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安徽省阜阳一中高考历史模拟试卷(4月份)

2020年安徽省阜阳一中高考历史模拟试卷(4月份)
2020年安徽省阜阳一中高考历史模拟试卷(4月份)

2020年安徽省阜阳一中高考历史模拟试卷(4月份)

一、选择题。

1. 白狄鲜虞氏所建的中山国处于赵、燕、魏之间。在河北平山中山1号墓出土的三篇

铜器铭文中有大讲忠、孝、仁、义、礼、信的内容。在中山王方壶铭文中也“古之圣王

务在得贤,其次得民。故辞礼敬则贤人至,宠爱深则贤人亲,籍敛中则庶民附”的记录。由此可知()

A.鲜虞氏将儒家思想作为治国指导思想

B.反映出礼乐制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

C.体现了中山国文化对华夏文化的认同

D.战国时期已经实现了高度的民族融合

【答案】

C

【考点】

分封制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西周的分封制,解答本题需正确解读题干所给材料中“白狄鲜虞氏所建的

中山国处于赵、燕、魏之间。在河北平山中山1号墓出土的三篇铜器铭文中有大讲忠、孝、仁、义、礼、信的内容”的主旨,并正确掌握分封制的历史影响。

【解答】

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把儒家思想确立为治国思想,这与题干所给材料中的时间不符。

B.题干所给材料信息中没有涉及礼乐制。

C.题干所给材料反映出中山国大讲忠、孝、仁、义、礼、信,倡导敬贤得民,这体现

了中山国受中原地区的文化的影响,体现了其对华夏先进文化的认同。

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已经实现了高度的民族融合”中的“已经实现了”表述

绝对化。

2. 据历史记载,汉代的大地产有些是自己经营的田庄,这往往是集农、林、牧、渔、

园艺、手工业为体的生产组织,但更多的大地产是分配给佃农耕种的,地主只向农民

收取地租,而不是组织生产,地租率一般为产量的一半。由此可见,汉代的大地产的

存在()

A.缓解了土地兼并问题

B.突出体现了自然经济特色

C.冲击了重农抑商政策

D.助推了自耕农阶层的分化

【答案】

B

【考点】

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结构。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有些是自己经营的田庄”“更多

的大地产是分配给佃农耕种的……而不是组织生产”。

【解答】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代大地产虽然形式多样,但都是自然经济的体现,

即自给自足的特点,故B项正确。

大地产本身就与土地兼并严重有关,其不可能缓解土地兼并,故A项错误。

材料无法体现重农抑商政策的冲击,故C项错误。

材料表述与自耕农阶层的分化没有直接逻辑关系,故排除D项。

3. 唐初,凡“食实封”的贵族由国家按照实封户数把客户拨给封主,租调由封主自行征收。但开元年间规定,封主应得的租调由政府统一收齐后送往京师,封主再行到京领取,不准自己到封地催征,凡子孙承袭者,封户递减十分之二。这种变化表明()

A.均田制已经无法维持

B.打击了地方贵族的势力

C.中央与地方矛盾加剧

D.减轻了农民的租税负担

【答案】

B

【考点】

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封主应得的租调由政府统一收齐……不准自己到封地催征”“凡子孙承袭者,封户递减十分之二”。

【解答】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原本由封主自行征收的租调,改为由中央政府统一征收,而且子

孙承袭者还要减少封户,这表明中央的权力得到加强,而这些地方贵族的势力受到了

削弱,故B正确。

A、D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C对材料解读不准确,均不符合。

4. 明朝地方日历中曾提到:正月头八天,分别主管鸡、犬、猪、羊、牛、马、人、谷

的运势。如果第一天晴,鸡就会生长发育良好:如果是阴天,则会有病灾。以此类推,第七八两天的天气决定了一年人和庄稼的好坏。材料反映了()

A.传统农学与天文学结合

B.传统历法蕴含人文主义

C.天文学发展陷入了停滞

D.天人合一思想影响深远

【答案】

D

【考点】

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

【解析】

本题考查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内容。

【解答】

通过材料信息“正月头八天,分别主管鸡、犬、猪、羊、牛、马、人、谷的运势”“天气

决定了一年人和庄稼的好坏”并所学知识可知,这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故

D正确;

A材料没有体现农学与天文学结合,排除;

B材料信息蕴含的不是人文主义思想,排除;

C中的停滞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

5. 以下对表中数据解读合理的是()

1871﹣1911年间中国进出口贸易净值(单位:百万元以1871﹣1873年为指数100基

准)

﹣﹣据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制表

A.晚清中国对外贸易始终处于逆差地位

B.中国经济游走于世界市场的边缘之外

C.中国商品整体上缺乏有效国际竞争力

D.辛亥革命推动中国出口贸易加快发展

【答案】

C

【考点】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列强入侵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侧重于考查的是进出口贸易的变化。

【解答】

A.表格中的数据仅反映了中国进出口货值的变化,1871﹣﹣1873年处于顺差,并不是始终是逆差,排除。

B.中国进出口贸易的不断发展,表明中国被逐步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并不是游走于世界市场边缘之外,故排除。

C.表中的数据表明中国进口货值增加较快,出口货值增加较慢,主要是资本主义国家利用各种侵略特权,操纵市场,中国商品缺乏国际竞争力所致,故正确;

D.材料无法体现辛亥革命推动中国出口贸易加快,排除。

6. 1919年以前,《共产党宣言》被零星地介绍到了中国。五四运动后,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更多地研读《宣言》,逐渐接受其思想主张。1920年,李大钊护送陈独秀离京途中,两人在冰冷的骡车中商定着手按照《宣言》思想,筹备建党事宜。这说明()

A.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B.中国革命性质发生了根本性改变

C.新文化运动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D.五四运动推动了中国共产党成立

【答案】

D

【考点】

五四运动

【解析】

本题考查五四运动,解题的关键是“1920年,李大钊护送陈独秀离京途中,两人在冰冷的骡车中商定着手按照《宣言》思想,筹备建党事宜”。

【解答】

1920年,李大钊护送陈独秀离京途中,两人在冰冷的骡车中商定着手按照《宣言》思想,筹备建党事宜,表明五四运动推动了中国共产党成立,故D正确;

A材料未体现,排除;

BC错在“根本性”,排除。

7. 1952年,中国代表团团长南汉宸在莫斯科国际经济会议上指出,“我们深信不同政

治制度的国家是可以和平共处、发展国际经济贸易关系的。”南汉宸指示中国代表团,

在对外贸易上不能向苏一边倒。中国和英法等国签订了一系列贸易协定。这反映出()

A.社会主义阵营内部出现分化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促进外贸发展

C.美国在西方世界影响力下降

D.中国经贸政策突破意识形态因素

【答案】

D

【考点】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美苏冷战

【解析】

本题考查美苏冷战。主要考查冷战政策下的新中国外交。

【解答】

通过材料“在对外贸易上不能向苏一边倒,中国和英法等国签订了一系列贸易协定”结

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外交打破了意识形态的限制,D正确;

材料并不能说明社会主义阵营分化,排除A;

B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B;

D与材料无关,排除。

8. 古罗马法学家乌尔比安在《论告示》第56编,记载“如果某人伤害了一个自由人,

却认为该自由人是他的奴隶,他将不被提起侵辱之诉。”由此可知,其旨在()

A.维护公民的政治地位

B.执行万民法简洁宗旨

C.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

D.宣扬自由人超越法律

【答案】

C

【考点】

罗马法的作用与影响

【解析】

本题考查罗马法。主要考查罗民法的内容。

【解答】

C通过对材料信息的准确解读,被认为是奴隶,其侵害就不受追究的现象,体现了当

时奴隶是公民尤其是贵族的私有财产的经济范畴,故正确。

A材料体现的是经济问题,不是政治问题。

B不被追究,不是体现万民法诉讼程序简洁有效的结果,本题根本没有进入诉讼程序,出现这种现象,是奴隶身份认定的结果。

D自由人不超越法律,只是奴隶不被保护。

9.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承认宗教信仰自由,对所有犹太人在居住、婚姻、择业、拥

有不动产和选举权等方面的限制均被取消。被长期排斥在主流社会外的犹太人对此表

现出极大的热情,他们积极适应现代社会,对德国的繁荣和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这

说明()

A.帝国宪法为社会发展提供了保障

B.外来移民权利得到了充分的保证

C.犹太人在帝国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D.德意志的民主与法治改革很彻底

【答案】

A

【考点】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解析】

本题考查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解题的关键是“承认宗教信仰自由,对所有犹太

人在居住、婚姻、择业、拥有不动产和选举权等方面的限制均被取消。被长期排斥在

主流社会外的犹太人对此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他们积极适应现代社会,对德国的繁荣

和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解答】

“承认宗教信仰自由,对所有犹太人在居住、婚姻、择业、拥有不动产和选举权等方面

的限制均被取消。被长期排斥在主流社会外的犹太人对此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他们积

极适应现代社会,对德国的繁荣和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表明帝国宪法为社会发展提供

了保障,故A正确;

B理解片面,排除;

C错在“主导”,排除;

德意志的民主与法治改革并不彻底,暴露了专制主义和帝国主义传统,故D错误。

10. 1927年,苏联国家收购到的粮食总量只有3亿普特,比1926年的4.28亿普特减

少了30%.同样,“一五”计划实施时,我国也出现了粮食收购危机﹣﹣收支相抵,库

存减少40亿斤,形势相当严峻。上述情形均反映出当时两国()

A.工业化潜在需求旺盛

B.粮食欠收形势十分严峻

C.工业化政策脱离实际

D.统购政策损害国民利益

【答案】

D

【考点】

一五计划

【解析】

本题考查一五计划,解题的关键信息是“1927年,苏联国家收购到的粮食总量只有3

亿普特,比1926年的4.28亿普特减少了30%.同样,“一五”计划实施时,我国也出现了粮食收购危机﹣﹣收支相抵,库存减少40亿斤,形势相当严峻”。

【解答】

从材料可知,两国都出现了粮食收购危机,表明统购政策损害国民利益,不利于调动

人民的生产积极性,故D正确。

AB材料未体现,排除。

C与材料无关,排除。

11. 1945年8月,美、英、苏三国以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同质国家为由,批准奥、捷、匈等国,迁移境内德意志人口。到1950年,有超过1200万德意志人遭到驱逐,其中

绝大部分作为难民来到德国的西方占领区。这一难民潮()

A.导致了柏林墙的修筑

B.推动了联邦德国经济的重建

C.体现了民族自决原则

D.加快了东欧劳动力自由流动

【答案】

B

【考点】

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

【解析】

本题考查了战后西欧的发展,要求学生结合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特征和影响来进行分析。

【解答】

A.柏林墙修建是1961年和材料时间不相符。

B.二战后初期大量东德人逃到西德,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和技术人才。为战后联邦德

国经济的重建提供了人才条件。

C.材料中很多人是被驱逐的,并没有体现出民族自决的原则。

D.材料中的人口流动并不是自由的流动。

12. 1992年,丹麦民众担心欧盟会使本国失“主权、独立和民族特性“,一度在公民投

票中否决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2005年法、荷兰民众担心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害,

反对削弱国家主权,因此在全民公决中否决了意在扩大欧盟超国家权力的《欧洲宪法

条约》。这表明()

A.价值观同有利一体化进程

B.主权让渡制约一体化发展

C.全球化进程中应维护民族独立

D.欧洲各国应放弃民族主义

【答案】

B

【考点】

欧共体与欧洲一体化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欧洲一体化,要求学生结合欧洲一体化的过程特征来分析。

【解答】

A.材料不是强调欧洲一体化的进程,而是强调欧洲一体化过程中遇到了阻力。

B.材料可以看出90年代初和21世纪有很多国家担心欧洲一体化会侵犯到本国的主权。这能够体现出主权让渡制约了一体化的发展。

C.材料不是强调要维护民族独立。

D.材料也不认为欧洲各国应该放弃民族主义。

二、非选择题

茶叶的故乡在中国,但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茶叶逐渐被世界所共享,并在不同

时期、不地域酝酿了不同内涵的茶文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中国俗语中有“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的说法,在中国人民的日常生

活中,茶是一种不可或缺的食品。陆羽在《茶经》里曾对茶具中颇为知名的“三才杯”

做过描述,上有盖、下有托、中有碗,其寓意是盖为天、托为地、碗为人……以茶敦亲、以茶为媒、以茶敬客、以茶睦邻、以茶交友均在社会中影响甚广。

﹣﹣摘编自宋时磊《唐代茶史研究》

材料二:17世纪之后,茶叶开始了大规模的西行之旅。1669年,英国东印度公司获得对华茶叶贸易专营权,自此中国茶叶大量出口到欧洲市场。与此同时西印度群岛糖业

的发展为英国饮茶习惯的形成提供了条件。1730年,苏格兰医生托马斯?肖特发表论

文称“糖不但可以遮掩苦涩之味道,使茶水更为适口,而且有清肺之良效,亦能增益肾

脏功能”。1774年,茶叶成为东印度公司在中国购买的最主要商品,茶叶走私贸易亦

非常盛行。1786年,一名法国人到英国旅行时注意到:即使是贫困百姓家,一天也能

喝上两次茶。因为廉价而且能够迅速补充能量,茶饮特别受工人阶层的欢迎。

﹣﹣摘编自刘章才《饮茶在近代英国的本土化论析》

材料三:据统计,目前中国仍然是世界茶叶出口大国,但中国茶叶贸易,特别是高端

红茶贸易的世界市场份额却远低于英国。英国虽然不直接生产茶叶,但英国的红茶出

口貿易额却居于世界前列。英国进口茶叶的20%以上用于加工再出口,出口价格是进

口价格的2倍以上。英国红茶以先进独特的加工工艺、现代化的市场营销和文化底蕴

厚重的品牌(如立顿红茶)而享誉世界。

﹣﹣摘编自英国麦克法兰《绿金:茶叶帝国》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茶文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7﹣﹣﹣18世纪茶叶在英国社会逐渐普及的

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在现代国际市场上如何提高中国茶叶经济的竞争力?

【答案】

渗透于日常生活中;历史悠久,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与儒、道等思想交融;颐养心性,侧重于追求精神享受;成为中国人交往沟通得媒介。

英国东印度公司取得茶叶贸易的垄断权,大量茶叶进口到欧洲市场;茶叶的补养功能

和保健功能被认可;美洲殖民地种植园经济的发展,糖业促进了饮茶推广;茶叶走私

贸易盛行;工业革命推动。

重视中国传统茶文化的传承并应大力宣传;虚心学习外国先进经验,提高中国企业的

管理与经营水平;大力研制新品种,尤其是中高端产品,提高制茶工艺水平;树立民

族企业品牌,政府应给予足够重视与保护;努力营造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等。【考点】

英国的殖民扩张

中国古代史综合

【解析】

本题考查中西方的经济发展。(1)主要考查中国古代茶文化的特点,本小问依据材料

一“在中国人民的日常生活中,茶是一种不可或缺的食品”、“上有盖、下有托、中有碗,其寓意是盖为天、托为地、碗为人……以茶敦亲、以茶为媒、以茶敬客、以茶睦邻、以

茶交友均在社会中影响甚广”并结合儒家和道家思想影响分析;(2)主要考查西方列强

殖民扩张和工业革命及其影响,本小问,依据材料二“英国东印度公司获得对华茶叶贸

易专营权,自此中国茶叶大量出口到欧洲市场”、“苏格兰医生托马斯?肖特发表论文称“糖不但可以遮掩苦涩之味道,使茶水更为适口,而且有清肺之良效,亦能增益肾脏功能”、“西印度群岛糖业的发展为英国饮茶习惯的形成提供了条件”、“茶叶走私贸易亦非常盛行”、“1786年”,结合欧洲殖民扩张和工业革命的影响分析概括;(3)本小问属于开放性题,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分析,言之有理即可。

【解答】

本小问的特点,依据材料一“在中国人民的日常生活中,茶是一种不可或缺的食品”可

以得出渗透于日常生活中;“上有盖、下有托、中有碗,其寓意是盖为天、托为地、碗

为人……以茶敦亲、以茶为媒、以茶敬客、以茶睦邻、以茶交友均在社会中影响甚广”

可以得出与儒、道等思想交融;颐养心性,侧重于追求精神享受;成为中国人交往沟

通得媒介;结合所学可以得出历史悠久,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本小问的原因,依据材料二“英国东印度公司获得对华茶叶贸易专营权,自此中国茶叶

大量出口到欧洲市场”可以得出英国东印度公司取得茶叶贸易的垄断权,大量茶叶进口

到欧洲市场;“苏格兰医生托马斯?肖特发表论文称“糖不但可以遮掩苦涩之味道,使茶

水更为适口,而且有清肺之良效,亦能增益肾脏功能”可以得出茶叶的补养功能和保健

功能被认可;“西印度群岛糖业的发展为英国饮茶习惯的形成提供了条件”可以得出美

洲殖民地种植园经济的发展,糖业促进了饮茶推广;“茶叶走私贸易亦非常盛行”可以

得出茶叶走私贸易盛行;“1786年”,结合所学可以得出工业革命的推动。

本小问的提高,属于开放性题,依据两则材料,结合所学可知重视中国传统茶文化的

传承并应大力宣传;虚心学习外国先进经验,提高中国企业的管理与经营水平;大力

研制新品种,尤其是中高端产品,提高制茶工艺水平;树立民族企业品牌,政府应给

予足够重视与保护;努力营造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日本学者内藤湖南(1866﹣1934)认为:唐和宋在文化性质上有显著差异。唐代

是中世的结束。而宋代则是近世的开始。内藤湖南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第一,政治上的变化。唐宋政治上的变化主要是贵族政治的式微和君主独裁的出现。第二,

经济上的变化。由于唐宋处在实物经济结束时期和货币经济开始交替之际,其间货币

的形式和名称自然发生变化。第三,文学上,宋词等文学形式,不再以包含典故的古

语为主而变为以俗语自由地表现。文学曾经属于贵族,从此变成为庶民之物。

﹣﹣摘编自内藤湖南《概括的唐宋时代观》

根据材料及所学,运用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试对材料观点进行评析。(赞同、质疑、反对均可,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答案】

观点一:赞同内藤湖南的观点。唐宋之际的社会出现了显著的变化。

论述:从政治上来说,唐代的三省六部制对于皇权有着明显的限制和制约,世家大族

为代表的封建贵族势力仍然较为强大,科举制虽然建立,但是仍待完善。到了宋代,

君主专制得以加强,另外伴随着科举制的完善,平民政治逐渐兴起,社会阶层的流动

性加强,世家大族势力基本上退出了历史舞台。从经济上来说,宋代商品经济空前繁荣,商品交易活动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出现。这些都是

前代没有出现过的现象。文学上,在唐代,诗歌更多的是科举考试的敲门砖,过于政

治化。伴随着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以宋词为代表的文学样式出现

了明显的世俗化发展趋势。

综上所述,宋代在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都相比于唐代有很大不同。

观点二:反对内藤湖南的观点。由唐到宋,中国社会的本质没有发生变化。

论述:从政治上来说,唐代的三省六部制和二府三司制在本质上都是服务于专制皇权的。二者没有没有本质区别,都是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发展的阶段性产物。从经济上来说,宋代的商品经济有所发展,但是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仍然占有绝对的优势地位。从思想文化来讲,以儒学为代表的封建正统思想在唐宋两代都占据统治地位。文

学世俗化只能反映出少量的市民阶层的精神风貌而不能代表整个中国。

综上所述,唐代和宋代从社会性质上来说都属于封建社会,并无绝对差异。

【考点】

中国古代史综合

【解析】

本题考查唐宋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解题的关键是对内藤湖南的观点进行评价,可赞同或反对,理由结合唐宋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出现的新现象及其实

质从正反两方面分析即可。

【解答】

本题属于历史评析题,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对内藤湖南的观点进行评价,可赞同或反对,如赞同,可结合唐宋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出现的新现象及其意义分析;

如反对,可结合唐宋时期政治制度仍然是专制制度产物、经济仍然是自然经济以及儒

家思想仍然占据统治地位分析,最后得出结论。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西魏立国于关陇一隅之地,地理环境、人力、物力和文化等方面的条件,都不

能与东魏和南朝萧梁抗衡。苏绰是西魏改革的谋主,他制定的“六条诏书”成为西魏北

周的治国纲领和施政方针。令诸州郡县长官,“每至岁首,必戒敕部民能操持农器者,

皆令就田,垦发以时”,对那些游手怠惰、不勤农事者,则加以惩罚。认为古今帝王“置臣得贤则治,失贤则乱”,提出“今之选举者,当不限资荫,唯在得人罢黜冗官及扰

乱细民之污吏,实行官吏考察制度,对各级官吏‘任而试之,考而察之’。起于居家,至

于乡党,访其所以,观其所由”。要求地方官在征收赋役时,应“斟酌贫富,差次先后”,差发徭役应防止“贫弱者或重徭而远戍,富者或轻使而近防”的弊端。在“六条诏书”的指导下,西魏北周政治呈现出一派新的气象,因而转弱为强,最终灭掉北齐。

——据孔毅《西魏北周改革述评》

(1)据材料概括“六条诏书”对地方官员的要求。

(2)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简析西魏改革的影响。

【答案】

(1)要求: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德才兼备,真才实学;奉公守法,接受监督;公平施政,灵活务实。

(2)影响:吏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内政巩固,国家转弱为强;

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继续,为隋唐的强盛奠定了基础。

【考点】

中国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解析】

本题考查西魏改革。

【解答】

(1)本小问的要求,依据材料“每至岁首,必戒敕部民能操持农器者,皆令就田,垦

发以时”、“对那些游手怠惰、不勤农事者,则加以惩罚”可以得出大力发展农业生产;“置臣得贤则治”、“今之选举者,当不限资荫,唯在得人”可以得出德才兼备,真才实学;“罢黜冗官及扰乱细民之污吏,实行官吏考察制度”可以得出奉公守法,接受监督;“要

求地方官在征收赋役时,应‘斟酌贫富,差次先后’,差发徭役应防止‘贫弱者或重徭而

远戍,富者或轻使而近防’的弊端”可以得出公平施政,灵活务实。

(2)本小问的影响,依据材料“在‘六条诏书’的指导下,西魏北周政治呈现出一派新的

气象,因而转弱为强,最终灭掉北齐”,结合“六条诏书”的内容和所学从政治、经济以

及对后世的影响等方面分析。

材料 1938年以后,随着德意法西斯在欧洲连连得手,其征服世界的面目暴露无遗。

希特勒不仅获得了欧洲巨大的军事、地理优势,威胁到美国在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利益,甚至还将手伸进了美国的“后院”﹣﹣拉美,成了美国的直接竞争对手。……截至1941

年,美国在欧洲的直接和间接投资总计达200600万美元,在亚洲和大洋洲的投资仅为85300万美元。……

1939年11月,罗斯福签署的“新中立法”中将取消武器禁运条款改为“现金购货运输自理”,由于英国的海军运输发达,又有强大的海军,故此法对英国极为有利。1941年3月,国会通过了《租借法》,授权以租借或贷款形式向某些被认为其国防对美国安全具

有重大意义的国家提供武器及其他物资。从此美国成为民主国家的巨大军火库。苏德

战争爆发后,该法案又扩大到苏联。根据“先欧后亚”战略,美国的战略物资和军事力

量源源不断地进入欧洲。罗斯福最终彻底战胜了孤立主义,“先欧后亚”战略得以坚定

地贯彻执行。

﹣﹣摘编自黄光耀《二战中美国奉行“先欧后亚”战略之原因探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中美国奉行“先欧后亚”战略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二战中美国奉行的“先欧后亚”战略。

【答案】

原因:德意法西斯的侵略扩张严重损害了美国的国家利益;欧洲是美国最主要的投资地;罗斯福准确地把握当时的形势,力排众议;中国人民的浴血抗战使日军主力受制

于中国战场,客观上支持和配合了“先欧后亚”战略的实施。

评价:“先欧后亚”战略是美国全球战略和国际主要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既体现了美

国的局部利益,也反映了争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客观规律,符合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有利于集中优势兵力,以较小代价取得欧亚两线作战的胜利,最终战胜法西斯;

但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国战场的地位,导致中国抗战得不到更多的外来援助。

【考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

【解析】

(1)本题考查二战中美国奉行“先欧后亚”战略的原因。依据材料“希特勒不仅获得了

欧洲巨大的军事、地理优势,威胁到美国在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利益,甚至还将手伸进

了美国的‘后院’﹣﹣拉美,成了美国的直接竞争对手”等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分析。(2)本题考查对二战中美国奉行的“先欧后亚”战略的评价。依据材料“苏德战争爆发后,该法案又扩大到苏联。根据‘先欧后亚’战略,美国的战略物资和军事力量源源不断

地进入欧洲”等结合对中国抗日战争的影响进行归纳分析。

【解答】

根据材料中“1938年以后,随着德意法西斯在欧洲连连得手,其征服世界的面目暴露

无遗。希特勒不仅获得了欧洲巨大的军事、地理优势,威胁到美国在世界范围内的经

济利益,甚至还将手伸进了美国的‘后院’﹣﹣拉美,成了美国的直接竞争对手”等信息

可得出德意法西斯的侵略扩张严重损害了美国的国家利益;根据材料中“截至1941年,美国在欧洲的直接和间接投资总计达200600万美元,在亚洲和大洋洲的投资仅为85300万美元”等信息可得出欧洲是美国最主要的投资地;根据材料中“1939年11月罗

斯福签署的新中立法中将取消武器禁运条款改为‘现金购货运输自理”“‘罗斯福最终力底

战胜了孤立主义,‘先欧后亚’战略得以坚定地贯彻执行”等信息可得出罗斯福准确地把

握当时的形势,力排众议;结合所学中国抗日战争的史实可得出中国人民的浴血抗战

使日军主力受制于中国战场,客观上支持和配合了“先欧后亚”战略的实施。

依据材料“苏德战争爆发后,该法案又扩大到苏联。根据‘先欧后亚’战略,美国的战略

物资和军事力量源源不断地进入欧洲”结合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从美国全球战略、世

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战场等角度作答。

三、【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赫德对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极力“赞助”,并且善于在官场周旋,因而获得了清政

府的赏识。1863年,他被任命为海关总税务司。当时,中外贸易不断发展,海关收入

逐渐增加1876年,清政府同英国订立《烟台条约》时,李鸿章为全权大臣,却以赫德

为帮办。在中法战争中,赫德竟成为订立《中法新约》的重要角色。在英国公使的鼓

励和支持下,赫德“在政界从事隐蔽的活动”。凡是公使不能出面或不便出面干预的事情,往往由他出面活动。当时,陈炽就指出其罪行:“海关厘税岁入三千万,仰其鼻息

以为盈虚。引党类数百人,糜工资百万。渐而阴持朝议,显绾邦交…英君主授以男爵,功在彼国,其事可知。”后来,任命赫德为总海防司之职的主张虽未成为事实,但他的

权势继续有增无减,控制中国海关48年之久。

﹣﹣《赫德与晚清政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赫德能长期控制清朝海关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赫德活动的认识。

【答案】

原因:为清政府提供财政支持,帮助镇压人民反抗斗争;为列强争取利益,获得列强

的支持与帮助;有一定的个人才能,结党官宦势力。

认识:赫德的活动反映出中国社会半殖民地程度不断加深,清朝统治腐败不堪;尽管

赫德给中国带来一系列近代化元素,但国家主权应由中国掌握;迎合了西方列强的侵

华要求,加剧了对华掠夺。

【考点】

近代中国历史人物

【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的历史人物。考查赫德能长期控制清朝海关的原因以及对赫德活动

的认识。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提取有效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概括即可。【解答】

本小问的原因,依据材料“赫德对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极力“赞助”,并且善于在官场周旋,因而获得了清政府的赏识”、“在中法战争中,赫德竟成为订立《中法新约》的重要角色”、“显绾邦交”等信息,结合所学概括即可。

本小问的认识,依据材料,结合所学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分析即可。即赫德的活动反

映出中国社会半殖民地程度不断加深,清朝统治腐败不堪;尽管赫德给中国带来一系

列近代化元素,但国家主权应由中国掌握;迎合了西方列强的侵华要求,加剧了对华

掠夺。

2020年安徽省阜阳市高考历史模拟试卷(3月份)

2020年安徽省阜阳市高考历史模拟试卷(3月份)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48.0分) 1.殷商时期,巫风弥漫,祭祀鬼神的现象相当普遍;西周时期,当政者认为,执政必 须注重重民众需求,即使上帝百神和先公先王也曾是考虑民众愿望的“至上神”。 这一变化说明西周时期() A. 祭祀对象发生变化 B. 民本思想逐渐显现 C. 平民地位有所提升 D. 族权色彩日渐浓厚 2.汉武帝时期,“元狩四年,山东水灾,凡有流民七十八万口;元鼎六年,山东河灾, 令饥民流亡江淮间就食”;(汉昭帝)始元四年秋七月,诏日:“比岁不登,民匮于食,流庸未尽还。”这些流民流亡他乡,成为地主田庄的徒附,“耕豪民之田”,或庸耕于庄园中。这反映出当时() A. 田庄稳定了社会秩序 B. 田庄经济是当时最重要的经济形态 C. 土地兼并现象较严重 D. 田庄经济具有自给自足的特征 3.宋太祖对丞相赵普说:“我在民间时,花几十文铜钱就可以买一只熏笼。今天做了 天子,反而要了几天还弄不到,是什么道理?”赵普答道:“这是历来的条贯,不是单为陛下制定的,而是替陛下的子孙安排的,假若后代子孙要非理制造奢侈物品,必须各个机构逐级审批,还要经过台谏官的理会。”这反映出() A. 君权与相权之间存在着尖锐矛盾 B. 皇帝不愿生活受到大臣的制约 C. 宋代的皇权扩张得到有效的约束 D. 官僚政治形成对皇权的制约机制 4.有学者指出,汉、唐、宋时,“天下等于中国加上四夷”;清朝前期,统治者则认 为“天下等于中国”“我皇上为统驭天下中国之主”。据此可知,清代这-认识 () A. 为构建其华夏正统地位而服务 B. 丰富了传统“天下”观的内涵 C. 体现了“夷夏”之辩的日益弱化 D. 明确了“中国”与“天下”概念 5.如图为晚清同治年间洋(货)关税收人变化趋势情况统计图(单位:两)。这一变 化趋势() A. 便利了西方列强对华商品输出 B. 表明中国逐渐收回了关税主权 C. 反映出中国日益卷入世界市场 D. 说明中国确立了洋税主体地位 6.孙中山在吸取近代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提出进化论的唯物主义自然观。他说,地 球形成后经过漫长的“物种进化“”物竞天择”,出现不同等级的生物,经过“千百万年”之进化,“人类乃成”。但人类进化原则与其他物种不同,“物种以竞争为原则,人类则以互助为原则“。该观点() A. 忽略了人类与自然进化的不同 B. 支持把物种竞争原则搬到人类社会 C. 论证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合理性 D. 未能全面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2018年高考文综历史全国卷1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历史(全国Ⅰ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这反映出,《墨子》【C】 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 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 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 2.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表2所示。 表2 “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唐朝藩镇基本情况表 藩镇类型数量(个)官员任免赋税供纳兵额与功能 河朔型7 藩镇自擅不上供拥重兵以自立 中原型8 朝廷任命少上供驻重兵防骄藩 边疆型17 朝廷任命少上供驻重兵守边疆 东南型9 朝廷任命上供驻兵少防盗贼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D】 A.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 B.彼此之间攻伐不已 C.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 D.延续了唐朝的统治 3.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主,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这反映出当时【A】 A.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 B.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 C.雇佣劳动已经普及 D.盐业专卖制度解体

2020届上海市静安区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静安区2019 学年第二学期教学质量检 测 高三历史试卷2020.05 注意: 1.本检测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所有答题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无效。答题纸与试卷上的试题编号一一对应,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2.检测时间 60 分钟,试卷满分 10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 1.为农耕文明的简介配图,恰当的是 A B C D 2.“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 能禁止。”廷尉李斯基于以上判断,主张推行 A. 皇帝制度 B. 三公九卿制度 C. 郡县制度 D. 君主专制制度 3.“世祖光武皇帝讳秀,字文叔,南阳蔡阳人,高祖九世之孙也。”材料中的“世祖”建立了 A. 西汉 B.东汉 C.蜀汉 D. 后汉 4.“两宋时期,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这一结论的最主要依据是 A. 南方的自然条件更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 B. 北方持续战乱而南方相对安宁 C. 南方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实力超过北方 D. 北宋定都开封而南宋定都临安 5.右图为受污损的三联书店出版物封面。其中污损处的文字当 是

A.咸阳 B.长安

C.洛阳 D. 泉州 6.下图为学生笔记。笔记评价的是 A.东汉的“柔道”政策 B. 唐代的“和亲”政策 C. 宋代的“和议”态度 D. 明清的“闭关锁国” 7.“你们的羊一向是那么驯服,那么容易喂饱,据说现在变得很贪婪、很凶蛮,以至于吃人,并把你们的田地、家园和城市蹂躏成废墟”。托马斯﹒莫尔《乌托邦》中的这段话,谴责的是 A. 圈地运动 B. 黑奴贸易 C. 君主专制 D. 殖民扩张 8.“议会君主制政体的权力重心在议会。议会拥有立法权、财政权和对行政的监督权”。材料中的“议会君主制”也被称作 A. 开明君主制 B. 民主共和制 C. 君主立宪制 D. 等级君主制 9.作为条款,“英王陛下承认合众国为自由、自主和独立的国家”出自 A. 1689 年《权利法案》 B. 1783 年《巴黎和约》 C. 1787 年“联邦宪法” D. 1789 年《人权宣言》 10.区分彼得一世改革与亚历山大二世改革性质的关键在于 A. 是否使俄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B. 是否动摇了沙皇的专制地位 C. 是否保留大量封建军事残余 D. 是否为经济提供自由劳动力 11.18 世纪中期开始的经济领域大变革之所以称为“工业革命”,主要是因为 A. 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 B. 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 C. 手工作坊变成手工工场 D. 君主统治让位民主政治

云南省腾冲市2017届高三历史模拟试卷2

云南省腾冲市2017届高三历史模拟试卷2 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陇西李氏续修族谱·例言》规定:“随母子,数岁来;带孕子,数月生,及义子、赘婿,皆异姓也,原非一本,例禁概不收入。”材料表明宗法制( ) A.以血缘关系为基础 B.标榜尊崇共同祖先 C.异姓乱宗是其大忌 D.不准异姓冒姓入族谱 2.在中国历史上,全国各级政府之间是一种严格的管理与被管理关系,这种自上而下的垂直线型政府权力运作体系一直是我国行政管理系统的核心。其历史源头应当是(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郡国并行制 D.行省制 3.清朝乾隆皇帝直到86岁做了太上皇,还是励精图治、大权在握。他曾说:“本朝纪纲整肃,无名臣,亦无奸臣。”这反映了( ) A.庞大完善的官僚机构 B.乾纲独断的政治体制 C.持续繁荣的封建经济 D.清廉勤政的治国理念 4.交子来源于唐代的一种汇兑票据——飞钱。交子最初由北宋四川十六家富商联合发行,每年发行一定额度的交子,持交子者可以随时兑现。交子三年界,界满后持旧交子换新交子,每年向官府交纳一笔费用,流通区域也仅限于四川。这说明( ) A.唐代灭亡后飞钱直接发展为交子 B.飞钱是北宋四川地区主要的流通货币 C.交子具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D.飞钱是政府与私人共同发行的官方货币 5.[明]刘侗《帝京景物略》中载:“尝考会馆设于都中,古未有也。始嘉(靖)隆(庆)间……用建会馆,士绅是主。凡出入都门者,籍有稽,游有业,困有助也。”由此分析,明朝会馆( ) A.都设在京城 B.以商办为主 C.功能较完善 D.出入较方便 6.司马光说:“隋始置进士,唐益以明经等科……不复使人察举矣。……于是进士专尚属辞,不本经术;而明经止于诵书,不识义理。……儒雅之风日益颓坏,为士者狂躁险薄。”当时有识之士针对此弊端( ) A.主张恢复察举制度 B.反对礼教虚伪僵化 C.重申儒家伦理道德 D.提倡经世致用思想 7.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写道:“(明清)在这个时期,在某些方面,中国的文化有了重大进展。……官方方面,程朱学派的地位甚至比前朝更为巩固。非官方方面,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在明末清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这说明该时期( ) A.传统文化未发生实质的变化 B.宋明理学统治地位开始动摇 C.思想领域出现近代民主思想 D.文化专制政策出现一定松动 8.阅读下面的表格(改编自朱荫贵《近代交通运输与晚清商业的演变》) 上表反映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是( ) A.列强加紧了对中国商品输出 B.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中国民族工业身受多重压制 D.农业商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9.太平天国将领杨秀清说:“中国有中国之制度,今满洲造为妖魔条律,使我中国之人无能脱其网罗。”邹容在《革命军》中说:“我中国今日欲脱满洲人之羁缚,不可不革命。”两者都主张( ) A.推翻封建制度,建立共和国 B.反对满清贵族的封建统治 C.实现国内各民族平等 D.实现主权在民原则 10.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规定“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代了1982年宪法中“国家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的说法,这说明( ) A.完成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过渡 B.中国民主制度的重建与完善 C.中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社会经济发展推动法制建设 11.下表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口商品分类比重(%),对下表的分析准确的是( )

2011年高考安徽文综卷政治试题解析

2011高考文科综合安徽卷政治试题解析 1.(2011年安徽卷)2011年我国宏观经济政策以“积极稳健、审慎灵活”为基本取向,实 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其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有利于 ①增加投资需求,拉动经济增长②控制信贷规模,缓解通胀压力 ③调整经济结构,优化资源配置④刺激消费需求,调节市场物价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2011年我国宏观经济政策以“积极稳健、审慎灵活”为基本取向,具体而言,对财政政策,强调积极而审慎;对货币政策,强调稳健而灵活。我国稳健的货币政策有较大的弹性,针对2011年通胀压力较大的宏观经济形势,货币政策的取向是适度从紧。选项①④是积极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效应,不符合题意。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通过严格控制信贷规模,可以缓解通胀压力;通过严格控制信贷投向,可以深刻影响企业生产经营,从而有利于调整经济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故②③两项符合题意。答案为C。 2.(2011年安徽卷)图1中的曲线反映的是某种商品在一定时期内的价格走势。同期,该 种商品的价格变动引起其需求量发生反向变化。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图1 ①该种商品的互补商品需求量会有所增加 ②该种商品的互补商品需求量会有所减少 ③该种商品的替代商品需求量会有所减少 ④该种商品的替代商品需求量会有所增加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通过曲线,可以看出价格在下降;再通过“该种商品的价格变动引起其需求量发生反向变化”这一信息,可以看出该商品需求量增加,同时还可看出该商品有较大价格弹性。某种商品的互补品的需求量与该商品的需求量同向变动,故选项①正确;富于价格弹性的商品,其替代品的需求量与该商品的需求量反向变动,故选项③正确。答案为A。

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年高考历史试卷及答案(新课标全国Ⅱ卷)黑龙江考题2018.司马迁著《史记》时,文献关于黄帝的记述内容不一甚至荒诞,有人据以否定黄帝的真实性。司马迁24游历各地,常常遇到人们传颂黄帝的事迹。有鉴于此,他从文献中“择其言尤雅者”,编成黄帝的事迹列于本纪之首。这一撰述过程表明.《史记》关于黄帝的记录准确可信A.传说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历史真实B.历史文献记录应当与口头传说相印证C.最完整的历史文本记录的历史最真实D.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据此可知宋代25.自耕小农衰退.土地兼并缓和D.中央集权弱化B.流民问题严重CA.明朝有人描述在广东大庾岭所见:“盖北货过南者,悉皆金帛轻细之物;南货过北者,悉皆盐铁粗重26之类。过南者月无百驮,过北者日有数千。”这表明当时.岭南是商人活动的主要地区.岭南经济发展程度高于北方BA D.区域差异造成长途贸易兴盛C.以物易物是商贸的主要方式.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27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这表明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京剧艺28术中人物的脸谱B.固化了大众的历史认知A.真实再现了客观历史.提升了历史人物的价值.正确评断了历史人物C D年,清政府采纳驻英公使郭嵩焘的建议,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此后,又在美国旧金山,日本187729.横滨、神户、大阪及南洋华侨聚居的商埠设立了领事馆。这反映了清政府.外交上开始出现制度性变化A.力图摆脱不平等条约的约束B.国际地位得到提高D.逐步向近代外交转变C .抗日战争期间,湖北省政府曾发布《湖北省减租实施办法》,在农村推行以“减租”为内容的土地改30革并取得一定成效,但未得到国民党中央的肯定。这表明当时国民党中央B.阻止地方政府进行土地政策的调整A.放弃了对农村原有土地制度的保护D.无意改变农村的生产关系C.无力控制地方政府的行为.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各高校遵照中央政府要求开设公共必修课,恩格斯所著《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31过程中的作用》成为指定教科书,文化部还举办了以“从猿到人”等为宣传主题的大型科学知识展览会。其主要目的是.确立马克思主义在全党的指导地位A.构建与国家政权相适应的意识形态B.探索引导宣传舆论工作的全新形式.用科学文化知识破除封建迷信思想DC 年,雅典一下层女子因亵渎神灵被控犯罪,按法律当处死。辩护人用动情的言辞质问:.公元前32340“难道你们忍心让这位阿芙罗狄特(古希腊美丽女神)的弟子香消玉殒吗?”这打动了陪审团。经投票,陪审法庭判其无罪。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妇女享有广泛政治权利BA.民主原则贯穿司法过程.司法审判缺乏严格程序C.法律注重保护平民权益D月致麦迪逊的信中说:“凡是有判断能力的人,都不会否认对现行制度进行彻底年333.华盛顿在1787这里所说的“彻底变革”是指变革是必需的。我迫切希望这一问题能在全体会议上加以讨论。”BA.革除联邦体制的弊端.建立三权分立的共和体制1 / 8 .改变松散的邦联体制C.废除君主立宪制D世纪晚期德国的现代化进程中,经济突飞猛进与政治民主发展滞后形成巨大反差。出现这种现象1934.的原因在于.国家分裂阻碍政治民主化A.皇权与贵族结盟掌握政权B.对外战争影响国内民主进程.经济发展消解政治改革诉求DC年内跑完这段距离。”这10100年,我们应当在.1931年,斯大林说:“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50—35一思想B.推动了苏联经济模式的形成A.完全符合当时的苏联国情D.延续了新经济政策的精神C.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致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40.(25材料一 年,英国科学家爱丁顿对日全1919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有不少学者对爱因斯坦的学说持怀疑态度。食的观测结果证实了爱因斯坦的理论,引起巨大轰动,世界范围的爱因斯坦热接踵而至。荷兰、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国先后邀请他前往讲学。在中国,梁启超发起成立的讲学社曾拟邀请爱因斯坦来华讲学。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亦发出邀请,并得到其本人应允。虽然爱因斯坦因故未能年,各种报刊登载相对论的论著、译文、通讯、年到19171923成行,但相对论却在中国广泛传播。从15种左右。报告和文献不下百篇,出版译著——摘编自阿尔布雷希特·弗尔辛《爱因斯坦传》等 材料二

上海市2014年高考历史模拟试卷

上海市2014年高考历史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共75分) 以下每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必须做在答题卡上。 1.“他是乌鲁克国王,他非人非神。众神创造了他完美的身躯,并赋予他美貌、智慧、勇敢,使他具有世人无法具有的完美品质。”该传说出现在 A.古代埃及B.古代两河流域 C.古代中国D.古代印度 2.下列图片说明雅典民主政治 A.开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 B.维护了奴隶主的统治地位和利益 C.只适合小国寡民的城邦 D.促进了雅典思想文化繁荣与发展 3.历史学家指出:西周王朝虽然显示出一定的统一性、集权性,但国家结构上的分散性、松散性仍是最本质的特点。造成“分散性、松散性”的原因是 A.贵族拥有土地所有权B.分散的自然经济 C.贵族们拥有世袭特权D.王室的日益腐败 4.战国时期,在治国方略上主张“名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的著名思想家是 A.孟子 B.韩非子C.墨子 D.荀子 5.公元前452至前451年,在古罗马平民的努力下,由贵族编制出的十个法表,被镌刻在十块青铜板上,但法表中的一些内容引起平民不满。公元前450年,又增两表,形成著名的《十二铜表法》。这一过程说明 A.平民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B.贵族的利益肯定受到制约 C.罗马法法律体系渐趋完善D.平民取得罗马法的制定权 6.观察下面两幅不同时期的山东地图。左图到右图的变化主要说明了古代山东地区 A.受中央政府的控制加强B.行政区划范围由小到大 C.在全国的政治地位提高D.行政机构设置由繁到简 7.《剑桥中国秦汉史》认为:秦朝尽管昙花一现,却成功地把一套国家官僚机器的制度传给

2019年海南省高考历史模拟试题与答案(一)

2019年湖南省高考历史模拟试题与答案(一) (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 48分) 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第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 1.福建民居——土楼结构的特点是中轴对称、有强烈的向心意识,高低尊卑、主次分明等。一楼之内一般居住着一个家族,房舍根据“长幼有序”“男尊女卑”的原则安排。这种建筑布局 A .深受宗法影响 B .突出皇权至上 C .体现宗教色彩 D .利于邻里和睦 2. 《孟子?离娄上》说:“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礼记?大学》说:“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材料体现的理念是 A .中央集权 B .官僚政治 C .君主专制 D .家国一体 3. 观察右图,票面中的主要人物是 A .毕昇 B .沈括 C .徐光启 D .李善兰 4. 李大钊认为,西方文化和东方文化,一个是新的,一个是旧的。“但这两种精神活动的方向,必须是代谢的,不是固定的;是合体的,不是分立的,才能于进化有益”。下列理解准确的是 A .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性质不同 B .新文化随着时间推移变成旧文化 C .主张用西方文化改造东方文化 D .李大钊创造了新的思想文化体系 5.“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乌江天险重飞渡,兵临贵阳逼昆明。”诗中描写的事件是 A.太平天国 B.北伐进军 C.红军长征 D.抗日战争 6.1903年,林纾编译的《伊索寓言》出版。书中有一则故事:狮王与群兽立约,羊由狼管辖,兔 子由狗管辖,彼此友好,和平共处。兔子感叹说,我期待这一天很久了,但真能实现吗?故事后 的按语说:“今有盛强之国,以吞灭为性,一旦忽言弭兵,亦王狮之约众耳!弱者国于其旁,果 如兔之先见耶?!”林纾意在 A .提醒中国人警惕被侵略瓜分的危险 B .颂扬人类社会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 C .呼吁世界列强承担保护弱国的责任 D .鼓动中国民众推翻清政府残暴统治 [中國古代四大發

安徽省合肥市2021年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卷及参考答案

合肥市2021年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 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在答题卡和答题卷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和座位号后两位。 2.答第Ⅰ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第Ⅰ卷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卷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卷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务必将答题卡和答题卷一并上交。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把正确答案涂在答题卷上。) 1.西周时期设立专门的采诗官,并建立了“采诗观风”制度,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由此可见西周() A.礼乐制度的渐趋完善 B.统治者重视社会舆论 C.民间诗歌的蓬勃发展 D.周天子强化基层管理 2.春秋末年,晋国赵氏宣布不管是生产奴隶还是家庭奴隶,只要立了战功,就可以成为自由民。同时实行“旧田半税,新田不税”的政策。这些做法()A.有利于新生产关系的发展 B.直接造成三家分晋的局面 C.说明当时社会的纷争不断 D.体现宗法制度的全面崩溃 3.下图为秦始皇巡行路线及石刻分布示意图。据此可知,秦始皇的巡行()

A.意在全面推行郡县制度 B.导致陈胜吴广起义的爆发 C.增进了华夏文化的认同 D.形显了秦始皇的仁德之心 4.为纪念中国古代数学专著《九章算术》,我国首台量子计算原型机以“九章”命名。《九章算术》中有关于“田亩”“交易”“赋税”的计算方法,对分数、开立方、二次方程等也有论述,还有负数的记载。这反映出《九章算术》() A.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B.重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C.体现了统治者重视数学研究 D.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 5.下图体了不同的时期犁的形制,影响其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冶铁技术的进步 B.国家优一的雅动 C.土地类型的不同 D.精耕细作的需要 6.宋朝采取南北分卷制度,科考中不仅南北地区使用的试卷不同,而且还按照地区各自分配名额,分别录取。这() A.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B.有利于人才选拔程序的完善 C.一定程度体现了公平的原则 D.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 7.下表所示五代十国时期黄河多次决口,据此可推知黄河决门是五代十国时期 C.农耕经济繁荣的必然产物 D.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动力 8.王夫之认为,历史首先必须是信史,不能挟私,反对史书以附会人事,对众人所公认的“大美大恶”,不再作喋喋论述,这样才能实现“所贵乎史者,述往以为来者之师也”。王夫之的主张() A.维护了宋明理学的权威 B.论证了史学革命的必要性 C.体现了经世致用的思想 D.加速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9.学者陈加麓认为三千年来一大变局,不是在鸦片战争的当初就感觉到了的,而是经过第一鸦片战争才认识的,由此社会产生某些变化给封建的封闭体打开了缺口,向近代化迈出一小步。这里的“某些变化”() A.导致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B.引发了太平天国运动 C.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D.刺激了新思潮的萌发 )

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1.在1945年意大利国民生产总值退回到1911年的水平;于1938年相比,实际下降了百分之四十。由于意大利在殖民地的移民被遣退回国,向外移民停止,意大利人口激增,至使生活水平降低到惊人的地步。如果没有国际援助,尤其是美国的援助,许多意大利人就被饿死了。到1945年,意大利的实际工资下降到1913年的百分之26.7 材料表明()A二战导致了国际力量格局的直接变化B战争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灾难C美国的援助在进行经济侵略的同时也客观上帮助稳定了资本主义统治的秩序和战后经济的恢复D法西斯自食其果 答案B 2.1940年秋,蒋介石强令黄河以南的八路军和新四军在一个月内开到黄河以北,并寻机消灭,此事最终结果是A中共打退国民党第二次反共高潮B蒋介石宣布新四军为“叛军”,取消新四军番好C周恩来在重庆日报发表“为江南死国难者志衰”“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D宋庆龄、何香凝等民主人士在香港发起抗议活动 解析:A。此题难度简单,依据所学知识,随37年后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广泛建立和游击主义以及变敌人后方为抗战前线的抗日方针,抗战后期当时中共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牵制和抵抗了半数以上的日伪军队,大大减轻了正面战场的压力,国民党在当时还不能放弃统一战线。另外英美从自身利益考虑(二战抗击法西斯的压力),也不希望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破裂。bcd属于后果但不是最终结果,蒋介石迫于国内外舆论的压力,不得不表示皖南事变“不涉及党派政治”,并保证“以后决无剿共的军事”。至此,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第二次反共高潮被打退了 3.“我们正睡在一座即将爆发的火山上。你们没有看见大地正在抖动吗?”材料说明A1837年欧洲农业歉收,工人失业,人民生活难以为继B俄国十月革命即将爆发C法国大革命进入高潮D法国迫切需要结束动荡实现稳定 解析:D 这位法国议员的发言之前法国即将爆发二月革命,故排除b。法国大革命的高潮在热月政变后标志结束,故排c d准确反映了法兰西第二帝国建立的必然性,符合题意。 4.维多利亚18岁成为英国立宪君主,女王学会了如何心平气和地与首相共事,尊重政府的决策,哪怕她从心底里讨厌这个首相这说明A责任内阁已经确立下来,英王成为“虚君”B实权掌握在议会手中C君主立宪有利于国家的统一与强大D英国缺乏一个政令的连续性 答案A 5.“天道,后起者胜于先起也;人道,后人逸于前人也。”他认为人类社会历史是不断向前进化发展的,有君主专制的“据乱世”进到君主立宪的“升平世”是历史的必然。根据这种理论进化历史观,他认为当时的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已不合时宜,应当被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所取代。“世运既变,治道斯矣。材料表明A作者认为君主立宪制度比君主专制制度优越B作者讲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引入社会历史领域C作者意在变革儒家思想以法家思想为主导D中国政治改革不意操之过急,反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 解析:B 题目意在考查康有为的“三世说”的历史进化论观点,b项符合题意 6.该国(日本)近年改变旧制……其变衣冠,易正朔,每为识者所讥,然如改习西洋兵法,仿造铁路火车,添置电报,开煤矿,自铸洋钱,于国计民生不无利益。并多派学生赴西国学习器艺,多借洋债,与英人暗结党援。其势日张,其志不小。故敢称雄东土,藐视中国,有

2019届上海市虹口区高三二模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届上海市虹口区高三二模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 析】 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 在我们的历史书写中,有些仅仅是罗列史料,有些是对史料的解读,有些是史实的叙述,有些是对史事的评价。 ①二里头文化考古发现的农具有石铲、石镰、蚌铲、骨铲和蚌镰等; ②发现了粟、黍之类颗粒; ③当时的居民经济生活以农业为主; ④二里头遗址发现的大量文化遗迹和遗物,为夏史探究提供了资料。 以上属于对史料的解读的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 “赞美你,你从大地诞生并来到我们跟前,带来了营养。灌溉了田地,并使牲畜得以生存。你给远离水源的沙漠解了干渴。让大麦和小麦成活。使梁仓盈满,使库房扩张,你给穷人以恩赐。我们为你而演奏竖琴,为你而高唱赞歌。”这条世界著名的长河,非洲主河流之父,孕育了() A.中华文明 B.埃及文明 C.印度文明 D.希腊文明 3. “不是因为房屋最终在这里建起,或是坚固的城墙在这里伫立,不是运河或码头让城邦成为城邦,而是这里的人们能使用他们的机会。”古希腊诗人所言与城邦相关,可以说明该城邦的一大特点是() A.城邦林立 B.独立自治 C.民主政治 D.小国寡民 4. 商朝的农业生产已有长足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大为提高,下列资料中,最能反映商朝社会生活状况的是()

A.《史记?殷本纪》 B.《封神演义》 C.《尚书》 D.甲骨文 5. 贾谊说:“古者,天子地方千里,中之而为郡,输将繇使(辗转运送),其远在五百里而至……秦不能分尺寸之地……一输将起海上而来,一钱之赋,数十钱之费,弗轻能至也。”作者在此主要强调的是() A.分封制下赋税的运输成本相对较低 B.中央集权下租税征收成本大幅增加 C.秦朝的苛政导致民众赋役负担沉重 D.汉初的郡国并行制严重威胁中央财政 6. “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杀其君者,必百乘之家”这句话叙述的是下列哪个时期的社会状况() A.西周 B.东周 C.五代十国 D.三国两晋南北朝 7. “礼教始行,源溯春秋,谁挈五常规伦理;儒风独树,靡开汉武,公凭三策正乾坤。”这副楹联中的“公”是指()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董仲舒 8. 历史发展既有传承又有创新。下表所列信息,属于汉武帝时期的是() A.司礼监、会馆、铜活字、“三言”“二拍” B.政事堂、内作使绫匠、《金刚经》、高转筒车 C.中朝、素纱褝衣、水排、太学 D.三司使、《武经总要》、四书集注、交子 9. 下列一组王朝迁都图,原都城之自然条件恶劣,保守势力强大,不易推行改革。为了学习先进文化而进行迁都的是()p

高三历史模拟试卷(含答案)

高三历史模拟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当代著名的人类学家安德森在他的名著《中国食物》里谈到,中国乃至整个东亚很少吃牛肉,而牛肉却是西方饮食文化中必不可少的食物原料。造成这种饮食习惯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A.历史传统的不同B.生产方式的不同C.生活习俗的不同D.宗教信仰的不同2.玉石具有温润、坚硬的特点,我国古代形成了独特的玉文化。孔子提倡君子佩玉,主要是因为 A.玉非常贵重,是财富的标志B.玉石的特点与我国古代的道德规范相吻合C.玉石具有祛除疾病的功用D.玉饰工艺精湛,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3. 1850年,美国驻厦门领事说:在厦门,“大批的美国床单、衬衣布、斜纹布发生积压,卖不出合适的价格”。造成以上现象的原因不包括 A.盲目对华输出商品的结果B.中国自然经济对外来商品的顽强抵抗 C.闭关锁国政策的抵制D.中国民众的贫困与消费观念对洋货的销售不利 4.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1898年春在上海刊行,后曾三次被清政府下令毁版。此书遭毁版的原因是 A.宣扬经学B.批判儒家思想 C.借“经学”之名,行“改制”之实D.否定孔子的权威 5.20世纪初,中国偏远乡村出现了“穿洋装谒孔子”的现象。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中西文化交融碰撞的结果B.启蒙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重大影响 C.儒家思想正统地位频临崩溃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6.1924年7月,国民党召开党员联欢会,孙中山看到衣衫不整、肤色黝黑的农民冒着烈日前来参加,异常兴奋地对身边的宋庆龄说,“这是革命成功的起点”。据此判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孙中山认识到了农民的伟大力量B.为此他提出了民生主义 C. 决定建立工农联盟政权 D. 决定进行国共合作 7.摄影技术的出现为记录历史提供了新的手段。下列照片记录的是同一事件,它是 A.中华民国成立B.北伐胜利进军C.抗战胜利D.新中国成立8.1950年6月,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三中全会上说:“光靠我们党是治不好天下的。”建国后能体现中国共产党上述思想的制度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民主集中制度 9

安徽省高考历史模拟试卷

安徽省高考历史模拟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共15题;共44分) 1. (3分) (2015高一上·海南期中) 约翰·古斯塔夫·德罗伊森在《历史知识理论》序言中指出:“过去的事,如果它不融化于现在某事之中,它就是真正过去了”。这也就是说() A . 历史就是过去的一切 B . 所有的历史都与现实相联系 C . 有借鉴价值的历史才是有意义的 D . 必须把历史融入现实之中 2. (3分)(2017·肇庆模拟) 《后汉书·宦官列传》记载:“中兴之初,宦者悉用阉人,不复杂调他士……自明帝之后,迄乎延平,委用渐大,而其员稍增…… 手握王爵,口含天宪,非复掖庭永巷之职,闺牖房闼之任也。”这种现象实质是() A . 宦官专权乱政 B . 皇权与相权斗争 C . 皇权遭到削弱 D . 皇权至上的产物 3. (3分) (2018高三上·呼兰期中) 明代法律规定:“其夫殴妻,非折伤,勿论……凡民间寡妇,三十以前夫亡守志者,五十以后不改节者,旌表门闾,除免本家差役。”这反映了() A . 明代法律存在等级观念 B . 小农经济滋生性别歧视 C . 明代政府禁止寡妇改嫁 D . 理学思想影响婚姻观念 4. (3分) 1919年巴黎和会上欧美列强出卖中国权益,激起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这直接导致了() A .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B . 五四运动的爆发 C . 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D . 南昌起义的爆发 5. (3分) (2017高一上·高明月考) 古希腊著名学者伊索克拉底曾这样形象的评价雅典民主:“我们进入公民大会时所谴责的事情,却恰恰是我们投票表决时赞成的事情;过一段时间,在离开公民大会回家的途中,我们又不赞成在这里表决的议案。”这体现雅典() A . 民主决策的非理性 B . 民主程序的不完善

2001年全国高考历史试题及其参考答案

2001年全国高考历史试题及其参考答案 (全国卷)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1卷(选择题,共7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计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传说中的尧舜时期大致处在 A.旧石器时代 B.新石器时代 C.青铜时代 D.铁器时代2.导致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分裂割据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A.豪强地主势力膨胀 B.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C.黄巾起义 D.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3.下列手工业行业中较早兴起的是 A.冶铁业 B.制瓷业 C.造纸业 D.印刷业 4.匈奴、鲜卑、羯、氐、羌五族内迁后,对历史影响最大的是 A.鲜卑 B.匈奴 C.羌 D.氐 5.曾连续有六个王朝建都的地方是今天的 A.西安 B.洛阳 C.北京 D.南京 6.清朝“摊丁入亩”政策最重要的客观作用是 A.使赋税征收办法简化 B.土地利用率提高工 C.对农民人身控制松弛 D.国家财政收入增加 7.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要目的是 A.保护鸦片贸易 B.割占中国领土 C.打开中国商品市场 D.争取外交礼仪平等 8.19世纪70─80年代曾经入侵我国台湾的国家是 A.日本和法国 B.日本和美国 C.英国、美国和法国 D.日本、英国和法国 9.清末“新政”未能挽救清朝灭亡命运的根本原因是 A.“新政”只是骗局,没有真正实行 B.清政府借“新政”之名增加税收,引起人民反抗 C.列强反对中国实行“新政”,制造障碍 D.“新政”不能解决当时的各种社会矛盾 10.1913年在印度召开的西姆拉会议 A.是由中国和英国参加的双边会议 B.讨论了西藏问题 C.讨论了中印边界问题

高三历史模拟考试试卷(含答案)

高三历史模拟考试试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汉宣帝曾教训自己的太子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受,何足委任!”由此可以推知当时 A.秦朝部分统治思想得以继承 B.黄老之学仍然占据统治地位 C.皇帝背离“独尊儒术”的初衷 D.儒学不能顺应汉朝政治需求 2.北宋名臣李沆曾当着使者的面把真宗皇帝的手诏烧掉,并让使者回话“但道臣沆以为不可”;另一名臣韩琦曾对神宗皇帝说:“先帝,臣所立;陛下,先帝儿子,做得好,臣便面阔;做得不好,臣亦负惭愧。”上述现象说明宋代 A.君主权力受到了威胁 B.士大夫有强烈的政治责任感 C.士大夫参与政治决策 D.重文轻武的国策被严格执行 3.下列宋元时期三部重要的农业典籍在对我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的记述上带有各自鲜明的 B.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C.统一局面渐趋形成 D.民族交融不断发展 4.明代以每纳粮一万石的地区为一粮区,选派当地大户担任“粮长”,负责催征税粮,参与编制赋役黄册和鱼鳞图册,有的还包揽地方事物。政府还以“税户人才”的名义,选拨优秀粮长为基层官吏。由此可知“粮长制”的推行 A.违背了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 B.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C.推动了明代赋役制度的完善 D.适应了强化君权的需要 5.据不完全统计,1850年的中国总人口量约为4.1亿,1873年下降至约3.5亿,锐减6000余万。导致这一数据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日趋加剧的民族矛盾 B.持续不断的海外移民 C.愈加沉重的封建剥削 D.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 6.下图是刊登在1910年《神州日报》上的一-幅风俗画,画中男子正在张贴的布告上写有“奉旨不缠足”字样。此画旨在说明

2014安徽省高考文综历史试卷答案解析

2014安徽省高考文综历史试卷答案解析 12、下列变法措施与结果对应,符合史实的是 变法措施结果 A商鞅变法:户籍什伍制,连坐法,奖励耕织和奖励军功。“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B王安石变法:市易法。“市易之起,自为细民就困,以抑兼并尔,于官何利焉” C戊戌变法:设立农工商总局促进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D明治维新:殖产兴业没有实现传统产业的现代化和工业化 13、1912年4月22日《申报》刊载《西装叹》:“更有西装新少年,短衣窄袖娇自怜;足踏黄革履,鼻架金丝边。自诩开通世莫敌,爱皮西地口头禅。醉心争购舶来品,金银浪掷轻利权。”这表明 A国人对西方文化认识过于肤浅B着西装已成为当时普遍现象 C西方生活方式已成为都市主流D大众传媒理性看待社会时尚 14、博物、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课程从清末开始列入中学课程,图4显示中学自然科学课程比重的演变情况。据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1902年自然科学课程的设置标志着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启动 B1922年自然科学课程比重体现了“五四”时期科学思潮兴起 C1929—1936年自然科学课程比重表明国民政府重视科学教育 D自然科学课程比重的变化反映了清末民国时期轻视人文教育

系,为其提供经济上的扶持和法律上的保障,其规模、组织更加完备,教育内容更为广泛,对近代中国社会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C的表述符合题意及史实,故选C。 15、“吾国纱厂事业,自欧战起后,获利甚厚,国人鉴于利之所在,均争相投资,设厂增锭,大有风起云涌之概。迨欧战告终,本纱之输出杜绝,外纱纷至沓来,遂致连年市价,一蹶不振。”据此判断,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棉纺织业“一蹶不振”的原因有 ①世界棉纺织业渐趋萎缩②西方列强经济侵略 ③官僚资本挤压民族企业④商人投资规模过度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16、图5是反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重大历史事件的示意图,符合历史发展进程的时序是 A①④③②B③②①④C③①②④D③②④① 17、一位农民在日记中写道:“由于单家独户经营经不起天灾人祸的袭击,有的贫农家底薄,缺资金,仍不能大翻身,困难不少,出现了卖地卖牲口、出卖劳动力的现象,政府号召组织起来,在搭工帮工的基础上成立互助组,我是青年团员,还是乡上的人民代表,我能落后吗?”其描述反映的是 A农业合作化B“三年经济困难”时期C人民公社化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A

历年高考历史全国卷试题及答案 (自动保存的)

2012年高考全国卷历史部分 24.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这表明当时 A.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 B.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 C.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 D.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 25.许仙与白娘子自由相恋因法海和尚作梗终成悲剧,菩萨化身的济公游戏人间维持正义。这些在宋代杭州流传的故事,反应出当时 A.对僧人爱恨交加的社会心态 B.民间思想借助戏剧广泛传播 C.中国文化的地域性特色浓厚 D.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26.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去农。”据此可知 A.工商业的发展造成了农业的衰退 B.工商业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 C.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 D.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 27.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在此,王阳明 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 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 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 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 28.清代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积成样本四巨册”,官员“怀揣摹此样本为急”,时人称之为:“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旧葫芦样,要把葫芦仔细看。”这反应出当时 A.内阁职权下降导致官员无所事事 B.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规则 C.内阁机要事务繁忙官员穷于应付 D.皇帝个人独裁官员惟命是从

上海市普陀区2017届高三下学期质量调研(二模)历史试卷

2016学年第二学期普陀区高三质量调研 历史试卷 考生注意: 1.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2.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做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3.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准考证号和姓名。 4.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以下成果,属于古代东方文明的是 A.汉穆拉比法典 B.荷马史诗 C.十二铜表法 D.玛雅文化 2.关于炎帝、黄帝传说的史料价值,说法准确的是 A.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可靠证据 B.与《史记》记载相互印证故可信 C.反映了早期先民创世的集体记忆 D.在传播中经后人加工虚构无价值 3.具有“社会动荡中的大变革”“思想活跃的多元文化”特征的时代是A.殷商社会 B.春秋战国 C.秦汉帝国 D.宋元时期 4.打破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的垄断,使“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成为可能的是A.分封制B.郡县制 C.文官体制D.科举制

5.以下历史事件,命名方式与众不同的是 A.孝文帝改革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D.康乾盛世 6.强调集体议政重要性的中央行政机构是 A.秦朝的皇帝B.隋唐的三省 C.明朝的内阁D.清朝军机处 7.右图白底部分是某王朝的局部疆域图,该王朝 是 A.秦朝B.唐朝 C.元朝D.清朝 8.右图漫画反映当时我国对外贸易的特点是 A.闭关锁国 B.榷场贸易 C.丝路贸易 D.朝贡贸易 9.“17世纪40年代的政变使一个国王掉了脑袋,1688年政变使另一个国王失去了王位”的国家是 A.英国B.法国C.德国D.美国 10.表明法国以法律为基础的资产阶级权利取代了以君主意志为标志的封建特权的文献是A.《权利法案》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D.《解放黑奴宣言》 11.“在战争中联邦得到维护和改造,维护了合众国的存在”,材料中“战争”的领导者是A.华盛顿B.林肯C.罗斯福D.杜鲁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