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大家介绍中学历史教育名师推荐书目

向大家介绍中学历史教育名师推荐书目
向大家介绍中学历史教育名师推荐书目

向大家介绍中学历史教育名师推荐书目

(一)、嘉兴戴加平朱能推荐书目

A:著作部分

通史:

[美]费正清[英]崔瑞德主编:《剑桥中国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

齐世荣主编:《人类文明的演进》,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

郝侠君等主编:《中西500年比较》,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

刘宗绪主编:《历史新知识创新能力培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中国古代史: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

樊树志著:《国史概要》(第二版),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

[美]黄仁宇《万历十五年》,中华书局出版;

钱穆著:《国史大纲》,商务印书馆出版;

金观涛著:《在历史的表象背后》,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

中国近代现代史:

陈旭麓著:《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上海人民出版社;

蒋廷黻著:《中国近代史》,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美]唐德刚《晚清七十年》,岳麓书社出版;

[美]费正清著:《伟大的中国革命》(1800—1985年),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

世界近代现代史: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英]汤因比著:《历史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刘宗绪黄安年著:《世界近代现代历史专题30讲》,西北大学出版社出版;

专题史:

罗荣渠著:《现代化新论》,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美]保罗

·肯尼迪著:《大国的兴衰》,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

[日]吉田茂著:《激荡的百年史》(日本史);

王鸿生著:《中国历史中的技术与科学(从远古到1990)》(科技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华庆昭著:《从雅尔塔到板门店》(国际关系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陈越光陈小雅著:《摇篮与墓地----严复的思想和道路》(思想类),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

吴晗著:《朱元璋传》

陆键东著:《陈寅恪的最后20年》,三联书店出版;

[台湾]庄练著:《中国近代史上的关键人物》,中华书局出版;

葛剑雄著:《统一与分裂:中国历史的启示》

教育与历史教学:

[捷]夸美纽斯著:《大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编:《陶行知教育文选》,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

[苏]苏霍姆林斯基著:《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

[苏]赞可夫编:《教学与发展》,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苏]巴班斯基著:《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

[美]B·S·布卢姆等编:《教育目标分类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苏寿桐主编:《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中学历史卷),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

徐锡祺主编:《中学历史微格教学教程》,科学出版社出版;

[美]沃尔特·波克著:《创造性的学习方法》,三联书店出版。

B、杂志部分

《教育科学》

《历史研究》

《历史教学》、《历史教学问题》

《新华文摘》《世界知识》

《读书》

《历史家的技艺》,马克•布洛赫,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年

(3)《当代西方史学理论》,何兆武、陈啟能主编,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年

二、全球化与现代化著作

(1)《全球大变革》(英国)戴维·赫尔德等

(2)《全球化论丛》俞可平主编(《全球化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全球化时代的“社会主义”》《全球化时代的资本主义》《全球化的悖论》《全球化与中国》《全球化与世界》《全球化与后殖民批评》)(3)《现代化新论续篇》罗荣渠

(4)《东亚现代化:新模式和新经验》罗荣渠

(5)《中国的现代化》(美国)吉尔伯特·罗兹曼

三、思想、史学、文化著作

(1)《中国古代文化史》,阴法鲁、许树安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

(2)《中国文化史》李清凌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3)《欧洲文化史》(上、下卷)(荷兰)彼得·李伯庚

(4)《从黎明到衰落——西方文化生活五百年》

[美]雅克·巴尔赞,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年版

(5)《西方政治思想史》(英国)约翰·麦克里兰

(6)《中国近代史学发展叙论(1840—1949)》

马金科、洪京陵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5月

(7)《西方史学史》,张广智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1月

(8)《现代西方史学》,张广智、张广勇著,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5月

(9)《宗教史概论》,林中泽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四、名家名作

(1)《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英国)温斯顿·丘吉尔

(2)《极端的年代》,霍布斯鲍姆,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年

(3)《大外交》(美国)基辛格

(4)《民主和专制的社会起源》,[美]巴林顿•摩尔著,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

(5)《五四运动史》[美]周策纵,岳麓书社,1999年版

(6)《历史的经验》,南怀瑾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7)《美国与中国》费正清

(8)《德国通史》丁建弘,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年版

(9)《法国通史》吕一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年版

(10)《英国通史》钱乘旦许洁明,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年版

(11)《历史分光镜》许倬云

(12)《胡绳论“从五四运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五、教育

(1)《教育----财富蕴藏其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丛书,教育科学出版社

(2)《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

[加]马克斯·范梅南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3)《静悄悄的革命》[日]佐藤学著,长春出版社2003年版

(4)《案例教学指南》郑金洲著,华东师大出版社2000年版

(5)《教学行为的原理与技术》傅道春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6)《一分钟教师》[美]斯宾塞·约翰逊著,南海出版公司2003年版

六、历史教学

(1)《历史教育展望》,余伟民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2)《历史学是什么?》葛剑雄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历史课程与教学论》,聂幼犁主编,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4)基础教育新课程教师教育系列教材(历史新课程研究系列),由赵亚夫主编,包括《历史教育价值论》(齐健等)/《历史教学的新视野》(刘军)/《历史学习方略》(张静等)/《历史教育测量与评价》(陈伟国等)/《国外历史教育透视》(赵亚夫等)/《历史教学课例分析》(石蔷等)(5)《历史学科专题讲座》刘宗绪主编,岳麓书社2003年版

(6)《历史学习精要》,刘凡、朱汉国主编,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年版

(7)《历史典型课示例与分析》张桂芳等主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六、杂志

(1)《史学理论研究》

(2)《随笔》

(二)、绍兴王叶军推荐书目

第二部分:论著部分

A:通史:

[美]费正清、[英]崔瑞德主编:《剑桥中国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全国干部学习读本:《从文明起源到现代化--中国历史25讲》,人民出版社

吴国盛著:《科学的历程》,北京大学出版社

刘宗绪主编:《历史新知识创新能力培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B:与中国古代史有关:

樊树志著:《国史概要》(第二版),复旦大学出版社

柳诒徵著,蔡尚思导读:《中国文化史》,上海古籍出版社

钱穆著:《国史大纲》、《国史新论》等,商务印书馆

张阴麟著,王家范导读:《中国史纲》,上海古籍出版社

童书业著,童教英导读:《春秋史》,上海古籍出版社

孟森著,商传导读:《明史讲义》,上海古籍出版社

梁启超著:《先秦政治思想史》,天津古籍出版社

梁启超著:《名人传(管仲、王安石、袁崇焕)》,百花文艺出版社

[美]黄仁宇著:《万历十五年》、《中国大历史》、《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等,三联书店;

[美]黄仁宇著:《大历史不会萎缩》,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钱穆著:《中国历代政治得失》等,三联书店

朱维铮著:《中国经学史十讲》,复旦大学出版社

葛兆光著:《中国古代思想史》,商务印书馆

金观涛著:《在历史的表象背后》,四川人民出版社

章太炎著,汤志钧导读:《国学概论》,上海古籍出版社

章太炎著,陈平原导读:《国故论衡》,上海古籍出版社

王国维著,黄霖导读:《人间词话》,上海古籍出版社

C:与中国近代现代史有关:

梁启超著,夏晓红导读:《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上海古籍出版社;

梁启超著,朱维铮导读:《清代学术概论》,上海古籍出版社;

梁启超著:《名人传(康有为)》,百花文艺出版社

梁启超著:《李鸿章传》,百花文艺出版社

蒋廷黻著,沈谓滨导读:《中国近代史》,上海古籍出版社

[美]唐德刚著:《晚清七十年》,岳麓书社(注:绍兴图书馆尚有借)

郭廷以著:《近代中国史纲》,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美]费正清著:《伟大的中国革命》、《中国:传统与变迁》等,世界知识出版社

朱维铮、龙应台编选:《维新旧梦录》,三联书店

袁伟时著:《帝国落日—晚清大变局》,江西人民出版社

薄一波著:《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人民出版社

金冲及主编:《毛泽东传》、《周恩来传》等,中央文献出版社

杨天石著:《近代中国史事钩沉》、《从帝制走向共和》、《蒋氏密档与蒋介石真相》,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罗志田著:《近代中国史学十论》,复旦大学出版社

王尔敏著:《中国近代思想史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欧阳哲生编:《解析胡适》,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张建伟著:《世纪晚钟》,作家出版社

D:与世界近代现代史有关:

[英]汤因比著:《历史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

[美]罗伯特·金·默顿著:《17世纪英格兰的哲学、技术和教育》,商务印书馆[法]托克维尔著:《论美国的民主》,商务印书馆

[美]赫尔伯特·菲斯著:《通向珍珠港之路》,商务印书馆

[英]A·J·P·泰勒:《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商务印书馆

[英]邱吉尔著:《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世界知识出版社

[美]威廉·夏伊勒《第三帝国的兴亡》,世界知识出版社

[美]保罗·肯尼迪著:《大国的兴衰》,世界知识出版社;

[美]福山著:《历史的终结及最后之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英]霍布斯鲍姆著:《极端年代》,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附:法国史(大革命)部分:

[法]伏尔泰著:《路易十四时代》,商务印书馆

[法]让·雅克·卢梭著:《忏悔录》,商务印书馆

[法]托克维尔著:《旧制度与大革命》,商务印书馆

[英]柏克著:《法国革命论》,商务印书馆

[法]米涅著:《法国革命史》,商务印书馆

[法]乔治·勒阿弗尔著:《拿破仑时代》,商务印书馆

朱学勤著:《道德理想国的覆灭》,三联书店

林达著:《带一本书去巴黎》,三联书店

E:与现代化专题有关:

朱维铮著:《走出中世纪》,复旦大学出版社

葛剑雄著:《统一与分裂:中国历史的启示》

罗荣渠著:《现代化新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茅海建著:《近代的尺度》,三联书店;

茅海建著:《天朝的崩溃》,天津古籍出版社

萧功秦著:《危机中的变革》,三联书店

胡成著:《困窘年代》,三联书店

[美]何伟亚《怀柔远人--马嘎尔尼使华的中英礼仪冲突》,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注:还可见光明日报“早期近代化专题”和“近代中国网”)

第三部分、教育与历史教学:

[捷]夸美纽斯著:《大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

[美]B·S·布卢姆等编:《教育目标分类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苏寿桐主编:《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中学历史卷),江苏教育出版社

徐锡祺主编:《中学历史微格教学教程》,科学出版社

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

钟启泉主编:《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导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浙江省档案馆编:《浙江历史上的今天》,杭州出版社

朱汉国主编:《历史学习精要》,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第四部分、相关哲学书籍

葛剑雄著:《历史学是什么》,北京大学出版社

陈波著:《逻辑学是什么》,北京大学出版社

胡适著,耿云志导读:《中国哲学史大纲》,上海古籍出版社

冯友兰著,《中国哲学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英]罗素著,《西方哲学史》,商务印书馆

[法]梯利著,《西方哲学史》,商务印书馆

[挪]G·希尔贝克、N·伊耶著,《西方哲学史》,上海译文出版社

[美]威尔·杜兰特著:《哲学的故事》,三联书店

[美]罗尔斯著:《正义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作为公平的正义—正义新论》,三联书店

[德]马克斯·韦伯著:《儒教与道教》,商务印书馆

[德]马克斯·韦伯著:《经济与社会》,商务印书馆

李泽厚著:《世纪新梦》,安徽文艺出版社

第五部分:推荐杂志、报纸

《教育科学》、《教师之友》、《绍兴教育》、《文史哲》、《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世界历史》、《史学月刊》、《历史教学》、《历史教学问题》、《中学历史教学参考》、《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人大复印资料)》、《世界知识》、《读书》、《博览群书》、《百年潮》、《万象》、《寻根》、《书屋》、《光明日报》、《南方周末》

教师成长与读书

赵亚夫

新课程要求教师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因此整个的教学过程都需顾及学生的兴趣、经验和能力。所谓“学本”“学案”一类概念,其前提都是了解你的学生。“教”即“学”,“学”即“做”。换言之,“教学”即“研究”,“研究”即“问学”。不过,新观念来之迅猛,以至我们来不及消化。照猫画虎的做,自然会生出粗陋的行为和不适的感觉。诸如重“学情”主张,已流于表面化,和教学目标和实施脱节的厉害;忽略学生的真实信息和经验,并将其混同于一般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环境;止于对教学资源的描述,而很少存在针对性的问题,等等。总之,我们还不能将“学情分析”,转化为实施教学策略、施展教学智慧的依据,不能使其成为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方法的基础,不能由此真实地反映教师对学生学习状态和准备的准确把握,因此也难以从中看到它与教学目标的呼应程度。

欲在课程中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教师当首先有自我发展的潜能和觉悟。在新课程推进的过程中,学生的发展性和教学的发展性无疑最大程度地依赖于教师的发展性,然而教师的发展性教学能力普遍缺乏,又是当今课程改革不可回避的一大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除了健全教师进修制度外,自我修养则是教师成长最根本的路径。

上述种种问题皆源于教师社会阅历的狭小和知识单薄。为此,提出教师要多读书、会读书就成了当务之急。谈及多读书,对于历史教育者“说易行难”。其一,我们自接触历史以来,几乎只和教科书打交道,直到大学也改观不多。其二,我们自小就被大人划定出严格的读书范围,加之社会上流俗观念的影响,学生们读到的书亦不多。其三,我们已经被动地卷入了“读图”时代,直白的思维和从众的时代心理已经干扰了我们对文字的理解力。其四,学校教育的应试标准和功利目标使我们匮乏基本的读书素养和技能。魏默深说:“学之言觉也,以先觉觉后觉;学之言效也,以后人师前人。”其中的“觉”与“效”,实在依赖视野的扩张和思考的深刻。而过窄、偏持和功利的读书观,势必助长自妄的学问,“强者”以膨胀自满的知识,不失时机地贩卖自己的聪明,且一定骂倒别人;“弱者”则常常追随“强者”把浅薄作为自我学问的注脚,以无知做了追求的代价。

论及会读书,一求“精思”,一要“穷理”。如孟子所言:“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若朱子所喻:“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然,今人读书多弃格物之功,讲究的是拿来主义的速成之用。就连历史教育也因无书的支撑而无趣、无思,空洞也就跃然成了历史教学的表征。中国人都以四大发明为荣,甚至到了用它代表五千年文明史的地步,孰不知,那不过是西方人的标准。爱国主义要讲大“道”和大“义”,而我们将它局限在一个特定的圈子内。现在呼啦上演起“研究性”学习,在个别的真才实学的例子掩盖下,又有多少伪研究?读书不广泛,我们就没有思辨的资质;读书不到位,我们就没有抓真问题的本领;读书不精道,我们就没有批判的眼力。现在还要求我们在读书时,必备科学和民主的态度。所以,对一个历史教师而言,明了读些什么书固然必要,但更重要的是觉悟到为什么读书和怎样读书。

我们在新课程中倡导历史教师承担起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重责,尽快建立适宜学生学习的历史学习体系,我赞同他的观点,并认为这是历史课程改革的正途。但要实现这个目标并不容易,虽说上位的教育理论不

可谓不丰实,教育的、教学的、教法的、心理的有的是,而我们要问:那其中有多少属于已被我们消化的?扪心自问,我们读的书确实少而且不深入。历史专业方面的书,较之我们的前辈们可以说少的可怜,甚至一些最基本的典籍都没有翻过,仅凭教科书的那点常识别说有助于增长智慧,其专业性都有问题。教育理论方面的书,我们涉猎的多些,但不够仍不够专业。这一少一薄,让我们失去了自主创新的资格。课程改革让我们认识到了读书的不足,并强迫我们自身的改造,因为读书的和会读书的教师,才能有效地指导读书的和会读书的学生。据此,方能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质量,并通过实践编制出适宜学生的学习体系。

历史教师的读书问题,是关乎历史教师成长水平的问题,是关乎课程改革质量的问题,不可谓不大。至于我们究竟该读些什么书。我说,只要存有一个正确的教育信念,则是多多益善,凡需要的就是该读的,读过的自当是有用的,不必为自己定出条条框框,这恐怕就是历史教师不同于其他学科教师的地方吧。

附:教师必读50本书

1、《素质教育论》长城出版社 2000.10 周宏

2、《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 于漪等.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3、《爱心与教育》. 李镇西. 四川少儿出版社1998年版

4、《向孩子学习》. 孙云晓主编. 晨光出版社1998年版

5、《案例教学指南》 . 郑金洲. 华东师大出版社2000年版

6、《自主创新发展》长城出版社2000.10 周宏

7、杜时忠著:《教育科学与人文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8、袁振国主编:《中国教育政策评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9、李秉德著:《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10、《让每个孩子都学会学习》长城出版社2000.10 周宏

11、王斌华著:《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华东师大出版社,1998年版。

12、张斌贤.褚洪启等著《西方教育思想史》,四川教育出版社1994年第一版。

13、《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长城出版社2000.10 周宏

14、滕大春著:《美国教育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15、徐辉郑继伟编著:《英国教育史》,吉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16、鲁洁王逢贤主编:《德育新论》,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17、钟启泉黄志诚编著:《西方德育原理》,陕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

18、孙培青主编:《中国教育管理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19、《面向新世纪的跨越》长城出版社2002.5 周宏

20、王孝玲主编:《教育统计学》,华东师大出版社,1994年版。

21、劳凯声著:《教育法论》,江苏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22、《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论教育》. 人民教育出版社教育室.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23、《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论教育》. 人民教育出版社教育室.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24、《教育新理念》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002.6 周宏

25、《宽容》. (美)房龙著,迮卫、靳翠微译. 三联书店1985年版

26、《赏识你的学生》. 孟繁华主编. 海南出版社2003年版

27、《教师人文读本》. 张民生、于漪主编. 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版

28、《教育的奇迹》. 朱永新主编.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29、《发现母亲》. 王东华. 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30、《窗边的小豆豆》. (日)黑柳彻子著,. 南海出版公司2003年版

31、《教育的未来》. 温世仁著. 三联书店2001年版

32、《学会做人》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年周宏

33、《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 皮亚杰著. 傅统先译. 文化教育出版社1981年版

34、《早期教育与天才》. (日)木村久一著,王传璧译. 河北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35、《成功智力》. (美)R.J.斯腾伯格著,吴国宏、钱文译. 华东师大出版社1999年版

36、《第五项修炼》. (美)彼得?圣吉著郭进隆译. 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版

37、《学会审美》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年周宏

38、《陶行知教育文集》, 陶行知,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39、《教育漫话》, (英)约翰?洛克著,徐诚、杨汉麟译, 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40、《给教师的建议》, (苏)瓦?阿??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译, 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41、《和教师的谈话》, (苏)B.赞科夫著,杜殿坤译, 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42、《儿童发展》, (美)劳拉?E?贝克著,吴颖等译,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43、《有效教学方法》, (美D?鲍里奇著,易东平译,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44、《教育——财富蕴藏其中》,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 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45、《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 (美)内尔?诺丁斯著,于天龙译,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46、《爱满天下——陶行知文学传记》, 周毅、向明, 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47、《基础教育论》人民日报出版社2002.5 周宏

48、黄济:《教育哲学通论》,山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49、《潜能天发教育》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周宏2002.6

50、《教育的问题与挑战——思想的回应》. 朱小蔓. 南京师大出版社2000年版

浅谈中学历史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浅谈中学历史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摘要:爱国主义教育是历史教育中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长期以来广大历史教师不段深入探讨的课题,本文立足于当前历史教学的实践的特点,从新学期学生思想实际入手,探讨了新形势下,如何在历史教学中突出贯彻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旋律。本文探索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做法,强调在教学中,以史育人,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榜样鼓舞人,寓爱国主义教育于历史知识传授之中,使之落在实处。关键词:爱国主义历史教育教学主旋律 中华民族是富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伟大民族。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培养和发展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关键在青少年,从小教育他们树立爱国的情感和志向,长大了为国尽责,是十分重要的。试想,如果在一个人心中,不是充满着刚正不阿的民族气节,不是怀有对祖国最无私最质朴的情感,即使他有睿智的头脑,健康的肌体,又怎能为国家兴亡燃烧起一份质朴的激情?又怎能保证自己的民族不再落后,倍受欺辱?因此,爱国主义教育一直是学校教育的主旋律,学科教学,尤其是中学历史教学,更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合于历史教学之中是每个历史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教师如何充分挖掘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因素,使爱国主义教育产生好的效果,我认为在教学实践中从以下几个方面说明: 一. 教学中爱国主义思想教育要根据教材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以史育人 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始终轰鸣着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旋律。历史教学中有系统,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表现在教师要善于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爱国主义因素,注意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在不同时期的不同内容。 首先,我国历史悠久,文化遗产丰富,对世界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些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这种感情来自于对自己祖国的深刻的了解。中国古代史向学生展现了一幅五千年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的画卷。中国,是人类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这块土地上,有着远在一百七十万年前古人类活动所留下的遗址,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古代

浅谈如何对中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浅谈如何对中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一个有道德、有理想的人,他会努力地学习;同时,一个正在丰富自己知识的人,他的道德修养也会在逐渐地提高。知识与品德应该是互相影响,相辅相成的。对于一个中学生,如果不把品德培养放在首位,就很难使之成为将来对社会有用的人。元朝的学者吴澄说:“学必以德性为本。”清末的康有为也提出“以德育为先”的口号。我赞成前人的观点和主张。在工作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把自己的言传身教与学生的自我约束结合起来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工作的全部就是为人师表。”记的《中国青年报》上的一篇题目为《一个母亲的抗争》中有这样一段话:“一个孩子,从小崇拜爸爸妈妈。一上学就开始崇拜老师,不再崇拜家长。原因一个是老师知识多了,更重要的是,孩子从人格上不再崇拜父母,因为父母说话总不算数,或者家长自己说的,却经常做不到。”这一段话说得是比较中肯的。在工作中我总是严格要求自己,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平时我要求学生不迟到、不早退,那么我本人在工作中首先就早来晚走,经常深入班级。有的学生自习时坐不住凳子,我就在这个时间到教室里备课、刻题,这样做既保持了自习纪律,又为那些坐不住凳子的学生作了“示范”。应该说,教师的一举一动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 从老师的身上,学生们会无形中感到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他们会自觉地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自觉地约束好自己、管理好自己。 二、把情感教育与严格要求结合起来 作为教师,有时当我们真心诚意地把你的爱心奉献给有些学生时,你并不一定使他们马上克服缺点、改正毛玻记得刚参加工作时,我对那些平时比较散漫、不够遵守纪律的学生投入很多精力。比如他们犯错误时我不止几次地耐心给他们讲道理;有的学生生病时我从家里给他们拿药、买营养品;有的学生家庭困难,我毫不吝惜地资助他们生活费,可是,在他们身上有时仍然出现问题。我深刻反省,最后发现自己只做了一半工作,还有一半没有做到,那就是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就有“慈”是母亲,“严”是父亲的解释。而老师,尤其是班主任,则应该既要当好母亲,又要做好父亲,也就是对学生既要慈爱,又要严管。正如小树的成长,既需要浇灌,也需要修剪。实际上,慈爱是爱,严管又何尝不是爱呢?古人云:“君子爱人以德,小人爱人以姑息。”我们教师都应该是君子。因此在情感教育的前提下,对那些经常犯错误的学生,我总是让他们严格遵守《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并配以灵活的措施。这样做的结果是,学生们感到他们是生活在充满温暖而又有秩序的集体中。 三、把理想教育与刻苦学习结合起来 帮助学生们树立远大理想,并且引导他们为自己的理想去奋斗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是,对“理想”这个诱人的字眼儿,谈起来容易,让学生们实现起来就困难了。因为在现实通向理想的道路上充满着各种阻碍,学生们只有发扬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才能实现理想的目标。所以作为教师,既要用理想激发学生们去刻苦学习,又要帮助他们克服前进道路上的障碍。 对于每位中学生来说,他们的思想容易波动,情绪不够稳定,遇到困难犹豫徘徊,这些虽然属于正常现象,但却很容易影响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那么教师就要经常给他们讲述学习的目的,激发他们拼搏进取,让他们清楚刻苦学习是实现理想的重要途径。因此,我经常利用小班会时间或者课余时间给学生们介绍学习方法,

中学历史教师必读书目

东莞市柴松方名师工作室、第二批中学历史学科带头人团队推荐阅读书目 中国古代史参考书目: 1、朱凤翰《商周家族形态研究》,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 2、张荫麟:《中国史纲》新版,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9版 3、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4、钱穆:《国史大纲》,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5、樊树志《国史十六讲》,中华书局2006年版 6、李亚平《帝国政界往事》(宋、明、清) 中国近代史参考书目: 1、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2、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三联书店1997年版。 3、茅海建:《近代的尺度——两次鸦片战争军事与外交》,上海三联书店1997年版。 4、茅家琦:《太平天国通史》(3册),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5、戚其章:《甲午战争史》,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6、林华国:《义和团运动史事考》 7、章开沅、林增平主编:《辛亥革命史》(三卷),人民出版社1980年。 8、罗荣渠:《现代化新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9、徐中约:《中国近代史》(The Rise of Modern China),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0、周策纵:《五四运动史》江苏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11、郭德宏,王秀鑫《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史》 12、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中国现代史参考书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沈志华等人编

世界史参考书目 1、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上下两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布罗代尔.《文明史纲》,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年版 4、汤因比.《历史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5、《革命的年代》、《资本的年代》、《帝国的年代》英艾瑞克.霍布丝鲍姆江苏人民出版社 6、杰克逊·斯皮尔福格尔《世界历史》,大象出版社,2006年 7、加里·纳什《美国人民:创建一个国家和一种社会》,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历史理论: 1、王家范《史家与史学》,广西师大出版社2007年 2、杜维运《史学方法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3、韩震主编《历史观念大学读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教育学、心理学 1、[美]阿妮塔·伍德沃克,陈红兵译《教育心理学》,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 2、齐健、赵亚夫《历史教育价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3、(美)帕默尔著吴国珍译《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华东师大出版社2005 4、(美)英特拉托《我的教学勇气》,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其他: 1、候建新:《社会转型时期西欧与中国》,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2、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3、张凤阳《政治哲学关键词》,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 4、(美)洛温著,马万利译《老师的谎言—美国历史教科书中的错误》,

赵谊伶名师工作室:观摩全国中学物理教学改革大赛

赵谊伶名师工作室:观摩全国教学大赛,提升学员专业素养 为了能学习优秀教师的物理课堂教学改革经验,进一步推进徐汇区中学物理课程改革,探索区域性物理学科有效教研的措施,同时,帮助工作室学员拓展视野、提升能力,2011年11月21日至25日,赵谊伶名师工作室学员参加由上海市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组团的第六届全国中学物理教学改革创新大赛观摩活动。 本次在广东省中山市举行的全国中学物理教学改革创新大赛是由中国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主办的一次全国性教学比赛,大赛主题为“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包括“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录像片段展示”、“现场评课”等项目。赵谊伶工作室学员全程观摩大赛,听取参赛选手的交叉点评,并聆听专家现场点评。 赵谊伶名师工作室学员张美兰、贾丽浈、肖洁、陈敏、戴蔚勤、曾鸿、蔡科等在三天的赛程中,分组观摩了62节全国物理教师的参赛课,62节参赛课涵盖了初二、初三的重要课题,在观看录像、听参赛教师交叉点评之后,赵谊伶工作室学员间常常利用间隙就所听的课举行小组交流与点评,交流中既评参赛课也评论参赛选手交叉点评时的针对性,这为参加11月30日徐汇区物理青年教师实验大赛骨干教师现场点评比赛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 11月25日上午,学员们聆听了中国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苏明义《搭建全国交流平台,推进物理课程改革》的专家辅导报告,苏老师在报告中回顾了2001年以来十年课改成果以及6届大赛的主题,并剖析了每一届大赛中看到的课改成就,还就本次大赛参赛教师的表现提出了对评课的思考。苏老师从课程标准的5大理念中重点介绍了本次大赛主题“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内涵,提出了如何落实课改理念的若干策略。此外,学员们还聆听了大赛组委会专家、中国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业委员理事长、北师大物理系教授郭玉英同志对本次参赛课的点评。通过专家的点评,学员们能站在更高的起点对物理课程和物理教学改革进行思考和探索。 短暂的大赛观摩活动虽然结束了,学员们在观摩活动中的所见所思所悟将持久地渗透到今后的课堂教学中。 作者、摄影:曾鸿

浅谈中学历史创新教育与学习

浅谈中学历史创新教育与学习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就要求我们转变传统的教育 教学理念,将创新教学手段引入历史课堂教学之中, 要构建以施教者为主导,以学习者为中心,以训练为主线,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的新型教学过程,使教学活动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 动的探究基础上,并为学生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最大的空间。这既是对教学领域转 变传统教学法的挑战,又是对新时代创新型教师的要求。那么,在中学历史的教学中,如何 进行创新教育呢? 一、完成教师角色转变,敢于创新教育 1.教师要由纯历史知识的灌输者逐步转变成为教育学意义上的对话者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树立人本意识,把学生当“人”看待,要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越 来越多地去激励学生。像鬼谷子一样成为问题的提出者、制造者,努力使自己转变成为一位 导演者,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观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 2.教师要更新观念,主动出击,优化教学过程 对现有教材大胆开发和设计,不要去被动执行教材,而是力争使教材变化成平易近人的对话者,让教材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内课外丰满起来。 3.教师要转变评价机制 中学历史课的传统评价模式是把学生积累知识量的多少,作为评价他们优劣的标准。可是, 学生走上社会,面对的任何情境都没有标准的现成的答案,所以一遇到问题,他们就只能是 束手无策或者惊慌失措了。故而,作为身居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当遵循教育规律, 勇于冲破条条框框的束缚,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二、焕发课堂生机活力,成就创新教育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这里隐藏着教育的驱动力。“课伊始,趣亦生”, 这是历史学科本身具有的特色与优势。兴趣是求知的动力,好奇是求知的先导,是保证人去 探索未知世界的最隐秘的动力。强烈的好奇心会增强学生对外界信息的敏感性,对新出现的 和新发生的变化及时作出反应,发现问题,并追根溯源,激发思考,引起探索欲望。这就要 求我们必须具备创新性的教育观念,在课堂上面向全体学生,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激发他 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求知。 学生学会吃桃子,仅仅是解一时之渴,他们学会怎样能培育出桃树才是问题之根本。因此,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才是创新教育实施的根本途径。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怎样使学生从 单一、被动、陈旧的学习方式完成向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转变呢? 首先,我们应与学生共同介入对课程知识的探索和体验之中,以心灵拥抱心灵,以激情点燃 激情。 只有这种用心灵呵护出来的爱心教育,才能把我们的教育对象引入正确的情感轨道。英国社 会学家斯宾塞也曾说过: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这是教育的真理。所以,如果我们 能在学生身上洒满阳光,产生情感上的炽热碰撞,那么他们一定“心会跟爱一起走”。 其次,要有和谐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 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下,学生原本具有的欲望才会以极其自然则又最佳的形态发挥出来。如果 学生充满不安全感、生怕说错话,担心被扣帽子、被讥笑、被训斥,那么学生就不能敞开胸

浅谈中学生德育教育的培养

浅谈中学生德育教育的培养 【摘要】教师的目的在于教育,教育的目的在于育人,而育人的根本又在于育心。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让学生学会感恩,应该从“心”做起,让每一个教育的音符在心中发芽。 【关键词】德育;责任感;感恩 教师的目的在于教育,教育的目的在于育人,而育人的根本又在于育心。恩格斯说:“心灵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1],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培养有思想力,文化力和创造力的一代新人的使命和重任。固然各科的教学很重要,但在教学之中的育人是不容忽略的。如何实施这些育人计划,下面就个人观点浅谈一下。 1 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在我们周围经常会有这样的现象:孩子上课迟到,问其原因,大多数孩子总不承认是自己的错,不去寻找迟到的原因。宿舍、教室的地面脏了,他也不会去理会而他自己却自顾自地干着自己的事。大街上有人需要帮忙,而一些从他身边经过的人却熟视无睹,擦肩而过……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他们身上缺少了一种十分宝贵的东西,那就是责任心,一种对自己、对家庭、对他人、对社会的强烈的责任心。2004年马加爵事件,大家应该知道,他最致命的弱点是什么?就是心灵有问题,斗志有问题。在做案前,他花了很多时候很多精力上网查资料:用什么工具杀人最隐蔽,逃跑时走什么路线等等,他都花了很多心思去考虑,但是,整个过程他都没为父母考虑过,马加爵他没有想到,当自己的父母以负罪的心情,给那些被残暴杀害大学生的父母们下跪时,他们的心情是怎样。他缺少什么?责任心呀!什么叫责任心呢?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自觉地把分内的事做好的心情。”责任心,是指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让会所负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应的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2]。 我们学校也曾经留下感人的一幕,这事发生在三年前,学校刚成立,困难多多,学生心情浮躁,有一位学生想不开,想要跳楼,是我们可敬可亲的周校长感动了她,周校长在晚自修检查中,发现有个班在为一位同学过生日,校长发现过生日的正是那位想跳楼的学生,周校长走过去与她握手,祝福她,周校长还亲自回寝室拿了一个苹果,又再一次回到教室亲手送给那位同学!这位彻底被周校长的一举一动感动了,也让这位学生彻底醒悟了,明白了这世上疼她的人大有人在,父母、校长、老师、同学等,生命的真正意义在于对自己、父母、老师、亲戚朋友、社会负责!责任心是学生健全人格的基础,是能力发展的催化剂。 要培养学生的责任心,教师首先要有责任心,以身做责,找准教育的突破口。平时教育工作中我问学生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你努力了吗?你认真了吗?”;我尽力了吗?作为集体的一份子、一滴水,要为集体争光,集体的荣誉就是个人的

教师必看的100本书籍.

教师必看的100本书籍 一、教育名著 1、《陶行知文集》陶行知,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3月 2、《新教育之梦》(朱永新)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7月版 3、《中国古代教育论著选读》(已经编好) 4、《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苏]苏霍姆林斯基著译者:蔡汀王义高祖晶主编,科学出版社出版。2001年8月 5、《教育的经济价值》【美】舒尔茨著《教育的经济价值》,吉林人民出版 社,1982年版,[影响现代比较教育类理论] 6、《终身教育引论》[法]保罗·郎格朗《终身教育引论》,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出版,1985年版[教育管理专业必读书目] 7、《明日之学校》(杜威著,赵祥麟、王承绪编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年1月第一版) 8、《民主主义与教育》(写于1916),[美]杜威,王承绪译,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0年10月第1版 9、《教育和美好的生活》杨汉麟译,作者:(英)伯特兰·罗素出版社: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日期: 2001年6月 10、《爱弥尔》[法]卢梭,李平沤译,商务印书馆, 1978年版 11、《教育过程》(美国,布鲁纳)邵瑞珍译文化教育出版社1982年2月 12、《教育过程最优化》[苏]巴班斯基吴文侃等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01 13、《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教师期望与学生智力的发展》[美 国]罗森塔尔、雅各布森著,唐晓杰、崔允潡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3. 14、《孩子们!你好!》苏联,阿莫纳什维利著,朱佩荣先生翻译,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2002年2月,(《孩子们,你们好!》、《孩子们,你们生活得怎样?》、《孩子们,祝你们一路平安!》学校无分数教育三部曲) 15、《学习,别听学校的》(德国,菲拉·费·毕尔肯比尔著,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注:此书为德国中小学教师必读书) 16、《和老师的谈话》(赞科夫)〔苏〕JI.B.赞科夫著杜殿坤译,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17、《多元智能》[美国]加德纳著,沈致隆译,新华出版社出版 18、《斯宾塞的快乐教育》(英国)斯宾塞著颜真译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 19、《教育诗》[苏]柯著磊然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三七作家,专门在2003-02-13的《南方周末》上推荐此书) 20、《大教育论》1957年,[捷克]夸美纽斯,人民教育出版社加以修改,用《大教学论》的书名重新出版。影响历史进程的一百本(社会科学类)

浅谈中学历史教学与社会美教育

浅谈中学历史教学与社会美教育 提要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进行社会美教育,一是挖掘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的情感;二是挖掘理想教育的内容,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三是挖掘道德教育的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四是挖掘科学品格教育的内容,培养学生为科学献身的精神。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结合历史学科的特点,应充分运用现代化视听手段,调动学生发现美、探索美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的本质,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确立为人类理想社会奋斗终生的观念,从而实现社会美教育的根本目的。 历史是人类生活和斗争的记录。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史。历史教材本身就是一部美育的教科书。在历史教学中实施美育教育的原则,既是从学科特点出发,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也是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客观要求。 人的社会活动领域无限广阔,社会生活方式多种多样,到处充满着可供审美的对象。美,从形态上看,通常可以分为

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三大类型。本文着重就历史教学与社会美的教育问题,谈点看法。 社会美是指社会生活中的美,经常表现为各种积极肯定的生活现象。马克思说过:“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社会美不仅根源于实践,而且本身就是实践的最直接的表现。历史学科的社会美往往是以历史人物为中心,并且通过历史人物的言行举止所显示出来的美。历史教学中的社会美教育常常和德育结合在一起,表现为美德教育。古往今来的风流人物,多如繁星的民族精英,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璀灿思想和精神风貌,是我们进行社会美教育的极好教材。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历史教科书中所包含的社会美教育的内容,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挖掘。 一、挖掘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的情感

浅谈中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从德育抓起 林州市采桑镇三中秦晓芳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德育为本”。德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中。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从德育抓起。 青少年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时期,也是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时期,特别是处在青春发育的初中学生,正由儿童向成人过渡。他们思想单纯,爱好学习,追求上进,充满幻想,可塑性大,但由于知识经验少,辨别是非能力差,因而容易接受各种思想的影响。因此,教师运用正确的方法及时对他们进行教育,使他们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向着社会要求的方向发展,符合他们身心发展的要求,德育对于促使他们身心健康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的重要作用。 学校是培养社会人才的地方,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为谁服务,这便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任务所在。社会主义学校德育的任务就是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教育学生,提高他们的社会主义思想政治觉悟和道德水平,发展他们的思想道德能力,使他们能够自觉地按照无产阶级的利益调节自己的行为,评价别人的行为,抵制一切非无产阶级思想道德的侵蚀,立志培养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一代,他们肩负的重任直接关系到国家兴衰与民族的希望。目前有些学校学生思想觉悟低,拉帮结派的有之;打架斗殴乃至伤人致命的有之;小偷小摸、拦路抢劫的有之;谈情说爱、出双入对闹出桃色新闻的有之;金钱至上、拜金主义致使同学之间不团结的有之等等。种种现象令人瞠目,试问对这些学生若不及时教育他们,拨乱反正,能胜任时代赋予的社会责任吗?能担当起振兴中华的宏图伟业吗?答案显而易见。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育工作者竭力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树立他们的德育信念是责无旁贷的。 著名教育家徐特立说:“教师是具有两种人格的,一种是‘经师’,一‘人师’。人师就是教行为,就是做怎样的人的问题。经师是教学问的,就是说,除了教学问以外,学生的品质,学生的学风,学生的生活,学生的习惯,他是不管的。人

大学老师推荐阅读书目

《诗经》《楚辞》《乐府诗选》《史记》《古文观止》《中国十大古典喜剧集》《红楼梦》《水浒传》《人间词话》《故事新编》《朝花夕拾》《野草》《子夜》《家》《寒夜》《骆驼祥子》《雷雨》《徐志摩选集》《生死场》《边城》《围城》《倾城之恋》《白鹿原》《天龙八部》《鹿鼎记》《平凡的世界》《人生》《俄狄浦斯王》《安娜·卡列妮娜》《战争与和平》《老人与海》《凡尔登湖》《百年孤独》(可以选读《追忆似水年华》《喧哗与骚动》)《悲惨世界》《红与黑》《卡拉马佐夫兄弟》、《呼啸山庄》、《简爱》、《红与黑》、《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金蔷薇》 二、历史学部分 《中国史纲要》《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中国科学技术史稿》《中国思想史》《中国古代文化史》《剑桥中国晚清史》(上、下) 《中国现代思想史论》《传教士与近代中国》《中国现代化史》(第一卷1800—1949) 《罗马帝国衰亡史》《世界科学技术史》《世界文明史》《全球通史》.《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 三、哲学部分 《周易》《论语》《孟子》《老子》《庄子》《公孙龙子》《荀子》《正蒙》《理想国》《形而上学》《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纯粹理性批判》《存在与时间》《真理与方法》(上卷) 《梦的解析》《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马克斯?韦伯《开放社会及其敌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资本论》《实践论》、《矛盾论》

《国民财富的性质及原因的研究》(亚当斯密)《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大卫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原理》(穆勒)《经济学原理》(马歇尔)《就业、利息及货币通论》(凯尔斯) 五、政治学部分 《君主论》(马基雅维利)《政府论》(洛克)《利维坦》(霍布斯)《社会契约论》(卢梭)《乌托邦》(莫尔)《论法的精神》(孟德斯鸠) 六、艺术类部分 《西方音乐史》《中国音乐美学史》《音乐欣赏手册》 《中国艺术精神》宗白华《美学散步》李泽厚《美的历程》《美学散步》

浅谈中学历史学科在教育中的地位

浅谈中学历史学科在教育中的地位 如何培养青少年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在基础教育各学科中,历史教育虽不能取代其他课程,但是历史学科是一门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很强的学科,它在综合素质教育中肩负着重大的社会责任,具有不可替代社会功能。 一、历史学科是素质教育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 历史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的文化素质教育。 唐太宗李世民有句名言说:“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来观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研究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说明、表达能力。所以历史教育是帮助学生提高科学文化素质的主要途径之一。 历史教学通过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中国传统文化一般指中国古代文化。从萌发期的商周青铜文化到汉唐盛世的诗词文化,透出自强不息、豁达乐观、刚健有为、宽容大气,以及兼容并蓄、择善而从、对外开放的文化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历史教学的任务之一,就是要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和价值展示出来,帮助学生了解祖国的昨天、认识今天、预见明天,使学生认

识到我们的祖国曾有过光荣的古代,也曾有过屈辱的近代和崛起的现代,以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从而树立起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这些是其他学科不能做到的。 历史学科也可以对学生进行心理、身体素质教育。 在历史教育中,我们可以通过开展历史上的今天,近代不平等条约回顾等方式引导学生形象化、立体化阅读近代史,使他们认识到:一部近代史写满了挫折与艰难,然而更显现了面对挫折的抗争。在几倍、甚至几十倍于自己的敌人面前,在敌人的严刑拷打面前,没有强大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身体素质,要报效祖国只是空谈。这个道理可巧用史料上的事件、战例来说明,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历史学科能帮助学联盟生塑造健全的人格 《历史新课标》在基本理念部分中指出:“应使学生获得基本的历史知识和能力,培养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 青少年学生往往崇拜历史上的名人、英雄。我们应广泛收集历史人物资料,如“卧薪尝胆”的勾践;“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屈原;“还我河山”的岳飞;“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还有刘胡兰、董存瑞、雷锋、焦裕禄等等,通过丰富的史实,加以栩栩如生的描述,发掘历史人物的精神和人格,充分发挥其特有而深刻的教育功能,让学生在轻松学习丰富历史知识的同时产生

浅谈当前中学德育工作的突出问题及对策

浅谈当前中学德育工作的突出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中学德育突出问题解决策略 论文摘要:当前中学德育中存在着内容与学生实际脱节、基本途径没有发挥应有作用、社会家庭的负面影响抵消了学校德育的效果等突出问题。应把握当代中学生的思想变化的新特点、强化中学教学中的德育管理、构建学校、家庭、社会性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这样才能真正提高中学德育工作的实效。 近年来,从上到下都十分重视中学德育工作,提出了种种口号,组织了大量的教育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中学德育的整体实际效果,与广大中学教育工作者付出的辛勤劳动比较,可以说是很不相称的,中学德育实效性差已经成为中学德育工作的突出问题。 一、当前中学德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中学德育内容与学生实际严重脱节 由于中学德育目标的不确定性和缺乏层次性,导致德育内容的空泛化和缺少预见性,与中学生德育的可接受性脱节。其表现有:(1)德育内容役有根据中学生不同阶段思想品德发展规律形成层次。长期以来德育内容“上下一般粗”,往往带有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把中学生目前难以达到的要求硬要他们努力去达到,而对中学生达到这些高要求、高目标的基础,如做人的基本道理,爱父母、爱师长、做文明公民等等,又役有稳定的教育内容,以致脚疼医脚,头痛医头,教育者和学生都难以接受。例如,在每年学习雷锋活动中,中学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助人为乐”的教育,其效果并不佳。因为很多教师并没有思考过“助人为乐”,包含什么样的教育内容和要求。“助人”,是帮助别人的意思,“为乐”,是以帮助别人为快乐的意思。显然,这是道德领域里的最高境界,它涉及一个人的世界观、价值观等。有没有人能做到?有!雷锋。但对大多数人来讲,只能是努力的方向。如果降低一点,变为“乐于助人”,即愿意帮助别人,高兴帮助别人。达到这一要求也不易,现实中有不少人做不到。如果再降低点,变为“应该帮助别人”。因为每个人作为社会人存在,都需要别人的帮助,而每个人又都有义务帮助别人。现实生括中还有最低层次的要求,即“不妨碍别人”。你可以不帮助别人,但你不应该妨碍别人,以上道德要求和内容被分成四个层次,对学生的教育首先要从最低的层次开始。(2)德育内容与德育目的不一致。中学德育课普遍存在知行脱节,教育不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良好思想品德,学会做人,而是为了应付考试,而课堂教学中,教师讲条条,学生背条条,思想行为不沽边,其结果是德育课成了学生考高中、考大学捞总分的工具和敲门砖。许多中学的德育活动追求形式,不讲实效,丢掉了很多传统有效的教育形式,而动不动就是什么“知识竞赛”,“讲演比赛”。班级、学校为了拿名次,丢掉某项括动对全班、全校学生的教育,由班级、年级、学校挑选一些学生组成代表队集中排练,教师当导演,学生当演员,一场竞赛、比赛结束,消耗了人力、物力和财力,结果是绝大多数学生不仅没有受到教育,甚至连该竞赛、比赛的内容为何物还不知道。 2、中学德育基本途径没有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在各科教学中,通常又把政治课作为直接德育途径,把其他学科作为间接德育途径,然而,实际情况是怎样的呢? 首先看政治课的状况。中学的德育目标和要求,缺乏系统性、连续性、稳定性和层次性,德育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内容存在简单重复和严重脱节的问题,不能很好地回答学生所关心的实际问题,因此收效甚微。中学的政治课又常常论为纯粹的知识教育课甚至应试教育课。课堂上教师并不往重思想道德上的系统训练和理由的阐述,尤其忽视道德行为能力的训练,常常灌输一些枯操的理论,令学生记忆背诵,把政治课上成了纯知识课。其次看各科教学中的德育状况。中学长期忽视这条德育的基本途径,尽管也有这方面的要求,但各地学校在实际教学中,各科教师并役有承担起对学生进行德育的责任,“教学即传授知识”,在许多教师尤其是理科教师看来是理所当然的。另一方面,即使有些教师注意在

再次向高中历史老师们推荐的书目

再次向高中历史老师们推荐的书目 一、推荐说明 各位关心本网站的高中历史老师: 你们好! 学者们早就说过,给人推荐书目是一件不讨巧的事,胡适做过这件事,鲁迅做过这件事,今日的北大与清华的学者们同样也在做这件事,但都同样是遭人质疑,更惶论我辈了。 不过我仍然愿意做这件事,因为读书是一件应当鼓励的事。而且,根据我平时与老师们交往所获得的印象,老师们确实也欢迎有人基于专业阅读的视角推荐一些书目,因为老师们基于自身的专业发展也需要读一些专业方面的书。 下面这些书目,大多数是我们多年前曾向我市青年历史教师推荐过的。这次推荐时,根据这几年的情况作了些调整。在推荐的这些书目中,有些是我已读过数遍或是一直在读的,也有些是我正在读的,还有些是本市的一些优秀教师们一直放在案头的。至于它们应当如何去读,质量如何,相信你们会有自己的阅读办法,也会有自己的阅读结论。 最后要说的是,如果你们读到了好书,请别忘记告诉我,我也想读! 嘉兴教育学院戴加平 2012年4月22日 推荐书目: 一、多元史观下的通史: 1.[美]费正清[英]崔瑞德主编:《剑桥中国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2.[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 3.罗荣渠著:《现代化新论》,商务印书馆出版 4.齐世荣主编:《人类文明的演进》,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 5.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北京大学出版社 6.许倬云著:《历史大脉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7.杨宁一主编:《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人民出版社出版; 二、中国古代史: 8.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 9.樊树志著:《国史概要》(第二版),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 10.[美]黄仁宇《万历十五年》,中华书局出版; 11.钱穆著:《国史大纲》,商务印书馆出版; 12.柏杨著:《中国人史纲》,同心出版社出版 三、中国近代现代史: 13.陈旭麓著:《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上海人民出版社; 14.蒋廷黻著:《中国近代史》,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15.徐中约著:《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16.郭廷以著:《近代中国史纲》,格致出版社出版 17.[美]唐德刚《晚清七十年》,岳麓书社出版;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与发展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景德镇市第三中学黄颖慧 初中历史教育的目的在于传授基础历史知识,初步掌握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对人类历史的延续与发展产生认知兴趣,感悟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养成爱国主义情感,开拓观察世界的视野,认识世界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成为拥有良好综合素质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础。然而,中学历史课教学作为基础学科教育,历来被冷落,不受学校、家长、学生的重视。在几年历史教学中,我有着深切的体会。在一些学校,课程安排中没有开设历史教学。即使有,也仅仅是走过场的形式。现在我市历史科目要进行中考,这就使一些初三没有开设历史教学的学校措手不及。临时抱佛脚,短短两个月,世界历史二册教科书,;囫囵吞枣地给学生灌输下去,。结果可想而知,成绩千差万别,并不理想。平时一遇课程紧张,历史课可以随意被停课,占用,这种现象再普通不过。而更让历史教师无限尴尬的是,在学生的心目中历史课是可有可无。学生家长一听是历史老师反映学生情况嘴也变得笨拙,态度也不再热情。在教师的业绩考勤中也让历史教师无可奈何,感到无限失落。 一、初中历史教学现状 1、“受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长期以来,评价一个学生的

品德的好坏,能力的高低,都与分数挂勾。这使得分数成为学生的命根。中考成为学校教学的指挥棒,片面追求升学率,及格率成为各学校重视的指标。分数使得各学科有了主科和副科之分,在学生心目中有了三六九等之分。不容置疑,作为社会学科的历史科就被搁置冷落于一旁。学校在课程活动中鲜有历史兴趣小组的设置和有关历史科目活动的举行。历史教师也就成为清水衙门,肩无多大重任,迷失了奋斗方向。业绩荣誉也无从谈起。使从事历史教学的教师产生了困惑与失落。 2、历史教育观念陈旧落后。我们要承认传统上我们习惯于让学生记忆真理般的历史内容,不允许有“问”和“疑”,记忆就是最终的目的。这种教学,除了应付考试,没有任何用处。历史学对人的发展所起的重大作用就被简化为考试和空洞的政治道德说教了。这样的历史教学怎么可能让学生感受到“每一时代的人类在反思自己往昔经历的过程中,对历史之本质和意义的一种理性追问和情感体验”?怎么可能让学生感受到“历史是人类的精神故乡,是人类生命力的水源头”?加上课堂上讲究“师道尊严”和“上下尊卑”,学生的个性被压抑,泯灭,潜能得不到开发,历史的魅力荡然无存,成了苍白和死的。历史教学就成了枯燥,无用之学了。 3、历史教学手段简单枯燥。在旧的历史教学观念下教师往往在教学方法上以教师讲,学生听的一言堂。基本停留在“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巴”的操作上。忽视了作为学

打造名师名校长发展共同体

打造名师名校长发展共同体 当今时代,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竞争的关键是教育的竞争,实质是教师的竞争。优秀教师是创办让人民满意教育的基础,只有培养和聚集一大批名师,充分发挥名师的引领和辐射作用,形成教育人才优势,才能体现让人民满意教育的内涵和发展要求。 名师、名校长是社会公共资源,为实现名师、名校长的社会效益最大化,加快构筑区域教育人才高地,近年来国内一些地方相继建立了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别的名师、名校长工作室。可以预判,名师、名校长工作室作为一种专业学习共同体,将成为我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新模式和提升骨干教师课程领导力的新途径。 名师、名校长工作室各地“吃香” 随着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和实践的不断深入,名师工作室作为一种优秀教师群体培养模式越来越常见,越来越受到重视。2002年上海市宝山区教育局最早成立名师工作室,命名了首批名师工作室,选择优秀教师代表为领衔人。其目的是希望以此发挥名师的示范、带头和引领作用,组建优秀教师群体,发挥团队协作优势,提高高层次教师的整体水平。此后,北京、杭州、重庆、成都、昆明市等城区相继

开展了“名师工作室”的尝试,并涌现出大量的名师、名校长工作室。 北京 2007年,北京西城区建立校长工作室,目的是打造知名校长和培养后备人才的重要措施。此前,包括师大二附中校长曹保义、实验二小校长李烈、育民小学校长翟京华、北海幼儿园园长柳茹等在内,西城区共有4个校长工作室,涵盖中学、小学和幼儿园系统。 2013年,北京西城区新增10个校长工作室,同时建立8个名师工作室。未来3年内,还将建成26个名师工作室。校长工作室的成员,均为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和学校管理研究成绩卓著的校长,他们所领导和管理的学校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成绩突出并形成特色。这些校长在北京市乃至全国有一定影响力,具备引领和培养其他学校校长办好学校以及有效促进西城教育均衡发展的能力。 北京西城区校长工作室的指导校长均有书面的指导计划,为带教校长提供引领、指导和实用性咨询。同时,建立“带教校长专业发展档案”,定期对带教校长的发展情况进行评估,及时拟订进一步培养方案。 成都 2012年年底,成都市召开“名师工作室”和“名校长工作室”建设工程,计划两年内成立80个“名师工作室”和

教师阅读推荐书目(一)

教师阅读推荐书目(第一批) www.教育理论类 《教育:让历史启示未来》,吴式颖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10月出版 《儿童社会性发展指南:理论到实践》,(美)尼克等著、邹晓燕等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8月出版 《观察儿童——儿童行为观察记录指南》,于开莲等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6月出版《教师不可不知的哲学》,林逢祺等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5月出版 《教育的感情世界》,(美)舒尔茨著、赵鑫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2月出版《教育在十字路口》,(法)雅克·马里坦著、高旭平译,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5月出版 《没有围墙的学校》,(台)李崇建等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3月出版 《移动的学校》,(台)李崇建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3月出版 《没有失败的学校》,(美)威廉·格拉瑟著、唐晓杰译,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3月出版 《幸福与教育》,(美)内尔·诺丁斯著、龙宝新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年6月出版《求索的心灵:苏格拉底对话教育法的理论与实践》,(英)勒内·萨兰等主编、易进等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年4月出版 《学会对话:校长和教师的行动指南》,(加)卡罗琳·希尔兹等著、文彬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年3月出版 教师专业成长类 《听王崧舟老师评课》,王崧舟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5月出版 《课程实话》,陈桂生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3月出版 《班主任如何说话》,赵坡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6月出版 《给教师的60条法律建议》,雷思明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5月出版 《走出“盒子”的教与学——在课程中激发想象力》,克尔隆·埃根著、王攀峰等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5月出版

初中物理名师工作室方案

初中物理名师工作室方案 为有效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进程,促进我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根据黄冈市教育局黄教发[20XX]XXX号关于建立名师工作室的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建立“罗田县初中物理名师工作室”,并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新为主旋律,立足学科实际,聚焦初中物理课堂,充分发挥我校名师的示范、引领、辐射、带动作用,开展创新型教育科研实践活动,加快青年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进程,培养一批有思想、有自己教学风格的物理学科领军人物,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水平,为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工作目标 1.服务教学一线,提高教学质量。立足课堂、研究课堂,为教学一线服务,全面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是本工作室各项活动开展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2.培植优秀教师,建设名师梯队。工作室的基础培养目标是工作室成员应在黄冈市优秀教师成长“五级”(优秀教师、骨干教师、黄冈名师或学术技术带头人、省特级教师、湖北名师)成长梯队中,相应提升一级或成为在某一方面有专长、有影响的优秀教师。每3年为一个周期,每个周期内培养不少于3名教师。力求汇聚全

省、全市初中物理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教坛新秀,并吸纳一批有发展潜力的青年教师,努力建成一个目标明确、思路明晰、梯队明显、规程明细,在黄冈市乃至全省、全国初具辐射功能的名师工作室。 3.加强教育科研,打造学科特色。名师工作室以工作室主持人专长为基础,以工作室成员集体智慧为依托,针对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同时,每年向教育局提交1项物理学科建设的调研报告或政策建议。营造浓郁的教科研氛围,提升每一位工作室成员教科研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论文发表的数量和档次,努力彰显罗田初中物理教学特色。 4.推广教育教学成果:名师工作室的教育教学研究成果以论文、专著、讲座、公开课、研讨会、报告会专题记录片、现场指导、观摩考察等形式在全县、全市范围内介绍、推广。工作周期内,以“名师讲堂”为阵地,主持人带领工作室成员开设一定数量的县级以上公开课、培训课、观摩课或教学论坛(报告会、研讨会)。 5、开展送教下基层:定期下基层送教(每年不少于1次),与乡镇中学结对帮教。 6.开发、整合教育教学优质资源:结合新课程实施,根据物理学科特点和本工作室目标系统地建立教育教学资源库。建立罗田初中物理名师工作室专题网页,使之成为工作动态发布、成果辐射推广和资源生成整合的中心,通过互动交流,实现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共享。立足物理教育,追求多元发展。以育人为核心,沟通各学科教育,

浅谈中学历史创新教育与学习

浅谈中学历史创新教育与学习 发表时间:2012-10-24T13:20:57.57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2年10月总第68期供稿作者:王新军[导读]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王新军山东省济宁市北湖中学272000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就要求我们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将创新教学手段引入历史课堂教学之中, 要构建以施教者为主导,以学习者为中心,以训练为主线,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的新型教学过程,使教学活动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探究基础上,并为学生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最大的空间。这既是对教学领域转变传统教学法的挑战,又是对新时代创新型教师的要求。那么,在中学历史的教学中,如何进行创新教育呢? 一、完成教师角色转变,敢于创新教育 1.教师要由纯历史知识的灌输者逐步转变成为教育学意义上的对话者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树立人本意识,把学生当“人”看待,要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越来越多地去激励学生。像鬼谷子一样成为问题的提出者、制造者,努力使自己转变成为一位导演者,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观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 2.教师要更新观念,主动出击,优化教学过程 对现有教材大胆开发和设计,不要去被动执行教材,而是力争使教材变化成平易近人的对话者,让教材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内课外丰满起来。 3.教师要转变评价机制 中学历史课的传统评价模式是把学生积累知识量的多少,作为评价他们优劣的标准。可是,学生走上社会,面对的任何情境都没有标准的现成的答案,所以一遇到问题,他们就只能是束手无策或者惊慌失措了。故而,作为身居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当遵循教育规律,勇于冲破条条框框的束缚,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二、焕发课堂生机活力,成就创新教育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这里隐藏着教育的驱动力。“课伊始,趣亦生”,这是历史学科本身具有的特色与优势。兴趣是求知的动力,好奇是求知的先导,是保证人去探索未知世界的最隐秘的动力。强烈的好奇心会增强学生对外界信息的敏感性,对新出现的和新发生的变化及时作出反应,发现问题,并追根溯源,激发思考,引起探索欲望。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具备创新性的教育观念,在课堂上面向全体学生,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求知。 学生学会吃桃子,仅仅是解一时之渴,他们学会怎样能培育出桃树才是问题之根本。因此,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才是创新教育实施的根本途径。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怎样使学生从单一、被动、陈旧的学习方式完成向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转变呢? 首先,我们应与学生共同介入对课程知识的探索和体验之中,以心灵拥抱心灵,以激情点燃激情。 只有这种用心灵呵护出来的爱心教育,才能把我们的教育对象引入正确的情感轨道。英国社会学家斯宾塞也曾说过: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这是教育的真理。所以,如果我们能在学生身上洒满阳光,产生情感上的炽热碰撞,那么他们一定“心会跟爱一起走”。 其次,要有和谐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 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下,学生原本具有的欲望才会以极其自然则又最佳的形态发挥出来。如果学生充满不安全感、生怕说错话,担心被扣帽子、被讥笑、被训斥,那么学生就不能敞开胸怀,不敢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这样就可能极大妨碍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妨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深入交流、探讨,也谈不上创新,甚至会使学生产生反感,从而封闭自己的心灵。因此,良好的心境、情绪积极的情感对学生的发展极为重要。只有在和谐、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下,学生才会积极“质疑”,敢于创新、乐于创新。 第三,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创新教育。 现代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创造出图文并茂、丰富多彩、人机交互、即时反馈的学习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外部给学生的刺激具有多样性和综合性,既看得见又听得着,还可以动手操作,这有利于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协同作用,对历史知识的获取和保持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历史课堂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具体体现。实际上,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设计中,探索和发现可以成为历史学习中饶有兴趣的内容,学生可以无限地猜想并不断得到验证,从而丰富自己的历史知识,提高直觉能力和想象力。从而有助于学生掌握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的精神。 由此看来,中学历史教学搞创新教育与学生在学习中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是分不开的。对于学生来说,他们身边的任何一事,都是奇异的、神秘的,我们应及时捕捉,借助各种媒介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唤起学生“质疑、思疑、追疑、释疑”中教会学生掌握历史思维方法。 总之,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勇于实践、善于创造的现代素质已成为现代教育的主要目标。历史教师必须当好“学习指导者”和参与者、组织者的角色,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逐渐自主营造创新学习的方法,对学生的能力要求由重思维结果向重思维过程、方法的转变,由强调知识的储存能力向强调知识的加工能力的转变,帮助学生形成观察历史、认识历史的观点、态度,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把创新教育全面推向深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