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箱梁制造加工技术总结

钢箱梁制造加工技术总结
钢箱梁制造加工技术总结

目录

第一章编制说明

一、编制说明

本技术总结详细介绍钢箱梁的加工制造方法,并结合海秀快速路、沱江二桥、梅汕客专三个工程实例,描述了钢箱梁的制造过程,并重点论述了钢箱梁制造关键技术。说明了钢箱梁制造过程中各细节工序的具体要求和实施方法。阐述了制造技术应用于生产效率高、易操作,且质量容易保证,为同类钢箱梁提供了有利的借鉴。钢-砼组合梁钢结构部分(上翼缘板设置栓钉)加工方法与钢箱梁基本相同,现按照钢箱梁制造加工工艺总结,不再对钢-砼组合梁单独进行叙述。

二、编制依据

1、海口市快速路网骨干工程海秀快速路(一期)3标高架桥组合梁施工图。

2、国道G321线泸州沱江二桥加宽改造工程北岸高架桥(+55+)m

钢箱梁施工图。

3、梅汕客专(34+160+34)m刚架系杆拱——钢箱连续梁组合桥施工图。

三、参考文献

(1)《高速铁路设计规范》(TB10621-2014);

(2)《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

(3)《铁路桥涵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4)《铁路桥涵地基和基础设计规范》();

(5)《铁路桥梁钢结构设计规范》();

(6)《钢筋混凝土拱桥技术规范》(GB50923-2013);

(7)《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2009版)》(GB50111-2006);

(8)《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TB10005-2010);

(9)《铁路钢桥制造规范》(Q/CR 9211-2015);

(10)《铁路钢桥保护涂装及涂料供货技术条件》(TB/T 1527-2011);

(11)《公路桥梁钢结构防腐涂装技术条件》(JTT 722-2008);

(12)《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

(13)《不锈钢复合钢板和钢带》(GB/T 8165-2008);

(14)《不锈钢热轧钢板和钢带》(GB/T 4237-2015);

(15)《不锈钢复合钢板焊接技术要求》(GB/T 13148-2008);

(16)《桥梁用结构钢》(GB/T 714-2015);

(17)《碳素结构钢》(GB/T 700-2006)。

(18)《钢桥钢与钢-混组合桥梁概念和结构设计》(Jean-Paul

Lebet,Manfred ,2014)

(19)《箱梁桥分析与设计(梁段板元法)》(钱寅泉,倪元增,周良,2015)(20)《钢箱梁桥设计》(贾高炯,2016)

第二章绪论

一、钢箱梁桥发展概况

钢箱梁桥诞生于19世纪中期。在我国的发展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且多用于铁路桥梁。20世纪90年代,我国才开始大规模使用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箱梁,但发展速度非常快,20年间取得了辉煌成就,令世界瞩目。

二、钢箱梁桥的结构特点

钢箱梁一般由顶板、底板、腹板、横隔板、纵隔板及加劲肋等通过焊接或栓接的方式连接而成。其中顶板为由盖板和纵向加劲肋构成的正交异性桥面板。

钢箱梁主要具有下列特点。

质量轻、节省钢材。由于钢箱梁能有效地发挥钢板的承载能力,不存在冗余构件,比钢桁梁桥节约钢材20%左右,跨径越大越节约。同时由于上部结构的自重减轻,桥梁下部结构的造价也会相应地减小。

抗弯和抗扭刚度大。钢箱梁采用闭合截面,在材料数量相同时,可较其它截面形式提供更大的抗弯和抗扭刚度,故特别适用于曲线桥和承受较大偏心荷载的直线桥。

安装迅速,便于养护。钢箱梁可以在工厂制成大型安装单元,从而减小工地连接螺栓数量。在施工时便于纵向拖拉或者顶推法架设。箱形梁结构简单,油漆方便,且由于内部为闭合空间,更容易抗锈蚀。

适于做成连续梁。这是因为其他截面形式能提供几乎相等的承载正、负弯矩的能力。

有利于提高架设效率。随着大型架设机械的开发和节段架设工法的进步,钢箱梁适合应用于大段架设或者顶推,有利于提高架设效率、缩短工期。

梁高小、适合于立交桥和建筑高度受到限制的桥梁等。采用较小的梁高可以有效地缩短引桥的长度,降低成体工程造价。

箱梁内部可作为桥梁维修管理通道,不需要脚手架即可进行内部检查、涂装、修补等作业。同时,箱梁内部可作为电缆水管气管等附属设施的通道。

如果箱梁内部密封,可切断外部水气等腐蚀介质,有利于防腐蚀或者有利于延长涂装寿命。

横隔板加劲结构等都在箱内,外形简洁、美观。

尽管钢箱梁在结构、养护、美观上优势明显,但在具体进行钢箱梁的分析时,由于钢箱梁属于薄壁结构桥面板,为典型的正交异性板结构,其在整体荷载、局部荷载作用下的受力行为非常复杂,处于一种弯、剪、扭的复杂受力状态,因此在设计中需对以下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例如,偏心荷载作用下钢箱梁的应力分析,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的强度、刚度和疲劳性能分析,带肋加劲板的屈曲强度和屈曲后性能分析等。此外,在大跨度连续钢箱梁制造和架设过程中,需对以下问题进行研究即钢箱梁制造的合理化、合理架设方案的选择、钢箱梁制造及架设精度标准等。

三、钢箱梁桥应用范围

由于钢箱梁桥有上述特点,钢箱梁常用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了解钢箱梁的特点才能合理确定其应用范围。

(1)大跨度连续钢箱梁多用于基础条件较差,水上施工条件差时。

(2)大跨度连续钢箱梁。自重小、抗风稳定性好、抗扭刚度大、施工养护方便,抗风要求高。

(3)市政高架桥、匝道桥钢箱梁。多用于道路曲线半径小、上跨交通量大的既有道路、异性结构、梁高受限、施工期间交通组织需要等。

(4)人行桥钢箱梁。等梁高、主要由自振频率、景观控制设计。

四、钢箱梁组成构件及结构体系

钢板箱型梁是钢桥中采用的结构方式。钢箱梁一般由顶板、底板、腹板、横隔板、横肋、纵隔板及加劲肋等通过全焊接的方式连接而成。其中顶板是由盖板、纵向加劲肋和横肋构成的正交异性桥面板。

钢箱梁是由带纵横肋的上、下翼缘和腹板组成的“薄壁”钢箱结构。主要断面形式有:单箱、双箱或者多箱及梯形断面箱梁。

钢箱梁有三个受力体系,其分别为:

(1)第一体系。钢桥面板额纵向加劲肋作为主梁的上翼缘与主梁一同构成主要承重构件——主梁体系。

(2)第二体系。由纵肋、横肋和桥面板组成的桥面系结构,其中桥面板被看作纵肋和横肋的共同上翼缘。

(3)第三体系。仅指桥面板,它被视为支撑在纵肋和横肋上的个向同性的连续板——盖板体系。

第三章施工总体部署

一、组织机构及人员计划

1、组织机构

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公司抽调钢箱梁制作经验丰富的技术、管理人员,负责组织落实制造、加工、涂装、运输等本合同段的全部工作。组织机构如下图所示:

2、管理人员职责分工

(1)总经理职责:

1)总负责人,主持全面工作;

2)对生产、经营、安全、质量等方面负全责;

3)在总经理的领导下,是本工程施工方面的指挥和协调中心,对内主要协调厂内职能部门、主制单位关系,对外协调与业主、设计、监理及政府管理部门的关系。

(2)副经理职责:

1)重点负责工地钢箱梁、桥上环缝焊接的管理工作;

2)组织做好生产前的准备工作,加强生产调度,均衡生产力量,认真分析生产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掌握资金、材料、人员及生产设备的状况,确保施工作业计划如期进行;

3)组织贯彻国家劳动保护方针、政策、法令和上级有关安全生产方面的指示,对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员工进行经常性的安全生产教育,定期组织专业性质量检查,召开质量分析会议;

4)正确贯彻执行国家和各监督部门的有关产品质量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条例。领导全员遵守交通、航道、水利、电力、通讯、公用事业、环境保护等部门及市的有关规定,协调好指挥部、监理工程师和协作单位的关系;

5)负责工程的安全生产工作,领导编制和组织实现安技措施计划,监督劳动保护费用的使用,确保安全管理体系正常运行;

6)领导编制施工作业计划和生产报表,组织均衡生产,合理调配使用生产设备和生产力量,积极协调各施工队、组的工作,以确保正常施工的合理运行;

7)领导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进行经常性的检查、考核工作,认真抓好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

(3总工职责:

1)全面负责技术管理工作;

2)领导和组织施工图纸的会审工作,对提出的问题要组织研究和解决;

3)负责施工技术准备及组织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4)组织解决施工生产中的技术问题,主持召开技术会议,审批重大技术方案;

5)督促有关部门和各分包商认真做好工程质量的检查验收工作,组织工程竣工验收;

6)负责重大安全技术方案的审批,参加安全大检查,解决施工中存在的安全技术问题;

7)督促有关部门做好原始资料的积累,负责组织竣工资料的整理移交;

8)负责组织开展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研究和推广工作。

3. 劳动力计划表(加工2000T钢箱梁)

五、设备投入

为确保质量和工期要求,实现制造“优质、高效”的目标,在生产制造中采用先进工艺、先进技术。同时配备满足现场生产的机械设备及材料,现场材料及主要设备投入见下表:

第四章钢箱梁制造工艺流程

钢箱梁制造与安装划分为三个阶段:即板单元制造,梁段制造,桥位连接。板单元制造及梁段制造均在钢结构生产车间内完成;桥位连接在桥址拼装平台上完成环缝焊接。本桥钢箱梁制造与安装采用“板单元制造→板单元运输→板块拼接→多梁段连续匹配组焊及预拼装→梁段涂装→梁段运输→工地连接→最终涂装”的程序。

一、技术准备

技术部门认真研究钢箱梁设计图纸、规范、技术要求等资料,并邀请设计部门进行设计交底。在此基础上,编制《钢箱梁制造验收规则》、《钢箱梁制造工艺方案》,完成施工图转化、工装设计、焊接和火焰切割工艺评定、油漆工艺试验、工艺文件编制和质量计划编制等准备工作。

工装设计

1)为保证各梁段的制造精度,提高生产效率,设计制造一系列工装,具体见下表:

表工装设计一览表

二、主要材料

一般选用的钢材应符合以下标准

表钢材标准

表-2 热机械轧制钢化学成分要求

表-4 不锈钢化学成分要求

表-5 桥梁结构钢力学性能和工艺性能要求

1)焊接材料应根据焊接工艺评定试验结果确定。2)选定焊接材料,必须符合表的规定。

表焊接材料标准

3)焊接材料除进厂时必须有生产厂家的出厂质量证明外,并应按现行有关标准进行复验,做好复验检查记录。

4)焊接材料如有变化,应重新进行焊接工艺研究和评定,并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方可投入使用。

涂装材料

1)涂装材料应兼有耐候、防腐蚀、美化结构等多种功能。防腐使用期应满足图纸要求。

2)禁止使用过期产品以及不合格产品和未经试验的替用产品。

3)本桥钢结构的不同涂层应尽可能选用同一厂家的产品。涂装材料进厂后,应按出厂的材料质量保证书验收,并做好复验检查记录备查。涂装材料未经设计批准不得改变。

焊接工艺评定

焊接工艺评定流程:

1

材相等,按GB/T 714—2015、GB/T 1591—1994标准执行。

2)根据设计图纸和《制造验收规则》的规定,编写《焊接工艺评定任务书》,呈报监理工程师审批。根据批准的焊接工艺评定任务书,模拟实际施工条件,逐项进行焊接工艺评定试验。

3)为检验钢材及焊缝的韧性储备,我们在本桥焊接工艺评定中增加系列温度冲击试验。

4)针对构件的接头形式,初步拟订焊接工艺评定方案。

5)焊接工艺评定试验提供最终报告,经监理工程师审查、批准生效,并在生产中跟踪、检查、补充和完善施工工艺。如生产过程中某焊接工艺产生不稳定低于质量要求时应立即终止使用。

6)试验报告按规定程序批准后,根据焊接工艺评定试验报告编写各种接头的焊接工艺指导书。焊接工艺指导书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根据焊接工艺指导书的内容组织施工。

工艺文件编制

按照招标文件和设计文件的要求,编制制造验收规则来指导和控制钢箱梁及钢管拱制造的全过程,并对制造验收规则进行分解细化,编制工序工艺文件共39个,用于控制施工质量。

表工艺文件清单

在材料采购过程中按照设计图纸上的相关技术要求执行。

材料复验

1)按技术要求,采购Q345qD和Q370qD钢板、Q370qD+321不锈钢复合

《现代仪器分析》考试知识点总结

《现代仪器分析》考试知识点总结 一、填空易考知识点 1、仪器分析的分类:光学分析,电化学分析,色谱分析,其他仪器分析。 2、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组成:光源,单色器,样品室接收检测放大系统,显示器或记录器。常用检测器:光电池,光电管,光电倍增管,光电二极管 3、吸收曲线的特征值及整个吸收曲线的形状是定性鉴别的重要依据。 4、定量分析的方法:标准对照法,标准曲线法。 5、标准曲线:配置一系列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以被测组分的空白溶液作参比,测定溶液的标准系列吸光度,以吸光度为纵坐标,浓度为横坐标绘制吸光度,浓度关系曲线。 6、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特点:(优点)灵敏度高,测量精度好,选择性好,需样量少,操作简便,分析速度快,应用广泛。(缺点)由于分析不同的元素需配备该元素的元素灯,因此多元素的同时测定尚有困难;测定难熔元素,和稀土及非金属元素还不能令人满意。 7、在一定条件下,被测元素基态原子蒸汽的峰值吸收与试液中待测元素的浓度成正比,固可通过峰值吸收来定量分析。

8、原子化器种类:火焰原子化器,石墨炉原子化器,低温原子化器。 9、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组成:空心阴极灯,原子化系统,光学系统,检测与记录系统。 10、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类型:(1)PH玻璃膜电极(2)氟离子选择性电极(3)流动载体膜电极(4)气敏电极。 11、电位分析方法:直接电位法(直接比较法,标准曲线法,标准加入法)电位滴定法。 12、分离度定义:相邻两色谱峰保留时间的差值与两峰基线宽度和之间的比值 13、气象色谱仪组成:载气系统,进样系统,分离系统,检测系统,信号记录或微机数据处理系统,温度控制系统。 14、监测器分类:浓度型检测器(热导池检测器)质量型检测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15、基态:原子通常处于稳定的最低能量状态即基态激发:当原子受到外界电能,光能或者热能等激发源的激发时,原子核外层电子便跃迁到较高的能级上而处于激发态的过程叫激发。 16、紫外光:肉眼看不见的光波(100760nm) 17、锐光源:发射线的半宽度比吸收线的半宽度窄得多的光源(可以实现对峰值的准确测量) 18、参比电极:电位分析中电极电位不随待测溶液离子浓度变化而变化的电极(甘汞电极,银-氯化银电极)

微电子工艺习题总结(DOC)

1. What is a wafer? What is a substrate? What is a die? 什么是硅片,什么是衬底,什么是芯片 答:硅片是指由单晶硅切成的薄片;芯片也称为管芯(单数和复数芯片或集成电路);硅圆片通常称为衬底。 2. List the three major trends associated with improvement in microchip fabrication technology, and give a short description of each trend. 列出提高微芯片制造技术相关的三个重要趋势,简要描述每个趋势 答:提高芯片性能:器件做得越小,在芯片上放置得越紧密,芯片的速度就会提高。 提高芯片可靠性:芯片可靠性致力于趋于芯片寿命的功能的能力。为提高器件的可靠性,不间断地分析制造工艺。 降低芯片成本:半导体微芯片的价格一直持续下降。 3. What is the chip critical dimension (CD)? Why is this dimension important? 什么是芯片的关键尺寸,这种尺寸为何重要 答:芯片的关键尺寸(CD)是指硅片上的最小特征尺寸; 因为我们将CD作为定义制造复杂性水平的标准,也就是如果你拥有在硅片某种CD的能力,那你就能加工其他所有特征尺寸,由于这些尺寸更大,因此更容易产生。 4. Describe scaling and its importance in chip design. 描述按比例缩小以及在芯片设计中的重要性 答:按比例缩小:芯片上的器件尺寸相应缩小是按比例进行的 重要性:为了优电学性能,多有尺寸必须同时减小或按比例缩小。 5. What is Moore's law and what does it predict? 什么是摩尔定律,它预测了什么 答:摩尔定律:当价格不变时,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月每隔18个月便会增加1倍,性能也将提升1倍。 预言在一块芯片上的晶体管数大约每隔一年翻一番。 第二章 6. What is the advantage of gallium arsenide over silicon? 砷化镓相对于硅的优点是什么 答:优点:具有比硅更高的电子迁移率;减小寄生电容和信号损耗的特性;集成电路的速度比硅电路更快;材料的电阻率更大。 7. What is the primary disadvantage of gallium arsenide over silicon? 砷化镓相对于硅的主要缺点是什么 答:主要缺点:缺乏天然氧化物;材料的脆性;成本比硅高10倍;有剧毒性在设备,工艺和废物清除设施中特别控制。

学习现代教育技术心得体会

学习现代教育技术心得体会 人类进入21世纪,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技术正飞速的发展,越来越深刻的改变了我 们的学习方式。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的能力逐渐作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对教师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为了适应工作的需要,教师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高,以适应当今教育形势需要。从小培养学生掌握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是信息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也是增强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小学教师而言,运用现代教学技术进行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育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自然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也成为教育工作者探索的重大课题。 一、整合与传统的课堂教学之间的关系。 很多一线教师认为运用整合资源上课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格格不入。无可非议,传统的课堂教学因其固有的弱点而经常遭致批评。但是,课堂教学无论在现在还是在将来都仍然会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主要方式。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来改进课堂教学是当前学校教学改革的一条重要思路。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把现代教育技术仅仅作为辅导教或辅导学的工具,而是强调要利用信息技术建构一种新型的教学环

境,以实现能支持自主探索、多重交互、情境创设、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方面要求的学习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情充分调动起来,使课堂的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改变,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也就真正落到了实处。从这个意义上讲,整合并不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全盘否定,而是要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主宰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改进和优化。 二、明确整合的目的。 众所周知,每一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目标。围绕教学目标,授课教师在进行学科整合的教学设计中,应密切注意教师、学生、教材、教学媒体的地位与作用,片面强调以“学生乐学”为中心,盲目运用丰富的媒体资源来博得学生一笑,而忽视既定的教学目标,这样的整合是没有意义的。我校每学期都要开展听、评课活动,所听的课全都是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的整合课。其基本模式大都是:课前授课教师搜集整理了大量文字、图片和音像资料,制成多媒体演示文稿,并拷贝到多媒体电脑里(称作“资料库”),也做了课件保存在教师机中,可谓是运用了不少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来准备这节课。然而45分钟时间大部分仍然是老师在控制,其教学过程依然是传统的教学模式。虽然这些课有精心设计的课件,有丰富的媒体资源,也有轰轰烈烈的小组讨论,更有先进的网络教学环境……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但是,这些课自始至

仪器分析心得体会

仪器分析心得体会 篇一:仪器分析的感想 对仪器分析课程的认识和感想 仪器分析是高等学校等有关专业开设的一门基础课,其目的是使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掌握有关仪器分析中一些常用方法的基本原理、特点和应用,对于将来参加科学研究或具体实际工作都是很有益的。 仪器分析法是以物理和化学及其信号强度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一种分析方法,使用比较复杂和特殊的仪器。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源于分析化学。分析仪器的发展与分析化学的发展紧密相关,分析化学经历过三次重大变革,使得仪器分析也逐步升级,从仪器化、电子化、计算机化到智能化、信息化以至仿生化。 常用的仪器分析方法主要包括几类:光学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法、色谱分析法、质谱法。这些方法依据的原理不同,具有的性能指标如精密度、灵敏度、检出限、测定下限、线性范围、准确度等,在选择方法时,还要有一些考虑,如对样品结果准确度的要求,还有费用(包括仪器的购置费、运转费)、样品量、分析速度等。使用仪器分析法检测样品,具有效率高、速度快、方便、实用的特点。 仪器分析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仪器分析与科学四大理论(天体、地球、生命、人类起源和深化)及人类社会面临

的五大危机(资源、粮食、能源、人口、环境)问题的解决密切相关,也与工农业生产及人们日常衣食住行用的质量保证等领域密切相关,仪器分析的发展包括仪器和方法两方面的发展,仪器分析的发展趋势表现在建立原位、在体、实时、在线的动态分析检测方法建立无损以及多参数同时检测方法。现在以实现各种分析法的联用;分析仪器的智能化、自动化和微型化等几个方面。 通过对仪器分析这一课程的学习,对常用仪器的基本原理、特点、使用方法和应用都有了大致的认识和掌握。这门学科的实用性强,应用广泛。它的方法和基本思想如逻辑思维,对以后的科研和日常的工作有巨大的帮助。如果能对仪器分析这门课程有深刻认识,对以后仪器的创新和发展也能尽到一份力。 篇二:《仪器分析》问题学习法总结 《仪器分析》问题学习法心得体会 虽然只有短短的八周学习时间,但在张玲老师的指导学习下,使我对仪器分析这门学科了解颇多。通过学习是我知道仪器分析是我们学化学的必学的一门课程,是化学分析中不可缺少的方法。而且随着科技的发展,仪器分析变得越来越重要,在化学分析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因此,我们必须学好仪器分析。就像张玲老师说的那样,大学毕业后我们什么书都可以卖掉,但《仪器分析》这本书一定要留下来。

2019年现代教育技术工作总结3篇(精选)

2019年现代教育技术工作总结3篇(精选) XX年度现代教育技术工作总结 二十一世纪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的时代,其实质是人才、教育的竞争。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的变革越来越依仗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持。在过去的一年里,我校电教工作以推进“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为核心,更新观念,改善设施,乘信息教育之舟,扬素质教育风帆,在改变教育现状,实现教育现代化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具体总结如下 一、与时俱进更新观念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大家通过学习、总结教学实践得出这样的结论:教育要寻求新的发展和突破,不能按照传统的模式实施“追赶”战略,而必须寻求一种新的模式实施“超越”战略。生产力的提高必须借助生产工具的改革,教学质量的提高必须依靠于教学工具和教学手段的改革,为了满足时代对教育的要求,必须从传统教育影响下解放出来,树立全新的教育观、质量观。只有观念的现代化才能实现教育的现代化,才能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事实证明,“一支粉笔一本书”的陈旧教学方法决不可能在科技高度发展的新时期取得理想的教学成绩,我们必须努力学习和掌握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教师要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做科研型教师,在研究状态下工作,让现代教育技术给课堂教学注入新的生命活力,最大限度开发和激活学生潜在的能力和深层的智慧,从而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

效率和质量,实施“智慧教学”。显而易见,现代教育技术已经成为推动教育改革的强大动力,同时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由之路。在我校各个教研组都把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放在重要位置,我们就是要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学习中全面提高各种素质,就是要让教师在先进而科学的教学环境中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目前,我校90%的教师能够更新观念,自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运用新的教学模式,教学形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为现代教育技术工作在我校深入开展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打下了扎实的思想基础。 二、增加投入改善环境 技术的组织和系统的应用远比零散的技术本身更重要。我们的做法是:重点投入,超前发展。今年集中财力30余万元装备学生计算机房一套,多媒体教室一套,购置教师计算机25台,各部门和教师办公室一室一台。加原有的机子共60多台。建立了校园网,并与国际互联网接通。 我们建网的基本思想是:面向教师、面向学生、面向信息资源、面向管理,突出一个“用”。一个成功的校园网要能够为教学服务、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服务,为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服务,同时具有远程教育和行政管理以及通讯功能。校园网不能仅仅为课堂教学服务,要具有建构新型教学模式的功能,通过改革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利用网络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学会解决问题,使他们成为有创意的、有实践能力的学生。要为学生提供在网上进行创造活动的空间,使学校变成一个生动活泼的场所。要培养学生的兴趣能力,让学生利用网络获得终身学习的思想和终身学习的能力。要让更多的学生接触外界、拓展视野,通过网上的

集成电路工艺认识实习报告

集成电路工艺认识实习报告 1.专题一MEMS(微机电系统)工艺认识 1.1 重庆大学微系统研究中心概况 重庆微光机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于重庆大学,主要合作单位有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四研究所等。中心主要从事MEMS设计、研发及加工关键技 术研究、产业化转化和人才培养。 中心建立了面向西南地区的“MEMS器件及系统设计开发联合开放实验室,拥有国际先进的MEMS和CMOS电路设计及模拟软件,MEMS传感器及微型分析仪 器的组装和测试设备。 1.2主要研究成果 真空微电子压力传感器、集成真空微电子触觉传感器、射频微机械无源元件、硅微低电压生化分析系统、折衍混合集成微小型光谱分析仪器、全集成硅微二维加速度传感器、集成硅微机械光压力传感器、硅微加速度阵列传感器、硅微力平衡电容式加速度传感器、反射式混合集成微型光谱分析系统、微型振动式发电机系统、真空微电子加速度传感器 1.3微系统中心主要设备简介 1.3.1. 反应离子刻蚀机 1.3.2双面光刻机 1.3.3. 键合机 1.3.4. 探针台

1.3.5. 等离子去胶机 1.3.6. 旋转冲洗甩干机 1.3.7. 氧化/扩散炉 1.3.8. 低压化学气相淀积系统 1.3.9. 台阶仪 1.3.10. 光学三维形貌测试仪 1.3.11. 膜厚测试仪 1.3.1 2. 感应耦合等离子体(ICP)刻蚀机

1.3.13. 箱式真空镀膜机 1.3.14. 槽式兆声清洗机 1.3.15.射频等离子体系统 1.4MEMS的主要特点 体积小,重量轻,材料省,能耗低;完整的MEMS一般是由微动力源、微致动器、微传感器组成,智能化程度高,集成度高;MEMS整体惯性小,固有频率高,响应快,易于信号实时处理;由于采用光刻、LIGA等新工艺,易于批量生产,成本低;MEMS可以达到人手难于达到的小空间和人类不能进入的高温,放射等恶劣环境,靠MEMS的自律能力和对微机械群的遥控,可以完成宏观机械难于完成的任务。 1.5MEMS器件的应用 1.5.1 工业自动控制领域 应用MEMS器件对“温度、压力、流量”三大参数的检测与控制,目前普遍采用有微压力、微流量和微测温器件 1.5.2生物医学领域 微型血压计、神经系统检测、细胞组织探针和生物医学检测,并证实MEMS器件具有再生某些神经细胞组织的功能。

现代教育技术实践总结

现代教育技术实践总结 一、选题的背景和研究的意义 随着现代经济的高速发展,实物投影、计算机等先进的现代化信息多媒体相继步入课堂,一种全新的教育方式正向我们走来。作为21世纪的教师,如何能够紧跟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把现代教育技术有效运用于课堂教学,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也指出新技术使人类进入信息传播全球化的时代;它们消除了距离的障碍,正十分有效地参与塑造明日的社会。以个人电脑、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现代技术革命的出现,为教学方式与教学模式的变革提供了新的物质基础。现代教育技术为提高教学质量、扩大教学对象、变革教学方式提供了物质支撑。面对知识经济、信息社会的来临,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国家之间的竞争本质就是知识创新的竞争和人才的竞争。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是学校教育肩负的历史使命。但是,以知识教学为中心的传统教育仍存在着重理论学习轻实践锻炼、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倾向。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具有筛选信息、获取信息、鉴别信息、处理信息、创造信息的能力,为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就必须改革传统教育。急需加强课堂教学与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整

合,把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有机结合,实现教育方式、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从而推动教育活动和课堂教学改革创新,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探究性学习,进而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二、实践思路及过程 当前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科学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对当代社会产生着重大的影响,随着科学技术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以及应用水平的不断提高,必将大大改变我们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从而对教师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当今的教育如何迎接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挑战,如何及时应用科学技术,以提高教学质量呢?在“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期间,便萌生了建立属于自己的数学专业博客和班级博客。很快,想法便付诸了行动,“数海泛花”和“四班博客”相继诞生。 个人博客简介 (A)、博主简介 博主,李xx,网名,枫叶。自毕业以来,一直在凤阳县实验小学执教数学。20XX年4月获滁州市中青年骨干教师称号,20XX年9月被聘为县兼职教研员。于20XX年通过人事部组织的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20XX年获得因特尔未来教育培训结业证书。

物联网技术培训总结

物联网技术培训总结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物联网技术培训总结 虽然为期四周的物联网培训已经结束,但是心情却难以平静,在这四周中,我感受到了物联网的飞速发展,也深刻体会到了计算机技术的更新换代。通过这次学习,我发现原来物联网技术就在我们身边。 新大陆科技是国内领先的集物联网核心技术、核心产品、行业应用和商业模式创新于一身的极富有创新性的综合性物联网企业,产业横跨物联网信息、三网融合通信和绿色环保科技三大领域,具有极其丰富的物联网产业应用及行业领先技术。新大陆电脑面向行业基于网络,提供专业化的信息识别、电子支付、移动通信支撑、高速公路信息化的服务和产品。在信息识别方面,发展了国际先进水平的二维码技术、成为国际上少数掌握二维码核心技术的厂商之一,在国内率先创建了二维码手机电子支付商业模式,发展了中国首例二维码的动物溯源应用。? 随着2009年8?月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视察中科院无锡高新微纳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时发表了重要讲话,提出了“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迅速建立中国的‘传感信息中心’或‘感知中国’中心”的重要指示;随着感知中国战略的启动及逐步展开,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面临巨大机遇。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物联网将会在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物流、金融与服务业、国防军事十大领域重点部署。据有关消息称,其中智能电网总投资预计达2万亿元,居十大领域之首,到2015年物联网的产业规模2000亿元。? 这四周的培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物联网导论与基础、物联网感知技术、嵌入式开发基础、智慧社区等内容。通过培训,提高教师的技能水平和实践能力,学习企业的教学方法,了解企业先进技术和工作流程,将企业的先进管理制度运用到教学中去,培养更多能学以致用的实用性技能。

现代仪器分析 各章习题总结

第一章、绪论 1、了解分析化学发展的过程 阶段一:16世纪天平的出现,分析化学具有了科学的内涵 20世纪初,依据溶液中四大反应平衡理论,形成分析化学理论基础。 第一次变革,20世纪40年代前,化学分析占主导地位,仪器分析种类少和精度低。阶段二:20世纪40年代后,仪器分析的大发展时期 第二次变革,仪器分析的发展。 阶段三:八十年代处初,以计算机应用为标志的分析化学第三次变革 2、掌握仪器分析的分类和发展特点 分类:电化学分析法、光学分析法、色谱分析法、其它仪器分析法。 发展特点:提高灵敏度, 解决复杂体系的分离问题, 微型化及微环境的表征与测量, 扩展时空多维信息, 形态、状态分析及表征, 生物大分子及生物活性物质的表征与测定, 非破坏性检测与遥测, 自动化及智能化。 3、分析仪器的性能应从哪些方面进行评价? 精密度:标准偏差、相对标准偏差、方差、变异系数 误差:绝对误差、相对误差 灵敏度:校正灵敏度、分析灵敏度 检测限:空白加3倍的空白标准偏差 线性范围:可以分析的浓度范围 选择性:选择性系数 4、仪器分析常用的校正方法?各有何特点? 标准曲线法:标准物配制浓度要准确,标准基体与样品基体一致 标准加入法:基体相近,基体干扰相同,但适用于小数量的样品分析 内标法:克服或减少仪器或方法的不足等引起的随机误差或系统误差 5、了解分析仪器的组成部分 信号发生器——(分析信号)——检测器——(输入信号)——信号处理器——读出装置 6、内标元素和分析线对选择的条件? 内标元素应是原来试样中不含或含量少的元素, 内标物的激发电位应与分析线相同或尽量相近, 内标元素的待测元素应具有相近的电离电位, 两条谱线的波长应接近, 分析线对附近的背景干扰应尽量小 第二章:离心与电泳技术 1、理解相对离心力场(g)和沉降系数(s)的物理意义。 相对离心力场:转头所产生的最大离心力场是重力场的多少倍。 沉降系数:单位离心力场的沉降速度。 迁移率:单位电场强度下电荷移动速率,取决于物质本身。

晶体加工工艺总结

晶体加工工艺总结(德清华瑞光学) 晶体加工 1、方解石:光轴面抛光后不能用白胶布保护,必需用黑胶布。光轴面B=Ⅲ,用玻璃盘细磨,细磨光圈半个左右。抛光:用绸布(真丝布)绑在抛光好的平玻璃板上,一定要平,然后用704粘合剂均匀地涂在绸布上,未干时放在平玻璃板上轻轻磨一下,然后等完全干透。 2、白宝石、红宝石:要求B=Ⅳ,θ=1′,N=1,ΔN=1/2。一般用钢盘加研磨膏抛光,钢盘一定要改好。如果B要求较高,可用特殊胶盘。细磨一定要好。 3、磁光(旋光)晶体:YIG、GGG。细磨一定用碳化硼280#,20#,抛光先用宝石粉W2.5抛亮后,再用刚玉微粉W1.5抛,用水晶作垫子。 4、BBO,微潮,磨砂用302#、302.5#。在铁盘或玻璃盘上磨。抛光用CeO2可抛好。晶体易开裂,加工时及加工前后均应注意保持恒温。并要求选取无包裹的纯单晶加工,有方向要求。BBO晶体较软,易划伤,抛光面不可与任合物擦拭。BBO晶体易潮解,抛光后置于红外灯下烘干,然后置于密封干燥的容器中保存。 5、氟化钙(CaF2)B=Ⅲ,可用CeO2抛好。用302#、303#磨砂,用宝石粉抛亮后,改用钻石粉水溶液抛光圈和道子。用宝石粉W1抛光很快,然后用W0.5 抛光圈和道子。用聚胺树脂作抛光模范,也可用宝石粉抛亮后用氧化铬抛光,胶盘用软胶盘,工件最好抛高光圈,但不必高太多。 6、LBO材料硬度与K9相似,点胶上盘,如封蜡可用电烙铁直接封,研磨、抛光同K9玻璃相似,用CeO2抛光。 7、氟锂锶锂:软晶体、易坏,B=Ⅱ,上盘用红外灯慢慢加热。在清洗时不可多擦表面,否则易出道子。用氟化锂做保护片,W1.5刚玉粉抛亮后改用W0.5钻石微粉水溶液抛光。用CeO2抛光也可抛好。(500目) 8、KTP晶体:硬度和ZF相差不多,用ZF做保护片,进行抛光。KD*P、KT*P,用软胶盘(一般用特殊配制的胶盘),也可用1#(天较冷)2#(天较热)号胶盘,抛光后用洗砂倒边。KD*P易潮解、易碎,抛光时温度、湿度要求较高。 9、双45°LN电光Q开关:双45°LN电光Q开关是一种利用LN晶体作材料加工成的斜方棱镜,有六个加工面,其中四个面抛光,另两个面只须定向和研磨。在四个抛光面中,入射面、出射面为晶体Y晶面。入射面、出射面的夹角为45°±1′,电极面为X晶面,须镀金。加工时首先要确定Y基准面,X、Y晶面的衍射角为θ(110)=17°24′和θ(300)=31°12′。上盘用石膏模固定,配盘材料用LN或与LN相似的K9玻璃。加工时入射面、出射面主要控制几何尺寸和平行度,技术要求:N=1/4、B=Ⅲ,θ≤10〞。加工第一个45°反射面主要控制角度和塔差,第二个45°反射面除控制零件的长度外,还要控制光线经过四个抛光面反射后所反映出来的综合平行度。由于光线在晶体内部经过四次反射,因此测量综合平行度只是分划板读数的1/4n(n为LN折射率)通常要求θ≤10〞。LN电光Q开关的两个45°反射面的粗糙程度的好坏与晶体抗激光损伤能力密切相关。LN属于铁电晶体,当抛光级剂选用不当时会出现抛不亮或返毛现象,可通过选高熔点的抛光剂或在溶液中加入HCL或肥皂粉,如果仍不行须重新磨砂。 10、Mg2SiO4 (镁橄榄石)晶体,莫氏硬度为7,抛光较难。 1、用聚胺树脂硬胶盘加W3.5、W2.5宝石研磨膏抛光,大约要5~6小时,一天左右可抛亮。 2、抛亮厚用W0.5钻石微粉水溶液改光圈。低光圈较难改。 11、SeZn晶体,软晶体。磨砂用302#、302.5#在玻璃盘上,抛光用软胶盘,先用W1.

现代教育技术总结

现代教育技术总结 《现代教育技术总结》是一篇好的范文,觉得有用就收藏了,。 北王力小学xx-xx学年第二学期教育技术工 作总结 一、抓领导,确立岗位分工责任制为特征的管理机制 1、组织保障 实施工程,涉及到工作的方方面面,学校通过建立信息化领导小组,形成信息化管理的工作网络。领导小组由校长、教导主任、教科室主任、年级组长和信息技术组成,共同研究制定学校信息化工作的规划和管理制度。通过几年的磨合与实践,学校信息化三级管理网络已经形成: 校长室总体把握,负责软硬件的添置、师生信息技术素养的提高,运用网络来进行学校管理等;教科室负责校园网栏目的开发、信息的采集与,引领教师进行《网络环境下新型学习方式的研究》的课题研究;教导处负责教学资源库的开发与,信息技术与学科课

程的整合研究、家校互动的交流;网络管理员负责学校软硬件的添置规划、校园网络的维护;计算机教师负责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以及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的实践;各年级组及班主任负责校园网信息的接收和传递、班级主页及学生个人主页的建设。各部门、各成员既有明确分工又相互合作,并且定期召开例会,互相交流沟通。 2、制度落实 将数字化学校创建作为我们学校发展的增长点和奋斗目标后,把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与学校的制度建设、教学改革、教育科研、教师学生成长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并将目标分解成每个学期的具体目标,经常向教师宣传,使之成为全校教师追求优质,共同发展的共同愿景,扎扎实实分步实施。 二、抓建设,确立优化资源配(: )置为特征的执行机制 为了使学校真正实现教育教学活动全面实现信息化,营造数字化环境,学校自筹资金加强信息化设备的投入,为了确保人手一台电脑供教职员工使用,学校每年出资购买一批电脑,现已基本做到人手一机,营造了学校数字化环境。投入8000多元对学生电脑房的多

干法刻蚀工艺总结

干法刻蚀工艺总结 离子束刻蚀机(IBE-150A) 背景: 利用辉光放电原理将氩气分解为氩离子,氩离子经过阳极电场的加速对样品表面进行物理轰击,以达到刻蚀的作用。把Ar、Kr或Xe之类惰性气体充入离子源放电室并使其电离形成等离子体,然后由栅极将离子呈束状引出并加速,具有一定能量的离子束进入工作室,射向固体表面撞击固体表面原子,使材料原子发生溅射,达到刻蚀目的,属纯物理过程。 技术指标: 装片:一片六英寸衬底、或1片四英寸,向下兼容。 抽气速度:30min由ATM到1.0×10-3Pa 极限真空度:2×10-4Pa 离子能量:300eV-400eV

ICP刻蚀机(OXFORD ICP 180) 背景: 通入反应气体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辉光放电将其分解,产生的具有强化学活性的等离子体在电场的加速作用下移动到样品表面,对样品表面既进行化学反应生成挥发性气体,又有一定的物理刻蚀作用。因为等离子体源与射频加速源分离,所以等离子体密度可以更高,加速能力也可以加强,以获得更高的刻蚀速率,以及更好的各向异性刻蚀。另外,由于该系统使用了Cl基和Br基的刻蚀气体,因此该ICP系统适合于对Ⅲ-Ⅴ族化合物材料进行刻蚀。 技术指标: ICP离子源:0~3000W RF射频源:0~600W 装片:1片四英寸,向下兼容 基底刻蚀温度:0℃-200℃可调。 刻蚀气体:BCl 3、Cl 2 、HBr、Ar、O 2 可刻蚀材料包括:GaN、GaAs、InP等Ⅲ-Ⅴ族化合物材料

ICP刻蚀机(STS HRM) 背景: 通入反应气体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辉光放电将其分解,产生的具有强化学活性的等离子体在电场的加速作用下移动到样品表面,对样品表面既进行化学反应生成挥发性气体,又有一定的物理刻蚀作用。因为等离子体源与射频加速源分离,所以等离子体密度可以更高,加速能力也可以加强,以获得更高的刻蚀速率,以及更好的各向异性刻蚀。该系统使用了F基的刻蚀气体,具有Bosch工艺,适合于对硅材料进行大深宽比刻蚀。 技术指标: ICP离子源:0-3000W RF射频源:0-600W 装片系统:六英寸,向下兼容 基底刻蚀温度:0℃-200℃可调。 刻蚀气体:SF6、C4F8、O2、Ar 可刻蚀材料包括:硅材料

武汉大学 现代仪器分析方法与实践 实验报告(ESI MS液质)

高效液相色谱与质谱联用 廖宇翔2011202030138 第七组材料物理与化学 实验目的 1. 掌握高效液相色谱与质谱联用的工作原理及仪器的基本结构 2. 了解仪器的操作方法 实验原理 液质联用(HLPC-MS)又叫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它以液相色谱作为分离系统,质谱为检测系统。样品在色谱部分被分离,通过接口进入质谱,被离子化后,经质谱的质量分析器将离子碎片按质量数分开,经检测器得到质谱图。不同离子的质荷比及其在电场中运动的速度不同,质量分析器便能依此进行分离检测并记录,得到质谱图。而对比色谱图与质谱图中峰的位置可进行定性和结构分析,根据峰的强度可进行定量分析。液质联用体现了色谱和质谱优势的互补,将色谱对复杂样品的高分离能力,与MS具有高选择性、高灵敏度及能够提供相对分子质量与结构信息的优点结合起来,在药物分析、食品分析和环境分析等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主要仪器 HPLC-ESI-MS 实验所用的质谱仪为电喷雾电离和离子阱检测。电喷雾电离条件温和,分子不易形成碎片,有大量的分子离子。离子阱能有效地保留进入质谱的离子,提高检测器中的离子浓度,有更高的灵敏度。 操作步骤 1.样品预处理。 2.选择合适的工作条件,进样分析。 3.处理数据。 4.在记录质谱数据时可以更据需要选择碎片离子峰的二次或多次质谱图。 思考题 1.质谱仪由哪几部分组成? 质谱仪主要由真空系统、进样系统、离子源、质量分析器和离子检测器五部分组成。

2.为什么实验中要维持高真空? 空气中的大量氧会烧坏离子源的灯丝;残余气体分子会使产生信号,干扰质谱图;残余气体分子会引起额外的离子-分子反应,改变裂解模型,使图谱复杂化;残余气体会干扰离子源中电子束的正常调节;大量气体分子还会使离子很快淬灭,达不到检测器;质谱中的加速电压会使残余气体分子放电,影响检测。 3.离子源的作用是什么?说出几种常见的离子源。 试样中各组分在离子源中发生电离,生成不同荷质比的带正电荷的离子以便被电场加速,进而进入质量分析器被分别记录。即离子源的作用是将分子转化成离子,以便进行检测。常见的离子源有:电子轰击EI、化学电离CI、场致电离FI、场解析电离源FD、快原子轰击FAB、激光解析LDI、电喷雾电离ESI、大气压化学电离APCI等等。 4.常见的ESI电喷雾质谱的合适溶剂有哪些? ESI-MS的合适溶剂主要有水、N,N’-二甲基甲酰胺(DMF)、甲醇、正己烷、乙腈以及挥发性酸碱等等。

微电子器件原理总结

三种管子的工作原理、符号、结构、电流电压方程、电导、跨导、频率 然后还有集边效应,二次击穿 双极型晶体管: 发射极电流集边效应: (1)定义:由于p-n 结电流与结电压的指数关系,发射结偏压越高,发射极边缘处的电流较中间部位的电流越大 (2)原因:基区体电阻的存在引起横向压降所造成的 (3)影响:增大了发射结边缘处的电流密度,使之更容易产生大注入效应或有效基区扩展效应,同时使发射结面积不能充分利用 (4)限制:限制发射区宽度,定义发射极中心到边缘处的横向压降为kT /q 时所对应的发射极条宽为发射极有效宽度,记为2S eff 。S eff 称为有效半宽度。 发射极有效长度 : (1)定义:沿极条长度方向,电极端部至根部之间压降为kT/q 时所对应的发射极长度称为发射极有效长度 (2)作用:类似于基极电阻自偏压效应,但沿Z 方向,作用在结的发射区侧 二次击穿和安全工作区: (1)现象:当晶体管集电结反偏增加到一定值时,发生雪崩击穿,电流急剧上升。当集电结反偏继续升高,电流I c 增大到某—值后,cb 结上压降突然降低而I c 却继续上升,即出现负阻效应。 (2)分类: 基极正偏二次击穿(I b >0)、零偏二次击穿和(I b =0)、反偏二次击穿(I b <0)。 (3)过程:①在击穿或转折电压下产生电流不稳定性; ②从高电压区转至低电压区,即结上电压崩落,该击穿点的电阻急剧下降; ③低压大电流范围:此时半导体处于高温下,击穿点附近的半导体是本征型的; ④电流继续增大,击穿点熔化,造成永久性损坏。 (4)指标:在二次击穿触发时间t d 时间内,消耗在晶体管中的能量 ?=d t SB IVdt E 0 称为二次击穿触发能量(二次击 穿耐量)。晶体管的E SB (二次击穿触发功率P SB )越大,其抗二次击穿能力越强。 (5)改善措施: 1、电流集中二次击穿 ①由于晶体管内部出现电流局部集中,形成“过热点”,导致该处发生局部热击穿。

现代教育技术学习心得体会

现代教育技术学习 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很短暂,可是我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远远没有结束,现在我就把我自己在学习期间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在我看来,现代教育应体现在“教育”与“现代技术”相结合之上,我国的教育事业源远流长,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大教育家孔子就很重视教育,发展到今天,随着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及应用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全面应用成为现实,也为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方法、手段提供了机会,同时给教育教学领域改革的突破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首先应该是教育思想的现代化。那么,现代教育技术作为现代教育模式的一种辅助手段,它的质量及其教学中的效果如何,自然成了这种改革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是否成功的主要标志,应该是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有利于揭示教学内容的实质,有利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协作学习,有利于学生思维和技能的训练,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等。 现代教育是以学生主动建构为指导思想,采取以“学生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通过适当的教学设计,使学习者可以按照自己的认知水平任意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以及各种工具,学习是学生主动参与完成的,真正实现了个别化的教学。如果学习中遇到了问题,

可以通过协作学习,通过学生与教师或学生与学生,甚至与认知工具之间的交互得到解决。 现代教育技术,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科技成果,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与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 现代教育技术的特点体现在: 一.实质与内容 1、它研究和实践的对象是“学习过程”,而不是“教学过程”。 2、它强调对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和管理,它认为学生只要能和学习资源发生联系,就能以合适的方式进行学习。 3、它是用系统方法对各种教学方式所需要的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进行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的优化。 4、它可以应用在教育、教学领域中的不同层次,当前的应用方式主要有:课堂多媒体组合教学方式,广播、电视远距离教学方式,基于多媒体计算机的个别化交互学习方式,基于网络的远程通信教学方式。 二.指导思想: 1、现代教育技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是以学习者为中心,是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2、现代教育技术关注的中心是学习者的需求,课堂教学过程基本上是学生活动和创造的过程。

先进制造系统考试重点总结

第一章 1、制造制造:指制造是一个涉及制造工业中产品设计、物料选择、生产计划、生产过程、质量保证、经营管理、市场销售和服务的一系列相关活动和工作的总称。广义制造的3个特点:全过程、大范围、高技术。 2、制造业产品的分类:1)、按宏观用途:生产资料、生活资料。2)、按构成形态分:离散式产品、流程、混合。机械电子制造业的产品七大类:金属制品、专用设备、普通机械、交通运输机械、电器机械及器材、电子及通信设备、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4、产品市场生命周期:只一个产品进入市场到退出市场的全过程。产品市场生命周期:⑴投入期(T1)。⑵成长期T2又可分为①试销期(T21)②初步稳定期(T22)③失望期(T23)④成长后期(T24)⑶成熟期T3⑷退让期T45、产品全生命周期:是指一个产品从构思到出生、从报废到再生的全过程。6个阶段:产品计划、设计、制造、销售、使用、报废。6、系统(system)是具有特定功能的、由若干相互联系的要素组成的一个整体。7、系统的特性:1、)集合性2)层次性3)有界性4)相关性5)整体性6)目的性7)环境适应性8)生物性8、制造系统是由制造过程所涉及的硬件、软件和人员所组成的、通过资源转换以最大生产率而增值的、经历产品生命周期过程的一个有机整体。理解制造系统的3方面①在结构上②在功能上③在过程上:这个制造全过程的主要环节:市场分析、产品设计、工艺设计、加工装配、检验包装、销售服务、报废处理。9、先进制造系统:是在时间、质量、成本、服务和环境诸方面很好地满足市场需求,采用了先进制造技术和先进制造模式,协调运行,获取系统资源投入的最大增值,具有良好社会效益,达到整体最优的制造系统。 10、先进制造系统的特点①时间第一②满意质量③分集并存包括4个因素:信息、技术、管理、人。④以人为本⑤扁平组织⑥柔性更高⑦模块拼合⑧关注环境11先进制造技术定义是传统制造技术不断吸收机械、电子、信息、材料、能源及现代管理等方面的成果,并将其综合应用于产品全生命周期,以实现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灵活生产,并取得理想技术经济效果的制造技术的总称. 第二章1、制造系统的分类:按产品构成形态分:离散式、流程式、混合式;按产品批量分1)大量(2)中量(3)小量:按生产计划分:自主式、订单式(制造策略:按订货设计、按订货加工、按订货装配):按层次结构分:单元级制造系统、车间级制造系统、企业级制造系统、全球制造系统:制造系统大小的划分:大系统(大型固定系统、大型柔性系统)、小系统。 2、AMS的资源结构:基础资源、活性资源 3、AMS的功能结构:研究与开发、生产与控制、市场营销、财务管理。 4、AMS的组织结构:市场部、销售部、采购部、工程开发部、制造部、工业工程部、财务部、人力资源部。 5、AMS的过程组成:单元级制造系统的三运动流:物质流、信息流、能量流.其子系统:物质系统、信息系统、能量系统.企业级制造系统的四运动流:物料流、信息流、资金流、劳务流.其子系统:物料系统、信息系统、财务系统、人事系统 6、AMS的信息系统:管理信息子系统、技术、质量、生产。 7、制造系统的特性:1)转换性2)分解性3)集成性4)动态性5)进化性6)开放性7)随机性8)复杂性9、AMS(先进制造系统)五个决策属性:时间、质量、成本、服务、环境。10、制造系统的生命周期是从提出建立或改进制造系统开始,到它脱离运行并被新系统替代而结束所经历的时间。六个阶段:可行性研究、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系统实施、系统运行、系统更新。对应于生物系统6个阶段:导入、生成、成熟、饱和、老化和衰亡。12、制造系统的几种控制方式:集中式控制;递阶;分布13、信息化制造的内容:生产作业层的信息化、管理办公层、战略决策层、协作商务层。14、信息化制造的任务:它的建设任务包括硬件、软件和应用系统等方面。 第三章制造模式的类型.按制造过程可变性分类:(1)刚性制造模式(DMM)。优点:生产率高,设备利用率高,产品成本很低。缺点:投资大,设备不灵活,只能加工一种零件,或几种相似零件。若要改变产品品种,则需对自动流水线作较大改动,投资和时间的耗费很大。

微电子加工工艺总结资料

1、分立器件和集成电路的区别 分立元件:每个芯片只含有一个器件;集成电路:每个芯片含有多个元件。 2、平面工艺的特点 平面工艺是由Hoerni于1960年提出的。在这项技术中,整个半导体表面先形成一层氧化层,再借助平板印刷技术,通过刻蚀去除部分氧化层,从而形成一个窗口。 P-N结形成的方法: ①合金结方法 A、接触加热:将一个p型小球放在一个n型半导体上,加热到小球熔融。 B、冷却:p型小球以合金的形式掺入半导体底片,冷却后,小球下面形成一个再分布结晶区,这样就得到了一个 pn结。 合金结的缺点:不能准确控制pn结的位置。 ②生长结方法 半导体单晶是由掺有某种杂质(例如P型)的半导体熔液中生长出来的。 生长结的缺点:不适宜大批量生产。 扩散结的形成方式 与合金结相似点: 表面表露在高浓度相反类型的杂质源之中 与合金结区别点: 不发生相变,杂质靠固态扩散进入半导体晶体内部 扩散结的优点 扩散结结深能够精确控制。 平面工艺制作二极管的基本流程: 衬底制备——氧化——一次光刻(刻扩散窗口)——硼预沉积——硼再沉积——二次光刻(刻引线孔)——蒸铝——三次光刻(反刻铝电极)——P-N结特性测试 3、微电子工艺的特点 高技术含量设备先进、技术先进。 高精度光刻图形的最小线条尺寸在亚微米量级,制备的介质薄膜厚度也在纳米量级,而精度更在上述尺度之上。 超纯指工艺材料方面,如衬底材料Si、Ge单晶纯度达11个9。 超净环境、操作者、工艺三个方面的超净,如 VLSI在100级超净室10级超净台中制作。 大批量、低成本图形转移技术使之得以实现。 高温多数关键工艺是在高温下实现,如:热氧化、扩散、退火。

现代教育技术心得体会

现代教育技术学习心得体会 本学期在学校课程安排下,我终于接受了与我日后教师工作相关的专业课程——现代教育技术教程。 一开始看到这门课程时,我还以为老师只是传授制作ppt的各种技巧以及一些多媒体器材的运用。假如老师传授真的只有这些知识,那么我未免会有点失望,原因在于早在中学我担任班级物理课代表的时候,在科任老师布置的任务下,对这些器材都早已“玩弄于股掌之间”,对它们是再熟悉不过了。至于ppt文档的制作,众所周知,每当我们接受计算机技术教育的时候,学校都是以office办公软件为基础进行展开。因此对word、excel、ppt文档的制作也达到了一定的熟练程度,就连大学传授计算机技术时,也是以“大学计算机基础”开始的。所以在我记忆中,与ppt的相识相知也有三年五载了,虽然我知道我对它并没有达到彻底了解的程度,但还是掌握了制作课程的某些技巧。 然而,在徐苑老师的课程指导下,我才发现,原来“现代教育技术”所传授的知识并不仅仅是这两方面。以下便是我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心得体会。现代教育技术相对于教育技术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只是为了突出“现代”二字,以便更多地注意探索一些与现代科学技术有关的要素,吸收现代科技成果和系统思维方法,使教育技术更具有时代性,更加科学化、系统化。1994 年,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对教育技术所作的定义为: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综合国际上的成果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我们可以把现代教育技术定义为: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的过程和教与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在重视实践动手能力培养的高职教学环境,尤其是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与开发依赖性更为突出这门课程让我意识到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中的应用显得更加重要: 一是在网络教学内容方面:一方面,网络教学课程内容能满足教与学的需要,随着课程和教学的改变不断进行完善、补充和调整。另一方面,设计和选择的教学课程内容要利于学生理解、掌握。网络教学可以使所授的课程从不同角度、侧 面去体现课程内容的本质特性,用不同的形式,在不同的时间、地点、条件下可以多次重复表现同一内容。 二是在学习方式方面:在网络上学习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方式,传统的学习方式不外乎听老师讲课、实验、读书以及运用录像、电视等媒体进行教学,而基于网络自主学习方式,学生面对着的是运行在网上的计算机,教师、学生的角色也有质的变化,教师由原来的面对面口述、手把手地指导,变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制作网络课程等。 三是在教学环境方面:相对于传统教学环境而言,现在的学习总是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的,在“情境”的媒介作用下,那些生动、直观的形象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联想,唤起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知识、经验及表象,从而使学生利用相关知识与经验来“同化”或“顺应”新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