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护理学基础》名词解释

《新编护理学基础》名词解释
《新编护理学基础》名词解释

1. 护理学(nursing)

是一门研究维护、增进、恢复人类身心健康的护理理论、知识、技术及其发展规律的应用科学。

2. 护理(nursing)

诊断和处理人类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

3. 护士的基本素质(specialty quality of nurses)

指护理人员在护理教育的影响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从事护理工作所必需的较为稳定、基本的身心要素、结构及其质量水平。

4. 健康(health)

WHO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还要有生理、心理和社会的完好状态。

5. 安适(wellness)

安适不仅仅只是健康,而是个体积极获得最佳健康或功能状态的过程,即个体生理、心理、社会、情绪及精神五个方面的整体协调表现的结果。

6. 疾病(disease)

是机体在内外因素作用下而引起的一定部位的结构形态、代谢和机能的变化,表现为损伤与抗损伤的整体病理过程,是机体内外环境动态平衡状态的破坏或机体偏离正常状态的过程。

7. 患病(illness)

是不健康的主观体验,是个体生理、心理、智能、社会、发展或精神功能的体验比以前的减退或受损的状态。

8. 疾病行为(illness behavior)

是指人们在患病时采取的应对疾病所致的机体功能改变的一般性行为,它伴随疾病而存在,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9. 体像(body image)

是个体对躯体外观的自我感受。

10. 健康促进(health promotion)

是指在人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采取行动提高生活质量。其目的是发挥健康潜能,促进健康行为,提高健康水平。WHO指出:健康促进是赋予人们提高控制和改善自身健康能力的过程。

11. 健康保护(health protection)

是人们采取行动预防和对抗疾病的过程。它以问题为导向,采取发现问题、改善环境和行为及提高身体抵抗力的方法,消除、减缓或改变疾病过程。

12. 疾病预防(illness prevention)

是人们采取行动预防和对抗疾病的过程。它以问题为导向,采取发现问题、改善环境和行为及提高身体抵抗力的方法,消除、减缓或改变疾病过程。

13. 初级预防保健(primary prevention)

又称一级预防,是最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始于疾病或功能障碍出现之前,包括健康促进和健康保护或疾病预防两个方面。

14. 二级预防保健(secondary prevention)

又称为发病学预防,由有组织的、直接的健康普查或大众教育组成,目的在于促进疾病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从而尽可能逆转疾病的病理过程、尽早阻止疾病的进展和限制伤残的发生。

15. 三级预防保健(tertiary prevention)

又可称病残预防,主要是针对发病后期进行的合理而适时的康复治疗和保健措施,目的是尽可能减少残障,使患者达到最高的功能康复水平。

16. 健康教育(client education)

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系统的社会和教育活动,促进人们自觉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方式的活动过程,它既是健康保健的重要手段,也是最重要的护理实践活动之一,还是护理的一个重要的独立功能。

17. 卫生保健服务体系(health care system)

是由以医疗、预防、保健、医学教育和医学科学研究工作为主要功能的不同层次的组织机构所构成的整体,其主要任务是防治疾病、保障人类健康和提高人口素质。

18. 医疗卫生体系(medical health system)

是贯彻实施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领导全国卫生工作,制定具体政策和卫生规划,组织专业人员和群众运用医药卫生科学技术,提供卫生保健服务工作的专业机构,由不同层次的医疗卫生机构组成。19. 医院(hospital)

对群众或特定人群进行防病治病的场所,具备一定数量的病床设施、相应的医务人员和必要的设备,通过医务人员的集体协作,达到对住院或门诊、急诊患者实施科学和正确的诊疗护理为主要目的卫生事业机构。

20. 医院分级管理

就是按照医院的功能和相应规模、技术建设、管理及服务质量综合水平,将其划分为一定级别和等次的标准化管理。

21. 门诊部(outpatient department)

是医院面向社会的窗口,是医院医疗工作的第一线,是医院直接为公众提供诊断、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的场所。

22. 急诊科(emergency department)

是医院诊治急重症患者(有威胁生命的疾病或伤害)的场所。23. 病区(wards)

是住院患者接受诊断、治疗和护理照顾的场所,也是医护人员开展医疗、预防、教学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

24. 角色(role)

指处于一定社会地位的个体或群体,在实现与这种地位相联系的权利和义务中,表现出符合社会期望的行为与态度的总模式。也可以说,角色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社会位置及相应的权利、义务和行为规范。

25. 角色丛

为了形成某一角色,必须有与之互补的角色作为这个角色的补充。这些互补的角色,统称为角色丛。

26. 角色转变(role transition)

指个体承担并发展一种新角色的过程。它是一种正向的成长,是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

27. 角色适应(role adaptation)

是指患者现有的行为已经与患者角色的“指定行为” 相符合。28. 患者角色行为冲突

是指患者在适应患者角色过程中,与其原有的各种角色发生心理冲突引起行为矛盾。主要发生于由常态下的社会角色转向患者角色时。

29. 患者角色行为强化

是患者角色适应中的一种变态行为。即当一个人由患者角色向常态角色转变时,仍然“安于”患者角色,产生退缩和依赖心理,表现为对承担原有的社会角色缺乏信心,自觉病情严重程度超过实际情况,依赖性增强,害怕出院,害怕离开医务人员,过分寻求帮助等。

30. 患者角色行为缺如

是指没有进入患者角色,不愿意承认自己是患者,这是一种心理防御的表现。常发生于由健康角色转向患者角色及疾病突然加重或恶化时。

31. 患者角色行为消退

是指一个人已经适应了患者的角色,但由于某种原因,使他又重新承担起原来扮演的其他角色,并将其上升到主要位置,从而放弃患者角色,患者角色行为也因之消退。

32. 患者角色行为异常

指久病或重病患者对患者角色常有悲观、厌倦甚至自杀等行为表现。

33. 患者的权利(rights of patients)

指患者患病后应享有的合法、合理的权力和利益。

34. 患者的义务(obligations of patients)

指患者应尽的责任。

35. 角色学习

是个人学习和把握社会赋予的角色期望,明确角色规范,并通过角色实践完成角色功能的全过程。

36. 护士(nurse)

是指可以抚育、照顾及保护他人,且可以照顾生病、受伤、残疾及年老的人。国际护士协会(ICN)给护士所下的定义是:护士是指一个人完成了基本的护理教育课程,经过评定合格,在其护理工作领域中具有权威性。(ICN)

37. 护士素质(professionl qualities of nurse)

指在一般素质基础上,结合护理专业特性,对护理工作者提出的特殊的素质要求。护士的基本素质包括:政治思想素质、文化科学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等方面。

38. 护患关系(nurse-patient relationship)

是在护理过程中护士与患者之间产生和发展的一种工作性、专业性、帮助性的人际关系。

39. 技术性关系

是护患双方在进行一系列护理技术活动过程中所建立起来的,以护士拥有相关的护理知识及技术为前提的一种帮助性关系。技术关系集中表现在护患双方在护理措施的实施过程中彼此的地位及心理方位。40. 非技术性关系

是指护患双方由于受社会的、心理的、教育的、经济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实施护理技术过程中所形成的道德、利益、法律、文化、价值等多种内容的关系。对护士来说,是在护理过程中的服务态度和服务作风等方面的内容,而不是实施护理过程本身中的护患关系。这是护患关系中最本质,最重要的方面。

41. 伦理(ethics)

是对与行为相关的对与错、善与恶的原则的研究。

42. 自主权(autonomy)

指个体做自我决定的权利。

43. 有利(beneficence)

指实施有助于他人的积极行为或做有益于他人的好事。

44. 不伤害(nonmaleficence)

即避免伤害。不伤害给医护工作者提出了健康保健实践中的最低标准。不伤害原则要求护士避免故意伤害、避免引起伤害的危险,或使护

理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伤害减低到最低限度。

45. 公正(justice)

即公平或正义的意思。

46. 诚实守信(fidelity)

是指信守承诺。诚实守信是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的基础。

47. 责任(responsibility)

即可信赖、可依靠。

48. 义务(accountability)

是指有能力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

49. 保密(confidentiality)

尊重个体,保持信息秘密。

50. 真实(veracity)

即陈述事实。

51. 法(law)

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调整社会个体与政府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

52. 刑法(criminal law)

是处理侵犯公共安全和利益行为的法律规范。

53. 民法(civil law)

是调整公民之间人身和财产关系的法律规范。

54. 卫生法(health law)

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旨在保护人体健康,调整人们在与卫生有关的活动中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

55. 侵权行为(torts)

一般指行为人因过错不法侵害他人的财产或人身权利并造成损害。侵权行为分为故意侵权行为和无意侵权行为。

56. 知情同意(consent)

是指在医疗护理过程中,患者在获得关于自己疾病治疗和护理措施利弊等信息的前提下,做出同意接受或拒绝该项治疗和护理的书面承诺。

57. 隐私权(privacy)

指公民隐私不受非法侵害的权利。

58. 诽谤(defamation)

是一种散布虚假信息并造成对他人名誉损害的行为。诽谤包括口头诽谤和书面诽谤。

59. 疏忽大意(negligence)

指专业人员的行为未达到专业标准。这种行为可能对他人造成损

害。

60. 渎职(malpractice)

专业实践中的疏忽大意称之为渎职。在护理实践中,当实施的护理未达到护理标准时就发生渎职。

61. 安乐死(euthanasia)

是指用致死的药物或其他方式帮患者结束生命和痛苦的行为,可分为主动安乐死和被动安乐死。

62. 护理差错(nursing practice errors)

凡在护理工作中因责任心不强,粗心大意,不按规章制度办事或技术水平低而对患者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但未造成严重不良后果的过失行为,称为护理差错。凡影响治疗效果并给病人带来痛苦,以及延长住院时间的过失行为,称严重差错。

63. 系统(system)

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所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整体。

64. 开放系统(open system)

指与外界环境不断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流的系统,如运输系统、医院系统等。

65. 输入(input)

开放系统与环境间的作用是通过输入、输出和反馈过程完成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由环境向系统的流入过程称输入。

66. 输出(output)

经系统改变后的物质、信息和能量散发到环境的过程称输出。67. 反馈(feedback)

系统的输出反过来又进入系统并影响系统的功能称系统的反馈。反馈就是对开放系统和环境间的相互作用进行调控的过程。

68. 系统结构(structure)

系统内部各组成要素在空间或时间方面的有机联系与相互作用的方式与顺序,反映系统的内在构成。

69. 系统功能(function)

系统与外部环境相互联系和作用过程的秩序和能力,反映系统的外部行为。

70. 系统思维(systematic thinking)

是把所研究事物作为一个整体系统来加以分析、认识,从整体上、发展变化上把握世界的一种思想方式。

71. 系统方法(systematic method)

是以系统的形式表达研究对象,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始终坚持从整

体与部分、整体与外部环境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中综合地、精确地考察对象,以达到最佳的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

72. 需要(need)

是人脑对生理与社会要求的反应。

73. 生长(growth)

指生物体或细胞从小到大的增殖过程。可表现为数量增多、体积增大、重量增加。

74. 发育(development)

指个体整个生命周期中身心有规律的变化过程。

75. 成熟(maturation)

指由遗传基因所决定的个体内部生长因素与环境相互作用,获得生理和心理、机能与能力的比较完备的状态。

76. 头尾生长(cephalocaudal growth)

指身体和动作技能的发展沿着从上(头)至下(脚)的方向进行的规律。

77. 远近生长(proximodistal growth)

指身体和动作技能发展沿着从身体中心部向身体远端方向进行的规律。

78. 分化生长(differential growth)

指身体和动作技能发展沿着从一般到特殊、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进行的规律。

79. 本我(Id)

是人格中最原始的部分,出生时就已存在,代表人的最基本生存的本能,受快乐原则支配,以本能愿望满足为目的。

80. 自我(ego)

是人格中最具理性、策略的部分,对本我加以控制,是人格的执行者,受唯实原则支配,调节内部机能之间产生的冲突,并处理外界环境的刺激,以尝试满足本我的需要,但又考虑行为后果,避免个体受到损害。

81. 超我(superego)

代表社会的标准和人类生活的高级方向,属于道德范畴,是在社会道德规范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包括两部分:良心和自我理想。

82. 固结(fixaton)

弗洛伊德的术语,指在某个性欲阶段,心理能聚集,形成以此阶段为特征的成人行为。

83. 同一性(identity)

心理分析理论中的术语。个体心理成熟的标志。指个体对自己的本

质、信仰及一生趋向的一种相当一致、比较完整的意识。

84. 同化(assimilation)

基本意义是接纳、吸收和合并为自身的一部分。在生理学中,指吸收实物并使之转化为原生质。皮亚杰认为心理和生理一样,在认知发展中,同化是主体将外界信息直接纳入自己现有的认知结构中去的过程。

85. 顺应(adjustment)

指个人对自然、环境以及自身的心理世界能够采取合适的行为的协调状态或程度。在皮亚杰的发展理论中,顺应指主体通过调整、改变自己的认知结构,以使其与外界信息相适应的过程。

86. 渐进平衡(heightening equilibration)

指个体的认知结构在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通过自我调节与外界保持平衡,并不断复杂化的建造过程。

87. 发展任务(developmental task)

发展心理学家哈维格斯特的术语。指个体生命的某个时期,由心理、生理的发展和社会文化的期待要求个体必须掌握的技能。

88. 自护(self-care)

护理理论家奥瑞姆的术语。指个体所独立完成地贯穿于生命全过程的,旨在维持和促进个体完好健康状态而进行的一种习得的、目标指向性的自我照顾活动。

89. 自护力量(self-care agency)

奥瑞姆的术语。指个体进行自护的能力。自护力量由自护力量和照顾性自护力量组成。

90. 生理调节器(regulator subsystem)

护理理论家罗伊的术语:指个体的适应系统的组成部分。主要通过神经-化学-内分泌途径进行应对。

91. 认知调节器(cognator subsystem)

罗伊的术语。指个体的适应系统的组成部分,主要通过认知途径进行应对,如感觉、信息处理、学习、判断和情感等。

92. 应激(stress)

是个体对作用于自身的内外环境刺激做出认知评价后,引起的一系列生理及心理紧张性状态的过程。这一定义将应激看作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从刺激、认知评价及反应三个环节来研究及探讨应激过程。

93. 应激源(stressor)

又称压力源或紧张源,是指任何能使人体产生应激反应的内外环境的刺激。事实上,任何与机体原有的生理及心理状态不同的因素都可能构成个体的应激源。

94. 应对(coping)

是指处理问题和情境,或成功地与问题和情境抗争。

95. 应对机制(coping mechanisms)

是一种先天的或后天获得的对变化的环境或特定的问题或情境做出反应的方法。

96. 适应(adaptation)

是生物体以各种方式调整自己,以维持内环境及外环境的平衡的一种正在进行的过程。

97. 局部适应综合征(local adaptation syndrome)

是身体组织、器官或部分对创伤、疾病或其他生理性改变的反应。

98. 整体适应综合征(general adaptation syndrome)

是人的整体对于应激所做出的防御性的生理反应,这种反应涉及自主神经系统(植物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其中下丘脑、垂体以及肾上腺在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99. 生理适应(physiological adaptation)

当内外环境的刺激作用于机体,影响机体的内稳态时,人体以代偿性的生理变化来应对刺激的过程称为生理适应。

100. 心理适应(psychological adaptation)

是人们经受心理刺激时所采用的一种有目的的应对方式,旨在使人能更好的应对应激,减轻心理上的焦虑及紧张不安的感觉。

101. 心理防卫机制(psychological defense mechanism)

是一种针对应激事件提供心理保护的无意识行为。

102. 焦虑(anxiety)

是人的应激反应中最常见的情绪反应。它是一种精神不安、担忧、畏惧、或有不祥预兆的状态或者是一种无助的感觉。焦虑是心理或情绪冲突的结果,它通常是一种与未来有关的、含糊的并且来源不确定的感觉。焦虑表现为四个层次:轻度焦虑、中度焦虑、严重焦虑及恐慌。103. 恐惧(fear)

是一种担心的情绪或者感觉,由迫近的或看起来像是危险、疼痛或者其他感知的威胁。恐惧可以是对已经发生的事情的反应,可以是对刚刚发生或者正在发生的威胁的反应,或者是对个体相信即将发生的事情的反应。恐惧的对象可以是真实的事物,也可以是不真实的。

104. 愤怒(anger)

是一种情绪状态,以主观上的憎恨或强烈的不愉快为主。通常是一个人的价值观或人生目标出现挫折,自尊心受到威胁或伤害时的过激反应。

105. 抑郁(depression)

是一种对看起来无法抵御或者消极的事件的常见反应。抑郁的体征

和症状以及问题的严重程度,随着患者和已知事件的重要程度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情绪上的症状包括疲倦感,悲哀,空虚和麻木。行为上的征候包括易激惹,无法集中注意力,难于作决策,性欲降低,哭喊,失眠,社交冷淡,对日常生活缺乏兴趣,有自责倾向,甚至产生自杀的念头。抑郁在身体上的体征包括食欲减退,体重下降,便秘,头痛和头晕。

106. 攻击性行为(attack behavior)

即直接采取行动去除或者战胜应激源、解决问题或满足自己的生理要求,如吃饭、睡觉、听音乐、自我控制及创造性劳动等。

107. 退缩性行为(withdrawal behavior)

即逃避性行为,是从应激源面前撤回自己的身体或者情绪,即使自己的身体或心理远离有应激的环境,如出去旅游度假。

108. 折中性行为(compromise behavior)

是改变原有的行为方式、价值观、习惯或生活目标或者忽略需求的满足,以此来满足其他需求或避免应激,如没考上重点高中而选择上卫生学校接受中等教育。

109. 潜抑作用(repression)

是将理智上不能接受的欲望、情感或动机,不知不觉地抑制到潜意识中去,藉以忘却不愉快的情景。虽然这些欲望、情感和动机并没有消失,但人意识不到它的存在,也就不会为此而紧张焦虑了。

110. 抑制作用(suppression)

一个人有意识地将不能接受的思想、冲动和事件从已知的威胁中转移,但这些情形是随时可能被记起的。

111. 退化(regression)

即退行作用,指人潜意识地返回到早期的情绪调节水平或行为方式。

112. 否定(denial)

对自己无法接受的事实潜意识地加以拒绝,以减少心灵上地痛苦,但并非有意否认事实,欺骗自己。

113. 隔离(isolation)

将不愿接受的事物从意识境界中移开,加以隔离。

114. 转移(displacement)

将情感或行为从一个目标转移到另一个较能接受的目标上,即将自己对某人无法发泄的情绪发泄到可以接受的人或物身上。

115. 内投射(introjections)

人将外部世界的某一部分内在化,并在内心世界中保持其完整无缺。

116. 外射(projection)

也称投射,将自己所不喜欢的或不能接受的感觉或行为归咎于他人,以解脱自己,免除自我责备之苦。

117. 仿同(identification)

又称自居作用或认同作用。当个体受挫时,效仿他人的经验和行为,或把别人具有的优点加在自己身上,以使自己更好地适应环境,从而减轻内心的挫折感。

118. 补偿作用(compensation)

补偿是指个体行为受到挫折或个体某方面有明显缺陷而无法达到目标时,便加倍努力发展其他方面的优势和特长以获得其他方面的成功,以此弥补由挫折或缺陷而丧失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具体表现为“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119. 反向作用(reaction formation)

是指当个体受挫时,采取一种与原意相反的态度或行为的心理防卫机制。其目的在于掩盖自己本来的欲望,避免或减轻自尊心受损。120. 文饰作用(rationalization)

也称合理化,每种现象或事件的发生,都有许多理由可以解释。合理化是从个人心理需要出发,用有利于自己的理由为自己辩解,将面临的窘迫处境合理化,其目的就是以正当的动机去掩饰自己行为的真实动机或愿望,从而为自己解脱。

121. 升华作用(sublimation)

将被压抑的原始冲动或欲望,用符合社会要求的建设性方式表达出来。

122. 幻想(fantasy)

指个体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因无法应付而运用想象或白日梦的方式,使自己从现实中脱离出来,以此获得内心的满足,减轻痛苦。123. 幽默(humor)

以自嘲的方式来缓解窘迫的处境及心理压力。

124. 选择性疏忽(selective inattention)

在一些事件中,对能引起焦虑的情景不予理会。

125. 社会适应(social adaptation)

是调整个人的行为使之与各种不同的群体,如家庭、专业集体、社会集团等的信念、习俗及规范相协调。

126. 文化适应(cultural adaptation)

是调整自己的行为,使之符合某一特殊文化环境(如种族、民族、宗教、传统和习俗等)的要求。

127. 技术性适应(technologic adaptation)

是人们在使用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创造的科学工艺和革新。

128. 预先指导(anticipatory guidance)

主要是让人对一个不熟悉或者痛苦的事件在心理上有所准备。护士使用这种技巧教给患者检查程序或者手术的经历。当患者了解到即将发生什么事情的时候,他们的焦虑会减轻,他们的应对机制会更加有效。129. 指导想象(guided imagery)

在使用指导想象的时候,人创造一个心理的图像,将精力集中在这个图像中,对刺激(包括疼痛)不再反应。

130. 生物反馈(biofeedback)

是一种增强对自主神经系统的精神控制,由此调节身体反应(如血压、心率和头痛)的方法。使用一种测量装置(例如皮肤温度感受器),让患者努力放松并用有意识思维控制读数,人通过生物反馈造成读数上的改变,学会如何控制生理机能,一般这些生理机能被认为是无意识的反应。

131. 危机(crisis)

是一种紧急的、在有限时间内的不平衡状态,因情境、发展或者社会资源的应激造成。危机中的人暂时不能通过使用以往解决问题的方法来应对或者适应应激源,对事件的感知往往会出现扭曲,没有足够的情境支持,没有恰当的应对机制,需要干预措施来重新获得平衡。

132. 疲惫(burnout)

是一种复杂的行为综合征,相当于整体适应综合征的耗竭阶段。疲惫的护士表现出生理和情感上的损耗,消极的态度和消极的自我概念,感到无助与绝望。

133. 沟通(communication)

遵循一系列共同原则,将信息从一个人传递到另一个人的过程。134. 护患沟通(nurse-patient communication (communication between nurse and patient))

是护士与患者之间的信息交流和相互作用的过程,所交流的内容是与患者的健康直接或间接相关的信息,同时也包括双方思想、情感、愿望和要求等方面的沟通。

135. 沟通的指示物(referent)

是指能激发一个人去与另一个人沟通的所有刺激。

136. 信息发出者(sender)

是将指发出信息的主体。也有人将其称为信源(source of message)。

137. 编码(encoder)

是指把想法和情感转换成符号以及把它们组成信息的认知思考过

程,即将要传达的信息变成适当的语言或非语言的信息符号。

138. 信息接收者(receiver)

是接收信息以及将信息解码的人。

139. 译码(decoder)

是指信息接收者理解及感受信息发出者所发出的信息的过程。译码也就是对编码的语言或非语言信息符号的翻译过程,即把别人的信息转换成自己的想法和感情。

140. 信息(message)

是指信息发出者希望传达的思想、观点、意见、情感、态度和指令等。信息可以包含语言的、非语言的以及符号语言的。

141. 信息传递途径(channel)

是指信息由一个人传递到另一个人所通过的渠道,是通过视觉、听觉和触觉传递和接收信息的手段或媒介。面部表情发送视觉的信息,口头的词句通过听觉途径传送,而触摸使用的是触觉途径。

142. 反馈(feedback)

是由信息接收者返回到信息发出者的信息。反馈可以显示信息发出者的信息意义是否被理解了。

143. 人际变量(interpersonal variables)

是影响沟通的信息发出者和信息接收者双方的因素。

144. 沟通环境(environment)

是信息发出者与信息接收者相互作用的场所。为了获得有效的沟通,沟通的环境应该满足沟通参与者对物理的或情绪的舒适及安全的需求。

145. 语言沟通(verbal communication)

使用语言、文字或符号进行的沟通。

146. 非语言沟通(non-verbal communication)

是伴随着语言沟通而存在的一些非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情况。

147. 倾听(listening)

是信息接收者集中注意力将信息发出者所传递的所有信息(包括语言和非语言信息)进行分类、整理、评价以及证实以使信息接收者能够较好地了解信息发出者所说的话的真正涵义。即信息接收者不仅只听信息发出者说什么,还应根据他所表现的非语言行为来正确解释他所说的话。

148. 参与(attending)

指完全地注意对方,它可以表示全神贯注地倾听。

149. 核实(perception checking)

是接收和给予反馈的方法,即核对个人的感觉。

150. 反映(reflecting)

是指护士将患者所表达的语言和非语言信息展示给患者以便于患者能够重新评价他的沟通;或者在沟通中出现停顿时, 护士可以重述患者谈话中的最后一个词或句子以使患者确信护士在倾听从而鼓励患者继续展开他的叙述。

151. 同理(empathy)

是指侦察和确认他人的情绪状态,并给予适当的反应。也就是说,同理是设身处地,以对方的立场去体会对方的心境的心理历程。

152. 治疗性会谈(therapeutic conversation)

是护患双方围绕与患者健康有关的内容进行的有目的性的、高度专业化的相互沟通过程。

153. 诊断推理(diagnostic reasoning)

是护士根据所获得的患者在特定的临床情境下的资料,确定患者健康状况的过程。

154. 评判性分析(critical analysis)

指用一系列问题去获得某一具体情况或思想的真实信息,并鉴别主要的信息和观点,弃去无效的信息和观点。

155. 归纳推理(inductive reasoning)

是指从一系列的事实或科学观察中概括出一般性知识(原则、规律、原理)的思维方法。

156. 演绎推理(deductive reasoning)

是从一般性知识中引出特殊或个别性知识的思维方法。

157. 创造性思维(creative thinking)

是一种能产生新思想或新产品的原创性思维。在护理实践中,创造性思维是指能发现原有标准和规范之外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158. 护理决策(decision making in nursing)

是一个由护士结合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对患者的护理做出判断的复杂过程。

159. 护理伦理决策(ethical decision making in nursing)

指护士在专业护理实践中,面对某些伦理两难问题做出决策的复杂过程。

160. 护理临床决策(clinical decision making in nursing)

是指在临床护理实践过程中由护士做出关于患者护理的专业决策的复杂过程。

161. 护理管理决策(managerial decision making in nursing)

是特指在护理专业实践中由护理管理者所做的关于管理方面决策的复杂过程。

162. 整体护理(holistic nursing care)

是一种以护理对象为中心,视护理对象为生物、心理、社会多因素构成的开放性有机整体,根据护理对象的需求和特点,为护理对象提供生理、心理、社会等全面的帮助和照护,以解决护理对象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达到恢复和增进健康目标的护理观和护理实践活动。163. 医学模式(medical model)

是人类对健康和疾病的本质与特点的抽象概括,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医学研究的对象、方法和范围,又称“医学观”。

164. 护理程序(nursing process)

是指导护理人员以满足护理对象身心需要,恢复或增进健康为目标,科学地确认护理对象的健康问题,有计划地为护理对象提供系统、全面、整体护理的一种护理工作方法。

165. 护理评估(nursing assessment)

是一个系统的、连续地收集、分析、记录资料的过程,根本目的是找出要解决的护理问题。

166. 护理诊断(nursing diagnosis)

是关于个人、家庭或杜区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以及生命过程问题的反应的一种临床判断。

167. 护理计划(nursing planning)

是护理过程中的具体决策过程,是护士与护理对象合作,以护理诊断为依据,制定护理目标和护理措施,以预防、缓解和解决护理诊断中确定的健康问题的过程。

168. 预期目标(expected outcome)

是护理活动预期的结果,是护理人员期望护理对象通过接受护理照护后健康状态或行为、情感等的变化。

169. 护理措施(nursing interventions)

也可称护理干预,是护士帮助护理对象实现预期目标的护理活动和具体实施方法,规定了解决健康问题的护理活动方式与步骤。

170. 护理计划(care plan)

是将护理诊断、目标、措施等各种信息按一定规格组合而形成的护理文件。

171. 实施(implementation)

是将护理计划付诸行动,实现护理目标的过程。

172. 评价(evaluation)

是将实施护理计划后所得到的患者健康状况的信息与预定的护理目标逐一对照,按评价标准对护士执行护理程序的效果、质量作出评定的过程。

173. 环境(environment)

一般概念是指围绕着人群的空间及其中可以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的总体。从广义上说,环境是影响机体生命和生长的全部外界条件的总和。

174. 医院内获得性感染(hospital acquired infection)

又称医院感染(nosocomial infection),是指患者、探视者、医院工作人员等在医院活动期间遭受病原体侵袭而引起的任何诊断明确的感染或疾病,均称为医院感染。

175. 医院感染(nosocomial infection)

又称医院内获得性感染(hospital acquired infection),是指患者、探视者、医院工作人员等在医院活动期间遭受病原体侵袭而引起的任何诊断明确的感染或疾病,均称为医院感染。

176. 感染链(chain of infection)

由感染源(infection agent)、传播途径(transmission route)和易感宿主(susceptible host)三个环节组成,当三者同时存在,并有相互联系的机会,就会形成感染。

177. 清洁(cleaning)

是指用清水及去污剂清除物体表面的污垢及部分微生物。

178. 消毒(disinfection)

是指清除或杀灭外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及其他有害微生物,使其数量减少到无害程度的过程。

179. 灭菌(sterilization)

是指清除或杀灭物品中的一切微生物,包括致病和非致病微生物繁殖体和芽胞的过程。

180. 化学消毒灭菌法(chemical sterilization and disinfection) 使用化学药物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或杀灭微生物的方法。181. 消毒剂(disinfectant)

用于杀灭繁殖体型微生物的化学药品。

182. 灭菌剂(sterile agent)

用于杀灭包括芽孢在内的一切微生物的化学药品。

183. 浸泡法(immersion)

是将被消毒的物品浸没于消毒液内以达到消毒灭菌的方法。

184. 熏蒸法(fumigation)

是利用消毒灭菌药品所产生的气体进行消毒的方法。

185. 喷雾法(nebulization)

是用喷雾器将化学消毒灭菌剂均匀地喷洒于空间或物体表面以达到消毒灭菌的方法。

186. 擦拭法(rubbing)

是用化学消毒灭菌剂擦拭被污染物体表面或进行皮肤消毒灭菌的方法。

187. 无菌技术(asepsis)

是指在医疗、护理操作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人体和防止无菌物品、无菌区域被污染的操作技术。

188. 无菌区(aseptic area)

指经过灭菌处理且未被污染的区域。

189. 非无菌区(non-aseptic area)

指未经灭菌处理,或虽经灭菌处理但又被污染的区域。

190. 无菌物品(aseptic supply)

指经过物理或化学方法灭菌后保持无菌状态的物品。

191. 隔离(isolation)

是将传染病患者或高度易感人群安置在指定地方,以暂时避免与周围人群接触的措施。对传染病患者采取的隔离称传染源隔离,对易感人群采取的隔离为保护性隔离。

192. 清洁区(clean area)

指未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区域。如办公室、治疗室、更衣室等;以及病区以外的地区,如食堂、药房等。

193. 半污染区(half contaminated area)

指有可能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区域,如化验室、消毒室等。

194. 污染区(contaminated area)

指患者直接和间接接触、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区域,如病室、厕所、浴室等。

195. 终末消毒处理(terminal disinfection)

是指对转科、出院或死亡的患者及其所住过的病室、用物、医疗器械等进行的消毒处理。

196. 医源性损伤(nosocomial damage)

无论是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还是心理性损伤,如果是由于医护人员言谈及行为上的不慎,或操作上的不当、失误而造成患者心理或生理上的损害,均为“医源性损害”。

197. 入院护理(nursing at admission)

指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的一系列护理工作。

198. 出院护理(nursing at discharge)

指协助患者离开医院的一系列护理工作。

199. 人体力学(human mechanics)

应用物理学中的力学原理和有关的定律以及类似的机械运动原理来

研究人体发生的各种活动的科学。

200. 平衡杠杆

支点在阻力作用点和动力作用点之间的杠杆。

201. 省力杠杆

阻力作用点位于动力作用点和支点之间的杠杆。

202. 速度杠杆

动力作用点位于支点和阻力作用点之间的杠杆,是人体最常见的杠杆运动。这种杠杆虽费力,但却赢得了速度和运动范围。

203. 重心

是物体重量的中心。

204. 支撑面

是人或物体与地面接触的外围,用连接线围成的部分。

205. 重力线

是指一条通过重心垂直于地面的线。

206. 舒适(comfort)

是指处在轻松、安宁的环境状态下,个体所具有的身心健康、满意、没有疼痛、没有焦虑、轻松自在的自我感觉。

207. 不舒适(discomfort)

是指个体身心不健全或有缺陷、周围环境有不良刺激、对生活不满、负荷极重的一种感觉。

208. 卧位(patient position)

即患者卧床的姿势。

209. 主动卧位(active position)

是指患者在床上自己采取的最舒适的卧位。

210. 被动卧位(passive position)

是指患者自己无力变换卧位时,由其他人帮助安置的卧位。

211. 疼痛(pain)

是一种与实际或潜在的组织损伤有关的不愉快的主观感觉或情绪体验,或是对这种损害的描述,是最常见、最严重的一种不适。1978年北美护理诊断协会提出了疼痛的定义:疼痛是个体经受或感觉有严重不适或不舒适的感受

212. 被迫卧位(compulsive position)

是指患者的意识清晰,也有变换卧位的能力,但由于疾病的影响或治疗的需要,被迫采取的卧位。

213. 休息(rest)

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相对地减少活动,使人从生理和心理上得到松弛,消除或减轻疲劳,恢复精力的过程。

214. 睡眠(sleep)

是与觉醒交替循环的生理过程。

215. 昼夜性节律(circadian rhythm)

人体的生理活动通常都是以一昼夜作为一个周期循环进行的,这就是昼夜性节律。

216. 睡眠失调(sleep disorders)

是指如不治疗可导致夜间睡眠受到干扰的状况,并造成失眠、睡眠中或夜间被唤醒后运动或感觉异常及白天过度睡眠的结果。

217. 失眠(insomnia)

是一种个体长期存在入睡和维持睡眠困难(多醒、多梦、睡不深)、早醒或低质量睡眠的症状。

218. 睡眠性呼吸暂停(sleep apnea)

是一种以睡眠期间发生的自我限制、10s以上没有呼吸的睡眠失调。

219. 睡眠过多(hypersomnia)

是指睡眠时间过多或长期处于想睡的状态。

220. 睡眠剥夺(sleep deprivation)

是指当睡眠受到干扰或被打断时,睡眠数量和质量的下降,以及睡眠时间安排的昼夜颠倒。

221. 关节活动范围(range-of-motion,ROM)

是指关节运动时所通过的运动弧。

222. 压疮(pressure sore(bed sore,decubitusulcer,pressure ulcer ))

是由于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的软组织溃烂和坏死。目前倾向于将其称为压力性溃疡。

223. 关节活动范围练习(range-of-motion exercise,ROM exercise)

是指用以维持和恢复关节活动范围的练习。

224. 娱乐(entainnment)

是指个体利用休闲时间从事的能够促进个体摆脱疲劳,振作精神的活动。

225. 营养素(nutrients)

食物中能被人体消化、吸收和利用的成分。

226. 膳食纤维(dietary fiber)

能抗人体小肠消化吸收的而在人体大肠能部分或全部发酵的可食用的植物性成分、碳水化合物及其相类似物质的总和。

227. 基本饮食(basic diets)

是其他饮食的基础,它包括普通饮食、软质饮食、半流质饮食及流质饮食四种。

228. 治疗饮食(therapeutic diets)

是指根据疾病治疗的需要,在基本饮食基础上适当调整总热能和某种营养素,从而达到辅助治疗目的的一类饮食。

229. 试验饮食(test diets)

亦称诊断饮食,指在特定时间内,通过对饮食内容的调整,以协助疾病的诊断和提高实验检查结果正确性的一种饮食。

230. 食欲(appetite)

是指个体想要并期待进食的一种心理反应。

231. 管饲饮食(tube feeding)

是指对于胃肠功能正常的患者,通过管道(可通过鼻胃管或胃造瘘管)将食物、水分及药物灌入胃内,以提供营养素,是一种既安全又经济的营养支持方法。

232. 鼻饲术(nasogastric gavage)

是将导管经鼻腔插入胃肠道,从管内输注流质食物、水分和药物,以维持患者营养和治疗需要的技术。

233. 要素饮食(elemental diet)

又称元素饮食,是一种人工精制、营养素齐全、由无渣小分子物质组成的水溶性营养合成剂。

234. 胃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

是指由胃肠道外途径供给机体营养素,使患者在不进食的状况下仍然可以维持良好的营养状态,增加体重,修复创伤等的一种营养治疗方法。若全部营养素都通过胃肠外途径补充称全胃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

235. 体温(temperature)

人的机体所具有的温度,分为深部温度和表层温度。

236. 体核体温(core temperature)

指人体内部――胸腔、腹腔、脏器和脑的温度,因受到神经、内分泌系统的精细调节,通常比较稳定。

237. 体表体温(shell temperature)

指人身体表面――皮肤、皮下组织和肌肉的温度,因受环境温度等的影响,通常不太稳定,会在一定范围发生变化。

238. 生热作用(thermogenesis)

热的产生。

239. 散热作用(thermolysis)

组织行为学00152-名词解释

?测验的信度 答:所谓测验的信度即可靠性,它是测量反映被测特征的真实程度的指标,有人称之为测验的准确性,也有人把信度作为测验结果的稳定性和一致性指标。 ?晕轮效应 答:这是一种以点概面的思想方法。它以事物的某一个特性为依据,而忽视事物的其他特性就对整个事物全面评价,结果产生了错觉。 ?正式领导 答:正式领导是指,领导者通过组织所赋予的职权来引导和影响所属员工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过程。 ?非正式领导 答:非正式领导是指,领导者不是靠组织所赋予的职权,而是靠其自身的特长而产生的实际影响力进行的领导活动。 ?管理模式 答:所谓管理模式,是指从管理思想、管理理论、管理原则、组织结构(包括职能结构、部门结构、责权结构)、运行机制及运行方式,到管理技法、管理工具的整个管理体系的总称。 ?工作态度 答:工作态度是对工作所持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 ?激励机制 答:激励机制是为达到激励员工而采取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规章制度、行为准则、道德规范、文化理念以及相应的组织机构、激励措施的总和 ?组织的亚文化 答:亚文化是指大组织内部由于部门和地理位置的差异而导致同一个组织中的不同部门所拥有的个性“价值观”。 ?案例研究法 答:案例分析法案例研究法是指对组织内的个体、群体或组织的一个或几个以至更多变量之间的关系作出描述和说明。 ?社会交换理论 答:社会交换理论首先是由霍曼斯提出来的。霍曼斯认为人们之间的关系、人们的社会行为是一种商品交换,这不仅是物质商品的交换,而且诸如赞许或者声望、符号之类的非物质商品的交换。 ?组织 答:是在共同目标指导下协同工作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它建立一定的机构,成为独立的法人;它又是通过分工合作而协调配合人们行为的组织活动过程。 ?组织成员的认同感 答:组织成员的认同感是指组织成员愿意为组织目标而奋斗的精神状态,是组织成员群体意识与群体态度的总和。 ?组织文化 答:组织文化通常是指在狭义的组织管理领域内产生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倾向,实质上是一个组织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把组织成员结合在一起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的总和。 ?组织决策体制 答:组织决策体制是指决策机构和决策人员所组成的一定的组织体系及其制定决策的基本程序和制度。它涉及决策机构的设置、内部分工、人员职责、人际关系及技术装备配置等。 ?组织行为学

语言学名词解释整理

Morphology 形态学,研究词的内部结构和构造规则 如colorful,由color和-ful两部分构成,由此概括出一条规则:名词词尾加上-ful可构成形容词 Morpheme, 语素,不能再简化的有意义的语言单位。如boys,由boy和-s构成 Morph 语素的具体形态 Allomorph 语素变体 英文单词illogical,imbalance,irregular和inactive有着共同的语素in-。换句话说,im-,ir-是语素in-的变体。 Free morphemes 能单独出现,独立构词的语素称为自由语素。如work,boy Bound morphemes 不能独立出现,必须附着在其他语素后才能构词的语素。如distempered中,dis-和-ed是黏着语素,temper是自由语素 Bound roots 不能独立出现,只能被词缀附着后出现 如refer中的-fer,consist中的-sist Content morphemes 包含语义内容的语素(包含简单词和能改变词根意义的词缀),如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如work Function morphemes 通过联系一个句子中的其他词提供语法功能的语素 如介词、连词、冠词 at,for,a,but Inflectional 曲折,生成同一语素的不同形式 -s,-‘s,-ing,-en,-er,-est,-s Derivational 派生,生成新词,通常可以改变词汇意义 Cat,caty Compounding合成 如Girlfriend Reduplication 重复 Abbreviation or shortening 简写 Blending 混合 Motor+hotel=motel Breakfast+lunch=brunch Alternation Man men Suppletion不规则 Go went Syntax句法

周三多版管理学必背名词解释考研复习期末复习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名词解释 1.管理: 管理是管理者为了有效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 管理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管理应当是有效的; 管理的本质是协调; 协调是运用各种管理职能的过程。 2.管理的职能: 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3.管理的自然属性: 管理的出现是由人类活动的特点决定的;管理是人类社会劳动过程中一种特殊职能;管理也是生产力。 4.管理的社会属性: 管理是为了达到预期目的而进行的具有特殊职能的活动;管理从来就是为了统治阶级、生产资料所有者服务的;管理是一定社会关系的反应; 5.管理者的角色: 人际角色(代表人、领导者、联络人)、信息角色(发言人、监督者、传播者)、决策角色(企业家、风险应对者、资源分配者、谈判人) 6.管理者的技能: 人际技能:成功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 技术技能:运用管理者所监督的专业领域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 概念技能:把观点设想出来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精神能力。 7.中国古代管理思想: 宏观的治国学和微观的治生学。顺道、重人、人和、守信、利器、、对策、节俭、法治。 8.泰罗制的三个观点: ①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达到最高工作效率; ②达到最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是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代替旧的经验管理; ③实施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是,要对管理人员和工人在思想上和精神上来一个彻底的变 革。 9.泰罗制的五项制度: ①对工人提出科学的操作方法,以便合理的利用工时,提高工效; ②在工资制度上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 ③对工人进行科学的选拔、培训和提高; ④制定科学的工艺规程,并以文件的形式固定下来,以利推广; ⑤将管理和劳动分离,管理工作称为计划职能,工人的劳动称为执行职能。 10.泰罗制的四点评价: ①将科学引入管理领域,并创立了一套具体的科学管理方法,这是管理理论的创新,为 管理实践开辟了新局面; ②提高了生产效率,推动了生产的发展,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 ③由于管理职能和执行职能的分离,使管理理论的创立和发展有了实践基础; ④把人看做纯粹的“经济人”,而忽视了工人之间的交往以及工人的感情、态度等社会 因素的影响。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

1病理生理学:研究疾病发生和发展的规律和机制的学科。其任务是研究整个疾病过程中人体功能和代谢的动态变化和变化机制,揭示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阐明疾病的本质,为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按照。 2疾病:这是由体内平衡调节失调引起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由致病因子的破坏和机体的抗损伤作用所致。此时,机体发生了一系列的功能、代谢和形态变化。临床上出现许多不同的症状和体征,身体与外界环境的协调性受到损害。 三。脑死亡:指整个大脑在孔上方死亡,大脑、小脑和脑干的功能永久消失。 4高渗性脱水:指体液体积减少,失水大于钠丢失,血清钠浓度>150mmol/L,血浆渗透压>310mmol/L。 5水中毒:指患者肾引流功能减弱,或大量补水,使细胞内外液量增加,血钠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又称高血容量低钠血症。 6水肿:在组织空间或体腔中积聚过多液体的病理过程,称为水肿。

7酸碱失调:在一定的病理条件下,由于酸碱负荷过多或不足或调节机制紊乱,会破坏体液的酸碱稳定性,形成酸碱平衡紊乱。 8以酸中毒为特征的[O3-H]代谢紊乱,其特征是细胞外酸碱平衡失调。 9呼吸性酸中毒(Respirative Acidiosis):指由于二氧化碳排放紊乱或过量吸入而导致血浆H2CO3(或Paco3)升高的酸碱平衡紊乱。 10代谢性碱中毒:指因细胞外H+丢失或过量碱而引起血浆HCO3浓度升高的酸碱性疾病。 11呼吸性碱中毒是一种酸碱平衡紊乱,其特征是过度的肺通气导致血浆H2CO3浓度(或PaCO2)下降。 12缺氧:由缺氧或组织利用障碍引起的代谢、功能、形态和结构改变的病理过程称为缺氧。 13紫癜:当脱氧血红蛋白超过50g/L时,病人的皮肤和粘膜会出现紫绿色。

组织行为学名词解释上课讲义

组织行为学名词解释

1.保健因素:是指工作环境或条件相关的因素,由于这类因素带有预防性,只起保持人的积 极性、维持工作现状的作用,为此这类因素称为“保健因素” 2.被领导者:被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是相对领导者而言的,他是指领导者所辖的个人和团 体。 3.部门化:是指对所分工的工作的合理组合,也就是将工作和人员组编成可管理的单位。 4.超Y理论:薛恩提出的复杂人假设。他认为:1,人类的需要是分成许多类的并且会随着人 的民展阶段和整个生活处境的变化而变化。2,人在同一个时间内,会有多种的需要和动机,这些需要和动机相互作用,相互结合,形成了一种错综复杂的动机模式。3,人由于在组织中生活,可以产生新的需要和动机。在人的某一特定阶段和时期,其动机是内部的需要和外部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4,一个人在不同的组织或同一个组织的不同部门,岗位工作时会形成不同的动机。一个人在正式组织中郁郁寡欢,而在非正式组织中有可能非常活跃。5,一个人是否感到满足或是否表现出献身精神,决定于自己本身的动机构造及他跟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工作能力,工作性质与同事相处的状况皆可影响他的积极性。6,由于人的需要是各不相同的,能力也是有差别的因此对不同的管理方式各个人的反应是不一样的,没有一套适合任何时代,任何人的普遍的管理方法。 5.冲突: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就常常会产生意见分歧、争论、冲突和对抗,使彼此间的 关系出现紧张状态,在组织行为学上把它们统称为“冲突”。 6.创造能力:是指根据一定的设想,创造出具有新奇的独特价值的精神与物质产品的能力。 7.挫折:是指人们从事有目的的活动,在环境中遇到障碍和干扰,使其需要和动机不能获得 满足时的状态。 8.德尔菲法:是由美国兰德公司和道格拉斯公司提出的,这是一种集中各方面专家的意见预 测未来事件的方法,也可用来进行决策方案的选择。 9.调查法:是运用各种调查的方法了解被调查者对某一事物(包括人)的想法,感情和满意 度。可用的调查法有谈话法,电话调查法,总装调查法 10.定型效应:是指人们对某类社会对象形成了固定的印象,并对以后有关该类对象的知 觉发生强烈的影响。 11.动机:是指引起并维持人的行为达到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因。 12.非正式群体:是指未经官方规定,而是人们在共同的劳动、生活中自发而形成的一定 群体。该群体无明文规定的定员编制、成员权利、义务。 13.哥顿法:由哥顿提出的,其做法是邀请5—7人参加会议进行讨论,但讨论的问题先 不让讨论者知道,而是采用类比的方法,如拟人类比、象征人类比、幻想类比等。 14.个案研究法:是对某一个体,某一群体或某一组织在较长时间里连续进行调查,从而 研究其行为发展变化的全过程,这种研究方法也称为安全研究法。 15.双因素理论:一类是能促使人们产生工作满意感的激励因素,一类是促使产生不满的 保健因素。 ERG理论:人们共存在三种核心的需要,即生存需要、相互关系需要、成长发展需要。 公平理论:当员工作出了成绩并取得了报酬后,它不仅关系自己的所得的报酬的绝对量,而且关心自己的所得的报酬的相对量。 强化理论:人或动物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在环境的作用下会采取一定的行为,人们用强化的办法来影响行为的后果,从而修正其行为。 归因理论:观察者为了预测和评价人们的行为并对环境和行为加以控制而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过程所进行的因果解释和推论。 内容:对人们心里活动的归因、行为的归因、未来行为的预测。 特点:在于强调一个人的知觉与其行为之间的关系。 挫折理论:研究阻碍人们发挥的各种因素、产生挫折的原因、个人表现和应对措施。

语言学的名词解释

序论部分 语言学:是以语言作为专门研究对象的一门独立的科学;从方法上分为历史语言学、比较语言学、历史比较语言学、描写语言学;从研究对象上可分为个别语言学和普通语言学;19C 初的历史比较语言学标志着语言学的诞生。 历史语言学:用历史的方法来考察语言的历史演变、研究它的变化规律的语言学。 比较语言学:用比较的方法,对不同的语言进行对比研究,找出它们相异之处或共同规律的语言学。表层结构、深层结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相对,表层结构赋予句子以一定的语音形式,即通过语音形式所表达出来的那种结构,表层结构是由深层结构转换而显现的;深层结构是赋予句子以一定的语义解释的那种结构。 语言的社会功能语言的依存性(强制性):语言符号的音义结合是任意的,但一经社会约定俗成后,音义之间就具有互相依存的关系,不得任意更改。 语言层级性:语言是一种分层装置。语言结构要素的各个单位,在语言结构中,并非处在同一个平面上,而是分为不同的层和级。语言可分为二层——底层是一套音位和由音位组成的音节,为语言符号准备了形式部分;上层是音义结合的符号和符号的序列,分为三级:第一级是词素,是构词材料';第二级是词,是造句材料;第三级是句子,是交际的基本单位。语言发展的渐变性:指语言从旧质过渡到新质不是经过爆发,不是经过消灭现存的语言和创造新的语言,而是经过新质要素的逐渐积累,旧质要素的逐渐死亡来实现的。语言结构的体系的演变只能采取渐变,不能爆发突变。 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指语言结构体系发展变化是不平衡的,即词汇、语义、语音、语法的发展速度是不一样的。与社会联系最直接的词汇、语义变化最快,语音次之,语法最慢。组合关系:构成线性序列的语言成分之间前后相继的关系。语言单位顺着时间的线条前后相继,好像一根链条,一环扣着一环,处于这个组合链中的两个符号或符号序列之间的关系就叫组合关系。如:主谓、动宾等都是具体的组合关系类型。 聚合关系:在线性序列的某一结构位置上语言成分之间相互替换的关系。在同一位置上能够相互替换的语言单位具有相同的语法功能。在这个线性序列中,每一个语言单位都占有一个特定的位置,在这个位置上它可以被其他语言单位替换下来,犹如一根链条,某一环可以被另一环替换下来,从而形成一根新的链条。 语言习得性:是指虽然人类先天就具有潜在的语言能力,但要掌握一门语言,必须通过后天的学习,没有现实的语言环境,不能掌握任何一种语言。 语言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发音能力的结合,即,掌握语言需要有发达的大脑和灵活的发音器官。征候:是事物本身的特征,它代表着事物,可以让我们通过它来推知事物。如:炊烟代表人家。语音部分语音:即语言的声音,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负载一定的意义,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语言依靠语音来实现其社会交际功能。 音素: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分为元音和辅音。 国际音标:由国际语音学会于1888年制定的一套记音符号,它根据“一个音素只用一个音标表示,一个音标只表示一个音素”的原则,主要使用拉丁字母和各种变形符号,是国际上通用的记音符号。语音的生理属性:指语音的动力、发音体和发音方法。 语音的物理属性:是指物体受到外力作用而发生振动,从而使周围的空气也发生振动,形成音波,音波传入人耳,使鼓膜发生振动,刺激听觉神经,于是人们产生了声音的感觉。语音的物理属性包括音高、音长、音重、音质。 语音的社会属性:指同一个音素在不同的语言或方言中具有不同的作用,执行不同的交际功能,是语音的本质属性。 音高:指声音的高低,取决于发音体振动的频率,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如汉语的声调。音重:指声音的强弱,取决于振幅,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语音的强弱与气流量的大小和发

管理学原理试卷及答案

管理学原理试卷及答案 篇一:管理学原理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管理 目标管理 预测 决策 人员配备 激励 控制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管理的性质不包括() A.二重性 B.科学性 c.理论性D.艺术性 2.人们常说,身体是“三分治七分养”,对于这件事() A.反馈控制比前馈控制更重要B.现场控制比反馈控制更重要c.反馈控制比现场控制更重要D.前馈控制比反馈控制更重要3.打电话请供应商来换一台同目前用坏的机器一样的设备,这是设备的简单替换问题,需要的管理技能主要是()

A.概念技能和技术技能 B.人际技能和技术技能 c.技术技能D.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 4.差别计件工资制是()的内容之一。 A.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B.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 c.韦伯的行政管理理论D.现代管理理论 5.没有一个固定的信息中心,成员之间总是互相传递信息的是() A.园型沟通B.y型沟通 c.全通道型沟通D.轮型沟通 6.根据计划的明确性,可以将计划分为() A.长期计划、中期计划和短期计划B.战略性计划和战术性计划 c.具体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D.程序性计划和非程序性计划 7.()是指企业在计划期内反映有预计现金收支、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预算。 A.经营预算B.投资预算 c.财务预算D.成本预算 8.目标的制定要有一定的高度和难度,这体现了目标的() A.差异性B.层次性 c.时间性D.先进性 9.某企业制造并销售单一成品,固定成本总额为60万元,产品售价为每件3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10元,该企业的盈亏平衡时的产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 1.休克(shock):机体在各种强烈致病因素作用下时发生的一种 以全身有效循环血量下降,组织血液灌流量减少为特征,进而 有细胞代谢和功能紊乱及器官功能障碍的病理过程。 2.心源性休克(cardiogenic shock):是指由于心脏泵血功能障碍, 心排出量急剧减少,有效循环血量下降而引起的休克,如得不 到有效的治疗,死亡率极高。见于大面积心肌梗死,心肌病, 严重的心律失常及其他严重心脏病的晚期。 3.血管源性休克;分布异常性休克(maldistrubutive shock):由于 广泛的小血管扩张,血管床容积增大,大量血液淤滞在舒张的 小血管内,使有效血量减少而引起的休克,见于感染性,过敏 性,神经源性休克等。 4.MOD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是指在严重的创伤,感染和休 克时,原无器官功能障碍的患者同时或在短时间内相继出现两 个以上器官系统的功能障碍以致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必需靠临 床干预才能维持的综合征。 6.ARDS(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急性呼吸窘迫综 合征;休克肺:休克时所出现的急性呼吸功能衰竭,是指肺 内、外严重疾病导致以肺毛细血管弥漫性损伤、通透性增强 为基础,以肺水肿、透明膜形成和肺不张为主要病理变化, 以进行性呼吸窘迫和难治性低氧血症为临床特征的急性呼 吸衰竭综合征。ARDS是急性肺损伤发展到后期的典型表现。

该病起病急骤,发展迅猛,预后极差,死亡率高达50%以上。 7.SIRS,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机体通过持续放大的级联反应,产生大量的促炎介质并进入循环,并在远隔部位引起全身性炎症,称为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8.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由于某些致病因子的作用,以血液凝固性障碍为特征的病理过程。微循环中形成大量微血栓,同时大量消耗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同时引起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能增强,导致患者出现明显的出血,休克,器官功能障碍,溶血性贫血等临床表现。 9.MHA,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DIC患者可伴有一种特殊类型的贫血,其特征是外周血涂片中可见一些特殊的形态各异的变形红细胞,称为裂体细胞,外形呈盔形,星形,新月形等,统称为红细胞碎片,该碎片脆性高,易发生溶血。 10.FDP:纤溶酶水解纤维蛋白原及交联纤维蛋白产生的各种片段,统称为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这些片段具有明显的抗凝作用,各种FDP片段的检查在DIC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11,3P试验:即血浆鱼精蛋白副凝试验,其原理是将鱼精蛋白加入患者血浆后,可与FDP结合,使血浆原与FDP结合的纤维蛋白单体分离并彼此聚合并凝固,这种不需要酶的作用而形成纤维蛋白的现象称为副凝试验。DIC患者往往呈阳性反应,但晚期有时也可为阴性。 12,IRI缺血-再灌注损伤:指在一定条件下缺血后再灌注,不仅

组织行为学名词解释全

名词解释: 1. 组织:是在共同目标指导下协同工作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它建立一定的机构,成为独立的法人;它又是通过分工合作而协调配合人们行为的组织活动过程。▲ 2. 行为:狭义的行为是指人受其生理、心理支配或客观环境的刺激而表现出能被观察到的一切外显的活动。广义的行为除上述可以直接观察到的外显行为外,还包括内隐的心理活动;广义行为的概念实际是把心理和行为统称为人的行为。▲ 3. 组织行为学:是研究在组织中以及组织与环境相互作用中,人们从事工作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规律性的科学。 4.测验的信度:即可靠信,它是测量反映被测特征的真实程度的指标,有人称之为测验的真确性,也有人把信度作为测验结果的稳定性和一致性指标。 5.准实验法:研究人员在不能完全控制的情景下所进行的实验。 6. 感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于人的感觉器官,人脑中所产生的对这些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它也是客观事物在人的认知过程中最简单的最初的反映形式,是构成知觉和思维等复杂的高级的反映形式的基础。 7.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把所感觉到的客观事物的各种个别属性联系起来,在人脑中产生的对该事物各种属性的组合整体反映。 8. 社会知觉:是指主体对社会环境中有关人的知觉,包括对个人、群体和组织特性的知觉。 9. 自我知觉:是指主体对自己的心理与行为状态的知觉,通过自我知觉发现和了解自己,从而使自己的行为能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的要求。▲ 10.知觉归类:指知觉对象的组合原则,也就是按照这些原则才更容易把知觉对象组合成为一个整体反映的知觉。 11.晕轮效应:是一种一点概面的思想方法。它以事物的某一个特性为依据,而忽视事物的其他特性就对整个事物全面评价,结果产生了错觉。

《管理学原理》总复习

A, 题型: 一、 单项或多项选择题 二、 判断题 三、 名词解释 四、 简答题 五、 论述 / 案例分析 B,复习内容 一、选择 1. 中层管理人员的主要工作是( )。 A 、战略管理; B 、现场管理; C 、组织协调; D 、开拓创新; E 、组织实施 2. 之于管理,最形象的描述是( )。 A 、艺术; B 、科学; C 、知识; D 、能力; E 、以上都不是 3. 下面几项,能够被列入技术技能范畴的是( )。 A.生产技能 B.财务技能 C.营销技能 D.协调技能 E.激励技能 4. 下列属于在整个组织的管理活动中,领导者发挥的主要作用的有( )。 A.协调作用 B.指挥作用 C.打击作用 D.激励作用 E.宽容作用 5. 根据“双因素理论”,激励因素的缺失将导致员工( )。 A.满意 B.没有满意 C.不满 D.很不满 6. 决策过程中,不能只是着眼于需要,而不考虑可能性,这一观点体现 装 订 线

了决策的()。 A. 可行性的原则 B. 系统性的原则 C.对比择优原则 D. 风险性 D、下属部门工作非管理特征明显; E、以上皆是 7.行为科学最基本的理论核心是()。 A.动机激励理论 B.组织与冲突理论 C.企业管理中的“人性”理论 D.领导方式的理论 8.培训和发展项目是否有效的检验标准是( )。 A、培训是否影响生产工期; B、培训者是否实现了教学目标; C、被培训者的工作绩效在培训后是否得到了提高; D、被培训者实际工作能力提升; E、被培训者是否乐于参加培训 9.中层管理者比基层管理者更多地依靠() A.正式权力与沟通技巧 B.个人权力与技术技能 C.人际关系技能与技 术技能D.沟通技能与人际关系技能E.规划能力 10.20世纪80年代以来产生了许多组织变革举措。下列属于这些举措的 有()。 A.组织文化多样化 B.组织结构扁平化 C.组织运行柔性化 D.组织协作团队化 E.大企业内部的“小企业化经营” 11.为了强调决策是管理的核心和决策贯穿于管理活动的全过程,由此而 提出的 论断是____ 。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85083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 1.病理生理学(pathophysiology):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转归的规律和机制的科学,重点研究疾病中功能和代谢的变化。 2.病理过程pathologic process[?p?θ??l?d?ik ?pr?uses]:指多种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结构的异常变化。 3.循证医学(EBM):指一切医学研究与决策均应以可靠的科学成果为依据,循证医学是以证据为基础,实践为核心的医学。 4.健康(health):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衰弱现象,而且是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一种完全良好状态。 5.疾病(disease):在一定病因作用下,机体内稳态调节紊乱而导致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6.病因:引起疾病必不可少的、赋予疾病特征或决定疾病特异性的因素。 7.遗传易感性(genetic susceptibility)遗传因素所决定的个体患病风险. 8.过敏反应免疫系统对抗原发生异常强烈的反应,致使组织细胞损伤和生理功能障碍。 9.完全康复(complete recovery):指疾病时所发生的损伤性变化完全消失,机体的自稳调节恢复正常。 10.不完全康复(Incomplete recovery):指疾病时的损伤性变化得到控制,但基本病理变化尚未完全消失,经机体代偿后功能代谢恢复,主要症状消失,有时可留后遗症。

11.死亡(death):指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停止。 12.脑死亡(brain death):全脑功能(包括大脑、间脑、脑干)不可逆的永久性丧失以及作为一个整体功能的永久性停止。 13.低渗性脱水(hypotonic dehydration):失钠多于失水,血清Na+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伴有细胞外液量的减少,又称低容量性低钠血症(hypovolemic hyponatremia)。 14.高渗性脱水(hypertonic dehydration):失水多于失钠,血清Na+浓度>150mmol/L,血浆渗透压>310mmol/L,细胞外液量和细胞内液量均减少,又称低容量性高钠血症(hypovolemic hypernatremia)。 15.脱水热:严重高渗性脱水时,尤其是小儿,从皮肤蒸发的水分减少,使散热受到影响,从而导致体温升高,称之为脱水热。 16.等渗性脱水(isotonic dehydration):钠水呈比例丢失,血容量减少,但血清Na+浓度和血浆渗透压仍在正常范围。 17.高容量性低钠血症(hypervolemic hyponatremia):血钠下降,血清Na+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但体钠总量正常或增多,患者有水潴留使体液量明显增多,又称为水中毒(water intoxication)。 18.水肿(edema):过多的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内积聚称为水肿。 19.低钾血症(hypokalemia):血清钾浓度低于3.5mmol/L称为低钾血症。

《组织行为学》名词解释

1. 组织:是在共同目标指导下协同工作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它建立一定的机构,成为独立的法人;它又是通过分工合作而协调配合人们行为的组织活动过程。 2. 行为:狭义的行为是指人受其生理、心理支配或客观环境的刺激而表现出能被观 察到的一切外显的活动。广义的行为除上述可以直接观察到的外显行为外,还包括内隐的心理活动;广义行为的概念实际是把心理和行为统称为人的行为。 3. 组织行为学:是研究在组织中以及组织与环境相互作用中,人们从事工作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规律性的科学。 4. 感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于人的感觉器官,人脑中所产生的对这些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它也是客观事物在人的认知过程中最简单的最初的反映形式,是构成知觉和思维等复杂的高级的反映形式的基础。 5.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把所感觉到的客观事物的各种个别属性联系起来,在人脑中产生的对该事物各种属性的组合整体反映。 6. 社会知觉:是指主体对社会环境中有关人的知觉,包括对个人、群体和组织特性的知觉。 7. 自我知觉:是指主体对自己的心理与行为状态的知觉,通过自我知觉发现和了解自己,从而使自己的行为能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的要求。 8. 价值观: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包括人、物、事)在满足主观需要方面的有用性、重要性、有效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这是人们的一种观点和信念,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是指导人们行为的准则。 9. 态度:是个人对某一对象所持有的评价和行为倾向。 10. 工作态度:是对工作所持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 11. 工作参与度:是指员工对自己工作的认可程度、投入程度,以及认为工作对自我价值实现的重要程度。 12. 个性:是个人所具有的各种心理特征和意识倾向的较稳定的有机组合。 13. 气质:是指与个人神经过程的特性相联系的行为特征。 14. 能力:是个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 15.性格:是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16. 控制方位论:是指个人行为能否达到某种结果靠那方面原因控制的看法。 17. 创造性行为:是指人这个主题综合各方面的信息后形成一定目标和控制或调节客体过程中产生出前所未有的并具有社会价值的新成果的一种行为。 18. 事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一生所连续地担负的工作职业和工作职务、职位及岗位的发展道路。 19. 事业生涯的设计:是对个人今后所要从事的职业、要去的工作组织和单位、要担负的工作职务和工作职位的发展道路,作出设想和计划的过程。 20. 事业生涯的开发:是指为达到事业生涯设计所列出的各阶段的事业目标,而进行的知识、能力专业和技术的开发性(培训、教育)活动。 21. 事业生涯的管理:是指组织和职工本人对事业生涯进行设计、规划、实施和监控的过程。 22. 群体:是指为了实现某个特定的目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的组合。 23. 正式群体:是指由组织结构确定的、职务分配很明确的群体。 24. 非正式群体:是那些既没有正式结构、也不是由组织确定的联盟,它们是人们为了满足社会交往的需要在工作环境中自然形成的。 25. 角色:是指人们对某个社会性单位中占有一个职位的人所期望的一系列行为模式。 26. 角色同一性:是指对一种角色的态度与实际角色行为的一致性。 27. 角色知觉:是指一个人对于自己在某种环境中应该有什么样的行为反应的认识。 28. 角色期待:是指别人认为你在一个特定的情境中应该做出什么样的行为反应。 29. 群体凝聚力:是指群体成员之间相互吸引并愿意留在群体中的程度。是维持群体行为有效性的一种合力。

管理学原理论述题参考答案

管理学原理论述题参考答案 这是整理的管理学原理论述题参考答案,判断和名词解释可以按照提纲复习。?论述题?1。请谈谈你对企业管理的理解和体会。 答:企业管理就是为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而对企业的资源进行有效合理配置的手段。只要能保证经营目标的实现,就是最好的管理,企业管理是个很概括的概念!简单的说就是能让企业,以正常的模式运行!实现企业利润,?如何运用人才和宏观调控市场经济发展战略,让公司所有员工团结一致,互助友爱,积极向上,把公司的事当自己的事来做。爱岗敬业,尽职尽责。采纳一切对公司有利益的建议和批评,让公司在短期内成为规模。并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其实企业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作为企业管理者,如何用好自己手中的权利,对公司的发展至关重要.在现代社会,企业管理是一门学科.说穿了,企业管理就是用一种合理的方法,使员工即听从你的,而又对你没有反感,这其中的方法就是艺术.企业管理是一个很笼统的概念,它的领域很广泛,包括几个分支。如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质量管理等等。企业管理是先有了理,再有管。理即制度,管即措施.要想管理好企业,应先制定出合理的制度,然后再制定出措施,如员工违反的哪一条制度该怎么办,如何处置;企业管理目的就是以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利润的同时使的顾客达到最高的满意度,就是通过合理组织协调机制,科学的管理机构和严密的规章制度,对于一个企业的人。财.物进行合理,科学,严密的生产经营活动,从而实现企业的经济利益,以及企业所需要达到的目的, 2。企业的目的是什么?谈谈你对企业宗旨的理解。P81-82?答,企业的目的是创造利润,并且寻求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企业的宗旨是关于企业存在的目的或对社会发展的某一方面应做出的贡献的陈述,有时也称为企业使命,企业宗旨不仅陈述了企业未来的任务,而且要阐明为什么要完成这个任务以及完成任务的行为规范是什么。一个良好的宗旨陈述应包括五方面的内容:1。应该明确企业是什么和希望成为什么;2。在战略上允许企业创造性地发展,而在战术上限制企业进行一些冒险行为;3.使本企业或机构有别于其他同类型的企业或机构;4。应指出作为评价企业现在和未来活动的框架;5.陈述应该准确明白,易于被整个企业或机构所理解。概括起来说,宗旨陈述应包括以下九个方面的内容:顾客,产品/服务,市场,技术,关注生存、增长和盈利,哲学,自我意识,对公共事业的关注和对企业内部职工的考虑。 3.管理者的工作与角色有哪些?P5,11?答:管理者工作在不同的岗位上(如监工、领班、部门负责人、行政官员、副总裁等),他们动用人员和资源来完成组织及其下属部门的工作任务。无论是在领班一级还是在高层经理一级,当我们讨论管理者时,总是集中于探讨共同的管理职责——确保通过许多人的努力,以实现较高的工作绩效。工作绩效的实现正是通过管理——计划、组织、领导以及控制资源的使用,以实现工作目标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正如管理学家亨利.明茨伯格所说的,当一位管理者是最重要的工作:“没有什么工作会比管理者的工作对我们的社会更为重要的了.正是管理者决定我们的社会机构能否为我们提供有效的服务,或者他们是否浪费我们的才能和资源." 管理者必须准备承担的角色包括3个类型。管理者的人际关系方面的角色包括与工作单位内部和外部人员的交往。信息方面的角色包括传播、接收和分析信息.决策方面的角色包括利用信息来进行决策、解决问题,或者把握机遇。?4。企业为什么要研究非正式组织?(你怎么看待组织中的小团体,小宗派)P112-113?每一种正式结构的背后都存在一种非正式结构。这是一种“影子"组织,由组织成员之间非正式的但往往是很重要的相互关系组成。 由于组织的复杂本质和对绩效要求的持续变化,非正式组织在完成必要工作方面很有帮助。通过非正式结构自然而然地自发联系,人们得以进入情感支持和产生友谊的人际关系网,以满足重要的社会需要。他们也从与其他能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工作和任务的人的接触中获益。通过人们在工作日和各种非结构环境中的非正式接触,就可以进行有价值的学习和知识共享。?当然,非正式结构也有潜在的弱点。它们可能容易受到谣言的影响,传递不确切的信息,产生对变革的抵制,甚至转移重要目标的工作努力.那些感觉被排除在非正式群体之外的人会滋生不满情绪。?5.简述扁平化组织结构的特征。P120-123?答:现代的企业大都倾向于采用扁平组织结构?1。扁平结构的主要优点.?(1)节省管理费用开支.(2)高层领导可以较容易了解基层情况.(3)有利于促进基层管理人员的成长。(4)有利于提高决策的民主化程度。(5)纵向沟通联系渠道缩短,可以加快信息传递速度和减少信息失真.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各章节)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 1.基本病理过程:多种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结构的变化。如水肿,缺氧,休克 2.疾病概论(总论):疾病的概念、概括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普遍规律和机制。 3.健康:是指没有疾病和病痛,而且在躯体、精神和社会上都处于完好状态。 4.疾病:是指在病因的作用下,机体自稳态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过程,并出现一系 列功能、代谢、形态结构以及社会行为的异常。 5.病因:病因学中的原因是直接引起疾病并赋予该疾病以特征的因素,常被称为病因。 6.条件:是指在原因的基础上影响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通常包括机体的内在因素 和影响疾病发生、发展的外部因素。 7.死亡:是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性停止。临床死亡的标志: 心跳停止、呼吸 停止、各种反射消失 8.脑死亡:枕骨大孔以上全脑功能的永久性停止。脑死亡的判定标准:颅神经反射消 失、不可逆性昏迷、大脑无反应性、自主呼吸停止、无自主运动、脑电波消失、脑 血液循环完全停止。脑死亡的意义有利于判定死亡时间、确定终止复苏抢救的界线、为器官移植创造条件。 ~ 1.脱水:体液容量明显减少。 2.高渗性脱水:细胞外液量减少,失水多于失钠,血清[Na+] >150mmol/L,血浆渗透压> 310mOsm/L为低容量性高钠血症。 3.低渗性脱水:细胞外液量减少,失钠多于失水,血清[Na+] < 130mmol/L,血浆渗透 压< 280mmol/L为低容量低钠血症 4.等渗性脱水:水钠等比例丢失,细胞外液量减少,细胞内液量减少不明显,血清[N a+] 仍维持在130- 150mmol/L,血浆渗透压280-310mmol/L,为正常血钠性容量不足。 5.水中毒:过多的液体在体内潴留,细胞内液量增加,体液增多伴低钠血症,血清[Na +] < 130mmol/L,血浆渗透压< 280mmol/L。为高容量性低钠血症,多因水潴留所 致,通常无钠的过度丢失。 6.低钾血症:血清钾浓度低于L的状态,体钾总量减少被称为缺钾或钾丢失。 7.高钾血症:血清钾浓度高于L的状态,一般将血清钾浓度高于l者成为轻度高钾血 症,高于7mmol/l者为重度高钾血症。 8.低镁血症:血清镁低于l。高酶血症:血清镁高于l 9.水肿:过多的体液在组织间隙或体腔中积聚的病理过程。体腔中体液积聚被称为积 水。心性水肿是指心力衰竭诱发的水肿。肾性水肿是因肾原发性疾病引起的全身性 水肿。原发于肝病的体液异常积聚被称为肝性水肿。肺间质中有过量体液积聚和/ 或溢入肺泡腔的病理现象被称为肺水肿。脑组织的液体含量增多引起的脑容量和容 量增加为脑水肿。 、

组织行为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一、名词解释 1、组织行为学:是综合运用与人有关的各种知识,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行为规律,从而提高各级主管人员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和引导能力,以便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一门科学。 3、个性:是指一个人整个特有的、经常性的、稳定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4、社会知觉和自我知觉:社会知觉是对社会对象的知觉,包括一个人对另一个人,个人对群体,群体对个人、群体对群体的知觉,以及个人间,群体间关系的知觉,简而言之,社会知觉就是对人和社会群体的知觉。自我知觉是社会知觉中一种特殊的形式,在个体行为活动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个体的自我知觉,既包括对自己心理与行为状态的知觉,则无,又包括对自己的目标与发展途径的认识。 5、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物事)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 6、态度:是指个体对瓮城事所持有的一种持久而又一致的心理和行为倾向。 1、激励:指的是鼓舞、指引和维持个体努力指向目标行为的驱动力,它对行为起着激发、加强和推动的作用。 2、挫折:由于某些主观成分的原因遇到验证以克服的困难,使目标无法实现、需要不能得到满足,这种目标无法实现,需要得不到满足的紧张状态就叫“挫折” 3、强化:人或动物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在环境的作用下会采取一定的行为。当这种行为的后果对他有利时,这种行为就会在以后重复出现,行为的频率就会增加;当这种行为的后果对他不利时,这种行为就减弱或消失。这种状况在心理学中被称为“强化” 4、群体:组织中的群体是两人或两人以上的集合体,他们遵守共同的行为规范、在情感上互相依赖、在思想上互相影响,而且有着共同的奋斗目标。 5、群体规范:是由群体成员们建立的行为准则,或是指群体对其成员适当行为的共同期望。它可以是成文的,也可以是不成文的。规范起着约束成员行为的作用。 6、群体内聚力:群体对成员的吸引力称为群体内聚内,它包括群体成员与整个群体的吸引力,以及群体成员之间的吸引力。 7、人际关系:也叫人群关系,是人们在进行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过程中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人们依靠某种媒介,通过个体交往形成的信息和情感、能量和物质交流的有机渠道。 8、冲突: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社会单元在目标上互不相容或互相排斥,从而产生心理上的或行为上的矛盾。 1、领导:领导是一种影响力,是影响个体、群体或组织来实现所期望目标的各种活动的过程。这个领导过程是由领导者、被领导者和所处环境这三个因素所组成的复合函数。 2、领导决策:指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为了解决重大的现实问题,通过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和技术,从若干个有价值的方案中选择其中一个最佳方案,以此实现领导目标的活动过程。 3、权力:个体影响其他个体(群体)行为的能力。 4、政治行为:指组织中的个体或群体为了自身的利益,采取正当或不正当的手段来获取资源,争夺权力的活动。 5、领导效能:领导者在实施领导过程中的行为能力、工作状态和工作结果,即实现领

语言学的名词解释

When I was preparing the postgraduate entrance examination of NNU(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some of these following concepts had been tested,but there's no specific or clear explanation in the textbook required by the university.As in preparing the second-round examination I read them in other relevant books, I wrote down here for your reference.Hope they are useful to some of you. 1. Acculturation(同化过程)is a process in which members of one cultural group adopt the beliefs and behaviors of another group. 2. Adjacency pair(相邻语对);a sequence of two utterances by different speakers in conversation. The second is a response to the first, such as question/answer sequences and greeting/greeting exchange. 3. affix: a bound morpheme that is attached to a stem and modifies its meaning in some way. 4. agreement (concord)(一致): a grammatical phenomenon in which the form of one word in a sentence is determined by the form of another word which is grammatically linked to it. E.g. in the sentence The boy goes to school every day.There is an agreement in number between boy and goes. 5.articulators(发音器官): the tongue,lips,and velum, which change the shape of the vocal tract to produce different speech sounds. 6.aspect(体): the grammatical category representing distinction in the temporal structure of an event. English has two aspect construction---the perfect and the progressive.(完成体和进行体) 7.aspiration(吐气); the puff of air that sometimes follows the pronounciation of a stop consonant. E.g. /p/ in the word pit. 8.consonant(辅音); a speech sound produced by partial or complete closure of part of the vocal tract, thus obstructing the airflow and creating audible friction. Consonants are described in terms of voicing, place of articulation, and manner of articulation. 9. converstional implicature(会话含义):meanings that are explicable in the light of converational maxims. https://www.360docs.net/doc/1f6503131.html,municative competence(交际能力); the ability to use language appropriately in social situations. 11. constituent(成分): a syntactic unit that functions as part of a large unit within a sentence; typical constituent types are verb phrase, noun phrase, prepositional phrase and clause. 12.case(格):the grammatical category in inflectional languages by which the form of a noun or noun phrase varies for grammatical or semantic reasons. English has only one case distinction in nouns—the genitive case(所有格), but English pronouns have three forms that correspond to three of the six cases in Latin. 13.clause(小句): a grammatical unit that contains a subject and a predicate. It may be a sentence or part of a sentence. 14.closed class(封闭词类): a group of words whose membership is small and does not readily accept new members. 15.coinage(创新词): the construction and addition of new words. 16.distribution(分布): the set of positions in which a given linguistic element or form can appear in a language. 17.duality(双重结构): a type of double-layer structure in which a small number of meaningless units are combined to produce a large number of meaningful units. 18.entailment(包含);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wo sentences where the truth of one(the secon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