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杀菌技术原理及发展现状

食品杀菌技术原理及发展现状
食品杀菌技术原理及发展现状

食品杀菌技术原理及发展现状2012-11-29

中华食品生意网编者按:传统食品杀菌为热杀菌,与之相比,冷杀菌不仅能杀灭食品中微生物,且能较好保持食品固有营养成分、质构、色泽和新鲜度。食品冷杀菌主要有超高压杀菌、超高压脉冲电场杀菌、臭氧杀菌等,对于保持食品更能成分的生理活性起到重大作用。

什么是冷杀菌:

冷杀菌是指在杀菌过程中食品温度不升高或升高很低的一种安全、高效杀菌方法。冷杀菌不仅有利于保持食品功能成分的生理活性,且还有利于保持色、香、味及营养成分。

冷杀菌技术兴起的背景:

传统的热力杀菌是在加热的环境下进行的,因此会不同程度地破坏食品中的营养成分和天然特性。为了更大限度保持食品本身的固有品质,一些新型的灭菌技术———冷杀菌应运而生,如超高压杀菌、超高压脉冲电场杀菌、脉冲强光杀菌、放射线杀菌等。近年来,随着人们饮食观念的改变,“原汁原味”的食品逐渐成为时尚,因而冷杀菌技术也越来越受到食品科学研究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冷杀菌技术有哪几种

一、超高压杀菌

二、超高压脉冲电场杀菌

三|、臭氧杀菌

四、微波杀菌

五、脉冲强光杀菌

六、辐射杀菌

七、紫外线杀菌

八、其他杀菌技术列举

1超高压杀菌技术

原理:

超高压杀菌是将食品物料以某种方式包装以后,放入液体介质(通常是食用油、甘油、油与水的乳液)中,在100MPa~1000MPa压力下作用一段时间后,使之达到灭菌要求。其

基本原理是压力对微生物的致死作用,主要是通过破坏其细胞壁,使蛋白质凝固,抑制

酶的活性和DNA等遗传物质的复制等来实现。

发展现状:

超高压冷杀菌技术的先进性是高压、常温灭菌,采用该项技术对食品进行处理后,不但具备高效杀菌性,而且能完好保留食品中的营养成分,食品口感佳,色泽天然,安全性高,保质期长,这是传统高温热力杀菌方法所不具有的优点。目前,国外超高压灭菌已在果蔬、酸奶、果酱、乳制品、水产品、蛋制品等生产中有了一定的应用。在每cm2的肉食上施加大约6t重的压力进行高压灭菌。结果,其味跟原来一样,色泽也比原先更好看。日本明治屋食品公司将草莓、苹果和猕猴桃等果酱经软包装后在400~600MPa、10~30min条件下灭菌,产品的色泽和风味不变,并保持了水果原有的口感,VC的保留率较高。

2、超高压脉冲电场杀菌

原理:

超高压脉冲电场杀菌是采用高压脉冲器产生的脉冲电场进行杀菌的方法。脉冲产生的电场和磁场的交替作用,使细胞膜透性增加,膜强度减弱,最终膜被破裂,膜内物质外流,膜外物质深入,细胞体死亡。电磁场产生电离作用,阻断了细胞膜的正常生物化学反应和新陈代谢,使细菌体内物质发生变化。

发展现状:

超高压脉冲电场杀菌已在实验室水平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它可保持食品的新鲜及其风味,营养损失少。但因其杀菌系统造价高,制约了它在食品工业上的应用。且超高压脉冲电场杀菌在黏性及固体颗粒食品中的应用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3、臭氧杀菌

原理:

臭氧灭菌或抑菌作用,通常是物理的、化学的及生物学等方面的综合结果。其作用机制可归纳为:

(1)作用于细胞膜、导致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细胞内物质外流,使细胞失去活力;

(2)使细胞活动必需的酶失活。这些酶既有基础代谢的酶,也有合成细胞重要成分的酶;

(3)破坏细胞质内的遗传物质或使其失去功能。臭氧杀灭病毒是通过直接破坏RNA或DNA完成的;而杀灭细菌、霉菌类微生物则是先作用于细胞膜,使其构成受到损伤,导致新陈代谢障碍并抑制其生长,臭氧继续渗透破坏膜内组织,直至其死亡

发展现状:

臭氧氧化力极强,仅次于氟,能迅速分解有害物质,杀菌能力是氯的600~3000倍,其分解后迅速的还原成氧气。利用其性能的臭氧技术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早就得到广泛应用,是杀菌消毒、污水处理、水质净化、食品贮存、医疗消毒等方面的首选技术。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研究人员发现,臭氧可以抑制癌细胞的生长;日本石川岛播麻种工业公司证明,臭氧水有望成为最佳的果树杀菌剂,其杀菌效果明显优于次氯酸钠;中国医学科学院研究证明,臭氧可以有效地杀灭淋球菌,并且对水中的重金属有分解作用。

试验证明臭氧水是一种广谱杀菌剂,它能在极短时间内有效地杀灭大肠杆菌、蜡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流脑双球菌等一般病菌以及流感病菌、肝炎病毒等多种微生物[8]。可杀死和氧化鱼、肉、瓜果蔬菜、食品表面能产生异变的各种微生物和果蔬脱离母体后继续进行生命活动的微生物,加速成熟乙烯气体,延长保鲜期。

4、微波杀菌

原理:

1.微波能的热效应:在一定强度微波场的作用下,食品中的虫类和菌体会因分子极化现象,吸收微波能升温,从而使其蛋白质变性,失去生物活性。微波的热效应主要起快速升温杀菌作用;

2.微波能的非热效应:高频的电场也使其膜电位、极性分子结构发生改变;使微生物体内蛋白质和生理活性物质发生变异,而丧失活力或死亡。在灭菌中起到了常规物理灭菌所没有的特殊作用,也是造成细菌死亡原因之一。

3.微波杀菌、保鲜是微波热效应和非热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微波杀菌温度低于常规方法,一般情况下,常规方法杀菌温度要120℃-130℃,时间约1小时,而微波杀菌温度仅要70℃-105℃,时间约90-180秒。

微波是频率从300MHz~300GMHz的电磁波。微波与物料直接相互作用,将超高频电磁波转化为热能的过程。微波杀菌是微波热效应和生物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微波对细菌膜断面的电位分布影响细胞周围电子和离子浓度,从而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能,细菌因此营养不良,不能正常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受阻碍死亡。从生化角度分析,细菌正常生长和繁殖的核酸(RNA)和脱氧核糖核酸(DNA)是若干氢键紧密连接而成的卷曲大分子,微波导致氢键松弛、断裂和重组,从而诱发遗传基因或染色体畸变,甚至断裂。微波杀菌正是利用电磁场效应和生物效应起到对微生物的杀灭作用。

发展现状:

采用微波装置在杀菌温度、杀菌时间、产品品质保持、产品保质期及节能方面都有明显的优势。德国内斯公司研制的微波室系统,加热温度为72~85℃,时间为1~8min、杀菌效果十分理想,特别适用于已包装的面包、果酱、香肠、锅饼、点心以及贮藏中杀灭虫、卵等。微波处理的食品保质期达6个月以上

5、脉冲强光杀菌

原理:

脉冲强光杀菌是利用强烈白光闪照进行杀菌技术,其系统主要包括动力单元和灯单元。动力单元为惰性气体灯提供能量,灯便放出只持续数百微秒,其波长由紫外光区域至近红外光区域强光脉冲,其光谱与太阳光相似,但比阳光强几千倍至数万倍。脉冲光中起杀菌作用波段可能是紫外光,其它波段起协同作用。由于细菌、酵母菌等微生物都系由水、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和无机物等复杂化合物构成一种凝聚态物质。脉冲强光有一定穿透性,当闪照时,脉冲强光作用于其活性结构上,使蛋白质发生变性,从而使细胞失去生物活性,达到杀菌目的。

发展现状:

脉冲强光在杀菌和对食品进行保鲜同时能很好保持食品营养成分和风味不发生变化,且无有害物质残留。此外,脉冲强光杀菌技术在处理食品时所需费用也不高,适于烘烤食品、海产品、肉类、水果和蔬菜等杀菌及保鲜。

6、辐射杀菌

原理:

辐照就是运用X射线、γ射线或电子高速射线照射食品引起食品内的物质发生物理、化学或生物学上的变化,从而抑制或破环其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使细胞死亡,延长食品的贮藏期。食品中常用的辐照源主要是Co60、Cs137等所产生的γ射线,其穿透性强,对只要求表面处理的食品效果不佳。食品辐照操作简单,照射较易控制,几乎无热效应,可较好地保持食品原有的品质,卫生安全性较高,节能。

发展现状:

除用于果蔬的贮藏保鲜,如抑制土豆、大蒜、洋葱等的发芽和延缓果蔬的衰老外,还可用于许多食品的消毒杀菌,如调味料、肉类、海产品、粮食及脱水蔬菜等。目前,辐射杀菌已在许多国家得到政府的认可并批准使用,我国对稻谷、小麦、玉米、蔬菜、水果、鱼肉辐照保藏技术已取得成效,日益显示出广阔的前景。

7、紫外线杀菌

原理:

紫外线是介于可见光的紫色光和X射线之间的光波,波长在100nm和400nm之间。其杀菌的原理是利用生物细胞内的DNA吸收240nm~280nm范围内的光波,当对260nm波长的光波吸收达到最大值时,DNA受到破坏导致细菌死亡的特性进行杀菌。同时,紫外光还可降解有机物。185nm~400nm左右波长的紫外光可裂解有机物中的碳键使其降解,即破坏微生

物分子间特有的化学键导致细菌死亡。

发展现状:

目前使用紫外线装置大多数是管壁能够通过紫外线的低压汞灯,这种技术多见于对水的处理。而对其它一些食品如果蔬汁饮料、啤酒、葡萄酒、牛奶或其它含有胶体颗粒或色素的液体均不能采用。另外,紫外线杀菌装置使用时间不宜过长,否则效果变差。日本某公司研制开发一种紫外线杀菌灯,使用时间可达到7000h,对活水鱼槽中进行灭菌,既保持水质的清净新

鲜,又能延长活鱼寿命。

8、其他杀菌技术列举

除了以上七种食品冷杀菌技术外,还有利用直线加速器产生的电子束破坏微生物的DNA,从而杀灭食品表面的细菌的软电子束冷消毒杀菌;利用超声空穴现象产生的剪应力能机械地破碎细胞壁和加快物质转移的原理的超声杀菌;采用6000高新磁力强度,将食品放在N极与S极之间,经连续摇动,从而达到100%杀菌效果的磁力杀菌;利用食品本身导电性,及不良导体产生大的电阻抗特性产生热能的原理的电阻杀菌等等。

冷杀菌技术的发展前景

冷杀菌是在食品温度不升高或升高很低的条件下进行杀菌,弥补了热杀菌的不足,可最大限度地保持食品功能成分的生理活性及原有的色、香、味及营养成分,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杀菌方法。作为新型杀菌技术,近年来冷杀菌受到了国内外食品行业的极大关注,使之成为21世纪食品工业研究和推广的重要高新技术之一,在食品加工过程中采用冷杀菌技术成为必然的趋势。因此它是最有应用前景的杀菌技术。

(来源:中华食品生意网)

文章链接:中华食品生意网https://www.360docs.net/doc/2010008620.html,/Tech_news/Detail/17548.html

食品工程原理重点

食品工程原理复习 第一章 流体力学基础 1.单元操作与三传理论的概念及关系。 不同食品的生产过程应用各种物理加工过程,根据他们的操作原理,可以归结为数个应用广泛的基本操作过程,如流体输送、搅拌、沉降、过滤、热交换、制冷、蒸发、结晶、吸收、蒸馏、粉 碎、乳化萃取、吸附、干燥 等。这些基本的物理过程称为 单元 操作 动量传递:流体流动时,其内部发生动量传递,故流体流动过程也称为动量传递过程。凡是遵循流体流动基本规律的单元操作, 均可用动量传递的理论去研究。 热量传递 : 物体被加热或冷却的过程也称为物体的传热过程。凡 是遵循传热基本规律的单元操作,均可用热量传递的理论去研究。 质量传递 : 两相间物质的传递过程即为质量传递。凡是遵循传质 基本规律的单元操作,均可用质量传递的理论去研究。 单元操作与三传的关系 “三传理论”是单元操作的理论基础,单元操作是“三传理论” 的具体应用。 同时,“三传理论”和单元操作也是食品工程技术的理论和实践 基础 2.粘度的概念及牛顿内摩擦(粘性)定律。牛顿黏性定律的数学表达式是y u d d μτ±= ,服从此定律的流体称为牛顿流体。 μ比例系数,其值随流体的不同而异,流体的黏性愈大,其值愈 大。所以称为粘滞系数或动力粘度,简称为粘度 3.理想流体的概念及意义。 理想流体的粘度为零,不存在内摩擦力。理想流体的假设,为工

程研究带来方便。 4.热力体系:指某一由周围边界所限定的空间内的所有物质。边 界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虚拟的。边界所限定空间的外部称为 外界。 5.稳定流动:各截面上流体的有关参数(如流速、物性、压强) 仅随位置而变化,不随时间而变。 6.流体在两截面间的管道内流动时, 其流动方向是从总能量大的截面流向总能量小的截面。 7.1kg理想流体在管道内作稳定流动而又没有外功加入时,其柏努利方程式的物理意义是其总机械能守恒,不同形式的机械能可以相互转换。 8. 实际流体与理想流体的主要区别在于实际流体具有黏性,实际流体柏努利方程与理想流体柏努利方程的主要区别在于实际流体柏努利方程中有阻力损失项。 柏努利方程的三种表达式 p1/ρ+gz1+u12/2 = p2/ρ+gz2+u22/2 p1/ρg+z1+u12/2g = p2/ρg+z2+u22/2g p1+ρgz1+ρu12/2 = p2 +ρgz2+ρu22/2

食品技术原理重点

绪论 食物: 可供人类食用或具有可食性的物质通称为食物。食物是人类最基本的需要,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人体生长发育、更新细胞、修补组织、调节机能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也是产生热量保持体温、进行体力活动的能力来源。 食品: 1.将食物经过不同的配制和各种加工处理,从而形成了形态、风味、营养价值各不相同、花色品种各异的加工产品,这些经过加工制作的食物统称为食品。 2.指各种供人食用或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质,但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 食品分类: 1.按照加工工艺分类:罐头食品、焙烤食品、冷冻食品、干制食品、腌制食品、烟熏食品、发酵食品、辐射食品、挤压膨化食品。 2.按照原料来源分类:肉制品、乳制品、谷物制品、果蔬制品、大豆制品、蛋制品、水产品、糖果、巧克力等。 3.按照产品特点分类:功能食品(保健食品)、营养食品、健康食品、方便食品、工程食品(模拟食品)、旅游食品、休闲食品、快餐食品、饮料饮品等。 4.按照食用对象分类:老年食品、儿童食品、婴幼儿食品、孕妇食品、运动员食品、航天食品、军用食品等。 (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辐射食品、转基因食品)食品工艺研究什么( 1)食品工艺学( Food Technology )是研究食品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加工过程和方法的一门应用科学。

( 2)食品工艺学是将食品科学原理应用于食品原料的加工处理,将其转变为高质量和稳定性好的各种产品,并进行包装和分配,以便满足消费者对安全、卫生、营养和美味食物需求。 ( 3)食品工艺学是应用化学、物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营养学、工程原理学等各方面的基础知识,研究食品加工和保藏,研究加工对食品质量方面的影响,以及保证食品在包装、运输和销售中保持质量所需要的加工条件,应用新技术创造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新型食品,探讨食品资源利用以及资源与环境的关系,实现食品工业生产合理化、科学化、现代化的一门应用学科。 (一)根据食品原料的特点,研究食品的加工保藏 (二)研究食品质量要素和加工对食品质量的影响 (三)创造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新型食品 (四)研究充分利用现有食物资源和开辟食物资源的途径 (五)研究加工或制造过程,实现食品工业生产的合理化、科学化、现代化 第一章食品低温处理和保藏 1.食品冷藏:食品的低温保藏,即降低食品温度,并维持低温水平或冻结状态,以延缓或阻止食品的腐败变质,达到食品远途运输和短期或长期贮藏的目的。 2.影响食品腐败变质的因素:微生物、酶、氧化作用。 3.低温导致微生物活力降低和死亡的原因 1)温度下降会导致微生物细胞内酶的活性下降; 2)温度下降微生物细胞内原生质黏度增加,胶体吸水性下降、蛋白质分散度 改变,并导致蛋白质不可逆变性; 3)食品冻结时,冰晶体的形成会使微生物细胞内原生质脱水,同时冰晶体的形成还会

食品技术原理复习

一、名词解释: 1.低温保藏:降低食品的温度,并维持低温水平或冻结状态,以延缓或阻止食品的腐败变 质,达到食品的远途运输和短期或长期贮藏的目的的保藏方法。(p1) 2.冷却保藏:将食品的温度下降到食品冻结点以上的某一合适温度,食品中的水分不结冰 的,达到使大多数食品短期贮藏和长期贮藏的目的。(p2) 3.冻结保藏:将食品的温度下降到食品冻结点以下的某一预定温度,使食品中绝大部分的 水形成结晶,达到使食品长期贮藏的目的。(p2) 4.回热:就是在冷藏食品出冷藏室前,保证空气中的水分不会再冷藏食品表面冷凝的条件 下,逐渐提高冷藏食品的温度,最后达到使其与外界空气温度相同的过程。(p54) 5.解冻:是使冻藏食品内冻结的水分重新变成液态,回复食品的原有状态和性状的过程。 (p55) 6.最大冰晶生长带:大量形成冰结晶的温度范围。(p26) 7.共晶点:食品中浓度增加到一定浓度不再改变,然后食品中的盐和溶液一起结晶时的温 度。 8.冷却率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13) 9.冻藏食品实用贮存期:冻藏食品感官品质无大的变化时的贮存时间。(p51) 10.冻藏食品T.T.T概念:冻结食品的可接受性与冻藏温度、冻藏时间的关系(p52) 11.呼吸跃变:水果蔬菜在收获后呼吸强度下降,但到了一个转折点后呼吸强度急剧升高 (p61) 12.气调贮藏:在冷藏的基础上降低贮藏环境中氧气的含量,增加贮藏环境中二氧化碳气体 的含量,以进一步提高贮藏效果的方法,简称CA贮藏。(p64) 13.食品干藏:通过干燥将食品中水分降低到足以防止食品腐败变质的水分进行长期贮藏 14.腌渍保藏:利用高浓度的盐或糖处理食品,让其渗入到食品组织中去,提高渗透压降低 水分活度,抑制腐败菌的生长繁殖,达到保藏的目的。 15.盐制:用盐或盐溶液对肉或蔬菜等食品原料进行处理。 16.糖制:用糖或糖溶液对水果等原料进行处理。 17.水分活度(A w):是指物料表面水分的蒸汽压与相同温度下纯水的饱和蒸汽压之比。 18.平衡水分:不能被指定状态的空气带走的水分。 19.湿基湿含量:是以湿物料为基准,指湿物料中水分占总质量的百分比。 20.干基湿含量:是以不变的干燥物质为基准,指湿物料中水分与干物质质量的百分比。 21.给湿过程:由于水分梯度存在使水分从高到低转移的过程。 22.化学保藏:在食品生产、贮藏和运输过程中使用化学和生物制品(食品添加剂)来提高 食品的耐藏性和尽可能保持食品原有质量的措施。 23..防腐剂:具有抑制微生物生长和杀死微生物能力的物质。 24.抗氧剂:指能够延缓或阻止食品氧化,提高食品稳定性的物质。 25.涂膜剂:为防止生鲜食品脱水、氧化、变色、腐败、变质等而在其表面进行涂膜的物质。 26. 二、问答 1.低温防腐的基本原理是怎样的? 答:低温能够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食品中酶的活性,降低非酶因素引起的化学反应速率。 2.低温对酶、微生物及其他变质因素有何影响? 答:低温能够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食品中酶的活性,降低非酶因素引起的化学反应速率。 3.低温保藏可分为哪两大类?分别适应哪些物料?其温度范围如何? 答:低温保藏分为冷却贮藏和冻结贮藏。冷却贮藏适用于水果、蔬菜;冻结贮藏适用于肉类、

食品工程原理重点

食品工程原理复习 第一章 流体力学基础 1.单元操作与三传理论的概念及关系。 不同食品的生产过程应用各种物理加工过程,根据他们的操作原理,可以归结为数个应用广泛的基本操作过程,如流体输送、搅拌、沉降、过滤、热交换、制冷、蒸发、结晶、吸收、蒸馏、粉 碎、乳化萃取、吸附、干燥 等。这些基本的物理过程称为 单元 操作 动量传递:流体流动时,其内部发生动量传递,故流体流动过程也称为动量传递过程。凡是遵循流体流动基本规律的单元操作, 均可用动量传递的理论去研究。 热量传递 : 物体被加热或冷却的过程也称为物体的传热过程。凡 是遵循传热基本规律的单元操作,均可用热量传递的理论去研究。 质量传递 : 两相间物质的传递过程即为质量传递。凡是遵循传质 基本规律的单元操作,均可用质量传递的理论去研究。 单元操作与三传的关系 “三传理论”是单元操作的理论基础,单元操作是“三传理论” 的具体应用。 同时,“三传理论”和单元操作也是食品工程技术的理论和实践 基础 2.粘度的概念及牛顿内摩擦(粘性)定律。牛顿黏性定律的数学表达式是y u d d μτ±= ,服从此定律的流体称为牛顿流体。 μ比例系数,其值随流体的不同而异,流体的黏性愈大,其值愈 大。所以称为粘滞系数或动力粘度,简称为粘度 3.理想流体的概念及意义。 理想流体的粘度为零,不存在内摩擦力。理想流体的假设,为工 程研究带来方便。 4.热力体系:指某一由周围边界所限定的空间内的所有物质。边

界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虚拟的。边界所限定空间的外部称为 外界。 5.稳定流动:各截面上流体的有关参数(如流速、物性、压强) 仅随位置而变化,不随时间而变。 6.流体在两截面间的管道内流动时, 其流动方向是从总能量大的截面流向总能量小的截面。 7.1kg理想流体在管道内作稳定流动而又没有外功加入时,其柏努利方程式的物理意义是其总机械能守恒,不同形式的机械能可以相互转换。 8. 实际流体与理想流体的主要区别在于实际流体具有黏性,实际流体柏努利方程与理想流体柏努利方程的主要区别在于实际流体柏努利方程中有阻力损失项。 柏努利方程的三种表达式 p1/ρ+gz1+u12/2 = p2/ρ+gz2+u22/2 p1/ρg+z1+u12/2g = p2/ρg+z2+u22/2g p1+ρgz1+ρu12/2 = p2 +ρgz2+ρu22/2 9.管中稳定流动连续性方程:在连续稳定的不可压缩流体的流动中,流体流速与管道的截面积成反比。截面积愈大之处流速愈小,反之亦然。对于

食品技术原理试卷及答案1

课程代码: 座位号: 《食品技术原理》试卷A 姓名: 学号: 专业: 学院: 班级: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1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答对一题得 1 分,共10 分) 1、热致死微生物的主要机理是 【B 】 A.加热方式 B.蛋白质变性 C.热处理温度 D.水分 2、高酸性食品中常见腐败菌是 【B 】 A.嗜热菌 B. 酵母 C. 耐酸芽孢菌 D. 嗜温厌氧菌 3、20g/L 的味精和20g/L 的核甘酸共存时,会使鲜味明显增强,增强的程度超过20g/L 味精单独存在鲜味与20g/L 核甘酸单独存在鲜味的加合。这称作 【 A 】 A.相乘作用 B.对比增强现象 C. 对比减弱现象 D.变调现象 4、酸黄瓜罐头杀菌时【 】为其加热的主要问题。 【 B 】 A.腐败菌 B.酶的钝化 C.杀菌温度 D.加热时间

5、对象菌Z=100C,F121=10min,则F131= 【A 】 A.1min B.0.1min C.100min D.1000min 6、解冻中品质变化以【】为主要。【B 】 A.微生物繁殖 B.汁液流失 C.酶促反应 D.非酶促反应 7、水分活度在【】以下,绝大多数的微生物都不能生长。【D 】 A.0.88 B. 0.91 C. 0.60 D. 0.75 8、以13位的EAN-13码为例,头三位代表国家,由国际物品编码组织分配,中国 大陆地区是 【C 】 A.590-594 B.390-394 C. 690-694 D.790-794 9、【】的照射可以达到辅照处理的目的,而不会损伤食品本身的组织,加工出来的食品质量好。【B 】 A.高剂量率、长时间 B. 高剂量率、短时间 C. 低剂量率、长时间 D. 低剂量率、短时间 10、当区别两个同类样品间是否存在感官差异,如成品检验和异味检验,使用【C】 A.成对比较检验 B.三点检验 C. 二-三点检验法 D.分类检验法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90分)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0 小题,每题1分,共10 分,答A表示说法 正确.答B表示说法不正确,本题只需指出正确与错误,不需要修改) 11、食品杀菌时减少原始菌数到最低程度极为重要。(A) 12、细菌一般在微酸性至中性范围内其耐热性最强。(A ) 13、细菌的芽孢和营养细胞在微酸性至中性范围内,对加热的反应都十分稳定。(A) 14、F值可用于比较Z值不同的细菌的耐热性。(B) 15、高酸性食品加热杀菌时,酶的钝化为其杀菌的主要问题。(A ) 16、香蕉的冷藏温度低于120C时,会产生冷害。(A ) 17、要达到相同的渗透压,盐制时需要的溶液浓度就要比糖制时高得多。(B) 18、烟熏的主要目的是增加风味和色泽。(A )

食品技术原理课后思考题原版

食品技术原理课后思考题 第一章食品的低温处理与保藏 1、食品低温保藏 食品的低温保藏:即降低食品温度,并维持低温水平或冻结状态,以延缓或阻止食品的腐败变质,达到食品的远途运输和短期或长期储藏的目的的保藏方法。 2、食品低温保藏的分类 食品的冷却储藏:即将食品温度下降到食品冻结点温度以上的某一合适温度,食品中水分不结冰,达到使大多数食品短期储藏和某些食品长期储藏的目的。 冻结储藏:即将食品温度下降到食品冻结点以下的某一预定温度,使食品绝大部分的水形成冰结晶,达到食品长期储藏的目的。 3、温度对酶活性有哪些影响? (1)温度对酶的活性影响较大。在一定温度范围内(0—40),酶的活性随温度升高而增大。(2)过高的温度可导致酶的活性丧失,低温处理虽然能使酶的活性下降,但不完全丧失。(3)一般来说—18才能有效地抑制酶的活性,但温度回升后酶的活性会重新恢复,甚至较降温前活性更高,从而加速果蔬的变质。故对低温处理果蔬往往需要在低温处理前进行灭酶,采用烫漂,80-90的温度,3-5分钟。温度应控制在恰好能破坏食品中各种酶的活性而不大量破坏食品品质。采用检查过氧化物酶残余活性的方法,确定热烫工艺。 4、低温导致微生物活力降低和死亡的原因。 (1)低温降低了各种生化反应速率,破坏了各种生化反应的协调一致性,从而破坏了微生物细胞内的新陈代谢。(2)低温导致微生物细胞内的原生质浓度增加,胶体吸水性下降,粘度增加,影响新陈代谢。(3)低温导致微生物细胞内外的水分冻结形成冰结晶,冰晶会对微生物的细胞产生机械损伤。而且由于部分水的结晶也会导致细胞内原生质浓度增加,使其中部分蛋白质变性,从而引起细胞丧失活性,这种现象对于含水量大的营养细胞在缓慢冻结条件下容易发生。 5、影响微生物死亡的因素有哪些? (1)温度:温度愈低对微生物的抑制愈显著,在冻结点以下,温度愈低水分活性愈低,其对微生物抑制作用愈明显,但低温对芽孢活力影响较小。(2)降温速率:在冻结点之上,降温速度愈快,微生物适应性愈差;水分开始冻结后,降温的速度会影响水分形成冰结晶的大小,降温速度慢,形成的冰结晶大,对微生物细胞的损伤大。(3)水分存在的状态:结合水多,水分不易冻结,形成的冰结晶小而少,对微生物细胞的损伤小,反之,水分多,游离水多形成的冰结晶大,对细胞的损伤大。(4)介质和食品成分的影响:pH低和高水分会加速微生物的死亡。食品中一定浓度糖,盐,蛋白质和脂肪等对微生物有保护作用,使温度对微生物的影响减弱。但当这些可溶性物质的浓度提高,其本身就有一定的抑菌作用。(5)储藏期:冻结储存时微生物的数量一般总是随储存期的增加而减少,但储存温度愈低,减少的量愈少。 6、食品冷却的方法有哪几种? 自然降温和人工降温。人工降温的方法有:(1)强制空气冷却法(2)真空冷却法(3)水冷却法(4)冰冷却法 (1)冷风冷却 (2)冷水冷却 (3)碎冰冷却 (4)真空冷却 7、根据食品物料特性可将食品分为哪几类?动物屠宰后肌肉变化分几步? 根据低温下不同食品物料的特性,可将食品物料分为三类:一是植物性物料;二是

食品冷杀菌技术

食品冷杀菌技术 摘要:冷杀菌技术是一种新技术,既能杀灭食品中微生物,又能最大限度保持食品色泽、香味及营养成分。依据冷杀菌作用原理不同,将其分为物理冷杀菌、化学冷杀菌、生物冷杀菌3大类,并就冷杀菌技术在食品领域的应用研究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食品;冷杀菌;物理;化学;生物 食品腐败变质是由于微生物的代谢活动所引起的,因此杀菌工艺是食品加工过程中重要的一个环节。食品杀菌包括热杀菌和冷杀菌,热杀菌可致死微生物、钝化酶及改善其品质,但对食品营养品质方面有较大影响;而为了迎合消费者对于食用安全、性质稳定和不加添加剂等需求,冷杀菌技术由此诞生。冷杀菌技术不仅杀灭微生物,还能够保证食品营养成分的生理活性、对其固有的风味、色泽等方面的影响较小。冷杀菌技术则包括超高压杀菌、高压脉冲电场杀菌、磁力杀菌、感应电子杀菌、辐照杀菌、微波杀菌、超声波杀菌、紫外线杀菌、臭氧杀菌、脉冲强光杀菌、酶法杀菌等。而本文则综述了国内外冷杀菌技术的研究进展及现状,主要介绍了超高压杀菌、磁力杀菌和脉冲强光杀菌等技术基本原理和应用。 1.超高压杀菌技术 1.1超高压杀菌技术的原理[1-2] 食品超高压杀菌,即将包装好的食品物料放入液体介质(通常是食用油、甘油、油与水的乳液)中,在100~1000MPa压力下处理一段时间使之达到灭菌要求。其基本原理就是利用压力对微生物的致死作用,主要通过破坏细胞膜、抑制酶的活性和影响DNA等遗传物质的复制来实现。 1.2超高压杀菌技术在食品科技中的运用

1986年京都大学林力九教授首次开展高压食品实验,随后日本的Meidi-Ya公司于1990年生产了第一个高压食品—果酱,揭开了超高压技术运用的序幕。明治屋食品公司将草莓、猕猴桃、苹果酱软包装后,在室温下以400~600 MPa的压力处理10~30 min后不仅起到了杀菌作用,还能保证产品原有的风味和色泽,且维生素C含量也大大得到提高。此后在日本市场上随处可以发现许多超高压食品,包括口味像新鲜水果的果酱、果汁、色拉调味料、即食甜点、葡萄柚和具有”即榨”新鲜风味的橘子汁等。而在法国,这些果汁也可在市场上看到。在美国,超高压处理鳄梨占据的市场份额正逐年增加。王雪青(高压对猕猴桃酱质量的影响)等对猕猴桃酱进行了高压处理,经高压处理的猕猴桃酱较传统热处理的酱体色泽翠绿,维生素含量高,而且在700 MPa的高压下杀菌,稳定色泽和防止维生素C氧化的作用最佳。Landl等人[3]发现在20℃下400MPa对苹果酱处理5min,对其维生素C和总酚含量的影响较小、对于其抗氧化方面具有显著效果。付中民等[4]对蜂蜜进行高压处理,发现效果明显,但对于如何处理好压力对于菌类和酶类、氨基酸等方面需要进一步研究。梁彦等[1]发现在400~600MPa的压力下,可以杀灭细菌、酵母菌、霉菌,避免了一般高温杀菌带来的不良变化。冯艳丽等[5]证实了100~600MPa 的高压作用5~10min可以使一般的细菌和酵母菌减少直至杀灭,但孢子对压力有一定的耐受性,当压力达到600MPa,结合一定的温度处理(≦50℃)作用15~20min则可以实现完全灭菌。张晓敏等人[6]利用高压进行牡蛎去壳及延长其货架寿命的研究,结果表明压力207~310

食品杀菌技术原理及发展现状

食品杀菌技术原理及发展现状2012-11-29 中华食品生意网编者按:传统食品杀菌为热杀菌,与之相比,冷杀菌不仅能杀灭食品中微生物,且能较好保持食品固有营养成分、质构、色泽和新鲜度。食品冷杀菌主要有超高压杀菌、超高压脉冲电场杀菌、臭氧杀菌等,对于保持食品更能成分的生理活性起到重大作用。 什么是冷杀菌: 冷杀菌是指在杀菌过程中食品温度不升高或升高很低的一种安全、高效杀菌方法。冷杀菌不仅有利于保持食品功能成分的生理活性,且还有利于保持色、香、味及营养成分。 冷杀菌技术兴起的背景: 传统的热力杀菌是在加热的环境下进行的,因此会不同程度地破坏食品中的营养成分和天然特性。为了更大限度保持食品本身的固有品质,一些新型的灭菌技术———冷杀菌应运而生,如超高压杀菌、超高压脉冲电场杀菌、脉冲强光杀菌、放射线杀菌等。近年来,随着人们饮食观念的改变,“原汁原味”的食品逐渐成为时尚,因而冷杀菌技术也越来越受到食品科学研究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冷杀菌技术有哪几种 一、超高压杀菌 二、超高压脉冲电场杀菌 三|、臭氧杀菌 四、微波杀菌 五、脉冲强光杀菌 六、辐射杀菌 七、紫外线杀菌 八、其他杀菌技术列举 1超高压杀菌技术 原理: 超高压杀菌是将食品物料以某种方式包装以后,放入液体介质(通常是食用油、甘油、油与水的乳液)中,在100MPa~1000MPa压力下作用一段时间后,使之达到灭菌要求。其

基本原理是压力对微生物的致死作用,主要是通过破坏其细胞壁,使蛋白质凝固,抑制 酶的活性和DNA等遗传物质的复制等来实现。 发展现状: 超高压冷杀菌技术的先进性是高压、常温灭菌,采用该项技术对食品进行处理后,不但具备高效杀菌性,而且能完好保留食品中的营养成分,食品口感佳,色泽天然,安全性高,保质期长,这是传统高温热力杀菌方法所不具有的优点。目前,国外超高压灭菌已在果蔬、酸奶、果酱、乳制品、水产品、蛋制品等生产中有了一定的应用。在每cm2的肉食上施加大约6t重的压力进行高压灭菌。结果,其味跟原来一样,色泽也比原先更好看。日本明治屋食品公司将草莓、苹果和猕猴桃等果酱经软包装后在400~600MPa、10~30min条件下灭菌,产品的色泽和风味不变,并保持了水果原有的口感,VC的保留率较高。 2、超高压脉冲电场杀菌 原理: 超高压脉冲电场杀菌是采用高压脉冲器产生的脉冲电场进行杀菌的方法。脉冲产生的电场和磁场的交替作用,使细胞膜透性增加,膜强度减弱,最终膜被破裂,膜内物质外流,膜外物质深入,细胞体死亡。电磁场产生电离作用,阻断了细胞膜的正常生物化学反应和新陈代谢,使细菌体内物质发生变化。 发展现状: 超高压脉冲电场杀菌已在实验室水平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它可保持食品的新鲜及其风味,营养损失少。但因其杀菌系统造价高,制约了它在食品工业上的应用。且超高压脉冲电场杀菌在黏性及固体颗粒食品中的应用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3、臭氧杀菌 原理: 臭氧灭菌或抑菌作用,通常是物理的、化学的及生物学等方面的综合结果。其作用机制可归纳为: (1)作用于细胞膜、导致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细胞内物质外流,使细胞失去活力; (2)使细胞活动必需的酶失活。这些酶既有基础代谢的酶,也有合成细胞重要成分的酶; (3)破坏细胞质内的遗传物质或使其失去功能。臭氧杀灭病毒是通过直接破坏RNA或DNA完成的;而杀灭细菌、霉菌类微生物则是先作用于细胞膜,使其构成受到损伤,导致新陈代谢障碍并抑制其生长,臭氧继续渗透破坏膜内组织,直至其死亡

食品工程原理重点70750

食品工程原理复习 第一章流体力学基础 1.单元操作与三传理论的概念及关系。 不同食品的生产过程应用各种物理加工过程,根据他们的操作原理,可以归结为数个应用广泛的基本操作过程,如流体输送、搅拌、沉降、过滤、热交换、制冷、蒸发、结晶、吸收、蒸馏、粉碎、乳化萃取、吸附、干燥等。这些基本的物理过程称为单元操作 动量传递:流体流动时,其内部发生动量传递,故流体流动过程也称为动量传递过程。凡是遵循流体流动基本规律的单元操作,均可用动量传递的理论去研究。 热量传递: 物体被加热或冷却的过程也称为物体的传热过程。凡是遵循传热基本规律的单元操作,均可用热量传递的理论去研究。 质量传递: 两相间物质的传递过程即为质量传递。凡是遵循传质基本规律的单元操作,均可用质量传递的理论去研究。 单元操作与三传的关系 “三传理论”是单元操作的理论基础,单元操作是“三传理论” 1

2 的具体应用。 同时,“三传理论”和单元操作也是食品工程技术的理论和实 践基础 2.粘度的概念及牛顿内摩擦(粘性)定律。牛顿黏性定律的数学表达式是y u d d μτ±= ,服从此定律的流体称为牛顿流体。 μ比例系数,其值随流体的不同而异,流体的黏性愈大,其 值愈大。所以称为粘滞系数或动力粘度,简称为粘度 3.理想流体的概念及意义。 理想流体的粘度为零,不存在内摩擦力。理想流体的假设, 为工程研究带来方便。 4.热力体系:指某一由周围边界所限定的空间内的所有物质。 边界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虚拟的。边界所限定空间的外部称 为外界。 5.稳定流动:各截面上流体的有关参数(如流速、物性、压 强)仅随位置而变化,不随时间而变。 6.流体在两截面间的管道内流动时, 其流动方向是从总能量大的 截面流向总能量小的截面。 7.1kg 理想流体在管道内作稳定流动而又没有外功加入时,其柏努

867食品加工工艺学考试大纲

食品加工工艺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 《食品加工工艺学》是食品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入学考试科目之一,考试的目的是测试考生对食品加工工艺学的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该考试由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统一制定考试大纲,教育部授权各食品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院校自行命题的选拔性考试。本考试大纲的制定力求反映食品工程专业学位的特点,本着科学、公平、公正的原则,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食品工程中食品加工工艺学的相关知识基础、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 二、评价目标 根据食品工程硕士的培养计划与培养目标,攻读学位的考生应具备以下的能力: (1) 系统理解和掌握食品保藏技术的基本理论和相关技术要点; (2)掌握和理解不同类型的食品加工工艺理论及相关技术特点; (3)应用食品保藏及食品加工的基本知识分析食品加工的相关实际问题。 三、考试内容 《食品加工工艺学》的考试内容包含食品保藏原理、果蔬加工工艺学、畜产品加工工艺学、小麦制品食品加工工艺学。 (一)食品保藏原理 食品保藏原理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及分析;食品保藏的目的和分类;食品保藏技术的基本原理;栅栏技术及其应用;具体各种食品保藏方法的基本原理、对食品品质的影响及基本技术,食品保藏方法主要包括低温保藏技术、冷冻保藏技术、干藏、罐

藏、化学保藏、辐照保藏、腌制、烟熏等。 (二)果蔬加工工艺学 果蔬加工工艺学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果蔬加工原料学,主要包括构成果蔬组织的细胞、各种果蔬的组织特性、果蔬化学成分与加工性质等;果蔬原料加工预处理技术,主要包括果蔬加工对原料的要求、果蔬加工前处理,包括,原料的分级、清洗、去皮、原料的修整、烫漂、抽空处理、工序间的护色和保藏等工序的加工原理和具体工艺;果蔬的干制工艺,重点是果蔬脆片及脱水蔬菜加工工艺的基本理论及相关技术;果蔬汁加工工艺,包括果蔬汁加工基本工艺、饮料用水的处理、果汁饮料加工技术等,重点是果蔬汁的提取技术和澄清技术;果蔬糖制及腌制工艺;果蔬速冻技术等。 (三)畜产品加工工艺学 畜产品加工工艺学包含肉品加工工艺学及乳品加工工艺学两部分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肉品加工工艺学: 肉品加工工艺学主要包括:肉用畜禽的屠宰加工、宰后肉的变化和分割利用;肉的概念;肉(胴体)的组成;肉的形态结构;肉的理化性质化学成分及性质重点包括水分,蛋白质、脂肪、含氮浸出物等;物理性质包括冰点,肉的颜色,气味和滋味,保水性,肉的嫩度,肉的固有硬度和尸僵硬度等;肉的低温及冷冻保鲜技术;肉的腌制、烟熏和乳化技术;腌腊制品加工工艺;灌肠制品加工工艺;酱卤制品加工工艺;罐藏制品加工工艺等。 2.乳品加工工艺学: 乳品加工工艺学主要包括:乳概念与理化性质,主要包括乳的概念、异常乳的分类和产生的原因;牛乳的基本组成,牛乳中各种成分存在的状态;牛乳成分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理化指标和微生物指标等;饮用乳的生产,主要包括原料乳的验收和预处理、消毒乳和灭菌乳加工工艺等;冰淇淋加工工艺;乳粉加工工艺,乳粉的理化性质与工艺分析;酸乳制品的营养价值、发酵菌剂、加工工艺、常见的质量问题及分析等。 (四)小麦制品加工工艺学 小麦制品加工工艺学部分重点内容为小麦面粉的成分及理化性质,以及以小麦面粉为原料的焙烤食品的加工工艺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小麦面粉的理化特点,特别是小麦粉化学成分中的面筋蛋白的特点及面筋的形成;小麦粉的分类及特点;焙烤食品加工工艺学以面包加工工艺学和饼干加工

食品技术原理期末复习

1粉碎是用机械力的方法来克服固体物料内部凝聚力达到使之破碎的单元操作。 2沉降式离心机转鼓周壁上无孔,供离心力实现沉降分离,有螺旋卸料沉降式离心机等,用以分离不易过滤的悬浮液。 3算术平均粒度适用于过大或过细颗粒不太多、分布较为平衡的场合。 4分离式离心机鼓壁上无孔,具有较大转速,一般在4000r/min以上,分离因数在3000以上主要用于乳浊液的分离和悬浮液的增浓或橙清。 5 12D是指在罐头工业中加热过程杀菌值的砰求,意味着最低的加热过程应降低到最耐热的肉毒梭状芽抱杆菌的要保的存活率概率仅为10-12。 6ph大于4.6的罐头杀菌时,以杀灭肉毒杆菌的芽孢为最低要求 7F就是在一定的加热致死温度(一般为121.1℃)下杀死一定浓度的微生物所需要的加热时间8热河工业生产的罐藏食品杀菌后其最后平衡pH高于4.6及水分活度大于0.85的极为低酸性罐藏食品 9压榨的目的是为了将固液相混合物分开 10开路粉碎不用和振动筛等附属分离设备,物料加入粉碎机中经过粉碎作用后即作为产品卸出,粗粒不再做循环 11不易用泵输送的固液相混合物应采用压榨分离 12开路粉碎中的粗粒很快通过粉碎机,而细粒在机内停留时间很长:故产品的力度分布很宽,能量利用比较充分 13在球磨机粉碎中,进粒颗粒粗,则应配置的磨介尺寸大,有利于提高产量,但粉碎物成品的粒度也大 14对于辊磨机中的齿辊,通常情况是稀牙比密牙省动力,磨温低且磨辊使用寿命长 15在球磨机粉碎中,进料颗粒细,则应配置的磨介尺寸小,粉碎物成品的粒度小,粉碎效果好 16对于辊磨机中的齿辊,粗料磨辊的研磨齿数宜少,对细料则宜多 17微生物在湿热杀菌条件下,能从周围介质中吸取水分,而对细胞蛋白质的凝固有促进作用,微生物死亡较快 18食品进入市场前进行的原料清理、分级操作可提高食品的商品价值和加工利用率 19往蛋白质、酶、多糖或核酸等有机化合物水溶液中加入乙醉、丙酮等有机溶剂后,会显著降低这些化合物的溶解度,最终从溶液中析出 20浸泡、.喷水等湿式清洗对于洗除食物粘附的泥土极为有效 21蛋白质可与Zn2+, Ca+等形成复合物,使其在水和溶剂中的溶解度大大降低 22β盐析沉淀是在一定的离子强度下,通过调节溶液的pH值、温度达到沉淀蛋白质的目的23食品的水分蒸发率与食品与冷却介质间水蒸气差,食品外露的表面积成正比 24在生产大豆分离蛋白、酶制剂等产品过程中,可采用盐析沉淀方法进行分离操作 25微波丁般是指波长在lmin}lm范围的电磁波,由于微波的频率很高,所以在某些场合也称作超高频 26冷风冷却的缺点是当冷却室内的的空气相对湿度低的时候,被冷去却食品的干耗较大 27波导型加热器是在波导的一段输入微波,在另一段有吸收剩余能量的水负载,这样使微波在波导内无反射的传输构成行波场 28食品在冷却过程中表面水分向外蒸发使食品失水俗称冷却干耗 29.在一定的总压下,湿空气中水分分压与筒温度下纯水的饱和蒸汽压之比称为相对湿度 30.2450MH2微波比915MH2微波加热速度快,穿透速度小 31微生物干热的杀菌比湿热效果差 .32从加热角度看,频率越高,加热速度越快,因此可以通过在一定条件下提高频率来提高加

食品技术原理习题2

第一章 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1,、低温保藏: 即降低食品温度,并维持低温水平或冻结状态,以延缓或阻止食品的腐败变质,达到食品的远途运输和短期或长期贮藏的目的的保藏方法。 2、冷却保藏:将食品温度降低到冰点以上的某一温度,食品中水分不 结冰,达到大多数食品短期贮存和某些食品长期贮存的保藏方法。 3、冻结贮藏:将食品温度降低到冰点以下的某一温度,使食品中的绝 大部分水分形成冰晶,达到食品长期贮存目的的保藏方法。 4、回热:冷藏食品出冷藏室之前,保证空气中的水分不会在冷藏食品表面冷凝的条件下,逐渐提高冷藏食品的温度,最后达到使其与外界空气温度相同的过程。 5、解冻:使食品内冰晶体状态的水分转化为液态,同时恢复食品原有状态和特性的过程。 6、最大冰晶生长带:食品中的水分大部分(约80% )都在-1~ -5 C的温度范围内结冰,这种大量形成冰晶带的范围称为最大冰晶带。 7、共晶点:就是在降温过程中,食品组织内的溶液浓度增加到一定程度后不再改变(即不再有冰晶体析出),水和它所溶解的盐类共同结晶并冻结成固体时的温度。 8、冻藏食品实用贮藏期:是指经过冻藏的食品,仍保持着对一般消费者或作为加工原料使用无妨的感官品质指标时所经过的冻藏时间。 9、冻藏食品T.T.T 概念:即冻结食品的可接收性与冻藏温度,冻藏时间的关系,用以衡量冷链中食品的品质变化。 10、气调贮藏:气调贮藏是在冷藏的基础上降低贮藏环境中氧气的含量,增加贮藏环境中二氧化碳气体的含量,以进一步提高贮藏效果的方法。它包含着冷藏和气调的双重作用。 二:问答题。 1、低温防腐的基本原理是怎样的? 答:利用低温控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抑制固有酶的活性,降低非酶因素引起的化学反应速率,延缓腐败变质,达到长期保藏和远途运输的目的。 2、低温对酶、微生物及其它变质因素有何影响? 答:集于网络对对酶的影响请联当网站删存30C T—酶活性f T=30-40 C 酶促反应速率最大 T >40C T 酶活性J

蒸煮袋装食品杀菌技术

蒸煮袋装食品杀菌技术 在日本蒸煮袋装食品的定义是对根据日本农林标准、食品卫生法的规格标准等所规定的。归纳为是使用合成树脂薄膜或合成树脂与铝箔粘合的不透光材质制成的包装袋或成形容器,充填入包装物并完全密封后进行加压加热杀菌(熟食杀菌)加工的袋装或成形盒包装的食品。多数的蒸煮袋装食品是采用不透光的包装袋,但有些食品不会因油脂变质造成降低质量的情况下也会采用透明袋包装。因此,在这些产品上标明“气密性容器密封、加压加热杀菌”的杀菌方法是日本农林法和卫生法所规定的义务。 蒸煮袋装食品杀菌的安全性 FDA要求在向FDA(美国食品医药局)申请食品注册时,必须出示加热杀菌充分程度的科学依据,并要求把所使用的杀菌机上的温度分布调查资料及实施传热试验和实测数据作为附件递交。 温度分布调查的目的是为了确认将食品放置在杀菌机内时的温度分布的均匀度,它是由对杀菌机内温度上升最慢的区域进行特定的测试及对该区域的温度最低的部分(低温点)进行特定的测试的二个部分所构成。 传热测试通过测定放置在特定低温点食品的温度变化,以证明在设计的杀菌条件下,即使处于条件最差的位置,也可有以得到充分的加热杀菌效果。FDA对这些调查和测试的实施有详细的规定指南。 希望能导入提高蒸煮袋装食品安全管理方面的有效武器亦即危害分析的重要管理要点(HACCP)系统。利用这个系统对从生鲜原料到最终制品的一系列的制造工共中,可对有效地降低该食品对人体健康造成重大危害所须控制的重要管理点进行检查,如果发现偏离了管理点,就必须按照预先规定的方法将产品进行隔离、再处理或废弃。 对于作为密封容器充填食品在常温下流通的蒸煮袋装食品其最大危害是肉毒菌毒素。因此,蒸煮袋装食品的重要管理点中必须高度给予重视的是容器的密封与加热杀菌工艺。可以说蒸煮袋装食品制造工艺的重点之重是在加热杀菌工艺,实际上承担此关键的也就是蒸煮袋装食品杀菌机。 蒸煮袋装食品杀菌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性能 本装置的标准配置是在杀菌装置的控制箱上装备有PCM(性能检查模式)、ECM(简易调整模式)、MCM(维护检查模式)、模式设定器等,以此保证装置运转的重复性。 ◆PCM(性能检查模式)…以此设置可在生产开始前简易地进行机械正常状态的确认。具体地来讲也就是在生产开始前进行空转,用基准模式曲线确认装置可否正常运转。并可以此确认公用设施、计量控制装置、机械的动作,装置的正常工作。 ◆ECM(简易调整模式)…将温度·压力传感器的指示值对水银温度计·压力计可以容易地进行确认的运转模式。 ◆MCM(维护检查模式)…可确认组装在装置中的阀、泵等的使用频度,起到维持装置正常运转的参照指标作用。 ◆模式设定器…..可以此区分由蒸煮食品管理者进行的设计杀菌条件设定·变更登录的工程卡与进行杀菌产品对应的模式卡,以防止操作者错误地输入设计杀菌条件。 监视与记录作为HACCP(重要管理项目)的第4原则,定义为“对于1个CCP相关的管理基准,根据规定的方法的测定和观测”。通过对是否准确地进行CCP的管理进行的监视和记录,可在确认微生物控制的情况的同时进一步确保产品的安全和明确制造职责。 标准装备还包括可进行将处理开始·升温·冷却·完成的日期时间印字的高性能温度/压力记录仪,在CPU中

食品技术原理重点31909

14食科,pb 第一章食品的低温处理和保藏 1.低温导致微生物活力降低和死亡的原因:温度下降时,微生物细胞内酶活力随之下降,使得物质代谢中各种生化反应速度减慢,故微生物生长繁殖速度随之减慢,同时也破坏了各种生化反应的协调性,从而破坏了微生物细胞内的新陈代谢。温度下降时,微生物细胞内原生质粘度增加、胶体吸水性下降、蛋白质分散度改变,并且最后会导致不可逆的蛋白质凝固,破坏其物质代谢的正常运行,对细胞造成严重的损害。P4 2.冰结晶最大生成带:食品中水分大量形成冰结晶的温度范围-1~-5℃。P26 3.食品冷却过程中各部分温度下降速度及冷却过程中的散热量大小P7-8 4.冻结速度对微生物死亡的影响:食品冻结时,缓冻会导致大量微生物死亡,而速冻则相反。因为缓冻时形成量少微粒大的冰晶体,不仅对微生物细胞造成机械性破坏,还促进蛋白质变性。速冻时,温度迅速降到-18℃,能及时终止微生物细胞内酶的反应和延缓胶质体的变性,故微生物死亡率较低。P5 5.冻结速度对冰结晶的影响:缓慢冻结时,冰结晶大多在细胞间隙内形成,冰晶量少而粗大,快速冻结时,冰结晶大多在细胞内形成,冰晶量多而细小。P28 6.快速冻结的优点:①食品冻结后形成冰晶颗粒小,对食品组织破坏性小 ②食品组织细胞内水分向细胞外转移较少,故细胞内汁液的浓缩程度较少 ③食品温度迅速降到微生物最低生长温度以下,阻止微生物对食品的分解作用 ④可以迅速降低食品中酶的活性,提高食品稳定性。P30 7.解冻速度对食品品质的影响:食品的解冻速度越慢,解冻时的汁液流失就越少,缓慢解冻时,细胞间隙内的冰结晶的冻结点较高、解冻较慢,这部分冰结晶可以边缓慢解冻,边向细胞内渗透,而不至于因全部冰结晶同时解冻而造成汁液大量外流,食品组织能最大程度地恢复其原来的水分分布状态。P56 8.低共熔点:降温过程中,食品组织内的溶液浓度增加到一定程度后不再改变,水和它所溶解的盐类共同结晶并冻结成固体时的温度。P25 9.水的过冷临界温度:水在降温过程中开始形成稳定性晶核时的温度或在开始回升的最低温度称为过冷临界温度或过冷温度。P24

食品工程原理总复习

食品工程原理总复习 第0章引论 1.什么是单元操作? 2.食品工程原理是以哪三大传递为理论基础的?简述三大传递基本原理。3.物料衡算所依据的基本定律是什么?解质量衡算问题采取的方法步骤。4.能量衡算所依据的基本定律是什么?要会进行物料、能量衡算。 第一章流体流动 1.流体的密度和压力定义。气体密度的标准状态表示方法? 2.气体混合物和液体混合物的平均密度如何确定? 3.绝对压力Pab、表压Pg和真空度Pvm的定义。 4.液体静力学的基本方程,其适用条件是什么? 5.什么是静压能,静压头?位压能和位压头? 6.压力测量过程中使用的U型管压差计和微差压差计的原理。 7.食品工厂中如何利用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检测贮罐中液体存量和确定液封高度? 8.流体的流量和流速的定义。如何估算管道内径? 9.什么是稳定流动和不稳定流动?流体流动的连续性方程及其含义。10.柏努利方程及其含义。位能、静压能和动能的表示方式。 11.实际流体的柏努利方程,以及有效功率和实际功率的定义。 12.计算管道中流体的流量以及输送设备的功率。 13.什么是牛顿粘性定律?动力黏度和运动黏度的定义。 14.什么是牛顿流体?非牛顿流体?举例说明在食品工业中的牛顿流体和非牛顿流体。 15.雷诺实验和雷诺数是表示流体的何种现象? 16.流体在圆管内层流流动时的速度分布及平均速度表述,泊稷叶方程。17.湍流的速度分布的近似表达式。 18.计算直管阻力的公式—范宁公式。 19.层流和湍流时的摩擦因数如何确定? 20.管路系统中局部阻力的计算方法有哪两种?具体如何计算? 21.管路计算问题(重点是简单管路,复杂管路) 22.流体的流量测定的流量计有哪些?简述其原理。 第二章流体输送 1.简述离心泵的工作原理。什么是“气缚”现象? 2.离心泵主要部件有哪些?有何特点? 3.离心泵的主要性能参数有哪些? 4.离心泵的特性曲线是指那三条关系曲线? 5.影响离心泵特性曲线的因素有哪些?

食品加工技术原理试题及答案【新版】

食品加工技术原理试题及答案 1. 常用于干制品的速化复水处理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粉体附聚大颗粒。 2. 罐藏食品常用的排气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真空排气法。 3. 食品冷藏温度一般是________;冻藏温度一般是________,最佳温度________;冰晶体最大生成带的范围是________。 4. 食品腐败变质常常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引起。 5. 在食品化学保藏中使用食品添加剂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6. 在食品工业中重要的发酵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__,其中不受欢迎的发酵类型有________ 。

7. 烟熏成分烃类中,___________和________是两种与致癌有关的化合物。 8. 食品的腌制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9. 辐射源是食品辐照处理的核心部分,辐射源有_________ ____和______ ___,食品辐照处理上用得最多的是____________辐射源。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 ) 2. 辐射可用于推迟新鲜果蔬的后熟期。( ) 3. 罐头杀菌后应及时冷却,冷却温度越低,制品质量越高。( ) 4. 果蔬成熟度低,组织坚硬,食品内气体排除困难,在热力排气时,应适当 增加排气时间。() 5.酶的活性随Aw的提高而增大。() 6.杀菌不足引起的胀罐,菌检时微生物类型较多且耐热性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