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教案几何概型

说课教案几何概型
说课教案几何概型

说课教案几何概型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是在古典概型基础上进一步的发展,是等可能事件的概念从有限向无限的延伸,使概率的公理化定义更加完备。尽管本节内容在课程标准中的要求仅为了解和会简单的应用,但蕴含的数形结合和数学建模的思想凸显了其重要性。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几何概型的两个特征,会识别几何概型,并能正确求解概率。

过程与方法:

通过问题探究,动手实验,辨析异同,发现概念,学生体验“做数学”的乐趣和概念生成的过程。学生对照古典概型,类比推理,能提出解决几何概型问题的可行性想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设置的故事情境,调动学生的兴趣,积极的进行自主探究,并进行合作交流。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数学是有用的、是自然的、是清楚的,也是丰富多彩的。

3.重点难点

重点:几何概型的两个特征,几何概型的识别和计算公式;

难点:建立合理的几何模型求解概率。

二.学情分析

学生的认知水平有了一定的基础,前面学习了随机事件的概率和古典概型,并且掌握了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的平面区域问题。

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因此在从古典概型向几何概型的过渡时,如何将问题的实际背景转化为“几何度量”,学生会有一些困难和疑惑,这就需要恰当的引导、合理的解释和明确的辨析。

三.学法指导(附导学案)

本节课采用发现法教学和学案导学相结合的方法。通过精心设计的导学案,以故事的形式展现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不仅在课前自主的探究和预习,而且在课堂中通过动手实验,合作交流,发现问题,提倡学生扮演“老师”进行讲评,把课堂变成教师导演学生主演的数学学习活动场所。我将学生的导学案附在后面,恳请各位专家给予指导。

四.教学过程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我将整个导与学的过程分为以下四个环节:1.创设情境,温故知新,2.探究实验,构建概念,3.例题分析,推广应用,4.巩固升华,总结概括。

1.创设情境温故知新(3分钟)

青青草原上“喜洋洋”超市举行购物抽奖的大型促销活动,红太狼购物后

在抽奖时,有点犯蒙了。原来聪明的喜羊羊为促销活动设计了两种方案:

⑴在一只不透明的口袋中装有20只大小相同的小球,其中白球11只,黄球5只,蓝球3只,红球1只。中奖规则为:购买100元的商品就可以从口袋中摸出一只小球,摸出红球为一等奖、蓝球为二等奖、黄球为三等奖。

⑵转盘游戏:如图设立了一个可以自由转动的转盘,并

规定:购买100元的商品,就能获得一次转动转盘的机会。如

果转盘停止时,指针正好对准红、黄或绿的区域,就可以获

得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转盘等分成20份)

课前思考问题: 红太狼数学学的很差,不知该如何选择了,聪明的你能帮她分析一下选择哪种抽奖方式中奖的概率大吗?

你是怎样计算的呢?

请同学们课前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动手做个转盘游戏的实物模型,以备课堂探究使用。

【设计意图】运用动画、音乐等多媒体手段把问题以故事的形式展现出来,吸引学生的兴趣,把学生卷入问题中来,引发学生的思考。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切入点,在回顾古典概型的同时产生新的疑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探究实验,构建概念(8分钟)

课堂探究问题:

①在方案二你是怎样得到概率大小的?“中奖”这一基本事件的含义是什么?基本事件是有限个还是无限个呢?符合古典概型吗?

②如果圆盘不是等分成20份的,那么该如何求解概率呢?

对于方案二,尽管转盘游戏比较简单,可以运用动画来展示,我个人觉得只有学生亲身经历数学实验的过程,印象才是深刻的,理解才是透彻的!因此倡导由学生动手操作,课前自己做个小转盘。在课堂中让学生亲历实验的过程,加深对几何概型特征的理解。

学生经过数学实验、讨论交流后,可以发现这类概型的特征:一是基本事件的个数有无限个,二是基本事件的发生是等可能的,并且概率是可以用面积、弧长,角度等几何量的比例来求解的,进而由学生总结概括发现几何概型的概念:

如果每个事件发生的概率只与构成该事件区域的长度(面积或体积)成比例,则称这样的概率模型为几何概率模型,简称为几何概型.

得出几何概型中事件A 的概率计算公式:

课堂教学在此告一段落,给学生留出一段时间反思古典概型和几何概型的异同,并完成导学案中“牛刀小试”题组和对比表格,让学生的认知结构经历同化和顺应的过程。

【设计意图】在转盘游戏中困惑的地方出现了,问题的基本事件是什么?是

Ω

==μμA

)(积)的区域长度(面积或体试验的全部结果所构成积)的区域长度(面积或体

构成事件A A P

有限个还是无限个呢?很多学生误认为方案二符合古典概型,如何辨析会激起学生激烈的争论。在通过亲历实验过程,学生会豁然开朗的,课堂中动画的展示是不能替代学生动手操作的,只有亲身经历的,印象才是深刻的!

3.例题分析,推广应用(20分钟)

例1.“大懒虫”懒羊羊早晨一觉醒来,发现表停了,于是他打开收音机,想听到电台整点报时后再起床,那么他等待的时间不多于10分钟的概率会是多大呢?

【设计意图】例1的设计在于把握重点,本题方法的多样性可以很好的展现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由学生扮演老师的角色讲解本题,对讲解较好的学生给予毫不吝啬鼓励和赞扬,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例 2.沸羊羊经过冬天酷寒的历练,练就了一身高超的本领,决心与灰太狼一决高下。阳春三月,双方互下战书相约7点到8点在泰山之玉皇顶决战,但由于山顶寒冷,不宜久留,事先约定先到者等候另一方15分钟,过时离去。求双方能够决战的概率有多大.

例2将概率论中经典的“会面问题”以故事形式展现,会使学生热情大增,求知欲高涨,使课堂气氛达到高潮,这也为合作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仔细审题后引导学生探究以下问题:

⑴沸羊羊与灰太狼到达的时间相互影响吗?

学生都可以肯定两者到达时间互不影响,但能够决战的时间是有关系的。

⑵既然互不影响,那么他们到达的时间可以是7点~8点间的任意时刻,基本事件的总体是什么?该怎么表示呢?

⑶进一步设问:符合古典概型还是几何概型?请你说出理由。

⑷如果能够决战,满足什么关系呢?

⑸然后分析选择哪种“几何度量”来求解概率?指导学生运用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选择面积法来求解概率。

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经历实际问题数学化的过程,经历知识再创造的过程,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获取成功的体验。

为了规范学生的答题思路与步骤,培养学生严谨的数学学习习惯,例2由我进行板书讲解。

解析:设沸羊羊到达的时间为7时x 分,灰太狼到达的时间为7时y 分,则两人到达的时间分别满足 ,

在直角坐标系中可表示在如图所示的正方形

由题意得,两人能够会面的充要条件是:

即如图所示的阴影区域

∴P(两人能会面)= 【设计意图】数学教学的核心是学生的再创造。学生们通过合作学习,小组讨论,亲身经历实际问题数学化的过程,经历知识再创造的过程,在获取成功的体验的同时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4.巩固升华,总结概括 (12分钟)

落实提高题组:

1一根长度为3m 的绳子,如果将绳子拉直后在任意位置剪断,那么剪得两段绳子的长度都不小于2m 的概率有多大?

2. 在区间(0,1)中随机地取两个数,求事件“两数之和小于56

”的概率。

【设计意图】本题组的难度不大,目的在于促进对概念的理解和对公式的运用,起到内化的作用。

完成能力提高题组后老师适当的点评,由学生自主回顾本节内容小结一下,然后结合学生的小结老师做简单的说明:

我们通过对故事的观察分析,得到了它们共同的本质的东西,发现并定义了几何概型,通过几何模型的建立,我们可以解决生活中的这类具体问题。

最后是作业布置:

1.教材P142习题3.3 A 组;

2.请同学们课下撰写小论文《举例说明古典概型、几何概型的异同》。 五: 设计说明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将本节内容设计为两课时,本节为第一课时,目的在于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发现和形成过程。第二课时为活动课,交流个人的小论文和学习心得,我得在课下提供课外书籍,供学生们参考查阅,指导部分学生如何选材,完成写作,真正体现过程教学的理念。

600≤≤x 600≤≤y 15≤-y x 16

7

6045

6022

2=-

几何概型教学设计

3.3.1 几何概型济宁市实验中学陈秀伟

【课题】 3.3.1 几何概型 【教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3 必修 人民教育出版社A版 【授课教师】陈秀伟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三第三章第三节第一课时几何概型,是新课程改革后新增的内容,是在学习了随机事件的概率及古典概型之后,引入的另一类等可能模型,在概率论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学好几何概型有利于理解概率的概念,有利于计算一些事件的概率,有利于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古典概型的学习初步形成了解决概率问题的思维模式,但还不是很成熟.学生在学习本节课时特别容易和古典概型相混淆,究其原因是思维不严谨,对几何概型的概念理解不清.另外,在解决几何概型的问题时,几何度量的选择也需要特别重视,在实际授课时,应当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找出适当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体会几何概型的意义,会用公式求解简单的几何概型的概率. 过程与方法:通过试验,与已学过计算概率的方法进行比较,提出新问题,师生共同探究,提出可行性解决问题的建议或想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知生活中的数学,培养学生用随机的观点来理解世界,加强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以科学的态度评价身边的随机现象,学会用科学的方法去观察世界和认识世界.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几何概型的基本特征及如何求几何概型的概率. 教学难点: 如何判断一个试验是否是几何概型,如何将实际背景转化为几何度量. 【教法学法】 本节课教师采用层层设疑、启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使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为学生提供直观感性的材料,有助于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基本流程】 创设情境 ↓ 探究生成 ↓ 形成概念 ↓ 巩固深化 ↓ 课堂梳理 ↓ 布置作业

说课教案几何概型

说课教案几何概型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是在古典概型基础上进一步的发展,是等可能事件的概念从有限向无限的延伸,使概率的公理化定义更加完备。尽管本节内容在课程标准中的要求仅为了解和会简单的应用,但蕴含的数形结合和数学建模的思想凸显了其重要性。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几何概型的两个特征,会识别几何概型,并能正确求解概率。 过程与方法: 通过问题探究,动手实验,辨析异同,发现概念,学生体验“做数学”的乐趣和概念生成的过程。学生对照古典概型,类比推理,能提出解决几何概型问题的可行性想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设置的故事情境,调动学生的兴趣,积极的进行自主探究,并进行合作交流。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数学是有用的、是自然的、是清楚的,也是丰富多彩的。 3.重点难点 重点:几何概型的两个特征,几何概型的识别和计算公式; 难点:建立合理的几何模型求解概率。 二.学情分析 学生的认知水平有了一定的基础,前面学习了随机事件的概率和古典概型,并且掌握了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的平面区域问题。 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因此在从古典概型向几何概型的过渡时,如何将问题的实际背景转化为“几何度量”,学生会有一些困难和疑惑,这就需要恰当的引导、合理的解释和明确的辨析。 三.学法指导(附导学案) 本节课采用发现法教学和学案导学相结合的方法。通过精心设计的导学案,以故事的形式展现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不仅在课前自主的探究和预习,而且在课堂中通过动手实验,合作交流,发现问题,提倡学生扮演“老师”进行讲评,把课堂变成教师导演学生主演的数学学习活动场所。我将学生的导学案附在后面,恳请各位专家给予指导。 四.教学过程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我将整个导与学的过程分为以下四个环节:1.创设情境,温故知新,2.探究实验,构建概念,3.例题分析,推广应用,4.巩固升华,总结概括。 1.创设情境温故知新(3分钟) 青青草原上“喜洋洋”超市举行购物抽奖的大型促销活动,红太狼购物后

人教版高中数学《几何概型》说课稿

《几何概型》说课稿 本节课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必修3)第三章第三节几何概型(第一课时)。下面从四个方面来说说对这节课的分析和设计: 一、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几何概型”这一节是安排在“古典概型”之后的第二类概率模型,是对古典概型内容的进一步拓展,是基本事件数从有限向无限的延伸。这部分内容是新增加的内容,介绍几何概型主要是为更广泛地满足随机模拟的需要。这充分体现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关系,来源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学好几何概型可以有利于理解概率的概念,有利于计算一些事件的概率,有利于解释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2、教材处理: 根据学生的状况及新课程标准,对教材作了如下处理:开头的问题,设计成往正方形内撒豆问题,以便于学生更容易地抽象出几何概型的定义及其计算公式。例题、习题的选用,尽可能地选用能更加激发学生思维,易于拓展的题目 3、学情分析: 我班学生基础一般,在古典概型向几何概型的过渡时学生应该会比较好地接受到,但对于如何建立具有实际背景的随机事件与几何区域的联系时,预计学生会有一些困难。但只要引导得当,使学生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景中,通过观察、类比、思考、探究、概括、归纳和

动手尝试相结合,理解几何概型,完成教学目标,是切实可行的。 4、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本节课教材的特点、新课标教学大纲对本节课的教学要求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从三个不同的方面(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确定了教学目标.重视几何概型概念的形成过程和对概念本质的认识;强调几何概型的特点,培养学生对生活数学的抽象概括能力。 (1)、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几何概型的定义、特点;掌握几何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 ②、会区分古典概型与几何概型; ③、学会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几何概型问题来解决。 (2)、过程与方法: ①、从有限个等可能结果推广到无限个等可能结果,通过撒豆问题,引入几何概型定义和几何概型中概率计算公式,感受数学的拓展过程; ②、通过解决具体问题的实例感受理解几何概型的概念,掌握基本事件等可能性的判断方法,逐步学会依据具体问题的实际背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知用图形解决概率问题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教学,感知生活中的数学,培养学生用随机的观点来理性的理解世界,增强学生数学思维情趣,形成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态度。

几何概型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时选自人教A版数学必修3第三章概率第3.3节的内容。几何概型是概率必修章节的收尾篇,共有两个课时,本节课为第一课时,它是继古典概型之后学习的另一类等可能概型;是教材新增加的内容,对它的要求仅限于初步体会几何概型的意义。几何概型的研究,是古典概型的拓广,将古典概型试验结果由有限个拓广到无限个;课本介绍几何概型主要是为了更广泛地满足随机模拟的需要。概率教学的核心问题是让学生了解随机现象与概率的意义,运用数学方法去研究不确定现象的规律,让学生初步形成用随机的观念去观察、分析、研究客观世界的态度,并获取认识世界的初步知识和科学方法。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几何概型的两个特征,会识别几何概型,并能正确求解概率。 ★过程与方法: 通过问题探究,动手实验,辨析异同,发现概念,学生体验“做数学”的乐趣和概念生成的过程。学生对照古典概型,类比推理,能提出解决几何概型问题的可行性想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设置的故事情境,调动学生的兴趣,积极的进行自主探究,并进行合作交流。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数学是有用的、是自然的、是清楚的,也是丰富多彩的,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3.教学重点与难点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基本情况,制定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①正确理解几何概型的定义、特点; ②会用几何概型概率公式求解随机事件的概率。 ★难点: 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几何概型并求解其概率。 二.说学情 学生的认知水平有了一定的基础,前面学习了随机事件的概率和古典概型,并且掌握了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问题。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因此在从古典概型向几何概型的过渡时,如何将问题的实际背景转化为“几何度量”,学生会有一些困难和疑惑,这就需要恰当的引导、合理的解释和明确的辨析。 三.说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 1.教学方法 高中新课程注重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结合学生认知规律及内容特点,采用先学后教+探究式教学方法。通过转盘游戏,使学生经历从直观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引导学生主动归纳概括出几何概型的定义及计算公式,从而突破重点。再通过运用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让学生享受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引导学生明确几何概型的应用,来突破难点。整堂课紧紧围绕“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让学生想学、乐学、会学、学会。 2.学法指导 本节课采用学案导学和发现法教学相结合的教学形式。通过精心设计的导学案,以故事的形式展现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不仅要在课前自主的预习和探究,而且还要在课堂中通过动手实验,合作交流,发现问题,质疑对抗!以期实现“兵教兵,兵帮兵,兵练兵”的理想教学境界。鼓励提倡学生扮演“老师”的角色进行讲解点评,把课堂变成教师导演、学

【精品】高中数学必修3《几何概型》数学说课稿

几何概型 (说课稿) 一、说教材 1.地位及作用 本节课是高中数学(必修3)第三章概率的第三节几何概型的第一课时,是在学习了古典概型情况下教学的。它是对古典概型内容的进一步拓展,使等可能事件的概念从有限向无限延伸,此节内容也是新课标中增加的,反映了《新课标》对数学知识在实际应用方面的重视.同时也暗示了它在概率论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在高考中的题型的转变. 2.学情分析 从学生学习发展的角度来看,他们很容易将本节内容与古典概型进行类比,这是积极因素,应因势利导.不利因素是:基本事件个数由有限向无限过渡,以及对实际背景的转化上还存在一定的认知困难。 3.教学目标的确定 (1)知识目标

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感知用图形解决概率问题的思路,体会几何概型计算公式及几何意义. (2)能力目标 通过多个问题的分析及试验让学生理解几何概型的特征,归纳总结出几何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渗透有限到无限,转化与化归及数形结合的思想. (3)情感目标 教会学生用数学方法去研究不确定现象的规律,帮助学生获取认识世界的初步知识和科学方法. 4.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几何概型概念及计算公式的形成过程。 难点: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建立几何概率模型,并求解. 二、说教法设计 在教法上,根据本节课的特点,采用问题探究、引导发现和归纳概括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两组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讨论中明知,在争论中解惑,在思考中提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通过学生亲身体验,培养探求知识的能力,并能对生活实际问题进行数学化,得出结论。 三、说学法设计 根据学法指导自主性和差异性原则,让学生在“观察—发现-类比-归纳-应用”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把学生的潜意识状态的好奇心变为自觉求知的创新意识。又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的数学知识得到完善。 四、说教学手段

高中数学《几何概型》说课稿 新人教A版必修1

几何概型(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的定位: 本课选自人教版A版(必修三)第三章《概率》中“几何概型”第一课时。本章的核心是运用数学方法去研究不确定现象的规律,让学生初步形成建模的数学思想,学会用随机的观念去观察、分析研究客观世界的变化规律,并获取认识世界的初步知识和科学方法。 依据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课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等方针,我认为这一节课要达到的学习目标可确定为: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几何概型的特点,明确几何概型与古典概型 的区别。 (2)通过学生玩转盘游戏,分析得出几何概型概率计算公式。 (3)通过例题教学,使学生能掌握几何概型概率计算公式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发现法教学,通过师生共同探究,体会数学知识的形成,学会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培养逻辑推理能力; (2)通过模拟试验,感知应用数字解决问题的方法,自觉养成动手、动脑的良好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几何概型的教学,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辩证的思想,养成合作交流的习惯,初步形成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 确定教学重点与难点如下: 1.重点: (1)几何概型概率计算公式及应用。 (2)如何利用几何图形,把问题转化为几何概型问题。 2.难点: 无限过渡到有限;实际背景如何转化几何图形;正确判断几何概型并求出概率。

二、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1.本小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般性的随机事件即概率的统计定义的基础上,继古典概型后对另一常见概型的学习,对全面系统地掌握概率知识,对于学生辩证思想的进一步形成具有良好的作用。另外几何概型是借助几何图形解决概率的一种手段,它与几何图形的长度、面积、体积均有联系,尤其应注意到点的面积为0这一情况。而且几何概型为后继求几何图形的面积(如抛物线与x轴相交内部的面积求解)、在经济学中、在高等数学的概率论学习都有极其重要的应用。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应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通过丰富的实例引入数学知识,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经历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我有关,与实际生活有关,数学是有用的,我要用数学,我能用数学,从而发展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3.概率与实际生活联系很密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案例的分析、研究,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指导学生直接应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问题,通过数学建模活动引导学生从实际情境中发现问题,并归结为数学模型,尝试用数学知识和方法去解决问题,鼓励学生注意数学应用的事例,开阔他们的视野。 4.数学实验具有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问题1和2在实验的过程中让学生进行体验和感受,通过亲历的过程,激活学生的思维,加速数学知识的迁移和促进数学知识的同化,促使学生在积极思维的过程中迸发出创新的火花,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诊断分析 1.前面学生在已经掌握一般性的随机事件即概率的统计定义的基础上,又学习了古典概型。在古典向几何概型的过渡时,以及实际背景如何转化为“测度”时,会有一些困难。但只要引导得当,理解几何概型,完成教学目标是切实可行的。2.根据学生的状况及新课程标准,对教材作了如下处理:开头的两个问题,处理成演示实验,以强化数学知识实际背景与形成过程,便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如问题1:转动8等分的转盘,记“指针落在红色区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说课稿

《随机事件的独立性》说课和教学方案(含板书)设计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随机事件的独立性"这节课属于同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中的第一章第五节的内容,是继上一节条件概率,乘法公式,全概率公式等内容后的有一节有关随机事件独立性的概率求法的内容,这是概率统计中必学的一节内容,为后面随机变量的独立性内容的基础. 2,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理解随机事件独立性的概念,会用公式判别或根据实际判断随机事件是否独立,并能利用时间的独立性公式来求一些概率. 3,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如何利用事件的独立性来求一些事件的概率; 教学难点:随机事件独立性的判断. 4,教材分析 由于随机事件的独立性的有关概念有些抽象,教材采用了描述性定义的方式,要求学生达到理解的层次.并在对前面的内容进行分析后通过一个引例后来讲述本节课的内容. 二,说教法与学法 一节课的效果如何,关键是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如何相结合.由于本节知识的抽象性,按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思考规律,本节采用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不管他们最终思考结果如何,一定要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为辅.在教学过程中多提疑点,启发引导.为了巩固知识和方法,采用讲练结合.同时可适当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引导思考为核心,展示课件,启发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并沿着积极的思维方向,逐步达到即定的教学目标.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由学生自己阅读,审题,分析,提炼,再由教师讲解题目的含义,教学生如何正确阅读分析,如何利用随机事件的独立性来求解某一类概率问题. 三,说教学程序设计 1,复习引入,并自然进入新课 设A和B是试验E的两个事件,在一般情况下,A的发生对B的发生是有影响的,即.但有时,,即事件A的发生与否,不影响事件B发生的概率,由乘法公式可得 引例:某检修工人负责甲,乙两个车间机器的检修. 已知甲车间机器需要检修的概率是0.2,乙车间机器需要检修的概率是0.15,求检修工人空闲的概率. 解:设A={甲车间不需要检修},B={乙车间不需要检修},所求为P(AB). 由概率乘法公式P(AB)= 解引例:因为A与B独立, 所以P(AB)=P(A)P(B)=(1-0.2)(1-0.15)=0.68 引入的目的: ①,充分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成立,体现学生主体作用. ②,教师多提疑问,调动学生的思考积极性,逐步引入. ③,可让不同角度的解法,同时纠正了学生惯性思维导致的错误,打开了学生思维空间. ④,巩固上节课所学习的条件概率,乘法公式,全概率公式等内容,并强调注意事项,让学生熟练掌握条件概率的公式. 以提问的方式引入,再现旧知识,巩固旧知识,为学习本节课的知识作好铺垫,并有利于新旧知识的衔接.可借助多媒体动画演示随机事件独立性公式.这不仅使学生直观,形象地得以理解和再现,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性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学习新概念

几何概型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几何概型 【教学目标】 1.了解几何概型与古典概型的区别. 2.理解几何概型的定义及其特点. 3.会用几何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求几何概型的概率. 【教法指导】 本节重点是几何概型的特点及概念;难点是应用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求概率; 本节知识的主要学习方法是动手与观察,思考与交流,归纳与总结.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培养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获得学习数学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1.几何概型 如果每个事件发生的概率只与构成该事件区域的长度(面积或体积)成比例,则称这样的概率模型为几何概率模型,简称几何概型.2.概率公式 在几何概型中,事件A的概率计算公式如下 想一想几何概型的概率计算与构成事件的区域形状有关吗? 概念理解 (1)几何概型也可以如下理解对于一个随机试验,我们将每个基本事

件理解为从某个特定的几何区域内随机地取一点,该区域中每一点被取到的机会都一样;而一个随机事件的发生则理解为恰好取到上述区域内的某个指定区域中的点.这里的区域可以是线段,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等.用这种方法处理随机试验,称为几何概型.( ) (2)在一个正方形区域内任取一点的概率是零.( ) (3)[2012·昆明模拟] 在线段[0,3]上任投一点,则此点坐标小于1的概率为1 3 .( ) 几何概型概率的适用情况和计算步骤 (1)适用情况 几何概型用 计算事件发生的概率适用于有无限多个试验结果的情况,每种结果的出现也要求必须是等可能的.而且事件发生在一个有明确范围的区域中,其概率与构成该事件区域的长度(面积或体积)成比例. (2)计算步骤 ①判断是否是几何概型,尤其是判断等可能性,比古典概型更难于判断.②计算基本事件空间与事件A 所含的基本事件对应的区域的几何度量(长度、面积或体积).这是计算的难点. ③利用概率公式计算. 特别提示

几何概型说课稿

3.3《几何概型》说课稿(第一课时) 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几何概型》,该内容选自于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高中数学A版必修三,该教材一共分为三章,分别是算法初步、统计和概率。而几何概型这一小节选自于该教材的第三章第三节。该节内容课时安排为两个课时,本节课内容为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来阐述我对这节课的分析和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般性的随机事件即概率的统计定义的基础上,继古典概型后对另一常见概型的学习,是等可能事件的概念从有限向无限的延伸,是对古典概型内容的进一步拓展,学好此节内容对全面系统地掌握概率知识和对于学生辩证思想的进一步形成都具有良好的作用。 2、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是一节概念新授课,不仅要把握好新课的学习,而且要与前面所学的古典概型很好的区分开来,因此把掌握几何概型的概念,及其两个重要特征、能判断某个事件是古典概型还是几何概型及几何概型中概率的计算公式作为教学重点。又由于要正确的运用几何概型的公式必须要学会正确的建立合理的几何模型来进行求解,所以我把该节课的教学难点设置为:在实际问题中如何正确建立合理的几何模型求解概率。 二、教学目标分析 依据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课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等,我认为这一节课要达到的三维目标可确定为: 1.知识目标 (1)通过具体例子理解几何概型的概念和掌握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 (2)会判别某种概型是古典概型还是几何概型; 2、能力目标: (1)通过把古典概型的例子稍加变化后成为几何概型,从有限个等可能结果推广到无限个等可能结果,让学生经历概念的建构这一过程,感受数学的拓广过程。 (2)通过实例培养学生把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感知用图形

【人教版】高中数学说课稿 概率的基本性质 说课稿

《概率的基本性质》说课稿 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叫***,来自**。我说课的题目是《概率的基本性质》,内容选自于高中教材新课程人教A版必修3第三章第一节,课时安排为三个课时,本节课内容为第三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法分析、教学过程分析四大方面来阐述我对这节课的分析和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主要包含了两部分内容:一是事件的关系与运算,二是概率的基本性质,多以基本概念和性质为主。它是本册第二章统计的延伸,又是后面“古典概型”及“几何概型”的基础。在整个教学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也是新课改以来考查的热点之一。 2.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概率的加法公式及其应用;事件的关系与运算。 难点:互斥事件与对立事件的区别与联系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⑴了解随机事件间的基本关系与运算; ⑵掌握概率的几个基本性质,并会用其解决简单的概率问题。 2、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观察、类比、归纳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综合能力; ⑵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探索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数学活动,了解教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应用于现实世界的具体情境,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情趣。 三、教法分析 采用实验观察、质疑启发、类比联想、探究归纳的教学方法。 四、教学过程分析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在掷骰子的试验中,我们可以定义许多事件,如: C1=﹛出现的点数=1﹜, C2=﹛出现的点数=2﹜ C3=﹛出现的点数=3﹜,C4 =﹛出现的点数=4﹜, C5 =﹛出现的点数=5﹜, C6=﹛出现的点数=6﹜. D1=﹛出现的点数不大于1﹜D2=﹛出现的点数大于3﹜, D3=﹛出现的点数小于5﹜,E=﹛出现的点数小于7﹜, F=﹛出现的点数大于6﹜,G=﹛出现的点数为偶数﹜, H=﹛出现的点数为奇数﹜… ⑴以引入例中的事件C1和事件H,事件C1和事件D1为例讲授事件之的包含关系和相等关系。 ⑵从以上两个关系学生不难发现事件间的关系与集合间的关系相类似。进而引导学生思考,是否可以把事件和集合对应起来。 「设计意图」引出我们接下来要学习的主要内容:事件之间的关系与

随机事件的概率说课稿

《随机事件的概率》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人教A版数学必修三第三章第一节的第一课时《随机事件的概率》。下面我就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目标定位、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等七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和教学的设计,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由于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过随机事件、不可能事件、必然事件的概念,高中数学必修三第二章刚刚学习了统计内容,了解了频数、频率等概念,因此本节课是对已学内容的深化和延伸;同时,本节课对于后面学习的古典概型、几何概型以及选修2-3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等内容又是一个铺垫,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 二、学情分析 1、知识方面: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了概率初步,本教材第二章刚刚学习了频率的内容,所以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认知结构; 2、能力方面:必修三是在高一下学期学习的,对于高一下学期的学生,他们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归纳、概括能力; 3、情感方面:多数学生态度积极,能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但少数学生的主动性还需要营造一定的学习氛围加以带动。 三、目标定位 根据本节教学内容的特点,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里特征,我确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了解随机事件、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的概念;(2)正确理解事件A出现的频率的意义;(3)正确理解概率的概念和意义,明确事件A发生的频率f n(A)与事件A发生的概率P(A)的区别与联系。(4)利用概率知识正确理解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发现法教学,通过在抛硬币、抛骰子的试验中获取数据,归纳总结试验结果,发现规律,真正做到在探索中学习,在探索中提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和亲身试验来理解知识,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2)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增强学生的科学意识。 教学重点:事件的分类;概率的定义以及和频率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难点:用概率的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几何概型说课稿

几何概型说课稿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几何概型》说课稿(第一课时) 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几何概型》,该内容选自于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高中数学A版必修三,该教材一共分为三章,分别是算法初步、统计和概率。而几何概型这一小节选自于该教材的第三章第三节。该节内容课时安排为两个课时,本节课内容为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来阐述我对这节课的分析和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般性的随机事件即概率的统计定义的基础上,继古典概型后对另一常见概型的学习,是等可能事件的概念从有限向无限的延伸,是对古典概型内容的进一步拓展,学好此节内容对全面系统地掌握概率知识和对于学生辩证思想的进一步形成都具有良好的作用。 2、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是一节概念新授课,不仅要把握好新课的学习,而且要与前面所学的古典概型很好的区分开来,因此把掌握几何概型的概念,及其两个重要特征、能判断某个事件是古典概型还是几何概型及几何概型中概率的计算公式作为教学重点。又由于要正确的运用几何概型的公式必须要学会正确的建立合理的几何模型来进行求解,所以我把该节课的教学难点设置为:在实际问题中如何正确建立合理的几何模型求解概率。 二、教学目标分析 依据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课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等,我认为这一节课要达到的三维目标可确定为: 1.知识目标 (1)通过具体例子理解几何概型的概念和掌握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 (2)会判别某种概型是古典概型还是几何概型; 2、能力目标: (1)通过把古典概型的例子稍加变化后成为几何概型,从有限个等可能结果推广到无限个等可能结果,让学生经历概念的建构这一过程,感受数学的拓广过程。 (2)通过实例培养学生把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感知用图形解决概率问题的方法。

高中数学几何概型教案

几何概型 海南华侨中学数学组黄玲玲 教材:人教版《数学》必修3第135页—138页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3§3.3节,《几何概型》共安排2课时,本节课是第1课时,主要是学习几何概型的特点及其概率的求法.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几何概型是区别于古典概型的另一类等可能概型,将研究有限个基本事件过渡到研究无限多个基本事件.通过学习,进一步体会概率的思想及其丰富内涵.感受几何概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具体实例正确理解几何概型的定义及与古典概型的区别; 2、掌握几何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与应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雷击电话线”和“抛掷黄豆”两个试验感受结果的无限性与等可 能性,引入几何概型; 2、通过计算引例中的概率问题,互相交流得出几何概型的计算公式,体验 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 3、通过分析具体问题的实际背景对问题进行观察、对比和交流讨论,能找 出(画出)全部结果构成的区域以及满足条件的事件所构成的区域,从 中领悟类比思想、转化思想、数形结合思想. 情感与态度价值观:在引入以及例题部分充分发挥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认识几何概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几何概型的定义,会用公式计算概率; 确定重点依据:根据课标要求及学生在学习中可能会混淆几何概型与古典概 型. 教学难点:1、等可能性的判断及对几何概率模型中基本事件的构成分析; 2、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几何概型. 确定难点依据:首先判断几何概型,尤其是等可能性比古典概型更难于判断 其次在解决几何概型的问题中学生的最大困难就是建立数学 模型.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数学说课教案几何概型.docx

高中数学说课教案:几何概型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几何概型”这一节内容是安排在“古典概型”之后的第二类概率模型,是对古典概型内容的进一步拓展,是等可能事件的概念从无限向无限的延伸。此节内容是为更广博地满足随机模拟的需要而在新课本中增加的,这是与以往教材安排上的最大的例外之处。这充分体现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严紧关系,来源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同时也暗示了它在概率论中的严重作用,在高考中的题型的转变。 2、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几何概型概念的理解和公式的运用; 难点:几何概型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通过探究,让学生理解几何概型试验的基本特征,并与古典概型相区别;②理解并掌握几何概型的定义; ③会求简单的几何概型试验的概率.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运用几何概型的过程,初步体会几何概型的含义,体验几何概型与古典概型的联系与区别。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几何概型的教学,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辩证的思想,养成合作交流的习惯。 三、教法与学法分析

1、教法分析:结合本节课的特点,采用引导发现和归纳概括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教学过程,观察对比、概括归纳几何概型的概念及其概率公式,再通过详尽实际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让每一个学生充分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2、学法指导:以学生活动为主,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实践探索、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结合本课的实际需要,作如下指导:对于概念,学会几何概型与古典概型的比较;立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好典型例题;注意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把抽象的问题转化为熟悉的几何概型。 四、教学过程分析 ㈠以境激情、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问题1:一条长50米的xxxx线架于两电线杆之间,其中一个杆子上装有变压器.在暴风雨天气中,xxxx线遭到雷击的点是随机的.试求雷击点距离变压器不小于20米情况发生的概率. 师生互动1.教师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1)本题中基本事件是指什么? 2)基本事件的个数? 3)满足条件的基本事件个数? 2.学生交流回答;教师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①增强数学学习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②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基本事件的无限性,发现其与古典概型的例外.③自然引入本节课课题-几何概型.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3《几何概型》说课

课题:指数函数及其性质说课稿(第一课时) 教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1 一、教材分析 1、本节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函数是高中数学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函数的思想贯穿于整个高中数学之中。本节内容既是函数内容的深化,又是今后学习对数函数的基础,具有非常高的实用价值,在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同时,在指数函数的研究过程中蕴含了数形结合、分类讨论、归纳推理等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习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函数,培养学生的函数应用意识,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2、学情分析 (1)通过初中学段的学习和高中对集合、函数知识的系统学习,学生对函数和图象的关系已经构建了一定的认知结构。 (2)高一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已初步具有对数学问题进行合作探究的意识与能力。 (3)学生思维已逐步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但形象思维仍占主要地位,数形结合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较好方法。 3、教学重、难点 重点:指数函数的概念、性质; 难点:用数形结合的方法从具体到一般地探索、概括指数函数的性质; 二、教学目标分析 新课标指出教学目标应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这三个方面,而这三维目标又应是紧密联系的一个有机整体,学生学会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也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的过程。以此为指导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指数函数的定义, 掌握指数函数的图象、性质及其简单应用; (2)能力目标:通过指数函数图像和性质的教学,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等思维能力和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3)情感目标: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的学习规律,认识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合作交流的意识。 三、教法学法分析 1.教法分析 “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是我进行教学的指导思想,采用“启发—探究—讨论”式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努力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气氛。 2.学法分析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仅仅限于对知识和技能的记忆和模仿。而是一个有目的,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为此。我十分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在本节课中,我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为:自主探索观察发现合作交流归纳总结 3、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道具,直观展示指数函数的图像及其变化规律,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增加课堂容量,提高教学的效率。 四、教学过程分析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我把整个的教学过程分为五个环节,即:创设情境,形成概念(约10分钟)发现问题,探求新知(约17分钟)当堂训练,共同提

几何概型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几何概型 古典概型的两个重要特征:一是一次实验可能出现的结果只有有限个,二是每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都相等.在古典概型中利用等可能性的概念,成功地计算了某一类问题的概率,但古典概型所有出现的基本事件只有有限个,人们希望能把这种做法推广到无限多个结果的情况,而又有某种等可能性的场合,得到一个随机事件的概率,这是我们本节将要研究的课题. 下面看一个例子: 2008年9月28日,是神舟七号回家的日子,它将在内蒙古四子王旗着陆.假设着陆场为方圆200平方公里的区域,而主着陆场为方圆120平方公里.飞船在着陆场的任何一个地方着陆的可能性均等,你能求出飞船在主着陆场着陆的概率吗? 一、【学习目标】 1、理解几何概型,并会解决几何概型相关的问题; 2、理解几何概型适用的条件. 【教学效果】:教学目标的给出有利于学生整体上把握课堂. 二、【自学内容和要求及自学过程】 阅读教材—136页内容,回答问题(几何概型) <1>有两个转盘,甲乙两人玩转盘游戏.规定当指针 指向B区域时,甲获胜,否则乙获胜.在两种情况 下,分别求甲获胜的概率是多少. 结论:很显然,以转盘(1)为工具时,甲获 胜的概率为1/2;以转盘(2)为工具时,甲获胜的概率为1/3.事实上,甲获胜的概率与字母B所在的扇形区域的圆弧的长度有关,而与字母B所在的区域位置无关.只要字母B所在扇形区域的圆弧的长度不变,不管这些区域是相邻还是不相邻,甲获胜的概率是不变的. <2>几何概型的定义是什么? 结论:如果每个事件发生的概率只与构成该事件区域的长度(面积或体积)成比例,则称这样的概率模型为几何概率模型,简称几何概型. <3>对于几何概型,我们该怎样理解?

最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3《几何概型》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3《几何概型》说课稿

《几何概型》说课稿 开本节课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必修3)第三章第三节几何概型(第一课时)。下面从四个方面来说说对这节 课的分析和设计: 一、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几何概型”这一节是安排在“古典概型”之后的第二类概率模型,是对古典概型内容的进一步拓展,是基本事件数从有限向无限的延伸。这部分内容是新增加的内容,介绍几何概型主要是为更广泛地满足随机模拟的需要。这充分体现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关系,来源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学好几何概型可以有利于理解概率的概念,有利于计算一些事件的概率,有利于解释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2、教材处理: 根据学生的状况及新课程标准,对教材作了如下处理:开头的问题,设计成往正方形内撒豆问题,以便于学生更容易地抽象出几何概型的定义及其计算公式。例题、习题的选用,尽可能地选用能更加激发学生思维,易于拓展的题目 3、学情分析: 我班学生基础一般,在古典概型向几何概型的过渡时学生应该会比较好地接受到,但对于如何建立具有实际背景的随机事件与几何区域的联系时,预计学生会有一些困难。但只要引导得当,使学生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景中,通过观察、类比、思考、探究、概

括、归纳和动手尝试相结合,理解几何概型,完成教学目标,是切 实可行的。 4、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本节课教材的特点、新课标教学大纲对本节课的教学要求 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从三个不同的方面(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确定了教学目标.重视几何概型概念的形成过程和对概念本质的认识;强调几何概型的特点,培养学生对生活数学 的抽象概括能力。 (1)、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几何概型的定义、特点;掌握几何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 ②、会区分古典概型与几何概型; ③、学会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几何概型问题来解决。 (2)、过程与方法: ①、从有限个等可能结果推广到无限个等可能结果,通过撒豆 问题,引入几何概型定义和几何概型中概率计算公式,感受数学的 拓展过程; ②、通过解决具体问题的实例感受理解几何概型的概念,掌握 基本事件等可能性的判断方法,逐步学会依据具体问题的实际背景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知用图形解决概率问题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等可能性说课稿

《§12.1等可能性》说课稿 南京29中徐贤成 一、教材分析 本章节是在七年级下学期学习《感受概率》这节课后的后续课程.如果说七年级的课程是从形式上定性的认识概率,那么本章节就是开始让学生用定量的观点来进一步研究概率.等可能性是研究古典概型(几何概型)的“敲门砖”.这一章节的设置正所谓承上启下. 二、学情分析 初中学生在学习心理上一般具有以下四个特征: 好新:对新鲜事物好奇、敏感,喜欢学习新奇的知识; 好学:求知欲强,要求上进,但在学习遇到困难时容易产生畏难情绪; 好胜:好胜心较强,“初生牛犊不怕虎”,敢于尝试新事物; 正基于预初学生这样的心理特征,我们的课堂教学就要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抓住学生的好奇心;通过语言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好胜心;通过让同学一系列探究活动,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强烈的求知欲,克服学生对于数学固有的畏难情绪. 三、设计思路 1.在日常生活、生产实际和科学研究中,人们常常要确定一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即确定事件的概率 2.本节将进一步学习概率的概念,介绍基本的概率模型,并通过讨论实例,加深对随机现象及其规律的认识和理解 四、教学目标 1、会列出一些类型的随机试验的所有可能结果; 2、理解等可能概念的意义,会根据随机试验结果的对称性或均衡性判断试验结果是否具有等可能性; 3、会判断某件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 4、渗透分类思想.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等可能性概念 难点:辨别某个实验是否为等可能事件. 六、教学方法 引导探究式教学法 七、教学过程 其基本的教学流程如下图

同,搅匀后从中任意摸出一个球,会出 现哪些可能性的结果? 某同学说:摸出的球不是白球就是红 球,所以摸出白球和摸出红球这两个事 件是等可能的. 问题1:你认为他的说法正确吗?如果 不正确,哪一种可能性大?为什么? 问题2:因为出现非等可能是由于其中 有两个 ..球是红球,所以你认为怎样处理 这两个球才能使事件的发生是等可能 的? 反馈练习:书本练习1、2题. 结果出现机会均等的 这个条件下成立,这 里由于两种颜色的球 数量不等,因而出现 机会不均等,则可能 性就不等.(2)引导 学生理解摸到每一个 球的可能性是相同 的,这样只要把两个 红球编上号码区别开 来就行了. 思考与拓 展 思考: 1、抛掷一枚均匀的骰子1次,落地后: (1)朝上的点数会有哪些?它们发生 的可能性一样吗? (2)朝上的点数是奇数与朝上的点数 是偶数,这两个事件的发生是等可能的 吗? (3)朝上的点数大于4与朝上的点数 不大于4,这两个事件的发生是等可能 的吗?哪一个可能性大一些? 2、1、从一副充分洗牌的扑克牌中任取 一张 (1)这张牌是红色、黑色可能性哪个 大? (2)抽出的牌是5和抽出一张牌是10, 这两个事件是等可能的吗? (3)抽出红桃5和黑桃10的可能性相 等吗? (4)抽出的牌是5和抽出王的可能性 还是一样吗?若不相等,哪个事件发生 的可能性小? 说明:重在让学生展 开讨论,所有可能发 生结果是多少个?每 一问中两类事件分别 发生了几次?并比较 发生的次数,让学生 得出有时两类结果出 现机会不一定是均等 的,这时可能性就不 一样了. 随堂演练 1、一个正四面体,四面分别写上1,2, 3,4,投掷后朝上的一面有几种可能? 它们等可能吗?

最新高中数学必修3《几何概型》数学说课稿精品版

2020年高中数学必修3《几何概型》数学说课稿精品版

几何概型 (说课稿) 一、说教材 1.地位及作用 本节课是高中数学(必修3)第三章概率的第三节几何概型的第一课时,是在学习了古典概型情况下教学的。它是对古典概型内容的进一步拓展,使等可能事件的概念从有限向无限延伸,此节内容也是新课标中增加的,反映了《新课标》对数学知识在实际应用方面的重视.同时也暗示了它在概率论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在高考中的题型的转变。 2.学情分析 从学生学习发展的角度来看,他们很容易将本节内容与古典概型进行类比,这是积极因素,应因势利导。不利因素是:基本事件个数由有限向无限过渡,以及对实际背景的转化上还存在一定的认知困难。 3.教学目标的确定 (1)知识目标 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感知用图形解决概率问题的思路,体会几何概型计算公式及几何意义。 (2)能力目标 通过多个问题的分析及试验让学生理解几何概型的特征,归纳总结出几何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渗透有限到无限,转化与化归及数形结合的思想。 (3)情感目标

教会学生用数学方法去研究不确定现象的规律,帮助学生获取认识世界的初步知识和科学方法。 4.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几何概型概念及计算公式的形成过程. 难点: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建立几何概率模型,并求解。 二、说教法设计 在教法上,根据本节课的特点,采用问题探究、引导发现和归纳概括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两组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讨论中明知,在争论中解惑,在思考中提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通过学生亲身体验,培养探求知识的能力,并能对生活实际问题进行数学化,得出结论。 三、说学法设计 根据学法指导自主性和差异性原则,让学生在“观察—发现—类比—归纳—应用”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把学生的潜意识状态的好奇心变为自觉求知的创新意识。又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的数学知识得到完善。四、说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一方面:再现知识产生的过程,通过多媒体动态演示,突破学生在旧知和新知形成过程中的障碍;另一方面:节省了时间,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五、说教学过程的设计 根据本节课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并结合本校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我制订了以下教学过程。包括以下七个环节: (一)知识回顾,新课铺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