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微视频教学资源的设计与有效开发

初中物理微视频教学资源的设计与有效开发
初中物理微视频教学资源的设计与有效开发

初中物理微视频教学资源的设计与有效开发

发表时间:2019-08-08T15:11:45.453Z 来源:《知识-力量》2019年9月35期作者:张丽丹

[导读] 初中科目中,物理是一门学生新接触的学科。在该学科的教学中,教师要能创新教学方式,寻找和开发新的教学资源,而以信息技术和电子技术为基础的微视频教学资源就是创新的代表。在设计和开发中,教师应当注意设计的要点,针对课本的重要内容尝试研究,本文以《力的平衡》、《物体的浮沉条件》、《杠杆的平衡条件》中的内容,开展了初中物理微视频教学资源的设计与有效开发的实践研究,意在为以后制作出更多物理微视频奠定基础。

(福建省漳州市诏安县官陂中学)

摘要:初中科目中,物理是一门学生新接触的学科。在该学科的教学中,教师要能创新教学方式,寻找和开发新的教学资源,而以信息技术和电子技术为基础的微视频教学资源就是创新的代表。在设计和开发中,教师应当注意设计的要点,针对课本的重要内容尝试研究,本文以《力的平衡》、《物体的浮沉条件》、《杠杆的平衡条件》中的内容,开展了初中物理微视频教学资源的设计与有效开发的实践研究,意在为以后制作出更多物理微视频奠定基础。

关键词:初中物理;微视频教学资源;设计与开发

初中阶段会迎来一个新的科目,那就是物理学科,从学生角度看,第一次接触物理,感觉有些陌生,因此学习起来也不是很容易。同时物理学科以研究性试验为主要内容,意在培养学生思辨思维和科学素养。因此传统形式的教学方法,已经很难适应当前学生的需求,并且随着信息技术和电子技术的发展,微视频教学资源的应用,得到了广泛认可,但是初中物理课程的微视频教学资源的设计和开发,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一、初中物理微视频教学资源设计要点

(一)重点讲解一个问题

微视频的特点是短小精悍,因此信息容量不能过于丰富。一段视频只能解决一个问题,切不可将很多问题放在一起,不但没有强化学生的记忆和理解,反而让学生抓不到重点。容易出现丢了西瓜,捡芝麻的问题,最终学生被弄得身心疲惫。

(二)精准把握视频的时间

微视频教学资料最佳时长是3分钟到5分钟,最长不能超出十分钟,如果时间过长,就成立课堂记录。短时间内出现图片或者视频,能够家人学生对其的印象,而时间过长,视频中的图片,学生反而不记得。微视频能够让学生注意力集中起来,进而提高视觉感官的工作效率,提高学习效果。

(三)视频的逻辑要清晰

微课教学资源,在视频的一开始,就需要将学习目标、教学目标、探究的知识、解决何种问题,清楚地告诉学生。这样才能让学生知道,要掌握的知识是什么,明确学习目的。视频中每个步骤必须清晰可视,不能有光口述而没有画面,重复或者跳跃环节都要提前交代清楚。有着较强的逻辑性,学生思维才会更清晰。

(四)创新知识呈现方式

微课视频教学资源的设计,必须以新颖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因此制作者要创新知识的呈现方式,综合运用解说、文字、图片、动画等形式,激发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学习欲望。

(五)干净精炼的总结

微课资源的每个环节中,都要用精炼的话语进行总结,这样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尤其是视频结尾,要对该部分知识进行总结,提炼精华部分,才能使得学生思路更加清晰,学习效果也会大大提升。

二、初中物理微视频教学资源有效开发实践

(一)《力的平衡》微课教学资源的设计和开发

首先,确定教学重点:力的平衡。其次,带领学生们思考,提出问题:生活中有哪些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但保持静止状态的?(图片上显示一些这样物品)。解说:物体受力的作用,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也能见到。强调举例子,以动画或者图片形式,显示在平直铁路上匀速行驶的火车,水平方向上受到牵引力和阻力的作用,竖直方向上受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图片显示平衡状态:我们把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叫物体的平衡状态,即物体的平衡状态包括静止状态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同时进行相应的解说。然后,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用动画演示教材图7-21实验,说明硬纸片水平方向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提问:当两个拉力不相等时,硬纸片是否保持静止,观察硬纸片向哪个方向运动?(解说:纸片将向拉力较大的方向加速运动);当两个拉力的大小相等时,把纸片转动一个小角度,观察两个力是否在同意条直线上?放手后纸片将怎样运动?(解说:当两个力不在同意条直线上,纸片将发生转动);当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条直线上时,观察纸片是否运动?(解说:纸片保持静止状态)。最后,总结出在两个力的作用下,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把这两个力称为二力平衡。

(二)《物体的浮沉条件》微课教学资源的设计和开发

微课资源的开始,确定本视频学习内容是“物体浮沉条件”,然后,图片显示实验探究“怎样使物体上浮或下沉”,把一些物品,如橡皮泥、硬币、泡沫塑料、小玻璃瓶和自备的各种小物体。提问:浸没在水中松手后,它们如何运动?给出结果:上浮的物体有泡沫塑料、密封的小玻璃瓶、蜡块;下沉的物体有实心橡皮混、硬币、内装许多配重的小玻璃瓶等等。再次提问:那么物体的浮沉要什么条件呢?请看浮沉的现象,想一想,说出你知道的些浮沉现象,视频中以图片形式展现一些浮沉的现象。然后给出答案:物体的上浮或下沉是由重力和浮力的相互关系决定的。因此,使物体在液体中上浮的方法有两种:其一是减小重力。如,减少玻璃瓶中的配重、或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将实心物体挖成空心。其二是増大了物体受到的浮力。如,増大了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或増大了液体的密度(向水中撒盐)。解说,给出所采用方法的实质是,改变了物体的重力或浮力。

(三)《杠杆的平衡条件》微课教学资源的设计和开发

给出学习视频的目的,知道什么是杠杆,杠杆有什么特点。首先,给出一些杠杆图片,总结他们的共同特征。展示杠杆类工具打开汽

八年级物理力学教案

第七章力 第一节力 【教学目标】 1.知道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 2.知道力的单位是牛顿。 3.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4.知道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5.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力的图示和示意图表示力。 【预习提示】 1.力。 2.力的单。位 3.力的作用效果。 4.力的三要素。 5.力的示意图。 【教学流程】 一、学生展示 1.用手拍桌子,桌子受到手施加给它的力,同时手也感到痛,这是因为手受 到了____________的作用力。大量的事实表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____的。 2.一本书放在水平桌面上,书受到桌面的力;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同时这本书对桌面产生,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________。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力可以使物体发生.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物体运动的改变或运动的改变或它们同时改变,要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就必须对物体。 二、目标定向 比一比:前后位的同学之间进行扳手腕比赛,比一比谁能取得胜利,谁的力大。 三、学生自学 1.请同学们来互相展示几个力,并仔细体验(也可不借助于器材)。看哪一组设计的又多 又好,并请仿照着填入下面的表格中。 【 要想有力的话,需满足什么条件? 2.我的体验: 力(force)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思考:力(填“可以”或“不可以”)离开物体而存在。力产生时两个物体(填“一定”或“不一定”)相互接触。 4.理解力的概念 力是物理学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概念,各种各样的物理现象都离不开力。在物理学中,力是指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两个物体是否有相互作用,要从力的作用效果来考虑。 5.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一个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另一个是改变物体的形状。只要有 一个效果出现,就表明两个物体间存在着力的作用。

初中物理微视频资源使用建议

初中物理微视频资源使用建议 集安市第七中学理化组朱雨华随着人们对新课程的理解,课程资源的应用和开发越来越受重视。有利于物理课程目标得以实现的教科书、实验、挂图、视听光盘、互联网、多媒体软件等是常用的物理课程资源。新课程赋予教师极大的自主性,由对课程被动、忠实的执行者变为主动、积极的创造者,由对教材的挖掘钻研者走向对课程资源开发的设计者。 微视频是指短则30秒,长则不超过20分钟,内容广泛,微视频形态多样,涵盖小电影、纪录短片、DV短片、微视频剪辑、广告片段等,可通过PC、手机、摄像头、DV、DC、MP4等多种微视频终端摄录或播放的微视频短片的统称。‘短、快、精’、大众参与性、随时随地随意性是微视频的最大特点。 在此,我向大家谈谈有关物理课程资源中微视频资源的应用和开发的几点认识和体会。一.微视频的优缺点 微视频是对现实世界的真实记录,它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值得大家重视。 首先,微视频具有纪实性强的优势。微视频影像能够真实全面地记录整个物理过程或教学内容,在这一点上微视频和动画是有区别的,动画有时具有一定的虚拟性和假定性。比如:在讲解“牛顿第三定律”时必须分析力的相互作用,适时地播放在军训练习射击时用摄像机摄制的子弹射出后枪身后退的情景,教师边讲边引导,就会很容易地突破教学难点,达到很好的效果。微视频可以给学生以很强的真实感,同时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现场感,可以大大增强学习的效果。 其次,微视频有具象性强的优势。具象性是心理感知规律、记忆规律以及注意规律的重要基础,鲜明、生动的形象不仅能提高学生对讲解重点的选择性和理解性,同时还能够使注意力稳定和持久,并且增强记忆的牢固性,准确、逼真的微视频媒体尤其能够非常好地表达教学对象在时间、空间方面的运动变化。 微视频还有表现性强的优势。微视频影像适宜呈现一些对学生来讲感觉比较陌生的信息,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表现力,尤其在表现事物细节的能力方面,微视频所能传输的信息量是很大的。比如在讲解《重力势能》时我们从记录片《大雪崩》中剪辑一段微视频。一望无际的雪景给人以恬静、美丽的感觉,可当雪崩发生时,恬静的大雪将以排山倒海之势摧毁沿途的一切。规模宏大、气势雄伟的雪崩很好地表现出被举高的物体具有重力势能,给学生们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但是,由于微视频是真实再现事物本来面目,所以画面色彩会显得不够鲜艳、不具有交 1

初中物理教学案例分析

初中物理教学案例分析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 2、技能目标能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声音的产生作假设性解释提出自己的猜想,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设计实验方案验证猜想,能用简单的实验器材做声音产生的实验,经历“假设---实验验证”这一科学的探究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探究过程中有乐于观察、善于发现的欲望体验合作与交流的快乐,体会到科学探究中要尊重事实,养成在实验过程中既动手又动脑的好习惯。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能设计实验方案探究。 教具学具的准备 1、学生准备搜集各种能发声的物体。 2、教师准备课件、小鼓、音叉、水槽、烧杯、钢锯条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件礼物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认真听然后告诉大家你 听到了什么播放一段交响曲学生交流感受。在生活中你还听到过哪些声音学生回忆生活中熟悉的声音。 教学进入第二个环节,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老师:请同学们将大拇指和食指放在喉头上,说:“请自觉遵守课堂纪律!”你有什么感觉?学生答:有振动感觉。老师继续引导学生观察鼓面上小纸屑的振动,发现鼓面振动时,纸屑在鼓面上“跳舞”。由此归纳,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老师问:我们还能做哪些实验来验证这个结果?学生思考,学生答:手指弹动琴弦会发声,琴弦在振动;冬天的电线,狂风吹过会发出“呼呼”的声音,电线在振动(老师:很好!你能想到这一点,真棒!观察仔细!老师为你骄傲。)……。老师:老师还补充几个实验,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二胡拉动发声。但老师再做一个实验,你们看这是怎么回事。老师用手触击正在发声的鼓面,鼓声立即停止,这说明了什么?通过实验进一步证明,声音是由于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随之停止! 教学的第三个片段,声音是怎么传到我们耳朵的呢?用“声音传播演示仪”演示声音的传播。演示:(1)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2)声音能在水中传播。关于固体传声,请同学们自己动手做实验。动手实验:同位同学,一位敲击桌面,另一位将耳朵贴在桌面上听声音。在做这个实验时,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实录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实录 第一章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重庆市七十九中学汤嘉陵 一、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的传播速度不同。 二、本节重、难点 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三、学生课前预习 1、击鼓时的“咚咚”声是怎样产生的? 2、自制土电话,用细棉线连接两个纸杯制成一个“土电话”。 四、课堂学习 (一)新课引入 师:请同学们展示预习中出现的问题或预习所获成果,小组交流5分钟 学生分组交流、讨论 第一组:看教材12页图1-1-1,图中各是什么物体在发声?物体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特征?第二组:向同学说出一些比较新奇的发声现象,说出他们是怎样发声的? 第三组:声是靠什么传播到远处的? 第四组:什么是声波?能向同学作出形象的说明吗? 第五组:介绍声速,声速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第六组:什么是回声?知道哪些利用回声的实例?怎样利用回声来测距离? (二)知识学习 师:经过同学们小组内的交流、讨论,对声音有了初步的认识,现在就我们一起来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知识点一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师:请同学们动手做一做:怎样利用桌上的器材,如:直尺、橡皮筋、气球、玻璃杯、纸、笔、音叉等,让它们发出声音。比比看,谁的方法多,谁的发声方法有创意? 学生们立即活跃起来: 第一组:用直尺打桌子,再把尺放在桌边用手拨动 第二组:把橡皮筋架在两手上拨动 第三组:吹气球,弹动、放气听声 第四组:用笔敲打玻璃杯等 第五组:弹打纸或桌面 第六组:敲打音叉 师:请大家思考刚才发出的声音各是什么物体在发声?有什么共同特征? 生答:尺子、橡皮筋、气球、玻璃杯、音叉等,他们发声时都在振动。 师:请大家观察实验一:敲打音叉,看到听到什么?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迅速插入水中一部分,有看到什么?用手握住振动的音叉,会怎样呢? 声答:敲打音叉,音叉振动,发出声音;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迅速插入水中一部分,会看到水花四溅;用手握住振动的音叉,声音马上停止。 师:请观察实验二:击鼓。鼓面在振动吗?如果在振动,你如何证明?能否让看的人感受到它的振动?说出你的方法。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方案

教案模板

这些能给我们提供方便的工具都称为机械。日常生活中见到的那些复杂的机械也都是由简单机械组合而成的。学习简单机械的知识是理解复杂机械的基础。 现在,谁帮我一个忙,用这里几种不同的工具(羊角锤、硬棒、钳子)把木块中的钉子拔出来。(探究)活动一:比较用羊角锤拔钉子,用钳子拔钉子,这两种情况用力一样吗?哪一种工具更省力呢?(实验后得到羊角锤拔钉子最省力) 师:我们首先用羊角锤(或起子)钳住钉帽,然后锤身抵住木块,用力扳手柄,钉子就被拔出来了。那么,你知道羊角锤是根据什么原理制造的呢。实际上它是根据杠杆原理制造的。那杠杆是怎么一回事呢?今天大家就共同来探究杠杆(板书:探究杠杆)。首先,我们来认识什么是杠杆?(板书:一、什么是杠杆)。 二、杠杆的五要素的学习 最简单的杠杆就是撬石头时用的撬棒。还有我们小时侯玩的跷跷板也是杠杆。活塞式抽水机的手柄工作时也是杠杆。生活中应用杠杆原理的机械有很多:

那么,应用杠杆原理的机械都有什么共同点? 学生分组讨论,请组员回答: ①都是硬棒。(软的不行,直的弯的都可以) ②工作过程中都在转动,转动过程中有一点是不动的。 ③除固定不动的点外,还要受到两个力的作用,一个能使它转动,另一个阻碍它转动。

出示动画场景,针对撬石头时用的撬棒得出杠杆关键概念: 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得出:支点、动力、阻力的概念(板书出具体内容)。 1.杠杆——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杠杆。(板书) 杠杆的共同点(以撬石头为例) (1)绕着固定点转动。固定点——杠杆的支点 (2)受到力的作用。动力和阻力 支点O——杠杆绕着转动的点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板书) 回头再分析刚才动画场景中各机械的支点和力臂(学

初中物理教学中微课的应用

初中物理教学中微课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04-13T05:38:52.455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5月总第337期作者:张长飞[导读]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手段的新技术逐渐走入了教学课堂中,其中初中阶段的物理课堂就受到了信息技术带来的改革影响,产生了一种叫做“微课”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新型的课堂与传统课堂有着很大的区别,通过视频的形式来让课堂充满活跃性和积极性,可以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动力,从而让课堂的效率大幅提升。 云南省大理州洱源县玉湖第二初级中学671200 摘要: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手段的新技术逐渐走入了教学课堂中,其中初中阶段的物理课堂就受到了信息技术带来的改革影响,产生了一种叫做“微课”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新型的课堂与传统课堂有着很大的区别,通过视频的形式来让课堂充满活跃性和积极性,可以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动力,从而让课堂的效率大幅提升。 关键词:初中物理微课应用对策 微课作为新课程改革下的产物,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自己薄弱的部分进行学习和提升,这样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也让教师的教授更加具有灵活性。但是在此之中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微课进入初中教学课堂的时间还比较短,所以可能会存在很多的缺陷和不足之处,所以我们需要找到一些可以提高微课效率的方式来让它带给我们教学课堂更大的便捷,接下来本文将针对微课的教学方式以及特点来让微课对初中物理课堂有更好的实用性。 一、“微课”在初中物理课堂中的教学特色 1.“形式微小”。微课从其命名就可以看出它的形式较为微小,简单来说就是视频的内容或者时间比较简短,一般时间在五分钟到十分钟之间,这样可以保证学生们在观看的过程中可以持续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因为一旦时间过长,那么很有可能在学生们观看一定时间后注意力有所下降,降低了视频的学习效率;时间过短则又不能传授完整的知识,对于学生们的学习也起不到很好的作用。 2.“内容充足”。微课视频的教学内容要足够丰富,在其简短的时间之内要包括教学重点,习题教学,方法引导等多个方面,确保通过这些不同方面的训练可以让学生们在这一个视频之内完全掌握,增强内容的实用性,也让微课视频达到其最佳效率。 3.“设计精准”。视频的设计和制作绝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而是需要教师倾注大量的心思精心设计,微课要采用当下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作为切入点,同时采用符合学生审美的肢体语言将以展现,讲授的结构要科学合理,拍摄的技术要巧妙安排,使讲解内容更加通俗易懂,整个视频的视觉效果赏心悦目,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这样才能够体现出微课的实用性。 二、“微课”在初中物理课堂中的教学策略 1.提高教师的能力素养,让微课形式更加灵活多样。微课视频的制作离不开教师自身的能力,一旦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技术水平,就会让自己的微课做得更加完美,这样学生们才会投入更多的兴趣去观看视频,从而提升教学效率。所以这就需要教师首先掌握和录制微课视频有关的技能和操作,这样才能灵活应对多种不同形式的微课模式,时刻给学生们展示出一个高质量的教学视频,也让微课发挥出它的最大作用。 2.增强与物理课堂的结合。初中阶段物理课堂中微课的教学一定要与物理课堂的知识紧密结合,微课的设计要有针对性,当学生们打开微课APP时可以清楚地显示不同章节不同内容的教学视频,这样学生们就可以有针对性朝着自己薄弱的环节进行提升和学习,而不是传统地把全部视频按顺序看完才达要求。这样学生们有了一定的学习空间,而不是强制性地去观看已经掌握的知识。 3.微课与实际课堂灵活配合,提高效率。微课视频的形式并不只是让学生们在课后进行观看,可以适时将微课贯穿到课堂教学的前、中、后全过程,使微课和课堂教学相得益彰。比如可以在课前播放,即可以让氛围变得轻松,也能够给学生们一个提前预习预热的一个过程,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再进行物理课堂的学习就会变得更轻松;也可以放在课堂中进行,比如讲到一些难以操作的物理实验时,就可以采用视频的形式来给学生们展示实验的具体操作过程,这样既节省了课堂的学习时间,也让学生们对于物理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 4.通过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不断改善微课的教学。微课的教学是一个不断改进的教学过程,所以教师在使用微课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经常与学生们保持沟通和交流,通过学生们的体验、反馈,及时掌握微课教学中不足或者改进的地方,然后再针对存在的这些问题进行完善,这样才能够让微课不断地适用于教师的教学工作以及学生们的学习,因为微课制作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不一样、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导致有些问题和不足教师不易察觉,只有学生们在观看学习的过程中才能发现,所以教师要加强和学生们沟通交流,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并及时改进调整微课。 三、结语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微课作为新时代初中阶段的物理课堂中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得益于微课的灵活性,制作者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突出学习重点和难点,别出心裁设计、投其所好,让微课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让视频的形式更加灵活多样,最大限度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们爱上微课,不断提高学生们物理水平。 参考文献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方案初稿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方案(初稿) 在素质教育思想深入人心,整个社会普遍要求重视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创新精神和科学素养的今天,中学物理教师如果还像过去那样准备课堂教学,显然是不够的,是无法适应时代需要的。 一、教学设计的概念教学是一项按照明确的目的使学生学习和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并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活动。“明确的目的” 可以是教育目的和教学目的,也可以是教学思想或者是教师的教学理念。不管是哪种目的,在教学活动开始前,教师必须要对整个活动有一个整体的计划,对师生双方的活动有全面的思考和细致的设计。1、设计 设计是指在一项活动或工作开展之前,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事先对该活动或工作进行的一种计划或安排。因此,设计必然具有超前性、预演性、动态性等特点。 2、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Instruction Design 简称ID) ,是20 世纪60 年代末至70 年代初在美国教育技术领域发展起来的一种教学系统方法,既是教育技术学领域中很重要的一个分支,又是教学科学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设计最早萌芽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军队和工业化培训领域,直到20 世纪60 年代才逐渐被引入到学校教育中。目前,教学设计在许多领域都都有广泛的应用,大体可以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从宏观角度看,教学设计的原理和方法可应用于全民社会教育、继续教育、工农业、金融等各行业、各部门

的职业教育和培训领域中,以及一门新专业的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甚至对一个学校的教学系统重新设置,开展全面的教学改革。微观的教学设计是对一门具体的课、一个教学单元的设计,是各级各类教学机构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之一我们今天所讲的教学设计理论和方法是指微观的、具体的初中物理学科教学设计,它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研究教学过程,落实素质教育,特别是为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提供了理论和方法的参考。 由于教学活动的独特性,国内外学者对教学设计有不同的理解。布里格斯认为:“教学设计是分析学习需要和目标以形成满足学习需要的传送系绢的全过程。” 王辉等认为:“教学设计是以获得优化的教学效果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理论为理论基础,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修改方案的过程。”田慧生等则认为,“所谓教学设计,简单地说,就是指教育实践工作者(主要指教师)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进行的系统规划、安排与决策。具体说来,教学设计是指教师以现代教学理论为基础,依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和教师自己的教学观念、经验.风格,运用系统的观点与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步骤,合理组合和安排各种教学要素,为优化教学效果而制定实施方案的系统的计划过程。” 教学设计的定义不同,反映了学者们侧重点的不同。但是,他们都强调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目前国内比较统一的、权威的教学设计概念的定义是:“教学设计是运用现代学习与教学心理学、传播学、教学媒体论等相关的理论与技术,来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设计解决方法,试行解决

(完整版)初中物理力学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2.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网上浏览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2.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观察体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从力的三要素表示的事例中认识科学方法的价值。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认识力的作用效果;会画力的示意图。 教学难点: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教学方法:问题引领探究启发合作探究 教学评价:自评互评师评 教具准备: 小车、磁铁、钢球、铁钉、弹簧、钢尺、橡皮泥、气球、鸡蛋、橡皮筋等 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景导入 游戏引入:在讲课之前同学们做一个掰腕的游戏,看看谁的力气大。我们为胜利的同学鼓掌。失败的同学也不要气馁,学了今天的知识后,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够反败为胜。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力学世界。学生同桌一组,进行游戏。 (二)探究新知 一、力的作用效果 1.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a、由静止变为运; b、由运动变为静止; c、运动的方向和快慢发生改变。

1.请同学们打开网站,阅读学习目标。哪位同学给大家读一下。 2.请同学们浏览网站上《助学园地》栏目,并对你喜欢的内容用自己的话,描述其反应的物理现象。 3.想想做做:请学生实验桌上提供的器材:小车、磁铁、钢球大头针、弹簧、橡皮泥、气球、乒乓球、钢尺等,对某个物体施力,看力作用在物体上可产生哪些效果? 指导学生完成实验学生自由回答 归纳总结力的作用效果 学生实验: 1}.用力拉弹簧,弯钢尺,压气球。观察现象。 2}.用力推小车,磁铁靠近大头针或小钢球,观察运动情况。根据实验,让学生体验并试述力的作用效果培养学生根据物理现象总结物理规律的能力。 并拉弹簧、压皮球等实践活动做一做,使学生亲身体会力的存在。并由此引出 二、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用符号F表示。 2.力的单位:牛顿——N引导学生分析 问题: 1}.在力的作用过程中,有几个物体。 2}. 如果一个物体是受力物体,一个物体是施力物体,你认为哪个是受力物体,通过学生直观实验,进行理性分析,解决抽象问题。 为了纪念著名名的英国物理学家牛顿,我们把力的单位叫做牛顿,简称“牛”,用字母“N”来表示。理解1N的含义. 三、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1.过渡语:我们知道了力的作用效果,那么又有哪些因素影响力的作用效果呢?请同学们猜想一下。 2.老师有选择的板书总结:我们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3设疑:那么,我们身边又有哪些例子是力的三要素不同,其作用效果就不同呢? 4.前后呼应:在上课前,老师说在掰腕游戏中失败的同学,也能反败为胜,你现在有办法了吗?我们再试一下。学生讨论猜想。学生浏览后,思考回答:学生举例 学生再次游戏,体验作用点不同,作用效果不同 四、力的示意图 用一个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

初中物理微视频教学资源的设计与有效开发

初中物理微视频教学资源的设计与有效开发 发表时间:2019-08-08T15:11:45.453Z 来源:《知识-力量》2019年9月35期作者:张丽丹 [导读] 初中科目中,物理是一门学生新接触的学科。在该学科的教学中,教师要能创新教学方式,寻找和开发新的教学资源,而以信息技术和电子技术为基础的微视频教学资源就是创新的代表。在设计和开发中,教师应当注意设计的要点,针对课本的重要内容尝试研究,本文以《力的平衡》、《物体的浮沉条件》、《杠杆的平衡条件》中的内容,开展了初中物理微视频教学资源的设计与有效开发的实践研究,意在为以后制作出更多物理微视频奠定基础。 (福建省漳州市诏安县官陂中学) 摘要:初中科目中,物理是一门学生新接触的学科。在该学科的教学中,教师要能创新教学方式,寻找和开发新的教学资源,而以信息技术和电子技术为基础的微视频教学资源就是创新的代表。在设计和开发中,教师应当注意设计的要点,针对课本的重要内容尝试研究,本文以《力的平衡》、《物体的浮沉条件》、《杠杆的平衡条件》中的内容,开展了初中物理微视频教学资源的设计与有效开发的实践研究,意在为以后制作出更多物理微视频奠定基础。 关键词:初中物理;微视频教学资源;设计与开发 初中阶段会迎来一个新的科目,那就是物理学科,从学生角度看,第一次接触物理,感觉有些陌生,因此学习起来也不是很容易。同时物理学科以研究性试验为主要内容,意在培养学生思辨思维和科学素养。因此传统形式的教学方法,已经很难适应当前学生的需求,并且随着信息技术和电子技术的发展,微视频教学资源的应用,得到了广泛认可,但是初中物理课程的微视频教学资源的设计和开发,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一、初中物理微视频教学资源设计要点 (一)重点讲解一个问题 微视频的特点是短小精悍,因此信息容量不能过于丰富。一段视频只能解决一个问题,切不可将很多问题放在一起,不但没有强化学生的记忆和理解,反而让学生抓不到重点。容易出现丢了西瓜,捡芝麻的问题,最终学生被弄得身心疲惫。 (二)精准把握视频的时间 微视频教学资料最佳时长是3分钟到5分钟,最长不能超出十分钟,如果时间过长,就成立课堂记录。短时间内出现图片或者视频,能够家人学生对其的印象,而时间过长,视频中的图片,学生反而不记得。微视频能够让学生注意力集中起来,进而提高视觉感官的工作效率,提高学习效果。 (三)视频的逻辑要清晰 微课教学资源,在视频的一开始,就需要将学习目标、教学目标、探究的知识、解决何种问题,清楚地告诉学生。这样才能让学生知道,要掌握的知识是什么,明确学习目的。视频中每个步骤必须清晰可视,不能有光口述而没有画面,重复或者跳跃环节都要提前交代清楚。有着较强的逻辑性,学生思维才会更清晰。 (四)创新知识呈现方式 微课视频教学资源的设计,必须以新颖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因此制作者要创新知识的呈现方式,综合运用解说、文字、图片、动画等形式,激发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学习欲望。 (五)干净精炼的总结 微课资源的每个环节中,都要用精炼的话语进行总结,这样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尤其是视频结尾,要对该部分知识进行总结,提炼精华部分,才能使得学生思路更加清晰,学习效果也会大大提升。 二、初中物理微视频教学资源有效开发实践 (一)《力的平衡》微课教学资源的设计和开发 首先,确定教学重点:力的平衡。其次,带领学生们思考,提出问题:生活中有哪些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但保持静止状态的?(图片上显示一些这样物品)。解说:物体受力的作用,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也能见到。强调举例子,以动画或者图片形式,显示在平直铁路上匀速行驶的火车,水平方向上受到牵引力和阻力的作用,竖直方向上受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图片显示平衡状态:我们把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叫物体的平衡状态,即物体的平衡状态包括静止状态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同时进行相应的解说。然后,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用动画演示教材图7-21实验,说明硬纸片水平方向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提问:当两个拉力不相等时,硬纸片是否保持静止,观察硬纸片向哪个方向运动?(解说:纸片将向拉力较大的方向加速运动);当两个拉力的大小相等时,把纸片转动一个小角度,观察两个力是否在同意条直线上?放手后纸片将怎样运动?(解说:当两个力不在同意条直线上,纸片将发生转动);当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条直线上时,观察纸片是否运动?(解说:纸片保持静止状态)。最后,总结出在两个力的作用下,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把这两个力称为二力平衡。 (二)《物体的浮沉条件》微课教学资源的设计和开发 微课资源的开始,确定本视频学习内容是“物体浮沉条件”,然后,图片显示实验探究“怎样使物体上浮或下沉”,把一些物品,如橡皮泥、硬币、泡沫塑料、小玻璃瓶和自备的各种小物体。提问:浸没在水中松手后,它们如何运动?给出结果:上浮的物体有泡沫塑料、密封的小玻璃瓶、蜡块;下沉的物体有实心橡皮混、硬币、内装许多配重的小玻璃瓶等等。再次提问:那么物体的浮沉要什么条件呢?请看浮沉的现象,想一想,说出你知道的些浮沉现象,视频中以图片形式展现一些浮沉的现象。然后给出答案:物体的上浮或下沉是由重力和浮力的相互关系决定的。因此,使物体在液体中上浮的方法有两种:其一是减小重力。如,减少玻璃瓶中的配重、或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将实心物体挖成空心。其二是増大了物体受到的浮力。如,増大了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或増大了液体的密度(向水中撒盐)。解说,给出所采用方法的实质是,改变了物体的重力或浮力。 (三)《杠杆的平衡条件》微课教学资源的设计和开发 给出学习视频的目的,知道什么是杠杆,杠杆有什么特点。首先,给出一些杠杆图片,总结他们的共同特征。展示杠杆类工具打开汽

全套人教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视频(普通版免费观看)

全套人教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视频(普通版免费观看) 全套人教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视频(普通版免费观看) 全套人教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视频(普通版免费观看) [转} 初二物理同步课堂教学视频 本专辑含全套初二物理同步课堂教学视频,是贾老师历经 两年时间呕心沥血之作。贾老师为物理教育硕士,河北省电教馆和远程教育网特聘学科教学专家,区兼职教研员,曽主编《点播》《河北省中考复习指南》《金牌教练》《中考总动员》等中考系列丛书,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初中物理教学系列教学视频,为全国首家同步课堂教学视频,因为我们专业,所以精彩。 初二物理电学同步课堂清晰版,需购买,查 看详情 初二物理同步课堂 教学视频(上册) 第一章声现象 1、声音的发生和传播(普通版)高清版 2、我们怎样听到声音(普通版)高清版 3、声音的特性(普通版)高清版 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高清版

5、声的利用 高清版 第二章光现象 1、光的传播 高清版 2、光的反射 高清版 3、平面镜成像 高清版 4、光的折射 高清版 5、光的色散 高清版 6、看不见的光 高清版 7、复习课 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 1.1、透镜 高清版 2、生活中的透镜高清版 3、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高清版

4、眼睛和眼镜高清版 5、显微镜和望远镜高清版 6、复习课 第四章物态变化 1、温度计高清版 2、熔化和凝固高清版 3、汽化和液化高清版 4、升华和凝华高清版 初二物理同步课堂教学视频(下册) 第五章电流和电路 1、电荷高清版 2.1、电流和电路高清版 2.2、电流和电路(二)高清版 3.1、串联和并联高清版 3.2、串联和并联(二)高清版 4、电流的强弱高清版 5、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高清版 第六章电压电阻 1、电压 高清版

初中物理优秀教学案例--课堂电阻实验教学案例

初中物理课堂探究实验教学案例 案例背景: 传统的初中物理课堂实验多为接受式(再现式)实验,即教师演示,学生观察,实验目的的确立,实验器材的选择,实验步骤的设计,实验数据的处理等都由教材和教师来决定,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虽然学生的兴趣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满足,但操作兴趣、研究和探究欲望却受到了压抑。而新课改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实验多为探究实验,亦即探索式(发现式)实验,笔者发现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探究实验的课堂教学将是物理新课程教学的亮点。为此,在《电阻》一节的课堂教学中,作了如下尝试。 案例过程:(第一课时介绍电阻,本节为第二课时) 一、设疑引入 师:(出示图片, 粗铜线 甲 创设情景) 细铜线 乙 细铜线 丙 导体电阻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提出问题,激励学生) 二、猜想与假设 生1:可能与导体的粗细有关 生2:可能与导体的材料有关 生3:可能与导体的长度有关 累死了 好难走啊… 跑得好舒 服…

……(学生七嘴八舌地说) 师:以前的实验多数是由老师来演示的,今天,老师想改变一下,你们想不想自己来亲身体验一下探究的过程? 生:想 师:好,我们一起先来看一下,要验证大家的猜想需要哪些器材(继续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生:导线若干、电源、开关、电阻器(学生争先恐后地说出所需器材,气氛非常活跃) 师:还需要什么器材? 生1:一根长导线,一根短导线 生2:一根粗导线,一根细导线 …… 师:如果一根是锰铜线长些,一根是镍络线短些,行吗? 生:不行,导线不同,长度不同,不好进行比较 师:那,我们该怎样验证它呢?(启发,引导) 生:(思考、回忆后)运用控制变量法(表扬:很好) 师:不错,我们在前面的学习中曾经讲过,当有多个变量时,我们就需要采用控制变量(实验中只有一个变量,其他因素保持不变)的方法来研究问题。为了研究的方便,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位新伙伴——电阻示教板(出示电阻示教板,老师介绍,学生观察) 三、开动脑筋想办法,设计实验搞探究 师:设计一个什么样的实验来验证我们的猜想呢?接下来,请同学们选择一种(可以一个人,也可以两个人, 还可以多个人)适合自己的方式来设计 四、根据设计的实验,进行实验 师:哪组愿意向大家介绍你们的验证方法?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小组动手实验,其余的仔细观察,并做

初中物理优质课教案

初中物理优质课教案 【篇一:物理优质课教学设计】 第八章第2节二力平衡(新授课)教学设计环节一:导入新课 复习引入 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2、定律能反过来说吗?即凡是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物体 都没有受到外力作用吗?(学生交流讨论、并作出回答) 环节二:明确目标 1、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 2、知道二力平衡时物体的运动状态 3、会用二力平衡的条件去处理问题 重点:二力平衡的概念及条件。 难点: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应用 环节三:感知解惑(1) 一、阅读课本第20、21页内容,完成下填空 1、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或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或物体处于状态,即运动状态。 2、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它们是否受到力的作用呢? 3、为什么物体受到力的作用还可以保持运动状态不变呢?平衡是 最简单的平衡状态 4、平衡力和平衡状态之间有什么关系? 5、物体在非平衡力作用下运动状态将。(填“改变”或“不变”) 6、它们分别受到哪些力的作用?各处于怎样的状态 ? 教师归纳总结: 1.物体在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 2.静止状态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又叫平衡状态二力平衡最简单的 平衡状态。 那么什么样的两个力才能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呢? 环节三:感知解惑(2) 二力平衡的条件: 1、各小组分工合作,完成如下图所示实验:

探究二力平衡时两个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有什么关系?在实验进行时,观察塑料板在什么条件下会保持运动状态不变?并完成表格 2、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什么? 猜想:(1)两个力应该在同一物体上(2)两个力的大小可能要相等 (3)两个力的方向可能要相反(4)两个力可能要在一条直线上实验验证: 实验方法:改变物体受到的两个力的三要素,当物体处于静止时,二力平衡 实验一:如图,在两边的绳套上挂不等重的钩码,放开塑料板,塑料板。 实验三,如图,在两边的绳套上挂等重的钩码,将塑料板稍向下移动,使两个拉力的方向成一定角度,这时放开塑料板,塑料板将。实验四,如图,在两边的绳套上挂等重的钩码,并将塑料板扭转一个角度,使拉塑料板的细绳相互平行,但不在同一直线上,这时放开塑料板,塑料板将。 根据实验一和实验二填写下表 根据实验三和实验四填写下表 结合以上四个实验填写下表 简记:同体、等大、反向、共线。 分组组装实验器材(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巡视、指导),通过实验来分析二力平衡的条件,从“大小、方向和作用在 同一直线上”三个方面,让学生填写三个实验表格,并概括总结二力平衡的条件,重点放在“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因为这是学生最难理解的一点。根据观察的现象和表格内所填的内容加以概括总结,归纳出二力平衡的条件(教师板书:二力平衡的条件:同体、等大、反向、共线,同时满足四个条件的两个力叫做一对平衡力。)此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引导作用,让他们大胆猜想、积极设计、主动探究,并由他们总结和发现规律,从而形成能力。师生互动:分析学生站立时和其中两个学生分别沿水平方向,向相反方向拉另一个同学的两只胳膊的情况,得出平衡力的合力为零,非平衡力的合力不为零。只讲同一条直线上的力的合成,为以后学习物体的受力分析打下基础。通过多媒体手段展示生活中二力平衡

(完整)初中物理力与运动_教案.doc

一、课题力与运动 二、课时 上节课已经将力与运动相关的前几个知识点学习完成,学生的理解与接收还可三、学情分析以,本节课在复习前一节所学内容的基础上,学习最后一个知识点,并将本章 内容做一个整体的复习。 1.知道二力平衡及二力平衡的条件. 四、教学目标2.理解物体的惯性,能表述牛顿第一定律. 3.知道力的作用效果. 4.知道什么是运动状态的改变,知道力是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五、教学重点、 二力平衡及二力平衡的条件、牛顿第一定律、运动状态的改变难点 讲解法、实验探究法、归纳总结法 六、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对上节课所学内容的复习 知识点一:二力平衡 1、什么是平衡状态? 2、什么是二力平衡? 知识点二:二力平衡的条件 ①_________________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三:牛顿的定律 什么是牛顿第一定律?如何理解? 知识点四:惯性定律 什么是惯性定律?你能举出几个生活中的实例?

二、进入新课 力与运动的关系 1、力的作用效果 l .通过生活经验,我们已经知道,力可以使物体发生__________ . 2.请你认真观察教材中图,并配合阅读图下面的三行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图 (a)中,力使火箭由 ________变为 ________,而且使它的速度越来越 ________.图 (b)中,力使列车由 ________到 ________,由 ________变 _________. 图 (c)中,力改变了足球的运动 ________. 3.请你认真阅读下面的内容,知道什么是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 物体由静止到运动,由运动到静止,由慢到快,由快到慢,或物体运动的方向发生改变,都称为运动状 态的改变. 4.通过上面的观察、阅读和分析,请你归纳得出力的作用效果,并完成下面的填空. 力的作用效果:①力可以使物体发生________;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 二、现实世界中力与运动的关系 请你认真阅读教材P69 最后三个自然段的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将保持________状态或 ________状态,即平衡力________(改变/不改变)物 体的运动状态,这是因为这两个力从相反的方向力图改变物体的________,它们的作用相互________了,例如,行驶中的汽车,如果受到的牵引力和阻力大小相等,它将保持________运动状态. 2.如果物体受到的力不满足平衡条件,即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时,物体的运动状态就会________.例如,行驶中的汽车,如果受到的牵引力大于阻力,汽车就________速行驶;如果受到的牵引力小于阻力,汽车就 ________速行驶;如果受力的方向和运动的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汽车的运动方向将发生 ________.例 l(多选题)下列实例中,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有() A .用力拉弹簧,弹簧变长B.跳伞运动员在空中匀速直线下降 C.正在进站的火车D.运动员投出的标枪在空中前进 例2 如图所示的运动情景中,最明显地反映出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的是( ) 例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不受力,一定静止 B.作用在运动物体上的力一定不平衡 C.物体受到力的作用,速度大小一定改变 D.物体运动方向发生改变,则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初中物理教学微课视频的有效应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2010263990.html, 初中物理教学微课视频的有效应用 作者:赵昌胜 来源:《学生之友·素质教育》2019年第02期 摘要: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各种各样的网络应用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其中视频更是遍布我们的眼球,对于初中的教育来说,视频教学是一个很好的方式,虽然它不能完全替代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但是它对于教师授课起的辅助作用却是非常直接和有效的,越来越多的学校允许教师运用微课去辅助授课,从而减轻教师的工作量,让教师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更短时间的授课当中,让学生也能够高效率的听课。 关键词:初中物理;微课应用;激发兴趣;知识直观;拓展知识 初中的学生虽然是第一次接触到物理这个学科,但是学习物理的兴趣很有可能赶不上危言耸听,有可能别人的说法导致他们对于物理这门学科感觉到恐惧,从而失去了兴趣,害怕物理课。对待恐惧的最好方法就是面对它,无法直面就无法掌握。物理作为一门贴近生活的学科,从小学生都随着物理现象长大,所以教师可以应用微课教学来让学生对于物理更加親近,喜欢上物理,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下面我来谈一谈如何有效应用微课视频去教学。 一、激发学生物理兴趣 我们上边说过了,学生之所以学不好物理的第一大因素就是对于物理没有兴趣,这起源于物理公式的枯燥性和需要理解的困难性,学生只知公式怎么写,却不理解它的由来和怎样运用,这即是只知其表不知其里,针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可以运用微课教学去让学生能够对于知识的由来和怎样运用有一个更全面的把握,学生在观看微课的时候没有了教师在眼前的约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有选择性的观看任意一段知识点的讲授,这样就可以着重于学生自己不会的知识上,对于那些自己已经烂熟于心的知识也不用去浪费时间再看一遍,既节省了学生的时间也节省了教师的时间。 例如,我在教授物理九年级全册第十三章:了解电路的时候,就运用微课的形式让学生对于电有一个宏观的了解,首先在微课上让学生知道电是怎么来的?如何去发电?怎样去安全有效地用电?这使学生对于电的由来和使用有一个大致的认识,其次我再讲解关于课本上的内容,比如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区别,如果我只有言语描述那么学生有可能无法体会到两个小灯泡的区别,但我用微课就可以让学生能够清楚地看到小灯泡在串联和并联中发光的亮度有着非常大的差异,从而学生就能够大致了解串联和并联的电压和电流是怎样变化的,然后我再将公式写出,学生就能够完全知道如何计算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电压与电流的区别。 二、知识直观形象化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案例

教学 新课教学谁运动得就快。 好,我们用裁判的办法在来比较一下纸片下落的 快慢。 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对学生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方 法及步骤的优劣作出评价 我们用不同的方法比较了纸片下落的快慢,现在 我们就引入一个新名词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速度”。大家将书打开 到p109, 速度(velocity)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大小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我们一 般用字母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 提问单位时间的相关问题:实际上日常生活中的 单位时间很多,比如:一年、一月、一星期、一 天、一小时、一分钟、一秒等等,但是在物理学 中,单位时间只有一个国际单位,那就是一秒, 符号为s (second) 有了速度这个物理量,我们怎么样来比较物体运 动的快慢呢? 很好,可是怎么知道速度大还是小呢?这里我们 引入速度的计算公式。同学们应该数学上早就学 过这个公式,就是: 国际单位:米/秒,读做“米每秒”,符号为”m/s”. 常用单位:千米/时(km/h),厘米/秒(cm/s) 单位换算: 1km/h=1000m/3600s=1/3.6 m/s.. 1m/s=(1/1000km)/(1/3600h)= 3.6km/h 刚才我们学习了速度的概念包括它的计算公式, 现在就运用它来做“活动5.6”你认为应测量哪些 可让学生另举一例,来说明刚才老师 所讲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引导学生如何进行比较,让它们从同 样的高度下落,测出时间,但这种方 法实际操作起来是不是不容易呢? 可让学生来设计并做这个实验 体验两种方法的不同 请一位学生读一下速度的概念 速度大的物体运动的快 速度小的物体运动的慢 同学们对单位时间可能认识上有缺 限,会出现对我们物理上所要求的单 位时间不一致的说法。 学生回答:相同路程比时间或相同时 间比路程。 对学习的这一回答,结合刚才我们所 讲的速度的定义,教师进行总结:对 于两个路程和时间都不相同的运动 物体的速度大小比较,可用速度的公 式进行计算,直接用速度的数值进行 比较,这样可以更方便地进行物体运 动快慢的比较,这才是我们这一堂课 的主要目的。这们从方法上将运动快 慢的比较方法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让学生举例(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速度 数值)加深对速度数值的理解 请两位学生上黑板做答并演示 10m/s= km/h 36km/h= m/s 培养学生归纳 比较和分析问 题能力 培养学生举一 反三的能力。 对于为什么要 学速度这个物 理量有一个深 刻的理解,让 学习知道这是 常用的也是非 常好的方法。 对有困难的同 学可出一些常 见速度、简单 速度进行换 算,降低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