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师大中国现代文学史专升本函授作业附答案

陕师大中国现代文学史专升本函授作业附答案
陕师大中国现代文学史专升本函授作业附答案

陕西师大远程教育学院中文专升本科函授生

《中国现代文学史》作业题

一、填空题

1、“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反对文言,提倡白话,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

2、“五四”文学革命在1917年发生,胡适在《文学改良诌议》中提出“八事”;陈独秀在《文学革命论》中提出“三大主义”。

3、“五四”前夕,林纾写了文言小说《荆生妖梦》攻击新文化运动,其中狄莫,金心异、田其美分别影射陈独秀、钱玄同、胡适。

4、鲁迅第一篇文言小说是《怀旧》,第一篇白话小说是《狂人日记》,第一本论文和杂文合集是《坟》。

5、李大钊在《什么是新文学》中,提出新文学必须有宏深的思想、学理,坚信的主义,优美的文艺,博爱的精神。

6、郭沫若20年代曾写过三个历史剧,它们是《卓文君》《王昭君》《聂嫈》。

7、闻一多是位杰出的爱国诗人,他一生出版的两本诗集是《红烛》和《死水》,在新诗格律化方面,他主张写诗要讲求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8、郭沫若的小说《漂流三部曲》包括《歧路》《炼狱》《十字架》。

9、茅盾的《农村三部曲》包括《春蚕》《秋收》《残冬》,它的体裁是短篇小说;洪深的《农村三部曲》包括《五奎桥》《香稻米》《青龙潭》,它的体裁是话剧。

10、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于1943年10月19日在延安的《解放日报》正式发表。全文包括“引言”和“结论”两部分。

二、名词解释

1、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为20世纪早期中国文化界中,由一群受过西方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革新运动。1919年5月4日前夕,陈独秀在其主编的《新青年》刊载文章,提倡民主与科学(德先生与赛先生),批判传统纯正的中国文化,并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一方面,以胡适为代表的温和派,则反对马克思主义,支持白话文运动,主张以实用主义代替儒家学说,即为新文化运动滥觞。在这一时期,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人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核心人物,这一运动并成为五四运动的先导。

2、文学革命

1917年2月发表于《新青年》,表明了更坚定的文学革命的立场,明确提出"三大主义"作为新文学的征战目标。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平民文学;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从内容到形式对封建旧文学持批判否定态度,主张以革新文学作为革新政治、改造社会之途。

3、问题与主义之争

五四运动以后,1919年7月,胡适在《每周评论》31期上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一文。同年8月,李大钊在《每周评论》35期上发表《再论问颠与主义》,“我们的社会运动,一方靠固然要研究实际问题,一方面也

要宣传理想的主义”。他针对胡适反对“根朠解决”的观点,指出“必须有一个根朠的解决,才有把一个一个的具体问题郠解决了的希望”。他们通过这种类似双簧的争论模式,各自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堌立场,在学术界引起了很强的反响。问题与主义之争”实际上是新文化运堨中马克思主义与改良主义的一次论战?在一定程度上,宣传了马克思主义,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4、“学衡”派

学衡派得名于1922年1月在南京创办的《学衡》月刊,主要成员有东南大学的梅光迪、胡先骕、吴宓等,他们既是欧美留学生,又是大学教授。他们以《学衡》为阵地,打着“学贯中西”旗号,提倡尊孔读经、复古倒退,攻击新文化运动、文学革命和开始在中国传播的马列主义。1933年,《学衡》停刊。

5、甲寅派

甲寅派得名于《甲寅》杂志。1925年《甲寅》在北京复刊后,成为章士钊等宣传复古思想,反对白话文,为镇压进步学生运动制造舆论,维护反动军阀统治,抨击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至此,白话与文言之争以白话文的胜利而告终。

6、文学研究会

文学研究会是中国新文学运动中第一个纯文学团体,成立于1921年1月,发起人有茅盾等人,以《小说月报》为阵地,积极倡导文学革命。其主要理论家茅盾提出文学要老老实实表现人生,尤其应描绘被压迫的人民,在创作方法上,他主要提倡现实主义,反对唯美主义和浪漫主义。文学研究会作家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小说创作上,如茅盾的《蚀》三部曲、叶圣陶的《倪焕之》,许地山的《缀网劳蛛》、冰心的《超人》等均以对现实的细密描绘、深入剖析,显示出现实主义特色,而成为文学研究会这个显示主义文学流派的力作。

7、创造社

①1921年在日本东京成立,发起人有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等。

②主要刊物:《创造季刊》《创造周刊》《创造日》

③理论主张:尊自我,重主观,强调艺术是自我表现、内心自然流露;强调文学的本质是感情;强调灵感在创作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浪漫主义特征。

8、“湖畔诗社”

湖畔诗社是“五四”文学革命前后出现的新诗团体,1922年成立于杭州。以短小清新的情诗创作为主,并引起了较大的反响。主要成员有:应修人、潘漠华、冯学峰、汪静之等人。具有浪漫抒情倾向,以“真正专心致志做情诗”为特色,出版诗集《湖畔》、《春的歌集》等。湖畔诗人在五四个性解放思潮的影响下,勇于创作情诗,帅直坦城,绝无世俗的顾及,也少见艺术的雕琢,以为青春期青年诗人的热情和真挚,体现了五四时代精神,以及现代新诗的勃勃生机。

9、新月社

新月社于1923年成立于北京,该社活动在1927年春迁往上海,1933年结束,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他们把《晨报副刊》作为阵地,后又创办《诗刊》周刊,《新月》月刊。新月社是一个涉及政治、思想、学术、文艺各领域的派别,在思想上和组织上都表现了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特点。它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主要贡献在于新诗,闻一多、徐志摩等人针对自由体诗体现的散文化倾向,提出新格律诗的主张。他们对于对于诗歌艺术的追求带有唯美倾向,但在当时对于新诗在艺术技巧上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闻一多的《死水》等是新月派的佳作。

10、问题小说

冰心是最早创作“问题小说”并产生较大影响的作家之一。她于1919年发表了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此后接连创作了许多“问题小说”。所谓“问题小说”就是以家庭、妇女、婚恋、劳工、青年等各种社会问题为题材,催人疑问,促人警觉,发人深省的小说作品。冰心“问题小说”,涉及面很广,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代表作有:《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庄鸿的姊妹》、《还乡》等。女作家庐隐也是“问题小说”的创作者之一。

11、小诗派

1921~1924年间,冰心、宗白华等人受泰戈尔《飞鸟集》、日本俳句的影响开始写作小诗。所谓小诗多是以简短的体式抒写个人即时的感兴,或托物喻理,或借景抒情,且常以哲理入诗,表现作家“零碎的思想”。

12、自叙小说

中国现代抒情小说的最初体式,作者多集中于创造社。创造社的主要成员在日本留学期间,较多地接受了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文学及近代日本"私小说"的影响,于是强调"本着内心的要求,从事于文艺活动"。主张再现作家自己的生活和心境,减弱对外部事件的描写,而侧重于作家心境的大胆暴露,包括暴露个人私生活中的灵与肉的冲突以及变态性心理,作为向一切旧道德旧礼教挑战的艺术手段。自叙传抒情小说作为一股创作潮流是从郁达夫1921年出版的《沉沦》小说集开始的。

13、社会分析小说

以茅盾为首的一类小说,其特点是:表现时代斗争的重大题材,在创作一开始就运用一定的社会科学思想对社会生活进行理性的分析,以开拓形象思维的深广度,在典型环境中塑造典型性格尤其是塑造时代性格,在戏剧冲突强烈的情节中描述人物的性格成长史或凸出人物性格的一瞬。在左翼内部,跟随茅盾如此创作的,有沙汀、吴组缃等人。这种小说模式逐渐成为"左翼"文学公认的主流,因而影响深远。

14、东北作家群

“东北作家群”是指“九?一八”事变后,一群从东北流亡到关内的文学青年在左翼文学运动推动下共同自发地开始文学创作的群体。他们的作品及时反映了处于日寇铁蹄下的东北人民的悲惨遭遇,表达了对侵略者的仇恨、对父老乡亲的怀念以及早日收回国土的强烈愿望。他们的作品具有粗犷宏大的风格,写出了东北的民俗风情,显示了浓郁的地方色彩。“东北作家群”的主要作家有萧军、萧红、舒群、白朗、端木蕻良、李辉英等。代表作有萧红的《呼兰河传》、《生死场》,萧军的《八月的乡村》等。

15、孤岛文学

“孤岛”指1937年11月至1942年12月被沦陷区包围的上海租界。“孤岛”文学即发生在这一特定地区特定时期的文学,它密切配合形势,及时反映现实,巧妙揭露敌人罪行,讽刺殖民地的都市生活和知识社会的陈腐,表现当时的民族精神、社会声息。于伶、阿英的剧作,钱钟书、张爱玲的小说,唐弢、柯灵的杂文等都是其优秀代表。孤岛还出版了《鲁迅全集》、《西行漫记》等重要著作及大量文学刊物。孤岛文学作为中国抗战时期文学的重要一页载入史册。

16、七月诗派

“七月”诗派是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的重要诗歌流派,得名于《七月》杂志。主要诗人有艾青、田间和鲁藜、绿原、牛汉等。他们以《七月》、《希望》、《泥土》等杂志为主要阵地,强调诗歌中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历史与个人的融合,多写自由诗,其中又以政治抒情诗为主。他们出版过《七月诗丛》、《七月文丛》(包括诗集)等。该派在革命现实主义雄浑的总风格中,又显示出各诗人充满个性的特色。

17、红色鼓动诗

红色鼓动诗的代表人物是殷夫,主要内容是以高昂的革命斗争精神显示鲜明特色。抒写了献身革命事业的崇高精神和战斗意志,以及对无产阶级事业必然胜利的乐观坚定的信念。

殷夫是左联五烈士之一,其代表作为:《别了,哥哥》是一首记实诗作。《血字》是为纪念“五卅”四周年。艺术特点:以壮为诗魂,都用浪漫主义直抒胸臆的抒情方法,以英雄主义的调子,急骤的旋律和钢铁般的语言,呈现出刚健雄浑的诗风。

18、论语派

论语派是30年代的一个散文流派。主要人物是林语堂。主要刊物有《论语》《人间世》《宇宙风》,以刊登小品文为主,提倡幽默、闲适、性灵。主张"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笔调",采取与政治保持距离的自由主义立场。《论语》前期文章尚能触及时弊、幽默中含讽刺。1934年后,讽刺锋芒日益减弱,幽默也流于说笑话、寻开心。由此引发了左翼作家与其的论争。

19、秧歌剧

是延安文艺座谈会以后,《讲话》精神在文艺上显示的最初成绩。文艺工作者改变了轻视民间文艺秧歌的态度,与群众一起,指导改造了旧秧歌,使之成为反映阶级斗争、生产斗争新内容,熔戏剧、音乐、舞蹈于一炉的小型广场歌舞剧。1943年春节秧歌闹得热火朝天,涌现了一批受群众欢迎的秧歌剧,如"鲁艺"的《兄妹开荒》等。新秧歌运动表现了文艺工作者面向群众、向工农兵普及的实践。

20、九叶诗派

是抗战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一个重要诗歌流派,主要诗人有辛笛、陈敬容、杜远燮、杭约赫、郑敏、唐祈、唐湜、袁可嘉、穆旦等九人。他们强调反映现实与挖掘内心的统一。诗作视野开阔,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历史感和时代精神。在艺术上,他们自觉追求现实主义与现代派的集合,注重在诗歌里营造新颖奇特的意象和境界,善于运用较大跨度的跳跃性来形成“陌生化”独特的艺术效果。

三、简答题

1、如何认识中国现代文学的性质?

答:中国现代文学区别于中国古代文学的基本特性是其彻底的反封建性质,现在人们则更倾向于用现代性来概括其基本的性质,即强调中国现代文学实现了中国文学的现代性转型,这一转型既表现在文学的形式上,更体现在文学的内容上。具体地说,它用现代的形式表达了现代人的思想和情感,这是现代文学之所以为现代文学的关键。

2、“五四”文学革命的伟大意义何在?

答:一,五四让晚清以来的被压抑着的现代性获得了最大的生机,形成了新的文化与文学观念,开创了新的主题领域与人物形象谱系。五四批判否定了整个封建制度及其思想文化体系,此后的文学始终贯、体现着“人”的观念、不断解放的思想以及个性解放、民主与科学、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启蒙主题;农民、平民劳动者、新型知识分子等人物形象代替旧文学中的帝王将相,才子佳人。二.五四文学全面革新文学语言,文体形式,奠定了20世纪中国文学的基本审美价值趋向和多元并存的接受心理基础。三.五四文学增添了世界维度,建立了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亲密关系,自觉的借鉴,吸收外国文学及文化的营养,形成了面向世界而又有本土特点的开放性现代文学。四.五四形成的现代作家队伍是此后半个多世纪的文学创作的主体力量,这批作家和他们开创的文学内容及形式形成了新的现代传统,这一传统的赓续是文学现代性的基本保证。

3、为什么说郭沫若的《女神》是中国新诗的第一块界碑和基石?

答:一、思想内容上。《女神》体现了"五四"时代精神。它彻底反帝反封建和反抗一切旧势力的革命精神,对光明的向往等,是最强烈地体现了"五四"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二、在艺术上,《女神》是中国浪漫主义新诗的开山之作,开拓和形成了浪漫主义新诗流派。《女神》以鲜明的浪漫主义独树一帜。它强烈的感情,伟美的艺术形象等对当时和后来的浪漫主义诗人发生重要影响。三、在诗歌形式上,《女神》是自由体诗的一个高峰,为诗歌的革新和创造树立了榜样。它完全冲破了旧诗格律的束缚。诗节、诗行长短无定,韵律无固定格式。

4、“左联”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答:左联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指导自己的实践,在宣传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方面,鲁迅、瞿秋白、冯雪峰等人都做了不少翻译介绍工作。左联从一开始就重视理论批评工作,其成员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武器,对于“新月派”、“民族主义文艺运动”、“自由人”、“第三种人”及“论语派”等的资产阶级文艺观点,进行了批评。对国民党当局的反动文艺政策,进行了批判和斗争。他们很重视文艺大众化的问题,先后在《大众文艺》、《拓荒者》、《文学导报》、《北斗》、《文学》、《文学月报》以及其他报刊上发表文章,展开热烈讨论,形成很有声势的文艺大众化运动。

左联领导的左翼文艺运动,在创作方面取得巨大成就。革命作家在左联刊物和其他进步刊物上发表了大量作品,鲁迅的《故事新编》以及他和瞿秋白的杂文,茅盾的《子夜》、《林家铺子》、《春蚕》,蒋光慈的《咆哮了的土地》,丁玲、张天翼、叶紫等人的小说,田汉、洪深、夏衍等人的剧作,中国诗歌会诸诗人的诗歌,都以其思想上艺术上新的拓展,显示了左翼文艺的实绩,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左联的培养下,涌现了沙汀、艾芜、叶紫、周文、蒋牧良、艾青、蒲风、聂绀弩、徐懋庸等一批文学新人。他们给文坛带来许多生气勃勃的作品,成为30年代文坛上活跃的力量。创作方面的巨大成就还在于出现了许多新的具有重大社会意义的题材和主题。革命者在白色恐怖下的英勇斗争,工人群众对资本家剥削的猛烈反抗成为许多作品描写的内容。农村生活和斗争的题材也进入了许多作家的创作视野,不少作品以真实生动的艺术画幅反映了农村贫困破产的景象,显示了广大农民的觉醒和斗争。此外,30年代动荡不安的城市生活也在文学作品中得到了真实、集中的反映。所有这些作品都体现着强烈而鲜明的时代色彩。

5、《子夜》的主题是什么?

答:《子夜》是茅盾的里程碑式的现实主义力作。作品以"子夜"为名,象征着中国黎明前最黑暗的社会现实。它通过对中国30年代初期各种错综复杂的社会生活及社会矛盾的全景式大规模的艺术描写,特别是对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处境和前途的生动描写,艺术、准确而深刻地揭示了当时中国的社会性质:即中国不可能在帝国主义侵略下走上独立发展的资本主义道路,只能是越来越殖民地化。在军阀混战、农村经济严重破坏;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使中国民族工商业空前危机的社会大动荡、大危机、大转变的政治局势下,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同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派支持下的买办资产阶级的角斗中,最终只能走向买办化或破产的历史命运。从而以艺术的形式回击了托派鼓吹的中国走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谬论。

6、艾青诗作有什么特点。

答:(1)现实主义艺术精神。艾青的诗歌忠实于现实的战斗的传统,始终把时代与自我、政治性与艺术性的统一看作现实主义的本质规定,从而使他的创作保持了现实主义本色,忠实于自己对时代、对生活的真切感受,将自己的爱恨情感真诚地抒写出来。(2)融会古今中外文学艺术。他继承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以天下为己任”的忧患意识,发扬中国诗歌以抒情为本,以意境为审美追求的最高境界,以赋、比、兴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诗学传统;同时受西方印象派绘画和象征主义的影响。(3)追求诗歌的散文美:艾青追求诗歌形式的自由性,追求语言的口语美。

7、为什么说《白毛女》是我国新歌剧发展的里程碑?

答:歌剧《白毛女》是根据流传在晋、察、冀边区的一个叫做“白毛仙姑”的民间故事创作而成,表现了佃户杨白劳和他的女儿喜儿在旧社会的悲惨遭遇,反映了广大农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向地主阶级和封建制度所作的坚决斗争。其中心主题可以由《白毛女》中的一句唱词概括: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当《白毛女》演出时,每至精彩处,观众中掌声雷动,经久不息;每至悲哀处,台下总是一片哭泣声。《白毛女》的音乐建立在河北、山西、陕西的民歌、说唱音乐之上,它继承了中国戏曲音乐的传统,又借鉴了西洋歌剧的经验。《白毛女》的音乐最突出的成就是塑造了杨白劳和喜儿这两个人物形象。杨白劳虽然在第一幕中就含恨自杀了,但是通过《十里风雪》、《扎红头绳》等唱段,将杨白劳这位贫苦农民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引起了千千万万人民的同情。喜儿的性格,在《北风吹》、《昨天黑夜爹爹回到家》、《我要活》等著名唱段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白毛女》是中国新歌剧艺术成熟的一座里程碑。

8、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在新诗发展史上有什么意义?

答:作品采用“信天游”形式进行创作,但又根据题材、主题需要,进行了创造性改造。首先,在结构上,传统信天游两句一节即一首,或数节一首,形式短小;《王贵与李香香》突破了这种短小结构,构建起两行一节、几百节连缀成篇的宏大而严谨的结构;不仅如此,它的每一节也不一定像传统信天游那样表达一个独立的意思,而往往数节相连才构成一个简单的情节,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这就拓展了传统信天游的空间与表现力。其次,突破了传统信天游抒情诗特点,将它变为有情节、故事、人物的叙事长诗。第三,语言上,或直接借用民间信天游原有诗句叙事抒情,如“天上下雨地下滑,自己跌倒自己爬”;或利用信天游的一部分,加以改造,表达新的思想,如“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的下句,传统信天游往往接的是“远路上想干妹子是枉然”,或“有心见面路太远”,或“过路的朋友一阵烟”,表达一种无可奈何之情,而《王贵与李香香》接的则是“陕北红了半个天”,意蕴完全不同;或根据信天游格调、常用的比兴手法,自创佳句,如“一杆红旗要大家杠,红旗倒了大家都遭殃”。第四,灵活运用比兴手法。有时是比兴一体,放在每节首句,如“山丹丹开花红姣姣,香香人材长得好”;有时是比喻在前,但没有兴的作用,如“太阳出来一朵花,游击队和穷汉们是一家”;有时叙事在前,比喻在后,如“一对大眼水汪汪,就像那露水珠在草上淌”;有时第一句只起兴的作用,与下面所叙述的内容没有直接的比喻关系,如“百灵子雀雀百灵子蛋,崔二爷住在死羊湾”等。对信天游的创造性借鉴、运用,使《王贵与李香香》突破了新诗过于欧化民族性不足的局限,为新诗如何借鉴民间艺术提供了重要的经验。

9、为什么说沈从文的《边城》是诗化小说?

答:沈从文的边城小说就不注意情节与结构,而是意韵和情致,看重作品的写意性与抒情性。因而他善将散文的笔法和诗歌的抒情因素融入小说之中。创造一种诗意抒情的表达方式。他常常用一种清淡的散文笔调,平和素静地刻绘他所熟悉的、所呼唤的性情人格,他所默想的人生事理,所企求的理想人生形式。他的小说中多详细的铺叙、交代,如《边城》第二节对茶峒和酉水上游地势,历史、物产、买卖、人情、风俗的详细介绍,将读者带入小说营造的原始美与情感美的境界中。沈从文的小说结构疏放,色味清淡,意境超逸,气象精巧,属如烟如云的阴柔之作。作品多笔意淡远,因远而淡,但仍清宛可闻,留一串雅丽的回音在读者的心头。沈从文的这类小说发韧于“五四”时期的现代抒情小说不得,并将其大大地推进了一步,影响了后代的许多作者。

10、延安文艺座谈会后,解放区文艺发生了哪些深刻变化?

答:一是确立了解放区文艺工作的方针,推动了解放区文艺工作蓬勃发展。延安文艺座谈会和《讲话》,给广大文艺工作者指明了方向。按照《讲话》精神,他们深入农村、工厂、部队,坚持为人民大众、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开展了大规模群众性文艺活动,创作出一大批适应抗战需要、深受广大群众欢迎的优秀文艺作品,比如大型新歌剧《白毛

女》,小说《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等。二是扩大了党在国统区、沦陷区进步文艺工作者中的影响。1944年1月1日,《新华日报》以摘录和摘要形式刊登《讲话》主要内容。4月,郭沫若在重庆召开座谈会,介绍、学习《讲话》精神,并连续以《一切为人民》《向人民大众学习》《走向人民文艺》等为题,发表多篇文章,号召进步作家“努力接近人民大众,了解他们的生活、希望、言语、习惯,一切喜怒哀乐的外形和内心,用以改造自己的生活,使自己回复到人民的主位”。三是奠定了党的文艺理论和方针政策的基础。70年来,《讲话》精神不断丰富发展。上世纪50年代,毛泽东在《讲话》精神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文化艺术要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把我国社会主义文艺方向确定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四是促进了国际社会对中国共产党文艺理论和方针政策的了解。1945年12月,《讲话》发行朝鲜文本,这是最早的外文译本。随后,日本、法国、苏联、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波兰,东欧其他国家和越南、瑞典、芬兰、印尼、古巴等国相继翻译出版《讲话》。美国、英国出版发行《讲话》英译本,意大利出版发行意大利文《讲话》单行本。

四、论述题

1、概述鲁迅小说的艺术成就

答:鲁迅写小说虽然借鉴了外国小说的艺术经验,但他把外国小说的经验与中国古代小说的传统结合在一起,奠定了中国现代小说的民族化的基础。鲁迅小说标志着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主要是它在在形式上是新的、成熟的,思想内容上是彻底反封建的,揭开了中国现代小说的新纪元。鲁迅博采西方小说艺术之长,以新颖别致的艺术形式和鲜明的现代特色,实现了中国小说艺术从古典走向现代的根本变革,创建了20世纪小说的民族新形式的格局。由于鲁迅能独立地按照他所要表现的生活内容和自己的艺术个性去进行灵活的艺术熔裁,小说的体式不断有新创造。加上他又深得传统小说精髓,常用古代小说的白描手法传神地刻画人物,语言简洁、凝炼、含蓄、准确,蕴含着传统文言小说所特有的韵味。所以,他的小说既是现代的,又是民族的。

2、分析《阿Q正传》中阿Q的形象

答:阿Q形象是一个多重的复合体,既是落后农民的典型,又是精神胜利法的载,也是弱者保护心理的形象化概括。就基本的性格构成来看,阿Q充满了矛盾,其特点是两重人格、退回内心、泯灭意志。这一性格系统实际上构成了一种具有高度抽象性的精神符号,即精神胜利法。精神胜利法,直接的意义是以虚幻的精神上的胜利来掩盖现实中的失败,它的实质则是一种病态的人格,因而具有高度的概括性,甚至可以看作是人类的一种不敢正视现实的精神弱点的象征。

3、概述郭沫若的史剧观

答:郭沫若以学者、剧作家、诗人这三者的和谐统一,构成了他的历史剧创作别具一格的艺术特色。“当他创作历史剧的时候,他是以科学家、历史学家在做渊博的准备,而以革命诗人在进行丰富的构思,最后再以戏剧家的绚丽风格去落笔。所以,他的作品才是这样的征引旁博、才气纵横、想象大胆、联想奇胜。”②这样的评价,是有道理的。首先,作者具有渊博的历史知识和独到的历史眼光,善于在错综纷坛的历史现象、甚至各种相互矛盾的史料和观点中鉴别真假、明辨是非,提炼出卓越的、与众不同的见解,作为他历史剧创作的思想基础,使他的剧本的主题思想,具有一种发人深省的力量。郭沫若历史剧的这一特色,在他解放前的一系列剧作中已经表现了出来。而在建国后,由于作者思想的更加成熟,也由于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去重新评价历史人物的迫切需要,所以,作者创作上的这一特色是更加突出了,也更具有时代色彩了。《蔡文姬》和《武则天》的创作,选择了我国历史上遭到很多非议的两个杰出人物,赋予他们“忧以天下,乐以天下”的高尚品德和“人定胜天”的坚强信念,把对历史人物的科学评价和表现社会主义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塑造了崭新的历史人物形象。这里,表现了作者向在封建社会中占有绝对优势的正统思想

大胆挑战的精神,也表现了作者新颖而独特的艺术构思。这样,作者就把他的历史家的眼光和剧作家的形象思维活动高度结合起来了。其次,浓郁的诗的意境和强烈的浪漫主义的气息,也是构成郭沫若历史剧创作特色的一个因素,而且被一般人认为是一个主要的因素。作者是一个著名的抒情诗人,他对于诗有特殊的敏感,也很善于在剧中酝酿和组织诗的场面,造成诗的效果。例如,在《蔡文姬》一剧中,作者把《胡笳十八拍》中许多扣人心弦的章句,象明珠一样,镶嵌在剧情发展的重要关口,大大加强了全剧的诗的气氛和艺术感染力。特别是在诗章的伴唱运用上,作者不仅是把它作为深刻揭示剧中人物内心独白的有力手段,使之成为塑造人物性格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而且把读者和观众更进一步地引向了剧中的规定情境,缩短了历史和现实的“距离”。此外,第三幕中蔡文姬在长安郊外父亲墓前的梦境,描写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诗意,第五幕中反复吟哦和演唱的《重睹芳华》,都使剧本获得了强烈的诗的意境,也增添了浓厚的浪漫主义的色彩。《武则天》虽然和《蔡文姬》不同,但它也没有放弃使用诗的手段塑造形象。

4、简析茅盾短篇小说《春蚕》的艺术特色

答:主人公老通宝原来是一个比较富裕的农民,“十年间挣得了二十亩的稻田和十多亩的桑地”,“还有三开间两进的一座平屋”。而现在“世界真是越变越坏”,老通宝眼看着自己祖宗留下来的产业越变越小,直到“变得没有”,反欠了三百多块钱的在债。作为富裕中农的老通宝的家庭尚且如此,广大贫苦农民的命运就可想而知了。然而老通宝的家败落下来,并非他不会理家,不肯干活,而是被一种他还不能理解的力量控制了他的命运。小说一开始就写他的家乡周围,一个个茧厂关闭,到处驻扎了军队,田野里残留着战壕的痕迹。这是“一二八”战争的痕迹。老通宝直感到“自从镇上有了洋纱、洋布、洋油——这一类洋货,而且河里有了小火轮以后,他自己田里生出来的东西就一天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天贵起来”,曾使他“发”过的白花花的蚕茧,竟变成了无处销售的废物。由此可见,老通宝的家由“发”到“败”的过程,真实地反映了在帝国主义经济蚕食下中国农村破产的情景。

5、分析《家》中觉新的形象

答:觉新是一个复杂性格的人物。他是一个清醒认识到自己悲剧命运的懦夫。1、自愿的牺牲自己。因为受到过五四新思潮和反封建的新空气的影响,他切身认识到封建家庭制度必然崩溃的命运。但他受到的封建教育和封建家庭伦理观念的影响太深,作为封建家庭的“孝子贤孙”,使他自愿地挑起家庭的担子。他自愿为家庭牺牲自己,不敢反抗。2、他是一个自觉的懦夫,对封建家长的专制意志处处退让、顺从甚至做帮凶。他牺牲了梅、瑞珏,还劝说觉民接受高老太爷定的冯家的亲事。为了维护封建家庭他付出了自己和亲人的惨重代价。觉新的悲剧是封建末世的封建知识分子的悲剧。他清醒的认识到自己的命运,由此产生了绝望、悲观等心态。这一形象对现代中国的某些知识分子具有很大概括力。

6、分析《骆驼祥子》中祥子的形象

答:祥子是北京旧三十年代一位青年车夫,善良,正直,他的理想是车,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车。于是,他省吃俭用,起早摸黑。三年之后终于得偿所愿,但是那时是抗战时期,北平乱成一团,祥子稀里糊涂地被抓去打杂,更痛苦的是他的寄托—车,也被夺走了。千辛万苦逃了出来,回到“仁和厂子”继续拉车。但是痛苦还没结束:厂主刘四爷的女儿虎妞看上了祥子,并诱惑他,祥子上了当,不得不娶了虎妞,不多久虎妞就死于难产。虎妞死后,小福子又表示和他一起过,可是当祥子找到一份稳定工作后去找小福子时,才知道小福子已进了“白房子”并上吊死了。从此以后祥子就堕落了,以前的善良正直不见了,他憎恨任何人。拉车也不去了,吃喝嫖赌的恶习也染上了,他可以为金钱出卖朋友,彻底沦为了行尸走肉。祥子的悲剧,是他所置身的社会生活环境产生的。小说,真实地展现了那个黑暗社会的生活面目,展现了军阀、特务、车厂主们的丑恶面目,如果不是他们的迫害,祥子也不会从充满希望走向堕落,一个曾经勤劳坚忍,有着自己目标的人最后却沦为了社会垃圾----这不就是可悲的人生吗?也许这才是现实,残酷、悲哀、无可奈

何。理想和现实总是充满了矛盾,它们往往不能调和,然而它们却又同时存在。社会是现实的,它不会为了一个人的理想而改变,也不会是完美无瑕的。对于骆驼祥子,我感到遗憾,感到惋惜,也感到无奈,但也感到敬佩,我佩服他从前的坚强,他的上进。然而他最终没能战胜自己,没能战胜社会,终究还是被打败了。

7、简析曹禺的戏剧艺术成就

答:曹禺剧作在中国话剧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一、《雷雨》和《日出》的发表,是中国话剧创作艺术成熟的标志。剧作戏剧冲突尖锐复杂,结构严谨;人物性格鲜明独特,富有典型意义;戏剧语言个性化,且具动作性和抒情性。剧作的这些特点,是话剧创作成熟的标志。二、促进了话剧从“案头剧”向“剧场剧”的发展。曹禺以前,多数剧本主要以阅读欣赏为主。曹禺的《雷雨》《日出》等剧作,具有极好的舞台效果。三、促进了大型多幕戏剧的发展。曹禺以前,现代剧作多数为独幕剧和中型戏剧。《雷雨》等剧作,都是大型戏剧,演出时间2-3小时,剧情比较复杂,反映的生活内容更丰富广泛。《雷雨》《日出》以后,现代大型戏剧创作多起来了。

8、比较《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和《暴风骤雨》的异同

答:《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和《暴风骤雨》两部小说,在表达的主题上有很大的相似之处,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上世纪四十年代末期的土地革命,刻画了在那种社会背景下农民的生活和独具特色的人物形象,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社会学价值,都在1951年的斯大林文学奖中获奖。《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是女作家丁玲的作品,《暴风骤雨》的作者是周立波,两人均具有很高的文学造诣,同时在写作手法上具有不同的艺术特色,本文主要分析了这两部作品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一、“动”和“静”的表现

在写作风格上,丁玲和周立波各具特色,语言表达技巧上也有很大的不同。读了丁玲的这部作品,读者一定对农村干部张裕民印象深刻,这位服务于农民的干部,遇事冷静,做事成熟老练,同时具有一定的领导才能,在农民心中很有威望;在《暴风骤雨》中,则刻画了一位善于奉献的人物赵玉林,这个歌人物也具有高尚的人格魅力,他善良无私,能够灵活处理一些事情,思维机灵而又敏捷,善于处理各项事务。因此,这两部作品的共同点就是塑造出了成功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让读者觉得血肉丰满,就像身边的人一样真实。但是这两部作品具有迥异的丰格,说明作者的写作人物所用的手法是存在很大差异的,对于这种差异,我们可以用“静”和“动”这两个词语进行概括。对于《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来说。,给读者的总体写作手法就是“静”,对《暴风骤雨》则是“动”。对于动和静的意思,笔者是这样认为的,丁玲写作手法的“静”,给读者的印象就如同一位冷静的旁观者,不动声色地叙述着发生的一切故事,这时,我们可以认为作者在读者和小说中的人物之间,作者的叙述将主人公和读者有效的沟通起来,使读者更进一步地去了解主人公;这种叙述之所以是静态的,是因为主人公的对白和行为以及心理活动,全部是以第三者转述的方式向读者传达的,没有让小说中的人物直接进行说话,这就是一种“介绍式”的叙述手法,就如同布莱希特的“间离说”,使读者和小说中的人物保持一定的距离,可以更加冷静地看待小说中的各项事件和不同问题。作者叙述的“静”带给读者冷静看待问题的心态。

二、人物塑造上的特点

这两部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都是农村生活中的各阶级,有贫农,有中农,也有地主婆。但是人物塑造手法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塑造的人物形象是非常复杂的,正面人物有很大的缺陷,反面人物并非十恶不赦的,反映了人性的复杂和土地革命的复杂;而周立波的《暴风骤雨》则以人物形象塑造的经典性和鲜明性为主,正面人物“高大全”的理想化趋势很明显,而反面人物也确实十恶不赦,这样一来,矛盾就显得简单了。

9、《围城》简评

答:《围城》是一部讽刺小说。在《围城》中,辛辣机智的讽刺锋芒几乎无所不至,社会、人生、道德的病态,都逃脱不了它的冷嘲热讽。小说以方鸿渐的生活经历为线索,将讽刺的笔锋伸展到中上层知识界的各个角落,用多种方法勾画出病态社会中形形色色知识分子的形象,展现出一部新“儒林外史”的生动画卷。《围城》是一部幽默小说。所谓幽默,它是英语humour的音译,指通过映射、讽喻、双关等修辞手法,在善意的微笑中,揭露生活中乖诈和不通情理之处。而在《围城》中,这种诙而不谑令人莞尔的文字随处可见。《围城》是一部“学人小说”。钱钟书以博学闻名,是著名的学者,对古今中外的知识都很了解。他的学识在小说中也同样表现了出来,从而创造出一种由博识、睿智、谐趣构成的具有智性之美的世界。

10、简析赵树理小说创作的民族化、大众化特色

答:赵树理熟悉农村,热爱农民,用自己的小说创作表达农民的情绪、利益和愿望,其作品以不同角度反映了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中期中国农村最伟大最深刻的变化,堪称中国农村变革的一面镜子。如《小二黑结婚》通过描写根据地一对青年男女小二黑和小芹为冲破封建传统,争取个性解放,婚姻自主而进行斗争的故事,热情歌颂了新一代农民努力战胜农村中猖獗的恶霸势力和顽固的封建传统思想,揭示了中国农村实行民主改革、移风易俗的重要意义。赵树理的小说是继鲁迅之后,农村题材小说的又一块里程碑。在具体的艺术表现手法上,赵树理的小说显示了异常鲜明独特的民族风格。首先,赵树理继承了传统小说中描写人物重行动、忌静止刻画的特点,让人物在活动中间去表现自己的性格。如《小二黑结婚》中的小二黑和小芹、二诸葛和三仙姑的形象塑造,无一不放在动态的农村社会斗争中来完成,无一不与各自独特的而又各具社会普遍性的活动紧密相关。其次,赵树理借鉴了传统评书、章回小说的结构特点,注重故事情节的完整性、曲折性、首尾呼应,既适应群众欣赏习惯,又不像旧章回小说那样刻板僵硬,创造了一种评书体的小说形式,推进了“五四”白话小说的民族化。在《小二黑结婚》等作品中,作家都大量使用经提炼、纯化了的北方农民口语,不仅人物语言是口语化的,而且作家的叙述语言也是口语化的。他把生动的农民口语引入到现代文学语言的领域,不仅丰富了文学语言,而且对推进现代汉语的发展也有一定的贡献。总之,赵树理小说熔艺术性和大众性于一炉,创造出独具一格的民族新形式,并对后来的小说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国教育简史形成性考核作业简答题

《中国教育简史形成性考核作业》简答题 广州电大从化分校黄海燕 作业一 1.我国的学校是怎样产生的?最早的学校类型有哪些?-3 学校产生的最基本条件,一是要有人来学、有人来教;二是有的可学、有的可教;三是 要有适合教学的载体和方式。原始社会后期,随着生产的发展,剩余产品积累增多,这样就 可以有一部分人脱离生产,去专门从事教和学。随着生产经验的日益丰富和社会生活的复杂化,教育内容逐渐丰富,那些难以在生产过程中完成的教育任务,必定要有专门的场所和机构来从事。特别是文字的产生,大大促进了经验和知识的积累,也改变了单纯以口耳相传和行为仿效的最初教学形式,学校教育的产生于是成为了必然。 我国最早的学校类型有两种:第一种是“成均”,第二种是“庠”。 2.独尊儒术对教育的影响有哪些?-17 一是确立了教育为治国之本的地位。二是儒家经学成为教育的主体内容。但是独尊儒术也压抑了其他学术的发展,,使教育内容单一化,不利于学术的多元发展和多种形式和规格 的人才培养。 3.简述北宋的三次兴学。-22 北宋中叶,宋朝统治秩序已基本稳定,于是先后有三次兴学之举。第一次兴学,是范仲 淹主持的庆历兴学,兴学措施主要有:第一是州县立学;第二是振兴太学;第三是改革科举考试方法。第二次兴学,是王安石主持的熙宁兴学,主要措施有:第一改革大学,在太学实 施"三舍法";第二是加强地方官学建设;第三是举办专门学校,以培养具有一技之长的人才。第三次兴学,是蔡京主持的崇宁兴学,主要内容包括:第一是州县普遍设学县学亦置小学, 在各地方学校也实行三舍法。第二是扩建太学。第三是以学校取代科举取士。第四是兴办专门学校。 4.汉代太学的主要制度有哪些?-32 ①设五经博士,建立博士弟子制。②御定统一的经学教材。③经学教学必须讲究师法 家法,不得自行改动或客串到其他学派,门户之见极强。④建立定期的考试制度。初时一岁一试,通过者委以官职,东汉时改为两年一考。考试的办法是策试,策试合格,按 甲乙科授予不同的官职。不合格者继续学习,下次再考。分别授予不同的官职。 5.明清统治者对地方官学学生是怎样加以笼络和控制的?-64 明中叶后,只有府、州、县学生员(俗称秀才)才有资格参加科举考试,这就大大提升 了学校的地位,也使地方官学完全成为科举的预备场所。统治者对地方官学生员严加管制, 明太祖向全国各地学校颁布禁例十二条,刻在卧碑上,其要点是严禁师生议论国是,干预地方政务。要求他们遵纪守法,尊师重道,潜心治学,以求得到朝廷重用。清代又颁行了新卧 碑,共七条,内容与明代大同小异。康熙、雍正时又颁布“圣谕”,也主要是告戒训示读书人的。这些举措都着眼于从思想上和政治上控制知识分子。 6.书院的管理有哪些特色?-77 第一,书院有固定的经费来源和藏书设施。第二,书院有健全的组织管理系统。第三, 学生自治并参与书院的管理工作。第四,书院有健全的规章制度。 7.简述蒙学读书教学的通常程序?-89 蒙学的读书教学,往往是塾师先读,学童跟读,读若干遍后,就由学童自己读,塾师予 以纠正。读熟后就背诵,一定要达到熟练地背诵无误,最终还要能默写。每日学新课之前, 又必须将前面所读的书轮流背诵,称“温书”。学习告一阶段时要进行阶段复习,将所学的

中国建筑史期末作业题目(及答案)

期末作业 一.填空-每空2分(23×2=46分) 1. 今北京中山公园地位置,在明清北京城中是祭祀土谷之神地地位置(如下图),这个位置符合《考工记》所载王城规划中“__ __ __ __”地原则. __.

8. 唐代彩画在额栏上施红白相间地色块,称为“ 9. 现存最早地木结构建筑是山西五台山地__ __ 10. 《营造法式》中提到地北宋初年,由建筑工匠自己编写地建筑手册叫做《__》,据传它地作者是著名地木匠__ __. 11. 北宋地皇家园林有很高地开放性,例如《东京梦华录》和张择端地画作中均

二.单项选择-每题3分(10×3=30分) 1. 下列中国古代建筑屋顶中(均为单檐),屋脊数最多地是______. A庑殿顶 B悬山顶 C硬山顶 D歇山顶 2. 下列哪个最不属于中国古代院落格局地特点:(_____) A利于轴线组织 B利于私密性 C利于造型 D利于多种功能 E利于与自然交流 3. 云冈石窟地特点是_________. A保留大量完好地建筑形象 B保存大量地壁画 C保留大量地大佛造像 D保留大量地中心塔柱式石窟 4. 西汉长安城中,占城市面积最大地功能是:(_____) A祭祀 B宫殿 C官署 D住宅 5. 唐长安大明宫地主殿是:(_____) A乾元殿 B含元殿 C麟德殿 D太极殿 6. 城市中第一次取消坊墙,沿街开店地现象是在:(_____) A北魏洛阳 B隋唐长安 C北宋东京 D金中都 7. 下图哪一个是佛光寺东大殿地正立面图?(_____)

A1 B2 C3 D4 8. 下列剖面图哪一个是独乐寺观音阁?(_____)

中国建筑史作业部分答案

中国建筑史作业部分答案 一、我国古代庭院式组群的布局特点是什么?庭院的围合方式有那三种? 我国古代建筑以群体组合见长。宫殿、陵墓、坛庙、衙署、邸宅、佛寺、道观等都是众多单体建筑组合起来的建筑群。其中特别擅长于运用院落的组合手法来达到各类建筑的不同使用要求和精神目标。庭院是中国古代建筑群体布局的灵魂。 布局特点:沿着一条纵深路线,对称或不对称地布置一连串形状与大小不同的院落和建筑物,烘托出种种不同的环境氛围,使人们在经受了这些院落与建筑物的空间艺术感染后,最终能达到某种精神境界--或崇敬、或肃穆、或悠然有出世之想,这是中国古代建筑群所特有的艺术手法。另一种总平面形式是纵横轴线方向都做对称布置,常用于最庄重严肃的场所,如礼制建筑中的明堂、辟雍、天坛、地坛以及汉代的陵墓等。 庭院的围合方式大致有三种:一是在主房与院门之间用墙围合;二是主房与院门之间用廊围合,通常称之为“廊院”;三是主房前两侧东西相对各建厢房一座,前设院墙与院门通常称之为“三合院”;如将前面的院墙改建为房屋,则称“四合院”。 二、北京四合院建筑的布局特点? 北京四合院是北方地区地区明清住宅的典型,合院式住宅的一种,这种住宅的布局特点是强烈的封建宗法制度的影响和成熟的尺度与空间安排。住宅严格区分内外,尊卑有序,讲究对称,对外隔绝,同时注意对内的生态环境,绿化和风水的制约。 其建筑构成要素为正房(坐北朝南,家长居住,以硬山居多)、东西厢房(第二代居)、耳房、倒座(会客,书房)、后罩房(小姐居),大门、垂花门、抄手廊、影壁、院墙等。其组合形式可分为“单进院、二进院、三进院和超过三进的多进院。它们构成一路纵列,大宅可以旁带跨院,或是形成二路、三路、四路并列的大宅院。 其构成模式为“一明两暗”的三开间基本型,其核心庭院均采取“一正两厢“再加上垂花门或过厅的四合院格局。沿轴线纵深布局,以正房为主体,其院宽是”正房+耳房”的总宽。 坎宅巽(音xun)门(坐北朝南的房子叫做“坎宅”,而“巽”指东南方,所以东南方的门叫做“巽门”);并将勾连搭搭顶的垂花门作为前宅和后宅的分界。 以下论述题位答案要点,还要适当展开论述 一、试述元大都与明清北京城的建设发展。

19春福师《中国教育简史》在线作业二

(单选题)1: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地介绍和传播西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启蒙思想家是()。 A: 魏源 B: 严复 C: 康有为 D: 梁启超 标准解答: (单选题)2: 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在教育目的上主张()。 A: 培养经世致用的实用人才 B: 修已以安人 C: 提倡实学,重视自然科学 D: 学而优则仕 标准解答: (单选题)3: 梁漱溟认为乡村教育的重点是____。 A: 发展农村经济 B: 帮助农民扫盲 C: 恢复农村伦理 D: 改造乡村政权 标准解答: (单选题)4: 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育专著是____。 A: 《学记》 B: 《孔子世家》 C: 《颜氏家训》 D: 《朱子读书法》 标准解答: (单选题)5: 孔子把教学过程概括为()。 A: 学、思、行 B: 闻、见、知、行 C: 学、问、思、辨、行 D: 见闻为与开心意 标准解答: (单选题)6: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方法论是()。 A: “生活即教育” B: “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 C: “主动”、“习行” D: “教学做合一” 标准解答: (单选题)7: 孔子认为教学过程是()?

A: 教师为中心的教的过程 B: 学生为中心的学的过程 C: 教师与学生双边活动的过程 D: 学生自主建构的过程 标准解答: (单选题)8: 北宋王安石改革太学,创立()。 A: 大都授 B: 苏湖教法 C: 分斋教学法 D: “三舍法” 标准解答: (单选题)9: 明代在各省设立的教育行政机构为____。 A: 学务处 B: 儒学提举司 C: 提学使司 D: 劝学所 标准解答: (单选题)10: ()是世界上启发式教学的首倡者?A: 孟子 B: 庄子 C: 荀子 D: 孔子 标准解答: (单选题)11: 北宋的熙宁、元丰兴学的主持人是()。A: 范仲淹 B: 胡瑗 C: 王安石 D: 蔡京 标准解答: (单选题)12: 洋务运动最早创办的外国语学堂是()A: 自强学堂 B: 广东同文馆 C: 京师同文馆 D: 上海广方言馆 标准解答: (单选题)13: 元代国子学在教学管理上实行了____。 A: 苏湖教法 B: 三舍法

中国教育史作业

中国教育史作业 第一次 1、孔子的人性观是性善论。(错) 2、生活教育论是蔡元培的教育思想。(错) 3、原始社会时期没有教育存在。(错) 4、《学记》是孟子的作品(错) 论述题: 1、试析科举制度的影响。 答:把录取和任用权完全集中在中央,这便是我国历史上科举制度创立的开始。隋以前是察举,隋以后是考试,这是中国古代选士制度的一大分界线。科举制度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门阀士族把持选士的局面,为庶族地主参加政权开避了道路,扩大了统治阶级的统治基础。科举制度为以后的历代王朝所沿用,维持了一千三百年之久。该制度的广泛推行是在唐朝。唐王朝实行科举制度,的确满足了封建君主专制政治的要求,收到了集权中央、巩固封建统治的效果。科举考试制度对日本、朝鲜和越南曾发生过较大的影响。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在欧洲各国逐步推行的文官考核制度也是吸取了中国科举考试的合理因素。可见隋唐开创的科举考试制度.对东西方都发生过较大的影响。 宋代科举比唐代从规模到制度都有了进—步发展,这是由于宋初诸帝看到了科举取士对于巩固中央集权统治有重要作用。宋代统治者,基于历史的经验教训,重视科举制度,对于加强中央集权统治、控制思想,确实起了重要作用。但是科举盛行对教育却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学校教育成了科举的附庸。学者只为追逐名利,希图侥幸登上仕途,因而其读书目的既非振兴国家,对于学业也不求甚解,官学虽设而有名无实,科举之所取,多数并无真才实学。表现出科举制度的腐朽性。 元代科举仿行宋制。明初之于科举虽很重视,但取仕并非仅赖此一途。清代科举制度大体因袭明制,然而其考试办法比较前代更为繁杂而周密。 2、试析《学记》的教学思想。 答:《学记》是《礼记》中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和世界教育史上一部最早、最完整的教育学专著。《学记》把教育的作用概括为“建国村民”、“化民成俗”,《学记》两段精炼的文字简明扼要地说明了教育的社会作用和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既论述了教育的必要性,又阐明了教育的可能性。《学记》以托古的方式拟订了一个从地方到中央的理想的学制系统,又以大学为例,提出了一个完整的教学进程和考查标准。还记录了古代学校管理和行政领导方面的制度和规定。在综合各家长期教育、教学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总结了一套教育、教学的原则和方法:1、教学相长;2、尊师重道;3、藏息相辅;4、豫、时、孙、摩;5、启发诱导;6、长善救失。《学记》中还提出了许多教学方法,如问答法、讲解法、练习法、类比法等;《学记》对于教学工作中违反教学原则,不讲究教学方法以及造成的恶果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总结和概括,提出了尖锐的批评。《学记》内容十分丰富,论述十分深刻,它所提出的一系列教育原则和方法,充满着辩证法因素,至今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在近两千年前的中国能有如此全面、严整的教育学专著,许多论点和例证,今人读之,仍为之叹服。我们要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吸取营养,为发展我国的教育理论、改进教育工作服务。 3、试析蔡元培的教育思想 答:蔡先生的教育思想有如下几部分: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教育方针;“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教育应该独立;“尚自然”“展个性”的思想。 4、试析墨子的教育思想。 答:1、教育作用的主张,墨子很重视教育,希望用“上说下教”的方法来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他反对命定论比孔子还要彻底。他特别强调发挥人的主动精神,认为决定人的富贵贫贱不是命,而是“力”之强否。“强必治,不强必乱”“强必贵,不强必贱”。他在强调主观努力的同时,十分重视环境的影响与教育的作用,有染丝之说。2、关于教育的内容的主张。 墨子主张教育要培“贤士”。“贤士”的主要品德是“兼

参考答案中国建筑史史前至两宋辽金

中国建筑史——史前至两宋辽金 4.这一思想与上述《尚书》中大禹的建筑三原则中的哪一个原则关系最为密切?(1/1分) 正确答案: A 下列建筑类型中,哪一种是中国人排在第一位的? (1/1分) 正确答案: 皇家祭祀建筑 中国建筑屋顶正脊的鸱尾,是在以上的哪一个时期出现的? (1/1分) 正确答案: B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谁提出了中国城市“营邑立城,制里割宅”的规划思想? (1/1分) 正确答案: 晁错 最早提出宫室建筑应该“适形”的是哪一部著作? (1/1分) 正确答案: 《吕氏春秋》 1.公元前15世纪在中国属于_____时期。 (1/1分) 正确答案: 商 2.偃师二里头遗址主要属于_____时期。 (1/1分) 正确答案: 夏 3.殷墟遗址属于_____时期。 (1/1分) 正确答案: 商

1.佛教建筑中国化的具体表现不包括: (1/1分) 正确答案: 从具体的佛像崇拜到抽象的绕塔冥想诵经 2.南北朝帝王灭法的原因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1/1分) 正确答案: 寺庙占据了城市中很大一部分空间 1. 秦汉园林的特点,不包括: (1/1分) 正确答案: 园林中没有宫室建筑; 2.魏晋南北朝园林发展变化的包括: (1/1分) 正确答案: 由狩猎求仙通神等功能转变为游览观赏功能 由模仿自然转变为表现自然 建筑作为园林内部重要因素,造园升华到艺术创造的境界 下列指哪一项不是隋代的建设成就? (1/1分) 正确答案: 整理水系,修缮白堤 隋唐时期的住宅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以下哪几项是这种等级制度的体现?(1/1分) 正确答案: 只有常参官才能使用特定的建筑装饰 只有少数特权官员才可以在坊墙上对着大街直接开门 不同等级的住宅占地面积不同 堂屋的开间进深都有相应的规定 2. 明堂是中国古代以____为主要功能的建筑。 (1/1分) 正确答案: 宣扬政教,举行大典 1. 下列哪一项不是隋唐时期园林的成就? (1/1分)

军事史期末作业

当代大学生学习中国军事史的意义及作用 军事课程的意义对大学生进行集中军事技能训练和军事理论课教学,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正确决策,它既能体现人才培养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和谐统—,增强学生的国防观念利国防意识,培养大学生的基本军事技能,又有力地促进了大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军事课程的目标是以国防教育为主线,通过军事课教学使大学生掌握基本军事理论与军事技能,达到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加强组织纪律性,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后备兵员利预备役军官打下坚实的基础。 大学生是中华民族优秀青年的代表,是巩固我国国防、抵御外敌入侵、捍卫祖国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重要后备力量。因此,依法履行兵役义务,在校期间接受军事训练,学习、掌握基本的军事理论知识和军事技能,是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大学生军训工作,将大学生军训作为加强国防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可见,军事课不仅是大学生履行义务的—种形式和大学生接受军事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国家法律和政策规定的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 开设军事课程是时代的呼唤。近代中国充满血和泪的屈辱史对中国人民来说是刻骨铭心的,所以,必须加强全民的国防教育,增强国防观念。一个国家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国防实力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古人说,忧劳兴国,逸豫亡身,这是一条被历史反复证明过的真理。虽然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很不安宁的世界,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国际形势错综复杂,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存在并且有新的表现,我国的安全仍面临着严峻的威胁和挑战。这些都要求我们必须通过广泛深入的国防教育,增强忧患意识和国家安全意识,把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作为肩负着21世纪复兴中华民族历史使命的当代大学生,我们任重道远。所以在高校开设军事课程是时代的需要。 开设军事课程可以培养高素质的国防后备力量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就是要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核心是要着力培养人才的全面素质。开展军事理论课程能够培养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良好的道德素质,同时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加大大学生的能力培养。军事理论课通过讲授军事科技,使大学生了解我国与发达国家在军事技术方面的差距,从而激发学生钻研专业知识,积极参与实践,努力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军事理论知识是继我们军事训练之后的第二次国防教育.在我们进行军事训练之后,让我们更好的了解我国的国防,军事思想.世界军事,军事高科技,高技术战争,核武器,步兵分队技术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共同条令等等,以便我们掌握基本军事

《中国教育史》作业

《中国教育史》作业 本课程作业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客观题部分”,由15个选择题组成,每题1分,共15分。第二部分为“主观题部分”,由简答题和论述题组成,共15分。作业总分30分,将作为平时成绩记入课程总成绩。 客观题部分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题) 1、孔子关于教育对象的思想,可用他说的四个字概括:() A. 有教无类 B. 学以致用 C. 循序渐进 D. 因材施教 2、在《劝学篇》中阐述“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的是() A. 梁启超 B. 张之洞 C. 康有为 D. 蔡元培 3、汉武帝时“三大文教政策建议”是由( )提出的。 A. 董仲舒 B. 公孙弘 C. 贾谊 D. 王充 4、晋南北朝时的私学发展的一个特点是( )。 A. 独尊儒术 B. 多向发展 C. 漫无目的 D. 学 风不正 5、唐代科举考试中,采用论文形式,要求运用经书对现实问题提出看法的考试方法叫( )。 A. 帖经 B. 墨义 C. 策问 D. 诗赋 6、朱熹认为小学教育是打基础的阶段,教学内容的特征是( )。 A. 存天理 B. 灭人欲 C. 穷其理 D. 学其事 7、“庆历兴学”的主持人是( ) A. 范仲淹 B. 王安石 C. 蔡京 D. 朱熹 8、下列人物中,不属于鸦片战争前后地主阶级改革派的是谁?( ) A. 林则徐 B. 阮元 C. 龚自珍 D. 魏源 9、( )是我国近代第一个由政府颁布并在全国施行的新学制。 A. 壬戌学制 B. 癸卯学制 C. 壬寅学制 D. 壬子癸丑学制 10、京师同文馆建立于( ) A. 1862年 B. 1917年 C. 1916年 D. 1840年

16秋北航《中国教育史》在线作业三

北航《中国教育史》在线作业三 一、单选题(共10 道试题,共30 分。) 1. 洋务派开设了以培养制造和驾驶等技术人才为主的学堂,代表性的是()。 A. 京师同文馆 B. 天津水师学堂 C. 福建船政学堂 D. 天津武备学堂 正确答案: 2. 湖南时务学堂是1897年在长沙创办的维新学校,聘梁启超为中文总教习,对推动维新运动在湖南的开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A. 万木草堂 B. 湖南时务学堂 C. 北洋西学堂 D. 南洋公学 正确答案: 3. “学而优则仕”是孔子的学生()提出来的,但它在理论上集中地概括了孔子的教育目的。 A. 子夏 B. 子贡 C. 子路 D. 子游 正确答案: 4. ( )将洋务派兴办洋务教育的基本经验概括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教育宗旨,并在其《劝学篇》中从理论上系统地阐述了这一思想。 A. 康有为 B. 梁启超 C. 严复 D. 张之洞 正确答案: 5. 汉章帝建初四年召开经学会议,讨论结果经班固编成()。 A. 《论衡》 B. 《颜氏家训》 C. 《白虎通义》 D. 《对贤良策》 正确答案: 6. 西晋武帝下令在太学之外再设的一个中央官学机构是()。

A. 国子学 B. 宫邸学 C. 四门学 D. 鸿都门学 正确答案: 7. “六学一馆”是哪个朝代的中央官学体系的简称?() A. 魏晋南北朝 B. 唐朝 C. 隋朝 D. 宋朝 正确答案: 8. 在汉代识字教育所采用的字书中,流行最广且一直保存至今的只有(),它的编者是汉元帝时的黄门令史游。 A. 《千字文》 B. 《史籀篇》 C. 《三字经》 D. 《急就篇》 正确答案: 9. 夏代在王都设立的最典型的教育场所为()。 A. 礼 B. 序 C. 书 D. 射 正确答案: 10. ()于1912年发表《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一文,奠定了民国教育方针的理论基础。 A. 康有为 B. 梁启超 C. 严复 D. 蔡元培 正确答案: 北航《中国教育史》在线作业三 二、多选题(共10 道试题,共40 分。) 1. 以下属于北宋发起的兴学运动的是()。 A. “文翁兴学” B. “庆历兴学” C. “熙宁兴学”

《中国教育简史》形考作业参考答案解析

中国教育简史参考答案 第一次作业 一、填空 1.生产劳动;社会生产 2.祭祀活动 3.书;数 4.国学;乡学;大学;小学 5.书同文、行同伦、设三老以掌教化、焚书禁学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6.兴学技重、选士、独尊儒术 7 。124;教师称为博士、学生称为博士弟 8 。隋唐;孔颖达会同诸儒,五经正义 9 . 进士科 10 .大成至圣文宣王;孟子、儒学(理学) 11 .276 12.出身门弟之分 13.太学;中央教育行政机关;祭酒 14.太医署;医科、针炙科、按摩科、咒禁科 15汉代 16.县考、府考、院考 17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嵩阳书院、石鼓书院、茅山书院 18乡试、会试、殿试 19杭州沽经精舍和广东学海学堂 20史籀篇 21状元、榜眼、探花 二、名词解释 1.六艺 是西周官学的基本教育内容,即礼、乐、射、御、书、数,有“大艺”、“小艺”之分。书、数是小艺,主要是小学课程,礼、乐、射、御,作为大艺,是大学的课程。汉代以后也把经孔子整理并作为教材的《诗》、《书》、《礼》、《易》、《乐》、《春秋》称为“六艺”。 2.学在官府 是西周教育制度的主要特征,主要体现为:礼不下庶人、政教合一、官师不分。在这种体制下,学校教育被官府垄断,民间无学校教育可言。 3.稷下学宫 是战国时齐国文化教育的中心,因其建于齐国都城临淄的稷门之下而得名。从性质上说,稷下学宫是一所由官方提供条件和设施的私学联合体。其办学特色有四:不治而议、自由辩论、学无常师、管理规范。稷下学宫制定了中国历史上有据可考的第一个学生守则——《弟子职》。 4.六学二馆:

唐代教育体系完备,在中央设立国子监,下辖“六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算学、律学。六学之中,国子学、太学、四门学都是儒学,书学、算学、律学是培养专业人才的学校。“二馆”即崇文馆和弘文馆,是集收藏书籍、校理书籍和研究儒家经典三位一体的场所。 5.三舍法: 宋代熙宁四年,在太学实施三舍法。所谓“三舍法”,就是太学生员按等差分隶于外舍、内舍、上舍。生员依学业程度,定期考试,依次升舍。三舍法的实行强化了学校的职能,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太学的学业与入士作官直接挂钩,从而提高了学校教育的地位,有利于加强学校教学,并使学校课业与考试更加规范化。 6.监生历事: 明洪武五年,为满足当时官吏不足的需要,创立监生历事之制。历事即“历练政事”,是实习官吏的制度。凡在监十余年者,派到六部诸司实习吏事,并考察其勤惰。历练3个月,进行考核,勤谨者送历部备案待选,仍令继续历事,遇到官缺,依次补用。 7.鸿都门学 鸿都门学创设于东汉灵帝光和元年(178年),因校址在洛阳鸿都门而得名,它是中国最早的文艺专业学校。鸿都门学的学习内容是辞赋、尺牍、书法、绘画等。学生全部由州郡荐举或三公辟召而来,相当于察举正式科目出身,入学享有俸禄,相当于正式吏员,而且他们的待遇高于太学生。西汉统治者兴鸿都门学的目的是造就一支新的士人队伍作为自己的统治基础。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一所文艺专业学校,鸿都门学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8.文翁兴学 西汉蜀郡太守文翁采取委托培养的方式,选拔一些人才送到长安进行培养,而后返回蜀郡,兴办教育事业。中国古代教育史称之为文翁兴学。 9.学田 拨充学田是在物质条件上为地方学校的维持提供保障的一项措施。由朝廷拨给学田始于北宋乾兴元年(1022),熙宁兴学期间,朝廷又召令给各地州学拨充学田,学田即属学校所有的田产。学田除由政府拨给,也有由地方官绅捐赠,或由学校筹款购置。 10.苏湖教法 是北宋教育家胡瑷在苏州、湖州执教时所创立的一套完备的教学方法。胡瑷以“明体达用”为宗旨,打破只读儒家经典的单一学习模式,实行分斋教学。经义斋仍以学习儒经为主,治事斋则分治民、讲武、堰水、历算等科目。学生治一事,兼一事,相当于现在的主辅科兼修。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知识面宽,注重实用。 11.讲会 “讲会”是书院的重大教学研究活动,不仅有本院教师讲学,也聘请社会名流或其他书院的学者到本院参讲。书院的这种门户开放风格,大大促进了学术交流和发展,也开阔了学生视野,深化了教学。 12.次相授业

中国建筑史作业

第一章 填空题: 1.中国建筑史学研究的先驱是。 2.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开始研究中国建筑史的机构是。 3.中国营造学社的两位骨干、中国建筑史学的奠基人是 和。 4.单体建筑平面构成要素主要包括和。 5.右图中的建筑是合院。 判断改错题: 1.民间建筑面阔方向的开间数一律取阳数。() 2.间在平面中由中间向两边依次为明间、次间、尽间、梢间。() 3.平面为正方形的建筑是正式建筑。() 名词解释: 间,副阶 简答题: 1.出廊的四种做法、等级及出廊的优点。 2.单体建筑平面的基本型是什么?有哪些优点? 论述题: 论述说明庭院式组群的布局特点。 第二章 填空题: 台基的四个构成要素包括、、和。平台式台明根据包砌材料的不同可分为和。 台阶的类别根据做法不同可以分为、和。 台基的组合有、和三种。 判断改错题: 台明的长宽尺寸要求“下檐出”大于“上檐出”。() 台明的做法按等级从高到低为须弥座—砖砌台明—满装石作。() 无论等级高低,台阶的做法中都有砚窝石。() 须弥座可以做成全部光素的。() 明清出陛数量定型为“单阶”、“两阶”和“三阶”。() 月台组合体是在单台组合体中增加了月台的组合,此时月台的形制与基座的形制可以不一致。() 简答题: 右图中的两个台明分别是什么朝代的?比较 说明二者区别。 台基上栏杆的作用是什么? 右图中的两个月台分别是什么形制?分别

说明其使用范围和高度。 论述题: 试分析说明台基的作用。 第三章 填空: 抬梁式构架是体系,靠来稳定建筑;穿斗式构架是体系,靠来增加建筑的稳定性。 根据部位可以把宋代斗栱分为、和。 判断改错题; 依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有斗栱之大木用檩,无斗栱之大木用桁。()卷杀是对木构件曲线轮廓的一种艺术加工方法。() 宋代出四跳的斗拱为八铺作。() 雀替的长度必须为净开间的1/4。() 名词解释: 十八斗,槽升子,翘,雀替 画图题: 抬梁式构架和穿斗式构架的简单示意图。 问答题: 穿斗式构架的优点和局限性分别是什么? 大小式建筑的区分标志是什么? 斗拱的作用是什么? 雀替的作用是什么? 论述题 评析木构架。 第四章 填空题: 中国古建筑屋顶的构成要素包括和。 脊由和组成。 歇山顶共有根脊,四角攒尖顶有根垂脊,圆攒尖顶有根垂脊。 中国古建筑的凹曲面屋顶具有、和的作用。 屋顶出檐要满足。 屋顶组合的发展历史是在代组合丰富,达到鼎盛期,回归至以基本型为主。 判断改错题: 庇以凸曲面为主要特征。() 小式建筑不能用吻兽,可以用琉璃屋脊。() 硬山、悬山、庑殿都可以做成卷棚顶。()

中国建筑史期末作业题目(及答案)

期末作业 、填空-每空2分(23 X 2=46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北 京中山公园的位置,在明清北京城中是祭祀土谷之神的的位置图),这 个位置符合《考工记》所载王城规划中“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明清故宫的午门,其最早的源头是汉代建筑_________ ,它是一个入口的标志< 3.园林建筑中自汉代开始出现了“ __________ ”的布局模式,这种模式也一直 影响到后来明清的皇家园林。 4.我国现存最早的、保留完整的一座砖塔是_________ 塔(塔名),属于______ 式塔(塔的样式)。而我国现存最早的木塔是_________ 塔(塔名)。 5.中国古代都城由外到内分别是外城、皇城和宫城,这种制度被称为“_______ __”制度。地方城市的外城也被称为_____ 。 6.下图梁头弧线的做法叫做______ 。 五姑各長 [lOJOj[imio㈣步 r f (如 下的原

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图人字形的部分叫做铺作 8.唐代彩画在额栏上施红白相间的色块,称为“ ____________ ”。 9.现存最早的木结构建筑是山西五台山的 _____ 。 10.《营造法式》中提到的北宋初年,由建筑工匠自己编写的建筑手册叫做《_ _》,据传它的作者是著名的木匠______ 。 11.北宋的皇家园林有很高的开放性,例如《东京梦华录》和张择端的画作中均 有记载的_______ 。 12.应县木塔与独乐寺观音阁相比,相似之处在于: 在平面上都有内外两圈柱子,形成类似《营造法式》____________ ■槽的平面格局。 在两层之间都有_____ ,内部有斜撑,以增加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外观上看,两 层之间有_____ ,人们可以登栏远望,形成良好的视野。 柱子都使用了____ 的处理手法,向中心倾斜,使整体更加稳定。 13.《营造法式》中最高等级的斗棋是铺作(填中文数字),唯一现存的实例是寺转轮藏殿中的转轮。 14.为了节约材料、获得更宽敞的室内空间而省去若干柱子的作法叫做一_造,

中国建筑史作业整理

绪论 1.世界上有哪六种原生型体系? 世界上有六种原生型体系: 古埃及公元前4000年 古西亚公元前4000年 古代印度公元前3000年 古代爱琴海公元前4000年 古代美洲公元前1500年 古代中国公元前2100年 2.中国木构架建筑体系发展相当缓慢, 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清式建筑平面布局 1.名词解释: 间:四柱之间的空间或两榀梁架之间的空间(常用后者)间的名称:由中间向两边依次为明间、次间、梢间、尽间[图课4-3] 副阶:殿阁等个体建筑周围环绕的廊形成的重檐屋顶 正式建筑:在古建筑中,平面投影为长方形,屋顶为硬山、悬山、庑殿或歇山做法的砖木结构的建筑 廊院式:以回廊围合成院,院子中间设主体殿堂[图课4-20] 2.单体建筑平面的基本型是一明两暗 优点: 1.提供适宜的居住面积 2.满足必要的分室要求 3.具有良好的空间组织 4.获取良好的日照、通风 5.可用规整的梁架结构 6.有利组群的整体布局 3.庭院的构成主要有廊院式和合院式 4.中国古代建筑呈现出以木构架形态为主体、并存多种形态的多元体系。5.简答题: (1)间的不等宽现象是什么? 间宽依次递减 明间为最大,尽间为最小,其它间相等 原因: 功能上的要求: 经济上的原因: 艺术上的要求: 结构上的意义: (2)庭院有哪些多元功能? 空间聚合功能:

气候调节功能: “露天起居室”功能: 防护戒卫功能: 伦理礼仪所需: (3)为什么出廊会有等级划分?(??) 空间组织上增加了过渡层次,更为有利 结构上多了一个层次,更稳固 清式木构架形式 1.填空题: 抬梁式构架是梁柱支承体系,靠自重来稳定建筑 穿斗式构架是檩柱支承体系,靠穿来增加建筑的稳定性 穿斗式构架有两种做法密檩穿斗式和疏檩穿斗式 根据部位的不同,宋代的斗拱可分为柱头铺作、补间铺作和转角铺作 2.名词解释: 柱:主要垂直承重构件,屋面荷载自上而下经此传至基础。根据部位可以分为檐柱、中柱、金柱、山柱、角柱等等 梁:建筑中的水平受力构件,常支承于二柱顶端或其他梁枋上.依部位有大梁、抱头梁等 檩:与屋脊平行、直接承受屋面荷载的构件,依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有斗栱之大木用桁,无斗栱之大木用檩。取名方式与柱的名称一致:檐檩、金檩。 卷棚檩为双数。宋称:梁—栿;檩—槫。 枋:水平承重及联系构件。有额枋、随梁枋、穿叉枋、平板枋等。进深方向:随梁枋、穿叉枋 坐斗:最大的又称大斗,位于一组斗拱最下的构件。 槽升子:正心栱两端的升.外侧有槽,以固定栱垫板。 横栱:平行于立面的栱称横栱 斗口:取平身科的大斗所开的口的大小,定为一斗口.共分十一个等级。 雀替:置于梁枋与柱相交处的短木,可减少梁枋之间的净跨距离。(宋《营造法式》中称绰幕枋) 4)简答题: 1.抬梁式构架的特点是什么? 可以取得较大的空间跨度,但是对材料要求比较高。 2.穿斗式构架有哪些优点,又有哪些局限性? 优点:尽量以竖向的木柱来取代横向的木梁、尽量以小材来取代大材、简化了屋面用料、简化屋檐的悬挑构造、增加构架的空间整体性、增加构架的灵活适应性 局限性:密柱导致的小跨度,不能适应大空间的需要、小规格用料和简便的构造,难以适应厚重的荷载。3.抬梁式构架和穿斗式构架二者的互补机制体现在哪两个方面? 用范围的互补机制、单体建筑构架的互补并用4.大小式建筑区分的标志是什么?

《中外教育史》期末考核答案

《中外教育史》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克己内省 答:克己是传统道德教育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和普遍的教育方式。是指严格要求、约束和克制自己的言行使之合乎一定的道德规范。内省是指积极开展自我主观思维活动,使个体言行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成为内在的自觉要求。 2、《劝学篇》 答:《劝学篇》又名《劝学》,是荀子的名作。在《劝学》里,作者否认有“生而知之”的“天才”,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提出了要顺应自然规律,“善假于物”的学习方法,揭示了学习的内部规律是知识的积累,并指出只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坚持不懈、专心致志地进行学习,就能取得成效。3、苏维埃教育总方针 答:是1934年由毛泽东正式提出的,即:“在于以共产主义的精神来教育广大的劳苦民众,在于使文化教育为革命战争和阶级斗争服务,在于使教育与劳动联系起来,在于使广大中国民众都成为享受文明幸福的人”。 4、科学主义教育思想 答:科学主义教育思想是伴随科学的功能显现发展起来的哲学社会思潮,体现为:教育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教育必须对人的社会生活有用。 5、五项竞技 答:五项竞技最初起源于斯巴达城邦。斯巴达人利用这种运动来训练士兵,使他们在灵巧、准确、体力、耐力和速度等方面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它是古代奥运会上最令人注目、用以确定希腊最佳全能运动员的一项重要竞赛项目。五项竞技在公元前708年第18届古代奥运会上成为竞赛项目,包括短跑、跳远、掷铁饼、掷标枪和摔跤。五项竞技的竞争十分激烈,所以在比赛中设置3名裁判员。在比赛中,五项竞技的各项运动按下列次序进行:短跑、跳远、掷铁饼、投标枪、摔跤。 6、骑士教育 答:骑士教育是指宗主文化传承的扈从培养和沿袭的使命追寻熏陶,自己本身也是小封建领主的子弟去爵位比自己高一级的勋贵那里成为侍从,在上帝的指引下护从自己的主人,贯彻神圣的使命和责任,获得更高阶的恩赐和封赏,追求那种崇高使命感并不惜为之付出生命,是为骑士教育。 二、简答(每题5分,共30分) 1、孔子的德育思想是什么?

(完整版)中国建筑史期末作业题目(及答案)

期末作业 一、填空-每空2分(23×2=46分) 1. 今北京中山公园的位置,在明清北京城中是祭祀土谷之神的的位置(如下图),这个位置符合《考工记》所载王城规划中“__ __ __ __”的原则。 2. 明清故宫的午门,其最早的源头是汉代建筑,它是一个入口的标志。 3. 园林建筑中自汉代开始出现了“__ __ __ __”的布局模式,这种模式也一直影响到后来明清的皇家园林。 4. 我国现存最早的、保留完整的一座砖塔是__ __ __塔(塔名),属于__ __式塔(塔的样式)。而我国现存最早的木塔是__ __ __塔(塔名)。 5. 中国古代都城由外到内分别是外城、皇城和宫城,这种制度被称为“__ __ __ __”制度。地方城市的外城也被称为__ __。 6. 下图梁头弧线的做法叫做__ __。

7. 下图人字形的部分叫做__ __铺作。 8. 唐代彩画在额栏上施红白相间的色块,称为“__ __ __ __”。 9. 现存最早的木结构建筑是山西五台山的__ __寺。 10. 《营造法式》中提到的北宋初年,由建筑工匠自己编写的建筑手册叫做《__ __》,据传它的作者是著名的木匠__ __。 11. 北宋的皇家园林有很高的开放性,例如《东京梦华录》和张择端的画作中均有记载的__ __ __。 12. 应县木塔与独乐寺观音阁相比,相似之处在于: 在平面上都有内外两圈柱子,形成类似《营造法式》__ __ __ __槽的平面格局。 在两层之间都有__ __,内部有斜撑,以增加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外观上看,两层之间有__ __,人们可以登栏远望,形成良好的视野。 柱子都使用了__ __的处理手法,向中心倾斜,使整体更加稳定。 13. 《营造法式》中最高等级的斗栱是铺作(填中文数字),唯一现存的实例是寺转轮藏殿中的转轮。 14. 为了节约材料、获得更宽敞的室内空间而省去若干柱子的作法叫做__ __造,其典型代表是五台山佛光寺的__ __殿。

中国教育史作业

中国教育史作业 16033015 李岱芸 孔子 观念:1、重视教育 (1) 认为教育对社会发展有重要作用,是立国治国的三大要素之一,通过教育治理国家,改变百姓的思想。 (2) 人的发展,教育条件是很重要的。教育受生活环境的影响,一方面强调居住的环境,另一方面强调社会交往的环境。 (3) 人性论,把人性分为三等,上智,中人,下愚。 2、提倡“有教无类” 广泛吸收学生,不论阶级和阶层,满足了平民受教育的愿望,打破了贵族对学校教育的垄断。 3、培养德才兼备的君子 (1) 贤才并非天生而就,而是平民之中的士经过教育提高。 (2)对君子的品格,特别重视。即对己要能“修己” ,对人要能“安人” (3)提出“学而优责仕”的教育观念。 4、主张自觉修养德行 主张以“礼”为道德规范,以“仁”为最高道德准则 (1)立志(2)克己(3)力行(4)中庸(5)内省(6)改过 5、树立教师的典范 (1)学而不厌(2)温故知新(3)诲人不倦(4)以身作则(5)

爱护学生(6)教学相长 目的:1、通过教育实施德政,立国治国。 2、转变人民的思想,,朝着恢复周礼的政治目标前进。 3、培养更多的人才,打破了贵族对学校教育的垄断。 4、通过培养人才,消除苛政,避免贫富两级分化,改变动乱的社会现状。 教育内容:以六艺为主要内容 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1、偏重社会人事 2、偏重文事 3、轻视科技与生产劳动 教育方法:1、学、思、行 (1)提出博学于文,学习是求知的唯一途径 (2) 学而时习之,要时常复习练习学过的知识 (3) 要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 (4) 学以致用,能实际应用到政治上,社交上。 2、启发诱导 (1)建立在学生自觉需要的基础上,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2) 注意训练学生的思考方法 (3) 提出“叩其两端”的思考方法,从考察事物的不同方面明辨是非,进而解决问题。

中国教育史-作业

完成原创作品,并按时提交。您可以选择以下二种形式的任意一种方式,作为本门研修课程的作业。 1)撰写研修心得:写一篇心得总结您参加研修的收获。如您对本门课程的教学有何新的体会或下一步的行 动设想,或您切身感受到的其它方面收获和意见。 2)提交教学设计:针对你收获最大的某一部分教学内容,写一份教案(word文档)。说明你经过本次培训 之后你有什么新的处理方式可以使学生更愿意学,更容易懂,更能真正理解和应用。 听了张传燧教授的《中国教育史》,让我受益良多,非常全面和立体的了解了中国教育史的发展和兴衰。作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一名新入职教师,肩上担负着复兴中国地质学事业的重任!作为一名从地质大学获得本科学位,从中科院地质所获得硕博学位的我来说,对于中国地质学教育的现状,感触颇深,下面谈一下我自己的一些想法。 地质教育界十分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主要通过课程实习和野外实习两方面来实施。以中国地质大学为例,课程实习主要通过学生围绕课程讲授进入地学专业基础实验室,亲自动手,直接观察,借助有关图件、标本、放大镜、显微镜、测试、模拟等加深对课堂理论讲授和书本知识的理解,提高地学实践能力。一般在课程后期安排一次综合实习或课程设计,训练学生对相关课程的综合分析与运用能力。在课间,若干课程还安排学校就近典型地质现象的参观考察,认知地质现象的野外特征,了解自然现象的观察、描述方法,并作初步分析。野外实习在本科四年培养中进行四次,循序渐进,由简单到综合,依次是一年级地质认识实习,二年级专业技能实习,三年级科研生产实习,四年级毕业实习。地质认识性实习在河北省北戴河地区及其周边;专业技能主要围绕地质路线踏勘、地层剖面测制和地质填图等专业技能培养展开,实习地点在北京周口店地区;科研生产实习结合学院教师承担的科研、生产任务,通过区域基础地质调查、矿产资源普查和勘探及相关科学研究第一手资料收集训练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实习地点随教师科研生产任务而定。 实践证明这种重视实践教学的方式与安排是合理的、成功的。很多地质院校加大力度改善地学专业基础实验室的观测条件,并且逐步把数字化信息化地质工具、仪器和设备投入野外实习工作。重视实践教学的作法虽然在提高地学教学质量中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在教学实践中也明显体会到有许多值得改进和完善的方面,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课程实习相对简单,探索性不够。表现在课程实习的内容、原理和方法比较简单,一般每次实习一个内容,教师先讲解实习内容和方法,提出要求,再加上实习材料(图件/片、标本、薄片、光片等)上的标签和说明,使学生感到实习简单易作。而为鼓励学生个性发展,深入细致观察分析实习对象,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地质未知精神而设计的课程实习显得不足。 2.野外实习经费不足,实习时间较难保证。很多地质院校师生普遍反映经费不足,导致实习时间相对计划学时缩短。高年级实习还可依靠指导教师科研项目费补充实习经费的不足,保证实习教学质量,而一、二年级的两次实习和科研项目少或没有科研项目的教师指导的高年级实习就受到经费的明显制约。这些均影响到实习教学的效果。 在当前地质教育面临良好发展机遇的形势下,针对目前地学实践教学的现状和存在问题,为加强地学实践教学工作,应在认识上、物质上、教学内容和方法上加大改革的力度。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在地质教育中重要地位和关键作用的认识,充分考虑地学实践教学的特殊性,完善地学实践教学的基本装备供应(“3大件”、野外记录本、测绳、卷尺、地质包、蚊帐、登山鞋、工作服等),保证实践教学顺利进行;加强数字化信息化实践教学设备(手持GPS、数码相机、笔记本电脑及野外工作软件)的装备,以适应现代地学和地质教育的要求;加大投入,保证野外实习教学工作时间和质量,进一步落实本科培养计划。围绕课程实习,本着保证基础,尊重个性,以人为本,鼓励质疑,提倡探索的原则,在现有课程实习基础上,优化实习体系,丰富实习内容,灵活实习方式。保证认知性内容,增加发挥学生个性的探索性内容、学科发展的前缘性内容、选择性设计性综合性内容和可视化演示内容,激发学生的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