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剪辑编辑艺术》复习资料

《影视剪辑编辑艺术》复习资料
《影视剪辑编辑艺术》复习资料

《影视剪辑编辑艺术》复习资料

第一章

第一节:影视艺术的同一性和差异性

1、1895年12月28日卢米埃尔兄弟公映了《火车进站》《水浇园丁》宣告了电影的诞生。

2、1927年10月第一部有声影片——美国的《爵士歌王》。

3、1935年第一部彩色影片《名利场》在美国问世。

4、1905年,谭鑫培主演的《定军山》,成为中国第一部影片。

5、1948年,戏曲片《生死恨》,是中国第一部彩色片。

6、1925年10月2日,英国人约翰?贝尔德发明了电视。

7、电视、电影的差别:

一、科技制作方面(1、电影是感光化学成像法,画面需要洗印加工,它的特征是声话以不同方式运行,画面是间歇运转,声音是连续运转。2、电影每秒24画格;电视每秒25帧。3、电影摄像机可顺拍、倒拍、变速,电视只能顺拍。4、电影画面附加技巧制作繁杂,时间长成本高,质量难保证,电视制作简单,时间短成本低质量高。5、电影字幕写定后不能随意更改,电视可立即修改。

二、传播形式方面(1、观看电影是一种群体的带有某种强制性的艺术欣赏方式。电视是自由的个性化家庭性艺术。

第二节:影视艺术的基本特性

1、名词解释:视觉形象:电影电视通过活动画面塑造的艺术形象。

2、视觉形象主要是由可见的人物造型,环境造型和画面造型构成。

3、简答题:为什么说影视艺术是时空艺术?

影视艺术是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的综合体,电影电视都是在时间的移动中展示空间,同时又在空间的变化中展示时间,二者联系紧密,不可分割。这种时间与空间的复合,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的综合,是影视艺术的又一基本特征。

4、影视有三种基本时间是:事件时间;叙述时间;感受时间;

第三节:剪辑在影视创作中的地位

1、当美国导演鲍特和格里菲斯运用分镜头进行拍摄之后,就产生了专门的剪辑工作。

2、从技术发展的角度看电影剪接已经和正在经历三个阶段:第一个是手工操作;第二个是机器操作;第三个是电脑操作(数码剪辑)。

3、1913年,《难夫难妻》标志着中国电影剪辑专业的诞生,张英是我国最早的电影剪接人员。

4、简答题:影视艺术有哪几度创作?

答:有三度创作。

第一度,是编剧和责任编辑对文学剧本的创作(剧本任务阶段);

第二度是导演、摄影、摄像的任务,他们进行着文学剧本的文字形象转化为影片视听形象的在创作(拍摄阶段);

第三度,是创作剪辑工作(剪辑阶段)。

5、名词解释:主体,即艺术表现的主体,也就是影视中的人和物。

6、名词解释:分解动作:把生活中运动中运动着的人和物的动作分解成影视中各个单位的独立画面,这就是电影分镜的起源。

7、名词解释:组合动作:则是把那些单独、零散的分解动作的画面,重新组合为连续的活动整体。

8、简答题:剪辑的任务有哪些?

一、选用剪辑素材;三、确定剪辑手段;五、把握剪辑基调。

二、制定剪辑方案;四、选择剪辑点;

9、简答题:剪辑的技巧手段:

1、画面处理;

2、动作处理;

3、情绪处理;

4、段落处理;

5、声音处理。

10、论述题:剪辑人员的素养包括哪些?

包括文化艺术素养和科学技术素养两大部分组成。

一、文化艺术素养:①影视艺术素养;②剪辑艺术素养;③综合文化素养。

二、科学技术素养:①剪辑人员必须深刻认识影视艺术的技术性;②剪辑人员要熟悉影视制作的生产阶段和工艺流程;

③剪辑人员还要密切关注高科技的最新发展。

第二章

第一节:电影电视的三大艺术要素

1、电影电视的三大艺术要素是:形象、动作、结构。

2、银幕屏幕形象包括视觉形象和听觉形象。

3、视觉形象又由人物形象和景物形象所构成。

4、听觉形象则分为音乐形象和音响形象。

5、主体动作包括内部动作、外部动作和语言动作。

6、名词解释:内部动作是人物对于外界事物的反应活动,又称“心理动作”。

7、名词解释:外部动作是人物在周围环境和人物的矛盾冲突中表现在形体上的反应,又称“形体动作”。

8、影视艺术的动作,分为画面主体动作和摄影摄像镜头动作两大类。

第二节:影视创作中的三个剪辑因素

1、动作因素、造型因素、时空因素是影视创作中的剪辑因素。

2、名词解释:慢动作:摄影机以每秒多于24格画幅的速度进行拍摄。

3、名词解释:快动作:摄影机以每秒少于24格画幅的速度进行拍摄。

4、名词解释:时空因素:主要包括剧作时空、银幕屏幕时空和镜头组接时空。

5、名词解释:镜头组接时空:这是镜头组接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时空形态和时空因素,它包括直接时空、间接时空、人物语言时空、人物动作时空、景物造型时空等等。

第三章:蒙太奇与影视剪辑、编辑

第一节:蒙太奇的基本含义

1、[必考]名词解释:蒙太奇:本是建筑学上的一个法语词汇,原意是“安装、组合、构成”之意。在电影制作中,是指把不同镜头有机的、艺术的组接在一起,使之产生连贯、对比、联想、衬托、悬念及各种节奏等功效的手段。

2、1900年,威廉逊在影片《中国教会被袭记》中使追逐和救援的场面交替出现——这视为蒙太奇的第一次使用。

3、美国导演格里菲斯的影片《一个国家的诞生》使蒙太奇真正成为电影艺术独特的表现方法。

4、[必考]名词解释:叙述蒙太奇——连续的蒙太奇;(是指将镜头按照时间顺序、生活逻辑和因果关系来分切、排列、组合、以交代情节,展示事件和演绎故事。它强调外在和内在的连续性,着重于情节发展和人物形体、语言、表情以及造型上的连贯。)

5、[必考]名词解释:表现蒙太奇——对列的蒙太奇。(通过镜头的对列即通过内容或形式上的队列,通过人物形象和景物的对列,造成某种概念或某种寓意,产生一种联想或某种含义,以增强艺术表现力和情绪感染力,达到观众的想象和思考,揭示、突出、表现创作立意的目的。)

6、[必考]简答题:叙事蒙太奇的表现形式:①平行蒙太奇;②交叉式蒙太奇;③复现式蒙太奇;④叫板式蒙太奇;⑤错觉式蒙太奇;⑥积累式蒙太奇;⑦扩大与集中式蒙太奇;⑧夹评夹叙式蒙太奇。

7、[必考]简答题:表现的蒙太奇的表现形式:①对照式蒙太奇,镜头之间的内容上或形式上的强烈对比,表达创作着的某种寓意、情绪和思想。②梦幻式蒙太奇;③象征式蒙太奇;④联想式蒙太奇。

8、论述题:蒙太奇的艺术功能有哪些?

①通过蒙太奇的镜头分切与组接,进行对画面的选择及动作的取舍,对主题的概括于情节的集中,从而突出重点,强调特点、突显主线,深化主题;

②积极观众参与影片的创作,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激发观众的想象力;

③创造影视艺术独特的时间与空间,运用蒙太奇的镜头分切与组合,将现实生活的时空变成艺术的有限时空与无限时空。

④运用蒙太奇的艺术手法,创造出影视片内部结构的眼睛和外部结构的流畅,产生强烈的节奏感。

⑤运用蒙太奇镜头的分切与组接,产生新的含义和概念,构成具有特定意境和寓意的影视语言。

⑥声画的有机组合,多元素(表演、摄影、摄像、造型、声音、色彩等)的融合,产生完整、统一的声画合一的银幕屏幕形象。

9、长镜头学派代表人物,法国电影理论家安德烈?巴赞。他提出的“照相本体论”是长镜头学派的理论基础。

10、长镜头特点:保持时空的连续性和景物的清晰度,来保证、复原、再现生活的真实性。

11、长镜头以美国人罗伯特?费拉哈迪1916《北方的纳努克》为代表作品。

12、论述题:蒙太奇学派与长镜头学派的主要区别有哪些?

蒙太奇学派:首先是从主观的思考出发,然后结合对生活的客观观察,确定思考的构思方案,视觉形象是短镜头,着重于写意的表现。

长镜头学派:首先是从客观的观察出发,然后结合主观的思考,确定观察的实施方案,视觉形象是长镜头,着重于写实的表现。

第四章:影视片的两类剪辑手法

第一节;有附加技巧的剪辑——“特技”

1、画面附加技巧的种类:

一、显(又称渐显,渐明,淡入。二、隐(又称渐隐,渐暗,淡出。三、化(又称溶化,溶变,叠化。四、划;五、甩出,甩入;六、翻转画面;七、倒立画面;八、多画面;九、定格画面;十、画面叠加。

2、1956年,法国新浪潮导演戈达尔拍摄了影片《疲惫》(我国译为《筋疲力尽》),是使用跳切的代表作。

3、简答题:七种跳切转场方式:

1利用语言转场;2利用动作转场;3利用景物镜头转场;4利用特写转场;5利用情绪转场;6利用音乐转场;7利用音响转场。

4、简答题:非线性剪辑:运用数字化剪辑技术,配合传统剪辑手段。

第五章:剪辑与镜头语言的运动

第一节:镜头组接点的准确性

1、剪接点的选择分两大方面:一、画面剪接点;二、声音剪接点。

2、画面剪接点:动作,情绪,节奏剪接点。

3、名词解释:动作剪接点:这类剪接点主要以“形体动作”为基础,以剧情内容和人物在特定情境的行为为依据,结合实际生活中人体活动的规律来处理。

5、人物对话可分为两类剪辑方式:A、平剪(视频或音频同时出现或消失);B、串剪(视频或音频错位出现或消失)。

6、名词解释:音乐剪接点:剪接点主要以乐曲的主题旋律、节奏、节拍、乐句、乐段和戏曲的锣鼓经为基础,以剧情内容、主体动作、情绪、节奏为依据,结合镜头造型的基本规律、处理音乐长度(以音乐的旋律或节奏为点)。

第三节

1、名词解释:影视中的方向是指影视画面中物体运动的方向,影视中的方向的参照系是画面的四条边框)

2、名词解释:视线:指人和动物用眼睛看东西时,眼睛和物体之间的假想“直线”。这条“直线”就构成了视线。

3、简答题:事物运动的方向:1、背景方向;2、角色的方向;3、风的方向;

4、光的方向;

5、声音的方向;

6、色彩的方向。

4、名词解释:轴线:指影视片中表现人物(或运动物体)的行动方向、任务的视向和人物之间交流而产生的一条无形的线。轴线直接影响镜头的调度。

5、轴线一般可分三类:1、动作轴线;2、方向轴线;3、关系轴线。

6、名词解释:离轴:通常情况下,摄影机在轴线的180度角内来确定镜头的总角度,在此总角度内来切入不同角度、景别的镜头,但不能随意超越这180度角以外去拍摄。否则人物的动作、方向、关系就会偏离甚至相反。

7、镜头组接的逻辑性:1、故事情节进展的逻辑;2、人物事件关系的逻辑;3、时间、空间转换的逻辑。

第五节

1、名词解释:分解法:就是一个完整的动作通过两个不同角度、两个不同景别将它表现出来。

2、名词解释:固定镜头:是指拍摄时摄影摄象机的镜头画面本身不运动,这种镜头叫做固定镜头

3、名词解释:运动性镜头:拍摄时摄影摄象机采用推拉摇移跟升降鸟瞰这八种拍摄的画面而构成的运动性镜头。

第六节

1、画面造型的因素包括:1、构图;

2、方向;

3、角度;

4、景别;

5、光影;

6、色彩;

7、镜头运动;

8、主体活动。第七节

1、名词解释:分剪:就是一个镜头分成两个镜头或两个以上的镜头使用。(常用方法)

2、名词解释:挖剪:将一个完整镜头中的动作、人和物或运动镜头在运动中的某一部位的多余的部分挖剪去。

3、[必考]名词解释:景物镜头:指画面内没有人物只有景物的镜头,常称空镜头。

4、名词解释:关系性镜头:是在情节、事件中将相互有“关系”的主要人和物或环境表现在同一时空画面里,借以展示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5、简答题:武打场面镜头组接要点:1、抓武打动作;2、抓画面造型;3、抓镜头尺寸;4、采用错觉法剪辑。

第十节

1、名词解释:字幕是对影视片的标榜、提示和说明,是一部影视片风格样式的具体体现,实际上也是一部影视片的招牌、门面。

第六章:剪辑与视听语言的构成

1、录音一般分为前期录音、同期录音、后期录音三类。

第一节

1、适宜和实行前期录音的影视片有三大类:一是歌舞片;二是戏曲片;三是美术片。

2、简答题:戏曲片本身的特点:歌、舞、剧三者合一,表现手段是唱、念、做、打,表演是程式化的、舞蹈式的、写意的动作)

3、前期录音的规则是:先录音,后拍片,再剪辑。

4、简答题:歌舞镜头的分切应注意:1、根据舞蹈的动作与音乐和旋律分切;2、根据舞蹈队形的变换和音乐的乐句、乐段分切;3、根据表演动作、情绪交流的关系分切;4、根据队形变换与摄影机运动相结合分切。

第二节

1、名词解释:同期录音:在拍摄画面的同时进行录音。它的优点是声音与画面上的形象能够紧密结合,情绪气氛更具有真实感,还可缩短影片中的制作周期。缺点是对摄影、录音器材的性能要求较高,又受到环境、条件的局限、操作起来有相当的难度。

2、名词解释:对白是人物行为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表达人物思想的重要手段。

3、简答题:人物对白中镜头如何分切?

1、一般场景中的对白,若人物少动作性不强,镜头的分切可多不可少,可短不可长。

2、对白少的场景,若人物多动作性较强,镜头的分切可少不可多,镜头应长短结合。

3、对白多的场景,人物较多场面调度要活,人物的调度与镜头的调度要紧密的结合。

第三节

1、后期录音实际为后期配音。

2、名词解释:解说词:是解释影片中人物、景物、事件的内容和揭示、提示、展示影视片主题思想的有力艺术手段。

3、简答题:音乐的作用?它是电影电视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它能起到揭示主题(电影思想)烘托气氛、表达人物情绪、渲染情感、加强镜头画面节奏的作用。

第七章:剪辑与影视节奏的掌握

1、名词解释:节奏:在音乐中,通过音符的长短,强弱的有规律变化,在影视中,不仅指影片中的音乐,还指故事情节,人物做作,镜头组接等有规律变化。(要求:张驰有度)

2、影视节奏又可以分为内部节奏和外部节奏。

名词解释:内部节奏,指剧情发展的内在矛盾冲突和人物内心情感变化而形成的节奏,即情节节奏和内心节奏。

名词解释:外部节奏,是画面主体及镜头本身的运动所形成的节奏,它往往以主体动作,镜头动作,蒙太奇形式来体现。

名词解释:主体情态:指人物的情绪及事物的运动形态及人物情绪的起伏与事物运动形态的变化。

3、简答题:如何营造影视影片节奏的剪辑手段?一、调整结构的形式;二、协调人物的动作、三、准确处理时空关系;四、合理利用造型因素;五、灵活调空镜头的运动;六、充分运用声音韵律;七、巧妙处理镜头的转换;八、适当控制镜头的长度。

4、名词解释:节奏意识:是影视创作中,对影视片节奏直接有关的整体感,协调感,层次感,分寸感,韵律感的实际把握

第七章:各类影视片的剪辑特点和要领

第二节

1、论述题:电影故事片剪辑的基本程序有哪些?一、样片素材的选择;二、画面初步剪辑;三、画面细致剪辑;四、配对白剪辑;五、声画送审后的精确剪辑;六、配音响、音乐与合成;七、资料效果的剪辑;八、声画的综合剪辑;

九、混合录音中的工作;十、结束扫尾工作。

2、简答题:为了“剪出戏来”,剪辑要在以下四个方面做出努力。一、选择好素材;二、安排好结构;三、运用好语言;四、掌握好节奏。

第三节

1、名词解释:电影电视片:指专门提供电视台播放电影故事片。它是电影与电视初步合流的产物。

第四节

1、简答题:电影记录片的特点:高度忠于生活,从历史和现实中直接摄取形象,将真人真事不加虚构的直接反映出来,陶冶人们的情操。

第七节

1、中国美术片电影出现于上世纪20年代,“万氏兄弟”是中国美术动画片的先驱。

第十二节

1、电视专题片的创作和剪辑的要领:

A主题立意新颖,艺术构思完整。

B视听语言简洁优美,蒙太奇运用准确通顺。

C合理使用特技,巧妙运用动作。

D字幕规范,制作严谨。

2、简答题:广告片的剪辑要领:一、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二、字幕与画面技巧的使用;三、功能与作用的体现;四、时间长度的控制。

土地利用规划复习笔记

1.规划的概念、内容及做好规划所需条件 概念:对客观事物和现象未来的发展进行超前性的调配和安排。 内容:规划目标设定,实现目标采取的途径和有效措施,规划的时期性 条件:明确规划因果关系,以规划为课题,未来的发展是可以控制的,有一定权力和控制力,有一定财力 2.土利控制的概念,内容,分类,原因,核心及土地管制的区别 概念:在一定条件下为达到一定目的,对土利施加一些影响和限制 内容:控制建设用地,控制农用地土利的生态过程,控制土利分区,控制土利方向和强度原因:土地尤其耕地稀缺,人多地少;控制污染;控制掠本式经营 核心:农转非 土地管制:具有行政的强制性,被管制者没有选择行政辖区和行业的权利 3.土利规划概念,及为何叫“绿图规划” 概念:对一定区域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是依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的自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分配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综合技术经济措施绿图:富有弹性和生命力的规划。????? 4.报酬递减率及与土利关系 从一定土地上获得的报酬随向该土地投入的劳动和资本总量的增大而增加,但单位报酬的增加却随投入的单位劳动和资本的增加而减少。 可为土利规划确定合理的土利强度提供依据,使土利在社会效益,生态环境效益处于合理区间时,使单位资金和劳动获得最大最优的经济效益。 5.地租地价理论及与土利关系 地租是土地所有者出租土地,每年获得的定额收入,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关系:地租地价理论是进行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科学依据,可以使土利结构优化合理,使有限的资源发挥出最大的效应;地租地价对土地政策的制定有重要参考价值;土利可反作用于地租地价。 6.土地区位理论的概念、实质、及土地利用规划的关系 概念:区位论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及其空间中的相互关系的学说。区位理论包括杜能的农业区位论(孤立国)韦伯的工业区位论、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廖什的市场区位论等。实质:自然地理区位、经济地理区位、交通地理区位在空间地域上有机结合的具体表现。 关系:城市方面: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和价格与地理位置或区位有直接的关系,因此土地利用规划应根据土地区位及其价格确定土地用途。 关系:农村地区;“近地丑妻家中宝”从这句俗话中可以看出区位因素在农村土地中作用,经济上看就是土地所处位置的级差地租。农村接近村边土地易于管理、运输方便因此地价较高。村庄周围土地一般用于种植要求肥、水水平高的蔬菜,向外依次为大田作物、牧草地、林地。 7、土地的自然地带规律及与土地利用规划关系 -规律:…… 关系:根据第地域分异规律进行农用土地规划; 根据地域进行土地利用分区; 根据地域分异进行科学的土地开发、利用、整治、保护; 根据地域分异和非地域分布合理安排土地利用方式激进型农地内部的土地规划设计; 8、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概念、层次性、实质及核心内容。 概念: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在一定规划区域内,根据当地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协调土地总供给与总需求,确定或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用地布局的宏观

土地利用规划学试题集含答案

、概念题部分答案 1.规划:对客观事物和现象未来的发展进行超前性的安排和调配。 2.土地利用规划体系:由不同种类、不同类型、不同级别和不同时序的土地利用规划所组成的相互交错相互联系的系统。 3.土地开发利用率:一定区域内已开发利用的土地数量占区域土地总面积中比重。 4.建筑密度:一定地区内,所有建筑物基地面积占该区域土地总面积之比。 5.土地利用计划:是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各类用地数量的具体按排,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具体实施计划。 6.城市化水平:一定区域内城市人口占该区域总人口的比重。 7.土地复垦:《土地复垦规定》中规定了土地复垦的含义,指出“凡是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破坏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利用的状态,称作土地复垦”。 8.土地整治:人类在开发利用土地的过程中,由于对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以及其他种种原因,对土地资源利用不当,导致了土地资源的破坏和退化。为了使土地资源能永续利用,必须通过采取生物措施和工程技术措施,改变土地的生态环境,以建立新的有利于人类生产活动的生态系统平衡,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这就是土地整治。 9.土地利用规划:是对一定区域内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是依据区域经济发展和土地的自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分配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综合性经济措施。10.土地保护:土地保护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人们从保障自然利益或满足社会需要出发,为防止土地流失、土地退化、土地纠纷及不合理占用等,以一定的政策、法律和经济手段,对某些区域或地块所采取的限制和保护性措施。 11.土地利用分区:根据土地利用上的土地质量、利用方向、利用方式、利用潜力和改良措施上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将一定地域分为若干个区,这些区就是土地利用分区,按我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依据土地利用的基本用途的不同划定土地利用分区。 12.土地垦殖率:一定区域内耕地与土地总面积之比。 13.农地整理: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 14?土地利用:土地质量与人的干预活动所决定的土地功能。 15?交通密度:一地区域内道路总长度与区域土地总面积之比。

《体育公共关系》复习思考题

(0456)《体育公共关系》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1、体育组织 2、体育公众 3、公众 4、大众传播 5、体育公共关系专题活动 6、企业文化 7、组织形象 8、传播 9、礼仪 10、体育公共关系部 11、记者招待会 12、目标导向 13、互利观念 14、公众观念 15、职业道德 16、体育公共关系计划的实施 17、公共关系活动(实务) 18、从众心理 19、公关策划 20、整合营销传播 21、公共关系 22、差异观念 23、美誉度 24、体育竞赛 25、社会公益活动 二、简答题 1、公共关系与社会上抨击的“庸俗的拉关系”现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 2、如何理解“体育公共关系是以推动体育发展总体目标的一类公共关系策划和实 践活动”这句话? 3、什么是体育组织?体育组织的构成要素有哪些? 4、体育组织有何特性? 5、体育公众的界定及其特征

6、体育公共传播有何特点? 7、体育公共关系的作用 8、试阐述实现体育公共关系的协调功能,需要行使哪些职责? 9、举例说明体育公共关系的效益功能 10、试述体育公共关系的基本原则对现实体育组织目标的作用 11、体育公共关系从业人员应如何树立自己的形象? 12、体育公共关系从业人员应该具备哪些能力?如何获得这些能力? 13、什么是公众?什么是受众?其主要区别是什么? 14、作好边缘公众的工作对组织的发展有什么意义? 15、社区体育公共关系的处理技巧 16、什么是大众传播?它有哪些特点? 17、简述大众传播与体育的关系 18、大众传播媒介有哪些类别?在体育公关活动中如何选择合适的传播媒介? 19、试举例说明传播技巧在各类公关关系活动中的作用。 20、体育公共关系策划在体育实践工作中有何重要意义? 21、体育公共关系策划的步骤 22、简述体育公共关系计划实施中的反馈调整原则。 23、体育公共关系评估一般分为几个步骤?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24、体育公共关系活动评估的重要性 25、礼仪在体育公共关系活动中的价值体现 三、论述题 1、常见的体育新闻稿件的写作方法有哪几种? 2、简述体育公共关系新闻的主要特征 3、简述体育公共关系广告的类型及创作技巧 4、什么是体育公共关系专题活动?它对体育组织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5、体育庆典的公关意义何在? 6、什么是CI策划?其意义体现在哪些方面? 7、什么是企业文化?如何理解体育类企业文化? 8、企业文化的特征与功能有哪些 9、企业组织的企业文化对公共关系活动有哪些影响? 10、培育企业文化的途径有哪些? 11、论述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体育工作必须开展公共关系工作的理由。 (0456)《体育公共关系》复习思考题答案 三、名词解释 1、作为体育公共关系活动主体的体育组织,它是人们按照特定的目标、任务和形 式建立起来的协调力量和行为的合作系统。 2、因面临某个共同问题而形成的并与体育组织利益相关且相互影响、互相作用的 社会群体称为体育公众 3、公众,是指与特定的社会组织发生联系,并对其生存发展具有影响的个人、群

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第1课磁铁能吸引什么 【科学教学目标】 1.磁铁能吸引铁制的物体,这种性质叫磁性。 2.用实验方法研究磁铁能吸引什么,不能吸引什么。 3.用磁铁识别物体是不是铁材料制作的。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认识到磁铁具有吸引铁制品的性质。 难点:知道并理解用磁铁可以辨别出不易辨认的铁制品。 【器材准备】 磁铁、铜钥匙、铁钥匙、铁钉、回形针、铝片、木片、塑料片、弹珠、纸片、布条。 【教学过程】 一、魔术导入,激发兴趣 1、小魔术:出示一个乒乓球,一张纸。问:谁能让乒乓球定在纸上?教师演示。 2、提出问题:乒乓球怎么会粘在纸上呢?揭题、板书:磁铁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一)活动一: 磁铁能吸引什么物体? ( 1)师:磁铁为什么叫它吸铁石?它只会吸铁吗? 生:因为它会吸铁,好像别的都吸不住的。 生:不一定,好像别的也能吸。(引发学生冲突。) (2)师:要研究清楚这个问题,我们要怎么做? 生:做个实验就清楚了。 师:你们说得对,科学研究不能光凭感觉,得用事实说话!那就请大家亲自动手,来检验一下,老师在工具盘里给大家提供了一些材料,请大家用这些材料做实验, 并把实验的情况和发现记录在练习册的表格里。 (3)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教师参与到学生的探究活动中去。 (4)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得出磁铁主要能吸引铁一类的物体。教师补课题:有磁性。 (二)活动二: 磁铁能隔着物体吸铁吗?

1、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知道了磁铁能吸引铁材料制成的物体,那么,如果老师用这些物体将磁铁和铁隔开,磁铁还能吸住铁吗?( 教师出示:木片、纸片、塑料片、铝片、布片。) 2、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教师参与到学生的探究活动中去。 3、学生充分汇报。 4、根据刚才的汇报,你们发现了什么结论? 教师板书:磁铁隔着一些物体能吸住铁。 5、这里的“一些物体”指一的是不是铁材料制成的物体。因为磁铁隔着铁质物体吸铁,情况比较复杂,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研究到的。当然如果你们现在感兴趣的话,可以回家做一做实验,然后把实验结果告诉给老师,好吗? (三)活动三: 哪些物体是铁做的? 1、小朋友们,你们看:我这里有一堆硬币,可哪个硬币是铁制成的呢?你们有什么办法帮助老师呢?(出示硬币,学生猜测。) 2、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来辨别铁制成的物体吗? 学生指出:可以用磁铁来检验,因为磁铁能吸住铁。 哪种硬币里含有铁的成分呢?为什么有的硬币能被磁铁吸住?而有的硬币又不能被磁铁吸住呢?想进一步了解硬币吗?(出示小资料:硬币的成分,学生认真阅读。) (四)活动小结 【板书设计】 磁铁能吸引什么 磁铁能吸引什么物体?(铁类物质) 磁铁能隔着物体吸铁吗?(可以,但对该物体性质有要求) 哪些物体是铁做的?(镰刀、削笔刀、锄头)

《土地利用工程》复习资料doc

第一章土地利用工程的产生和发展 1.土地利用工程的概念 土地利用工程是根据土地生态系统平衡的原理,按照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对不同区域、不同类型或不同利用目的的土地,进行规划、开发利用、改造治理与保护的综合工程技术。 2.土地利用工程的特点 整体性:将资源要素作为一个整体 综合性:考虑各种措施的综合作用 3.土地利用工程产生的背景 (1)世界各国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每年都要占用数量十分惊人地耕地,产生了一个以耕地大量丧失为中心的新的土地问题。 (2)由于工业化及随之而来的对于人类自身生态环境所造成的各种直接或间接地威胁和危害以及建设用地的扩展,大量占用耕地,影响和阻碍了农业的正常发展。 (3)农用地与非农业用地的矛盾及由此而引发的一系列矛盾亟待解决。4.土地利用工程的研究对象 在土地利用中的人对土地所进行的工程实践活动 5.土地利用工程研究的主要内容 土地开发、土地利用、土地治理、土地保护以及土地规划等项基础工作 6.土地利用工程研究的方法 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相结合 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综合分析 第三章村镇利用工程 1.居民点:人们集中定居的场所;是工商业、文化教育事业单位集中的地方,是劳动力聚集的场所;也是各类建筑群、街道网、绿化系统及其他生产和公共福利设施的配置基地。 我国居民点的类型及体系—— 城镇居民点:城市(特大、大、中等、小);城镇(建制镇、其他非农村居民点)农村居民点:农村集镇(中心、一般);村庄(中心村、自然村、生产经营中心)2.我国居民点中城镇的划分标准及村庄的划分标准 城镇:(1)总人口2万人以下的乡,乡政府驻地非农业人口超过2000人的,可以拆乡建镇; (2)总人口在2万人以上的乡,乡政府驻地非农业人口占全乡人口10%以上的。可以拆乡建镇; (3)对于少数民族地区,小型工矿区、小港口、风景旅游区、边境口岸等,非农业人口虽不足2000人,如确有必要,也可建镇。 凡具建镇条件的乡,拆乡建镇后,实行镇管村的体制。 村庄:村——是乡以下的农村居民点,也是聚集农业人口、组织农业生产的基本单位。 村可分为中心村和自然村。 中心村——一般指行政村,即村民委员会所在地(人口平原区200-1000人、山区100-500人)。 自然村——小村庄,也称为基层村。 生产经营中心——指村外配置主要生产资料及进行固定、半固定生产的基地或场所。如村外独立的畜牧场、仓库、农机站、工副业生产基地(农产品

土地利用复习题答案

1.土地资源的特性。首先就是由于受地球表面陆地面积的限制,土地面积(或称土地资源的数量)是(有限性)的土地资源还具有位置的(固定性)和区域的(差异性)土地资源各组成要素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又表现了土地的(整体性)性。 2.土地利用规划的特性可以归纳为5点,首先政府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要对土地利用进行干预,因此规划有(政策性);由于规划要从国民经济整体的角度合理配置土地资源,因而规划有(整体性);同时土地利用规划目标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的、经济的、生态环境的,又有公益的、私人的、国家的、地区的目标,因此规划有(兼容性);由于土地面积的有限性和目标的多维性,规划的方案就具有一定的( 折中性);由于各项因素都是在变化的,那么规划也不可能一成不变,规划就具有一定的(动态性)。3.蒸发包括水面蒸发和土壤蒸发。土壤水分蒸发可以分为(3个)阶段。在第二阶段,土壤蒸发的速度(减慢),受气象因子的影响(减小)。在第三阶段,蒸发发生于(较深)的土层中,土壤水分以(气态)形式逸入大气中。 4.通过植物体表蒸发水分的过程称为(蒸腾)。植物可以通过(气孔的开闭)对其进行调节。 3.农田总蒸发量,又称植物的需水量,是指(植物蒸腾)和(土壤表面蒸发)的总耗水量。 5.地表水包括(.河流湖泊水库冰川积雪)等。 6.就人类可利用的地下水资源来说,地下水可分为(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7.水资源的三要素为(水量水质水的保证率)。 8.建筑组群的自然通风与(建筑的间距大小排列组合方式),以及建筑组群迎风的方位、风向对组群的入射角大小等有关。 9.形成土壤的物质基础是(岩石矿物)。 10.残积物一般分布在(丘陵山地),可依下伏母岩的矿物学性质,把山地分成(石灰岩山区花岗岩山区)紫色砂页岩山区、玄武岩山区等等。 11.当坡度大于(10o)时机动车道应采取“S”形布设。 12.土壤的农业生产性状是指土壤质地的差异在农业生产中的反应,它包括土壤的(肥力状况耕作性状作物反应)的综合反应能力等三个方面的内容。 13.土地的纬向地带性是指土地资源特征(大致沿纬向方向延伸成一定宽度的地带),呈(南北更替)变化规律。纬向地带性决定于不同纬度带接收的(太阳辐射量不同 )而造成的差异。 14.土地的经向地带性是由于(距离海洋的远近不同降水大气湿度气候)或(植被)由海岸向内陆逐渐减少,造成的(土壤)等地带性因素和土地类型呈一定宽幅的沿经向 .

公共关系学复习资料(答案)(1)

1、公共关系的英文是( A ) A 、 publicrelations B 、 publicrelation C 、 publicationrelations D 、 publication relation 2、公共关系学可直接称为( A ) A 、公众关系 B 、人际关系 C 、人群关系 D 、社区关系 3、组织与公众联结的方式是( B ) 6、公共关系的主体是( C ) 7、公共关系的客体是( A ) 8、公共关系的中介环节是( B ) 9、( B )是指与组织虽有关系,但联系较少,影响较小的一类公众,其重要性最 小。 第2章 第1章 A 、大众传播 B 、传播 C 、人际沟通 D 、 舆论宣传 A 、社会公众 B 、传播 C 社会组织 D 、 政府官员 A 、社会公众 B 、传播 C 社会组织 D 、 政府官员 A 、社会公众B 、传播C 社会组织 D 、 政府官员 A 、潜在公众B 、边缘公众C 独立公众 D 、知晓公众 10、(C )又称为中立公众或不确定公众 或未表态的公众。 ,是指那些持中立态度或态度不明确 A 、潜在公众 B 、边缘公众 C 独立公众 D 、知晓公众

11、利用新闻媒介揭露垄断企业“愚弄公众”的现象,形成了美国近代史 上著名的(C)。 A、报刊宣传运动 B、便士报C揭丑运动D、民主政治运动12、1906年, 艾 维李发表的著名文件是(B)。 A、《有效的公共关系》B《原则宣言》C《公众舆论之形成》D、《公共关系学》 13、被誉为“公共关系之父”的是(艾维。 李)。 第3章 16、组织形象的基础是(D)。 A、员工形象 B、管理形象C机构形象D、产品形象17、设计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组织名称和商标是处于(B)。A、初创时期B、发展困难时期C发展顺利时期D、形象受损时期 18、民主参与法是用来协调(D)的。 A、外部公众关系 B、顾客公众关系 C、媒介公众关系 D、内部公众关系 19、树立交往合作的观念,提高社交能力属于公众关系的(D) 。 A、优化环境功能 B、提高素质功能C塑造形象功能D、协调关系功能 20、组织公共关系活动的出发点应当是(A)。 A、从事实出发 B、从理想出发C从利益出发D、从专家意见出发 21 、组织最需要广告宣传,可恰恰拿不出大笔广告费是组织处于( 初创时期B、发展困难时期C发展顺利时期D、形象受损时期A)A、 第4章 26、公共关系部是一种具有服务性质的、较高层次的间接(D) 。 A、管理者 B、领导者C生产者D、管理部门

土地利用规划论述题复习资料

论述题部分答案: 1 试论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的意义和作用? 2 如何认识和处理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关系? 3 试论述土地利用规划实施和管理的主要途径? 4 试分析土地利用规划与土地用途管制的关系? 5 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包括一些什么内容? 6 说明平原干旱地区耕地规划设计的程序。 7 简要说明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 8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措施包括哪几方面? 9 简要说明复垦规划的程序。 10 什么是土地利用规划?为什么要进行土地利用规划? 11 说明果园用地的选择基本条件。 12 草地改良有哪些技术措施? 13 简要说明城市垃圾场的复垦技术。 14 如何进行防护林带设置? 15 简要说明建筑地基的复垦技术。 16 说明在地形复杂地区,为防止水土流失减少地表径流,进行耕地规划的程序。 17 山地丘陵区的土地开发战略规划要考虑到哪几方面的问题? 18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措施包括哪几方面? 19 建设人工鱼塘在选择用地方面应如何考虑? 20 简要说明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 21 简要说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其他专项规划的关系。 1 试论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的意义和作用? 答:编制和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解决各种土地利用矛盾的重要手段,也是保证国民经济顺利发展的重要措因此,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编制和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合理利用土地的基础和依据。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土地利用处在无的盲目利用状态,以致造成一系列退化破坏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防止土地利用的短期行为继续发生,地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和充分利用,迫切需要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土地利用的方向、结构、布局作出符局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宏观规划,藉以指导各个局部的土地开发、利用、整治、改良和保护,为改善土地利用环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地利用的综合效益创造良好的条件。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土地和人均耕地面及世界人均面积的1/3左右,而且农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在人口持续增长、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高、城乡建设用地势必进一步扩大的形势下,对数量有限的土地资源如不做出统筹兼顾的长远安排,不加以控任其自由占用和随意扩展,必将制约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过去土地利用宏观失后果,为我们提供了深刻的教训。因此,198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的《关于加强土地管理、制止乱占耕通知》和1991年全国人大七届四次会议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都提尽快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

公共关系学复习资料(新)

公共关系学复习资料: 1、公关三要素:社会组织,公众,传播活动。公关三特征:以事实为依据、以传播为手段、以互惠为原则。 形象:公众对社会组织的总体评价,也是社会组织的表现与特征在公众心目中的反映。 2、公共关系的含义:社会组织为了塑造组织形象,通过传播、沟通手段来影响公众的科学与艺术。它有公共关系状态、公共关系活动、公共关系学科这三种指代。 3、组织形象识别:组织形象识别是由社会组织制作识别体系,进行公关传播活动,进入公众视野,从而形成组织形象。 组织形象识别系统包括:物系统——VI(设计整合化)——组织的脸 人系统——MI(理念共识化)——组织的心事系统——BI(活动环境化)——组织的手评介组织形象的三个基本指标:认知度(一个社会组织被社会公众所认识、知晓的程度,包括深度和广度)、美誉度(一个社会组织获得公众赞美、称誉的程度)、和谐度(一个社会组织在发展运行过程中,获得目标公众态度认可、情感亲和、言语宣传、行为合作的程度) 4、公关的兴起和发展: 1\艾维.李,核心理论:公众必须被告知—向公众讲真话; 2\伯纳斯,核心理论:投公众所好; 3\卡特里普与森特,《有效公共关系》,公关圣经; 4\格鲁尼格,公关实践的四种模式:新闻代理模式,公共信息模式,双向非对称模式,双向对称模式。 5中国公关兴起的背景: 闭关锁国走向对外开放;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政府本位走向社会组织本位;社会媒介资源匮乏走向媒介化社会。 中国公关目前存在的问题:社会公众对公共关系的认识还存在很多误区;整个公关市场仍处于无序状态,缺乏统一的收费标准和服务规范;高素质公关人才的严重缺乏制约了中国公关业的迅速发展;理论研究比较滞后:公关理论水平滞后于公关实践水平、公关基础理论研究滞后于应用性研究、公关研究者的理论视角存在偏差、公关理论研究资源严重缺乏。 中国公关发展趋势:公关运作的国际化和本土化融合趋势大大增强;公关公司定位从代理性发展为咨询顾问性;公关专业服务进一步细化和深化;中资客户将成为中国公关咨询业市场新一轮竞争的焦点;公关人才市场竞争将更趋激烈;公关理论研究更加深入。 4、公共关系的本质属性: (广告本质属性——“付费性”;新闻本质属性——“真实性”;营销本质属性——“交易性”;人际关系本质属性——“个体性”)公共关系的本质属性是“公共性”,即“第三方市场”。公共关系是一种“组织——公众——环境”关系:从组织的角度来看,公共关系通过倡导组织对社会责任的担当,来说通、监督和制造民意,公关人员扮演着“组织的良心”和“道德卫士”的角色;从公众、环境的角度来看,它又代表着公众和环境的意见,向组织传达、沟通。 4、公共关系“4P”: 公众性:Public,是一种对象性;公开性:Publicity,是一种手段性; 公共舆论性:Public Opinion,是一种内容性;公益性:Public Interest,是一种伦理属性。 5、公共关系基本特征: 说真话:是有效公共关系的一个必要条件——信息真实、态度真诚、好事要出门、坏事要讲清 做善事:是积极公共关系的活动方式——利己利人,有社会责任感。 塑美形:是成功公共关系的追求目标——对组织美誉度、和谐度的提升(理念美、行为美、视觉美) 公共关系通俗定义:公共关系是一门说真话、做善事、塑美形的科学和艺术。 6、公共关系的主要功能: 说服:改变组织或公众的态度和行为;制造舆论;影响民意。 倡导:倡导一种组织定位和品牌个性;倡导一种文化认同;倡导优惠的产业政策、优良的以营环境、健康的消费理念。 咨询:为决策提供信息咨询;协助拟定和选择决策方案;从公共关系角度评价决策效果;为确立决策目标提供咨询建议。 管理:战略管理;信息管理;传播管理;关系管理;声誉管理;危机管理;议题管理;活动管理。 7、公关与新闻的比较: 相同点:1都是一种信源的提供者,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新闻依赖于公关人员提供的信息。2他们都有相似的价值观,即以事实为基础,以说真话为原则,代表了第三方立场,具有一定的公信力。3他们在舆论上互相控制,在信源上互相依赖,为了交换资源和达成

(完整)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曾文奇 一、教材解读 二年级下册教科书由“磁铁"和“我们自己”两个单元组成,其中“磁铁”单元7课,“我们自己”单元6课,还有一个“科学阅读”内容,两个单元合计13课,原则上每课需1课时来完成教学。 二、学情分析 1.思维层次和行为习惯 经过一个半学年的科学学习,学生的观察与描述能力有了明显的发展,但依然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抽象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仍然比较弱,因此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仍然非常重要。除了教科书为学生提供的“科学词汇”外,教师还要注重观察、记录方法的示范和引导,注重提供语言表达的范例。 二年级的学生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为,但还常有不稳定的现象,自制力还不强,意志力较差,遇事很容易冲动,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另外,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具有好奇、好动、好模仿等特点,在活动过程中需要通过不断巡视来关注学生的观察体验进展,用学生喜欢的形式(如游戏、积分、奖励)来促进学生更好地开展观察体验等活动。 2.知识衔接和学习基础 “磁铁”单元的学习学生是有良好的学习基础的。因为磁铁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大多数学生都见过、玩过磁铁,对许多磁现象有一

定的了解,也产生了一些疑惑,这就成为教学的起点。 “我们自己”单元是继“植物”和“动物”之后的第三个有关生命科学的单元。从一年级开始,不同的观察活动都将感觉器官的观察活动作为一个活动重点来处理,学生对于感觉器官的功能已经很熟悉,所以在感觉器官的认识活动中,重点呈现了感觉器官对于人认识世界所具有的学习功能的表现,教学中的活动表现出从感觉入手到知觉判断的过程。 三、具体教学措施 1.培养学生科学学习的兴趣和良好习惯 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教学时,时常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让每个学生喜欢上课、喜欢教师,进而喜欢学科学。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上课坐好、举手发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品质。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科学 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科学知识,鼓励每一位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科学的学习过程。 3.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与同伴合作交流 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教学中要鼓励学生

土地资源学综合复习题

《土地资源学》综合复习题 第一章 1.土地资源学的研究对象是土地资源这一自然经济综合体。 2.土地资源的“二重性”是指土地资源的自然特性和社会经济特性。 3.土地资源是指在一定技术条件和一定时间内可以为人类利用的土地。 4.土地的资源特性:整体性、生产性、面积有限性、区域差异性、位置固定性、时间变化性、再生性与非再生 性、多用途性。 5.土地资源的生产性:土地具有一定的生产力;土地生产力系指土地的生物生产能力,它是土地的最本质的特 性之一。据估算,人类食物的88%由耕地供应,10%由草地提供,即人类食物的98%由土地的“生产性” 所决定。 6.土地是一种可更新的资源,表现为土地的生产力在合理利用条件下可以自我恢复,并不会因使用时间的延长 而降低。 7.土地的资产特性:土地供给的稀缺性、土地位置的固定性、个体异质性、使用永久性和增值性、土地价格与 价值的二重性、土地流通的二重性。 8.土地的商品特性是指土地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是一种特殊商品,可以进入流通。 9.土地的产权主要包括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土地租赁权、土地抵押权、土地继承权等。 10.土地的增值性取决于土地的稀缺性和人类社会对土地的不断改造利用。 11.土地的四大功能:生产功能、环境功能、承载功能、空间功能。 12.土地资源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 13.土地资源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 14.土地资源学的研究方法有:系统分析方法、景观生态分析方法、现代技术应用方法、社会经济分析方法。 15.3S技术是指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 补充:1. 土地资源学是研究土地资源的类型与特征、数量与质量、调查与评价,以及开发与利用、治理与改造、保护与管理等诸问题的一门综合学科。 2.土地的概念:土地是地球陆地表面一定立体空间内的气候、土壤、基础地质、地形地貌、水文和植被等自然要素和人类活动对其改造和利用的结果构成的自然经济综合体。 3.土地资源的概念:土地资源是指在一定技术条件和一定时间内可以为人类利用的土地,以及当前或者可预见的将来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土地。 很显然,目前沙漠、戈壁、高山、冰川等暂不能归为土地资源的内容。

土地利用规划复习资料.doc

第一章:绪论 1、土地利用规划:是对一定区域未來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是依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的口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合理分配土地资源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综合技术经济措施。 2、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1)土地供需综合平衡(矛盾一协调)(2)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土地利用系统的核心内容)(3)土地利用宏观布局(空间规划)(4)土地利用微观设计(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利用率) 3、土地利用规划内容:(1)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与评价(2)土地利用潜力分析(3)土地供给与需求预测(4)±地供需平衡和土地利用结构化(5)土地利用规划分区和重点用地项目布局(6)城乡居民点用地规划(7)交通运输用地规划(8)水利工程用地规划(9)农业用地规划(10)生态环境建设用地规划(11)±地利用专项规划(12)土地利用费用效益分析和规划实施 4、土地利用规划体系:是市不同种类、不同类型、不同级别和不同时序的土地利川规划所组成的互交错且相互联系的系统。 5、土地利用规划体系的分类: 依据土地利用规划 等级层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详细规划土地利用专项规划行政区划全国——省——市(地区)——县——乡 区域性质行政区、自然区和经济区土地利用规划 规划深度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设计土地利用施工 第二章:土地利用规划的理论和原则 1、土地利用规划的理论 (1)地租和地价理论:级差地租、绝对地租和垄断地租 (2)土地区位理论:杜能的农业区位论、廖什的市场区位论、韦伯的工业区位论和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理论 (3)持续利用理论:土地数量的有限性为土地资源持续利用提供了宏观必要性,土地的可更新性和利用永续性使土地资源持续利用成为可能 (4)生态经济理论: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M当相互协调,走生态发展的道路,使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 (5)人地协调理论:口然环境本身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作为人地系统屮的人,具有口然和社会两重属性,在系统中处于主导地位。人类的发展要符合自然界的客观规律,才能使人类的受益作用最大,否则将会受到白然的惩罚。 (6)系统工程理论:为了保证系统的整体性效益,运用现代管理技术,特别是用系统工程方法來统筹规划,综合平衡,以期取得最大效益。 (7)西方规划的主要规划理论 2、土地利用规划的原则 (1)遵循土地基本国策的原则 (2)因地制宜原则:不同的土地利用环境不仅反映土地木身的适宜性和限制性,而且反映当前生产力发展水平及对土地的改造能力和利用程度,因此,必须遵循因地制宜原则。 (3)综合效益原则:处理好近期与远景土地利用两者之间的关系,同时协调好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平衡关系。 (4)逐级控制原则(重点):上一层次的十地利用规划有关项1=1完成以后才可能着手进行下

体育公共关系教学大纲

《体育公共关系》课程教学大纲 (2017版) 一、课程编码及课程名称 课程编号:112124003 课程名称:体育公共关系 二、学时、学分 总学时:32学时总学分:2学分 三、适用专业及开设学期 适用专业: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体育教育 开课学期:第六学期 四、课程的性质、目标 (一)课程性质 限定选修课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体育公共关系的基本知识,掌握体育公共关系的构成要素、策划活动以及在体育公共关系活动中的各种礼仪,重点培养学生在营造良好的公共关系过程中,该怎么去做的实践能力。 五、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在保证该课程教学的科学性和系统性的前提下,着重突出体育公共关系的实用性。有关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要求学生牢固掌握并熟练运用。 2、坚持理论密切联系实际,讲授时,尽可能借助体育领域中的典型案例,深入浅出地阐明其基本原理,旨在拓开学生的思路,并积极培养学生掌握如何进行公共关系活动策划的能力。 3、课堂讲授实行启发式,力求做到少而精,突出重点,并注意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放在重要位置。 4、坚持课后练习是教好、学好本门课程的关键。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将根据正常教学进度布置一定量的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按时完成。 六、课程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体育公共关系策划、体育公共关系专题活动、体育公共关系中礼仪

教学难点:体育公共关系的专题活动策划 七、教学时数分配 《体育公共关系》课程教学时数分配表 总学时:32 学分:2 第一章绪论(共2学时)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公共关系与体育公共关系的起源,掌握体育公共关系的定义,体育公共关系的职能,熟悉体育公共关系的研究方法。 教学重点:体育公共关系的定义,体育公共关系的职能。 教学难点:体育公共关系的研究方法 教学方法与手段:PPT课堂讲授 作业形式:名词解释、问答题 第二章体育公共关系的构成要素(共4学时)

公共关系复习资料

第一章公共关系概述 1)公共关系的基本内涵 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为了塑造组织形象,通过传播、沟通的手段来影响公众,并由此建立和改善组织与公众的关系,以获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的一门管理科学和艺术。 2)内涵 组织和相关的公众之间的关系状态;一种有目的的活动;通过传播来实现其职能;主体与客体之间的联系是双向交流;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公共关系本质特征:目的性;双赢性;社会性;持久性;双向性;对象性;公正性(中心) 1、公共关系状态 公共关系状态是指一个组织所处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舆论的状态,即这个组织在公众心目中的现实形象。 (1)高知名度、高美誉度;(2)高知名度、低美誉度;(3)低知名度、低美誉度;(4)低知名度、高美誉度。 2、公共关系活动 公共关系活动是指一个组织为了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争取公众舆论支持而采取的政策、行动和手段,主要包括协调、传播、沟通等活动。 日常公共关系活动 公共关系专项活动 3、公共关系意识 公共关系意识,是人们在公共关系实践中形成的影响人们思想和行为倾向的深层的思想意识,它既包括人们显在的公共关系思想观念,也包括尚未被当事人意识到的潜在的观念,是人们对公关活动的一种自觉的认识和理解。 (1)形象意识(2)公众意识(3)传播意识(4)协调意识(5)互惠意识 4、公共关系学 公共关系学是以公共关系的客观现实和活动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是研究组织和公众之间传播与沟通的行为、规律和方法的一门学科。 应用性很强的边缘性学科; 综合性、交叉性的学科 5、公共关系职业 公共关系职业是指专门提供公共关系方面的劳务而获取报酬的职业,其职能是协调组织同公众的关系,塑造组织良好的社会形象,以促进组织不断发展和完美。 6、公共关系与人际关系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主体不同;服务对象不同;交往范围不同; 联系:公共关系通常表现为人际关系;公关目标的实现,离不开人际关系 2、公共关系与广告 目标不同;传播方式不同;传播周期不同;工作性质不同;效果不同 联系: 公关需要借助于广告形式作为一种工具,而广告业务也需要公关思想作指导。 3、公共关系与市场营销 区别:

土地利用规划论述题复习

土地利用规划论述题复 习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论述题部分答案: 1试论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的意义和作用 2如何认识和处理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关系 3试论述土地利用规划实施和管理的主要途径 4试分析土地利用规划与土地用途管制的关系 5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包括一些什么内容 6说明平原干旱地区耕地规划设计的程序。 7简要说明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 8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措施包括哪几方面 9简要说明复垦规划的程序。 10什么是土地利用规划为什么要进行土地利用规划 11说明果园用地的选择基本条件。 12草地改良有哪些技术措施 13简要说明城市垃圾场的复垦技术。 14如何进行防护林带设置 15简要说明建筑地基的复垦技术。 16说明在地形复杂地区,为防止水土流失减少地表径流,进行耕地规划的程序。 17山地丘陵区的土地开发战略规划要考虑到哪几方面的问题 18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措施包括哪几方面 19建设人工鱼塘在选择用地方面应如何考虑 20简要说明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 21简要说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其他专项规划的关系。 1试论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的意义和作用 答:编制和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解决各种土地利用矛盾的重要手段,也是保证国民经济顺利发展的重要施。因此,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编制和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合理利用土地的基础和依据。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土地利用处在无规的盲目利用状态,以致造成一系列退化破坏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防止土地利用的短期行为继续发生,使地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和充分利用,迫切需要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土地利用的方向、结构、布局作出符合局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宏观规划,藉以指导各个局部的土地开发、利用、整治、改良和保护,为改善土地利用境、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地利用的综合效益创造良好的条件。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土地和人均耕地面积及世界人均面积的1/3左右,而且农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在人口持续增长、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提高、城乡建设用地势必进一步扩大的形势下,对数量有限的土地资源如不做出统筹兼顾的长远安排,不加以制,任其自由占用和随意扩展,必将制约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过去土地利用宏观控的后果,为我们提供了深刻的教训。因此,198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的《关于加强土地管理、制止乱占地的通知》和1991年全国人大七届四次会议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提出了尽快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国家实行用途管制的基础。依据《土地管理法》规定,国家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定每块土地的用途,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国家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必须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作为基础和依据。2如何认识和处理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关系 答: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均是以国民经济长期发展规划为依据,利用一定的技术和方法,统筹安排定时期内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使用。

城市土地利用

第十章城市土地利用 第一节城市土地的特征与土地利用类型 一、城市土地的概念 城市土地是城市区域内的陆地、水面以及它们上下一定空间所构成的自然综合体。它包括三个层次:城市市区(建成区)的土地→城市规划区的土地→城市行政区的土地。 二、城市土地的特征 (一)自然特征 位置固定性 不可再生性和面积有限性 质量差异性 功能永久性 (二)经济特征 土地资源的稀缺性 区位的效益性 边际效益递减性 土地利用方式变更的困难性 市场交易的低效性 (三)法律特征 其主要表现为一块土地在其所有权的基础上通过立法可以衍生出他项权利,包括占有权、使用权、租赁权、经营权、处置权等等,并且各他项权利可以分别在市场上流通,也可以组成权利束一并上市流通,以取得合法的收益。 三、城市土地利用类型 在西方国家,城市土地利用一般划分为7种类型: ①商业用地:特别是零售商业用地多位于交通便利、人流密集的地段,约占城市用地的4%。 ②工业用地:约占城市用地的9%,可分为小型工场和大型工业。 ③政府机关用地:所占的比重不大。交通方便及邻近其服务对象是其主要的区位因素。 ④住宅用地:约占50%左右。 ⑤休憩用地及绿化地带:约占15%,随着对城市生活素质和美化环境的重视,这种用地也在城市的土地利用中占有重要地位。 ⑥交通用地和其它公用事业用地:要占20%左右。 ⑦农业用地和水面上述比例仅为概数,具体某一城市,由于规模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用地比例差别很大。 我国的城市用地分类,根据《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分为8大类、35种类、42小类:居住用地R、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A(行政办公用地、文化设施用地、教育科研用地、体育用地、医疗卫生用地、社会福利用地、文物古迹用地、外事用地、宗教用地)、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B(商业用地、商务用地、娱乐康体用地、公用设施营业网点用地、其他服务设施用地)、工业用地M、物流仓储用地W、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S、公用设施用地U(供应设施用地、环境设施用地、安全设施用地、其他公用设施用地)、绿地与广场用地G。其中工业用地一般占15~30%,居住用地大致占25~40%,绿地与广场用地占10~15%,说明我国城市的工业用地比例偏高,而居住用地的比例偏低。 第二节地租、土地制度与城市土地利用 一、地租的基本理论 地租是土地商品化和土地产权分化的产物,是现代经济的重要范畴。地租理论对于土地的分等、定级、估价、合理规划利用,对于制定土地价格、制定地税制度与政策、完善土地有偿使用管理制度,对于实现国民经济的合理分配、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均有重大指导意义。 (一)西方经济学的地租理论

土地利用管理复习题

土地利用管理 一. 填空: 1、 影响土地利用的因素主要有 自然 因素、 社会经济 因素、人的文化素质 因 素; 2、 土地 权属 管理是土地管理的核心; 3、 从土地资源的利用过程看,土地利用管理包括以下内容: 土地资源的调查与评价 、 土地 利用的规划与计划管理 、土地配置的管理 、 土地用途管理 、 土地利 用的监测与调控 ; 4、 政府土地利用管理的目标包括: 经济效率 、 分配公平 、 社会发展 、 保 障供给 、 环境质量 ; 5、 在我国土地利用规划是 土地资源 政府配置的一个重要措施。在规划过程中,政 府通过 规划许可 和 利用分区 来限制土地使用者的土地利用 选择行为; 6、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行 分级 审批,经批准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改, 须经 原批准 机关 _______ 批准; 7、 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按分级管理原则,分为国家 土地利用计划和 地方土地利用 计 划; &土地用途管制的核心是 土地用途分区 制度, 农用地 转用许可是实现土地用 途管制的关键; 9、我国土地用途管制的根本目的在于盘活存量建设用地,控制建设对耕地资源的浪费性占 用,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目标的实现; 10、土地征收的法律特征: 强制性、 补偿性 、 转移性 ; 协议、招标 、 挂牌; 11、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的方式有 12、城市土地利用管理的对象主要指的是城市 建设 用地; 13、城市用地的建设条件包括: 建设现状条件 、 工程准备条件 、基础设施条 件 ;城市用地的自然条件包括: : 地质条件 、 水文及水文地质条件 、 气 候条件、 地形条件 ; 14、农用地利用内容包括:农用地 开发、农用地 利用、农用地 保护 、农 用地 治理; 遥感技术、 土地调查 技术、 15、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技术方法有 土地信息系统 技术、 动态监测预警 技术、 抽样调查 技术; 二. 单项选择: 1、土地利用系统是一个 _C ______ 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