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课堂创新之我见

物理课堂创新之我见

物理课堂创新之我见

发表时间:2011-12-08T13:50:12.730Z 来源:《学习方法报·理化教研周刊》2011年第16期供稿作者:谢君善

[导读]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的之一

江苏省赣榆县实验中学谢君善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的之一,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实践与创新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学习实践与创新的方法,初步形成实践与创新的能力,是初中物理新课程教学的首要要求。可见,培养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是我们所有物理教师的一项教学使命。

实践与创新,是指在教师的指导和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的物理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与学的组织形式。

1. 利用小实验提出问题

在讲完压力的作用点和方向后,要提出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我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对压力的作用点和方向已经学习的非常好,为了奖励你们,下面请你们拿出一支削好的铅笔做两个小游戏:

实验一:两只手的食指分别顶住铅笔的两端,感受一下。

实验二:两只手的食指再用点力,再感受一下。

学生露出了很痛的表情,于是我接着说:“你想知道这是什么问题吗”?学生立刻根据自己的亲身感受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巧妙地利用小实验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对实验现象产生怀疑,从中产生许多问题,发现问题的重点所在,正确把握主题,认识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对实践与创新的意义。

2. 猜想与假设是创新之源

小实验为接下来的猜想与假设提供了线索,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猜想“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受力面积和压力的大小有关。猜想与假设在实践与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就在于它是科学结论的先导,为收集信息、分析和解释信息提供了一个大框架,对解决问题的方案作了一定的预见性思考,为制定探究计划、设计实验方案奠定了必要的基础。因而猜想与假设无论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都有着重要作用。

3.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是创新的过程

为了能让学生合理的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将探究过程进行下去,我提出了这样的讨论问题:①本次实验应采取什么实验方法?②通过观察什么来判断压力作用效果不同?③如何进行实验?小组进行讨论,几分钟后学生基本上能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

提高学生制定计划、设计实验方案,研究物理及其相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有助于学生增强综合决策的意识和能力,将设计上升到决策的层面,也是九年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中“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理念体现。

4. 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

学生根据制定的计划和设计的实验正确选择实验器材进行实验,在学生进行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巡视,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抓住主要矛盾,及时对各组实验过程进行指导和评价,以便于学生更有效地将实验进行下去,能根据实验要求和设计数据记录表。提示学生记录实验有效数据,能区分无效与有效数据。

5. 分析与论证

探究的结论是在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论证所得出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实验数据是对实验事实的客观记录,并不等于探究结果,如果探究仅停留在此阶段,不对这些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归纳,将不能形成任何结论。因此,分析论证在实践与创新中是必不可少的。学生对实验现象是这样分析归纳的:当小桌对海绵的压力相等时,小桌与海绵的接触面积越小,小桌陷入海绵的程度越大;当小桌与海绵的接触面积相等时,小桌对海绵的压力越大,小桌陷入海绵的程度越大。

6. 评估

评估是实践与创新的一个环节,而评估的意识是一种重要的科学品质。学生在完成某项工作或工作达到某一阶段时,应该进行反思,检查思想和具体措施,发现错误和疏漏,如探究结果是否和日常的经验和现象相冲突?是否和探究者原有的知识相矛盾?探究结果中各因素之间的关系是否符合逻辑?是否能自圆其说等。这是责任心的表现,也是实践与创新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强化对探究过程和探究结果进行评估的意识,对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具有积极意义。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养成评估的习惯。

7. 交流与合作

现代社会与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类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复杂,而社会分工的细化则限制了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通过实践与创新教学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也体现了时代和社会的要求。教师要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各种观点进行充分的交流和讨论,物理课的特点决定了大多数探究活动都需要合作完成。在教学中要采用多样的交流合作方式,从多方面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能力。不仅要重视书面的表达,如报告设计表格、图像等,还要重视口头表达,让学生学会用科学术语清楚表达所观察到的物理现象,学会对自己或他人的观点做出简单的评述。学会在实践与创新活动中认真听取他人的建议,相互取长补短,从实践与创新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合作。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创新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创新 【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目前尤为重要,初中物理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对学生的培养有着很重要的作用,物理教学创新迫在眉睫。本文对如何提高初中物理教学创新水平提出了自己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创新 初中年龄段的学生精力充沛、活泼好动、勇于探索、求知欲和好奇心强,具有很强的创新潜能;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它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以物质的结构、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其运动变化规律为研究对象,具有科学性、实用性、趣味性等特点。因此物理教学应成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教育资源,如何开发利用好这块资源开展创新教育,是我们初中物理教师应探索的课题,教师应突破对传统教师角色的认识,更深刻地理解教育对人类的发展的重要作用,更清晰地把握教育的实质和内涵,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积极探索培养创造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提高初中物理教学创新水平浅谈几点看法: 1.张扬个性,激发学生创新精神 个性通常是指一个人具有的比较稳定的,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总和,个性被称为人类心理行为的动力来源。在学习上。它能促使学生沿着某个目标积极进取,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尽快转化为实际创新能力。而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创新能力,但因缺乏创新精神,所以创新能力体现不出来。要培养有创新能力的学生,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必须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树立成功意识。作为物理教师,我们应该认识到,即使其表现被动不愿意去练的学生,他们的内心深处也有一种想法,那就是“我也能和别人一样能完成好动作该多好啊!”于是我们的物理教师就应该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善于观察,发现亮点,尤其对个别差生出现不协调、动作生硬的情况下,不能批评,可以采取提取起其整个动作中的某个细节,甚至是一个微小的细节给其肯定与鼓励,使他们增强信心,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相信自己有能力学好、做好每一个动作,从而努力获得成功。 2.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确立学生中心观,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大胆想象,积极思维,主动探索,在创造性学习中发掘自己的内在潜力,发展每一个个体的创造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处于主动积极状态,经过认真的观察、实践、思考,才能体会物理现象中蕴含的规律,产生探究物理世界的兴趣,理解所学的物理知识,获得相应的能力。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愿望,鼓励他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指导他们学会适宜的学习方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学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日益成为社会各领域中最活跃、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人们基本的学习能力实际上就是体现在对信息资源的获取、加工、处理以及对信息工具的掌握和使用上。教育改革的发展,向我们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我们教师应该进行创新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主要从以下入手。 一、激发学生兴趣,重视课堂导入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好课本的资源,抓住机遇,创新教学艺术,培养强化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呼唤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在现实教育中,教师学生应共同探讨,教师要不断地给学生以思维的空间和动机,处处设疑、激疑。例如在教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一节课中,最初是完全开放,自主探究。即创设情境后,由学生观察、讨论、猜想平面镜的成像特点,然后自行设计方案、小组实验,检验自己的猜想是否成立,最终得出成像特点。引导学生的好奇与思考,激发他们的思索动机。 二、巧妙设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设疑是调动学生的主体、发挥主题的关键。现代教育学认为: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用一个个问题呈现出来,学习的发生起源于情境变化的刺激,所以教师在施教中应尽量创设问题情境,将这些问题筹划为各种形式,给学生造疑,促使学生存疑、质疑,是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讲到运动图像时,曾

经让学生完成这样一个题目:一人从甲地沿直线匀速出发,到乙地后停下休息,之后又沿原路匀速返回甲地,试画出该人的s_t时间图像,有的同学画出了图像,老师请他画到黑板上并由他陈述这样画的理由,在请大家进行讨论。有的同学表示赞同,有的同学认为不妥,同学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是原来老师讲——学生听的单项信息传递,变成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纵横交叉的多项信息交流,收到了互相启发,互相补充的研究性学习,让灵感为集体共享,然问题为大家借鉴。通过这种说疑释疑的教学活动,可以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和创造性思维。 三、物理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才的竞争,这些都对新世纪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精神被摆在了显眼而又重要的位置,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也是新时代对教师的要求。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中学阶段的学生正开始有了独立的思考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适时的引导,启发。好的提问法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思考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好的提问技巧对学生的思维引导有着很强的作用。例如在讲授《光的反射》一课时,可以提问学生,我们为什么能看到电灯?学生回答:因为电灯是光源,发出光,所以我们能看到。这个问题的反思,从而激发学生求知的

新课改下的初中物理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对新课改下的初中物理教学反思 李文龙 新课程形势下要求:一个称职的初中物理教师,决不能“教书匠”式地“照本宣科”,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学习,与时共进。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式学习的习惯。可是,如果物理教师对于教学不做任何反思,既不注意及时吸收他们的研究成果,自己对教学又不做认真思考,“上课时,只是就事论事地将基本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下课后要他们死记,而不鼓励他们思考分析”,那么,又怎能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物理问题的空间呢? 一、新课程下物理的教学反思对于教师物理专业发展有很大的作用。 一方面,有助于我们在新课程改革环境中更加深入研究物理教学。当代国内外教育界都提出,“教师即研究者”。教学反思中的“反思”,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教师的一种经常的、贯穿始终的对教学活动中各种现象进行检查、分析、反馈、调节,使整个教学活动、教学为日趋优化的过程。这无疑会促进教师关注自己的教学行为,深入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成为时下教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初中《物理》附有许多研究性学习“综合探究”;近几年,都有部分中学的开展物理“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活动;许多教学杂志也刊登了很多关于研究性学习的文章……可见,各地普遍重视研究性学习。但是如何开展物理学科的研究性学习,需要我们深入、细致地探讨。

另一方面,有助于我们在新课程改革下实践教学智慧。教学的复杂性决定了它不是教师展现知识、演练技艺的过程,而是教师实践智慧的体现过程。我在初登教坛时,为了教好物理课,经常通过多讲定理、多做习题,但往往学生理解不深刻,不能真正的掌握。通过反思我意识到人的认识是从感性到理性的发展的,那么知识的掌握也应该遵循这样的规律。因而我在动量守恒定律教学中,先介绍了这个定律的发现过程:它起源于16~17 世纪西欧的哲学家对宇宙运动的哲学思考。 二、对理论和专业基础方面的反思。 物理老师要进行教学反思,固然依赖于自身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起来的经验,但是仅仅行停留在经验的认识上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教学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对教学行为的反思需要以一定物理知识的教学理论和专业学识为基础。 1.转变物理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教学行为的理论支点。新课程背景下,物理教师应该经常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行为,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新的教学理念认为,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一种合作共建,而这样的教学所蕴涵的课堂文化,有着鲜明的和谐、民主、平等特色。那么,在教学中如何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呢?即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要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要转变教学理念,历史与社会教师应加强对历史与社会教学理论的研习,如《物理教学》、《中学物理教学参考》杂志开辟的一些栏目的讨论文章对更新教学理念就有许多帮助。 2.丰富物理专业学识。

探讨如何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做到创新

探讨如何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做到创新摘要:物理学具有的实践性、应用性和创新性,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然而当今农村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教学观念陈旧,课堂教学多数是教师讲、学生听,热衷于重复机械操练为主的题海战术,以致学生发现不了问题,更不会提出问题,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关键词:初中物理创新教育开放性 “创新”应从基础教育抓起,并落实到各个学科的教学上,要不断总结推广,惟其如此,学生创新能力之花,才能在课堂教学这块沃土上结出丰硕之果。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课堂上所提问题应是开放性问题 开放性问题是指具有一定深度的、能够引发学生思考、可以激发大部分学生进行讨论的问题,而不仅仅是简单地对某一概念、定义或公式的回忆。开放性问题的答案往往不是唯一的。我们可以试着比较下面两个关于电路的提问:“同学们,告诉老师电路由哪几部分组成?”“同学们,你能让手边的这个小灯泡亮起来吗?你还需要哪些器材?”显然,第一个问题是封闭性问题,要求学生机械地回忆电路的组成部分,这就意味着没有记住电路组成部分的学生不能参与到问题的讨论中来,也很难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第二个问题是开放性问题,学生即使没有记住电路的组成部分,也可以通过实验积极地思考和开展丰富的想象,所有学生都可以参与到问题的讨论中来。初中物理课堂的探究目标是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回答问题,使学生最终能成为独立的学习者。因此,物理课堂上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应该是“以人为中心”的问题。这样的问题直接针对学生的观点或思想,它不一定要求学生给出“正确”的答案,但是要引出学生对某一问题的看法或揭示其思维水平,同时鼓励学生的思考。 二、培养师生情感,营造民主氛围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确,兴趣这一非智力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已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兴趣总是与人们对事物的情感态度紧密相联,当人接触事物产生愉悦的情绪体验时,就会对它产生向往的心理,进而发生兴趣。没有这种情感,就不可能形成兴趣。因此,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去,与他们同欢乐,热爱自己的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学生打成一片,利用一切手段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热爱之情。有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热爱教师,听从教师的教诲,做到“亲其师,信其道”。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民主自由权利,使学生的心理和情感不受来自外界权威的管束和压制。教师要通过恰当的教学组织形式,积极创设物理教学情境,激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发现问题,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质疑。班门弄斧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可培养学生敢于向权威挑战的学习钻研精神。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往往对一些现象不加思考就自以为是地下结论,如八年级上册在讲完平面镜成像规律后,教师可追问:“我们照镜子时,离镜子越来越近,像会变大吗?”等学生思考作出判断“变大”,接着发问:“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像与物体大小相等,难道我们自己会变大?”提出质疑后,学生会进一步思考,再以“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帮助学生解释这一现象,学生印象深刻。 三、采用赏识教学,保证持续兴趣 如今提倡素质教育,只有学生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掌握物理知识对他们现在和将来的学习、生活具有意义,才能产生学习物理的欲望,形成强烈的求知动机。我们要利用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关于生活和社会所关心的物理问题的讲解和中肯的分析,使他们觉得学习物理对他们确实有用。这样,就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吸引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如,让学生做对着玻璃呵气的实验,运用他们都熟悉的现象讲课,这样一来,“水的形成条件”就迎刃而解了。人的活动都是有目的的,而目的就是为了需要的满足。因此,需要就是动机。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发表时间:2015-12-29T14:34:22.230Z 来源:《科学教育前沿》2015年第9期供稿作者:黄自强 [导读] 四川省简阳市高明九义校基础教育中对学生创新意识、创造思维、创造想象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正越来越成为教育研究和实践的重点。 (四川省简阳市高明九义校四川资阳 641400)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5)09-042-02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经济体现特别明显,国家之间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所以当今时代需要一大批能适应未来社会要求的创造型人才。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特别强调了创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而基础教育中对学生创新意识、创造思维、创造想象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正越来越成为教育研究和实践的重点。 教育是为未来培养新型人才的,作为初中物理学科教学必须跟着改革的步伐,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展开创新教育 一、初中物理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1.改变观念、正确认识、全面评价学生 关于创造性的研究,心理学认为大多数人都具有创造的潜能,这种能力并非少专家所特有。罗杰斯认为,"创造过程是与生产新有产物联系的具有个人独特的活动过程。"它以个人的独特为标志,肯定了大多数人都有创造潜能,中、小学生和科学家都有创造性,只是在创造层次和水平上有不同而已,这种认为大多数人都具有创造性的观点对教育来说是可取的。"人皆可以为尧舜",我们的学生个个是人才,人人能创新,人人可成才。树立这种观念,就要求我们教师正确看待每一个学生,正确认识、评价学生,尊重学生,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自我实现。自我实现的创造力,是每个学生都具有的一种创造能力,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无论是观察、实验、操作,还是记忆、理解、思维,时时都有创造的火花闪现,学生无论是在课上、课下,还是校内、校外,处处都有创造的行为表现,需要我们教师去发现、去引导、去培养。正确认识学生,把握学生的个性特征,思维特征,是我们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前提。 2.充分利用教材 1)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和独立思考相结合 创造的成就=知识技能×智力×非智力因素,公式中的三个要素在创造中的作用虽然不同,却是缺一不可的。一般来说,人们对掌握知识技能,智力的发展是认同的,且颇有研究和建树,而对非智力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和影响注重不够。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力,除了重视知识技能的学习和掌握,智力因素的开发外,还必须加强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训练。如兴趣、好奇心、克服困难的意志、解决问题后的满足感、竞争意识、协作态度及责任心,充分调动和发挥情感因素和态度的作用。 学习要有创造性,必须学会独立思考,独立思考是创造性人才的突出特点。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并遵循创造性思维的两条原则,一是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二是标新立异,自圆其说。这两条思维原则是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的辩证统一和高度协调。这是创新得以产生的根本。只要学生提出问题,不论答案正确与否,首先应充分肯定学生,能够提出问题,能够独立思考,尽可能从中发现合理的因素,并及时引导。因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这是科学家的创造思维逻辑,我们要用科学家的逻辑,接受学生具有创造性的想法和行为。 2)物理教学中,要努力挖掘教材的创造教育内容,给学生介绍科学家的发明创造,探究规律、定律的研究和发现,应注重前人创造思维、思想方法和研究方法对学生的启迪。让学生经常思考前人、科学家、发明家他们是怎么想到的,他们解决问题方法是什么,如果是我,会怎么想,会怎么做。我们不仅要看到科学家成功的结果,还要更多地应了解他们探究的过程,成功的历程。在初中物理教材中,创造性教育的内容、题材不少。如阿基米德原理的发现,是"顿悟",是细心观察,是丰富联想,是知识的积累而获得;当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场后,法拉弟又经过十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是坚持不懈地探索,是联想和逆向思维的结果;直流电动机的换向器,结构虽然简单,但设计巧妙;用于动能和势能互相转化实验的滚摆,稍加改进,就有了风行一时的溜溜球;利用大气压作用,做成一种皮碗挂钩;爱迪生研究白炽灯等等都是物理教材中对学生进行创造教育的丰富内容。 二、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验教学创新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应用学科,初中物理学习最根本的方法是观察和实验。在物理教学中,要加强实验教学,多做实验,落实学生实验,增加探索性和设计性实验,鼓励学生在课外做一些小实验。多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加强实验意识和操作训练。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学习,自己建构知识。 1、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认识物理实验的重要性后,会积极主动做好实验, 当学生能够做基本实验后,教师应当对学生实验提出较高层次的要求,如指导学生做一些验证性的和设计性的实验。适当增加设计性实验。联系专题,分析解决问题,如在学完力学知识后我就让学生,根据实验室所能提供的器材,要求学生解决如何测金属块的密度问题,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些问题:①怎样用天平、量筒、水等测金属块的密度?②如何用怎样用天平、烧杯、水等测金属块的密度?③怎样用量筒、水等测金属块的密度?④怎样用弹簧秤、水等测金属块的密度?⑤怎样用天平、量筒、水等测金属块的密度?⑥怎样用准确的砝码、直尺、水等测金属块的密度?等等,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法进行实验。组织开展课外兴趣小组,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小制作、小论文、小实验、小发明",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学生自己制作出"土电话"、"验电器"、"橡皮筋测力计"、"密度笔"、"莲花型烟灰缸"、"书页夹子"、"重垂线水平仪"、"两用秤"等,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有利于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化,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智力的开发,也有利于发现人才和培养人才。 2、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 掌握已学知识是为了更好的学习新知识,当学生学习了一些知识后,就应该让学生主动的去学习新知识,如学生学完长度测量的内容后,就建义学生去测量教室的体积,测量教学楼的高度,树干的周长,一张纸的厚度等.复习旧知识,学习新知识,如通过对物态变化的复习,引导学生讲座为什么会发生物态变化,进而导入分运动,内能的学习,通过内能的学习,引入热机知识的学习,通过质量,体积的测量,进一步研究物质密度的测量,通过欧欧姆定律的学习,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测导体的电阻等,使学生知道新知识的增加都是建立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

初中物理正确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初中物理正确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学?怎么教学才正确呢?这是作为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以下是分享给大家的初中物理正确的教学方法的资料,希望可以帮到你! 一、激发学生兴趣,重视课堂导入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好课本的资源,抓住机遇,创新教学艺术,培养强化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呼唤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在现实教育中,教师学生应共同探讨,教师要不断地给学生以思维的空间和动机,处处设疑、激疑。例如在教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一节课中,最初是完全开放,自主探究。即创设情境后,由学生观察、讨论、猜想平面镜的成像特点,然后自行设计方案、小组实验,检验自己的猜想是否成立,最终得出成像特点。引导学生的好奇与思考,激发他们的思索动机。 二、巧妙设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设疑是调动学生的主体、发挥主题的关键。现代教育学认为: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用一个个问题呈现出来,学习的发生起源于情境变化的刺激,所以教师在施教中应尽量创设问题情境,将这些问题筹划为各种形式,给学生造疑,促使学生存疑、质疑,是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讲到运动图像时,曾经让学生完成这样一个题目:一人从甲地沿直线匀速出发,到乙地后停下休息,之后又沿原路匀速返回甲地,试

画出该人的s_t时间图像,有的同学画出了图像,老师请他画到黑板上并由他陈述这样画的理由,在请大家进行讨论。有的同学表示赞同,有的同学认为不妥,同学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是原来老师讲——学生听的单项信息传递,变成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纵横交叉的多项信息交流,收到了互相启发,互相补充的研究性学习,让灵感为集体共享,然问题为大家借鉴。通过这种说疑释疑的教学活动,可以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和创造性思维。 三、物理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才的竞争,这些都对新世纪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精神被摆在了显眼而又重要的位置,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也是新时代对教师的要求。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中学阶段的学生正开始有了独立的思考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适时的引导,启发。好的提问法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思考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好的提问技巧对学生的思维引导有着很强的作用。例如在讲授《光的反射》一课时,可以提问学生,我们为什么能看到电灯?学生回答:因为电灯是光源,发出光,所以我们能看到。这个问题的反思,从而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探索的兴趣。再有就是要利用学生的好奇心,中学时期的学生好奇心较强,抓住学生的这个心理特点,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地学生兴趣。四、转变教师角色、行为,使学生主动学习发展过去的基础教育课程下,教师依赖于教科书及参考书,较多地丧失了自己独立性和创造性。不仅影响了教师教学水平的发展,也掩盖了

如何推进初中物理教学创新

如何推进初中物理教学创新 摘要】在当前新课改的发展下,教育工作者对当前的教育工作都相应的提出了 新措施和新标准。初中物理教学作为初级教育的重要学科之一,就需要不断进行 改革和创新,以此来更好的突出教学思想和教育理念的实行和转变。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创新;建议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19)12-284-01 引言: 近些年来,随着教育工作形式的不断改革和创新,教育工作者们也逐渐开始认识到教学 创新形式的重要意义。初中物理课程的有效性创新,不仅能够促进初中物理课程教学的发展,同时还能够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物理素养都获得较大的提升。因此本文主要通过对当前初中 物理教學的现状进行探究,通过合理的兴趣引导和问题情境的创设等来实现物理教学的有效 性创新和完善。 一、初中物理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学活动被教学所控制 在当前初中物理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对探究式和实验式教学内容加以重视。但是从 当前的发展状况来看,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仍然以自我作为教育的核心内容,忽视了学 生的主体地位。课堂过程中,学生只能够机械性服从教师的指令进行学习,不能突出教育教 学的重要意义。 (二)实验教学只说不做,走形式 实验性教学能够更好的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发散能力进行培养。物理实验是初中 物理教学内容中的重要环节,其能够将学生的理论知识内容充分的转换为实践能力。然而在 当前物理课程教学的过程中,物理教师都是主要进行物理知识内容的传授,之后学生在进行 理论知识的实践,这就使得初中物理实验形式的形式化发展,对于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也不能 够有较好的能力促进与提升。 二、初中物理教学创新的几点建议 (一)兴趣为师,开启教学新天地 当前初中生自身具有较强的自我发展意识,过于以自我为中心。这就导致在实际教学过 程中,教师在传统知识内容的同时,还要加强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与综合素质能力的有效 提升。教师还要加强知识传授过程中的手段和方式应用效果,在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基 础上来进行教学规划,这样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在当前物理教学的 过程中,学生会无意识的寻找物理知识与生活之间存在的关联性。这样就能够加强物理知识 内容的生动性体现。例如,教师在进行“浮力”相关知识点内容的介绍过程中,可以将游泳课 程的相关知识进行导入。由于学生大多数都喜欢游泳,在进行课程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将浮 力内容与学生的游泳运用进行有机结合,这样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有效激发出来,也能够 在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过程中加强对于物理知识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二)以问题为饵,引导思考促学习 初中生在当前发展阶段下,大部分都对于外界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并具有学习的热 情和积极性。对于当前初中生这种教学状况来讲,教师就可以通过教学问题的合理设计来有 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对此进行广泛的思考和想象。在初中教学过程中,以问导学 的教学方式尚处于教育教学的初级实施阶段,部分教师在使用此教学方式的过程中尚不熟练,因此不能够通过良好的问题设置来发挥出问题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一个良好的问题设计要遵循以下几点条件:首先来说,教师对于问题设置的核心内容要 具有全面的把握和关注,关注其是否符合学生当前的学习状况和学习能力条件,并且是否符 合课本教材内容的重点内容。要让问题的设计能够处于学生的能力范围之内,既不过于难也 不过于简单。其次,就是要对问题的内容予以足够的重视,加强问题内容的创新性教学。教 师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下,由教师单一进行问题的传授的讲课模式,将学生由原始的机械性 的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性的学习过程。再则,就是要加强问题的导向性能力训练。在初中物

初中物理创新实验设计方案1教学内容

初中物理创新实验设 计方案1

初中物理创新实验设计方案 一、实验课题名称:惯性定律演示仪 二、实验设计思路: 运用惯性定律(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不受任何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总保持原有在运动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为止) 三、实验或实验器材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 该实验是八年级物理第八章第二节内容,在已经学习了牛顿第一定律的基础上,研究所有物体都具有惯性,对于学生理解、学习、运用牛顿第一定律以及惯性的知识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可以说,这个实验是探究物体惯性的核心演示实验,一旦学生通过观察本实验仪的演示,必定会十分深刻在理解和掌握惯性在相关知识。 四、实验器材: 长木板、小车、弹簧、直塑料细管、漏斗、橡皮筋、细线、弹珠、铁钉 五、实验原型及不足之处: 传统的实验方法是使用控制变量法,使两种物质的质量相等,吸收的热量相同,通过观察温度计上示数的变化,得出结论:温度计示数上升较快的物质,升高1℃所需的热量较少,吸收热量的能力较小(即比热容较小)。它的不足之处: ⑴水和食用油吸收相同的热量用这套实验装置有较大的误差,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如风向、石棉网的初温、两个酒精等的火焰有大小等)不便于控制; ⑵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吸热能力的大小与温度的变化成反比,学生要多转动一下思维才能理解,结论没有改进后的直接; ⑶所需要的实验器材也比较多,不利于实验的准备与操作。 ⑷所用烧杯体积过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过大,所以散热过多,造成实验测量误差过大。 (如图) 六、实验创新与改进之处:

⑴将两套装置合二为一,减少了小组实验时对器材的需要; ⑵便于控制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这个变量,误差更小; ⑶两试管与空气的接触面更小,散热较少,误差较小; ⑷将烧杯较大的吸热面改为试管底部较小的吸热点(两试管型号相同、质量相等),就保证了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 ⑸实验中,将原实验观察温度计示数变化改为观察并记录两物质升高相同温度时的时间,这样做的好处是使实验结论更直接; (如图) 七、实验原理: 通过控制两物质质量相等、吸收热量相同、升高相同的温度等因素,来观察手中的秒表。升高相同温度时,所用时间较长的物质吸收的热量自然多一些,单位质量吸收热量的能力更强(即比热容更大一些)。 说明:完成实验时需控制的几个量 ⑴两试管型号相同、质量相等; ⑵试管中的水和食用油质量相等; ⑶试管中的水和食用油初温相同(可将两试管放入装有冷水的同一烧杯中1~2分钟); ⑷相同时间内两试管吸收的热量相等; ⑸两试管中的液体升高相同的温度; 改变的量: ⑴升高相同温度时所需要加热的时间不同; ⑵升高相同温度时所吸收的热量不同。 八、实验操作步骤: ⑴将装有质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的试管插入事先准备好的同一烧杯的冷水中1~2分钟,保证两试管中液体的初温相同; ⑵将初温相同的两试管从冷水中拿出来同时放入正在加热的石棉网上,并放入温度计(同时按下秒表开始计时),观察通过热传递获得热量的两试管中温度计的变化; ⑶在温度计达到70℃时分别记下所用的时间; ⑷比较升高相同温度时所用时间的不同;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创新教育初探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创新教育初探 广东省陆丰市内湖中学章桂寿516513 物理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然而当今农村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教学观念陈旧,课堂教学多数是教师讲、学生听,热衷于重复机械操练为主的题海战术,以致学生发现不了问题,更不会提出问题,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初中物理教学改革,就是要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即创新能力。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营造民主宽松的心理氛围,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开发学生的创造力。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培养师生情感,营造民主氛围 兴趣总是与人们对事物的情感态度紧密相联,当人接触事物产生愉悦的情绪体验时,就会对它产生向往的心理,进而发生兴趣。没有这种情感,就不可能形成兴趣。因此,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去,与他们同欢乐,共忧患,热爱自己的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学生打成一片,利用一切手段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热爱之情。有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热爱教师,听从教师的教诲,做到“亲其师,信其道”。 创新,既需要智力的参与,也离不开情感的支持。学生的情感十分丰富,如热爱、美感、羡慕等,这些都可以成为创新的动机。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不仅是认知信息的交流,也是情感信息的交流,教学过程需要教师真挚情感的灌注。 分析教育哲学主义认为:教学不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强迫,而是一种施教者和受教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的活动。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学生选择恰当的合作方式,使合作过程成为一个愉快和充满智能挑战的过程,营造民主宽松的心理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二、鼓励学生质疑,培养挑战精神 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民主自由权利,使学生的心理和情感不受来自外界权威的管束和压制。教师要通过恰当的教学组织形式,积极创设物理教学情境,激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发现问题,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质疑。班门弄斧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可培养学生敢于向权威挑战的学习钻研精神。比如我讲八年级物理下册81面《生活中的杠杆》时,就有学生对图f阻力F2的方向提出质疑,认为这样杠杆将无法平衡。我通过引导,让 大家讨论,最后决定把F2的方向改成向下。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往往对一些现象不加思考就自以为是地下结论,如八年级上册在讲完平面镜成像规律后,教师可追问:“我们照镜子时,离镜子越来越近,像会变大吗?”等学生思考作出判断“变大”,接着发问:“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像与物体大小相等,难道我们自己会变大?”提出质疑后,学生会进一步思考,再以“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帮助学生解释这一现象,学生印象深刻。 三、采用赏识教学,保证持续兴趣 人的活动都是有目的的,而目的就是为了需要的满足,因此,需要就是动机。学生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有求知的需要、理解的需要、美的需要、创造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等。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必须充分考虑学生自身的各种心理需要,每一具体教学环节的实施,都应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并注意引发学生创新的需要。学生一旦形成了这种需要,就有一种满

如何推进初中物理教学创新

如何推进初中物理教学创新 当前的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们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过分依赖课本,课堂缺乏趣味和創新。死板的物理教学使得刚学习物理的初中生们对这一学科产生腻烦情绪,甚至会致使他们对整个学习失去兴趣。针对这一现象,教师们应当尝试新的教学方式,将生活与学习多结合,增强课堂的活泼性,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将针对如何推进初中物理的教学改革给出一些建议。 标签:初中物理教学教学创新自主意识物理学习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根本的学科,在实践性和逻辑性方面有诸多要求,希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在吃透讲义课本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生活,做到融会贯通,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但是在当前的初中物理知识讲授中,教师们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忽略了对实践的要求,致使物理课堂缺乏活力,下面将对如何创新改革物理课堂而提出几点建议。 一、教师方面 初中生首次接触物理这一学科,对其概念很模糊,老师在课堂上的介绍会给学生对此学科有个大致的了解,老师的介绍方式和课堂上的教学方法将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对物理的第一印象和学习兴趣。 1.转变教师的角色,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模式下,课堂上的大部分时间都是老师在讲解给同学们听,学生缺乏表现的机会,自己的想法得不到表达,积极性容易受到打击。而且教师们过分依赖教科书和参考书,很多时候都是照本宣科,将物理这门逻辑性和思维性较强的学科教授成理论性学科,使得很多初次接触物理的初中生对这门学科有着误解。创新型教学体系要求教师们要走出传统的讲授模式,改变自己是课堂的主体的观念。在教学课堂上,从过去重视“教”而转变为此时注重“学”,要将精力放在学生的物理知识理解和掌握程度上,将课堂转变为学生的课堂,让他们展开讨论,分散思维,学以致用。 2.课堂教学中注重例题的情景设立,突出主题 传统的物理教学中,教师们只是单纯地依靠参考书来讲解例题,很多时候都显得有些生搬硬套,对于刚接触物理的初中生来说,理解起来较为困难,久而久之就会导致他们在物理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越来越多,甚至失去对物理学习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们在例题讲解的过程中要注重情景的设立,让学生能够更深刻的理解题意,将题目与实际生活结合,从而能够运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来解题。然后老师再加以指导,引导学生对例题进行归类总结,对题目的思想和主题进一步分析并掌握,如此良性循环,稳扎稳打,才能够将物理这门学科学好。

初中物理教学中几个创新小尝试

初中物理教学中几个创新小尝试 内容提要:本文在分析新时期初中物理教学现状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教学实际提出了中物理教学几个创新教学小尝试和在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实践和体会。 1.问题的提出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随着中国的“入世”,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越来越近,国家之间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教育与世界的接轨也越来越受到有识之士的关注当前,所以当今时代需要一大批能适应未来社会要求的创造型人才。江泽民总书记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这段讲话特别强调了创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为“素质教育”的内涵做出了科学而又明确的界定,即素质教育是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由此可见,要使一个民族能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离不开创新和创造,教育改革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面对的共同的课题,改革课堂教学是教育改革的重点。新型的教育教学思想要求教师要改变对学生的态度,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过程要突出创新和实践。中学物理教学的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作为教师要完成从传统的教学模式到创新教学模式的转变需要自己边学习边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提高。而基础教育中对学生创新意识、创造思维、创造想象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正越来越成为教育研究和实践的重点。

2.物理教学现状 本来物理这一学科,既有工具性,又有表达性,而且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易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初中的物理教学即从感性认识开始,逐渐上升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回到实践,这样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然而初中物理教学的现状却不尽如人意,传统的教学过程是把这个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认识过程看成是单纯传授知识的过程,这种教学方法不是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而是把他们当成被动的知识接受器,这样做不仅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压抑了学生智力和才能的开发。不少教师教学观念陈旧,人为物理教学内容深度浅,范围广,定性的多,定量的少,静态为主,动态讨论为辅,无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不少教师教学方法单纯,教学中照本宣科,方法含量少,教师讲、学生听,教学过程主要表现为“接受--理解--巩固--解题”,热衷于重复机械操练为主的题海战术,以致学生发现不了问题,更不会提出问题,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更是无从谈起。物理教学的现状与时代所需求的创造型人才的差距是明显的。教育是为未来培养新型人才的,作为初中物理学科教学必须改革,特别要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这是时代的需要,更是新世纪中国教育发展的需要。 3.思考研究 科学的最高目标是要不断发现新的东西,要想在科学上取得成功,最重要的就是会用与别人不同的思维方式,甚至别人忽略的思维方式来思考问题,也就是说思考问题一定要有创新精神。针对这点,创造教育变得越来越重

初中物理教学中创新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初中物理教学中创新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创新的内容一般有观念创新、知识创新、方法创新、技术创新,考虑到创新的一般性和中学物理教学的特殊性,我认为中学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的内容主要是知识创新、方法创新和技术创新。构建物理创新教学模式的目的是探索物理创新教学的规律,使教师能有目的、有步骤、可操作性地进行物理创新教学,从而提高教学效果,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一、更新教育观念,全面了解学生 关于创造性的研究,心理学认为我们每个人都和科学家一样具有创造性,只是在创造层次和水平上有不同而已。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正确看待每一个学生,正确认识、评价学生,尊重学生,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自我实现。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无论是观察、实验、操作,还是记忆、理解、思维,时时都有创造的火花闪现,需要教师去发现、去引导、去培养。同时,教师还应努力给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创新空间,放手让他们去尝试、去发现、去探索。不论成功与失败,教师都应给予适当的帮助及鼓励,及时帮助尝试创新失败了的学生找出失败的原因,重新再尝试,让学生树立“我能行”的信心。 二、调整教学方法,多种途径培养创新意识 教学观念的改变固然重要,但没有教学模式、方法的更新,课堂教学效果同样不会令人满意。教学中,首先要变教师问为学生问,教师应鼓励学生敢问、会问直到善问;多鼓励学生敢于打破常规思维,

勇于标新立异,从不同角度、多方面寻找解答问题的方法及答案。这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在课堂上,充分利用各小组“动车组”作用,积极发动学生对某一个问题展开讨论交流、合作学习,大家互相帮助,互相补充,互相启发,共同提高。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又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变通性、求异性的发展,从而增强其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途径还有很多,如激趣、质疑、操作、活动课、利用多媒体教学等等。 三、营造良好的班级创新环境 班集体作为创新能力的社会环境,影响着学生个体的创新能力。教师要在班内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教学环境,培育有利于创新学习的氛围。物理教师可充分发掘初中学生好奇心和好胜心强、好动爱玩的心理特征,利用灵活的形式组织学生参与各种活动,如开展小发明、小创造、小制作、小论文,举办物理知识竞赛、实验创新能手评比等,并办好科技板报、手抄报,使班内形成以创新为核心的舆论氛围。教师要经常与学生交流,并组织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创新体会,鼓励学生之间的适度竞争、相互合作与交流、相互了解和相互宽容,使学生们的创新能力相互激励,同步增强。同时,对学生的创新成果要进行奖励和宣传,在班集体中形成浓郁的崇尚创新、尊重创新人才的气氛。 四、重视实践活动,培养实验能力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应用自然学科,物理学习最根本的方法是观察和实验。在物理教学中,要加强实验教学,落实学生实验,增加探索性和设计性实验,鼓励学生在课外做一些小实验,多观察身

【初中物理课堂创新教学】初中物理创新课堂大赛

【初中物理课堂创新教学】初中物理创新课堂大赛 物理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然而当今农村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教学观念陈旧,课堂教学多数是教师讲、学生听,热衷于重复机械操练为主的题海战术,以致学生发现不了问题,更不会提出问题,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初中物理教学改革,就是要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即创新能力。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营造民主宽松的心理氛围,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开发学生的创造力。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培养师生情感,营造民主氛围 兴趣总是与人们对事物的情感态度紧密相联,当人接触事物产生愉悦的情绪体验时,就会对它产生向往的心理,进而发生兴趣。没有这种情感,就不可能形成兴趣。因此,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去,与他们同欢乐,共忧患,热爱自己的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学生打成一片,利用一切手段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热爱之情。有了良好的师

生关系,学生才能热爱教师,听从教师的教诲,做到“亲其师,信其道”。 创新,既需要智力的参与,也离不开情感的支持。学生的情感十分丰富,如热爱、美感、羡慕等,这些都可以成为创新的动机。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不仅是认知信息的交流,也是情感信息的交流,教学过程需要教师真挚情感的灌注。分析教育哲学主义认为:教学不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强迫,而是一种施教者和受教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的活动。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学生选择恰当的合作方式,使合作过程成为一个愉快和充满智能挑战的过程,营造民主宽松的心理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二、鼓励学生质疑,培养挑战精神 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民主自由权利,使学生的心理和情感不受外界权威的管束和压制。教师要通过恰当的教学组织形式,积极创设物理教学情境,激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发现问题,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质疑。班门弄斧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可培养学生敢于向权威挑战的学习钻研精神。比如我讲八年级物理下册81面《生活中的杠杆》时,就有学生对图f阻力F2的方向提出质疑,认为这

2020年初中物理创新教学的尝试论文

初中物理创新教学的尝试论文 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创新教学,不再仅仅是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应用能力的培养,而同时又是要提高对已有知识的和改组能力,对知识的探究和发现能力。这些能力主要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过程得到发展。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种主动参与、主动探索的学习过程。为了探索物理创新教学的方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我对课堂教学的收尾方法进行了创新尝试。 要想把所学知识梳理清楚,首先得记忆所学知识。如果能够及时让所学知识在学生脑海里重现,就能增强记忆,减少遗忘。新课结束后,让每位学生都回忆本节课内容要点,加工后进行,然后分组进行交流,并进行反思,然后教师进行点拨,拓展升华,使知识系统化、深入化,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又使学生学有目标,赶有方向,学的轻松,用的自如。 掌握知识的目的在于应用知识,学生用学过的知识解释简单的物理现象和回答简单的物理问题,可以形成应用知识的技能,探究新知的基石,对于他们进一步理解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新课讲完后,可把学生分成几组,教师根据本节教学内容精心设计的练习题让全班同学抢答,看哪组的同学抢的多,答的对,并表扬冠军或冠军组,对抢答不理想

的组或个人提出希望,迎头赶上,不要失去信心。这种形式既能抓住学生积极向上的心理,增强竞争意识,又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 中学生对物理实验很感兴趣,但是,他们的动手能力,观察实验现象的能力较差。为了增强动手实验的意识,提高动手实验探索新知的能力,物理教学一定要重视实验和观察能力的培养。所以在教学中我不仅让实验鸣锣开道,而且还用实验收拾战场。学生刚学完新概念,新规律,教师演示一个实验,或让学生利用身边的东西做一个小实验,并要求说出实验原理或解释实验现象,或提出新的问题,让学生大胆猜想,并用现有器材探索新知,学生人人动脑、动手、动眼、动口,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养成动手实验观察的好习惯。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感到学有所用,动手实验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如:讲完八年级物理上册,“摩擦起电”一节后,让同学们各自拿自己的塑料笔杆或塑料米尺在头发上摩擦几下,然后去吸预先撕好的碎纸片,当同学们看到碎纸片被摩擦过的笔杆或者尺子吸起来时,个个兴奋不已,这个时候老师乘热打铁提出新问题:“纸片会被吸住不掉下来吗?”学生又接着探究,发现纸片不会被吸住不掉下来,而是吸起来后就又掉下去了。接着问:“这是为什么?”学生踊跃回答。这样什么是物体带电和接触带电就不解自破了。从而使学生不仅在兴奋之际巩固了所学知识,而且大大增强了学习物理的信念,提高了学习物理的兴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