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免疫学》期末考研复习

《医学免疫学》期末考研复习
《医学免疫学》期末考研复习

五年制本科班《医学免疫学》期末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

第二章免疫器官和组织

1. 名词解释:

免疫(immunity);固有免疫(innate immunity)或先天性免疫或非特异性免疫(non-specific immunity);适应性免疫(adaptive immunity)或获得性免疫(acquired immunity)或特异性免疫(specific immunity);初始淋巴细胞(naive lymphocyte);免疫细胞(immune cells or immunocytes);淋巴细胞再循环(lymphocyte recirculation);淋巴细胞归巢(lymphocyte homing)。

2. 简述免疫系统的组成、基本功能以及免疫功能失调时的异常表现。

3. 简述免疫应答的类型(固有性免疫应答与适应性免疫应答)与主要特点。

4. 简述淋巴细胞再循环有何生物学意义?

5. 简述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的组成和功能。

第三章抗原

1. 名词解释:

抗原(antigen,Ag);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与抗原性(antigenicity);完全抗原(complete antigen)与半抗原(hapten) 或不完全抗原(incomplete antigen) ;抗原决定族(antigenic determinant)或表位(epitope);胸腺依赖性抗原(thymus dependent antigen,TD-Ag);

胸腺非依赖性抗原(thymus independent antigen,TI-Ag);异嗜性抗原(heterophilic antigen);同种异型抗原(allogenic antigen);自身抗原(autoantigen);外源性抗原(exogenous antigen);内源性抗原(endogenous antigen );超抗原(superantigen,SAg);

佐剂(adjuvant)。

2. 简述抗原的基本特性。

3. 简述影响抗原免疫应答的主要因素(或:决定抗原免疫原性因素有哪些?)。怎样才能获

得高效价抗体?

4. 简述医学上重要的抗原物质的种类有哪些?

5. 简述TD-Ag和TI-Ag的主要区别。

6. SAg与常规Ag有何区别。简述超抗原的作用特点。

7. 能够活化T、B淋巴细胞的丝裂原分别有哪些?

8. 请列表比较T细胞表位与B细胞表位的特性。请问T细胞表位与B细胞表位的主要区别

是什么?

第四章抗体

1. 名词解释:

抗体(antibody,Ab);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互补决定区(complementarity determining region,CDR);调理作用(opsonization);调理素(opsonin);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ntibody-dependent cell-mediated cytotoxicity ,ADCC);多克隆抗体(polyclonal antibody, pAb);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mAb)。

2. 简述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和主要生物学功能。

3. 简述免疫球蛋白的各功能区的主要功能。

4. 免疫球蛋白分哪五类?各类免疫球蛋白有何主要特性及功能。

5. Ig的Fc段是由什么酶水解而来的?它有何主要功能?

6. 简述研究免疫球蛋白的酶解片段有何意义?

7. 抗体参与的介导靶细胞溶解的机制有哪些?

第五章补体

1. 名词解释:

补体(complement);补体系统(complement system) ;攻膜复合物(membrance attack complex,MAC);免疫粘附作用(Immune adhesion);过敏毒素(anaphylatoxin)。

2. 补体系统具有哪些生物学作用?

3. 试比较补体三条激活途径的异同点。

4. 在机体抗感染过程中,补体系统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第六章细胞因子

第七章白细胞分化抗原和黏附分子

1. 名词解释:

细胞因子(cytokine,CK);淋巴因子(lymphokine);自分泌作用(autocrine action);旁分泌作用(paracrine action);干扰素(interferion,IFN);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集落刺激因子(colony-stimulating factor,CSF);白细胞分化抗原(Leukocyte differentiation antigen,LDA);细胞粘附分子(cell-adhesion molecules,CAM)。

2. 简述细胞因子的作用的方式及特点。

3. 根据结构和功能,细胞因子可分为哪几种类型?

4. 细胞因子有哪些主要生物学功能?

5. 简述趋化性细胞因子的主要功能是什么?可促进NK细胞的分化并增强其杀伤功能的细

胞因子有哪些?可促进CTL的分化并增强其杀伤功能的细胞因子有哪些?诱导Th0向Th1或Th2亚群分化的细胞因子主要由哪些?通过内分泌方式发挥作用的细胞因子有哪些?参与炎症反应的细胞因子有哪些?

6. 免疫球蛋白Fc受体有哪些功能?

7. 简述整合素家族、选择素家族的主要功能。

8. 简述粘附分子有哪些功能?

第八章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及其编码分子

1. 名词解释: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HLA复合体的多基因性(polygenic of HLA);HLA复合体的多态性(polymorphism of HLA);MHC限制性(MHC restriction);HLA;HLA和疾病关联;连锁不平衡(linkage disequilibrium)。

2. 比较HLAⅠ类和Ⅱ类分子在结构、组织分布和与抗原肽相互作用等方面的特点。

3. 简述HLA基因复合体的主要结构特征。HLA高度多态性显示何种意义?

4. MHC的主要生物学功能是什么?

5. 简述抗原肽和MHC分子相互作用的分子基础和特点(即:MHC分子提呈抗原肽的特点)

各是什么?

6. MHC分子是如何参与对抗原的处理的?

7. 为什么MHC的主要生物学功能体现在结合与提呈抗原肽?

8. 简述HLA复合体的遗传特征。

第九章B淋巴细胞

第十章T淋巴细胞

1. 名词解释:

BCR复合物;TCR复合体;初始T细胞(naive T cell);效应T细胞(effectoe T cell,Te)。

2. 何为B-1细胞?试述B-1细胞的免疫应答特点和可能功能?

3. 简述B-1细胞与B-2细胞的异同。

4. 简述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5. 简述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主要区别?

6. T细胞和B细胞分别在何器官内发育成熟?它们发育成熟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7. 成熟的T细胞具有哪两个基本特性?

8. 简述CD4+Th1细胞(或:迟发型超敏反应性T细胞)、CD4+Th2细胞、CD8+ CTL分别

有哪些主要功能?

9. CD8+杀伤性T细胞(CTL/Tc)是怎样破坏靶细胞的?

10. 简述T细胞辅助受体及其主要功能。

11. T细胞可分为哪些亚群?

12. 能够与抗原结合的免疫分子有哪些,它们结构上有何共同点?

第十一章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的处理及提呈

1. 名词解释:

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presenting cell,APC);抗原提呈(antigen presentation)

2. 专职APC的种类、摄取抗原的方式有哪些?

3. 试述MHC-Ⅰ类分子提呈内源性抗原的简要过程。(或:内源性抗原是如何通过MHC-Ⅰ

类分子途径被加工处理和提呈的?)

4. 试述MHC-Ⅱ类分子提呈外源性抗原的简要过程。(或:外源性抗原是如何通过MHC-Ⅱ

类分子途径被加工处理和提呈的?)

5. 请列表比较MHCⅠ类途径与MHCⅡ类途径加工处理抗原特点。

6. 未成熟DC与成熟DC的主要特点分别是什么?

7. 简述DC的生物学功能有哪些?

第十二章T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

1. 名词解释:

免疫应答(immune response);初始T细胞(naive T cell,Tn);T细胞抗原识别(antigen recognition of T cell );效应T细胞(effectoe T cell,Te);记忆性T细胞(memory T cell,Tm);协同刺激信号(co-stimulatory signal);穿孔素(Perforin,Pf)。

2. T细胞识别抗原的特点是什么?

3. T细胞活化的信号要求是什么?(或T细胞活化的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分别是什么?)

4. 简述在细胞免疫应答中,巨噬细胞(Mφ)与CD4+Th1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

5. 简述活化的Tc细胞(即:CTL / CD8+Tc)杀伤靶细胞两条主要途径及其特点。

6. 效应T细胞的主要功能是什么?(或:细胞免疫应答的生物学意义是什么?)

7. 简述抗原诱导初始CD8+CTL细胞激活的两种主要方式。

第十三章B淋巴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1. 名词解释:

体液免疫应答(humoral immune response);Ig的类别转换(class switching)(或:同种型转换,isotype switching)

2. 简述B细胞对TD-Ag活化的双信号是什么?

3. 对TD-Ag的体液免疫应答中,Th与B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如何?

4. Th细胞如何辅助B细胞的免疫应答?

5. 简述体液免疫应答的生物学效应有哪些?(简述抗体的生物学效应?)

6. 简述TI-Ag诱导的体液免疫应答的特点。

7. 简述抗体产生的初次免疫应答与再次免疫应答的特点以及临床意义。

8. B细胞对TD-Ag、TI-Ag的免疫应答有何异同?

9. 试述免疫应答过程中T细胞活化和B细胞活化的区别?

第十四章固有免疫系统及其应答

1. 名词解释:

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PRR);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thogen 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PAMP);NKT细胞。

2. 简述固有免疫应答的组织屏障及其作用。

3. 简述巨噬细胞对病原微生物的识别和杀伤消化机制。

4. 简述巨噬细胞的生物学功能。

5. NK细胞为什么能够杀伤病毒感染的细胞和某些肿瘤细胞,而不能杀伤正常组织细胞?

6. 简述NK细胞杀伤靶细胞的主要机制有哪些?

7. 简述NK细胞的生物学功能。

8. 简述巨噬细胞在固有免疫各时相中的主要作用。

9. 简述固有免疫应答的特点。

10. 简述固有免疫应答与适应性免疫应答之间的相互关系。

11. 具有杀伤作用的淋巴细胞有哪些?试述它们的杀伤机制有何不同?

第十五章免疫耐受

1. 名词解释:免疫耐受(immune tolerance);耐受原(tolerogen);免疫忽视(immunological

ignorance);低带耐受(low-zone tolerance);高带耐受(high-zone tolerance );中枢耐受(central tolerance);外周耐受(peripheral tolerance);耐受分离(split tolerance)。

2. 简述免疫耐受与正免疫应答的相同点以及免疫耐受的生物学作用。

3. 简述影响免疫耐受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4. 简述T、B细胞免疫耐受的特点。

5. 简述免疫忽视的可能机制有哪些?

6. 简述研究免疫耐受的意义(简述免疫耐受与临床医学的关系)。

第十七章超敏反应

1. 名词解释:

超敏反应(hypersensitivity);变应原(allergen);Ⅰ型超敏反应(或:过敏反应(anaphylaxis),或:速发型超敏反应);抗毒素的脱敏注射(desensitization of antitoxin);花粉的减敏治疗(hyposensitization);Ⅱ型超敏反应(或:细胞溶解型超敏反应,或:细胞毒型超敏反应);Ⅲ型超敏反应(或:免疫复合物病(immune complex disease,ICD),或:血管炎型超敏反应);Ⅳ型超敏反应(或:迟发型超敏反应(delayed type hypersensitivity,DTH),或:细胞介导型超敏反应);血清病(Serum sickness)。

2. 简述Ⅰ、Ⅱ、Ⅲ、Ⅳ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

3. Ⅰ型超敏反应的早期相反应和晚期相反应各有何特点?

4. 参与Ⅰ型超敏反应的细胞种类有哪些?各有何主要功能?

5. 试述Ⅰ型超敏反应的防治原则有哪些?

6. 青霉素引起的过敏性休克和吸入花粉引起的支气管哮喘属于哪一型超敏反应?其发病机

制如何?简述其防治方法和原理。

7. 简述临床上初次注射青霉素即可发生过敏性休克的原因。

8. 临床上常见的Ⅰ、Ⅱ、Ⅲ、Ⅳ型超敏反应性疾病的种类有哪些?

9. II型变态反应中,抗体杀伤靶细胞的机制是什么?

10. 青霉素、磺胺分别可引起哪几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11. 抗体、补体分别参与哪几型超敏反应?

12. 应用Ⅱ型超敏反应发生机制,解释新生儿溶血症。

13. Ⅱ型和Ⅲ型超敏反应的发生过程中,其参与成分有何异同?

14. 简述抗体在超敏反应中的作用。

15. 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后,可引起哪些超敏反应?简要说明其发生机制。

16. 新生儿可以从母亲获得哪些免疫力(抗体)?其中哪些免疫力对新生儿有利,哪些有害。

各举一例说明。

17. 抗原进入正常机体后,可能引起哪些免疫应答?机体又是通过哪些方式清除进入体内抗

原异物的?

18. 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是如何发生的?

19. 在Ⅱ型和Ⅲ型超敏反应性疾病的发生过程中,其参与因素有何异同?试举例说明。

20. 临床病例讨论:

患者李某,男,35岁。主诉乏力、浮肿1周余,3周前曾有咽痛病史。化验:尿中查见大量红细胞、白细胞,蛋白+++,管型++。血中循环免疫复合物测定强阳性。补体CH50和C3明显下降。诊断:急性肾小球肾炎。

讨论:

(1)所患疾病和3周前咽痛史有无关系?

(2)为什么循环免疫复合物测定强阳性,而补体含量下降?

第十八章自身免疫性疾病

1. 名词解释:自身免疫(autoimmunity);自身免疫性疾病(autoimmune disease,AID)

2. 简述AID的基本特点。

3. 简述AID的免疫损伤机制及典型疾病有哪些?

4. 简述AID发生的相关因素有哪些?(了解内容)

5. 简述AID的防治原则有哪些?

6. 填空题

⑴引起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Graves病)的自身抗原是_______,引起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自

身抗原是________。

⑵与类风湿性关节炎有关的自身抗体是______,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有关的自身抗体是

______,与重症肌无力有关的自身抗体是_____。

第十九章免疫缺陷疾病

1. 名词解释:免疫缺陷病(immunodeficiency disease,IDD);原发性免疫缺陷病(primary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PIDD );获得性/继发性免疫缺陷病(acquired/secondary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AIDD/SIDD )

2. 简述IDD的主要临床特点。

3. 简述引起继发性免疫缺陷的因素有哪些?

4. 简述常见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病(PIDD)的种类有哪些?

5. 简述免疫缺陷病的治疗基本原则与措施。

6. 临床免疫学病例分析题

一名7个月男婴,因发热和呼吸急促就诊。此前,患儿身体健康并按常规进行预防接种,未出现并发症。无家族史,患儿姐姐(3岁)健康状况良好。

胸片诊断为间质性肺炎,痰标本革兰染色有正常菌群,但银盐染色卡氏肺孢菌阳性。实验室检查结果为:Hb和白细胞计数正常;血清IgM 4.0 mg/ml、IgG 0.22 mg/ml、IgA和IgE 不能测出;抗破伤风抗体阴性;血型为A型,抗B效价为1:256(正常为1:128)。

请问:根据上述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情况,可初步诊断为哪种PIDD?如果要确诊,还需进行哪些检测?该病预后如何?

第二十章肿瘤免疫

1. 名词解释:肿瘤抗原(tumor antigen);肿瘤特异性抗原(Tumor specific antigen, TSA);

肿瘤相关抗原(Tumor-associated antigen, TAA);胚胎抗原。

2. 简述肿瘤抗原的分类分类和各类肿瘤抗原的主要特征。

3. 简述抗肿瘤免疫的主要细胞免疫机制。

4. 简述杀伤肿瘤的体液机制有哪些?

5. 肿瘤逃避机体免疫攻击的可能机制有哪些?

第二十二章免疫学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

1. 名词解释:

凝集反应(agglutination reactions);直接凝集反应(direct agglutination reactions);间接凝集反应(indirect agglutination reactions);沉淀反应(precipitation reactions);免疫标记技术(immunolabelling techniques);免疫酶测定法(enzyme immunoassay,EIA);免疫荧光法(immunofluorescence technique);放射免疫测定法(radioimmunoassay, RIA);化学发光免疫技术(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CLIA);免疫胶体金技术(immunological colloidal gold signature,ICS)。

2. 简述抗原抗体反应有何特点?影响体外抗原抗体反应的因素有哪些?

3. 简述单向免疫扩散、双向免疫扩散的原理和用途。

4. 简述ELISA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5. 简述分别用ELISA的哪种方法检测乙肝两对半?

6. 简述间接免疫荧光法的原理。

7. 检测组织中的抗原可采用哪些方法?

8. 简述T细胞增殖试验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方法有哪些?

9. 简述细胞因子的检测方法有哪些?

10. 简述实验室传统分离淋巴细胞常用的方法。

11. 简述如何检测机体的体液免疫功能?

第二十三章免疫学防治

1. 名词解释:

人工主动免疫(artificial active immunization);人工被动免疫(artificial passive immunization);疫苗(vaccine);灭活疫苗(inactivated vaccine)或死疫苗(dead vaccine);

减毒活疫苗(live-attenuated vaccine);类毒素(toxiod);抗毒素(antitoxin);计划免疫(planed immunization);亚单位疫苗(subunit vaccine);合成肽疫苗(synthetic peptide vaccine);

重组抗原疫苗(recombinant antigen vaccine);免疫治疗(immunotherapy);主动免疫治疗(active immunotherapy);过继免疫治疗(adoptive immunotherapy);生物应答调节剂(bioligical response modifier,BRM);抗淋巴细胞丙种球蛋白(anti-lymphocyte γ-globuin,ALG);抗体靶向治疗;骨髓移植;DNA疫苗。

2. 机体可通过哪些方式获得特异性免疫?

3. 人工主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的主要区别有哪些?

4. 常用的人工免疫制剂有哪些?

5. 简述死疫苗与活疫苗的主要区别。

6. 疫苗的基本要求与应用范围分别是什么?

7. 我国计划免疫中的“五苗七病”的内涵是什么?

8. 根据你所学的知识,请说明肿瘤的免疫学治疗方法有哪些?

备注:考试题型为名词解释、填空题、单选题、简答题与是非题。

祝同学们生活愉快!考出理想成绩!

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大纲

《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大纲 实验名称:医学免疫学 学时:6学时 学分: 适应专业:护理学专业 执笔人:边藏丽 审定人:王恺兵 一、实验目的与任务 实验教学是医学免疫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教学加深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了解常用的免疫学检查方法,掌握免疫学基本实验技术(试管凝集、玻片凝集、对流免疫电泳、免疫细胞形态观察、淋巴细胞分离、ELISA等),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以及观察、分析、综合能力、创造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科研能力。 二、教学基本要求 医学免疫学实验对象多为具有传染性的材料,要求学生在实验教学中严格遵守实验室规则,牢固树立无菌观念,认真操作与观察实验结果,实事求是的记录实验结果,并对实验结果进行认真分析和讨论。 四、实验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实验一凝集反应(试管凝集、玻片凝集) 3学时 1.目的要求 掌握体外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和影响因素;掌握凝集反应原理、方法和用途。 2.方法原理 颗粒性抗原与相应抗体在一定条件下特异性结合而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 3.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 试管、玻片、水浴箱、吸管、伤寒杆菌“H”“O”诊断菌液、大肠埃希菌、大肠埃希菌

诊断血清等。 4.掌握要点 掌握凝集反应原理、方法和用途;血清效价;凝集现象的观察。 5.实验内容: (1)玻片凝集(抗原定性试验) (2)试管凝集(抗体定量试验) 实验二对流免疫电泳、血型鉴定 2学时1.目的要求 掌握沉淀的反应原理、方法和用途;了解对流免疫电泳的操作步骤,结果观察;掌握血型鉴定的反应原理、方法及结果判断。 2.方法原理 对流免疫电泳是将经典沉淀反应与电泳技术结合而设计的一项实验。沉淀反应是指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结合并出现肉眼可见的沉淀物的一种血清学反应。 带电的胶体颗粒可在电场中移动,其移动方向与胶体颗粒所带电荷有关。抗原在的缓冲带负电荷,将抗原加于琼脂板阴极端的小孔中,由阴极向阳极移动;抗体为球蛋因电渗作用而流向阴极。当抗原抗体在两孔间相遇时,在两者比例适当处形成白色沉淀线。此种在双向琼指扩散基础上加电泳的方法,称为对流免疫电泳。 血型鉴定属直接凝集反应。将已知标准抗A和抗B血型抗体分别与待测红细胞混合。如果抗原与抗体相对应,则引起红细胞凝集,反之则不凝集,据其凝集现象可判断血型。 3.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 标准的抗A和抗B单克隆抗体(抗A为蓝色,抗B为黄色)、酒精棉球、采血针、载玻片、待测血清、甲胎蛋白诊断血清,肝癌病人阳性血清, L巴比妥缓冲液,琼脂对流免疫板、打孔器、加样器、电泳仪等。 4.掌握要点 (1)对流免疫电泳的操作步骤,结果观察; (2)血型鉴定的方法及结果判断。 5.实验内容: (1)讲述沉淀的反应原理、方法和用途;对流免疫电泳的操作步骤,结果观察;血型鉴定的反应原理、方法及结果判断; (2)对流免疫电泳的操作及结果观察; (3)血型鉴定的操作及结果观察; 实验三小鼠吞噬细胞及转化细胞形态观察 2学时 1.目的要求 观察吞噬细胞的吞噬现象;了解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观察转化细胞、淋巴母细胞的形态了解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功能。 2.方法原理 巨噬细胞可吞噬异种或异体细胞等体积较大的异物,中性粒细胞可吞噬多种细菌。观察这两类细胞的吞噬现象,可计算出吞噬异物的细胞数和吞噬细胞中吞入的异物数,用以评价机体的免疫状态。 淋巴细胞,在受抗原的刺激后,可转化为淋巴母细胞,淋巴细胞转化率的高低可反映机体细胞免疫水平。

医学免疫学试卷-B(含答案~)

中医药大学《医学免疫学》试卷B 适用专业及层次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 (此试卷共4页,答案请填写在答题纸上,答案填写在试卷上者试卷无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总分20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1. 异嗜性抗原 2.MHC 3.细胞因子 4.调理作用 5.佐剂 6. 免疫 7. ADCC 8. 补体 9. 单克隆抗体10. 超敏反应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总分20分。请将最佳答案填在答题纸对应的题号下) 1. 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时,易发生: A. 超敏反应B ?移植排斥反应C ?自身免疫病D ?肿瘤E ?免疫缺陷病 2. 补体旁路激活途径中的C5转化酶是: A. C3b4b B . C4b2b C . C 3bBb D . C3bnBb E . C4bnBb 3. 抗原表位: A. 是抗原上与相应抗体结合的部位 B. 是抗体上与相应抗原结合的部位 C. 是补体上与相应抗原抗体复合物结合的部位 D. 通常与抗原的凹陷部位相结合 E. 是B或T细胞上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的部位 4. 免疫球蛋白(IgG)多肽的可变区为: A. N端轻链的1/4与重链的1/2 B. N端轻链的1/3与重链的1/4 C. N端轻链的1/2与重链的1/4 D. N端轻链的1/2与重链的1/2 E. N端轻链的1/2与重链的1/3 5. 胃蛋白酶水解IgG的产物是: A. 1 个Fab 和2 个Fc B . 1 个Fc C . 2 个Fab D. 2 个Fab 和1 个Fc E . 1 个F(ab' )2 和pFc' 6. 连接SIgA二聚体的结构是:

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63862

第一章 免疫(immunity)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平衡和稳定的功能。 免疫防御(immune defense)防止外界病原体的入侵及清除已入侵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真菌、支原体、衣原体、寄生虫等)及其他有害物质。 免疫监视(immune surveillance)随时发现和清除体内出现的“非己”成分,如肿瘤细胞和衰老、凋亡细胞。免疫自身稳定(immune homeostasis)通过自身免疫耐受和免疫调节两种主要的机制来达到免疫系统内环境的稳定。 免疫应答(immune response)是指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抗原的整个过程。 第二章 造血诱导微环境(hemopoietic inductive microenvironment,HIM)由基质细胞及其所分泌的多种细胞因子(IL-3、IL-4、IL-6、IL-7、SCF、GM-CSF 等)与细胞外基质共同构成的造血细胞赖以分化发育的环境。 脾集落形成单位(colony forming unit-spleen,CFU-S)应用同系小鼠骨髓细胞输注给经射线照射的小鼠,可在受体小鼠脾脏内形成由单一骨髓干细胞发育分化而来的细胞集落,包括红细胞、粒细胞和巨核细胞等,此称为脾集落形成单位。 体外培养集落形成单位(colony forming unit-culture,CFU-C)用半固体培养技术,在有造血生长因子存在的条件下,干细胞在体外可以分化为不同谱系的细胞集落,称为体外培养集落形成单位。 初始淋巴细胞(na?ve lymphocyte)尚未接触过抗原的成熟B、T 细胞被称为初始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归巢(lymphocyte homing)成熟淋巴细胞离开中枢免疫器官后,经血液循环趋向性迁移并定居于外周免疫器官或组织的特定区域,称为淋巴细胞归巢。 淋巴细胞再循环(lymphocyte recirculation)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淋巴器官和组织间反复循环的过程称为淋巴细胞再循环。 第三章 抗原(antigen,Ag)是指能与T 细胞、B淋巴细胞的TCR或BCR 结合,促使其增殖、分化,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与之结合,进而发挥免疫效应的物质。 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诱导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能力。抗原性(antigenicity)抗原与其所诱导产生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特异性抗原的能力。 免疫原(immunogen)或完全抗原(complete antigen)同时具有免疫原性和抗原性的物质。不完全抗原(incomplete antigen)或半抗原(hapten)仅具备抗原性的物质。 变应原(allergen)能诱导变态反应的抗原又称为变应原。耐受原(tolerogen)可诱导机体产生免疫耐受的抗原又称为耐受原。 抗原表位(epitope)或抗原决定簇(antigenic determinant)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是抗原与 BCR/TCR 结合的基本单位。 抗原结合价(antigenic valence)抗原分子上能与抗体分子结合的抗原部位的总数称为抗原结合价。构象表位(conformational epitope)或非线性表位(non-linear epitope)是序列上不相连的多肽或多糖通过空间构象形成的决定基。如BCR 或抗体识别的决定基,通常位于分子表面。 顺序表位(sequential epitope)又叫线形表位(linear epitope)是序列上连续线性排列的多肽形成的决定基,如TCR 识别的决定基,通常位于分子内部。 功能决定基是指位于分子表面能被BCR 或抗体直接识别的决定基。隐蔽决定基是位于分子内部,因理化因素作用而暴露才被BCR或抗体识别的决定基. 共同抗原表位(common epitope)抗原分子中常有多种抗原表位,不同抗原之间含有的相同或相似的抗原表位,称为共同抗原表位。 交叉反应(cross-reaction)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对具有相同或相似表位的不用抗原的反应,称为交叉反应。胸腺依赖抗原(thymus dependent antigen, TD-Ag)此类抗原刺激 B 细胞产生抗体时依赖于T 细胞辅助,故又称T 细胞依赖性抗原。绝大多数蛋白质抗原属于此类。 第 1 页共9 页 胸腺非依赖抗原( thymus independent antigen, TI-Ag )该类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时无需T 细胞的辅助,又称T 细胞非依赖性抗原。

《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

《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 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适用对象]中医学(骨伤)、针灸推拿学专业 [实验学时] 9 学时 一、实验教学任务和目的 《微生物与免疫学实验》是与《微生物与免疫学》理论课程密切结合的一门重要的、非单独设课的医学专业基础实验课程。课程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本课程基本技能操作,为学习基础医学有关课程和临床医学课程、为学生将来从事医药相关工作和科研工作奠定基础。 二、实验教学基本要求 (1)训练学生掌握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最基本的操作技能。 (2)加深理解课堂讲授的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理论。 (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以及敢于创新的开拓精神。 (5)培养学生树立勤俭节约、爱护公物的良好作风。 三、实验教学内容 实验一细菌的人工培养法 1、实验目的和要求 (1)掌握各种培养基接种技术。 (2)熟悉细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认识菌落、菌苔。 (3)了解常用的液体、固体和半固体培养基的成分、制备方法和用途。 2、实验内容 (1)分离培养法(平板划线法) (2)斜面培养基接种方法 (3)液体培养基接种法 (4)半固体培养基的接种法 (5)观察细菌在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细菌各种培养物的示教;描述细菌

在各种培养基上的生长现象;观察大肠杆菌与痢疾杆菌在半固体培养基上的现象。 3、实验仪器 普通琼脂平板,普通琼脂斜面,半固体培养基,肉汤培养基,接种环,接种针,酒精灯,大肠杆菌24小时斜面培养物等。 4、实验学时 1学时 实验二细菌的分布及消毒与灭菌 1、实验目的和要求 掌握高压蒸气灭菌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证实热力和紫外线的杀菌效果;证实常用消毒剂的消毒效果;证明细菌在自然界和正常人体的存在,为在医学实践中树立严格的“无菌观念”提供依据。 2、实验内容 (1)高压蒸气灭菌法 (2)干热灭菌器(干烤箱) (3)紫外线的杀菌实验 (4)热力对芽胞及繁殖体的作用 (5)药物敏感性试验 (6)化学消毒剂的杀菌的作用———手指皮肤消毒前后的细菌学检查 (7)空气中的细菌检查 (8)污水和净水中的细菌数检查 (9)皮肤表面的细菌检查 3、实验仪器 普通琼脂平板、1%高层琼脂,血琼脂平板,无菌试管,无菌吸管,无菌平皿,灭菌棉签,咽拭子,酒精灯等。 4、实验学时 2学时 实验三细菌形态与结构的检查法 1、实验目的和要求 (1)学会显微镜油镜的使用和保护方法。 (2)认识细菌的基本形态和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芽胞)。 (3)掌握革兰氏染色方法 (4)了解细菌的动力 2、实验内容 (1)显微镜油镜的使用 (2)观察细菌的形态结构 (3)动力试验 (4)革兰染色 3、实验仪器

医学免疫学复习重点及考试重点

免疫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免疫器官和组织 名词解释 粘膜相关淋巴组织(非常十分以及及其重要):或黏膜免疫系统(MIS),存在于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生殖道黏膜下的淋巴组织,它们在免疫防御中发挥重要作用。是机体内部与外部的第一道防线,主要分泌SIgA(分泌型IgA)完成其免疫效应。: 问答题:免疫系统的组成 第二章免疫球蛋白 名词解释 1、CDR: (互补决定区)(非常十分以及及其重要):在免疫球蛋白的重链和轻链V区,各 有3个区域的氨基酸组成和排列顺序高度可变,这个区域称为高变区。高变区实际上是Ig与抗原表位特异性结合的位置,这些高变区序列在空间结构上与抗原表位互补,故称为CDR. 2、单克隆抗体(非常十分以及及其重要):用杂交瘤技术和细胞融合技术使B淋巴细胞产 生识别同一抗原表位的同源抗体,称为单克隆抗体,其有高度均一性、特异性与高效性. 3、多克隆抗体(抗血清)(非常十分以及及其重要):用人工方法以相应天然抗原免疫动物, 由于该抗原的高度异质性,含有不同抗原表位、且未经纯化,造成接种动物获得的免疫血清为多种抗体的混合物,称为多克隆抗体,含多克隆抗体的血清称为抗血清。 4、免疫球蛋白超家族 问答题 1、试述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功能及各类Ig的作用(非常十分以及及其重要)(阐述题): 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功能 免疫球蛋白的指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上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由2条轻链与重链组织,分为可变区(V区)和恒定区(C区),其V区的功能主要是靠其互补决定区(CDR)特异性识别、结合特异性抗原。发挥免疫效应,如中和毒素、阻断病原侵入。C区的功能主要是(1)激活补体:通过IgG1-3和IgM的CH2/CH3通过补体经典途径激活补体达到溶解细胞或细菌的作用。(2)结合细胞表面的FC受体:Ig的Fc段与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的Fc受体(FcR)结合,增强其吞噬作用。也称为调理作用。IgE的FC段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的FcεR高亲和力结合。使其脱颗粒,介导I型超敏反应;IgG 的Fc段与NK细胞吞噬细胞、B细胞表面FCR结合,而直接杀伤被粒体包被的靶细胞,也称为粒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3)通过胎盘:IgG是唯一能通过胎盘到胎儿体内的Ig。 各类免疫球蛋白的作用: (1)IgG:是唯一能通过胎盘的Ig。在抗感染和毒素中起主要作用,是再次体液免疫应答的主要Ig。 (2)IgM:是初次应答的早期Ig,在感染早期即已产生,在个体发育中最早出现的Ig。可用于诊断宫内感染,其激活补体能力,最强是引起II、III型超效反应的抗体,血型抗体也属IgM。IgM有杀菌、溶菌、溶血等作用。 (3)IgA分为血清型和分泌型两种类型。血清IgA为单体,有抗菌、抗毒、抗病毒作用。分泌型Ig(SIg)由呼吸道、肠道、泌尿生殖道黏膜中的浆细胞产生。是黏膜局部免疫

化工原理考研试题库

化工原理试题库 试题一 一:填空题(18分) 1、 某设备上,真空度的读数为80mmHg ,其绝压=________02mH =__________Pa. 该地区的大气压为 720mmHg 。 2、 常温下水的密度为1000 3m Kg ,粘度为1cp ,在mm d 100=内的管内以s m 3 速度流动,其流动类 型为 ______________。 3、 流体在管内作湍流流动时,从中心到壁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4、 气体的粘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__,水的粘度随温度的升高_______。 5、 水在管路中流动时,常用流速范围为_______________s m ,低压气体在管路中流动时,常用流速范围 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s m 。 6、 离心泵与往复泵的启动与调节的不同之处是:离心泵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往复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在非均相物糸中,处于____________状态的物质,称为分散物质,处于 __________状态的物质,称为分散介质。 8、 间竭过滤操作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传热的基本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工业上的换热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α称为_______________,其物理意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高管内α值的有效方法____________. 提高管外α值的有效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蒸汽冷凝有二种方式,即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其中, 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传热效果好。 二:问答题(36分) 1、 一定量的流体在圆形直管内作层流流动,若将其管径增加一倍,问能量损 失变为原来的多少倍? 2、 何谓气缚现象?如何防止? 3、何谓沉降?沉降可分为哪几类?何谓重力沉降速度? 4、在列管式换热器中,用饱和蒸汽加热空气,问: (1) 传热管的壁温接近于哪一种流体的温度? (2) 传热糸数K 接近于哪一种流体的对流传热膜糸数? (3) 那一种流体走管程?那一种流体走管外?为什么? 5、换热器的设计中为何常常采用逆流操作? 6、单效减压蒸发操作有何优点? 三:计算题(46分) 1、 如图所示,水在管内作稳定流动,设管路中所有直管管路的阻力糸数为03.0=λ,现发现压力表上 的读数为052mH ,若管径为100mm,求流体的流量及阀的局部阻力糸数? 2、 在一 列管式换热器中,用冷却将C 0100的热水冷却到C 0 50,热水流量为h m 360,冷却水在管 内 流动,温度从C 020升到C 0 45。已 知传热糸数K 为C m w .20002, 换热管为mm 5.225?φ的钢管,长 为3m.。求冷却水量和换热管数 (逆流)。

医学免疫学

免疫系统的功能: 1、免疫防御功能 2、免疫监视功能 3、免疫耐受功能 免疫学三个重要的理论: 1侧链学说。1897年Paul Erhich提出了抗体产生的侧链学说。该学说认为抗体分子是细胞表面的一种受体,抗原进入机体后于这种受体可发生互补型的特异性结合反应,刺激细胞产生更多的抗体,当受体大量产生并脱落到血液中便成为循环抗体。 2克隆选择。1957年Mac Farlance Burnet 提出了克隆选择学说。该学说认为,全身的免疫细胞是由众多识别不同抗原的细胞克隆所组成的。同一种克隆细胞表达相同的特异性受体,淋巴细胞识别抗原的多样性是机体接触抗原以前就预先形成的,是生物在长期进化中获得的。抗原进入机体只是从免疫细胞库中选择出能识别这种抗原的相应的淋巴细胞克隆,并使其活化、增殖、扩增出许多具有相同特异性的子代细胞,产生大量特异性抗体,清楚入侵的抗原。若在胚胎期间,体内抗原接触到相应细胞系,这些细胞系即被排除或禁忌,处于抑制状态。成为禁忌克隆。 3免疫网络学说。1974年Niels Jerne提出了免疫网络学说。该学说认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抗体分子上的独特型决定簇在体内又能引起抗独特型抗体的产生,抗独特型抗体又可引起抗抗独特型抗体产生,如此下去,在抗体和淋巴细胞中产生一个复杂的级联网络,在免疫应答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 免疫器官分类 免疫器官按其发生和功能不同可分为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 骨髓的结构: 骨髓位于骨髓腔内,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红骨髓具有活跃的造血功能,由造血组织和血窦构成。造血组织主要又基质细胞和造血细胞组成,基质细胞包括网状细胞、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巨噬细胞等。由基质细胞及其所分泌的多种细胞因子与细胞外基质共同构成了造血细胞赖以分化发育的环境,成为造血诱导微环境骨髓的功能: 1各类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 2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3体液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 胸腺: 胸腺分为左右两叶,表面覆盖有一层结缔组织被膜,被膜深入胸腺实质,将实质分隔成若干胸腺小叶,胸腺小叶的外层为皮质,内层为髓质,皮-髓质交界处含有大量血管。 是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参与免疫调节,自身耐受的建立和维持 淋巴结的结构 淋巴结表面覆盖有致密的结缔组织被膜,被结缔组织深入实质,构成小梁,作为淋巴结的支架。被膜外侧有数条输入淋巴管,输出淋巴管则由淋巴结门部离开。淋巴结实质分皮质区和髓质区两个部分。皮质分为浅皮质区和深皮质区。髓质区由髓索和髓窦组成 淋巴结的功能 1T细胞核B细胞定居的场所 2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 3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 4过滤作用 淋巴结细胞再循环的生物学意义 通过淋巴再循环,使体内淋巴细胞在外周免疫器官和组织的分布更趋合理。淋巴组织可以不断的从循环池中得到新的淋巴细胞补充,有助于增强整个机体的免疫功能。带有各种特异性抗原受体的T,B细胞,记忆细胞,通过再循环,增加了抗原和APC的接触机会。接触相应的抗原后,即可进行相应的生理学功能。通过淋巴再循环,使机体所有的免疫器官和组织联系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并将免疫信息传递给全身各处的淋巴细胞和其他免疫细胞,有利于动员各种免疫细胞和效应细胞迁移至病原体,肿瘤或者其他抗原性异物所在部位,从而发挥免疫效应。 淋巴细胞归巢的分子基础是淋巴细胞表面的归巢受体与内皮细胞表面相应黏附分子——血管地址素的相互作用。 抗原特性:免疫原性、抗原性 抗原表位类型:顺序表位(线性表位)、构象表位(非线性表位) 影响抗原特异性的因素:抗原表位的性质、数目、位置和空间构象决定着抗原表位的特异性 影响抗原免疫应答的因素: 一、抗原分子的理化性质:化学性质、分子量大小、结构的复杂性、分子构象、易接近性、物理状态。二、宿主方面的因素:遗传因素、年龄、 性别与健康状态。 三、抗原进入机体方式的影响:数量、途 径、两次免疫的时间间隔、次数以及免疫 佐剂的应用和佐剂类型都明显影响机体对 抗原的应答。 免疫球蛋白的结构: 免疫球蛋白由四肽链分子组成,各肽链 间有数量不等的链间二硫键。结构上Ig可 分为三个长度大致相同的片段,其中两个 长度完全一致的片段位于分子上方,通过 一易弯曲的区域与主干连接,形成一“Y” 字形结构,成为Ig单体,构成免疫球蛋白 分子的基本单位。 一、重链和轻链:任何一类天然免疫球蛋 白分子均由四条异源性多肽链,其中分子 量较大的成为重链,而分子量较小的成为 轻链。 1重链:分子量约为50~75kDa,由 450~55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各类免疫球 蛋白重链恒定区的氨基酸组成和排列顺序 不尽相同,因此其抗原性也不同。据此可 将免疫球蛋白分为五类或五种类型,即 IgM、IgD、IgG、IgA和IgE,其相应的重链 分别为μ链、δ链、γ链、α链、ε链。 2轻链:分子量约为25kDa,由214个氨 基酸残基构成。轻链有两种,分别为κ链 和λ链,据此可将Ig分为两型,即κ型和 λ型。一个天然Ig分子上两条轻链的型别 总是相同的,但是同一个体内可存在分别 带有κ或λ链的抗体分子。 二、可变区和恒定区:免疫球蛋白重链和 轻链中靠近N端的氨基酸序列变化较大的 区域成为可变区,分别占重链和轻链的1/4 和1/2;而靠近C端氨基酸序列相对稳定 的区域,成为恒定区。分别占重链和轻链 的3/4和1/2。 1、可变区:重链和轻链的V区分别称为 V H 和V L 。V H 和V L 各有3各区域的氨基酸组 成和排列高度可变,称为高变区(HVR)或 互补决定区(CDR)。 2、恒定区:重链和轻链的C区分别称为 C H 和C L 。同一类别的Ig,其C区氨基酸组 成和排列顺序比较恒定,其免疫原性相同, 但V区各异。 三、铰链区:铰链区位于C H 1和C H 2之间, 含有丰富的脯氨酸,因此易伸展弯曲,有 利区两臂同时结合两个不同的抗原表位。 四、结构域:Ig分子的两条重链和两条轻 链都可以折叠为数个球形结构域,每个结 构域一般有相应的功能。 免疫球蛋白的特性与功能: 一、IgG:是血清和细胞外液中含量最 高的Ig,是在此免疫应答产生的主要抗体, 在体内分布广泛,亲和力最高,具有重要 的免疫效应,是机体抗感染的“主力军”。 IgG1、 IgG3、IgG4可穿过胎盘屏障,在 新生儿抗感染免疫中起重要作用。 二、IgM:单体IgM以膜结合型表达于 B细胞表面,构成B细胞抗原受体。一般 不能通过血管,主要存在于血液中,是初 次体液免疫应答中最早出现的抗体,是机 体抗感染部队的“先头部队”,可用于感染 按的早期诊断。 三、IgA:有血清型和分泌型两类。血 清型为单体,主要存在于血清中。分泌型 为二聚体,由J链连接,主要存在于胃肠 道和支气管分泌液、初乳、唾液和泪液中。 分泌型是外分泌液中的主要抗体类别,参 与粘膜局部免疫,通过与相应病原微生物 结合,阻止病原体黏附到细胞表面,从而 在局部抗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是机体抗 感染的“边防军” 四、IgD:分为血清型IgD和膜结合型 IgD。膜结合型IgD构成BCR,是B细胞分 化发育成熟的标志,未成熟B细胞仅表达 mIgM,成熟B细胞可同时表达mIgM和mIgD, 称为初始B细胞。 五、IgE:IgE的重要特征为亲细胞抗 体,其CH2和CH3机构与可与肥大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上Fc RI高亲和力结合,当 结合再次进入机体的抗原后可引起I型超 敏反应。 补体系统的组成 1补体固有成分:存在于血浆及体液中, 构成补体基本组成的蛋白质。包括1)经 典激活途径的C1q、C1r、C1s、C2、C4。2) 旁路激活途径的B因子、D因子和备解素。 3)甘露糖结合凝聚素激活途径(MBL)的 MBL、MBL相关丝氨酸蛋白酶(MASP)。4) 补体活化的共同组分C3、C5、C6、C7、C8、 C9 2补体调节蛋白:指存在于血浆中和细胞 膜表面通过调节补体激活途径中关键酶而 控制补体活化强度和范围的蛋白质。 3补体受体:指存在于不同细胞膜表面、 能与补体激活过程所形成的活性片段相结 合、介导多种生物效应的受体分子。 补体的命名 1补体经典激活途径和终末成分按照其发 现先后,依次命名为C1、C2、C3~C9 2补体旁路途径成分分别称为B因子、D 因子、H因子、I因子、P因子 3具有酶活性的补体分子,均在其上一横 线表示之 4某些补体调节蛋白按其功能命名 补体的生物合成: 约90%血浆补体成分由肝脏合成,少数 成分由肝脏意外的细胞合成,如C1由肠上 皮和单核/巨噬细胞产生,D因子由脂肪组 织产生。 补体激活途径 经典激活途径,旁路激活途径,MBL激活 途径 补体的生物学作用: 一、参与宿主的早期抗感染免疫(1溶解 细胞、细菌和病毒;2、调理作用;3、引起 炎症反应) 二、维护集体内环境稳定(1、清除免疫复 合物;2、清除凋亡细胞) 三、参与适应性免疫(1、参与免疫应答的 诱导;2、参与免疫细胞的增殖分化;3、 参与免疫应答的效应阶段;4、参与免疫记 忆) 补体活化的共同末端效应 参与三条补体激活途径终末过程的组分 及活化过程相同,其主要机制是:C5转化 酶(C3bBb3bH或C4b2a3b)将C5裂解为 C5a、C5b;C5a游离于液相,是重要的炎 症介质,C5b可与C6稳定结合为C5b6; C5b6自发与C7结合成C5b~7,暴露膜结合 位点,与附近的细胞膜非特异性结合;结 合于膜上的C5b~7可与C8结合,所形成的 C5b~8可促进C9聚合,形成C5b6789n复 合物,即攻膜复合物(MAC)插入细胞膜 的MAC通过破坏局部磷脂双层而形成“渗 漏斑”,或形成穿膜的亲水性孔道,最终导 致细胞崩溃。 MHC免疫功能相关基因 1,血清补体成分编码基因 2,抗原加工提呈相关基因。1)蛋白酶 β亚单位 2)抗原加工相关转运物 3)HLA-DM基因 4)HLA-DO基因 5) TAP相关蛋白基因 3,经典I型基因 1)HLA-E 2)HLA-D 4,炎症相关基因 1)肿瘤坏死因子基因 家族 2)转录调节基因或类转录因子 基因家族 3)MHC I类相关基因家族 4)热休克蛋白基因家族 MHC(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的生物学 功能 1作为抗原提呈分子参与适应性免疫应答 1)T细胞以其TCR实现对抗原肽和MHC 分子的双重识别,由此形成T细胞在抗原 识别和发挥效应功能中的MHC限制性 2)被MHC分子结合并提呈的成分,可 以使自身抗原,甚至是MHC分子本身 3)MHC是疾病易感性个体差异的主要 决定者 4)MHC参与构成种群基因结构的异质 性 2作为调节分子参与固有免疫应答 1)经典的Ⅲ类基因为补体成分编码, 参与炎症反应、对病原体的杀伤和 免疫性疾病的发生 2)非经典Ⅰ类基因和MICA基因产物 可作为配体分子,以不同的亲和力 结合及活性和抑制性受体,调节 NK细胞和部分杀伤细胞的活性 3)炎症相关基因参与启动和调控炎 症反应,并在应激反应中发挥作用 BCR:表达于B细胞表面的免疫球蛋白, 即膜型免疫球蛋白 B淋巴细胞的表面分子及其作用:B细胞表 面有众多的膜分子,他们在B细胞识别抗 体,B细胞的活化、增殖,以及抗体产生 过程中发挥着作用。(1)B细胞抗原受体 复合物:B细胞表面(抗原)受体(BCR) 复合物。BCR复合物由识别和结合抗原的 mIg和传递抗原刺激信号的Igα/Igβ异源 二聚体组成。①mIg:是B细胞的特征性表 面标志。②Igα/Igβ:Igα和Igβ均是免疫 球蛋白超家族的成员,有胞膜外区、跨膜 区和相对较长的胞质区。(2)B细胞共受 体:B细胞共受体能加强B细胞活化信号 的转导。B细胞表面的CD19与CD21及 CD81(TAPA-1)非共价相连,形成B细胞 特异的多分子活化共受体,能增高B细胞 对抗原刺激的敏感性。{三}协同刺激分子: 抗原与B细胞的BCR结合,所产生的信号 经由CD79a/CD79b转导至细胞内,还需要 第二信号,第二信号主要由Th细胞和B细 胞表面的协同刺激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产生 ①CD40②CD80和CD86③其他黏附分子 {四}其他表面分子:①CD20②.CD22③ CD32 B淋巴细胞的功能:1、产生抗体介导体液 免疫应答①中和作用②调理作用③参与补 体的溶细胞或溶菌作用④ADCC 2、提呈可 溶性抗原:无论是巨噬细胞还是树突状细 胞,都不能有效地摄取可溶性抗原,而活 化的B细胞则可籍其表面BCR结合可溶性 抗原,并内化BCR-可溶性抗原复合物,对 其加工、处理后,以抗原肽-MHC分子复合 物的形式提呈给T细胞。

大理大学医学免疫学本科试卷参考答案

《医学免疫学》本科试卷(第1套)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BCBBD, 6-10:BCEDE, 11-15:DEBCB, 16-20:BECBB 二、填空题 1. 免疫器官和组织、免疫细胞、免疫分子 2. 抗原自身因素、机体因素、抗原进入机体的途径 3. 白细胞介素(IL)、干扰素(IFN)、肿瘤坏死因子(TNF)、趋化性细胞因子(chemokine)、集落刺激因子(CSF)、生长因子(GF) 4. 特异性结合抗原、调理作用、中和作用、通过胎盘、ADCC、介导超敏反应等。 5. 美洲商陆、植物血凝素、刀豆蛋白A。 三、是非题 1-5:√√√×√; 6-10:√×××× 四、名词解释 1.人工主动免疫:抗原性物质(疫苗、类毒素等)免疫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预防感染的措施。

2.超敏反应:过敏原再次刺激机体出现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的异常适应性免疫应答。 3.抗原提呈细胞:能够摄取抗原物质、加工处理,并以抗原肽信息递呈给T细胞识别的一类细胞,单核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B细胞为专职APC。 4.抗原决定基:位于抗原分子表面,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 5.免疫耐受:机体免疫系统受抗原刺激下,不产生特异性致敏淋巴细胞和抗体,从而不引起正免疫应答的现象。 五、问答题 1、试述佐剂的概念及其作用机制。 (1)概念: (2)作用机制: 1)改变抗原物理性状,延缓降解和消除; 2)刺激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增强抗原处理及递呈; 3)刺激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扩大免疫应答的能力。 2、试述体液免疫应答的的一般规律。

3、以TD抗原为例,简述CD8+Tc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 1)T细胞对抗原的识别:内源性抗原(病毒感染的细胞或肿瘤细胞)被APC处理,以抗原肽-MHC-I复合物递呈给CD8+T识别。(3分) 2)T细胞活化、增殖、分化:双信号(TCR与抗原肽-MHC复合物结合;协同刺激信号)(3分) 3)效应性T(CTL)发挥功能:穿孔素/颗粒酶途径;Fas/FasL途径(3分) 4)记忆性T细胞形成:(1分) 《医学免疫学》本科试卷(第2套)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AADDE,6-10:ECEDA,11-15:BCDCA,16-20:EDBAB

医学免疫学 实验设计 例子

《医学免疫学》实验设计 期别:xxx 班级:xx 学号:xxxxxxxx 姓名:OOO IL-35对小鼠Ⅰ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及免疫机制 【立题依据】 自身免疫性疾病(Autoimmune diseases)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如今越来越多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被不断发现和认识,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Ⅰ型糖尿病(T1DM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就是其中的一员,在全球大约有2000万患者,中国至少有100万的患者,但是Ⅰ型糖尿病常常在幼儿和青少年时期发生且为一种多基因遗传病有较高的遗传度(75%),表现为明显的家族遗传性。同时,Ⅰ型糖尿病患者如治疗不善将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如失明、肾衰竭、心脏病、截肢等。因此如果能正确了解Ⅰ型糖尿病的免疫学机制,并探索更加有效治疗及预防方案,对于患者本身乃至整个家族的身体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意义重大。 Ⅰ型糖尿病的免疫学发病机制是体内除了抗原提呈细胞(APC)和活化的T淋巴细胞外正常细胞几乎不表达MHC-Ⅱ类分子,研究表明IFN-γ转基因小鼠的胰岛β细胞分泌IFN-γ,由于IFN-γ刺激MHC-Ⅱ分子的表达这种小鼠的胰岛β细胞高表达MHC-Ⅱ类分子,这样以来免疫细胞就会结合并识别胰岛β细胞然后对其进行攻击,使其丧失胰岛素分泌活性,最终导致体内胰岛素缺乏。调节性T细胞(Treg)是一些CD4+T cell还可高表达IL-2受体的α链(CD25)分子,胞质中表达Foxp3转录因子的T细胞分化亚群。它的主要功能是通过抑制CD4+ Tcell和CD8+ Tcell的活化与增殖从而达到免疫的负调节作用。通过协调Treg水平来调节Ⅰ型糖尿病患者的免疫功能可能成为新的治疗手段。 白细胞介素-35(IL-35)是2007年新发现的一种独特的具有免疫抑制功能的调节因子,属于IL—12细胞因子家族,IL-35为异源二聚,主要由活化的Treg分泌,对多种免疫细胞和细胞因子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参与介导机体免疫耐受的形成。IL-35是否对Ⅰ型糖尿病患者具有治疗作用及其相关的免疫机制,还不十分清楚,仍有待继续研究和解决。 【实验目的】 本实验就是通过提高NOD系小鼠(Ⅰ型糖尿病患鼠)体内的IL-35水平,观测小鼠各期的血糖尿糖等水平及后期的Ⅰ型糖尿病发病率、胰岛炎评分等,评定IL-35对Ⅰ型糖尿病的预防及治疗效果,并与其它一些免疫抑制性的药物(环孢菌素A)等,进行药敏对比;同时,体外测定小鼠体内IL-4及干扰素-γ(IFN-γ)的等含量及调节性T淋巴细胞的含量等,对小鼠的免疫体质及IL-35对Ⅰ型糖尿病作用的免疫学机制有大体认识及方向把握,为以后的研究打下基础。从而为新药(联合药)的开发,免疫抑制领域的深入研究有一定意义。 【实验对象】 NOD系Ⅰ型糖尿病鼠和NON系正常不患病鼠(雌性4周龄) 起源在对ICR/Jcl小鼠进行近郊培育的第6代,从白内障易感亚系分离出非肥胖糖尿病品系(NOD)和非肥胖正常品系(NON)。在近交20代时,首先发现NOD雌鼠有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 特征自发Ⅰ型糖尿病以及多种自身免疫疾病小鼠。通过病理学观察发现,NOD小鼠自身免疫性胰岛炎发生于4周龄。NOD小鼠发病后,充分呈现该品系小鼠糖尿病的生理生化特征即:尿频·多饮·高血糖症状。在几周的时间內,血糖迅速升高,饮水量剧增,大量的排尿,体重迅速下降,在这个过程中,患鼠血糖呈现迅速上升,后逐步下降,但仍维持高于正

《医学免疫学》word版

《医学免疫学》总结 第一章 1.免疫(immunity):是指机体识别“自己”与“非己”抗原,对自身抗 原形成天然免疫耐受,对非己抗原发生排斥作用的一种生理功能。正常情况下,对机体有利;免疫功能失调时,会产生对机体有害的反应。 3.固有性免疫应答:固有性免疫(innate immunity),是机体在长期种系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天然防御功能。又称为天然免疫、先天性免疫或非特异性免疫(non-specific immunity)。其特点:(1)无特异性,作用广泛;(2)先天具备;(3)初次与抗原接触即能发挥效应,但无记忆性;(4)可稳定遗传;(5)同一物种的正常个体间差异不大。非特异性免疫是机体的第一道免疫防线,也是特异性免疫的基础。 4适应性免疫应答:适应性免疫(adaptive immunity)是指机体与抗原物质接触后获得的,具有针对性的免疫过程,故又称获得性免疫(acquired immunity)或特异性免疫(specific immunity)。其特点(1)特异性,即T、B淋巴细胞仅能针对相应抗原表位发生免疫应答;(2)获得性,是指个体出生后受特定抗原刺激而获得的免疫;(3)记忆性,即再次遇到相同抗原刺激时,出现迅速而增强的应答;(4)可传递性,特异性免疫应答产物(抗体、致敏T细胞)可直接输注使受者获得相应的特异免疫力(该过程称为被动免疫)。(5)自限性,可通过免疫调节,使免疫应答控制在适度水平或自限终止。 5免疫的功能

程中具有重要的递呈抗原肽及免疫调节作用。 免疫细胞吞噬细胞:包括单核-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具有吞噬和杀 菌功能,在固有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 自然杀伤细胞:即NK细胞,可自发杀伤病毒感染细胞及肿瘤细 胞,在固有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 7. 淋巴细胞归巢与再循环 ●淋巴细胞归巢:成熟的淋巴细胞离开中枢免疫器官后,经血循趋向性迁移并定居在外周免疫器官或组织的特定区域。 ●淋巴细胞再循环:是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和淋巴器官间的反复循环称再循环。●淋巴细胞再循环途径(淋巴结):淋巴细胞随血流→淋巴结深皮质区→穿过 HEV→进入淋 巴组织内→移向髓窦→经输出淋巴管→胸导管→血循环。 ●淋巴细胞再循环途径(脾):脾动脉→白髓区→脾索→脾窦→脾静脉→血循→脾动脉。●淋巴细胞再循环的意义: ①.使淋巴细胞分布更合理,淋巴组织可从循环池补充新淋巴细胞 ②.增加了淋巴细胞与抗原和APC接触机会 ③.增强了免疫应答反应 ④使机体免疫器官和组织形成有机整体 8.抗原:指所有能激活和诱导免疫应答的物质。通常是指能与T细胞的TCR及B细胞的 BCR结合,使其增殖、分化,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与之结合,进而发挥免疫效力的物质。抗原的基本特性是:①免疫原性,②免疫反应性(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即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诱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能力。免疫反应性:也称抗原性(antigenicity) :与相应的免疫应答产物发生特异性结合的能力,也称反应原性(reactogenicity)。●完全抗原(complete antigen):同时具有免疫原性和抗原性的物质称即通常所称的抗原。●半抗原(hapten)/不完全抗原(incomplete antigen):仅具备抗原性而不具备免疫原性的物质。●载体(Carrier):

医学免疫学-课后习题答案

1、免疫应答的种类及特点 免疫应答: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抗原的整个过程。可分为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他们在获 2、简述中枢免疫器官的组成和功能 中枢免疫器官:骨髓和胸腺 骨髓的功能:髓样祖细胞→粒细胞、单核、DC、①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的产所:骨髓多能造血干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 淋巴样祖细胞→B、T、NK细胞 ②B细胞和NK分化发育的产所 ③再次体液免疫应答发生的主要产所:抗原再次刺激记忆B细胞(在外周) →活化B细胞随血液或淋巴返回骨髓→B细胞在骨髓分化为浆细胞→产生大量IgG,释放入血。 (注:外周免疫器官如脾脏和淋巴结也是再次应答产所,但其产生抗体速度快而持续时间短,不是血清抗原主要来源——主要来自骨髓。) 胸腺的功能: ①T细胞分化成熟的产所:经过阳性选择获得MHC限制性、经过阴性选择获得自身耐受性 ②免疫调节:胸腺基质细胞产生多种细胞因子和胸腺肽类分子,促进胸腺和外周免疫器官的发育,促进免疫细胞(特别是T细胞)的发育。 ③自身耐受的建立与维持:阳性选择后的T细胞的TCR若与胸腺基质细胞表面的自身pMHC 高亲和力则被消除。 试述淋巴结、脾和肠粘膜相关淋巴结的功能 淋巴结:T细胞和B细胞定居的主要产所(T 75%,B25%) 初次免疫应答发生产所 过滤作用——有利于巨噬细胞清除抗原 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淋巴结深皮质区的HEV 脾脏(胚胎时期造血器官、人体最大外周免疫器官) :T细胞和B细胞定居的主要产所(T 60%,B 40%) 初次免疫应答发生产所 过滤作用——有利于巨噬细胞清除抗原 合成某些生物活性物质,如补体 MALT :参与粘膜局部免疫应答 其中的B-1细胞产生分泌IgA,抵御病原微生物。

[全]化工原理-考研真题详解[下载全]

化工原理-考研真题详解 1.某液体在内径为 的水平管路中作稳定层流流动其平均流速为u,当它以相同的体积流量通过等长的内径为 ( )的管子时,则其流速为原来的U倍,压降 是原来的倍。[四川大学2008研] 【答案】4 16查看答案 【解析】由流量 可得,流速 ,因此有:

,即流速为原来的4倍。 根据哈根-泊肃叶(Hagen-Poiseuille)公式 ( 为压强降),则有: 因此,压降是原来的16倍。 2.一转子流量计,当通过水流量为1m3/h时,测得该流量计进、出间压强降为20Pa;当流量增加到1.5m3/h时,相应的压强降为。[四川大学2008研] 【答案】20Pa查看答案 【解析】易知 ,当转子材料及大小一定时,

、 及 为常数,待测流体密度可视为常数,可见 为恒定值,与流量大小无关。 3.油品在φ 的管内流动,在管截面上的速度分布可以表示为 ,式中y为截面上任一点至管内壁的径向距离(m),u为该点上的流速(m/s);油的粘度为 。则管中心的流速为m/s,管半径中点处的流速为m/s,管壁处的剪应力为

。[清华大学2001研] 【答案】0.4968 0.3942 1查看答案【解析】管内径 。 在管中心处 ,则流速为 。 在管半径中心处 ,则流速为 。 由题意可知 ,则管壁处剪切力为:

4.某转子流量计,其转子材料为不锈钢,当测量密度为 的空气的流量时,最大流量为 。现用来测量密度为 氨气的流量时,其最大流量为 。[清华大学2000研] 【答案】490查看答案 【解析】对转子流量计,在同一刻度下有: 。 因此,其最大流量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