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控制工程及测试技术(卓迅佳)

现代控制工程及测试技术(卓迅佳)
现代控制工程及测试技术(卓迅佳)

《现代控制工程及测试技术》作业

班级:硕911

姓名:卓迅佳

学号:3109009028

1. 用MATLAB 求解微分方程的不同命令求解如下微分方程。

5.02d d 3

d d 2

d d 2

2

33

=+++y t

y t

y t

y ,2.0)0(,4.0)0(,0)0(-===y y y

1) 至少选用两种求解微分方程的命令;

2) 在同一幅图上,用不同属性、颜色的曲线表示)(t y 和)(t y

; 解:编写m 文件程序如下:

%------第一种方法采用函数ode23或ode45解---- clear all; close all; t0=0; tf=15;

y0=[0,0.4,-0.2]';

[t,y]=ode23('vdpl',t0,tf,y0); figure(1)

plot(t,y(:,1),'g-',t,y(:,2),'r--')

title('用ode23函数实现微分方程的数值解') xlabel('time/sec') ylabel('value') legend('y','y''') grid

%-------第二种方法采用dsolve 函数求解----- t1=0:0.05:15

y=dsolve('D3y+2*D2y+3*Dy+2*y=0.5','y(0)=0,Dy(0)=0.4,D2y(0)=-0.2') s=subs(y ,t1); dy=diff(y); s1=subs(dy ,t1); figure(2)

plot(t1,s,'g-',t1,s1,'r--')

title('用dsolve 函数实现微分方程的符号解') xlabel('time/sec') ylabel('value') legend('y','y''')

grid

在方法一中将高阶微分方程等效表达成一阶微分方程组的程序如下:function xdot=vdpl(t,x)

xdot=zeros(3,1);

xdot(1)=x(2);

xdot(2)=x(3);

xdot(3)=-2.*x(3)-3.*x(2)-2.*x(1)+0.5;

程序运行的结果及输出图形如图1.1,图1.2所示:

y=1/4-3/20*exp(-t)+2/35*7^(1/2)*exp(-1/2*t)*sin(1/2*7^(1/2)*t)-1/10*exp(-1/2*t)*c os(1/2*7^(1/2)*t)

dy=3/20*exp(-t)+3/140*7^(1/2)*exp(-1/2*t)*sin(1/2*7^(1/2)*t)+1/4*exp(-1/2*t)*cos (1/2*7^(1/2)*t)

图1.1 用ode23函数求微分方程的解及解的一阶导数

图1.2 用dsolve 函数及diff 函数求微分方程的解及解的一阶导数

2. 负反馈系统的前向通道和反馈通道传递函数分别为

20

5164)(2

3

++++=

s s

s s s G ;

)

5)(3()1(2)(+++=

s s s s H

1) 求闭环系统的标准传递函数模型,零极点增益模型,状态空间模型;并

将状态空间表达模型转换成可控标准型和可观测标准型。

2) 用传递函数模型求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用零极点增益模型求单位斜坡

响应;用状态空间表达模型求单位脉冲响应。

解:编写m 文件程序如下:

%-------------------------第二题---------------------- clear all; close all;

sys1=tf([4,16],[1,1,5,20]); %前向通道传递函数 sys2=zpk([-1],[-3,-5],2); %反馈通道传递函数

%-------生成标准传递函数模型、零极点增益模型、状态空间模型 disp('闭环系统的零极点增益模型为:') zpksys=feedback(sys1,sys2) [num,den]=tfdata(zpksys,'v');

disp('闭环系统的标准传递函数模型为:') tfsys=tf(num,den)

disp('闭环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为:') [A,B,C,D]=ssdata(zpksys) abcdsys=ss(zpksys)

%-------下面将状态控制模型转换成可控标准型和可观测标准型 %------- 判断系统是否可控

M=ctrb(A,B);

r1=rank(M);

l1=length(A);

if r1

disp('系统是状态不完全可控的!');

else

disp('系统是状态完全可控的!');

disp('将状态空间模型转换为可控标准型:')

JA=poly(A);

a4=JA(2);a3=JA(3);a2=JA(4);a1=JA(5);a0=JA(6);

W=[a1 a2 a3 a4 1;

a2 a3 a4 1 0;

a3 a4 1 0 0;

a4 1 0 0 0;

1 0 0 0 0];

%计算变换矩阵T

T=M*W;

Ac=inv(T)*A*T

Bc=inv(T)*B

Cc=C*T

Dc=D

end

%---------判断系统是否可观

V=[C' A'*C' A'*A'*C' (A')^3*C' (A')^4*C'];

r2=rank(V);

l2=size(A,1);

if r2

disp('系统是不完全可观的');

else

disp('系统是状态完全可观的');

disp('将状态空间模型转换为可观测标准型:')

%计算变换矩阵Q

Q=inv(W*V');

Ag=inv(Q)*A*Q

Bg=inv(Q)*B

Cg=C*Q

Dg=D

end

%-------求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单位斜坡响应,单位脉冲响应

t1=0:0.2:5;

figure(1)

step(tfsys,t1) %传递函数模型求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title('传递函数模型求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

grid

%-------零极点增益模型求单位斜坡响应

%-------转换为求zpksys与1/s乘积的单位阶跃响应

zpk2sys=zpk([],[0],1); %zpk2sys=1/s

G=series(zpksys,zpk2sys);

t2=0:0.2:5;

figure(2)

step(G,t2);

title('零极点增益模型求单位斜坡响应');

grid

%------用状态空间模型求单位脉冲响应

t3=0:0.2:5;

figure(3)

impulse(A,B,C,D,1,t3)

title('状态空间模型求单位脉冲响应');

grid

程序运行的结果如下:

1)闭环系统的零极点增益模型为:

Zero/pole/gain:

4 (s+3) (s+4) (s+5)

-----------------------------------------------------

(s+3.332) (s+5.153) (s+2.029) (s^2 - 1.514s + 9.532)

闭环系统的标准传递函数模型为:

Transfer function:

4 s^3 + 48 s^2 + 188 s + 240

-------------------------------------------

s^5 + 9 s^4 + 28 s^3 + 83 s^2 + 275 s + 332

闭环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为:

A =

0.7568 2.9931 -0.7916 1.4741 0

-2.9931 0.7568 -0.3522 0.6558 0

0 0 -5.1533 2.1479 0

0 0 0 -3.3316 2.0000

0 0 0 0 -2.0288

B =

4

C =

3.2269 0 -0.2685 0.5000 0

D =

系统是状态完全可控的!

将状态空间模型转换为可控标准型:

Ac =

-0.0000 1.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1.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1.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1.0000 -332.0000 -275.0000 -83.0000 -28.0000 -9.0000 Bc =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1.0000

Cc =

240.0000 188.0000 48.0000 4.0000 0

Dc =

系统是状态完全可观的

将状态空间模型转换为可观测标准型:

Ag =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332.0000

1.0000 -0.0000 0.0000 -0.0000 -275.0000

0.0000 1.0000 0.0000 0.0000 -83.0000

0.0000 -0.0000 1.0000 0.0000 -28.0000

0.0000 -0.0000 0.0000 1.0000 -9.0000 Bg =

240.0000

188.0000

48.0000

4.0000

-0.0000

Cg =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1.0000 Dg =

2)运行结果如图2.1、图2.2、图2.3所示:

图2.1 传递函数模型求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

图2.2 零极点增益模型求单位斜坡响应

图2.3 状体空间模型求单位脉冲响应

3. 设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

164)(1()

1()()(2

++-+=

s s

s s s K s H s G

1) 绘制系统的根轨迹。

2) 确定系统稳定时的K 值范围。 解:编写m 文件程序如下: %----------第三题------------ clear all close all num=[1 1];

den=conv(conv([1,0],[1,-1]),[1,4,16]); G=tf(num,den)

rlocus(G) %求系统的根轨迹 grid

xlabel('实轴'); ylabel('虚轴'); title('根轨迹图');

%-----下面求根轨迹与虚轴交点的增益及频率 [K,Wcg]=plzy(G)

程序运行结果如图3所示:

图3 系统的根轨迹图

K =

23.3163 35.6837 Wcg =

1.5616

2.5615

从图3中可以看出,使系统稳定的K 值的取值范围为: 23.316335.6873

K <<

此时对应的频率为1.5616 rad/s 和2.5615 rad/s 。

4. 单位反馈系统具有如下的开环传递函数。

)

18)(15)(11.0()

1(10)()(++++=

s s s s s H s G

1) 绘制系统的Nyquist 图,判别系统的稳定性。

2) 绘制系统的Bode 图。确定系统的幅值交界频率,相位交界频率,相位裕

量和幅值裕量。

解:编写m 文件程序如下:

%------------第四题-------------------- clear all close all

num=[10,10];

den=conv(conv([0.1,1],[5,1]),[8,1]); sys=tf(num,den);

%-------绘制Nyquist 图 figure(1)

nyquist(sys,'-b');

title('系统Nyquist 图'); v=[-5 10 -8 8];axis(v);

xlabel('实轴');ylabel('虚轴'); %-------画系统的Bode 图 figure(2) bode(sys) grid;

title('系统Bode 图')

%-------Wcm 为幅值交界频率,Wcg 为相位交界频率,Pm 为相位裕量,Gm 为幅值裕量

[Gm,Pm,Wcg,Wcm]=margin(sys) 运行结果如图4.1,图4.2所示:

图4.1 系统的Nyquist图

图4.2 系统的Bode图

从图4.1可以看出,极坐标图不包围(-1,j0)点,而系统开环传递函数没有右半s平面的极点,因此闭环系统是稳定的。

运行程序可知,系统的幅值交界频率Wcm = 0.5018,相位交界频率Wcg = Inf,相位裕量Pm =59.4929和幅值裕量Gm =Inf。

5. 如题图所示的系统。

题5图

在rltool环境设计一个PID控制器)(

c s

G,使闭环系统一对共轭复数极点位于3

1j

-

=。分析系统给定值阶跃扰动时系统的瞬态响应过程和性能指标;并说

明极点3

1j

-

=能否作为闭环系统的主导极点,为什么?

解:编写m程序如下:

%---------第五题程序----------

clear all

close all

num=1;

den=[1 0 1];

sys=tf(num,den)

产生的受控对象模块sys为:

Transfer function:

1

-------

s^2 + 1

在MATLAB的Command Window窗口键入rltool打开根轨迹设计的GUI窗口,导入受控对象模块sys。首先观察C(s)=K时的根轨迹图, 可知无论如何调整增益

K,根轨迹都不可能经过3

1j

-

=的希望极点,可见单纯的P控制器不能满足控制要求,因此还需要添加零点或极点。在s平面上添加一实数零点,用鼠标拖动零点观察此时根轨迹的变化趋势,当零点移至-1.49后,根轨迹就经过希望的

闭环极点3

1j

-

=,如图5-1所示,此时采用理想微分作用的PD控制器,控

制器的传递函数为()3(0.671)

C s s

=+,闭环系统的零点为-1.49,故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为:

()

G s=。

打开LTI Viewer for SISO Design Tool窗口,显示闭环阶跃响应,如图5.2所示。性能参数:超调量为41.2%,峰值时间为1.06S,调整时间为3.72S。

由于此时的零点为-1.49,极点为3

1j

-

=,在极点附近有闭环零点,故3

1j

-

=不能作为闭环主极点。

图5.1

()C s k

=时的根轨迹图

图5.2 采用PD 控制器的阶跃响应

6. 控制系统具有如下控制对象传递函数

)

3)(2)(1(10

)

()(+++=

s s s s U s Y

定义状态变量

y

x =1,12x

x =,23x x =

利用状态反馈Kx -=u ,把闭环极点配置到

3

221j s +-=,3

222

j s --=,10

3

-=s

试用MATLAB 求所需的状态反馈增益矩阵K 。 解:根据系统的传递函数可以得到系统的线型微分方程为:

u

y y y

y

106116.

)

2()

3(=+++

整理得:???

????+---===u y y y x x x x x 106116)

2(.

.33.

22.

1

写成矩阵向量形式即为:B u Ax X .+=。式中:

????

??????=321x x x X ,??????????---=611

6100

010A ,??

??

?

?????=1000B 。 编写m 程序如下:

%---------------------第六题----------------------- %----依题意可知系统的状态方程模型------- A=[0 1 0;0 0 1;-6 -11 -6]; B=[0;0;10];

P=[-2+j*2*1.732 -2-j*2*1.732 -10]; K=acker(A,B,P)

程序运行结果如下:

K =

15.3993 4.4999 0.8000

7. 题图所示为电站锅炉三冲量给水控制系统典型示意图。图中

D

为蒸汽流量信号;

d

m 为蒸汽流量测量变送装置放大系数,

????

?

?=h

t %

2.0d m 。 W

为给水流量信号; w m 为给水流量测量变送装置放大系数,

???

? ??=h

t %

2.0w m 。

H

为汽包水位信号;

h

m 为汽包水位测量变送装置放大系数,

??

?

??=mm %5.0h m 。

)

111(3.0)

()()(+=

=

s s s W s H s G w 为给水流量对汽包水位传递函数。

s

s s D s H s G d 035.01

87.0)

()()(-

+=

=

为蒸汽流量对汽包水位传递函数。

?

?

? ??=%h t 8.1zf

H

为执行器构传递函数。

)(),(c2c1s G s G 分别为主、副控制器。

4.0,6.0==w d n n 分别为蒸汽、给水流量分流系数。

题7图 锅炉三冲量给水控制系统

试用SIMULINK 及LTI Viewer 对控制器参数进行设计和整定。基本要求如下:

1) 系统的超调量不大于%20;

2) 主控制器选择PI 或PID 控制器;副控制器选择P,PD 或PI 控制器; 3) 选择不同的主、副控制器类型组合,进行仿真和参数阐述整定研究,画出阶跃响应曲线,综合评价比较性能指标。

解:(1) 搭建SIMULINK 下控制系统的仿真模型,如下图7.1所示:

图7.1 锅炉三冲量给水控制的Simulink 模型

(2)按照两步法来整定串级控制系统的参数:将主控制器设置成1

1p K =的工作状

态,用衰减曲线法整定副回路,当副回路75%衰减率时的比例增益2 2.5

p s

K

=,震荡

周期230s

T

s

=。然后置副控制器比例增益2 2.5

p s

K

=,求得当主回路75%衰减率时主控

制器的比例增益11p s

K

=,瞬态响应周期130s T s =。即:

2 2.5p s K =;230s T s =;11p s K =;130s T s

=

① 当副控制器采用P 作用,主控制器采用PI 作用时

2 2.5p K =;10.8310.83p K =?=,110.515i s T T s ==,1

11

0.055

p i i K K T =

=

此时系统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图如图7.2所示:

图7.2 2 2.5p K =,10.83p K =,10.055i K =时的阶跃响应

此时不满足超调量在20%范围内的要求,对控制器参数进行调整如下:

2 2.5p K =;10.1p K =;10.00001i K =

此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如图7.3所示:

图7.3 2 2.5p K =,10.1p K =,10.00001i K =时的阶跃响应

超调量为6%,响应时间为117s ,满足要求。 ②当副控制器采用P 作用,主控制器采用PID 作用时

2 2.5p K =;1 1.251 1.25p K =?=;1

11

0.139p i i K K T =

=;111 3.75p d d K K T =?=。

此时系统的阶跃响应如图7.4所示:

图7.4 2 2.5p K =,1 1.25p K =,10.139i K =,1 3.75d K =时的阶跃响应 由图可知,超调量为57%,不符合要求。经调整后的PID 参数如下:

2 2.5p K =,1 1.1p K =,10.039i K =,19d K =

此时系统的阶跃响应如图7.5所示:

图7.5 2 2.5p K =,1 1.1p K =,10.039i K =,19d K =时的阶跃响应

超调量为17.5%,调整时间为100s ,满足要求。

③当副控制器采用PI 作用,主控制器采用PI 作用时

2 2.50.8

3 2.075p K =?=;22/0.138p i i K K T ==; 10.83p K =;10.055i K =

此时系统的阶跃响应如图7.6所示:

图7.6 2 2.075p K =,20.138i K =,10.83p K =,10.055i K =时的响应

此时系统发散,不符合要求。对控制器参数进行调整如下:

24p K =,20.0001i K =,10.08p K =,10.00001i K =

系统的阶跃响应如图7.7所示:

图7.7 24p K =,20.0001i K =,10.08p K =,10.00001i K =时的响应

此时响应曲线的超调量为7.5%,响应时间为105s 。满足要求。 ④当副控制器采用PI 作用,主控制器采用PID 作用时

2 2.075p K =;20.138i K =;1 1.25p K =;10.139i K =;1 3.75d K =

此时系统的阶跃响应如图7.8所示:

图7.8 2 2.075p K =,20.138i K =,1 1.25p K =,10.139i K =,1 3.75d K =时的响应

由图7.8可以看出,系统超调量超过20%,不符合要求,对控制器参数进行调整如下:

24p K =;20.0001i K =;10.225p K =;10.00001i K =;12d K =

此时系统的阶跃响应如图7.9所示:

图7.9 24p K =,20.0001i K =,10.225p K =,10.00001i K =,12d K =时的响应

此时响应曲线无超调,响应时间为50s 。满足要求。

(3)综合评价性能指标

当主控制器采用PI控制器时,能使系统稳定,经整定参数后,系统响应曲线的超调量较小,满足要求,但调整时间相对较长。

当主控制器采用PID控制器时,能使系统稳定,但超调量较大,进一步调整参数后,可使超调量满足要求,同时,与主控制器为PI控制器相比,系统的调整时间较短。

副控制器采用P控制器时,调整主控制器参数,也能满足要求,此时,调整时间虽然较长一些,但控制系统相对简单。

现代检测技术期末模拟试题

一、填空(1分*20=20分) 1.传感器一般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两个基本部分组成。有的敏感元件直接输出电量,那么二者合而为一了。 如热电偶和热敏电阻等传感器。 2.表示金属热电阻纯度通常用百度电阻表示。其定义是 100℃电阻值与 0℃电阻值之比。 3.电位器是一种将机械位移转换成电阻或电压的机电传感元件。 4.单线圈螺线管式电感传感器对比闭磁路变隙式电感传感器的优点很多,缺点是灵敏度低,它广泛用于测量大量程直线位移。 5.利用电涡流式传感器测量位移时,只有在线圈与被测物的距离大大小于线圈半径时,才能得到较好的线性度和较高的灵敏度。 6.电容式传感器是将被测物理量的变化转换成电容量变化的器件。 7.光敏三极管可以看成普通三极管的集电结用光敏二极管替代的结果,通常基极不引出,只有二个电极。 8.霍尔效应是导体中的载流子在磁场中受洛伦兹力作用,发生横向漂移的结果。 9.热敏电阻正是利用半导体的载流子数目随着温度而变化的特征制成的温度敏感元件。 10.金属电阻受应力后,电阻的变化主要由形状的变化引起的,而半导体电阻受应力后,电阻的变化主要是由电阻率发生变化引起的。 11.磁敏二极管和三极管具有比霍尔元件高数百甚至数千的磁场灵敏度,因而适于弱磁场的测量。 12.传感器的灵敏度是指稳态条件下,输出增量与输入增量的比值。 对线性传感器来说,其灵敏度是静态特性曲线的斜率。 13.用弹性元件和电阻应变片及一些附件可以组成应变式传感器, 按用途划分有应变式压力传感器,应变式加速度传感器(任填两个)。 14.铂热电阻的纯度通常用电阻比表示。 15.减小螺线管式差动变压器电感传感器零点残余电压最有效的办法是 尽可能保证传感器几何尺寸、线圈电气参数及磁路的相互对称(任填两个)。 16.空气介质间隙式电容传感器中,提高其灵敏度和减少非线性误差是矛盾的, 为此实际中在都采用差动式电容传感器。 17.由光电管的光谱特性看出,检测不同颜色的光需要选用光电阴极材料不同的光电管, 以便利用光谱特性灵敏度较高的区段。 18.把两块栅距相等的光栅叠在一起,让它们刻度之间有较小的夹角,这时光栅上会出现若干条明暗相间的带状条纹,称莫尔条纹。 19.霍尔元件的测量电路中:直流激励时,为了获得较大的霍尔电势,可将几块霍尔元件的输出电压串联; 在交流激励时,几块霍尔元件的输出通过变压器适当地联接,以便增加输出。 20.磁电式传感器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将运动速度转换成电势信号输出。 21.霍尔元件灵敏度的物理意义是:表示在单位磁感应强度和单位控制电流时的霍尔电势的大小。 二、选择题(2分*6=12分,5、6题答案不止一个) C 1.用热电阻传感器测温时,经常使用的配用测量电路是()。 A.交流电桥 B.差动电桥C直流电桥 C 2.当应变片的主轴线方向与试件轴线方向一致,且试件轴线上受一维应力作用时,应变片灵敏系数K的定义()。 A.应变片电阻变化率与试件主应力之比 B. 应变片电阻与试件主应力方向的应变之比 C. 应变片电阻变化率与试件主应力方向的应变之比 D. 应变片电阻变化率与试件作用力之比; C 3.用电容式传感器测量固体或液体物位时,应该选用()。 A.变间隙式 B.变面积 C.变介电常数式 D. 空气介质变间隙式;

建筑环境测试技术期末试卷试题(附答案)

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1. 下列指标中,不能表征测量精度的是() A. 正确度 B. 精密度 C. 准确度 D. 精确度 2. 仪表1:量程范围0~500℃,1.0级;仪表2:量程范围0~100℃,1.0级。两个仪表的绝对误差的大小是()。 A. 1>2 B. 1=2 C. 1<2 D. 无法比较 3. 下列指标中,表征测量仪表对被测量变化的敏感程度的是()。 A. 灵敏度 B. 分辨率 C. 线性度 D.变差 4. 69×102有几位有效数字?() A. 1 B. 2 C. 3 D. 4 5. 在压力测量仪表的量程时,为保证安全性,压力较稳定时,最大工作压力不超过仪表量程的()。 A. 1/3 B. 1/2 C. 2/3 D.3/4 6. 下列测温方法,属于非接触测温的是() A. 热电偶测温 B. 热电阻测温 C. 膨胀式测温 D. 光学温度计 7. 在校正风洞内标定测压管时,待标定测压管设置在风洞的()。 A. 收缩段 B.稳压段 C. 实验段 D. 过渡段 8. 下列不属于用于测温的热电阻材料该具备的条件的是() A. 电阻温度系数α应尽可能小 B. 电阻率大,可以得到小体积元件 C. 价格便宜,工艺性好 D. 电阻温度特性尽可能接近线性 9. 下列哪种流量计属于容积式流量计?() A. 转子流量计 B. 椭圆齿轮流量计 C. 涡轮流量计 D. 涡街流量计 10. 下列哪种流量计属于差压式流量计?() A. 转子流量计 B. 椭圆齿轮流量计 C. 涡轮流量计 D. 涡街流量计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测量方法的分类中,按测量手段分 为:、、。 2.测量仪表的三个基本的功能 是:、、。 3.随机误差特 点:、、、。 4.热电偶电势由和组成。 5.标准节流装置取压方式中,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 和。 6.测量粘性的、腐蚀性的或易燃性的流体的流量时,应安装。 7.差压式流量计由、、三部 分组成。 8.在选择压力检测仪表的类型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有:、 、、。 9.热阻式热流计的误差与、 和。

建筑环境测试技术期末考试一

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下列指标中,不能表征测量精度的是( A ) A. 正确度 B. 精密度 C. 准确度 D. 精确度 2. 仪表1:量程范围0~500℃,1.0级;仪表2:量程范围0~100℃,1.0级。两个仪表的绝对误差的大小是( A )。 A. 1>2 B. 1=2 C. 1<2 D. 无法比较 3. 下列指标中,表征测量仪表对被测量变化的敏感程度的是(A )。 A. 灵敏度 B. 分辨率 C. 线性度 D.变差 4. 69×102有几位有效数字?(B ) A. 1 B. 2 C. 3 D. 4 5. 在压力测量仪表的量程时,为保证安全性,压力较稳定时,最大工作压力不超过仪表量程的( D )。 A. 1/3 B. 1/2 C. 2/3 D.3/4 6. 热电偶测温的基本原理(A) A. 热电效应 B. 2 热压效应 C. 热胀效应 D. 4 冷缩效应 7.测量仪表的主要性能指标有(ABD) A.精度 B. 稳定度 C. 输入电阻 D.灵敏度 8.可以表达精度的指标是(ABD) A.精密度 B.线性度 C.正确度 D.准确度 9. 下列测温方法,属于非接触测温的是( D ) A. 热电偶测温 B. 热电阻测温 C. 膨胀式测温 D. 光学温度计 10. 下列不属于用于测温的热电阻材料该具备的条件的是(A ) A. 电阻温度系数α应尽可能小 B. 电阻率大,可以得到小体积元件 C. 价格便宜,工艺性好 D. 电阻温度特性尽可能接近线性 11. 下列哪种流量计属于容积式流量计?(B ) A. 转子流量计 B. 椭圆齿轮流量计 C. 涡轮流量计 D. 涡街流量计 12. 下列哪种流量计属于差压式流量计?( A ) A. 转子流量计 B. 椭圆齿轮流量计 C. 涡轮流量计 D. 涡街流量计 二、填空题 1.测量方法的分类中,按测量手段分为:直接、间接、组合。 2.测量仪表的三个基本的功能是:物理量变换、信号传输、测量结果显示。测量的目的是:准确及时地 收集被测对象状态信息,以便对其过程进行正确的控制。 3.随机误差特点:有界性、对称性、抵偿性。 4.热电偶电势由接触电动势和温差电势组成。 5.标准节流装置取压方式中,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孔板式和文丘里。 6.差压式流量计由节流装置,导压管和差压计三部分组成。 7.在选择压力检测仪表的类型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有:被测介质压力大小、被测介质性质、对输出信号的要求、使用的环境。 8.按测量手段分,测量方法有直接测量、间接测量和组合测量。 9.按测量方式划分,测量方法有偏差式测量法、零位式测量法和微差式测量法。 10.气体湿度测量方法有干湿球法、露点法、电阻法和吸湿法 四、简答题 1、叙述热电偶测温的工作原理。热电偶为什么要进行冷端补偿? 两种不同的导体A和B组成闭合回路,当A和B相接的两个接点温度T和T0不同时,则在回路中就会产生一个电势。 热电偶电势的大小与其两端的温度有关,其温度-热电势关系曲线是在冷端温度为0℃时分度的。在实际应用中,由于热电偶冷端暴露在空间受到周围环境温

《测试技术》期末考试样卷及参考答案(评分标准)

《测试技术》期末考试样卷及参考答案(评分标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动态信号的描述可在不同的域中进行,它们分别是 时域 、 频域 和 幅值域 。 2、周期信号的频谱是 离散 的;在周期信号中截取一个周期,其频谱是 连续 的。 3、周期性方波的第2条谱线代表方波的 3 次谐波。 4、影响二阶测试装置动态特性的参数为 固有频率 和 阻尼比 。 5、动态测试中,保证幅值不失真的条件是 幅频特性为常数 ,保证相位不失真的条件是 相频特性与频率呈线性关系 。 6、半导体应变片的工作原理是基于半导体材料的 压阻效应 来工作的,压电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是基于 压电 材料的 压电效应 来工作的。 7、调幅波经相敏检波后,即能反映出 调制信号 电压的大小,又能反映其 相位 。 8、动圈式磁电指示仪表的工作频率比光线示波器的工作频率 低 ,这是由它们的 固有频率决定的。 9、对具有最高频率为f c 的时域信号x(t)进行采样,采样频率为f s ,若要采样后的信号频谱不产生混叠,则必须满足f s ≥2 f c 。 10、时域信号的 截断 将导致能量泄漏。 11、频域采样将导致 栅栏效应和时域周期延拓 。 二、简答或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4分) 1、已知)sin(?ω+t 的概率密度函数为)1/(12 x -π,请写出)sin(0t x a ω+的概率密度函数表达式,并画出其图形。 答:概率密度函数表达式:))(/(12 20a x x --π (表达式或图形正确可得3分) 2、线性系统。 答:输入、输出关系可用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描述的系统。 或:具有迭加特性和频率保持特性的系统。 3、频率保持特性。 答:线性系统输出信号频率恒等于输入信号频率。 4、已知一信号的频谱如图所示,请写出其对应的时域函数x(t)。

建筑环境测试技术答案方修睦版

1.测量和计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 答:测量是通过实验手段对客观事物取得定量信息的过程,也就是利用实验手段把测量直接或间接地对另一个同类已知量进 行比较,从而得到待测量值的过程,而计量是利用技术和法制手段实验单位统一和量值准确可靠的测量。计量可以看作测量的特殊形式,在计量过程中,认为所使用的量具和仪器是标准的,用它们来校准、检定受检量具和仪器设备,以衡量和保证使用受量具仪器进行测量时所获得测量结果的可靠性。 2.测量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定性和定量精确计算来认识事物,建立公式、定理和定律。 3.计量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确保各类量具、仪器仪表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和统一性,所以必须定期进行检验和校准。 4.研究误差的目的是什么? 答:就是要根据误差产生的原因、性质及规律,在一定测量条件下尽量减小误差,保证测量值有一定的可信度,将误差控制在允许的范围之内。 5.测试和测量是什么样的关系? 答:测试是测量和试验的全称,有时把较复杂的测量成为测试。 6.结合自己的专业,举例说明测试技术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测试技术涉及传感器、试验设计、模型理论、信号加工与处理、误差理论、控制工程和参数估计等内容。例如:温度的变

化可以引起温度敏感元件(如:热敏电阻)阻值的变化,其阻值的变化量是可以直接测量的。 7.举例说明各种不同测量方法的实际应用。 答:直接测量:用电压表测量管道水压,用欧姆表测量电阻阻值等。 间接测量:需要测量电阻R上消耗的直流功率P,可以通过直接测量电压U,电流I,而后根据函数关系P=UI,经过计算间接获得功率P。 组合测量:测量电阻器温度系数的测量。 8.深入理解测量仪表的精度和灵敏度的定义?二者的区别? 答:精度是指测量仪表的读数或者测量结果与被测真值相一致的程度。灵敏度表示测量仪表对被测量变化的敏感程度。 区别:精度是用精密度、正确度和准确度三个指标加以表征,而灵敏度是测量仪表指示值增量与被测量增量之比。 9.精密度、正确度、准确度三者的不同含义是什么? 答:精密度说明仪表指示值的分散性,表示在同一测量条件下对同一测量进行多次测量得到的测量结果的分散程度。 正确度说明仪表指示值与真值的接近程度。 准确度是精密度和正确度的综合反应。准确度高,说明精密度和正确度都高。 10.结合例1.2.3(图1.2.3)深入理解在实际测量过程中,仪表输入电阻(输入阻抗)选择的重要性。

建筑环境测试技术重点

第一章测试技术的基本概念 1.测量:测量是以确定量值为目的的一组操作,这种操作就是测量中的比较过程—将被测参数的量值与作为单位的标准值进行比较,比出的倍数既为测量结果。 2.直接测量:直接从测量仪表的读数取被测量值的方法。间接测量:利用直接测量的量与被测量之间的函数关系间接得到被测量的量值的测量方法。组合测量:当某项测量结果需要多个未知数表达时,可通过改变测量条件进行多次测量,根据测量量与未知数间的函数关系列出方程组并求解,进而得到未知量。 3.测试:是测量和实验的全称,有时把较复杂的测量称为测试。 4.检测:是意义更为广泛的测量,是检验和测量的统称。 5.测量方法的选择原则:1.被测量本身的特性.2.所要求的测量准确度。3.测量环境。4.现有测量设备。 6.测量仪表:将被测量转换成可供直接观察的指示值或等效信息的器具,包括各类指示仪器、比较仪器、传感器和变送器等。 7.测量仪表的类型:模拟式:将连续变化的被测物理量直接进行连续测量,显示成记录的一起。数字式:将被测的模拟量首先转换成数字量再对数字量进行测量的仪表。 8.测量仪表的功能:物理量的变换、信号的传输、测量结果的显示。 9.仪表的性能指标:精度(精密度、正确度、准确度)。稳定度、输入电阻、灵敏度、线性度、动态特性。 10.计量:利用技术和法制手段实现单位统一和量值准确可靠的测量。 11.单位制:任何测量都要有一个统一的体现计量单位的量作为标准,这样的量称为计量标准。 12.计量基准:①主基准,②副基准③工作基准。 第二章测量误差和数据处理 1.测量误差:测量仪器仪表的测量值与被测量值之间的差异,称为测量误差。特点:必然性和普遍性。产生原因:测量器具不准确,测量手段不完善,环境影响,测量操作不熟练以及工作疏忽。 2.真值A。:一个物理量在一定条件下所呈现的客观大小或真实数值称为它的真值,指定值As:由国家设立各种尽可能维持不变的实物标准,已法令的形式指定其所体现的量值作为计量单位的指定值。实际值:在每一级的比较中,以上一级标准所体现的值当做准确无误的 3.标称值:测量器具上标定的数值称为标称值。 4..等精度测量:在保持测量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同一被测量量进行的多次测量过程。 5.示值:有测量器具指示的被测量量值称为测量器具的示值,也称测量器具的测量值或测得值,包括数值和单位。 5.绝对误差:△x=x-A;x为测量值,A为实际值。(利用满度相对误差求最大绝对误差) 6..误差来源:仪器误差、人身误差、影响误差、方法误差。 7.误差的分类:1.系统误差:在多次等精度测量同一恒定量值时,误差的绝对值和符号保持不变,或当条件改变时,按某种规律变化的误差,称为系统误差。2.随机误差:随机误差又称偶然误差,是指对同一恒定值进行多次等精度测量时,其绝对值和符号无规则变化的误差。 3.粗大误差:在一定的测量条件下,测得值明显地偏离实际值所形成的误差称为粗大误差。 10.产生系统误差的主要原因:1.测量仪器设计原理及制作上的缺缺陷,2.测量时的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和电源电压与仪器使用要求不一致3.采用近似的测量方法或近似的计算公式,4.测量人员估计读数时的习惯。 11.系统误差的主要特点:只要测量条件不变,误差即为确切的数值,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办法不能改变或消除误差,当条件改变时,误差也随之遵循某种规定的规律而变化,具有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期末考试试题与答案

第一章传感器基础 l.检测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 说明各部分的作用。 答:一个完整的检测系统或检测装置通常是由传感器、测量电路和显示记录装置等几部分组成,分别完成信息获取、转换、显示和处理等功能。当然其中还包括电源和传输通道等不可缺少的部分。下图给出了检测系统的组成框图。 检测系统的组成框图 传感器是把被测量转换成电学量的装置,显然,传感器是检测系统与被测对象直接发生联系的部件,是检测系统最重要的环节,检测系统获取信息的质量往往是由传感器的性能确定的,因为检测系统的其它环节无法添加新的检测信息并且不易消除传感器所引入的误差。 测量电路的作用是将传感器的输出信号转换成易于测量的电压或电流信号。通常传感器输出信号是微弱的,就需要由测量电路加以放大,以满足显示记录装置的要求。根据需要测量电路还能进行阻抗匹配、微分、积分、线性化补偿等信号处理工作。 显示记录装置是检测人员和检测系统联系的主要环节,主要作用是使人们了解被测量的大小或变化的过程。 2.传感器的型号有几部分组成,各部分有何意义? 依次为主称(传感器)被测量—转换原理—序号 主称——传感器,代号C; 被测量——用一个或两个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大写字母标记。见附录表2; 转换原理——用一个或两个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大写字母标记。见附录表3; 序号——用一个阿拉伯数字标记,厂家自定,用来表征产品设计特性、性能参数、产品系列等。若产品性能参数不变,仅在局部有改动或变动时,其序号可在原序号后面顺序地加注大写字母A、B、C等,(其中I、Q不用)。 例:应变式位移传感器:C WY-YB-20;光纤压力传感器:C Y-GQ-2。 3.测量稳压电源输出电压随负载变化的情况时,应当采用何种测量方法? 如何进行? 答:测定稳压电源输出电压随负载电阻变化的情况时,最好采用微差式测量。此时输出电压认可表示为U0,U0=U+△U,其中△U是负载电阻变化所引起的输出电压变化量,相对U来讲为一小量。如果采用偏差法测量,仪表必须有较大量程以满足U0的要求,因此对△U,这个小量造成的U0的变化就很难测准。测量原理如下图所示: 图中使用了高灵敏度电压表——毫伏表和电位差计,R r和E分别表示稳压电源的内阻和电动势,凡表示稳压电源的负载,E1、R1和R w表示电位差计的参数。在测量前调整R1使电位差计工作电流I1为标准值。然后,使稳压电源负载电阻R1为额定值。调整RP的活动触点,使毫伏表指示为零,这相当于事先用零位式测量出额定输出电压U。正式测量开始后,只需增加或减小负载电阻R L的值,负载变动所引起的稳压电源输出电压U0的微小波动值ΔU,即可由毫伏表指示出来。根据U0=U+ΔU,稳压电源输出电压在各种负载下的值都可以准确地测量出来。微差式测量法的优点是反应速度快,测量精度高,特别适合于在线控制参数的测量。

建筑环境测试技术答案(方修睦版)

建筑环境测试技术答案(方 修睦版)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1.测量和计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 答:测量是通过实验手段对客观事物取得定量信息的过程,也就是利用实验手段把测量直接或间接地对另一个同类已知量进行比较,从而得到待测量值的过程,而计量是利用技术和法制手段实验单位统一和量值准确可靠的测量。计量可以看作测量的特殊形式,在计量过程中,认为所使用的量具和仪器是标准的,用它们来校准、检定受检量具和仪器设备,以衡量和保证使用受量具仪器进行测量时所获得测量结果的可靠性。 2.测量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定性和定量精确计算来认识事物,建立公式、定理和定律。 3.计量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确保各类量具、仪器仪表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和统一性,所以必须定期进行检验和校准。 4.研究误差的目的是什么? 答:就是要根据误差产生的原因、性质及规律,在一定测量条件下尽量减小误差,保证测量值有一定的可信度,将误差控制在允许的范围之内。 5.测试和测量是什么样的关系? 答:测试是测量和试验的全称,有时把较复杂的测量成为测试。 6.结合自己的专业,举例说明测试技术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测试技术涉及传感器、试验设计、模型理论、信号加工与处理、误差理论、控制工程和参数估计等内容。例如:温度的变化可以引起温度敏感元件(如:热敏电阻)阻值的变化,其阻值的变化量是可以直接测量的。 7.举例说明各种不同测量方法的实际应用。 答:直接测量:用电压表测量管道水压,用欧姆表测量电阻阻值等。 间接测量:需要测量电阻R上消耗的直流功率P,可以通过直接测量电压U,电流I,而后根据函数关系P=UI,经过计算间接获得功率P。 组合测量:测量电阻器温度系数的测量。 8.深入理解测量仪表的精度和灵敏度的定义二者的区别 9. 答:精度是指测量仪表的读数或者测量结果与被测真值相一致的程度。灵敏度表示测量仪表对被测量变化的敏感程度。 区别:精度是用精密度、正确度和准确度三个指标加以表征,而灵敏度是测量仪表指示值增量与被测量增量之比。 9.精密度、正确度、准确度三者的不同含义是什么? 答:精密度说明仪表指示值的分散性,表示在同一测量条件下对同一测量进行多次测量得到的测量结果的分散程度。 正确度说明仪表指示值与真值的接近程度。 准确度是精密度和正确度的综合反应。准确度高,说明精密度和正确度都高。 10.结合例1.2.3(图1.2.3)深入理解在实际测量过程中,仪表输入电阻(输入阻抗)选择的重要性。 答:在此题中应选用输入阻抗尽可能大的电压表,输入阻抗大测量就小,否则造成的仪器误差会很大,所以在实际测量中,应选择合适的仪表输入电阻,否则会造成误差很大甚至使测量结果失去实际意义。 11.说明计量系统中单位制的概念。 答:由基本单位辅助单位和导出单位构成的完整体系称为单位制。 12.深入理解基本单位、辅助单位和导出单位构成的完整计量体系。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_期末考试试题A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课程试题A 一、填空题(20分,每空1分) 1.测试技术是测量和实验技术的统称。工程测量可分为静态测量和动态测量。 2.测量结果与被测真值之差称为绝对误差。 3.将电桥接成差动方式习以提高灵敏度,改善非线性,进行温度补偿。 4.为了补偿温度变化给应变测量带来的误差,工作应变片与温度补偿应变片应接在相邻。 5.调幅信号由载波的幅值携带信号的信息,而调频信号则由载波的频率携带信号的信息。 6.绘制周期信号()x t 的单边频谱图,依据的数学表达式是傅式三角级数的各项系数,而双边频谱图的依据数学表达式是傅式复指数级数中的各项级数。 7.信号的有效值又称为均方根值,有效值的平方称为均方值,它描述测试信号的强度(信号的平均功率)。 8.确定性信号可分为周期信号和非周期信号两类,前者频谱特点是离散的,后者频谱特点是连续的。 9.为了求取测试装置本身的动态特性,常用的实验方法是频率响应法和阶跃响应法。 10.连续信号()x t 与0()t t δ-进行卷积其结果是:0()()x t t t δ*-= X(t-t0)。其几何意义是把原函数图像平移至t0的位置处。 二、选择题(20分,每题2分) 1.直流电桥同一桥臂增加应变片数时,电桥灵敏度将(C)。 A .增大 B .减少 C.不变 D.变化不定 2.调制可以看成是调制信号与载波信号(A)。 A 相乘 B .相加 C .相减 D.相除 3.描述周期信号的数学工具是(D)。 A .相关函数 B .拉氏变换 C .傅氏变换 D.傅氏级数 4.下列函数表达式中,(C)是周期信号。 A .5cos100()00t t x t t π?≥?=??

建筑环境测试技术复习要点

1、测量的目的是什么答:准确及时地收集被测对象状态信息,以便对其过程进行正确的控制。 2、按测量手段分,测量方法有哪几种答:直接测量、间接测量和组合测量。 3、按测量方式划分,测量方法有哪几种答:偏差式测量法、零位式测量法和微差式测量法。 4、什么是偏差式测量方法答:在测量过程中,用仪器仪表指针的位移表示被测量大小的测量方法。 5、什么是零位式测量方法答:又称为零示法或平衡式测量法。测量时用被测量与标准量相比较,用指零仪表指示被测量与标准量相等,从而获得被测量。 6、什么是微差式测量方法答:偏差式测量法和零位式测量法相结合,通过测量待测量与标准量之差来得到待测量量值。 7、测量方法选择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哪些答:①被测量本身的特性;②所要求的测量准确度; ③测量环境;④现有测量设备等。在此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测量仪器和正确的测量方法. 8、是否可以认为,只有精密的测量仪器,才可以获得准确的测量结果答:不是。正确可靠的测量结果的获得,要依据测量方法和测量仪器的正确选择、正确操作和测量数据的正确处理。 9、测量仪表有什么作用答:测量仪表是将被测量转换成可供直接观察的指示值或等效信息的器具。 10、测量仪表有哪些类型答:模拟式测量仪表,数字式测量仪表。 的测量结果的获得,要依据测量方法和测量仪器的正确选择、正确操作和测量数据的正确处理。 11、测量仪表有哪些功能答:①变换功能;②传输功能;③显示功能。 12、测量仪表的主要性能指标有哪些答:①精度;[⑴精密度(δ);⑵正确度(ε);⑶准确度(τ)。]②稳定度;③输入电阻;④灵敏度;⑤线性度;⑥动态特性。 13、什么是测量精度答:精度是指测量仪表的读数或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真值相一致的程度。 14、可以表达精度的三个指标是什么答:⑴精密度(δ);⑵正确度(ε);⑶准确度(τ)。 15、精密度说明了仪表的什么特性反映出哪项误差的影响答:精密度说明仪表指示值的分散性,表示在同一测量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多次测量时,得到的测量结果的分散程度。它反映了随机误差的影响。 16、正确度说明了仪表的什么特性反映出哪项误差的影响答:正确度说明仪表指示值与真值的接近程度。所谓真值是指待测量在特定状态下所具有的真实值的大小。正确度反映了系统误差。 17、准确度说明了仪表的什么特性反映出哪项误差的影响答:准确度是精密度和正确度的综合反映。准确度高,说明精密度和正确度都高,也就意味着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都小,因而最终测量结果的可信赖度也高。 18、什么是仪器的稳定度影响因素是什么答:稳定度也称稳定误差,是指在规定的时间区间,其他外界条件恒定不变的情况下,仪表示值变化的大小。影响因素有仪器内部各元器件的特性、参数不稳定和老化等因素。 19、灵敏度反映测量仪表的什么特性答:灵敏度表示测量仪表对被测量变化的敏感程度。另一种表述方式叫作分辨力或分辨率,定义为测量仪表所能区分的被测量的最小变化量,在数字式仪表中经常使用 20、什么是计量答:计量是利用技术和法制手段实现单位统一和量值可靠的测量。 21、国际单位制单位分为哪三种答:基本单位、导出单位和辅助单位。 22、计量基准有哪些分类答:主机准、副基准和工作基准。 23、什么是量值的传递与跟踪答:量值的传递与跟踪是把一个物理量单位通过各级基准、

《测试技术基础》期末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 信号及其描述 (一)填空题 1、 测试的基本任务是获取有用的信息,而信息总是蕴涵在某些物理量之中,并依靠它们来传输的。这些物理量就是 信号 ,其中目前应用最广泛 的是电信号。 2、 信号的时域描述,以 时间 为独立变量;而信号的频域描述,以 频率 为独立变量。 3、 周期信号的频谱具有三个特点:离散的 ,谐波型 , 收敛性 。 4、 非周期信号包括 瞬态非周期 信号和 准周期 信号。 5、 描述随机信号的时域特征参数有 均值x μ、均方值2x ψ,方差2 x σ ;。 6、 对信号的双边谱而言,实频谱(幅频谱)总是 偶 对称,虚频谱(相频谱)总是 奇 对称。 (二)判断对错题(用√或×表示) 1、 各态历经随机过程一定是平稳随机过程。( v ) 2、 信号的时域描述与频域描述包含相同的信息量。( v ) 3、 非周期信号的频谱一定是连续的。( x ) 4、 非周期信号幅频谱与周期信号幅值谱的量纲一样。( x ) 5、 随机信号的频域描述为功率谱。( v ) (三)简答和计算题 1、 求正弦信号t x t x ωsin )(0 =的绝对均值μ|x|和均方根值x rms 。 2、 求正弦信号)sin()(0?ω+=t x t x 的均值 x μ,均方值2x ψ,和概率密度函数p(x)。 3、 求指数函数)0,0()(≥>=-t a Ae t x at 的频谱。 4、 求被截断的余弦函数 ?? ?≥<=T t T t t t x ||0 ||cos )(0ω的傅立叶变换。 5、 求指数衰减振荡信号)0,0(sin )(0≥>=-t a t e t x at ω的频谱。 第二章 测试装置的基本特性 (一)填空题 1、 某一阶系统的频率响应函数为 1 21)(+= ωωj j H ,输入信号 2 sin )(t t x =,则输出信号)(t y 的频率为= ω ,幅值 =y ,相位=φ 。 2、 试求传递函数分别为5 .05.35.1+s 和 2 2 2 4.141n n n s s ωωω++的两个环节串联后组成的系统的总灵敏度。 3、 为了获得测试信号的频谱,常用的信号分析方法有 、 和 。 4、 当测试系统的输出)(t y 与输入)(t x 之间的关系为)()(0 t t x A t y -=时,该系统能实现 测试。此时,系统的频率特性为 =)(ωj H 。 5、 传感器的灵敏度越高,就意味着传感器所感知的 越小。 6、 一个理想的测试装置,其输入和输出之间应该具有 线性 关系为最佳。 (二)选择题 1、 4 不属于测试系统的静特性。 (1)灵敏度 (2)线性度 (3)回程误差 (4)阻尼系数 2、 从时域上看,系统的输出是输入与该系统 3 响应的卷积。 (1)正弦 (2)阶跃 (3)脉冲 (4)斜坡 3、 两环节的相频特性各为 )(1ωQ 和)(2ωQ ,则两环节串联组成的测试系统,其相频特性为 2 。 (1))()(21ωωQ Q (2))()(21ωωQ Q + (3) ) ()()()(2121ωωωωQ Q Q Q +(4))()(21ωωQ Q - 4、 一阶系统的阶跃响应中,超调量 4 。 (1)存在,但<5% (2)存在,但<1 (3)在时间常数很小时存在 (4)不存在 5、 忽略质量的单自由度振动系统是 2 系统。 (1)零阶 (2)一阶 (3)二阶 (4)高阶 6、 一阶系统的动态特性参数是 3 。 (1)固有频率 (2)线性度 (3)时间常数 (4)阻尼比 7、 用阶跃响应法求一阶装置的动态特性参数,可取输出值达到稳态值 1 倍所经过的时间作为时间常数。 (1)0.632 (2)0.865 (3)0.950 (4)0.982 (三)判断对错题(用√或×表示) 1、 一线性系统不满足“不失真测试”条件,若用它传输一个1000Hz 的正弦信号,则必然导致输出波形失真。( x ) 2、 在线性时不变系统中,当初始条件为零时,系统的输出量与输入量之比的拉氏变换称为传递函数。( v ) 3、 当输入信号 )(t x 一定时,系统的输出)(t y 将完全取决于传递函数)(s H ,而与该系统的物理模型无关。 ( v ) 4、 传递函数相同的各种装置,其动态特性均相同。( v ) 5、 测量装置的灵敏度越高,其测量范围就越大。( x ) 6、 幅频特性是指响应与激励信号的振幅比与频率的关系。( x ) (四)简答和计算题 1、 什么叫系统的频率响应函数?它和系统的传递函数有何关系? 2、 测试装置的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各包括那些? 3、 测试装置实现不失真测试的条件是什么? 4、 某测试装置为一线性时不变系统,其传递函数为 1 005.01)(+= s s H 。求其对周期信号)45100cos(2.010cos 5.0)(?-+=t t t x 的 稳态响应)(t y 。 5、 将信号 t ωcos 输入一个传递函数为s s H τ+= 11)(的一阶装置,试求其包括瞬态过程在内的输出)(t y 的表达式。 第三章 常用传感器 (一)填空题

建筑环境测试技术答案(方修睦版)

1. 测量和计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 答:测量是通过实验手段对客观事物取得定量信息的过程,也就是利用实验手段把测量直接或间接地对另一个同类已知量进行比较,从而得到待测量值的过程,而计量是利用技术和法制手段实验单位统一和量值准确可靠的测量。计量可以看作测量的特 殊形式,在计量过程中,认为所使用的量具和仪器是标准的,用它们来校准、检定受检量具和仪器设备,以衡量和保证使用受量具仪器进行测量时所获得测量结果的可靠性。 2. 测量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定性和定量精确计算来认识事物,建立公式、定理和定律。 3. 计量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确保各类量具、仪器仪表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和统 一性,所以必须定期进行检验和校准。 4. 研究误差的目的是什么? 答:就是要根据误差产生的原因、性质及规律,在一定测量条件下尽量减小误差,保证测量值有一定的可信度,将误差控制在允许的范围之内。 5. 测试和测量是什么样的关系? 答:测试是测量和试验的全称,有时把较复杂的测量成为测试。 6. 结合自己的专业,举例说明测试技术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测试技术涉及传感器、试验设计、模型理论、信号加工与处理、误差理论、控制工程和参数估计等内容。例如:温度的变化可以引起温度敏感元件(如:热敏电阻)阻值的变化,其阻值的变化量是可

以直接测量的。 7. 举例说明各种不同测量方法的实际应用。 答: 直接测量:用电压表测量管道水压,用欧姆表测量电阻阻值等。 间接测量:需要测量电阻R上消耗的直流功率P,可以通过直接测量电压U,电流I,而后根据函数关系P=UI,经过计算间接获得功率P。 组合测量:测量电阻器温度系数的测量。 8. 深入理解测量仪表的精度和灵敏度的定义?二者的区别?答:精度是 指测量仪表的读数或者测量结果与被测真值相一致 的程度。灵敏度表示测量仪表对被测量变化的敏感程度。 区别:精度是用精密度、正确度和准确度三个指标加以表征,而灵敏度是测量仪表指示值增量与被测量增量之比。 9. 精密度、正确度、准确度三者的不同含义是什么?答:精密度说明仪 表指示值的分散性,表示在同一测量条件下 对同一测量进行多次测量得到的测量结果的分散程度。 正确度说明仪表指示值与真值的接近程度。 准确度是精密度和正确度的综合反应。准确度高,说明精密度和正确度都高。 10. 结合例1.2.3 (图1.2.3 )深入理解在实际测量过程中,仪表输入电阻(输入阻抗)选择的重要性。 答:在此题中应选用输入阻抗尽可能大的电压表,输入阻抗大测量就小,否则造成的仪器误差会很大,所以在实际测量中,应选择合适的仪表输入电阻,否则会造成误差很大甚至使测量结果失去实际意义。

《检测技术》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检测技术复习题 (课程代码392220) 一、单项选择题 1.按误差出现的规律分,下列误差不属于系统误差的是() A电子电路的噪声干扰产生的误差; B仪表本身材料,零件工艺上的缺陷; C测量者不良读数习惯引起的误差; D测试工作中使用仪表的方法不正确; 2.下列传感器可以测量温度的是() A 应变片 B AD590 C 氯化锂 D CCD传感器 3. 下列传感器不可以测量振动的是() A 应变片 B电容传感器 C SHT11 D 压电传感器 4.下列测量最准确的是() A 65.98±0.02mm B 0.488±0.004mm C 0.0098±0.0012mm D 1.98±0.04mm 5.下列哪些指标不属于传感器的静态指标() A 精度 B灵敏度 C阻尼比 D 线性度 6.莫尔条纹的移动对被测位移量所起的作用是() A 调制 B 放大 C 细分 D 降噪 7.电涡流式传感器利用涡流效应将检测量的变化转换成线圈的()

A 电阻变化 B 电容变化 C 涡流变化 D 电感变化 8.变压器隔离电路中赖以传递信号的途径是() A.光电耦合 B.磁通耦合 C.漏电耦合 D.电容耦合 9.光照射在某些半导体材料表面上时,半导体材料中有些电子和空穴可以从原来不导电的束缚状态变为能导电的自由状态,使半导体的导电率增加,这种现象叫() A 内光电效应 B 外光电现象 C 热电效应 D 光生伏特效应 10.下列不具有压电特性的材料是() A 石英 B 钛酸钡 C PVC薄膜 D 霍尔片 11.一般意义上的传感器包含了敏感元件和()两个组成部分。 A放大电路 B 数据采集电路 C 转换电路D滤波电路 12.DS18B20默认的温度分辨率是() A 0.5℃ B 0.25℃ C 0.125℃ D 0.0625℃ 13.两片压电元件串联与单片相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串联时输出电压不变,电荷量与单片时相同; B串联时输出电压增加一倍,电荷量与单片时相同; C 串联时电荷量时增加一倍,电容量不变; D串联时电荷量增加一倍,电容量为单片的一半;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期末考试试题B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课程试题B 1.将电桥接成差动方式习以提高_____,改善非线性,进行_____补偿。 2.调幅信号由载波的_____携带信号的信息,而调频信号则由载波的_____ 携带信号的信息。 3.调幅过程在频域相当于_____过程,调幅装置实质上是一个_____。 4.测试技术是测量和实验技术的统称。工程测量可分为_____和_____。 测量结果与被测真值之差称为测量误差。 5.确定性信号可分为周期信号和非周期信号两类,前者频谱特点是_____,后者频谱特点是_____。 6.绘制周期信号()x t 的单边频谱图,依据的数学表达式是_____,而双边频谱图的依据数学表达式是_____。 7.周期信号的傅氏三角级数中的n 是从0到+∞展开的。傅氏复指数级数中的n 是从_____到_____展开的。 8.周期信号()x t 的傅氏三角级数展开式中:a n 表示_____,b n 表示_____,a 0表示 直流分量。 9.余弦函数只有_____谱图,正弦函数只有_____谱图。 10.单位脉冲函数0()t t δ-与在0t 点连续的模拟信号()f t 的下列积分:0()()f t t t dt δ∞ -∞-=?g _____。这一性质称为_____。 二、选择题(20分,每题2分) 1.为了保证实现极距变化型差动电容传感器的差动工作,传感器的两个电容应当连接成( )。 A .并联电路 B .串联电路 C .电桥电路

2.要使RC 低通滤波器的通带加宽,则RC 值应( )。 A.增加 B .减少 C .不变 3.描述非周期信号的数学工具是 ( )。 A 三角函数 B .拉氏变换 C. 傅氏变换 D. 傅氏级数 4.下列信号中,( )信号的频谱是连续的。 A .12()sin()sin(3)x t A wt B wt ??=+++ B .()5sin 303sin x t t =+ C.0()sin at x t e t ω-= 5.数字信号的特征是( ) 。 A .时间上离散、幅值上连续 B .时间、幅值上均离散 C .时间、幅值上都连续 D .时间上连续、幅值上量化 6.测试装置能检测输入信号的最小变化能力,称为( )。 A.精度 B .灵敏度 C .精密度 D.分辨率 7.测试装置的脉冲响应函数与它的频率响应函数间的关系是( )。 A .卷积 B .傅氏变换对 C .拉氏变换对 D .微分 8.多种信号之和的频谱是( )。 A.离散的 B.连续的 C.随机的 D.周期的 9.二阶装置,用相频特性中0()90w ?=-时所对应的频率w 作为系统的固有频率 的估计值,该值与系统阻尼率的大小( )。 A .有关 B .无关 C .略有关系 D .有很大关系 10.滤波器的上、下截止频率为 21,c c f f ,中心频率0f ;则它们的关系是( )。 A .0f B .0f =212c c f f + C.0f =212c c f f -

建筑环境测试技术期末考试资料及答案

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下列指标中,不能表征测量精度的是( A ) A.正确度 B. 精密度 C. 准确度 D. 精确度 2. 仪表1:量程范围0?500C, 1.0级;仪表2:量程范围0?100C, 1.0级。两个仪表的 绝对误差的大小是 (A )。 A. 1>2 B.仁2 C. 1<2 D. 无法比较 3. 下列指标中,表征测量仪表对被测量变化的敏感程度的是( A )。 A.灵敏度 B. 分辨率 C.线性度 D.变差 2 4. 69 X 10有几位有效数字? ( B ) A. 1 B. 2 C. 3 D. 4 5. 在压力测量仪表的量程时,为保证安全性,压力较稳定时,最大工作压力不超过仪表量 程的(D )。 A. 1/3 B. 1/2 C. 2/3 D.3/4 6. 热电偶测温的基本原理(A ) A.热电效应 B. 2 热压效应 C. 热胀效应 D. 4 冷缩效应 7. 测量仪表的主要性能指标有(ABD A.精度B.稳定度C.输入电阻 D.灵敏度 8. 可以表达精度的指标是 (ABD ) A.精密度 B.线性度 C.正确度 D.准确度 9. 下列测温方法,属于非接触测温的是( D ) A.热电偶测温 B. 热电阻测温 C. 膨胀式测温 D. 光学温度计 10. 下列不属于用于测温的热电阻材料该具备的条件的是( A ) A.电阻温度系数a 应尽可能小 B. C.价格便宜,工艺性好 D. 11. 下列哪种流量计属于容积式流量计? A.转子流量计 B. 椭圆齿轮流量计 12. 下列哪种流量计属于差压式流量计? A.转子流量计 B. 椭圆齿轮流量计 二、 填空题 1. 测量方法的分类中,按测量手段分为: 组 合 。 2. 测量仪表的三个基本的功能是: 4. 热电偶电势由 接触电动势 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组成。 5. 标准节流装置取压方式中,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孔板 ______________ 和文丘里_。 6. 差压式流量计由节流装置,导压管和差压计三部分组成。 7. 在选择压力检测仪表的类型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有: 被测介质压力大小 、 被测介 质性质、 对输出信号的要求 、 使用的环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按测量手段分,测量方法有 直接测量、间接测量和组合测量。 9. 按测量方式划分,测量方法有偏 __________ 10. 温标三要素是温度计、固定点和内插方程。 11. 温标种类有 经验温标;热力学温标;国际温标。 12. 气体湿度测量方法有干湿球法、露点法、电阻法和吸湿法 三、判断题 电阻率大,可以得到小体积元件 电 阻温度特性尽可能接近线性 (B ) C. 涡轮流量计 D. 涡街流量计 (A ) C. 涡轮流量计 D. 涡街流量计 直接 _____________ 、 间接 物理量变换 _________ 、 信号传输 测量结果显示 3.随机误差特点: 有界性 对称性 、 抵偿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