杠杆课程设计说明书

杠杆课程设计说明书
杠杆课程设计说明书

气门摇杆支座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工艺装备设计

1、零件的工艺分析及生产类型的确定1.1零件用途

气门摇杆支座是柴油机一个主要零件。是柴油机摇杆座的结合部,Φ20(+0.10—+0.16)孔装摇杆轴,轴上两端各装一进气门摇杆,摇杆座通过两个Φ13mm孔用M12螺杆与汽缸盖相连,3mm轴向槽用于锁紧摇杆轴,使之不转动。汽缸盖内每缸四阀使燃烧室充气最佳,气门由摇杆凸轮机构驱动,摩擦力小且气门间隙由液压补偿。这种结构可能减小燃油消耗并改善排放。另外一个优点是减小噪音,这种结构使3.0升的TDI发动机运转极端平稳。

1.2零件的工艺分析

其材料为HT200。该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耐磨性,耐热性及减振性,适用于承受较大应力,要求耐磨的零件。该零件上主要加工面为上端面,下端面,左右端面,2×Φ13mm孔和Φ20(+0.1——+0.06)mm 以及3mm轴向槽的加工。Φ20(+0.1——+0.06)mm孔的尺寸精度以及下端面0.05mm的平面度与左右两端面孔的尺寸精度,直接影响到进气孔与排气门的传动精度及密封,2×Φ13mm孔的尺寸精度,以上下两端面的平行度0.05mm。因此,需要先以下端面为粗基准加工上端面,再以上端面为粗基准加工下端面,再把下端面作为精基准,最后加工Φ20(+0.1——+0.06)mm孔时以下端面为定位基准,以保证孔轴相对下端面的位置精度。

由参考文献(1)中有关孔的加工的经济精度机床能达到的位置精度可知上述要求可以达到的零件的结构的工艺性也是可行的。

1.3气门摇杆支座的主要技术要求:

注: 1、未注明铸造圆角为R ??452- R3 2、材料:HT200

1.4确定生产类型:

已知此气门摇杆支座零件为小批生产,毛坯的铸造方法选用砂型机器造型。此外,为消除残余应力,铸造后安排人工时效处理。参考文献《典型零件机械加工生产实例》表2.3—12;该种铸造公差等级为CT10~11,MA-H 级。所以初步确定工艺安排为:划分加工阶段;工序适当集中;加工设备

以通用设备为主,采用专用夹具。

2、确定毛坯、绘制毛坯简图

2.1确定毛坯种类:

零件材料为HT200。考虑零件在机床运行过程中所受冲击不大,零件结构又比较简单,生产类型为小批生产,故选择砂型机器造型铸件毛坯。查《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指南》第120页表5-3选用铸件尺寸公差等级为CT-10。

2.2确定毛坯的尺寸公差和机械加工余量:

查《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指南》,选用加工余量为MA-H 级,并查表 2.2-4确定各个加工面的铸件机械加工余量,铸件的分型面的选用及加工余量,如下表所示:

2.3绘制毛坯简图:

3、拟定零件工艺路线

3.1定位基准的选择:

粗基准的选择:以零件的Φ20孔为主要的定位粗基准,以两个旁孔外圆表面为辅助粗基准。

精基准的选择:考虑要保证零件的加工精度和装夹准确方便,依据“基准重合”原则和“基准统一”原则,以粗加工后的Φ20孔为主要的定位精基准,以两个旁孔外圆柱表面为辅助的定位精基准。Φ20孔既是装配基准又是设计基准,用它作为精基准,面积大定位稳定可靠;

3.2表面加工方法的确定:

根据气门摇杆支座零件图上各加工表面的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确

3.3加工阶段的划分:

该零件加工质量要求较高,可将加工阶段划分成粗加工,半精加工和精加工几个阶段。这是由于粗加工工序的切削余量大,因此切削力、夹紧力必然大,加工后容易产生变形。粗、精加工分开后,粗加工产生的变形可以在半精加工中修正;半精加工中产生的变形可以在精加工中修正。这样逐步减少加工余量,切削力及内应力的作用,逐步修正加工后的变形,就能最后达到零件的技术条件。

3.4工序的集中和分散:

气门摇杆支座加工工序安排应注意两个影响精度的因素:(1)气门摇杆支座的刚度比较低,在外力作用下容易变形;(2)铸件切削时会产生较大的残余内应力。因此在气门摇杆支座加工工艺中,各主要表面的粗精加工工序一定要分开,且采用小批生产,减少辅助时间,所以采用工序集中原则。

3.5工序顺序的安排:

3.5.1、机械加工工序

(1)先基准后其他

(2)先粗后精

(3)先主后次

(4)先面后孔

3.6确定工艺路线:

表3-2 气门摇杆支座工艺路线及设备、工装的选用

4、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和公差的确定4.1确定加工余量

确定工序尺寸及其公差

2×Φ13mm孔各工序尺寸及其公差

(根据《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指导教程》表2—29表2—30)

由上可得该工序各工步的工序尺寸及工差为钻:13 mm

5、切削用量、时间定额的计算

5.1加工2×Φ13mm孔

5.1.1 、钻2×Φ13mm孔选用钻床Z525

根据《机械制造工艺设计手册》表2.4—38(41)选取数据

钻头直径D = 13 mm 切削速度V = 0.66 mm/s 切削深度a p = 6.5 mm 进给量f = 0.12 mm/r 则主轴转速n = 1000V/πD = 969 r/min

根据表3.1—30 按机床选取n = 960 r/min 则实际钻削速度V = πDn/1000 = 39.2m/min

钻削工时为:按表2.5—7

L = 78 mm L1 = 1.5 mm L2 = 2.5mm

基本时间t j = L/fn = (78+1.5+2.5)/(0.12×1000) = 40.5 s

按表2.5—41 辅助时间t a = 40.5×0.18=7.29s

按表2.5—4 其他时间t q = 12 s

6、机床夹具设计

6.1 2×Φ13mm孔夹具设计:

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保证加工质量,降低劳动强度,需要设计专用夹具。经过与指导老师协商,钻2×Φ13mm孔的钻床专用夹具。由气门摇杆支座工作图可知,工件材料为HT200。根据设计任务的要求,本夹具将用于立式钻床。刀具为麻花钻。

6.1.1问题的指出:

本夹具主要钻2×Φ13mm孔,内表面有粗糙度要求,由于工艺要求不高,因此,在本道工序加工时,主要应考虑如何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劳动强度。

6.1.2夹具设计:

(1)定位基准的选择

由零件图可知,在钻2×Φ13mm孔之前,气门摇杆支座的Φ20孔、Φ13mm孔的两侧面都已加工,且表面粗糙要求较高。为了使定位误差为零,按基准重合原则选气门摇杆支座的Φ20孔为设计基准。对2×Φ13mm孔为对称分布的外圆柱表面再加底面进行定位,从而使各个表面和轴槽均完全定位。为了提高加工效率,现决定采用联动夹紧工件快换装置,并采用固定钻套。

(2)夹紧方案

由于零件小,所以采用开口垫圈的螺旋夹紧机构,装卸工件方便、迅速。

(3)夹具体设计

夹具体的作用是将定位、夹具装置连接成一体,并能正确安装在机床上,加工时,能承受一部分切削力。夹具体为铸造件,安装稳定,刚度好,但制造周期较长。

(4)切削力及夹紧力的计算

切削力的计算:,由《组合机床》(表7-24)得:

刀具:高速钢麻花钻头,尺寸为Φ13。

则轴向力:见《工艺师手册》表28.4

F=C

F d

F

z f F y k

F

……………………………………3.1

式中:C

F =420,Z

F

=1.0, y

F

=0.8, f=0.35

k

F

=(07

.1

)

190

200

(

)

190

3.1=

=

F

n

HB

F=420)

(

2123

07

.1

35

.0

5.

138.0

0.1N

=

?

?

?

转矩

T=C

T d

T

Z f T y k

T

式中: C

T =0.206, Z

T

=2.0, y

T

=0.8

T=0.206)

(

34

.

17

07

.1

35

.0

5.

138.0

0.2M

N?

=

?

?

?

功率P

m

=KW

d

T

V726

.0

5.

13

30

95

.

16

34

.

17

30

=

?

?

=

在计算切削力时,必须考虑安全系数,安全系数

K=K

1K

2

K

3

K

4

式中K

1

—基本安全系数,1.5;

K

2

—加工性质系数,1.1;

K

3

—刀具钝化系数, 1.1;

K

4

—断续切削系数, 1.1

则F/=KF=1.5)

(

4239

2123

1.1

1.1

1.1N

=

?

?

?

?

夹紧力的计算:由《机床夹具设计手册》(表1-2-25)得:

用扳手的六角螺母的夹紧力:M=8mm, P=1.75mm,L=140mm,作用力:F=70N,夹紧力:W0=5380N所以,由于夹紧力大于切削力,钻削时工件不会转动,故本夹具可安全工作。

6.2定位误差分析:

由加工工序知,加工2×Φ13mm孔。夹具的主要定位元件为销和Φ20孔,由于Φ20孔的设计基准与定位基准重合,故其尺寸无基准不重合度误差。销有基准不重合误差ΔDj=δd/sina,取决于Φ20圆柱的公差,规定工件上母线为基准,制造精度和安装精度要求在合理的范围内。而孔径尺寸为自由尺寸精度要求,可满足加工要求。

7、体会与展望:

通过对气门摇杆支座的机械加工工艺及对Φ13mm孔夹具的设计,使我学到了许多有关机械加工的知识,这对于我以后的学习和实践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使我对学习夹具和工艺性设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相信这次课程设计过后我才能有夯实基础的感觉,遇到难题不放弃不胆怯的决心,对于实际的内容,我主要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气门摇杆支座件外形较复杂,而刚性较差。且其技术要求很高,所以适当的选择机械加工中的定位基准,是能否保证气门摇杆支座技术要求的重要问题之一。在气门摇杆支座的实际加工过程中,选用气门摇杆支座的Φ20孔作为定位基面,为保证2×Φ13mm孔尺寸精度和形状精度,可采用自为基准的加工原则;保证两孔的中心距精度要求,可采用互为基准原则加工。

对于加工主要表面,按照“先基准后一般”的加工原则。气门摇杆支座的主要加工表面为旁端面,较重要的加工表面为上表面,次要的加工表面是体表面、下表面等。

气门摇杆支座机械加工路线是围绕主要加工表面来安排的,气门摇杆支座加工路线为工序集中。

第二方面:主要是关于夹具的设计方法及其步骤。

(1)、定位方案的设计:主要确定工件的定位基准及定位基面;工件的六点定位原则;定位元件的选用等。

(2)、导向及对刀装置的设计:由于本设计主要设计的是扩大头孔夹具和铣结合面夹具,所以主要考虑的是选用钻套的类型及排屑问

题,以及对刀块的类型,从而确定钻套的位置尺寸及公差。

(3)、夹紧装置的设计:针对连杆的加工特点及加工的批量,对连杆的夹紧装置应满足装卸工件方便、迅速的特点,所以一般都采用自动夹紧装置。

(4)、夹具体设计:连杆的结构特点是比较小,设计时应注意夹具体结构尺寸的大小。夹具体的作用是将定位及夹具装置连接成一体,并能正确安装在机床上,加工时能承受一部分切削力。所以夹具体的材料一般采用铸铁。

(5)、定位精度和定位误差的计算:对用于粗加工的夹具,都应该进行定位误差和稳定性的计算,以及设计的夹具能否满足零件加工的各项尺寸要求。

(6)、绘制夹具装备图及夹具零件图。

课程设计是对我们学习的补充和扩展,实现自我完善和独立工作的过程,是大学学习的特色和优势,展望未来,我们机械的学子必将是社会发展的有力力量,靠的就是专著的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真实的设计实力。而这一切的得来都是努力的结果,所以我要继续发扬这种精神,就像我终结的知识点一样,以后还会更多更全面更有规律性,也希望我们学校以及学院给予我们更多的这样的机会,再此也感谢指导老师辛勤的工作和热心的帮助。

8、参考文献

[1] 陈宏钧,方向明,马素敏等编

典型零件机械加工生产实例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8

[2] 王季琨,沈中伟,刘锡珍主编

机械制造工艺学天津大学出版社2004.1

[3] 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工业大学主编

机床夹具设计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3

[4] 李洪主编

机械加工工艺手册北京出版社1996.1

[5] 龚定安,蔡建国编著

机床夹具设计手册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7

[6] 《金属机械加工工艺人员手册》修订组

金属机械加工工艺人员手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1

[7] 孙丽嫒主编

机械制造工艺及专用夹具冶金工业出版社2003.9

[8] 杨叔子主编

机械加工工艺师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9

[9] 王绍俊主编

机械制造工艺设计手册哈尔滨工业大学1981.5

[10] 刘文剑曹天河赵维缓编2008-7-1

夹具工程师手册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12

[11] 上海市金属切削技术协会编

金属切削手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10

[12] 于骏一主编

典型零件制造工艺机械工业出版社1989.1

目录

1、零件的工艺分析及生产类型的确定 (1)

1.1零件用途 (1)

1.2零件的工艺分析 (1)

1.3气门摇杆支座的主要技术要求: (2)

1.4确定生产类型: (2)

2、确定毛坯、绘制毛坯简图 (3)

2.1确定毛坯种类: (3)

2.2确定毛坯的尺寸公差和机械加工余量: (3)

2.3绘制毛坯简图: (4)

3、拟定零件工艺路线 (4)

3.1定位基准的选择: (4)

3.2表面加工方法的确定: (5)

3.3加工阶段的划分: (5)

3.4工序的集中和分散: (5)

3.5工序顺序的安排: (6)

3.5.1、机械加工工序 (6)

3.6确定工艺路线: (6)

4、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和公差的确定 (7)

4.1确定加工余量 (7)

5、切削用量、时间定额的计算 (7)

5.1加工2×Φ13mm孔 (7)

5.1.1 钻2×Φ13mm孔 (7)

6、机床夹具设计 (8)

6.1 2×Φ13mm孔夹具设计: (8)

6.1.1问题的指出: (8)

6.1.2夹具设计: (8)

7、体会与展望: (10)

8、参考文献 (12)

机械制造课程设计说明书(杠杆)

江苏大学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 题目:杠杆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粗铣Φ10孔上端面夹具设计 班级:京江学院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摘要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设计是我们学完了大学的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技术基础课以及大部分专业课之后进行的。这是我们大学中进行的第二次的课程设计,每次课程设计对毕业设计有着很大的帮助 这次设计的是端盖,有零件图、毛坯图、装配图各一张,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和与所设计夹具对应那道工序的工序卡片各一张。首先我们要熟悉零件,题目所给的零件是端盖。了解了端盖的作用,接下来根据零件的性质和零件图上各端面的粗糙度确定毛坯的尺寸和机械加工余量。然后我们再根据定位基准先确定精基准,后确定粗基准,最后拟定端盖的工艺路线图,制定该工件的夹紧方案,画出夹具装配图。 目录 1.零件图分析 (1) 1.1零件的功用 (1) 1.2零件的技术要求 (1) 1.3审查杠杆的工艺性 (2) 1.4确定杠杆的生产类型 (2) 2.确定毛坯、确定毛坯尺寸、设计毛坯图 (2) 2.1确定毛坯制造方法 (2) 2.2确定毛坯尺寸公差和加工余量 (2) 2.2.1确定毛坯尺寸 (2) 2.2.2确定毛坯尺寸公差等级和公差 (3) 2.3绘制毛坯图 (4) 3.制定零件工艺路线 (4) 3.1选择定位基准 (4) 3.1.1精基准的选择 (4) 3.1.2粗基准的选择 (4) 3.2表面加工方法的确定 (5)

3.3加工阶段的划分 (6) 3.4工序集中与分散 (6) 3.5工序顺序的安排 (7) 3.5.1机械加工工序的安排 (7) 3.5.2热处理工序及表面处理工序的安排 (8) 3.5.3辅助工序安排 (8) 3.6确定工艺路线 (8) 4.工序设计(加工φ10螺孔) (9) 4.1确定加工方案 (9) 4.2确定加工余量 (9) 4.3工步计算 (10) 5.时间定额的计算 (11) 5.1工步时间定额的计算 (11) 5.1.1基本时间计算 (11) 5.1.2辅助时间t a的计算 (11) 5.1.3其他工作的时间 (11) t dj的计算 (11) 5.1.4单件时间 6.夹具设计 (11) 6.1问题的提出 (12) 6.2.1定位方案设计 (12) 6.2.2上述方案的比较 (12) 6.2.3夹紧力方向的选择 (12) 6.2.4夹紧力作用点的选择 (13) 6.2.5切削力及夹紧力计算 (13) 6.2.6夹具操作简要说明 (13) 7.体会与展望 (13) 参考文献 (15)

课程设计说明书写作规范

课程设计说明书写作规范(参考) 一、编写要求 课程设计说明书必须用A4(210mm*297mm)白纸打印。打印时,要求纸的四周留足空白边缘,以便装订、复印。每一页上方留25mm,左侧留25mm,下方和右侧分别留20mm。课程设计说明书一律左侧装订。 二、课程设计说明书的内容构成: 封面 课程设计任务书 前置部分摘要 关键词 目次页 插图和附表清单(必要时) 引言 1章 2章 2.1(条) 2.1.1(款) 2.1.1.1(项) 2.1.2 正文 2.2 主体部分 2.2.1 2.3 2.3.1 2.3.2 3章 3.1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部分附录B 附录C (一)前置部分 1.封面:封面包括设计题目、学院名称、专业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姓名等几项内容。 2.目录: 目录是课程设计的篇章名目,要按顺序写清楚设计构成部分和章、节的名称。要求列至二级目录。 3.摘要:摘要是说明书的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

性,即不阅读论文的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摘要中有数据、有结论,是一篇完整的短文,可以独立使用。 摘要应说明研究工作目的、实验方法、结果和最终结论等,重点是结果和结论。中文摘要一般不少于300字;外文摘要不少于200个实词。如遇特殊需要,字数可略多。摘要中一般不用图、表、化学结构式,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 4.关键词:关键词是为了文献标引工作从论文中选取出来的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款目的单词或术语。每篇论文选取3-8个词作为关键词,以显著的字符另起一行,排在摘要的左下方。尽量用《汉语主题词表》等词表提供的规范词。关键词之间空二格。 (二)主体部分 1.引言:简要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范围、相关领域的前人工作和知识空白、理论基础和分析、研究设想、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预期结果和意义等。 2.正文:正文是作者对研究工作的详细表述。其内容包括:问题的提出,基本观点,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必要的数据和图表,以及通过研究得出的结果与对结果的讨论等。 (1)文中所用的符号、缩略词、制图规范和计量单位,必须遵照国家规定的标准或本学科通用标准。作者自己拟订的符号、记号缩略词,均应在第一次出现时加以说明。 (2)图:课程设计中的图包括曲线图、构造图、示意图、图解、框图、流程图、记录图、布置图、地图、照片、图版等。所有的图应编排序号,序号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分别依序连续编排。如图1、图2……,每一图应有简短确切的题名,连同图号置于图下。 (3)表:所有的表应编排序号,序号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分别依序连续编排。如表1、表2……。每一表应有简短确切的题名,连同表号置于表上。必要时,应将表中的符号、标记、代码以及需要说明事项,以最简练的文字,横排于表题下,作为表注,也可以附注于表下。表内同一栏的数字必须上下对齐。表内不能用“同上”、“同左”“;”和类似词,一律填入具体的数字或文字。 (4)数学、物理和化学式 课程设计说明书中的公式、算式或方程式等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分别依序连续编排,序号标注于该式所在行(当有续行时,应标注于最后一行)的最右边。 (5)计量单位: 课程设计说明书中的量和单位以国际单位制(SI)为基础,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标准GB3100~GB3102-93。非物理量的单位,如件、台、人、元等,可用汉字与符

课程设计说明书范本模板

辽宁工业大学 工艺课程设计( 论文) 题目: Al-12.5 Si-3 Cu-2-2Ni-0.5Mg铸造合金热处理工艺设计 院(系): 光伏学院 专业班级: 材料工程技术102 学号: 学生姓名: 杨向天 指导教师: 李青春 教师职称: 副教授 起止时间: -7-5~ -7-16

前言 合金工具钢的淬硬性、淬透性、耐磨性和韧性均比碳素工具钢高, 按用途大致可分为刃具、模具和检验尺寸使用的量具用钢三类。合金工具钢广泛用作刃具、冷、热变形模具和量具, 也可用于制作柴油机燃料泵的活塞、阀门、阀座以及燃料阀喷嘴等。 此设计是经过在课堂学习热处理理论知识后的探索和尝试, 其内容讨论如何设计圆板牙钢的热处理工艺, 重点是制定合理的热处理规程, 并按此完成Al-12.5Si-3Cu圆板牙钢的热处理工艺设计。

目录( 小二号黑体, 段前段后1行, 1.25倍行距, 居中排列) 1 低合金刃具钢热处理工艺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圆板牙钢的热处理工艺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圆板牙钢的服役条件、失效形式.........................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圆板牙技术要求及示意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 圆板牙钢的材料选择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 圆板牙9SiCr钢的C曲线...................................... 错误!未定义书签。 2.5 圆板牙9SiCr钢加工工艺流程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2.6 9SiCr圆板牙(M12)钢退火-淬火-回火热处理工艺错误!未定义书签。 2.7 9SiCr圆板牙钢退火、淬火、回火热处理工艺理论错误!未定义书 签。 2.8 选择设备、仪表和工夹具..................................... 错误!未定义书签。 2.9 圆板牙热处理质量检验项目、内容及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0 圆板牙热处理常见缺陷的预防及补救方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参考文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杠杆零件的工艺设计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名称:机械制造工艺学 设计题目:“杠杆”零件的工艺设计 院系:机械工程系 学生姓名:刘立果 学号:200601100072 专业班级:机制自动化(3)班 指导教师:李菲 2009年12月17日

课程设计任务书 摘要:先从设计背景方面分析了零件作用和工艺,然后指定设计方案包

括毛坯的制造形式和对加工基面的选择最后实施方案。制定出工艺 路线,确定机械加工余量、工艺尺寸及毛坯尺寸,确定切削用量及 基本工时,最后进行了夹具的设计。 关键词:作用,工艺,毛坯,基面,路线,加工余量,尺寸,切削用量基本工时,夹具。 目录 1.零件的分析 (4) 1.1零件的作用 (4) 1.2零件的工艺分析 (4) 2.工艺规程设计 (5) 2.1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 (5) 2.2基面的选择 (5) 2.3制定工艺路线 (5) 2.4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确定 (6) 2.5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 (9) 3.夹具设计 (10) 4.结果与讨论 (11) 4.1课程设计结果 (11) 4.2课程设计结论 (11) 5.收获与致谢 (11) 6.参考文献 (11) 序言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是在我们学完了大学的全部基础课、技术基础课以及大部分专业课之后进行的。这是我们在进行毕业设计之前对所学各课程的一次深入的综合性的总复习,也是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因此,它在我们四年的大学生活中占有重要

的地位。 就我个人而言,我希望能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对自己未来将从事的工作进行一次适应性训练,从中锻炼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参加祖国的“四化”建设打一个良好的基础。 由于能力有限,设计尚有许多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给予指教。 1. 零件的分析 1.1 零件的作用 题目所给的零件是杠杆(见附图1),它位于传动轴的端部。主要作用是传递扭矩,零件中部有一孔ф20H7,两端分别是通孔和盲孔ф8H7,三孔均要求有较高的配合精度,用于传递较小扭矩。 1.2 零件的工艺分析 共有两组加工平面,它们之间有一定的位置要求,现分述如下: 1.上表面 这一组表面包含两个ф8H7的孔和其倒角;与两孔垂直的平面包括通孔的端面ф16、盲孔的端面ф20和中部孔的端面ф32. 2.下表面 此加工面包括长宽均为68的下表面轮廓还有ф20H7孔及其倒角。 2.工艺规程设计 2.1 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 零件材料为HT200,由于零件为大批量生产且轮廓尺寸不大,可采用熔模铸造。2.2 基面的选择 加工下表面轮廓是以ф20的端面ф32为粗基准;在以加工好的下表面为基准加工通孔ф8的端面ф16、盲孔ф8的端面ф20和ф20的端面ф32。 2.3 制定工艺路线 工序I 依次粗铣和精铣下底面轮廓1,通孔ф8的端面ф16和孔ф20的端面ф32,盲孔ф8的端面ф20. 工序II 依次钻、粗铰和精铰通孔和盲孔ф8H7并锪倒角0.5×45°;粗铰后精铰

课程设计说明书

目录 摘要 (1) 1前言 (2) 2塑件的工艺分析 (3) 2.1塑件原材料分析 (3) 2.2塑件结构、尺寸精度及表面质量分析 (4) 2.3塑件的体积与重量 (5) 2.4塑件注塑工艺参数的确定 (4) 3拟定成型方案 (6) 3.1分型面的选择 (6) 3.2确定型腔布置 (7) 3.3浇注系统的设计 (8) 3.3.1主流道的设计 (8) 3.3.2浇口设计 (8) 4.模具成型零件的设计与计算 (9) 4.1凸模、凹模、型芯设计与计算 (9) 4.2型腔侧壁厚度和底板的计算 (10) 5.脱模机构的设计与计算 (12) 5.1脱模机构的设计原则 (12) 5.2脱模力的计算 (12) 6.合模导向机构设计 (13) 7.注塑机的选定与相关参数的校核 (14) 7.1注塑机初步的选定 (14) 7.2注塑机相关参数的校核 (14) 8.设计小结 (15) 参考文献 (15)

塑料饭盒注塑模设计 学生: 指导老师: 摘要:本课题主要是针对塑料饭盒的注塑模具设计,该塑料饭盒材料为无毒PP材料,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塑件产品。通过对塑件进行工艺的分析和比较,最终设计出一副注塑模。该课题从产品结构工艺性,具体模具结构出发,对模具的浇注系统、模具成型部分的结构、顶出系统、冷却系统、注塑机的选择及有关参数的校核、都有详细的设计,同时并简单的编制了模具的加工工艺。通过整个设计过程表明该模具能够达到此塑件所要求的加工工艺。根据题目设计的主要任务是饭盒注塑模具的设计,也就是设计一副注塑模具来生产塑件产品,以实现自动化提高产量。针对塑件的具体结构,该模具是点浇口的双分型面注射模具。 关键词:注塑模,塑料饭盒 Potted molded plastic lunch box's mold design Student: Tutor: Abstract: This topic mainly aims at potted molded plastic lunch box's mold design, this plastic lunch box material for the non-toxic PP material, is in the daily life the common one kind models a product. Through to models to carry on the craft the analysis and the comparison, designs a note mold finally. This topic from the product mix technology capability, the concrete mold structure embarks, to mold's gating system, the mold formation part's structure, goes against the system, the cooling system, injection molding machine's choice and the related parameter examination, has the detailed design, simultaneously and simple establishment mold's processing craft. Through the entire design process indicated that this mold can achieve this to model the processing craft which an institute requests. According to the topic design's primary mission is the lunch box injection mold's design, is also designs an injection mold to produce models a product, realizes the automation to raise the output. In view of models a concrete structure, this mold is the runner duplex profile injection mold.. Key word: note mold , plastic lunch box

课程设计任务书(2级)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 题目一:信号发生器 一、设计目的 根据常用的电子技术知识,以及可获得的技术书籍与电子文档,初步形成电子设计过程中收集、阅读及应用技术资料的能力;熟悉电子系统设计的一般流程;掌握分析电路原理、工程计算及对主要技术性能进行测试的常见方法;最终,完成从设计图纸到实物搭建的整个过程,并调试作品。 二、任务与要求 1、熟悉信号发生器的组成和基本原理,了解单片集成信号发生器的功能特点; 2、掌握信号波形参数的调节和测试方法的应用; 3、电路能够产生正弦波、方波、锯齿波; 4、掌握信号发生器的设计测试方法; 5、工作电源为+5~+15V 连续可调。 参考方案: 图1、ICL8038原理框图 参考原理: ICL8030内部由恒流源I 1、I 2、电压比较器A 和B 、触发器、缓冲器和三角波变正弦波变换电路组成。外接电容C 经过两个恒流源进行充放电,电压比较器A 、B 的参考电压分别为电源电压(U CC +U CE )的2/3和1/3。恒流源的恒流源I 1、I 2的大小可通过外接电阻调节,但必须I 2>I 1。当触发器的输出为低电平时,恒流源I 2断开,I1给电容充电,其两端电压U C 随时间上升,当U C 上升到电源电压的2/3时,电压比较器A 的输出电压发生跳变,使触发器输出由低电平变为高电平,恒流源I 2接通,由于I 2>I 1(设I 2=2I 1),恒流源I 2加到C 上反充电,相当于C 由一个净电流I 1放电,C 两端电压U C 转为直线下降,当下降到电源电压1/3时,电压比较器B 的输出电压发生跳变,使触发器的输出由高电平变为原来的低电平,恒流源I 2断开,I 1对C 充电,如此重复,产生振荡信号。 若通过调节外接电阻使得I 2=2I 1,触发器的输出为方波,反向缓冲后由9脚输出;C 上

课程设计说明书模板

机械制造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名称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机械与电子工程系 二○一四年月日

目录 一、任务书--------------- -------3 二、指导教师评阅表----------------------4 三、序言-------------------------------------------------------------------------------------------3 四、零件的分析-----------------------------------------------------------------------------------3 五、工艺规程的设计------------------------------------------------------------------------------4 (1). 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4 (2). 基面的选择---------------------------------------------------------------------------4 (3). 制订工艺路线------------------------------------------------------------------------4 (4). 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确------------------------------------5 (5). 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6 六、设计心得与小结-----------------------------------------------------------------------------11 七参考文献-------------------------------------------------------------------------------------1 1

课程设计说明书

目录 1.课程设计项目及意义 (2) 2.设计题目具体技术要求和功能 (2) 3.方案比较与确定 (2) 3.1单片机的发展与现状 (2) 3.2单片机应用系统简介 (3) 3.3总体设计方案 (4) 3.3.1 功能系统 (4) 3.3.2需求分析 (4) 3.3.3控制系统设计(附图) (4) 4.可行性分析 (6) 4.1 技术可行性 (6) 4.2经济可行性 (6) 4.3操作可行性 (7) 5. 硬件电路设计 (8) 5.1在画图的时候应该注意的 (8) 5.2完整的电路原理图 (8) 5.3 元器件说明(简单介绍) (9) 5.4 硬件相关图例 (12) 5.4.1 真值表 (12) 5.4.2自动售货机的平面示意图 (12) 5.4.3硬件结构图 (13) 5.4.4 I/O地址分配 (14) 5.4.5 总体硬件构成 (15) 6.软件设计................................................................................................................................. - 16 - 6.1 程序主要说明............................................................................................................... - 16 - 6.1..1 软件结构设计分为系统定义及软件结构设计方面 (17) 6.1.2程序设计的步骤................................................................................................. - 17 - 6.2 程序流程图................................................................................................................... - 18 - 6.3 子程序流程图 (20) 6.4 中断程序流程图........................................................................................................... - 20 - 6.5 汇编程序源代码........................................................................................................... - 20 - 6.6 仿真调试现象及结果................................................................................................... - 23 - 7.设计总结 ................................................................................................................................ - 23 - 8.参考资料 ................................................................................................................................ - 23 - 致谢 ........................................................................................................................................... - 25 -

机械制造课程设计 杠杆(二) 带图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课程设计 题目:杠杆(二)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Φ20H7孔的 夹具设计 班级:机械09-1班 姓名:杨再煜 学号:0907100126 指导教师:刘宏梅 完成日期:2012.06.20

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杠杆(二)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Φ20H7孔的夹具设计 二、原始资料 (1) 被加工零件的零件图 1张 (2) 生产类型:(中批或大批大量生产) 三、上交材料 1.所加工的零件图 1张 2.毛坯图 1张 3.编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 1套 4.编制所设计夹具对应的那道工序的机械加工工序卡片 1套 5.绘制夹具装配图(A0或A1) 1张 6.绘制夹具中1个零件图(A1或A2。装配图出来后,由指导教师为学生指定需绘制的零件图,一般为夹具体)。 1张 7.课程设计说明书,包括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编制和机床夹具设计全部内容。(约5000-8000字) 1份 四、进度安排 本课程设计要求在3周内完成。 1.第l~2天查资料,绘制零件图。 2.第3~7天,完成零件的工艺性分析,确定毛坯的类型、制造方法,编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和所加工工序的机械加工工序卡片。 3.第8~10天,完成夹具总体方案设计(画出草图,与指导教师沟通,在其同意的前提下,进行课程设计的下一步)。 4.第11~13天,完成夹具装配图的绘制。 5.第14~15天,零件图的绘制。 6.第16~18天,整理并完成设计说明书的编写。 7.第19天,完成图纸和说明书的输出打印。

8.第20~21天,答辩 五、指导教师评语 该生设计的过程中表现,设计内容反映的基本概念及计算,设计方案,图纸表达,说明书撰写。 综合评定成绩: 指导教师 日期

CAD,CAM课程设计任务说明书

、 八、, 刖言 本次课程设计按照任务说明书的要求,我做的是二级圆柱齿轮减速器的三维建模以及运动仿真,主要设计数据来自我的机械设计的课程设计计算,其中模型的尺寸主要依据我的二维图纸(后附),模型共有以下几部分组成:箱体、齿轮、轴、轴承、轴套、端盖、螺钉。总计用时大概三天时间,我分一周的时间分别各部完成,下面就将我的主要成果一一书写如下,请老师指正。 1 ?零部件建模 箱体 箱体建模主要由拉伸构成,辅助以打孔、阵列、镜像、倒角、筋工具。其中油标孔由旋转而成。具体数据参数见后附的CAD工程图。 齿轮 本模型中共有两对四个齿轮,均采用轮廓法建模而成(方法由网上教程而来),通过参数方 程获得渐开线,而后获得轮齿的完整轮廓,最后阵列,得到一个完整的齿轮,鉴于齿轮建模较为陌生下面我将说明齿轮建模具体的步骤。

1?用拉伸画一个直径为齿顶圆,厚度为齿宽的的圆柱体 2?插入基准曲线---从方程--完成--选取--坐标(三个面的交点)---笛卡尔---输入参数(参数如下) 文件(F)辑揖旧梧式〔6查看M縉助(H) 为馆卡儿坐标系输入参数方程 作根据t (将从0变到D对心y和£ /*画如:対立x-yd面的一个圆「中心在原点 "半径=良参魏方程将是: /* x = 4 * cos ( t * 360 ) /+ y = 4 ?sin ( t * 360 ) /* z = 0 /*--------------------------------------------- m=2 z=98 a=20 r=(m*z*cos(a))/2 fi=t*90 arc=(pi*r*t)/2 x^r^co s(f i)+arc+s i n (f i) y=r*sin(f i)-arc*cos(f i) z=0 3.选中步骤2做好的蓝色的曲线---镜像---得到第2根蓝色的曲线,此时两根曲线是相交的八字形.如图4?点取第2根曲线(注意此时曲线以粗红色显示) 主菜单编辑”--复制”--主菜单编辑”一一选择性粘贴”--在操作面板上选取旋转”按钮,――选取旋转中心轴----输入旋转角度((360/2/z) +) 得到第3根细红色的曲线,该曲线与第一根曲线相交的。(注意:原来的第2根曲线消失了) 5?选中第3根曲线(注意此时曲线以粗红色显示) 、 主菜单编辑”--复制”--主菜单编辑”一一选择性粘贴”--在操作面板上选取旋转”按钮,――选取旋转中心轴----输入旋转角度(-360/z),(即该曲线要与前面旋转的方向相反) ,此时发现模型区域如下所示:点取确定退出操作,得到第4根蓝色曲线,此时两根曲线成八字 所示如图: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模板.

燕山大学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带式输送机传动装置 学院(系):机械工程学院 年级专业: 09级机械设计及理论 学号: 0901******** 学生姓名:乔旋 指导教师:许立忠 教师职称:教授

目录 一、设计任务书.................................................................. 二、传动方案分析................................... .......................... 三、电动机的选择和参数计算........................................ 四、传动零件的设计计算................................................. 五、轴的设计...................................................................... 六、键的选择校核............................................................ 七、轴承的校核................................................................... 八、联轴器的选择及校核................................................ 九、密封与润滑的选择.................................................... 十、减速器附件及说明................................................... 十一、装配三维图........................................................ 十二、设计小结............................................................. 参考资料...................................................................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范本

一:设计题目:搓丝机传动装置设计 1.1 设计要求 1) 该机用于加工轴辊螺纹,其结构见下图,上搓丝板安装在机头上,下搓丝板安装在滑块上。加工时,下搓丝板随着滑块作往复运动。在起始(前端)位置时,送料装置将工件送入上、下搓丝板之间,滑块往复运动时,工件在上、下搓丝板之间滚动,搓制出与搓丝板一致的螺纹。搓丝板共两对,可同时搓出工件两端的螺纹。滑块往复运动一次,加工一件。 2) 室内工作,生产批量为5台。 3) 动力源为三相交流380/220V,电动机单向运转,载荷较平稳。 4) 使用期限为10年,大修周期为3 年,双班制工作。 5) 专业机械厂制造,可加工7、8级精度的齿轮、蜗轮。 图1.1: 搓丝机简图 1.2原始技术数据

1.3设计任务 1. 完成搓丝机传动装置总体方案的设计和论证,绘制总体设计原理方案图。 2. 完成主要传动装置的结构设计。 3. 完成装配图1 张(用A0 或A1 图纸),零件图2 张。 4. 编写设计说明书1 份。 二:机械装置的总体方案设计 2.1 拟定传动方案 方案一:

方案二: 根据系统要求可知: 滑块每分钟要往复运动24次,所以机构系统的原动件的转速应为24r/min。以电动机作为原动机,则需要机构系统有减速功能。运动形式为连续转动→往复直线运动。根据上述要求,可采用曲柄滑块机构,该机构有尺寸较小,结构简洁的特点。利用曲柄和连杆共线,滑块处于极限位置时,可得到瞬时停歇的功能。同时该机构能承受较大的载荷。整个搓丝机由电动机、开式齿轮减速器、一级减速器、曲柄滑块机构、最终执行机构组成。如方案一图所示。 其中,r=148.5mm; l=1371.5mm; e=666mm; 最大压力角α=33°; 急回夹角β=7°,急回特性为k=1.081。 采用一级圆柱齿轮减速器,外加开式齿轮减速器,主要优点是结构简单可靠,设计制造,维护方便。

调整杠杆说明书(机械制造课程设计)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说明书“135调速器调速杠杆”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院(系)机械工程学院 专业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班级 2010级机械X班 学生姓名张XX 指导老师赵XX 2013 年 6 月 3 日

课程设计任务书 兹发给2010级机械X班班学生张XX 课程设计任务书,内容如下: 1.设计题目:“135调速器调速杠杆”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2.应完成的项目: (1)原始资料:该零件图样,Q=2000台/年,n=1件/台,每日1班 (2)零件图1张,毛坯图1张; (3)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1张; (4)机械加工工序卡片1套; (5)课程设计说明书1份。 3.参考资料以及说明: (1)崇凯.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指南[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2)吕明.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二版)[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 (3)陈宏钧.实用机械加工工艺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4)符炜.实用切削加工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4.本设计任务书于2013年6月3日发出,应于2013年6月14日前完成,然后进行答辩。 指导教师签发2013 年 6 月 3 日

课程设计评语: 课程设计总评成绩: 指导教师签字: 年月日

目录 一、零件的工艺分析及生产类型的确定 (6) 二、选择毛坯,确定毛坯尺寸,设计毛坯图 (8) 三、选择加工方法,制定工艺路线 (12) 四、工序设计 (14) 五、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时间 (18) 六夹具设计 (32) 七、总结 (34) 八、参考文献 (35)

园林工程课程设计设计说明书1

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设计名称园林工程课程设计 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 设计题目洛阳工会苑小区中心绿地园林工程设计 一、课程设计目的 课程设计目的与任务在于使学生能够掌握园林工程设计的基本知识和锻炼初步的实践操作技能。要求学生掌握园林绿化施工图的制作基本原则、制图方法和园林绿化工程设计的具体内容;能综合运用园林工程、城市绿地设计、CAD 计算机辅助设计等专业课程的技能,完成相应园林绿地的设计图纸、园林工程施工图纸以及设计说明。 在课程设计过程中促进学生专业知识的积累和设计、制图技能的提高,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正确的园林工程设计概念、编写完善的设计说明以及学习规范化园林工程施工图纸的制作技能。 二、设计内容、技术条件和要求 一)设计内容: 1. 完成给定CAD图纸的设计范围内绿地的设计平面图、竖向与排水设计图、园路与场地的铺装设计和结构设计、绿化种植施工图、以及该园林建设工程的设计说明(设计说明中含工程概算部分)。 2. 所有图纸内容在四张A3的CAD图纸上完成,图纸比例为1:250(园路与场地设计图比例自定)。设计说明字数不少于3000字,格式制作参照毕业论文格式,由指导老师给定。 3. 图样中文字用HZTXT细线体,字高3mm;图样名用宋体,字高6mm。二)技术条件和要求: 1. 设计要体现较好的平面构图,各种园林要素布局合理,地被植物组成的图案样式可以简洁明了,乔灌木行列式配置或自然式配置均可。经济技术指标用

标准的三线表完成,绿地率大于30%。 2. 园林工程设计中植物应具有合理的常绿、落叶树种比例(3:7左右),考虑规划合适的树种以及其他绿化材料,对各种绿化材料的观赏特性、观赏季节、苗木规格安排合理;园路与铺装场地的结构设计图纸符合园林制图标准规范。 3. 绿地的竖向与排水设计一般考虑由中心绿地排向小区内车行道,铺装场地排水坡度要求在0.5%——1%。 4. 种植施工图要求表明植物学名、株高、胸径、冠径等指标,正确统计数量,备注栏根据实际情况填写,植物图例表要符合园林施工的相关要求。 5. 设计图纸加统一的封面装订成一份,设计任务书加封面(含概算部分)统一装订成一份。 6. 设计说明、设计图纸严禁抄袭,如有抄袭现象,一律重做。 三、时间进度安排 2010-11-17 课程设计动员,明确目的要求和设计任务; 2010-11-18——2010-11-20 完成设计草稿,并由指导教师初步审查; 2010-11-21——2010-11-24 完成CAD图纸,提交指导教师审查; 2010-11-25——2010-11-27 完成施工设计说明,提交指导教师审查; 2010-11-28——2010-11-29 图纸、设计说明整改并打印装订; 2010-11-30 课程设计统一讲评。 四、主要参考文献 孟兆侦毛培琳黄庆喜.园林工程[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6. 居住区绿地设计规范DB11/T 214-2003 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T82-99 环境景观--室外工程细部构造03J012-1 指导教师签字:苏维2011年11 月16 日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格式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格式 论文统一用A4打印纸书写(不允许用铅笔书写文字) 封面格式:教务处统一印制格式 扉页:装订设计任务书 目录页:书写目录 说明书装订顺序:封面+设计任务书+目录+正文+成绩评定表资料袋上的相关部分都要填写,资料袋底部写学号。 目录 1. 设计任务------------------------------------------------------1 2. 传动方案分析-----------------------------------------------页码 3. 电动机的选择计算-------------------------------------------页码 4. 传动装置的运动和动力参数的选择和计算-----------------------页码 5. 传动零件的设计计算-----------------------------------------页码5.1 高速级齿轮传动设计计算-------------------------------------页码 5.2 低速级齿轮传动设计计算-------------------------------------页码 6. 轴的设计计算-----------------------------------------------页码 7. 键连接的选择及计算-----------------------------------------页码 8. 滚动轴承的选择及计算---------------------------------------页码 9. 联轴器的选择-----------------------------------------------页码 10. 润滑与密封-------------------------------------------------页码 11. 箱体及附件的结构设计和选择---------------------------------页码 12. 设计小结---------------------------------------------------页码 13. 参考资料---------------------------------------------------页码

课程设计说明书

前言 一、课程设计目的 课程设计是机械设计基础课程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设计的基本目的是: 1:综合运用机械设计基础和其他选修课程的知识。分析和解决机械设计问题,进一步巩固、加深和扩展所学的知识。 2:通过设计实践,逐步树立真确的设计思想,增强创新意识和竞争意见,熟悉掌握机械设计的一般规律,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设计计算、绘图以及运用技术标准、范围、设计手册等有关设计资料,进行全面的机械设计基础技能的训练。 二、课程设计内容 课程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分析传动装置的总体方案;选择电动机;传动系统计算;传动零件、轴、轴承、联轴器等的设计计算和选择;装配图和零件图设计;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 课程设计中要求完成以下工作: 1.减速器装配图1张(A1图纸); 2.减速器零件图2张(A3图纸); 3.设计计算说明书1份。 三、设计题目:带式运输机传动装置 四、传动方案:

五、设置参数: 原始数 据 1 2 3 4 5 6 7 8 9 10 运输带拉力F (N)250 230 220 210 210 200 220 260 245 240 运输带 速度V (m/s) 1.8 2.2 2.4 2.5 2.6 2.7 2.5 2.1 2.3 2.4 滚筒直 径D (mm) 300 330 340 350 360 380 380 300 360 320 六、设计者具体计算条件

1、运输带拉力2200N。 2、运输带速度2.4m/s。 3、滚筒直径340mm。 4、滚筒效率0.96。 5、工作情况:两班制(8 小时/班),连续单向运行,载荷较平稳; 6. 使用期限:10 年,每年按300 天计算; 7. 工作环境:室内,最高温度35℃,灰尘较大; 8. 电力来源:三相交流,电压380/220V; 9. 维修间隔期:四年一次大修,两年一次中修,半年一次小修; 10. 制造条件及生产批量:一般机械厂制造,小批量生产。 七、课程设计工作量 1. 减速器装配图1 张(A0 或A1); 2. 零件图2 张(高速级小齿轮,低速级(齿轮)轴); 3. 设计计算说明书1 份(约5000~7000 字)。 设计时间:2011年5月25 设计过程 一、电动机的选择 计算说明和计算过程计算结果

课程设计任务书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 项目1交通灯控制设计 一、设计目的 根据常用的电子技术知识,以及可获得技术书籍与电子文档,初步形成电子设计过程中收集、阅读及应用技术资料的能力;熟悉电子系统设计的一般流程;掌握分析电路原理、工程计算及对主要技术性能进行测试的常见方法;使学生学会使用电路仿真分析软件(Multisim)在计算机上进行电路设计与分析的方法。要求学生所选课题必须在计算机上通过虚拟设计确定设计方案,通过虚拟仿真建立系统,完成设计要求。 二、任务与要求 设计一个十字路口控制交通秩序的交通灯,满足以下条件: 显示顺序为其中一组方向是绿、黄、红;另一方向是红、绿、黄。设臵一组数码管以倒计时的方式显示语序通行或禁止通行时间,其中支通道绿灯的时间是20s,另一个方向上主通道的绿灯亮的时间是30s,黄灯亮的时间都是5s. 选做:当任何一个方向出现特殊情况,按下手动开关,其中一个方向通行,倒计时停止,当特殊情况结束后,按下自动控制开关恢复正常状态。 三、课程设计报告要求 1、任务说明 2、目录 3、正文 (1)总体方案框图设计 (2)单元电路具体设计 (3)计算器件参数值 (4)选择相关元器件 (5)画出总体设计电路图 (6)利用Multisim软件调试,对调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出定性的的分析,最终能实现预计的效果。 4、课程设计的收获及体会 5、参考文献 四、评分标准

五、任务安排 六、所需调试工具 Multisim软件。

项目2用移位寄存器实现彩灯控制 一、设计目的 根据常用的电子技术知识,以及可获得技术书籍与电子文档,初步形成电子设计过程中收集、阅读及应用技术资料的能力;熟悉电子系统设计的一般流程;掌握分析电路原理、工程计算及对主要技术性能进行测试的常见方法;使学生学会使用电路仿真分析软件(Multisim)在计算机上进行电路设计与分析的方法。要求学生所选课题必须在计算机上通过虚拟设计确定设计方案,通过虚拟仿真建立系统,完成设计要求。 二、任务与要求 采用移位寄存器设计一个彩灯循环控制器,要求有两种变化花样。 三、课程设计报告要求 1、任务说明 2、目录 3、正文 (1)总体方案框图设计 (2)单元电路具体设计 (3)计算器件参数值 (4)选择相关元器件 (5)画出总体设计电路图 (6)利用Multisim软件调试,对调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出定性的的分析,最终能实现预计的效果。 4、课程设计的收获及体会 5、参考文献 四、评分标准 五、任务安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