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版]诗歌的欣赏与写作

[整理版]诗歌的欣赏与写作
[整理版]诗歌的欣赏与写作

[整理版]诗歌的欣赏与写作

诗歌的欣赏与写作

一、诗歌使人高贵和高雅,也使人变得聪慧,:诗歌之于人生的意义

我向来认为,写一写诗,或者吟读吟读诗,是人生的一大乐事,或者说是人生的一种幸福。当代有一个著名的哲学家,名叫叶秀山,曾说过这么一句话,他说,“我羡慕、佩服、敬重、也有点忌妒那些会做诗、能吟诗、能体会诗的人”(《中国诗学?序》)。他这番话,不是故作谦虚,而是很认真地说出来的,是一个具有很高的学问修养的人发自内心的肺腑之言。这说明什么呢,说明诗歌之于人生有着很大的意义。

这意义是很多的,在这里,我想着重谈两点,其一,诗歌使人高贵和高雅。

孔子说,“小子何莫学乎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

怨。”,“兴”指诗歌能引起欣赏者精神的感动与奋发。“观”指诗歌可使人了解社会生活、政治风俗的盛衰得失。“群”指诗歌可以在社会人群中引起思想交流~相互感染~从而保持社会群体的和谐。“怨”指诗歌可以对不良政治的种种表现表示出否定性的情感态度。,“不学诗,无以言。”会做诗、会吟诗、会品诗,是人的一个重要的人文素养,它可以滋润、提高和升华人的精神气质,使人变得高雅脱俗,因而说的话就不庸俗、不卑劣、不低级趣味。宋代诗人卢梅坡《雪梅》诗云: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此诗另有姐妹篇: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

梅一段香。)

确实,诗歌能使人消除俗气,给人带来高雅的趣味。梁武帝萧衍曾说,“三日不读谢诗,便觉口臭。”宋代著名诗人黄庭坚说:士三日不读书,“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则言语无味。”——离开了诗书,一个人的趣味定然会变得低下。所以朱光潜先生指出,“诗是培养趣味的最好的媒介,能欣赏诗的人们……决不会觉到人生是一件干枯的东西。”诗歌可以化去生活的平淡,使生活变得富有高雅趣味,增添几分快乐。一般而言,具有较高修养的人,往往喜欢追求一种诗性的生活。所谓诗性的生活,离不开诗;而生活一旦与诗发生了关联,往往就有了灵性,有了浪漫,有了趣味。此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也。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中国几千年的古代文学,以古典诗歌最为光辉灿烂,从诗经、楚辞,到汉魏六朝的古诗和乐府,到唐诗、宋词、元曲,构成了光辉灿烂的诗国文明。而绵延始终的则是士大夫的高贵的人文精神和高雅的审美情趣。我的朋友、中山大学博士生导师张海鸥教授在一篇文章里指出,学习古典诗词,就是“要承传高贵的人文精神和高雅的艺术审美情趣。其价值倾向,无疑应该是否定低级而弘扬高级,否定丑恶而颂扬美好,否定卑劣而礼赞高尚;否定庸俗而倡导高

雅。”(《传承高贵——古典文学研究的当代意义之一》,载《粤海风》1999年第10期)这一席话,值得我们深思和品味。

其二,诗歌使人巧慧。

这句话是英国十六、七世纪时著名的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说的。大家知道,培根有一句广为人知的名言:“知识就是力量。”他在一篇叫做《论学问》的文章中曾经这么说过:“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学问变化气质。”巧慧,即灵巧聪慧。诗歌可以使我们变得灵巧聪慧,培根这一说法,极有见地。我认为,这里所谓“巧慧”,在很大程度上实际是指较高的“情感智商”。情感智商简称“情商”(EQ),它是人格心理中的非智力因素。它主要表现为自尊、自觉、自信的意识、宽广的胸怀、坚强的意志、乐观向上的精神、富有同情心,等

等。当代青少年大都为独生子女,他们虽然被称为“小太阳”,倍受长辈的娇宠、爱护,但他们缺失一份兄弟姐妹的友爱,孤独而封闭,形成了十分明显的自我中心主义倾向。加上长期以来,在我们的教育体系中,往往侧重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认知能力的发展,而忽视了情感体验层面的教育,忽视了情感智商的开发,结果培养出来的大多是智商高而情商低的学生。自私、封闭、狭隘,情绪容易低落,缺乏自我管理能力,缺乏坚强的意志力,往往在困难与挫折面前无所适从。——这可以说是当代青少年的通病。因此,如何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体系中提高学生的“情商”,这应该是教育界必须关注的问题。

中国传统的文化经典中蕴藏着丰富的情商内容,杨叔子先生曾经概括和论述了《论语》所蕴涵的情感智商,认为与美国学者丹尼尔?戈尔曼在《情感智商》中文版前言中所述的五点有着惊人的一致。作为中国古代文学最精粹的最突出的代表,古典诗词中就生动表现了古人的人生智慧。由于古典诗词中的情感智商是通过诗人生动的艺术创造形象地表现出来的,因而特别具有感染力,特别耐人寻味。如杜牧《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诗写寒山秋色,枫林晚景,不仅给我们以美的享受,也给我们以哲理的启迪:诗人歌颂了霜叶遇寒不凋、凌寒独艳、愈经霜寒生

命力愈加旺盛的精神品格,而这种精神品格不正是我们今天所要吸取的吗,杜

秋娘《金缕衣》云:“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这首诗告诉我们:少年、青春的光阴最值得珍惜。人一定要在少年时代树立理想,珍惜时间,发奋努力,这样才不会虚度一生。正因为如此,千百年来,这首诗一直是对青少年进行人生教育的好教材。杜甫《望岳》云:“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两句,写诗人由望岳而产生的攀登绝顶的愿望以及登临绝顶后的想象,有力表现了诗人勇攀高峰的壮志和俯视一切的豪迈气慨,这与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上》)的精神追求一样,表现了“无

限风光在险峰”的人文哲学底蕴。确实,登高才能望远,树立高远目标,不断向上,奋发进取,这是一种最重要的人生智慧。至于蕴藏着人生大智慧的苏轼词《定风波》,则是我们应该经常回味的佳作:“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二、形式优美、韵律和谐、感情真挚、含蓄蕴藉:古典诗词的基本特点

古典诗词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最精粹的代表。与现代新诗相比,与西方诗歌相比,古典诗歌有着独特的神韵:感情真挚,意象生动,含蓄蕴藉,韵律优美,朗朗上口,易记易诵。在这里,向同学们简单介绍一点古典诗词的一些基本特质。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与文字关系十分密切。中国诗歌使用的语言是汉字,汉字的文化特色带来了中国古典诗词的特色。汉字可以说是我们民族文化的基石,汉字是一个个的独体方块字,音(声音)、形(形体)、义(意义)三位一体,一字一音。如“大”( )字,“目”( )字,“草”( )字,都是有形体、有意义、有声音的。鲁迅说过:汉字有三美,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汉文学史纲要》)。中国诗歌,就是用这与西方不同的文字来写的,所以她不仅具有其他国家、其他民族诗歌的一般特点,而且在构词、造句、达意上,更是高度的凝练,具有独特的韵味。

其一,是整齐美。汉语与西方语言不同,西语是多音节语言,各个音节之间常有音节和长短的区别。汉语则是独体单音字,除了少数连绵词不能单独解释字义外,每个汉字都是形、音、义三者的统一,都是单音节词。这就使汉语形成了整一性的突出特点:方方正正、大小相同的方块字,逐个排列成文,很自然就形成了整齐、均衡、对称的整一性特色。

从“断竹,续竹,飞土,逐肉”的上古二言诗,到《诗经》的四言诗,再到汉魏以下的五

言诗、七言诗,都体现出整齐美的特点。而近体诗则最能体现这一特色,不论是五绝、七

绝,还是五律、七律,整首诗都是一个齐齐整整的方阵。如:

崔颢《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

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

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

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

长安不见使人愁

像这两首诗,排列得多么整齐~这种整齐美是西方诗歌所没有的。至于长短句的词,则可以说是“不齐之齐”,同样具有整齐美的特征。如柳永《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值得一说的是对偶(又称对仗、骈偶)。它指的是上下两句之间词性相对、字数相等、结构相称的诗句组合形态。这也是汉语独有的修辞现象。西语有时也可以上下句在意义上进行排比,但因受到多音节文字的限制,终不能像单音节方块字那样排列整齐。如“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

月,家书抵万金”;等等。

在对偶的基础上,我们古代形成了一门独特的艺术样式:对联。如著名的岳麓书院联:

唯楚有材~于斯为盛。

又如本人为吴伟成老师乔迁至朝阳楼作的一幅对联:

横批:居得其所

窗含碧水~浴清风~沐朗月

楼倚青山~观沧海~看朝阳

其二,是音律美。古典诗歌的声律构成,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节奏,二是平仄,三是押韵。

先说节奏。汉字一字一音,每两个字构成一个音步,或称一顿。“顿”表示一个节奏单位,拉长声腔一读,便有明显的节奏感。四言诗两顿(二、二),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五言诗三顿(二、二、一或者二、一、二)如“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

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七言诗四顿(二、二、二、一或者二、二、一、二)。如《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又如《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正是由于具有这种独特的节奏韵律,才形成了中国古典诗歌的“顿挫的律动”,所以中国古典诗歌都可以吟诵,而这,正是古典诗歌之所以具有永久艺术魅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再说平仄。除节奏的顿挫外,古典诗歌的音律美还体现在声调的高低起伏上。这高低起伏的声调,

来自于平仄律。汉字有平、上、去、入四声,归纳为平声(阴平与阳平)和仄声(上、去、入)两大声类。[普通话分一声、二声、三声、四声;前两声为平声,后两声为仄声]。平声比较平缓,可以拖长,如“行”、“声”、“情”;仄声比较短促,不能拖长,如“绝”、“灭”、“雪”。如果一句诗,全是平声或仄声,就会拗口别扭,如“溪西鸡齐啼”之类,既不顺口,也不好听。于是古人就把平声和仄声间隔着来配合使用,从而形成了近体诗的平仄律——一句之中,平仄相间;两句之间,平仄相对。按照这种格式写出来的诗,读起来,就自然有了高低起伏的声调之美了。

古典诗歌诵读起来,之所以好听(也就是说具有韵律美),还有另外一个因素,这就是押韵。请看李商隐《无题》:

昨夜星辰昨夜风,

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

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

走马兰台类转蓬。

所谓押韵是指相同或者相似的音质(即同一韵部的字)在一定位置的复现。通过这种复现,既使诗歌琅琅上口,富有美感;又使诗的情感在一定的区域往复回旋,得到充分的渲染。押韵是压在句尾,句尾是意义和声音的自然停顿处。近体诗的押韵必须遵守平水韵。大致说来,平声韵比较绵长,读来有一种余韵悠悠、不绝如缕的感觉(近体诗基本是压平声韵)。仄声韵比较短促,读来给人以刚健急促的感觉,柳宗元《江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赠汪伦》和《秋词》这两首诗就是分别用“行”、“声”、“情”和“廖”、“朝”、“霄”三个平声韵脚,构成了诗歌和谐优美韵律,诵读起来情韵悠悠,动人心弦。这样,节奏、对偶、平仄与押韵结合起来,就构成了近体诗的格律形式,而使我们中国诗歌的整齐之美、声韵之美发挥到了极至。

其三、是情感美。古典诗歌的形式是这样无比的精美,而在情感内容上,古典诗歌则又有一种最可宝贵的特质,这就是它蕴涵有一种兴发感动的力量。“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我们古代诗人,对社会人生,对自然宇宙中的万事万物,都有着深切的热爱和关怀。无论是春花秋

月,还是人世间的悲欢离合,或是国家的前途命运,一切的一切都使他们动情和关心。而他们把这种动情和关心,写成了一首首美丽动人的诗歌。诵读这样的诗歌,我们自然而然就可以培养起自己对万事万物的观察感受的能力以及赏爱和关怀的美好感情。如李白的《赠汪伦》,“汪伦送我情”是这首诗的主题。我们吟读这首诗,可以受到人间醇厚友情的熏陶。汪伦是一个“村人”即农民。公元755年,55岁的李白来到安徽泾县的桃花潭游赏,当地人汪伦“常酿美酒以待白”。李白临走时,汪伦又来送行。李白便写了这首诗来留别。前二句是叙事,写我李白正要坐船启行,忽然听到岸上有人踏歌而来。“踏歌”,是指双脚踏着节拍,边走边唱。为什么岸上的人踏歌而来呢,踏歌而来的人又是谁呢,作者没有说明,但联系起后两句,就会明白,踏歌而来的人是汪伦,汪伦踏歌而来是为了送行。踏歌送行,既写出了汪伦对李白依依不舍的一片深厚情谊,又可见出唐代农民的艺术素养和醇美的风俗。后二句抒情,先极写桃花潭水之深,说它深达千尺,略作一停顿,情感稍加蓄积,在结句迸发而出:“不及汪伦送我情”,将潭水之深和汪伦之情联系起来,形象地表达了真挚深厚的情谊。清沈德潜很欣赏这一句,他说,“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妙境只在一转瞬间”(《唐诗别裁》)。这里好就好在“不及”二字,若将“不及”改为“就像”,那么诗味就会大大消解掉。还值得一提的是,这二句抒情,言汪伦送别情深,不直言之,而是以桃花潭水的形象,把无形的情谊表现出来,既具体又生动,情真味厚。从此以后,“桃花潭水”成为表达别情的意象,而经常出现在古代诗文中。

李白的《赠汪伦》写的是醇厚的友情,刘禹锡的《秋词》则写的是诗人对秋天的独特感受,吟读这样的诗歌,我们可以受到诗人豪迈向上的人格精神的熏陶。中国古代,有一个悲秋的传统。所谓悲秋,即面对萧瑟的秋景而感伤。这个传统,源自宋玉的《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自宋玉这一声喟叹后,“悲秋”情结便蕴藏于千古文

士的心灵深处,古代诗人只要面对萧条的秋景,面对枯黄的木叶,往往会触发出人生失意之感,往往会感到寂寞和悲伤。杜甫诗云,“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咏怀古迹五首》其二)此诗便典型地揭示了宋玉悲秋的影响。但刘禹锡在这首诗中,却一扫

传统的悲秋之习,说秋天比百花盛开、欣欣向荣的春天要好。“我言”与“自古”相对,突出了自己与自古以来的失意文人不同,呈现出一种卓异的精神风貌。那么,为什么说“秋天胜春朝”呢,诗人没有直接说道理,而是用充满豪情的画笔,描绘出一个高爽明净、富有生气的画面:“晴空一鹤排云上”,一只白鹤,在秋日晴朗的万里长空,振翅高举,排云直上。这就是一幅动人的秋景图,这也是一个启人遐思的境界。这只高飞远举的白鹤,体现着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她是顽强的奋斗者的艺术象征。她从万木凋零的萧瑟肃杀中突围而出(人生往往需要奋勇突围的精神),奋翅飞向无比高远特别晴朗的万里长天,为大自然别开生面,使人们精神为之抖擞。所以诗人说,“便引诗情到碧霄”。这里,“诗情”有人解释为“志气”(《唐诗鉴赏辞典》第837页),这不很准确。应该说,“诗情”包含志气,但又不仅仅是志气,它还有更丰富的内涵。它本身所指,就是一种诗性的情怀,它包含着诗人对大自然、对人生的感悟、感发以及由此而触发的豪迈的情怀。秋天能引发这样的诗情,对于豪迈的奋斗者来说,当然就比春天要好了。

情感美是诗美的核心。金代刘祁在《归潜志》中说,“夫诗者,本发其喜怒哀乐之情,如使人读之无所感动,非诗也。”换句话说,优秀的诗歌正是因为真切地表现了诗人的生命情感体验,才分外动人心弦。吟读这样的诗歌,我们可以受到情感美的感发和感动。

第四,是含蓄美。先比较中西方的两首爱情诗:

相思

萨福(公元前612,—,)古希腊女诗人

妈呀~亲爱的妈呀:

我哪有心织布~

我心里已经充满了

对那个人的爱慕。

,周煦良译,

古诗十九首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相对而言,西方人性格比较外向,行事比较直接,并且长于逻辑思维。这种民族性格和思维特性,对西方人的诗学追求带来深刻影响,——西方诗歌特别是浪漫主义诗歌,大都以激情喷发的方式进行抒情,直抒胸臆,酣畅淋漓,一般不讲究委婉曲折,含吐不露。中华民族的心理气质则偏于内向,传统思维方式带有直觉思维的特征,加之儒家主张“温柔敦厚”,“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这种诗教对民族的审美心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再则,中国古诗多为四、五、七言,篇幅短小,尤其是近体诗,除排律外,均为四句与八句的短制,不能不讲究小中蓄大,尺幅千里。因而中国诗学特别反对直入直出,格外追求含蓄蕴藉。钱钟书在《中国诗与中国画》一文中,指出西方一些批评家同样持有这样的看法:“有人说,中国古诗

‘空灵’、‘轻淡’、‘意在言外’……中国古诗含蓄简约……抒情从不明说,全凭暗示,不激动,不狂热。”(《旧文四篇》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所谓“含蓄”,简言之,就是情感、思想或哲理不直接说出,而以委婉曲折的方式加以表现,“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空灵蕴藉,耐人寻味。所谓“状难写

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梅尧臣语),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苏轼语),所谓“言在此而意在彼”(叶燮语),都是要求把深厚的内容寄寓形象之中,要求深蓄于内,含而不露,以有限表现无限,在“言外”创造一个无限丰富的艺术世界。含蓄既是诗美的一种形态,又是诗人创作的共同追求。如王昌龄的《长信秋词》:

奉帚平明金殿开,暂将团扇共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此诗堪称古典诗歌含蓄美的典范作品。诗写失宠宫妃的幽怨痛苦。但作者对其痛苦幽怨未置一词,而是借助于一些意味丰厚的意象,描写宫妃的动作、神情和心理,让读者从具体生动的形象中感受失宠宫妃无限幽怨的情感和深广的痛苦生活。含而不露,意味无穷。

三、学诗八法:浅谈学诗的门径

古典诗歌分为诗、词、曲。诗又分为古体诗与近体诗。近体诗是指发端于永明体而在唐代成熟并定型的一种诗体,包括律诗与绝句。绝句一首四句,分五绝和七绝。律诗则一首四联八句,分为五律和七律。另外还有所谓排律,则是指十句以上的律诗。近体诗又称今

体诗、格律诗。在这里,我们只讲近体诗。关于近体诗的作法,《红楼梦》有“香菱学诗”的一段描写,颇能给我们启发:

且说香菱见过众人之后~吃过晚饭~宝钗等都往贾母处去了~自己便往潇湘馆中

来。此时黛玉已好了大半~见香菱也进园来住~自是欢喜。香菱因笑道:?我这一进

来了~也得了空儿~好歹教给我作诗~就是我的造化了:?黛玉笑道:?既要作诗~你

就拜我作师。我虽不通~大略也还教得起你。?香菱笑道:?果然这样~我就拜你作师。

你可不许腻烦的。?黛玉道:?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

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

对都使得的。?香菱笑道:?怪道我常弄一本旧诗偷空儿看一两首~又有对的极工的~

又有不对的~又听见说‘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看古人的诗上亦有顺的~亦有

二四六上错了的~所以天天疑惑。如今听你一说~原来这些格调规矩竟是末事~只要

词句新奇为上。?黛玉道:?正是这个道理~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

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香菱笑道:?我只爱

陆放翁的诗‘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说的真有趣:?黛玉道:?断不可

学这样的诗。你们因不知诗~所以见了这浅近的就爱~一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

的。你只听我说~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

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

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作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玚~谢~阮~庾~鲍

等人的一看。你又是一个极聪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

在这一段描写中,曹雪芹借黛玉之口,相当全面地介绍了学诗的门径。

(一)学诗必须博观。“博观”是指对文化典籍、诗词作品的广泛涉猎。一个学诗者,应该保持阅读的浓厚兴趣,随时随地地吸收各种文化信息,养成自已深厚的学养,形成较高的鉴赏力。黛玉在这里重点要香菱读王维、杜甫和李白,然后再读陶渊明、应瑒、谢灵运、阮籍、庾信、鲍照等其他名家的作品,这是极有眼力的。这与刘勰《文心雕龙?知音》的论述异曲同工:“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但我觉得,这还不够,从个人的体会来看,诗经、楚辞,汉魏六朝的古诗和乐府,唐诗、宋词、元曲,都是我们应该沉潜细读的。此外,对于我们来说,20世纪名家诗词包括当代优秀诗人的作品,也是我们阅读的对象。我们还必须选择一些经典名篇加以背诵,你读多了,背多了,就会有感觉,就

不知不觉会有写诗的冲动。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在这里,我还有强调诗歌的朗诵。我认为,朗诵诗歌是我们品味诗歌感悟诗歌的重要方式。诗歌在各种文学体裁中最接近音乐,最和音乐、节奏关系密切。古典文学学者郑临川先生说,诗词“非吟诵无以见其妙”。当然,吟与诵略有不同。吟需要摇头晃脑,类乎于唱;诵则偏于读,即所谓朗读。今人的朗诵扬弃了旧有的类乎唱戏的腔调,但只要声情并茂,照样能传达出诗歌的声情之美。美国学者肯奈迪在其所编著的《诗歌概论》中提出,读诗不能“只用眼睛去阅读”,越是好诗,越要多朗诵。他又说,读诗最好是大声朗诵,或聆听别人的朗诵,这样一定能体会出只凭眼睛阅读所不能感受到的更多的意味。肯奈迪还指出,高声朗诵是增强对诗歌

欣赏了解的一种方法,因此要“学习赋予诗歌以你自己的声音的这种艺术”。(参见叶嘉莹《我的诗词道路?谈古典诗歌中兴发感动之特质与吟诵之传统》)可见,朗读诗歌是多么重要~朗诵的方法和技巧有很多,我这里只提出一两个最基本的要求,一是要能够准确地背诵和默写,只有烂熟于心,朗诵起来才能行云流水,声情并茂。二是要注意诗歌的节奏(顿挫)和平仄(轻重高低),只有这样,才能感受到诗歌的音律美。

但我们不但要熟读诗词,还有大量地经常地阅读古文。因为现代人说的是白话,写的是白话文,语言思维基本是白话思维。而诗词属于文言系统,要写好诗词,就必须有深厚的文言文基础,这样才能对“汉字的魔方”有深切的了解。可以说,如果没有较好的古文功底,要想写出好的诗词是很困难的。

(二)学诗应尊路径——当先学五律,次学七律,再次学七绝,这可以说是学诗的不二法门。古代塾师授诗,也是如此讲法。但五律除王维外,杜甫的五律,也是必须揣摩学习的;七律专学杜甫则可;至于七绝学李白之说,则不可全信。我多次和同学们说,李白是天才,是诗仙,其诗多是自然喷涌而出,形同天籁,无迹可求,无法可依,故不可学之。七绝于唐代可学王昌龄,于清代则可学王渔阳。

(三)学诗要懂平仄。正如黛玉所说,写诗没有什么难的,“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黛玉的话,是针对近体诗而言的。我们今天也只讲近体诗,古体诗则留待以后有几乎再讲。如前所说,近体诗的写作,必须遵守平仄律。一句之中,平仄相间;两句之间,平仄相对。

五言和七言基本上各有四个格式,五言平仄格式是: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七言平仄格式是: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下面各以杜甫《春望》和李商隐《无题》为例,做一说明: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关于平仄律必须注意如下几点:

1、相粘(黏)而不失粘。粘式格律是近体诗的正格。所谓相粘,在绝句中是指二句与三句前二字的平仄相一致;在律诗中是指二句与三句、四句与五句、六句与七句的平仄相一致;否则就是失粘。这种粘式格律是近体诗的正格。

2、相对与相错。即每联上下句第一个“双音步”(即第一个音顿)平仄相反。“对”的形式有两种:

一是完全相对不相错。如上句是平平—平—仄仄,那么下句必然是仄仄—仄—平平;不但第一个双音步平仄相反,句子后面的单音步和双音步也相反。

二是第一个双音步相对,后面的音步相错。这种情况只会出现在一首诗的第一、二句。亦即首句入韵时,上句是平平—仄仄—平,下句为了押韵,就是仄仄—仄—平平;或上句是仄仄—仄—平平,则下句应为平平—仄仄—平。这就是所谓的“相错”。

3、避免孤平、平头与三平尾。王夫之《姜斋诗话》:“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不可恃为典要。”此於对极。对于收平声韵的句子(仄仄)—平平—仄仄—平来说,假如一三五不论,变成仄仄(或平仄)—仄平—仄仄—平,这就犯了孤平。

传统认为孤平是指这一句式除了韵脚只有一个平声字,此说不确。实际上,一句之中,至少需要一个双平步,没有双平步,就可视为孤平。必须避免。

近体诗一句之中,也必须避免三平尾。

另外,如果连续三句以上的开头都是平声,这叫平头,此为极大之声病,也必须避免。

4、拗救。如果近体诗平仄违反了平仄的基本规则,即是“拗句”,亦称“落调”。出现这种情况,必须补救,合称“拗救”。

补救方法:将本句或对句的可平可仄处改为必平或必仄。拗救的方法有如下几种:

(1)“孤平”的救:出现孤平就是拗,其“救”是改本句第三字(可平可仄处)为必平。即:平平仄仄平句,若是仄平仄仄平,就可救为仄平平仄平。七言则前加二仄声字。

如李商隐《蝉》:“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杜甫《九日》:?重阳

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2)平平平仄仄的拗救:如果第四字用成了平声,则改第三字

(可平可仄处)为必仄以相救。在这种情况下,则第一字应平。即:平平平仄仄句,若是

平平仄仄仄,则应改为平平仄平仄。七言则前加二仄声字。如: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王昌龄《李四仓曹宅夜饮》:欲问吴江别来意~青山明月梦中看。 (3)仄仄平平仄的拗救:这种句式的拗救略为特殊一

点:“拗”后不在本句救,而以对句(平平仄仄平)为必平相救。有两种情况: 其一,第四字用为仄,则其拗救形式为:

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七言则出句前加两平,对句前加两仄。如:

孟浩然《裴司事见寻》:“落日池上酌,清风松上来。”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由于上句仄仄平平仄句式中第三字可平可仄,如果第四字又拗,则五言上句可以变成全仄句,如:

杜甫《送远》:“草木岁月晚,关河霜雪清。”

杜牧《江南春绝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其二,一、三两字平仄互易。即在仄仄平平仄句式中,一字用为平,三字用为仄,写成平仄仄平仄,则对句必须相“救”,即:平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七言上句前加加两平,下句前加两仄。如:

李白《赠孟浩然》:“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刘威《游东湖》:“遥知杨柳是门处,似隔芙蓉无路通。”仄仄平平仄句式的上面两种拗救,还可以分别与对句“犯孤平”的拗救相结合: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七言出句前加两平,对句前加两仄。如:

王维《归嵩山作》:“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陆游《夜泊水村》:“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以上是关于遵守平仄律必须讲究的几个问题。我认为,初学写诗者应当严守平仄律。当然,如果实在有绝妙好句,也不妨打破。如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就有两处失粘,但诗却写得极漂亮,故而无人能敢率尔批评之。

(四)写诗要讲对仗(指律诗)

写作律诗必须讲求对仗。对偶亦称对仗、骈偶。指的是上下两句之间字数长短相等、平仄顺拗相协、词性虚实相对、语义事类相关的诗句组合型态。这是汉语特有的修辞现象。这种修辞现象的基本特点是以语言要素的均势对称造成严谨、精密、端丽的美学效果和意义表达的富于顿挫感的审美张力。如杜甫《登高》中间两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沉郁顿挫,耐人寻味。

好的对句,往往是以纤微对宏大,如“五湖三亩宅,万里一归人。”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或以阳刚对阴柔,如“黄云断春色,画角起边愁。”或以实对虚,如“绿尊虽尽日,白发好禁春。”

对仗不允许上下句是一个意思,这种情形叫合掌,是不应该犯的错误。比如“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虽是名句,但却犯了合掌。

在律诗中,对仗的位置有大致的规定。基本形式是首联和尾联不对仗,而中腹二联讲究对仗,如《山居秋暝》、《无题》等。但也有“偷春体”等其它对仗形式。所谓“偷春体”即是把本来应该在颔联上的对仗放到首联上用,就如同梅花开放于百花之前,偷取春色一般,故以“偷春”形容之,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还有通体对仗者,如杜甫《登高》。

(五)学诗要懂押韵。

在这里,我们必须强调,诗词写作不能采用普通话的声韵系统,而是要依照《平水韵》的标准,也就是中古音的标准。在汉语史上,以音韵的演变为标志,把汉语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即上古音系统(从西周初至汉末)、中古音系统(南北朝

至隋唐时期,其代表性音系是《切韵》音系)、近代音系统(宋元明清时期的汉语语音),代表性音系是元朝的《中原音韵》)。现代普通话属于近代音系统,而诗词写作则一定要依照中古音系的声韵标准。如果不懂,就要勤翻韵书,以免出错。隋朝陆法言的《切韵》分为206韵,过于细。唐初许敬宗等奏议把206韵中的邻韵近韵合并起来,但当时没有韵书出现。到南宋平水人刘渊合并206韵为107韵,通称“平水韵”。清代康熙年间编的《佩文韵府》又把其并为106个韵部;上平声15部,如一东、二冬、三江、四支……等;下平声15部,如

一先、二萧、三肴、四豪……等;上声29部,如一董、二肿、三讲、四纸……等;去声30部,如一送、二宋、三绛、四寘……等;入声17部,如一屋、二沃、三觉、四质……等。因为平水韵是根据唐初许敬宗等人的奏议合并的,所以唐人用韵和平水韵的标准是一样的。从唐初一直到近代,凡作诗,皆依平水韵的韵目为押韵的标准。至于作词,则另有词韵作为依照,叫做《词林正韵》。

近体诗的押韵有几个基本特点:其一只能押平声韵。其二,韵位十分讲究:逢双必须押韵。绝句押二、四句之句尾;律诗则押二、四、六、八句之句尾。其三,首句句尾字如果是平声字,就必须入韵,如果是仄声,则不需讲究。其四,五言近体诗首句不入韵是正格,入韵则是变格。七言近体诗首句入韵是正格,不入韵则是变格。其五,近体诗押韵必须押同一韵部的字,一韵到底,不能换韵。其六,首句的韵可以用邻韵。所谓邻韵,不是指在排列上相邻的韵,而是指按照中古音,读音相近的韵。在三十个平声韵部中,以下韵部是邻韵:

东冬;江阳;支微齐灰;鱼虞;佳(半)灰(半);真文元(半);元(半)寒删

先;萧肴豪;佳(半)麻;庚青蒸;覃盐咸。

而歌韵、尤韵、侵韵这三个韵部没有邻韵,故不能与别的韵通押。

(六)立意——立意务求新颖,务求高远

五首经典现代诗及赏析

01.《相信未来》 作者介绍:食指,本名郭路生(1948—),山东鱼台人。朦胧诗代表人物,被当代诗坛誉为“朦胧诗鼻祖”。高中毕业。被称为新诗潮诗歌第一人。《相信未来》是食指作于1968年的一首朦胧诗。该诗曾以手抄本的形式在社会上广为流传,并迅速传颂于一代青年人的口中,食指因此也拥有了“知青诗魂”的称号。 相信未来 ---食指 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 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 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 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 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 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霜的枯藤 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 我要用手掌那托起太阳的大海, 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 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我之所以坚定地相信未来, 是我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 她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 她有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 不管人们对于我们腐烂的皮肉,

那些迷途的惆怅、失败的苦痛, 是寄予感动的热泪、深切的同情, 还是给以轻蔑的微笑、辛辣的嘲讽。 我坚信人们对于我们的脊骨, 那无数次的探索、迷途、失败和成功, 一定会给予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 是的,我焦急地等待着他们的评定。 朋友,坚定地相信未来吧, 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 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 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诗文赏析: 这首诗构思巧妙。前三节写“我”是怎样“相信未来”的,后三节写为什么要“相信未来”,最后一节呼唤人们带着对未来的信念去努力,去热爱,去生活。用语质朴,而思想深刻;性格鲜明,又令人折服。 全诗基本上遵从了四行一节,在轻重音不断变化中求得感人效果的传统方式;以语言的时间艺术,与中国画式的空间艺术相结合,实现了诗人所反复讲述的“我的诗是一面窗户,是窗含西岭千秋雪”的艺术。 通读该诗,虽然感受更多的不是轻松而是压抑;不是快乐而是痛苦。 但从诗人那压抑和痛苦的吟哦中,也真切地感受到了诗人那撼人心魄的信念——无时不在渴望和憧憬着光明的未来以及为理想和光明而奋斗挣扎。

诗歌鉴赏写作手法详解

写作手法(技巧)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大致包括4类: 第一种:描写景物的方法: ⒈从直接与间接的角度看有:正面和侧面描写,虚写(想象联想)与实写; ⒉运用修辞手法:比喻对比夸张比拟)(高考常考)借代双关反问设问、反问、互文; 3.运用表现手法来写:衬托对比渲染烘托引用典故(高考常考)象征、铺陈,白描。 4.从景物的动静角度来写:动景静景结合,或以动写静,以静写动;(高考常考) 5.从观察的层次来写:远看与近观结合,仰视平视与俯视结合;空间的上下结合,高低结合。 ⒍从调动感觉的角度来写:视觉(形和色),听觉(声),嗅觉(气味),味觉,触觉;或通感。 第二种:描写人物的方法 ⒈从直接与间接的角度看,方法有:正面和侧面描写,虚写(想象联想)与实写; 2.运用具体描写手段: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 ⒊运用修辞手法来写人:比喻,对比,夸张,比拟,借代,双关,反问,设问、反问、反语; ⒋运用表现手法来写:衬托,对比,渲染,烘托,象征,铺陈,白描。 第三种:抒情方式 1、直抒胸臆:直接运用抒情与议论的表达方式来抒发情感 2、间接抒情:托物言志(寓理),借古讽今,用典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高考常考) 第四种:结构(构篇)方式 对比,前后照应,问与答,卒章显志,总分,虚实结合,(高考常考)过渡,详略,人称,设置悬念,欲扬先抑、诗词鉴赏须知的术语及其运用

诗歌鉴赏中的修辞、表现手法、表达方式、这些概念大同小异,可以归结为都是表达技巧的运用。只要我们掌握了每一个分类中的具体手法,构建起表达技巧的知识体系,考点自然就明了,考试中的表达技巧题型就迎刃而解。 描写手法 1.白描:本是中国画的技法名称,用墨线勾描物象,不着颜色的画法。用在文学创作中,指用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刻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的写作方法。 例:(散文)“房间内的光线不够,所以在房间正中顶上,开了一个八角形的光斗。因此大家就把这个楼叫做‘八角楼’。”作者用朴素的语言,不作任何形容,简明地写房间内简陋的陈设,重点介绍了“八角楼”名称的由来。 (诗歌)“父耕原上田,子斫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描绘了一副父子辛勤劳作、官家修筑粮仓的画面,表现了封建统治者剥削、压榨农民的深刻主题。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把经过选择的九种事物,巧妙地排列开来,勾勒出荒远古道上秋风飒飒的凄凉景象,写出了“断肠人”眼中的凄凉景象。 渲染:本是中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有不同寻常的艺术效果。文艺创作表现手法是对所写对象作突出的描写、形容、烘托,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 例:(诗歌)“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这里“家家雨”“处处蛙”渲染了一种气氛,衬托夜的静、心情的焦急。写出了焦急等待的心情。 (诗歌)“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作者突出了刚抽新芽的柳枝,成双成对的黄鹂,自由自在的白鹭和一碧如洗的青天,四种鲜明的颜色新鲜而且明丽,构成了绚丽的图景。 3、烘托:对所描写的主要对象不作正面的刻画,而是通过写周围的人物、环境,使主要对象更加鲜明突出。属于侧面描写。 例:(诗歌)“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写刘备频繁问计,是为了从侧面烘托出孔明的才智。 4.虚实结合: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显者为实,隐者为虚;现实为实,想象为虚。 例:(诗歌)“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本诗写了两次“巴山夜雨”,第一次是实写,第二次是虚写:想象未来一天与妻子团圆,“共剪西窗烛”时再回忆起今晚巴山夜雨的情景。虚写分为两类:联想和想象。确实存在是事物是联想,由此及彼。如“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是闪着无数的明星”。思维再创造是想象,虚构的虚幻的神仙世界和梦境都是想象。如《梦游天姥吟留别》《虞美人》。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的《望洞庭》)这首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 衬托:分为正衬和反衬。 正衬:用类似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爱莲说》中用菊花衬托莲。 反衬:用相反或相异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例:(诗歌)“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林深树密,阳光很少,直到夕阳西下的时候,才有几道余光斜射进来,把地上的青苔照得一片明亮。正如闪电能显现夜的黑暗一样,这一点点亮光,反而使人更感到树林的昏暗、幽深。 6.对比:对比既是描写手法,也是修辞手法。 例:(诗歌)“台城六代竟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前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全诗以台城这一元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描写了六朝纵情作乐的荒淫生活,和如今野草丛生的凄凉景象形成对比,把严肃的历史教训化做了触目惊心的具体形象,寄托了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欢迎访问美丽语文网。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通过陶者和富家的对比,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制度的贫富差距和不同命运,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7.动静结合 动静结合是指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多角度开拓意境,构成一种情趣。

仓央嘉措诗集经典句子【100句】

仓央嘉措诗集经典句子【100句】 【2】:好多年了,你一直在我的伤口中幽居,我放下过天地,却从未放下过你,我生命中的千山万水,任你一一告别。--仓央嘉措 【3】:一个人需要隐藏多少秘密才能巧妙地度过一生. --仓央嘉措 仓央嘉措 【4】: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仓央嘉措 【5】:世间事,除了生死,哪一件事不是闲事。--仓央嘉措《仓央嘉措诗传》 【6】: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安得与君相决绝,免教生死作相思。--仓央嘉措 【7】:住进布达拉宫,我是雪域的王。流浪在拉萨街头,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仓央嘉措 【8】:笑那浮华落尽月色如洗笑那悄然而逝飞花万盏--

仓央嘉措 【9】:一个人需要隐藏多少秘密才能巧妙地度过一生这佛光闪闪的高原三步两步便是天堂却仍有那么多人因心事过重而走不动--仓央嘉措 【10】:我生命中的千山万水,任你一一告别。世间事,除了生死,哪一件不是闲事。--仓央嘉措 【11】:好多年了,你一直在我的伤口中幽居,我放下过天地,却从未放下过你,我生命中的千山万水,任你一一告别。世间事,除了生死,哪一桩不是闲事。--仓央嘉措 【12】:这佛光闪闪的高原,三步两步便是天堂,却仍有那么多人,因心事过重,而走不动。--仓央嘉措 【13】:结尽同心缔尽缘,此生虽短意缠绵。与卿再世相逢日,玉树临风一少年。--仓央嘉措 【14】:假如真有来世,我愿生生世世为人,只做芸芸众生中的一个,哪怕一生贫困清苦,浪迹天涯,只要能爱恨歌哭,只要能心遂所愿。--仓央嘉措

【15】:这么多年你一直在我心口幽居我放下过天地,却从未放下过你渐悟也好,顿悟也罢世间事除了生死哪一件事不是闲事我独坐须弥山巅将万里浮云一眼看开一个人在雪中弹琴另一个人在雪中知音生命中的千山万水任你一一告别殉葬的花朵,开合有度菩提的果实,奏响了空山告诉我你藏在落叶下的那些脚印暗示着多少祭日,专供我法外逍遥--仓央嘉措 【16】:住进布达拉宫,我是雪域的王。流浪在拉萨街头,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与玛吉阿米的更传神,自恐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怕误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仓央嘉措 【17】:美人不是母胎生,应是桃花树长成已恨桃花容易落,落花比汝尚多情静时修止动修观,历历情人挂目前若将此心以学道,即生成佛有何难?结尽同心缔尽缘,此生虽短意缠绵与卿再世相逢日,玉树临风一少年不观生灭与无常,但逐轮回向死亡绝顶聪明矜世智,叹他于此总茫茫山头野马性难驯,机陷犹堪制彼身自叹神通空具足,不能调伏枕边人欲倚绿窗伴卿卿,颇悔今生误道行有心持钵丛林去,又负美人一片情静坐修观法眼开,祈求三宝降灵台观中诸圣何曾见?不请情人却自来入山投谒得道僧,求教上师说因明争奈相思无

中国现代诗歌精选

余光中的《等你, 在雨中》: 等你,在雨中,在造虹的雨中 蝉声沉落,蛙声升起 一池的红莲如红焰, 在雨中 你来不来都一样, 竟感觉 每朵莲都像你 尤其隔着黄昏,隔着这样的细雨 永恒,刹那,刹那,永恒 等你,在时间之外在时间之内, 等你,在刹那, 在永恒 如果你的手在我的手里, 此刻 如果你的清芬 在我的鼻孔,我会说, 小情人 诺, 这只手应该采莲,在吴宫 这只手应该 摇一柄桂浆, 在木兰舟中 一颗星悬在科学馆的飞檐 耳坠子一般的悬着 瑞士表说都七点了忽然你走来 步雨后的红莲,翩翩, 你走来 像一首小令 从一则爱情的典故里你走来 从姜白石的词里,有韵地, 你走来 林徽音的《笑》: 笑的是她的眼睛,口唇, 和唇边浑圆的漩涡. 艳丽如同露珠, 朵朵的笑向 贝齿的闪光里躲. 那是笑-—神的笑,美的笑: 水的映影,风的轻歌。 笑的是她惺松的鬈发, 散乱的挨着她耳朵。 轻软如同花影, 痒痒的甜蜜 涌进了你的心窝。

那是笑——诗的笑,画的笑: 云的留痕,浪的柔波。 废名的《星》: 满天的星, 颗颗说是永远的春花。 东墙上海棠花影, 簇簇说是永远的秋月。 清晨醒来是冬夜梦中的事了。 昨夜夜半的星, 清洁真如明丽的网, 疏而不失, 春花秋月也都是的, 子非鱼安知鱼。 卞之琳的《断章》: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郑愁予的《错误》: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底心如小小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蛰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闻一多的《死水》: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 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 铁罐上绣出几瓣桃花; 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

仓央嘉措诗集

那一天, 我闭目在经殿的香雾中, 蓦然听见你颂经中的真言; 那一月, 我摇动所有的经筒, 不为超度, 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 磕长头匍匐在山路, 不为觐见, 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 转山转水转佛塔, 不为修来世, 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那一月, 我轻转过所有经筒, 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纹; 那一年,我磕长头拥抱尘埃, 不为朝佛,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我细翻遍十万大山, 不为修来世,只为路中能与你相遇; 只是,就在那一夜,我忘却了所有,抛却了信仰,舍弃了轮回, 只为,那曾在佛前哭泣的玫瑰, 早已失去旧日的光泽 见与不见---仓央嘉措 你见,或者不见我 我就在那里 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里 不来不去

你爱,或者不爱我 爱就在那里 不增不减 你跟,或者不跟我 我的手就在你手里 不舍不弃 来我的怀里 或者 让我住进你的心里 默然相爱 寂静欢喜 问佛---仓央嘉措 我问佛:为何不给所有女子羞花闭月的容颜? 佛曰:那只是昙花的一现,用来蒙蔽世俗的眼 没有什么美可以抵过一颗纯净仁爱的心 我把它赐给每一个女子 可有人让它蒙上了灰 我问佛:世间为何有那么多遗憾? 佛曰:这是一个娑婆世界,娑婆即遗憾 没有遗憾,给你再多幸福也不会体会快乐 我问佛:如何让人们的心不再感到孤单? 佛曰:每一颗心生来就是孤单而残缺的 多数带着这种残缺度过一生 只因与能使它圆满的另一半相遇时 不是疏忽错过,就是已失去了拥有它的资格 我问佛:如果遇到了可以爱的人,却又怕不能把握该怎么办? 佛曰:留人间多少爱,迎浮世千重变 和有情人,做快乐事 别问是劫是缘 我问佛:如何才能如你般睿智? 佛曰:佛是过来人,人是未来佛, 我也曾如你般天真. 我问佛:为什么总是在我悲伤的时候下雪 佛说:冬天就要过去,留点记忆 我问佛:为什么每次下雪都是我不在意的夜晚 佛说:不经意的时候人们总会错过很多真正的美丽 我问佛:那过几天还下不下雪 佛说:不要只盯着这个季节,错过了今冬

数学诗的欣赏与创作

讲稿 数学诗的欣赏与创作 王方汉 (2018年3月13日,建平中学) 各位老师: 首先感谢虞涛、张少波、王海平三位浦东新区的名师,在上海建平中学这里,举办数学教师培训基地活动,组织在座的各位老师购我的拙著《大罕数学诗文》,并由我谈谈“数学诗的欣赏与创作”。 十一年前,2007年,在深圳举行的第七届全国初等数学学术交流会上,我朗读过一首诗,受到大家的欢迎。如下: 《我的向量》(p7) 给你一个方向,你就成为我的向量。 给你一个坐标系,你就在我心空飞翔。 给你一个基底,带着我,征途启航。 繁复的几何关系,变成纯代数的情殇。 优美的动态结构,没有人情冷暖世态炎凉。 哪怕山高路远,哪怕风雨苍茫, 不管起点在哪里,你始终在水一方。 啊,我的向量,你是一股力量, 溶进了我的身体,在我的血管里,静静地流淌! 此诗被许多老师引入数学课堂,由学生齐声朗读,这些是一些老师亲自或用文字告诉我的。后来被广州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必修4《学习与评价》的教材,作为章头诗歌在向量一章的前面所引用。2009年被《全国文艺家作品邀请赛》选中展出。 下面分几个小专题讲数学诗的欣赏与创作。 基本的线索是:什么是数学诗→哪些不是数学诗→什么是好的数学诗→怎样写数学诗。 §1什么是数学诗 数学诗是诗歌的一个品种,它是数学与诗歌联姻的产物,属于边缘品种。真正的诗人不看好它,数学家不看好它,就是像我这样的既不是诗人又不是数学家的人喜欢它、玩它。 数学诗,它首先是诗。什么是诗呢? 诗是一种语言凝练、结构跳跃、富有韵律、的文学体裁。它擅长于形象地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也就是说,诗的基本特征是凝练性、跳跃性和音乐性。 什么是数学诗呢?因为数学诗是诗,所以它具备诗歌的基本特征。其次,它有别于一般的诗歌,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第一,数学诗人的灵感除来自于日常生活外一定还有来自数学生活的一部分; 第二,数学诗歌的意象化,一定有数学的具象(例如数学概念、变换、感悟)作为载体; 第三,数学诗更能发掘数学本身存有的美感,在发掘和体现的过程中应该是自然的贴切的从而是具有感染力的,绝不是数学符号的堆砌。 显然,并不是所有诗人都能写数学诗的,也并不是所有数学家都会写数学诗的。 数学诗说到底是诗,它用的是形象思维。它长于抒情和叙事,短于讲理,尤其是短于讲

仓央嘉措诗集

A辑地空 ○1…… 好多年了 你一直在我的伤口中幽居 我放下过天地 却从未放下过你 我生命中的千山万水 任你一一告别 世间事 除了生死 哪一件不是闲事 谁的隐私不被回光返照 殉葬的花朵开合有度 菩提的果实奏响了空山 告诉我 你藏在落叶下的那些脚印 暗示着多少祭日 专供我在法外逍遥 ○2…… 少年的爱情 永远用不够 一杯酒足以了却一件心事 为午后预设的独木桥 在天亮前就被 一个女子梦断了 渐悟也好 顿悟也罢 谁能说清 从刀刃上失去了多少情人 ○3…… 一个人在雪中弹琴 另一个人在雪中知音 我独坐在须弥山巅 将万里浮云一眼看开 此外 便是不敢错过死期的众生 他们纷纷用石头减轻自己的重量他们使尽一生的力气撒了一次谎仅仅撒了一次谎 雪就停了 雪地上闪耀着几颗

前世的樱桃 ○4…… 用多少美人和香草才能驯服一颗野心马蹄敲打着地狱的屋顶 大量的手段和智谋都弃置于荒野 一些人被另一些人用旧了 只能在酒色中辉煌的度日 唯独那个努力不幸的人 却依然幸运地一步一步死去 而空门内外 谁又是谁呢 一想到这些 春苗就一直绿到我的枕畔 ○5…… 天气先于我的心情而变化 灾难比荣誉 还突然 心一冷 所有人都在一句咒语上打滑 我从莫须有的罪名起步 行色简单 心术复杂 前程被充满杀机的预言一误再误 唯有刻在骨头上的经文 为我推脱世事 一眼望去,浮云中的英雄个个落魄镜中的美女悄悄迟暮 我为了死才一次又一次地活了下来而其他人却随处羞愧 ○6…… 我一走 山就空了 所有的鸟都朝着相反的方向偏激 我被俗世隐瞒 转身时又被自己撞到 从此言行暧昧 对自身毫无把握 而一再遭受目击的人 大都死于口头禅 有的甚至死于美德 当那条唯捷径省略了朝拜者 我便在一滴花露中瞬间彻悟 ○7……

[整理版]诗歌的欣赏与写作

[整理版]诗歌的欣赏与写作 诗歌的欣赏与写作 一、诗歌使人高贵和高雅,也使人变得聪慧,:诗歌之于人生的意义 我向来认为,写一写诗,或者吟读吟读诗,是人生的一大乐事,或者说是人生的一种幸福。当代有一个著名的哲学家,名叫叶秀山,曾说过这么一句话,他说,“我羡慕、佩服、敬重、也有点忌妒那些会做诗、能吟诗、能体会诗的人”(《中国诗学?序》)。他这番话,不是故作谦虚,而是很认真地说出来的,是一个具有很高的学问修养的人发自内心的肺腑之言。这说明什么呢,说明诗歌之于人生有着很大的意义。 这意义是很多的,在这里,我想着重谈两点,其一,诗歌使人高贵和高雅。 孔子说,“小子何莫学乎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 怨。”,“兴”指诗歌能引起欣赏者精神的感动与奋发。“观”指诗歌可使人了解社会生活、政治风俗的盛衰得失。“群”指诗歌可以在社会人群中引起思想交流~相互感染~从而保持社会群体的和谐。“怨”指诗歌可以对不良政治的种种表现表示出否定性的情感态度。,“不学诗,无以言。”会做诗、会吟诗、会品诗,是人的一个重要的人文素养,它可以滋润、提高和升华人的精神气质,使人变得高雅脱俗,因而说的话就不庸俗、不卑劣、不低级趣味。宋代诗人卢梅坡《雪梅》诗云: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此诗另有姐妹篇: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 梅一段香。)

确实,诗歌能使人消除俗气,给人带来高雅的趣味。梁武帝萧衍曾说,“三日不读谢诗,便觉口臭。”宋代著名诗人黄庭坚说:士三日不读书,“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则言语无味。”——离开了诗书,一个人的趣味定然会变得低下。所以朱光潜先生指出,“诗是培养趣味的最好的媒介,能欣赏诗的人们……决不会觉到人生是一件干枯的东西。”诗歌可以化去生活的平淡,使生活变得富有高雅趣味,增添几分快乐。一般而言,具有较高修养的人,往往喜欢追求一种诗性的生活。所谓诗性的生活,离不开诗;而生活一旦与诗发生了关联,往往就有了灵性,有了浪漫,有了趣味。此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也。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中国几千年的古代文学,以古典诗歌最为光辉灿烂,从诗经、楚辞,到汉魏六朝的古诗和乐府,到唐诗、宋词、元曲,构成了光辉灿烂的诗国文明。而绵延始终的则是士大夫的高贵的人文精神和高雅的审美情趣。我的朋友、中山大学博士生导师张海鸥教授在一篇文章里指出,学习古典诗词,就是“要承传高贵的人文精神和高雅的艺术审美情趣。其价值倾向,无疑应该是否定低级而弘扬高级,否定丑恶而颂扬美好,否定卑劣而礼赞高尚;否定庸俗而倡导高 雅。”(《传承高贵——古典文学研究的当代意义之一》,载《粤海风》1999年第10期)这一席话,值得我们深思和品味。 其二,诗歌使人巧慧。 这句话是英国十六、七世纪时著名的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说的。大家知道,培根有一句广为人知的名言:“知识就是力量。”他在一篇叫做《论学问》的文章中曾经这么说过:“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学问变化气质。”巧慧,即灵巧聪慧。诗歌可以使我们变得灵巧聪慧,培根这一说法,极有见地。我认为,这里所谓“巧慧”,在很大程度上实际是指较高的“情感智商”。情感智商简称“情商”(EQ),它是人格心理中的非智力因素。它主要表现为自尊、自觉、自信的意识、宽广的胸怀、坚强的意志、乐观向上的精神、富有同情心,等

现代诗鉴赏

现代诗鉴赏 20世纪20年代: :徐志摩闻一多李金发穆木天冯至 [尝试派] 1917年2月《新青年》刊出胡适的《白话诗八首》,它是新诗最初的尝试之作,1918年5月,《新青年》第4卷第1号推出胡适、刘半农、沈尹默三人的白话新诗,被称为“现代新诗的第一次出现”。 胡适在1920年3月出版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尝试集》,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个人新诗集,受到读者的欢迎,这是历史上首次出现的现代诗歌个人专集。 代表诗人:胡适刘半农沈尹默俞平伯康白情刘大白 [文学研究会人生派为人生诗派] 文学研究会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最早成立的文学社团,1921年成立。文学态度和创作实践均倾向于现实主义。主张“文学是一种工作,而且又是于人生很切要的一种工作。”文学研究会的主要成员朱自清、叶绍钧(叶圣陶)、刘延陵、俞平伯等之后在上海成立了现代文坛上第一个新诗社团──中国新诗社,并于次年1月创办了第一个新诗专刊《诗》。先后加入文学研究会的还有沈雁冰(茅盾)、叶绍钧(叶圣陶)、刘延陵、俞平伯、许地山、王统照、耿济之、郭

绍虞、周作人、孙伏园、朱希祖、瞿世英、蒋百里、黄庐隐、老舍、胡愈之、刘半农、刘大白、朱湘、徐志摩、彭家煌等加入,会员人数曾一度多达170多名。文学研究会的诗人以“为人生”为核心的诗歌价值观念,因此常被称为“人生派”或“为人生”派。代表诗人:鲁迅冰心朱自清周作人王统照刘延陵朱湘刘半农刘大白。 [创造社早期浪漫主义] 创造社是1921年6月至7月间在中国上海成立的现代文学社团,由从日本留学归来的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张资平、田汉、郑伯奇等人共同创建。 创造社在成立后编辑出版《创造社丛书》,编有郭沫若的诗歌《女神》等。第二年开始发行《创造季刊》,1923年编辑出版《创造周报》以及《中华新报》的文学副刊《创造日》。 前期的创造社主张自我表现和个性解放,具有浓重的唯美抒情倾向,对中国的新文学运动起了相当大的促进作用。以创造社为核心所形成的诗歌流派也称为早期浪漫主义。 后期创造社有冯乃超等思想激进的年轻一代参加,其中,王独清、穆木天、冯乃超后来加入了现代派阵营。 代表诗人:郭沫若宗白华王独清冯乃超穆木天 [湖畔诗派]

费志咸童诗《风》的赏析与创作

童诗《风》的赏析与创作 兴化市安丰中心小学费志咸教学目标: 1.通过读诗、赏诗,感悟儿童诗歌想象力丰富、充满童真童趣的特点。 2.展开丰富的想象,用富有诗意的语言描写风,写一首关于风的 小诗。 3.能大胆地展示自己的诗歌。 教学难点:用富有诗意的语言描写风,写一首关于风的小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则谜语,谁来读一读 云儿见它让路,小树见它招手, 禾苗见它弯腰,花儿见它点头。 (打一自然现象) 猜一猜,是什么(风) 2.同学们,见过风吗那你是怎么知道身边有风的 指名说。(树叶颤动、林木点头、河水起波……) 二.童诗赏析 赏析第一首:叶圣陶的童诗《风》

1.有人将刚才你们感受到的,写成了一首诗,出示叶圣陶的《风》,谁来读一读 2.你从诗的哪里感受到风来了指名说。 3.原来,把我们说的话连起来,稍作整理,就可以成为一首童诗了。小朋友们,你们觉得写诗难吗(不难) 4.我们来仿照叶圣陶爷爷的这首诗口头创作一段,好吗 学生思考,口头创作。 5.一起再把这首诗读一读,感受一下风虽然看不见,其实却离我们很近。 赏析第二首:谢武彰的童诗《风》 1.有一天,这风跑呀跑呀,跑到了我们家的院子里,它会怎么做呢读了诗人谢武彰的《风》,你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出示谢武彰的《风》,指名读一读。 2.喜欢“诗人”笔下的“风”吗为什么(诗中的风像一个小孩子,是那么调皮可爱) 3.诗中哪些句子让你有这种感觉 引导学生赏析交流。 4.风真够调皮捣蛋的,可你觉得作者讨厌它吗(不讨厌,喜欢) 5.你能读出风的调皮可爱、作者的喜欢出来吗指名读。 赏析第三首:童诗《风》 1.这位诗人的想象就更丰富了,出示第三首描写“风”的诗。 指名读。

六世仓央嘉措的诗

六世仓央嘉措的诗 一谁,执我之手,敛我半世癫狂; 谁,吻我之眸,遮我半世流离; 谁,抚我之面,慰我半世哀伤; 谁,携我之心,融我半世冰霜; 谁,扶我之肩,驱我一世沉寂。 谁,唤我之心,掩我一生凌轹。 谁,弃我而去,留我一世独殇;

谁,可明我意,使我此生无憾; 谁,可助我臂,纵横万载无双; 谁,可倾我心,寸土恰似虚弥; 谁,可葬吾怆,笑天地虚妄,吾心狂。伊,覆我之唇,祛我前世流离; 伊,揽我之怀,除我前世轻浮。 执子之手,陪你痴狂千生; 深吻子眸,伴你万世轮回。 执子之手,共你一世风霜; 吻子之眸,赠你一世深情。 我,牵尔玉手,收你此生所有;我,抚尔秀颈,挡你此生风雨。

予,挽子青丝,挽子一世情思; 予,执子之手,共赴一世情长; 曾,以父之名,免你一生哀愁; 曾,怜子之情,祝你一生平安! 二《那一世》那一刻我升起风马不为乞福只为守候你的到来 那一天闭目在经殿香雾中蓦然听见你颂经中的真言那一日垒起玛尼堆不为修德只为投下心湖的石子

那一夜我听了一宿梵唱不为参悟只为寻你的一丝气息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那一年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生只为途中与你相见那一瞬,我飞升成仙,不为长生,只为佑你平安喜乐 三 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 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第三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第四最好不相惜,如此便可不相忆。第五最好不相爱,如此便可不相弃。第六最好不相对,如此便可不相会。第七最好不相误,如此便可不相负。第八最好不相许,如此便可不相续。第九最好不相依,如此便可不相偎。第十最好不相遇,如此便可不相聚。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安得与君相诀绝,免教生死作相思。

高中语文 中国现代诗歌的鉴赏方法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湖北省黄石市艺术学校高中语文中国现代诗歌的鉴赏方法教案新人教版 必修1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现代诗歌的特点。 2、掌握中国现代诗歌的鉴赏方法。 教学重点 1、了解中国现代诗歌的特点。 2、掌握中国现代诗歌的鉴赏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中国现代诗歌的鉴赏方法。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具准备 教学资料 教学时间 安排两个课时 一、导语设计 现代诗歌又称新诗,一般指“五四”以后在继承发扬民歌和中国古典诗歌的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借鉴吸收西方诗歌的表现形式、表现手法而逐渐发展形成的诗歌。具有形式自由、韵律灵活、自然清新的特点。新诗采用了自己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诗家语”),它高度凝练,大幅跳跃,富有暗示性。“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刘勰《文心雕龙·知音》)刘勰的这段话告诉我们,作家诗人创作时,是先有了情思抒发的冲动,再发而为文辞形成作品,读者必先通过文辞才能了解作品传达的情思。这样,由文辞入手,去解读作品,发幽探微,即使是隐微的内容,也会使它显露出来。因此,在阅读鉴赏现代诗歌时,就必须把握其语言特点,从解读诗歌语言入手,进而探究诗歌的意蕴和思想内涵。 现代诗歌冲破了旧体诗的格律束缚,语言趋于口语化、散文化,其语言与散文的距离缩短,但仍具有自己的特点。 二、现代诗歌鉴赏 (一)现代诗歌的特点 1、分行排列 押韵,读起来顺口,而且应富有感情地去读,不能像读新闻那样客观冷静、语气平缓。 2、饱含真情 比如流沙河的《哄小儿》中有这样的诗句: 莫要跑到外面去, 去到外面有人骂, 只怪爸爸连累你,

乖乖儿, 快用鞭子打。 虽然是普通的场景,却表达出极为复杂、悲痛、深切的思想感情,感人泪下。 3、立意新颖 王夫之说过:“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苏轼也说:“诗者,不可以言语求而得,必将深观其意焉。”这是强调意的重要性,实际上意不光重要,还应该新颖,应该写出“人人心中有,人人笔下无”的新意来,应该有独特新奇的发现和感受。 再如:辛笛的《寄心》: 经过一夜的不平静, 决定把这颗心, 贴上八分邮票, 寄出去就是了。 简朴自然,平中见奇。 4、联想自然 这首诗由祖国地形图想到了雄鸡,由雄鸡想到了羽毛,由羽毛想到了“飞”,寄托了作者热爱祖国献身祖国的一片赤子之情。 5、跳跃自如 诗歌不能像小说那样,细微末节,娓娓到来,也不能像散文那样,抓住某个片断,尽情挥洒,大肆渲染,它要在极短的篇章里包蕴极其复杂的思想内容,有时时空跨度很大,因此需要自然过渡,跳跃自如。如曾卓的《我遥望》: 当我年轻的时候, 在生活的海洋中,偶尔抬头, 遥望六十岁,像遥望, 一个远在异国的港口。 经历了狂风暴雨,惊涛骇浪, 而今到达了,有时回头, 遥望我年轻的时候,像遥望, 迷失在烟雾中的故乡。 这首诗前后两节,一节一个层面,中间一个大断层之间,如果写散文、小说的话,正是用武之地,而写诗只能这样跨,用“狂风暴雨,惊涛骇浪”作为跳跃的翅膀,从年轻时跳到六十岁,中间

儿童诗的欣赏与创作

儿童诗的欣赏与创作(二) 落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觉得写诗并不难。 2.初步了解写诗要有新奇的想象。 3.合作试写以落叶为材料的小诗。 教学准备:诗歌几首 教学过程: 谈话: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你们从哪里看出是秋天呢? (引出落叶板书落叶) 你们去观察过叶子是怎么飘落的吗? 学生回答后,再让他们去捡拾落叶,回到教室再观察落叶,再说话。 学生回答时,挑选好答案写在黑板上。 (估计:一片一片、摇摇摆摆、打着圈儿、荡秋千) 引导连成一小诗: 落叶: 秋天 树叶落了 一片一片 摇摇摆摆 打着圈儿 荡着秋千 秋天 树叶落了 一片一片 赏析比较 1、出示两首小诗 茶叶我不小心碰了一下茶杯/茶叶就象一条条/惊动的小鱼/在水中上下游动/慢慢地水稳了/小鱼又静静地躺在水底 苹果苹果是太阳的孩子/它是爱红脸的小胖子/苹果是一个小火炉/把美好燃烧/苹果在树枝上是一只鸟/它把一句话藏在肚子里/那就是甜蜜 反复诵读这两首小诗,分析这两首小诗的新奇比喻。 茶叶——小鱼苹果——太阳的孩子、爱红脸的小胖子、小火炉、一只鸟 比较前面写的《落叶》和这两首诗,让学生感受到一首好的诗里往往要有新奇大胆的比喻。 2.试着给落叶进行大胆夸张的比喻。(随即板书) 4.挑选一个或几个新奇的比喻在小组的合作下写成一首小诗。 5.挑选写得好的几首小诗给同学们诵读。 6.帮助修改几首小诗。 课后小结:学生对新奇的比喻接受得很慢,想象不够大胆,而且没有什么逻辑。在比喻,拟人写法上还须细致辅导。

儿童诗的欣赏与创作(二) 教学目标: 1.明确什么是拟人手法,什么是比喻手法。 2.初步了解什么是联想,联想的常见种类。 3.欣赏《萤火虫》、《山》,在诵读中做拟人联想,产生新奇想象。 4.以《小河的水》、《风》、《山》为题,产生新奇想象,仿写一首或几首小诗。教学准备:诗几首 教学过程: 一、谈话:同学们写的第一首诗《落叶》写得很认真,可惜缺少想象力,大 多是根据老师提供的例子模仿写下来的,没有自己独特的新奇的想象。想象力也是能靠不断的练习培养的,今天,让我们发挥想象的翅膀,让我们的脑筋激荡起来吧!同学们觉得想象有困难吗?怎么样才能打开思路呢? 其实,想象也是要不断训练才能越来越出色的,而且还要讲究方法。按一定的逻辑打开思路。下面就来学学一些打开自己思路的方法。 二、讲解什么是拟人,什么是比喻。什么是联想。 相似联想:比如由树→伞,由天空→海洋,由鸟→飞机 接近联想:由黃昏→老年,由绳子→蛇,牡丹→中国。 对比联想:神仙→鬼怪,白天→夜晚,春天→冬天。 三、以《萤火虫》《山》为例,引导进行拟人化写作练习。 出现:白天时,你躲起来充电,晚上才提灯泡出来玩。 你是星星的妹妹吗?那么,月亮是不是你妈妈? 元宵节沒到,你等不及了,提着灯笼四处游玩。 同学们,你能从这些句子中读出写的是什么吗?你觉得哪句最感兴趣,为什么?分析这些句子好在哪儿?(拟人化想象) 四、欣赏五首小诗。 山 1 山要找鸟儿玩/鸟儿拒绝他/ 山要找风而聊天 /风而溜走了 /只留下 /山愣愣的站在那里 山2 山静静的站着/云在他的头上玩捉迷藏/ 远山过来和他拉拉手/风儿为他唱唱歌/他虽静/但是 不寂寞 山 3 山/是一个不会长大的孩子/山/是一个爱穿绿衣裳的姑娘/ 山/ 是我向往的地方 山4 白天想找太阳玩/晚上想邀月亮游戏/ 却长不高/ 只好白天看太阳/ 晚上看月亮 山5 山 /一年到头/ 都穿着绿衣服 /静静地站在那里 /任风吹,任与打/他都不怕 读完了这些诗,你也能把山当人,模仿着写一首吗?

仓央嘉措经典诗句

仓央嘉措经典诗句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仓央嘉措经典诗句》的内容,具体内容:仓央嘉措是西藏的一位民歌诗人,他写了很多细腻真挚的诗歌。我们也要学会欣赏他的诗歌。下面我和大家一起,欣赏仓央嘉措的经典诗句。仓央嘉措的经典诗句1、默默地走出自己的肌肤与... 仓央嘉措是西藏的一位民歌诗人,他写了很多细腻真挚的诗歌。我们也要学会欣赏他的诗歌。下面我和大家一起,欣赏仓央嘉措的经典诗句。 仓央嘉措的经典诗句 1、默默地走出自己的肌肤与骨血,掏心掏肺,以备来生独享——仓央嘉措《仓央嘉措诗传》 2、好多年了,你一直在我的伤口中幽居,我放下过天地,却从未放下过你,我生命中的千山万水,任你一一告别。——仓央嘉措 3、为寻情侣去匆匆,破晓归来积雪中——仓央嘉措 4、天上的仙鹤,借我一双洁白的翅膀,我不会飞得太远,看一眼池塘就回返。——仓央嘉措 5、你穿过世事朝我走来迈出的每一步都留下了一座空城这时,一支从来世射出的毒箭命定了我唯一的退路——仓央嘉措 6、结尽同心缔尽缘,此生虽短意缠绵。与卿再世相逢日,玉树临风一少年。——仓央嘉措 7、一些人被另一些人用旧了,也只能在酒色中辉煌地度日。唯独那个努力不幸的人,却依然幸运地一步步死去。——仓央嘉措

8、如果落难,骨头越贱越硬,人与人越爱越轻。——仓央嘉措 9、西风吹谢花成泥,蜂蝶每向香尘泣。情犹未了缘已尽,笺前莫赋断肠诗。——仓央嘉措 10、纵使高原上的风吹不散执着的背影纵使清晨前的霜融不化心头的温热你静守在月下悄悄地来悄悄地走——仓央嘉措 仓央嘉措的优美句子 11、四爱早已在我掌纹上失踪沉默并非是苦不堪言喝水能替别人解渴天下诸佛无始亦无踪若能在一滴眼泪中闭关这一刻不便多疑意念中被一双 莲花的眼睛盯疼人生啊一念之差便落叶纷纷天凉了每一滴眼泪都温暖着 诸佛世间的旧事旧得不能再旧了落花流水谁去了一世的承诺金刚化成了 泪水窥视我的人转眼便立地成佛是目空一切还是一切是空我是谁呀谁又 是我阿弥陀佛十方诸佛梦中漫天的星星都是一朵朵莲花——仓央嘉措 12、佛便是我我便是佛。——仓央嘉措《若能在一滴眼泪中闭关。》 13、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仓央嘉措《十诫诗》 14、我生命中的千山万水,任你一一告别。世间事,除了生死,哪一件不是闲事。——仓央嘉措 15、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仓央嘉措 16、他们纷纷用石头减轻自己的重量,他们使尽一生的力气撒了一次谎,仅仅撒了一次谎。——仓央嘉措 17、与卿再世相逢日,玉树临风一少年。——仓央嘉措 18、朝来无情丛林去,不似昨夜风情郎——仓央嘉措

现代诗歌赏析方法

现代诗歌赏析方法 诗歌鉴赏方法 诗歌圣地是人类的精神后花园,聚焦了美景,凝结着美情。现代诗歌更具情理义,更富新美力。它想象丰富,构思巧妙,极富音乐节奏,能凝练地反映时代生活,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结合教学,我觉得,鉴赏现代诗歌要注意以下四点。 一、鉴赏语言 1、反复诵读,品味韵律。 诵读,是对语言的最直接的感知,是品味语言的最好手段。而诗歌,一般都具备旋律、节奏、押韵这三个韵律要素,适宜诵读。古代诗人很讲究在“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诗的语言要在朗诵时顺口流畅,欣赏时悦耳动听,要富有抑扬顿挫、起伏迭宕的韵律美和流畅回环的音乐感。作为鉴赏者也要从诗歌的音韵与节奏中,体会出其中的音乐美。就诵读方法看,一要引导学生整体感知,二要帮助学生入情入境,三要采用多种形式激趣。诵读让学生获得的不仅是语言表层的东西,对深层的,以及对整体感受全诗内容也有切实的帮助。浅咏低吟戴望舒的诗句:“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反复吟诵品味,体会诗歌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调、动听的旋律,就不难领略诗歌内涵,包括音乐美、情感美。优秀诗歌十分讲究音乐美,席勒甚至认为“诗里的音乐在我心中鸣响,常常超过其内容的鲜明表象”。我国以闻一多、徐志摩为代表的一大批现代诗人,很重视诗歌的音乐美,他们的诗歌行数、字数整整齐齐,停顿、韵脚斩截自然,遣词造句绘声绘色。欣赏诗歌时我们反复诵读,熟悉诗歌的节奏韵律,就会领悟诗歌语言体现的音乐美。 2、抓关键词,推敲语言.

诗是精炼的语言,一句话乃至一个字,里面蕴藏着深厚的旨趣,所以诗家以一字称工,刻意锤炼,以求其精深。对诗歌的炼字进行推敲,从而品味语言的隽美。动词、形容词、数量词、叠词等都是关键词。而古典诗歌(特别是律诗)“诗眼”一般出现在上下两句中相对称的位置上,而且要是五言律诗,就出现在第三或第五个字上,一般都是动词或形容词。它是诗人用心琢磨的结果,因而也最富表达力,最为“精炼传神”。如上例中的“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诗眼都分别在上下两句中的第三个字上。而“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诗眼则分别在上下两句中的第五个字上。(着重号为笔者所加)至于七律、绝句和其它体裁的诗歌,其诗眼出现的位置则不太固定。分析“好处”:分析诗眼的好处,就是要结合诗眼所在的整个诗句所表达的意境、形象或情理(有时还需要结合整首诗的意境或中心),来充分发掘其丰富的意蕴,把握其优美的艺术效果,进而用精炼的语言表述出来。推敲炼字技巧,赏析语言隽永美。 二、鉴赏形象 1、捕捉意象,体察诗情 “意”是作者表达的中心,寄托的思想、情感;“象”是具象,具体可感的事物。“意象”合指作家头脑中所形成的客观形象和主观情趣的有机融合,也指表现在作品里的、包含着主观思想情趣的具体形象。如《我爱这土地》中的“鸟”、“土地”、“河流”、“风”、“黎明”等就是寄予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的具体可感的事物,即为意象。诗歌是抒情的,除了少数直接抒情,大多数都要为情感抒发找个可代表、可象征、可寄托的具体的“象”。要体味诗情就必须解开意象。因此把握意象是真正解读诗歌的第一步。 把握意象,必须在利用已知的基础上初步把握诗歌的风格、情感基调。诗人描写的图景是与其思想感情和谐统一的,美景当

中国现代诗歌欣赏(导学案)

2010-2011学年 高二语文 学案 编号: 使用时间:2011年11月10日 班级: 小组: 姓名: 组内评价: 教师评价: 第 1 页 共 2 页 编写人: 审核人: 包科领导: 课题:中国现代诗歌欣赏 --------让仿写和作文像诗歌一样美丽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A 层 同学利用30分钟预习时间完成,预习案、探究案,训练案全部内容,并尝试完成能力提升,并且做好展示和互动评准备。 2.B 层 完成,预习案、探究案,做好预习案中诗文的朗诵。 3.C 层完成,预习案。 【学习目标】 1、通过鉴赏,了解现代诗的创作要求。 2、通过鉴赏,让学生学会现代诗的创作方法。 3、训练学生的文采,仿写和作文像诗歌一样美丽. 【教学重难点】 重点、难点:领悟现代诗的哲理美和情感美,分析诗歌的内在结构,并在创作中实践。 【预习案】 1、闻一多新诗的三美: 。 2、预习课本10《谈中国诗》和第三单元作文《学习写的有文采》,初步体会所选例文中诗歌的“三美”。 3、第三单元检测语言运用第20题仿写:练习写二到三节。 生活 生活像一首歌 那开在原野上的每一朵小花 那播撒在夜空里的每一缕月光 那绽放在脸上的每一丝笑容 都是这首歌中迷人的音符 4、有感情的朗诵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体会诗歌的“三美”。 再别康桥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的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g āo ),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探究案】 以《死水》归纳“三美”具体表现: 1、 《人生》为例体会诗歌的哲理美: 童年像一个梦, 少年像一幅画, 青年像一首诗, 壮年像一篇散文, 中年像一部小说, 老年像一部哲学。 2、 以《“鱼”和“水”》为例体会诗歌的情感美: 鱼对水说 你看不见我的眼泪, 因为我在水中。

高中语文选修课《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诗

高中语文选修课《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之部 第一单元《生命的律动》 一、中国现代诗歌的基本特征 (一)外部特征分行,音乐性。 (二)内在特征:精美的语言,隽永的滋味,纯粹的情感,深刻的哲理,异常的美感。 二、生命的律动——现代诗歌魅力探密 (一)反复诵读本单元各首诗歌 这些诗歌的创作年代比较久远,但至今都还有其独特的魅力,独特的价值。要求静心诵读,进入诗歌的世界,体会诗歌的意韵,读出滋味。 要求先不看导读分析文字。 (二)品读现代诗歌的方法 诵读——直觉,混沌(写什么——怎么写——写得怎么样) 初解——表层意义、字面意义 深入——知人论世、技法应用与目的 咀嚼——深层寄寓(滋味、情感、哲理、美感) (三)结合导读分析文字,从语言(技法)、滋味、情感、哲理、美感等角度中,选择一两个方面进行思考和交流。 2、课文解读 ⑴《天狗》 总体评价:这是中国最早的白话诗歌之一,顺应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激情。 最突出的特点:高度张扬的自我意识、激荡不已的激情(狂飙突进) 主要技法:化用民间传说、极度夸张 知人论世:由于处在白话文刚刚兴起的时期,又恰逢“新文化运动”,语言总体显得粗糙,也比较直露,滋味不够隽永,美感无从谈起。 ⑵《井》 总体评价:是一首比较成熟的现代诗。 最突出的特点:形象鲜明,涵义隽永,美感异常。 主要技法:象征、托物言志、对比衬托 写作年代:二十世纪四十年代。1944年,抗战胜利前一年。 表层意义:描写“井”的形象——静默、清澈、简单、虔诚、寂寞 描写“井”的环境——草叶、小小的天空和浮云(和谐) 花叶的腐烂、垃圾(不和谐) 写“井”的对象——“你们”饥渴、汲取、扰乱、遗弃 深层意义:写井即写人,写“我”。 “我”是一个旁观者,独立于尘世,为他人(你们)的需要付出自己的帮助。 “我”遭受不公正的命运,对命运既不逃避,也不反抗,但内心却是孤独、渴望、无奈。因此,这里的“井”象征着一种坚韧、高洁的品格,是某种民族精神的象征,有其鼓舞人心的作用:同仇敌忾、众志成城,顽强地应对民族的苦难。 ⑶《春》 总体评价:这是一首抒写青春的比较成熟的真正意义上的现代诗歌。 最突出的特点:赋予意向以最异常的感觉,隐晦地表达青春的热情与困惑,焦虑与迷惘。 主要技法:拟人、拟物、象征、意象的变形,句式的变形。 写作年代:1942。1940年从西南联大毕业,留校任教两年,后到缅甸抗日战场担任翻译一年。 表层意义:春天,充满生命力,万物蓬勃滋长,生命的欲望赤裸展现,无比美丽。 深层意义:春带来生机,带来欢乐,也带来烦恼,甚至痛苦。这正是青春的象征。青春无比美丽,充满生命的张力,生命的欲望被点燃,却又遭受压抑,因而更加强化了对禁锢和压抑的突破与反抗的渴望。 ⑷《无题》 总体评价:这是一首形式新颖的经典的现代诗歌。 最突出的特点:理想崇高,意象鲜明,形式特异,形象鲜明,语言简洁。 主要技法:设问、想象。 写作年代:1948年,解放战争时期。 表层意义:仆倒于雪地,化为万物的营养,迎来美丽的春天。 深层意义:直面苦难,毫不畏惧,相信为正义的事业、崇高的理想的牺牲的价值。 形式特色:最后五行特别有意思。四个词语独立成行,强调了牺牲之后迎来的美好的未来图景;结尾句既照应开头,又余味隽永。 ⑸《川江号子》 总体评价:这是一首气势雄浑、情感悲壮的现代抒情诗。 最突出的特点:情感浓烈、炽热。 主要技法:直接描写与侧面烘托,复沓与对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