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架系统设计资料

悬架系统设计资料
悬架系统设计资料

目录

1 绪论 (2)

1.1 悬架的概述 (2)

1.2 悬架的分类 (3)

1.3 重型载货汽车悬架系统目前的工作状况 (4)

1.4 悬架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5)

1.4.1悬架技术的研究现状 (5)

1.4.2悬架技术的发展趋势 (5)

1.4.3悬架设计的技术要求 (5)

2 空气悬架结构 (6)

2.1 空气悬架结构简介 (6)

2.1.1空气悬架系统的基本结构 (6)

2.1.2空气弹簧的类型 (6)

2.1.3导向机构 (7)

2.1.4高度控制阀 (7)

2.2 空气悬架系统的工作原理 (7)

3 悬架主要参数的确定 (8)

3.1 载货汽车的结构参数 (8)

3.2 悬架静挠度 (8)

3.3 悬架动挠度 (9)

3.4 悬架弹性特性 (10)

4 弹性元件的设计 (11)

4.1 空气弹簧力学性能 (11)

4.1.1空气弹簧刚度计算 (11)

4.1.2空气弹簧固有频率的计算 (13)

4.1.3空气弹簧的刚度特性分析 (14)

4.2 高度控制阀 (16)

5 悬架导向机构的设计 (17)

5.1 悬架导向机构的概述 (17)

5.2 横向稳定杆的选择 (17)

5.3 侧顷力臂的计算方法 (18)

5.4 稳定杆的角刚度计算 (19)

5.5 悬架的侧倾角校核 (20)

6 减振器机构类型及主要参数的选择计算 (21)

6.1 分类 (21)

6.2 主要参数的选择计算 (22)

7 技术与经济性分析 (26)

1 绪论

1.1 悬架的概述

悬架是车架(或承载式车身)与车桥(或车轮)之间的一切传力连接装置的总称。它的功用是把路面作用于车轮上的垂直反力(支承力)、纵向反力(牵引力和制动力)和侧向反力以及这些反力所造成的力矩都要传递到车架(或承载式车身)上,以保证汽

车的正常行驶]1[。

现代汽车的悬架尽管有各种不同的结构形式,但是一般都由弹性元件、减振器和导向机构三部分组成。由于汽车行驶的路面不可能绝对平坦,路面作用于车轮上的垂直反力往往是冲击性的,特别是在坏路面上高速行驶时,这种冲击力将达到很大的数值。冲击力传到车架和车身时,可能引起汽车机件的早期损坏,传给乘员和货物时,将使乘员感到极不舒适,货物也可能受到损伤。为了缓和冲击,在汽车行驶系统中,除了采用弹性的充气轮胎之外,在悬架中还必须装有弹性元件,使车架(或车身)与车桥(或车轮)之间作弹性联系。但弹性系统在受到冲击后,将产生振动。持续的振动易使乘员感到不舒适和疲劳。故悬架还应当具有减振作用,使振动迅速衰减(振幅迅速减小)。为此,在许多结构形式的汽车悬架中都设有专门的减振器。

以下对悬架重要的组成部分进行简单的介绍。

(一)弹性元件

弹性元件主要是把车架或车身与车桥或车轮弹性的连接起来,主要有空气弹簧,钢板弹簧、螺旋弹簧、扭杆弹簧等。

(1)空气弹簧

空气弹簧是由橡胶囊所围成的一个密闭容器,在其中贮入压缩空气,利用空气的可压缩性实现其弹簧的作用。这种弹簧的刚度是可变的,因为作用在弹簧上的载荷增加时,容器内的定量气体气压升高,弹簧刚度增大。反之,当载荷减小时,弹簧内的气压下降,刚度减小,故空气弹簧具有较理想的弹性特性。

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汽车的乘坐舒适性及各方面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便迫使各汽车生产厂家不断的引进先进技术,生产出更好的产品,保持强大的竞争能力。从而空气弹簧的设计与研究也越来越受到车辆设计人员的青睐。在本论文主要是对空气弹簧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2)钢板弹簧

由多片不等长和不等曲率的钢板叠合而成。钢板弹簧除具有缓冲作用外,还有一定的减震作用。

(3)螺旋弹簧

只具备缓冲作用,多用于轿车独立悬挂装置。由于没有减震和传力的功能,还必须设有专门的减震器和导向装置。

(4)扭杆弹簧

将用弹簧杆做成的扭杆一端固定于车架,另一端通过摆臂与车轮相连,利用车轮跳动时扭杆的扭转变形起到缓冲作用,适合于独立悬挂使用。

(二)导向装置

导向装置是指悬架中的某些用来传力同时还承担着使车轮按一定轨迹相对车架和车身跳动的任务的机构。导向装置主要有以下几点作用:①在车架或车桥之间传递力矩。

②使车桥或车轮按一定轨迹相对车身或车架跳动。

(三)减振装置

减振装置主要是用来消耗振动能量,衰减振动。弹性系统在受到冲击后,将会产生振动,减震器可以使振幅迅速减小,以避免持续的振动给驾驶员的不舒适和疲劳。

车轮相对于车架和车身跳动时,车轮(特别是转向轮)的运动轨迹应符合一定的要求,否则对汽车某些行驶性能(特别是操纵稳定性)有不利的影响。因此,悬架中某些传力构件同时还承担着使车轮按一定轨迹相对于车架和车身跳动的任务,因而这些传力构件还起导向作用,故称导向机构。

由此可见,上述这三个组成部分分别起缓冲、减振和导向的作用,然而三者共同的任务则是传力。

4

5

3

1

2

1—弹性元件 2—纵向推力杆 3—减振器 4—横向稳定器 5—横向推力杆

图1-1 汽车悬架组成示意图

1.2 悬架的分类

根据导向机构型式的不同,汽车悬架又可分为非独立悬架和独立悬架。非独立悬架的结构特点是,左、右车轮用一根整体轴连接,再经过悬架和车价(或车身)连接;独立悬架的结构特点是,左、右车轮通过各自的悬架与车架(或车身)连接。

独立悬架是每一侧的车轮都是单独地通过弹性悬架悬挂在车架或车身下面的。其优点是:质量轻,减少了车身受到的冲击,并提高了车轮的地面附着力;可用刚度小的较软弹簧,改善汽车的舒适性;可以使发动机位置降低,汽车重心也得到降低,从而提高汽车的行驶稳定性;左右车轮单独跳动,互不相干,能减小车身的倾斜和震动。不过,独立悬架存在着结构复杂、成本高、维修不便的缺点。现代轿车大都是采用独立式悬架,按其结构形式的不同,独立悬架又可分为横臂式、纵臂式、多连杆式、烛式以及麦弗逊式悬架等。

图1-2 独立悬架

非独立悬架的结构特点是两侧车轮由一根整体式车架相连,车轮连同车桥一起通过弹性悬架悬挂在车架或车身的下面。非独立悬架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强度高、保养容易、行车中前轮定位变化小的优点,但由于其舒适性及操纵稳定性都较差,在现代轿车中基本上已不再使用,多用在货车和大客车上。

图1-3 非独立悬架

1.3 重型载货汽车悬架系统目前的工作状况

现代的载货运输特点是要求多样化的,简单的将货物从甲地运送到乙地的运输方式以满足不了运输要求。在经济领域中,由于道路情况不同,运输的安全性,守时性,灵活性以及运输的价格和效率比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命运和存亡。运输质量和安全首先通过行驶系统来保证,因此越来越多的车辆制造者和汽车企业家认识到悬架系统的重要性。目前的重型载货汽车一直面临着一个问题就是:汽车载重量和平顺性之间的矛盾。载货汽车空载时汽车的舒适性会比满载时差的很多,尤其是大型工程运输车在凹凸不平的路面甚至是露天矿山上长时间往返的行驶时,这种情况更加明显。在空载或少量载荷时货车的平顺性及其差,这样会使驾驶员和乘坐者很容易感到疲劳,从而引发交通事故,造成严重的后果。对于载重货车而言,根据不同的用途,不同的工况以及客户的需求承载能力和平顺性必须要综合考虑。目前的重型载货汽车多用被动式的定刚度的悬架系统,若要求其有较高的承载能力,势必要有很大的悬架刚度。然而根据以往的研究得知,悬架的刚度越大汽车的行驶平顺性和安全性能也就越差。因此,承载能力与平顺性一直是

载货汽车悬架系统设计中—对永恒的矛盾]2[。

1.4 悬架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4.1悬架技术的研究现状

机械装置的基本规律指出:载货汽车良好的舒适性,操纵稳定性及良好的承载能力在使用定刚度和定阻尼减震器的传统悬架中是不能同时满足的。因此,传统的悬架在设计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进行乘坐舒适性和操纵稳定性的折衷,尽管近年来传统悬架在结构上的不断更新和完善,采用优化设计方法进行设计,已使汽车(特别是轿车)的乘坐舒适性和操纵稳定性有很大提高,例如横臂式独立悬架、纵臂式独立悬架、车轮沿主销移动的悬架(烛式和麦弗逊式)等等的采用,但传统悬架系统仍然受到许多限制,如最终设计的悬架参数(弹簧刚度、减振器阻尼系数)是不可调节的,致使传统悬架系统只能保证汽车在一种特定的道路和速度条件下达到性能最优的折衷。

1.4.2悬架技术的发展趋势

当前在大型商用汽车、半挂车中采用空气悬架系统越来越多。空气悬架突出的优点是平顺性好,维修少,寿命长,对承运的乘客和货物的保护比钢板弹簧悬架有着很大的提高,而对整车和路面的损坏程度也大大减少。

钢板弹簧在不同的载荷下产生不同的弯曲,这样会导致整车到地面的距离总是在发生变化,如果保持弹簧的弹性而增加载荷的话,这会降低弹簧的固有频率甚至使弹簧的特性发生改变。

空气弹簧基于空气的可压缩性,封闭在气囊里的空气是弹性元件,空气弹簧通过不同气囊的压力来平衡不同的载荷。空气弹簧的固有频率稳定,因此它的弹性性能也稳定,这样就意味着空气弹簧更加的接近理想状态。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的迅速发展,公路运输量的增加,对汽车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空气悬架凭着其自身的优越性能在货车上的应用必将越来越广泛。另外,随着重型载货汽车对路面的破坏机理的研究及认识的进一步加深,以及政府对高速路养护的进一步重视,空气悬架在重型货车上的应用也必将进一步增加。因此,对空气悬架的设计进行深入的研究也显得越来越重要。

1.4.3悬架设计的技术要求

对悬架提出的设计要求有:

(1)保证汽车有良好的行驶平顺性;

(2)具有适合的衰减振动的能力;

(3)保证汽车具有良好的操纵稳定性;

(4)汽车制动或加速时,要保证车身稳定性,减少车身纵倾,转弯时车身侧倾角要适合;

(5)有良好的隔声能力;

(6)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尺寸要小;

(7)可靠地传递车身与车轮之间的各种力和力矩,在满足零部件质量要小的同时,还要保证有足够的强度和寿命。

2 空气悬架结构

2.1 空气悬架结构简介

2.1.1空气悬架系统的基本结构

空气弹簧悬架具有变刚度、刚度小、振动频率低、车身高度不变等优点。典型的机械式空气悬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空气弹簧

空气弹簧是由橡胶囊所围成的一个密闭容器,在其中贮入压缩空气,利用空气的可压缩性实现其弹簧的作用。这种弹簧的刚度是可变的,因为作用在弹簧上的载荷增加时,容器内的定量气体气压升高,弹簧刚度增大。反之,当载荷减小时,弹簧内的气压下降,刚度减小,故空气弹簧具有较理想的弹性特性。

(2)导向机构

导向机构是承受汽车的纵向力、力矩及横向力。由于空气悬架只能承受垂直载荷,所以需要安装导向机构以承受横向力、纵向力及力矩以使车桥(或者车轮)按一定的轨迹相对车身或车架跳动。

(3)减振装置

减振装置主要是用来消耗振动能量,衰减振动。空气作为空气弹簧的工作介质,内摩擦极小,与板簧相比空气弹簧本身只有少量阻尼,所以空气悬架必须装有阻尼器,而且其阻尼要相应增加以达到迅速衰减振动的目的。但如果阻尼过大又会使反应迟钝并向车身传递过多的高频振动和冲击,所以减振器阻尼的匹配是否合理将影响悬架的性能。

(4)高度控制阀

高度控制阀是空气弹悬架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①随整车载荷变化保持合理的悬架行程;②高速时降低车身高度,保持车身稳定性,减少空气阻力;

⑨在起伏不平的路面上,可以提高车身高度从而提高了汽车的通过性,空气弹簧的优越性通过安装高度控制阀充分的显现出来。

(5)其它附属装置

空气弹簧以压缩空气作为介质,所以必须装有压气机以产生压缩空气,另外为了进一步提高空气弹簧的性能大部分空气悬架还装有辅助气室。现如今,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很多高档的客车、轿车以及商用车上已经成功的使用了电控空气悬架,这种悬架使用高度传感器和电子控制单元来控制空气弹簧的充气和排气,从而更加提高了空气悬架的控制精度和反应速度。但在功能好的同时也有其缺点:这种汽车悬架的结构更为复杂,而且成本非常高。

所以在国内应用的还不是很广泛,但是这是汽车悬架发展的必然趋势]3[。

2.1.2空气弹簧的类型

空气弹簧的结构可以设计成很多类型,根据压缩空气所用容器不同,可以将空气弹簧分为囊式、膜式两种形式。

(1)囊式空气弹簧

囊式空气弹簧是由夹有帘线的橡胶气囊、密闭在容器中的压缩气体所组成。气囊的内层用气密性好的橡胶制成,而外层则用耐油橡胶制成。根据橡胶气囊曲数不同可将其

分为单曲、双曲和多曲的囊式空气弹簧。气囊各段之间镶嵌有金属轮缘,用于承受气体的内压张力。囊式空气弹簧的有效面积变化率较大,刚度较大,振动频率也较高。所以对于囊式空气弹簧来说,适当的选择空气弹簧的有效面积变化率和辅助气室容积,可以有效地降低振动频率。随着段数的增加,空气的弹簧的刚度会变小。主要是由于气囊的变形可由各个曲部平均分担,因而曲段数越多,空气弹簧的有效直径变化率就会越小。

(2)膜式空气弹簧

膜式空气弹簧的构造是在金属外筒与内筒或缸筒与活塞之间放置橡皮膜,通过膜的变形实现整体伸缩。在外筒的内壁与内筒的外壁上预先给出适当的倾斜或曲面,据此橡皮膜伸缩时可沿该壁面发生变形,受压面积随变形而变化。这就可以获得在标准高度下很软,而在大位移时变硬的特性,即合适的非线性弹簧特性。膜式空气弹簧在国内外大客车上的应用日益广泛。因膜式空气弹簧有效直径变化较小,其刚度较低,自振频率较低.膜式空气弹簧的底座同时也是活塞,该空气弹簧的有效直径能通过改变活塞的外形从而得到改变。从而可以得到所需的弹性特性。许多膜式空气弹簧的底座还作为辅助气室以增加空气弹簧的总容积,改善空气弹簧的性能。这是提高空气弹簧系统隔振效果的

有效措施之一]4[。

2.1.3导向机构

导向传力机构是空气悬架的重要组成部件,要承受汽车的侧向力,纵向力及其力矩。因此要有一定的强度,布置的方式要合理。空气弹簧悬架中空气弹簧主要承受垂直载荷。如果导向机构布置的不合理则会给空气弹簧带来很大的负担,使其发生扭曲,摩擦等现象,恶化减震的效果,从而缩短了空气弹簧的寿命。

汽车空气悬架导向机构主要有以下几点作用:①在车架或车桥之间传递力矩。②是车桥或车轮按一定轨迹相对车身或车架跳动。这是空气悬架中导向机构的最重要的一个作用。

2.1.4高度控制阀

高度控制阀是空气悬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保证车辆在任何静载荷下与路面保持一定的高度,而且空气弹簧的优势也只有在采用了高度控制阀的情况下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汽车空气悬架的高度控制阀一般分为机械式和电磁式,按其组成可分为带延时机构高度控制阀和不带延时机构高度控制阀-由于目前在国内空气悬架多采用机械式高度阀,因而在此针对带延时机构和不带延时机构的两种机械式高度阔进行简单介绍。延时机构由缓冲弹簧和油压减振器组成。其作用是:在车辆运行时的正常振动中,保证空气弹簧的高度虽有变化但不起进、排气作用,而当静载荷变化或以极低频率振动时,保证空气弹簧进行充、排气,以使在汽车正常的振动中高度阀的进、排气阀不会频繁地打开,从而减少压缩空气的浪费。在使用不带延时机构的高度阀时,车辆在运行过程中高度阀的进、排气阁不断地关闭,空气消耗量大,为此一般在空气通道上设置一节流孔,或在排气通道外加一长橡胶软管,以便限制空气流量,避免空气中的水分和灰尘堵塞小孔。

2.2 空气悬架系统的工作原理

在理想状态下,装有空气弹簧悬架的汽车通过压缩空气的压力能够随载荷和道路条件变化进行自动调节,不论满载还是空载整车高度几乎不会发生变化。可以大大提高乘

坐的舒适性。空气悬架的工作原理:空气压缩机供给储气筒压缩空气,储气筒上装有压力保护阀,当储气筒的压力超出设定压力时,压力保护阀会自动打开把过载压力卸掉。当车辆在平直路面上行驶时,高度阀的充气阀门和排气阀门均关闭,空气弹簧气囊内即不充气也不放气,车架高度保持不变。当车辆行驶在不平路面或转弯时,车轮产生跳动或转弯离心力都会使车架产生倾斜,连接在车架上的高度控制阀的控制杆就会转过一定的角度,当车辆载荷增加时,空气弹簧被压缩,车架整体下移,高度控制阀控制杆向上旋转,使控制阀的充气阀门打开,压缩空气经高度控制阀向气囊内充气,在气压的作用下,车架回升,高度控制阀的控制杆随之向下旋转,使控制阀的充气阀门的开度逐渐变小直至关闭,此时车架恢复到设定高度,即空气弹簧气囊回升到原来的高度;当车辆载荷下降时,空气弹簧气囊在其腔内压缩空气的作用下伸长,车架整体上移,高度控制阀控制杆向下旋转,使控制阀的放气阀门打开,压缩空气经高度控制阀向外界排出,车架下降,高度控制阀控制杆随之向上旋转,使控制阀的放气阀门的开度逐渐变小直至关闭,此时车架逐渐恢复到设定高度]5[。

3 悬架主要参数的确定

3.1 载货汽车的结构参数

为了满足舒适性及行驶平稳性的要求, 悬架要求全部采用空气弹簧。其前悬架采用四连杆机构空气悬架系统, 空气弹簧布置在桥的正上方, 其作为弹性元件承受全部垂直载荷。后悬架也全部采用空气悬架,空气弹簧布置在与桥连接的车架上方。

整车的主要尺寸参数有货车的外廓尺寸的长为11976mm ,宽为2395mm ,高为3750mm ,轴距1950+4550+1350mm ,前轮距:1950/1950,后轮距:1847/1847mm ,前悬为1400mm ,后悬为2726mm 。整车的主要质量参数有整车整备质量为12000kg ,额定载质量为16000kg ,最大总质量为28000kg ,前轴与中轴的轴距为1380mm ,中轴与后轴的轴距为3800mm ;车轮静力半径为540mm ,满载时整车重心高度为1800mm 。前轮定位参数有主销内倾角为3°±30′,主销后倾角为1°±30′,前轮外倾角为1°±30′,前轮前束为0mm-1mm 。

3.2 悬架静挠度

悬架静挠度c f 是指汽车满载静止时悬架上的载荷W F 与此时悬架刚度c 之比,即

c F f W c /=。

对于大多数汽车而言,其悬架质量分配系数2.1~8.0/2==ab y ρε,因而可以近似

地认为1=ε,即前、后桥上方车身部分的集中质量的垂直振动是相互独立的,并用偏频1n ,2n 表示各自的自由振动频率。偏频越小,则汽车的平顺性越好。采用钢板弹簧的载货汽车的偏频略高于轿车,前悬架约为1.3Hz ,后悬架则可能超过1.5Hz ,采用空气弹簧后,这一数值可以进一步降低,载货汽车为0.8-1.2Hz 。为了减小汽车的角振动,一般汽车前、后悬架偏频之比约为21/n n =0.85-0.95。

)2/(/111πm c n =;)2/(/222πm c n = (3-1)

1c ,2c 为前、后悬架的刚度(N/cm );1m ,2m 为前、后悬架的簧上质量(kg )当采用弹性特性为线性变化的悬架时,前、后悬架的静挠度可以用下式表示

111/c g m f c =;222/c g m f c =

式中,g 为重力加速度,g=9810mm/2s 。

将1c f ,2c f 代人式(3-1)得到 11/

77.15c f n =;22/77.15c f n = (3-2)

式中1c f , 2c f 的单位为mm 。

有式可知,悬架的静挠度c f 直接影响车身振动的偏频n 。因此,保证汽车有良好的行驶平顺性,必须正确的选取悬架的静挠度。

在选取前、后悬架的静挠度值1c f 和2c f 时,希望后悬架的静挠度2c f 比前悬架的静挠度1c f 小些,这有利于防止车身产生较大的纵向角振动。理论分析证明:若汽车以较高车速驶过单个路障,1n /2n <1时的车身纵向角振动要比1n /2n >1时小,故推荐取2c f =(0.8~0.9)1c f 。考虑到货车的前、后轴荷的差别,推荐12)8.0~6.0(c c f f =。

用途不同的汽车,对平顺性要求不一样。以运送人为主的轿车对平顺性的要求最高,大客车次之,载货车更次之。对普通级以下轿车满载的情况,前悬架偏频要求在1.00~

1.45Hz ,后悬架则要求在1.17~1.58Hz 。原则上轿车的级别越高,悬架的偏频越小。对高级轿车满载的情况,前悬架偏频要求在0.80~1.15Hz ,后悬架则要求在0.98~

1.30Hz 。货车满载时,前悬架偏频要求在1.50~

2.10Hz ,而后悬架则要求在1.70~

2.17Hz 。选定偏频以后,再利用式(3—2)即可计算出悬架的静挠度。

3.3 悬架动挠度

悬架的动挠度d f 是指从满载平衡位置开始悬架压缩到结构允许的最大形变。要求悬架应有足够的动挠度,防止破坏路面上行驶时经常碰撞缓冲块。对货车,d f 取60-90mm 。

据汽车最新使用手册得,采用空气弹簧的载货汽车的偏频1n =0.9Hz ,2n =1Hz 。代人公式(3-2)得,1c f =307.0mm ,2c f =248.7mm 。本设计选取1d f =90mm ,2d f =60mm 。

3.4 悬架弹性特性

悬架受到的垂直外力F与由此所引起的车轮中心相对于车身位移厂(即悬架的变形)的关系曲线称为悬架的弹性特性。其切线的斜率是悬架的刚度。

悬架的弹性特性有线性弹性特性和非线性弹性特性两种。当悬架变形厂与所受垂直外力F之间呈固定比例变化时,弹性特性为一直线,称为线性弹性特性,此时悬架刚度

为常数。当悬架变形f与所受垂直外力F之间不呈固定比例变化时,弹性特性如图3—

1所示。此时,悬架刚度是变化的,其特点是在满载位置(图中点8)附近,刚度小且曲线变化平缓,因而平顺性良好;距满载较远的两端,曲线变陡,刚度增大。这样可在有

f范围内,得到比线性悬架更多的动容量。悬架的动容量系指悬架从静载限的动挠度

d

荷的位置起,变形到结构允许的最大变形为止消耗的功。悬架的动容量越大,对缓冲块击穿的可能性越小。

空载与满载时簧上质量变化大的货车和客车,为了减少振动频率和车身高度的变化,应当选用刚度可变的非线性悬架。轿车簧上质量在使用中虽然变化不大,但为了减少车轴对车架的撞击,减少转弯行驶时的侧倾与制动时的前俯角和加速时的后仰角,也应当采用刚度可变的非线性悬架。

钢板弹簧非独立悬架的弹性特性可视为线性的,而带有副簧的钢板弹簧、空气弹簧、油气弹簧等,均为刚度可变的非线性弹性特性悬架]6[。

图3—1 悬架弹性特性曲线

1—缓冲块复原点 2—复原行程缓冲块脱离支架 3—主弹簧弹性特性曲线 4—复原行程5—压缩行程 6—缓冲块压缩期悬架弹性特性曲线 7—缓冲块压缩时开始接触弹性支架 8—额定载荷

4 弹性元件的设计

空气悬架多应用于大型客车和无轨电车上,在高级轿车、长途运输重型载货汽车和挂车上有所应用。其弹性元件是由夹有帘线的橡胶囊或模和充入其内腔的压缩空气所组成的。这种悬架除弹性元件、减振器和导向机构外,一般还装有车身高度调节装置。

由于空气弹簧可以设计的比较柔软,因而空气悬架可以得到较低的固有频率,同时空气弹簧的变刚特性使得这一频率在较大的载荷变化范围内保持不变,从而提高了汽车的平顺性。空气悬架的另一个优点在于通过调节车身高度使得大客车的地板高度和载货汽车的货箱高度哦随载荷的变化基本保持不变。此外,空气悬架还具有空气弹簧寿命长、质量小以及噪音低等一些优点。

按照结构特点,空气弹簧可以分为囊式和膜式两大类,囊式空气弹簧结构相当简单,制造方便,但刚度较高,因而常用于大型客车、无轨电车和载货汽车,并且常配有辅助气室以降低弹簧刚度,膜式空气弹簧刚度小,适应于用作轿车悬架,但同等空气压力和尺寸下其承载能力小,并且动刚度会增大]7[。 以橡胶囊为主要元件的囊式空气弹簧,在用来承受内压张力的钢质腰环分割下来,气囊被分为不同节数,并据此分为单曲、双曲和多曲气囊三种,囊式空气弹簧结构比较简单,制造容易,因此成本低;又因为工作时橡胶膜的曲率变化小,所以使用寿命长。本次设计选取双曲空气弹簧。

图 4—1 双曲气囊空气弹簧

1—上盖 2—橡胶膜 3—腰环 4—底座

4.1 空气弹簧力学性能

空气弹簧的支承、弹性作用取决于空气弹簧内的压缩空气。容积比、气体压缩系数基本上决定了理想空气弹簧的力学性能。

4.1.1空气弹簧刚度计算

空气弹簧是利用橡胶气囊内压缩空气的反作用力作为弹性恢复力的弹性元件。刚度是空气弹簧的重要性能参数,用如下理论公式空气弹簧垂直刚度C 计算:

V

A P P n L A P C e i O e i 2)(++??= (4-1)

i P —橡胶气囊内压缩气体工作压力;

O P —标准大气压,取0.1MPa ;

e A —空气弹簧有效承压面积;

L —空气弹簧有效行程;

L

A e ??—气弹簧有效承压面积变化比; V-空气弹簧内的空气体积;

n 为多变指数,取决于空气弹簧形变速度。空气弹簧缓慢振动时,弹簧内气体状态变化视为等温变化,n=1;空气弹簧剧烈振动时,弹簧内气体状态变化视为绝热过程,n=1.3~1.4,本次设计选取n=1.380。

囊式空气弹簧的有效面积变化率对空气弹簧的固有频率的影响较大,当空气弹簧在等压的条件下,有效面积的变化率L A e ??=0,本次设计选取L

A e ??=0。 由式(4一l )可知,空气弹簧的有效承压面积及其交化率对空气弹簧刚度的影响显著。囊式空气弹簧工作时有效承压面积交化率较大,弹簧刚度较大。由于分担气囊形变的曲囊越多,气囊有效承面积变化率越小,因此曲囊增多可减小囊式空气弹簧的刚度。在橡胶气囊正常工作气压范围内,膜式空气弹簧的有效承压积面变化率比囊式气弹簧小,即膜式空气弹簧的刚度比囊式空气簧小。同时,膜式空气弹簧可以通过改变活塞底部形状来控制有效承压面积变化率,以获得理想弹性特性。另外,囊式空气弹簧可以通过添加辅助气室,膜式空气弹簧可利用活塞底座空心内腔作为辅助气室来增大气体体积,从而降低弹簧刚度]8[。

1)前悬的空气弹簧刚度计算

前悬架有四个气囊、四个减震器、两个高度控制阀、两根横向推力杆和两根纵向推力杆构成的四连杆结构。根据GB/T13061-91对汽车的空气弹簧的规定,本次选取的弹簧型号为B7-380X390的囊式空气弹簧。

设前悬架非簧载质量按500kg 计算,前悬架每支空气弹簧的承受负载为

i G G i G G u s m 1111-==

式中:G 1为前悬轴载荷为6440kg ,i 为空气弹簧个数,1s G 为前悬簧载质量,1u G 为前悬非簧载质量。代入推出1m G 为1485kg ,每个空气弹簧受力为g G P m 11==14533N 。

n 为多变指数,此处选取为1.380;i P 为橡胶气囊内压缩气体工作压力,取e A P /1;O P 为标准大气压,取0.1MPa ;e A 为空气弹簧有效承压面积,在390mm 的设计高度上当载荷为14533N 时,弹簧内部压强为0.3Mpa ,计算e A =14533.5/0.3=4.85?1042mm ,V 为空气弹簧体积V=390×4.85×104=18.9×106mm 3;L

A e ??为有效面积的变化率,当空气弹簧在等压的条件下,

L

A e ??=0。将上述数据代入公式(4-1),经计算可得前悬空气弹簧刚度1C =68.7N/mm 。 2)后悬的空气弹簧刚度计算

后悬架有四个气囊、四个减震器、两个高度控制阀、两根横向推力杆和两根纵向推力杆构成的四连杆结构。根据GB/T 13061-91对汽车的空气弹簧的规定,本次选取的弹簧型号为B7-380X390的囊式空气弹簧。

j

G G j G G u s m 2222-== 式中:后悬轴载荷为2G =9800kg ,j 为空气弹簧个数,2s G 为后悬簧载质量,后悬非簧载质量2u G =1000kg 。代入推出2m G 为2200kg ,每个空气弹簧受力为2P =21560N 。

对于同一种空气弹簧,变指数、有效面积不变,有效面积的变化率仍然为零,橡胶气囊内压缩气体工作压力,取e A P /2,将参数代入式子(4-1)得到后悬空气弹簧刚度2C =94.4N/mm 。

4.1.2空气弹簧固有频率的计算

弹簧振动固有频率用0n 来表示,即

0n =

dx dD A g V ngA P P e e ro ro ?+?+121π (4-2)

钢板弹簧悬架系统设计规范--完整版

1 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传统结构的非独立悬架系统,主要针对钢板弹簧和液力筒式减振器等主要部件设计参数的选取、计算、验证等作出较详细的工作模板。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QC/T 491-1999 汽车筒式减振器尺寸系列及技术条件 QCn 29035-1991 汽车钢板弹簧技术条件 QC/T 517-1999 汽车钢板弹簧用U形螺栓及螺母技术条件 GB/T 4783-1984 汽车悬挂系统的固有频率和阻尼比测定方法 3 符号、代号、术语及其定义 GB 3730.1-2001 汽车和挂车类型的术语和定义 GB/T 3730.2-1996 道路车辆质量词汇和代码 GB/T 3730.3-1992 汽车和挂车的术语及其定义车辆尺寸 QC/T 491-1999 汽车筒式减振器尺寸系列及技术条件 GB/T 12549-2013 汽车操纵稳定性术语及其定义 GB 7258-2017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GB 13094-2017 客车结构安全要求 QC/T 480-1999 汽车操纵稳定性指标限值与评价方法 QC/T 474-2011 客车平顺性评价指标及限值 GB/T 12428-2005 客车装载质量计算方法 GB 1589-2016 道路车辆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 GB/T 918.1-1989 道路车辆分类与代码机动车 JTT 325-2013 营运客车类型划分及等级评定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4 悬架系统设计对整车性能的影响 悬架是构成汽车的总成之一,一般由弹性元件(弹簧)、导向机构(杆系或钢板弹簧)、减振装置(减振器)等组成,把车架(或车身)与车桥(或车轮)弹性地连接起来。主要任务是传递作用在车轮与车架之间的一切力与力矩,缓和由不平路面传给车架的冲击载荷,衰减由冲击载荷引起的承载系统的

麦弗逊式悬架设计说明书

前言 悬架是现代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虽然并非汽车在行进必不可少的装备,但如果没有悬架,将极大的影响汽车的操纵稳定性和平顺性。悬架对整车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汽车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人们对汽车的性能的认识更多的靠更为直接的感观感受,而非他们不太懂得的专业术语。 因此,对汽车操纵稳定性﹑平顺性的提升成为了各大汽车厂商的共识。与此关系密切的悬架系统也被不断改进,主动半主动悬架等具有反馈的电控系统在高端车辆上的应用日趋广泛。无论定位高端市场,还是普通家庭的经济型轿车,没有哪个厂家敢忽视悬架系统及其在整车中的作用。这一切,都是因为悬架系统对乘员的主观感受密切联系。悬架系统的优劣,乘员在车上可以马上感受到。 “木桶理论”,很多人都知道,整车就好比是个“大木桶”,悬架是它的一片木板。虽然,没有悬架的汽车还是可以跑动的,但是坐在上面是很不舒服的。坐过农用车货厢的人,对此应该是颇有些体会的,即便是较好的路况,在上面也是颠来颠去的。因为它的悬架很简单,对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考虑的很少。只有当悬架这块木板得到足够重视,才能使整车性能得以提升。否则,只能是句空话。 正因为悬架在现代汽车上的重要重要作用,应该重视汽车悬架的设计。只有认真,严谨的设计才能确保其与整车的完美匹配。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查阅大量相关书籍,图册,行业和国家标准。

这些是对我们这些将来要从事汽车设计,制造工作的工科出身的大学毕业生的必须经历的一个必不可少的训练。没有经过严格的训练的洗礼,是不可能具备这种专业精神和素质的。 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悬架的功用 (4) 第二章悬架系统的组成 (6) 第三章悬架的类型及特点 (7) §3.1非独立悬架的分类及特点 (8) §3.2独立悬架分类及特点 (9) 第四章匹配车型的选择 (13) 第五章悬架主要参数的确定 (15) §5.1悬架静挠度 f (15) c §5.2悬架的动挠度 f (16) d 第六章弹性元件的计算 (19) §6.1弹簧形式、材料的选择 (19) §6.2确定弹簧直径及刚度 (19) §6.3其他参数的计算 (20) §6.4弹簧的校验 (21) 第七章减振器的设计 (21) 第八章独立悬架导向机构的设计 (26) §8.1导向机构的布置参数 (26) §8.2 麦弗逊式悬架导向机构设计 (28) 第九章悬架系统的辅助元件 (31) 第十章展望—未来的汽车悬架 (33) 小结 (34) 参考文献 (36)

大学生方程式赛车悬架系统设计

大学生方程式赛车悬架系统设计 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在XX年开始举办,至XX 年已举办三届,大赛目的是为了提高大学生汽车设计与团队协作等能力,而华南农业大学XX年才组队设计赛车,现在还没有派队参加比赛,本文初步探讨SAE赛车悬架设计的方案,为日后华南农业大学参赛打下基础。 本课题的重点和难点 1、根据整车的布置对FSAE赛车悬架的结构形式进行的选择。 2、对前后悬架的主要参数和导向机构进行初步的设计。 3、用Catia或Proe建立悬架三维实体模型。 4、在Adams/car中建立该悬架的虚拟样机模型,进行仿真,分析其运动学性能。 5、悬架设计方案确定后的优化改良。优化的方案一:用ADAMS/Insight进行优化,以车轮的定位参数优化目标,以上下横臂与车架的铰接点为设计变量进行优化。优化的方案二:轻量化,使用Ansys软件进行模拟悬架工作状况,进行受力分析,强度校核,优化个部件结构,受力情况。 1、查阅FSAE悬架的设计。 2、运用Pro/E或者Catia进行零件设计和仿真建模,设计出悬架的雏形。 3、在Adams/car中建立该悬架的虚拟样机模型,进行仿真,分析其运动学性能。 4、用ADAMS/Insight进行优化,改善操纵稳定性。

5、使用Ansys软件进行模拟悬架工作状况,进行受力分析,优化个部件结构及轻量化。 悬架设计流程如下: 首先要确定赛车主要框架参数,包括:外形尺寸、重量、发动机马力等等。 确定悬架系统类型,一般都会选用双横臂式,主要是决定选用拉杆还是推杆。 确定赛车的偏频和赛车前后偏频比。 估计簧上质量和簧下质量的四个车轮独立负重。 根据上面几个参数推算出赛车的悬架刚度和弹簧的弹性系数。 推算出赛车在没有安装防侧倾杆之前的悬架刚度初值,并计算车轮在最大负重情况下的轮胎变形。 计算没安装防侧倾杆时赛车的横向负载转移分布。 根据上面计算数值,选择防侧倾杆以获得预想的侧倾刚度和 LLTD。最后确定减振器阻尼率。 上面计算和选型完成后,再重新对初值进行校核。 运用Pro/E或者Catia进行零件设计和仿真建模,设计出悬架的雏形。在Adams/car中建立该悬架的虚拟样机模型,进行仿真,分析其运动学性能,并用ADAMS/Insight进行优化分析。 使用Ansys软件进行模拟悬架工作状况,进行受力分析,

钢板弹簧悬架系统设计规范--完整版

钢板弹簧悬架系统设计规范 1 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传统结构的非独立悬架系统,主要针对钢板弹簧和液力筒式减振器等主要部件设计参数的选取、计算、验证等作出较详细的工作模板。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QC/T 491-1999 汽车筒式减振器尺寸系列及技术条件 QCn 29035-1991 汽车钢板弹簧技术条件 QC/T 517-1999 汽车钢板弹簧用U形螺栓及螺母技术条件 GB/T 4783-1984 汽车悬挂系统的固有频率和阻尼比测定方法 3 符号、代号、术语及其定义 GB 3730.1-2001 汽车和挂车类型的术语和定义 GB/T 3730.2-1996 道路车辆质量词汇和代码 GB/T 3730.3-1992 汽车和挂车的术语及其定义车辆尺寸 QC/T 491-1999 汽车筒式减振器尺寸系列及技术条件 GB/T 12549-2013 汽车操纵稳定性术语及其定义 GB 7258-2017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GB 13094-2017 客车结构安全要求 QC/T 480-1999 汽车操纵稳定性指标限值与评价方法 QC/T 474-2011 客车平顺性评价指标及限值 GB/T 12428-2005 客车装载质量计算方法 GB 1589-2016 道路车辆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 GB/T 918.1-1989 道路车辆分类与代码机动车 JTT 325-2013 营运客车类型划分及等级评定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4 悬架系统设计对整车性能的影响 悬架是构成汽车的总成之一,一般由弹性元件(弹簧)、导向机构(杆系或钢板弹簧)、减振装置(减振器)等组成,把车架(或车身)与车桥(或车轮)弹性地连接起来。主要任务是传递作用在车轮与车架之间的一切力与力矩,缓和由不平路面传给车架的冲击载荷,衰减由冲击载荷引起的承载系统的

主动悬架系统分类

主动悬架系统 主动悬架是用一个有自身能源的力发生器来代替被动悬架中的弹簧和减振器。根据作动器响应带宽的不同,主动悬架又分为宽带主动悬架和有限带宽主动悬架,也被叫做全主动悬 架和慢主动悬架。 全主动悬架系统所采用的作动器具有较宽的响应频带,以便对车轮的高频共振也加以控制。作动器多采用电液或液气伺服系统,控制带宽一般应至少覆盖0~15Hz,有的作动器响应带宽甚至高达100Hz。结构示意图见上图。从减少能量消耗的角度考虑,也可保留一个与作动器并联的传统弹簧,以用来支持车身静载。 主动悬架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它要求作动器所产生的力能够很好地跟踪任何力控制信号。因此,它为控制律的选择提供了一个广泛的设计空间,即如何确定控制律以使系统能够让车辆达到最佳的总体性能。近二十年来,有大量关于主动悬架的研究论文及专题回顾文献发表。研究结果表明,主动悬架能够在不同路面情况及行驶条件下显著地提高车辆性能。 主动悬架的研制工作起始于八十年代。Lotus 制造了第一辆装有主动悬架的样车。其系统的响应可达30Hz,它可使乘坐舒适性和转弯及制动时的车身姿态控制提高约35%。还有一些主动悬架实施的例子,如Lotus Turbo Esprit、Damlar Benz的试验样机系统、BMW 和Ford等。然而,由于这些主动悬架系统具有的高成本、高能耗、增加的重量及复杂程度,使主动悬架仅限于样车及一些赛车等有限的应用上。 结构上,有限带宽主动悬架通常由作动器与一个普通弹簧串联后,再与一个被动阻尼器并联构成,见上图。这种系统在低频时(一般小于5或6赫兹)采用主动控制,而高于这个频率时,控制阀不再响应,系统特性相当于传统的被动悬架,而被动悬架在高频时的效果也 比较好。 由于有限带宽主动悬架作动器仅需在一窄带频率范围内工作,所以它降低了系统的成本及复杂程度,比全主动悬架便宜得多。尽管如此,它的主动控制仍然覆盖了主要的车身振动,包括纵向、俯仰、侧倾以及转向控制等要求的频率范围,改善了车身共振频率附近的行驶性能,提高了对车身姿态的控制,性能可达到与全主动系统很接近的程度。 就实用性及商业竞争力而言,有限带宽主动悬架的应用前景较好。专家普遍认为采用气液控制慢主动系统在商用领域最有发展前途,但若想在今后几年内有重大的发展,还得要求在电液阀技术方面有大的突破来降低成本。已有一些装有该类悬架的车辆投入市场,如Nissan Infiniti Q45和Toyato Celica等。两个有限带宽主动悬架系统实施方案见下图。

基于LQR控制的主动悬架优化设计

基于LQR 控制的主动悬架优化设计 摘要:根据汽车行驶性能的要求,本文以1/4车辆模型为例,建立汽车的动力 学模型,利用线性二次最优控制理论对主动悬架的LQG 控制器进行设计,并运用MATLAB/simulink 对汽车动力学模型进行仿真。结果表明: 具有 LQG 控制器的主动悬架对车辆行驶 平稳性和乘坐舒适性的改善有良好效果。 关键词:主动悬架;被动悬架;LQG 控制器 引言 悬架系统是汽车的重要部件, 对于汽车的平顺性、操稳性和 安全性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而主动悬架是悬架发展的必然方向。控制器的设计对于主动悬架性能的发挥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中以1/4汽车主动悬架为研究对象,建立汽车动力学模型和设计LQG 控制器算法,应用Matlab/Simulink 进行汽车系统的控制仿真。 1 基于线性二自由度汽车模型的建立 1.1 被动悬架系统的建立 车辆悬架系统是一个多输入多数徐彤,为了研究的方便性以及更好地与车辆行驶的情况相吻合,文本一1/4车辆模型为研究对象,车辆模型如图1所示。 图1:被动悬架车辆1/4模型 根据图1所示,建立一个被动悬架车辆1/4模型,首先建立运动微分方程: ()()()()()b b s b w s b w w w t w g s b w s b w m x K x x C x x m x K x x K x x C x x =----???=--+-+-??

整理得: ??? ? ?? ?+--+-+-+-=-+-+-+-=g w t b w t s b w s b w s b w s w b b s b b s w b s b s b x m K x m K K x m K x m C x m C x x m K x m K x m C xb m C x (1) 式中:s C 为悬架阻尼,s K 为悬架刚度。 选取状态变量和输入向量为: []w b w b x x x x X = g x U = 则可将系统运动方程及路面激励写成状态空间矩阵形式,即: BU AX X += 其中,A 为状态矩阵,B 为输入矩阵,其值如下: ?????? ?? ? ?????????---- -= 00 1 001w s s w s w s w s b s b s b s b s m K K m K m C m C m K m K m C m C A ???? ?? ????????=000w t m K B 将车身加速度、轮胎动变形、悬架动行程作为性能指标,即: T w b g w b x x x x x Y ][--= 将性能指标项写为状态变量以及输入信号的线性组合形式,即: DU CX Y += 其中: ??? ?? ? ? ???????---=11001000b b b b m Ks m Ks m Cs m Cs C ???? ? ?????-=010D 1.2 被动悬架系统的建立 如图2所示,

轿车悬架系统设计

摘要 随着汽车工业技术的发展对汽车的行驶平顺性,操纵稳定性以及乘坐舒适性和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汽车行驶平顺性又与悬架密切相关。因此,对悬架系统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本次设计主要研究的是比亚迪F3轿车的前、后悬架系统的硬件选择设计,计算出悬架的刚度、静挠度和动挠度。通过阻尼系数和最大卸荷力确定了减振器的主要尺寸。最后进行了横向稳定杆的设计。本设计在轿车前后悬架的选型中均采用独立悬架。其中前悬架采用当前家庭轿车前悬流行的麦弗逊悬架,后悬则采用拖曳臂式悬架。前、后悬架的减振器均采用双向作用式筒式减振器。这种结构的设计,有效的提高了乘座的舒适性和驾驶稳定性。、采用CAXA软件分别绘制前后悬架的装配图和零件图。 关键词:家庭轿车;悬架;平顺性;弹性元件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utomobile industry of motor vehicles on ride comfort, handling and stability as well as comfort and safety of the increasingly demanding, Vehicle Ride also closely related with the suspension. Therefore, the design of the suspension system has a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he main design of the study is BYD F3 car before and after the suspension system of choice of hardware design, calculate the suspension stiffness, static and dynamic deflection deflection. By damping and unloading of the largest absorber identified the main dimensions. Finally, the design of the horizontal Wending Gan. The design of the car before and after the suspension are used in the selection of independent suspension. Suspension of them adopted before the current family sedan before hanging popular McPherson suspension, was suspended after a drag arm suspension. Before and after the suspension of the shock absorber have adopted a two-way role-Shock Absorber. The design of this structure, effectively raising theof comfort and driving stability. By CAXA software were drawn before and after the suspension of the assembly and parts plans. Key words: family sedan; suspension; ride; flexible components

悬架系统设计资料

目录 1 绪论 (2) 1.1 悬架的概述 (2) 1.2 悬架的分类 (3) 1.3 重型载货汽车悬架系统目前的工作状况 (4) 1.4 悬架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5) 1.4.1悬架技术的研究现状 (5) 1.4.2悬架技术的发展趋势 (5) 1.4.3悬架设计的技术要求 (5) 2 空气悬架结构 (6) 2.1 空气悬架结构简介 (6) 2.1.1空气悬架系统的基本结构 (6) 2.1.2空气弹簧的类型 (6) 2.1.3导向机构 (7) 2.1.4高度控制阀 (7) 2.2 空气悬架系统的工作原理 (7) 3 悬架主要参数的确定 (8) 3.1 载货汽车的结构参数 (8) 3.2 悬架静挠度 (8) 3.3 悬架动挠度 (9) 3.4 悬架弹性特性 (10) 4 弹性元件的设计 (11) 4.1 空气弹簧力学性能 (11) 4.1.1空气弹簧刚度计算 (11) 4.1.2空气弹簧固有频率的计算 (13) 4.1.3空气弹簧的刚度特性分析 (14) 4.2 高度控制阀 (16) 5 悬架导向机构的设计 (17) 5.1 悬架导向机构的概述 (17) 5.2 横向稳定杆的选择 (17) 5.3 侧顷力臂的计算方法 (18) 5.4 稳定杆的角刚度计算 (19) 5.5 悬架的侧倾角校核 (20) 6 减振器机构类型及主要参数的选择计算 (21) 6.1 分类 (21) 6.2 主要参数的选择计算 (22) 7 技术与经济性分析 (26)

1 绪论 1.1 悬架的概述 悬架是车架(或承载式车身)与车桥(或车轮)之间的一切传力连接装置的总称。它的功用是把路面作用于车轮上的垂直反力(支承力)、纵向反力(牵引力和制动力)和侧向反力以及这些反力所造成的力矩都要传递到车架(或承载式车身)上,以保证汽 车的正常行驶]1[。 现代汽车的悬架尽管有各种不同的结构形式,但是一般都由弹性元件、减振器和导向机构三部分组成。由于汽车行驶的路面不可能绝对平坦,路面作用于车轮上的垂直反力往往是冲击性的,特别是在坏路面上高速行驶时,这种冲击力将达到很大的数值。冲击力传到车架和车身时,可能引起汽车机件的早期损坏,传给乘员和货物时,将使乘员感到极不舒适,货物也可能受到损伤。为了缓和冲击,在汽车行驶系统中,除了采用弹性的充气轮胎之外,在悬架中还必须装有弹性元件,使车架(或车身)与车桥(或车轮)之间作弹性联系。但弹性系统在受到冲击后,将产生振动。持续的振动易使乘员感到不舒适和疲劳。故悬架还应当具有减振作用,使振动迅速衰减(振幅迅速减小)。为此,在许多结构形式的汽车悬架中都设有专门的减振器。 以下对悬架重要的组成部分进行简单的介绍。 (一)弹性元件 弹性元件主要是把车架或车身与车桥或车轮弹性的连接起来,主要有空气弹簧,钢板弹簧、螺旋弹簧、扭杆弹簧等。 (1)空气弹簧 空气弹簧是由橡胶囊所围成的一个密闭容器,在其中贮入压缩空气,利用空气的可压缩性实现其弹簧的作用。这种弹簧的刚度是可变的,因为作用在弹簧上的载荷增加时,容器内的定量气体气压升高,弹簧刚度增大。反之,当载荷减小时,弹簧内的气压下降,刚度减小,故空气弹簧具有较理想的弹性特性。 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汽车的乘坐舒适性及各方面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便迫使各汽车生产厂家不断的引进先进技术,生产出更好的产品,保持强大的竞争能力。从而空气弹簧的设计与研究也越来越受到车辆设计人员的青睐。在本论文主要是对空气弹簧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2)钢板弹簧 由多片不等长和不等曲率的钢板叠合而成。钢板弹簧除具有缓冲作用外,还有一定的减震作用。 (3)螺旋弹簧 只具备缓冲作用,多用于轿车独立悬挂装置。由于没有减震和传力的功能,还必须设有专门的减震器和导向装置。 (4)扭杆弹簧 将用弹簧杆做成的扭杆一端固定于车架,另一端通过摆臂与车轮相连,利用车轮跳动时扭杆的扭转变形起到缓冲作用,适合于独立悬挂使用。 (二)导向装置

悬架设计计算说明书

┊┊┊┊┊┊┊┊┊┊┊┊┊装┊┊┊┊┊订┊┊┊┊┊线┊┊┊┊┊┊┊┊┊┊┊┊┊ 毕业设计(论文)客车悬架系统设计计算说明书 院系:长安大学汽车学院 指导教师:张平 专业班级: 22010803 学生姓名:杨文亮 2012年6月18日

┊┊┊┊┊┊┊┊┊┊┊┊┊装┊┊┊┊┊订┊┊┊┊┊线┊┊┊┊┊┊┊┊┊┊┊┊┊ 摘要 目前我国的客车普遍采用的是传统钢板弹簧悬架,只有少数的高级客车才配置了空气悬架。传统钢板弹簧的结构简单,成本较低。而相对于传统机械钢板弹簧悬架而言,空气悬架具有乘坐更舒适、更好改善车辆的行驶平顺性等显著优点,但是造价也相对较高。 本文针对客车的悬架设计,在传统钢板弹簧悬架的基础上对前悬进行改进,前悬采用钢板弹簧与空气弹簧并联的混合式空气悬架,而后悬采用主副复合式钢板弹簧悬架。前悬的混合式空气悬架能满足驾驶员舒适性的要求,而后悬架的主副复合式钢板弹簧降低了整车的生产成本。 对前、后悬架的主要零部件的尺寸进行设计计算,并运用CATIA进行建模和装配。关键词混合式空气悬架,CATIA,主副复合式钢板弹簧悬架

┊┊┊┊┊┊┊┊┊┊┊┊┊装┊┊┊┊┊订┊┊┊┊┊线┊┊┊┊┊┊┊┊┊┊┊┊┊ ABSTRACT At present, buses generally use the traditional leaf spring suspension in our country , only a handful of senior buses was equipped with air suspension. Traditional leaf spring structure is simple and with low cost . In contrast to traditional mechanical leaf spring suspension, the air suspension has more significant advantages, such as , more comfortable to ride, better improvement of the vehicle ride comfort. However , the cost is relatively high. This paper is about the bus suspension design .to improve the front suspension on the basis of the traditional leaf spring suspension , front suspension uses hybrid air suspension combined parallel with leaf springs and air springs , and then rear suspension uses primary and secondary compound leaf spring suspension. the front air suspension can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driver comfort , but leaf spring in the rear suspension can reduce the manufacturing cost. Design and calculate the size parameters of the main components in the front and rear suspension, and modeling and assembly in use of CATIA. KEYWORDS: hybrid air suspension ,catia ,primary and secondary compound leaf spring suspension

主动悬架LQG最优控制设计

主动悬架LQG最优控制设计 吕福麟 113085234379 摘要:根据汽车行驶性能的要求,建立二自由度的1/4汽车动力学模型,利用最优控制理论对主动悬架的LQG(Linear Quadratic Gaussian)控制器进行设计,运用MATLAB/simulink对模型仿真,对比主动悬架与被动悬架在控制效果上的差别。仿真结果表明,具有LQG控制器的主动悬架可以明显的提高汽车行驶的操稳性能。 关键词:主动悬架;LQG控制器;MATLAB/simulink;仿真结果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 of the vehicle driving performance,a 2-degree-of-freedoms 1/4 car dynamic model was build.LQG(Linear Quadratic Gaussian) controller for active suspension was designed with the optimal control law,MATLAB/simulink was used to simulation the model,compared the difference of control performance with active suspension and passive suspension.The result of simulation show that it could improve the car driving handling and stability with LQG controller. Key Words:active suspension,LQG controller,MATLAB/simulink,simulation result 1前言 传统的悬架主要由弹性元件、减震器和导向装置组成,他们的阻尼和刚度已经确定就不便于调节,而且只能在特定的路面激励和特定的车速下才能达到最优控制,灵活性较差。不能满足人们对驾驶舒适性和操纵稳定性的要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主动悬架控制渐渐得到发展,他与被动悬架的主要区别在于可以根据不同路面激励和行驶状况,自行调节车辆的动态,从而满足人们对行驶的要求。本问就是在此基础之上研究主动悬架的最优控制。 2 2自由度1/4车辆模型的建立

麦弗逊式悬架设计说明书

麦弗逊式悬架设计说明书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前言 悬架是现代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虽然并非汽车在行进必不可少的装备,但如果没有悬架,将极大的影响汽车的操纵稳定性和平顺性。悬架对整车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汽车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人们对汽车的性能的认识更多的靠更为直接的感观感受,而非他们不太懂得的专业术语。 因此,对汽车操纵稳定性﹑平顺性的提升成为了各大汽车厂商的共识。与此关系密切的悬架系统也被不断改进,主动半主动悬架等具有反馈的电控系统在高端车辆上的应用日趋广泛。无论定位高端市场,还是普通家庭的经济型轿车,没有哪个厂家敢忽视悬架系统及其在整车中的作用。这一切,都是因为悬架系统对乘员的主观感受密切联系。悬架系统的优劣,乘员在车上可以马上感受到。 “木桶理论”,很多人都知道,整车就好比是个“大木桶”,悬架是它的一片木板。虽然,没有悬架的汽车还是可以跑动的,但是坐在上面是很不舒服的。坐过农用车货厢的人,对此应该是颇有些体会的,即便是较好的路况,在上面也是颠来颠去的。因为它的悬架很简单,对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考虑的很少。只有当悬架这块木板得到足够重视,才能使整车性能得以提升。否则,只能是句空话。 正因为悬架在现代汽车上的重要重要作用,应该重视汽车悬架的设计。只有认真,严谨的设计才能确保其与整车的完美匹配。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查阅大量相关书籍,图册,行业和国家标准。 这些是对我们这些将来要从事汽车设计,制造工作的工科出身的大学毕业生的必须经历的一个必不可少的训练。没有经过严格的训练的洗礼,是不可能具备这种专业精神和素质的。

ca1091轻型货车的前后悬架系统设计_毕业论文说明书

CA1091轻型货车的前后悬架系统设计 摘要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人们对汽车的乘坐舒适性和安全性的要求逐渐提高,因此对汽车的悬架系统和减振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次设计题目是CA1091轻型货车的前后悬架系统设计。 所设计悬架系统的前悬架采用钢板弹簧非独立式悬架。后悬是由主副簧组成,也是钢板弹簧非独立式悬架,然后对主要性能参数进行确定。在前悬的设计中首先设计了钢板弹簧,包括弹簧断面形状的选择,主要参数的确定,材料和许用应力的校核,和方案布置的设计;还有减振器的选择。在后悬架系统设计中主要对主副钢板弹簧进行了设计。 最后采用MATLAB软件对悬架系统的平顺性进行了编程分析,目的是判断所设计的悬架平顺是否满足要求。结论是没有不舒适性。因而对提高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和操纵稳定性是有利的。 关键词:悬架设计;钢板弹簧;平顺性;货车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utomobile industry, people promoting the requirement for the safety and ride comfort quality of the vehicle. As a result, there is a the suspension and the shock absorber system of the vehicle. The title of this thesis is the design of front and rear suspension systems of CA1046 truck. The front suspension system is the leaf spring, dependent suspension. The rear suspension system consists of the main spring and the . In the procedure of the design we made certain the structural style of the suspension system in the first, then we made certain the main parameters. In the design of the front suspension we designed the leaf spring firstly, including the selection of section shape of leaf spring, made certain the main parameters, material and allowable stress and the design of scheme , moreover the design of shock absorber. In the design of rear suspension we carried out the design of the main spring and the the final design stage, the MATLAB software is used to analyze the ride comfort of the suspension system by programming. The aim is whether suspension ride quality meets to the performance requirement.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re is no uncomfortableness for the car on road. Therefore, it is Design; Leaf spring; Ride Performance; Truck

方程式赛车悬架系统设计分析中期报告

河北工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中期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方程式赛车悬架系统设计分析 专业:车辆工程 学生信息:学号:082886;姓名:樊广阔;班级:车辆083 指导教师信息:教师号:86024;姓名:武一民;职称:教授 报告提交日期: 一、前期具体工作及取得进展 1.查阅FSAE赛车及相似汽车悬架结构,确定所设计赛车悬架结构。 根据文献及FSAE赛车实车相关图片初步确定采用不等长双横臂拉杆弹簧独立悬架,制动器形式采用盘式制动。上下两横臂采用A型结构,且由杆件代替,上下A臂不平行且不等长,为了保证运动时轮距变化不大采用上横臂短、下横臂长的结构形式。 悬架杆件采用SAE4130钢管,尺寸为12x1.5以及,并采用SA型外螺纹杆端关节轴承,型号为:SA8E。横臂与转向节的链接采用GE型向心关节轴承,型号为:GE8C。减震器及弹簧选取螺旋弹簧套在减震器外侧的结构,减震器的一端通过摇臂与拉杆连接,另一端连接在车架上。横向稳定杆与摇臂的连接同样采用外螺纹杆端关节轴承,型号为:SA6E。摇臂的旋转中心采用的是自润滑轴承,型号为10x14x20。整体结构的布置形式大概如下图所示: 2.初步确定悬架相关参数。 根据赛事规定6.3.1 赛车轮辋直径必须至少为203.2mm(8.0 英寸),因此结合查阅相关资料及简单计算轮辋采用13X8尺寸,即轮辋直径为330mm。轮胎选取Continental轮胎,型号为195/45R13,轮胎外径为510mm。 根据赛事规定6.2 离地间隙:在比赛中,在有车手乘坐时,赛车的静态离地间隙必需至少25.4mm(1 英寸),因此,初步设计赛车最小离地间隙为30mm。 根据赛事规定2.3 轴距赛车的轴距必须至少为1525mm(60 英寸)。轴距是指在车轮指向正前方时同侧两车轮的接地面中心点之间的距离。因此,初步设计赛车轴距为1535mm。 根据赛事规定2.4 轮距赛车较小的轮距(前轮或后轮)必须不小于较大轮距的75%。 此次设计初步设计前轮距为1200mm,后轮距为1180mm。 根据赛事规定 6.1.1 赛车所有车轮必须安装有功能完善的、带有减震器的悬架。 在有车手乘坐的情况下,轮胎的跳动行程至少为50.8mm(2 英寸),其中向上25.4mm

悬架的设计计算.doc

3.1 弹簧刚度 弹簧刚度计算公式为: 前螺旋弹簧为近似圆柱螺旋弹簧:前 n 8D Gd 3 14 1 1= Cs (1) 1 后螺旋弹簧为圆柱螺旋弹簧:后 n 8D Gd 3 24 2 2= Cs (2) 式中:G 为弹性剪切模量79000N/mm 2 d 为螺旋弹簧簧丝直径, 前螺旋弹簧簧丝直径d 1=11.5mm , 后螺旋弹簧簧丝直径d 2=12mm ; 1D 为前螺旋弹簧中径,D 1=133.5mm 。 D 2为后螺旋弹簧中径,D 2=118mm 。 n 为弹簧有效圈数。根据《汽车设计》(刘惟信)介绍的方法,判断前螺旋弹簧有效圈数为4.25圈,即n 前=4.25;后螺旋弹簧有效圈数为5.5圈,即 n 后=5.5。 前螺旋弹簧刚度: =18.93 N/mm 后螺旋弹簧刚度: 后 n 8D Gd 324 2 2= Cs =22.6N/mm 螺旋弹簧刚度试验值: 前螺旋弹簧刚度:18.8N/mm ; 1 螺旋弹簧刚度计算公式,参考《汽车工程手册》设计篇 3 1 41 116n Gd D Cs 前=

后螺旋弹簧刚度:22.78N/mm 。 前螺旋弹簧刚度和后螺旋弹簧刚度计算值与试验值基本相符。G08设计车型轴荷与参考样车的前轴荷相差<2.0%,后轴荷相差<0.8%。设计车型直接选用参考样车的弹簧刚度,刚度为: Cs=18.8 N/mm; 1 Cs=22.6 N/mm。 2 3.5 减震器参数的确定 汽车的悬架中安装减振装置的作用是衰减车身的振动保证整车的行驶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下面仅考虑由减振器引起的振动衰减,Array不考虑其他方面的影响,以方便对减振器参数的计算。 汽车车身和车轮振动时,减振器内的液体在流经阻尼孔时的摩擦

主动悬架系统的阻抗控制

主动悬架系统的阻抗控制 摘要:新的控制系统的开发是为了让汽车的动态行为能适应道路状况的干扰。本文的创新之处就是将阻抗控制系统应用到了装有液压传动装置的汽车的主动悬架系统中。乘客的舒适度和车辆的配适之间的关系可以由阻抗参数导出。阻抗控制的方法很简单,无模型并且可以应用到广泛的道路状况中包括平坦的道路。系统的稳定性已经分析过,然后用一个四分之一车模型悬挂系统和液压执行器非线性模型来模拟控制系统。 关键词:主动悬架系统反馈线性化阻抗控制 一、介绍 被动悬架系统的目的是维护2个预期目标,即:车辆的平稳和乘客的舒适。这个设计性的问题提出就是为这两个彼此相反的目标提供一个平衡。被动悬架系统不能适应它在道路条件上路宽的改变。然而,这些都可以通过主动悬架系统来控制车辆的垂直加速度来改变。它包括在有弹簧作用跟没弹簧作用的车身与车桥之间加一个力产生装置。主动悬架系统已经高度参考了各种文献名著。到目前为止,许多的控制方法比如H1控制,滑动控制,最有控制,模糊控制,主动控制,无模型控制和自适应模糊滑膜控制都应用到了主动悬架系统中。然而,阻抗控制还没有被应用到汽车的悬架系统中。悬架系统的行为就像机械阻抗。因此表明了将阻抗控制应用到主动悬架系统中。 在机械方面,阻抗控制用来调节在与环境控制的机器人动力学上。阻抗控制使机器人成为了一个由大规模,阻尼器,还有弹簧组成的机械装置。有些报告提出了对由阻抗控制其动态行为的机器人的想法。比如,为了提供一个合适的夹紧装置,夹具都是为了表现基于阻抗控制的机器人任务。阻抗控制计算方法被应用

到了非对角刚度的机器人臂上。模糊阻抗控制的目的是执行快速机器人任务。而阻抗控制被应用到了诸如机器人的控制任务等方面。 智能弹簧是为了将阻抗控制应用到旋翼震动抑制而研发的。因此阻抗控制的算法也就随着通过对单个叶片的控制来抑制转子的震动而产生。智能弹簧就像质量弹簧系统致力于由压电陶瓷驱动器的震动结构。执行器在它所工作的为止调节摩擦力。据报道,智能弹簧可以用来控制动态阻抗特性等结构的刚度,阻尼,有效质量。但是,没个有潜在应用价值的智能弹簧的概念都需要优化其设计参数,即以结构参数为基础的刚度和质量。 在我们的认知里,阻抗控制还没有被应用到车辆的被动悬架系统中。在本文中,阻抗控制通过液压执行机构被应用到了汽车悬架系统里。这个方法同智能弹簧的那个方法相比有很多的优点。 1、它可以配合不同的道路状况,这是智能弹簧所不能比拟的,因为它的质量跟刚度都是根据这些路况设计的。 2、该方法相对于智能弹簧的方法比较容易实施。 3、液压执行器更具有操作性,因为智能弹簧为了适应结构必须要控制摩擦力。低重复时摩擦显示了一个复杂的特征。 本文的组织如下。第二部分基于一个四分之一悬架系统和电动液压执行机构介绍了系统的动力学。控制系统是在第三部分设计的,是由两个内部控制回路,即力量控制和位置控制。第四部分应用反馈线性化制定了液压传动装置的力控制。第五部分介绍了阻抗的规则并且为阻抗参数的选择做了分析。为了表现控制

行驶动力学建模、仿真及主动悬架控制器设计

目录 1. 计算机仿真系统模型的建立 .......................................................... - 1 - 2. LOG控制器设计 .............................................................................. - 2 - 3. 计算实例........................................................................................... - 3 - 4. MATLAB仿真过程.......................................................................... - 4 - 5. 半车模型建模及仿真 ...................................................................... - 8 - 5.1随机线性最优控制 ................................................................... - 9 - 5.2预瞄控制 ................................................................................. - 11 - 5.3结果比较 ................................................................................. - 12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