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中考道德与法治主干知识

【部编版】中考道德与法治主干知识
【部编版】中考道德与法治主干知识

【部编版】中考道德与法治主干知识

一、核心”类(“中心”类、核心位置)

1.一切工作的中心(国家的中心工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

3.中国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4.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5.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6.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7.依法治国的核心:依宪治国。

8.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法治。

9.依法行政的核心: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10.我国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

11.法治社会的核心价值:公平正义。

二、基本”类(“基础”类、“基石”类)

1.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教育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2.企业持续发展之基、市场制胜之道:提升创新能力。

3.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4.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5.人类生存之本、发展之基:生态环境。

6.我国的环境基本国情: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已初步得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7.我国的资源基本国情:自然资源丰富,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总体上资源紧缺。

8.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公众参与、损害担责的原则。(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让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细节中,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

9.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载入宪法和法律,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10.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民生。

11.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国泰民安是人民群众最基本、最普遍的愿望。

12.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也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和平统

一、一国两制。

13.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一个中国原则。

14.现代社会的基本价值取向:社会公正。

15.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16字方针):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16.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

17.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文化的多样性。

18.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依法行政。

19.中国共产党坚持把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把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20.现代法治国家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

2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

22.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在我国,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23.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正义感是公民的基本德性。

24.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

25.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处罚。

26.尊重老师,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我们作为“晚辈”的基本道德修养。

27.承担责任既是个人有所成就的基础,也是集体发展的必要前提。

28.增强法治意识,依法办事,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本要求。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