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完整版)初一地理等高线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word完整版)初一地理等高线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word完整版)初一地理等高线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下图为某地等值线图,数值关系为a>b>c,完成1~3小题:

1、若三条线为等高线,则甲、乙两地代表的地形为

[ ] A.甲山脊,乙山谷B.甲山谷,乙山脊C.甲山脊,乙山脊D.甲山谷,乙山谷

2、若三条线为等温线,则该地位于

[ ] A.南半球B.西半球C.东半球 D.北半球

3、若三条线为等降水量线,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的纬度高,乙的纬度低 B.甲位于沿海,乙位于内陆

C.降水量关系为甲<乙 D.甲位于迎风坡,乙位于背风坡

(1)填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地形名称:B __________ C __________ E__________

(2)在这幅图中,周庄位于李庄的________方向。

(3)图中小河向_____方流。

(4)如果需要修筑一座水库大坝,应在_____处最合适。

(5)若A、F两点间的图上距离为3厘米,两地的实际距离为_______米。

(6)该地为发展旅游业,拟开辟DA、FA两条登山线路。修筑这两条线路各有什么优缺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7)判断在E、F、G三个地点中,能目测到公路上经过H处车辆的是_______地。

根据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A与B处表示的地形部位是_____,海拔较高的是_____,其海拔高度为______~_____米.(2)写出图中不同地形部位的名称:C______;D______;E______.

(3)M处的等高线间距较N处的______(疏或密),因此M处的坡度较N处的坡度______(大或小)

读我军侦察员绘制的敌军军事部署简图(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敌军阵地在我军阵地的______方向.

(2)敌军指挥部与我军指挥部的相对高度是______米.

(3)假如我军大炮的最远射程为20千米,敌军阵地是否在我军炮火的射程之内?为什么?__ __________

(4)、如只考虑地形因素,我军应选择哪条进攻路线?为什么?____________.

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地图三大基本要素为: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图中字母所处的地形部位名称:

A______,C______,D______.

(3)B、C两处等高线较密集、坡度较陡的是______处.

(4)①②之间的河流流向是______.

(5)该图所示地区海拔不足500米,其地形类型为______.

这是一个村庄的地形图,请回答:

(1)填出ABC三处的地形.A______,B______,C______.

(2)图中P点的海拔高度是______米,P点与山峰的相对高度大约是______米;若要上山,

走哪一条路线省力______(AP还是AN);理由是______.

(3)河流的主干河道的流向应该是自______向______流.

(4)从X点到O点图上直线距离大约3.5厘米,那么两地的实际距离大约是______米.

读图回答:在①②③三条等高线中,海拔最高的是______;A、B两条线中为山谷的是______;画出图中河流的支流.

读“等高线图”,回答:

(1)图中字母代表的地形形态名称

A、______;

B、______;

C、______;

D、______.

(2)EF、FG两个山坡,坡度较缓的是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D和BF是小溪流的是______,理由是______.

(2)C处地形部位表示______,E处地形部位表示______.

(3)沿AD爬到海拔420米的山顶比AD的坡对面爬到山顶较______ (在吃力或省力中选择正确答案)

(4)若DG间的图上距离是3.5厘米,则DG间的实际距离是______米,该地区表示的面积比湖南省的______ (在大或小中选择正确答案),湖南省地图表示的内容

比该地区______(在简略和详细中选择正确答案)

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形类型名称:

A______C______D______

E______F______

(2)从C到B和从D到A,上山较容易的是______;在ABCDEF六处中,可能有河流的是______处.

(3)从图上量得A、B两地的直线距离是2.6厘米,那么两地间的实地距离为____ __.

答案

1、B 2 A 3 C.

2(1)B 山脊 C 鞍部 E陡崖(2)东北(3)北(4)D(5)1500(6)“略” (7)G

3. 读图可知,(1)A与B处表示的地形部位是山峰,海拔较高的是B,其海拔高度为1050~1100米.(2)图中不同地形部位的名称是:C陡崖; D山脊; E山谷.(3)M 处的等高线间距较N处的密,因此M处的坡度较N处的坡度大.根据题意.

故答案为:(1)山峰;B;1050;1100;(2)陡崖;山脊;山谷;(3)密;大.

4. (1)根据指向标,箭头指向北判断,可知敌军阵地位于我军阵地的西北方向;(2)读图可知,敌军指挥部的海拔为400米,我军指挥部的海拔为400米,故敌军指挥部与我军指挥部的相对高度是0米;

(3)我军阵地与敌军指挥部的图上距离超过3厘米,比例尺为1:1000000,即两地间的实地距离超过30千米,已超出了我军大炮的最远射程20千米;

(4)如果只考虑地形因素,我军选择C进攻线路较好,理由是坡度小,利于行进.

故答案为:(1)西北;(2)0;(3)否;我军阵地与敌军指挥部之间的距离超过30千米,超过了我军大炮的最远射程20千米;(4)C;坡度小,利于行进.

5. (1)地图三大基本要素为: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2)A处是山顶,C处是山脊,D处是陡崖.

(3)B、C两处等高线较密集、坡度较陡的是B处.

(4)①②之间的河流流向是由西北向东南.

(5)该图所示地区海拔不足500米,地面起伏不平,其地形类型为丘陵.

故答案为:(1)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2)山顶;山脊;陡崖;(3)B;(4)由西北向东南;(5)丘陵.

6. (1)从等高线地形图看出,A处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B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C处几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

(2)读图可知,图中P点的海拔高度是100米,山峰的海拔是180米,P点与山峰的相对高度是180米-100米=80米,AP处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登山比较省力;

(3)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可判断,河流的主干河道的流向应该是自西南向东北流;

(4)根据图中比例尺图中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40米、比例尺=

图上距离

实地距离

,计算可知,两地的实际距离大约是:3.5×40米=140米.

故答案为:

(1)山顶;山谷;陡崖;(2)100;80;AP;因为AP处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3)

西南;东北;(4)140.

7. 图中画了河流及河流以北的部分等高线,根据水往低处流的道理,离河流越近的等高线海拔越低,离河流越远的等高线海拔越高,读图可得,在①②③三条等高线中,海拔最高的是③;A、B两条线中为山谷的是A;图中河流的支流位于A部位.

故答案为:③;A;

8. 等高线地形图中两山顶之间比较低洼的地方是鞍部,等高线重合的地方是陡崖,等高线向小数弯曲凸出的是山脊,相反,则是山谷.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度较缓,相反,则较陡.根据题意.

故答案为:

(1)A鞍部;B陡崖;C山谷;D山脊(2)FG;等高线稀疏

9. (1)图中AD和BF是小溪流的是BF,理由是该处是山谷部位;

(2)C处地形部位表示陡崖,E处地形部位表示鞍部;

(3)沿AD爬到海拔420米的山顶比AD的坡对面爬到山顶较省力,因为该处等高线稀疏,坡度缓;

(4)图中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1厘米等于实地距离500米,若DG间的图上距离是3.5厘米,则DG间的实际距离是1750米,该地区表示的面积比湖南省的小,湖南省地图表示的内容比该地区简单.

故答案为:

(1)BF;该处是山谷部位;(2)陡崖;鞍部;(3)省力;(4)1750;小;简单.10. (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A为山顶(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C为陡崖(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D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E为鞍部(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F为山谷(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

(2)从C到B和从D到A,上山较容易的是从D到A,因此D到A坡度更缓,因为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越稀疏表明坡度越缓和;在山谷中(F处)才有可能孕育河流;

(3)量得A、B两地的直线距离是2.6厘米,根据比例尺=

图上距离

实地距离

得出,实地距离=2.6×200000=520000厘米=5200米.

故答案为:(1)山顶;陡崖;山脊;鞍部;山谷;(2)从D到A;F;(3)5200米.

高中地理:等高线地形图专题

高中地理:等高线地形图专题 01、坡度问题 一看等高线疏密,密集的地方坡度陡,稀疏的地方坡度缓;二计算,坡度的正切=垂直相对高度/水平实地距离 02、通视问题 通过作地形剖面图来解决,如果过已知两点作的地形剖面图无山地或山脊阻挡,则两地可互相通视;注意凸坡(等高线上疏下密)不可见,凹坡(等高线上密下疏)可见;注意题中要求,分析图中景观图是仰视或俯视可见。 03、地形剖面图的读图方法 起点、终点、高点、低点的海拨高度,其次为坡度的变化。 04、等高线与地形状态 山脊——等高线向海拨低处突出(等值线向低值方向突出处为高值区),山谷——等高线向海拨高处突出(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 05、陡崖的相对高度的计算 等高线图上任意两地相对高度的计算可根据(差值计算公式)(n-1)d≤⊿h<(n+1)d (其中n表示两地间不同等高线的条数, d表示等高距)。 06、引水线路 注意让其从高处向低处引水,以实现自流,且线路要尽可能短,这样经济投入才会较少。 07、交通线路选择 利用有利的地形地势,既要考虑距离长短,又要考虑路线平稳(间距、坡度等),一般是在两条等高线间绕行,沿等高线走向(延伸方向)分布,以减少坡度,只有必要时才可穿过一、两条等高线;尽可能少地通过河流,少建桥梁等,以减少施工难度和投资;避免通过断崖、沼泽地、沙漠等地段。 08、水库 ①.选在河流;②坝址——盆地、洼地的出口(即“口袋形”的地区,“口小”利于建坝,“袋大”腹地宽阔,库容量大。因为工程量小,工程造价低);选在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方,尽量避开断层、喀斯特地貌等,防止诱发水库地震;③坝高——考虑占地搬迁状况,尽量少淹良田和村镇。④还要注意修建水库时,水源要较充足,⑤坝长——工程量的大小。 09、水系特征 山地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形成向心状水系,山脊成为水系分水岭。 10、水文特征 等高线密集的河谷,河流流速大,水能丰富;河流流量除与气候特别是降水量有关外,还与流域面积大小有关。

中考地理难点地形图判读

中考地理难点:《地形图》判读 ★专题复习目标 主要指某高线地形图,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熟练判断五种主要地形类型,以及地理距离计算,对地形剖面图要求一般读识。 一,陆地地形: 1,五种基本地形: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判读方法如下:(五种基本地形的区别可以从海拔和相对高度等进行区别) 名称海拔形态 山地D 500米以上高度和起伏变化很大 高原E 500米以上外围较陡,内部(顶 部)起伏和缓 丘陵B 500米以下起伏不大,坡度和缓, 相对高度在200米以下 平原A 200米以下起伏很小,平坦广阔 盆地C 无要求周围高中间低的地区 2、地形特点:①平原和高原的共同特点是地面起伏小;不同的是平原海拔低,一般在200米以下,而高原海拔较高,边缘比较陡峻。②山地和丘陵的共同特点是地面崎岖不平;不同是山地较高,海拔多在500米以上,坡度较陡,沟谷较深,而丘陵较低,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③盆地四周多被山地或高原环绕,中部相对低平。 3、两大山系:①环太平洋沿岸山脉带:纵贯科迪勒拉山系,主要由北美州的落基山脉和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组成。②横贯亚欧大陆南部和非洲西北部的山脉带:由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和阿特拉斯山脉组成。 二,地形图的判读: ●1,相关概念①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绝对高度)。②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③等高线:在地图上海拔高度相同点的连线。等高距: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距离差。 ●2. 等高线图的阅读: 等高线示意图 (1)判断坡度 根据等高线的疏密状况,可以判断地表坡度的陡缓。等高线稀疏,地表坡度和缓;等高

(完整版)中国区域地理试题

阶段性测试题十六 (区域地理第二章中国地理) 本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综合题),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目前,我国的稀土行业存在资源过度开发、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产业结构不合理、价格严重背离价值等问题。读“中国稀土矿比重分布示意图”,完成1~3题。 1.我国稀土资源分布不均,主要特点是() A.北多南少,北重南轻B.北少南多,北重南轻 C.北多南少,北轻南重D.北少南多,北轻南重 答案:C 解析:中国稀土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北多南少,北轻(稀土)南重(稀土);北方集中分布在内蒙古和山东。 2.1970年至2010年,中国稀土资源占世界的比例变化较大,主要原因是() A.生态环境破坏严重B.过度开发 C.减少出口D.产业结构调整 答案:B 解析:由统计图可知,我国稀土资源1970年占世界总量的70%以上,2010年迅速下降到30%以下,下降幅度大的主要原因除世界许多国家陆续探明稀土资源外,还与我国过度开发稀土资源,盲目出口有关。 3.稀土矿被广泛应用于风力涡轮机等环保技术领域。下列省份中风力涡轮机市场潜力最大的是() A.四川B.贵州 C.江苏D.江西

答案:C 解析:我国风能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和西北内陆地区。江苏省地处东部沿海地区,风能资源丰富,风力涡轮机市场潜力最大。 下图为“我国部分省(区)分布图”,下表为“我国四省(区)人口及部分自然资源统计数据表”。读图表回答4~6题。 省(区) 城镇人口占总 人口比重(%) 耕地面积 (万公顷) 水资源总量 (亿立方米) 木材总蓄积量 (亿立方米) ①34.3 532.5 1865.8 15.8 ②53.5 1 539.1 727.9 15.0 ③51.9 542.4 404.4 0.4 ④31.1 361.0 184.6 2.0 A.甲B.乙 C.丙D.丁 答案:D 解析:图中甲、乙、丙、丁四个省份分别为四川省、黑龙江省、甘肃省和江苏省。江苏省位于东部平原,地形较单一;四川省西部是高原和山地,东部为盆地和平原;黑龙江省地形主要是山地和平原;甘肃省地形有山地、高原和平原。 5.有关四省(区)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省(区)西部是该省种植业集中地区 B.乙省(区)是我国著名的粮食产区 C.丙省(区)南部农业耕地制度为一年三熟 D.丁省(区)以灌溉农业和牧业为主 答案:B 解析:四省农业生产中,甲省种植业分布在东部,乙省三江平原是我国著名的商品粮生

(完整word版)初中地理中考专题等高线地形图(专题)含答案

<等高线地形图>专题练习 2018年10月一、选择题 读我国南方某地地形图,完成1~2题。 1.图中A点位于() A.山脊B.山谷C.山顶D.陡坡 2.下列关于图示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A.适合大规模发展种植业B.村落所在的位置地势较高 C.甲村比乙村规模大的原因是地形平坦D.B处修建大坝会淹没乙村大部分的农田3.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图,数值关系为a>b>c,则①②两地代表的地形分别是() A.山脊、山脊B.山谷、山谷C.山脊、山谷D.山谷、山脊 读某地等高线(单位:m)地形图,完成4~5题。 4.图中标出的几条支流中,有一条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其序号是() A.①B.②C.③D.④ 5.关于甲、乙两村的比较,正确的是() A.甲村交通更为便利B.甲村水源更为丰富 C.乙村位于甲村的西南方向D.两村都不可能发生滑坡灾害

6.2017年5月初,我国西南某地连降暴雨,该地区发生重大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造成重大损失。下图是逃生线路示意图。泥石流发生时,最佳逃生线路是() A.①B.②C.③D.④ 图为我国东部季风区某山区的等高线(单位:m)地形图,读图完成7~9题。 7.在开发本地的过程中,不合理的做法是() A.拟修建一座水库,大坝位置应选在a、b两地中的b地 B.修建水库前,甲、乙两村都必须搬迁 C.丙、丁两度假村之间拟修一条公路,应选择线路② D.乙村欲从河流中引水,③④两条引水线④更合理 8.当地农民在荒山因地制宜种植的经济林是() A.苹果B.香梨C.柑橘D.咖啡 9.关于图中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东南向西北流B.径流量季节变化大 C.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D.夏季水量小 二、综合题 10.下图是山东省东部某地等高线地形图,某校初中学生计划在图示区域进行研学旅行活动。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图6

(完整word版)初中地理-等高线地形图典型题

等高线地形图专题训练 一、选择题 读某地区等高线图(单位:米),回答1~3题。 1.图中山峰与甲村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A.550米B.650米 C.750米D.850米 2.环保部门在桥梁下的河水里检测出农药残留物, 这些农药残留物最可能来自于() A.①地B.②地 C.③地D.④地 3.图示地区欲发展旅游业,你认为该地区优美的景 观主要体现在() A.幽谷藏寺B.急流飞瀑 C.海滩峡谷D.湖光山色 如图为山区的局部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4~5题。 4.图中M、N两点之间的实际水平距离约为() A.1000米 B.10千米 C.250米 D.20千米 5.若图中有一瀑布,则瀑布及最佳观赏的位置分别位于: A.甲和乙 B.乙和丙 C.甲和丙 D.乙和丁 读右侧湖南省某村等高线图,回答6~7题 6.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地区最高海拔在500至600米之间 B.若要上山顶B,从②处比④处上更省力 C.李村位于山顶A 的东北方向 D.若要进行攀岩运动,选择①处最合适 读图3“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7~8题。 7.图中①~④的地形部位名称依次是() A.山脊、山顶、陡崖、山谷 B.山顶、山脊、山谷、陡崖 C.山谷、陡崖、山顶、山脊 D.陡崖、山谷、山脊、山顶 8.乙河干流流向大致是() A.从西向东流 B.从东南向西北流 C.从北向南流D.从西南向东北流

读我国华北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9题。 9.关于图示两村之间规划公路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从牛家村到张家村是先上坡后下坡 B.走向大致是东北—西南 C.从牛家村到张家村一直是上坡 D.规划公路长约40千米 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10—11小题。 10、在图上量得C地到D地的直线距离为3.3厘米,那么两地间的实际距离是( ) A.300米 B.330米 C.3300米 D.330000米 11、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从E点爬到山顶A比从C点爬到山顶A更容易 B.B地为陡崖,适合攀岩运动 C.A地与D地的相对高度约为570米 D.小溪的大致流向为自西北向东南流 读福建省某泉区城等高线地形图,回答12- 13 题。 12、关于图示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两村图中相距2 厘术.头际距离30 千米 B.丁地相对丙村气温大约低4 . 8 ℃ C.根据因地制宜原则,甲村适合种植苹果 D.甲乙丙三个村落,乙最可能发展为城市

区域地理中国地理综合测试题

区域地理-中国地理综合测试题2 第Ⅰ卷(选择题) 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秦岭——淮河以南大部分属于( ) A.湿润区、亚热带 B.湿润区、热带 C.半湿润区、亚热带 D.半湿润区、暖温带 2.下列四大高原中,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较频繁的是( ) A.云贵高原 B.青藏高原 C.黄土高原 D.内蒙古高原读我国沿32°N地形剖面图甲和我国各类地形所占比例图乙,回答3~4题。 3.图甲中③山脉是( ) A.太行山脉 B.巫山山脉 C.秦岭山脉 D.横断山脉 4.图甲中B所代表的地形类型是图乙中的( ) A.a B.b C.c D.d 读“鄱阳湖多年平均最高水位演变趋势图”,完成5~6题。

5.鄱阳湖多年平均最高水位逐步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 A.湖水淹没范围扩大B.泥沙沉积湖底抬高 C.流域内多年降水量大增D.流域内土壤含水率增大 6.近期,江西省计划在鄱阳湖湖口修建水闸。这种做法带来的影响有( ) A.调节湖泊汛期最高水位 B.湖底会持续降低 C.减少本省水资源利用量 D.增加长江下游水资源利用量 某大河的一条支流与干流之间存在“吞吐”关系.下图示意该支流出口处1970~2000年问年净径流量(输出径流量与输入径流量之差)和年净输沙量(输出泥沙量和输入泥沙量之差).根据图文资料和所学知识,完成7~9题.

7.下列个时间段中,年净径流量与年净输沙量变化趋势最接近的是( ) A.1970年~1976年B.1977年~1984年C.1980年~1989年D.1989年 ~ 2000年 8.该支流流入( ) A.黄河 B.长江 C.辽河 D.黑龙江 9.1983年以来,年净输沙量总体呈下降趋势,最可能的原因是该支流流域( ) A.建设用沙量增加B.兴建水库的森林覆盖率提高 C.矿产资源开发力度加大D.连续干旱 下图为1959~2009年秦岭山地1月0℃等温线位置变化图。完成10~11题。 10. 该地1月0℃等温线的位置总体上() A.向亚热带地区偏移 B.向海拔较低地区偏移

初中地理地图与等高线地形图专题训练

初中地理地图与等高线基础知识专题训练一 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 一、选择填空题(每处每空1分) 1、判读比例尺大小的正确方法是【】 A.比例尺是个分数,分母愈大,比例尺愈大 B.图上表示的内容愈详细,选用的比例尺就愈大 C.地图上所画地区的范围愈小,选用的比例尺就愈小 D.1/50000的比例尺比1/500000的比例尺小 2、左图中等高线图表示的地形名称依次是【】 A.山脊、盆地、山谷、山顶 B.山谷、山顶、山脊、盆地 C.山脊、山顶、山谷、盆地 D.山谷、山顶、山脊、盆地 3、以下哪种地图采用小比例尺【】 A、城市交通图 B、军用地图 C、工程用图 D、世界地图 下图为某地等高线示意图,读图回答4~6题。 4、关于图中的地形判断不正确的是【】 A.A处是山谷 B.B处是山地 C.CD处是山脊 D.EF处是山谷 5、如果图中两山峰的相对高度为200米,则两地的温差为【】 A.0℃ B.1.2℃ C.2.4℃ D.4.8℃ 6、图中有一处适合户外攀岩运动,此处为【】 A.EF处 B.DC处 C.A处 D.G处 7、读下面两幅等高线地形图判断【】 A.甲图反映的实际范围比乙图大 B.乙图反映的实际范围比甲图大 C.EF处的坡度比E′F′处大 1:100000 D.E′F′处的坡度与EF处相等 8、1999年6月22日,我国北极考察队顺利达到北极,将五星红旗插在北极点上,五星红旗飘扬的方向是【】 A、正东 B、正北 C、正西 D、正南 9、四幅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距相同,水平比例尺不同,其中比例尺最大的是【】 A.A幅 B.B幅 C.C幅 D.D幅 10、当我们面朝初升的太阳(北半球),伸开双臂,我们的右手则指向【】 A、东方 B、西方 C、南方 D、北方

(完整版)中国区域地理复习测试卷

中国区域地理复习测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9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我国某区域一月平均气温图,回答1~2题 1.图中甲、乙两地气温高低及影响因素的正确叙述是()A.甲、乙两地纬度相同,一月均温大致相等 B.甲地海拔低于乙地,一月均温甲高乙低 C.甲深居内陆,乙距海较近,一月均温甲低于乙 D.甲比乙受冬季风影响小,一月均温高于乙 2.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甲地主要经济作物有油菜、甘蔗等 B.乙地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和商品棉基地 C.丙地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山脉 D.丁地有我国重要的常规能源基地 读“某山地南北坡降水量”图,回答3~5题。

3.该地最可能属于 ( ) A .燕山山脉 B .秦岭山脉 C .南岭山脉 D .天山山脉 4.降水垂直变化最小处位于山地 ( ) A .南坡海拔400米以下处 B .南坡海拔800—1600米处 C .北坡海拔400—1600米处 D .北坡海拔700米处 5.该山地所处自然带为 ( ) A .森林带 B .森林一草原带 C .草原一荒漠带 D .荒漠带 下图中甲地位于46.3°N 、83.7°E ,丙地位于42.1°N 、 87.5°E ,回答6~8题。 6.甲处降水较多的原因主要是 ( ) A .植被茂密,降水丰富 B .甲处纬度偏高,降水相对较多 C .临近海洋,水汽丰富 D .来自海洋的气流,在甲处受地形抬升 7.图中丙处的植被类型最有可能为 ( ) A .森林 B .草原 C .草甸 D .荒漠 8.图中甲、乙、雨自然带的分布反映了 ( ) A .依次呈现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B .依次呈现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C .有规律更替,呈现出出地垂直地域分异 D .不规律的非地带性分布现象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具有维护生态安全、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人们把湿地称为“地球之肾”、天然水库和天然物种库。云南的大山包、拉市海、纳 帕海和碧塔海(如图)是我国新增4处国际重要湿地。20世纪80年代初,纳帕海周围 山上的原始森林已被砍伐殆尽,为开垦田地、 3189 山峰 等温线 8℃ 26° 28° 100° 102° 104° 3189 4℃ 8℃ 10℃ 12℃ 8℃ 4℃ 5596

最新教案精选:初一地理《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

教案精选:初一地理《等高线地形图》教学 设计 教案精选:初一地理《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阅读”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等高线绘法示意图” “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使学生明确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等高线概念;了解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的构成和特点。 能力目标: 通过引导学生对等高线地形图中的等高线间高程,疏密程度,延伸方向的判读、分析,培养学生阅读和运用地形图的能力.初步学会。 情感目标: 通过填、绘、用地图的实践活动和小组的讨论,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图的空间概念,使学生懂得学习地理知识必须有科学的方法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是在学习了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和图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如何,初步具备较系统的地图知识。为下一章各大洲地形的基本特征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材首先说明地球表面有陆地、有海洋、有高山、有深谷,高低起伏,差别很大。如何在地图上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引出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而海拔和相对高度、等高线和等深线的概念又是辨认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的基础。 教材首先以图示的形式”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图”说明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使学生明确由于起点不同,有海拔和相对高度两种高度值,但在地图上用海拔表示地面高度。 关于等高线地形图这部分教材内容,是将立体图形转换成平面图形,内容抽象,比较难掌握。教材主要用图来阐述,”等高线绘法示意图”既有直观的山体,也有经过等高线的分割后,把等高线投影在水平面转换成的等高线地形图,非常形象、生动,很好的起到了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概括。此图的优点还在于注重转换的过程,,学生可以清晰把这幅图的转换分为几步,并通过对比分析山体和平面地形图的特征,从而找到在等高线图上辨认地面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的方法。紧接着教材用”想一想”“等高线陡坡和缓坡示意?quot;,进一步强化等高线图的空间概念,通过观察分析,得出等高线密----坡陡;等高线稀疏-----坡缓。通过阅读分析这两幅图,

初中地理中考各专题答题模板整理

地理专题答题模板 一、等高线地形图小专题 1、水库大坝建设选择在河流峡谷处的原因: (1)地处峡谷处,利于筑坝; (2)有盆地地形,蓄水量大。 2、交通运输线路(铁路、公路)选择某地的理由:等高线稀疏,地形坡度和缓,建设周期短,投资少,施工容易。 3、确定某地为盆地,判断理由:河流向中部汇集,表明地势中间低,四周高。 4、引水工程选择某地的原因:该地地势较高,河水可顺地势自流。 5、选择某地为梯田的理由:该地地势平缓,坡度较小,开垦梯田,既扩大耕面积,又利于水土保持,达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实现可持续发展。 6、登山选择某线路的原因:该地等高线稀疏,地形坡度较小,爬坡容易。 二、地质地形小专题 1、南极发现有丰富煤炭(北极地区埋藏丰富石油),说明:南极(北极)地区曾经位于温暖湿润地区,森林茂密,后经大陆漂移至此,这是板块构造学说的有力佐证。 2、刚果盆地的形成原因:刚果盆地原来是内陆湖,后经地壳抬升,河流下切,湖水外泻而成。 3、死海(贝加尔湖、坦噶尼喀湖、汾河谷地、渭河谷地)成因:内力作用——断裂陷落。 4、北美五大淡水湖(欧洲峡湾地形、湖泊)成因:外力作用——冰川作用。 5、庐山(华山、泰山)的形成:断块山地 6、七大洲地形特色: (1)亚洲:①地形复杂多样,起伏很大,高原、山地面积广;②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平原多分布在河流的中下游。 (2)非洲:①地形以高原为主,地面地伏不大;②东部纵贯着巨大的东非裂谷带;③地势特点:东南高,西北低。 (3)欧洲:①欧洲地形以山地、平原为主,平原面积广大,占总面积2/3;②地势低平,为世界地势最低一洲(300m),地势南北高,中部低;③冰川地形广布。 (4)北美洲:①地势东西高,中部低;②冰川地形在大陆北半部广布;③南北纵列三大地形区,西部是山地,东部是山地、高原,中部是平原。 (5)南美洲:①西部为南北纵贯的安第斯山脉;②东部为平原、高原相间排列。 (6)大洋洲:①地势低平。地表起伏和缓;②地形为南北三个纵列带,东部为山地,中部为平原,西部为高地。 (7)南极洲:①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一洲(2350m);②大陆冰川广布,冰层平均厚度达2000米,冰层以下地形多样。 7、西南地区地质灾害严重形成原因: (1)自然原因:①山区面积广大,岩石破碎,风化严重;②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③地壳运动强烈、山体中断层发育; (2)人为原因:对植被的破坏 三、气候与自然带小专题 1、拉丁美洲气候湿热的原因:位于赤道两侧,周围海洋广阔。 2、安第斯山南段东西两侧景观差异原因:受安第斯山影响,山地东、西两侧降水差异较大。 3、非洲缺失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原因:非洲同纬度是海洋。 4、南半球缺失苔原带的原因:南半球同纬度是海洋。

初中地理等高线习题(精选)

初中地理等高线习题(精选) 1.读“等高线图”,完成下列各题。(8分)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形部位名称: A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 (2)用箭头在图中标出小河F的流向。 (3)甲、乙两山顶之间的图上距离是3厘米,则它们之间的实际距离是_________(两山顶之间的垂直距离忽略不计)。 (4)山顶甲在山顶乙的________方向。甲乙两山顶的相对高度是_________米。 (5)若海拔200米处的气温17.4℃,则海拔600米处的气温为_________℃。 2.读等高线地形图,填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地形部位名称:(10分) (1)写出下图中字母代表的地形部位名称 A、B、C、D、F、 (2)图中小河F的流向是 (3)甲、乙两山顶之间的相对高度是米。 (4)山顶甲在山顶乙的方向。 (5)由D到甲与由B到乙比较省力的是,判断理由是。 3.读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各题:(9分) (1)写出图中各部位的名称: 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C___________E______________ (2)甲乙两山峰的相对高度是___________米。他们的直线距离大约有__________米。图中河流F的流向是向______________流。 (3)一队攀岩爱好者打算攀爬这里的山崖,选择哪个地方最合适?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要求:(11分)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形部位名称: A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2)图中小河F的流向是________,并用箭头在图中标出流向。 (3)山顶甲在山顶乙的________方向。 (4)图中山顶甲的海拔是米;甲、乙两山顶的相对高度是________米;图

江西省中考地理 专题一 图表专题 三 等高线地形图

三等高线地形图 一、选择题 读我国南方某地地形图(图1),完成1~2题。 图1 1.图中A点位于( ) A.山脊B.山谷 C.山顶D.陡坡 2.下列关于图示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适合大规模发展种植业 B.村落所在的位置地势较高 C.甲村比乙村规模大的原因是地形平坦 D.B处修建大坝会淹没乙村大部分的农田 3.图2为某地等高线图,数值关系为a>b>c,则①②两地代表的地形分别是( ) 图2 A.山脊、山脊B.山谷、山谷 C.山脊、山谷D.山谷、山脊 读某地等高线(单位:m)地形图(图3),完成4~5题。 图3

4.图中标出的几条支流中,有一条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其序号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5.关于甲、乙两村的比较,正确的是( ) A.甲村交通更为便利B.甲村水源更为丰富 C.乙村位于甲村的西南方向D.两村都不可能发生滑坡灾害 6.2018年5月初,我国西南某地连降暴雨,该地区发生重大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造成重大损失。图4是逃生线路示意图。泥石流发生时,最佳逃生线路是( ) 图4 A.① B.② C.③ D.④ 图5为我国东部季风区某山区的等高线(单位:m)地形图,读图完成7~9题。 图5 7.在开发本地的过程中,不合理的做法是( ) A.拟修建一座水库,大坝位置应选在a、b两地中的b地 B.修建水库前,甲、乙两村都必须搬迁 C.丙、丁两度假村之间拟修一条公路,应选择线路② D.乙村欲从河流中引水,③④两条引水线④更合理 8.当地农民在荒山因地制宜种植的经济林是( ) A.苹果B.香梨 C.柑橘D.咖啡 9.关于图中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自东南向西北流B.径流量季节变化大 C.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D.夏季水量小

高考地理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

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 I、高考目标要求 一、高考考纲内容: 1)理解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理解等高线和地形图的相互关系。 2)掌握等高线地图的一般规律、判读方法与实践运用。 二、高考命题规律: 1)从考核内容上,主要是以等高线图为切入口,考查识图能力与相关计算能力。 2)从考核形式上,有直入主题,有设置试题情景,考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从考核能力上,识图能力是根本,也是知识迁移的基础,以后将在多类等值线图中都可以借鉴等高线图的读图技巧! 三、高考命题趋势: 综合考核图表语言是未来高考的命题趋势 1)常规的等高线地图的判读,可能会设置新情景,增加试题的灵活度。 2)等高线地形特征的文字描述,试题的难度要求可能降低;等高线与聚落、交通线等的结合运用类的试题可能会增加! II、教学方法:探究教学法、合作学习法、多媒体教学法 III、知识结构: 1.等高线、等高距、示坡线等概念 2.等高线的特点 3.等高线图上基本地形单元类型和判读方法(见表格)

4.等高线图的实践运用 附).等高线综合判读和主要应用:(根据要求考虑位置,海拔及其周围的环境) 1) 水库坝址的选择:一般选在峡谷地段,“口袋形”洼地处(水平距离窄,垂直落差大)。 2) 铁路、公路选线:一般应选在缓坡,避开陡崖、滑坡,沿等高线建盘山路,翻山时应选择缓坡,并通过鞍部。 3) 建港口、海滨浴场 港口应选在避风的海湾,避开含沙量大的河流,以免引起航道淤塞。浴场一般选在海滨缓坡沙岸。 4)建疗养院:一般选在城郊山地向阳坡,清静,新鲜,森林覆盖率高的地方。 5)选择引水线路:不仅考虑距离的远近,还应当考虑水从高处往低处自流。 6)选择输油管线: 既考虑线路尽可能短,还要考虑尽量避免通过山脉、大河 7)港口码头的位置:应选在海水较深且避风的海湾,避开含沙量大的河流,以免造成航道淤塞;近岸要有足够的水深,表现为沿岸等深线密集并且数值较大。 8)工业区、居民区选址: 工业区宜建在平坦开阔的地形区,且交通便利,水源充足,接近资源的地区。 9)进行农业规划: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反映出来的地貌类型、地势起伏、坡度陡缓,结合气候和水源条件,因地制宜地提出农林牧副渔业布局方案。例如,平原宜发展种植业;山区宜发展林业、牧业。 IV、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尤其是从图表及图表语言当中获得相关信息的能力。 V、课堂教学: [导入模块] 发下练习卷让学生带着问题(练习中哪些是学过的内容,哪些是没有学过的内容,答案是什么),独自或合作完成下面练习,分小组由小组长归纳结果交给老师。

初一地理等高线地形图 练习题 320份

右图是某区域及 其水库大坝位置 示意图,据图完成 7题。 [改编]7.若水库 大坝再加高100米, 该地区①②③④ 四村庄有可能被 淹没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读上图,完成下列问题:(7分) (1)A处地形为________,E地形部位是________。 (2)图中a、b、c中,不属于河流的支流的是________;属于支流的两条河流中,水流速度较快的是________。 (3)若将小河水引向疗养院,图中有两条计划线路,①、②线路中合理的是________。 (4)拟从甲处向乙处修一条公路,③、④线路中,较为合理的是________。 (5)拟在该区建一大型水库,用“□”标出最佳坝址。

(1) 图中A点的海拔高度是米,A、B两点的相对高度是米。 (2)图中河流干流的大致流向是。 (3)该地拟修建一座水库,请选出大坝坝址,用“▌”为图例在图中画出。简述理由。 (4)开车从甲村到乙村,丙、丁两条路线你更愿意走哪条路线?,理由是 。 (5)如果量得甲村到乙村之间的图上距离是3厘米,那么两地之间的实际距离是千米。 29.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7分) (1)六大板块中,几乎全部是海洋的是________板块。 (2)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运动比较活跃,多______________。 (3)板块是不断运动着的,根据测量,亚洲和非洲之间的红海在不断_______(扩张、缩小)。

(4)世界上最长的山脉是________板块和________板块相撞挤压形成的。 (5)2008年5月12日14:28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主要原因是_______板块和 _______板块碰撞挤压引起。 27、读北半球图1-2,完成下列问题。(14) 图1-2 (1)A 点位于_____________(东或西)半球;B 点位于_____________半球(南或北)。 (2)(2)A 点位于B 点的_____________方向。 (3)A 点的经纬度位置是:纬度_____________、经度_____________。 (4)若甲、乙两人分别从B 、C 两地出发,匀速向南运动,那么两人在_____________附近距离最远,在_____________相会。 28.地理与生活(8分)读”千佛山等高线地形简图”,完成下列题目。 (1)在千佛山公园里,海拔最高的是哪个景点?海拔高度 大约是多少米?(2分) (2)慈云坊与观音寺的相对高度大约是多少米?慈云坊在 观音寺的什么方向?(2分) (3)千佛山游园的正门是北门,游人也多从东北方向开始爬 山,依据图中信息说说其中的原因。(3分) (4)雨季来临时,观音寺的南部常见溪流,依据图中信息,说说其中的原因。(1分) ○ 景点

中考地理试题-2018届中考地理等高线地形图专题复习 最新

湘教中考复习学案四等高线地形图 一、中考目标要求: 1、理解海拔和相对高度;知道等高线、等深线、等高线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2、会判读等高线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并简单绘制 二、基础知识回顾: 1、什么叫做海拔?什么叫做相对高度? 2、什么叫做等高线?什么叫做等深线? 3、等高线的稀疏与稠密与坡度陡缓有什么关系? 4、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中间高而四周低的地形是_____,中间低而四周高当地形是_____;等高线弯曲向高处凸出的地形是_____,反之,等高线弯曲向低处凸出的地形部位是____。两山顶之间大低洼部分是______。 5、在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和蓝色分别表示什么? 6、在地图上我们可以看出河流的流向,从而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 7、最能反映地形高低起伏的地形图是哪一种地形图? 三、中考考点解读 怎样判读等高线地形图? 在等高线地形图中,一般最小的圆圈为山顶(数值由里到外依次减小),试想一下,如果数值由里到外依次增大,是什么地形?等高线由海拔高处向海拔地处凸为山脊,由海拔低处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位于两个山顶之间的地形为鞍部,等高线交织一起为陡崖。 上图中,A为_____ B为_____ C为_____ D为_____. 例1.右图中数字代表的地形是 ⑴①_____②_____③_____④_____ ⑵由③爬山与④处爬山,哪一处比较省力?为什 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如果图中有条小河,那它一定出现在____(填序号) ⑷水库的修建:建在等高线相对平行的地方

初中地理等高线等温线总结

专题一等高线 山顶:盆地: 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升高山脊山谷 等高线数值凸向低值(海拔低处) 等高线数值凸向高值(海拔高处) 鞍部陡崖 两山顶之间空白处等高线相互重叠的地方 读下面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 1. 图中A点海拔是_____米, B点海拔是_____米;它们之间相对高度是_____米 2. 从地形部位看, 甲是_____; 乙是_____; 丙是_____;丁是_____。 3. 若某游客打算从M、N两条路线登山, 哪条路线更容易? 为什么? 4. 甲、乙、丙、丁四个地方,可能有河流(小溪)经过的是?为什么? 5.若海拔400米处的气温17.4℃,则海拔600米处的气温为_________℃。 专题二等温线 1、认识等温线

在等温线图中,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相等。 等温线密集-→气温差异大; 等温线稀疏-→气温差异小。 2、据等温线递变方向判断南北半球。 气温总是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北半球等温线数值由南向北递减,南半球等温线数值由北向南递减。 3、判断某地的气温值: 【例题1】(1)从“等温线分布示意图”中可读出,A地的气温为℃,E地的气温约为℃。

(2)上图所示的区域位于半球。 (3)据此可以判断,上图所示的区域处在季 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使得夏季陆地气温海洋,等温线在大陆向纬凸出,在海洋向纬凸出;冬季则相反。 【例题2】 右图为某地的等值线图,等值线的数值由北向南逐渐降低,若该图为等温线图, E所在区域为陆地;F所在区域为海洋,则该图表示() A.北半球一月等温线 B.北半球七月等温线 C.南半球一月等温线 D.南半球七月等温线 【例题3】 下中的阴影部分代表大陆,另一部分代表海洋,图中等值线表示 () A.南半球7月等温线 B.南半球1月等温线 C.北半球7月等温线 D.北半球1月等温线 4、气温的垂直变化 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下降,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约降低0.6℃。

高考地理等高线地形图知识点讲解

2019年高考地理等高线地形图知识点讲解等高线是地图上高程相等的各相邻点所连成的闭合曲线。以下是查字典地理网整理的等高线地形图知识点,请考生仔细阅读。 1.坡度问题:一看等高线疏密,密集的地方坡度陡,稀疏的地方坡度缓;二计算,坡度的正切=垂直相对高度/水平实地距离。 2.通视问题:通过作地形剖面图来解决,如果过已知两点作的地形剖面图无山地或山脊阻挡,则两地可互相通视;注意凸坡(等高线上疏下密)不可见,凹坡(等高线上密下疏)可见;注意题中要求,分析图中景观图是仰视或俯视可见。 3.引水线路:注意让其从高处向低处引水,以实现自流,且线路要尽可能短,这样经济投入才会较少。 4.交通线路选择:利用有利的地形地势,既要考虑距离长短,又要考虑路线平稳(间距、坡度等),一般是在两条等高线间绕行,沿等高线走向(延伸方向)分布,以减少坡度,只有必要时才可穿过一、两条等高线;尽可能少地通过河流,少建桥梁等,以减少施工难度和投资;避免通过断崖、沼泽地、沙漠等地段。 5.水库建设:要考虑库址、坝址及修建水库后是否需要移民等。①选在河流较窄处或盆地、洼地的出口(即口袋形的地区,口小利于建坝,袋大腹地宽阔,库容量大。因为工程量小,工程造价低);②选在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方,尽量避开断层、喀斯特地貌等,防止诱发水库地震;③考虑占地搬迁状况,尽量少淹良田和村镇;④还要注意修建水库时,水源要较充足。

6.河流流向:由海拔高处向低处流,发育于河谷(等高线凸向高值),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 7.水系特征:山地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形成向心状水系,山脊成为水系分水岭。 8.水文特征:等高线密集的河谷,河流流速大,水能丰富;河流流量除与气候特别是降水量有关外,还与流域面积大小有关。 9.农业规划: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反映出来的地形类型、地势起伏、坡度缓急、结合气候和水源条件,因地制宜地提出农林牧渔业合理布局的方案;如平原地区发展耕作业,山地、丘陵地区发展林业、畜牧业。 10.城市布局形态与地形:平原适宜集中紧凑式;山区适宜分散疏松式。 11.地形特征的描述:地形类型(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地势及起伏状况;主要地形区分布;重要地形剖面图特征。 12.地形相关分析: ①地形成因分析:运用地质作用(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外力作用流水、风、海浪、冰川的侵蚀、搬运、沉积作用等)与板块运动(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及板块的碰撞或张裂)来解释判读分析与地形有关的地理知识。 ②分析某地气候特点,应结合该地地理纬度,地势高低起伏,山脉走向,阴、阳坡,距离海洋远近等进行综合分析。 ③河流上游海拔高,下游海拔低。结合河流流向判定地形大势,结合迎风坡、背风坡、降水状况、等高线高差及地貌类型的差异分析河流水文、水系特征。

2020届中考地理专题复习训练:等高线地形图(含答案解析)

2020届中考地理专题复习训练:等高线地形图 一、单选题 1. 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世界陆地最低的地方死海湖面在海平面以下415米,两地的相对高度是() A. 9259.43米 B. 8429.43米 C. 8856.43米 D. 9044.43米 2.关于图中①②两幅等高线地形图,说法正确的是() A.①图表示盆地 B.②图的比例尺较①图大 C.①图中的虚线表示山谷 D.甲到乙和丙到丁的实际距离相等 读图,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3~4题. 3.C点所在的山体部位名称是() A.山脊B.山谷C.鞍部D.山顶 4.最有可能发现河流的地方是() A.A地B.B地C.C地D.D地 5.如图,读图,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小溪的流向是自东南向西北流 B.从C点爬到山顶A比从E点爬到山顶A更容易 C.当D处正午的气温为20℃时,此时C处的气温为21.8℃ D.在地图上量得C到D的直线距离为3厘米,则两地之间的实际距离为 30千米6.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图中①、②点之间的相对高度为() A.100米 B.200米 C.300米 D.400米 7.家住兰州市的小王发现,太阳每天升至最高位置时,它大致位于兰州的方向是() A.东 B.南 C.西 D.北 读下图“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问题。

8.②处的地形部位是 A.山顶 B.山脊 C.山谷 D.鞍部 9.③处河流的流向大致为 A.从北向南流 B.从东南向西北流 C.从东向西流 D.从西北向东南流 10.丙所在虚线区域内的地形类型是 A.盆地 B.丘陵 C.高原 D.平原 11.如果等高线地形图上某地的等高线都相交在一起,则说明该地可能是( ) A. 陡坡 B. 山地沟谷 C. 平地 D. 陡崖 12.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B所示的地形部位是山谷 B. 小河在②河段的流向是西北一东南向 C. 量得C、D两点的图上距离是2厘米,其实地距离为6 千米 D. 甲点与乙点的相对高度是300米 13.已知甲地海拔为2000米,乙地与甲地的相对高度为1000米,则乙地的海拔为:A. 3000米 B. 1000米 C. 1000—3000米之间 D. 1000米或3000米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4.下图河流上游的四条支流中,有一条支流的位置是错误的,请你把它找出来:

(完整)初一地理等高线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下图为某地等值线图,数值关系为a>b>c,完成1~3小题: 1、若三条线为等高线,则甲、乙两地代表的地形为 [ ] A.甲山脊,乙山谷B.甲山谷,乙山脊C.甲山脊,乙山脊D.甲山谷,乙山谷 2、若三条线为等温线,则该地位于 [ ] A.南半球B.西半球C.东半球 D.北半球 3、若三条线为等降水量线,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的纬度高,乙的纬度低 B.甲位于沿海,乙位于内陆 C.降水量关系为甲<乙 D.甲位于迎风坡,乙位于背风坡 (1)填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地形名称:B __________ C __________ E__________ (2)在这幅图中,周庄位于李庄的________方向。

(3)图中小河向_____方流。 (4)如果需要修筑一座水库大坝,应在_____处最合适。 (5)若A、F两点间的图上距离为3厘米,两地的实际距离为_______米。 (6)该地为发展旅游业,拟开辟DA、FA两条登山线路。修筑这两条线路各有什么优缺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7)判断在E、F、G三个地点中,能目测到公路上经过H处车辆的是_______地。 根据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A与B处表示的地形部位是_____,海拔较高的是_____,其海拔高度为______~_____米.(2)写出图中不同地形部位的名称:C______;D______;E______. (3)M处的等高线间距较N处的______(疏或密),因此M处的坡度较N处的坡度______(大或小) 读我军侦察员绘制的敌军军事部署简图(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全国通用版2019届中考地理专题总复习:专题练习卷(共4份含答案)

专题一读图、识图、绘图、用图复习练习 一、选择题 (青岛中考)读经纬网图,完成1~3题。 1.图中①地所在的地理坐标是(C) A.70°N,170°E B.70°N,170°W C.70°S,170°E D.70°S,170°W 2.图中②地位于③地的(D) A.西南方向 B.东北方向 C.正南方向 D.正北方向 3.下列关于①②③④四地叙述错误的是(D) A.①地位于西半球 B.②地位于中、高纬度分界线 C.③地位于南半球 D.④地位于西半球 (无锡中考)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4~5题。 4.图中数码表示的地形正确的是(B) A.①——陡崖 B.②——鞍部 C.③——山顶 D.④——山谷 5.为了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实现旱涝保收,村民拟在图示地区建一蓄水量最大的水库,合适的坝址是(C) A.甲 B.乙

C.丙 D.丁 6.下图为我国某地等高线图及相关剖面图,图中MN与XY两线的交点,对应剖面图中的(C)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读某地气候资料图,完成7~8题。 7.该气候类型的特点是(B) A.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B.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C.全年温和湿润,气温年较差较小 D.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 A.该地位于北半球 B.该地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 C.该地白天最长的时候,襄阳市进入了夏季 D.亚洲缺少此气候类型 9.(襄阳中考)读等值线分布图,图中数值a>b>c,下列叙述正确的是(D) A.若是等高线图,①地气温低于同纬度②地气温

B.若是等高线图,②③两地可能发育河流 C.若是1月等温线图,则阴影部分是海洋 D.若是1月等温线图,则阴影部分是陆地 读漫画“灾难深重的‘母亲’”,完成第10~11 题。 10.该漫画反映的人口问题是(A) A.人口增长过快 B.人口增长过慢 C.人口分布不均 D.人口城市化太高 11.该漫画反映的人口问题最严重的地区是(B) A.大洋洲 B.非洲 C.欧洲 D.北美洲 (晋江中考)“遥远的乡村、可爱的故乡;弯弯的小桥、清澈的流水;水灵的妹子、动听的歌谣……小桥、流水、人家!此景入画,此文如酒!”回答12~13题。 12.下列民居与上述描写相吻合的是(B) A B C D 13.从文字描写,可判断该地位于(A) A.南方湿润地区 B.内陆干旱地区 C.蒙古族聚居区 D.黄土高原地区 二、综合题 14.(枣庄中考)读图1、2、3,完成下列问题。 图1 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规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