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炉常见事故处理

锅炉常见事故处理
锅炉常见事故处理

第一节紧急停炉的条件及操作步骤

5.1.1 锅炉运行时,凡发生下列情况应紧急停炉:

5.1.1.1锅炉严重缺水(水位在水位计消失时);

5.1.1.2锅炉严重满水(水位超过水位计上部可见部分);

5.1.1.3水冷壁管爆破,且床温急剧下降时;

5.1.1.4汽水系统管道损坏,不能维持炉水位时;

5.1.1.5所有水位计损坏时;

5.1.1.6燃料在尾部烟道发生再次燃烧,使排烟温度不正常升高;

5.1.1.7锅炉汽水管道爆破,危及人身、设备安全时;

5.1.1.8锅炉汽压超过动作压力,而安全门不动作,同时向空排汽无法打开;

5.1.1.9安全门动作后,经采取措施无法回座;

5.1.1.10当热控DCS系统全部操作员站出现故障(所有上位机“黑屏”或“死机”)且无可靠的后备操作监视手段时;

5.1.1.11 MFT应动而拒动;

5.1.1.12炉膛或烟道部发生爆炸。

5.1.2紧急停炉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5.1.2.1同时按下两个“MFT”按钮手动停炉;

5.1.2.2同时通知汽机电气值班员锅炉紧急停炉,急速减负荷或停机;

5.1.2.3将各自动改为手动操作,控制好汽包水位、床温、汽温、汽压,关闭减温水电动门;

5.1.2.4调整风量大于20%小于40%,维持炉膛负压吹扫5分钟,方可重新点火(热态启动时除外);

5.1.2.5根据事故情况,维持汽包水位,若严重缺水,严禁向锅炉进水。

5.1.2.6若受热面爆管,则引风机不停,关小引风机风门挡板,保持炉膛负压。泄漏严重时,则停止向锅炉进水。

5.1.2.7若短时间锅炉不能启动时,停止各转动机械,按正常停炉要求操作。

5.1.2.8若尾部烟道再燃烧应立即停止风机,密闭烟风挡板,严禁通风其他操作按正常停炉操作。

5.1.2.9将事故原因及操作记录到班长及司炉运行日志?

5.1.3锅炉运行时,发生下列异常情况应申请停炉(停炉时间由总工程师决定):

5.1.3.1给水管路、受热面或承压部件泄漏无法消除;

5.1.3.2过热蒸汽温度及各段管壁温度超过极限,经多方调整或降压、降负荷仍不能恢复正常时;

5.1.3.3锅炉给水、炉水、及蒸汽品质严重恶化,经多方处理无效时

5.1.3.4汽包二次水位计全部损坏

5.1.3.5炉墙裂缝且有倒塌危险或炉架横梁烧红时

5.1.3.6锅炉结焦,难以维持正常运行时;

5.1.3.7风帽及绝热材料损坏严重,锅炉不能正常运行时;

5.1.3.8床温超过规定值,经多方调整无效时;

5.1.3.9流化质量不良,经多方调整无效时;

5.1.3.10排渣系统故障,经多方处理无法排渣时;

5.1.3.11回料器堵塞,经多方调整无效时;

5.1.3.12回料器保温脱落,管壁烧红时;

5.1.3.13床温测点有四点损坏且短时间不能修复时;

5.1.3.14料层差压测点都损坏且短时间不能修复时。

第二节锅炉MFT动作

5.2.1锅炉MFT动作的现象:

5.2.1.1 MFT动作,发出报警;

5.2.1.2所有给煤机跳闸,石灰石系统切除,床下点火系统切除燃油快关阀关闭;

5.2.1.3床温、床压下降;

5.2.1.4汽温、汽压下降;

5.2.1.5蒸汽流量剧减,汽包水位先下降后上升;

5.2.1.6减温水电动门关闭;

5.2.1.7切除冷渣器运行;

5.2.1.8自动调节回路切至手动方式。

5.2.2锅炉MFT动作的原因:

5.2.2.1同时按下操作盘上的两个“MFT”按钮;

5.2.2.2床温总平均值高于1050℃;

5.2.2.3汽包水位高于+250mm或低于-200mm;

5.2.2.4炉膛压力高于+2500Pa或低于-2500Pa;

5.2.2.5引风机均跳闸;

5.2.2.6一次风机跳闸;

5.2.2.7所有高压流化风机跳闸;

5.2.2.8一次流化风量小于30000Nm3/h时;

5.2.2.9床温低于650℃且未启动油枪;

5.2.2.10 总风量<25%,延时5秒;

5.2.2.11给水泵全停;

5.2.2.12汽机跳闸(30%负荷)

5.2.3锅炉MFT动作的处理

5.2.3.1如不是因为引风机、一、二次风机跳闸,DCS系统故障所致,可直接按以下原则处理:

(1)调节风机档板,保持正常的炉膛负压;

(2)调节给水流量,保持汽包水位正常;

(3)迅速查明MFT动作原因;

5.2.3.2如MFT动作原因在短时间难以查明或消除,应按停炉处理,并保持锅炉处于热备用状态;

5.2.3.2如MFT动作原因能在短时间查明并消除,可按热态启动恢复锅炉运行;

5.2.3.2如因尾部烟道再燃烧停炉时,禁止通风,停运所有风机。

5.2.4如因引风机、一、二次风机跳闸,DCS故障所致,除按以上原则处理外,还应考虑床料局部堆积和流化停滞,现象如下:

5.2.4.1一个或多个床温显示值与其它床温显示值相差较大;

5.2.4.2所有床压显示值是静态读数(正常床压显示值读数为波动读数)。

5.2.4.3床料自流化步骤:

5.2.4.4将锅炉风量调节置于手动操作方式;

5.2.4.5迅速开大一次风总门,再恢复至原位,观察床压显示有无恢复正常;

5.2.4.6如果在10分钟重复三次而无效果,则应采取排放床料量的进一

5.2.4.7措施来流化床料,直至达到满意效果;

5.2.4.8将锅炉风量调节改置于自动控制状态。

第三节锅炉满水的现象、原因及处理

5.3.1锅炉满水的现象:

5.3.1.1汽包水位高于正常水位,且继续上升;

5.3.1.2一、二次水位计指示增大,报警讯号响;

5.3.1.3给水流量不正常的大于蒸汽流量;

5.3.1.4严重时,蒸汽温度下降,蒸汽管道中有冲击声,法兰处向外冒汽;

5.3.1.5如汽包水位高于+250mm保护正常,MFT动作。

5.3.2锅炉满水的原因:

5.3.2.1运行人员监视疏忽或误操作。或水位自动保护装置失灵;

5.3.2.2给水泵调整装置失灵未及时发现;

5.3.2.3水位计指示不准确或仪表电源中断,使运行人员误判断造成误操作;

5.3.2.4启动给水泵后未及时调整或切换给水管路时操作不当。

5.3.2.5负荷变动幅度大,调整不及时。

5.3.3锅炉满水的处理:

5.3.3.1正确判断水位高的原因,根据原因正确处理;

5.3.3.2如给水压力正常,则应核对一、二次水位计,以判断水位计的正确性;

5.3.3.3确认水位高时,应解列给水自动,减少给水量;

5.3.3.4如水位仍不下降,应立即开启紧急放水阀和定期排污阀进行放水;

5.3.3.5如水位上升超过水位计上部可见部分时应大幅减少进水,并加强放水;

5.3.3.6根据汽温下降情况关小或关闭减温水门,必要时开启过热器疏水门。

5.3.3.7采取以上措施后仍不见汽包水位下降,应汇报值长,立即压火停炉,联系汽机减负荷或紧急停机。

5.3.3.8故障消除后,尽快恢复锅炉机组运行。

第四节锅炉缺水的现象、原因及处理

5.4.1锅炉缺水的现象:

5.4.1.1汽包水位低于正常水位,一、二次水位计负值增大,报警讯号响;

5.4.1.2给水流量不正常的小于蒸汽流量(水冷壁管、省煤器管爆破则相反);

5.4.1.3如汽包水位低于-200mm保护正常,MFT动作。

5.4.1.4过热蒸汽温度升高。

5.4.2 锅炉缺水的原因:

5.4.2.1运行人员监盘疏忽大意对水位监视不到位或误操作;

5.4.2.2给水自动失灵(给水泵调速系统故障)或给水阀门故障未作及时调整;

5.4.2.3水位表计指示不准或仪表电源中断,误判断造成误操作;

5.4.2.4给水管道、给水泵发生故障或其它原因造成给水压力低;

5.4.2.5炉管爆破或省煤器管爆破造成大量泄漏;

5.4.2.6安全门动作后调整不及时。

5.4.2.7锅炉疏水及排污系统泄漏或排放过量;

5.4.3锅炉缺水的处理:

5.4.3.1当锅炉汽压正常,给水压力正常,而汽包水位低于-50mm时,而二次水位计表计指示继续下降时,应进行一、二次水位计的核对。以判断水位计的正确性;,必要时冲洗水位计。

5.4.3.2若给水自动调整器失灵,则改为手动调节,若给水调节装置失灵,可切换旁路或备用管路,适当增加给水量。

5.4.3.3若水位继续下降,且到-100mm时,除继续增加给水外,须检查排污门和放水门是否关严,必要时,可适当降低锅炉蒸发量。

5.4.3.4如给水压力低引起水位下降,应立即通知汽机值班人员提高给水压力,如给水压力迟迟不能恢复,汽包水位继续下降,应适当降低锅炉蒸发量。

5.4.3.5如汽包水位继续下降,并且从水位计中消失时,必须立即压火停炉并继续向锅炉上水。

5.4.3.6由于运行人员疏忽大意,致使水位从汽包水位计中消失,电接点水位计无法判明时,立即停止向锅炉进水,并紧急停炉,停炉后进行汽包水位计的校水,如校不出水,严禁向锅炉上水,经校水后,水在水位计中出现时,可增加锅炉进水,并注意水位恢复。故障消除后,尽快恢复锅炉机组运行。

第五节汽水共腾的现象、原因及处理

5.5.1 汽水共腾的现象:

5.5.1.1汽包水位计水位发生剧烈的波动,水位模糊不清,二次水位计晃动很大,高低水位警报动作;

5.5.1.2严重时,蒸汽温度下降,管道冲击,法兰冒汽;

5.5.1.3蒸汽与炉水品质含盐量增大。

5.5.2汽水共腾的原因:

5.5.2.1炉水品质不合格;

5.5.2.2负荷发生剧烈变化;

5.5.2.3没有进行必要的排污;

5.5.2.4汽水分离装置不良。

5.5.3汽水共腾的处理:

5.5.3.1立即汇报值长,降低负荷,保持燃烧稳定;

5.5.3.2完全开启连续排污阀,并加强定期排污;

5.5.3.3将给水自动改为手动,保持水位在-50mm;

5.5.3.4开启过热器疏水阀和蒸汽管道上的疏水阀,停止减温器运行;

5.5.3.5通知化学炉水取样进行分析,并按照分析的结果进行排污改善炉水品质;

5.5.3.6在炉水品质未改变前,不允许增加负荷;

5.5.3.7经上述处理后,如事态继续恶化,主汽温度低于480℃,汇报值长,进行停炉。

第六节汽包水位计损坏

5.6.1汽包水位计阻塞的现象:

5.6.1.1汽包水位计左右侧相差较大;

5.6.1.2水位计水位呆滞不动;

5.6.1.3汽包水位计与二次水位计指示不符。

5.6.2汽包水位计阻塞的处理:

应立即进行水位计的冲洗,使水位计汽、水管道畅通。

第七节水冷壁管(水冷屏)损坏

5.7.1水冷壁管(水冷屏)损坏的现象:

5.7.1.1炉有爆破声,炉膛冒正压,有炉烟从燃烧室不严密处喷出。严重时锅炉本体防爆门动作;

5.7.1.2汽包水位迅速下降,给水流量不正常的大于蒸汽流量;

5.7.1.3汽包压力、蒸汽流量、排烟温度下降,两侧烟温差增大;

5.7.1.4烟道及吸风机入口负压变小,吸风机电流上升;

5.7.1.5旋风分离器进、出口烟温下降,料腿回料温度低;

5.7.1.6床压增大,床料板结,流化不良,床温分布不均,底渣排放困难。

5.7.2水冷壁管(水冷屏)损坏的原因:

5.7.2.1化学水处理不当,监督不严造成给水品质不合格等原因引起的水冷壁(水冷屏)管或管外腐蚀及管结垢等;

5.7.2.2定期排污不适当,时间过长,引起水循环破坏;

5.7.2.3锅炉长时间低负荷运行,引起水循环破坏;

5.7.2.4安装质量、焊接质量不合格或管子本身质量有问题而引起破裂;

5.7.2.5水冷壁管(水冷屏)磨损严重;

5.7.2.6锅炉发生过严重缺水后,不适当的大量进水引起剧烈的收缩,脆化而破裂;

5.7.2.7不正确的升炉方式,致使管子受力不均匀,产生应力。

5.7.3水冷壁管(水冷屏)损坏的处理方法:

5.7.3.1加强锅炉进水,尽量维持汽包水位,如不能维持正常水位,应紧急停炉,保持一次风机、引风机运行,将床料放净。

5.7.3.2根据炉烟外冒的情况,增加吸风量,维持炉膛负压;

5.7.3.3如水冷壁(水冷屏)泄漏不严重,尚能维持汽包水位,且不致很快扩大时,可短时间低负荷运行,若事故继续加剧,异声增大,给水流量增加,危及相邻炉进水时,必须立即停炉。

5.7.3.4如床温急剧下降且床温分布不均时,应按紧急停炉处理;

5.7.3.5锅炉停炉后,仍需保持汽包水位;

5.7.3.6停炉后,保持一台吸风机运行,直至炉蒸汽消失不冒,方能停止吸风机运行;

5.7.3.7停炉后,静电除尘器应立即断电。其余操作按正常停炉要求操作。

第八节省煤器管损坏的现象、原因及处理

5.8.1省煤器管损坏的现象:

5.8.1.1给水流量不正常的大于蒸汽流量,严重时,汽包水位下降;

5.8.1.2省煤器烟道附近有响声,不严密处向外冒汽。严重时,下部水平烟道漏水和冒汽;

5.8.1.3省煤器、预热器的烟气温度和排烟温度下降,两侧烟温差增大;

5.8.1.4炉膛负压变小或冒正压;

5.8.1.5烟气阻力增大,吸风机电流增大。

5.8.1.6飞灰变潮

5.8.2省煤器管损坏的原因:

5.8.2.1给水品质不合格,使省煤器结垢腐蚀;

5.8.2.2热状态下停止给水时,未开再循环阀,使省煤器因汽化过热而损坏;

5.8.2.3给水温度、流量变化太大;

5.8.2.4焊接质量不合格,管子材料制造有缺陷;

5.8.2.5管有杂物堵塞,引起管子过热;

5.8.2.6飞灰磨损造成。

5.8.3省煤器管损坏的处理:

5.8.3.1解除给水自动,手动控制水位。加强对泄漏处的监视检查;

5.8.3.2加强进水,加强对汽压、汽温、燃烧的调整;

5.8.3.3适当增大吸风量,维持炉膛负压;

5.8.3.4如泄漏不严重时,汽包仍能维持正常水位,则允许在短时间低负荷运行。如泄漏严重,不能维持汽包水位,则应紧急停炉;

5.8.3.5停炉后,应维持汽包水位?当影响邻炉进水时,须关小进水门?停止进水后,禁止开启再循环?

5.8.3.6停炉后,应保持一台吸风机运行维持炉膛负压,待烟道烟气及蒸汽基本消失后停止

5.8.3.7停炉后,应尽量将电除尘和竖井烟道下部灰斗中的积灰放掉。

第九节过热器管损坏的现象、原因及处理

5.9.1过热器管损坏的现象:

5.9.1.1过热器附近有泄漏声,并从不严密处有烟气及蒸汽外冒;

5.9.1.2蒸汽流量不正常的小于给水流量;

5.9.1.3燃烧室负压不正常的变小过热器两侧烟温差增大(损坏处烟温低);

5.9.1.4锅炉蒸汽压力、蒸汽流量下降,过热蒸汽温度发生不正常的变化,吸风机电流增大

5.9.2过热器损坏的原因:

5.9.2.1化学监督不严、汽水分离器结构有缺陷致使蒸汽品质不合格,在过热器管部结垢;

5.9.1.2过热器处发生二次燃烧、过热蒸汽或过热器管长期超温;

5.9.1.3点火升压过程中,过热器通汽量不足,引起管子过热;

5.9.1.4飞灰磨损造成;

5.9.1.5过热器管材料不合格、安装质量、焊接质量不合格;

5.9.1.6管子发生汽塞、水塞或有杂物堵塞。

5.9.3过热器损坏的处理:

5.9.3.1如过热器轻微泄漏时,汇报值长要求降低负荷运行,注意控制汽温稳定;

5.9.3.2调整风量,适当增大吸风量,保持炉膛负压;

5.9.3.3加强对泄漏处的检查,汇报上级领导,尽快采取措施,若发展迅速,应立即停

炉;

5.9.3.4停炉后维持小流量补水,保持水位正常;

5.9.3.5保持一台吸风机运行维持炉膛负压,待炉、烟道蒸汽基本消失后,停止吸风机运行,进行自然通风。

第十节给水、蒸汽管道损坏的现象、原因及处理

5.10.1给水、蒸汽管道损坏的现象:

5.10.1.1管道轻微泄漏时,发出响声,保温层潮湿,漏汽或滴水;

5.10.1.2管道爆破时,发出显著响声,并大量喷出汽水;

5.10.1.3蒸汽或给水流量变化异常,爆破部位在流量表前,则流量减小;在流量表后,

则流量增加;

5.10.1.4蒸汽压力或给水压力下降

5.10.1.5给水母管爆破,锅炉水位下降。

5.10.2给水、蒸汽管道损坏的原因:

5.10.2.1管道安装不当,制造有缺陷,材料不合格,焊接质量不合格;

5.10.2.2管道的支吊装置不正确,影响自由膨胀;

5.10.2.3蒸汽管道长期超温运行或运行时间过长,金属强度降低;

5.10.2.4给水、蒸汽品质不合格,造成管道腐蚀;

5.10.2.5蒸汽管道暖管不充分,产生严重水冲击;

5.10.2.6给水系统运行不正常,如压力波动大,水冲击或振动等。

5.10.3给水、蒸汽管道损坏的处理:

5.10.3.1汇报值长,如轻微泄漏不会很快扩大时,可维持短时间运行,

5.10.2.2若泄漏严重,直接威胁人身及设备安全时,则作紧急停炉处理;

5.10.2.3如蒸汽母管爆破应立即作紧急停炉处理。

第十一节锅炉结焦的现象、原因及处理

5.11.1锅炉结焦的现象:

5.11.1.1床温急剧升高,并超过℃以上,超过1050℃时MFT动作;

5.11.1.2氧量指示下降甚至到零;

5.11.1.3一次风机电流减小,炉膛负压增大,吸风机电流减小;

5.11.1.4床料不流化,床温、床压分布不均;

5.11.1.5燃烧不稳定,相关参数波动大,偏差大;

5.11.1.6落煤管堵塞,炉膛出现正压并向外喷火星;

5.11.1.7观察火焰时,局部或大面积火焰呈白色。

5.11.1.8冷渣器排渣不畅或根本无法排渣。

5.11.2锅炉结焦的原因:

5.11.2.1煤的灰熔点过低,入炉煤粒度严重超标,煤中铁器较多;

5.11.1.2燃烧时,监视、调整不当造成超温;

5.11.1.3一次风量过小,低于临界流化风量;

5.11.1.4点火升压过程中,燃煤加得过快、过多或加煤时未及时调整风量;

5.11.1.5一次风箱(道)破裂,造成一次风压低,床料不能流化;

5.11.1.6压火操作不当或压火启动时由于操作缓慢,造成床料流化不起来,从而造成局部结焦;

5.11.1.7炉有异物或耐火材料大面积脱落,破坏床料流化;

5.11.1.7回送装置返料不正常或堵塞;

5.11.1.8负荷增加过快,操作不当;

5.11.1.9床温表计失准,造成运行人员误判断;

5.11.1.10风帽损坏,渣漏至风箱,造成布风不均匀;

5.11.1.11放渣过多,造成床位低;

5.11.1.12未及时放渣,造成床位过高、过厚。

5.11.3锅炉结焦的处理:

5.11.3.1适当增大一次风量,加大床料置换并适当降低床温;

5.11.3.2调整入炉煤的煤质和粒度;

5.11.3.3经调整后无效应立即停止给煤、给风,停止锅炉运行;

5.11.3.4打开人孔门,检查结焦情况后关闭;

5.11.3.5根据要求,启动风机冷却,而后进行处理。

5.11.4防止结焦的措施:

5.11.4.1严格控制入炉煤的粒度:最大粒不超过10mm,80%应控制在7mm以下;

5.11.4.2点火过程中,严格控制进煤量不超过20%;

5.11.4.3升负荷时,严格做到先加风后加煤,降负荷时则相反;

5.11.4.4燃烧调整时,做到少量多次的调整,避免床温大起大落;

5.11.4.5经常检查给煤机的给煤情况,观察火焰及回送装置是否正常;

5.11.4.6放渣时根据床料差压做到少放勤放;

5.11.4.7严格监视床温的变化情况,保持炉良好的流化状态。

第十二节锅炉熄火的现象、原因及处理

5.12.1锅炉熄火的现象:

5.12.1.1 床温急剧下降,烟气温度下降;

5.12.1.2 燃烧室变暗,看不见火光;

5.12.1.3 氧量指示大幅度上升,床温低于650℃以下;

5.12.1.4 MFT动作报警;

5.12.1.5 主汽温度、压力下降。

5.12.2锅炉熄火的原因:

5.12.2.1 6KV(400V)失电,吸风机或一、二次风机跳闸;

5.12.2.2给煤机故障或堵煤,未及时发现,造成长时间断煤;

5.12.2.3回送装置返料不正常,循环灰大量返入炉膛;

5.12.2.4锅炉在低负荷运行时,操作调整不当致使床温低于650℃以下;

5.12.2.5煤质变化较大,挥发份或发热量过低,运行人员未及时进行调整;

5.12.2.6其它符合MFT动作的条件成立,MFT动作。

5.12.3锅炉熄火的处理:

5.12.3.1立即停止给煤机的运行。并将各自动装置改为手动调整;

5.12.3.2启动点火油泵,投入油枪助燃;

5.12.3.3根据情况适当减小风量,调整循环灰量;

5.12.3.4减少给水量,控制汽包水位在-30mm处严格监视水位;

5.12.3.5根据汽温下降趋势,关小或关闭减温水,开启疏水阀及向空排汽门;

5.12.3.6如给煤机故障,联系检修尽快修复,若堵煤应尽快进行疏通;

5.12.3.7等汽温、汽压恢复正常后重新并炉;

5.12.3.8 MFT动作熄火后,当平均床温低于650℃时不允许热态启动。

第十三节回送装置堵塞的现象、原因及处理5.13.1回送装置堵塞的现象:

5.13.1.1床温难以控制,稍增给煤床温上升很快,不易稳定,床压下降;

5.13.1.2汽压、返料温度下降;

5.13.1.3旋风筒料位上升,“J”阀差压、密度均上升。

5.13.2回送装置堵塞的原因:

5.13.2.1回送装置风帽孔堵塞;

5.13.2.2有异物落入回送装置;

5.13.2.3 “J”阀风机故障;

5.13.2.4回送装置结渣;

5.13.2.5浇注料大面积脱落,致使返料无常流化;

5.13.2.6床结焦或床压过高堵塞返料口。

5.13.3回送装置堵塞的处理:

5.13.3.1汇报值长,适当降低负荷;

5.13.3.2适当降低一次流化风量,控制循环灰量;

5.13.3.3调整回送装置上下料腿流化风及各层松动风门;

5.13.3.4如“J”阀风机故障,应启动备用风机,同时联系检修处理。

第十四节二次燃烧的现象、原因及处理

5.14.1二次燃烧的现象:

5.14.1.1排烟温度剧增,且烟囱冒黑烟;

5.14.1.2烟道及炉膛负压剧烈变化,烟道不严密处有火星冒出;

5.14.1.3一、二次风温升高并超过额定值;

5.14.1.4严重时,烟道防爆门动作。

5.14.2二次燃烧的原因:

5.14.2.1吸风量过大,造成负压过大;

5.14.2.2旋风分离器故障,大量未燃尽的可燃物进入烟道;

5.14.2.3风量不足或配风不合理;

5.14.2.4低负荷运行时间过长,烟速过低,烟道堆积大量可燃物。

5.14.3二次燃烧的的处理:

5.14.3.1发现烟温不正常升高时,首先查明原因,并校对有关仪表的准确性;

5.14.3.2加强燃烧调节,保持燃烧稳定;

5.14.3.3如烟温继续升高,确认烟道后部燃烧时,应立即停炉,关闭各风门、挡板、孔门等;

5.14.3.4当烟温下降后,确认无火源时,可启动吸风机吹扫10分钟,然后再重新点火;

5.14.3.5调整过程中,注意保持参数的稳定。

第十五节锅炉厂用电消失的现象及处理

5.15.1 6KV厂用电消失的现象:

5.15.1.1所有运行的电动机均停止转动,电流指示到零,锅炉MFT动作;

5.15.1.2电气事故警报发讯,6KV电压表指示到零;

5.15.1.3锅炉熄火,汽温、汽压、床温、床压、负荷均下降,水位急剧下降;

5.15.1.4工作照明熄灭,事故照明暗一暗又亮。

5.15.2 6KV厂用电消失的处理:

5.15.2.1将吸风机及所有跳闸辅机的开关复位。汇报值长,要求恢复电源;

5.15.2.1将各自动装置改为手动调整,并通知各岗位将跳闸辅机开关复位。关闭有关阀门;

5.15.2.1派专人监视水位,维持汽包正常水位;

5.15.2.1关闭减温水,如汽温低于480℃,开启疏水阀;

5.15.2.1做好恢复准备工作,待电源恢复,立即启动锅炉;

5.15.2.1如短时间电源不能恢复,按正常停炉处理。

5.15.3 400V电源消失的现象:

5.15.3.1事故警报发讯。各电气仪表指示至零或呆滞不动;

5.15.3.2所有400V辅机停转,MFT动作;

5.15.3.3各电动阀门无法遥控。

5.15.4 400V电源消失的处理:

5.15.4.1立即将跳闸辅机开关复位,将各自动装置改为手动调整;

5.15.4.2以热工一次表计为准,监视各调整水位;

5.15.4.3如MFT动作,则按压火处理。

5.15.4.4手动关闭锅炉过热蒸汽出口电动阀,关闭机炉隔离截止阀,开启过热蒸汽出口联箱的疏水门和过热蒸汽管道上的疏水门。

第十六节外线故障

5.1

6.1外线故障减电的现象:

5.1

6.1.1锅炉汽压急剧上升。

5.1

6.1.2蒸汽流量减小。

5.1

6.1.3汽包水位瞬间下降而后上升。

5.1

6.1.4过热蒸汽温度升高。

5.1

6.1.5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指示摆动。

5.1

6.1.6电负荷表的指示突然减小。

5.1

6.1.7严重时,汽包和过热蒸汽出口集箱的安全门动作。

5.1

6.2外线故障减电的处理:

5.1

6.2.1根据负荷下降的情况,较大幅度地减少给煤,适当降低一次风量,汽压超限应立即开启过热器向空排汽门,注意维持锅炉正常汽压。

5.1

6.2.2将所有自动装置改为手动调整,加强对汽压、汽温和水位的监视;

5.1

6.2.3若安全门动作,应在恢复到工作压力时手动回座,回座后,检查安全门是否关闭严密;

5.1

6.2.4将全部情况汇报值长,记录入薄。

5.1

6.3外线故障加电的现象:

5.1

6.3.1事故照明暗一暗又亮,各电流表指示晃动;

5.1

6.3.2汽压急剧下降,蒸汽流量迅速增大,汽包水位先上升后下降。

5.1

6.4外线故障加电的处理:

5.1

6.4.1尽可能加强燃烧,维持汽压;

5.1

6.4.2如经加强调整,汽压仍有下降趋势时,应汇报值长,调整负荷;

5.1

6.4.3加强对水位、汽压、汽温的监视。

第十七节风机故障的现象、原因及处理

5.17.1风机故障的现象:

5.17.1.1故障风机有振动、串轴、冲击等现象,或有其它异声(如转子和外壳摩擦声等);

5.17.1.2外壳磨损漏灰;

5.17.1.3轴承温度不正常升高;

5.17.1.4风机过负荷,电流超额定电流。

5.17.2风机故障的原因:

5.17.2.1风机叶轮磨损,造成转子不平衡;

5.17.2.2风机或电动机地脚螺丝松动,引起振动;

5.17.2.3润滑油质不良,冷却水中断或阻塞,引起轴承温度升高;

5.17.2.4轴与叶轮间松驰,风机伺服电动机靠背轮螺丝松驰;

5.17.2.5轴瓦磨损及叶轮积灰严重;

5.17.2.6风机没有找好平衡或电动机中心位置不正;

5.17.2.7风机本体各支柱等发生共振。

5.17.3风机故障的处理:

5.17.3.1若风机故障影响燃烧时,司炉应及时调整,保证床料的流化,尽量维持床温、床压的正常;

5.17.3.2如因油质不良,在不允许停机时,可用加油放油的方法维持风机的运行,直到油质调好为止;

5.17.3.3因冷却水中断或阻塞,应立即设法使其畅通;

5.17.3.4因地脚螺丝松动,则设法拧紧;

5.17.3.5遇有下列情况,应紧急停止风机的运行:

(1)、轴承串轴,振动超过规定值时;

(2)、轴承温度超过80℃时,电动机温度超过规定值时;

(3)、电气设备故障,危及人身、设备安全时;

(4)、发生火灾,电动机着火时。

5.17.3.6开大另一台风机的挡板,使其保持最大出力。(电流不得超过规定值);

5.17.3.7使用事故按钮紧急停用事故风机时,须手按事故按钮30秒,防止强行合闸损坏风机,并汇报班长、值长;

5.17.3.8当电动机发生故障重新启动风机时,必须得到值长的同意;

5.17.3.9风机跳闸后,如机械部分无严重缺陷,电流变化不大时,可将跳闸风机重合一次,如无效则立即停止。

第十八节给煤机故障的现象、原因及处理

5.18.1给煤机故障的现象:

5.18.1.1蒸汽压力、流量、温度下降;

5.18.1.2给煤机调整指示回零或最大;

5.18.1.3显示器上显示给煤机“跳闸”或“故障”,并报警;

5.18.1.4床温分布不均,平均床温、床压降低,氧量上升。

5.18.2给煤机故障的原因:

5.18.2.1给煤机被杂物卡住;

5.18.2.2电动机、电动机变频器或电动机控制器回路出现故障;

5.18.2.3给煤量过多造成堵塞;

5.18.2.4给煤机皮带跑偏、无煤或皮带断裂;

5.18.2.5给煤口堵塞或播煤风量小于最小值。

5.18.2.6清扫装置故障造成给煤机跳闸。

5.18.3给煤机故障的处理:

5.18.3.1有一台给煤机损坏时,停止该给煤机的运行,并关闭该给煤机的气动门,加大

其余给煤机的给煤量,尽量维持锅炉负荷;

5.18.3.2所有给煤机同时故障无法维持床温,且短时间不能恢复运行时,立即压火,按压火处理操作;

5.18.2.3查明原因予以消除;

5.18.2.4恢复后,按压火启动操作进行;

5.18.2.5电气和机械故障可通知相关人员处理。

5.18.4蒸汽管道发生水冲击的原因及处理:

5.18.4.1原因:

(1)、并炉前,没有很好的进行暖管和放疏水?

(2)、锅炉发生满水或有低温蒸汽进入管道而引起冲击?

(3)、并炉时,新蒸汽温度太低,阀门开得太快,大量低温蒸汽冲击而引起管道冲击?

5.18.4.2处理:

(1)、及时加开管路上的疏水和过热器疏水?

(2)、并炉时要缓慢进行,如汽温太低冲击严重时,应停止并列,并设法提高汽温?

(3)、水冲击后,要对受冲击设备的支架?吊架等进行检查?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