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史(共和国史)复习题

中国现代史(共和国史)复习题
中国现代史(共和国史)复习题

共和国史复习题

杨帆、曾杨伟合作编辑

一、名词解释

1.银元之战:建国初期党和政府整顿金融打击投机资本的措施。针对当时银元投机猖獗的情况,人民政府明令禁止金、银、外币在市场流通,由人民银行挂牌收兑,在上海封闭金融投机大本营证券大楼,对银元投机分子予以严惩,同时加强私营金融机构的管理,将其置于国家银行控制之下,经过“银元之战”,基本上制止了金融外币的投机活动,很快稳定了金融市场,保障人民币占领了大陆的全部市场。

2.“一边倒”外交方针: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之一,1949年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文章中将其正式公诸于世。二战后,已经形成社会主义与帝国主义两大阵营对抗局面,而在内战中美国实行“扶蒋反共”以及之后采取敌视新中国的政策,因而新中国在对外关系上采取“一边倒”,即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的战略。它的实行,打破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外交孤立,在历史上曾起过一定积极作用。

3.大炼钢铁:大跃进时期掀起的全民炼钢运动。1958年8月北戴河会议上,提出钢产量在年底达到1070万吨的目标,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中央实行书记挂帅、全党全民办钢铁的方针,全国上下一切为炼钢“停车让路”,以“小、土、群”为特征的全民炼钢运动迅速开展。虽然在年底达到这一目标,但其中很多不合格,浪费了国家的大量资源,也使得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4.四马分肥: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的第二阶段公私合营形式下企业利润的分配原则。具体来说,企业的利润的分配,按照国家的税收、资本家的红利、职工福利、企业公积金四个部分进行,称为“四马分肥”。这种做法既照顾了资本家的利益,又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改造进程。

5.《论十大关系》:1956年4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的工作报告。该报告系统阐述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等十大关系,总结了建国头几年的经济建设的经验,以苏联的教训为戒,提出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有重要指导意义,也为中共八大提出正确的路线方针做了准备。

6.双百方针:建国初期中共中央在科学和文化领域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具体来说,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它的提出,受到当时的文艺界、学术界的热烈拥护,对于我国的科学文化事业也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7.“大跃进”:1958—1960年全国范围内试图在农业和工业上“跃进”的社会主义建设运动。自1958年5月八大二次会议后在全国开展,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特征,首先从农业生产开始,北戴河会议后,重点转向工业出现全民炼钢运动。它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次严重失误,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人民生活出现严重困难。

8.“八字”方针:“八字”方针即“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其具体内容是:以调整为中心,调整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失调的比例关系,巩固生产建设获得的成果,充实新兴产业和短缺产品的项目,提高质量和经济效益。虽然“八字”方

针改变了大跃进以来追求高指标、高速度等错误做法,但对于“左”的错误没有给与彻底的纠正。

9.三线建设:指从1964年开始我国国民经济尤其是工业交通部门的一次大规模结构调整。即把工业交通运输业地区分布的重点从一、二线地区(沿海、中部地区)转移到三线地区(西部以及一、二线地区的腹地),并且把产业发展重点从农业、农用工业转移到国防工业及其相关的重工业。它极大的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也对改善工业布局和城市布局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10.“九一三”事件:林彪反革命集团策动武装政变阴谋败露后,于1971年9月13日乘飞机外逃叛国的事件。1971年9月,林彪集团企图借毛泽东南巡之机刺杀毛泽东,发动武装政变,事情败露后,于12日晚北逃苏联,13日凌晨,飞机在蒙古温都尔汗附近坠落,机毁人亡。其余党或自杀或被捕,一场武装政变阴谋被彻底粉碎。它的发生,客观上宣告文革的理论和实践的破产。

11.“一国两制”: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内容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作为特别行政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国两制”成为中国政府解决中国统一问题的基本国策,按照这一政策,已成功解决了港、澳问题。

12.二月抗争: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在全国引起了混乱,“造反派”在全国范围内掀起“夺权”行动,造成严重的社会动乱,严重危害国家,1967年2月,一批老一辈革命家站出来,对文革的错误行为进行抵制,被江青等人斥责为“二月逆流”。“二月抗争”最终被压制下去,而中央文革小组则掀起进一步对党的各级领导机关的冲击和对各级领导干部的打击迫害。

13“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主要内容。2006年,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民盟、民进联组讨论时提出,其由“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等八个方面内容组成。它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

14.三大外交方针:建国初期的外交方针。新中国成立后,面临如何处理国民党政府遗留的旧的外交关系以及新中国怎样发展新的外交关系的问题,因而中共中央提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的三大外交方针,这些方针将旧中国的屈辱外交,改造成新中国的独立自主的外交。

15.“三反五反”:建国初期反腐倡廉、整顿工商业的重要举措。“三反”是指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是在党政机关干部中展开的;“五反”是指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偷工减料、反盗骗国家财产,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是在私营工商业中展开的。这次运动的开展,不仅打击了贪污腐败的行为,纯洁了干部队伍,而且在私营工商业中开展了一次普法教育,为以后的社会主义改造奠定基础。16.统购统销:即对农产品的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是建国初期采取的一项重要的计划经济政策。最初出现于粮食分配和流通领域,1953年秋,中共中央开始对农村余粮户实行粮食计划收购,对城乡缺粮户实行计划供应,之后逐步扩大到油料、粮食、棉花、棉布等领域,形成较为完整的统购统销制度体系。这项政策的实行,促进了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但也影响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的发挥。17.万隆会议:1955年4月在印尼万隆召开的国际会议。由缅甸、锡兰、印度、印尼、巴基斯坦五国发起,会议通过了包括经济、文化合作、人权、民族自决权以及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等内容的《亚非会议的最后公报》。中国政府总理周恩来在会上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对会议的成功产生了重大影响。

它是历史上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而由亚非国家自己处理自己事务的国际会议。

18.日内瓦会议:1954年中、苏、美、英、法等国在日内瓦召开的国际会议。其主要议题是和平解决朝鲜与印度支那问题,由于美国的阻扰,未能就政治解决朝鲜问题达成协议,但在印度支那问题上取得重大突破,签订《日内瓦会议最后宣言》和《印度支那停战协定》,印度支那全境停火,结束了法国在越南的殖民战争。它是新中国首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而且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9.“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政府处理外交关系的重要原则。由1952年12月,周恩来在中印谈判时首次提出,其主要内容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它是我国和平外交政策的完整体现,也被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接受,成为规范国际关系的重要准则。

20.除四害运动:大跃进时期掀起的扫除“四害”的讲卫生全民运动。“四害”指“苍蝇、蚊子、老鼠、麻雀”,麻雀平反后被臭虫取代,1958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除四害讲卫生的指示》,提出要在10年或更短的时间内,完成消灭四害的任务,在大跃进时期达到高潮,在各地迅速展开。扫除四害在当时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在运动中也暴露出整治方法不合理、不科学。

21.七千人大会:是1962年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的扩大的工作会议,由于与会人员包括中央到地方的党政军、工矿干部多达七千多人,故名。它的举行对公有经济的恢复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恢复了党的实事求是的作风。但是,大会仍然没有从根本上否定“左”的思想,毛泽东等党内领导人对形势的判断依然存在错误。

22四清运动:八届十中全会后,中共中央在全国城乡发动的一次普遍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也称为“四清运动”。前期,在城镇开展“五反”(反贪污盗窃、反投机倒把、反铺张浪费、反分散主义、反官僚主义),在农村里进行“四清”(清账目、清仓库、清财务、清工分,又称“小四清”),其后期,扩展为清政治、清经济、清思想、清组织。在这次运动中“左”倾错误表现得异常明显。

23米棉之战:建国初党和政府打击投机稳定物价的措施。“银元之战”后,投机商转向囤积粮食、棉纱和煤炭,哄抬物价、扰乱市场,党和政府经过周密计划,调集大量的米、棉和煤炭,待物价上涨最猛时,在各大城市统一抛售,连续10天,使粮食价格大幅下降。经此战役后,物价大幅度下跌,不少投机商破产。24科学发展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内容为:第一要务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之一,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简述题

1.简述《共同纲领》的主要内容。

《共同纲领》规定了新中国的国家性质和政权制度,规定了国家各个方面的基本方针和政策,是新中国的建国纲领,其主要内容为:

①关于新中国的性质和任务。明确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新民主主义国家,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各民主阶级的联合专政,其任务是彻底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并进行新民主主义建设。

②关于新中国的政权制度、军事制度及经济、文化教育、民族、外交政策的

总原则。

③关于人民的权利与义务。人民依法享有言论、出版、集会、人身等自由,男女平等,但也须履行保卫祖国、遵守法律、应征公役兵役和缴纳赋税等义务。

2.简述建国时期土改的新特点。

①这次土改是在革命战争已经取得全国胜利,新中国已经建立的新的社会政治环境中进行的。

②在政策上把过去征收富农多余土地和财产的规定,改为保存富农经济,使富农在土改中处于中立地位,保证土改的顺利进行。

③在人民政权已经在全国建立的条件下,强调土改要有领导、有计划、有秩序地进行。

同时还特别注重建立城乡最广泛的反封建统一战线,新解放区的土改是分批进行的,保证了社会的稳定。这次土改也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也是历次土改运动中搞得最好的一次,这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性胜利。

3.简述一国两制的内涵及意义。

(一)内涵:

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中“一个中国”是“一国两制”的核心,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两制并存,港澳台地区在祖国完全统一后作为特别行政区实行高度自治。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绝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二)重大意义:

①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充分尊重历史和现实,照顾各方面利益,维护民族团结、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和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构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创造性发展。

②它不仅是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最佳方案,也为和平时期解决国际争端找到一条重要途径,有利于世界和平尤其是地区间的和平。

③实践证明,一国两制对于和平解决祖国统一问题发挥了重大的促进作用,港澳地区的成功回归及其继续繁荣发展,是对一国两制的最好说明。

4.1960年前后,我国国民经济严重困难的主要表现。

①农业生产急剧下降,粮食极度缺乏。

②“大跃进”造成了国民经济的严重失调。农轻重比例、工业内部比例、积累和消费比例失调。

③通货膨胀严重,市场供应紧张。

5.一五计划的特点。

①体现了国民经济要有计划、按比例协调发展的思想,注意在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同时,相应的发展轻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商业和文教科学事业。

②体现了国民经济发展要统筹兼顾新建工业与原有工业、沿海地区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

③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正确估计了国民经济增长的客观可能性。

④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

⑤正确处理了积累与消费的关系,把发展生产同改善人民生活恰当地结合起来。

6.简述一五计划经济建设的主要经验。(我们是在百度百科上收集了一些资料,看了一点论文,讨论了一下,但是还是没有多少把握)

①优先发展重工业,但也要注意综合平衡,留有一定后备力量,兼顾重点与一般的关系。

②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人力进行经济建设。

③坚持从国情、国力出发,在发展速度上,把需要与可能结合起来,坚持实事求是原则。

④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

⑤注意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改善人民生活。

⑥为适应多种经济成份的存在和发展,采取了一些灵活政策。但是,由于某些方面要求过急,农、轻、重比例不协调的苗头已经出现,造成市场供应紧张,在这个时期内实行了对粮、棉、油的统购统销。

7.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意义。

①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不是简单的学术论争,而是继延安整风运动之后的又一次巨大而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②它有力的冲击着“两个凡是”的禁区,打碎了个人崇拜和林彪、“四人帮”设置的精神枷锁,使长期以来禁锢人们思想的僵化局面被冲破,极大地促进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的思想解放,提高了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思想水平和识别问题的能力,是建国以来一次新的深刻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

③这次大讨论为全面的认真的拨乱反正,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为开辟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

8.简述人民公社的主要特点、弊端。

㈠主要特点: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体制,基本特点被概括为“一大二公”,实际上就是搞“一平二调”(平均主义、无偿调拨),具体来说,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①所谓“大”就是指规模大。

②所谓“公”是指公社在所有制方面公有化程度高。

③实行供给制与工资制相结合的分配制度。

④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

㈡弊端:

①大大降低了共产主义在人民心中的标准,使共产主义理想庸俗化,助长了小资产阶级的平均主义倾向,不利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

②极大地破坏了农业生产。助长了“共产风”、浮夸风、命令风、干部特殊化风、对生产瞎指挥风,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③人民公社运动严重脱离我国国情,脱离农村生产力水平和广大群众与干部的觉悟程度,挫伤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农村建设和农业发展造成长期的消极影响。

9.1957年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造成了哪些严重后果。

①它直接打击了我国各条战线、各领域内一大批治国兴邦的优秀骨干分子。

②使党的整风运动背离了正确的方向。

③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的后果在理论上的集中表现就是改变了八大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论断。

三、论述题

1、为什么说过渡时期总路线是适应了我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反映了历

史的必然?

中共中央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是适应了当时我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

○1这是迅速发展社会主义国营经济,顺利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客观需求。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当然要求和必要条件。建国后通过没收官僚资本,建立起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它是当时国民经济的主要力量,也是一五计划的主要承担者,而中国要实现工业化,只能依靠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因此这就要求国营经济的发展和它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增加。

○2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社会主义强大国家的迫切需要。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力量很弱,发展困难,不能成为中国工业起飞的基础。但在当时它仍是中国工业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对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将有利于加快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

○3对个体农业、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发展农业和整个社会生产力的迫切需要。土改以后,农业生产虽摆脱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有了相当大的发展,但同时这种经济由于分散落后,不利于多种经营和兴办大规模农田水利建设,限制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也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工业化对粮食与工业原料日益增长的需要,而土改以后,许多地方建立互助合作组织,实际上已成为对个体农业进行改造的初步步骤。

○4当时的国际环境也促使中国选择社会主义.新中国建立后,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我国经济上实行封锁、禁运。只有苏联能援助中国,这是促使中共中央和毛泽东认为提出开始向社会主义逐步过渡的一个因素。

总之,中国只能走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新民主主义的前途必然是社会主义,这已经深入人心。事实上,新民主主义经济中本来就具有起决定作用的社会主义因素,并且在不断发展和扩大,这就使原来所谈的新民主主义建设阶段,同时成为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2、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我国人口出生高涨对当时和后来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哪些影

响?

○1严重影响国家积累增长。由于人口的大量增长,生产的资源大都被消费掉,致使国家积累很少,严重影响我国的扩大再生产。

○2严重影响劳动生产率的迅速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迅速提高,主要依靠先进的机器设备及高素质人才,但积累太少,使我们不能购买先进的机器,也不能进行大规模修建学校,不能增加更多的教育投入,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受到限制。

○3严重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产者只是人口的一小部分,但人人都是消费者,虽然物品在一定时期内随着生产的发展而增多,但人均占有量却随着人口的大量增长而减少。

○4增加劳动就业困难。社会所能创造新的就业岗位在一定时期内是有限的,人口的膨胀,已经造成了就业的困难,加上之前未充分就业所造成的就业人口的累积,使得劳动就业变得异常困难。

○5影响国家经济计划的实现。物质生产是有计划的,但人口生产却是无计划的,因而影响国家经济计划的实现。

3、1957年—1966年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中积累的经验教训主要由哪

些?

○1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中国共产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必须及时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建设上来。必须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量力而行,积极地逐步地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社会主义建设必须遵循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

○2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而人民内部矛盾是主要的,必须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健全和发展国家的民主生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社会主义社会在一定范围内还存在着阶级矛盾,对待敌我矛盾,要根据法律程序予以处理。对人民内部矛盾,要采取说服教育的办法,而不能采用阶级斗争的形式来解决,不能把一定范围内的阶级斗争扩大化、绝对化。否则必然严重地干扰和破坏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3在党和国家的领导方面,从中央到地方组织必须贯彻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负责相结合的制度;一切重大问题由集体讨论决定,反对个人决定重大问题,又要防止无人负责的现象发生,充分发扬民主,健全民主法制,反对个人专断和个人崇拜。

4、试论我们为什么必须要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

文革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其所宣扬的“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和实践在根本上说是错误的。

从当时的社会条件看,三大改造完成以后,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阶级斗争问题,而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不能满足这种需求的现状的矛盾。在这种情况下,提出“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搞“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政治大革命,既没有经济基础,也没有政治基础,这只会造成社会的动乱、破坏和倒退。

从文革造成的后果来看,它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损失和灾难。具体来说:

○1在政治上,文革极其严重的削弱了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和共和国的国家工作。大批干部被打倒、受迫害,各级党组织和政府机关长期瘫痪,民主与法治荡然无存。

○2在思想上,文革造成极大的混乱,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观点被简单化、教条化。以前正确的理论、方针被当作“修正主义”批判,广大知识分子地位低下,教育事业受大极大损害,青年一代丧失受教育机会,历史文化遗产遭到极大破坏。

○3在经济上,使国民经济遭到极大破坏,直接经济损失十分巨大,生产秩序混乱、经济效益大幅下滑,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十年动乱,使中国陷入严重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危机。实践证明,文革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而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所以必须从根本上否定文革。

5、20世纪六十年代,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1960年6月,中共中央开始意识到国民经济严重困难的形势,从1961年起进入一个以调整国民经济为中心的调整时期。

(一)八字方针的提出和调整工作的初步展开

1、八届九中全会正式批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以此为起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开始转入全面调整阶段。

2、1961年调整工作的初步展开

○1调整农村生产关系,恢复农业生产。其主要措施有:a、对农村人民公社在所有制关系上明确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的三级所有制是现阶段农村人民公社的根本制度。b、在分配上取消过去实行的部分供给制的规定,纠正“一平二调”的错误,兑现退赔政策。c、从各方面精简和节约劳动力,加强农业生产第一线。d、减轻农民负担。d、加强工业和其他各行业对农业的支持。

○2对工业进行调整,,主要措施有:a、压缩高指标、缩短重工业和基本建设战线。b、精简职工,动员城市人口下乡。c、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各项管理条例,加强对工商业的管理,克服“大跃进”以来出现的各种混乱现象。

○3对商业的初步调整。主要措施有:a、大力压缩社会集团购买力,减轻市场需求压力。b、对粮食、棉布等18种基本基本生活必需品实行平价定量供应。

c、努力增产日用工业品,以满足城乡人民日常生活的急迫需要。

d、制定颁布《商业十四条》和《手工业三十五条》以活跃城乡市场。

(二)1962年对国民经济进行大幅度全面调整,其主要措施:

1、对重工业和基本建设战线实行“伤筋动骨”的压缩,真正实现了退够。

2、精简职工和减少城镇人口。

3、加强财政金融管理,抑制通货膨胀,稳定市场供应。

4、进一步调整农村政策,调动农民积极性。

5、进一步从人力、物力、财力等各方面加强和支援农业

(三)1962年之后三年调整的主要措施

1、大力加强影响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薄弱环节和部门,恢复和提高老企业、老基地的生产能力与技术水平。

2、自力更生与适当引进外国先进技术相结合,有重点的发展对国民经济有重大作用的新兴产业,填补缺门,提高国家整体工业水平和经济实力。

3、加强管理,调整关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增强国民经济的活力。

4、三年继续调整中还进行了某些经济体制改革的探索性试验,积累了管理社会主义经济的若干经验。

总之经过1961年至1962年的努力,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6、试论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背景,为什么说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伟大历史转折?

(一)背景

1文革结束后,遗留了一大批政治、思想、组织和经济上的问题,而之前的左倾错误也没有得到全面的清理与纠正,进行全面的拨乱反正,成为共和国面临的迫切任务。

2、1978年底,全国性的揭批“四人帮”运动基本结束,但华国锋仍然推行和迟迟不纠正“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出现了党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

3、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打破了个人崇拜及长期以来形成的精神枷锁,解放了思想,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做了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

4、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上发表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提供了基本指导思想。

(二)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建立以来的伟大历史转折的原因

1、全会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以来“左”倾错误的束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领导集体,结束了粉碎“四人帮”后两年党和国家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开始全面认真地纠正“文革”中及其以前的“左”倾错误。

2、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这就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以这次全会为起点开辟的,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是在这次全会前后开始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

基于上述原因,我们认为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伟大历史转折。

7、《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是怎样评价毛泽东及其毛泽东思想的?决议的起草和通过说明了什么?

(一)评价毛泽东

《决议》实事求是地评价了毛泽东的是非功过问题和历史地位。

《决议》指出,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虽然对发动“文化大革命”负有主要责任,犯了严重错误。就他的一生来就看,他对中国革命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

他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全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永不磨灭的功勋。他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二)评价毛泽东思想

《决议》充分论述了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内容和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伟大意义,作出了必须把经过长期历史考验形成科学理论的毛泽东思想同晚年毛泽东所犯的错误区别开来的科学论断。

《决议》指出,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毛泽东思想具有很多方面的内容,它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政策和策略、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党的建设方面,以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三个方面。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的精神财富,它将长期指导我们的行动。我们必须继续坚持毛泽东思想,并以符合实际的新原理和新理论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

(三)[提示:此点可自由发挥]

《决议》的起草和通过说明我们党坚持实事求是,认真对待历史遗留问题,善于总结历史经验教训,这在当时是符合历史潮流和人民的意愿的,同时也标志着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任务的完成;中共中央在文革结束后不长的时间内就能作出这个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决议,使极其重要而又极其复杂的历史问题得到正确的结论,这充分表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远见卓识和政治上高度成熟。

王桧林《中国现代史(上)》章节题库(抗日战争)【圣才出品】

第5章抗日战争(1937年7月~1945年8月) 一、单项选择题 1.在卢沟桥事变中奋起抵抗日军侵略的中国军队是()。 A.第十九路军 B.西北军 C.第二十九军 D.东北军 【答案】C 【解析】自1937年6月起,驻丰台的日军连续举行所谓的军事演习。1937年7月7日深夜,卢沟桥的日本驻军在未通知中国地方当局的情况下,居然擅自在中国驻军阵地附近举行所谓军事演习,并谎称有一名日军士兵于演习时失踪,要求进入北平西南的宛平县城(今卢沟桥镇)搜查。这显然是蓄谋已久的挑衅行为,中国守军当即严词拒绝了这一要求。日军立刻向卢沟桥一带开火,向城内的中国守军进攻。中国守军第29军37师219团予以还击。这便拉开了中国全面抗日战争的序幕。 2.抗日战争中,张自忠将军壮烈殉国的战役是()。 A.淞沪会战 B.台儿庄战役 C.枣宜会战 D.豫湘桂战役

【答案】C 【解析】张自忠将军,著名抗日英雄,为中国国民党上将衔陆军中将,追授二级上将衔,殉国前为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兼第五战区右翼兵团司令。1940年在枣(阳)宜(城)会战中不幸殉国,是二战中同盟国阵亡的最高将领。 3.下列哪一项不是毛泽东在抗日战争期间的著作?() A.《论持久战》 B.《关于时局的声明》 C.《论联合政府》 D.《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答案】B 【解析】《关于时局的声明》写于新中国成立之后。 4.1938年5月,毛泽东针对当时的论调、情绪发表的两部军事论著是()。 A.《论持久战》和《论联合政府》 B.《论持久战》和《抗日游击战争中的战略问题》 C.《新民主主义论》和《抗日游击战争中的战略问题》 D.《共产党人》和《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答案】B 【解析】在抗战初期,国内“抗战必败”的悲观论调与台儿庄战役后产生的盲目乐观情绪,都严重干扰着人们对战争的残酷性、持久性和必胜性的认识。为此,1938年5月,毛泽东发表了《论持久战》和《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

中国现代史复习题

《中国现代史》复习思考题 名词解释 府院之争、护法运动、五四运动、五卅惨案、北洋军阀、黄埔军校、南昌起义、宁汉合流、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华北事变、一二九运动、西安事变、七七事变、平型关大捷、淞沪会战、中国远征军、正面战场、敌后战场、豫湘桂战役、重庆谈判、中国土地法大纲、中原突围、共同纲领。 简答与论述题 第一章北洋军阀统治的继续,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1 、北洋军阀的统治有哪些特点? 2 、试述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3 、五四运动的历史背景及意义是什么? 4 、中共一大和中共二大的主要成果是什么? 5 、二十年代初资产阶级改良思潮述评。 6、简述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 第二章国民革命北洋军阀的末路 1 、第一次国共合作是如何建立的? 2 、北洋军阀势力的演变情况。 3 、新三民主义新在哪里? 4 、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是什么? 5 、简述《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的主要内容 6 、第一次国共合作是如何破裂的? 7 、试析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和经验教训。 第三章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苏维埃革命的开展 1 、中国共产党是如何走上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内 容是什么? 2 、简述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原因 3 、简论国民党各派系混战争斗的情况。 4 、中间政派的政治主张是什么? 第四章日本帝国主义的武装侵略,由国内战争向抗日战争的过渡

1 、试析“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实质。 2 、国民政府币制改革述评。 3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 4 、简述华北事变的影响。 5、遵义会议的意义是什么? 6 、长征的意义是什么? 7 、国民党对日政策转变的表现及原因。 8 、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形成过程。 9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原因及其意义。 第五章抗日战争 1 、日本军国主义是如何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 2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过程和意义。 3 、为什么说抗日战争是一场全民族的抗战? 4 、为什么说抗日战争是一场必胜的持久战? 5 、中共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主要内容。 6 、正面战场抗战概况。 7 、如何评价抗战期间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的抗战? 8 、敌后战场抗战概况。 9 、抗战时期美国对华政策的演变及表现。 10 、中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11、抗战胜利的原因、历史意义及经验教训是什么? 第六章国民党统治的崩溃,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简述抗战胜利后国际、国内的形势和各党派的建国主张。 2 、解放战争时期的阶段划分及重要战役。 3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内容和意义。 4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和经验。

中国现代史习题

中国现代史习题 1.历史谱写着歌曲,歌声凝聚着历史。有一首歌唱道:“让我告诉世界,中国命运自己主宰;让我告诉未来,中国进行着接力赛……”。你知道中国人民“命运自己主宰”开始于() a.三大战役取得胜利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d.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 2.祖国统一一直是全体炎黄子孙的共同愿望。其中标志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的事件是() a.南京国民政府垮台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西藏和平解放 d.抗美援朝胜利 3.美国上将克拉克在签字时哀叹,“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议上签字的将军。”这里所说的“没有取得胜利”的战争发生在() a.朝鲜战场上 b.越南战场上 c.科索沃战场上 d.伊拉克战场上 4.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是建国后对农村生产关系的一次重要调整。其意义有() ①废除的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土地制度②解放了生产力,发展了农业生产 ③实现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土地公有制④农民翻了身,成为了土地的主人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5.曾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高尚全说:“解放前我们只能制造一些轻工日用品,装备制造业一片空白。新中国成立后,第一辆汽车、第一架飞机……每一个前进步伐,当时都让人们激动自豪。”他所说的这几个“第一”出现在() a.一战时期 b.一五期间 c.文革期间 d.改革开放时期

6.某历史展览厅中有这样一段解说词:中华民族创造性地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实现了中国社会在20世纪的第二次历史性巨变。这里所说的“第二次历史性巨变”的实现是通过下列哪一运动完成的() a.五四运动 b.三大改造 c.人民公社化 d.改革开放 7.“踏遍戈壁共草原,二十五年前,连克千重关,群力奋战自当先,捷音频年传。蔑视核讹诈,华夏创新篇,君视名利如粪土,许身国威壮河山,功勋泽人间。”这幅对联说的是() a.邓稼先 b.黄继光 c.王进喜 d.焦裕禄 8.2004年,人民网评选出中共党史上的80句口号。下列口号反应了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历史特征的是() a.“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d.“以阶级斗争为纲” 9.邓小平评价某会议说:“虽然过去我们已经进行了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但是我们仍然有足够的理由说,这是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开端。”该会议是() a.中共八大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四大 10.“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刻的变化。……到1983年底,甚至这些集体农业的痕迹,也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所述中国农村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改革的推行 b.农业合作化运动的进行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进行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11.“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需要学习别的民族、别的国家的长处,学习人家的先进科学技术。”邓小平的这一席话主要强调了()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通史)练习:中国现代史检测试题含解析

中国现代史检测试题 (时间:40分钟满分:8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有学者认为:“八二宪法”是对“五四宪法”甚至《共同纲领》的一种结构性的回归。正是在具有回归内涵的改革进程中……改革才始终在相对保守的改良主义轨道上前进,而没有演变成再一次的激进主义革命。这说明“八二宪法”() A.与《共同纲领》性质完全一致 B.将“依法治国”首次写入宪法 C.为改革与稳定提供了法律保障 D.把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改革目标 解析:C 《共同纲领》是新民主主义性质的,“八二宪法”是社会主义类型的,两者性质并不完全一致,故A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依法治国”,故B项错误;题干中“改革才始终在相对保守的改良主义轨道上前进,而没有演变成再一次的激进主义革命”说明“八二宪法”有利于保证改革的稳定进行,故C项正确;题干中并未提到市场经济体制,故D项错误。 2.在世界上142个有成文宪法的国家中,97个规定相关国家公职人员必须宣誓拥护或效忠宪法。2016年2月26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在人民大会堂首次举行宪法宣誓仪式。宣誓台前,领誓人左手抚按宪法、右手举拳,在国徽下庄严宣读誓词。全国人大规定这一制度体现了( ) A.人民主权 B.依法治国 C.以史为鉴 D.从严治党 解析:B 全国人大常委会向宪法宣誓,表明了宪法的根本大法的地位,体现了依法治国的原则,故答案为B项。 3.20世纪60年代中期,蒋介石曾责问日本右翼元老石井道:“日本豢养‘台独’,还允许他们成立临时政府,不是欺人太甚嘛!”之后,他指示台湾当局相关负责人和媒体发表谈话或刊发文章,揭露和谴责日本政府及其右翼政客支持“台独”、制造“两个中国”之行径。这表明蒋介石( ) A.倾向与中国共产党和解 B.希望台湾与大陆统一 C.承认新中国地位 D.坚持一个中国论 解析:D 材料中无法看出蒋介石倾向与中国共产党和解,故A项错误;其反对“台独”并不意味着其希望台湾与大陆统一,故B项错误;材料中无法看出其承认新中国的地位,故C项错误;蒋介石反对“台独”和“两个中国”都是其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反映,故D项正确。 4.(2017·云南昆明质检)江涌在《从对立到统一,中国世界观剧变》中指出,中国“世界观”的发展与变化在20世纪70年代突出表现为“走向开放,迈进国际大家庭”。这说明当时的中国( ) A.推行务实外交理念 B.积极建构区域组织

中国近代史题库第六章

1[单选题] 1945年8月,毛泽东发表的号召对日本侵略者实行全国规模反攻的文章是 ?A.《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 ?B.《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 ?C.《论持久战》 ?D.《对日寇的最后一战》 参考答案:D 2[单选题] 1945年4月,包括中国解放区代表董必武在内的中国代表团出席了 ?A.《联合国家宣言》签署会议 ?B.德黑兰会议 ?C.雅尔塔会议 ?D.联合国制宪会议 参考答案:D 3[单选题] 整风运动中最主要的任务是 ?A.反对主观主义 ?B.反对宗派主义 ?C.反对官僚主义 ?D.反对党八股 参考答案:A 4[单选题] 在延安整风运动中,毛泽东对“实事求是”这个成语做了新的解释.他认为,“是”主要是指 ?A.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务 ?B.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 ?C.我们去研究 ?D.理论联系实际 参考答案:B 5[单选题]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毛泽东在延安整风运动期间用这副对联形象地讽刺了 ?A.主观主义的学风 ?B.宗派主义的党风 ?C.党八股的文风 ?D.官僚主义的作风 参考答案:A

6[单选题] “我们共产党和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为人民利益服务的。”这段话所反映的思想观点是 ?A.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B.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C.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 ?D.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参考答案:A 7[单选题] 毛泽东思想得到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的标志是 ?A.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形成 ?B.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提出 ?C.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系统阐明 ?D.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概括 参考答案:C 8[单选题]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是 ?A.没收地主阶级土地 ? B.征收富农多余财产 ?C.消灭富农 ?D.减租减息 参考答案:D 9[单选题] 1940年,毛泽东发表的比较完整地阐明了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纲领.基本政策,为各抗日根据地的建设指明了方向的文章是 ?A.《论联合政府》 ?B.《新民主主义论》 ?C.《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 ?D.《论人民民主专政》 参考答案:B 10[单选题]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顽固势力是指 ?A.民族资产阶级 ?B.城市小资产阶级 ?C.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抗日派 ?D.地方实力派 参考答案:C

中国现代史(共和国史)复习题

共和国史复习题 杨帆、曾杨伟合作编辑 一、名词解释 1.银元之战:建国初期党和政府整顿金融打击投机资本的措施。针对当时银元投机猖獗的情况,人民政府明令禁止金、银、外币在市场流通,由人民银行挂牌收兑,在上海封闭金融投机大本营证券大楼,对银元投机分子予以严惩,同时加强私营金融机构的管理,将其置于国家银行控制之下,经过“银元之战”,基本上制止了金融外币的投机活动,很快稳定了金融市场,保障人民币占领了大陆的全部市场。 2.“一边倒”外交方针: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之一,1949年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文章中将其正式公诸于世。二战后,已经形成社会主义与帝国主义两大阵营对抗局面,而在内战中美国实行“扶蒋反共”以及之后采取敌视新中国的政策,因而新中国在对外关系上采取“一边倒”,即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的战略。它的实行,打破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外交孤立,在历史上曾起过一定积极作用。 3.大炼钢铁:大跃进时期掀起的全民炼钢运动。1958年8月北戴河会议上,提出钢产量在年底达到1070万吨的目标,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中央实行书记挂帅、全党全民办钢铁的方针,全国上下一切为炼钢“停车让路”,以“小、土、群”为特征的全民炼钢运动迅速开展。虽然在年底达到这一目标,但其中很多不合格,浪费了国家的大量资源,也使得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4.四马分肥: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的第二阶段公私合营形式下企业利润的分配原则。具体来说,企业的利润的分配,按照国家的税收、资本家的红利、职工福利、企业公积金四个部分进行,称为“四马分肥”。这种做法既照顾了资本家的利益,又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改造进程。 5.《论十大关系》:1956年4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的工作报告。该报告系统阐述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等十大关系,总结了建国头几年的经济建设的经验,以苏联的教训为戒,提出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有重要指导意义,也为中共八大提出正确的路线方针做了准备。 6.双百方针:建国初期中共中央在科学和文化领域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具体来说,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它的提出,受到当时的文艺界、学术界的热烈拥护,对于我国的科学文化事业也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7.“大跃进”:1958—1960年全国范围内试图在农业和工业上“跃进”的社会主义建设运动。自1958年5月八大二次会议后在全国开展,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特征,首先从农业生产开始,北戴河会议后,重点转向工业出现全民炼钢运动。它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次严重失误,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人民生活出现严重困难。 8.“八字”方针:“八字”方针即“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其具体内容是:以调整为中心,调整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失调的比例关系,巩固生产建设获得的成果,充实新兴产业和短缺产品的项目,提高质量和经济效益。虽然“八字”方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填空题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填空题练习 第一学习主题:第一课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距今约万年前的,他的活动揭开了中国历史的第一页。 2、距今约前的生活在北京西南的,他们的体质特征:(已具备了的基本体质特征,但仍保留着一些猿类的特点),在生产生活方面:(北京人使用粗糙的打制石器,靠猎取动物、采集维持生活,能够使用);距今约前的生活在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里,山顶洞人的体质特征:(模样同现代人基本一样),在生产生活方面:(山顶人掌握了和技术,能制造有孔器物,能和用兽皮缝制衣服)。、、是我国的早期人类,都生活在。 第二课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存 1、我们已知的原始居民有、、。河姆渡居民是我国原始农耕的代表,是我国南方留下的重要原始农耕文化遗址;半坡居民是我国原始农耕的代表,是我国北方留下的重要原始农耕文化遗址。 2、河姆渡居民距今约年前,他们使用工具;他们在湖泊和沼泽边种植,他们饲养水牛、猪和狗等家畜,采集和渔猎在他们生活中仍占有重要地位,他们最早制成小船,他们最早住的木房子;半坡居民距今约年前,生活在今陕西西安,他们广泛使用,他们种植、和,他们饲养猪、狗、羊、牛、鸡等家畜和家禽,他们用麻,他们能制造各式各样的,还能制作既实用又美观的。他们住房子。 3、(元谋人、北京人)等早期人类没有掌握磨制技术,(山顶洞人、河姆渡人、半坡人、大汶口人)都掌握了磨制技术。区分"旧石器"和"新石器"的根本在于(工具是靠打制还是磨制而来),(磨制)是新石器最重要的特点。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特点:起源早,成就大,存在南北两大类型(稻作农业和旱作农业)。 第三课远古的传说 1、大约多年前,我国黄河流域最著名的部落是和领导的部落;在东方最强大的部落是领导的部落。 2、炎帝姓,人称(神农氏),他的贡献有:制作耒耜,教民耕种,发明陶器,发现治病的药物;黄帝姓,号轩辕氏,他的贡献有:创制历法,指导人们根据季节变化播种、收割,发明加工谷物和蒸煮食物的用具,发明铜器、车

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练习中国现代史—新中国成立初期

专题八整合训练 1、有学者在评价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时说,这种民主形式可以“赋予权力机关和公职人员权力合法性以及公共决策合法性”。与这种民主形式相一致的制度是( ) A.政治协商制度 B.基层的“海选”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邓小平指出:“解决民族问题,中国采取的不是民族共和国联邦的制度,而是民族区域自治的制度。我们认为这个制度比较好。”“这个制度比较好”,主要是因为它( ) A.比西方的联邦制优越 B.是中国共产党的独创 C.保障少数民族“完全自治” D.符合中国的具体国情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面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我国实行经济封锁。毛主席指出:“我们是主张自力更生的。我们希望有外援,但是我们不能依赖它,我们依靠自己的努力,依靠全体军民的创造力。”这段话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的外交方针是() A.“一边倒” B.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C.“求同存异” D.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4、2018年6月9日至10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八次会议在中国青岛举行,印度、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等成员国的领导人出席了会议。以下有关上海合作组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前身是“上海五国机制”,迄今为止共有6个成员国 B.体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等精神 C.成员国之间已经构建起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D.是新时期中国以联合国为中心开展多边外交取得的重大成果 5、“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住宅建设占基本建设投资额的比重不断减少,其他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也开始受到抑制。这表明我国( ) A.致力于奠定工业化基础 B.国民经济结构臻于平衡

大学 中国近代史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鸦片战争前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 A.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B.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C.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矛盾 D.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 正确答案是:A 2.中国封建社会产生过诸多“盛世”,出现在清代的是( )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之治 D.康乾盛世 正确答案是:D 3.将中国领土台湾割让给日本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瑗珲条约》 正确答案是:C 4.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是( )

A.政治控制 B.军事侵略 C.经济掠夺 D.文化渗透 正确答案是:B 年组织编写成《四洲志》,向中国人介绍西方情况的是( ) A.林则徐 B.魏源 C.马建忠 D.郑观应 正确答案是:A 世纪末,在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国家是( ) A.俄国 B.日本 C.美国 D.德国 正确答案是:C 7.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爆发的时间是( ) 年年 年年 正确答案是:A 8.太平天国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是( )

A.永安建制 B.北伐失利 C.天京事变 D.洪秀全病逝 正确答案是:C 9.最早对兴办洋务的指导思想作出完整表述的人是( ) A.冯桂芬 B.马建忠 C.王韬 D.郑观应 正确答案是:A 10.洋务运动时期最早创办的翻译学堂是( ) A.同文馆 B.广方言馆 C.译书局 D.译书馆 正确答案是:A 年发表《劝学篇》一文,对抗维新变法的洋务派官僚是( ) A.李鸿章 B.左宗棠 C.张之洞 D.刘坤一 正确答案是:C

中国现代史(选择题)

1、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B.抗日战争的胜利 C.新中国的成立 D.香港、澳门回归 2、中国“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结束的标志是 A.清朝统治被推翻B.抗日战争胜利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D.抗美援朝战争胜利3、下列哪些节日的由来与中国近现代史上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有关 ①端午节②青年节③建军节④国庆节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4、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认识不正确的是 A.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 B.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的结束

C.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了国家主人 D.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最重要的意义是: A、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B.揭开了中国历史新篇章 C.鼓舞了世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D.实现了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独立 6、你升过国旗吗?那么把五星红旗定为我们的国旗,是在()上 A.中共“七大”B.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中共“八大” 7、黄继光、邱少云等志愿军战士被誉为“最可爱的人”,他们的英雄壮举发生在 A.北伐战争中B.抗日战争中 C.解放战争中D.抗美援朝战争中 8、新中国成立后,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主要是因为 A.完成土地改革B.实现农业合作化C.掀起“大跃进”运动D.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9、为改变下表中我国工业落后状况,新中国第一个 2

五年计划集中力量发展: A.农业 B.轻工业 C.重工业 D.商业10、西藏和平解放后,党和政府十分关心西藏的社会经济发展。右图是西藏人民欢庆青藏公路通车的场面,青藏公路修建成功是在 A.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B.文化大革命时期 C.改革开放以后 11、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 类型的宪法是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C.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共同纲领》 12、右边的文献出自: A.遵义会议 B.七届二中全会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3、“车轮飞转东西南北追风去,钢水奔腾春夏秋冬入眼来。”这幅春联描述了我国“一五”计划期间的两项建设成就。这两项成就是

中国近代史试题(含答案)

中国近代史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列强的炮声惊醒了古老中华帝国的美梦,中华民族的屈辱史——中国近代史开始了。”这里“列强的炮声”指的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下列图片中的历史人物在近代反侵略斗争中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其中收复新疆的是( ) 3.列强对近代中国发动多次侵略战争,其中19世纪九十年代与19世纪四十年代的战争相比,最主要的区别是( ) A.列强获得了对华资本输出的特权 B.侵犯到中国渤海地区 C.允许列强在华设立使馆界 D.割占中国的领土面积扩大 4.在近代中国,有这样一批机器工业:企业实行雇佣制,经费由政府拨给,产品分配给军队。下列企业中属于这批工业的有( ) A.福州船政局 B.轮船招商局 C.滦州煤矿公司 D.沈阳飞机制造厂 5.19世纪末,随着民族危机加重,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掀起了

一场救亡图存的政治变革。有关这场变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光绪帝颁布诏书标志着变革的开始 B.在变革中建立了近代中国第一所体制完备的高等学府 C.此次变革得到湖南巡抚陈宝箴的支持 D.这是一场以光绪帝为首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6.在一次历史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同学们搜集了某一时期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人的资料和文章。你认为这一学习活动的主题应是( ) A.“自强”“求富” B.“实业救国” C.“三民主义” D.“民主”和“科学” 7.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不同阶层、不同派别的力量进行了不同尝试。下列内容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蔡元培倡导学术上“兼容并包”②公车上书③兴中会成立④北洋海军的建立 A.②③①④ B.④③②① C.①④③② D.③②④①8.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行动指南,马克思主义成为近代中国新思潮的主流始于( ) A.新文化运动前期 B.十月革命爆发后 C.五四运动后 D.中国共产党成立后 9.1924年5月,孙中山在黄埔军校开学典礼上说:“要从今天起,重新做革命的基础,另外成立一种理想上的革命军。一生一世,都不存升官发财的心理,只知道做救国救民的事业。”两年后,该校师生

12、选择题专练《中国现代史》(含答案)

第12课时《中国现代史》选择题专练 班级:姓名: 1 A.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农业迅速发展 B.大跃进运动片面发展重工业 C.一五计划实施使重工业迅速发展 D.三年自然灾害影响农业发展 2、有一首非常动听的歌曲《天路》,唱出了青藏铁路通车后藏族人民的心声,而建成通车的青藏公路已经为西藏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青藏公路建成于 A. 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B. 社会主义探索时期 C. 文化大革命时期 D. 改革开放时期 3、邓小平说:“在经济政策上……要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生活先好起来。”下列举措不是体现这一理念的是 A.设立经济特区B.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C.实行“包产到户”D.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4、12月4日是全国普法宣传日,2011年的主题是“深入学习宣传宪法,大力弘扬法治精神”。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颁布于 A.1949年 B.1953年 C.1954年 D.1956年 5、1954年,毛泽东在《浪淘沙.北戴河》中写道:“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这里“换了人间”主要是指A. 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召开了中共八大 C.完成了三大改造D.修建了武汉长江大桥 6、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的标志是 A.土地改革的完成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C.三大改造的完成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7、1945年殷氏夫妇创办糕点厂,建国后生意兴旺。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殷氏夫妇最有可能的状况是 A.继续经营,并开始把利润的大部分上缴国家B.继续经营,并开始把利润的小部分上缴国家C.不能继续经营,糕点厂被国家没收D.不能继续经营,但可以以此获得部分收益 8、1953—1956年,我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下面不能反映这一历史事件的词汇是 A.生产合作社B.赎买C.集体化D.大包干 9、右图为我国1953—1956年农业总产值示意图,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下列哪一运动的开展? A.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大跃进”运动 D.人民公社化运动10、2012年CCTV—1主办的全国道德模范颁奖晚会上,对道德模范郭明义的颁奖词是:“他总看别人,还需要什么;他总问自己,还能多做些什么。他舍出的每一枚硬币,每一滴血都滚烫火热。

中国近代史基础知识填空题

中国现代史填空题 1、鸦片战争的起止时间是()年到()年,根本原因是英国要打开 (),直接原因是:林则徐(),()是中国人民禁烟运动的伟大胜利,领导这此运动的()是当之无愧的()英雄。()年签订中英《》,规定:割()给英国,赔款()万元,开放()、()、()、()、()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所缴纳的税款中国需同()国商定。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从()社会逐步沦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

史的开端。‘苟利国家生死矣,岂因祸福避趋之’是()的名言。 2、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止时间()年到()年,()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共割占中国()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年到()年太平天国运动,领导人是(),( )收复新疆,()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说的是()。“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是()的奏折。 3、甲午中日战争的起止时间()年到()年,“此日漫挥天下泪,有

公足壮海军威”是为悼念民族英雄(),()年《马关条约》签订,规定:清政府割()半岛、()、()列岛给日本,赔款日本军费白银()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増辟通商口岸等,这一条约()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4、()年八国联军侵华,()年签订<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赔偿白银()两,以()等税收作保,清政府严禁人民参加()活动,清政府拆毁()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到()铁路沿线要地,划定()为使馆界,允许各国

派()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5、洋务运动的起止时间()世纪()年代到()年代,目的是为了维护()统治,中央以()为代表,地方以()、()、()、()为代表,前期以()为口号,建立了一批近代()工业,后期以()为口号开办了一些()工业,()年,成立()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在()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洋务运动也随之(),洋务运动的性质是:一次失败

中国现代史部分材料题专项练习

中国现代史部分材料题 7.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 图1 农民在拔除地主立的界碑图2 农民报名入社图3 凤阳县农民喜庆丰收 请回答: (1)图1情景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2分)该事件彻底废除了在中国存在了2000多年的什么制度?(1分) (2)观察图2情景,“入社”的“社”指什么?(1分)“入社”就是要引导农民走什么道路?(1分) (3)分析图3情景,凤阳县农民为什么能够喜获丰收?(2分) 8.毛泽东的题词既是大气磅礴的书法作品,又记录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探索历程。请根据下列题词回答问题。 A B C D (1)请按上题词所反映事件发生的时间先后排序。(写出相应字母即可,1分) (2)题词A体现出当时我党找到了哪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对其执着探索并最终夺取全国政权,又在哪一题词中得到充分反映?(2分) (3)在题词C、D的激励下,中国人民取得了反帝斗争的伟大胜利。请选择其一谈谈它的重大历史意义。(两点即可,2分) (4)通过赏读以上题词的内容,你获得了哪些感悟?(2分)

9.图片讲述的历史 下面的图片记载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道路上坚持不懈的探索历程, 图一中共一大会址图二遵义会议会址图三中共七大毛泽东图四邓小平在十一届 《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三中全会上的讲话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图一、图二反映的史实对中国革命的主要贡献是什么?(4分) (2)分析图三反映的会议召开的国际背景。它的召开对中华民族的前途产生了什么重要影响?(4分) (3)图四反映的会议对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具有什么深远的影响?遵义会议和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们党在思想路线上拨乱反正的两次重要转折,其中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什么正确的思想路线?(4分) 10.读图回答问题(12分) 下面是一位同学搜集到的反映新旧中国外交活动的几幅照片。 《辛丑条约》签订签署《凡尔赛和约》乔冠华开怀大笑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图一图二图三图四 请回答: (1)图一中的历史事件发生在哪一年?对中国社会最严重的危害是什么?( 4分) (2)根据图二和所学知识回答,中国代表为什么没有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2分)(3)根据图三和所学知识回答“乔”为什么笑了?(2分) (4)图四反映的历史事件之所以能实现,在于中国政府提出了什么基本方针?( 2分)(5)观察四幅图片你有什么感想?( 2分)

2018年中考历史总复习中国现代史综合测试卷

中国现代史综合测试卷 时间:60分钟满分:75分 一、选择题(15×2=30分,在下列各题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历史学家费正清说:“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社会差别。”第一种梦想变为现实的标志是( A) A.开国大典 B.土地改革 C.澳门回归 D.改革开放 2.好的歌曲,能够唱响时代的主旋律。“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唱出的时代主旋律是( A) A.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B.转战陕北,斗智斗勇 C.决战平津,瓮中捉鳖 D.渡江战役,一往无前 3.1954年9月,王爷爷作为一名人民代表,到北京参加一次全国性的重要会议。他亲历的活动是( D) A.听取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的报告 B.决定《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 C.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 D.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4.60多年前,作家魏巍发表过一篇充满激情、脍炙人口的文章——《谁是最可爱的人》,在作者看来,“最可爱的人”是( B) A.中国工农红军 B.中国人民志愿军 C.中国人民解放军 D.八路军、新四军 5.新中国建设中有无数个“第一”,下列各项“第一”中,哪一项不是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取得的建设成就( D) A.第一辆国产汽车下线 B.第一架喷气式飞机试制成功 C.第一座长江大桥建成 D.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 6.如图反映当时中国正处于( B) A.土地改革时期 B.大跃进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7.下列各项,与中共中央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无关的是( D) A.对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经验 B.对国情没有认识清楚 C.急于求成 D.苏联撕毁合同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8.如图的宣传画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C)

2019年中考历史知识点专题复习练习--中国现代史综合

中国现代史综合练习 一、选择题 1.改革开放前,我国人民在穿着方面,被形容为“蓝(灰)色的海洋”。其根本原因是() A. 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B. 商品供应严重匮乏 C. 计划经济的限制 D. 蓝灰色为当时人民喜爱的时尚色彩 2.新中国成立初期,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是() A. 《共同纲领》 B. 《宪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3.1956年,中国队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期间,某资本家担任某厂的副厂长,一时间,工人议论纷纷。以下四种意见,唯一正确的是() A. 他是资本家,怎么可以担任我们的副厂长 B. 资本家是要剥削的,我们一起把他拉下马 C. 工人阶级当家作主,他说的话我们不听 D. 他懂业务,他说的对,我们还是要听的 4.“1978年后,农村地区不断繁荣,农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城市生活越来越丰富、开放、宽松,与外国的贸易和科学往来飞速发展。”这利益于() A. 土地改革 B. 第一个五年计划 C. “大跃进” D. 改革开放 5.下列不属于“863”计划实行原因的是() A. 世界新技术革命的开展 B. 四位老科学家的联名建议 C. 要缩小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D. 自力更生不需要外援 6.下列是党和政府为发展社会主义经济采取的措施,属于改革开放时期的有() ①建立经济特区②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④农村建立人民公社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7.20世纪80年代中期,为跟踪世界战略性高科技发展方向,抢占科学技术前沿目标,集中精干力量,突破并掌握一批关键技术,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我国政府提出了() A. 科教兴国战略 B. 改革开放政策 C. “七五”计划 D. “八六三计划” 8.《十里长街送总理》这篇课文悼念的伟人是() A. 毛泽东 B. 邓小平 C. 周恩来 D. 刘少奇 9.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巩固人民政权的措施不包括() A. 召开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B. 开展抗美援朝运动 C. 稳定物价之战 D. 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中国现代史基础知识题

中国现代史基础知识练习题 姓名: 1.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1.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地点)举行,会议通过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性质是领导的的国家,具有的作用。 2.规定新中国的名称始于《》。 3.中国现代史开始的标志是,开始于年。 4.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标志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的标志是;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历史事件是。 5.祖国大陆实现统一的标志是,是年。 2.新中国政权的巩固 1. 新中国成立后为巩固人民政权采取的措施有:军事上:,经济上:,政治上:。 2.抗美援朝、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运动所起的共同作用是。 3.“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跨过鸭绿江的这支部队是,总司令是,中国参战的目的是。 4.抗美援朝战争开始于年,结束于年,结束的标志是签订《》,结果是胜利。在这场战争中涌现出了无数英雄代表人物,他们被称为“最可爱的人”,用胸膛堵塞敌人机枪,壮烈牺牲的是,宁肯让烈火烧死也始终严守纪律,不暴露目标的是。 5.土地改革运动开始于年,于年基本完成,颁布的文件是 《》,主要适用于(地区)。土地改革消灭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解放了农村,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3.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我国过渡时期是指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基本完成时期。我国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是“”,即逐步实现国家的化,逐步实现国家对、和的社会主义改造。 2.我国开始有计划的进行经济建设开始于年。党和政府为发展国民经济进行了。第一个五年计划重点以发展为主,这期间为誉为“走在时间前面的人”是。经过第一个五年计划,我国已初步建立起独立的体系,为以后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 4.《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于年制定,它的制定取代了《》,是我国第一部性质的国家根本大法 5. 我国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包括、和。开始于年,于年基本完成。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在我国初步建立,我国从些进行了。 6.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的标志是,于年建立。 4-6课.“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艰苦创业的民族脊梁、 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内乱 1.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两次失误分别是和。 2.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了“,,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方针。 3.“大跃进”运动的主要表现是农业中的和工业中的。 4.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时期,涌现出了许多模范人物,如,“铁人”,“两弹元勋”,“县委书记的好榜样”。我们应当学习他们热 1

中国近代史试题含答案

中国近代史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列强的炮声惊醒了古老中华帝国的美梦,中华民族的屈辱史——中国近代史开始了。”这里“列强的炮声”指的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下列图片中的历史人物在近代反侵略斗争中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其中收复新疆的是( ) 3.列强对近代中国发动多次侵略战争,其中19世纪九十年代与19世纪四十年代的战争相比,最主要的区别是( ) A.列强获得了对华资本输出的特权 B.侵犯到中国渤海地区 C.允许列强在华设立使馆界 D.割占中国的领土面积扩大 4.在近代中国,有这样一批机器工业:企业实行雇佣制,经费由政府拨给,产品分配给军队。下列企业中属于这批工业的有( ) A.福州船政局 B.轮船招商局 C.滦州煤矿公司 D.沈阳飞机制造厂

5.19世纪末,随着民族危机加重,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掀起了一场救亡图存的政治变革。有关这场变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光绪帝颁布诏书标志着变革的开始 B.在变革中建立了近代中国第一所体制完备的高等学府 C.此次变革得到湖南巡抚陈宝箴的支持 D.这是一场以光绪帝为首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6.在一次历史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同学们搜集了某一时期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人的资料和文章。你认为这一学习活动的主题应是( ) A.“自强”“求富” B.“实业救国” C.“三民主义” D.“民主”和“科学” 7.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不同阶层、不同派别的力量进行了不同尝试。下列内容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蔡元培倡导学术上“兼容并包”②公车上书③兴中会成立④北洋海军的建立 A.②③①④ B.④③②① C.①④③② D.③②④①8.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行动指南,马克思主义成为近代中国新思潮的主流始于( ) A.新文化运动前期 B.十月革命爆发后 C.五四运动后 D.中国共产党成立后 9.1924年5月,孙中山在黄埔军校开学典礼上说:“要从今天起,重新做革命的基础,另外成立一种理想上的革命军。一生一世,都不存

中国现代史各章复习题

中国现代史各章复习题 第一章北洋军阀统治的继续,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开始(1919-1923) 思考题 1、民国初年的经济状况及社会结构的变动 2、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及意义 3、五四后有哪些新思潮竞起,作一简单介绍 4、20世纪20年代初期社会各界有哪些改造中国的主张? 5、简述这一时期北洋军阀政府权力的更迭(政争、战争及南北政局的演变) 名词解释 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 中共二大中共三大

第二章国民革命北洋军阀的末路(1924-1927) 思考题: 1、中国国民党一大及国民党政治制度的确立 2、孙中山在20年代初期的思想变化 3、简述这一时期革命阵营内部斗争的加剧和公开分化 4、论述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原因 5、国共党内合作评析 6、国民革命时期国共分裂原因探析 7、简评这一时期的陈独秀 8、蒋介石、汪精卫“清党”反共原因探析(心路历程) 9、评述冯玉祥从北京政变、五原誓师到徐州会议“清党”反共的变化(心路历程) 名词解释 黄埔军校第二次直奉战争废约运动五卅运动三一八惨案戴季陶主义三二0事件整理党务案迁都之争 四一二政变

第三章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确立工农武装革命的开展(1927-1931)思考题 1、国民党统治初期的外交 2、中共六大 3、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创立 4、中间政派的政治主张和活动 名词解释 东北易帜中原大战古田会议中共六届四中全会富田事变

第四章日本帝国主义的武装侵略,由国内战争向抗日战争的过渡(1931——1337) 思考题: 1、九一八后国民党政治军事文化思想上统治的加强 2、结合你的了解,评说一下30年代前期的经济状况 3、试评国民党《五五宪草》 4、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名词解释: 淞沪抗战新生活运动长城抗战西路军“满铁” 1935年法币改革两广事变绥远抗战西安事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