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地铁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研究

沈阳地铁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研究

沈阳地铁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研究

随着城市土地资源和城市地面道路资源的日趋紧张,地下轨道交通解决了交通拥堵和汽车尾气污染等问题,地铁作为城市重要交通运输工具,给城市居民带

来了便捷的出行。随着地铁线路的延伸和城市居民出行观念的改变,地铁在承担繁重客运任务的同时,日益严峻的运营安全形势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地下轨道交通工具由于特殊的运营环境,各类突发事件的不可预见性和地铁突发事件在救援、人员疏散、安全防卫等应急处置方面的特殊要求,特别是近年来国内外地铁发生的重特大突发事件,涉及了乘客生命与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地铁突发事件带来

的深刻教训和启示,使当地政府将地铁公共安全应急管理日常工作提升到迫切紧要位置,也成为检验当地政府公共安全管理能力和水平的标尺之一。本次研究选择沈阳地铁就其运营中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进行研究,着力研究和解决其在突发公共事件防范和应急处置中的问题。

本文在对大量相关理论和文献研究归纳的基础上,对地铁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的概念、内涵、特点及应急管理理论观点等进行了阐述,并按照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思路,本文从沈阳地铁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的现状、预警、应急响应、救援队伍等诸多方面,客观分析了应急预案可操作性、专业化救援程度、应急管理社会化参与程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针对这些主要问题,理论结合实际,参照国内外政府对地铁公共安全应急管理的经验和启示,有针对性的沈阳地铁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旨在为进一步提升沈阳地铁公共安全应急管理能力和水平献计献策。

公司重大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规定

公司重大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提高公司系统处置各类重大突发事件的能力,有效预防和减少重大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护国有资产安全,维护正常的生产、工作和生活秩序,保障企业职工和周边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最大程度减少财产损失、环境破坏和社会不良影响,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公司及所属管理各单位均应制定应急管理办法、编制应急预案,并认真执行。 第二条应急管理工作应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贯彻以人为本,减少灾害;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依法规范,加强管理;依靠科学、实事求是;提高素质、协同作战的原则。在**集团公司的统一领导下,实行分类管理、分级负责的应急管理体制,严格各级人员安全责任制,快速、有效地组织事故抢险、救援,使事故灾害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第三条公司和所属电厂应根据电厂地理位置和当地气象特征,辨识重大地质灾害和重大气象灾害;依据国家有关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辨识出重大危险源;依据国家和行业有关电力建设和生产强制性法规和标准要求,结合企业设备设施的健康状况和在用危险化学品生产

使用情况,辨识出重大安全隐患和重大环境影响因素,组织风险评价,对可能造成人员伤亡、重大设备设施损害以及重大环境影响的突发事件,编制相应的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现场应急处置方案。 第二章重大突发事件及应急预案分类 第三条公司作为中央管理企业和上市发电公司,主要从事电源的投资、建设、经营和管理,组织电力的生产和销售。对公司上述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危险源和风险进行辨识、分析后,参照《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对突发事件的相关定义,公司重大突发事件分为四大类15 种。 (一)事故灾难类,包括:重大人身伤亡事故,重大环境污染事故,重大设备、设施事故,重大施工机械损坏事故,重大火灾事故,重大交通事故。 (二)社会安全类,包括:重大社会治安事件,重大网络安全事件,重大涉外事件,重大金融事件,重大群体性事件。 (三)自然灾害类,包括:重大地质灾害,重大气象灾害。

突发事件应急总结和评估分析工作制度

应急管理数据统计和评估分析工作制度 一、为全面掌握我高速公路应急管理工作情况,汇总统计应急管理工作情况,总结提高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突发事件处置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不断提高突发事件应对能力,根据太原高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上级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二、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分类分级统计 1、统计内容主要包括: 应急管理工作统计,包括:应急管理工作组织实施、应急预案演练、应急培训教育工作、应急科普宣传等工作; 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情况统计: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的发生、应急处置情况等方面。 2、各收费站、路政中队、养护中心、服务区要明确专人负责应急管理统计工作,做好日常基础数据和材料的收集、整理,定期对各单位应急管理工作情况进行综合、全面的统计,分别填制《季度应急管理工作开展情况表》、《季度突发事件基本情况统计表》,书面报送上一级应急管理机构。 三、在此基础上,各运营管理处要按照统计项目要求,认真开展应急管理统计工作,确保数据真实、准确和规范,避免重复和错漏。汇总后上报公司应急办。 公司逐步建立健全统计综合数据库,为有效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提供参考依据。 四、演练评估和处置评估 1、演练评估 应急预案演练结束后,要进行认真评估总结,查找不足,根据总结情况,必要时对应急预案进行相应的修订完善,不

断增强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在15日内将编制演练总结评估报告、图像资料报上一级应急机构。 2、重大突发事件处置评估 发生重、特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完毕后,事发单位和处置单位应编制重大突发事件处置评估报告。 报告主要对事件的发生过程、原由、主要处置过程进行描述,对处置工作中的获得的经验和教训,防范措施得失之处要进行合理完整的分析。 对于突发事件较少发生的类型事件,因其具有的应急防范和处置借鉴意义,公司应急办也可以要求事发单位和处置单位应编写处置评估报告。 五、年度应急工作评估分析 突发事件评估分析分公司和各部门自我评估两个层次。 1、每年1月、7月,各运营管理处、路政大队将本部门上年度防范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评估分析报告以书面形式报公司应急管理办公室。 2、在此基础上,公司应急办公室组织对全公司防范和处置突发事件情况进行评估分析。公司应急办公室各成员单位、公司各主要职能部门共同参与。 3、各职能部门按照突发事件分类和职责业务,对突发事件的防范、处置工作情况进行分别评估分析,提出意见。 4、公司应急办公室编制公司整体突发事件应急工作评估年度分析报告。并将分析报告报公司领导和省局应急管理办公室。 六、编制评估分析报告的主要内容 1、基本情况。按照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和其他五大类,分别汇总总体情况及其所

公司级突发事件应急管理

XXXX集团有限公司 公司级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规定 一、总则 1.1目的 为确保公司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保证公司在出现生产安全事故时,能够及时启动应急预案进行救援,从而最大限度降低损失,特制定本规定。 1.2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公司突发事件应急管理。 1.3编制依据 1.3.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1.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六十九号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1.3.3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八十八号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1.3.4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七号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 1.3.5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十七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1.3.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76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1.3.7 安监管危化字[2004]43号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导则。 1.3.8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7号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1.3.9 GB/T 29639-2013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1.3.10 国办函〔2014〕119号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1.3.11 2006年1月22日实施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 1.4 工作职责 1.4.1领导机构及职责 公司法定代表人或总裁/总经理是企业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最高指挥者。负责领导、研究、决定和部署公司特别重大、重大和较大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 1.4.2组织机构 1.4. 2.1公司应急指挥中心是公司应急管理的最高指挥机构,负责公司内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工作;各单位均接受其统一领导。

1.4. 2.2公司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是公司应急指挥中心的执行机构,由HSSE部、生产管理部门、行政管理部(综合管理部)、机动工程部等组成,负责应急指挥中心24小时值班,组织应急准备工作;在突发事件应急响应期间负责传达和贯彻应急指挥中心的指令,具有应急值守、信息汇总和综合协调职能。 1.4. 2.3 HSSE部为常态下应急管理工作的办事机构,负责应急预案体系和应急保障体系建设等应急管理工作,并对各单位应急管理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和督促检查。 1.4.3 各单位的组织机构 各单位要建立应急管理组织机构,落实各级人员的应急职责,形成主要领导全面负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各单位应配备专职应急工作人员,落实应急管理措施,相关人员全部参与的应急组织体系。 二、预防与应急准备 2.1应急预案管理 2.1.1各单位应根据国家、地方政府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以及其他要求,结合本单位机构设置、管理模式、风险分析等实际情况,制定各级各类应急预案。 2.1.2各单位的应急预案应当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1)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 2)符合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实际和危险性分析的要求。 3)应急组织和人员分工明确,职责落实。 4)有明确、具体的应急程序和保障措施,并与应急能力相适应。 5)预案基本要素齐全、完整,预案附件提供的信息准确。 6)各级应急预案之间应当相互衔接,同时与公司和政府相关部门的应急预案相衔接,确保其针对性强、可操作性高。 2.1.3对于新建、改建、扩建及检维修项目,各单位要与承包商等相关方进行施工作业前的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估,编制相应的应急预案或现场应急处置方案。 2.1.4较大规模集会、节会、庆典、会展、文化、体育等公众聚集活动的应急预案,按照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由组织承办方负责制定。 2.1.5应急预案涉及到的部门、人员均要参与预案的编制,使预案的制定过程成为隐患排查治理和全员应急知识培训教育的过程。 2.1.6应急预案编制后,应当按照国家、地方政府及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组织专家进

企业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制度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制度 为提高XXX公司(以下简XXX公司)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有用预防和妥善处置突发事件,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促进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制度。 一、突发事件的分类 本制度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企业形象受损或危害社会,危及公共安全的紧张事件。突发事件可分为以下四类: 1、自然灾害。主要包括地震灾害、雷击灾害等。 2、事故灾难。主要包括企业的各类安全事故,交通事故,火灾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等。 3、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发生传染病疫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危机影响员工康健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4、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各类恐怖袭击事件,涉外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等。 二.应急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减少危害。把保障员工身体康健和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地维护企业利益作为应急工作的首要任务,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 2、居安思危,预防为主。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各项准备工作。 3、统一领导,分级负责。XXX公司对应急工作实行行政领导责任制,按集团公司----部门----各子公司三个层次分级负责。

4、应急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加强应急预案及措施的管理,使公司应对突发事件的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5、加强宣传,提高应急处理能力。加强宣传和培训教育工作,充分发挥公司员工在应急管理中的作用,提高公司应对突发事件的指挥能力;提高员工自救、互救和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综合能力。 三、应急预案体系 企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包括: 1、总体应急预案。总体应急预案由集团办公室负责制定,是企业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是企业应对突发事件的规范性文件。 2、专项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集团办公室会同各子公司和集团相关职能部门制定,是企业及其有关职能部门为应对某一类型或某几种类型突发事件而制定的涉及多个部门职责的应急预案。 3、单项活动应急预案。较大规模的集会、节会、庆典、会展等活动安全的应急预案,按照“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由组织承办单位负责制定和落实。 各类预案应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及时修订,不断补充、完善。 四、组织机构与职责 1、领导机构及职责 公司法定代表人或总经理是企业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最高指挥官。负责领导、研究、决定和部署企业特别巨大、巨大和较大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 2、常设工作机构及职责 XXX公司应急工作的常设工作机构是总经理办公室(以下简称总经办)。全面负责公司各项安全制度、例行检查、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制订与落实、突发事件的直接指挥等工作。在发生突发事件时,负责向总经理汇报情况、启动公司级应急预案、调派应急人员、处理详尽应急工作。 3、对外联系:

政府突发事件应急管理

政府突发事件应急管理 1.对应急机制建设起基础性作用是()。(单选题3分) A.社会救助机制 B.社会保障机制 C.社会管理机制 D.社会安抚机制 2.世界卫生组织对以往大流感发生状况的分析认为()。(单选题3分) A.大约25%至35%的人口可能在大流感爆发时期受到感染 B.大约50%至60%的人口可能在大流感爆发时期受到感染 C.大约10%至20%的人口可能在大流感爆发时期受到感染 D.大约40%至70%的人口可能在大流感爆发时期受到感染 3.一案三制是指()案,建立健全应急体制、机制和法制。(单选题3分) A.制订修订应急预案 B.制订修订管理预案 C.制订修订评估预案 D.制订修订监督预案 4.减少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概率及其造成损失的最有效、最经济、最安全的办法是()。(单选题3分) A.建立应急机制,做好预防工作 B.制定应急预案,做好预防工作 C.完善应急法制,做好预防工作 D.做好应急评估,做好预防工作

5.建立健全应急体制要坚持()。(单选题3分) A.综合协调、统一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原则 B.综合协调、分类管理、统一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原则 C.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原则 D.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中央管理为主的原则 6.对“《突发事件应对法》的主要原则”理解不正确的是()。(单选题3分) A.公开透明的原则 B.上行下效原则 C.最小代价原则 D.把突发事件的预防和控制放在突出位置的原则 7.风险的三维特性是()。(单选题3分) A.不利性、不确定性、简洁性 B.不利性、不确定性、复杂性 C.不利性、确定性、复杂性 D.不利性、确定性、简洁性 8.处置突发事件的骨干力量是()。(单选题3分) A.人民解放军、武警、公安部队和预备役民兵 B.各个专业应急处置队伍 C.厂矿企业的广大职工和农村社区的广大群众 D.广大的城市平民 9.突发事件预防为主,关口前移的基础是()。(单选题3分) A.忧患意识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包括哪几阶段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包括哪几个阶段 2. 事故应急救援体系的基本构成 3. 事故应急救援的响应程序可分为哪几个过程 4. 现场指挥系统有哪些职能 :1.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包括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4个阶段,充分体现“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应急理念。 (1)预防 在应急管理中预防有两层含义,一是事故的预防工作,即通过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等手段,尽可能地防止事故的发生,实现本质安全;二是在假定事故必然发生的前提下,通过预先采取的预防措旋,达到降低或减缓事故的影响或后果的严重程度,如加大建筑物的安全距离、工厂选址的安全规划、减少危险物品的存量、设置防护墙以及开展公众教育等。从长远看,低成本、高效率的预防措施是减少事故损失的关键。(2)应急准备 应急准备是指为有效应对突发事件而事先采取的各种措施的总称,包括意识、组织、机制、预案、队伍、资源、培训演练等各种准备。 (3)应急响应 应急响应是指在突发事件发生以后所进行的各种紧急处置和救援工作。及时响应是应急管理的又一项主要原则。 (4)应急恢复 恢复是指突发事件的威胁和危害得到控制或者消除后所采取的处置工作。恢复工作包括短期恢复和长期恢复。 2.事故应急救援体系的基本构成包括: (1)组织体系 组织体系是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系的基础,主要包括应急管理的领导决策层、管理与协调指挥系统以及应急救援队伍。 (2)运行机制 运行机制是全国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系的重要保障,目标是实现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条块结合、必块为主,分级响应、统一指挥,资源共享、协同作战,一专多能、专兼结合,防救结合、平战结合,以及动员公众参与,以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系内部的应急管理,明确和规范响应程序,保证应急救援体系运转高效、应急反应灵敏、取得良好的抢救效果。 (3)法律法规体系 法律法规体系是应怠体系的法制基础和保障,也是开展各项应急活动的依据,与应急有美的法律法规主要包括由立法机关通过的法律、政府和有关部门颁布的规章、规定以及与应急救援话动直接有关的标准或管理办法等。 (4)支持保障系统 支持保障系统是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体系运转的物质条件和手段。主要包括通信信息系统、培训演练系统、技术支持系统、物资与装备保障系统等。 3.事故应急救援的响应程序按过程可分为接警、响应级别确定、应急启动、救援行动、应急恢复和应急结束等几个过程。 4.现场指挥系统模块化的结构由指挥、行动、策划、后勤以及资金/行政5个核心应急响应职能组成。.起重机安装、拆卸、检查、维修或操作等作业时,伤害类型有哪些 2.起重机有哪些安全装置 3.按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中的规定,如何进行事故调查取证 4.为防止类似事故发生,应采取的技术措施、管理措施有哪些 1.重物坠落伤害、起重机失稳倾翻造成的伤害、挤压伤害、高处坠落伤害、触电伤害、其他

广州地铁列车故障援救应急处置需要注意的问题

XX地铁列车故障援救应急处置需要注意的问题 列车故障救援,指电客车在正线或必经辅助线运行,当发生车辆故障(主要包括车辆供电、牵引、制动、控制回路类故障),无法凭自身动力出清正线线路,造成行车中断,需要组织状态良好电客车将故障车拖离所在线路的情况。对于工程车故障救援以及需要组织工程车担任救援任务的故障类型不作考虑。 1 救援组织原则 1.1时间控制原则 运营期间,列车在正线出现故障无法动车时,将造成行车中断,对全线运营造成较大的影响。因此,需做好时间控制,将故障影响控制在可控X围内。 由于故障车地点不同,救援造成影响正线行车的时间亦随之不同,因此,救援应急处置影响时间以中断正线行车时间为评价标准。中断正线行车时间由以下部分组成:T中断时间=T故障处理时间+T连挂准备时间+T连挂时间 对于连挂准备及连挂流程,XX地铁司机有标准作业程序,完成时间基本固定不变,因此,故障处理时间是行车中断时间控制的关键变量。 XX地铁自开通以来,列车救援造成行车中断最长时间为45min,最短时间为11min。按照《XX地铁XX生产安全事故(事件)调查处理规则》的规定,造成正线行车(上、下行正线之一)中断20min以上即为事件苗头,中断正线行车(上、下行正线之一)30min以上为一般事件。因此,列车故障救援中断正线行车的时间成为考核该应急事件处置成功与否的关键指标。在充分总结以往救援经验的基础上,XX地铁致力于将救援应急处置的中断行车时间控制在15min以内,以最大限度降低故障影响。 故障处理时间过短,则可能无法有效排除本不需救援的故障,导致影响扩大。但故障处理时间过长,又可能使救援中断时间过长,因此,XX地铁规定: XX地铁1、2、8号线电客车故障处理时间原则上为5min,其它线路原则上为6mm(APM系统除外);在故障处理期间,需要控制好各环节的时间点。以3号线为例,故障发生3min时组织后续列车清客,4min时即组织故障车尝试后端(司机室)动车(是否试后端视具体情况而定),6min时决定救援,各环节环环相扣,调度决策需及时、果断、节奏紧凑。 1.2 合理利用资源原则 当发生车辆故障需要组织救援时,需要合理调用资源,压缩各环节的完成时间。 l.2.1司机、车站等现场资源 调度员需要充分掌握司机、车站作业流程及人员配备,以便在救援组织时充分利用司机、车站等现场资源。如在折返站除故障车司机外,可充分利用司机轮值、接车/到达司机,提前安排支援司机上车,在换端尝试动车、切除气制动、清客等环节加快作业时间。可提前安排车站加派人员在站台待令,做好应急处理准备。

企业应急管理制度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贵州长生药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置机制,最大程度降低突发事件造成的影响和损失,维护公司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和企业稳定,保护广大投资者的合法利益,促进和谐企业建设,根据《公司法》、《公司章程》、《信息披露管理制度》等有关规定,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指突发风险事件是指对集团及所属各公司、各平台的利益产生重大不利影响,使员工人身安全、公司正常经营和信誉面临损失、损害的各类内、外部突发风险事件。 第三条公司应对突发事件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处置相结合的原则。 第四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突然发生,严重影响或可能导致或转化为严重影响生产营销市场稳定的公司紧急事件的处置。 第二章突发事件分类 第五条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突发事件主要包括但不限于 以下四类: (一)治理类 1、公司主要股东出现重大风险,对公司造成重大影响; 2、大股东之间存在纷争诉讼,或出现明显分歧; 3、公司与社会、股东、员工之间存在纷争诉讼,包括因劳动争议引起的职工群体上访或罢工事件; 4、公司董事、监事及高管人员涉及重大违规甚至违法行为; 5、决策管理层对公司失去控制; 6、公司资产被大股东或有关人员转移、藏匿到海外或异地无法调回; (二)经营类 1、公司董事会出现较大的决策失误; 2、公司的经营班子出现较大的经营失误; 3、公司的经营和财务状况恶化; 4、公司面临退市风险; 5、公司主营业务不清晰,或无持续经营能力; 6、其它影响公司正常经营情况; (三)环境类 1、国际重大事件波及公司; 2、国内重大事件或政策的重大变化波及公司; 3、自然灾害造成公司经营业务受到影响;

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对策

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 对策 Revised by Hanlin on 10 January 2021

完善我国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对策近些年来,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在内的突发事件时有发生。突发事件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带来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影响社会秩序和经济持续协调发展。从2003年的“非典疫情”、2005年的松花江水污染事件、2008年我国南方雪灾和5.12四川汶川大地震的应对过程中,可以看出,我国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积累了许多应对突发事件的经验。但同时也应该看到,目前应急管理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如危机意识不强,危机预警、反应和处置能力有待提高,社会自救能力还比较欠缺,法制还不够健全等,所以,我国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政策和措施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一、我国在突发事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应急法制的缺位 无论常态还是应急状态下,政府行为法制化,依法行政,是政府实施有效治理的基本原则,政府在紧急状态下的行政应急权力也是法律授权的结果。我国目前对公共紧急状态和危机情境的对抗手段比较分散,行政命令还优于法治。从立法角度来看,我国先后制定了对付社会动乱的《戒严法》,对付重大自然灾害的《防震减灾法》、《防洪法》和《消防法》等,不过这些法律本身具有很强的独立性,部门管理的色彩很重,在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上也存在协调等多方面的问题。虽然以非常效率出台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取代了《传染病防

治法》的规定,如何防止在危机状态下公共政策侵害公民权利,如何进行监督我国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现状等也都是法律的空白点。 (二)社会参与力量缺席 适应现代社会要求的政府是有限的政府,管理范围有限,责任有限。SARS发生之初曾一度失控,这种在公共事务中依然自觉“全能”的政府治理思维不能不说是一个祸根。这些突发事件暴露出政府治理在培育和发挥社会力量作用方面的缺陷:一是传统政府管理思维限制了民间组织在公共突发事件中扮演角色和发挥作用,政府一直处在主导地位,并习惯于以行政为主导的行为程序;二是忽视民间力量和社会力量的实力,未能给这支力量发挥作用提供适度空间和保障。此外,由于种种法律、政策、观念等障碍,目前,我国的非政府组织和民间力量发育不良,自身也存在许多问题。由于“全能政府”的存在,我国政策社会化程度不高,导致非营利组织的声音依然微弱,多数公众对其了解不足。 (三)官员问责制度缺失 SARS事件的经验教训就在于有的政府官员漠视人民的知情权,漠视民众的利益,从而使得民众付出了巨大代价。而这些政府官员之所以敢如此,就在于以往的政治制度安排让政府官员不对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对上不对下”是原有官僚制度固有缺陷,在涉及人命关天的突发事件面前,固有的思维惯性造成某些地方和部门对相关疫情的隐瞒、缓报甚至欺骗。按照以往惯例,一般都是官员本人直接犯有重大错误,才会被免职。真正因为工作不力者责权范围内出现重大问题而被免职的很少,过于强调官员个人的主观动机,而不论其工作成效,缺乏一种权力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概述与案例分析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概述与案例分析 第一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概述 人类文明发展得历史,从一定意义上讲,也就是一部不断遭遇挑战、战胜挑战得历史。预防与应对各种类型、大大小小得突发性灾难事件,贯穿于人类历史发展得全过程。当今世界,伴随着经济发展、社会变迁与科技进步,突发事件得诱因更加复杂,形态更加多样,各种传统与非传统、自然与社会、国际与国内得风险与矛盾交织并存、错综复杂、公共安全形势更加严峻。 一、突发事件得定义与分类分级 从历史早期得灾荒饥馑、瘟疫兵祸,到现代工业革命后得技术事故、环境灾难,再到现代全球化背景下得金融危机、恐怖袭击,突发事件得种类与形态日趋多样。 20世纪以来,各国政府、科研人员及众多学者进一步加强了对突发事件得研究,在突发事件得概念、分类、分级、预防、应对方面都进行了有益得探索,并取得了丰富得成果。 (一)突发事件得定义 国内外学者对“突发事件”这一概念提出了很多定义,至今已有100多种,这些定义都从考察角度与研究目得不同各有侧重。在我国目前对“突发事件”概念就是这样规定得:2007年8月30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得《中华人民共与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

一章第三条规定: 突发事件,就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得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与社会安全事件。 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与一般四级。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另有规定得,从其规定。 突发事件分级标准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确定得部门制定。 从突发事件这一定义来瞧,明确界定了4个要件: 1、突发性 事件发生得准确时间、地点及危害难以预料,往往超乎人们得心里惯性与社会得常态秩序。 2、破坏性 事件给公众得生命财产或者给国家、社会带来严重危害。这种危害往往就是社会性得、受害对象也往往就是群体性得。 3、紧迫性 事件发展迅速,需要及时拿出对策,采取非常态措施,以避免事态恶化。 4、不确定性 事件得发展与可能影响往往根据已有经验与措施难以

企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完整)

企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完整) 企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完整)为加强值班安全管理,及时妥善处理发生的各类安全紧急事件,提高紧急突发性事件的快速反映和各项应急工作的协调开展,确保企业及员工财产和人身安全,结合企业实际情况,特制定企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一、指导思想依据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本着预防为主,迅速及时、有效地开展各项处置工作,切实维护企业的安全与稳定。在处置突发事件时,要态度明确,区分性质,严格纪律,讲究策略,措施得力,处置果断,防止事态扩大。 二、报告制度和程序 1、发生安全事故后,值班人员应及时向企业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报告,并视情况迅速拨打110、 120、 119应急电话( 110匪警、 120救护、 119火警)。 2、值班人员应根据事故情况,在 24小时内写出书面报告,逐级上报。 3、报告内容如下: 事故的时间、地点、事故简要经过、已采取措施和事故控制情况以及报告人。

三、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一)消防应急预案 1、发现火警后,在场工作人员应及时向值班领导汇报,迅速扑灭火源,值班人员在接到火警信息后立即组织抢险,并视火情及时拨打 119火警电话。 2、保障安全通道畅通,有组织的做好人员疏散工作,在疏散过程中,应井然有序,避免拥挤所发生的人身伤亡事故。 3、应坚持先救人,后救火的原则,如有人被火围困,需立即组织力量抢救。 4、控制火势,防止火势蔓延,极力抢救财物,降低火灾所造成的损失。 (二)食品卫生应急预案 1、如发现生病员工,应及时就医,不得带病上班。 2、通知员工所属部门领导,以便及时做出工作安排,配合开展抢救工作。 3、若遇员工非正常中毒或发生疑似食物中毒事故,应立即停止食堂的生产活动,迅速报告卫生行政部门,积极配合救助病人。 4、保留可能造成食物中毒或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设备和现场,并配合卫生行政部门进行调查。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规定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提高某某发电有限公司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最 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和影响,保障员工的健康与安全,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上级有关规定,并结合某某发电有限公司生产特点,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 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某某发电有限公司安全和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突发事件应急是指针对已发生的突发事 件,为控制其规模、降低其损失而开展的救援和处置行动。 第四条本规定适用于某某发电有限公司。 第二章应急组织机构 第五条某某发电有限公司成立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委员会, 某某发电有限公司行政正职任委员会主任,副总经理、纪委书记、总工任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会成员由总经理助理、副总师以及总经理工作部、安全监察部、生产管理部、计划经营部、人力资源部、财务部、政治工作部、发电部、工程部、物资公司、燃料管理部、检修维护部等各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某某发电有限公司 应急委的主要职责如下:

第六条贯彻落实有关突发事件应急的法规和规定; 第七条指挥、协调应急准备、应急响应和应急救援工作; 第八条组织应急预案的编制、评审、修订和演练工作; 第九条监督、管理应急体系的建设和运转; 第十条通报或发布应急救援与处理的进展情况; 第^一条协调与外部应急力量、相关政府部门的关系。 第十二条某某发电有限公司应急委下设办公室,应急委办公室设在总经理工作部。某某发电有限公司应急委办公室主要职责如下:(一)处理某某发电有限公司应急委日常管理工作; (二)协调、联络各级应急机构和部门; (三)对某某发电有限公司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进行评审和备案; (四)组织《某某发电有限公司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制定; (五)负责《某某发电有限公司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所针对的突发情况的应急指挥与协调。 第十三条某某发电有限公司各职能部门的应急职责分工: 某某发电有限公司所属各部门在某某发电有限公司应急委 的统一领导下,应分别承担各自的应急职责,通过协调合作完成重特大突发事件应急工作。 (一)某某发电有限公司安全监察部为一般及以上人身事 故、大火灾事故的应急指挥部门;

天津地铁正线列车故障数据分析及应急处理

天津地铁正线列车故障数据分析及应急处理 正线列车故障发生较为频繁,列车故障的应急处理是地铁司机的培训重点。通过对一整年的列车故障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客室门故障、空压机故障、VVVF故障为重点高发故障。针对以上车辆故障在故障处理时间、故障现象、故障处理流程等方面进行规范,地铁司机依照此处理故障程序进行故障判断和故障处理,可最大限度地将列车故障对正线运营的影响降到最低。 标签:地铁;列车故障;数据分析;应急处理 城市轨道交通由于高密度运转,列车行车时间间隔短,行车速度高,列车编组辆数多而具有较大的客流运输能力。地铁列车在长期的运行中,难免会发生故障,地铁车辆构造复杂、技术密集、操作要求高,且地铁司机岗位多为单独作业,如果应急处理效率比较低,就会对正线运营造成很大影响。为了进一步提高列车故障应急处理效率,有针对性的培训地铁司机处理故障能力,减少对正线运营的影响,文章对列车故障数据进行分析并就重点高发故障的应急处理进行规范。 1 列车故障数据分析 通过对2013年7月1日至2014年6月30日的行车事件进行统计,全路网因设备故障(排除人为因素和天气因素)造成两分钟及以上晚点的行车事件共计252件,其中可由地铁司机处理的车辆故障84件,占总行车事件数的33.3%(各设备故障数见图1)。其中因车辆故障造成清客、救援的行车事件19件,占总清客、救援数的65.5%。 图1 2013年下半年至2014年上半年设备类行车事件统计图 分析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清客、救援等对正线运营影响最大的行车事件多由车辆故障引起,且具有较高的发生频率。 通过对2013年下半年至2014年上半年接报的车辆故障进行统计,全路网共计接报车辆故障121件(各车辆设备故障数见图2),其中84件为造成两分钟及以上晚点的行车事件,车辆故障引起的晚点发生率为69.4%,若在某些故障发生时,地铁司机处理及时得当,可降低由车辆故障引起的晚点数量,从而有效减少运营中断的时间,由此可见培训和巩固地铁司机处理故障方面技能的重要性。 图2 2013年下半年至2014年上半年车辆故障接报统计图 由图2统计可以看出,客室门故障数为62件,经统计其中44件为造成两分钟及以上晚点的行车事件,占总车辆故障引发晚点数的52.4%。在车辆故障引发的清客、救援行车事件中,客室门故障、空压机故障、VVVF故障是主要原因。 2 列车故障应急处理

重大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联动机制建设路径探析

重大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联动机制建设路径探析 作者:海峰时间:2014-06-18 浏览次数:0 次 目前我国突发事件呈现出发生频率高、影响跨度广、造成损害大的特点。重大突发事件一旦发生,往往会超出某一行政区域和部门的应对能力围,在多个区域造成重大危害,需要各方通力协作甚至举全国之力加以应对。而在目前我国现行的应急管理体制下,危机应对和化解过程中最为核心的应急资源往往又分散于各级政府部门、部队和企业等不同的单位。如果没有有效的联动机制予以事先规,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很难快速高效地调集各类物资,调遣各方力量进行应对。科学合理地构建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突发事件应急联动机制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也是当前应急管理研究关注的重点。 近年来,多学者对应急管理联动机制相继开展了研究并取得了诸多成果。这些成果多聚焦于区域间的应急联动机制探讨[1][2],包括城市应急联动系统[3]、应急通信[4]、应急联动指挥架构[5]等方面的研究,或者是将研究主题集中于特定类型突发事件的应急资源联合调度与协调机制[6]。总体来看,目前尚缺乏关于应急联动机制方法创新方面的研究,特别是从系统角度将不同区域、不同部门、军队地方、央企地方之间的重大突发事件联合行动机制视作一个整体的研究亟须进一步深入探讨。本论文基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对当前我国应急联动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应急联动网络的构建思路和应急联动机制的建设路径。 一、我国重大突发事件应急联动存在的突出问题 目前我国对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主要是遵循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条块结合的基本原则,以行政管辖权为基础,以专业划分为依据,对各类事件进行条块分割式的响应和处置。在应对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重大或超常规突发事件时,“条”与“块”之间由于缺乏有效的沟通渠道和顺畅的联动机制,条块结合往往相对松散,难以在有限时间开展高效的协调联合行动,与重大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当前,我国应急管理联动机制还存在以下若干方面的突出问题。 1.应急管理联动的参与主体协同不足 从应急联动的参与主体来看,一方面,在我国现行的应急管理体制中,地方政府与同级别的其他地方政府部门在突发事件应急协作方面缺乏明晰的制度规定和具有可操作性的联动程序,往往依靠更高层级的政府部门在事发后临时对各方资源和救援力量进行调配。另一方面,地方政府与垂直管理的中央部门、驻地军队和武警、驻地中央企业等部门和单位之间,在应急管理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协调联动盲区。各地区、各部门和各单位之间的应急管理合作带有一定的随意性,信息和资源在危机情境下难以实现高效整合,很多情况下还存在反应效率低下、沟通协调不畅、处置能力不足等问题。各个主体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模式上仍是以条状管理为主,各自负责业务围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或为突发事件处置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各主体间缺少常态化的沟通协调机制,条与块之间的结合相对较为松散。应急联动方面还没有形成法律化、制度化和规化的体系,职责边界不清和权限交叉的问题未得到根本解决,尚未形成高效的资源共享和信息沟通机制。各部门和各单位往往只重视辖区围或业务领域的危机处置,对各自所拥有的处置权限和所掌握的处置资源往往又不愿放权,造成危机发

紧急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制度

紧急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制度

紧急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制度 一、目的 通过建立本规程,使各类紧急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快速反应并妥善处理,控制事态的发展,以减少紧急突发事件给客户带来的危害和损失。 二、范围 适用于紧急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 三、职责 (一)总经理负责紧急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的审批、重大紧急突发事件的现场指挥和决策; (二)主管副总经理负责本管理职责范围内紧急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的审核、应急响应队伍和应急准备物料的审批,并监控应急处理预案的培训和演练; (三)项目经理负责本管理区域应急响应队伍的组织和应急准备物料的配备;组织本项目应急处理预案的培训和演练;发生一般紧急突发事件时负责现场指挥和对外协调; (四)秩序维护部负责编制治安、消防紧急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的编制;组织公司级有关应急处理的培训及演练;协助项目治安、消防紧急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和对外协调; (五)工程部负责编制设备、能源等紧急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的编制;组织公司级有关应急处理的培训及演练;协助项目设备、能源紧急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和对外协调; (六)公司及项目全体员工作为义务应急服务队伍成员,积极参加应急处理培训及演练,掌握应急服务技能,在发生紧急突发事件时按照相应的应急处理预案和本职责要求实施应急处理工作。 四、管理规定 (一)紧急突发事件应急服务概述 1.紧急突发事件应急服务是指在社区内,面对突发的紧急情况,为维护广大客户的利益而采取的应对措施;

和联络办法;

(2)项目值班室或监控室在处理紧急突发事件过程中,须按通报程序传递信息,分级联络相关员工;当某一级无人响应时应立即通知上一级,直至总经理; (3)遇有重大、特殊、紧急情况时,在通报有关员工的同时,应立即向公司领导直接报告。 2.应急服务员工储备 (1)项目下属各部门员工是项目应急服务的主要人力储备,公司各职能部门及项目应定期组织紧急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的培训,并经常开展处理紧急突发事件的集中演练,不断提高员工的各种应变能力,以确保各级员工在紧急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快速响应,有效处理; (2)项目建立以秩序维护员为主体的义务消防队,按照现场灭火、现场疏导、现场警戒和物资抢救、员工急救等进行职责分工,并对义务消防队员工进行定期演练,提高义务消防队的实战技能,达到能够熟练使用消防灭火器械、基本掌握灭火要领的目的; (3)项目值班室及监控室24小时值班,在接到紧急情况通报后能够按照各相关应急处理预案发出指令; (4)对客服、秩序维护、消防、工程、保洁所属员工做统筹安排,并调配各值班岗位,以保证各在岗员工24小时响应应急指令,并采取相应措施; (5)各有关员工接到值班室或监控室指令后应立即赶赴现场,不得以任何理由拖延或拒不到场;到场后立即投入应急处理工作,以保证事态得以有效控制。 3.应急服务物料储备 (1)为确保紧急突发事件能够得到有效控制,项目必须对应急服务物料有充分的储备; (2)应急服务常用的物料包括:灭火器、排水泵、呼吸面罩、消防斧、应急灯、沙包、急救药品、担架及必要工具等; (3)应急服务物料必须存放在固定的地点,并标有明显的标识显示; (4)应急服务物料存放必须采取定置管理的方法,存放的地点应方便取用,以便及时排除故障和险情;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办法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目的和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务院《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文件,为建立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完善相关工作程序和方法,妥善处置各类突发事件,提高参建单位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和社会影响,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保证工程建设顺利进行,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沪昆铁路客运专线建设期间突发事件预警及应急处置工作。突发事件是指具有发生的突然性和不确定性,严重影响工程进展或危及生命财产安全或造成较大政治、环境和社会影响的事件,分为重大质量安全事故、自然灾害(洪水、地质灾害等)、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集体性职业中毒、食物中毒及传染病爆发流行事件等)、铁路行车事故、突发环境事件等。 其他突发事件按照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相应规定执行。 第三条主要原则 1.统一领导,加强管理。 在公司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应急管理机制,落实逐级负责制度,保证信息传递快捷、畅通,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加强应急管理,维护参建单位和人员的合法权益。 2.居安思危,预防为主。 高度重视安全稳定基础工作,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各项准备工作。 3.以人为本,减少危害。 切实把保障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4.快速反应,协同应对。 切实保障生命财产安全,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第四条应急预案体系 1.《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办法》是公司对项目建设期间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进行组织管理的整体预案,是公司指导铁路工程建设期间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的规范性文件。 2.各参建单位要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铁道部、建设部及地方性法规与规章和本办法等,对工程建设期间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公共事件,结合工程建设实际编制相应的应急预案。 第二章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第五条组织机构 公司是项目建设期间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领导机构,全面组织指挥工程建设期间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成立以公司主要领导为组长,部门负责人和各参建单位现场负责人参加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办公室,办公

重要信息系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办法

卡卡农村卡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重要信息系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办法(试行)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卡卡农村卡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行”)重要信息系统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事件的影响,维护国家金融稳定,确保本行稳定健康发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银行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重大突发事件报告制度》、《金融违法行为处罚办法》、《银行业重要信息系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规范(试行)》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及相关行业管理规定制定。 第三条应对本行重要信息系统突发事件的工作原则包括: (一)健全机制。建立统一指挥、协调有序的应急管理机制,主动开展应急管理工作,定期演练和评价应急预案,持续改进本行的应急预案和相关协调机制。 (二)明确职责。明确本行各部门在应急管理工作中的职责,以保障业务连续性为目标,以落实和完善应急预案为基础,全面加强信息系统应急管理工作,并制定有效的问责制度。 (三)预防为主。建立和完善突发事件风险防范体系,对可能导致突发事件的风险进行有效地识别、分析和控制,并对风险指标动态、持续监测,减少重大突发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四)处臵高效。加强应急处臵队伍建设,提供充分的资源保障,确保突发事件发生时反应快速、报告及时、措施得力、操作准确,降低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损失。 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处臵本行发生的,有可能影响某一区域经济秩序稳定的重要信息系统突发性事件。 第五条以下术语适用于本办法: (一)本办法所称重要信息系统是指本行支撑关键业务,其信息安全和系统服务安全关系公民、法人和组织的权益或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甚至影响国家安全的信息系统。主要包括面向客户、涉及账务处理且时效性要求较高的业务处理类、渠道类和涉及客户风险管理等业务的管理类信息系统,支撑上述系统运行的前臵机、客户端、机房、网络等基础设施也应作为重要信息系统的一部分。 (二)本办法所称业务服务时段是指本行重要信息系统所承载业务对客户提供服务的时间。 (三)本办法所称突发事件是指本行重要信息系统以及为之提供支持服务的电力、通讯等系统突然发生的,影响业务持续开展,需要采取应急处臵措施应对的事件。 (四)本办法所称信息系统应急管理是指贯穿于整个信息系统生命周期中,通过风险防范、应急响应、应急保障以确保信息系统能够满足业务发展战略对业务连续性要求的管理。 (五)本办法所称业务影响分析是指分析业务功能及其相关信息系统资源、评估特定信息系统突发事件对各种业务功能影响的过程。 (六)本办法所称剩余风险是指采取了风险控制措施后仍不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