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艺术设计教育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实践

对艺术设计教育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实践
对艺术设计教育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实践

设计学

153艺术教育ART EDUCATION 2012 · 07◆ 李公伟

对艺术设计教育工作室制

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实践

一、概念的界定

工作室制的教学模式,“是针对本专

业特点和教学规律进行的实践教学模式,

一般纳入院校统一管理,以导师(专家或教

授)为核心,组成一个相对稳定的团队,充

分利用学校及社会上的各种有利资源,进

行教学和科研实践”①。 在一些文献中,

还可以看到有学者使用“工作坊”“工学

坊”等名称来指称此概念。

不论是普通高校还是高职院校,在艺

术设计教育中运用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已不

是新鲜事了。学界对此理念展开了充分的

探索和论证,并得出结论,即此模式“为

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式的教学实践

环境,创造一个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实

际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实践环境”②。它

“将教学与设计实践紧密结合,可以大大

提高教学的现实意义”③,是“设计艺术教

学改革的一种有效模式”④。

目前,很多设计院校在成立工作室

后,得以提高办学质量,“培养出适应时

代需求的人才,有效解决学生的职业能

力、社会适应能力与就业问题”⑤。

二、现存问题

经过多年的发展后,工作室模式在

取得良好效果之余,也暴露一些问题和缺

陷。可以从彭泽立⑥,彭艳与王波⑦,以及

张小纲与吕晓萌⑧等学者的论述中看到这方

面的分析和探讨。笔者从2006年开始在所在

学院建立的包装设计工作室中担任专业教

师,积累了一些关于工作室的运作和教学运

行上的经验。借鉴他人的分析并结合自身经

验,笔者认为以下四点值得业界关注。

(一)工作室制度的优越性,在于

其把企业真实生产运作引入到学校教育中

来,在两者之间起到承接的作用。然而,

两者在本质上有差异,在基本出发点、服

务对象及追求的目标等多方面有着明显

区别。企业追求效率,重视项目的设计成

果,以效益为着眼点;而学校教育以培养人才为根本,重视学生在项目运行过程中对技能的掌握。企业的运作,要求项目进程符合生产周期的节奏;学校的教学进度,则必须依照学年或学期的教学计划来开展。工作室既要达到商业运作的要求,又要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在协调行业与教育各自的需求之间取得平衡。这使工作室产生对自身准确定位上的障碍,也引起在实际操作中难以兼顾双方需求,工作进展不畅。(二)工作室制教学的开展,依托来自企业的项目课题。项目来源越丰富,工作室教学越能获得保证。同时,依托院系建立起来的工作室,毕竟只是小型机构,成员的学术构成和研究方向是有限的。工作室若不树立专攻方向,接受的项目课题涉及领域宽泛,容易导致设计成果水平粗浅,教学研究上缺乏足够的深度和广度。譬如在包装设计领域,设计与其载体是紧密相关的。针对不同的包装材料,如金属、塑胶、纸质、玻璃、木质,包装设计的考量有着很大区别。一个工作室,不可能细致研究所有包装材料。如果承接的任务属于自身并不擅长的领域,容易导致开发设计的水准较低,甚至出现技术性的缺陷。教师或专家在项目中的指导不够到位,不利于教学的开展。(三)工作室的制度建设力度不足,会引起运作上出现疏漏。工作室规范程度较低,缺乏明晰的责任分配和规章制度,日常管理容易流于随意。工作室成员是因为项目而聚集在一起的,不像行政班级那样具有稳定性和组织性。个别成员容易在项目进程中出现懈怠,直接影响到任务的正常进行。考核评定和奖励机制的拟定不够细致全面,成员的积极性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四)艺术设计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是艺术与工艺结合的产物。因此,学习者要超越只注重学习设计美感,或者只注重学习工艺技术的层面,升华到能综合运用各类知识技能的水准。这就要求教师也应广泛接触相关领域,贯通学科,具备相应的综合素质。目前一些工作室的师资组成虽然体现综合性,在结构上比较合理,但不同学科的教师只专注于自己的领域,相互之间缺少交流互动。这就导致学生难以综合把握不同学科的知识技能,直接体现为工作室项目进展衔接不顺畅。譬如包装设计专业工作室需要由艺术和工科专业教师共同组成,但艺术类教师缺少包装结构及材料方面的知识,而工科类教师缺少必要的设计审美观念。这导致学生的包装设计作品存在不同程度、不同方面的缺陷。三、改进方法针对以上提出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采取措施,推进现行运作模式更好地发展。(一)对课程设置进行改革和调整,打破工作室项目课程在严格的教学规定下的某些局限性。跳出以往把工作室项目课程作为一门普通选修课的定式,使其成为具有更大自由度和灵活性的创新性项目选修课。给企业、教师及学生提供多种备选方案,以应对项目运作与教学进度不协调的困境。1.与企业开发长期合作的项目课题。工作室与企业有一定合作,达成良好效果后,依据企业长远的设计开发需求,编制长期项目选修课。工作室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开设这类选修课,把项目化课题以常设选修课程的形式稳定下来。这样,企业设计开发的需求与教学进度,能较和谐地兼容。例如,某茶饮品企业计划在未来3年陆续开发多款饮品包装。笔者所在学院包装设计工作室与之合作,持续开设“茶饮品包装设计”选修课。这样的合作让多届学生都有机会体验真实的设计开发工作,满足教学上的需求。2.采取灵活机制来应对短期的项目任务。有些项目在运作周期上讲求时效,不适合作为常设的或者按学期进行的选修课题目。因此,要用灵活的课程设置来响应项目需求。工作室的运作时间,(转第157页)

在高校的艺术设计教育中推行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已普遍受到学界推崇,并积累了很多实践经验。文

章从反思现行的工作室运行机制出发,研究文献,并结合作者自身经验和观察,探讨在实际运作中可

能发生的问题,从课程设置、项目选题、运作管理、师资建设等方面提出解决方案和改进建议。

艺术设计 工作室 教学模式

<内容摘要><关键词>

德育工作之养成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德育工作之养成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教育是什么?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叶圣陶 养成教育是德育工作的核心,教育的本质是人格品性,而人格品性的形成,正是养成教育的目的。把德育工作重心落实在养成教育上,则是抓住了德育工作的实质,从某种意义上讲,养成教育就是评价德育工作的标准,它直接体现教育的质量和作用。 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中学阶段,正是人生中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一个好习惯可以让一个人受益终生,作为学校的德育工作纷纭复杂,但最重要的就是对学生的养成教育。同时,它又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需要,是加强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需要,更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的需要。 然而,中小学的养成教育同时又存在着诸多问题,从而引起我们对养成教育途径、方法及其体系建构的实践和思考。 一、德育工作之养成教育的问题呈现。 我们五千年文明古国,灿烂文化博大精深,文化根基厚重,文化传统一以贯之。我们是一个尤其重视“德”的民族,因为中华民族的整个思想、哲学和文化体系都是建立在“德”的基础之上的,大到一国之君,小到普通百姓,无不“以德取人”,“德”成为评价人的最根本的标准。我国的“德”文化拥有厚实的底蕴,丰富的沉淀,拥有完整的体系,更是礼仪之邦的典范,而在我们当下的中小学中,为什么我们养成教育还有诸多不如意?为什么养成教育收效甚微?为什么养成教育如此难为?

(一)养成教育流于形式,而不重实效。 在养成教育中,普遍存在着注重形式上的东西,很少在实际的效果上考虑的现象,学校班级出台很多规定,在各项规定中不求学生内心情感的认同,而单方面从主观上出发,各项条款看似美好,实则不是对学生从心灵上的感动,故而很难有效。 我们在完备的养成教育条款中,更偏重于对学生的处罚,从执行中看似严格,却没有从学生内驱力上下功夫,不但效果不佳,甚至还可能适得其反,这是养成教育的一个显著问题。 (二)养成教育流于零碎,而不成体系。 学校在开展养成教育的过程中,不成系统是一个较为普通的现象,在养成教育的各个方面的规定中,缺少彼此的关系研究,要么彼此无关联,要么不管学生的层次,都同样的一个规定,即小学生与高中生的某些要求就完全一样,这样谈何养成教育,更难说从幼儿到高中甚至到大学的养成教育的一以贯之的体系。实难在养成教育中取得效果。 (三)养成教育流于高大,而不具细小。 我们在德育工作中最可能犯的毛病就是高、大、全。在养成教育中同样体现出主要内容的空洞,“高远”,让学生难于接受,且让德育教育难于量化考核,对学生的养成教育缺乏自我的感知,怎能谈学生自律呢?我们可以看看美国小学生的“思过单”(相当于我们的检讨书),是一张表格,第一栏是:发生了什么?第二栏是:这样做为什么不好?最后一栏是:有没有其他更好的做法?要求学生必须本人填写,家长签字。我们从中强烈的感到教育的不同或者差距,更不说我们的中小学生守则与美国、

[数学,小学]小学数学创新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小学数学创新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双边共同活动的统一体,只有充分发挥教与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才能有效地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育,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课堂练习等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都在不断更新、完善。“教改”的新理念也已经向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渗透、深入。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启发质疑开放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也要从“工匠型”教师转变为“专家型”教师。设计教学内容时,教师在充分挖掘教材内容的前提下,还要使数学充满童真童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学生发展的差异也要求我们安排教学内容时要有“弹性”,应在过去的已有模式和经验的基础上精心设计、灵活运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新课程中重点突出的一部分。所以,教学方式的选择应该在确定学生能学到知识的基础上,更重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引导启发式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遵循他们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和身心发展特点,通过创设情境,给学生提供探索的机会,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交流、分析、归纳和整理等方式,让学生去探索知识、发现知识,培养其探索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其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引导启发式教学方式一旦成为学校教学的主导方式,在学科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将不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 好动是儿童的天性,好奇是儿童获取知识的内在动力。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就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产生兴趣。低年级学生生性好动、有意注意的时间持续很短,对于他们来说,动手既是一种乐趣,也是一种心理需求。要启发他们多动手,让他们能够控制自己的思维,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培养和锻炼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数学教学中,从讲授一个概念、一个公式、一个法则到解决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都要从启发开始。运用启发引导,启发要自然亲切,引导要及时准确。如果让学生主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例如观察、操作、实验、推理等活动,让学生自己发现对象的某些特或与其他对象的区别和联系,这时实施引导启发式教学,能使过程目标中的探索目标得以强化。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探索与思考的余地,提供合作交流的课堂氛围。 处于主导地位的教师通过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组织教学活动、检查教学效果为学生获取知识创设良好教学情境,启发、指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相应解决问题的能力;处于主体地位的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启发引导下,通过积极主动的掌握知识,为教师判定教学目标、验证教学过程、鉴定教学效果提供科学依据,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运用启发引导进行小学数学教学,便于教师较好地处理教学的原则与方法的灵活性的关系,使教学成为一种综合性的活动。在启发引导教学过程中,还必须考虑下面几个数学教学的原则:严谨性与量力性相结合、具体性与抽象性相结合、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巩固性

高校实践教学模式及运行机制创新研究文献综述

高校实践教学模式及运行机制创新研究文献综述 对高校实践教学模式及运行机制的改革与创新一直是国内外高校致力于推行的工作,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外高等教育机构对学分制的改革采取了新的策略,20世纪80年代,我国高校开始推广学分制,学分制被一部分重点大学率先采用,随后部分地方院校也相继实施,可目前为止,国内高校所实施的学分制均未达到最终目标。随着学分制的全面推行,国内外学者对学分制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各高校也以期通过学分制的改革来实现实践教学模式及运行机制的创新。 一、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的学分制教育体系及教育模式较为成熟,在学分制背景下,实践教学以其极大的灵活性、实用性服务于其学术发展,并促进了教育与社会的流动,对开放的教育体制与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起了重要促进作用。综合已有文献,笔者总结国外对高校实践教学的研究如下。 (一)关于高校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 比较典型的国外实践教学模式,即美国的社区学院以及德国的双元制。美国的社区学院具有注重实践教学,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学时分配接近1:0.8,甚至能达到1:1,技能教学注重各种能力的综合性和职业性培养。德国的双元

制是德国高等职业学院普遍实行的实践教学模式,是由国家立法支持、校企合作办学,学校和企业共同培养人才的教学模式(姚永聪,2012)。“双元制”模式十分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训,其理论和实践之比约为3:7或者2:8,理论教育尤其注重于实践相结合,且服从于实践需求。另外,澳大利亚的TAFE模式,它是由国家框架体系下以产业为推动力量,政府、行业与学校相结合,以学生为中心而进行的灵活办学、相对独立的多层次综合性人才培养模式(李强、刘继平、皮智谋、任东、申晓龙,2008)。加拿大的实践教学模式为合作教育计划,是一种将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在合作教育雇主机构中的工作经历结合起来的计划,通常涉及在商业、工业、政府及社会服务等领域。英国实行的“三明治”教育模式,让学生一段时间在校学习,一段时间到工厂实习以及工读交替进行的教学计划(首珩,2011)。 (二)关于国外高校实践教学模式特点的研究 学者通过研究美国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定位、组织形式、实践内容和指导力量,发现其呈现出鲜明的社会化运作的特点,实践内容和指导己经形成了学校、政府环环相扣的成熟的模式(刘志军,2009)。德国的“双元制”、加拿大的“CBE”、英国的“资格推动型”、澳大利亚的“TAFE”等模式具有一些共同特点,实践教学围绕技术应

教学模式的特点与功能

教学模式的特点与功能 (一)教学模式的特点 1.指向性 由于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围绕着一定的教学目标设计的,而且每种教学模式的有效运用也是需要一定的条件,因此不存在对任何教学过程都适用的普适性的模式,也谈不上哪一种教学模式是最好的。评价最好教学模式的标准是在一定的情况下达到特定目标的最有效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在选择教学模式时必须注意不同教学模式的特点和性能,注意教学模式的指向性。 2.操作性 教学模式是一种具体化、操作化的教学思想或理论,它把某种教学理论或活动方式中最核心的部分用简化的形式反映出来,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比较抽象的理论具体得多的教学行为框架,具体地规定了教师的教学行为,使得教师在课堂上有章可循,便于教师理解、把握和运用。 3.完整性 教学模式是教学现实和教学理论构想的统一,所以它有一套完整的结构和一系列的运行要求,体现着理论上的自圆其说和过程上的有始有终。 4.稳定性 教学模式是大量教学时间活动的理论概括,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教学活动带有的普遍性规律。一般情况下,教学模式并不涉及具体的学科内容,所提供的程序对教学起着普遍的参考作用,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是教学模式是依据一定的理论或教学思想提出来的,而一定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思想又是一定社会的产物,因此教学模式总是与一定历史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科学、文化、教育的水平联系,受到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制约。因此这种稳定性又是相对的。 5.灵活性 作为并非针对特定的教学内容教学,体现某种理论或思想,又要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进行操作的教学模式,在运用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学科的特点、教学的内容、现有的教学条件和师生的具体情况,进行细微的方法上的调整,以体现对学科特点的主动适应。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色彩教学探析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色彩教学探析 [摘要]目前,色彩教学模式呈现出许多误区和弊端,已不能适应高职院校设计艺术专业的教学需要。因此,需要建构一个以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色彩造型能力和科学的设计思维观念为主线,整合绘画色彩和色彩构成两门课程,使学生多方面接触新的色彩教学模式。 [关键词]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色彩教学 目前,我国的色彩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设计艺术专业的教学需要。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笔者认为,需要建立以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色彩造型能力、科学的设计思维观念为内容的新模式,整合绘画色彩和色彩构成两门课程,使学生多方面接触色彩,从不同角度加以分析思考,通过不同的作业练习,从而掌握对色彩的理解和运用。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进行落实。 一、转变观念,注重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 1.要正确认识设计色彩的特征与作用。众所周知,绘画色彩与设计色彩是有区别的,前者注重表现光与色,光与影,光源色、固有色和环境色的关系,研究色彩的基本规律,凭借感性寻求理想的画面,强调的是自然的真实性;而后者是研究色彩的配置规律,强调的是意象表达,注重对色彩理性控制,来突出视觉感官的刺激,注重色彩在生活实践中的运用。前者是对客观事物感受的描绘与表现,后者是主观意念的表达,强调创新思维的训练。设计色彩来源于绘画色彩,它在自然色彩中获取提炼,从而达到主动认识与创造的境界。作为设计艺术专业的色彩教学要服务于艺术设计,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必须在绘画色彩的基础上,逐步向设计色彩进行过渡,重心向设计色彩转移,以适应设计专业的教学需要 2.要充分挖掘色彩课的审美要素,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艺术设计专业的色彩教学不是练就学生的绘画技能,而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面对一幅具体作品,学生要知道如何构图比较合理,什么色彩相互配置使用比较美丽,突出什么,取舍什么,如何进行色彩的对比与调和,所谓“眼高手不低”。同时,还要研究色彩在心理、生理上的不同感应变化,不同的文化背景、民族习惯所形成的不同喜好与禁忌。总之,学生要有宽阔的审美视野,逐渐学会用设计的思维去审视物象的色彩。 3.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设计创造性思维。创新是设计的灵魂,设计人才的首要

开题报告--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探索与思考

一.问题的提出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任务。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是主渠道。教师要在各科教学中精心设计,重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小学数学作为义务教育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除了应传授给学生一些初步的数学知识以外,还担负着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历史重任。但由于受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数学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忽视知识的发生过程、忽视情意教学目标、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现象,从而造成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负担过重,探索精神与创新意识的匮乏,极大妨碍了全体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得到质疑。如何探索一条适合学生生动发展,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合作品质培养的教学路子,成为新时期教育工作者不得不面对的新课题。无论是创新还是动手操作都是现有教育中忽视了的或者说不太重视的两个方面。教育在“三个面向”,要培养学生做“四有”新人,使之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成为个性鲜明,各具特色的人才,小学数学教学担负着重要的责任,创新离不开动手操作,另一方面动手操作中也会滋生出创新的成份。数学课堂应成为学生主动探求的过程,学生创造性活动的过程。通过教学过程,使每一位学生的创造潜能、个性品质,得以全面展现,以促进人格的发展。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创新思维能力培养走向系统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探索其规律为同类研究实践与理论依据。其意义是为学生的未来学习提供必要条件,同时促进教师自身创新能力,增强教育科研意识与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二.理论依据和课题的界定 江泽民总书记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全党和全社会都要高度重视知识创新、人才开发对知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大作用,使科教兴国真正成为全民族的广泛共识和实际行动。”培养和造就创新人才的基本途径是教育,只有确立新的教育质量观才会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给予高度重视;才会深刻地认识到,没有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就是没有培养出能够适应21世纪要求的人才,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学会生存》中指出的:“人们对讨当今世界性问题和挑战的能力,归根到底取决于人们能够激发和调动的创造力的潜力。”创造力的核心就是创造思维的培养。

实践教学模式和运行机制的探索与实践

实践教学模式和运行机制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文章分析了当前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学生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方面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近年来实践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重点阐述了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理念和改革思路、实践教学模式与课程体系构建、实验教学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创新,提出了基于计划性课程和自主性项目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新模式:“一个系统、两种形式、三个层次、四大类型”。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模式运行机制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 1.人才需求表象及外因分析。近年来,随着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实施,国家急需大批应用型人才。目前的高等教育还处于粗放型阶段,教育带有普及性,重在传授知识,而指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较欠缺。从历史的因素来看,高校长期以来一直属于政府管辖,自主办学意识不强,众多高校缺乏各自特色,不论是研究型大学、应用型大学、职业教育型院校办学模式雷同,相当多的学校不能主动适应市场需求。由此形成一个“怪圈”:常常是学校里学习不太好的学生毕业后能创出一番事业,几年后便可达到“经理级”,而那些在校学习成绩拔尖的学生毕业后却往往只能做个好职员而已。许多调查还显示,学历(位)与职位的关系并不成比例。笔者认为,这一现象病因根源在政府部门对高校的考核上。目前,政府各级对高校办学质量考核普遍存在“高水平即高质量”的偏见,仅重视学位点、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发表论文数等纯学术因素,而忽视了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应用因素;此外,对不同类型的高校考核其水平和质量的标准差别并不大,还导致许多高校高不成低不就,难以适应社会多样化的需求。近年来,政府及各高校也在大力提倡加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但在微观操作层面上改革的力度不大,情况不够乐观。 2.内因分析。(1)在管理体制方面。教研室与实验室设置及其运行机制不合理,仍按学科、课程分类的传统模式设置,人力资源和设备资源分散不能有机融合,出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实验教学被弱化等一系列问题。(2)在实验教学模式方面。验证性的实验多,创新型的实验少;模拟型的多,实战型的少;限制性的多,自主性的少;单一性的多,综合性、设计性的少。实验教学非常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观察现象和分析结果的能力,组织和设计创新的能力,进而提高综合分析能力和研究能力,同时还应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树立严

典型案例VBSE实践教学模式

典型案例三 建设VBSE虚拟商业社会环境推行实践教学改革新模式 一、实施背景 近年来,基于实践教学对培养学生工作岗位能力所起的举足轻重的作用,许多职业院校相继建立了一系列实训室,实践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大多数实训室建设以课程为依托,独立建设,分散实施,对于学生全面了解以后工作的公司全貌及工作岗位有很大的局限性,对于培养学生与其所学专业相近相关专业对应工作岗位的能力更是差距 甚大。审时度势,高职教育正逐步向更加注重素质与能力培养的方向发展,知识+技术+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宽专多能”式的人才更受企业青睐。会计专业与社会经济关系紧密,如何构建一个高仿真的商业社会环境,全面提升会计专业学生全方位的实践能力,实践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势在必行,这也正是我们示范性特色专业所要思考的问题。 二、主要目标 通过构建VBSE虚拟商业社会环境,创新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学生在实际训练过程中既能体验实仿真工作环境,又能在实际环境中完成相关核算与决策,同时还能执行各类相关管理岗位的具体任务,实现决策、执行、体验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目标。 三、实施过程 (一)VBSE虚拟商业社会环境认知 虚拟商业社会环境VBSE综合实践教学平台是基于新道实践教学技术平台V2开发的一款,可支持全国各类院校的经管类专业开展校内跨专业综合实践教学的平台。基于该平台,可全方位模拟现代真实商业社会环境下,以制造业企业为核心的各类社会组织开展商业活动过程中的各种业务往来关系。利用该平台开展仿真实践教学,可让学生在校内就能体验到虚拟商业社会环境下多类社会组织协同工作的工作方式,认知核心制造业企业及各类社会组织协同工作的业务流程及管理流程;训练在现代商业社会环境中,从事经营管理工作所需具

教学模式的概念

教学模式的概念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围绕某一主题形成的比较稳定且简明的教学结构理论框架及其具体可操作的教学活动方式,通常是两种以上方法策略的组合运用。 简而言之,教学模式可以概括为: 以一定的理论为指导; ?需要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表现一定的教学活动序列及其方法策略。 教学模式的特点 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桥梁,既是教学理论的应用,对教学实践起直接指导作用,又是教学实践的理论化、简约化概括,可以丰富和发展教学理论。 1.操作性 教学模式是一种具体化、操作性较强的教学思想或理论,它把某种教学理论或活动方式中最核心的部分用简化的形式反映出来,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比抽象的理论具体得多的教学行为框架,教学模式比较清晰地呈现了教学程序,具体地规定了教师的教学行为,方便教师理解、把握和运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章可循,便于教师理解、把握和运用,这是教学模式区别于一般教学理论的重要特点。 2.简约性 教学模式的另一个特点就是简约化了的教学结构理论框架及活动模式,大都以精练的语言、象征性的图式或明确的符号表达出来。一般说来,会用教学不同阶段的关键词进行总结,或者用流程图、框图来表达教学步骤间的逻辑关系和教学流程等。这些都能使复杂多样的教学

实践经验理论化,又有利于形成比抽象的理论更具体、简明的操作框架,从而便于教师理解、运用,也易于交流、传播。 3.指向性 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是围绕着一定的教学目标设计的,而且每种模式的有效运用也是需要一定的条件,因此,不存在适用于所有教学过程的万能模式,也谈不上哪一种教学模式是最佳教学模式,只存在一定情况下能达到特定目标的最有效的教学模式。因此,使用教学模式需要有鉴别不同类型的教学目标的能力,以便选用与特殊的目标相适应的特定模式。例如,发现式教学模式较适用于数理科教学,却不适用于文科教学;操练式教学模式利于知识技能训练,而对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却并不合适。因此,需要特别注意教学模式的指向性。 4.整体性 教学模式是教学现实和教学理论构想的统一,任何教学模式都是由各个要素有机构成的整体,本身都有一套比较完整的结构和机制,体现着理论上的自圆其说和过程上的有始有终。理论上的忽视或教学过程的缺失,都只能降低教学效果而不能发挥教学模式的应有功能。因此,在运用时,必须整体把握,既透彻了解其理论原理,又切实掌握其方式方法。那种无视教学模式的整体性,放弃理论学习而简单套用其程序步骤的做法,对提高教学水平有害无益。5.更新性 虽然教学模式一旦形成,其基本结构便保持相对稳定,但这并不意味着该教学模式就从此不变了。教学模式总是随着教学实践、观念和理论的不断发展变化,而不断地得到丰富、创新和发展而日臻完善的。教学模式是一个动态开放的系统,有一个产生、发展、完善的过程,它的不断变革与改革,正是其得以具有有效性的重要保证。 有意义接受学习教学模式

艺术设计概论考题解析

《艺术设计概论》期终考试A卷试题 时量:120分钟共100分 一、选择(28分,每空一分) 1.二战期间发展起来的( ) ,科学的考虑了人的舒适性和工作的效率。 a) 设计文化学 b) 人机工程学 c) 设计美学 d) 设计史学 2.( )是近现代旨在保存自然资源、防止工业污染破坏生态平衡的一场设计运动。 a) 波谱运动 b) 新艺术运动 c) 绿色设计运动 d) 装饰艺术运动 3.按照( )的说法:“普通符号科学——它有各种名称:符号学(semiotics,semiology) 或语义学(semasiology) ,这些术语来自希腊语的sema( 符号) 。” a) 毕加索 b) 贡布里希 c) 索特萨斯 d) 莫里斯 4.( )理论自60年代后期由法国哲学家德里达在其《论语法学》一书中确立。 a) 解构主义 b) 抽象主义 c) 立体主义 d) 符号学 5.( )试图通过所领导的工艺美术运动提高工艺的地位,用手工制作来反对机器和工业化。 a) 格罗佩斯 b) 贡布里希 c) 米斯 d) 莫里斯 6.设计学的研究对象是( )的研究对象。 a) 艺术设计 b) 设计方法 c) 设计批评 d) 设计史 7.设计disegno概念产生于( )文艺复兴时期。 a) 中国 b) 法国

d) 意大利 8.设计的艺术手法主要有: a) 借用 b) 理论 c) 社会性 d) 参照和创造 9.国际经济界的分析认为:“( )经济=设计力”。 a) 日本 b) 法国 c) 德国 d) 意大利 10.设计的特征有? a) 文化性 b) 社会性 c) 国家性 d) 民俗性 11.人面鱼身纹是( )彩陶上最具代表性的纹饰。 a) 仰韵文化彩陶 b) 庙低沟彩陶 c) 马家窑彩陶 d) 半山彩陶 12.中国明清在园林设计方面的专著是( )。 a) 《考工记》 b) 《园治》 c) 《天工开物》 d) 《营造法式》 13.1851年,在伦敦的海德公园举办了首届世界博览会。( )设计著名的“水晶宫”。 a) 麦金托仕 b) 博克斯登 c) 戈地 d) 毕亚莱至 14.1919年,( )担任了“包豪斯”设计学校的校长,推行一套新的教学制度和设计理论,使该校成了现代主义设计的摇篮。 a) 彼特贝伦斯 b) 罗维 c) 格罗佩斯 d) 赫尔佐格?德梅隆 15.展示设计属于( )的设计。 a) 二维 b) 三维

小学生习惯养成论文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小学生习惯养成论文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小学生习惯养成论文: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思考与实践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如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良好的习惯乃是人在其神经系统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地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小学阶段是一个人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每个教育者都有责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一、对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思考 审视当前的小学德育工作,情况不容乐观:德育主题不明确,学校经常以月为阶段频繁更换所谓“新的德育主题”;喜欢做德育“大”事,不愿顾及、重视那些对学生终生受益的“小”事;德育目的不甚纯正,学校开展的有些德育活动,或为了迎合领导的口味,或为了应付上级的考核检查……正是由于学校对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视不足,导致学生行为习惯不佳,直接影响了他们正常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1.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应成为小学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在德育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是教育中最“实”的基础部分,也是教育的“质”的指标。没有这“实”的基础、“质”的保障,人就难以健康、持续地成长、发展,即便满腔热情也难有实实在在的行动和贡献。研究表明,3—12岁是一个人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期。因此,小

学阶段是个体良好习惯形成的关键阶段,必须牢牢把握,切不可疏忽。如 果错过了这个重要时段,即使“亡羊补牢”也只能事倍功半。 2.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应是小学德育工作的永恒主题。良好习惯 养成教育应是每一所小学长期的、重要的德育任务。对学校而言,不同年级有不同年级的养成教育任务,期望开展一两个活动、抓一两个月就使小学生在方方面面都养成良好习惯是不可能的。养成教育要天天抓、周周抓、月月抓、年年抓,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任何时候都不能松懈。 3.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应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就良好习惯的 内容来讲,它主要包括生活习惯、学习习惯、行为习惯、交往习惯、礼仪习惯等方面;就良好习惯的实施主体来讲,它主要包括学校、家庭、社会 及个体自身等方面;就良好习惯的养成时间来讲,从一个月到几个月甚至 一年,长短不一,且中间难免会有反复……因此,学校开展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时应该统筹考虑,系统安排,充分利用各种因素,采用多种形式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坚持杜绝任何简单化、随意化的行为和做法。 4.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应依照科学规律实施。学校必须充分依照 心理学、教育学等有关原理,科学实施养成教育。如行为心理学研究表明:对于一个行为,一个人重复21天以上会形成习惯,重复90天就会形成稳 定的习惯;习惯的形成大致经历“刻意,不自然”(1—7天左右)、“刻意,自然”(7—21天左右)和“不刻意,自然”(21天—90天左右)三个阶段。为此,学校在开展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时必须依照科学的规律进行,以达到 事半功倍的 教育效果。

(完整版)开题报告--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探索与思考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探索与思考开题报告一.问题的提出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任务。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是主渠道。教师要在各科教学中精心设计,重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小学数学作为义务教育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除了应传授给学生一些初步的数学知识以外,还担负着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历史重任。但由于受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数学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忽视知识的发生过程、忽视情意教学目标、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现象,从而造成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负担过重,探索精神与创新意识的匮乏,极大妨碍了全体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得到质疑。如何探索一条适合学生生动发展,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合作品质培养的教学路子,成为新时期教育工作者不得不面对的新课题。无论是创新还是动手操作都是现有教育中忽视了的或者说不太重视的两个方面。教育在“三个面向”,要培养学生做“四有”新人,使之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成为个性鲜明,各具特色的人才,小学数学教学担负着重要的责任,创新离不开动手操作,另一方面动手操作中也会滋生出创新的成份。数学课堂应成为学生主动探求的过程,学生创造性活动的过程。通过教学过程,使每一位学生的创造潜能、个性品质,得以全面展现,以促进人格的发展。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创新思维能力培养走向系统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探索其规律为同类研究实践与理论依据。其意义是为学生的未来学习提供必要条件,同时促进教师自身创新能力,增强教育科研意识与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二.理论依据和课题的界定 江泽民总书记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全党和全社会都要高度重视知识创新、人才开发对知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大作用,使科教兴国真正成为全民族的广泛共识和实际行动。”培养和造就创新人才的基本途径是教育,只有确立新的教育质量观才会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给予高度重视;才会深刻地认识到,没有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就是没有培养出能够适应21世纪要求的人才,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学会生存》中指出的:“人们对讨当今世界性问题和挑战的能力,归根到底取决于人们能够激发和调动的创造力的潜力。”创造力的核心就是创造思维的培养。 德国心理学家思斯特·卡尔西在《人论》一书中论证了这样一个命题:“人性本不是一种实体性的东西,而是人自我塑造的一种过程,真正的人性无非就是无限的创造性活动。”我们所有的人都具有惊人的创造力,所以,我们的教育就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人类已经形成的知识,

经济管理学院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经济管理学院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经管学院实践教学模式主要探索了“课程实践教学+校企合作培养+校外专业调研”的实践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针对不同课程特点,研究并尝试了运用案例教学、现场教学、自主合作学习、场景模拟以及计算机模拟实验等教学方法;积极开展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方式,与用友软件公司建立了实践教学基地,实施了财务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拓展了与企业开展全方位合作的人才培养途径;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校外专业调研实践活动;培养了师资队伍,增强了教师从事教学以及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实践能力;带动了学生社团各项实践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学生的市场适应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 一、创新了课程实践教学方法 课题组成员积极探索课堂实践教学方法,针对不同课程的特点,研究并尝试运用案例教学、现场教学、自主合作学习、场景模拟以及计算机模拟实验等教学方法。如在《ERP手工沙盘模拟实训》和《ERP创业实训》课程学习期间,组织学生先了解企业的整体概况,在仿真的基础上对企业的整体经营进行全面而详细的把握和理解,并对给定的企业进行实际运营管理,较系统地对企业经营的各方面知识和技能进行综合训练;高质高效地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机结合。在《财务软件应用》课程教学中,将理论讲解与计算机模拟操作相结合,该课程直接上机操作训练,使学生熟练掌握主要的财务软件操作方法,熟悉会计核算流程和方法,增强实际操作技能。对于一些比较容易理解、难度不大的学习内容,组织学生先自学,分组合作学习,各组选出代表上台讲解,由教师进行补充、点评。这种方法既使学生学习了课程内容,也培养了学生综合归纳、口头表达能力以及组织、协调、沟通与合作能力;教学效果直观生动,深受学生欢迎。。 二、拓展了与企业开展全方位合作的人才培养途径 我院现与用友股份有限公司黑龙江分公司和杭州阿里巴巴集团等达成了开 展顶岗实习、项目研究、人才培训、技术服务、信息交流等多项合作内容,并正式签订了实践教学基地协议;积极地开展了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活动,拓展了与企业开展全方位合作的人才培养途径。 三、有效推动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 在积极地开展实践教学理念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在实践教学活动中的主观能动作用,将学生社团活动与专业教学紧密结合。在经管学院专业教师的大力协作下,多次参加省级以上各类比赛;尤其是经管学院多次参加用友杯ERP沙盘

最新科学发展观教学模式实践论文

科学发展观教学模式实践论文 近几年,旅游院校规模发展缓慢,旅游专业(主要是本科以上)的吸引力在减弱,生源的数量和质量在下降,学科有边缘化的倾向。旅游学科是一门新兴的交叉边缘学科,它涉及到众多的学科,作为旅游高等教育的课程设置,必须强化学科的系统性、理论性,加强本专业的系统的基本理论课程的安排。同时旅游学科又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其毕业生主要面向旅游管理、教学、科研等部门,因此本专业的课程设置在保持一定理论高度的同时,必须加强本专业的实践性课程、技能课程模式的创新,这既是学科发展的需要,也是旅游专业本身特色所在。 一、旅游高等教育现状分析 1、培养规模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目前我国的高等旅游职业教育由大专、本科、硕士、博士等不同层次构成。大专约占我国高等旅游教育的60%;本科约占35%;硕士约占4%;博士约占1%。由此可见旅游高等教育还是以大专为主,其层次比较低。旅游职业教育规模和水平都没有达到与旅游业发展相适应的程度,与旅游业每年需70万专业人才相差甚远。旅游教育显著特点就是应用型很强,总体目标是培养实用型人才,但不同层次有所不同,本科以上是培养中高级管理人才,专科是培养基层和中层管理人才;中专是培养服务技能型人才,因此旅游本科教育应该既有别于学术型研究生教育,也有别于高职高专的技能型教育,不少院校只是盲目开设旅游专业,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不明确,缺乏应有的师资和教学经验,教学设

施相对落后,软、硬件都不符合现代旅游高等教育的标准,由于旅游高等教育发展过慢导致人才匮乏,从而使得我国旅游行业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低于国内其它行业。 2、培养的毕业生与企业要求之间的差距 以酒店业为例:酒店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可容纳人员多。每新建一个酒店,都可增加100至300个左右的就业机会。同时,酒店业也是和国际接轨最早的行业之一,要求从业人员必须具有一定的专业素质。按说,这一行业会把旅游院校专业的大学生作为用人的首选。但实际情况是,很多酒店在每年接受员工时,却把眼光瞄向旅游中专和旅游职高毕业生,而对旅游专业大学生并不太乐于接收使用。原因有三:一是大学生到酒店从事一般性服务工作的心理准备不足,没有树立起服务和服从意识;二是旅游专业学生更多地是侧重于管理知识的学习,寄希望于将来到酒店能管理人,而不是被人管。三是大学旅游专业学生学理论多,学实践知识少,学生毕业后对酒店实践知识甚少,无法立即上岗。 3、旅游行业大学生流失严重 据调查,近年来,饭店企业大学生员工的流失现象有增无减。据有关资料统计,高校旅游系毕业生,毕业到饭店工作中第一年的流失率高达50%,其后二年中,流失率为80%。五年后,只有少数几个人仍留在饭店工作。饭店如此,其它旅游行业大学生流失现象也是大相径庭。 二、旅游高等教育问题存在的原因分析 1、人才供给与人才需求错位

生本教育理念下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生本教育理念下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一、选题: (一)研究背景: 二十一世纪要求公民不仅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和技能,还要具有较高的文 化素养和科学素养,新课程的实施就是顺应了这一时代要求。虽然,七年来, 我校也投入到如火如荼的新课程改革实验当中,努力改变以往陈旧落后、忽视 学生主体地位的教育教学方式,采用新课程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 式,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培养善于学习、独立思考、不断探索、 勇于创新的合格公民。然而,我们却发现“教师越教越苦,学生越学越累”这 一现状依然很难改变。我们课题组张伟定校长完全以朋友的身份,向六年级某 班学生调查这样一个情况:“真正发自内心喜欢学习(指学校知识性内容)的同 学请举手”,结果只有寥寥几位!其实这种不喜欢学习、甚至憎恶学习的现象在 很多班级、很多学校都存在着。是什么原因造成学生的厌学呢?我想,原因是 多方面的,但主要核心就是我们对学生作为正在迅速成长的个体生命的忽视, 一味的“以师为本”,师生的本末倒置造成了学生的厌学,学生学习没有积极 性、主动性。那,如何解决“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要我学变成我 要学”这一个历史性的难题呢?广东教育科学研究所的郭思乐教授提出了“生本 教育”,它的办法就是:把学习还给学生。把为教师好教而设计的教育,转变为 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它把学习还给学生,就像邓小平把土地还给农民, 学生的积极性空前提高。所以,如果我们要培养学生自持自悟、脚踏实地的学 习态度,增强学生敢于质疑、学会学习的科学意识,就必须实施生本教育,因 为生本教育体现了教育的最本质的东西,能全面依靠学生的本能,最大程度地 发挥学生的潜能,实现学生综合素质和生命的提升。 (二)国内研究现状和选题意义: 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历经十年的实验,取得比较成功的经验,这对 解决当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有极大的帮助。时下,全国很多省份的老师都纷纷 到广州取经,并积极的投入到生本教育的实验中。但是,郭思乐的生本教育体 —3—

小学生习惯养成论文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小学生习惯养成论文: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思考与实践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如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良好的习惯乃是人在其神经系统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地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小学阶段是一个人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每个教育者都有责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一、对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思考 审视当前的小学德育工作,情况不容乐观:德育主题不明确,学校经常以月为阶段频繁更换所谓“新的德育主题”;喜欢做德育“大”事,不愿顾及、重视那些对学生终生受益的“小”事;德育目的不甚纯正,学校开展的有些德育活动,或为了迎合领导的口味,或为了应付上级的考核检查……正是由于学校对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视不足,导致学生行为习惯不佳,直接影响了他们正常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1.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应成为小学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在德育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是教育中最“实”的基础部分,也是教育的“质”的指标。没有这“实”的基础、“质”的保障,人就难以健康、持续地成长、发展,即便满腔热情也难有实实在在的行动和贡献。研究表明,3—12岁是一个人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期。因此,小学阶段

是个体良好习惯形成的关键阶段,必须牢牢把握,切不可疏忽。如果错过了这个重要时段,即使“亡羊补牢”也只能事倍功半。 2.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应是小学德育工作的永恒主题。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应是每一所小学长期的、重要的德育任务。对学校而言,不同年级有不同年级的养成教育任务,期望开展一两个活动、抓一两个月就使小学生在方方面面都养成良好习惯是不可能的。养成教育要天天抓、周周抓、月月抓、年年抓,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任何时候都不能松懈。 3.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应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就良好习惯的内容来讲,它主要包括生活习惯、学习习惯、行为习惯、交往习惯、礼仪习惯等方面;就良好习惯的实施主体来讲,它主要包括学校、家庭、社会及个体自身等方面;就良好习惯的养成时间来讲,从一个月到几个月甚至一年,长短不一,且中间难免会有反复……因此,学校开展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时应该统筹考虑,系统安排,充分利用各种因素,采用多种形式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坚持杜绝任何简单化、随意化的行为和做法。 4.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应依照科学规律实施。学校必须充分依照心理学、教育学等有关原理,科学实施养成教育。如行为心理学研究表明:对于一个行为,一个人重复21天以上会形成习惯,重复90天就会形成稳定的习惯;习惯的形成大致经历“刻意,不自然”(1—7天左右)、“刻意,自然”(7—21天左右)和“不刻意,自然”(21天—90天左右)三个阶段。为此,学校在开展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时必须依照科学的规律进行,以达到事半功倍的 教育效果。

中学物理创新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中学物理创新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摘要:21世纪是创新教育的世纪。美国在“国家处在危险中”的忧患中敦促国家教育部门强化实行全国创新教育改革;韩国则把创新教育作为迎接世纪大变革的“国家生存战略”。直面世界各国科技的激烈竞争,民族的创新能力已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兴衰存亡。江泽民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的不竭动力。”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观念和指导思想,是我国人才培养的新目标、新模式,创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当前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作为学校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大力开展以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在我国已显得至关重要。 关键词:创新教育、创新意识、创新思维能力 21世纪是创新教育的世纪。美国在“国家处在危险中”的忧患中敦促国家教育部门强化实行全国创新教育改革;韩国则把创新教育作为迎接世纪大变革的“国家生存战略”。直面世界各国科技的激烈竞争,民族的创新能力已关系到中华

民族的兴衰存亡。江泽民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的不竭动力。”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观念和指导思想,是我国人才培养的新目标、新模式,创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新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的课程性质中指出,高中物理课程有助于学生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发展探索自然、理解自然的兴趣与热情。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作为学校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大力开展以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在我国已显得至关重要开展物理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是既关系到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又关系到以什么样的教育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问题。那么怎样开展物理创新教育呢? 一、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 传统的教学是一种应试教学,它以社会为出发点,一味追求分数,把人当作社会生活的客体来塑造。它注重的是知识的移植和灌输,且考什么教什么,跟考试无关的知识很少沾边。方法上一般是先讲概念、定律,再依照定律讲解实例,忽视了知识的产生过程。为了分数,大搞题海战术和考试,使学生疲于应付,丧失了自由发展的空间。在这一种教学状

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从目前职业学校汽车专业教学中面临的理论教学与生产实际相脱轨,学生培养与企业需求相脱轨的现象出发,阐述了中职汽车专业教学开展以“能力为本位,就业为导向”的实践教学模式的重要性,简要探讨中职汽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特点及其注意事项。 标签:汽车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蓬勃发展,汽车行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新气象,社会、企业对于汽车维修人员、营销人员、美容人员等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同时,对于汽车制造维修、服务人员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名中职学校汽车专业教师,如何把学生培养成符合市场需求的员工,如何改进教学模式与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如何真正实现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目的,为汽车维修、服务一线输送合格的技能型人才,是当前需要不断努力探究的问题。 1汽车专业教学面临的困惑 作为职业学校汽车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常发现学生对于专业理论课程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很低,还有部分学生认为专业理论知识学了没有用,只有掌握实际操作技能才是有用的,由此在课堂教学中就产生了各种问题。而让学生感兴趣的往往是实践教学,学生面对实际的物体,亲手做一做、学一学,有感性认识,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学习积极性就普遍较高。另外从职校学生就业情况来看,很多汽车专业的同学虽然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也具备一定技能操作水平,但是与企业的要求相差甚远,需要在企业中锻炼较长时间才能真正成为一名专业人才,可见,我们现在的教学与企业生产实际还是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正是这种情况,让学生感觉到在学校学的知识没有太明显的用处,从而对学习产生消极、倦怠的心理。造成这种情况最根本的原因是我们的专业教学与企业生产实际是脱轨的,教学实践往往是根据书本内容安排的实践,而不是根据企业和行业的要求来安排。另外,影响专业课教学效果的因素有很多,如:教材选用、教学内容、教师个人倾向、教师方法和手段、评价体系等,均对教学效果产生影响。从当前的教学实际来看,老师往往十分重视书本理论知识的传授和课堂教学,为了上好一堂课花费大量时间来备课,查找资料,力争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尽量多的知识,为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采取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手段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种方式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但这种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参与为辅的教学,对于专业课教学并不适用。同时,由于地区差异性,教学资源、设备的不足,也极大影响与左右了教学的模式与效果。 2“能力为本位,就业为导向”的实践教学模式实施的重要性 2.1实践教学模式概念 实践教学模式是根据实践教学的需要,探索并建立起来的一种优化教学的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