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尔逊的梦想与失败

威尔逊的梦想与失败
威尔逊的梦想与失败

威尔逊的梦想与失败

华盛顿—巴黎

1918~1919

美国最优秀的总统是谁?1962年,美国一家全国性杂志通过投票评选,为美国历屈总统作出一个排名榜,结果是:第一名林肯、第二名华盛顿、第三名富兰克林·罗斯福、第四名威尔逊【注1】。前三位美国总统可谓妇孺皆知;而名列第四的威尔逊总统却不是人人都知道他在历史上扮演的重要角色,因为威尔逊的政治生命是在失败的氛围中结束。然而美国人民并没有将他忘却,因为是他领导美国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始末。在美国。人们评价威尔逊,主要不是着眼于他是一位教育家,也不着眼于他在国内推行“新自由”政策,而是看重他在国际政治舞台上为谋求美国领导地位所作的努力。威尔逊事业的顶峰是他亲自率领美国代表团远渡重洋,参加1919年的巴黎和会。这在当时的交通条件和美国政治传统下,实属罕见。威尔逊提出“十四点原则”作为缔结《巴黎和约》的基础,并提出建立国际联盟的设想,以保障人类的永久和平。他的这些政治理想举世瞩目。在饱经战争苦难的欧洲人眼中,威尔逊不啻是一位“救世主”。可是,威尔逊的梦想并未实现。领导美国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罗斯福总统“十分钦佩威尔逊的梦想,但是他把威尔逊的失败归因于威尔逊把梦想当成了现实”【注2】。同样,也有不少人把威尔逊称为“堂·吉诃德”【注3】。西班牙小说中的堂·吉诃德耽于幻想、不切实际,最终碰得头破血流,但他毕竟初衷善良。在茨威格看来,威尔逊也是如此。

——译者题记

1918年12月13日,巨大的“乔治·华盛顿”号军舰正向欧洲海岸驶去。军舰上乘坐着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注4】。自从开天辟地以来,从未有过这么多的亿万民众怀着如此巨大的希望和信任,期盼着一艘船、期盼着一个人【注5】。欧洲各国互相怒气冲冲地已打了四年仗【注6】,互相用机构和大炮、用火焰喷射器和毒气杀戮了千百万自己国家最优秀、最朝气蓬勃的青年。在四年时间里,这些欧洲国家用语言和文字表达的,无非是相互的仇恨和诋毁。然而,所有这些煽动起来的激昂情绪并未能够让人们听不见隐藏在内心深处的声音:自己的国家所做和所说的全部违背天理,玷辱了我们这个世纪。所有这些亿万民众有意识或无意识的都有这样一个隐秘的感觉:人类重又倒退的野蛮的未开化和以为早已远去的世纪之中。

这时候,有一个人把自己的声音【注7】从另一个大洲——美洲越过仍然硝烟弥漫的战场传到欧洲,这声音清楚地要求:永远不要再有战争。永远不要再有争执。永远不要再有那种旧的秘密外交【注8】——这种外交把各国人民在自己不明真相和不愿意的情况下驱赶着去当炮灰;而是要求:建立一种新的更好的世界秩序——“建立一种在臣民们同意的基础上并得到期类的组织的舆论支持的法治。”令人诧异的是:在所有的国家,说各种不同语言的人们都立刻听明白了他的声音。第一次世界大战——昨天还是一场为了争夺接壤的土地、为了边疆的划分、为了争夺原料、、矿山和油田而进行的无休止的无谓争吵——突然获得了一种崇高的、近乎宗教似的意义:这场战争之后将是永久的和平,将是公正和人道的救世主【注9】之国。这么一说,千百万人的鲜血似乎没有白流;这一代人如此受苦受难,好像就是为了换来这样的苦难永远不会再降临人间。千百万民众怀着绝对的信任,热烈响应威尔逊的呼声;人们都说,他——威尔逊将会使战胜国和战败国达成和解,从而缔造公正的和平。人们都说,他——威尔逊是另一个摩西【注10】,他会使迷途中的世界各国一起同坐在新的国际联盟【注11】的会议桌旁。伍德罗·威尔逊的名字在几个星期之内成了一种犹如宗教一般的力量——犹如救世主一般的力量。人们用他的名字给街道、建筑物和子女起名。每一个觉得自己处于苦难之中或者感到自己吃了亏和受到歧视的民族,都派代表到他这里来;成千上万写着各种建议、祈求、恳请的信函和电报从五大洲涌来,堆积如山。装满信函和电报的好几个箱子还被除数送到这艘正在驶向欧洲的军舰上来呢。整个欧洲、整个世界,都一致要求威尔逊作为他们这次最后争执的仲裁者,使梦寐以求的最终和解得以实现。

威尔逊无法抗拒这样的声音。他在美国的朋友们劝他不要亲自出席巴黎和平会议【注12】。他们说,作为美利坚合众国总统的他,有责任不离开自己的国家,而宁可从远处领导谈判。但是伍德罗·威尔逊没有被说服。他觉得,即使是美利坚合众国总统这样一个最为显贵的职位,如果和要求他去完成的使命相比,可以说是微不足道。他说,他不愿意只为一个国家效劳,只为一个大洲——美洲效劳,而要为全人类效劳;他并不仅仅只为这样一个特定的时刻效劳,而要为更美好的未来效劳;他不愿意心胸狭隘地只代表美国的

利益,因为“利害关系不会在人与人之间产生凝聚力,而只会产生离心力”,而他愿意代表所有人的利益。他觉得,他必须自己小心翼翼地守望着:不让军事家们和外交家们再次煸起狂热的民族情绪——因为人类的和解意味着为军事家们和外交家们的险恶职业敲响了丧钟。他必须亲自充当担保人,保证是人民的意志而不是他们的领袖的意志迫使与会代表说什么样的话,而且在这一次媾和会议——人类的最后一次和最终决定一切的和会上所说的每一句话都应该在全世界面前开诚布公地说。

威尔逊正是抱着这样的愿望站在“乔治·华盛顿”号军舰的甲板上,凝望着在雾霭中出现的欧洲海岸——它显得模模糊糊和游移不定,恰似他自己关于未来各国人民和睦友受的梦想一般。他挺直地站立着,身材魁梧、面容坚毅,戴着眼镜的双眼散射出锐利而又清澈的目光,微微突出的英美人【注13】的下巴,但丰满的双唇却紧紧地闭着。他是基督教长老会牧师的儿子和孙子【注14】,因而在他身上就有长老会教士的那种严肃和狭隘。在长老会的教士们看来,世间唯有一种真理,而且他们肯定:就是他们所知道的那一种真理。他在自己的血液中既有虔诚的苏格兰和爱尔兰祖先们的无比热忱,也有加尔文教徒信仰的奋斗精神——是这种信仰把一种要拯救罪孽深重的人类的使命赋予给了威尔逊这样一位领袖和导师【注15】。基督教的殉道者和被视为异端而遇难的基督徒【注16】宁愿为自己的信仰而受火刑也丝毫不离开圣经——这样的执著一直在他身上起作用。在他——一个民主主义者和学者看来,“人性”、“人类”、“自由”“和平”、“人权”这样一些概念并不是冷漠的字眼;这些字眼对他的父辈来说是《福音》书中的训道,对他来说也不是空洞抽象的思想概念,而是他决心逐一去捍卫的宗教信条,就像他的祖先捍卫基督教《福音》书的教义一样。他已进行过许多斗争,但是这一次的斗争将是一次决定性的斗争。——当他凝望着欧洲陆地在自己的视线中显得愈来愈明朗时,他油然产生了这样的感觉。但当他想到,“如果我们能够意见一致,我们要为建立世界新秩序而斗争;如果我们不得不互相争执,我们也要为建立世界新秩序而斗争。”这时候他不知不觉地绷紧了脸。

不过,从他眺望远处的目光中所流露出来的严肃神情很快就渐渐消失了。布雷斯特【注17】海港的礼炮和旗帜正在欢迎他呢,不过这仅仅是按照规定向这位盟国的总统表示敬意而已,而此后从岸上向他迎来的暴风雨般的欢呼声,他觉得,那绝不是事先安排的有组织的迎接,不是预先约好的欢呼,而是全体民众火药一般热情的流露。威尔逊乘坐的列车所经之处——从每一个乡村、每一个小村落、每一幢房子,都会有人向他挥舞旗帜——宛如希望的火焰。千万只手向他伸来,在他周围人声鼎沸。而当他乘车穿过香榭丽舍大街【注18】驶入巴黎时,夹道欢迎的人群更是涌动如潮。巴黎人民、法国人民是远在欧洲的各国人民的象征。他们叫喊,他们欢呼,他们把自己的希望全都寄托在他身上。威尔逊的面容显得愈来愈轻松,一种感到欣喜、几乎是陶醉一般的、无拘无束的微笑显露出他的牙齿。他向左右两边挥动着礼帽,好像他要向所有的人致意、向全世界致意。是呀,他做得对,他亲自来了,因为只有灵活的意志能够战胜死板的规则。难道人们就不能够、就不应该为了千秋万代和为了所的人创造一座如此欣喜若狂的城市、创造一个如此充满希望的人类世界吗?还有一夜的休息【注19】,然后在明天就要立刻开始给全世界以和平——世界梦想了千百年的和平,从而完成最伟大的业绩——这是每一个世上的人完成的业绩呀。

在法国政府为威尔逊安排下榻的宫殿前,在法国外交部的走廊里,在美国代表团的总部——克里荣大饭店【注20】前,拥挤着急不可待的新闻记者——光是这一群人就是一支浩浩荡荡的队伍。光是北美就来了150名记者;每一个国家、每一座城市,都派出自己的记者。而这些记者都要求得到参加所有会议的许可。参加所有的会议!因为和会已信誓旦旦地向全世界承诺“完全公开”。记者们听说,这一次会议不会有任何秘密会议或秘密协议。“十四点原则”的第一点就清清楚楚地写着:“公开的和平条约,必须公开缔结,缔结后不得有任何种类的秘密的国际谅解,而外交也必须在众目睽睽之下坦率地进行。”【注21】听说,秘密条约的瘟疫——它比其他所有的瘟疫吞噬了更多的生命——将要被威尔逊的“公开外交”的新的免疫血清彻底消灭呢。

然而,使这些满腔热情的记者们感到非常失望的是,他们遇到的是令人难堪的搪塞。他们被告知:所有的记者肯定都会被准许参加大的会议,并且被准许将这些公开的会议的记录——实际上是把各种紧张交锋已做了消毒处理的会议记录——向全世界报道。但是,会议开始之初还不能向记者们提供任何消息,因为首先必须把谈判的程序确定下来【注22】。失望的记者们不由得感觉到,一定有什么事情没有取得完全一致。其实,发布消息的官员们并没有完全说假话。关于谈判程序,威尔逊在“四巨头”【注23】的第一次磋商中就立刻感觉到协约国中其他国家的抵制:他们不愿意把一切谈判都公开,而且有一个很好的理由,

那就是在所有参战国的文件柜和公文包里都放着秘密条约呢。——这些秘密条约均在事先做出保证:每个国家应该得到的自己那一部分利益和自己的战利品。既然是肮脏的私下交易,他们当然只想遮遮掩掩地干嘛。为了不至于使巴黎和会从一开始就秽闻远扬,有些事情就不得不先闭门磋商和解决。不过,不仅有会议程序方面的分岐,而且还有更深层的分岐哩。其实,阵营一清二楚,以美国为一方,以欧洲国家为另一方,美国清楚地代表左派立场,欧洲国家清楚地代表右派立场。原来,在这次巴黎和会上要缔结的不是一种和平,而是两种和平——缔结两利完全不同的和平条约。一种和平是一时的和、眼前的和平——将是与已经放下武器的战败国德国结束战争的和平;同时还有另一种和平,即永久的和平——将是使任何未来的战争永远成为不可能的和平。一方面是根据旧的强硬方式的和平、另一方面是新的和平——威尔逊提出的通过建立国际联盟所缔结的和平。这两种和平,究竟哪一种应该首先谈判呢?

在这个问题上,两种看法针锋相对。威尔逊对一时的和平不太感兴趣。他认为,确定边界、偿还战争赔款,应该由专家们和专门委员会在“十四点原则”的基础上做出决定。这是一项小的工作、次要的工作、专家们的工作。与此相反,各国政府首脑的任务应该是、而且也有可能是:把各国联合起来,缔造永久的和平。——这可是一种新事物、新变化啊!【注24】但是双方都认为自己的意见首先需要讨论。协约国的欧洲成员国理直气壮地警告说,人们不可以在四年战争之后还让一个满目疮痍、百废待兴的世界去等待和平数月这久;不然的话,欧洲将会出现不堪收拾的混乱局面。首先应该做的事是,确定边界、确定战争赔款、把一直还是全副武装的官兵们遣回到他们的妻子和儿女们身边、稳定货币、恢复贸易和交通;然后才让海市蜃楼般的威尔逊计划在秩序已经巩固的大地上散发光辉。正如威尔逊在内心对一时的和平不感兴趣一样,克里孟梭、劳合·乔治、索尼诺【注25】——这些教练的谈判对手和足智多谋的策略家们——在内心深处对威尔逊的要求也相当不以为然。他们是出于政治上的考虑,部分也是出于对威尔逊的敬重和好感,才对他的富有人道精神的要求和创意表示赞赏,因为他们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感觉到,一种不谋私利的原则会在他们国家的民众那里获得不可抗拒的诱人魅力;因此他们愿意通过附加条款的限制和删减某些内容的办法来讨论威尔逊的计划,但是首先应该做的是和德国缔结和约,从而宣告战争的结束,然后再讨论《国际联盟盟约》。

不过,威尔逊自己也是一位十分教练的谈判对手,他知道,对方会怎样通过稽延时日让一种生机勃勃的构想渐渐枯萎。他也知道,他自己该如何去排除那些耽搁时间的种种诘难;他还知道,仅仅通过为某种理想而献身的精神是不会使他成为美国总统的。因此他顽强地坚持自己的立场:必须首先制定出盟约。他甚至要求,将盟约逐字逐句地写进和德国签订的和约之中。他的这种要求势必会产生第二个矛盾。因为在协约的欧洲成员国看来,将《国际联盟盟约》的诸原则写进对德和约之中,这无异于以德报怨——把未来的人道主义原则作为不该得到的报答预先给了德国,而德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元凶呀,当年德国由于入侵比利时【注26】而粗暴地践踏了国际法,还有霍夫曼将军【注27】在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注28】用拳头肆无忌惮地猛捶桌子的举动,为强迫签订条件苛刻的条约提供了最恶劣的先例。所以他们要求,先用旧的硬通货算清战争赔款,然后才讨论世界新格局。他们说,田野依然一片荒芜,整座整座城市已被战火摧毁成残垣断壁。为了给威尔逊留下这方面的深刻印象,他们一再请他亲自去看一看那些城市的田野【注29】。可是威尔逊——一个不切实际的人却有意识地不去正视废墟,而只把目光对准未来。在他看来,只有一件事是他的使命:废除旧秩序和建立新秩序。尽管他自己的顾问蓝辛【注30】和豪斯【注31】反对,但他仍然毫不动摇和固执地坚持自己的要求:首先订立国际联盟盟约。就是说,先讨论全人类的事情,然后才讨论各国的利益。

斗争十分激烈。它所造成的严重后果是:浪费了许多时间。伍德罗·威尔逊的另一个疏忽是,他没有把自己的梦想事先用文字表述得清楚明白,因而在讨论中经常节外生枝。他随身带来的盟约计划完全不是最终的定稿文本,而仅仅是第一稿草案,它不得不先在无数次的会议上讨论、修改、增删。除此之外,外交礼节还要求威尔逊在抵达巴黎之后去访问其他结盟国家的首都。也就是说。威尔逊要访问伦敦【注32】,要在曼彻斯特发表演讲【注33】,然后又前往罗马。由于他不在场,其他举足轻重的政治家也就没有真正的兴趣和热情推进他的计划。在巴黎和会全体会议举行以前的一个多月时间就这样白白失去了。而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在匈牙利【注34】、在罗马尼亚【注35】、在波兰【注36】、在巴尔干半岛【注37】、在达尔马提亚【注38】的边界上,都接二连三地发生了占领地盘的斗争,既有正规军,也有志愿军因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在维也纳的饥馑日趋严重【注39】,俄国的形势变得愈来愈紧张,令人十分忧虑【注

40】。

但是,即便在1919年1月18日举行的巴黎和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已经确定:《国际联盟盟约》将是总和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然还仅仅是在理论上。而盟约文件却始终尚未定稿,文件还始终处在无休止的讨论之中,从这个人的手转到另一个人的手,从这个国家的政府转到另一个国家的政府。这样,又过去了一个月的时间。对欧洲而言,这是非常动荡不安的一个月,欧洲愈来愈急切地愿意得到自己真正的和平——事实上的和平。1919年2月14日——第一次世界大战停战以后过了三个月,威尔逊才提出盟约的最后文本,也是被大会一致通过的文本。

世界再次欢呼。威尔逊的主张赢得了胜利:从今以后的和平将不再通过武力和威胁而得到保障,而是通过达成共识和相信至高无上的公正而得到保障。当他离开凡尔塞宫时,一片暴风雨般的鼓掌欢呼。他又一次——但也是最后一次——带着自豪、感激的幸福微笑环视拥挤在他周围的民众。他感觉到,在这个国家的民众背后是其他许多国家的民众,在苦难深重的这一代人背后是未来世世代代的人——他们将由于和平得到最终的保障而永远不再知道战争的灾难,永远不再知道强迫签订霸王条款的和约给战败国带来的屈辱,永远不再知道战胜国的专横霸道。这是他最伟大的一天,但同时也是他幸运的最后一天,因为他第二天——1919年2月15日就回美国去了【注41】,以便他在返回巴黎签署另一份最后的战争和约以前,先在美国向自己的选民和同胞说明这份永久和平的“大宪章”【注42】,可是恰恰由于威尔逊过早地离开了他取得胜利的战场而最终断送了自己的胜利。

当“乔治·华盛顿”号军舰驶离布雷斯特海港时,礼炮再次鸣响,不过欢送的人群已稀疏不少,他们的神情也显得相当无所谓。在威尔逊离开欧洲时,欧洲各国的民众对这位“救世主”所怀的巨大希望和激情已渐渐消退。在纽约,等待他的也是冷淡的接待。没有飞机在军舰上空盘旋,振翅飞翔,没有暴风雨般的欢呼声;而在他自己的白宫办公室里,在参议院,在国会,在自己的党内,在自己国家的民众那里,所遇到的更是一种深怀疑虑的询问。欧洲不满意,是因为威尔逊走得不太远;美国不满意,是因为他走得太远。欧洲觉得,威尔逊还远远没有把各种互相抵触的利益结合成为一种伟大的、普遍的人类利益;而在美国,他的那些已经在自己心中想到下一屈总统选举的政治对手们则宣传说:威尔逊毫无道理的在政治上把美洲新大陆与难以揣度和不安定的欧洲大陆结合得太紧,从而违背了美国国策的基本原则——门罗主义【注43】。在美国,人们十分急切地提醒伍德罗·威尔逊:他不应该只想成为未来梦想之国的奠基人,不应该只想到外国,而应该首先想到美国人,是美国人把他选做他们自己意志的代表而成为美国总统的。于是,威尔逊不仅要为欧洲的谈判殚精竭虑,而且还不得不既要与自己党内的人士又要与自己在政治上的反对派开始新的协商。他不得不在这座令人自豪的国际联盟的大厦后门补堵上一道墙——他自以为他已无可指责地建造了这座难以攻克的大厦呢。这是一座危险的后门——美国在任何时候都可能从这座后门撤离大厦,也就是说,要预防美国撤出国际联盟【注44】。如果美国不参加国际联盟,那么也就意味着,威尔逊设计的永久性大厦——国际联盟的第一块基石会被挖走;大厦的墙基会被打开第一个缺口,而这个缺口则是灾难性的,它会酿成大厦的最终倒塌。

不过,纵使威尔逊通过修改条款和加上各种限制会在欧洲,现在也会在美国实现他的“新的人类大宪章”【注45】,但也仅仅是一半胜利。当威尔逊为了完成自己使命的第二部分【注46】而重返欧洲时,他的心情已不再像上一次似的轻松和自信了【注47】。“乔治·华盛顿”号军舰再次向布雷斯特海港驶去。但他眺望海岸的目光已不再像上一次似的神采奕奕、踌躇满志。他显得更加苍老和更加疲倦,因为这短短的几个星期使他感到更加失望,他的脸绷得更紧,显得更严肃,紧闭的嘴巴流露出愤懑和顽强的神情,左面颊上间或的抽搐犹如暴风雨前的闪电——这是积聚在他身上的疾病的预先警告。随身医生【注48】不敢耽误片刻,赶紧提醒他务必爱惜身体。然而他面临的是一场新的、也许是更为激烈的斗争。他知道,贯彻他的原则要比他拟定这些原则更加困难,但他决心不牺牲自己纲领中的任何一点。要么全有,要么全无。要么是永久的和平,要么没有和平。

他这次登上欧洲海岸时,已经不再有欢呼。巴黎的街道上已经不再有欢呼。报纸抱着冷淡和观望的态度。民众变得多疑和谨慎。歌德的那句话再次应验:“热情不是一种可以腌藏许多年的东西。”威尔逊不去充分利用对他有利的时刻,不去按照自己的意志趁热打铁,而是让他的关于战后欧洲格局的理想方案僵在那里。他不在巴黎的那一个月改变了一切。在他短暂回国的同时,劳合·乔治也向大会告了假,克里孟梭由于被一个刺客的手枪击中而两个星期不能工作。各种私利集团的代表人物就充分利用这段无人看守的

短暂时间,纷纷挤进巴黎和会各专门委员会的会议大厅。所有的高级军官——元帅和将军们在四年战争期间曾经为追逐各自的利益以最充沛的精力从事过最危险的工作,曾经用他们的训词、决定和专横使千百万人俯首帖耳,他们岂能在此时此刻心甘情愿地悄然退出历史舞台呢。国际联盟盟约的条款要求“废除强制征兵以及其他各种形式的普遍强制征兵”【注49】,这岂不是要夺取他们手中的权柄——军队吗,也就是说,国际联盟盟约已威胁到他们的生存。永久的和平意味着他们的职业将失去意义。因此他们必定要扼杀侈谈永久和平的废话——《国际联盟盟约》,或者把《国际联盟盟约》引进死胡同。他们用威胁的态度要求扩充军备,而不是像威尔逊似的要求裁减军备;他们要求得到新的边界和各国的保证,而不是像威尔逊似的要求以集体安全为基础的解决办法。他们说,用这“十四点原则”的空中楼阁无法保障一个国家富强,而只能有用武装自己的军队和解除敌人的军队的手段来保障一个国家的富强。拥挤在这些军国主义者背后的是那些要保持自己军火工厂继续运转的工业界各集团的代表,以及打算在战败国赔款方面赚钱的中间商。背后受到反对党威胁的外交官们越来越左右为难。他们全都要为自己的国家多增加一大片土地。他们巧妙地用公众舆论做了一些试探,所有欧洲的报纸配合美国的报纸,用各种语言异口同声地重复着一个相同的话题:说威尔逊由于他的荒唐的妄想而拖延了和平,威尔逊的乌托邦固然值得称赞并且肯定充满理想主义精神,但他的乌托邦却妨碍了欧洲的稳定。现在已不再可以为了高尚的道德和道义上的顾虑而丧失时间呀!如果不立即缔结和约,欧洲就会出现混乱。

不幸的是,这样一些指责并不是完全没有道理。把自己的计划瞄准今后世世代代的威尔逊是用不同于欧洲各国人民的尺度去衡量时间的。他觉得,四、五个月的时间对要实现一个千年古梦的使命来说并不算多。然而就在这段时间之内,由各种不知底细的势力所组织的志愿军团在东欧四处征战,他们占据领土;整片整片接壤的狭长地带还不知道属于谁和应该属于谁呢。德国代表团、奥匈帝国代表团在停战四个月之后还没有被接待。那些尚未划清的边界后面,各国人民变得焦躁不安起来。政治形势骤变的征兆清楚表明:明天匈牙利【注50】,后天德国【注51】,都会出于绝望而把自己托付给布尔什维克【注52】。所以外交官们迫切要求迅速有个结果——迅速缔结和约,管它公正不公正,并且要先清除掉挑台在签订和约道路上的一切障碍:首先要除掉滋生麻烦的《国际联盟盟约》。

威尔逊回到巴黎的第一时间就足以向他表明,他在此前三个月内所创建的一切基础在他短暂回国的一个月内受到暗中破坏而面临坍塌。福煦元帅【注53】几乎就要实现他坚持的一惯主张,把《国际联盟盟约》从和约中删除。不过,威尔逊的钢铁般决心在这关键时刻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他坚决不后退一步。在他回到巴黎的第二天——1919年3月15日,他通过新闻界正式宣布:1919年1月25日巴黎和会通过的决议——“《国际联盟盟约》将是和约的重要组成部分”依然有效。这项声明是对那种企图的第一次反击。——企图不是在新的《国际联盟盟约》的基础上,而是在协约国之间签订的旧的伦敦密约的基础上缔结对德和约。威尔逊总统现在可清楚地知道了,那些恰恰在昨天还郑重其事地发誓要尊重民族自决权的几个大国【注54】,他们一心想要得到的是什么:法国要求得到德国的莱茵地区和萨尔地区;意大利要求得到阜姆港和达尔马提亚地区【注55】;罗马尼亚【注56】、波兰【注57】和捷克斯洛伐克【注58】也想得到他们各自的一份战利品。如果威尔逊不进行反击,那么《巴黎和约》将是又一次按照拿破仑【注59】、塔列朗【注60】、梅特涅【注61】签订的掠夺性和约的臭名昭著的方法而缔结的和约,而不是按照威尔逊提出的、并被巴黎和会郑重通过的原则而缔结的和约。

那是斗争十分激烈的14天【注62】。威尔逊本人不愿意让法国兼并萨尔地区,因为他把这种兼并视为是对其他各种破坏“民族自决权”的第一个先例,而且事实上意大利已经在用要离开巴黎和会【注63】进行威胁呢。——意大利觉得自己的要求和法国的要求并无二致。法国的报纸大肆煽风点火,说布尔什维克主义已从匈牙利向四外蔓延,协约国的欧洲各盟国也煞有介事地说,布尔什维克主义不久将殃及全世界。即使在自己最亲密的顾问——国务卿罗伯特·蓝辛和私人顾问豪斯上校身上,威尔逊也越来越感觉到他们的反对。甚至连他以闪的朋友们都劝他,面对眼前世界上一片混乱的局面,现在必须赶紧缔结和约,而宁可牺牲一些理想主义的要求。威尔逊面临着一条异口同声的阵线。而从美国敲击他后背的是,由他的政党和竞争对手所煽起的公众舆论。有些时刻,威尔逊真觉得自己已精疲力竭。他向一个朋友坦诚地说,他已无法再坚持这种一人对众人的斗争,并已下定决心,如果他无法实现自己的意愿,那么他就离开巴黎和会。

在这场一人对众人的斗争中,到末了还有最后一个敌人向他袭击,那就是来自内部的敌人——来自他自己身体的故人。1919年4月3日,正当残酷的现实与尚未完成的理想之间的斗争处于决定性的关键时刻,

威尔逊突然不再能够坐立。突发的流行性感冒迫使这位63岁的老人不得不躺在床上。不过,时间比他滚烫的血液更令人感到刻不容缓;时间不让这位即便已生病的老人稍微歇一歇;各种报告政治性灾难的消息,犹如乌云密布的天空中的闪电。1919年4月5日,共产主义在巴伐利亚取得政权【注64】,巴伐利亚苏维埃共和国在慕尼黑宣布成立,处于半饥饿状态并夹在布尔什维克的巴伐利亚和布尔什维克的匈牙利之间的奥地利随时都有可能加入苏维埃共和国的行列。随着众人反对的声音越来越强,独自一人要为一切承担的责任也越来越重。所有的人把这位已经精疲力竭的人地直纠缠和催逼到了床边。克里孟梭、劳合·乔治、豪斯上校就在隔壁的房间里商谈着呢。他们都已下定决心,必须不惜一切代价让巴黎和会赶紧有个结果,而这个代价就是威尔逊应该放弃他的要求和他的理想;现在所有的人都一致要求:必须把威尔逊提出的“持久和平”搁在一边,因为这种“持久和平”阻挡了现实的和平、军事上的和平、能获得物质利益的和平。

不过,尽管威尔逊感到十分困倦、疲惫不堪;尽管他的健康已暗暗受到损害;尽管他在报纸上受到攻击——报纸指责他拖延了和平;尽管他由于自己顾问的离弃而感到愤怒;尽管他被其他国家的政府代表们纠缠不休,威尔逊还是顽强地坚持自己的主张。他觉得,他不能自食其言;他觉得,只有当他把他想要的和平与非军事上的和平、持久的和平、未来的和平一致起来,只有当他为唯一能够拯救欧洲的“国际联盟”竭尽全力,他才真正获得他想要的和平。于是,当他刚刚能够从床上起来时,他就采取了一个决定性的举动:1919年4月7日,他给在华盛顿的美国海军部发去一份电报,电文中写道:“‘乔治·华盛顿’号能够启航向法国的布雷斯特海港驶来的最早日期可能是哪一天;抵达布雷斯特海港的日期,最早可能是哪一天。总统期盼着该舰赶紧启航。”当天全世界都得到消息:威尔逊总统已命令他乘坐的军舰向欧洲驶来【注65】。

这条消息犹如晴天霹雳,而且大家都立刻明白它的意思。全世界都知道:威尔逊总统将拒绝任何违反《国际联盟盟约》的原则的和平——纵然是仅仅违反其中一点,并且已下定决心,宁可离开巴黎和会,也绝不退让。决定今后几十年乃至几百年欧洲命运乃至世界命运的历史性时刻来到了。如果威尔逊此刻没有从会议桌旁站起身来,拂袖而去,那么原有的世界秩序就会崩溃,一片混乱就会开始。不过,也有可能从此扭转乾坤,吉星高照。欧洲惊诧莫名,焦急地问:其他的巴黎和会参加者会承担这种责任吗?威尔逊本人会承担这种责任吗?——这是决定性的瞬间。

千钧一发的瞬间。在这紧急关头,伍德罗·威尔逊仍然抱着钢铁般的决心。决不妥协、决不迁就,不要“欺压性”的和平,而要公正的和平,不让法国人兼并萨尔地区,不让意大利人兼并阜姆港,不让肢解土耳其,不拿各民族的利益做交易。公正应该战胜强权,理想应该战胜现实,未来应该战胜现在!公正必须勇往直前,纵使世界因此而毁灭。这个短暂时刻将成为威尔逊的伟大时刻,成为他的最伟大的时刻:假如他有力量经受得住这个时刻的话,那么他的名字将会永远留在为数不多、真正的人类朋友们的心间,而且他也做出了无与伦比的业绩。可是,紧跟在这短暂的关键时刻后面的却是这样的一个星期:他遭到四面八方的攻击。法国的报纸、英国的报纸、意大利的报纸都指责他——这位要创造和平的人由于他在理论上和神学上的顽固思想而破坏了和平;指责他为了自己的乌托邦而牺牲了现实的和平,甚至希望从威尔逊那里得到所有一切好处的德国现在也转过身来反对他——德国由于布尔什维克主义在巴伐利亚爆发而陷入一片恐慌。还有他自己的同僚豪斯上校和蓝辛也同样恳请威尔逊抛弃他所下的决心。威尔逊在白宫的政治秘书图马尔蒂【注66】几天前还从华盛顿发来了令人鼓舞的电报:“唯有总统采取一种无畏的举动,欧洲才会得救——或许世界才会得救。”可是,当总统采取了这样一种无畏的举动之后,就是这同一个图马尔蒂现在却惊慌失措地从同一座城市通过海底电缆发来电报说:“……撤离巴黎和会非常不明智,而且可能会在美国和在国外带来各种各样的危险……总统应该把中止巴黎公社会的责任让应当承担的人去承担……在现在这个时候撤离巴黎和会很可能会被看做是一种叛逃。”

威尔逊看到周围发生的一切,怅然若失,绝望惆怅,他百思不得其解:自己竟成了众矢之的。没有一个人站在他这一边,会议大厅里的人都反对他,他自己参谋部里的人也全都反对他。他无法看清的千百万人从远方恳请他要顶住和坚持到底的声音此刻并未出现在他身边。威尔逊并不知道,倘若他果真站起身来,拂袖而去,使他的威胁成为现实,他的名字就有可能千秋万代留传下去吗?威尔逊不知道,是否只有当他坚持以底,他对未来的理念才有可能作为一种可以一再更新的基本原理而毫无瑕疵地留给后世呢?威尔逊不知道,从他对企图得陇望蜀,充满旧仇宿怨和毫无理智的这几个大国【注67】所说的“不”字中会出现哪种转机呢?他只感到自己孤独一人,他只感到自己力量太弱,无法承担巴黎和会夭折的最后责任。于是,

威尔逊渐渐地让步了——而让步的后果却是灾难性的。他松动了自己的强硬态度。豪斯上校搭桥牵线。双方都做了妥协。关于边界的磋商来来去去进行了八天,终于在1919年4月15日——历史上暗淡的一天,威尔逊怀着矛盾的心情勉强同意了克里孟梭显然压低了的具有军事意义的要求:德国的萨尔地区交给法国,但不是永远,而仅仅是15年【注68】。这是这位迄今毫不妥协的人做出的第一次妥协,它好像魔棒似的这么一点,第二天早晨巴黎的报纸都变了调门。昨天还在骂他是和平的干扰者、世界的破坏者的各种报纸,现在都把他赞誉为世界上最有智慧的政治家。可是,这种颂扬在他心中却是一种责备,使他深感内疚。威尔逊知道,他事实上也许已经拯救了这种一时的和平,但用和解精神缔造的持久和平——唯一能拯救世界的和平却被除数错过了,或者说已付之东流。荒谬绝伦的事战胜了天经地义的事。冲动的感情压倒了冷静的理智【注69】。超越时代的理想被群起而攻之后,世界又倒退回去了。而他——身为领袖和旗手的威尔逊却在这次针对他本人的决定性战役中遭到彻底失败。

在这命运悠关的时刻,威尔逊的作为是对还是错?谁人能予评说?不管怎么说,在那无法挽回的历史性的一天,一个影响远远超过几十年乃至几百年的决定被做出,而为了这个决定的过错,我们要再次用我们的鲜血、用我们的绝望、用我们无奈的困惑付出代价。从那一天起,威尔逊的影响力已渐渐消失——他的影响力在他那个时代曾是无与伦比的道义力量。而现在他的威望已经远去,他的力量也随之东流。谁做出一次让步,那么他就一发而不可收。一次妥协势必会导致一连串新的妥协。

有名无实必然成为虚有其表【注70】。暴力必然会制造出暴力【注71】。在凡尔赛达成的和平曾被威尔逊梦想为是整体的和平与持久的和平,其实不然,它是不完全的和平,是一种非常不完美满的产物,因为这种和平并不着眼于未来,而且不是出于人道精神而是出于对纯粹物质利益的理性考虑而产生。历史上绝无仅有、也许是与人类命运最休戚相关的一次机会竟令人惋惜地白白错过了。沮丧的世界、不再有救世主的世界重又觉得抑郁和怅惘。曾经被当做会给世界带来福祉的人而受到欢迎的威尔逊回国了,但已不再有人觉得他是救世主;他只不过是一个满面倦容、受到致命打击的病人了吧。不再有欢呼伴随他。在他身后不再有旗帜挥舞。当他乘坐的军舰驶离欧洲海岸时【注72】,这位失败者背转身去。他不愿意回过头来,朝我们这片命运多舛的欧洲大地再看一眼。——欧洲几千年来渴望和平与统一,可是从未实现。一个人性化世界的永生梦境又一次在大海的远方雾霭中渐渐消散。

译者注释

【注1】邓蜀生著《伍德罗·威尔逊》第224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9月第一版。

【注2】邓蜀生著《伍德罗·威尔逊》第223页。

【注3】曾经把威尔逊当做“偶像崇拜”的英国经济学家约翰·凯恩斯在1919年11月写毕的《和约的经济效果》一书中,把威尔逊比做“又聋又瞎的堂·吉诃德”。参阅邓蜀生著《伍德罗·威尔逊》第179页。

【注4】伍德罗·威尔逊(1856~1924),连任两屈的美国第28屈总统。1856年12月28日出生于美国弗吉尼亚州的斯汤顿县,1879年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1912年7月被民主党提名竞选1913年总统,以“新自由”政纲竞选获胜。1916年以“他使我们免于战争”的口号,再次连任。1919年9月4日开始在全国巡回演说,争取美国人民支持国际联盟计划。9月25日病倒在火车上,10月2日回白宫后中风。1920年12月,威尔逊接受1919年度诺贝尔和平奖金,1924年2月3日在华盛顿病逝。

【注5】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威尔逊亲自率领美国代表团参加巴黎和会,1918年12月4日起程,1918年12月14日抵达巴黎。由于威尔逊一惯以维护和平的中立姿态,以仲裁人的身份调停欧洲局势,尤其是他提出作为议和基础的“十四点原则”后,欧洲舆论一度把威尔逊作为“救世主”,他抵达巴黎时,受到民众热烈的欢迎。

【注6】第一次世界大战从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算起,至1918年11月11日大战结束,历时四年多,卷入战争的有33个国家,人口在15亿以上,共有两千余万人死亡,另有两千余万人伤残。

【注7】1918年1月8日,威尔逊在向国会致辞中提出被他自己称为“世界和平纲领”的“十四点原则”,其中最重要的是第十四点,即最后一点:“为了大小国家都能相互保证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必须成立一个具有特定盟约的普遍性的国际联盟。”

【注8】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无论是以德、奥匈、保加利亚为首的同盟国,还是以英、法、俄为核

心的协约国,都是通过秘密谈判和缔结秘密协定来保证各方希望得到的利益。1917年11月爆发了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苏维埃政府向全世界宣布了不割地(即不侵占辊国领土,不合并别的民族)、不赔款的和平纲领,废除秘密外交,并宣布废除俄国临时政府缔结和批准的全部密约,而且将这些密约公诸于众。密约的主要内容集中归纳在1915年4月26日的《伦敦密约》中。这个密约规定了英、法、意、俄、日等协约国战后划分势力范围的具体办法,包括瓜分德国属地、肢解土耳其、给予法国确定其与德国接壤的西部边界的自由、给予俄国以确定其东部边界的自由。俄国苏维埃公布密约的行动,在欧美引起强烈震动,舆论哗然。饱经战祸之苦的各国民众,热烈响应苏维埃政府的呼吁,积极展开反战运运动,要把世界大战转变为国内革命。这无疑是对西方社会的严重挑战。面对这种局面。为了抵消苏维埃布尔什维克的巨大影响和赢得民心,威尔逊提出“十四点原则”,其中第一点就是主张公开外交,不得有任何秘密的国际谅解。

【注9】救世主(Messias,音译:弥赛亚),源出圣经故事。《圣经·旧约》称,公元前12世纪至公元1世纪,犹太国处于危亡时期以来,犹太人中流行一种说法,称上帝终将派遣一位“君王”(弥赛亚)来复兴犹太国。《圣经·新约》借用此说,声称耶稣就是弥赛亚,但不是“复国救主”,而是“救世主”,凡信他的人,灵魂可得到拯救,升入天堂。

【注10】摩西,圣经故事中古代犹太人的领袖。《圣经·出埃及记》载,摩西带领在埃及为奴的犹太人穿越沙漠,历尽艰险,迂回到迦南,并在西奈山上接受上帝写在两块石板上的十诫。犹太教将《圣经》首五卷称做“律法书”,并称出自摩西之手,故有《摩西五经》之称。

【注11】建立国际联盟是威尔逊外交政策中的主要构想。国际联盟(简称国联)于1920年1月成立,总部设在日内瓦,先后加入的有63个国家。美国是最初的发起国。但国际联盟盟约在1919年11月19日被美国参议院否决;1920年3月19日,美国参议院第二次否决了包括《国际联盟盟约》在内的《凡尔赛和约》,因此美国始终没有参加国联,威尔逊的政治理想也终于成为泡影。尔后,日本和德国于1933年退出国联,意大利于1937年退出。苏联在1934年加入,1939年被开除。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标榜“促进国际合作,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国联名存实亡。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46年4月宣告解散,所有财产和档案均移交联合国。

【注12】“巴黎和会”: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于1919年1月18日至6月28日在巴黎举行的国际和平会议。有美、英、法、日、意等27国参加,战败国均不参加。中国作为战胜国亦参加了会议。苏维埃俄国未被邀请参加。和会实际上由美、英、法三国领导,最后签订了《协约和参战各国对德和约》,史称《凡尔赛和约》。由于和约无理地将战前德国在山东的特权移匀给日本,引起中国人民极大愤慨,导致中国“五四”运动爆发,迫使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注13】威尔逊的祖父是北爱尔的移民,1807年迁居美国,外祖父是苏格兰的移民。

【注14】威尔逊的父亲约瑟夫是弗吉尼亚州斯汤顿县长老会教堂的牧师,祖父也曾任长老会牧师。

【注15】威尔逊是美国第一个有博士学位、当过大学教授和大学校长的总统。他善于用福音式的语言讲话。他的政治思想和奉行的政策固然是一个保守派,却博得自由派的欢呼喝彩,把他奉不偶像,一度还拥有“救世主”的名声。威尔逊和列宁生活在同一时代,列宁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导师,威尔逊则是20世纪初美国寻求“领导世界”的思想导师。

【注16】基督教兴起时,曾在罗马帝国被视为异端而受到迫害,最后一次大迫害发生在戴克里先统治时期,迫害基督教徒最凶恶的敌人是伽勒里乌斯。罗马帝国承认基督教始于君士坦丁大帝。公元380年,狄奥多西大帝颁布敕令,把基督教定为罗马帝国的国教。

【注17】布雷特斯,法国西部港口城市,重要海军基地。

【注18】香榭丽舍大街,或译田园大街,或爱丽舍大街,法国巴黎标志性大街,以美丽和时尚著称。

【注19】1918年12月14日,威尔逊在巴黎受到空前的热烈欢迎后,当天晚些时候就启程前往英国,然后到欧洲各国首都和著名城市进行访问,为巴黎和会做准备和游说他的国际联盟计划,所到之处,受到像恭迎“救世主”般的接待。1919年1月7日结束为时三周访问,回到巴黎。1919年1月8日,巴黎和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举行。

【注20】克里荣大饭店,20世纪初巴黎最豪华的饭店之一。

【注21】此段译文引自韩莉著《新外交·旧世界——伍德罗·威尔逊与国际联盟》第282页,同心出版社,北京,2002年3月第一版,“十四点原则”又译“十四点”。

【注22】威尔逊在巴黎和会上主张先把国际联盟建立起来,然后再讨论和约。他要使国际联盟成为和会议题的中心,但法、英主张先讨论领土、赔偿等问题,把国际联盟放在最后一项,实际上就是要使国际联盟计划淹没在领土、赔偿等问题的谈判之中。最后达成妥协:国际联盟计划与其他问题并行进行商讨。威尔逊又坚持《国际联盟盟约》必须成为和约的一部分,批准和约就是批准盟约;英、法主张分成两个文件,分别批准。威尔逊反对。最后达成一致:《国际联盟盟约》包括在1919年分别与德、奥匈、保签订的和约之内,作为与该国签订的和约的第一部分。1919年6月28日正式签字的《凡尔赛和约》于1920年1月10日生效,从而使该和约一部分的《国际联盟盟约》也于同一天生效。

【注23】“四巨头”是美国总统威尔逊、尖国总统克里孟梭(1841~1929)、英国首相劳合·乔治(1863~1945)、意大利首相奥兰多(1860~1952)。

【注24】所谓“新事物、新变化”,是指用威尔逊倡导的“以集体安全为基础的新的世界格局”取代“以实力均衡为基础的旧的国际秩序”。威尔逊提出这种政治构想的出发点是,希望通过国际联盟,美国既能控制国际事务,又不卷入欧洲事务,虽然他用的词汇是“公正”、“正义”、“道德”、“人性”、“良知”、“人类的永久和平”等;威尔逊认为,“只要美国在国际联盟中保持在道义上和金融上领导世界的地位,维持一种经济上稳定和非革命的自由主义国际秩序,美国将来的商业扩张就可以确保无虞。”因此,威尔逊在巴黎和会上遵循的一条原则就是:只要把《国际联盟盟约》作为《凡尔赛和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只要让美国在国际联盟中居于领导地位,其他一切均可让步。

【注25】西德尼·索尼诺,巴黎和会时任意大利外相。

【注26】1914年8月4日上午9时,德国驻比利时公使毕罗把一份最后通牒交给比利时外相,其内容是说,由于比利时政府拒绝德国政府的“善意建议”,德国为了其本身安全不得不在“如有必要”时采取使用武力的措施。上午8时过2分,德军就在吉美利赫越过了比利时国界,那里距列日城公20公里。比利时的国界守卫队射枪阻击,8月4日上午,比利时国王呼吁各担保国采取一致的军事行动对付德国,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式开始。

【注27】【注28】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夺取政权后几个星期,苏俄就向德国及其盟国提出了停战媾和的建议。谈判于1918年1月4日在德国占领的波兰城市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开始,德国最高司令部的代表马克斯·冯·霍夫曼将军显然左右着德国方面的谈判立场,他曾以强硬的语言对苏俄的谈判代表托洛茨基说,苏俄是战败者,必须接受一种强制性的和平。据说,霍夫曼说话时用拳头猛捶桌子。当托洛茨基于2月10日退出谈判并宣布战争将不经签订和约而结束时,霍夫曼就下令恢复敌对状态,并命令德军更深入地向俄国境内推进。由于列宁不顾布尔什维克中央委员会多数人的反对而顽强坚持,苏俄终于在1918年3月3日与德国签订强加的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和约(简称布列斯物和约),1918年11月13日,苏俄在德国向协约国投降后废除了该条约。

【注29】克里孟梭曾邀请威尔逊到法国北部去视察德军破坏的惨状,他认为最好让威尔逊亲眼看到德国人如何惨无人道,这样可以增强其同仇敌忾的心理。但威尔逊却一再用种种借口加以拒绝。据说,威尔逊不愿看到这种惨状,以免影响其作为仲裁者的公正态度。

【注30】蓝辛,威尔逊任总统时的第二任国务卿。

【注31】豪斯上校,威尔逊的私人顾问。

【注32】1918年12月14日,威尔逊抵达巴黎之后不久随即前往伦敦,12月22日,会见德比伯爵(第17代德比伯爵,1865~1948,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有1916~1918年以及1922~1924年任英国国防大臣。)

【注33】1918年12月30日,威尔逊在曼彻斯特发表演说,解释他的集体安全概念如何与美国不卷入欧洲事务的传统相结合。

【注34】1918年10月30日夜,匈牙利的工人和士兵武装起义。1918年11月16日,哈布斯堡皇朝在匈牙利的政权被推翻,匈牙利正式宣布为共和国。1919年2月20日,协约国驻匈军事代表、法国的威克斯向匈牙利政府递交一份照会,要求匈牙利东界驻军在10天内后撤100公里,空出的地方由协约国军队占领。共和国新成立的卡罗利政府不敢接受又不能拒绝这一通牒,决定辞职下台,将政权交给社会民主党人。1919年3月21日,匈牙利社会民主党和共产党这成协议合并,正式宣告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成立。

【注35】1918年11月,德军撤离罗马尼亚。罗马尼亚军队开进奥匈帝国的特兰西瓦尼亚地区。12

月1日,宣布该地区并入罗马尼亚。

【注36】1918年11月18日,毕苏茨基在华沙组成联合政府,他本人成为波兰共和国的国家元首。这个共和国史称“波兰第二共和国”,以表示它是1795年被俄普奥三国瓜分灭亡的波兰共和国的继续,但波兰第二共和国在1918年底仅拥有原波兰王国和加里西亚西部的领土,它的四周边界均未确定,原普鲁士占领的波兰土地仍处在德军的占领之下。毕苏茨基提出恢复1772年第一次瓜分波兰前的“历史边界”的口号,主张使立陶宛、白俄罗斯、乌克兰同波兰组成联邦制的国家。1918年底到1919年初,随着德奥军队的撤退,乌克兰民族主义者在利沃夫建立了西乌克兰人民共和国。但在利沃夫市,波兰人占全市居民的62%,犹太人占20%,乌克兰人只占15%,于是波兰居民在“波兰军事组织”的帮助下,同乌克兰民族主义者展开了争夺利沃夫的斗争。

【注37】1918年秋,奥匈帝国已濒于崩溃。帝国内各民族反战和反君主政体的人民群众运动日益高涨,军队反戈,在南斯拉夫,许多士兵从前线逃回家乡。他们自称“绿军”,手执武器同奥匈帝国官方对抗。1918年10月底,驻扎在里耶卡和普拉两地的军队举行起义,成立了革命委员会。在群众运动兴起的情况下,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的几个政党在萨格勒布召开国民议会,宣布南斯拉夫地区脱离奥匈帝国。1918年12月4日,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宣告成立。

【注38】达尔马提亚是巴尔干革命半岛濒临亚德里亚海的一条狭长的沿海地带,它的北部地区当时是意大利人和南斯拉夫人争执的领土。

【注39】1916年以后,奥地利境内粮食明显缺乏,饥馑现象日趋严重。

【注40】1918年11月,前沙皇俄国海军上将高尔察克在鄂木斯克发动军事政变,自称是“俄国的最高执政官”。他得到协约国的大力支持,用外国枪炮装备了自己的25万军队,与此同时,高加索的邓尼金和波罗的海沿岸的尤登尼奇也都率领军队向苏维埃政权进攻,在苏俄境内开始了生死存亡的国内战争。

【注41】1919年2月15日威尔逊启程回美国,1919年2月24日抵达波士顿。他急于赶回美国,是想在美国国会休会之前争取得到共和党议员们的支持。

【注42】“大宪章”,此处批《国际联盟盟约》大宪章一词本是英国历史术语,源自1215年英国大封建领主迫使英王约翰签署的一份文件,该文件保障了臣民的部分公民权和政治权。后来“大宪章”被引申为基本章程、基本纲领等词义。

【注43】门罗主义,是美国第五任总统詹姆斯·门罗(1758~1831,在1817年~1825年间连任两屈美国总统)提出的美国外交政策原则,口号是:“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目的是反对当时欧洲的一些封建专制帝国援助西班牙重新获得其在美洲殖民地的企图。门罗为美国和南北美洲各国制订的基本外交政策是:南北美洲不允许由外来者开发。

【注44】1919年6月28日,协约国与德国在法国凡尔赛宫的明镜大厅签订对德和约,宣告德意志帝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对德和约经英、法、意、日、德批准后,自1920年1月10日起生效。《国际联盟盟约》是《凡尔赛和约》的组成部分。美国国会由于不希望美国参加英、法势力占优势的国际联盟而拒绝批准《凡尔赛和约》。1921年8月,美国同德国签订了一项与《凡尔赛和约》相同的单独条约,但不包含有关国际联盟的条款,这表明美国决定不参加国际联盟。

【注45】指《国际联盟盟约》。

【注46】巴黎和会通过了威尔逊提出的《国际联盟盟约》,是他完成自己使命的第一部分;重返巴黎,代表美国签署协约国与德国缔结的包含国际联盟盟约条款在内的和平协议,是他要完成的使命的第二部分。

【注47】威尔逊于1919年3月4日从纽约起程再去法国。3月14日抵达巴黎。他在国内时,共和党控制的国会对威尔逊的“国际联盟”提出了严厉批评。以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共和党参议员洛奇为首的反对派议员于1919年3月3日向威尔逊递交了由超过参议院人数三分之一的参议员的“圆形签名”信,表示了他们的实力与坚决态度。威尔逊返回巴黎时,知道自己会受到美国和欧洲两方面对盟约的批评,但是他既不准备向参议院妥协,也不想接受欧洲的条件,因而在他面前困难重重、步履艰难。威尔逊在3月4日从纽约起程时曾发表言论:“等到巴黎和约送回美国时,美国人将发现‘国际盟约’已包括在内,而且和约与盟约已不可分开。如果他们想把盟约剔除,那么就会破坏全部结构。”他万万没有想到,美国参议院会连整个和约都不批准。

从失败走向成功的过程精选事例

从失败走向成功的过程精选事例 要想获得长久的成功,就必须从一时的失败中振作起来,坚持不懈地去努力才行! 精心为大家搜集整理了从失败走向成功的过程,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从失败走向成功的过程篇1 16岁常被形容成花季,可是,对于英国少年布朗来说,16岁那年的遭遇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在一场普通的橄榄球比赛中,布朗不慎被人踢中头部,左眼视网膜脱落,导致左眼彻底失明。同时,因视网膜脱落接受手术,他的右眼视力状况也受到了牵连,只剩30%的视力。医生说,视网膜小裂孔通常影响不大,但较大的裂孔则可能致使视网膜脱落,甚至导致失明。 上帝为他蒙上了一只眼睛当时,心高气盛的布朗快要高中毕业了,他渴望能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学继续深造。 突然的打击让他心灰意冷,时常怨天尤人,恨上帝对自己不公。他更觉无颜见人,独自躲在屋子里,整天都不出门,郁郁寡欢,甚至几度萌发自杀的念头,以便彻底解脱。 就在身边几乎所有人都对布朗的人生感到失望时,哥哥约翰却没有对弟弟失去信心。这一年,他从大学回家休假,千方百计地帮助弟弟走出低谷。一天,约翰找到已经取下蒙在眼睛上绷带的布朗,欢天

喜地地塞给他一把手枪和六发子弹。布朗有些惊奇,小心翼翼地抚摸着手枪,问:“这是真枪吗?”约翰拍着弟弟的肩膀,说:“当然!我们到户外进行实弹射击,玩个痛快!” 布朗犹豫片刻,终于起身和哥哥一起出了门。他们来到屋后的小山坡,将目标定于20米开外的一棵橄榄树。约翰率先举枪,眯起左眼瞄准,却连开三枪都没有命中目标,只好把枪交给布朗。布朗前两发子弹也射偏了,有些沮丧,约翰在一旁鼓励:“别放弃,你还有一次机会!”这一次,布朗屏气凝神,果然击中了树干。 约翰欢呼着抱住了弟弟,兴奋地说:“刚才我努力闭紧左眼,很吃力,所以没有瞄准。你比我有优势,因为上帝替你蒙上了左眼,你可以心无旁骛,专心瞄准目标!” 哥哥假装无心所说的话,深深打动了布朗。第二天,他又回到学校学习了。 也就是在16岁这一年,布朗以全优成绩考入苏格兰著名学府爱丁堡大学学习苏格兰劳工史,成为该校当时年龄最小的大学生,并获得了奖学金,而且最终以第一名的成绩获得该校经济学博士学位。24岁时,布朗发表了自己所谓的“苏格兰红皮书”,俨然以英国首相的口吻对苏格兰的状况进行分析。 这位热心政治的青年,积极参与各种社团活动,难免会树立一些反对派。他的对手们常常借他的盲眼嘲笑他,攻击他,但他总记得哥哥当年的鼓励。在许多次演讲中,布朗激昂而自豪地宣称:“我的左眼是上帝为我蒙上的,就是希望我能专注于我毕生的事业,专注于我

挫折成就梦想的优秀作文示例

挫折成就梦想的优秀作文示例 没有去过地狱的人同样也不进入天堂。——题记 培根曾经说过:“最名贵的香料只有烈火中才会发出最浓郁的芳香。”是啊!挫折与挫折是人生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经历过挫折之后,才会离自己的梦想更进一步。 古人在挫折中成功的实例很多。苏秦“头悬梁,锥刺骨”最终成为了一名有名的纵横家;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多年,最终打败吴王夫差;司马迁不顾酷刑严罚,最终写成了千年巨著《史记》。 在当代,也有很多人在挫折中成就的事例激励着我们。海伦、凯勤不畏身体残疾,毅然读完了大学;最美美国女孩默里,用了2年的功夫自读完了大学,进入哈佛,从一个一个捡破烂的小女孩变为一 位知识渊博的博士。 从小到大,我们都有许多许多的梦想:当宇航员、当工程师、当企业家…这些梦想就更加鼓励我们,现在要努力,加紧学习。 让我们坚强起来,战胜挫折,冲出挫折,在离中考还有5个月的每分每秒中拼搏起来,每个人都还有希望。 要记住,经历过挫折中的人生才会更加美丽,让我们在挫折中成就梦想吧! 终于,我站在众山之巅,仰望天空,而我的中国则站在在另一个高度,俯瞰世界。 ------题记 抬头,是一座无法触及的高峰,而此时的山脚一片萧条。肆虐的风呼啸而过,吹乱了一切,却无法动摇我闪着星光的梦想。这里, 是我的世界。而它,是我选择的高度。

在这凹凸不平的山路上,我已记不起自己曾跌倒多少次,多少次狼狈地被摔回起点重新开始。双手早已被尖锐的石头磨得鲜血淋漓,体力也已支撑不下去了。我再也不敢想,剩下的路程究竟还要跌倒 多少次才能到达众山之巅。 我想放弃了,前面艰险的路程不只是你怀着某种意识、信念就能顺利走完的。而这里一切的一切,正肆无忌惮的吞噬着我的意志, 每前进一分,便会被侵蚀一分。我不敢面对还未发生却要来临的挫折、困难。顿时,我只能停止。 顺势找了一块比较平坦的地方坐下来休息,可眼前却飞快闪过一幅幅图景 —— 而今的她,正如一支离弦的箭,势不可挡地冲向她的梦想,尽管路上充满了质疑、嘲笑与谩骂,但,那又怎样?这就是中国,哪怕遍 体鳞伤,也要活得漂亮! 我的脚步于是变得坚定,目光变得执着,勇敢稳重坚决地向前。只要一步一个脚印,顶峰与我,不再遥远! 终于,我登上了巅峰,触摸到了头顶那一片光亮。这一刻,心在欢呼。 黎明敢于挑战黑夜,才迎来了美丽的朝霞,早春敢于挑战寒冬,才赢得了勃勃的生机,人生也只有敢于命运挑战,才能换取成功的 喜悦。 我的中国,我知道你一定也在追逐梦想,攀登高峰,然后骄傲地站在世界之巅,令众生敬仰。 作者:施建 虽然人人希望时时幸运、事事顺利,但是万事如意、心想事成毕 竟是人类美好的愿望.从古至今,没有哪一个人不经历挫折和失败.相反,正是拥有了这种种的困难,才磨炼了我们的毅力和斗志.

最新-不坚持失败的例子 精品

不坚持失败的例子 篇一:历史上劝谏失败的事例历史上劝谏失败的事例一、比干之死。 成汤末年,朝歌城内。 纣王梦的箴言曰:“修中庸而行圣贤。 ”遂问及亚相比干:“卿可知何为中庸之道?”比干略加思索道:“中庸,既不偏不倚,中直秉正。 肌骨,体肤,才学,贤德诸项并驾齐驱,平衡一体。 无突出之强亦无显著之弱,是为中庸。 ”纣王得其意,欲施行均衡文武百官诸项才能之举以进中庸。 然妲己上而阻曰:“大王此举差矣!如此中庸,实为谬解。 人之生而迥异,或重于体力,或重于文才,抑或重于贤德,乃上天之造作。 重体力者常弱于文才,重文才者常弱于贤德,而重贤德者常弱于体力。 专长与弱项相互弥补,以趋平衡,是为中庸。 大王应广纳各路贤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勇者见勇。 以弥补各自不足,则中庸可修而圣贤孰行也。 叛臣比干妖言惑上,欲乱朝纲,颠覆成汤,夺取帝位。 望大王明鉴!”纣王叹曰:“此言是也!孤险受其害。 ”遂将比干处以凌迟之刑,并剜其心。 次日,纣王遵妲己之意重修中庸之道。 二、扁鹊医治国君。 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位著名的医生,他叫扁鹊,有一次,扁鹊谒见蔡桓公,站了一会儿,他看看蔡桓公笑着说:“国君,你的皮肤有病,不治怕是要加重了。 ”蔡桓公笑着说:“我没有任何听劝谏言失败的例子我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位著名的医生,他叫扁鹊,有一次,扁鹊谒见蔡桓公,站了一会儿,他看看蔡桓公笑着说:“国君,你的皮肤有病,不治怕是要加重了。 ”蔡桓公笑着说:“我没有任何病。 ”扁鹊告辞后,蔡桓公对他的臣下说:“医生就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以便显示自己有本事。 ”过了十几天,扁鹊又前来拜见蔡桓公,他仔细看看蔡桓公的脸色说:“国

选择太多失败的例子

选择太多失败的例子 【篇一:选择太多失败的例子】 曹操与袁绍相持于官渡,袁绍遣人求助于刘表,刘表向来使许诺, 却又不正式派遣军队助战,亦不肯协援曹操,只希望自保于江汉 (长江、汉水)之间,以观天下之变。 从事中郎韩嵩、别驾刘先向刘表说:“豪杰并争,两雄相持,天下之 所重,只在于将军。将军若是希望于乱世有所作为,便应乘天下方 乱而起事;如若不然,则应选择一个能够领导天下的人而相从。将 军现在坐拥十万之众,而只是安坐而观望。所谓见贤而不能助(指 曹操),请和而不能得(指袁绍),如此两家必将归怨于将军,将 军也不可能继续从容自立了。以曹公之明哲,天下贤俊皆向而归之,其势必能灭袁绍,然后必定带兵南向以击江汉,恐怕将军也不能抵 御其大军。所以我为将军计算了,不如举州依附曹公,曹公必然会 重待将军;如此便可以长享福祚,子孙晏然,这才是真正的万全之策。”可是刘表狐疑不决,便派遣韩嵩往见曹操,以观虚实。 韩嵩从许都回来后,指出曹操威德并立,是真正的明主,便劝刘表 遣子入质。刘表却因而怀疑韩嵩反为曹操做事,大为愤怒,要杀韩嵩,然而当问及韩嵩之随行者时,得知韩嵩只是说出肺腑之言,并 无他意,方才没杀韩嵩,但仍将他囚禁起来。从这件事可以反映出 刘表虽然外貌儒雅,然而心里却颇为多疑。 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远征柳城时,刘备曾劝说刘表起兵后袭许都,刘表不纳其言。至及曹操还军中原,刘表才对刘备说:“之前 不采纳你的建议,现在就失去了如此良机了。” 刘表在晚年时,未能妥善处理后嗣的事宜。刘表的两个儿子——刘 琦与刘琮都牵涉到嗣子之争的问题上。

最初,刘表因为长子刘琦与自己的相貌长得相似,而十分喜爱他。 但后来刘琮娶了刘表继室蔡夫人的侄女,蔡氏就爱屋及乌,喜爱刘 琮而讨厌刘琦。蔡氏于是经常在刘表面前抵毁刘琦,刘表因为宠信 蔡氏,于是逐渐信以为真。 建安十三年(208年)秋初,曹操开始领兵出发,南征荆州。同年八月,刘表因背疽发作而身亡,享年六十七岁。 刘表死后,荆州群臣拥立其次子刘琮为继承人。而刘琮在继位一个月内,因为群臣大多主降曹,于是便 在九月向曹操请降,正式结束了刘氏父子在荆州的十九年统治。 【篇二:选择太多失败的例子】 古人云:在世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可见,每个人都有遇到挫折的时候。然而,面对挫折,有些人被打败并且从此一蹶不振,但是有些 人在一次次的失败后依然迎难而上,最终获得了成功。 那么,且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下那些面对挫折,却不轻易言败的们的,然后学会坚持,不放弃自己。 事例一:桑兰 桑兰,着名体操运动员,被誉为中国的跳马王。但,这是在1998 年7月21日之前,那是在美国纽约,第四届友好运动会的体操赛场。只是一次赛前训练,只是一次偶然,桑兰的一个没有做完的手翻转 体动作,结束了她的体操生涯,但她依然着名,甚至更为着名。 让桑兰着名的,是她的精神,她的毅力,是她永远灿烂的微笑。17 岁的花季,即使受伤的花朵依然美丽。 桑兰的伤势异常严重:第五-七颈椎呈开放性、粉碎性骨折,75%错位,中枢神经严重损伤,双手和胸以下失去知觉。美国的送护人员 十分尽职:从长岛拿骚县医疗中心,到纽约市区最着名的蒙赛耐康 复中心,医疗专家们拿出了最佳的治疗方案,使用了最好的药品。

励志面对挫折演讲五篇

励志面对挫折演讲五篇 成功是经过多次磨练而成的,所以我们应该好好珍惜,遇到挫折,我们只要相信自己,才会有勇气去迎接挑战,才不会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大退堂鼓。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励志面对挫折演讲,希望大家喜欢。 励志面对挫折演讲篇一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如果把岩石看成竹子成长的障碍,那么也可以说就是这个挫折成就了竹子坚定顽强的精神,成就了竹子冲破岩石,战胜挫折的美丽。 人生中,挫折无处不在,有的人面对挫折选择了退缩,那只能使痛苦变得更大;有的人却直面挫折,化痛苦为收获。的确,挫折成就众多文人雅士啊!如果不是因为科举落榜,怎会有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的千古绝唱?如果不是因为官场失利而退隐山林,怎会出现陶渊明“衣沾不足惜,但使原无违”淳朴自然的田园诗?如果不是因为那怀才不遇的孤独,怎会有柳宗元“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脱俗悠远之举?如果不是因为多次参加科举而不顺利,又怎会使吴承恩对封建科举制理解加深,又怎会出现这部光怪陆离的著名神话小说呢!挫折没有毁灭他们,

反而使他们在中国文学史上熠熠生辉,名垂千古。他们的永恒,是他们与挫折相随,不放弃,不沉沦的选择和努力。 冰心说过:“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汗水,洒遍了牺牲的血雨。”如果遭遇挫折,仍能以奋斗的英姿与之对抗,那么这样的人生是辉煌的。因为人生只有走出来的美丽,没有等出来的辉煌。因此,直面挫折,化解痛苦才是我们的最佳选择。 大树不会因为一片落叶而枯萎;同样,春天不会因为一朵花的凋谢而荒芜;那么,人生也不会因为一次挫折而荒废。因为人生是一朵常开而不败的花呀!它需要泥土去栽培,挫折便是那泥土啊!没有泥土栽培的花便失去了养分,便会枯萎,同样人生没有经历过挫折就失去了光彩。只有在遭遇挫折时积蓄力量,敢于奋斗,生命之花才会常开不败。 黑夜拥抱了繁星,繁星点亮了夜空,化作春泥的香花,又绽出绚丽与芳香。生命的轮回,花开花又谢,奉献与收获--心灵的曼妙与光彩,永恒的美丽在一次次挫折后绵延,长远-- 我的演讲完毕。 谢谢大家! 励志面对挫折演讲篇二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受挫折不放弃而成功的例子

受挫折不放弃而成功的例子

受挫折不放弃而成功的例子 【篇一:受挫折不放弃而成功的例子】 古人云:在世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可见,每个人都有遇到挫折的时候。然而,面对挫折,有些人被打败并且从此一蹶不振,但是有些人在一次次的失败后依然迎难而上,最终获得了成功。 那么,且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下那些面对挫折,却不轻易言败的们的,然后学会坚持,不放弃自己。 事例一:桑兰 桑兰,着名体操运动员,被誉为中国的跳马王。但,这是在1998年7月21日之前,那是在美国纽约,第四届友好运动会的体操赛场。只是一次赛前训练,只是一次偶然,桑兰的一个没有做完的手翻转体动作,结束了她的体操生涯,但她依然着名,甚至更为着名。让桑兰着名的,是她的精神,她的毅力,是她永远灿烂的微笑。17岁的花季,即使受伤的花朵依然美丽。 桑兰的伤势异常严重:第五-七颈椎呈开放性、粉碎性骨折,75%错位,中枢神经严重损伤,双手和胸以下失去知觉。美国的送护人员十分尽职:从长岛拿骚县医疗中心,到纽约市区最着名的蒙赛耐康复中心,医疗专家们拿出了最佳的治疗方案,使用了最好的药品。 世人对桑兰极为关切:当地闻知此事的美国有关官员和普通百姓络绎不绝地前去探视,鲜花堆满了桑兰的病房;中国体操协会委托的监护人谢晓虹女士日夜守候,在桑兰最痛苦的时候紧握住她的手;祖国人民更倾注了无尽的和关爱,十二亿份遥远的祝福飞越大洋彼岸 但表现最出色的还是桑兰:从她苏醒过来以后,她就没有流过一滴眼泪;从她重新面对公众的目光那一刻起,她的面容就永远浮现着灿烂的微笑。17岁的小姑娘,17岁的纯真的让人慨叹的微笑,征服了美

国,征服了中国,征服了世界十个月后,伤情基本稳定的桑兰终于回到了日思夜想的祖国,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继续接受康复治疗。 这是一个更为漫长而艰苦的历程。 桑兰挺住了。她忍受着极大的痛苦与送护人员积极配合,由截瘫可能引起的泌尿系统和呼吸系统感染、压疮、脊柱侧变等并发症得到有效的控制和纠正,体位性低血压已经缓解,名个关节保持着良好的活动度,肌肉力量开始恢复,轮椅已能自己摇出很远;桑兰的自理能力大为提高,她可以自己穿脱衣服、袜子和鞋,可以独立进食、洗脸、刷牙、洗澡,正在学习英语,可以操作电脑,可以完成从轮椅到床的转换 当然,实际上她完成的是角色的转换。她不再是一个体操运动员,甚至她也不是一个一般意义上的高位截瘫的残疾人。她是一个19岁的永远微笑的姑娘,是一个与常人一样对新生活充满渴望和希冀的活力四溢的年青生命。 她现在是中国最着名的学府清华大学附属中学的学生,数学、语文、英语花季中的蓓蕾在迫不及待地接受着人类文化知识的灌溉;她有着人天性中的善良,将社会各界赠给她的价值百万元的各种康复器械和残疾人生活用品,又全部转赠给北京博爱医院和更需要、更困难的残疾患者。 她是人道主义的慈善大使,以残疾之躯奔波于祖国各地,在上海点燃中国第五届残疾人运动会的火炬,在深圳与施瓦辛格先生一起为智残儿童募捐,她的事迹感染着人们,一个服刑人员给她来信,一位不务正业的青年到病床前看望她,她都热情回信和接待 19岁的桑兰,人生的美丽画卷刚刚展开。她曾经跌倒过,她正在站起来。 中国的一位着名作家问过:永远有多远?19岁的桑兰用她的人生经历如此回答:生命永远,微笑永远

在挫折中成长的作文(精选8篇)

在挫折中成长的作文(精选8篇) 在挫折中成长的作文(精选8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在挫折中成长的作文(精选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挫折中成长的作文1成长,如果因为有了挫折而痛苦,那么人生将不会出现成功、幸福、希望。挫折是成长之路上必经的岔道口,只有经历了风风雨雨、磕磕绊绊,才能在失败与挫折中成长,最终才能走向成功。 挫折,人生中难免会碰到。它是人生宏伟蓝图上一粒不起眼的小沙子,遇到它,勇敢地将它扫除;它是一注污水,随时会流入人生大海中;它是一片乌云遮住灯塔,让通往人生彼岸的船只迷路;它是人生路上的绊脚石,让人磕磕绊绊地在人生路上前进…… 记得有一次,数学期末考试,我考得很差很差。当这个分数亮在我眼前时,我呆住了,不知所措。回家后,我一蹶

不振,整天无精打采,甚至有了放弃数学的念头。但是,直到那一天。那一天,我照例看帖子10分钟,突然,一个帖子让我怀着好奇点了进去。“漫长的人生就像一条崎岖的小路。在这条小路上,有许多大大小小的绊脚石。我们正是被绊脚石绊倒爬起来后,才能长大。而如果你被绊倒后,自己不爬起来,那么,就会在这不快乐的日子中虚度一生。既然如此,我们何必和自己过不去呢?” 对!我不能屈服,我绝对不能在挫折前低头、臣服!我要爬起来,克服这并不大的困难!如果我站起来了,这次的成绩,只能代表一次;但如果我不能振作起来,那么,这次的成绩将会代表我这一生。考试失利,我会认真分析致错原因,牢记正确答案,下次考试,有经验的我将是风雨中的小竹笋,越长越高。茅以升曾说过:困难只能吓倒懦夫懒汉,而胜利永远属于敢于攀登高峰的人,所以,我要站起来,重新奋斗!挫折再一次在向我低下了头,俯下身躯,让我从它的身上踏过,因为阳光总在风雨后,不经历风雨怎能看到彩虹! 小草如果因为没有树的伟岸而感到痛苦,那它就不会见到辽阔的草原。贝壳如果因为心中的一粒沙而感到痛苦,那它永远孕育不出珍珠。流水如果因为前方的残崖而感到痛苦,那我们永远不会目睹飞流横下的壮观。成长,如果因为有了挫折而痛苦,那么人生将不会出现成功、幸福、希望。

不怕失败的例子作文

不怕失败的例子作文 失败不可怕 在通向成功的路上,失败几乎难以避免。为此,我们如何对待失败?我要说的是:不要以为成功值得喜悦,其实失败不可怕。失败来临时,我们会不知不觉的陷入沮丧,痛苦之中,失去信心,甚至想过放弃。当然我们无论如何应该反思:难道这洒出的泪水,可以改变失败的事实吗?不能。所以失败难道不是让你站起来吗? 泰戈尔曾说过:天空不留我的痕迹但我已飞过。可能我们在无数努力后,却只在成功之门外徘徊,但你要想,虽然我失败了,但我曾经努力过,奋斗过,与狂风暴雨拼搏过。这时失败告诉我们,此路不通,是由于我们的目标错了;有的失败提醒我们:小处不能大意;有的失败在考验我们是否具有坚持到底的耐心,这时你会发现失败不可怕。 爱迪生发明大王,曾经也经历过失败,他的耳朵曾经失聪过,但他从不放弃,他相信有100次的跌倒,就会有101次的爬起。于是他不断尝试,他认为失败是我们需要的,他和成功一样美丽。诺贝尔,他曾经进行炸药实验时,轰的一声巨响,他的实验室爆炸了。他的五名助手和他的弟弟当场炸死,他也被炸伤,当着并没有成为诺贝尔的绊脚石,而是成为他的垫脚石,于是他创建了诺贝尔学奖。 一个真正的强者,会从失败中镊取营养,而使他的希望之树结出丰硕的成功之果。失败不可怕。

失败也美丽 自古以来,比赛、竞赛都是一件常见的事情。然而在这些大大小小的比赛中。人们只是关兴获得名次的选手,尤其是第一名。各种媒体也对他们大肆宣传报道,仿佛他们拯救了世界,把他们夸得十分美丽。 但是在我看来,那些在比赛中失败的人们跟成功者一样也美丽。他们虽然没有获得最后的成功但是他们在比赛中所表现出来的坚持不懈、奋起直追的精神似乎比收获成功更加美丽。有位名人曾今说过:失败是成功之母,事实果然如此。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小时候许多考试科目他都考不及格,后来学校忍无可忍让他立即退学。然而他并没有被这样的失败打到,反而变得更加刻苦努力,终于长大后成为了一名举世瞩目的优秀科技工作者。著名科技工作者、曾经获得过诺贝尔奖的居里夫人为了发现新的化学元素,经历过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失败并没有打垮她的意志,最终使她发现了发现了新的化学元素镭,从而闻名世界获得最后的成功。 无数的示例都说明,大多数名人都是在经过失败的洗礼后获得成功的。失败是前进中最大的动力,失败应该给人们带来的是信心与动力而不是懊悔。所以只要人们适当把持失败,失败同样美丽,与成功一样光彩夺目。 所以,请人们记住失败也美丽。失败者再翻过一道又一道大山般的坎坷之后,最终会收获信念凝成的大海成功。失败的人们,当你们

关于挫折的演讲稿经典

关于挫折的演讲稿经典 生活中哪里没有挫折?哪里没有失败?相信大家都曾有过被挫折挡路的时候,都曾有过被挫折击垮的经历,可是大家有没有战胜挫折和失败的勇气呢?下面是分享给大家的关于挫折的演讲稿,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关于挫折的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之间,六千多个日夜已在我手中悄然离去,过去的日子如烟随风而散,曾经留下的痕迹也被时光之河冲刷干净。 年少不懂愁滋味,只是一味地玩乐。现在回首,才后悔幼时虚度光阴。如今,想努力,为未来做些什么,却站在人生的路上迷惘徘徊,没有勇气前行,害怕前行的路上遇到更多的荆棘坎坷。 有人说:“人生就如一盘棋,有进有退,有赢有输。没有一个人的一生是一帆风顺的,只有努力,才有精彩;只有不放弃,才会有奇迹。跌倒是在所难免的,但只要你勇敢地抬起头,就可以看到风雨后的彩虹。” 这不禁让我想起这样的一个故事:一个老和尚带着小和尚外出化缘,走到河边,看到几条小鱼逆游而上,就说:“这些鱼儿可真傻,逆游而上,多辛苦啊!”老和尚却缓缓地说道:“可是,它们正在享受快乐呢!”可是,顺水而行不是更舒适呀?小和尚反驳道。老和尚指着河里的枯叶道:“你看那叶黄叶,只有死去的东西才会随波逐流,享受这种安逸。” 回忆完这个故事,我想:面对挫折,人不也应该像小鱼一样逆流而上吗?可是,却有许多人总是抱怨自己生不逢时,命运对自己不公,但他们却从未想过,如果你勇敢的逆流而上,不懈的努力,不挠的奋斗,总有一天总会登上属于自己的人生颠峰。

人的一生,会遇到很多事,有快乐,有伤心;有高兴,有失望。要勇于面对自己的人生。当困难向我们袭来,当忧愁覆盖我们时,不要害怕,伸出手,去拨开那片困难的阴云,只有不放弃,不退缩,才不会与机会失之交臂;才不会与成功擦肩而过。 不要为有心栽花花不成而难过,因为会有无心插柳柳成荫;不要为山穷水尽疑无路而失望,因为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不要为众里寻他千百度而灰心,因为蓦然回道,那人却在灯火澜珊处。 写到这里,我释然了,我知道我应该做什么了,我也应该向命运发出挑战,用剩下的一年半的时间去奋斗,勇敢地走向人生的下一站,我相信,风雨过后总会有彩虹,走过黑暗总会迎来曙光! 关于挫折的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呼呼呼”,这是大风娃娃在奏鸣她最爱的歌曲——风之歌。只不过不太好听,但气场很大。“咔”,一棵白杨树被吹断,树干分成两截,但风娃娃毫不留情,继续弹奏,大树都倒了,小草呢?look,只见它们正在跳舞。 “成长”是什么?是一帆风顺,还是身处逆境?是随时准备承担生活责任,还是屡经挫折的凤凰涅盘? 我是一株没人重视的小草,在挫折中默默成长着,不像挺拔的白杨树。可是小草,微不足道的小草,向往着成为大树。在大风中,白杨树倒了,可我没倒,为什么?因为有一个信念支撑着我,它深深扎进我的心里——在逆风中成长!这样看似不会成功,可我,却成功了!我想大声说:“我成功了!” 在这之前,我曾把我的梦想分享给我的好朋友——白杨树,可他却带着讽刺的口吻说:“你,就你,死心吧,不会成功的,我都没有把握,还你?放弃

坚持不懈的事例21篇_短故事高质量版

《坚持不懈的事例21篇》 1、九九年的阿里巴巴创办者马云,对梦想从不放下。他以前想考重点小学,但却失败了;考重点中学也失败了;考大学更是考了三年才考上;想念哈佛大学也没有成功。但他有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俗话说: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他透过自已的发奋,最终成功了。他说:梦想,要脚踏实地,和眼泪是息息相关的。 2、有一次上课时,苏格拉底布置了一道作业,让他的弟子们做一件事,每一天把手甩一百下,过一个星期后,他问有多少人此刻还坚持做了的,百份之九十的人都坚持做了。一个月后,他又问了,此刻只有一半的人了。一年后,他再问了,此刻只有一个人坚持下来了,那个人就是柏拉图。 3、英国著名作家狄更斯平时很注意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不管刮风下雨,每一天都坚持到街头去观察谛听,记下行人的零言碎语,积累了丰富的生活资料。这样,他才在《大卫科波菲尔》中写下精彩的人物对话描述,在《双城记》中留下逼真的社会背景描述,从而成为英国一代文豪,取得了他文学事业上的巨大成功。 4、三十年前,一个年轻人离开故乡,开始创造自我的前途。他去拜访本族的族长,请求指点。老族长写了个字:不好怕。然后抬起头来,望着年轻人说:孩子,人生的秘诀只有个字,这天先告诉你个,供你半生受用。年后,这个从前的年轻人已是人到中年,有了一些成就,也添了很多悲哀事。归程漫漫,到了家乡,他又去拜访那位族长。他到了族长家里,才知道老人家几年前已经去世,家人取出一个密封的信封对他说:这是老先生留给你的,他说有一天你会再来。还乡的游子这才想起来,年前他在那里听到人生的一半秘密,拆开信封,里面赫然又是个大字:不好悔。人生在世,中年以前不好怕,中年以后不好悔,这是经验的提炼,智慧的浓缩。 5、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户外导师马克思为著《资本论》化了多年的时刻,在大英博物馆翻阅了超多的资料,他所坐的位子下水泥地上竟磨掉了一层水泥。透过他不懈的发奋,马克思最后著成了全世界无产者所需的《资本论》。 6、海伦凯勒双目失明两耳失聪,却发奋的从一个让人同情默默无闻的小女孩变成让全世界尊敬的女强人。如果生活真的不公平,那么,生活对她的不公平可谓到了极致。她完全能够放下她的梦想躲在阴暗的角落里放声痛哭,没有人会责怪她,她也完全能够躺在床上或坐在轮椅上,像一个植物人一样由人服侍。但是这一切,她都没有做,她只是吃力的在老师的帮忙下学习盲语,触摸着事物,仅仅凭着她永不言弃的信念和坚持不懈的意志。她把她理想的天空涂上了人生最亮的色彩。 7、中国的农民科学家吴吉昌为了周总理的嘱托搞棉花试验,他吃也想棉花,睡也想棉花,年浩劫人家不让他搞试验他就在自我家里偷偷搞。最后,培育出棉花新品种,为祖国的农业发展贡献了力量。

挫折成就梦想精选作文

挫折成就梦想精选作文 只有历经挫折的磨炼才能成就人生梦想.从错误及失败实验中学习你才会成长得更茁壮,当你历经挫折的磨练之后,蓦然回首,成功就在你面前。以下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关于挫折成就梦想精选作文,欢迎大家前来参考! 挫折成就梦想精选作文篇1 没有去过地狱的人同样也不进入天堂。——习题记 培根曾经说过:“最珍贵的香料只有烈火中才会发出最浓郁的芳香。”是啊!挫折与挫折是人生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经历过挫折之后,才会离自己的梦想更进一步。 古人在挫折中成功的实例很多。苏秦“头悬梁,锥刺骨”最终成为了一名有名的纵横家;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多年,最终打败吴王夫差;司马迁不顾酷刑严罚,最终写成了千年巨著《史记》。 在当代,也有很多人在挫折中成就的事例激励着我们。海伦、凯勤不畏身体残疾,决然读完了大学;最美美国女孩默里,用了2年的功夫自读完了大学,进入哈佛,从一个一个捡破烂的小女孩变为一位知识渊博的博士。 从古到今,有着那么多的成功人士告诉我们:在挫折中坚持住,你就会获得成功。 现在,我们正处在重点初中阶段中最艰辛的初三年级,每天有繁重的功课等着我们去完成。上课、课间,上、放学路上,家里我们都

得在书海中漫游。 许多同学,因为不能忍受住学习的无聊与苦闷而逃避学习,上课不听讲,作业不认真完成,整天沉迷在网吧、游戏厅中,不思进取,自甘堕落。但是,我想知道大家都懂得先苦后甜的道理吧!我们现在努力学习,考入高中中学、大学,在以后才能过得更好,有一个更好的工作。 从小到大,我们都有许多许多的梦想:当宇航员、当工程师、当企业家…这些梦想就更加鼓励我们,现在要努力,加紧学习。 让我们坚强起来,战胜挫折,冲出挫折,在离中考还有5个月的每分每秒中拼搏起来,每个人都还有希望。 要记住,经历过挫折中的人生才会更加美丽,让我们在挫折中成就梦想吧! 挫折成就梦想精选作文篇2 终于,我站在众山之巅,仰望天空,而我的中国则站在在另一个高度,俯瞰世界。 ------习题记 抬头,是一座无法触及的高峰,而此时的山脚一片萧条。肆虐的风呼啸而过,吹乱了一切,却无法动摇我闪着星光的梦想。这里,是我的世界。而它,是我选择的高度。 既然决定了选择,就没有后退的理由。我渐渐靠近它,抓住嶙峋的怪石,一步一步困难地向上攀登。这是一条毫无风景可言的山道,落叶、枝桠、乱石、荆棘。。。。。。。肆无忌惮地充斥其中,满目尽是荒凉,

失败是成功之母地经典例子7个

失败是成功之母的经典例子7个 篇一:七年级历史上课本习题答案(内容全) 七年级历史书习题答案 1、山顶洞人的头部与北京人头部哪些地方不一样? 山顶洞人头部的前额、眉骨和嘴巴都摆脱了猿类的特点,模样同现代人基本上一样。 2、想一想,北京人是怎样得到火的? 大自然雷电生火;森林草木自燃生火;露天煤的自燃起火;偶然摩擦生火。火的使用对原始人类的生存和进化有什么作用? 火的作用有:①照明,从而扩大生活领域。②御寒。③熟食。熟食缩短了消化过程,有利于摄取食物营养,促进人类体质,尤其是大脑的发展和健康。④火可以帮助人们驱逐野兽,增强人类自卫和狩猎能力。 3、河姆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顶洞人在生产生活上有了哪些进步? 河姆渡原始居民已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他们住着干栏式的房子,过上定居的生活。已挖掘水井,饮水更加方便。还饲养了家畜,会制造陶器,并能制作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 4、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的异同。 相同点: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都是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典型代表,两者都开始了农业生产和定居生活,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陶器。

不同点:两者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半坡聚落位于黄河流域,而河姆渡聚落位于长江流域;房屋的结构不同,前者为半地穴式房屋,后者为干栏式房屋。半坡聚落主要种植粟,而河姆渡聚落主要种植水稻。 5、半坡的房子与河姆渡的房子为什么不一样?半坡遗址处于黄河流域,冬季比较寒冷,夏季炎热,半地穴式的房屋冬暖夏凉。 河姆渡居民处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干栏式建筑,以木结构为主。这种房屋利于通风防潮结论:这一方面反映了自然条件对远古居民生活的影响,也说明远古居民认识适应自然和利用改造自然的能力得到提高。 6、河姆渡、半坡、大汶口三处遗址的共同点。 1、都是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址: 2、都出土了栽培作物种子; 3、都出土了“新石器”(磨制石器)和陶器; 4、都发现了家畜(chù)家禽(qín)的骨头。 7、想一想,人类走出洞穴盖房定居有什么重大意义? 走出洞穴盖房定居,使人们进一步人类摆脱了对自然的依赖,改善了生存环境,扩大了活动空间,提高了生活质量。 8、大汶口墓葬的差异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原始农耕社会后期,贫富已明显分化,人与人之间社会地位已有明显差异。 9、从陶舟的大小看,无实用价值。小陶舟是做什么用的?它说

最新关于挫折的名人事迹800字以上五篇

关于挫折的名人事迹800字以上五篇 有人说挫折是魔鬼,他吞噬了他们美妙的梦,我却说她是天使,陪伴人类走过花开花谢,走过阴雨晴天,直至生命的终结。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关于挫折的名人事迹范文,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挫折的名人事迹范文一 我记得看过这样的两幅漫画:一幅中一棵小树苗在大树厚实的浓荫下成长,没有风吹雨打,没有暴晒的阳光,结果永远都是小不点儿;另一幅中的一棵小树苗离开树妈妈的襁褓,独自面对烈日,独自经历风雨的洗礼,最后成为了一棵参天大树。 这两幅截然相反的漫画曾让我一度陷入沉思,这不就是人生嘛!不同的环境决定了不同的命运,不同的环境了不同的人生。 一味地躲在港湾里的小海鸥永远不会飞翔;大胆尝试,不怕失败,总结经验的小海鸥将会高飞天堂。 有人说,在一切都顺利的环境下人会容易成长,容易成功。我却认为,人生需要挫折,人们需要历练。若没有了坎坷,人们怎样总结经验?怎样继续前行?恐怕连本能都会忘记! 在我看来,逆境似乎更能磨练人是意志,更有利于人的成长。正所谓:“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初学走路时,摔跤使人们逐渐掌握了平衡;参加比赛时,被淘汰使人们哭泣,但人们却总结教训,汲取经验,努力进取;寻找工作时,落选使人们沮丧,但人们却不肯放弃,继续寻找工作岗位,不停地四处奔波……

人生正是因为挫折才变得精彩! 挫折虽是绊脚石,但若就此一蹶不振,那么绊脚石将挡去你的未来之路,使你停滞不前,所以我们应积极寻找方法战胜挫折,使之成为垫脚石,让我们的人生路通畅无阻。 是啊!正是因为挫折的点缀,人生才如明媚的夏天一般绚丽多彩! 关于挫折的名人事迹范文二 人之一世,殊为不易。在看似平坦的人生旅途中充满了种种荆棘,往往使人痛不欲生。痛苦之于人,犹狂风之于陋屋,巨浪之于孤舟,水舌之于心脏。百世沧桑,不知有多少心胸狭隘之人因受挫折放大痛苦而一蹶不振;人世千年,更不知有多少意志薄弱之人因受挫放大痛苦而志气消沉;万古旷世,又不知有多少内心懦弱的人因受挫放大痛苦而葬身于万劫不复的深渊……面对挫折,我们不应放大痛苦,而应直面人生,缩小痛苦,直至成功的一天。 “老当亦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可谓:“时运不济,命途多舛,”然而直面挫折,他却能达人知命,笑看人生。试想,如果没有王勃开朗阔达的胸襟,哪能有他吟放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千古绝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浪漫诗仙李白,在遭遇仕途不顺的挫折后,他沉寂了吗?消沉了吗?没有。“长安市上酒家眠,”笑对痛苦,面对挫折他拂袖而去,遍访名山,终于成就了他千古飘逸的浪漫情怀! 由此看来,面对挫折,我们不应过分地沉迷于痛苦失意的阴影中

名人面对失败挫折的具体事例

名人微笑面对失败挫折的事例 爱迪生 爱迪生发明灯泡的时候他失败了很多次,当他用了一千多种材料做灯丝的时候,助手劝他停止实验放弃发明,面对失败挫折他继续坚持,经过几千多次的实验终于成功了。 爱迪生发明灯泡的时候他失败了很多次,当他用到一千多种材料做灯丝的时候,助手对他说:“你已经失败了一千多次了,成功已经变得渺茫,还是放弃吧!”但爱迪生却说:“到现在我的收获还不错,起码我发现有一千多种材料不能做灯丝。”最后,他经过六千多次的实验终于成功了。 我可以试想,如果爱迪生在助手劝他停止实验的时候放弃了,我们现在会怎么样呢?可能我们还要点只有豆粒般大小的油灯在夜里照明。其实爱迪生的每次试验失败都可以看作是挫折。这么一算,爱迪生发明电灯也就是遇上了六千多次的挫折,这是一个多么惊人的数目啊! 海迪 海迪5岁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瘫痪。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海迪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对人生充满了信心。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门,却发愤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 1955年秋天在出生。5岁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瘫痪。从那时起,海迪开始了她独到的人生。她无法上学,便在在家自学完中学课程。15岁时,海迪跟随父母,下放()聊城农村,给孩子当起教书先生。她还自学针灸医术,为乡亲们无偿治疗。后来,海迪自学多门外语,还当过无线电修理工。

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海迪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对人生充满了信心。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门,却发愤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1983年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等数十万字的英语小说,编著了《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书籍。其中《轮椅上的梦》在日本和国出版,而《生命的追问》出版不到半年,已重印3次,获得了全国“五个一工程”图书奖。在《生命的追问》之前,这个奖项还从没颁发给散文作品。最近,一部长达30万字的长篇小说《绝顶》,即将问世。从1983年开始,海迪创作和翻译的作品超过100万字。 为了对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她先后自学了十几种医学专著,同时向有经验的医生请教,学会了针灸等医术,为群众无偿治疗达1万多人次。1983年,《中国青年报》发表《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海迪名噪中华,获得两个美誉,一个是“八十年代新雷锋”,一个是"“当代保尔”。 海迪怀着“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的信念,以保尔为榜样,勇于把自己的光和热献给人民。她以自己的言行,回答了亿万青年非常关心的人生观、价值观问题。亲笔题词:“学习海迪,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共产主义新人!” 宰相肚里能撑船 三国时期的蜀国,在诸亮去世后任用琬主持朝政。他的属下有个叫戏的,性格孤僻,讷于言语。琬与他说话,他也是只应不答。有人看不惯,在琬面前嘀咕说:“戏这人对您如此怠慢,太不象话了!”琬坦然一笑,说:“人嘛,都有各自的脾气秉性。让戏当面说赞扬我的话,那可不是他的本性;让他当着

坚持的事例,15个名人坚持的故事

坚持的事例,15个名人坚持的故事 1、海伦·凯勒双目失明、两耳失聪,却努力的从一个让人同情默默无闻的小女孩变成让全世界尊敬的女强人。 如果生活真的不公平,那么,生活对她的不公平可谓到了极致。 她完全可以放弃她的梦想躲在阴暗的角落里放声痛哭,没有人会责怪她,她也完全可以躺在床上或坐在轮椅上,像一个植物人一样由人服侍。 可是这一切,她都没有做,她只是吃力的在老师的帮助下学习盲语,触摸着事物,仅仅凭着她永不言弃的信念和坚持不懈的意志。 她把她理想的天空涂上了人生最亮的色彩。 2、中国的农民科学家吴吉昌为了周总理的嘱托搞棉花试验,他吃也想棉花,睡也想棉花,XX年浩劫人家不让他搞试验他就在自己家里偷偷搞。 终于,培育出棉花新品种,为祖国的农业发展贡献了力量。 3、爱迪生曾花了整整十年去研制蓄电池,其间不断遭受失败的他一直咬牙坚持,经过了五万次左右的试验,终于取得成功,发明了蓄电池,被人们授与发明大王的美称。 4、唐朝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读书。 一天,趁老师不在屋,他悄悄溜出门去玩。 他来到山下小河边,见到一位老婆婆在石头上磨一根铁杵。 李白很纳闷,上前问:老婆婆,您磨铁杵做什么?老婆婆说:我

在磨针。 李白吃惊地问:哎呀!铁杵这么粗大,怎么能磨成针呢?老婆婆笑呵呵地说:只要天天磨,铁杵就能越磨越细,还怕磨不成针吗?李白听后,想到自己,心中惭愧,转身跑回了书屋。 从此,他牢记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道理,发愤读书,终于成为了一位伟大的诗人,并被称为诗仙。 5、梵高的执着的绘画梦想,虽然很遗憾在他生前,他的作品没有受到是人的欣赏,但在那种世人漠视、穷困潦倒的环境下,仍坚持着自己的梦想,画自己想画的画,这也着实非常人所能的。 6、有一次上课时,苏格拉底布置了一道作业,让他的弟子们做一件事,每天把手甩一百下,过一个星期后,他问有多少人现在还坚持做了的,百份之九十的人都坚持做了。 一个月后,他又问了,现在只有一半的人了。 一年后,他再问了,现在只有一个人坚持下来了,那个人就是柏拉图。 7、英国著名作家狄更斯平时很注意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不管刮风下雨,每天都坚持到街头去观察、谛听,记下行人的零言碎语,积累了丰富的生活资料。 这样,他才在《大卫·科波菲尔》中写下精彩的人物对话描写,在《双城记》中留下逼真的社会背景描写,从而成为英国一代文豪,取得了他文学事业上的巨大成功。

挫折与梦想的议论文

挫折与梦想的议论文 挫折是烈日骄阳下的汗水,而梦想是源源不断的甘泉;挫折是人生的垫脚石,而梦想 是前进的航标;挫折是生活物质上的基础;而梦想是精神上的建筑。 有一首老歌这样唱:“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敢泪,不用怕,毕竟我们还有梦……” 越挫愈勇,因梦想点亮自己精彩人生。 曾经,邓亚萍,她是一个普通普通的女孩,被别人认为不可造才之人,被别人拒绝省队,国家大门之外,她的梦想是自己进入国家队,她凭着自己坚韧不拔的意志,凭着自己 浓厚的兴趣,凭借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凭着自己不懈努力,顽强拼搏,终于,“皇天不 负有心人”技术超群地她,圆满实现她心中的梦想,顺成功利地进入国家队,成为家喻户 晓的国家兵乓队员,从此,在世界乒乓球赛事中也有了她的足迹,为我国争得了一个又一 个荣誉。 一个人,总要有梦想,也许这一辈子都在为实现这个梦想而奔跑着。可是,奔跑的路 并不平坦,即使是期望很平静地生活,有时,还会让你摔跤,摔得很疼。或许,还会受伤——这就是挫折。逆境虽然让人痛苦,但经受挫折失败,可以增加人生的“财富”,磨难 的同时也是磨练。没有挫折的人生,是看似幸运实则贫乏的人生。当挫折降临时,关键是 我们如何应对它。俗话说:挫折像弹簧,你弱它就强。是正视,还是逃避?是勇敢的克服,还是无谓地沉沦? 超越苦难,因梦想点亮自己精彩人生。 曾经,史铁生,与疾病抗争斗争地你,仍然积极面对生活。以“职业为生病,业余在 写作”的座右铭来激励自己活下来却因梦想的力量,让自己活下来,一篇《我与地毯》激 发了许许多多的仕途茫然的人走出困境,震撼着他们的心灵,积极乐观面对生活苦难,泰 然处之,走向康正大道。 纵观历史古今,史迁之笃大志而不易,遭酷刑而不馁,历大辱而毅然择生,终成无韵 之离骚,令后人无不赞叹;遥想越王勾践,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终报仇雪恨,名留千古;失明失聪的海伦·凯勒,用梦想让人生充满光亮;耳目失聪的贝多芬,用梦想把生命谱成乐章。今朝我国力学、桥梁专家李国豪教授,在“”期间身陷囹圄,没纸张,没资料。报纸的白边、中缝成了他演算的天地,妻子的发夹、孩子的乒乓球网成 了他的实验工具。他在被“隔离”期间经常受到审讯,写检查。在这样恶劣的环境里,他 顶住各方面的压力终于完成了自己的梦想——10万字的专着《桁梁扭转理论》,填补了一项世界桥梁建筑学上的空白。 没有挫折的人生,人生亦如一潭死水;没有梦想的人生,人生亦如黯淡无光.

挫折中奋起的名言

挫折中奋起的名言 名言来自经典文献,是名人的经典词语,有哪些是挫折中奋起的名言呢?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挫折中奋起的名言,希望你会喜欢。 1. 立志欲坚不欲锐,成功在久不在速。;;张孝祥 2. 天空黑暗到一定程度,星辰就会熠熠生辉。 3. 人生最大的错误是不断担心会犯错。 4. 人若软弱就是自己最大的敌人;人若勇敢就是自己最好的朋友。 5. 如果你想得到,你就会得到,你所需要付出的只是行动。 6. 光说不干,事事落空;又说又干,马到成功。 7. 对于每一个不利条件,都会存在与之相对应的有利条件。 8. 勤奋,是步入成功之门的通行证。 9. 失败的历程也是成功的历程。 10. 成功=艰苦劳动+正确方法+少说空话。 挫折中奋起的名言大全1. 世间成事,不求其绝对圆满,留一份不足,可得无限美好。 2. 记住:你是你生命的船长,走自己的路,何必在乎其它。 3. 你要做多大的事情,就该承受多大的压力。 4. 生活充满了选择,而生活的态度就是一切。 5. 死亡教会人一切,如同考试之后公布的结果――虽然恍然大悟,

但为时晚矣! 6. 年轻是我们唯一拥有权利去编织梦想的时光。 7.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诀窍。 8. 不论成功还是失败,都是系于自己。;;朗费罗 9. 一个不注意小事情的人,永远不会成功大事业。;;戴尔;卡耐基 10. 不是每一次努力都有收获,但是,每一次收获都必须努力。 11. 心小了,所以小事就变大了;心变大了,所有的大事都变小了。 12. 靠山山会倒,靠水水会流,靠自己永远不倒。 13. 人所缺乏的不是才干而是志向,不是成功的能力而是勤劳的意志。 14. 成功的奥秘在于目标的坚定。;;迪斯雷利 15. 瀑布对悬崖无可畏惧,所以唱出气势磅礴的生命之歌。 16. 成功,是内心的造就。;;拉尔夫.M.福特 17. 努力是成功之母。;;塞万提斯 18. 同在一个环境中生活,强者与弱者的分界就在于谁能改变它。 19. 如果在胜利前却步,往往只会拥抱失败;如果在困难时坚持,常常会获得新的成功。 20. 世界青睐有雄心壮志的人。成功所依靠的惟一条件就是思考。当你的思维以最高速度运转时,乐观欢快的情绪就会充斥全身。没有人能在消极的思维火光中做好一件事。一个人最完美的作品都是在充满愉快乐观深情的状态下完成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