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基因的分离定律》教案(苏教版必修)

生物《基因的分离定律》教案(苏教版必修)
生物《基因的分离定律》教案(苏教版必修)

第一节基因的分离定律

【本讲教育信息】

一. 教学内容:

第三章遗传和染色体

第一节基因的分离定律(一)

二. 学习内容:

基因的分离定律

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

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应用

环境影响基因的表达

三. 学习目标

举例说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阐明基因的分离定律

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

四. 学习重点:

深刻领会分离定律的实质。通过具体事例的遗传分析,学会运用遗传图解的方法分析与基因分离定律相关的遗传性状问题

五. 学习难点:分离定律在杂交育种和医学实践等方面的应用

六. 学习过程

1. 基因的分离定律

遗传:“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种子代与亲代个体之间相似的现象称为遗传。亲代通过遗传物质把生物信息传递给子代,子代按照遗传信息生长、发育,因而子代总是具有与亲代相同或相似的性状。

变异: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不同个体之间会出现差异,这种现象称为变异。生物的各种性状都具有一定的遗传基础,是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1)1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

豌豆是严格自花传粉的植物,自然状态下的豌豆都是纯种;豌豆具有多对容易区分的相对性状。孟德尔选择豌豆为实验材料作1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① 实验过程

② 豌豆的7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③实验显示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一代(F1)都表现显性亲本的性状,F1自交,子二代(F2)都发生性状分离,分离比等于3︰1

④ 相关术语

杂交:指两个遗传结构不同的个体之间的交配,如紫花豌豆与白花豌豆的交配属于杂交。

相对性状:指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如豌豆花的紫花、白花;高茎、矮茎等。

显性性状:两个纯种亲本杂交,F1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的性状叫显性性状,如紫花性状隐性性状:纯种亲本杂交,F1没有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的性状叫隐性性状,如白花性状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出现不同亲本性状的现象,称为性状分离。如紫花性状的F1自交,F2出现紫花和白花的现象是性状分离。

孟德尔认真地研究了7组实验数据,发现F2中表现显性性状的植株与表现隐性性状的植株相比,比值总是基本接近于3:1。

⑤ 解释:

Ⅰ 遗传因子及表示方法在卵细胞和花粉细胞中存在着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用大写字母代表显性因子(如A代表紫花因子),用小写字母代表隐性因子(如a代表白花因子)。紫花亲本产生A型花粉和A型卵细胞,白花亲本产生a型花粉和a型卵细胞。

Ⅱ 遗传因子在亲本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并保持独立状态紫花亲本(AA)和白花亲本(aa)杂交产生的F1,含有1对遗传因子(Aa),由于A为显性遗传因子,a为隐性遗传因子,所以F1表现出由显性遗传因子控制的紫花性状。又由于杂种F1体细胞内的遗传因子A 和a各自独立,互不混杂,彼此保持独立的状态。

Ⅲ F l可以产生数量相等的A型和a型花粉,以及数量相等的A型和a型卵细胞。

Ⅳ 在F1自交时,两种雌配子和两种雄配子之间结合的概率相等,产生3种遗传组合

的F2,即AA、Aa、aa。如果F2植株的数量足够大,那么,3种组合的比值为1:2:1。其中,AA表现为紫花;Aa含有1个显性因子和1个隐性因子,也表现为紫花;aa表现为白花。在子二代中,紫花豌豆与白花豌豆的数目之比为3:1

(2)遗传图解

① 亲本及配子的基因组成

② F1的基因及配子

③ F2的基因及性状表现

AA(紫花)1 Aa(紫花)2 aa(白花)1 显性性状(紫花)︰隐性性状(白花)=3︰1

④ 重要术语

基因:控制性状表现的因子,本章研究的基因分显性基因(用大写符号表示)和隐性基因(用小写符号表示)

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如Aa

表现型:在遗传学上,把生物个体实际表现出来的性状称为表现型,

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称为基因型,如紫花豌豆的基因型有AA、Aa两种。基因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生物个体的表现型。

2. 测交

(1)让杂种F1(Aa)和隐性亲本(aa)杂交,用来测定F1基因型的方法,为孟德尔首创,用来验证自己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是否正确。

(2)测交思路

F1可产生2种类型的配子(A和a),而隐性亲本只产生1种类型的配子(a);雌雄配子结合产生两种后代,分别表现为紫花(Aa)和白花(aa),而且这两种后代的数目之比应为1:1。如果测交后代分离比与预期相同,则完全证实F1产生了A、a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还证实F1的基因型是Aa。

(3)测交实验结果证明孟德尔对基因分离现象的解释是完全正确的。

3. 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

成对的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当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这就是基因的分离定律。

4. 不完全显性遗传:显性遗传在生物界普遍存在,但有的相对性状不分显性和隐性,在杂种体内同时表现出来,这样的现象叫做不完全显性遗传。在不完全显性遗传实验中,F1 的表现型和F2 的性状分离比与完全显性遗传不大相同。

不完全显性遗传实例

【典型例题】

1.豌豆是一种理想的杂交实验材料。这是因为()

A.豌豆是严格的自花授粉植物

B.不同品种的豌豆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C.豌豆生长期短、易于栽培

D.A、B、C 3项都是

分析:孟德尔选择豌豆作杂交实验材料,是因为豌豆具有A、B、C各项优点。答案D。

2.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于()

A.有丝分裂后期 B.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C.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D.受精卵发育过程中

分析: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在同源染色体联会之后,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开,属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答案C。

3.豚鼠黑色皮毛对白色皮毛为显性。如果一对杂合的黑毛豚鼠交配,一胎产下4仔,则4仔的表现型可能是()

①全部黑色②3黑1白③2黑2白④1黑3白⑤全部白色

A.②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分析:杂合的黑毛豚鼠交配,按分离定律分析,子代黑毛与白毛的比为3︰1,由于子代数量不是足够多,故不能准确套用以上比例,而是五种可能都存在。选D。

4.下图为两个苯丙酮尿症遗传系谱图。其中Ⅱ2和Ⅱ3婚配产生的后代为苯丙酮尿症的概率是()

A. 1/4

B. 3/4

C. 1/6

D. 1/9

分析:分析图解,正常的亲代生出患病的子代,可断定苯丙酮尿症为隐性性状。由子代均既有患者又有正常,可知亲代个体1、2、3、4都是杂合体。Ⅱ2和Ⅱ3虽表现正常,但他们可能是杂合体的机率为2/3,他们的子代患病的机率是2/3×2/3×1/4=1/9。答案D。

5.玉米幼苗绿色与白色是一对相对性状(用A和a表示)。现用两个杂合子杂交所产生的种子作实验种子,将400粒播种在黑暗处,另将400粒播种后置于有光处。统计种子萌发后幼苗的表现型,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中,错误的是()

A.光是叶绿素形成的必要条件

B.光照下能形成叶绿素的性状是显性性状

C.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D.绿色幼苗的基因型都是AA

分析:在无光条件下种子都是白色苗,说明光是叶绿素形成的必要条件。有光条件下绿苗与白苗的比例为3︰1,证明只有隐性纯合子不能形成叶绿体,AA、Aa都能形成叶绿体,故D错。

6.将具有1对等位基因的杂合子,逐代自交3次。在F3代中杂合子占总数的()

A.1/8 B.7/8 C.7/16 D.9/16

分析:杂合体自交,其子代中纯合体和杂合体各占1/2,逐代自交3次,杂合体的比例为1/23,即1/8,答案 A。

7.大豆的白花和紫花为一对相对性状。下列4种杂交实验中,能判定性状显隐性关系的是()

①紫花×紫花→紫花②紫花×紫花→301紫花+110白花③紫花×白花→紫花

④紫花×白花→98紫花+107白花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分析:①无性状分离,④是测交,均不能断定性状显隐性关系;②为F1自交子代性状分离比为3︰1,紫花为显性性状;③为两纯种亲本杂交,F1表现显性亲本性状。B正确。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

1. 下列有关纯合子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由相同基因的雌雄配子受精发育而来

B.连续自交,性状能稳定遗传

C.杂交后代一定是纯合子

D.不含等位基因

2.让杂合子Aa连续自交三代,则第四代中杂合子所占比例为……………()

A.1/4 B.1/8 C.1/6 D.1/32

3.在一个生物群体中,若仅考虑一对等位基因,可有多少种不同的交配类型…………()

A.2种 B. 3种 C.4种 D.6种

4.下列各图中不正确的是……()

A.杂合体豌豆连续自交,其纯合体比例的变化

B.酵母菌产生的二氧化碳的浓度变化

C.卵裂时每个细胞体积的变化

D.细胞有丝分裂中DNA含量的变化

5.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

A. 子二代出现性状分离

B.子二代性状分离比为3:1

C.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D.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

6. 采用下列哪组方法,可以依次解决①~④中的遗传问题…………………()

①鉴定一只白羊是否是纯种②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分显、隐性③不断提高小麦抗病(显性性状)品种的纯合度④检验杂种F1的基因型

A.杂交、自交、测交、测交

B.测交、杂交、自交、测交

C.测交、测交、杂交、自交

D.杂交、杂交、杂交、测交

7. 桃果实表面光滑对有毛是显性。现对毛桃的雌蕊授以纯合光桃的花粉,该雌蕊发育成的果实应为… ()

A.光桃 B.毛桃

C. 光桃的概率为三分之一 D.毛桃的概率为三分之一

8. 杂合子高茎豌豆自交,后代中已有16株为高茎,第17株还是高茎的可能性是…()

A.O B.25% C.75% D.100%

9. 基因型为AA的牛与杂种雄牛表现为有角,杂种雌牛与基因型为aa的牛表现为无角,现有一对有角牛交配,生下一只无角牛,这种牛的性别是………()

A.雄牛 B. 雌牛 C. 雌、雄牛都可 D.无法确定

10. 遗传的基本规律不适合于……………………()

A.家兔 B.蓝藻 C.团藻 D.小麦

11. 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狗的长毛与卷毛 B.兔的长毛与猴的短毛

C.豌豆的黄粒与圆粒 D.人的单眼皮和双眼皮

12. 在孟德尔进行的一对相对性状的实验中,具有l :1比例的是……()

①杂种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②杂种产生配子类型的比例③杂种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④杂种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⑤杂种测交后代的基因型组成比例

A.①②④ B.④⑤ C.①③⑤ D.②③⑤

13. 一株纯黄粒玉米(AA)与一株白粒玉米(aa)相互杂交,这两个植株种子中的胚和胚乳细胞的基因型应是…()

A.胚的基因型不同,胚乳细胞相同

B.胚的基因型相同,胚乳细胞不同

C.胚和胚乳细胞的基因型都相同

D.胚和胚乳细胞的基因型都不相同

二、非选择题

14.种子公司培育的玉米种子一般都是杂种,目的是发挥玉米的杂种优势,产量高,但是该玉米不能留种,若第二年种植将会大量减产,原因是什么?

15. 下图为与白化病有关的某家族遗传系谱图,致病基因用a表示,据图分析完成问题:

(1)该遗传病是受(填“常染色体”或“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的。

(2)图中I2的基因型是,Ⅱ4的基因型为。

(3)图中Ⅱ3的基因型为,Ⅱ3为纯合子的几率是。

(4)若Ⅱ3与一个杂合女性婚配,所生儿子为白化病患者,则第二个孩子为白化病女孩的几率是。

16. 下图是一个遗传系谱图,该遗传病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A为显性基因,a为隐性基因。请完成下列问题:

(1)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是性基因。

(2)3号的基因型是。

(3)7号是纯合子的概率是。

(4)8号与表现型正常的男性结婚,所生孩子患遗传病的最大概率是。

17.下图是某遗传病的系谱图(设该病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D是显性,d是隐性)。看图完成问题:

(1)9为纯合子的几率是。

(2)10与13可能相同的基因型是。

(3)10、1l、12都表现正常,他们的父亲5最可能的基因型是。

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

1. C;

2. B;

3. D;

4. B;

5. C;

6. B;

7. B;

8. C;

9. B;10. B;11. D;12. D;13.

B.

二、非选择题

14. 玉米是杂种,自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

15. (1)常染色体(2)Aa aa (3)AA或Aa 1/3 (4)1/8

16. (1)隐(2)AA或Aa (3)1/3 (4)1/2

17. (1)0 (2)Dd (3)DD

第一节基因的分离定律

一、教学目的:

1.基因的分离定律发现过程

2.概念的了解

二、教学重难点

难点:

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2.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难点: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三、板书设计:

一、概念:

相对性状

显性性状

隐性性状

性状分离

显性基因

隐性基因

纯合子

杂合子

等位基因

表现型

基因型

二、研究过程:

1、发现问题

2、设计假说,解释问题

3、设计试验,验证假说

4、得出结论

四、教学过程:

阅读课本有关内容,找出以下概念,并加以比较

一、基本概念: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分离、显性基因、隐性基因、纯合子、杂合子、等位基因、表现型、基因型、完全显性、不完全显性、共显性

二、区分概念:

杂交、回交、正交、反交、自交、测交、父本、母本

三、遗传图解中常用符号:

P—亲本;♀—母本;♂—父本;×—杂交;??—自交;F1—杂种子一代;F2—杂种第二代阅读课本有关内容,找出以下概念,并加以比较

阅读课本关于豌豆杂交试验的有关内容,回答:

1.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那么,基因在传种接代中有什么样的传递规律?遗传学的奠基人是谁?

2.研究遗传规律的基本方法是什么?

3.孟德尔选用的实验材料是什么?为什么选用它?

一、基因的分离规律

1.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

(1)试验过程

研究特点:①试验材料——选用自花传粉的豌豆

②分析研究方法——从一对相对性状入手

③运用数学方法——统计学方法

(2)试验结果

①无论正交反交,F1只表现显性性状;

②F1自交,F2出现性状分离,分离比接近于3:1(高茎:矮茎)

2.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思考:①什么是基因?基因位于何处?

②显性基因用什么字母表示?

③什么是等位基因?基因在体细胞和生殖细胞中分布有何特点?

④生殖细胞中基因是成单存在的,受精卵中呢?原因?

习题反馈:

1.性状分离是指()。

A.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B.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基因的分离

C.等位基因的分离

D.杂种后代表现出相对性状的不同类型

2.研究基因传递规律主要是通过下列哪项的遗传来推知的?()A.染色体;B.DNA;C.基因;

D.性状

3.许多纯种高茎豌豆自花传粉而生成的后代很可能有A.100%高茎;B.25%高茎;C.50%高茎;

D.25%矮茎

4.在正常情况下,T和t这一对基因会成对存在于()A.合子;B.配子;C.次级精母细胞;

D.卵细胞

5.等位基因的分离可能发生在A.DNA复制时;B.有丝分裂后期;C.减数第一次分裂;D.减数第二次分离

3.测交——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

思考:①为什么要进行测交试验?

②测交是怎样进行的?

③按孟德尔的解释,杂种子一代Dd能产生几种配子?数量比如何?

④测交的遗传图解该怎样写?

通过测交,如果预期的结果和实践结果一致,则假说可以上升为真理,由此得出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试验结果→假说→试验验证→验证结果与假说推论结果一致→假说上升为真理,若二者不一致时,否定假说

4.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思考:①什么是等位基因?它包括哪两个要点?

②分离定律的实质是什么?

③基因分离定律的适用范围是什么?

注: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和染色体同处于平行关系,在杂合子(F1)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着配子遗传给后代。

5.基因型和表现型

思考:①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

②生物体在整个发育过程中,除受到内在因素基因的控制外,还受什么影响?

注:

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在因素,表现型则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

表现型相同的个体,基因型不一定相同,基因型相同的个体,只有在外界环境相同的条件下,表现型才相同

总结:分离定律是指杂合子在进行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着配子遗传给后代。

扩展应用:应用分离定律,根据亲、子二代的表现型可推知基因型。如课本习题三.2

解题思路:1.首先确定显性性状(第1小题);

2.先确定隐性性状的基因型,其必定是纯合体如皱粒rr

3.得出答案

四、在农业育种中的应用

①根据分离定律知道杂交的F2开始出现性状分离,其中隐性性状个体能稳定遗传。显性性状中的部分个体在下一代出现性状分离。因此,目前生产上有效的方法是,年年选用适宜的品种,杂交这种杂种优势(优良性状)的利用只局限在第一代;

②小麦的某些抗病性状,多数由显性基因控制的。很多小麦都是杂种,你怎样得到能稳定遗传,即不发生性状分离的纯种抗病小麦?

③如果所要选育的作物性状由隐性基因控制的,则F1不会表现出来,这样的作物能丢掉吗?为什么?

④基因型为Dd的个体,连续自交两代,杂合子在后代中所占比例是多少?如果自交三代、四代……n代呢?

五、在人类遗传病中的应用

例:人类的白化病,机洋白头。因缺乏黑色素,所以皮肤白色,头发黄色,虹膜带红色(血管颜色),畏光,它是隐性遗传病,由隐性基因a控制,正常人由正常基因A控制。

思考: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患白化病的孩子。如果他们再生一个孩子,表现正常的概率是多少?患白化病的概率是多少?

7.基因分离定律的例题分析

例1(以因求果题):解题思路:由亲代基因型→双亲配子型及其概率→子代基因型及其概率→子代表现型及其概率

例2(由果推因题):解题思路:子代表现型及其比例→双亲的交配方式→双亲的基因型

判断显隐性的方法:

无物生有是隐性;有有生无是显性

六、基因的分离规律(具体题目解法类型)

1、正推类型:已知亲代(基因型或纯种表现型)求子代(基因型、表现型等),

只要能正确写出遗传图解(二1)即可解决,熟练后可口答。

2、逆推类型:已知子代求亲代(基因型),如书P168四2

分四步①判断出显隐关系②隐性表现型的个体其基因型必为隐性纯合型(如aa),而显性表现型的基因型中有一个基因是显性基因,另一个不确定(待定,写成填空式如 A ?);③根据后代表现型的分离比推出亲本中的待定基因④把结果代入原题中进行正推验证

3. 运用概率论的有关知识解答遗传规律问题

所谓概率是指在反复试验中,预期某一事件的出现次数的比例,用P(A)表示。它从数量上反映了一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一个事件的概率总是:0< P(A)< 1。遗传比率的计算主要是根据概率的两个定理:

(1)加法定理:如果事件A、B互斥,那么事件A+B发生(即A、B中有一个发生)的概率,等于事件A和B分别发生的概率的和。即:P(A+B)=P(A)+P(B)

(2)乘法定理:两个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等于每个事件发生的概率的积。即:P(A·B)=P(A)×P(B)

4.在分离定律中的应用

分离定律(包括自由组合定律)题,主要涉及到三个方面内容,一是分析亲本产生的配子,二是分析子代基因型,三是分析子代表现型。分析配子的情况(包括种类及各配子所占的比例),根据减数分裂的特点,可以直接求出。分析子代基因型和表现型(种类及各基因型或表现型所占比例),情况复杂一些。下面通过例子来说明。

例1 已知两亲本基因型分别为Aa和aa,求:子一代F1基因型的种类及各基因型所占比例。(1)求F1基因型的种类

分析:亲本Aa产生两种配子:A和a,aa只产生一种配子:a。由于在受精作用中,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因此,F1基因型:(A+a)×a=Aa+aa 即基因型共两种:Aa和aa

(2)求F1基因型Aa所占比例

分析:子一代Aa,基因A和a分别来自两个亲本,可看作是两个独立事件。产生Aa个体,就是两个独立事件同时出现。因此,根据乘法定理: P(Aa)=P(A)×P(a)=1/2×1=1/2,类似地,子一代aa的概率:P(aa)=P(a)×P(a)=1/2×1=1/2,知道了子一代的基因型,根据基因型决定表现型,相应可以求出其表现型的种类及比例。

习题:

1、正常人的褐眼(A)对蓝眼(a)为显性,一个蓝眼男子和一个其母是蓝眼的褐眼女子结婚。从理论上分析,他们生蓝眼孩子的概率是多少?

2、一头黑毛母牛A和一头黑毛公牛B交配,生出一只棕毛的雄牛C(黑毛和棕毛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遗传中,属于显性性状的是什么?棕毛牛C的基因型是什么?;

2)要确定某头黑牛的基因型,在遗传学上常采用什么方法?

3)若A与B再交配繁殖,生出一只黑毛雄牛的概率是多少?

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 第四章 生态系统的稳态 单元测试

2019-2019学年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生 态系统的稳态单元测试 一、单选题 1.下图是一个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关于该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微生物也能利用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的能量 B. 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该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 C. 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使能量能够循环利用 D. 沼气池中的微生物也是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2.下列属于行为信息的是() A. 电磁波 B. 植物分泌的物质 C. 蜜蜂跳舞 D. 昆虫的性信息素 3.实践证明:混交林要比纯种林生长良好,其本质原因是() A. 混交林适应性强 B. 混交林抵抗力稳定性高 C. 混交林恢复力稳定性高 D. 混交林营养结构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强 4.红树林具有调节气候、保护海岸等作用,下图表示该生态系统碳循环的过程,其中A是一种气体,B,C,D,E和F表示生物成分,箭头表示碳流动的方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红树林调节气候的功能体现其直接价值 B. 完成红树林碳循环的两个关键成分是A和E C. 碳循环过程中,能量也随之循环流动 D. CO2是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碳循环的主要形式 5.下列关于碳循环及其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碳在食物链的各营养级之间是可以循环流动的 B. 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的形式与在生物群落内的传递形式不同 C. “低碳经济”是指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模式 D. 应用“原料﹣产品﹣原料﹣产品”的生产模式,可提高能量转化效率,减少环境污染 6.下图是某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下列关于该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微生物利用的是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的能量 B. 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该系统中能量的传递效率 C. 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可以促进物质循环再利用 D. 食用菌、甲烷菌及蚯蚓是该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7.初级消费者体内的能量,其去路不包括() A. 用于自身的生命活动 B. 被第二营养级的其他生物获得 C. 通过呼吸作用消耗 D. 被分解者分解 8.人们用能量金字塔来说明生态系统中的() A. 能量与营养级的关系 B. 能量与个体大小的关系 C. 能量与个体数量的关系 D. 能量与生物代谢类型的关系 9.下列属于生态系统功能过程描述的是() ①生产者的遗体、残枝、败叶中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经其呼吸作用消耗 ②在植物→鼠→蛇这条食物链中,鼠是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 ③蜜蜂发现蜜源时,就会通过“跳舞”动作“告诉”同伴去采蜜 ④根瘤菌将大气的氮气转化成为无机氮的化合物被植物利用,最后重新回到大气中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10.推测在以下4个密闭的生态瓶中,金鱼存活时间最长的是( ) A. B. C. D. 11.某生物小组考察一农田生态系统中水稻从播种到稻秆还田的全过程.在稻田分蘖期间,农民拔草、治虫;然后排水进行搁田(亦称“烤田”);稻谷收获之后,部分农民在田里焚烧稻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该农田生态系统中水稻具有的能量最多 B. 稻秆作为饲料喂养家畜,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C. 搁田时排出的水可能对水体造成污染 D. 农民拔草、治虫的目的是使能量较多地流向水稻,提高能量传递率

北师大版(2019)高中生物必修一全册教案

北师大版(2019)高中生物必修一全册教案 1.1发现细胞 1.2细胞的多样性与统一性 2.1.1质膜的结构与功能 2.1.2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2.2.1叶绿体与线粒体 2.2.2其他细胞器 2.2.3细胞核 2.4细胞骨架与内膜系统 3.1水与无机盐 3.2糖类与脂质 3.3蛋白质 3.4核酸 3.5元素与生物大分子 4.1.1酶的化学本质及作用 4.1.2酶的特性 4.1.3环境因素对酶活性的影响 4.2ATP 4.3.1细胞呼吸的类型 4.3.2细胞呼吸的过程 4.3.3影响细胞呼吸速率的因素 4.4.1光反应

4.4.2碳反应 4.4.3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5.1.1细胞周期 5.1.2细胞的分裂 5.2细胞的分化 5.3细胞的衰老与死亡

发现细胞 【教材分析】 该节课主要包括发现细胞的科学发现历程,细胞学说的建立及主要内容,最后介绍科技进步促进细胞生物学的发展,科学史的内容较多,相对比较枯燥,结合初中知识及插图,引导学生抓住显微镜技术的发展与细胞发现及细胞生物学学科发展的相关性。【教学目标】 了解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了解技术进步对细胞生物学发展的重要性;理解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认同科学探索是一个曲折渐进的过程,科学发现需要理性思维和实验的结合,科学发现的过程离不开技术的支持。 【教学重难点】 细胞学说及细胞生物学的发展 【教学过程】 学的活动2 学生结合初中知识,回答问题。 学的活动3 学生阅读教材P2-3,完成表格 的填空。

教学板书设计 发现细胞 1.细胞学说的建立及主要内容 2.细胞生物学的发展 【教学反思】 此节课的内容比较少,且重点在于科学史的介绍,内容相对简单,注重在介绍的同时,激发学生对细胞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学生摸索生物实验及生物探究的意识。

新课标高中生物必修一全套教案

新课程高中生物必修1 全套教案 目录 第1章走近细胞 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第2章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1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第2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第3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第4节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第5节细胞中的无机物 第3章细胞的基本结构 第1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第2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第3节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第2节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第3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第4节能量之源——光和光合作用 第6章细胞的生命历程 第1节细胞的增殖 第2节细胞的分化 第3节细胞的衰老与凋亡 第4节细胞的癌变

探索生物大分子的奥秘 一、教学目标: 【知识】:初步了解分子与生物学之间的关系 了解中国合成牛胰岛素事件。 【技能】;培养分析分析资料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了解中国是首个人工合成有生物活性的有机物的国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初步了解分子生物学的成果,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目标; 阅读访谈,学习科学家们实事求是、艰苦钻研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激发学生对高中生物的兴趣是本课的重点。 三、教学用具:ppt幻灯片 四、教学准备 五、教学过程: (一)以概述《细胞与分子》模块作为引入。 师:比较初中阶段所学习的生物知识特点,大家拿到课本可能会想,初中的时候不是已经学过细胞了吗?为什么高中还要再学呢?初中的生物知识着重让学生了解生物学的大概情况,而且因为学生没有相关的化学知识和足够的空间想象能力,所以很多知识在初中阶段是没有办法说明白的。就拿细胞结构来说吧,初中的时候,老师只能让学生知道动物细胞是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构成,至于细胞为什么是有生命的,细胞是怎么样生活的,都没有办法说得清楚。只有在同学们在初三、高一学习了化学的基础知识后我们才可以对生命进一步的学习。学习科学就是这样,当你掌握的知识越多时候,反而觉得自己不知道的东西就更多。 这个学期开设的《分子与细胞》模块,将为我们在化学分子的层面上,解释细胞的结构以及生命活动。解答在初中阶段没有办法解开的谜团,也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二)人工合成牛胰岛素事件以及科学家访谈录 师:要了解分子与生物学之间的关系,我们先来看一个我们国家在这方面的杰出成果。(展示出我国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的背景资料)。 学生阅读背景资料和阅读课文中的访谈录,以问题引导: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在生物学上有什么重大的意义?从访谈录中,你认为造就了这次成功的因素是什么?阅读完了这些资料,你觉得对于你学习高中生物,在方法上有什么启发呢? (三)简单介绍高中生物的教材、学习方法和意义 1.教材分为必修3个模块、选修3个模块。必修: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稳态与环境,简述三者之间知识结构上的关系;必修: 1.高中新教材的特点:需要学生更多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增加了探究活动(什么是探究活动、探究活动的流程:发现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作出结论)、模 型制作等,这些都要求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 2.学习生物学的意义:生物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相关领域的成果,各个学科之间的边界已经模糊,而出现了多学科的交叉;学习生物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互动,更加 是能力培养和思维方式不断完善的过程。

高中生物必修1全套教案

新课程高中生物必修1全套教案 第1章走近细胞 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第2章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1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第4节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第5节细胞中的无机物 第3章细胞的基本结构 第1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第2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第3节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第2节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第3节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第4节能量之源——光和光合作用 第6章细胞的生命历程 第1节细胞的增殖 第2节细胞的分化 第3节细胞的衰老与凋亡 第4节细胞的癌变

探索生物大分子的奥秘 一、教学目标: 【知识】:初步了解分子与生物学之间的关系 了解中国合成牛胰岛素事件。 【技能】;培养分析分析资料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了解中国是首个人工合成有生物活性的有机物的国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初步了解分子生物学的成果,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目标; 阅读访谈,学习科学家们实事求是、艰苦钻研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激发学生对高中生物的兴趣是本课的重点。 三、教学用具:ppt幻灯片 四、教学准备 五、教学过程: (一)以概述《细胞与分子》模块作为引入。 师:比较初中阶段所学习的生物知识特点,大家拿到课本可能会想,初中的时候不是已经学过细胞了吗?为什么高中还要再学呢?初中的生物知识着重让学生了解生物学的大概情况,而且因为学生没有相关的化学知识和足够的空间想象能力,所以很多知识在初中阶段是没有办法说明白的。就拿细胞结构来说吧,初中的时候,老师只能让学生知道动物细胞是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构成,至于细胞为什么是有生命的,细胞是怎么样生活的,都没有办法说得清楚。只有在同学们在初三、高一学习了化学的基础知识后我们才可以对生命进一步的学习。学习科学就是这样,当你掌握的知识越多时候,反而觉得自己不知道的东西就更多。 这个学期开设的《分子与细胞》模块,将为我们在化学分子的层面上,解释细胞的结构以及生命活动。解答在初中阶段没有办法解开的谜团,也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二)人工合成牛胰岛素事件以及科学家访谈录 师:要了解分子与生物学之间的关系,我们先来看一个我们国家在这方面的杰出成果。(展示出我国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的背景资料)。 学生阅读背景资料和阅读课文中的访谈录,以问题引导: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在生物学上有什么重大的意义?从访谈录中,你认为造就了这次成功的因素是什么?阅读完了这些资料,你觉得对于你学习高中生物,在方法上有什么启发呢? (三)简单介绍高中生物的教材、学习方法和意义 1.教材分为必修3个模块、选修3个模块。必修: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稳态与环境,简述三者之间知识结构上的关系;必修: 1.高中新教材的特点:需要学生更多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增加了探究活动(什么是探究活动、探究活动的流程:发现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作出结论)、模 型制作等,这些都要求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 2.学习生物学的意义:生物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相关领域的成果,各个学科之间的边界已经模糊,而出现了多学科的交叉;学习生物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互动,更加 是能力培养和思维方式不断完善的过程。

最新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全套教案

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全套教案 第二章 第一节(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人体水分和无机盐的调节。 了解肾脏的结构和功能。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理解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保持人体稳态的生理意义。 [教学重点]下丘脑对水分平衡的调节。 [教学难点] 醛固酮对无机盐的调节。 [板书设计] 第二章生物个体的稳态第一节人体的稳态 三、水和无机盐的调节 1、饮水 来源食物 物质代谢 水的平衡肾脏排尿动态平衡 排出皮肤排汗 肺呼气排出水汽 大肠排便 2、无机盐的平衡摄入:饮食 排出:尿液、汗液、粪便 3、水分的调节 4、无机盐的调节 [教学方式] 学生自学预习,教师精讲与学生练习相结合。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人体产热的原因? 2、人体产热的器官?人体散热的器官? 3、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在那里? 4、人体体温过高时,酶的活性,甚至。 学生在自己的本子上写出答案 新课引入:生活中常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吃的东西过咸,会感到口渴;夏天尿少,而冬天尿多;“以饮料代水”的做法会适得其反,越喝越渴。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吗? 学生看书,预习,完成导学大课堂中的知识预览部分

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精讲: 1、饮水 来源食物 物质代谢 水的平衡肾脏排尿动态平衡 排出皮肤排汗 肺呼气排出水汽 大肠排便 2、无机盐的平衡摄入:饮食 排出:尿液、汗液、粪便 3、水分的调节 4、无机盐的调节 水、无机盐平衡的调节,受神经系统和某些激素的调节。如水的摄入量主要由大脑皮层渴觉中枢控制,水的排出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抗利尿激素的浓度。当机体失水时,血浆的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尿量减少;同时渴觉中枢兴奋,引起口渴,主动饮水,增加机体含水量。相反,当机体含水量增加时,血浆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增加,把体内多余的水分排出,恢复到正常水平。这就是在正常情况下,机体对水的摄入量和排出量基本平衡的原因。此外有效血容量的减少也可以引起渴感。5.水和无机盐在维持细胞渗透压稳定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水能够调节体温、促进物质代谢(如溶解代谢废物、排出代谢废物)、起润滑作用(如关节腔的滑液,能减少关节活动时的摩擦;唾液中的水分使食团润滑而易吞咽。);无机

高中生物必修一教学设计

篇一:高一生物必修一教案 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一、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之上。 2.举例说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3.认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之上。(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2.教学难点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三、教学策略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生物圈中的生物尽管多种多样,千姿百态,但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并且有的生物就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即使是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也必须依赖活细胞生活。因此,从宏观的生物圈逐级深入到微观的细胞,有利于学生用全局的、系统的观点来认识生物界。同时,从细胞到生物圈这些生命系统的各个结构层次,是本模块和其他模块将要逐一研究和学习的内容。 本节教学建议用1课时。 本节在教学上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选择sars病毒作为“问题探讨”的素材,是基于以下两点理由。(1)sars病毒给人类的健康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是社会关注的热点,是学生经历过并且相对比较熟悉的一类病毒,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病毒不是一个细胞,不具有细胞的结构,但它不能离开活细胞而独立生活,选择sars病毒侵害人体肺部细胞作为“问题探讨”的素材,有助于服务“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的主题。因此,在教学时应注意将病毒与细胞联系起来,但不宜要求学生深入学习sars病毒的相关知识。 教师可以展示sars病毒的电镜照片或模式图、sars患者肺部x光片示弥漫性阴影图,引导学生回顾初中学习过的病毒的结构组成,并与细胞作简单比较。同时探讨教材中的两个问题,达成“像病毒那样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也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活”的认识。关于让学生理解“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的观点,教材中的资料分析已比较全面,分别是从生命特征的不同方面,不同生物体的不同生命活动等来论证这一观点的。下表反映了编者的意图。 表3 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的实例 由于本资料中的一些事例是义务教育阶段七年级涉及的内容,因此,在分析本资料时,除按照教材的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外,教师还可以补充一些问题供学生思考。例如,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还是多细胞生物?它具有生物的哪些基本特征?人类发育的起点是从什么细胞开始的?新生儿逐渐发育长大是由于细胞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等等。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是本节的难点,教师应引导学生系统地理解这几个层次,在理解这些结构层次时,教师可以适当地补充各个层次的名词解释,以利于学生从微观到宏观,步步紧扣地理解生命系统的严密性、层次性和多样性。教师可以按下表的方式呈现这几个层次的递进关系。 表4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这些层次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在这些层次中,只有种群和群落这两个名词是学生陌生的,需要教师用具体的事例补充讲解。例如,在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鲫鱼就是一个种群,而池塘中的全部生物就构成了一个群落。这两个概念不需要掌握,只需要学生能通过具体的事例理解就行。 2.除种群和群落外,其他的几个层次都是学生在义务教 育阶段七年级接触过的概念,可 以让学生分组回忆、讨论。 3.除教材列举的事例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列举其他的事例。例如,与心肌细胞同层次的还有平滑肌细胞、骨骼肌细胞、上皮细胞、神经细胞,等等;与心肌组织同层次的有上皮组织、

(完整word版)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

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 第二章 生物个体的稳态 第一节人体的稳态 一、稳态的生理意义 1、内环境: (1)单细胞生物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转换,而人体细胞必须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 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 (2)内环境的组成: 细胞内液 体液血浆 细胞外液组织液 (内环境)淋巴 (3)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细胞可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不断获取生命活动需要的物质,同时不断排出代谢产生的废物。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过程,需要体内各个器官系统的参与。 2、稳态 (1)概念: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的调节下,机体会对内环境的各种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使得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酸碱度及各种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稳态。 (2)意义:维持内环境在一定范围内的稳态是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3)调节机制——反馈调节 正反馈:反馈信息与原输入信息起相同的作用,使输出信息进一步增强的调节。 负反馈:反馈信息与原输入信息起相反的作用,使输出信息减弱的调节。 二、体温调节 1、体温的概念:指人身体内部的平均温度。 2、体温的测量部位:直肠、口腔、腋窝

3、体温相对恒定的原因: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的共同调节下,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产热器官:主要是肝脏和骨骼肌 散热器官:皮肤(血管、汗腺) 4、体温调节过程: (1)寒冷环境→冷觉感受器(皮肤中)→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皮肤血管收缩、汗液分泌减少(减少散热)、 骨骼肌紧张性增强、肾上腺分泌肾上腺激素增加(增加产热) →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2)炎热环境→温觉感受器(皮肤中)→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皮肤血管舒张、汗液分泌增多(增加散热) →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5、体温恒定的意义:是人体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需条件,主要通过对酶的活性的调节体现 三、水平衡的调节 1、人体内水分的动态平衡是靠水分的摄入和排出的动态平衡实现的 2、人体内水的主要来源是饮食、另有少部分来自物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水。水分的排出主要 通过泌尿系统,其次皮肤、肺和大肠也能排出部分水。人体的主要排泄器官是肾,其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 3、水分调节(细胞外液渗透压调节):(负反馈) 过程:饮水过少、食物过咸等→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垂体→抗利尿激素→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增强→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尿量减少总结:水分调节主要是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通过肾脏完成。起主要作用的

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一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教学设计

第 2 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一教材分析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是新课程标准高一生物第1章第2节的内容,在学习了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已经认识到细胞是组成生物体结构的基本单位,但这个基本单位到底有些什么样的特点及共性却还是一个比较模糊的问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细胞的性质有更深的了解。同时,也为日后学习细胞中的各种成分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是本册书中承上启下的关键内容。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⑴掌握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比较不同细胞的异同点。 ⑵说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与联系 ⑶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2. 能力目标: 培养分析、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 ⑴认同细胞学说的建立是一个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 ⑵激起同学们探索微观世界的兴趣,培养合作交流、独立思考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及从生活中发现问题的敏锐视角。 三.教学重难点 ⑴教学重点: ①学习怎样使用高倍显微镜显微镜的使用贯穿于整个生物学习的过程中,本课是学生进入高中生物学习后第一次使用显微镜,所以要把基础打好。 ②分清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这是细胞多样性与统一性的特殊体现。 ③细胞学说的内容。这是学好本册的基础。 ⑵教学难点: ①区分出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异同。这是一个化抽象为具体的过程,需要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分析得出结论。 ②充分理解什么是细胞学说。这是一个高度概括的内容,引导学生用“开拓、继承、修正、发展”的眼光看待这一理论。 四.课时安排:2课时,1 课时完成观察细胞的实验,1 课时完成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以及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学习。 五教具准备显微镜、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 导入新课] 结合课本上的问题探讨进行: 展示多种细胞图片(结合课本P7,添加学生感兴趣的一些图片) 讨论: (1)请说出上图各表示的是什么细胞?它们共同的结构有哪些?神经细胞、红细胞和白细胞、正在分裂的植物细胞、口腔上皮细胞、洋葱表皮细胞等。它们都含有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等,植物细胞有细胞壁。 (2)你能从中举出一两个例子,说说造成细胞不同形态结构的原因吗?在生物体内所处的位置不同,功能也不同,这是细胞分化的结果。 [ 板书标题] 观察细胞 学生自学,回忆使用初中有关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教师示范,师生一起学习 1.有关显微镜的基础知识 ⑴目镜与物镜、低倍镜与高倍镜

高中生物必修一全套教案

高中生物必修一全套教 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新课程高中生物必修1全套教案 第1章走近细胞 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第2章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1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第2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第3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第4节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第5节细胞中的无机物 第3章细胞的基本结构 第1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第2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第3节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第2节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第3节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第4节能量之源——光和光合作用 第6章细胞的生命历程 第1节细胞的增殖 第2节细胞的分化 第3节细胞的衰老与凋亡 第4节细胞的癌变

探索生物大分子的奥秘 一、教学目标: 【知识】:初步了解分子与生物学之间的关系 了解中国合成牛胰岛素事件。 【技能】;培养分析分析资料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了解中国是首个人工合成有生物活性的有机物的国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初步了解分子生物学的成果,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目标; 阅读访谈,学习科学家们实事求是、艰苦钻研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激发学生对高中生物的兴趣是本课的重点。 三、教学用具:ppt幻灯片 四、教学准备 五、教学过程: (一)以概述《细胞与分子》模块作为引入。 师:比较初中阶段所学习的生物知识特点,大家拿到课本可能会想,初中的时候不是已经学过细胞了吗为什么高中还要再学呢初中的生物知识着重让学生了解生物学的大概情况,而且因为学生没有相关的化学知识和足够的空间想象能力,所以很多知识在初中阶段是没有办法说明白的。就拿细胞结构来说吧,初中的时候,老师只能让学生知道动物细胞是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构成,至于细胞为什么是有生命的,细胞是怎么样生活的,都没有办法说得清楚。只有在同学们在初三、高一学习了化学的基础知识后我们才可以对生命进一步的学习。学习科学就是这样,当你掌握的知识越多时候,反而觉得自己不知道的东西就更多。 这个学期开设的《分子与细胞》模块,将为我们在化学分子的层面上,解释细胞的结构以及生命活动。解答在初中阶段没有办法解开的谜团,也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人工合成牛胰岛素事件以及科学家访谈录 师:要了解分子与生物学之间的关系,我们先来看一个我们国家在这方面的杰出成果。(展示出我国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的背景资料)。 学生阅读背景资料和阅读课文中的访谈录,以问题引导: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在生物学上有什么重大的意义从访谈录中,你认为造就了这次成功的因素是什么阅读完了这些资料,你觉得对于你学习高中生物,在方法上有什么启发呢(三)简单介绍高中生物的教材、学习方法和意义 1.教材分为必修3个模块、选修3个模块。必修: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稳态与环境,简述三者之间知识结构上的关系;必修: 1.高中新教材的特点:需要学生更多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增加了探究活动(什么是探究活动、探究活动的流程:发现问题,作出假 设,设计实验,作出结论)、模型制作等,这些都要求学生全身心地投 入到教学活动。

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

必修三生物必备知识 第二章生物个体的稳态 一、内环境: 1、单细胞生物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转换,而人体细胞必须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 2、内环境的组成: 细胞内液(2/3) 体液 细胞内液(1/3):包括:血浆、淋巴、组织液等 体液之间关系: 血浆 细胞内液组织液淋巴 组织细胞生活的内环境: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淋巴和组织液 血细胞生活的内环境:血浆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血浆和组织液 3、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细胞可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不断获取生命活动需要的物质,同时不断排出代谢产生的废物。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过程,需要体内各个器官系统的参与。 4、内环境的成分的区别和联系 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5、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血浆中酸碱度:7.35---7.45 人体细胞外液正常的渗透压:770kPa 正常的温度:37度左右

二、稳态 1、概念: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的调节下,机体会对内环境的各种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使得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酸碱度及各种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稳态。 2、意义:维持内环境在一定范围内的稳态是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3、调节机制——反馈调节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三、体温调节 1、体温的概念:指人身体内部的平均温 度。 2、体温的测量部位:腋窝、口腔、直肠 (最接近人体的体温) 3、体温恒定的原因:在神经系统和内分 泌系统等的共同调节下,人体的产热和 散热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产热器官:主要是肝脏和骨骼肌散热器官:皮肤(血管、汗腺) 4、体温调节过程:(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 (1)寒冷环境→冷觉感受器(皮肤中)→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皮肤血管收缩、汗液分泌减少(减少散热)、骨骼肌紧张性增强、肾上腺分泌肾上腺激素增加(增加产热)→体温维持相对恒定。(2)炎热环境→温觉感受器(皮肤中)→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皮肤血管舒张、汗液分泌增多(增加散热) →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5、体温恒定的意义:是人体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需条件,主要通过对酶的活性的调节体现 四、水平衡的调节 1、人体内水分的动态平衡是靠水分的摄入和排出的动态平衡实现的 2、人体内水的主要来源是饮食、另有少部分来自物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水。水分的排出主要通过泌 尿系统,其次皮肤、肺和大肠也能排出部分水。人体的主要排泄器官是肾,其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 3、水分调节(细胞外液渗透压调节):(负反馈) 过程:饮水过少、食物过咸等→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垂体→抗利尿激素→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增强→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尿量减少 起主要作用的激素是抗利尿激素,它是由下丘脑产生,由垂体释放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从而使排尿量减少。 五、血糖平衡的调节 1、血糖的含义:血浆中的葡萄糖(正常人空腹时浓度:3.9-6.1mmol/L) 2、血糖的来源和去路: 3、调节血糖的激素: (1)胰岛素:(降血糖)分泌部位:胰岛B细胞

苏教版生物必修三复习提纲(必修)(彩图版)

苏教版生物必修三复习提纲 第二章生物个体的稳态 第一节人体的稳态 一、稳态的生理意义 1、内环境: (1)单细胞生物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转换,而人体细胞必须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 (2)内环境的组成: 细胞内液 体液血浆 细胞外液组织液 (内环境)淋巴 (3)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稳态 (1)概念: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还包括免疫调节)的调节下,机体会对内环境的各种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使得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酸碱度及各种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稳态。 (2)意义:维持内环境在一定范围内的稳态是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3)调节机制——反馈调节 正反馈:反馈信息与原输入信息起相同的作用,使输出信息进一步增强的调节。 负反馈:反馈信息与原输入信息起相反的作用,使输出信息减弱的调节。 二、体温调节 1、体温的概念:指人身体内部的平均温度。 2、体温的测量部位:直肠、口腔、腋窝 3、体温相对恒定的原因: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的共同调节下,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产热器官:主要是肝脏和骨骼肌(另还有立毛肌) 散热器官:皮肤(与皮肤中血管、汗腺的活动有关)

4、体温调节过程: (1)寒冷环境→冷觉感受器(皮肤中)→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产热器官产热增加:骨骼肌、肝脏、立毛肌产热增加,另肾上腺激素分泌增加 散热器官散热减少:皮肤血管收缩、汗腺分泌汗液减少 →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2)炎热环境→温觉感受器(皮肤中)→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散热器官散热增加:皮肤血管舒张、汗液分泌增多 产热器官产热减少:骨骼肌、肝脏、立毛肌产热减少 →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5、体温恒定的意义:是人体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需条件,主要通过对酶的活性的调节体现 三、水平衡的调节 1、水的来源和去路:人体内水的主要来源是饮食、另有少部分来自物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水。水分的排出主要通过泌尿系统,其次皮肤、肺和大肠也能排出部分水。人体的主要排泄器官是肾,其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 2、调节水平衡的激素:抗利尿激素 它是由下丘脑产生,由垂体释放,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从而使排尿量减少。 3、水平衡调节的过程:(负反馈) 小结:水平衡的调节主要是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通过肾脏完成。 四、无机盐平衡的调节 1、无机盐的来源和去路:人体需要的无机盐主要来自饮食,通过尿液、汗液、粪便将无机盐排出体外 2、调节无机盐平衡的激素:醛固酮,它是由肾上腺皮质分泌的,主要功能是吸钠排钾。 3、无机盐平衡的调节:(负反馈) 过程:血钠降低、血钾升高→肾上腺皮质分泌醛固酮→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增加吸钠、增加排钾→血钠升高、血钾降低(反之则相反) 小结:无机盐平衡的调节主要是在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通过肾脏完成。 五、血糖调节 1、血糖的含义:血浆中的葡萄糖(正常人空腹时浓度:3.9-6.1mmol/L) 2、血糖的来源和去路:

生物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详细教案

同学们好,今天将由我来带领同学们走进高中的生物学习之旅。 现在,请同学们对生物这个词给出一个最简单的定义。(Put up your hands) 其实,简单地说,生物也就是有生命的个体。 要了解一个个体,首先要从细胞开始。今天我们来学习必修一的第一章走进细胞 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同学们请看,在教材第二页的左上角有一幅图,是SARS患者肺部X光片阴影图,和SARS病毒模式图。给同学们两分钟的时间看一下这个问题探讨,仔细思考讨论题,待会儿会请两位同学来回答一下。 第一问,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是怎样生活和繁殖的?(请坐。病毒尽管不具有细胞结构,但它可以寄生在活细胞中,利用活细胞中的物质生活和繁殖。 第二问,谁来说说?。。。 SARS病毒侵害了人体的上呼吸道细胞,肺部细胞,由于肺部细胞受损,导致了患者呼吸困难,患者因呼吸功能衰竭而死亡。此外,SARS病毒还侵害人体其他部位的细胞。 由此可见,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即使是像病毒那样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也只有依赖活细胞才能生活。因为,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尽管现在生物科学的研究已经进入分子水平,并且对生物大分子(如核酸、蛋白质等)的研究已经相当深入,但是这些大分子并没有生命。生命和细胞是难解难分的。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四个关于生命活动与细胞的关系的实例分析 这是草履虫的运动和分裂 人的生殖和发育 缩手反射的结构基础 艾滋病病毒入侵免疫系统。 看完这几幅图后,请同学们认真思考第四页上面的无道题,可以相互讨论一下,三分钟后请同学来回答 第一题,请一位同学来回答一下。 草履虫除了运动和分裂外,还能完成哪些生命活动? 它得先摄能才能运动吧,它还能呼吸和生长,还有应激性。 好,第二题,某某 在你和你爸妈之间,什么细胞充当了遗传物质的“桥梁”?, 精子和卵细胞通过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然后它在子宫中发育成胚胎,再进一步发育成胎儿,那么胚胎发育跟细胞的生命活动有什么关系, 细胞分裂和分化 第三题,需要哪些细胞的参与?由传入神经末梢形成的感受器,传入神经元、中间神经元、传出神经元、效应器。还有相关的骨骼肌细胞。请坐 第二问,你每天学习的时候需要哪些细胞 太多了,它涉及人体的多种细胞,但主要是神经细胞的参与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破坏淋巴细胞引起的,同学们还知道哪些类似这样的特定细胞受损而致病的。。。。 例如脊髓中的运动神经元受损容易导致相应的肢体瘫痪,大脑皮层上的听觉神经元受损的话会导致听觉发生障碍。 第五题

高中生物 必修1 知识要点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

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一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一、相关概念: 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化学反应的总称,是生物与非生物最根本的区别,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细胞代谢: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的许多化学反应。 酶:是活细胞(来源)所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功能: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提高化学反应速率)的一类有机物。 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 二、酶的发现: ①、1783年,意大利科学家斯巴兰让尼用实验证明:胃具有化学性消化的作用; ②、1836年,德国科学家施旺从胃液中提取了胃蛋白酶; ③、1926年,美国科学家萨姆纳通过化学实验证明脲酶是一种蛋白质; ④、20世纪80年代,美国科学家切赫和奥特曼发现少数RNA也具有生物催化作用。 三、酶的本质: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合成酶的场所主要是核糖体,水解酶的酶是 蛋白酶),也有少数是RNA。 四、酶的特性: ①、高效性: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剂高许多。 ②、专一性:每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合物的化学反应。 ③、酶需要较温和的作用条件: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 pH偏高和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 第二节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一、ATP的结构简式:ATP是三磷酸腺苷的英文缩写,结构简式:A-P~P~P,其中:A 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代表普通化学键。 注意:ATP的分子中的高能磷酸键中储存着大量的能量,所以ATP被称为高能化合物。这种高能化合物化学性质不稳定,在水解时,由于高能磷酸键的断裂,释 放出大量的能量。 二、ATP与ADP的转化: 酶 ATP ADP + Pi + 能量 第三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一、相关概念: 1、呼吸作用(也叫细胞呼吸):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

【2020年】2020年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全册)课时练习汇总

【推荐】2020年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全册)课时 练习汇总 课时跟踪检测(一)内环境的稳态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外液的叙述, 不.正确的是( ) A.人体的细胞外液即内环境 B.细胞外液的化学成分中有葡萄糖、无机盐、激素、尿素等物质 C.细胞外液主要成分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血浆组织液―→淋巴―→血浆 D.小肠壁的肌细胞可以不通过细胞外液直接从肠道吸收葡萄糖 解析:选D 体内的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 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小肠壁的肌细胞不能从消化道中直接吸收葡萄糖, 只能从组织液中吸收。 2.如图为“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图解, 其中②④⑤为细胞外液。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若某人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则形态发生变化的是图中的⑥ B.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 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 会使图中②液体增加, 引起组织 水肿 C.图中①和③细胞具体的内环境分别是血液和组织液、组织液 D.某人皮肤烫伤后, 出现了水泡, 该水泡内的液体主要是指图中② 解析:选C ①为毛细血管壁细胞, ②为组织液, ③为组织细胞, ④为淋巴, ⑤为血浆, ⑥为红细胞。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的红细胞形态为镰刀形;组织液增加会引起组织水肿, 烫伤后出现的水泡内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 因为毛细血管壁细胞由一层细胞构成, 内侧液体是血浆、外侧液体是组 织液。 3.下列液体属于体液的一组是( ) ①胆汁②胰液③血浆④淋巴⑤原尿⑥脑脊液⑦组织液⑧核液⑨细胞内液⑩胃液 A.③④⑥⑦⑧⑨B.③④⑤⑦⑨⑩ C.②③④⑤⑦⑨D.①②③④⑤⑦ 解析:选A 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胆汁、胰液、原尿与外界直接相通, 既不属于细胞内液, 也不属于细胞外液, 是外环境。 4.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是( ) A.O2、CO2、血红蛋白、H+ B.过氧化氢酶、抗体、激素、H2O C.纤维蛋白原、Ca2+、载体 D.Na+、HPO2-4、葡萄糖、氨基酸 解析:选D 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 过氧化氢酶存在细胞内, 载体位于细胞膜上,

高中生物必修一全册教案

探索生物大分子的奥秘 一、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1、初步了解分子与生物学之间的关系 2、了解中国合成牛胰岛素事件。 技能方面:培养分析分析资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了解中国是首个人工合成有生物活性的有机物的国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初步了解分子生物学的成果,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目标; 3、阅读访谈,学习科学家们实事求是、艰苦钻研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激发学生对高中生物的兴趣是本课的重点。 三、教学用具: 四、教学准备 五、教学课时: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以概述《细胞与分子》模块作为引入。 师:比较初中阶段所学习的生物知识特点,大家拿到课本可能会想,初中的时候不是已经学过细胞了吗?为什么高中还要再学呢?初中的生物知识着重让学生了解生物学的大概情况,而且因为学生没有相关的化学知识和足够的空间想象能力,所以很多知识在初中阶段是没有办法说明白的。就拿细胞结构来说吧,初中的时候,老师只能让学生知道动物细胞是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构成,至于细胞为什么是有生命的,细胞是怎么样生活的,都没有办法说得清楚。只有在同学们在初三、高一学习了化学的基础知识后我们才可以对生命进一步的学习。学习科学就是这样,当你掌握的知识越多时候,反而觉得自己不知道的东西就更多。 这个学期开设的《分子与细胞》模块,将为我们在化学分子的层面上,解释细胞的结构以及生命活动。解答在初中阶段没有办法解开的谜团,也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人工合成牛胰岛素事件以及科学家访谈录 师:要了解分子与生物学之间的关系,我们先来看一个我们国家在这方面的杰出成果。(展示出我国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的背景资料)。

高中生物必修1教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教案 第1章走近细胞 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第2章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1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第2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第3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第4节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第5节细胞中的无机物 第3章细胞的基本结构 第1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第2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第3节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第2节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第3节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第4节能量之源——光和光合作用 第6章细胞的生命历程 第1节细胞的增殖 第2节细胞的分化 第3节细胞的衰老与凋亡 第4节细胞的癌变

探索生物大分子的奥秘 一、教学目标: 【知识】:初步了解分子与生物学之间的关系 了解中国合成牛胰岛素事件。 【技能】;培养分析分析资料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了解中国是首个人工合成有生物活性的有机物的国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初步了解分子生物学的成果,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目标; 阅读访谈,学习科学家们实事求是、艰苦钻研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激发学生对高中生物的兴趣是本课的重点。 三、教学用具:ppt幻灯片 四、教学准备 五、教学过程: (一)以概述《细胞与分子》模块作为引入。 师:比较初中阶段所学习的生物知识特点,大家拿到课本可能会想,初中的时候不是已经学过细胞了吗?为什么高中还要再学呢?初中的生物知识着重让学生了解生物学的大概情况,而且因为学生没有相关的化学知识和足够的空间想象能力,所以很多知识在初中阶段是没有办法说明白的。就拿细胞结构来说吧,初中的时候,老师只能让学生知道动物细胞是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构成,至于细胞为什么是有生命的,细胞是怎么样生活的,都没有办法说得清楚。只有在同学们在初三、高一学习了化学的基础知识后我们才可以对生命进一步的学习。学习科学就是这样,当你掌握的知识越多时候,反而觉得自己不知道的东西就更多。 这个学期开设的《分子与细胞》模块,将为我们在化学分子的层面上,解释细胞的结构以及生命活动。解答在初中阶段没有办法解开的谜团,也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二)人工合成牛胰岛素事件以及科学家访谈录 师:要了解分子与生物学之间的关系,我们先来看一个我们国家在这方面的杰出成果。(展示出我国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的背景资料)。 学生阅读背景资料和阅读课文中的访谈录,以问题引导: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在生物学上有什么重大的意义?从访谈录中,你认为造就了这次成功的因素是什么?阅读完了这些资料,你觉得对于你学习高中生物,在方法上有什么启发呢? (三)简单介绍高中生物的教材、学习方法和意义 1.教材分为必修3个模块、选修3个模块。必修: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稳态与环境,简述三者之间知识结构上的关系;必修: 1.高中新教材的特点:需要学生更多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增加了探究活动(什么是探究活动、探究活动的流程:发现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作出结论)、模 型制作等,这些都要求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 2.学习生物学的意义:生物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相关领域的成果,各个学科之间的边界已经模糊,而出现了多学科的交叉;学习生物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互动,更加 是能力培养和思维方式不断完善的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