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低段音乐教学朗读歌词的思考

对小学低段音乐教学朗读歌词的思考
对小学低段音乐教学朗读歌词的思考

对小学低段音乐教学朗读歌词的思考

歌词是指一首歌曲中的文词部分,和旋律相辅相成,合之称为歌曲。歌词与歌曲,绝大多数都能互相配合,成为同时涉及文学和音乐的艺术作品。由于歌词大多数都是押韵的,因此亦属韵文,是一种文学体裁,歌曲是歌词与音乐的结合,是音乐的基础,所以一首歌曲好不好听,歌词是很重要的。每一首歌词都是歌曲内容的具体表现,有丰富的情感积累。在课堂教学中,要先让学生认真地朗读几遍歌词,让他们彻底理解歌词的意思,这首歌才教得有意义,才是真正完成了教学目标。

一、提高学生的识字水平,熟悉歌词

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年纪小,识字量少,难免歌词里会有些字不认识。所以在学歌曲之前就需要教师耐心地带领学生多读多认,让他们把生字学会,并能把歌词熟练地朗读出来,不会影响然后的演唱。

例如,在人音版一年级上册第二课里,有一首《其多列》,歌词有三段,1.其多列,其多列,上山坡去拣竹叶,带上长刀砍竹筒,其多列,其多列。2.其多列,其多列,大路旁的小树叶,随风吹动随风扬,其多列,其多列。3.其多列,其多列,彩色书包背身上,高高兴兴上学去,其多列,其多列。这是一首云南哈尼族民歌,歌名《其多列》是哈尼语快快来的意思。这首歌歌词很多,速度又很快,而且里面有很多比较难的字,有坡,拣,砍,筒,随等,教师一定要认真地教学生认识这些生字,反复带读歌词,让学生熟悉歌词,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学生会读这些歌词后才能进行下一步的教学。人音版一年级上册里,第七大课里的《快乐的小笛子》是一首俄罗斯儿歌,整整两大段歌词,也有很多较难的字,像嘟,划,翅膀等。这首歌的难点是歌词多、节奏快,学生很难掌握。教师必须耐心地带读歌词,让学生熟悉歌词,多朗读歌词,解决了歌词问题,才能更好地演唱。

二、提高学生的朗读韵律感,熟悉节奏

在朗读前,教师最好先带领学生们读几遍,可以根据节奏有感情地朗读,为接下去的演唱做好铺垫。例如,人音版一年级上册第六课《小蜻蜓》,歌词是:小蜻蜓是益虫,飞到西来飞到东,不吃粮食不吃菜,是个捕蚊的小英雄。這首歌歌词比较简单,但速度却特别慢,学生唱不了这么慢。所以在朗读歌词时,速度就要放得比较慢。有些字在读的时候还需要拖音,像第一句,小蜻蜓是益虫,虽然只有短短六个字,但在朗读节奏上就必须跟着音乐节奏一样,小一蜻蜓是一益虫。在读的时候就把握好这种节奏感,等学生在演唱的时候,节奏就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还有歌曲里有很多休止符,在朗读的时候就要和学生讲清楚,碰上休止符就停,闭上嘴巴,休息一会儿。如人音版一年级上册第三课里,有一首歌名是《同唱一首歌》,谱子里有四个四分休止符,等于整首曲子就需要停顿四次。教师在朗读的时候就让学生认真听清楚,教师每次都在哪个字读完后停了一会儿。歌词:小冬木,小卓玛(停),小古力,小莲花(停),从小同唱一首歌,亲爱的祖国(停)像呀(停)像妈妈。让学生按这个节奏多读几遍歌词,演唱时碰到休止符,学生自然而然就会知道要停顿一会儿了。

三、提高学生的感情表达能力,熟悉歌曲

由于歌词表达了歌曲的宗旨和灵魂,阐述了一首歌所要表达的感情和主旨,因此唱歌不仅仅只是把歌词唱出来,还需要演唱者有感情地把歌词表现出来。以情动人并恰好抵达人柔软的内心,才是真正在唱歌。

教师在朗读歌词前最好把歌词内容和意思讲一讲,让学生理解透歌词意思,才能更好地演唱。例如,在人音版一年级上册第三课,大课题是祖国您好,其中有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学生最喜欢演唱。歌词也是简单押韵,朗朗上口:国旗国旗真美丽,金星金星照大地,我愿变朵小红云,飞上蓝天亲亲您。教师先可以提问:咱们国家的国旗是什么颜色的?为什么觉得国旗真美丽呢?小朋友们是怎么表达对国旗的热爱的?然后和学生讲解清楚,这是我们自己祖国的国旗,每个人都要热爱自己的祖国,更要热爱和保护好祖国的国旗。在朗读的时候,教师也要提示学生精神饱满,字正腔圆地朗读这首歌词,彻底熟悉了歌词,学生演唱这首歌曲时就会很有感情。

朗读好歌词是学好歌曲演唱的基础,在低段的时候把学生的音乐基础打牢固,才能为以后高段的音乐课程做好准备,更好地升华学生的音乐素养。从理解歌词、朗读歌词人手,置身于歌曲情境之中,就能融情于心,达情于声,情真意切,声情并茂地歌唱生活、歌唱家乡、歌唱祖国、歌唱一切真挚的情感、歌唱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

如何进行低年级学生朗读指导

如何进行低年级学生朗读指导 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阅读训练,是理解课文内容的重要方法,也是必须具备的阅读能力。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从一年级起就应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因而,加强学生的朗读训练,对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形象思维、提高作文能力,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低年级的孩子热情活泼,极易被新鲜的事物所感染。他们有着丰富的感情和表情,更有着强烈的表现欲望。我在语文教学中,特别重视朗读这一环节,下面就教学实践,谈谈自己是怎样指导学生朗读的几点体会: 一、提高自身素质,做好范读 朗读训练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训练学生朗读,教师的示范朗读是十分重要的。富有表现力的朗读,能以其声、情来感染学生,创设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氛围,使学生与文章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从而起到传授知识、提高理解能力和朗读水平的作用。由于小学生的模仿性强,所以教师适时的范读是语文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部分。教师的范读应从自身的情感出发,以情感人,使学生如临其境,教师的感情和学生的感情引起共鸣。从而激发学生朗读的激情,使他们都产生一种跃跃欲试的心态。作为语文教师基本技能之一的范读,不仅仅是简单的照本宣读,更应是一种“美读”,把作者的感情在学生感知全文时表达出来,“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使学生从正确的语音、语调、节奏等方面对作品内容直接受到感染,引起情感强烈流动,能入情、入境、会心,初步感知课文。如范读《我们成功了》时,朗读中,我用饱含激情语言很快便把学生带入了文章的情境之中,一幅幅,一幕幕鲜活的画面浮现在他们的面前……当然,不能让学生机械模仿教师的语调,要让学生学会从自己的真实感受和体会出发,使学生在真正感受文章内涵的基础之上进行朗读活动,那样读出的感情才自然真切。有的文章句子较长,较难读也较难理解。在朗读指导上经常听到老师这样问:“这个句子比较长、比较难理解,这位同学读得怎么样?”同学们会说“语速太快”、“声音太轻”、“人物坚强个性没读出来”……如果这时老师根据学生要求,来次声情并茂的范读,效果肯定十分理想。有着教师“手把手”的引导,学生会兴致勃勃、跃跃欲试,朗读气氛十分活跃。那些难理解的句子在学生的模仿过程中便迎刃而解。可见,指导学生朗读,教师示范不容忽视。 二、采用多种朗读方法进行指导

5种有效的音乐教学方法

音乐的力量是强大的,它带给我们坚持和希望,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音乐,这边给大家介绍5种不同的教学方法。 1、体验 体验是指由身体性活动与直接经验而产生的情感和意识。体验使学习进入生命领域,因为有了体验,知识的学习不再仅仅属于认知、理性范畴,它已扩展到情感、生理和人格等领域,从而使学习过程不仅是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是身心和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体验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之一,它强调身体性参与。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要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嘴说,用自己的手做,用自己的脑去思考。一句话,就是学习者要自身去经历,去感悟,去操作。它重视学习者的直接经验,视学习者的个人知识、经验、生活世界为重要的课程资源;尊重学习者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鼓励学生的自我意识与创新精神,在学习过程中强调参与、活动、探究、实践,将教学过程变为整合、转化间接经验成为学生直接经验的过程,将学习过程变为融学习者个人经历、感受、见解、体验为一体,从而自我解读、自我操作的过程。 对于"体验",《音乐课程标准》中有一句十分重要的表述:"音乐教学过程应是完整而充分地体验音乐作品的过程。"这句话所以重要,是由于音乐本身的非语义性和不确定性决定了音乐教学和音乐学习须采用一种同其他学科不同的特殊方式---体验的方式。原则上,音乐教学与音乐学习是不能依靠讲授的,因为讲授的方式与学习者自身的音乐体验相悖,是以他人的感受取代自己的感受,以施教者

的体验代替学习者的体验。 2、比较 它是音乐教学的一种特殊方式,是在教学过程中将不同体裁、形式、风格、表现手法和人文背景的音乐作品进行比较,或将题材相同而体裁不同,体裁相同而形式不同,形式相同而风格不同等音乐内容进行比较,以利于学生形成对音乐的深刻印象。运用比较的方法,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音乐兴趣和审美注意力,并且有利于学生音乐思维的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与评价音乐能力的提高。 3、探究 探究既是一种课程形态,又是一种学习方式。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探究是指教师不将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由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主动收集资料,调查研究,分析交流,发现与探索问题并获得结论的过程。无论是作为一种新的课程形态,还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探究在新课程中都有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价值。它可以使学习者保持独立的持续学习的兴趣,丰富学生的体验,养成合作与共享的个性品质,增进独立思考的能力,建立起合理的知识结构并养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4、合作

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朗读指导

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朗读指导 摘要: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发展其自身的语言能力,还能够打开与 人交流的窗口,为日后的学习活动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基于此,文章就小学低 年级语文朗读的意义出发,并以此为基础,提出几点有效的指导途径,以供相关 教学工作者参考。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朗读指导 朗读,是一项能够同时作用于学生耳朵、眼睛和头脑的语言活动,其是一种 帮助低年级学生认识外部世界的重要手段。 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他们由于受到知识以及理解能力的限制,他们对 语文课文的理解大多是浅显、直观的,而对于文本中所蕴含的深意是难以理解的。通过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让学生能够在朗读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以及对文章思 想感情的领悟,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的意义 (一)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朗读是学生直接与文本对话的捷径,学生能够通过朗读体会到语言文字之美,认知广阔的外部世界。对于低年级小学生而言,他们对周围一切的事物所存在的 认知都比较单纯,鲜明度也相对明确,这使得他们在加工信息时都会相对简单化,而且思维性也能够更加的跳跃。由此可见,在低年级语文课堂中对学生进行朗读 指导,不仅能够帮助学生们在大脑中产生强烈的形象感和画面感,还能帮助他们 获得语感,发展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发展学生良好的个性 朗读是一个陶冶学生情操、抚平学生心灵的过程。学生的朗读过程实质上是 提高自身对语言的认知与品位的一个过程。 学生在进行朗读时能够认知到广阔的外部世界,在知识的海洋中领略、感悟,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扩大知识面。当然,学生在朗读时还可以锻炼自身的思维,倘若此时教师能够施以引导,相信学生也能够在朗读的海洋中尽情的遨游,用心 去体验朗读带来的那份喜悦,发展自身的个性。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的朗读指导途径 (一)示范读 朗读的积累和磨砺,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对文字的敏感度,而当学生读到词语时,也能够把这些无声文字转化为有声声音,加强对词语的理解和感悟。小学低 年级阶段的学生自身的生活阅历和情感信息都相对缺乏,他们在理解文章情感时 往往会流于表面,无法深入,更别说获得情感体验了。那么,针对这一窘境,教 师就可以对学生进行示范读指导,在示范的过程中,运用朗读技巧去引导、启发 学生,用声情并茂的朗读情感去感染学生。如此一来,学生就能够在老师的示范 朗读下,感受文字的情感性和感情温度。低年级的学生模仿能力较强,在教师的 示范引导下,学生势必也会得到一定的影响,相信学生的朗读水平也会有所提高。当然,教师在进行示范读时,要选择适当的时机,在学生出现阅读困难或疑惑时,再进行朗读示范。 例如:课文《妈妈睡了》中有这样一段:“睡梦中的妈妈好累。妈妈的呼吸 那么深沉 ...... 发出沙沙的响声,可是妈妈全听不到……累了,乏了,她真该好好睡

音乐的基本要素

音乐的基本要素 教学目标: 一、能在聆听与感受音乐作品的过程中,用简短的话说出节奏、旋律、音色、和声、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二、能主动探索音乐的欣赏过程,并在全班交流。 教学重点与难点: 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教学方法: 对比、合作、探究、练习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设计意图:在进行高中《音乐鉴赏》教学时,我们总是感觉到学生的鉴赏水平不高,没有养成良好的欣赏习惯,对音乐的基本要素也是一知半解。所以,在启始课后,我设计了这堂以音乐的基本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为重点的常规课,补充了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为后面 的鉴赏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聆听音乐,根据感受选择相应的词语。(采用小组竞赛的形式,每组派一个代表上台,写出相应词语的序号。) (1).欢快活泼

(2).优美抒情 (3).雄壮有力 (4).悲惨凄凉 音乐 (1)《乱红》(钢琴与笛子)音乐 (2)《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音乐 (3)《江河水》音乐 (4)《喜洋洋》 2.评价。(自评、互评、师评) 3.导题:为什么会这么选择呢? 二、表现与感受 (一)节奏与旋律[ 1.请同学把下面这一部分内容表达出来。 2.节奏问题:假设这是音符,好听的音乐,少了什么?——节奏 3.旋律 (1)有了节奏,数字变成了什么?——旋律 (2)旋律的进行:上行、下行、平行、波浪型(举例说明)4.探讨:旋律能脱离节奏单独存在吗?反过来呢? (二)和声 1.出示《欢乐颂》曲谱,比较不同处。(有和声) 2.演唱,体验和声。学生唱《欢乐颂》高声部,老师唱低声部。

欣赏 (1)歌曲《音乐故事》(蝌蚪合唱团演唱)(和声饱满时用手势引导学生) (2)民乐曲《春江花月夜》主题(感受乐曲的意境美)(3)管弦乐曲《第五命运交响曲》主题(感受乐队的磅溥气势) (三)音色 1.聆听歌曲《蜗牛与黄鹂鸟》(童声) 问(1)属人声中的哪一类? (1)假如用男中、男低来演唱,表现出来的意境合适吗?2.人声的分类。(学生回顾) 3.听辨音色(分组抢答)笛子、二胡、长笛、小提琴、唢呐、大提琴、小号、古筝等。 4.聆听乐器音色。(学生不太熟悉的)单簧管、双簧管、短笛、大管、大号、 圆号等。 (四)速度与力度 1.对比欣赏《隐形的翅膀》与《保卫黄河》。 问题;速度与力度能不能换一下? 2.请用演唱来证明。 (五)调式、调性、织体等。(在以后的课堂中再学习) 三、巩固。

如何提高音乐教学有效性

如何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 传统的音乐教学普遍存在这种现象:教师只想着怎样把音乐知识或歌曲教会孩子们,而忽略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怎样有效的学。也有的教师只关注教学效果,而不在乎学生的学习过程。还有的教师只追求学生学会了多少首歌曲而不考虑音乐素质的提高。随着音乐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逐渐成为了教育教学关注的焦点。 一、谈一谈对有效课堂教学的一点认识和理解。从专业角度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课堂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二、如何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我想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处理好音乐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学内容综合化与方法多元化;教学过程要尊重学生的自由性和创造性;有效的备课等方面性考虑。 1、处理好音乐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音乐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表现出一种特殊的音乐教学活动的两个方面。教师用艺术的语言和生动的表演向学生输送声音和动作的信息,学生则用其听觉器官和视觉器官接受这些信息。音乐教师通过制定音乐教学计划、目标、运用先进的教育理念,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实施音乐教学的实践。学生认真的聆听教师的教学,刻苦的练习,教学活动就能够顺利的进行并能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不总是一帆风顺的,也会产生各种矛盾。如果遇到没兴趣或没毅力的学生,教师辛勤的劳动可能得不到应有的效果。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兴趣不足,对音乐的学习注意力就不会集中课堂学习的效果就得不到保证。课后又不刻苦练习,表现出意志力薄弱学生进步就不会明显。这就需要教师能够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逐渐培养激发他们的音乐兴趣,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应是主体。中国有句关于教学的名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果学生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对于教师来说不就是“授人以鱼”吗?这样学生又怎能学会“渔”的本领。因此,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体现主体的作用。 2、教学内容综合化与方法多元化、 课改专家特别强调和呼吁在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同时要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要有利于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要以学法的改革带动教法的改革,保证课堂教学的科学性、灵活性、创造性,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对教学方法的优化选择,要求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内容、

小学低年段朗读教学的优化策略

小学低年段朗读教学的优化策略 发表时间:2019-05-27T10:26:52.053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6月总第303期作者:林微静[导读] 教师在教学时要重视朗读,引导学生从“读得准”进化为“读得好”,掌握朗读技巧,提高朗读水平和语文水平。浙江省青田县东源小学323908 朗读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方法之一,能促进学生对于词句含义和文章主旨的理解和语感的培养。低年级学生认知尚浅,处在学习刚刚起步的时期,学习能力强,可塑性也强,是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朗读能力的重要阶段。教师在教学时要重视朗读,引导学生从“读得准”进化为“读得好”,掌握朗读技巧,提高朗读水平和语文水平。 一、基于不同文体,优选朗读形式 低年级教材课文理解难度不大,易于诵读,节奏明快,段落简短,格式主要是童谣、儿歌和韵文。教师在教学时,结合不同文体的特点加以指导,让学生体会不同的朗读方式,多做练习,感受文字和情感,体味语言形式和韵律的多样美感。不同的文体有不同朗读练习的突破口。童话体课文的对话是关键,教师在指导朗读时注重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感情读好文中的对话,理解文字的含义。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小公鸡和小鸭子》一课时,布置任务:“朗读课文,读好小公鸡和小鸭子的对话”。教师让学生做标记区分开小公鸡和小鸭子的话,联系前后文体会故事情节,进行分角色朗读练习。教师对于学生朗读时的字词、感情等进行纠正点拨,读完后做适当点评,鼓励学生多做练习,体验角色心境,锻炼识字和阅读能力。再如,教学连环画课文时,抓住图文并茂、情节结构相似的特点,引导学生大胆地自行阅读、自己理解,结合图画与文字,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注重课文联系,突出朗读情感 学习过程是不断积累、前后贯穿、温故知新的过程,朗读亦是如此。教师应引导学生细细品味文章、关注前后文的相关性、把握文章的多层次含义,进而在朗读时把握住正确的情感,读出应有的韵味。 1.基于不同视角,读好人物对话。统编本低年级教材收录了很多童话故事,文章有很多人物对话的部分,人物角色清晰,对话内容易理解。教师在进行课文朗读教学时,应当鼓励学生多去尝试站在各个角色的视角进行朗读,体会不同的情感层次,更准确地把握课文。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到统编教材一年下册的《动物王国开大会》一课时,先带领学生进行全文熟读练习。课文中有一部分对话是:“狐狸奔来了,对狗熊说:‘你说一百遍,大会也开不起来。’‘为什么?’狗熊问。‘因为你没有告诉大家是今天,还是明天,还是……’”这段对话虽然内容并不复杂,但学生在分角色朗读的时候常常出现差错。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让学生多读几遍对话,读到对这段内容十分熟悉,读到能清楚地分出哪一句是属于哪个角色的程度,然后再分角色训练。这时学生对于人物的想法、逻辑基本都能梳理清楚,对不同人物的立场才能有正确的认识。尤其是狐狸说的“因为……”一句话时,要用坚定的语气读得有条不紊,才能让它的话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才使狗熊信服这一情节合情合理。教师要引导学生熟读每段对话,把握正确的逻辑和情感,进而对文章整体有正确的认识,使得学习效果更佳。 2.促进文本理解,提升朗读品质。阅读的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和编者的思想对话过程,因此在朗读时倡导学生进行自我对话,站在主角人物的角度思考,梳理背景、情感、逻辑等等,加深对人物及课文的理解,提高朗读品质和学习效益。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到统编教材一年级下册的《小壁虎借尾巴》一课时,引导学生通过自我对话去梳理人物关系。课文主要讲述了小壁虎向小鱼、老牛和燕子借尾巴的过程。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分别站在小鱼、老牛和燕子的角度思考,假设是壁虎像自己借尾巴,自己的想法应该是什么。学生的回答大多是:“不可以,因为我要用尾巴做……”设身处地一想,学生就能理解故事,进而在朗读时就能把重要的词语读清楚。以自我对话为基础的朗读可以让学生站在主要人物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对文本的理解便会更加深刻,朗读效果也会更好。 三、关注语感能力,拓展朗读空间 统编本教材设置了练习学生表达能力的题目,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注重表达,主动锻炼自己的语言和思维。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给学生创设训练的机会,捕捉学生的空白点加以细致的指导,让学生在朗读和表达上都有大幅进步,长此以往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感,有益于语文学习能力的提升。 1.细化语言点,促进语感发展。统编本教材在进行单元课文编排时,采用了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两条线索穿插并行的方式展开。教材布置的课后练习和文中的“泡泡”列出了语文要素,教师可以根据这些要素提示细化语言点,设计训练方式,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品质。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小公鸡和小鸭子》时,根据课后练习题的“读一读,比一比”,纵观全文进行语句比较,在朗读中感受和体会比较的结果,也可采用分角色朗读的方式,让学生更生动地体会到一些动作的形容词,比如“偷偷地”、“飞快地”等等。 2.强化空白点,培养表达能力。基于教材设计训练来强化空白点,不仅培养朗读能力、提升朗读品质,还能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例如,一位教师教学到《四个太阳》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先读熟文本,准确把握长句子的断句、停顿等节奏,分析的同时学习借鉴好的语句结构表达方式。文本阅读结束后,教师可根据课后习题提出的问题,做拓展训练,这样的拓展联想和表达训练能让学生结合课文和实际生活,提高表达能力和感悟能力。 总之,低年段朗读训练要落实新课标的指引,尊重文本,结合文本特点考虑朗读思路,同时也要结合学习主体,即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认知能力,设计多种朗读方式,比如对比阅读、分角色扮演朗读等等,用有新意又有趣的方式提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品质。

怎样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Word版

如何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音乐学科的有效教学是通过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的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使学生学会唱歌、听赏、演奏、表演的方法、具有一定的评价能力等。要达成教学的有效性必须从科学制定教学目标、合理的设计教学环节、积极的创设课堂情境、灵活的运用课堂语言、充分利用课堂评价等方面下功夫。一、现状分析 (一)优势 1.根据近年来随访、听课记录,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总体印象:教学效果优良的课和合格的课占总数的95%,从教学整体情况看,是合格的。从课堂教学情况看,教师的课堂教学目标比较明确,大多数教师教学目标都能从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价值观三个纬度整体考虑目标的设计与实现,符合教材单元要求。教师整体水平普遍提高。 2.教师能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给课堂教学带来勃勃生机,教学信息量大,审美感观上,视觉刺激较强。运用网络,联系生活实际,把学生的智力发展从一个水平引到更高的水平,让学生在生活中自主实践。生活的范围有多大,学习音乐的范围就有多大。充分利用广阔的音乐环境,凭借网络创设音乐与生活紧密联系的情景,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音乐欣赏音乐。

3.创作与活动走进了音乐课堂。 根据教学主题发散出去的创作与活动,是音乐课堂教学改革的新亮点。教学设计是否把这一理念贯穿在教学中,往往反映教师的教学思想。师生的创作活动给课堂教学带来勃勃生机,生动的语言,伴随自制的音乐效果,生动地表现了学生所思、所想以及学生身上蕴涵着的创造力和表演才能。注重学生创作过程中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作,通过体验创作过程及分享成果的喜悦,来达到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培养学生创作精神和实践能力,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在有限的教室里上演出一幕幕的人间悲喜剧,培养学生对音乐艺术的热爱和民族自豪感。 4.学习方式的改变。 学生学习方式、方法的改变不仅提高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课堂气氛的改善,对培养学生互助性、社会性情感,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了解,同学之间的友情,有着积极的意义,而且可以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相互了解,接受,信任,鼓励和帮助,学生的情感在活动中得以培养和释放。 5.音乐的综合功能在课堂教学中有所体现。 (1)培养想象力:在教学中设计的个性化选择,扮演音乐家、音乐竞赛; (2)培养感受力:将律动教学引入课的开始部分使学生在一种音乐的情景中欢快地开始,既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又符合音乐教学的特

关于舞蹈教学中的三要素

关于舞蹈教学中的三要素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舞蹈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记忆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对于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作用。一切表演艺术都遵循这样一个公式:审美效应=创作+表演+欣赏。作为从事舞蹈教学的教师都应当懂得:以优秀的创作节目和优秀的舞蹈表演艺术奉献给具有较高欣赏水平的对象,才能获得最美好的审美效应。系统论的奠基人贝塔朗菲曾指出:整体功能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机械总和。按照这个定律进行合理的优化组合就能产生整体效应,获得1十1>2的优化效果。如何将系统论最优化的观点、定律应用于审美教育过程中呢?笔者认为,在舞蹈教学过程中要特别重视审美教育,在“趣”“情”“美”三要素中完成舞蹈教学任务。 一、“趣”是打开舞蹈殿堂的钥匙舞蹈教学首先要引起学生的兴趣,进而激发他们产生学习舞蹈的积极性,这就要求教师要用准确规范、优美动人的舞蹈示范来感染学生,并充分运用各种形式与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兴趣。以中国古典舞的身韵课为例,“身韵”的提法兼有身法和韵律的双重含义,包含着形神兼备、内外统一的要求。身韵课细腻地解剖了每一动的前因后果及其内外的紧密联系,让学生们感动,上身韵课便进入到一种特别的状态,这时,半抑制状态的大脑便开始习惯于随着肢体的动作而运动起来,这就是动作意识。身韵课实为心韵课,它练的是心。为了更好地达到这一目的,提高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请古筝老师临场伴奏,从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时,学生们立即感觉到了身体、气息、内心的节奏都高度统一在一种韵味当中,他们因为受到传统乐器演奏时气氛的感染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们随着优雅的古筝音乐声渐渐活跃起来时,人们才真切地感受到身韵课更深一层的价值。笔者在组合训练中也对学生进行大量的身韵训练等并配上古筝等传统乐器,起到了提高学生审美情趣的目的。教师还可以通过即兴编舞、即兴跳舞等训练形式调动学生的兴趣,要求学生根据所听到的音乐进行即兴创作,尽力让学生寻找听到音乐后的瞬间所产生的感觉。教师要教学生怎样去强化某个点,怎样依附于音乐又跳出音乐。在教学过程中,同学们还可以互相交流、切磋,对此,教师应适时地给予肯定与鼓励,以培养学生们的自信心。在舞蹈教学的最初阶段,基本功和强化技能技巧的训练是很枯燥的,但却是走向艺术王国的必由之路。笔者认为,可以把难度较高、较枯燥的动作放在“趣”中完成,并保持“情”的状态。如“控制组合”在课堂的基础训练中,舞蹈动作是控制在舞姿的停顿上,或者在短暂的动作组合延伸过程中,这就要求舞蹈动作做到技巧高和稳定性强,这项训练一般是将重心放在单腿上完成的优美舞姿,因此做起来就显得非常吃力和枯燥,这时教师应选择以轻松、抒情为基调的音乐旋律,给人以舒展、自如的感觉,从而把枯燥的“控制组合”在感情上予以调节。训练动作中也应有情绪上的控制,不仅要考虑到动作的连续性与稳定性,还需要气韵的流畅。准确的音乐选择能使人闻声而动,这种选择能让学生达到动作的韵律与气息相呼应的目的。随着“兴趣”的建立,教师在课堂上为扩大知识面,可以介绍舞蹈的类别、流派及艺术特点等,并辅之以相应的舞蹈动作,使学生们了解舞蹈类型的文化内蕴、价值取向和其中蕴涵的深层的民族心理等,由此

浅议声势律动在小学低段音乐教学中的有效性运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1f3091104.html, 浅议声势律动在小学低段音乐教学中的有效性运用 作者:龚雁征 来源:《学习与科普》2019年第35期 摘要:声势律动教学法是奥尔夫教学体系中独特的教学方法,它强调的是参与和体验。是在奥尔夫教法中大量地把音乐中各要素通过身体律动来反映;根据身体动作用音乐的音响来表现的教学。唱歌教学中,节奏难点解决、音高难点解决、歌曲表现力、感染力的体会,都需要学生通过自身感受来体会、表现。声势律动是一个解决这些问题的非常好的一个教学方法。本文从声势律动教学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声势律动教学能有效加强学生即兴创作能力,声势律动教学能有效增加学生歌曲表现能力,开发学生音乐的感知力,体验音乐的美感,这三个方面来阐述在声势律动在小学低段音乐教学中的有效性运用。 关键词:小学低段;音乐教学;声势律动 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身心还处于幼儿的特点,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力强、对新鲜事物有天生的敏感!因此,低段音乐课教学要求老师激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开发音乐的感知力,体验音乐的美感,能够自然的有表情的歌唱,乐于参与其他音乐表现和即兴创造性活动;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精神。 针对小学低段学生的特点,及新课标对低段学生的要求,学生的音乐学习采取音乐游戏、律动、歌表演、集体舞、节奏乐器等多种教学手段,来塑造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音乐课教学质量! 一声势律动教学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的第一老师,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的心理活动,只要对某个事物有兴趣,就会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学习才不至于成为沉重的负担。 比如,我在教学《袋鼠》这首乐曲时,教参要求学生能够了解简短的节奏×、××、×—的时值长短,怎样能让学生毫不困难的进行枯燥的节奏练习,而且过目不忘?我在教学时充分利用他们喜欢听故事的心理,把这三种节奏编成了一个小故事:“……袋鼠爸爸摘的果子最大,他要吃两大口才吃完×—啊—。”(学生们一个个张大了嘴巴,啊—,仿佛真正吃到了一个很大的果子),“袋鼠妈妈摘的果子不大不小,刚刚一口一个,×,×,啊,啊。”“袋鼠娃娃摘的果子最小×× ××,啊呜; 啊呜,一口可以吃两个。”通过生动的故事,形象的比喻,学生的兴趣高涨,全班同学不仅很快掌握,还有的学生举手对我说“老师,袋鼠爸爸吃一个果子,袋鼠妈妈

对小学低段音乐教学朗读歌词的思考

对小学低段音乐教学朗读歌词的思考 歌词是指一首歌曲中的文词部分,和旋律相辅相成,合之称为歌曲。歌词与歌曲,绝大多数都能互相配合,成为同时涉及文学和音乐的艺术作品。由于歌词大多数都是押韵的,因此亦属韵文,是一种文学体裁,歌曲是歌词与音乐的结合,是音乐的基础,所以一首歌曲好不好听,歌词是很重要的。每一首歌词都是歌曲内容的具体表现,有丰富的情感积累。在课堂教学中,要先让学生认真地朗读几遍歌词,让他们彻底理解歌词的意思,这首歌才教得有意义,才是真正完成了教学目标。 一、提高学生的识字水平,熟悉歌词 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年纪小,识字量少,难免歌词里会有些字不认识。所以在学歌曲之前就需要教师耐心地带领学生多读多认,让他们把生字学会,并能把歌词熟练地朗读出来,不会影响然后的演唱。 例如,在人音版一年级上册第二课里,有一首《其多列》,歌词有三段,1.其多列,其多列,上山坡去拣竹叶,带上长刀砍竹筒,其多列,其多列。2.其多列,其多列,大路旁的小树叶,随风吹动随风扬,其多列,其多列。3.其多列,其多列,彩色书包背身上,高高兴兴上学去,其多列,其多列。这是一首云南哈尼族民歌,歌名《其多列》是哈尼语快快来的意思。这首歌歌词很多,速度又很快,而且里面有很多比较难的字,有坡,拣,砍,筒,随等,教师一定要认真地教学生认识这些生字,反复带读歌词,让学生熟悉歌词,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学生会读这些歌词后才能进行下一步的教学。人音版一年级上册里,第七大课里的《快乐的小笛子》是一首俄罗斯儿歌,整整两大段歌词,也有很多较难的字,像嘟,划,翅膀等。这首歌的难点是歌词多、节奏快,学生很难掌握。教师必须耐心地带读歌词,让学生熟悉歌词,多朗读歌词,解决了歌词问题,才能更好地演唱。 二、提高学生的朗读韵律感,熟悉节奏 在朗读前,教师最好先带领学生们读几遍,可以根据节奏有感情地朗读,为接下去的演唱做好铺垫。例如,人音版一年级上册第六课《小蜻蜓》,歌词是:小蜻蜓是益虫,飞到西来飞到东,不吃粮食不吃菜,是个捕蚊的小英雄。這首歌歌词比较简单,但速度却特别慢,学生唱不了这么慢。所以在朗读歌词时,速度就要放得比较慢。有些字在读的时候还需要拖音,像第一句,小蜻蜓是益虫,虽然只有短短六个字,但在朗读节奏上就必须跟着音乐节奏一样,小一蜻蜓是一益虫。在读的时候就把握好这种节奏感,等学生在演唱的时候,节奏就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还有歌曲里有很多休止符,在朗读的时候就要和学生讲清楚,碰上休止符就停,闭上嘴巴,休息一会儿。如人音版一年级上册第三课里,有一首歌名是《同唱一首歌》,谱子里有四个四分休止符,等于整首曲子就需要停顿四次。教师在朗读的时候就让学生认真听清楚,教师每次都在哪个字读完后停了一会儿。歌词:小冬木,小卓玛(停),小古力,小莲花(停),从小同唱一首歌,亲爱的祖国(停)像呀(停)像妈妈。让学生按这个节奏多读几遍歌词,演唱时碰到休止符,学生自然而然就会知道要停顿一会儿了。 三、提高学生的感情表达能力,熟悉歌曲

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的训练(论文)

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的训练 作者:郭秦岭发布者:郭秦岭日期:2010-04-12 11:31:25 点击量:832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的一项重要训练内容,朗读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是学生对文本认知和文本理解、感悟的重要体现形式。它在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有声有色的口头语言的过程中,眼、口、耳、脑等多种感官并用。既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和句子,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语文教学离不开朗读训练,尤其是小学低段的语文教学更是离不开朗读的训练!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对朗读的要求是:“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崔峦老师在“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若干问题的问答(一)”一文中作了进一步的阐述:低年级学生的朗读,最要紧的不是读出感情,而是把字、句读正确。所谓读正确,要读准每个字的字音,不仅是生字的字音,还包括轻声、儿化和变调;要做到不丢字,不添字,不颠倒,不重复读字句;还要读出句中、句间以及自然段之间的停顿。上述每一项要求,都要经过反复训练才能达到。在读正确、读流利的基础上,再指导学生读出适当的语气。 有些低年级教师在朗读训练不能够真正落实,如:1、教师分析讲解提问多,学生读书时间少。教师往往把一篇课文问得支离破碎,讲的头头是道,教师的“辛苦”挤掉了学生读书的时间,挤掉了学生思维的时间。2、朗读训练学生陪衬多,学生参与读书少。有的课堂上,朗读训练只是为教师下一步的教学环节服务,一两个学生读正确了,读流利了,读的有语气了,就进行下一个环节,忽视了大多数学生的朗读的情况。3、教师对低年级朗读的要求不明确。表现在对“读正确”概念不清,教材中出现的轻声、儿化和变调落实不好,朗读的层次性不强,看不到训练的过程。4、教师朗读认识到位,朗读指导方法少。课堂上,朗读指导的方法单调,不能很好的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朗读效果也不好。 如何落实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训练呢? 一、要有充分的读书时间。低年级的课文篇幅短小,琅琅上口,对课文内容的要求只是了解。因此,低年级语文教师一定要把握好要求,不拔高,对课文内容不做过多地讲解、分析,真正潜下心来带领学生读书、读书、再读书,直到读正确为止。 二、要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听别人读三遍不如自己动口读一遍。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朗读中去,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如自读、同桌互读、座位前后四人结成小组轮流读、齐读等。对于重点句子、重点段落要反复读。 三、要体现朗读训练的层次性。《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朗读的要求是逐步提高的。具体到一课书,学生也要经历一个逐步读熟、读懂的过程。 朗读课文,一年级的主要任务是学生在教师的有效训练下,能够借助汉语拼音读正确,读流利。做到不唱读、不丢字、不添字、不读天书。二年级学生要在读正确、流利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出感情,读出语气,读好长句间的停顿,不读破句,读好句间、自然段间的停顿。以后随着年级的升高,朗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朗读的重点也有所不同。具体到一课书的朗读,也应体现出层次性:首先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读正确课文,其次是在读正确的基础上,在要求读流利,课堂上要看出学生朗读水平有低到高的

音乐欣赏教学论文

音乐欣赏教学论文:从音的要素浅谈音乐欣赏教学的切入音乐欣赏教学是音乐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方式,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为教学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审美素质的一种教育活动,可以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享受音乐、丰富情感、提高审美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对素质教育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音乐欣赏通常来说由浅入深大概可分为三个阶段,即从感性认识(官能感受)到理性认识(探究音乐知识)又回到感性认识(更深层次的欣赏)这样三个阶段,这是欣赏音乐的必经之路。 但是,面对浩若星海的众多音乐经典,大多数学生不得其门而入,而且音乐欣赏课的上课时间、学生的欣赏时间和内容有限,到底如何欣赏呢?笔者认为引导学生进入音乐内部,理解音乐的组成要素,使学生保持欣赏兴趣,就能使学生在课外的欣赏得到无限延展,这时,欣赏的切入点就显得非常重要了。下面是笔者的一点个人浅见,从音的要素来谈谈欣赏音乐如何切入,着重强调在第一阶段的官能体验。 那么,音的要素有哪些呢?音的要素通常是指音高(音的高低)、音量(音的大小)、音值(音的长短)和音色四个方面的特点。在这里我们要注意,音的要素和音乐的要素是有一些概念上的不同的,音乐的要素是包含节拍、节奏、旋

律、音色、和弦、调式、力度、速度等多方面、多层次的要素,狭义上来讲前者是涵盖后者的。 一、音高方面 在实际的音乐欣赏教学中,最常见的引起学生兴趣的就是从音高方面了。通常较高的音会给人以激动、昂扬的感觉,较低的音给人的感觉暗淡、哀伤,由音高变化而形成起伏线条。旋律线与情感的起伏和语言声调的抑扬顿挫密切关连,直接给人以美的享受。旋律是音乐的灵魂,旋律作为音乐表现手法中最重要的一种要素,在音乐欣赏中占主导地位。旋律线是曲调在运动过程中,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听完之后或者欣赏过程中轻声哼唱作品主旋律,获得最直接的音乐锻炼和情感体验。 通常音高的变化有三种方式:1、同音进行,其线条较平,如果与多变的节奏相结合,会造成紧张、强烈、推进的效果。比如《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同音进行出现的那一部分,表现了解放军勇往直前、锐不可挡的英雄气概。2、上行的旋律富有朝气、善于表达积极向上、坚定有力的情绪。比如《毕业歌》中上行旋律线,是以强烈的语气向自身提出充满责任感的质问、疾呼,反映了青年的爱国热情。3、下行的旋律线一般与力度减弱、紧张度缓和、情绪低落相联系,善于表达平稳、深沉、思念和悲痛的情绪。例如,《松花江

小学低年级朗读指导

小学低年级朗读指导 东城区邓庄乡长村小学徐新会人们常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讲的就是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它有助于学生语感的形成、知识的积累、情感的激发、及理解力和记忆力的增强。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朗读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尤为重要,它是低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方法。,因此,从小学低年级起就要重视朗读教学,教给学生一些朗读技巧,培养学生朗读的兴趣。对低年级孩子来说,朗读训练是个难点。从字词句入手,指导学生清晰、响亮、准确地朗读课文;教师在指导学生正确朗读的基础上应进一步让他们反复朗读,让差生个别读,重点辅导,使其读熟,读得流利。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为基本的方式,也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因为朗读既可以规范学生的口语,又可以增强学生的语感,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正确认识朗读教学呢?怎样才能提高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孩子的朗读水平呢?以下浅谈个人的一些看法。 一当前小学低年级朗读教学现状 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它直接关系到学生识字写字、写作、口头交际等各方面能力的提高。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基本的方式,也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重点。然而,现在语文教学的实

际情况却不尽人意:教师上课为了赶进度,以析代读,学生忙于听、记,结果,教师讲得多了,学生读得少了。学生成了“注水鸭子”。 随着普通话的普及,学生基本上能做到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但是,要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他们很难正确地把握文章和用感情地朗读,所以会出现唱读的情况,这种情况在低年级尤为常见。因此,重视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师的责任。我们“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制订训练计划,提高范读水平 1. 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制订朗读训练计划。根据《新课程标准》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提出的朗读要求,结合本班学生实际,制订详细的朗读训练计划。首先,要把学生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熟练订为朗读教学的目标。其次,要理解和尊重文本的人文情感,安排好朗读教学的手段、形式,确定好朗读教学的重点、难点,及时间安排等要素。第三,对重点句段的不同语气、速度、轻重音、语调等指标要心中有数。 2. 亲自“下水”练习,提高自身朗读水平。朗读是语文教师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范读是对语文教师普通话水平、语言文字功底和对文本再创造能力的综合检验。教师的每一次范读,都是一次提高朗读水平的好机会。教师要牢牢抓住指导学生朗读的最佳时机,即兴范读。要把所有的朗读要求融于声情并茂的、绘声绘色的朗读之中,用自身的情感感染学生,从而使学生和老师一起对朗读的内容产生共

高中音乐_音乐要素之美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课题:《音乐要素之美》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音乐的节奏、旋律、和声等音乐要素,了解并掌握这些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重要作用。 2. 通过实践练习,学会运用创作手法---变奏,认识了解音乐体裁---卡农及特点。 3.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音乐情感,参与音乐创作实践活动,提高创新能力、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音乐的基本要素,能够正确的运用所学知识更好的感受体验音乐情感,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 【教学难点】 针对音乐要素,参与各项音乐活动进行创造性的设计,并大胆、自信地表现出来。 【教学过程】 一、导课 1. 音乐是受人们喜爱的综合性艺术形式,一起来欣赏三个视频片段,请同学们从音乐角度思考,说说它们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2. 依次播放三段视频。 ①《卡农》阿卡贝拉版,优美,柔和 ②《卡农》大提琴重奏版,欢快,活泼 ③《卡农》电声乐队演奏版,振奋,激动,充满力量感 3. 学生回答问题。(PPT)所涉及的内容大部分体现了音乐的各种要素(节奏、旋律、和声、力度、速度、音色等)。它们相互结合,共同作用,使音乐千变万化丰富多彩。这节课我们就围绕着音乐要素展开欣赏和体验。 意图:视频会让学生产生浓厚兴趣,因为不同音乐表现形式、不同音色、不同力度速度、不同情绪体验,会让学生第一时间在对比中感受出各个音乐要素。 二、节奏 1. 定义:(PPT)节奏是音在行进过程中长短和强弱的体现。 如果以四分音符为一拍,要掌握二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休止符、

附点音符、三连音的时值是多少。 2. 单一节奏练习(PPT) 一起念,注意时值的长短和强弱,四二拍子的强弱规律是强弱强弱。(三、四、五小节容易出错,可以先单独练,然后再完整念节奏。) 意图:让学生掌握音的基本的时值组合,加深对节奏定义的理解。 3. 问、答、欣赏视频。(PPT) ①导入:什么乐器能够表现节奏之美?学生回答。乐器都可以很好的表现节奏,不过我们的生活中也不乏节奏的体现。 ②欣赏打击表演片段。(视频中,演员运用各种物件来敲击出丰富的节奏。) 意图:开阔学生视野,发现身边的物品,包括我们的身体都可以轻松自然的表现节奏,为之后的创编练习做铺垫。 4. 合作创编节奏展示(PPT)。 分组进行讨论和实践。要求:节奏展示要体现组员合作,要有两个以上不同的节奏进行,还要有不同的音色对比,一分钟时间准备。 学生分组展示,老师点评或建议或鼓励表扬。 意图:根据不同的节奏型选择合适的音色锻炼学生独立思维能力;多声部节奏合作考察学生的协作意识;关注节奏特点让学生感受节奏对音乐情绪的体现。 5. 小结:在音乐要素中,节奏是可以独立存在的,它是音乐的骨架,是基础,再配合上不同的音色和力度速度,节奏会更富有感染力。 三、旋律 1. 导入:唱音阶,再看这条音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PPT)

简述浅谈如何提高音乐课堂的有效性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注意有效性研究 城关小学梁天彩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实施和推行,有效教学成为广大中小学教师时常谈论的话题。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每天面对七、八十人的大班音乐教学,教师讲的津津有味,而学生学习状态低迷,学习兴趣渐失,主动精神和创造力缺乏,学生感受不到学习的愉悦。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下面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谈谈我的几点粗浅的做法: 一、加强自身学习,强化专业素质,转变教学观念 以前总认为,音乐不进行统考,加之现在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又不好管理,部分调皮捣蛋的学生实在不学算了,别白费力气,顺其自然吧,否则会犯错误。可后来通过学习和与同伴讨论,明确了义务教育中的音乐课不是为了培养音乐的专门人才,不一定让每一位学生成为歌唱家、舞蹈家、演奏家,但要培养他们良好的音乐习惯,使每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至少将来长大后会欣赏音乐、并爱好音乐,在音乐厅里起码是一位有素质的文明观众。所以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别差异,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为学生发展音乐才能提供更大的空间。 然而,我深深的知道仅靠自己在师范学校学习的一点音乐知识和技能是远远不能满足现在孩子和课堂的需求,要想给学生一碗水,自

己就得有一桶水。于是,我利用课余时间学习新课标,钻研教材,阅读有关音乐方面的书籍,如《中小学音乐教学》等,并时常向身边的专业教师请教,还不断的练习自己的的琴技,在自己已熟练的弹奏一些调的基础上,练习弹奏降e调、降b调、a调等。音乐教师只有具备了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娴熟的琴技和自己的人格魅力,才能驾驭课堂,折服学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精心设计课堂导入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学生往往喜欢唱歌,但是对上音乐课却兴趣索然。我觉得课堂教学的导入就像一部影片的序幕,好的序幕才能吸引眼球,导入设计得好,才可以把学生散乱的思维引入课堂教学的目的中来,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才能顺利开展课堂教学。 如:我在教学《摇篮曲》时,用故事的方式导入,讲了奥地利著名音乐家舒伯特这首《摇篮曲》的诞生,学生听的津津有味,不但了解了这位著名的音乐家,而且迫不及待的想学这首歌。当然教师的导入不能一成不变,根据课型、歌曲的内容、学生年级的不同设计不同的导入,应该是形象而生动的,让学生感觉每堂课伊始都充满了新鲜感,这样他们的学习兴趣、欲望才能“经久不衰”,才能期盼音乐课的到来,真正感觉到音乐课是“一周中最美好的时光”。 三、明确倾听任务,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 培根说“习惯是一种顽强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