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肖像画、静物画

外国肖像画、静物画

外国肖像画

肖像画:是描绘具体人物形象的绘画,包括头像、半身像、全身像、群像等。

《蒙娜丽莎》达芬奇,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富盛名的艺术大师,科学家。《蒙娜丽莎》是一幅享有盛誉的肖像画杰作,它代表达芬奇的最高艺术成就。画中人物坐姿优雅,笑容微妙,背景山水幽深茫茫。蒙娜丽莎的微笑含义无穷,具有一种神秘莫测的千古奇韵。

丢勒:不仅是16世纪德国最伟大的艺术家,同时也是欧洲整个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是一位达芬奇式的人物,既是版画家也是油画家、建筑家,同时对水粉画也很。

凡高,荷兰画家,生于1853年,是继印象主义之后再画坛上产生重要影响的革新者。凡高短暂的一生历经磨难,极具悲剧意味。1890年7月29日,凡高在法国自杀身亡。

《阿尔诺芬尼夫妇像》尼德兰,扬.凡.艾克。

《法国公使双人像》德国,小汉斯.荷尔拜因。

《杜普教授的解刨学课》荷兰,伦勃朗

《国王卡洛斯四世一家》西班牙,戈雅。

《教皇英诺森十世肖像》西班牙,委拉斯贵之

《马拉之死》法国,达维特

《朵拉.玛尔的肖像》西班牙,毕加索《戴帽的芙劳》法国,莫迪里阿尼外国静物画

静物画:是以相对静止的物体为主要描绘题材的绘画。大多取材于日常用具、花卉、水果以及猎获物。

《向日葵》荷兰,凡高。让我们从中感受到火一样的激情。尤其是他用最耀眼的金黄色画出的《向日葵》就像一簇簇火焰,光芒四射。

《静物》法国,塞尚。静物是塞尚最喜欢描绘的对象。他完全抛弃了以明暗造型的传统手法,只用色彩的冷暖变化来造型,画家没有表现物体的质感,而是刻意塑造了每个物体的结构,使物体具有坚实,永恒的性格。

毕加索,是20世纪最享盛名,作品最多的艺术家之一,除绘画艺术外,还在雕刻、版画、舞台、布景设计、陶艺等创作上,留下许多杰出作品。是立体派先驱。

《鹧鸪与铁臂铠》意大利,巴尔巴里。《果篮》意大利,卡拉瓦乔。

《瓶子中的郁金香》荷兰,博兰格。《有玻璃和银器的静物》荷兰,彼特.克莱茨。

《有樱桃和草莓的静物》荷兰,彼尔特。

《有青瓷水罐和花卉的静物》荷兰,德.海姆。

《静物》西班牙,安东尼奥.佩雷达。《静物》法国,雅克.林那德。

《静物》法国,卢宾.保金。

《铜壶》法国,夏尔丹。

《静物》意大利,莫兰迪。

第9课《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与反思

第9课《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一)、知识 1、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新文化运动中的主要代表人物、指导思想、及发展概况。 2、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并举出相应的代表作。 3、掌握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二)、能力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能力;通过对传统道德的简要介绍与辩证分析,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分析,指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与影响,从而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指导学生阅读书中有关白话文的材料,培养学生对于历史新事物的鉴别和理解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一)、教学过程 通过分析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揭示其本质,帮助学生形成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方式;通过组织学生阅读相关的史料,帮助学生掌握借助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并提供网站课外延伸,使学生加深对历史学习方法和技能的认识,使历史思维能力得以进一步发展。 (二)、教学方法 通过影片、图片、材料、辩论、多媒体等各种途径和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用批判的眼光来认识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用赞赏的态度来认识新文化运动在解放思想方面的传承和发展价值,养育崇仰思想先驱的感恩情怀。

2、用李大钊、鲁迅等人在反封建斗争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锋作用,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 3、感受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思想大解放,它的两面旗帜就是“民主”与“科学”,新时代的青年必须增强民主与科学意义。 教学重点 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教学难点 如何评价新文化运动。 教材分析 本课是义务教育课标实验版第二单元“近代化的起步”中的第9课。虽然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但中国社会越来越黑暗,革命者最初的理想并没有实现,许多有识之士认识到,要改变中国的现状,只有发动新文化运动。学情分析 1、八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决定对一些复杂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理解,还需要借助生动直观的感性材料。因此,将“感知材料—探究”的学习程序应用于本课。而八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和电脑以及网络操作基础,为课堂网络探究学习提供有利的条件。 2、学生平时喜欢竞争,民主气氛比较浓,又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的精神,他们的思维能力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3、教师在课堂上内,采用播放有关音像资料,创设情境,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或引起学生共鸣。教师就有关问题启发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分析和讨论,使学生真正有感而发,最后达成共识,从而达到教学目的。采用小组为单位,竞争回答课堂提问,以积分的形式评出本课“最佳学习小组”,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和集体荣誉感。 教学手段 使用多媒体课件,采用多媒体教学。 课时安排一课时。

高中美术_中国花鸟画与西方静物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 ?导入前奏: 1 课间十分钟播放搞笑动画,吸引学生尽快安静下来。 2 师生寒暄,增进师生情分,让紧张的课堂变得轻松愉快。 3 正式导入:活动一看一看想一想 利用多媒体播放与本课联系密切的水墨动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思考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教师进行点评,导入新课。 ? 1 初探花鸟画与西方静物画 ?活动二挑挑拣拣 ?同学分组上台挑选、感受、介绍中西绘画工具、材料的不同特点,教师引导点评并结合中国花鸟画的简要发展史引申出中西方绘画理念的不同。 活动目的:通过了解中西绘画工具的不同,理解中西方绘画理念的不同。 ? 2 再探花鸟画与西方静物画 ?活动三比一比找一找 ?提供中西画家作画方式的图片及中西经典作品,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对比找他们的不同。 活动目的:认识中西绘画因素的不同:“写生” 观的不同?中:写物之生意 ?西:是对静止形象的深入观察。 活动四拼拼贴贴

?任务要求:1组的同学根据提供的物品和要求,摆放实物; 4组的同学根据提供的物品和要求,拼贴画面;2、3组同学根据《果熟来禽图》题目要求完成一幅绘画构图布局。?活动目的:认识中西绘画因素的不同:构图不同。体会中国画鸟画构图的独特方式:局部表现留白的含蓄?(3)画面表现手法(难点) ?用多媒体展示作品,学生观看后分组自主探究谈感受。?师生共同总结: ? 1 色彩的不同:西方色彩感丰富,花鸟画追求墨色的丰富变化 ? 2 造型手法上:西方注重光影造型法体积感强,花鸟画对物体是重神似大于形似,追求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 3 绘画技巧上:花鸟画:注重情感的表达所以更讲究的是诗书画印 ?师生通过总结中西绘画因素的不同总结出中西方画家不同的审美追求,它的根源在于中西方文化背景的不同。继而学生进一步讨论体会中国画家的思想境界及处理情感的独特方式。 ?课堂总结与检测 ?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使学生学会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最后播放一段舒缓的音乐结合本课出现的作品,让学生再

第9课 新文化运动

故县一中历史教研组八年级上期学案刘占锋 【学习目标】 1 2 3 学习过程: (一) 1、阅读教材 从年起, 和“”两面大旗,以《 2、阅读41—42 动中的贡献。 反对;提倡 3、阅读42 【合作交流】 1、我的问题 2、我们的问题 3、老师的问题: 【拓展延伸】 【系统总结】 【课堂检测】 一、填空题 两面大旗、 二、选择题 1、 A. 2、20 A.洋务运动 3、下列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中创作了《狂人日记》和《孔乙己》的是() A.B.C.D. 4、在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中,下列口号或主张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自强,求富②民主,科学③三民主义④变法维新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①②④③ D.①④③② 5、下列对新文化运动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B.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 C.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D.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三、非选择题 6、阅读下列图片: 图一图二图三 请回答: (1)图一中的人物是谁?他领导了中国近代史上的什么运动? (2)图二是《青年杂志》,该杂志从第二卷即改名为什么?它在这场运动中具有怎样的地位? (3)图三中的人物给这场运动添加了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色彩,他是谁? 7、阅读材料:“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先生才从黑暗 中把他们救出来,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中国政治上、学术上、 思想上一切黑暗。”——《独秀文存》 请回答:(1)材料出自什么刊物?当时中国文化界兴起什么运动?此运动有何影响? (2)两位先生实际指什么?此运动前后期的内容分别是什么? 【当堂反思】本节课的收获:

西方风景画的概述

西方风景画的概述 ▲中国画家在儒、道思想的影响下,致力于自身与天道的融合。他们通过笔墨的运用,在山水画中体现自身的情感;西方画家则通过使用与中国画截然不同的绘画材料来体现西方的宗教思想与人文主义思想。同时,由于东西方所处的不同的地域、不同的人文环境,因此导致了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呈现了不同的面貌。 ▲起源: 西方风景画最早是作为人物画的背景出现,在以后才逐步发展成为独立的画科。在西方的美术史里,我们可以看到14世纪前半叶的意大利壁画,如锡耶纳市政厅的《善政图》,和15世纪初期尼德兰的抄本装饰画上,已经出现了风景在画面上占很大比重的作品。这些作品中的风景和早期的中国山水画同样的命运,只是作为人物的搭配。真正没有人物登场的纯粹风景画最早是以素描等小画面形式出现的。从15世纪起,风景在为人物画做了一个多世纪的背景后终于脱离这种陪衬的命运而走上了独立的道路,成为了独立的画种。在德国画家丢勒的水彩画和阿尔特多费尔的油画中,出现不少风景画,从这些风景画中可以看出作者对风景刻意的描绘。但这时的风景画也不是很成熟,在艺术上达到成熟则要等到了17世纪的荷兰。荷兰的著名画家维米尔、霍贝玛对风景画的发展都做出了较大的贡献。这时,在风景画繁荣发展的同时又产生海景画、夜景画、街景画等分支。当时的一些意大利的画家还描绘了理想中的恬淡的田园风景,这与中国山水画家所追求的“心中的天地”有几分神似。此外,法国的普桑等人也在风景画中配置很多古代的神话人物作为点缀。在西班牙,格列柯、委拉斯贵支等大师也留下不少传世的风景画名作。直至18世纪,英国出现了伟大的康斯太勃尔,才使风景画取得了决定性发展。他学习荷兰画家的风景画,采取直接描写自然的写生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不久就影响到法国的印象主义画家。透纳最初也受荷兰画家的影响。19世纪的画家还注意表现高山、大海及晚秋、晨雾等前人不曾描绘过的自然景象。以柯罗为首的法国巴比松画

初一年级美术教案 外国风景画

初一年级美术教案外国风景画、静物画赏析(二) 课题:另一种选择-外国风景画、静物画赏析(二)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欣赏,使为学生对外国风景画、静物画产生和发展概况有初步认识。了解印象派及后期的风景画、静物画的绘画风格和艺术特色. 2、技能目标:通过欣赏和评述等教学活动,增强学生参与意识,培养学生合作、互动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分析评述美术作品的能力。 3情感目标:外国风景画、静物画作品欣赏活动中感受艺术家敏锐的观察力和高超的表现手法,培养学生领悟与感悟外国风景画、静物画的所表现美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4、创造目标、: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能够形成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欣赏评述美术作品的能力,自主建构分析作品的系统认识。 教学重点: ①让学生了解如何表现日常生活中存在的美,自然风光与艺术的关系以及与情感世界的关系。 ②认识17世界荷兰风景画、静物画技艺的娴熟已达到可以乱真地步,在西文艺术史上有着重要的地地位是欧洲近代风景画、静物画的重要阶段。 教学难点: ①如何让学生领会常态的自然风光和日常静物与画家们的风景画、静物画之间的区别,提高对风景画、静物画所表现的自然和生活之美的感受能力。 ②如何引导学生对分析美术作品有初步的认识。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准备图片、制作课件、艺术家生平 学生准备:在网上搜集相关图片和资料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分组讨论: 1、上学期的第一课学习内容是什么? 2、赏析了哪些美术作品?作者是谁? 3、这些美术作品的美在哪里? 4、当初看了美术作品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的什么? 二、小组汇报(略) 三、教师小结引入新课: 上学期赏析的外国风景画、静物画属现实主义绘画,所描绘的是我们身边的自然风光,是在现真实,有整齐、整洁之美,看了以后有身临其境的之感,画法细腻,形象逼真,有照片的效果。面本学期的第一课我们继续赏析外国风景画、静物画(二),另一种选择…… 四、学习新课:另一种选择 1、播放课件 2、赏析印象派作品(讨论) ①画家选择了什么? ②这时画家追求什么? ③他们所画的作品是真实的吗? ④我们如何理解《日出·印象》的真实?

中国花鸟画与西方静物画

第5课中国花鸟画与西方静物画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作品,了解中国花鸟画在表现大自然景物方面的独特艺术思维特点。比较理解中西的差异。 主要知识点 1、认知理解中西艺术中写生的不同内涵 2、认知书法与中国画“书画同源”和中国画的“墨分五色” 3、体验评价花鸟画与静物画在观察自然与表现手法的异同 教学过程 一、导入:展示作品,让学生欣赏,并说出下列作品中哪些属于中国花鸟画?哪些属于西方静物画?让学生分清什么是中国花鸟画和西方静物画,引出课题。 二、中国花鸟画与西方静物画的发展史 中国花鸟画的发展史 介绍什么是中国花鸟画:“花鸟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一个画科,它是对以植物和动物为主要描绘对象的绘画的总称。根据描绘的内容,又可细分为花卉、翎毛、蔬果、草虫、畜兽等支科。比起人物画和山水画来说,花鸟画是一个晚熟的生命,至唐代,她才以一个完整的生命体诞生于画坛。 中国花鸟画集中体现了中国人与作为审美客体的自然生物的审美关系,具有较强的抒情性。它的发展史:原始社会,中国花鸟画已萌芽,作品:《人面鱼尾纹画》; 发展到两汉六朝则粗具规模,作品《双鸦栖树图》是已知最早的独幅花鸟画;经唐、五代北宋,花鸟画完全发展成熟,作品《锦鸡图》; 南宋、元代持续发展,并出现以水墨为主的写意花鸟,作品《竹子和兰花》、《墨竹》; 明末实现了草书入画,至清初达到史无前例的高水平。作品《墨葡萄图》、《荷花水鸟图》; 近现代名家辈出,继承祖先优秀传统,形成了自立于民族之林的独特艺术传统。《墨蟹图》、《虾》。 西方静物画的发展史 西方的静物画,大约在古希腊的古典时期就已经产生了,若以动物画来看,则爱琴美术中已有独立的壁画作品,如《海豚图》; 古罗马时期,静物画比较普遍,技法成熟,作品《鸠》; 欧洲中世纪时,基督教美术的兴起使作为独立绘画门类的静物画、动物画基本绝迹; 文艺复兴运动使静物画重新兴起并在17世纪成为重要的绘画形式,作品《花》; 18-19世纪静物画持续发展,风格日趋多样,作品《铜水罐》; 19世纪末进入新的探索阶段,开启了现代主义之门,作品《向日葵》、《水果盘玻璃杯和苹果》。 三、中国花鸟画与西方静物画的比较 欣赏作品《兔子》和《双喜图》,区别二者的不同,得出结论: 写生手法不同 西方静物画:以实物为对象的绘画方式,画家通过直接面对静物的深入观察完成对形象的刻画。它突出“静”,是对静止形象的深入观察。 中国花鸟画:它不是指绘画方式和过程,而是画面形象的生动效果。追求“神似大于形似”,它突出“动”,是对花鸟形象的生动感觉和作者审美联想的表达。 如作品《春天的花、苹果和梨》和《松鹤延年图》。 欣赏作品《蓝色花瓶里的花束》和《果熟来禽图》,区别二者的不同,得出结论: 构图方法不同 西方静物画:采用组合法,有目的的组合摆放,注重画面的完整性和对象的前后空间主次关系、层次

[教案二]第9课新文化运动

第9课新文化运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 2.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主要标志、新文化运动的旗帜、主要阵地、主要内容、历史意义。 3.理解新文化运动“新”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与影响,从而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指导学生阅读书中有关白话文的材料,培养学生对于历史新事物的鉴别和理解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民主”和“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从而增强在新时代条件下民主与科学的意识。 2.通过学习本课,感受新文化运动中主要代表人物在反封建斗争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锋作用,激发学生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使命感。 ●教学重点 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意义。 ●教学难点 新文化运动把斗争锋芒指向孔教的原因。 ●教学方法 1.联系讲解法。这一节课的内容是中国近代化探索的最高阶段。因此,联系前三节课的内容讲解使学生深刻理解近代化探索的历程。 2.讲述法。对于新文化运动中主要代表人物的生平可以采用此法。 3.举例分析法。对于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必须通过对典型例子的分析,才能加深学生的理解。 4.整合教材。指导学生对“新文化运动”进行有机的整合,以提高梳理知识、驾驭知识的能力。 5.切入评价法。可以找一个适当的切入点,引导学生对新文化运动作出评价。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语例示一] 同学们,请看课本导入框中的内容。框中的图是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的《青年杂志》封面。它从第二卷起改称《新青年》杂志。从第四卷起,《新青年》改用白话文和新式标点符号,刊登新体诗。《青年杂志》的诞生,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那么,新文化运动是在什么情况下兴起的?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对后世有什么影响?我们这一节课就来学习。 [导入语例示二] 同学们,现在请翻开课本目录,看第二单元的内容。在《近代化的探索》中,共有4课内容。这4课内容实际上反映的是近代化探索中的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分别是“技术层面”的探索、“制度层面”的探索和“文化层面”的探索。请同学们把第二单元的4课内容和这三个阶段对应起来,看谁对应得又快又正确。 [学生回答]洋务运动属于技术层面的探索,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属于制度层面的探索,新文化运动属于文化层面的探索。 [教师导入]正确,它们之间的关系确实是这样的。由此,我们可以看中国的近代化探索有一个由浅到深、由表及里的过程。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了解中国人民是如何在文化层面上进行近代化探索的? [导入语例示三] 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过,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但

外国风景画

外国风景画 欧洲的风景画最早是作为人物画的背景而出现的,17世纪中期独自成为一派,并发展到欧洲的各个地方,于是欧洲各地区的风景画风格开始互相影响交融,到19世纪时进入巅峰时期。 印象派:19世纪欧洲艺术发展的一个阶段,也是现实主义艺术向现代主义艺术过渡的一个阶段。印象派画家主张到大自然中去写生,直接表现光与色的无穷变化。代表人物有莫奈,毕沙罗,雷诺阿。 莫奈:法国画家,《日出.印象》表现的是港口一个多雾早晨的景象。在弥漫的浓雾中,所有的物象——太阳、海浪、小船以及远处工厂的烟囱和船上的吊车等,都变得模糊不清了。之前没有画家这样大胆处理画面,作品展出后引起轰动,许多画家都追求和表现——从此印象派产生了。 新印象派:认为印象派表现光色效果的方法还不够“科学”,主张不要在调色板上调和颜料,应该来画布上把原色排列或交错在一起,让观众的眼睛进行视觉混合,然后获得一种新的色彩感受。该画派又被称为“点彩派”。 修拉:法国,《大碗岛星期日下午》这是一幅夏日风景画。游人在巴黎郊外的塞纳河畔休憩、散步、垂钓、划船,整个画面宁静和谐。修拉为了这幅作品,画了三十多幅习作和色彩稿,用了整整两年时间,它是现代艺术的重要事件之一。 “后印象派”不是“印象派”和“新印象派”风格的延续,而是对印象派的突破与反叛。 塞尚:法国,《风景》库贝尔:法国,《风暴后的埃特雷塔峭壁》 德朗:法国,《威斯敏斯大桥》 彼得.勃鲁盖尔:尼德兰,《雪中猎人》洛朗:法国。《海港日出》 霍贝玛:荷兰《林间小道》 鲁斯达尔:荷兰《辛格拉温的磨房》透纳:英国《莫特莱克台地》 勃拉克:法国《艾斯塔克的房子》 蒙德里安:荷兰《灰色的树》

第9课新文化运动

第9课新文化运动 备课时间:10月14日 课标要求; 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 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背景、标志、代表人物、基本内容和历史意义。 能力目标:通过对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标志、代表人物、主要内容、主要阵地、性质影响等方面的分析,培养学生归纳整理能力。 教学目标 情感教育和价值观:用李大钊、鲁迅等人在反封建斗争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锋作用,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 重点: 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难点: 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的矛头对准孔教? 教学设计 课前三分钟育人: 纸上谈兵 善习: 1、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已经进行了哪些尝试?结果如何? 2、辛亥革命已经推翻了清朝,为什么还说它的任务没有完成? 辛亥革命的背景,时间,代表人,阶级,机关报,性质,历史意义。 善激: 回放镜头1:袁世凯尊孔复古 回放镜头2:帝国主义者纷纷祭孔 直面历史:民国初年的中华大地:新旧思潮激烈冲突 思考:新文化运动“是几个青年凭空捏造出来的”吗?

善学:(自学课本15分钟,完成并记忆下列格内容。) 1、阅读新文化运动的有关知识,完成表一: 2、阅读课本41页人物图及小字内容,完成表二: 善研:采用同桌→小组→师生合作的形式 思考:为什么新文化运动把批判的矛头直指儒家传统道德? 课堂探究: 新文化运动时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猛烈抨击旧文化,而现在我们却大力弘扬传统文化。你认为两者矛盾吗?为什么儒家思想能够延续两千多年? 归纳: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3、阅读分析:有人说:“胡适所主张的文学革命且限于文体形式方面的改良”。请阅读下面胡适的两段文字(见课本42页)谈谈你对上述意见的看法。 善导: 1、新文化运动矛头指向孔教的原因?

外国肖像画、静物画

外国肖像画 肖像画:是描绘具体人物形象的绘画,包括头像、半身像、全身像、群像等。 《蒙娜丽莎》达芬奇,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富盛名的艺术大师,科学家。《蒙娜丽莎》是一幅享有盛誉的肖像画杰作,它代表达芬奇的最高艺术成就。画中人物坐姿优雅,笑容微妙,背景山水幽深茫茫。蒙娜丽莎的微笑含义无穷,具有一种神秘莫测的千古奇韵。 丢勒:不仅是16世纪德国最伟大的艺术家,同时也是欧洲整个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是一位达芬奇式的人物,既是版画家也是油画家、建筑家,同时对水粉画也很。 凡高,荷兰画家,生于1853年,是继印象主义之后再画坛上产生重要影响的革新者。凡高短暂的一生历经磨难,极具悲剧意味。1890年7月29日,凡高在法国自杀身亡。 《阿尔诺芬尼夫妇像》尼德兰,扬.凡.艾克。 《法国公使双人像》德国,小汉斯.荷尔拜因。 《杜普教授的解刨学课》荷兰,伦勃朗 《国王卡洛斯四世一家》西班牙,戈雅。 《教皇英诺森十世肖像》西班牙,委拉斯贵之 《马拉之死》法国,达维特 《朵拉.玛尔的肖像》西班牙,毕加索《戴帽的芙劳》法国,莫迪里阿尼外国静物画 静物画:是以相对静止的物体为主要描绘题材的绘画。大多取材于日常用具、花卉、水果以及猎获物。 《向日葵》荷兰,凡高。让我们从中感受到火一样的激情。尤其是他用最耀眼的金黄色画出的《向日葵》就像一簇簇火焰,光芒四射。 《静物》法国,塞尚。静物是塞尚最喜欢描绘的对象。他完全抛弃了以明暗造型的传统手法,只用色彩的冷暖变化来造型,画家没有表现物体的质感,而是刻意塑造了每个物体的结构,使物体具有坚实,永恒的性格。 毕加索,是20世纪最享盛名,作品最多的艺术家之一,除绘画艺术外,还在雕刻、版画、舞台、布景设计、陶艺等创作上,留下许多杰出作品。是立体派先驱。 《鹧鸪与铁臂铠》意大利,巴尔巴里。《果篮》意大利,卡拉瓦乔。 《瓶子中的郁金香》荷兰,博兰格。《有玻璃和银器的静物》荷兰,彼特.克莱茨。 《有樱桃和草莓的静物》荷兰,彼尔特。 《有青瓷水罐和花卉的静物》荷兰,德.海姆。 《静物》西班牙,安东尼奥.佩雷达。《静物》法国,雅克.林那德。 《静物》法国,卢宾.保金。 《铜壶》法国,夏尔丹。 《静物》意大利,莫兰迪。

05中国花鸟画与西方静物画

中国花鸟画与西方静物画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作品,了解中国花鸟画在表现大自然景物方面的独特艺术思维特点。比较理解中西的差异。 主要知识点 1、认知理解中西艺术中写生的不同内涵 2、认知书法与中国画“书画同源”和中国画的“墨分五色” 3、体验评价花鸟画与静物画在观察自然与表现手法的异同 教学过程 一.中国花鸟画与西方静物画如何对待“写生” 中西绘画中都有“写生”一词,但在各自的艺术审美理想和创作观中,“写生” 一词具有不同的内涵。 作品比较:《兔子》、《雪竹文禽图》 教师提问:结合中西文化的不同背景,分析两幅作品的不同,(视觉、心理) 学生讨论回答:(略) 《兔子》(油画法夏尔丹)在该作品中,作者运用细腻的笔触,真实再现了所描绘静物死亡兔子与四周的环境。是对静物形象的深入观察、刻画的结果,力求真实地再现其见到的静物形象。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的一种亲切、朴实的审美情趣。突出一种视觉的真实之美。 雪竹文禽图(国画五代黄荃)图中水边数石叠起的岸上,所有景物上都布满积雪,皑皑一片,柳枝竹叶亦在积雪中努力伸展。池塘上,雾气一片,水天一色,一片清寒静寂的景致,在静寂中又寓有生机。画中笔法奇峭,精细而又简洁,石的画法简练含蓄,竹树则枝叶具体,而寒鸟和双鸭则更生动传神。画中用墨洁净,设色简淡,是一种与其精工富丽完全不同的另一种画风。突出的是一种静中带动的美感。是一种心理的真实。 小结:西方绘画中:写生是指直接以实物为对象的绘画方式,画家通过直接面对静物的深入观察,完成对形象的刻画。西方静物画突出的是“静”是对静物形象的深入观察刻画。 在中国传统画论中,写生是指描绘花果、草木、禽兽等的绘画,它指的不是绘画方式和过程,而是画面形象的生动效果。即画家不一定直接面对真花、真鸟去描绘,却要求作品不仅要描写花鸟的形,更要表现花鸟的神。中国花鸟画突出的是“动”,是对花鸟形象的生动感觉和作者审美联想的表达。 课件展示:动、静、形似、神似对应中西绘画各自的特点。 作品赏析:野兔(水彩·德·丢勒)、写生珍禽图局部(国画·五代·黄荃) 学生活动:在教室中,对自己认为美的静物进行写生。 要求:分为两部分(一方:以西方静物画的观察方式为代表,将见到的物体形象如实地还原;一方:为中国画为代表,将见到的物体形象认真观察后,默画下来) 体会:中国画,画的不是很象,但表达自由。不受光线,环境的限制。 西方画:画的较象,但表达不自由,受光线,环境的限制较大。

第9课新文化运动

第9课新文化运动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了解新文化运动中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论著,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分析,指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与影响,从而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指导学生阅读书中有关白话文的材料,培养学生对于历史新事物的鉴别和理解能力。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从而增强在新时代条件下的民主与科学意识;同时,感受到新文化运动中主要代表人物在反封建斗争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锋作用,激发学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使命感。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一、重点与难点 本课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新文化运动倡导的思想,在今天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仍具有现实的意义,学生应重点掌握。 本课难点: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锋芒指向孔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机地引导学生认识孔子的思想,分析儒家的“纲常伦理”以及封建统治阶级利用儒家维护其统治的本质,从而使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分析方法。 二、教法建议 (一)讲述本课具体内容之前,教师可引导学生回顾在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洋务派“师夷长技以自强”,但并没有摆脱西方列强的侵略;维新派鼓吹民权,革命派主张共和,但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中国的前途在哪里?一些先进的中国人想到要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以此导入新课。 教师也可引导学生回顾辛亥革命胜利果实是怎样被袁世凯窃取的。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维护民主共和进行了哪些斗争,这一斗争表现在文化思想方面的情况怎样呢?以此导入新课。 (二)本课第一个子目的内容是“《新青年》的创办”。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1)要指导学生观看本课导入框中的《青年杂志》封面,有条件的还可加以放大,让学生对《新青年》杂志有一直观印象,并指出这是新文化运动中的一个核心杂志。(2)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主要讲清三点:①是中华民国建立后,从西方传入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在当时的知识阶层,尤其是青年学生中产生了越来越强烈的影响。②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袁世凯,为实现独裁和专制,颁布《中华民国约法》,规定“国民教育,以孔子之道为修身之本”,推行孔教。这里,教师要说明孔子个人的思想与后来逐步形成的儒教有区别,并指出被袁世凯作为统治工具的“孔子之道”,主要指的是封建主义的三纲五常、忠孝节义等等说教。教师可以小字课文及插图讲解或指导学生阅读,说明当时的思想界,由袁世凯为首的国内外反动势力掀起了一股文化逆流。 ③是以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人为代表的进步知识分子,从总结辛亥革命的经验教训着手,通过对辛亥革命失败的思考,认为以往先觉者所进行的救国斗争所以屡遭失败,中国国民对之“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容心”是根本原因。由此认定,为了建立名副其实的共和国,必须根本改造国民性。“伦理问题不解决,则政治学术,皆枝叶问题”。面对“尊孔”逆流,他们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号召人们“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的囵圄,以求得思想的解放”,由此掀起了一场宣传资产阶级文化,批判封建文化的新文化运动。这里,教师要引导学生讨论课中动脑筋题:“新文化运动是几个青年凭空造了出来的。判断一下,这种说法对不对?为什么?”以说明新文化运动是二十世

第九课静止的生命-外国静物画

第九课 静止的生命——外国静物画 教材分析 静物画是以相对静止的物体为主要描绘题材的绘画。作者通过创作构思、认真选择、精心安排,使这些生活中平凡的物品在画面中的形象和色调的关系达到高度谐和,并且传出物象内在的生命内涵。以此概念为开篇,本课进入了外国静物画的学习。 教科书以17世纪荷兰画家表现富足生活、装饰家居的静物画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发现自然之美。以18世纪法国画家夏尔丹表现厨房物品的作品引导学生发现平凡中蕴含的生活之美。以19世纪末的后印象主义画家洋溢着热情的表现引导学生体会思想之美,以20世纪形式多样的流派引导学生理解富有探索精神的个性之美。这四个篇章将外国静物画的发展演变、风格特点一一展现。 本课的教学能使学生从平凡的物品中发现美,感受艺术家对生活的由衷喜爱和细致的观察,提高学生热爱生活、感受美、发现美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具备初步分析艺术作品的能力,提高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教学内容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对静物画的赏析,使学生对静物画的发展概况有初步的认识,了解静物画的画面构成要素、主要绘画风格和艺术特色。 技能目标:初步掌握静物画的赏析方法与要点,具备分析画面的能力。 情感目标:在静物画赏析的活动中感受艺术家敏锐的观察能力和高超的写实技巧,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领会外国静物画中呈现的自然美、艺术美。静物画的产生和发展演变过程。 教学难点:画面构成要素的分析理解。画面构成要素有:构图、造型、透视、色彩、明暗、线条、技法等等。通过这些构成要素,画面营造出了节奏旋律优美、外形透视准确、色调协调呼应、空间层次分明、线条流畅生动、质感肌理明显、风格个性独特等一系列形式美感。 课时计划2课时:1.早期的静物画常常具有各种宗教寓意或象征意义,寻找画中的玄机,给学生一些思考机会,调动参与情绪。2.在17世纪的荷兰静物画成为独立的画科这一历史背景着重介绍,并欣赏一些出手不凡的荷兰静物画家的作品。3.以质朴的生活美、探索的思想之美、创造的个性之美来概括17世纪之后的静物画历史发展阶段的独特魅力并认识代表画家和作品。 第一课时

苏少版 七年级 美术第9课 静止的生命—外国静物画

第9课静止的生命—外国静物画(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和中国画的对比赏析,使学生在对比中了解静物画的发 展概况,了解静物画的画面构成要素、主要绘画风格和艺术特色。 2、过程与方法: 初步掌握静物画的赏析方法与要点,具备分析画面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静物画赏析的活动中感受艺术家敏锐的观察能力和高超的写实技巧,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外国静物画的产生和发展概况,不同时期静物画的艺术美。 2、难点: 画面构成要素的分析理解。初步掌握静物画的赏析方法与要点。 三、教学准备: 教师:教学课件、范画、学生优秀作品及相关材料。 学生:搜集静物画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英国诗人布莱克在诗中说:任何平凡的物品皆有生命。诗人的眼里,一粒沙中可以看到一世界,一朵花里可以看出一座天堂。那么在画家的笔下呢?先来听一个来自古希腊的传说:阿尔贝列斯和德甫克西斯是古希两个杰出的画家。他们互相闻名,互相钦慕,却从未见过对方的作品。有一次,德甫克西斯去拜访阿尔贝列斯,受到热情接待客人要求看一看主人的作品,主人带他进入画室,指着墙说“请看吧!”整面墙被挂帘遮蔽着,德甫克西斯以为画放在挂帘后面,伸手去撩挂帘,不料却摸到了冰冷的墙壁──原来“挂帘”是阿尔贝列斯画在墙上的。德甫克西斯对阿尔贝列斯的画艺大为叹服,同时真诚邀请后者到他的画室去,阿尔贝列斯欣然前往。一进入德甫克西斯的画室主人就端出一碟鲜艳欲滴的葡萄招待客人,阿尔贝列斯伸手摘食葡萄,不料主人的猫扑

上来与客人争夺葡萄。主人生气地把猫斥退,而客人也同时发现,碟子里的“葡萄”也是主人画上去的。主客相视大笑……九月开学季,老师你们准备好了吗?说说你的感受。(明明是画,却以假乱真,猫上当了,也欺骗了人的眼睛。原本静止的物体在画家的笔下充满了生命力,为什么?)——揭示课题。 二、初探静物画 1. 了解——静物画的范畴和概念 以表现现实生活中小型静止物体为主要描绘内容的绘画称为静物画。它作为独立的画种源于十七世纪的荷兰。这些静止物体大多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东西,如瓜果、蔬菜、鲜花、器皿、生活用品或居室的陈设品等。 2. 了解——欧洲最早的静物画《鹧鸪与铁臂铠1504 雅克布·德·巴尔巴里意大利 3. 发现——早期静物画的隐喻之美早期的静物画常常具有各种宗教寓意或象征意义。如描绘面包、酒水隐喻耶稣受难;描绘骷髅、计时用的水漏或沙漏、蜡烛等象征生命的短暂和时间的流逝;描绘花卉、水果、蔬菜象征时令变化、四季转换等。 4. 感受——静物画的自然之美《水果篮》是卡拉瓦乔早期的代表作。明晰而结实的轮廓,单纯而质朴的光线,鲜明而实在的水果、竹篮、干枯的叶子,以及如实刻画的苹果上的虫眼,标明了生活中的物品是对人类生活的折射,描绘这些静物完全可以成为独立的绘画主题而存在。从产生到发展,外国静物画走过了怎样的艺术之路呢?接下来让我们一探究竟。 三、走近静物画——了解静物画的产生和发展 萌芽阶段:西方的静物画,从文献记载看大约在古希腊的古典时期就已经产生了,其萌芽甚至可以追溯到爱琴美术中克里特的陶器彩绘。古罗马帝国时期,可以说这是西方静物画的第一个发展期。(展示庞贝古城壁画作品)成长阶段:静物画作为独立的画种出现于十七世纪的荷兰。刚经历过资产阶级革命的荷兰经济繁荣,文化昌盛。荷兰人热爱家庭生活并对居室中的相关物品感兴趣,表现这些物品的静物画也成为市民喜爱的对象。人们购买这些绘画作品,用以美化自己的住宅以及公共场所。旺盛的市场需求使得静物画在荷兰达到了繁荣的高峰期。

第9课 新文化运动

最大最全最精的教育资源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1f7744166.html, 新世纪教育网 最新、最全、最精的教育资源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1f7744166.html,/ 1 基础练习 1.电视台正在播放一部《阿Q 正传》的电视剧,这个故事的原作者是 ( ) A .陈独秀 B .胡适 C .鲁迅 D .李大钊 2.假如你是20世纪初北京的一位青年学生,你能读到的杂志是 ( ) A .《新青年》 B .《读者》 C .《青年文摘》 D .《世界博览》 3.马克思主义思想是我党的指导思想之一,你知道最早在中国传播这一思想是什么运动 ( ) A .辛亥革命 B .戊戌变法 C .新文化运动 D .太平天国运动 4.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新旧思潮处于激烈的交锋之中,你知道旧思潮指什么 ( ) A .变法思想 B .革命思想 C .维护封建制度的思想 D .马克思主义思想 5.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大力发展科学是当前我国发展的需要,也是近代史上无数仁人志士的不懈追求,请问明确高举“民主”“科学”这两面大旗运动是 ( ) A .五四运动 B .洋务运动 C .新文化运动 D .辛亥革命 6.思想是一个人的灵魂,我们要解放自己的思想,适应社会需要,新文化运动时最主要思想是 ( ) A .民主和科学 B .革命共和 C .民主立宪 D .共产主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7.《新青年》以其犀利的文笔和饱满的斗志在青年知识分子中引起强烈反映,陈独秀也以期首倡之功而成为中国思想界叱咤风云的人物。 (1)《新青年》创办后在中国大地上掀起一场什么运动? (2)该运动高举的两面大旗是什么? (3)你还能举出这一时期的两位文学先驱吗? (4)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案:1.C 2.A 3.C 4.C 5.C 6.A 7.(1)新文化运动。(2)民主和科学。(3)鲁迅、李大钊。(4)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知识学习】苏少版七年级美术教案第1课 自然与生活的定格 外国风景画、静物画赏析(一)

苏少版七年级美术教案第1课自然与生活的定格外国风景画、静物画赏析 (一) 第1课自然与生活的定格外国风景画、静物画赏析 第一课,从小学美术的学习到初中美术的学习是一个台阶式的提升,由此进人了一个新的了解。学习艺术内涵的阶段。本单元的内容是欧洲近代风景画、静物画,是绘画中朴实,接近生活的题材。从平常的景物中发现美,了解美、感受美,并进一步学会表述和描绘内心深处对平常景物的真实感受和激情,是美术学习的一个新起点。同时本册的内容是以本单元为引领,贯穿的都是生活中常见的、平凡的点滴。通过学列使学生认识到艺术源自生活,又融入了艺术家的思想、情感,是高于生活的艺术之美。鉴于本单元是学生们在初中阶段进行欣赏活动的第一课,学生们对于如何分析美术作品没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利用多方面资源,引导学生通过欣赏、感受、分析与讨论交流,为培养学生对艺术品形成垒面的鉴赏能力奠定基础。本单元作品种类较多,教师应通过启发、引导,强调研究性学习,倡导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法,对丰富学生的美术知识,提高审美能力,开拓学生眼界,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教学目标 ①认知目标:通过欣赏,使学生对外国风景画、静物画

的产生和发展概况有初步认识。了解17世纪荷兰画派的主要绘画风格和艺术特色。 ②技能目标:通过欣赏与评述等各种教学活动、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台作、互动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评述美术作品的能力。 ③情感目标:从外国风景、静物画作品欣赏的活动中感受艺术家敏锐的观察力和高超的写实技巧,培养学生领会与感悟风景画、静物画艺术魅力的能力。 ④创造目标: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能够形成初步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学会欣赏评述美术作品能力,自主建构分析美术作品的系统认识。 教学内容 本课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风景画与静物画。从而理解风景画、静物画是有别于常态中的风景与静物的,使学生从平凡的景物和事物中发现美。 使学生认识绘画艺术的内容是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事物,从而引发学生注意观察生活和提高在生活中发现绘画题材的能力。 基本了解17世纪荷兰风景画和静物画的主要代表作品和代表人物。 通过欣赏这些透视合理、色调丰富、质地细腻的写实作品,感受艺术家对安宁富足生活的由衷喜爱和细致观察,体

第9课新文化运动

第9课新文化运动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使学生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时间、人物、标志、性质、旗帜、前后期的内容、历史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新文化运动背景、内容、作用的分析学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对于历史新事物的鉴别和理解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理解新文化运动是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从而正确 评价新文化运动.深刻理解新文化运动的现实意义。激发学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使命感。学习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和意义. 学习难点: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锋芒指向孔教? 学习过程与方法 (一)问题导入 (略) (二)课件展示学习目标 使学生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时间、人物、标志、性质、旗帜、前后期的内容、历史意义. (三)指导自学 自学指导(一):请同学阅读教材40——41页导入框和正文 1)说出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开始的时间、标志、人物、旗帜、阵地. 2)新文化运动前期的内容.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学生标注知识要素) 检测自学结果、教师点拨 自学指导(二):请同学阅读教材41——42页 3)说出新文化运动后期的内容. 4)列举李大钊在新文化运动中的贡献. 5)说说你对新文化运动性质和意义的理解.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学生标注知识要素) 检测自学结果、教师点拨 (四)当堂训练 阅读材料:“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先生才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来,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中国政治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黑暗。”——《独秀文存》 请回答:(1)材料出自什么刊物?当时中国文化界兴起什么运动?此运动有何影响? (2)两位先生实际指什么?此口号是谁最先提出的? (3)此运动前后期的内容分别是什么? (五)拓展延伸

初中美术自然与生活的定格外国风景画物画赏析一优秀教学设计与反思

初中美术自然与生活的定格·外国风景画、物画赏析(一)优秀教学设计 与反思 教材分析 1.本节内容是初中阶段进行欣赏活动的第一课,引导学生通过欣赏感受,分析与讨论交流,培养学生艺术鉴赏能力。本节内容是欧洲近代风景画,静物画,是绘画中朴实,接近生活的题材。通过学习使生认识到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2.通过本节内容学习,启发引导学生研究性学习,倡导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法,丰富学生的美术知识,提高审美能力,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热爱生活,感受美发现美的能力,同时提升他们的艺术修养。 学情分析 1.我们这里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有囫囵吞枣现象。 2.通过美术课的学习,增加学生的美术基础知识和专业内容,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3.部分学生对学习美术课的兴趣不浓,主要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是关键。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欣赏,使学生对外国风景画、静物画的产生和发展概况有初步的认识。了解17世纪荷兰画派的主要绘画风格和艺术特色。 2、技能目标:通过欣赏和评述等各种教学活动,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合作互动的能力,提高他们分析欣赏美术作品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欣赏美术作品,感受艺术家的观察力和高超的写实技巧,培养学生对风景画、静物画的所表现美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 4、创造目标: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能够初步学会欣赏美术作品的能力,自主建构分析美术作品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日常生活中普通事物的美、自然风光中的美与艺术的关系,以及与情感世界的关系。认识17世纪荷兰风景画、静物画

技艺以及在西方艺术史上占重要的地位。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区别风景画和静物画,引导学生分析美术作品。 教材分析 1.本节内容是初中阶段进行欣赏活动的第一课,引导学生通过欣赏感受,分析与讨论交流,培养学生艺术鉴赏能力。本节内容是欧洲近代风景画,静物画,是绘画中朴实,接近生活的题材。通过学习使生认识到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2.通过本节内容学习,启发引导学生研究性学习,倡导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法,丰富学生的美术知识,提高审美能力,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热爱生活,感受美发现美的能力,同时提升他们的艺术修养。 学情分析 1.我们这里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有囫囵吞枣现象。

第9课:新文化运动(教案)

第9课:新文化运动 备课人:王建辉 温故知新: 1.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 A .同盟会 B .兴中会 C .华兴会 D .光复会 2.中华民国政府的第一任临时大总统是( ) A .黎元洪 B .孙中山 C .蒋翊武 D .袁世凯 3.孙中山是20世纪中国走在时代前列的第一个伟人,他的活动不包括( ) A .建立了兴中会 B .成立中国同盟会 C .提出三民主义 D .指挥了武昌起义 4.推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统治,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事件是( ) A .公车上书 B .洋务运动 C .戊戌变法 D .辛亥革命 5.潍坊某中学开展了一次题为“近代化的探索”的历史小论坛活动,不属于这一 主题的是( ) A .虎门销烟 B .洋务运动 C .戊戌变法 D .辛亥革命 6.很多同学都看过《秦始皇》.《康熙大帝》.《雍正王朝》等历史剧,那么使主宰 天下的“皇帝”最终退出历史舞台的事件是( ) A .公车上书 B .百日维新 C .洋务运动 D .辛亥革命 7.下列有关辛亥革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结束了两千多年来的君主专制统治 B .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 C .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D .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了解新文化运动中的 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论著,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涵及其 历史意义。 2.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一次思想大解 放运动,“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两大旗帜,从而增强在新时代条件 下的民主与科学意识。 3.通过指导学生阅读书中有关白话文的材料,培养学生对于历史新事物的鉴 别和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1.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和意义; 2.新文化运动倡导的“民主”与“科学”思想; 难点: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锋芒指向孔教。 学法指导: 1.整合教材。教师可以“背景——标志——代表人物——基本内容——斗争 锋芒——发展——历史意义”为线索,让学生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进行有机整 合,以提高梳理知识.驾驭知识的能力。 2.以“新文化运动把斗争锋芒指向孔教”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客观地评价新 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历史缺陷,以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导入新课: 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洋务派 “师夷长技以自强”,但并没有摆脱西方列强的侵略;维新派鼓吹民权,革命派主 张共和,但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中国的前途在哪里?一些先进的中国人 以课件形式展示给学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