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数学一轮基础知识复习 人教版

高三数学一轮基础知识复习 人教版
高三数学一轮基础知识复习 人教版

2012届高三数学一轮基础知识复习第一部分 集合

1.理解集合中元素的意义.....是解决集合问题的关键:元素是函数关系中自变量的取值?还是因变量的取值?还是曲线上的点?… ; 2.数形结合....是解集合问题的常用方法:解题时要尽可能地借助数轴、直角坐标系或韦恩图等工具,将抽象的代数问题具体化、形象化、直观化,然后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解决;

3.(1)含n 个元素的集合的子集数为2n ,真子集数为2n -1;非空真子集的数为2n

-2; (2);B B A A B A B A =?=?? 注意:讨论的时候不要遗忘了φ=A 的情况。 4.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第二部分 函数与导数

1.映射:注意 ①第一个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有象;②一对一,或多对一。

2.函数值域的求法:①分析法 ;②配方法 ;③判别式法 ;④利用函数单调性 ;

⑤换元法 ;⑥利用均值不等式 2

2

2

2b a b

a a

b +≤

+≤; ⑦利用数形结合或几何意义(斜率、距离、绝对值的意义等);⑧利用函数有界性(x

a 、x sin 、x cos 等);⑨导数法 3.复合函数的有关问题 (1)复合函数定义域求法:

① 若f(x)的定义域为[a ,b ],则复合函数f[g(x)]的定义域由不等式a≤g(x)≤b 解出

② 若f[g(x)]的定义域为[a,b],求 f(x)的定义域,相当于x∈[a,b]时,求g(x)的值域。

(2)复合函数单调性的判定:

①首先将原函数)]([x g f y =分解为基本函数:内函数)(x g u =与外函数)(u f y =; ②分别研究内、外函数在各自定义域内的单调性;

③根据“同性则增,异性则减”来判断原函数在其定义域内的单调性。 4.分段函数:值域(最值)、单调性、图象等问题,先分段解决,再下结论。 5.函数的奇偶性

⑴函数的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是函数具有奇偶性的必要条件....; ⑵)(x f 是奇函数?f(-x)=-f(x);)(x f 是偶函数?f(-x)= f(x) ⑶奇函数)(x f 在原点有定义,则0)0(=f ;

⑷在关于原点对称的单调区间内:奇函数有相同的单调性,偶函数有相反的单调性; ⑸若所给函数的解析式较为复杂,应先等价变形,再判断其奇偶性; 6.函数的单调性 ⑴单调性的定义:

①)(x f 在区间M 上是增函数,,21M x x ∈??当21x x <时有12()()f x f x <;

②)(x f 在区间M 上是减函数,,21M x x ∈??当21x x <时有12()()f x f x >; ⑵单调性的判定

① 定义法:一般要将式子)()(21x f x f -化为几个因式作积或作商的形式,以利于判断符号; ②导数法(见导数部分);③复合函数法;④图像法。 注:证明单调性主要用定义法和导数法。 7.函数的周期性

(1)周期性的定义:对定义域内的任意x ,若有)()(x f T x f =+ (其中T 为非零常数),则称函数)(x f 为周期函数,T 为它的一个周期。

所有正周期中最小的称为函数的最小正周期。如没有特别说明,遇到的周期都指最小正周期。

(2)三角函数的周期

①π2:sin ==T x y ;②π2:cos ==T x y ;③π==T x y :tan ; ④|

|2:)cos(),sin(ωπ

?ω?ω=+=+=T x A y x A y ;⑤||:tan ωπω==T x y ;

(3)与周期有关的结论

)()(a x f a x f -=+或)0)(()2(>=-a x f a x f ?)(x f 的周期为a 2;

8.基本初等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⑴幂函数:α

x y = ()R ∈α ;⑵指数函数:)1,0(≠>=a a a y x

⑶对数函数:)1,0(log ≠>=a a x y a ;⑷正弦函数:x y sin =;

⑸余弦函数:x y cos = ;(6)正切函数:x y tan =;⑺一元二次函数:02

=++c bx ax ; ⑻其它常用函数:

① 正比例函数:)0(≠=k kx y ;②反比例函数:)0(≠=k x k y ;

③函数)0(>+=a x

a

x y ; 9.二次函数: ⑴解析式:

① 一般式:c bx ax x f ++=2

)(;②顶点式:k h x a x f +-=2

)()(,),(k h 为顶点; ③零点式:))(()(21x x x x a x f --= 。

⑵二次函数问题解决需考虑的因素:

①开口方向;②对称轴;③端点值;④与坐标轴交点;⑤判别式;⑥两根符号。

二次函数c bx ax y ++=2

的图象的对称轴方程是a b

x 2-=,顶点坐标是???? ??--a b ac a

b 4422,。

10.函数图象:

⑴图象作法 :①描点法 (特别注意三角函数的五点作图)②图象变换法③导数法 ⑵图象变换:

① 平移变换:ⅰ))()(a x f y x f y ±=→=,)0(>a ———左“+”右“-”; ⅱ))0(,)()(>±=→=k k x f y x f y ———上“+”下“-”; ② 对称变换:ⅰ)(x f y =??→?)

0,0()(x f y --=;ⅱ)(x f y =?→?=0

y )(x f y -=;

ⅲ )(x f y =?→?=0

x )(x f y -=; ⅳ)(x f y =??→?=x

y ()x f y =;

③ 翻转变换:

ⅰ)|)(|)(x f y x f y =→=———右不动,右向左翻()(x f 在y 左侧图象去掉); ⅱ)|)(|)(x f y x f y =→=———上不动,下向上翻(|)(x f |在x 下面无图象); 11.函数图象(曲线)对称性的证明

(1)证明函数)(x f y =图像的对称性,即证明图像上任意点关于对称中心(对称轴)的对称点仍在图像上;

(2)证明函数)(x f y =与)(x g y =图象的对称性,即证明)(x f y =图象上任意点关于对称中心(对称轴)的对称点在)(x g y =的图象上,反之亦然;

注:①曲线C 1:f(x,y)=0关于点(0,0)的对称曲线C 2方程为:f(-x,-y)=0; ②曲线C 1:f(x,y)=0关于直线x=0的对称曲线C 2方程为:f(-x, y)=0; 曲线C 1:f(x,y)=0关于直线y=0的对称曲线C 2方程为:f(x, -y)=0; 曲线C 1:f(x,y)=0关于直线y=x 的对称曲线C 2方程为:f(y, x)=0 ③f(a+x)=f(b-x) (x∈R)→y=f(x)图像关于直线x=

2

b

a +对称; 特别地:f(a+x)=f(a -x) (x∈R)→y=f(x)图像关于直线x=a 对称; 12.函数零点的求法:

⑴直接法(求0)(=x f 的根);⑵图象法;⑶二分法.

(4)零点定理:若y=f(x)在[a,b]上满足f(a)f(b)<0,则y=f(x)在(a,b)内至少有一个零点。

13.导数

⑴导数定义:f(x)在点x 0处的导数记作x

x f x x f x f y x x x ?-?+='='

→?=)()(lim

)(000

00

⑵常见函数的导数公式: ①'

C 0=;②1

'

)(-=n n nx

x ;③x x cos )(sin '

=;

④x x sin )(cos '-=;⑤a a a x

x ln )('

=;⑥x

x e e ='

)(;⑦a

x x a ln 1

)(log '

=

⑧x

x 1

)(ln '

=

。 ⑶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2

v v u v u v

u v u v u uv v u v u '

-'=

''+'=''±'='± ⑷(理科)复合函数的导数:;x u x u y y '?'='

⑸导数的应用:

①利用导数求切线:注意:ⅰ)所给点是切点吗?ⅱ)所求的是“在”还是“过”该点的切线?

②利用导数判断函数单调性: ①)(0)(x f x f ?>'是增函数;②)(0)(x f x f ?<'为减函数;③)(0)(x f x f ?≡'为常数; ③利用导数求极值:ⅰ)求导数)(x f ';ⅱ)求方程0)(='x f 的根;ⅲ)列表得极值。 ④利用导数最大值与最小值:ⅰ)求的极值;ⅱ——求区间端点值(如果有);ⅲ)得最值。

第三部分 三角函数、三角恒等变换与解三角形 1.⑴角度制与弧度制的互化:π弧度

180=,180

=

弧度,1弧度 )180

(

π

='1857 ≈

⑵弧长公式:R l θ=;扇形面积公式:Rl R S 2

1

212==θ。

2.三角函数定义:角α中边上任意一P 点为),(y x ,设r OP =||则:,cos ,sin r x r y ==

ααx

y

=αtan 3.三角函数符号规律:一全正,二正弦,三两切,四余弦;

4.诱导公式记忆规律:“函数名不(改)变,符号看象限”; 5.⑴)sin(?ω+=x A y 对称轴:2

x k π

ω?π+=+

;对称中心:))(0,(

Z k k ∈-ω

?

π; ⑵)cos(?ω+=x A y 对称轴:

x k ω?π

+=;对称中心:))(0,2

(

Z k k ∈-+

ω

?

ππ;

6.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x x

x

x x tan cos sin ;1cos sin 22==+; 7.三角函数的单调区间:

x y sin =的递增区间是?????

?

+-2222ππππk k ,)(Z k ∈,递减区间是??

????

++23222ππππk k ,)(Z k ∈;x y cos =的递增区间是[]πππk k 22,-)(Z k ∈,递减区间是[]πππ+k k 22,

)(Z k ∈,tgx y =的递增区间是??

?

?

?

+

-22

πππ

πk k ,)(Z k ∈,ctgx y =的递减区间是()πππ+k k ,)(Z k ∈。

8.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①;sin cos cos sin )sin(βαβαβα±=± ②;sin sin cos cos )cos(βαβαβα =±③β

αβ

αβαtan tan 1tan tan )tan( ±=± 。

9.二倍角公式:①αααcos sin 22sin =; ②ααααα2222

sin 211cos 2sin cos

2cos -=-=-=;③α

α

α2

tan 1tan 22tan -=

。 2(sin cos )12sin cos 1sin 2ααααα±=±=±

10.正、余弦定理: ⑴正弦定理:

R C

c

B b A a 2sin sin sin === (R 2是AB

C ?外接圆直径

) 注:①C B A c b a sin :sin :sin ::=;②C R c B R b A R a sin 2,sin 2,sin 2===;③

C

B A c

b a C

c B b A a sin sin sin sin sin sin ++++=

==。 ⑵余弦定理:A bc c b a cos 22

2

2

-+=等三个;

bc a c b A 2cos 2

22-+=等三个。

11。几个公式:

⑴三角形面积公式:11

sin 22

ABC S ah ab C ?=

=; ⑵内切圆半径r=c

b a S ABC ++?2;外接圆直径2R=

;sin sin sin C

c

B b A a == 第四部分 立体几何

1.三视图与直观图:

2.表(侧)面积与体积公式:

⑴柱体:①表面积:S=S 侧+2S 底;②侧面积:S 侧=rh π2;③体积:V=S 底h

⑵锥体:①表面积:S=S 侧+S 底;②侧面积:S 侧=rl π;③体积:V=3

1

S 底h : ⑶台体:①表面积:S=S 侧+S 上底S 下底;②侧面积:S 侧=l r r )('

+π;③体积:V=3

1(S+''S SS +)

h ;

⑷球体:①表面积:S=2

4R π;②体积:V=3

3

4R π 。

3.位置关系的证明(主要方法):

⑴直线与直线平行:①公理4;②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③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 ⑵直线与平面平行:①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②面面平行?线面平行。

⑶平面与平面平行:①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及推论;②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平面平行。 ⑷直线与平面垂直:①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②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

⑸平面与平面垂直:①定义---两平面所成二面角为直角;②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注:理科还可用向量法。

4.求角:(步骤-------Ⅰ。找或作角;Ⅱ。求角) ⑴异面直线所成角的求法:

①平移法:平移直线,构造三角形;②用向量法: cos |cos ,|

a b θ=<>

⑵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①直接法(利用线面角定义);②用向量法:

sin |cos ,|

AB n θ=<>

5.求距离:(步骤-------Ⅰ。找或作垂线段;Ⅱ。求距离) 点到平面的距离:①等体积法;②向量法:|

|n d =

6.结论:

⑴长方体从一个顶点出发的三条棱长分别为a ,b ,c

积为2ab+2bc+2ca ,体积V=abc 。 ⑵正方体的棱长为a

,全面积为6a 2

,体积V=a 3

⑶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外接球直径2R 等于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对角线长。 ⑷正四面体的性质:设棱长为a ,则正四面体的: ① 高:a h 36=

;②对棱间距离:a 22;③内切球半径:a 126;④外接球半径:a 4

6。 第五部分 直线与圆

1.直线方程

⑴点斜式:)( x x k y y -=- ;⑵斜截式:b kx y += ;⑶截距式:1=+b

y

a x ; ⑷两点式:

1

21

121x x x x y y y y --=-- ;⑸一般式:0=++C By Ax ,(A ,B 不全为0)。

2.求解线性规划问题的步骤是: (1)列约束条件;(2)作可行域,写目标函数;(3)确定目标函数的最优解。 3.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直线方程 平行的充要条件 垂直的充要条件 备注

2

22111::b x k y l b x k y l +=+= 21,21b b k k ≠= 121-=?k k 21,l l 有斜率

已知l 1:A 1x+B 1y+C 1=0,l 2:A 2x+B 2y+C 2=0,则l 1 ⊥l 2的充要条件是A 1A 2+B 1B 2=0。 4.几个公式

⑴设A (x 1,y 1)、B(x 2,y 2)、C (x 3,y 3),⊿ABC 的重心G :(

3

,

33

21321y y y x x x ++++); ⑵点P (x 0,y 0)到直线Ax+By+C=0的距离:2

200B A C By Ax d +++=;

⑶两条平行线Ax+By+C 1=0与 Ax+By+C 2=0的距离是2

2

21B

A C C d +-=

5.圆的方程:

⑴标准方程:①222)()(r b y a x =-+- ;②2

22r y x =+ 。 ⑵一般方程:022=++++F Ey Dx y x ()042

2>-+F E D 注:Ax 2

+Bxy+Cy 2

+Dx+Ey+F=0表示圆?A=C≠0且B=0且D 2

+E 2

-4AF>0; 6.圆的方程的求法:⑴待定系数法;⑵几何法。 7.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主要掌握几何法) ⑴点与圆的位置关系:(d 表示点到圆心的距离)

①?=R d 点在圆上;②?R d 点在圆外。 ⑵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d 表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

①?=R d 相切;②?R d 相离。

⑶圆与圆的位置关系:(d 表示圆心距,r R ,表示两圆半径,且r R >) ①?+>r R d 相离;②?+=r R d 外切;③?+<<-r R d r R 相交; ④?-=r R d 内切;⑤?-<

8、直线与圆相交所得弦长||AB =第六部分 圆锥曲线

1.定义:⑴椭圆:|)|2(,2||||2121F F a a MF MF >=+;

⑵双曲线:|)|2(,2||||||2121F F a a MF MF <=-;⑶抛物线:|MF|=d 2.结论

⑴焦半径:①椭圆:0201,ex a PF ex a PF -=+=(e 为离心率)

; (左“+”右“-”); ②抛物线:2

0p

x PF +

= ⑵弦长公式:]4))[(1(1212212122x x x x k x x k AB -++=-?+=

注:⑴抛物线:AB =x 1+x 2+p ;⑵通径(最短弦):①椭圆、双曲线:a

b 2

2;②抛物线:

2p 。

⑶过两点的椭圆、双曲线标准方程可设为:12

2=+ny mx (n m ,同时大于0时表示椭圆,0

①双曲线1222

2=-b y a x (a>0,b>0)的渐近线:02222

=-b

y a x ; ②共渐近线x a b y ±=的双曲线标准方程为λλ(2

222

=-b y a x 为参数,λ≠0); ③双曲线为等轴双曲线??=2e 渐近线为x y ±=?渐近线互相垂直;

⑸焦点三角形问题求解:利用圆锥曲线定义和余弦定理联立求解。 3.直线与圆锥曲线问题解法: ⑴直接法(通法):联立直线与圆锥曲线方程,构造一元二次方程求解。 注意以下问题:

①联立的关于“x ”还是关于“y ”的一元二次方程? ②直线斜率不存在时考虑了吗? ③判别式验证了吗? ⑵设而不求(代点相减法):--------处理弦中点问题 步骤如下:①设点A(x 1,y 1)、B(x 2,y 2);②作差得 =--=

2

12

1x x y y k AB ;③解决问题。

4.求轨迹的常用方法:(1)定义法:利用圆锥曲线的定义; (2)直接法(列等式);(3)代入法(相关点法或转移法);⑷待定系数法;(5)参数法;(6)交轨法。

第七部分 平面向量 ⑴设a =(x 1,y 1),b =(x 2,y 2),则: ① a ∥b (b ≠0)?a =λb ()R ∈λ?x 1y 2-x 2y 1=0; ② a ⊥b (a 、b ≠0)?a·b =0?x 1x 2+y 1y 2=0 ⑵a·b =|a ||b |cos=x 2+y 1y 2;

注:①|a |cos叫做a 在b 方向上的投影;|b |cos叫做b 在a 方向上的投影; ① a·b 的几何意义:a·b 等于|a |与|b |在a 方向上的投影|b |cos的乘积。 ⑶cos=

|

|||b a b

a ?;

⑷三点共线的充要条件:P ,A ,B 三点共线?x y 1OP xOA yOB =++=且; (理科)P ,A ,B ,C 四点共面?,x y z 1OP xOA yOB zOC =++++=且。 第八部分 数列 1.定义:

⑴等差数列 *),2(2(11n 1n N n n a a a d d a a a n n n n ∈≥+=?=-?-++为常数)}{

Bn An s b kn a n n +=?+=?2;

⑵等比数列

N)n 2,(n )0(}1n 1-n 2

n 1n n ∈≥?=?≠=?++a a a q q a a a n

2.等差、等比数列性质

等差数列 等比数列

通项公式 d n a a n )1(1-+= 1

1-=n n q a a

前n 项和 d n n na a a n S n n 2)1(2)(11-+=+=

q

q

a a q

q a S q na S q n n

n n --=--=≠==11)1(1.2;

1.1111时,时,

性质 ①a n =a m + (n -m)d, ①a n =a m q n-m

; ②m+n=p+q 时a m +a n =a p +a q ②m+n=p+q 时a m a n =a p a q

③ ,,,232k k k k k S S S S S --成AP ③ ,,,232k k k k k S S S S S --成GP

④ ,,,2m k m k k a a a ++成AP,md d =' ④ ,,,2m k m k k a a a ++成GP,m

q q ='

3.数列通项的求法:⑴定义法(利用AP,GP 的定义);⑵累加法(

n a a -+1⑶公式法: ⑷累乘法(

n n

n c a a =+1

型);⑸构造法(b ka a n n +=+1型); ⑺间接法(例如:41141

11=-?

=----n n n n n n a a a a a a );⑻(理科)数学归纳法。 4.前n 项和的求法:⑴分组求和法;⑵裂项法;⑶错位相减法。 5.等差数列前n 项和最值的求法:

⑴???

? ?

????≥≤???≤≥++000011n n n n a a a a 或 ;⑵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第九部分 不等式

1.均值不等式:2

2

2

2b a b a ab +≤

+≤ 注意:①一正二定三相等;②变形,2

)2(

2

22b a b a ab +≤

+≤。 2.绝对值不等式:||||||||||||b a b a b a +≤±≤- 3.不等式的性质:

⑴a b b a ;⑵c a c b b a >?>>,;⑶c b c a b a +>+?>;d c b a >>,

d b c a +>+?;⑷bd ac c b a >?>>0,;bc ac c b a 0,;

,0>>b a 0c d >>

ac bd ?>;⑸)(00*∈>>?>>N n b a b a n n ;⑹?>>0b a )(*∈>N n b a n n

第十部分 复数

1.概念:

⑴z=a+bi∈R ?b=0 (a,b∈R)?z=z ? z 2

≥0;⑵z=a+bi 是虚数?b≠0(a,b∈R);

⑶z=a+bi 是纯虚数?a=0且b≠0(a,b∈R)?z +z =0(z≠0)?z 2

<0; ⑷a+bi=c+di ?a=c 且c=d(a,b,c,d∈R);

2.复数的代数形式及其运算:设z 1= a + bi , z 2 = c + di (a,b,c,d∈R),则: (1) z 1±

z 2 = (a + b) ± (c + d)i;⑵ z 1.z 2 = (a+bi)·(c+di)=(ac-bd )+ (ad+bc)i ;

⑶z 1÷z 2 =

=-+-+))(())((di c di c di c bi a i d

c a

d bc d c bd ac 2222+-+++ (z 2≠0) ; 3.几个重要的结论:

222221221221)2();(2)1(z z z z z z z z z z ==?+=-++;⑶i i 2)1(2

±=±;⑷

;11;11i i

i

i i i -=+-=-+ ⑸i 性质:T=4;i i i i i i

n n n n

-=-===+++3424144,1,,1;;03424144=++++++n n n i i i i

4.模的性质:⑴||||||2121z z z z =;⑵|

||

|||

2121z z z z =;⑶n n z z ||||=。 第十一部分 概率

1.事件的关系:

⑴事件B 包含事件A :事件A 发生,事件B 一定发生,记作B A ?; ⑵事件A 与事件B 相等:若A B B A ??,,则事件A 与B 相等,记作A=B ;

⑶并(和)事件:某事件发生,当且仅当事件A 发生或B 发生,记作B A ?(或B A +); ⑷并(积)事件:某事件发生,当且仅当事件A 发生且B 发生,记作B A ?(或AB ) ; ⑸事件A 与事件B 互斥:若B A ?为不可能事件(φ=?B A ),则事件A 与互斥; ﹙6﹚对立事件:B A ?为不可能事件,B A ?为必然事件,则A 与B 互为对立事件。 2.概率公式:

⑴互斥事件(有一个发生)概率公式:P(A+B)=P(A)+P(B); ⑵古典概型:基本事件的总数

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数

A A P =

)(;

⑶几何概型:等)

区域长度(面积或体积试验的全部结果构成的积等)

的区域长度(面积或体构成事件A A P =

)( ;

第十二部分 统计与统计案例

1.抽样方法

⑴简单随机抽样:一般地,设一个总体的个数为N ,通过逐个不放回的方法从中抽取一个容量为n 的样本,且每个个体被抽到的机会相等,就称这种抽样为简单随机抽样。 注:①每个个体被抽到的概率为

N

n ; ②常用的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有:抽签法;随机数法。

⑵系统抽样:当总体个数较多时,可将总体均衡的分成几个部分,然后按照预先制定的 规则,从每一个部分抽取一个个体,得到所需样本,这种抽样方法叫系统抽样。

注:步骤:①编号;②分段;③在第一段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确定其时个体编号l ; ④按预先制定的规则抽取样本。

⑶分层抽样:当已知总体有差异比较明显的几部分组成时,为使样本更充分的反映总体的情况,将总体分成几部分,然后按照各部分占总体的比例进行抽样,这种抽样叫分层抽样。 注:每个部分所抽取的样本个体数=该部分个体数?

N

n

2.总体特征数的估计:

⑴样本平均数∑==+???++=n

i i n x n

x x x n x 1

211)(1;

⑵样本方差])()()[(1222212x x x x x x n S n -+???+-+-=21

)(1x x n

n

i i -=∑= ;

⑶样本标准差])()()[(122221x x x x x x n S n -+???+-+-==21

)(1x x n

n

i i

-∑= ;

3.相关系数(判定两个变量线性相关性):∑∑∑===----=

n

i n

i i i

n

i i i

y y x x

y y x x

r 1

1

2

21

)()()

)((

注:⑴r >0时,变量y x ,正相关;r <0时,变量y x ,负相关;⑵①||r 越接近于1,两个变量的线性相关性越强;②||r 接近于0时,两个变量之间几乎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 4.回归分析中回归效果的判定: ⑴总偏差平方和:

∑=-n

i i

y y

1

2

)

(;

⑵残差:∧

∧-=i i i y y e ;⑶残差平方和:2

1)(∑

=∧

-n

i yi yi ;

⑷回归平方和:

∑=-n

i i

y y

1

2

)(-21

)(∑=∧

-n

i yi yi ;⑸相关指数∑∑==∧

---

=n

i i i

n

i i i

y y

y y R 12

12

2)()(1 。

注:①2

R 得知越大,说明残差平方和越小,则模型拟合效果越好;

②2

R 越接近于1,,则回归效果越好。 5.独立性检验(分类变量关系):

随机变量2K 越大,说明两个分类变量,关系越强,反之,越弱。

第十三部分 算法初步 1.程序框图: ⑴图形符号:

处理框(执行框);④ 判断框;⑤ 流程线 ;

⑵程序框图分类:

①顺序结构: ②条件结构: ③循环结构:

r=0? 否 求n 除以i 的余数 输入n 是

n不是质素 n是质数 i=i+1 i=2

i≥n或r=0?否

注:循环结构分为:Ⅰ.当型(while型)——先判断条件,再执行循环体;

Ⅱ.直到型(until型)——先执行一次循环体,再判断条件。

2.基本算法语句:

⑴输入语句:INPUT “提示内容”;变量;输出语句:PRINT “提示内容”;表达式

赋值语句:变量=表达式

⑵条件语句:① ②

IF 条件 THEN IF 条件 THEN

语句体语句体1

END IF ELSE

语句体2

END IF

⑶循环语句:①当型:②直到型:

WHILE 条件 DO

循环体循环体

WEND LOOP UNTIL 条件

第十四部分常用逻辑用语与推理证明

1.四种命题:

⑴原命题:若p则q;⑵逆命题:若q则p;

⑶否命题:若?p则?q;⑷逆否命题:若?q则?p

注:原命题与逆否命题等价;逆命题与否命题等价。

2.充要条件的判断:

(1)定义法----正、反方向推理;

A?,则A是B的充分条件或B是A的必要条(2)利用集合间的包含关系:例如:若B

件;若A=B,则A是B的充要条件;

3.逻辑连接词:

⑴且(and) :命题形式 p∧q; p q p∧q p∨q ?p

⑵或(or):命题形式 p∨q;真真真真假

⑶非(not):命题形式?p . 真假假真假

假真假真真

假 假 假 假 真 4.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

⑴全称量词-------“所有的”、“任意一个”等,用?表示; 全称命题p :)(,x p M x ∈?;

全称命题p 的否定?p :)(,x p M x ?∈?。

⑵存在量词--------“存在一个”、“至少有一个”等,用?表示; 特称命题p :)(,x p M x ∈?;

特称命题p 的否定?p :)(,x p M x ?∈?;

第十五部分 推理与证明

1.推理:

⑴合情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都是根据已有事实,经过观察、分析、比较、联想,在进行归纳、类比,然后提出猜想的推理,我们把它们称为合情推理。

①归纳推理:由某类食物的部分对象具有某些特征,推出该类事物的全部对象都具有这些特征的推理,或者有个别事实概括出一般结论的推理,称为归纳推理,简称归纳。 注:归纳推理是由部分到整体,由个别到一般的推理。

②类比推理:由两类对象具有类似和其中一类对象的某些已知特征,推出另一类对象也具有这些特征的推理,称为类比推理,简称类比。 注:类比推理是特殊到特殊的推理。

⑵演绎推理:从一般的原理出发,推出某个特殊情况下的结论,这种推理叫演绎推理。 注:演绎推理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

“三段论”是演绎推理的一般模式,包括:⑴大前提---------已知的一般结论;

⑵小前提---------所研究的特殊情况; ⑶结 论---------根据一般原理,对特殊情况得出的判断。 二.证明

⒈直接证明 ⑴综合法 一般地,利用已知条件和某些数学定义、定理、公理等,经过一系列的推理论证,最后推导出所要证明的结论成立,这种证明方法叫做综合法。综合法又叫顺推法或由因导果法。

⑵分析法 一般地,从要证明的结论出发,逐步寻求使它成立的充分条件,直至最后,把要证明的结论归结为判定一个明显成立的条件(已知条件、定义、定理、公理等),这种证明的方法叫分析法。分析法又叫逆推证法或执果索因法。 2.间接证明------反证法

一般地,假设原命题不成立,经过正确的推理,最后得出矛盾,因此说明假设错误,

从而证明原命题成立,这种证明方法叫反证法。 附:数学归纳法(仅限理科)

一般的证明一个与正整数n 有关的一个命题,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⑴证明当n 取第一个值0n 是命题成立;

⑵假设当),(0*

∈≥=N k n k k n 命题成立,证明当1+=k n 时命题也成立。

那么由⑴⑵就可以判定命题对从0n 开始所有的正整数都成立。

这种证明方法叫数学归纳法。

注:①数学归纳法的两个步骤缺一不可,用数学归纳法证明问题时必须严格按步骤进行; ② 0n 的取值视题目而定,可能是1,也可能是2等。

第十六部分 理科选修部分

1. 排列、组合和二项式定理

⑴排列数公式:m

n A =n(n-1)(n-2)…(n -m +1)=

)!(!

m n n -(m≤n,m、

n∈N*),当m=n 时为全排列

n n A =n(n-1)(n-2)…3.2.1=n!;

⑵组合数公式:1

23)2()1()1()1(!?????-?-?--???-?==m m m m n n n m A C m

n m n

(m≤n),10==n n n C C ; ⑶组合数性质:m n m n m n m n n m

n

C C C C C 11;+--=+=;

⑷二项式定理:)()(1110*

--∈+++++=+N n b C b a C b a C a C b a n n n k k n k n n n n n n

①通项:);,...,2,1,0(1n r b a C T r

r n r n r ==-+②注意二项式系数与系数的区别;

⑸二项式系数的性质:

①与首末两端等距离的二项式系数相等;②若n 为偶数,中间一项(第2

n

+1项)二项式系数最大;若n 为奇数,中间两项(第

21+n 和2

1

+n +1项)二项式系数最大; ③;2;21

3120210-=???++=???++=+???+++n n n n n n n n n n n C C C C C C C C

(6)求二项展开式各项系数和或奇(偶)数项系数和时,注意运用赋值法。 2. 概率与统计

⑴随机变量的分布列:①随机变量分布列的性质:p i ≥0,i=1,2,…; p 1+p 2+…=1; ②离散型随机变量:

期望:EX = x 1p 1 + x 2p 2 + … + x n p n + … ;

方差:DX =???+-+???+-+-n n p EX x p EX x p EX x 2

222121)()()( ;

注:DX a b aX D b aEX b aX E 2

)(;)(=++=+; ③二项分布(独立重复试验):

若X ~B (n,p ),则EX =np, DX =np (1- p );注:k

n k k n p p C k X P --==)1()( 。

⑵条件概率:称)

()

()|(A P AB P A B P =

为在事件A 发生的条件下,事件B 发生的概率。 注:①0≤P (B|A )≤1;②P(B∪C|A)=P(B|A)+P(C|A)。 ⑶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P (AB )=P (A )P (B )。 ⑷正态总体的概率密度函数:,,21)(2

22)(R x e

x f x ∈=

--

σμσ

π式中σμ,是参数,分别表示总

体的平均数(期望值)与标准差; (6)正态曲线的性质:

①曲线位于x 轴上方,与x 轴不相交;②曲线是单峰的,关于直线x =μ 对称; ③曲线在x =μ处达到峰值

π

σ21

;④曲线与x 轴之间的面积为1;

① 当σ一定时,曲线随μ质的变化沿x 轴平移;

② 当μ一定时,曲线形状由σ确定:σ越大,曲线越“矮胖”,表示总体分布越集中;

σ越小,曲线越“高瘦”,表示总体分布越分散。

注:P )(σμσμ+≤<-x =0.6826;P )22(σμσμ+≤<-x =0.9544

P )33(σμσμ+≤<-x =0.9974

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顺序

第一轮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复习,学校的安排通常是九月份到第二年的二月份结束,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顺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注重双基,回归教材和考纲。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数学的基本概念、定义、公式,数学知识点的联系,基本的数学解题思路与方法,是第一轮复习的重中之重。需要系统的对知识点进行梳理,确保基本概念、公式等牢固掌握,面面俱到、不留盲点和死角,要扎扎实实,不要盲目攀高,欲速则不达。 二、把握知识体系,突出重点内容。 第一轮复习后,大家要能写出或说出章节的知识结构与知识体系,并掌握其重点内容。例如“函数”一章,从基本知识看主要有:函数的概念与运算,函数关系的建立,函数的基本性质,反函数,幂函数,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从考试重点看还有一些必须掌握的扩充内容:求函数解析式,函数值域,求函数定义域,函数图像及变换,函数与不等式,函数思想的应用等。由于函数在高考的重要地位,函数知识与函数思想,同学们需下大力气掌握。 一轮复习一定要有面的兼顾,即使是小的知识点,也不能忽视,当然复习中也需有质的深度,对课本上的定义要善于深挖与联想,抓住各个分支的数学本质,例如利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用函数观点来研究数列问题。重点知识点第一轮复习时一定要重视,一些典型题型上海高考常考常新。

三、提高课堂听课效率,多动脑,注重各种能力的提高 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是我们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但是不应只限于此,我们还应独立思考,自主探索,阅读自学,独立思考是我们真正掌握所学知识的基础。 每年高考的填空选择解答压轴题都是创新题,能力题,这类试题不拘一格,突出探索、发现和创造。对于想考出高分的我们来说,不仅要吃透课本中的知识点,专题训练,平时做题还要进行灵活变换,多想想有没有其他方法,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要提高。此外还要特别注意老师讲课中的分析与提示。 菁英听课必备:做好笔记,笔记不是记录而是将听课中的要点,思维方法等作出简单扼要的记录,以便复习,消化,思考。解答过程可以留在课后去完成,笔记的地方留点空余的地方,以备自已的感悟。 四、复习要及时,高效,多次,长期坚持 1、做好每一天的复习。上完课的当天,必须做好当天的复习。复习的有效方法不是一遍遍地看书或笔记,而是采取回忆式的复习:先把书,笔记合起来回忆上课老师讲的内容,例题:分析问题的思路、方法等(也可边想边在草稿本上写一写)尽量想得完整些。然后打开笔记与书本,对照一下还有哪些没记清的,把它补起来,就使得当天上课内容巩固下来,同时也就检查了当天课堂听课的效果如何,若碰到有些题没有思路的还需再仔细做一遍。 2、做好阶段复习。学习一个章节后应进行阶段复习,复习方法也同及时复习一样,采取回忆式复习,而后与书、笔记相对照,使其内容完善。 五、以“错”纠错,查漏补缺 这里说的“错”,是指把平时做作业中的错误收集起来。高三一轮复习,各类题要做很多。如果平时做题出错较多,就只需在试卷上把错题做上标记,在旁边写上评析,然后把试卷保存好,每过一段时间,就把“错题笔记”或标记错题的试卷看一看。在看参考书时,也可以把精彩之处或做错的题目做上标记,以后再看这本书时就会有所侧重。查漏补缺的过程就是反思的过程。除了把不同的问题弄懂以外,还要学会“举一反三”,及时归纳。每次订正试卷或作业时,在做错的试题旁边要写明做错的原因,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1、题目看错;2、计算错误;3、概念错误;4、没有找到适合的方法;5、知识点

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必修2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空间几何体 1.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1)棱柱:定义: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 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等。 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柱'''''E D C B A ABCDE -或用对角线的端点字母,如五棱柱' AD 几何特征:两底面是对应边平行的全等多边形;侧面、对角面都是平行四边形;侧棱平行且相等;平行于 底面的截面是与底面全等的多边形。 (2)棱锥 定义: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锥、四棱锥、五棱锥等 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锥' ''''E D C B A P - 几何特征:侧面、对角面都是三角形;平行于底面的截面与底面相似,其相似比等于顶点到截面距离与高 的比的平方。 (3)棱台:定义:用一个平行于棱锥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锥,截面和底面之间的部分 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态、四棱台、五棱台等 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台' ' ' ' ' E D C B A P - 几何特征:①上下底面是相似的平行多边形 ②侧面是梯形 ③侧棱交于原棱锥的顶点 (4)圆柱:定义:以矩形的一边所在的直线为轴旋转,其余三边旋转所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几何特征:①底面是全等的圆;②母线与轴平行;③轴与底面圆的半径垂直;④侧面展开图是一个矩形。 (5)圆锥:定义: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为旋转轴,旋转一周所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几何特征:①底面是一个圆;②母线交于圆锥的顶点;③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形。 (6)圆台:定义:用一个平行于圆锥底面的平面去截圆锥,截面和底面之间的部分 几何特征:①上下底面是两个圆;②侧面母线交于原圆锥的顶点;③侧面展开图是一个弓形。 (7)球体:定义:以半圆的直径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半圆面旋转一周形成的几何体 几何特征:①球的截面是圆;②球面上任意一点到球心的距离等于半径。 1.2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 (1)定义三视图:正视图(光线从几何体的前面向后面正投影);侧视图(从左向右)、 俯视图(从上向下) 注:正视图反映了物体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即反映了物体的高度和长度; 俯视图反映了物体左右、前后的位置关系,即反映了物体的长度和宽度; 侧视图反映了物体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即反映了物体的高度和宽度。 (2)画三视图的原则: 长对齐、高对齐、宽相等

高三数学一轮复习

高三数学一轮复习 1.已知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已知21++=+n n n a S S , . ①283-=+a a ;②287-=S ;③2a ,4a ,5a 成等比数列; 请在①②③这三个条件中选择一个,填入题中的横线上,并解答下面的问题: (1)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2)求n S 的最小值并指明相应n 的值. 解:(1)21++=+n n n a S S ,21=-∴+n n a a ∴数列{}n a 是公差2=d 的等差数列。 选①2-922-183=+∴=+d a a a 解得10-1=a 122-=∴n a n 选②287-=S 解得10-1=a 122-=∴n a n 选③由2a ,4a ,5a 成等比数列得522 4a a a =即())4)((3112 1d a d a d a ++=+ 解得10-1=a 122-=∴n a n (2)解法一:令?? ?≥≤+001n n a a 即???≥-≤-0 1020 122n n 解得65≤≤n ∴当65==n n 或时,n s 取得最小值,且最小值为30- 解法二:)11(-=n n s n ∴当65==n n 或时,n s 取得最小值,且最小值为30- 2.在①231a b b =+,②44a b =,③255-=s 中选择一个作为条件,补充在下列题目中,使得正整数 k 的值存在,并求出正整数k 的值 设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n b 是等比数列,★_______,51a b =,32=b ,81-5=b 是否存在正整数k ,1+k k s s ,21++k k s s 解:32=b ,81-5=b 3-=∴q 151-==∴a b 274=∴b 011 ++∴k k k a s s 0221 +++∴k k k a s s ,0-12 d a a k k =∴++ 若存在正整数k ,1+k k s s ,21++k k s s ,那么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必然为开口向上() 0 d 的函数模型,在条件选择的时候,选择条件②2744==a b ,由151-==a b 显然公差()0 d ,由

2020-2021高三数学上期末试题(及答案)

2020-2021高三数学上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若a b >,则22ac bc > B .若22a b >,则a b > C .若,0a b c ><,则a c b c +<+ D .若a b < ,则a b < 2.已知等比数列{}n a 的公比为正数,且2 39522,1a a a a ?==,则1a = ( ) A . 12 B .2 C .2 D . 22 3.已知在 中,,,分别为角,,的对边,为最小角,且, , ,则 的面积等于( ) A . B . C . D . 4.已知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是2 21 sin 2n n a n π+=(),则12310a a a a ++++=L A .110 B .100 C .55 D .0 5.设等比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若 63 3S S =, 则9 6S S =( ) A .2 B . 7 3 C .83 D .3 6.设变量,x y 、满足约束条件236y x x y y x ≤?? +≥??≥-? ,则目标函数2z x y =+的最大值为( ) A .2 B .3 C .4 D .9 7.数列{}n a 中,对于任意,m n N * ∈,恒有m n m n a a a +=+,若11 8 a = ,则7a 等于( ) A . 7 12 B . 7 14 C . 74 D . 78 8.设实数,x y 满足242210 x y x y x -≤??+≤??-≥? ,则1 y x +的最大值是( ) A .-1 B . 12 C .1 D .32 9.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ABC ?为锐角三角形,且满足 sin (12cos )2sin cos cos sin B C A C A C +=+,则下列等式成立的是( ) A .2a b = B .2b a = C .2A B = D .2B A =

高三数学一轮复习基础训练系列卷(及答案)

45分钟滚动基础训练卷(十) [考查范围:第32讲~第35讲 分值:100分]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把答案填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1.不等式|x -2|(x -1)<2的解集是________. 2.已知x 是1,2,x,4,5这五个数据的中位数,又知-1,5,-1 x ,y 这四个数据的平均数 为3,则x +y 最小值为________. 3.已知函数f (x )=? ???? 2x 2+1(x ≤0), -2x (x >0),则不等式f (x )-x ≤2的解集是________. 4.已知集合A ={x |y =lg(2x -x 2)},B ={y |y =2x ,x >0},R 是实数集,则(?R B )∩A =________. 5.设实数x ,y 满足????? x -y -2≤0,x +2y -5≥0,y -2≤0, 则u =y x -x y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6.[2011·广州调研] 在实数的原有运算法则中,定义新运算a b =a -2b ,则|x (1- x )|+|(1-x )x |>3的解集为________. 7.已知函数f (x )=x 2-cos x ,对于??? ?-π2,π 2上的任意x 1,x 2,有如下条件:①x 1>x 2;②x 21>x 22;③|x 1|>x 2.其中能使f (x 1)>f (x 2)恒成立的条件序号是________. 8.已知函数f (x )=2x +a ln x (a <0),则f (x 1)+f (x 2)2________f ???? x 1+x 22(用不等号填写大小关系). 二、解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9.设集合A 为函数y =ln(-x 2-2x +8)的定义域,集合B 为函数y =x +1 x +1 的值域,集合C 为不等式? ???ax -1 a (x +4)≤0的解集. (1)求A ∩B ; (2)若C ??R A ,求a 的取值范围. 10.已知二次函数y =f (x )图象的顶点是(-1,3),又f (0)=4,一次函数y =g (x )的图象过(-2,0)和(0,2). (1)求函数y =f (x )和函数y =g (x )的解析式; (2)当x >0时,试求函数y =f (x ) g (x )-2 的最小值.

人教版 高中数学知识点汇总

高中数学主要知识点 必修1数学知识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集合 1、 把研究的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集合三要素: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 只要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是一样的,就称这两个集合相等。 3、 常见集合:正整数集合:*N 或+N ,整数集合:Z ,有理数集合:Q ,实数集合:R . 4、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 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 、B ,如果集合A 中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中的元素,则称集合A 是集合B 的 子集。记作B A ?. 2、 如果集合B A ?,但存在元素B x ∈,且A x ?,则称集合A 是集合B 的真子集.记作:A B. 3、 把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作:?.并规定:空集合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4、 如果集合A 中含有n 个元素,则集合A 有n 2个子集. §、集合间的基本运算 1、 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 或集合B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 与B 的并集.记作:B A Y . 2、 一般地,由属于集合A 且属于集合B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 与B 的交集.记作:B A I . 3、全集、补集{|,}U C A x x U x U =∈?且 运算类型 交 集 并 集 补 集 定 义 由所有属于A 且属于B 的元素所组成 的集合,叫做A,B 的交集.记作A I B (读作‘A 交B ’),即A I B={x|x ∈A ,且x ∈B }. 由所有属于集合A 或属于集合B 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B 的并集.记作: A Y B (读作‘A 并 B ’),即A Y B ={x|x ∈A ,或x ∈B}). 设S 是一个集合,A 是S 的一个子集,由S 中所有不属于A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S 中子集A 的补集(或余集) 记作A C S ,即 C S A=},|{A x S x x ?∈且 韦 恩 图 示 A B 图1 A B 图2 S A

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教案(1)

第1页 共64页 高考数学总复习教案 第一章-集合 考试内容:集合、子集、补集、交集、并集.逻辑联结词.四种命题.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 考试要求: (1)理解集合、子集、补集、交集、并集的概念;了解空集和全集的意义;了解属于、包含、相等关系的意义;掌握有关的术语和符号,并会用它们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2)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理解四种命题及其相互关系;掌握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及充要条件的意义. §01. 集合与简易逻辑 知识要点 一、知识结构: 本章知识主要分为集合、简单不等式的解法(集合化简)、简易逻辑三部分: 二、知识回顾: (一) 集合 1. 基本概念:集合、元素;有限集、无限集;空集、全集;符号的使用. 2. 集合的表示法:列举法、描述法、图形表示法. 集合元素的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集合的性质: 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记为A A ?; ②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记为A ?φ; ③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如果B A ?,同时A B ?,那么A = B. 如果C A C B B A ???,那么,. [注]:①Z = {整数}(√) Z ={全体整数} (×) ②已知集合S 中A 的补集是一个有限集,则集合A 也是有限集.(×)(例:S=N ; A=+N ,则C s A= {0}) ③ 空集的补集是全集. ④若集合A =集合B ,则C B A = ?, C A B = ? C S (C A B )= D ( 注 :C A B = ?). 3. ①{(x ,y )|xy =0,x ∈R ,y ∈R }坐标轴上的点集. ②{(x ,y )|xy <0,x ∈R ,y ∈R }二、四象限的点集. ③{(x ,y )|xy >0,x ∈R ,y ∈R } 一、三象限的点集.

2019年高三数学一轮复习方案(定稿版)

2019届高三数学一轮复习方案 为备战2019年高考,合理有效利用各种资源科学备考,特制定本方案,来完成高三数学一轮复习; 一、指导思想 立足课本,以纵向为主,顺序整理,真正落实“低起点,勤反复、滚动式复习”,抓牢三基,重视展现和训练思维过程,总结和完善解题程序,渗透和提炼数学思想方法,加强章节知识过关,为二轮(条件允许可进行三轮)复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大约在2019年年初结束。 二、复习要求 1、在一轮复习中,指导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进行梳理,使之达到系统化、结构化、完整化;通过对基础题的系统训练和规范训练,使学生准确理解每一个概念,能从不同角度把握所学的每一个知识点、所有可能考查到的题型,熟练掌握各种典型问题的通法。 2、一轮复习必须面向全体学生,降低复习起点,在夯实“双基”的前提下,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包括:空间想象、运算求解、推理论证、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复习教学要充分考虑到本班学生的实际水平,坚决反对脱离学生实际的任意拔高和只抓几个“优生”放弃大部分“差生”的不良做法,不做或少做无效劳动,加大分层教学和个别指导的力度,狠抓复习的针对性、实效性,提高复习效果。 3、在将基础问题学实学活的同时,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复习。

一定要把复习内容中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体现在一轮复习的全过程中,使学生真正领悟到如何灵活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题。必须让学生明白复习的最终目标是新题会解,而不是单单立足于陈旧题目的熟练。 三、一轮复习进度表 1、理科 日期一轮复习主要内容用卷 8月1日--8月7日第1讲集合 第2讲命题及重要条件 第3讲 逻辑联结词与全称命题、特称命题 限时小 题训练 8月8日--9月28日第4讲函数概念及其表示 第5讲函数的单调性与最值(二次) 第6讲函数的奇偶性与周期性 第7讲二次函数与幂函数 第8讲指数与指数函数 第9讲对数与对数函数 第10讲函数的图象 第11讲函数与方程 第13讲变化率与导数、导数的运算 第14讲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 第15讲定积分与微积分基本定理 限时小 题训练 导数强 化练习 复习卷

人教版高中数学知识点汇总(全册版)

人教版高中数学知识点(必修+选修) 高中数学 必修1知识点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1)集合的概念 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 (2)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N 表示自然数集,N *或N +表示正整数集,Z 表示整数集,Q 表示有理数集,R 表示实数集. (3)集合与元素间的关系 对象a 与集合M 的关系是a M ∈,或者a M ?,两者必居其一. (4)集合的表示法 ①自然语言法:用文字叙述的形式来描述集合. ②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 ③描述法:{x |x 具有的性质},其中x 为集合的代表元素. ④图示法:用数轴或韦恩图来表示集合. (5)集合的分类 ①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有限集.②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无限集.③不含有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 【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6)子集、真子集、集合相等 (7)已知集合A 有(1)n n ≥个元素,则它有2n 个子集,它有21n -个真子集,它有21n -个非空子 集,它有2 2n -非空真子集.

【1.1.3】集合的基本运算 (8)交集、并集、补集 B {x A A = ?=? B A ? B B ? B {x A A A = A A ?= A B A ? B B ? A {|x x ()U A =? e 2()U A A U =e 【补充知识】含绝对值的不等式与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1)含绝对值的不等式的解法 (2)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0) ()()()U U A B A B =痧?()()() U U A B A B =痧?

全国卷一高三数学一轮复习讲义

集合 1、集合的含义 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简称为集). 2、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征 (1)确定性:给定集合A ,对于某个对象x ,“x ∈A ”或“x ?A ”这两者必居其一且仅居其一. (2)互异性:集合中的元素互不相同. (3)无序性:在一个给定的集合中,元素之间无先后次序之分. 3、集合的表示 (1)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称为列举法. (2)把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称为描述法.常 用形式是:{x |p },竖线前面的x 叫做集合的代表元素,p 表示元素x 所具有的公共属性. (3)用平面上一段封闭的曲线的内部表示集合,这种图形称为Venn 图.用Venn 图、数 轴上的区间及直角坐标平面中的图形等表示集合的方法称为图示法. 4、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如果x 是集合A 中的元素,则说x 属于集合A ,记作x ∈A ;若x 不是集合A 中的元素,就说x 不属于集合A ,记作x ?A . 5、常用数集的符号表示 6、有限集与无限集 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叫有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叫无限集. 例1:若集合A ={x ∈R |ax 2-3x +2=0}中只有一个元素,则a =( ) A.92 B .98 C .0 D .0或 9 8 例2:说出下列三个集合的含义:①{x |y =x 2};②{y |y =x 2};③{(x ,y )|y =x 2}.

1.子集 例如:A={0,1,2},B={0,1,2,3},则A、B的关系是A?B或B?A. 2.真子集 A B(或 B A) 例如:A={1,2}, B={1,2,3},则A、B的关系是A B(或B A) 3.相等 若集合A中的元素与集合B中的元素完全相同,则称集合A与集合B相等,记作A=B. 例如:若A={0,1,2},B={x,1,2},且A=B,则x=0. 4.空集 没有任何元素的集合叫空集,记为?.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必考题】高三数学上期末试题(含答案)

【必考题】高三数学上期末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等差数列{}n a 中,已知70a >,390a a +<,则{}n a 的前n 项和n S 的最小值为( ) A .4S B .5S C .6S D .7S 2.已知数列{}n a 的前n 项和2 n S n =,()1n n n b a =-则数列{}n b 的前n 项和n T 满足 ( ) A .()1n n T n =-? B .n T n = C .n T n =- D .,2,. n n n T n n ?=? -?为偶数, 为奇数 3.在ABC ?中,,,a b c 分别为角,,A B C 所对的边,若 2?a bcos C =,则此三角形一定是( ) A .等腰直角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等腰三角形 D .等腰三角形或直角 三角形 4.已知函数223log ,0(){1,0 x x f x x x x +>=--≤,则不等式()5f x ≤的解集为 ( ) A .[]1,1- B .[]2,4- C .(](),20,4-∞-? D .(][] ,20,4-∞-? 5.已知等差数列{}n a ,前n 项和为n S ,5628a a +=,则10S =( ) A .140 B .280 C .168 D .56 6.设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且26a =-,86a =,n S 是数列{}n a 的前n 项和,则( ). A .45S S < B .45S S = C .65S S < D .65S S = 7.已知正项等比数列{}n a 的公比为3,若2 29m n a a a =,则 212m n +的最小值等于( ) A .1 B . 12 C . 34 D . 32 8.已知数列{}n a 满足112,0,2 121,1, 2n n n n n a a a a a +? ≤

高三数学一轮基础知识复习 人教版

2012届高三数学一轮基础知识复习第一部分 集合 1.理解集合中元素的意义.....是解决集合问题的关键:元素是函数关系中自变量的取值?还是因变量的取值?还是曲线上的点?… ; 2.数形结合....是解集合问题的常用方法:解题时要尽可能地借助数轴、直角坐标系或韦恩图等工具,将抽象的代数问题具体化、形象化、直观化,然后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解决; 3.(1)含n 个元素的集合的子集数为2n ,真子集数为2n -1;非空真子集的数为2n -2; (2);B B A A B A B A =?=?? 注意:讨论的时候不要遗忘了φ=A 的情况。 4.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第二部分 函数与导数 1.映射:注意 ①第一个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有象;②一对一,或多对一。 2.函数值域的求法:①分析法 ;②配方法 ;③判别式法 ;④利用函数单调性 ; ⑤换元法 ;⑥利用均值不等式 2 2 2 2b a b a a b +≤ +≤; ⑦利用数形结合或几何意义(斜率、距离、绝对值的意义等);⑧利用函数有界性(x a 、x sin 、x cos 等);⑨导数法 3.复合函数的有关问题 (1)复合函数定义域求法: ① 若f(x)的定义域为[a ,b ],则复合函数f[g(x)]的定义域由不等式a≤g(x)≤b 解出 ② 若f[g(x)]的定义域为[a,b],求 f(x)的定义域,相当于x∈[a,b]时,求g(x)的值域。 (2)复合函数单调性的判定: ①首先将原函数)]([x g f y =分解为基本函数:内函数)(x g u =与外函数)(u f y =; ②分别研究内、外函数在各自定义域内的单调性; ③根据“同性则增,异性则减”来判断原函数在其定义域内的单调性。 4.分段函数:值域(最值)、单调性、图象等问题,先分段解决,再下结论。 5.函数的奇偶性 ⑴函数的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是函数具有奇偶性的必要条件....; ⑵)(x f 是奇函数?f(-x)=-f(x);)(x f 是偶函数?f(-x)= f(x) ⑶奇函数)(x f 在原点有定义,则0)0(=f ; ⑷在关于原点对称的单调区间内:奇函数有相同的单调性,偶函数有相反的单调性; ⑸若所给函数的解析式较为复杂,应先等价变形,再判断其奇偶性; 6.函数的单调性 ⑴单调性的定义: ①)(x f 在区间M 上是增函数,,21M x x ∈??当21x x <时有12()()f x f x <;

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4知识点

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4知识点总结经典

新课标高中数学必修4知识点详细总结 ?? ??? 正角: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1、任意角负角: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零角:不作任何旋转形成的角 2、角α的顶点与原点重合,角的始边与x 轴的非负半轴重合,终边落在第几象限,则称α为第几象限角. 第一象限角的集合为{}36036090,k k k αα?<

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计划

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计划 王旭丽 高考数学命题近年来经历了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的转变,体现了对能力和潜能的考察,使知识考查服务于能力考查。针对这一命题走向,怎样在短暂的时间内搞好总复习,提高效率,减轻负担是我的核心理念。 一、夯实基础。 今年高考数学试题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注重基础。扎实的数学基础是成功解题的关键,从学生反馈来看,平时学习成绩不错但得分不高的主要原因不在于难题没做好,而在于基本概念不清,基本运算不准,基本方法不熟,解题过程不规范,结果“难题做不了,基础题又没做好”,因此在第一轮复习中,我们将格外突出基本概念、基础运算、基本方法,具体做法如下:1.注重课本的基础作用和考试说明的导向作用;2.加强主干知识的生成,重视知识的交汇点;3.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直觉思维、规范解题习惯;4.加强反思,完善复习方法。 二、解决好课内课外关系。 课内:(1)例题讲解前,留给学生思考时间;讲解中,让学生陈述不同解题思路,对于解题过程中的闪光之处或不足之处进行褒扬或纠正;讲解后,对解法进行总结。对题目尽量做到一题多解,一题多用。一题多解的题目让学生领会不同方法的优劣,一题多用的题目

让学生领会知识间的联系。(2)学生作业和考试中出现的错误,不但指出错误之处,更要引导学生寻根问底,使学生找出错误的真正原因。(3)每节课留10分钟让学生疏理本节知识,理解本节内容。 课外:除了正常每天布置适量作业外,另外布置一两道中档偏上的题目,判作业时面批面改,指出知识的疏漏。 三、注重师生互动 1.多让学生思考回答问题,对于有些章节知识,按难易程度选择六至八道,尽量独自完成,无法独立解决的可以提示思路。 2.让学生自我小结,每一章复习完后,让学生自己建立知识网络结构,包括典型题目、思想方法、解题技巧,易错易做之题; 3.每次考试结束后,让学生自己总结:①试题考查了哪些知识点; ②怎样审题,怎样打开解题思路;③试题主要运用了哪些方法,技巧,关键步在哪里;④答题中有哪些典型错误,哪些是知识、逻辑心理因素造成,哪些是属于思路上的。 四、精选习题。 1.把握好题目的难度,增强题目针对性,所选题目以小题、中档题为主,且应突出知识重点,体现思想方法、兼顾学生易错之处。 2.减少题目数量,加强质量。

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计划

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计划 高三数学课复习面广、量大、时间紧迫,为科学有效地进行高三数学复习,结合历 年高考,决定采取如下措施: 一、夯实基础。 高考数学试题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注重基础。扎实的数学基础是成功解题的关键,从学生反馈来看,平时学习成绩不错但得分不高的主要原因不在于难题没做好,而在于基本概念不清,基本运算不准,基本方法不熟,解题过程不规范,结果难题做不了,基础题又没做好,因此在第一轮复习中,我们将格外突出基本概念、基础运算、基本方法,具体做法如下: 1. 注重课本的基础作用和考试说明的导向作用; 2.加强主干知识的生成,重视知识的交汇点; 3.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直觉思维、规范解题习惯; 4.加强反思,完善复习方法。 二、解决好课内课外关系。 课内: 1)例题讲解前,留给学生思考时间;讲解中,让学生陈述不同解题思路,对于解题过程中的闪光之处或不足之处进行褒扬或纠正;讲解后,对解法进行总结。对题目尽量做到一题多解,一题多用。一题多解的题目让学生领会不同方法的优劣,一题多用的题目让学生领会知识间的联系。 2)学生作业和考试中出现的错误,不但指出错误之处,更要引导学生寻根问底,使学生找出错误的真正原因。 3)每节课留5-10分钟让学生疏理本节知识,理解本节内容。 课外: 1)每天布置适量作业。 2)加强重点生中的缺腿生的辅导工作。 3)指出知识的疏漏,学法的不正。 三、强化学生参与合作 ”1.让学生自我小结,每一章复习完后,让学生自己建立知识网络结构,包括典型题目、思想方法、解题技巧,易错易做之题; 2.每次考试结束后,让学生自己总结:①试题考查了哪些知识点;②怎样审题,怎样打开解题思路;③试题主要运用了哪些方法,技巧,关键步在哪里;④答题中有哪些典型错误,哪些是知识、心理因素造成,哪些是属于思路上的。 3.充分发挥每一节课的效益,备好每一节课,讲好每一节课,要给一定的课时让学生看书自学。 四、精选习题。 1把握好题目的难度,增强题目针对性,所选题目以小题、中档题为主,且应突出 知识重点,体现思想方法、兼顾学生易错之处。 2.减少题目数量,加强质量。题目数 量过大,学生易疲惫生厌,没有思考消化时间,删减偏难怪,技巧过于单一、计算过 于繁杂的题目。 总之,为我校的高考数学成绩,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出自己应尽 的最大的贡献! 五、复习内容具体安排如下:

2019届高三数学一轮复习目录(理科)

2019届高三第一轮复习《原创与经典》(苏教版) (理科) 第一章集合常用逻辑用语推理与证明 第1课时集合的概念、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第2课时集合的基本运算 第3课时命题及其关系、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第4课时简单的逻辑联结词、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 第5课时合情推理与演泽推理 第6课时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第7课时数学归纳法 第二章不等式 第8课时不等关系与不等式 第9课时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 第10课时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 第11课时基本不等式及其应用 第12课时不等式的综合应用 第三章函数的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 第13课时函数的概念及其表示 第14课时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 第15课时函数的单调性与最值 第16课时函数的奇偶性与周期性9 第17课时二次函数与幂函数 第18课时指数与指数函数 第19课时对数与对数函数 第20课时函数的图象 第21课时函数与方程 第22课时函数模型及其应用

第四章 导数 第23课时 导数的概念及其运算(含复合函数的导数) 第24课时 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与极值 第25课时 函数的最值、导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第五章 三角函数 第26课时 任意角、弧度制及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第27课时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与诱导公式 第28课时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第29课时 二倍角的三角函数 第30课时 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第31课时 函数sin()y A x ω?=+的图象及其应用 第32课时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 第33课时 解三角形的综合应用 第六章 平面向量 第34课时 平面向量的概念及其线性运算 第35课时 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 第36课时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第37课时 平面向量的综合应用 第七章 数 列 第38课时 数列的概念及其简单表示法 第39课时 等差数列 第40课时 等比数列 第41课时 数列的求和 第42课时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综合应用 第八章 立体几何初步 第43课时 平面的基本性质及空间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2020年高三数学下期末试卷(及答案)(2)

2020年高三数学下期末试卷(及答案)(2) 一、选择题 1.已知2a i b i i +=+ ,,a b ∈R ,其中i 为虚数单位,则+a b =( ) A .-1 B .1 C .2 D .3 2.在复平面内,O 为原点,向量OA u u u v 对应的复数为12i -+,若点A 关于直线y x =-的对称点为点B ,则向量OB uuu v 对应的复数为( ) A .2i -+ B .2i -- C .12i + D .12i -+ 3. ()()3 1i 2i i --+=( ) A .3i + B .3i -- C .3i -+ D .3i - 4.若设a 、b 为实数,且3a b +=,则22a b +的最小值是( ) A .6 B .8 C .D .5.一动圆的圆心在抛物线2 8y x =上,且动圆恒与直线20x +=相切,则此动圆必过定点( ) A .(4,0) B .(2,0) C .(0,2) D .(0,0) 6.已知集合1}{0|A x x -≥=,{0,1,2}B =,则A B =I A .{0} B .{1} C .{1,2} D .{0,1,2} 7.甲、乙、丙,丁四位同学一起去问老师询问成语竞赛的成绩。老师说:你们四人中有两位优秀,两位良好,我现在给甲看乙、丙的成绩,给乙看丙的成绩,给丁看甲的成绩.看后甲对大家说:我还是不知道我的成绩,根据以上信息,则( ) A .乙、丁可以知道自己的成绩 B .乙可以知道四人的成绩 C .乙、丁可以知道对方的成绩 D .丁可以知道四人的成绩 8.已知236a b ==,则a ,b 不可能满足的关系是() A .a b ab += B .4a b +> C .()()2 2 112 a b -+-< D .228a b +> 9.设F 为双曲线C :22 221x y a b -=(a >0,b >0)的右焦点,O 为坐标原点,以OF 为直径 的圆与圆x 2+y 2=a 2交于P 、Q 两点.若|PQ |=|OF |,则C 的离心率为 A B C .2 D 10.已知,a b ∈R ,函数32 ,0()11(1),03 2x x f x x a x ax x

新高三数学上期末试题及答案

新高三数学上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已知点(),M a b 与点()0,1N -在直线3450x y -+=的两侧,给出以下结论: ①3450a b -+>;②当0a >时,+a b 有最小值,无最大值;③221a b +>;④当 0a >且1a ≠时,1 1b a +-的取值范围是93,,44????-∞-?+∞ ? ????? , 正确的个数是( ) A .1 B .2 C .3 D .4 2.若正实数x ,y 满足141x y +=,且234 y x a a +>-恒成立,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 ) A .[]1,4- B .()1,4- C .[]4,1- D .()4,1- 3.已知数列{}n a 的前n 项和2 n S n =,()1n n n b a =-则数列{}n b 的前n 项和n T 满足 ( ) A .()1n n T n =-? B .n T n = C .n T n =- D .,2,.n n n T n n ?=?-? 为偶数, 为奇数 4.若正项递增等比数列{}n a 满足()()()243510a a a a R λλ+-+-=∈,则89a a λ+的最小值为( ) A .9 4 - B . 94 C . 274 D .274 - 5.正项等比数列 中,的等比中项为,令 ,则 ( ) A .6 B .16 C .32 D .64 6.等比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若36=2S =18S ,,则10 5 S S 等于( ) A .-3 B .5 C .33 D .-31 7.设数列{}n a 是以2为首项,1为公差的等差数列,{}n b 是以1为首项,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则1210b b b a a a ++?+=( ) A .1033 B .1034 C .2057 D .2058 8.数列{}{},n n a b 为等差数列,前n 项和分别为,n n S T ,若 3n 2 2n n S T n +=,则7 7a b =( )

高三文科数学第一轮复习计划

2012届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计划 (文科) 一. 背景分析 近年来的高考数学试题逐步做到科学化、规范化,坚持了稳中求改、稳中创新的原则。考试题不但坚持了考查全面,比例适当,布局合理的特点,也突出体 现了变知识立意为能力立意这一举措。更加注重考查考生进入高校学习所需的基 本素养,这些问题应引起我们在教学中的关注和重视。 2012年山东数学试卷充分发挥数学作为基础学科的作用,既重视考查中学 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又注意考查进入高校继续学习的潜能。做到了总体保持稳定,深化能力立意,积极改革创新,兼顾了数学基础、思想方法、思维、应 用和潜能等多方面的考查,融入课程改革的理念,拓宽题材,选材多样化,宽角度、多视点地考查数学素养,多层次地考查思想能力,充分体现出山东卷的特色: 1 试题题型平稳突出对主干知识的考查重视对新增内容的考查 2 充分考虑文、理科考生的思维水平与不同的学习要求,体现出良好的层次性 3 重视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 4 深化能力立意,考查考生的学习潜能 5 重视基础,以教材为本 6 重视应用题设计,考查考生数学应用意识 二、教学计划与要求 新课已授完,高三将进入全面复习阶段,全年复习分两轮进行。 第一轮为系统复习(第一学期),此轮要求突出知识结构,扎实打好基础知识,全面落实考点,要做到每个知识点,方法点,能力点无一遗漏。在此基础上,注意各部分知识点在各自发展过程中的纵向联系,以及各个部分之间的横向联 系,理清脉络,抓住知识主干,构建知识网络。在教学中重点抓好各中通性、通 法以及常规方法的复习,是学生形成一些最基本的数学意识,掌握一些最基本的数学方法。同时有意识进行一定的综合训练,先小综合再大综合,逐步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三、具体方法措施 1. 认真学习《考试说明》,研究高考试题,提高复习课的效率。 《考试说明》是命题的依据,复习的依据. 高考试题是《考试说明》的具体体现。只有研究近年来的考试试题,才能加深对《考试说明》的理解,找到我 们与命题专家在认识《考试说明》上的差距。并力求在复习中缩小这一差距,更好地指导我们的复习。 2.高质量备课, 参考网上的课件资料,结合我校学生实际,高度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复习。充分发挥全组老师的集体智慧,确保每节课件都是高质量的。 统一教案、统一课件。 3.高效率的上好每节课, 重视“通性、通法”的落实。要把复习的重点放在教材中典型例题、习题上; 放在体现通性、通法的例题、习题上;放在各部分知识网络之间的内在联系上抓 好课堂教学质量,定出实施方法和评价方案。 4.狠抓作业批改、讲评,教材作业、练习课内完成,课外作业认真批改、 讲评。一题多思多解,提炼思想方法,提升学生解题能力。 5.认真落实月考,考前作好指导复习,试卷讲评起到补缺长智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