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装置自动化考试必过总结

制冷装置自动化考试必过总结
制冷装置自动化考试必过总结

第一章调节系统的基本原理与调节对象特性

1、自动调节设备一般由发信器、调节器和执行器三部分组成。

发信器(感受元件):把被调参数(房间内空气温度)成比例地转变为其他物理量信号(如电阻、电压、电流等)的元件或仪表,如热电阻、热电偶等。

调节器:将发信器送来的信号与给定值进行比较,根据偏差大小,按照调节器预定的调节规律输出调节信号。

执行器:是由执行机构和调节机关组成的。调节机关一般为调节阀,它根据调节器送来的调节信号大小改变调节阀的开度,调节热水流量,对调节对象施加调节作用,使被调参数(房间空气温度)保持在给定值。

2、反馈:通过发信器将调节系统的输出信号引回调节系统输入端的方式。

负反馈:反馈信号使被调参数变化减小。负反馈信号z旁有一负号,给定值信号r为正号,故偏差信号是e=r-z。

正反馈:反馈信号使被调参数变化增大。正反馈信号z旁有一正号,给定值信号r为正号,故偏差信号是e=r+z。

在自动调节系统中都采用负反馈。

3、调节系统分类。。。。。。(判断)

反馈调节系统按给定值的变化规律不同可分为:

1、定值调节系统给定值为一确定的数值。

2、程序控制系统给定值事先不确定,取决于系统以外的某一进行着的过程,并要求系统的输出量跟着给定值变化。如舒适性空调中,为了节约能量和达到舒适的目的,室温设定值随着室外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3、自适应控制能连续自动地测量对象的动态特性,把它们和希望的动态特性比较,并利用差值以改变系统的可调参数,或产生一个控制信号,从而保证不论环境如何变化,被控参数性能都是最佳的。

4、(d)衰减振荡图最理想。。。。。。(选择)

5、调节过程不允许衰减率?<0即不允许扩散增幅振荡;对于?=0的等幅振荡,只要其振幅在给定范围内,也能采用。

6、衰减比为被调参数在过渡过程中第一个波峰值与第三个波峰值之比;被调参数在过渡过程中,第一个最大峰值超出新稳态y(∞)的量,称为最大超调量Mp,常称动态偏差。设计调节系统时,必须对此作出限制性规定,Mp大,则品质差;静态偏差y(∞)也称残余偏差或稳态偏差,它表示调节系统受干扰后,达到新的平衡时,被调参数的新稳态值与给定值之差。

7、调节对象特性包括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两部分,常用迟延τ,时间常数T和放大系数K 来综合表示。。。。。。。(选择)

迟延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叫纯迟延τ0 (或称传递迟延);另一部分叫容积迟延τ c ,总迟延τ=τ0 + τ c 。

由于调节作用施加到对象,被调参数变化由发信器感受到,中间有一段传递距离,故需要有一定的时间,这段时间称之为纯迟延。

这种由于存在中间容积而产生的迟延称为容积迟延,用符号τc 表示。

第二章 调节器和调节系统的调节过程

1、双位调节器工作原理:所谓双位调节器,是当调节器的输入信号发生变化后,调节器的输出信号只有两个值,即最大输出信号和最小输出信号。通常仅仅是“开”和“关”。 双位调节器及调节过程的特点为:(l )结构简单。(2)输出信号迅速突变,它只能停留在“全开”和“全关”或“最大”和“最小”两个位置上,不能连续停留在中间位置,属于非线性调节器。 (3)调节器都有一定的差动范围,改变差动范围可以调节被调参数的波动范围。(4)双位调节过程是周期性的、不衰减的脉动过程,被调参数在其波动范围内,按对象本身的飞升曲线规律变化。(5)调节对象的时间常数T 愈小,迟延τ愈大,则特性比τ/T 愈大,被调参数的波动范围y 波动也愈大。一般τ/T 值小于0.3,才适于选用双位调节器。

2、比例带(输出e/输入p )是指调节器输入的变化与相应输出变化的百分数。

%100)/

(min

max min max ?-?-=P P P Z Z e

δ

例:一只电动比例温度调节器,温度刻度范围是50~100℃,电动调节器输出是0~10mA ,

当指示指针从70℃移到80℃时,调节相应的输出电流从3mA 变化到8mA ,其比例带为%40%100)0

1038/501007080(=?----=δ 当温度变化全量程的40%时,调节器的输出从0mA 变化到10mA ,在这个范围内,温度的变化e 和调节器的输出变化ΔP 是成比例的。

比例带δ与放大倍数K P 成反比。比例带δ越小,因此比例带δ和放大倍数K P 一样,都是表示一个比例调节器的控制作用强弱的参数。

静态偏差。

3、积分调节器的调节规律是输出的变化速率与输

入成正比,调节过程最终不存在静态偏差。

优点是可以消除静态偏差,但缺点是易使调节过程

出现过调现象,从而引起被调量振荡。

积分调节器输出执行器的动作速度及方向只决定于

输入偏差的大小及正负,与偏差变化速度的大小及方向无关。积分调节器适用于:迟延小,时间常数小而反应迅速、自平衡能力较大、负荷变化又小又慢的调节系统中。

4、理想微分调节器的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变化速度成正比。这种超前和加强的调节作用,使被调参数的动态偏差大为减小。微分调节器存在不灵敏区,被调参数可以停留在任何一个数值上,但微分调节器是不能单独应用的。

5、比例积分调节器兼有比例调节器和积分调节器的优点:既有比例调节器反应迅速,亦即输出信号瞬即反应输入信号,又有积分调节器可以消除静态偏差的优点。

积分时间对过渡过程的影响具有两重性:积分时间T i越小,积分特性曲线的斜率越大,即积分作用越强,一方面克服静差的能力增强;但另一方面会使过程振荡加剧,稳定性降低。积分时间越短,振荡倾向越强烈,甚至会成为不稳定的发散振荡。积分时间T i越大,表示积分作用越弱。若积分时间为无穷大,积分作用很弱,则表示没有积分作用,就成为纯比例

调节器。

常数大、容积迟延大、负荷变化又大又快的场合。

对于一台实际的比例积分微分调节器,如果把微分时间调到零,就成为一台比例积分调节器;如果把积分时间放到最大,就成为一台比例微分调节器;如果把微分时间调到零,同时把积分时间放到最大,就成为一台纯比例调节器了。

7、。。。(大题)直通调节阀的流量特性

调节阀的流量特性系指介质流过阀门的相对流量与阀门的相对开度之间的关系。

1、理想流量特性:调节阀在前后压差一定的情况下得到的流量特性,称为理想流量特性。(1)线性流量特性

线性流量特性是指调节阀的相对流量变化与相对开度变化成比例,线性流量特性的单位行程变化所引起的流量变化是相等的。因此,当系统在大负荷时,线性流量特性调节阀容易处于大流量时,调节作用不灵敏,而当系统在小负荷,即阀处于小流量时,调节作用过度而容易引起调节系统振荡。

(2)等百分比特性流量调节阀单位行程变化所引起的流量变化是不等的。行程小时,流量变化小;行程大时,流量变化大。等百分比特性调节阀的放大系数随行程的增大而递增,在小开度时,相对流量变化小,工作缓和平稳,易于控制;而大开度时,相对流量变化大,工作灵敏度高,有利于控制系统的工作稳定。

⑶抛物线流量特性抛物线流量特性的调节阀的相对流量与相对开度的二次方成比例关系

⑷快开特性调节阀在开度较小时就有较大流量,随开度的增大,流量很快就达到最大。

2、工作流量特性:指调节阀在前后压差随负荷变化的工作条件下,它的相对流量与相对开度之间的关系。

⑴串联管道时调节阀的工作流量特性

串联管道系统的阻力与通过管道的介质流量成平方关系。当系统总压差为一定时,调节阀一旦动作,随着流量的增大,串联设备和管道的阻力亦增大,这就使调节阀上压差减小,结果引起流量特性的改变,理想流量特性变为工作流量特性。

显然,随着串联阻力的增大,S值减小,则q100会减小,这时阀的实际流量特性偏离理想流量特性也就越严重。

由下图可见:当S=1时,理想流量特性与工作流量特性一致;随着S值的降低,q100逐渐减小,实际可调比R减小,直线特性调节阀趋于快开特性阀,等百分比特性阀趋于直线特性阀,这就使得调节阀在小开度时控制不稳定,大开度时控制迟缓,严重影响控制系统的调节质量。在实际使用时,对S值要严加限制,一般希望不低于0.3~0.5。

第3章制冷装置的自动调节

1、毛细管是利用制冷剂在细长管内流动的阻力而实现节流效应的。

制冷剂在毛细管出口处的状态与背压(即蒸发器压力)有关。一定尺寸的毛细管,在入口制冷剂状态一定的条件下,存在一个对应的临界出口状态(p c,t c)。当背压高于临界压力时,制冷剂在毛细管出口处的压力等于蒸发压力,且随着蒸发压力的降低而降低,直到背压等于临界压力,毛细管出口达到临界状态。背压继续下降,低于临界压力时,毛细管出口处制冷剂仍维持临界状态,不随蒸发压力的改变而改变,即出口压力等于临界压力,然后在蒸发器中自由膨胀到蒸发压力。(1)毛细管对流量变化有自补偿能力,只适应工况变化不大时对流量作微小调整;(2)压缩机停机时,系统高低压侧贯通,压力很快平衡,因而配用低启动转矩的廉价电动机。它不允许带压差启动,所以要避免刚停机又立即启动装置,否则将影响电动机的寿命,甚至烧毁电动机。

2、热力膨胀阀:用于干式蒸发器的供液量调节,主要是根据蒸发器出口过热度与设定的静态过热度之偏差,成比例地调节制冷剂流量。热力膨胀阀是将发信器、调节器和执行器做成一体的“比例型“流量调节装置。

热力膨胀阀的选配(1)相同开度下阀前后的压力差影响制冷剂流经阀的流速乃至流量。(2)随着蒸发温度的降低,阀容量变小。(3)阀前液体过冷度影响到节流后的两相制冷剂的干度,对阀的流量系数产生影响。阀容量随阀前液体过冷度增大而增大。

3、电子膨胀阀按阀的结构形式主要有三类:热动式、电磁式和电动式。

4、恒压阀与主阀配合使用,可以对管道中的工质实行比例调节。正恒阀是一种常闭型阀门,反恒阀是一种常开型阀门。

导阀式阀门:(1)导阀不直接控制系统管路中工质的流通,而只控制导压管的切断,从而控制主阀动作。(2)主阀有液用和汽用之分,汽用主阀有常开和常闭型两种,而液用主阀只有常闭型一种。①液用常闭型主阀(ZFS-00YB)降压开启②汽用常闭型主阀(ZFS-00QB)加压开启③汽用常开型主阀(ZFS-00QK)加压关闭

(3)。。。(大题)主阀与单个导阀的组合

①汽用常闭型恒压主阀主阀进口压力升高,ZZHA-3成比例开大,主阀成比例开大,主阀进口压力降低。反之亦然。可以控制主阀进口压力恒定在一定范围。用于蒸发器回汽压力控制时,可使蒸发压力恒定在一定范围。

②汽用常开型恒压主阀主阀出口压力升高,ZZHB-3成比例开大,主阀随之成比例关小,

主阀出口压力降低。反之亦然。可以控制主阀出口压力恒定在一定范围。用于压缩机吸气管的吸气压力控制时,可防止机器吸气过载。

③液用常闭型恒压主阀主阀出口压力升高,ZZHC-3成比例关小,主阀随之成比例关小,主阀出口压力降低。反之亦然。可以控制主阀出口压力恒定在一定范围内。用于加压供液系统的恒压供液。

④汽用常闭型恒压主阀主阀出口压力升高,ZZHD-3成比例关小,主阀随之成比例关小,主阀出口压力降低。反之亦然。可以控制主阀出口压力恒定在一定范围内。用于热氨融霜恒压控制和防止压缩机吸气过载控制等。

5、(1)吸气节流能量调节(小型制冷装置全封闭式压缩机)

(2)。。。(大题)热气旁通能量调节(小型制冷装置单缸全封闭式压缩机)

将制冷系统高压侧气体旁通到低压侧的一种能量调节方式。主要应用于压缩机无变容能力的制冷装置。

当负荷降低时,吸气压力下降,负荷降到一定程度,吸气压力将跌到低压控制值以下。此时若仍希望开机,可采用热气旁通能量调节。

能量调节阀是一种受阀后压力(即吸气压力)控制的比例型气用调节阀,按照与设定值之间的偏差成比例地调节高压气体向低压侧的旁通流量。

(一)热气向吸气管旁通+喷液冷却

对于热气旁通能量调节方式,由于热气的引入使吸气温度升高,导致排气温度也升高,有可能超过允许的最高排气温度。

采用喷液阀从高压液管引一些制冷剂液体喷入吸气管,利用液体蒸发冷却吸气,抑制排气温度过分升高。

喷液阀可根据排气温度自动调节液体的喷注量。

电磁阀与压缩机连动。压缩机停机时,电磁阀关闭,避免液体进入吸气管。

(二)用高压饱和蒸汽向吸气管旁通

采用这种方法主要考虑是:在喷液冷却方式中,如果液体在吸气管中来不及完全蒸发,会有压缩机带液的危险。

喷液阀的使用增加了系统的辅件(喷液阀和电磁阀)。

所以,从高压储液器引高压饱和蒸汽向吸气管旁通, 由于冷凝温度比排气温度低得多,旁通气与蒸发器回气

混合后,吸气温度升高不多,排气温度也不致于过度升高。

(三)热气向蒸发器中部或蒸发器前旁通

上面两种向吸气管旁通高压气的方法存在共同的缺陷:

即当负荷低到一定程度,蒸发器内制冷剂流速过低,造成

回油困难。

为此,可采用向蒸发器中部或向蒸发器前旁通热气的办法。

(3)压缩机气缸卸载及运行台数控制(大中型 活塞式)

(一)用压力控制器控制压缩机的启停

压缩机开停的压力设定值

当温度达到设定值上限,1号机启动;当压力达到0.2p s /MPa ,Ⅱ号机启动;当压力达到0.22p s /MPa ,Ⅲ号机启动;当压力达到0.3p s /MPa ,Ⅳ号机启动。

随着热负荷降低,压力达到下限断开压力0.15p s /MPa ,Ⅳ号机关机;当压力达到0.11p s /MPa ,Ⅲ号机关机;当压力达到0.09 p s /MPa ,Ⅱ号机关机;当温度达到设定值下限,1号机关机。

(二)用压力控制器和电磁滑阀控制气缸卸载

压力控制器的设定值

调节缸的卸载机构受油压驱动。当油压作用于卸载机构的油缸时,气缸正常工作(上载);当油压释放时,卸载机构上的顶杆将吸气阀片顶开,气缸因失去压缩作用而卸载。

(4)离心式压缩机的能量调节(进口导叶调节---分几个阶段,变转速调节---50—100%无级调节,进气节流调节---大型氨工质离心式制冷压缩机60—100%)

6、。。。(大题)冷凝压力调节

为什么要冷凝压力保护?冷凝压力偏高,压缩机排气温度会上升,压缩比增大,制冷量减少,功耗增大。冬季运行时,冷凝压力有可能会过低。过低的冷凝压力会给热力膨胀阀的工

作带来麻烦,如阀前后压力差太小,供液能力不足等。因此,制冷装置运行时,冷凝压力必须在合理的范围波动,过高或过低都是不利的。对于全年性运行的制冷装置,冷凝压力调节更是十分必要的。

一、水冷式冷凝器冷凝压力调节对于水冷式冷凝器,可以通过冷却水流量调节对冷凝压力进行控制。检测参数可以是冷凝压力,也可以是冷凝器的出水温度。调节动作由水量

调节阀完成。

水冷式冷凝器的冷凝压力调节

a)用冷凝压力直接发信b)用冷凝器出水温度发信

二、风冷式冷凝压力调节

从制冷剂侧调节

阀3:受阀前冷凝压力控制的比例阀。冷凝压力

低时,阀关小,维持冷凝压力恒定。

阀4:受阀前后压差控制的比例阀。压差大时阀

开大,使贮液器维持足够压力,保证膨

胀阀前后压差。

从制冷剂侧调节风冷式冷凝器的压力1—压缩机2—冷凝器3—高压调节阀

4—差压调节阀5—高压贮液器6—膨胀阀7—蒸发器

7、。。。(大题)蒸发压力调节

调节蒸发压力的方法是:在蒸发器出口管上安装蒸发压力调节阀,根据蒸发压力的变化自动调节阀门的开度,即调节从蒸发器引出的制冷剂蒸汽流量。

当蒸发压力降低时,使阀门开度变小,蒸发器流出量减少,则压力回升;反之则开大阀门,降低蒸发压力

在最低温度的蒸发器出口安装止回阀;在其余较高温度的蒸发器出口各安装一只蒸发压力调节阀,每只阀按各自控制的蒸发压力设定。止回阀的作用是避免刚停机时,由于各蒸发器压力不同,高温蒸发器的制冷剂流入低温蒸发器(下次再开机时,造成吸气带液甚至液击)。

蒸发压力调节阀有直动式和导阀与主阀组合的继动式两类。该阀是一种受阀前压力控制的比例型调节阀。蒸发压力升高时,主阀开大;反之,主阀关小。

8、。。。(大题)吸气调节阀

吸气压力调节阀有直动式和导阀与主阀组合式。

EPR—蒸发压力调

节阀(受阀前压

力控制)

SPR—吸气压力调

节阀(受阀后压

力控制)

NRV—止回阀

压越大,阀关越小

9、。。。(大题)活塞式制冷压装置

(1)排气压力与吸气压力(高压停车—故障;低压停车不是故障)

(2)制冷系统采用压差保护主要有:压缩机油泵压差保护和制冷剂液泵压差保护。

(3)为什么要设氨泵压差保护?氨冷库制冷系统常用泵强制循环的蒸发器供液方式。氨泵多为屏蔽泵,它的石墨轴承靠氨液冷却和润滑,屏蔽电机也靠氨液来冷却。因此,电动机启动后泵要能够正常输送液体,很快地建立起泵前后流体压力差,才能满足泵本身冷却和润滑的需要,得以继续维持运行。另外,为了防止泵受到气蚀破坏,泵前后的压力差也必须保持在一定的数值上。基于上述原因,需要设氨泵压差保护。

油压差控制器的高、低压包分别引接油泵出口压力和压缩机曲轴箱压力,二者之差即为油压差。不要误以油压表读数为油压差。(高压接油泵,低压接曲轴箱压力;油压差、高压—手动;低压控制器可自动复位)

(4)止回阀靠正向流体压降克服弹簧力使阀打开。在出现反向压降或者正向压降小于最小开启压降时,阀关闭。

止回阀在制冷系统中的主要使用如下:

A.用在压缩机排气管上:防止停机时制冷剂从冷凝器倒流回压缩机;或者防止多台压缩机并联使用的系统中制冷剂从运行的压缩机流向未运行的压缩机。

B.用在液体管上:在热泵系统中,防止制冷剂从不用的那只膨胀机构通过;在逆循环除霜系统中,防止热气返回低压液管;在液泵供液系统中,装在液泵出口管上,防止停泵时液体倒流。

C.用在低压气管上:在一机多温冷库系统中,装在温度最低的那个蒸发器的回气管上,防止停机时制冷剂从高温蒸发器向低温蒸发器迁移。

安装时,必须按阀体上示出的流向连接进、出口管,切勿装反。

学业水平考试总结

学业水平考试总结 数学组:张晓丽 由于数学学科是我校学生较弱学科,因此备考难度较大。在领导的指导安排下,借鉴往届老师的备考经验,针对本届参加考试的学生做出了相应的策略。 一:针对全体学生的常见考点复习: 每堂课按照领导的要求做到让学生清楚学考考什么,怎么考,如何答,怎么答得高分。如何冲A,保B,争C灭掉D。不仅做到考点让学生更纯熟,应试技巧的训练也让学生达到有的放矢。从而增强学生的应试信心。 二: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方案: 在张敏主任的帮助指导之下,对于班级前十名好学生增加冲A 卷的练习,在准备学考之时,为高考备考做衔接。深度,难度都适当加深。这样使好学生在备考时不会觉得学考试题过于简单而觉得学习学考试浪费时间。对于基础差一些的反复加强常见考点的练习,按照领导的要求一周必要一考,及时检测学生各层稳定情况,然后针对波动大的学生跟踪强化。特别是C等学生滑落到D等的,及时跟踪辅导。过筛子。 三:学困生的转化处理: 每个班都有学困生,这也是最让人头疼的学生,然而面对工作除了解决的办法抱怨没有用,因此在领导的提议下,学生所有的空闲时

间都被老师叫到办公室辅导,课间操,体活课,自习课,晚课前老师们争着预约学困生,常常出现一个学困生众老师预约的火爆场面,学生常说:老师,我今天被政治老师约了,地理老师约了,没空了,档期满了!老师们如此重视,学生自然也紧张起来了。常常办公室里人满为患。在最后的一个月里,老师们放弃了中午休息的时间,晚上吃饭的时间为学困生辅导。在班级里组织好学生带差学生,一帮一的进行辅导。 众志成城,众望所归,可爱的学生们终不负众望,完成了学校制定的过关率!皇天不负有心人,这是一个有凝聚力的团体,在备考过程中,老师们让人感动,学生也让人感动!虽然紧张,压力大,但却震撼人心.祝我华南越来越好!祝华南学子成绩斐然!一届更比一届强!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试题汇总附有答案解析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试题汇总 一.选择题 1.当温度升高时,二极管反向饱和电流将 ( A )。 A 增大 B 减小 C 不变 D 等于零 2. 某三极管各电极对地电位如图所示,由此可判断该三极管( D ) A. 处于放大区域 B. 处于饱和区域 C. 处于截止区域 D. 已损坏 3. 某放大电路图所示.设V CC>>V BE, L CEO≈0,则在静态时该三极管处于( B ) A.放大区 B.饱和区 C.截止区 D.区域不定 4. 半导体二极管的重要特性之一是( B )。 ( A)温度稳定性 ( B)单向导电性 ( C)放大作用 ( D)滤波特性 5. 在由NPN型BJT组成的单管共发射极放大电路中,如静态工作点过高,容易产生

( B )失真。 ( A)截止失真 ( B)饱和v失真 ( C)双向失真 ( D)线性失真 6.电路如图所示,二极管导通电压U D=,关于输出电压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u I1=3V,u I2=时输出电压为。 B:u I1=3V,u I2=时输出电压为1V。 C:u I1=3V,u I2=3V时输出电压为5V。 D:只有当u I1=,u I2=时输出电压为才为1V。 7.图中所示为某基本共射放大电路的输出特性曲线,静态工作点由Q2点移动到Q3点可 能的原因是。 A:集电极电源+V CC电压变高B:集电极负载电阻R C变高 C:基极电源+V BB电压变高D:基极回路电阻R b 变高。

8. 直流负反馈是指( C ) A. 存在于RC耦合电路中的负反馈 B. 放大直流信号时才有的负反馈 C. 直流通路中的负反馈 D. 只存在于直接耦合电路中的负反馈 9. 负反馈所能抑制的干扰和噪声是( B ) A 输入信号所包含的干扰和噪声 B. 反馈环内的干扰和噪声 C. 反馈环外的干扰和噪声 D. 输出信号中的干扰和噪声 10. 在图所示电路中,A为理想运放,则电路的输出电压约为( A ) A. - B. -5V C. - D. - 11. 在图所示的单端输出差放电路中,若输入电压△υS1=80mV, △υS2=60mV,则差模输 入电压△υid为( B ) A. 10mV B. 20mV C. 70mV D. 140mV 12. 为了使高内阻信号源与低阻负载能很好地配合,可以在信号 源与低阻负载间接入 ( C )。 A. 共射电路 B. 共基电路

地球化学心得

勘查地球化学心得体会--兼浅谈广东化探找金矿 王立强 广东省地质局七一九地质大队地质勘查所 1前言 目前,化探找金逐步被人们重视,在地质找矿中的效果也逐渐明显,成为寻找各种类型金矿床比较快速、经济、有效的重要手段。在区域普查中,通过查明区域地球化学异常,可迅速指出找矿远景区;在详查及勘探阶段,通过岩石地球化学异常的研究,可直接发现金矿床或矿体,更好地发挥化探在地质找矿工作中的作用。但是金在地壳内部的本底含量极低,即使是金矿体中的金含量一般亦仅为n×10-6~10n×10-6,仅凭肉眼无法将之直接区分出来,因此以对样品(水系沉积物、土壤、岩石等>进行定量分析为主要工作手段的化探方法,在当今金矿勘查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中国地球化学的发展主要是借鉴了前苏联和西方的研究思路,前苏联的勘察地球化学主要依靠对土壤进行金属测量,但采样点布置较稀疏,而西方国家主要采用水系沉积物测量,但是主要用于研究,两者优缺点都有。80年代以来,金分析技术目臻成熟,当时Au分析的检出限低于或等于0.3×10-6,准确度、精密度在一定程度上能满足区域化探的要求,因而全国区域化探找金空前繁荣,特别是谢学锦先生提出的“区域化探全国扫面计划”建议,将我国的勘察地球化学推进到快速发展的崭新阶段。随着时代发展,金分析技术逐步进步,中国勘察地球化学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三十年以来已完成1:500万和1:1 000万比例尺的39种元素或氧化物的全国地球化学图,使中国拥有了最引人瞩目的全国规模地球化学数据库,使中国化探走在了世界前列。而广东化探找金始于1974年,主要为以1:20万水系沉积物测量为主要工作方法的区域化探扫面,不过因为受金分析技术的影响,当时找金主要从金的伴生元素如As、Cu、Pb等入手,其难度不言而喻,但广东各地质单位的前辈在这种艰难条件下提交了大

高二学业水平测试总结反思

高二学业水平测试总结反思 普兰店区第九中学 2016.6 2016会考已经结束了,经过努力,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学业水平考试是水平性考试,考查的是课本的基础知识。试题中有不少题目的题干材料均来自于教材的内容。因此,以教材为依据,以考试说明为提纲,全面复习课本内容,用好考试说明,是保证学业水平考试通过率和提高优秀率的基础。所以在后期的复习中,我们力求吃透教材、明确考点、研究试卷,盯住差生、树立信心、力创佳绩。 在这里对本次会考做一个总结。 一、做好宣传动员,确定学业水平考试目标 1,明确目标学校领导非常重视高二学业水平考试。2015年水平测试我校取得较好的成绩,学校对2016年水平测试提出了更高、更明确的要求。 2,做好动员在全年级动员会、各班班会及课堂上,教师都让学生了解学业水平考试的要求和重要性,提高学生的认识,特别是基础薄弱学生的认识,提高学生积极性,使学生在思想上重视。 二、深入钻研教考纲、考试说明 1,钻研考纲,科学定位 我们借鉴了上一届水平测试备考的一些成功做法,对2015年水平测试试卷及部分模拟试卷进行细致的研究,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确立目标。 2,备考策略:重视教材、狠抓基础,立足中低档、降低重心。 3,做法上采用:快步走,多回头。重点内容多渗透,重要方法多强调。 三、抓紧基础知识主干知识,重视综合联系 水平测试属于水平性考试,主要考查的是教材的基础知识夯实基础、紧抓主干的基础。课堂上知识点讲清、讲透、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重视知识的纵横联系,对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做一个整理。 四、实施方针和措施 1,制定详细备考策略。

地球化学复习总结题

《地球化学》复习题 一、各章重点 PPT第0章重点: 地球化学发展简史(尤其是引领地球化学发展的关键学者的学术观点) 地球化学的发展趋势,包括学科生长点,及理论突破点。 PPT第1章重点: 地球化学分带的依据,各个分带地球化学特征以及相互之间的差异性; 元素和核素在地壳中分布的计量单位,元素在地壳中的分布特征,元素在主要岩石类型中的分布; 元素在地球其它圈层,如水圈(尤其是海水)、大气圈、生物圈中的分布特征。 元素在地球演化的各大地质时期中的成矿特点。 PPT第2章重点: 元素结合规律 类质同像 过渡元素的结合规律 了解戈尔德施密特的元素地球化学分类方法和按照元素的地球化学亲合性分类方法。 PPT第3章重点: 元素在水溶液中存在状态和迁移的主控因素; 主要造岩元素在岩浆结晶分异过程中的演化 岩浆作用中微量元素的定量模型 PPT第4章重点: 掌握讲解的每一种放射性同位素定年方法的原理及适用范围 稳定同位素在地球各个储库中的分布特征,影响稳定同位素分馏的主要控制反应。 PPT第5章重点: 太阳系元素分布特征,陨石分类体系及依据。 二、练习题 ---------------------------------------------------------------------------------- 1. 概述地球化学学科的特点。 2. 简要说明地球化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3. 简述地球化学学科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4. 地球化学与化学、地球科学其它学科在研究目标和研究方法方面的异同。-----------------------------------------------------------------------------------------

高中物理会考(学业水平考试)公式及知识点总结-呕心沥血之作

高中物理会考公式概念总结 一、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 t x v = (定义式) 平均速度的方向即为运动方向 v -平均速度 国际单位:米每秒m/s 常用单位:千米每时 km/h 换算关系 1m/s=3.6km/h (2)加速度t v v t v a 0t -=??= 加速度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也叫速度的变化率 {以Vo 为正方向,a 与Vo 同向(做加速运动)a>0;反向(做减速运动)则a<0} 注: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0v ):m/s ; 加速度(a):m/s 2; 末速度(t v ):m/s ; 时间(t):秒(s); 位移(x):米(m ); 路程(s):米(m ); 三个基本物理量:长度 质量 时间 对应三个基本单位:m kg s (3) 基本规律: 速度公式 at v v t +=0 位移公式 2012x t at v = + 几个重要推论: (1)ax v v t 2202=- (o v 初速度,t v 末速度 匀加速直线运动:a 为正值,匀减速直线运动(比如刹车):a 为负值,) (2) A B 段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 *(3) AB 段位移中点的即时速度: V =022t t V V x V t +== 2 s V =注意 都是在什么条件下用比较好?(在什么条件不知或不需要知道或者也用不到时,该用哪个公式?) (5)初速无论是否为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连续相邻的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一常数: (a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T 一每个时间间隔的时间) (用来求纸带问题中的加速度,注意单位的换算) (6)自由落体: ①初速度Vo =0 ②末速度gt V t = ③下落高度221gt h = (从Vo 位置向下计算) ④推论22t V gh = 全程平均速度 2 t V V =平均 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2)a =g =9.8m/s 2≈10m/s 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二、相互作用: 1、重力G =mg (方向竖直向下,g =9.8m/s 2≈10m/s 2,作用点在重心,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适用于地球表面附近) 2、弹力,胡克定律:x F k =弹(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料有关) 2aT x =?

沉积相知识点复习 (5)

长江大学地球科学系试卷 一、填空题( 每空0.5 分,共10 分) 3 、一般说来,层状叠层石生成环境的水动力条件①__________ ,多属②__________ 的产物;柱状叠层石生成环境的水动条件③__________ ,多为④__________ 的产物。①较弱,②潮间带上部,③较强,④潮间带下部至潮下带上部。 6 、Young et al.(1972) 以潮汐作用带为形式的相带模式包括①__________ 、②__________ 、 ③__ ________ 和④__________ 四个相带。①潮上带,②潮间带,③局限潮下带,④开阔潮下带。 7 、第一部系统论述我国各地质时代的沉积岩层的古地理轮廓的专著是①__________ 编著的② __________ 。①刘鸿允,②《中国古地理图》。 1 、相标志是相分析及岩相古地理研究的基础,可归纳为①__________ 、②__________ 和③ __________ 三类。①岩性标志,②古生物标志,③地球化学标志。 6 、Laporate(1969) 以潮汐作用划分的相带模式包括①__________ 、②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 和④__________ 四个相带。①潮上带,②潮间带,③潮下带上部,④潮下带下部。 7 、米德尔顿和汉普顿按支撑机理把沉积物重力流划分为四种类型,即①__________ 、②______ ____ 、③__________ 和④__________ 。①碎屑流,②颗粒流,③液化沉积物流,④浊流。 5、按照地貌特点、水动力状况和沉积物特征,可将砂质高能滨岸相划分为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和④___________四个亚相。①海岸沙丘、②后滨、③前滨、④近滨。 6、欧文(Irwin,1965)根据潮汐和波浪作用的能量,将陆表海碳酸盐沉积作用环境划分出了三个能量带,即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和③____________。①远离海岸的X带(低能带)、②稍近海岸的Y带(高能带)、③靠近海岸的Z带(低能带)。 三、比较下列每对术语的异同点( 每小题 4 分,共32 分) 4 、泥岩与页岩——均为粘土岩,前者无页理,后者有页理。 5 、沉积相与岩相——岩相与沉积相是从属关系。沉积相是沉积环境及在该环境中形成的沉积岩(物)特征的综合,而岩相是一定沉积环境中形成的岩石或岩石组合,是沉积相的主要组成部分。 6 、河控三角洲与浪控三角洲——为不同作用所控制形成的三角洲。河控三角洲是以河流作用为主形成的三角洲,是高建设性的三角洲,形态上呈鸟足状或朵状。浪控三角洲是以波浪作用为主形成的三角洲,是破坏性的三角洲,形态上呈鸟嘴状。 7 、内波与内潮汐——内潮汐是内波的一种特殊类型。内波是指存在于两个不同密度的水层界面上或具有密度梯度的水体之内的水下波(LaFond,1966 ),内波的振幅、周期、传播速度、深度的变化范围都很大。其中周期与半日潮或日潮相同的内波叫做内潮汐。

地球化学期末考试总结

第一章绪论 1.地球化学的定义: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及子系统(含部分宇宙体)的化学组成、化学作用和化学演化的科学(涂光炽)。 2.地球化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第一: 元素(同位素)在地球及各子系统中的组成(量) 第二: 元素的共生组合和存在形式(质) 第三: 研究元素的迁移(动) 第四: 研究元素(同位素)的行为 第五: 元素的地球化学演化 第二章自然体系中元素的共生结合规律 1.元素地球化学亲和性的定义:在自然体系中元素形成阳离子的能力和所显示出的有选择地与某种阴离子结合的特性称为元素的地球化学亲和性。 2.亲氧元素、亲硫元素与亲铁元素的特点 (1)亲氧元素:能与氧以离子键形式结合的金属(半金属)元素称为亲氧元素。 特点:惰性气体结构;电负性小;离子键为主;生成热>FeO;主要集中在岩石圈。(2)亲硫元素:能与硫结合形成高度共价键的金属(半金属)元素称为亲硫元素特点:铜型离子;电负性较大;共价键为主;生成热

学业水平测试考试总结

学业水平测试考试总结(2013.8-2015.3) 高二地理备课组

学业水平测试考试总结 学业水平测试不仅仅是一次考试,在准备考试的过程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对学生个人成长的有益影响是终身的,学校领导非常重视,在历年的考试中,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经过一年半的学习,今年的学业测试落下帷幕,下面就考试试题及考试准备做以下总结: 一、时间是保证、重视是动力: 本届学生是一年后分文理,这样就在课时就有保障,有课时 学生就能重视,学校的方针政策对于学业水平考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重视,教师的工作好开展,学生的学习有效果,对学生有要求,有要求就有进步、有收获。所以在高一每学期的期末考试中,地理成绩都在市统考排名较好。 二、学案教学功不可没: 学校推行学案教学有很多个年头了,每一届都有着不同的感受,最直观的感受是,课堂效率提高了,课堂容量变大了。首先,通过学案导学,学生有预习,我们的学案有课文填空,这看似无用的工作,却是学生熟悉课本、掌握基础的好途径,这样在课堂上我们就不必边温习功课边接受新知识,课堂容量大大提升。 学案编写要因时因人而定,结合教学进度、学生状况认真编写,避免照搬照抄,这样虽然教师工作量有所增大,但是对于教学来说是很大的促进,也更有益于学生的学习。另外,导学案形式,我们高二

教研组采取一个知识点下带典型练习题的模式,这对于没分文理课时有限的情况下,做到了有讲有练,讲练结合,大大促进了学生知识的掌握效率,而且,新知识立即应用,对于学生来说,增强了信心,提升了兴趣。 三、授课是基础,提升靠要求: 高一没有晚课,没有周末辅导,教学任务较紧张,除了学案导学外,小测、周测、课时练习、假期作业等相关练习都及时跟上,以巩固所学知识,而且要做好检查,及时反馈,严格要求才能让老师和学生共同进步。 四、学习新教学工具,增强学生兴趣: 在新校区,接触了一体机,这对于地理教学的效果是最明显的,通过一体机的使用,有图片、有视频,学生学习兴趣大增,我们不必再徒手绘图,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这也无形中增大了课堂容量,提升教学效果。 高二尽管文理分科,但是,学生学习兴趣未减,一体机功不可没。 五、资料共享,把握基础: 地理学科并不是一门简单的学科,但是试题难易程度差别较大,对于学业水平考试来说,试题难度不大,所以抓重点、抓基础就是必须要做的工作。 地理组优良传统就是资料共享,我们把历年来积攒的考试说明的例题和样卷、真题,逐一排版、印刷,课堂就以题带知识点,再延伸样题,这对于知识点分散、以图考题的地理学科来说是非常适用的,

地史学复习重点汇总+中国地质大学.doc

沉积环境: 一个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征的自然地理单元 沉积相——反映沉积记录成因(环境、条件和沉积作用)的岩石特征和生物特征的综合。即沉积记录成因的物质表现。生物相岩相 相变——地层的岩石特征和生物特征及其所反映的沉积环境和沉积作用在空间(横向)上的变化。 相分析——综合地层的岩石特征和生物特征,推断其成因(沉积环境和沉积作用)瓦尔特相(定)律亦称相对比原理 :只有那些目前可以观察到是相互毗邻的相和相区,才能原生地重叠在一起; 即在垂向上整合叠置的相是在侧向上相邻的沉积环境中形成的。 “The past history of our globe must be explained by what can be seen to be happening now” (James Hutton). It was named Uniformitarianism by Charles Lyell (1830; Hutton, 1795) Sed. Facies indicators——the physic, chemic and biologic characteristics which indicate sedimentary environments, processes and conditions. 。。。。。。 地层:各种层状岩石的统称.包括所有的沉积岩,部分火成岩和变质岩. 地层学:研究层状岩石形成的先后顺序、地质年代、时空分布规律(狭义)和形成环境条件及其物理、化学性质的地质学分支学科.她的核心目标就是建立地球科学的时间坐标。 地层叠覆律: 原始地层自下而上是从老到新的(上新下老) 原始水平律: 地层沉积时是近于水平的,而且所有的地层都是平行于这个水平面的(水平摆放). 原始侧向连续律: 地层在大区域甚至全球范围内是连续的,或者延伸到一定的距离逐渐尖灭(侧向连续)。 化石层序律:不同时代的地层含有不同的化石,含相同化石的地层其时代相同。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试题汇总附有答案.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试题汇总 1.选择题 1.当温度升高时,二极管反向饱和电流将 ( A )。 A 增大 B 减小 C 不变 D 等于零 2. 某三极管各电极对地电位如图所示,由此可判断该三极管( D ) A. 处于放大区域 B. 处于饱和区域 C. 处于截止区域 D. 已损坏 3. 某放大电路图所示.设V CC>>V BE, L CEO≈0,则在静态时该三极管 处于( B ) A.放大区 B.饱和区 C.截止区 D.区域不定 4. 半导体二极管的重要特性之一是( B )。 ( A)温度稳定性 ( B)单向导电性 ( C)放大作用 ( D)滤波特性 5. 在由NPN型BJT组成的单管共发射极放大电路中,如静态工 作点过高,容易产生

( B )失真。 ( A)截止失真( B)饱和v失真( C)双向失真( D)线性失真 6.电路如图所示,二极管导通电压U D=0.7V,关于输出电压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u I1=3V,u I2=0.3V时输出电压为3.7V。 B:u I1=3V,u I2=0.3V时输出电压为1V。 C:u I1=3V,u I2=3V时输出电压为5V。 D:只有当u I1=0.3V,u I2=0.3V时输出电压为才为1V。 7.图中所示为某基本共射放大电路的输出特性曲线,静态工作点由Q2点移动到Q3点可 能的原因是 。 A:集电极电源+V CC电压变高B:集电极负载电阻R C变高 C:基极电源+V BB电压变高D:基极回路电阻 R b变高。

8. 直流负反馈是指( C ) A. 存在于RC耦合电路中的负反馈 B. 放大直流信号时才有的负反馈 C. 直流通路中的负反馈 D. 只存在于直接耦合电路中的负反馈 9. 负反馈所能抑制的干扰和噪声是( B ) A 输入信号所包含的干扰和噪声 B. 反馈环内的干扰和噪声 C. 反馈环外的干扰和噪声 D. 输出信号中的干扰和噪声 10. 在图所示电路中,A为理想运放,则电路的输出电压约为( A ) A. -2.5V B. -5V C. -6.5V D. -7.5V 11. 在图所示的单端输出差放电路中,若输入电压△υS1=80mV, △υS2=60mV,则差模输 入电压△υid为( B ) A. 10mV B. 20mV C. 70mV D. 140mV 12. 为了使高内阻信号源与低阻负载能很好地配合,可以在信 号源与低阻负载间接入 ( C )。 A. 共射电路 B. 共基电路

应用地球化学复习题总结

应用地球化学复习题总结 1、化探:地球化学找矿法简称化探,是以地球化学和矿床学为理论基础,以地球化学分散晕(流)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矿床在形成及以后的变化过程中,成矿元素或伴生元素所形成的各种地球化学分散晕进行找矿的方法。 2、元素的地球化学亲合性:在自然体系中元素形成阳离子的能力和所显示出的有选择地与某种阴离子结合的倾向性。 3、Goldschmit 的元素地球化学分类:亲石元素(即亲岩元素或亲氧元素) 、亲硫元素(即亲铜元素)、亲铁元素、亲气元素、亲生物元素 4、地球化学异常:是相对于地球化学背景区而言的,是指与地球化学背景区相比有显著差异的元素含量富集区或贫化区 5、地球化学指标:指一切能提供找矿信息或者其他地质信息的、能够直接或间接测量的地球化学变量。 6、地球化学场:如果把地球化学背景和发育在其中的地球化学异常当作一个整体看待,元素在该体系中的分布构成了地球化学场。 7、勘查地球化学:是地球化学的实践应用,是一门运用地球化学基本理论和方法技术,解决人类生存的自然资源和环境质量等实际问题的科学。是研究地球表层系统物质组成与人类生存关系,并能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学科。 8、原生环境:指天然降水循环面以下直到岩浆分异和变质作用发生的深部空间的物理化学条件的总和。 9、次生环境(或表生环境):是地表天然水、大气影响所及的空间所具有物理化学条件的总和。 10、地壳元素丰度:是指地壳中化学元素的平均含量,也称克拉克值,是为了表彰在这方面作出卓越贡献的美国化学家克拉克而命名的。 11、浓度克拉克值(相对丰度):化学元素在某一局部地段或某一地质体中的平均含量与地壳丰度的比值。 12、矿石浓集系数:矿石的平均品位与该元素地壳丰度之比。 13、最低浓集系数:矿床的最低可采品位与其地壳丰度之比。 14、表生地球化学环境的特点:是一个温度压力低,以含二氧化碳和多组分水为介质的物理化学综合环境。 15、地球化学景观:是指所有影响表生作用的外部元素的总和。 16、景观地球化学:就是研究化学元素在各种景观条件下迁移沉淀的规律。 17、检出限:定义为某一分析方法或分析仪器能可靠地测试出样品中某一元素的最小重量或质量(μg或n g)。

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汇总

V R p = 3 4 3 log log log a a a M M N N =-2016年高中数学学业水平测试 复习必背知识点 必修一 集合与函数概念 1、含n 个元素的集合的所有子集有n 2个 2、对数:①负数和零没有对数;②1的对数等于0 :01log =a ;③底的对数等于1: 1log =a a ,④、积的对数:N M MN a a a log log )(log +=,商的对数: 幂的对数:M n M a n a log log =; 3.奇函数()()f x f x -=-,函数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偶函数()()f x f x -=,函数图象关于y 轴对称。 必修二 一、直线 平面 简单的几何体 1、长方体的对角线长2222c b a l ++=;正方体的对角线长a l 3= 2、球的体积公式:球的表面积公式:24 R S π= 3、柱体h s V ?=,锥体 4.点、线、面的位置关系及相关公理及定理: (1)四公理三推论:公理1:若一条直线上有两个点在一个平面内,则该直线上所有的点都在这个平面内:公理2:经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公理3:如果两个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还有其他公共点,且所有这些公共点的集合是一条过这个公共点的直线。推论一:经过一条直线和这条直线外的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推论二:经过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推论三:经过两条平行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2)等角定理:空间中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对应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 (3)空间线线,线面,面面的位置关系: 空间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相交直线——有且仅有一个公共点; 平行直线——在同一平面内,没有公共点; 异面直线——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没有公共点。相交直线和平行直线也称为共面直线。 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 (1)直线在平面内(无数个公共点); (2)直线和平面相交(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 (3)直线和平面平行(没有公共点)——用两分法进行两次分类。 它们的图形分别可表示为如下,符号分别可表示为a α?,a A α=,//a α。 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如果不在一个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和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推理模式:,,////a b a b a ααα???. 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和交线平行。推理模式://,,//a a b a b αβα β?=?. 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有两种:两平面相交(有一条公共直线)、两平面平行(没有公共点) (1)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都平行于一个平面,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 推论: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于另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平行。 推论模式:,,,,,,//,////a b P a b a b P a b a a b b ααββαβ'''''''=??=??? (2)两个平面平行的性质 A.如果两个平面平行,那么其中一个平面内的直线平行于另一个平面;B.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 2)垂直: 1.线线垂直 判断线线垂直的方法:所成的角是直角,两直线垂直;垂直于平行线中的一条,必垂直于另一条。 2.线面垂直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 直线和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如果两条直线同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3.面面垂直 两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线面垂直?面面垂直)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 V s h = ?1 3 log log m n a a n b b m =

岩石学期末考试重点整理

火成岩 岩石:是天然产出的,由一种或多种矿物、或类似矿物的物质(如有机质、玻璃、非晶质)和生物遗骸等构成的固态集合体。 岩石的成因分类:按岩石的形成作用过程划分为:岩浆岩:是由地幔或地壳的岩石经熔融或部分熔融形成岩浆继而冷却固结的产物。沉积岩:是由地表风化产物、火山碎屑物等,在外力作用下搬运、沉积、固结而成的。变质岩:是由先已存在的岩石(岩浆岩及沉积岩)在温度、压力及应力条件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为适应新的环境而形成的岩石。 三大岩类之间的循环转换关系:已经存在的沉积岩、变质岩、火成岩抬升到地表以后,经风化剥蚀、机械破碎、搬运、沉积等作用可以形成沉积岩;已经存在的沉积岩、火成岩或变质岩,因温压条件的变化或流体的作用等可形成变质岩;温压条件的进一步变化,可使原来的沉积岩。变质岩或火成岩发生熔融形成岩浆,岩浆在固结形成新的火成岩。 岩石学:是专门研究地壳、地幔及其它星体产出的岩石的分布、产状、成分、结构、构造、分类、命名、成因、演化等方面的科学。 岩浆:是天然形成于上地幔或地壳深部,含有部分挥发分和固态物质、粘稠的、以硅酸盐为主要成分的高温熔融体。自然界中硅酸盐岩浆占绝大多数,极少量是金属硫化物岩浆和金属氧化物岩浆(矿浆)及碳酸岩浆。 岩浆的主要化学成分: (1) 常量元素: O、Si、Al、Fe、Mg、Ca、Na、K、Mn、Ti、P、H、C等,其中O最多。在岩浆结晶过程中这些元素相互结合,组成各种矿物。通常以氧化物形式来表示:如SiO2 、Al2O3 、Fe2O3 、 FeO 、MgO、CaO、Na2O、K2O、MnO、TiO2、P2O5、H2O、CO2 等。但实际上在岩浆中这些元素并非以氧化物形式存在,而多是呈离子、原子或离子团的形式存在,如: Mg2+、 Na +、[SiO4]4-。 另外还有挥发份:CO2、SO2、CO、N2、H2 NH3、NH4、HCl、HF、KCl、NaCl等等。硅酸盐岩浆化学成分以SiO2含量最多,根据SiO2含量将硅酸盐岩浆分成4种类型:1) 酸性岩浆SiO2 > 63%(wt%) 2) 中性岩浆SiO2 52~63%(wt%) 3) 基性岩浆SiO2 45~52%(wt%)

模电总结复习资料+期末试题A及答案

第一章半导体二极管 一.半导体的基础知识 1.半导体---导电能力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物质(如硅Si、锗Ge)。 2.特性---光敏、热敏和掺杂特性。 3.本征半导体----纯净的具有单晶体结构的半导体。 4. 两种载流子----带有正、负电荷的可移动的空穴和电子统称为载流子。 5.杂质半导体----在本征半导体中掺入微量杂质形成的半导体。体现的是半导体的掺杂特性。*P型半导体:在本征半导体中掺入微量的三价元素(多子是空穴,少子是电子)。 *N型半导体: 在本征半导体中掺入微量的五价元素(多子是电子,少子是空穴)。6. 杂质半导体的特性 *载流子的浓度---多子浓度决定于杂质浓度,少子浓度与温度有关。 *体电阻---通常把杂质半导体自身的电阻称为体电阻。 *转型---通过改变掺杂浓度,一种杂质半导体可以改型为另外一种杂质半导体。 7. PN结 * PN结的接触电位差---硅材料约为0.6~0.8V,锗材料约为0.2~0.3V。 * PN结的单向导电性---正偏导通,反偏截止。 8. PN结的伏安特性 二. 半导体二极管 *单向导电性------正向导通,反向截止。 *二极管伏安特性----同PN结。 *正向导通压降------硅管0.6~0.7V,锗管0.2~0.3V。 *死区电压------硅管0.5V,锗管0.1V。 3.分析方法------将二极管断开,分析二极管两端电位的高低: 若V阳>V阴( 正偏),二极管导通(短路); 若V阳

2) 等效电路法 直流等效电路法 *总的解题手段----将二极管断开,分析二极管两端电位的高低: 若V阳>V阴( 正偏),二极管导通(短路); 若V阳

地球化学——考试内容总结

绪论思考题 地球化学定义 地球化学学科的特点和基本问题 地球化学学科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地球化学与化学、与地球科学其它学科的联系和区别。 第一章、第二章思考题 1元素分布与分配的概念 2地球化学体系 3元素丰度的概念 4元素在地壳中的克拉克值和浓度克拉克值概念 5太阳系、地球及地壳中元素丰度的研究方法 6太阳系、地球及地壳中元素丰度特征并讨论它们的异同、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 7元素克拉克值的地球化学意义并举例说明 8区域地壳丰度的研究方法及研究意义 9地壳中元素分配不均一性的基本特征++ 第三章思考题 1、元素的地球化学亲和性 2、Goldschmidt的元素地球化学分类 3、元素类质同象概念 4、影响元素类质同象的晶体化学条件 5、影响元素类质同象的物理化学条件 6、Goldschmidt的类质同象法则 7、Ringwood的电负性法则 8、研究元素类质同象的地球化学意义 9、晶体化学集中与晶体化学分散概念 10、晶体场理论的要点及应用范围 11、八面体、四面体晶体场稳定能和八面体择位能概念 12、晶体场理论应用的地球化学意义 13、元素的赋存形式及其研究方法 14、举例说明Pb在地壳中的各种存在形式 第四章复习题 1微量元素概念 2能斯特分配定律与分配系数 3总分配系数概念 4元素在共存相中分配系数的确定方法 5相容元素、不相容元素、大离子亲石元素、高场强元素概念 6微量元素地质温度计的原理与方法 7元素在共存相中分配定律的地球化学意义 8在岩浆结晶过程中元素分配的定量模型、特征及地球化学应用

9在部分熔融过程中元素分配的定量模型、特征及地球化学应用 10岩浆结晶过程和部分熔融过程的判别方法 11稀土元素的基本地球化学性质 12稀土元素的数据处理方法及有关参数的计算方法(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图、ΣREE 、∑LREE/∑ HREE或ΣCe/ΣY 、(La/Yb)N ) 13 Eu异常、Ce异常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14稀土元素对岩石成因的指示意义 15变质原岩恢复的地球化学方法 16石榴石和长石的REE组成特征分别是什么? 17微量元素蜘网图及其意义 18微量元素对岩石形成构造环境进行判别时应注意的问题 19 Mg#、ACNK指数的意义与计算方法 20 Harker图解的特点与用途 第五章思考题 1.何为“同位素”、“放射性同位素”、“放射成因同位素”? 2.同位素发生放射性衰变的原因是什么?有几种衰变形式(请举例说明)? 3.放射性同位素定年的原理和基本公式是什么? 4.何为λ常数、半衰期、同位素等时线? 5.放射性同位素定年的前提是什么? 6.用同位素等时线法测量地质年龄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7.同位素封闭温度和冷却年龄的概念 8.Rb-Sr同位素体系定年的特点是什么?需注意什么? 9.BABI的定义和意义是什么?是如何确定的? 10.何为UR、εSr? 11.Sm-Nd同位素等时线法定年的特征是什么?为什么Sm-Nd同位素方法可对较 高级变质地质体进行定年? 12.Sm-Nd同位素体系与Rb-Sr同位素体系在地球化学特征及等时线定年方法上 有何差异? 13.何为CHUR、DM岩浆库,其现在Sm-Nd同位素组成是什么? 14何为Sm-Nd同位素的ε参数和模式年龄,如何计算 15.U-Th-Pb同位素体系定年的方法几种?分别是什么? 16.何为谐和年龄、谐和曲线和不一致线? 17.U-Pb同位素定年常采用的分析测试方法有哪些?并对每一种方法进行简要 评述。 18.与同位素年代学中的其它长寿命同位素体系相比,K-Ar同位素体系的主要特 征是什么? 19.相对于传统的K-Ar体系定年方法,Ar-Ar分步加热技术的主要优点是什么? 20.何为稳定同位素? 21.自然界中稳定同位素的分布规律是什么? 22.稳定同位素组成的表达方式是什么? 23.稳定同位素有哪些分馏类型?什么是稳定同位素的平衡分馏和动力学分 馏?

关于调查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相关问题的总结

关于调查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相关问题的总结 市高招办: 接到教育局的通知,我校领导高度重视,立即组织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6个学科的24位备课组长及相关老师进行座谈研讨,根据《关于开展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相关工作调研的通知》的精神,设置问卷进行调查,对老师的建议进行梳理总结如下: 一、高二学生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六门课程必修课目结束时间。 各科必修科目结束时间,高二第一学期物理11月底,化学第一学期期末,生物12月底,政治高二第二学期4月中旬,历史12月底,地理第一学期期末。 二、从命题、教学、施考、评卷多方位全面思考,科学合理安排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时间,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时间的调整对评卷院校组织评卷的影响,及对参加评卷的高中教师工作的影响。 由于各学科教学进度和内容差异很大,十个学科集中在一个时间段进行考试,学生学习任务重,建议向浙江、江苏两省份学习,一年分春秋两季进行考试评价。 学业水平考试工作稳步推进,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效,积累了初步的工作经验。例如,学业水平考试保证了国家课程方案的贯彻落实,对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的监测与评价作用更加明

显;学业水平考试制度的实施对规范普通高中办学行为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学业水平考试也促进了传统的教学评价制度和高考方案的不断革新。 学业水平考试是依据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检测普通高中学生学业修习程度的终结性考试,其内容改革或内容规范制定必须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确保考试内容与课程标准要求的一致性,包括内容领域或主题的一致性、知识深度水平适应性、内容主题中知识范围对应性、内容主题或知识点的平衡性等。此外,还应根据课程标准,着手制定各学科的学业标准,并严格依据各学科学业标准来命题。 三、保证学考的考风考纪,有效防止考试舞弊,特别是利用无线通讯工具作弊,保证学考成绩的真实有效。 学业水平考试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还是反映普通高中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更是高校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依据。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把学业水平考试作为督促学校认真执行课程方案与课程标准,规范教育教学行为的重要手段。同时,积极推进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改革的整合,将学业水平考试改革与高考改革配套进行,提升学业水平考试的地位和影响力,增强学业水平考试的权威性,让学业水平考试像高考一样受到全社会的重视与敬畏。 加强考试的组织、管理工作,遏制舞弊现象,提高学业水平考试的诚信度,保证考试成绩的可信、可用,使学业水平考试回

沉积岩与沉积相考试题

沉积岩与沉积相 请注意: 1、本考试科目提供一套试题参考答案,进入本门课程点在线考试,随机抽题,如果考试题不是其中试题,千万别点最下面的“完成考试”按钮,立即关闭窗口,重新进入抽题,直到抽到所给这套题为止 2、在线考试只有一次机会,成绩为最终考试成绩,抄袭、雷同作业一律按零分处理。没给答案的可自行发挥,别空题,做完后一定点完成考试显示“答卷结果保存成功”表示提交成功,否则考试结果将无分值

1.成岩作用 广义的成岩作用是指从沉积物到沉积岩,以及在沉积岩形成以后再到它遭受风化作用或变质作用即到其被破坏或发生质的变化以前,发生的一系列的变化或作用,是沉积岩的形成和演化的重要阶段。 2.沉积相 沉积环境和该环境中所形成的沉积物(岩)特征的总和(综合)。 3.河流的“二元结构” 河流沉积的下段是由河床亚相的滞留沉积和边滩沉积组成,是由于河道迁移而引起的沉积物侧向加积的结果,构成了河流沉积的底层沉积。上段由堤岸亚相和河漫亚相组成,属泛滥平原沉积,主要是大量细粒悬浮物质在洪泛期垂向加积的结果,构成了河流沉积剖面的顶层沉积。底层沉积和顶层沉积的垂向叠置,构成了河流沉积的“二元结构”。 4.在海里或江里的岩石或珊瑚虫遗骸堆积成的岩状物 5.海洋或湖泊中,在重力的作用下,沿水下斜坡或峡谷流动的,含大量泥沙并呈悬浮状态搬运的高密度底流 6.如波状层理:纹层呈对称或不对称的波状,但其总的方向平行于层面。 7.又称毛细管浓缩作用或蒸发泵作用。 一般认为在潮上带,早先沉积的碳酸钙沉积物饱含孔隙水,在强烈蒸发时孔隙水沿毛细管上升,并使沉积物下部与海水沟通的孔隙不断获取海洋中正常海水的供给,就像泵汲一样。蒸发泵汲作用进行,使潮上带沉积物上部孔隙水的盐度大大提高,出现文石、高镁方解石及石膏沉淀,特别是石膏的沉淀增高了卤水中Mg/Ca比值,这些卤水就成为一种交代溶液,逐渐交代碳酸钙沉积物而形成白云岩。 8. 三角洲,即河口冲积平原,是一种常见的地表形貌。江河奔流中所裹挟的泥沙等杂质,在入海口处遇到含盐量较淡水高得多的海水,凝絮淤积,逐渐成为河口岸边新的湿地,继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