的原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十二经脉在腕、踝关节附近各有一个原穴,合为十二原穴。阴经的原穴即本经五输穴的输穴,阳经则于输穴之外另有原穴。原穴在临床上,可以治疗各自所属脏、腑病变,也可以根据原穴的反应变化,推测脏腑功能的盛衰。

《十二经纳天干歌》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己脾乡,庚属大肠辛属肺,壬属膀胱癸肾脏,三焦亦向壬中寄,心包同归入癸方。

《十二经纳地支歌》

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巳心午小未中,申胱酉肾心包戌,亥焦子胆丑肝通。

回阳九针歌

哑门劳宫三阴交,涌泉太溪中脘接,环跳三里合谷并,此是回阳九针穴。

四总穴歌

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

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心胸取内关,小腹三阴谋,

腰背阿是穴,急救刺水沟。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