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教育经济思想综述

我国古代教育经济思想综述

技术教育环境,对实现劳动技能传递,维持和发展生产,有其特殊的教育意义和经济意义。

墨子主张科技教育,“兼利天下“。《墨子》中记载了墨家传授劳动技术的内容,它不同于师傅带徒弟的艺徒制,劳动技艺大多上升为经验科技的形态,为古代科技教育谱写了光辉的一页。

王安石在改革学校教育时,提出了教育内容的“实用“原则。”今士所宜学者,天下国家之用也“,而凡是于国家没有实际用处的都一律要从学校教育内容中删除。

明清之际的黄宗羲同顾炎武开创了清初经世致用的学风。黄宗羲主张经世致用,以实学救国济世。认为学习科技之士应与五经儒生在科举上机会均等,尤当奖励发明创造的“绝学者“,因为只有这种绝学的普及和应用,才能真正实现”工商为本“的商品经济,改变落后的农业经济。

顾炎武指出“救今日之弊,莫急乎去节抄剽窃之人“,以经世致用之学造就人才是改革教育的唯一正确出路。主张为学方向必须转移到”经世致用“的实学轨道。代表作《生员论》这种作为政治工具的官学教育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作用,希望通过改革教育来改革社会的政治立场。

颜元主张“事功”之学,就是讲求实用,以富国强兵为目标,主张经世致用。在教育的内容上,他主张学习的内容应该和实际生活密切联系,应该是“三府、三事、三物”之学,所谓三事,即《尚书》中所说的。正德、利用、厚生”,三物即是儒家的“六德、六行、六

艺”。主张的教育和社会经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教育的内容要与社会经济紧密结合并与社会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这也正体现了他的教

育与社会经济生活的紧密结合的特点。

我国古代教育经济思想形成了许多理论,人们对教育经济意义的认识更为深刻,教育与经济具有辩证的统一关系,经济是教育发展的基础,教育的发展促进经济的发展。尤其是经世致用的教育思想对当今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教育经济学专题》惠圣黄育英吉林人民出版社

李星云.中国古代教育经济思想探源.教育与经济.2001(4)

孙文阁.试论颜元教育经济思想及其现代价值.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9(6)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