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基层领导干部如何“修炼”语言

浅析基层领导干部如何“修炼”语言
浅析基层领导干部如何“修炼”语言

浅析基层领导干部如何“修炼”语言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是人类进行思想交流的工具和闪亮思想的外在光芒。孔子曰:“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基层领导干部的形象直接反映和影响着一个组织乃至国家和执政党的形象,基层干部重视自身的形象塑造,直接关系到领导者的领导绩效高低,以及领导事业的成败。

领导的讲话水平,作为领导形象的一个重要方面,不仅关系到政府与管理职能部门形象,而且影响到群众对国家政策理解深度,一个具有语言艺术的领导,在公共事务管理之中,能够充分体现出较高的领导水平和个人魅力,是展现和提升自身领导力的重要渠道。

一、当今基层领导干部讲话的缺点

当今,基层领导干部讲话普遍具有方式不当,内容空洞,言之无物的特点,讲来讲去都是大话、套话、空话。个人经历与所接受学历的不同,以及其他客观因素,造成了现在的领导素质参差不齐。下面总结了一些基层领导干部在讲话中的不当方式。

(一)口头禅过多。有些基层领导,讲话“官腔”浓重,会议上一个短短的发言稿,念起来抑扬顿挫,“这个”,“嗯”,“是不是”,口头禅过多,下面群众听着也不舒服。改掉这些缺点需要在生活中时刻注意自己的语言。语言的瑕疵影响到讲话者的整体形象与讲话内容。

(二)地方语言过多。一些基层领导干部,说起话来方言过多,致使许多外地人不知所云。积极在干部中推广普通话学习,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形势所趋。

这看起来不是什么重大举措,却影响着国家政府的形象。现在是沟通密切的社会,常常需要两地政府部门的沟通交流,如果各自都持方言,交流的效果可想而知了。再言之,领导是一种形象,影响着周围很多人,包括以后的接班人,对后人是一种榜样,现在如不及时纠正,以后的年轻领导还会步后尘。

(三)即兴演讲能力缺失。中国从古到今的政治家都缺乏西方人的演讲精神。古希腊哲学家经常在街头演讲,宣扬自己的观点,现在的西方领导同样延续了演讲的品质,从美国总统的选举演讲,就职演讲就能看出西方人对口才的认可程度。好的口才是衡量一个领导干部的重要标准。要学会即兴发挥的语言艺术。去某一个地方视察,现场处理紧急事件,很多时候,领导需要现场发言,平时的修养就能够从一言一语中体现出来,知识的积累,素质的修养,厚积而薄发,好的领导总是能在关键时候通过语言扭转时局,稳定人心,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

(四)言之无物。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上甚至出现了一些领导讲话、述职报告、工作总结的固定言语格式,是对现在领导干部讲话“八股”现象的一种最好的反映和讽刺。曾经有一位干部在会上念秘书给他些的稿子的时候,只顾念,也不仔细看内容,连给他注释在括号里的“此处停顿,有掌声”都毫无保留地念出声来,闹了大笑话。有的领导干脆把别人写好的稿子,改头换面,内容都一样,这样的现象屡见不鲜。讲话要抓住重要方面,开头和结尾不必累赘。

二、领导语言应具备的特点:

(一)政策性。领导干部代表着国家和政府的形象,因此讲话必须要深思熟虑,讲究原则,要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

论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为群众的利益着想。讲话要有深刻的政治意义,和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做斗争。基层领导首先要领会当今国家的最新政策、理论思想,在对群众的讲话中,把对政策的理解表达出来,起到作为国家与群众沟通的作用。领导要一言九鼎,言出必行,言行一致。

(二)准确性。讲话的时候,要抓住事物的本质,紧扣中心,说话要说到点子上。在列举一些统计数据、事物名称的时候,要有充分的准备,不能模棱两可,尽量少用或不用一些诸如:大概,可能,好像之类的话语。讲话之前最好先核对一下文中数据的准确性和资料的可靠性,不能信口开河,领导讲话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尽量避免口头上的失误。

(三)艺术性。优秀的领导干部讲话富有艺术性,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艺术性是讲话中最难把握的了。好的语言艺术,能够在谈判,协商中,化干戈为玉帛,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时而用一些诙谐的语言,会使领导与群众的距离顷刻拉近,给人民群众一种平易近人的感觉。

(四)针对性。所谓针对性,就是在讲话的时候注意讲话对象,和不同的人讲话要使用不同的方式。对文化素质相对较低的听众讲话,要善于运用通俗的语言,形

象的比喻来说明问题,否则就会造成听众理解的困难。

三、领导语言艺术的锤炼

成功的领导者语言准确,详实,通俗,有趣。丰富的语言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学得的,领导干部应该通过以下的途径锤炼自己的语言:

(一)博览群书,提高业务知识

知识的积累可以丰富语言的素材。令人言之有物,在讲话时也可以经常引用书中的经典话语,为自己的讲话点缀一

些花叶,令语言不显得苍白无力。除了一些政治、党建、哲学类的书外,还应该多广泛涉猎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也可以多读读,锤炼自己的语言一字一句都要精雕玉琢。

所谓领导,就是要能够统领群众,用高瞻远瞩的思想来驾驭局势。因此,有一定的业务基础是一个领导所具备的必须品质。由于各种历史和现实原因,我国的基层领导干部文化素质和业务素质偏低,其中不乏是半路出身,有的是工作岗位调离,所领导的工作是和自己的业务知识不相关的。在这样的形势下,需要基层领导干部更应该多下功夫熟悉业务,专研业务,乱指挥否则会给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带来很大的破坏。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明确地教导人们职业素养或专业能力是承担领导者职责的先决条件。苏格拉底曾经对一个人这样说:“你肯定已经注意到,如果一个人缺乏专业能力的话,他就别想在竖琴家,合唱团,舞蹈家以及角斗士那里行使任何权威。

政府应该多加强领导干部培训,同时也呼吁出版部门多出一些关于这方面的书籍,这对提高领导干部语言修养具有很大作用。也可以由政府引导定期举办一些有助于领导素质培养之类的小型培训班。

(二)提高个人修养,善于与群众沟通

领导不能什么事都靠秘书,不要每一次开会和讲话都拿着稿子念,记住领导是你自己而不是别人。或许试着脱稿刚开始的时候或许不习惯,但时间长了就会好的。可以尝试自己来准备稿子,写作能够锻炼自己的文学语言,梳理自己的思想。

毛泽东说过“中央已经下了决心反对主观主义,反对宗派主义,反对党八股,要把我们的学风,党风,文风改变,

扩大正风。”《论语·为政》语言的目的不是为了好听好看,而是为了沟通。从本质上来看,干群沟通为的是能够正确贯彻党的领导方针措施,和群众沟通,打成一片,缩近领导与群众之间的距离,知百姓之所想,解百姓之困难,给百姓之所需。作为领导,绝不能高高在上,动不动就摆官架子,满口官腔。要善于深入群众,倾听群众之心声。把微笑带在脸上,“笑如沐浴春风中,人犹桃花因风醉。”眼睛是心灵的窗口,目光交流是人与人情感交流的最佳方式,要目视听众,环视会场,让听众有一种被领导者“放在眼里”的感受,这样就从心理上接近了讲话者与听众的距离。

“以才为贤,以德为帅。”《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才德论》,一个优秀的领导必须具备卓越的道德修养,从而能够在群众中树立威信,讲话自然也具有说服力。

(三)遇到问题沉着应对,适当运用语言艺术

适当时候运用机智幽默的方式,会使谈话熠熠生辉。建国初期,有一位西方记者在记者招待会上问外交部长陈毅:“中国最近打落了一架美国U2高空侦察机,请问你们是用什么武器击落的,是导弹吗?”,面对这样的涉及机密的提问,一句“无可奉告”足以应付,可是陈毅部长却面带神秘微笑答道:“我们是用竹竿子捅下来的。”顿时哄堂大笑,巧妙而机智地回答了问题。

有一次,周总理在办公室接待一位美国记者,当这位美国记者看到周总理使用一支美国派克钢笔时,带有几分讽刺的口吻说:“总理阁下,你们堂堂中国人,为何使用我国的钢笔呢”,周总理付之一笑说:“谈起这支钢笔,话就多了,这是一位朝鲜人民朋友抗美的战利品,是作为礼物送给我的,朋友说留下做个纪念,我觉得有意义,就留了。”

这些话令美国记者羞愧万分。

从实际上看,广大干部群众也是把党和国家的社会政治形象与领导形象,尤其是与自己身边的领导干部的形象联系起来认识的。在群众眼里,从领导干部的言行举止中反映出来的领导形象就是党和国家社会政治形象的具体和真切写照。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良好语言习惯的养成需要在生活中长期的积累。在生活中养成温文尔雅的性格,知书达理的品质,高瞻远瞩的思想,雷厉风行的作风,这样的领导能够很快提升领导力;走到哪里,都会受到群众的赞叹和尊重。修炼基层干部语言表达不仅对于干部自身,更对于维护国家和政府的形象,贯彻落实国家政策有着很大的影响。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